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申请访谈:一人独揽哥伦比亚大学三个硕士项目录取(AA/DS/QMSS)问仁

申请访谈:一人独揽哥伦比亚大学三个硕士项目录取(AA/DS/QMSS)

毕达学员背景B师姐,中山大学,软件工程,GPA3.5,TOEFL 104 ,GRE 318;腾讯两年全职工作经验录取学校与项目: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Master of Applied Analytics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MS in Data Science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MA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MISM Business Intelligence & Data Analytics (BIDA)分享实录1. 留学动机主持人:作为已经有2年工作经验的非应届生,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产生了留学念头的呢?在工作与留学之间师姐是如何权衡与抉择的呢?B师姐:其实留学这件事情是从高中起就有规划,但是因为家里有一些事情,所以就一直拖着没有出去。毕业的时候也是有其他的原因,就决定先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再出去。我觉得留学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在工作和留学之间,都会有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因为我现在已经有两年的工作,已经比较熟悉,就会评估:未来你是想怎样的职业目标,希望下一步发展是什么,留学能不能帮到你。其实在自己的留学过程中,你都会不断地去思考这些问题。在工作和留学之间,每个人其实都会有自己的选择,虽然说很多人是直接毕业后就选择留学,那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对这件事情思考更深,这样的话要做一个自己的评估,每个人希望得到的东西不一样,得到的东西会让你选择这样的一条路,所以其实都是自己的一个排序,你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怎样决定你后面的事情,决定你的后续是不是要留学或者是读书。主持人:师姐还记得当初为留学做的第一步准备是什么吗?B师姐:最重要的是想清楚你自己想要什么。其实无论是留学的第一步还是工作的第一步,你都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但是,不可避免的,包括我之前也是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所以我觉得留学的第一步,一定要搜集各方面信息,然后想一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之后想做什么事情?你想做的是不是能做成?如果做不成会怎么样?做成了会怎样?那样的生活是不是你今后想要的?这些事情想清楚之后,我觉得才能够真正的去着手后面的事情。2.如何选专业?主持人:我们也了解到许多学生首先会考虑的就是选专业,因为师姐的专业是软件工程,可以申请的专业选择面比较广,例如:计算机科学,EE,金融等等,最后选择了商业分析是考虑了哪些因素呢?是否这2年的工作经历也对你专业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B师姐:因为我本科是读软件工程,但是我并不是很喜欢写代码,所以我没有想再继续申CS方面;对于EE来说,这个和我差得有点远,可能还没有CS就业好;金工是因为我有很多同学已经在哥大读,他们跟我说里面的课程其实就是数学加计算机编程,没有什么区别,跟金融没有半点关系,所以后来我也放弃了。选择商业分析是跟现在工作有关,因为我的性格和我现在做的事情,是跟决策、生意稍微挂点勾的;第二个是因为它需要数理背景,而我正好本科有比较好的数理基础,所以这就是我选择商业分析的原因。主持人:BA作为近几年新兴和快速发展的专业,对于有一定理工基础,想转商科的学生是比较合适的,所以如果觉得金融,计算机等专业过于热门担心自己竞争力不足的话,可以多考虑BA。3. GT备考经验主持人:确定了专业之后,就要进入到GT备考阶段了,因为师姐当时是在职的状态,时间上想必是非常紧张的。关于复习时间的安排以及复习方法上师姐有什么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的吗?B师姐:其实我GT准备很早,但也是拖延症,然后一直拖到很后再一起刷,但是因为分数不够理想所以在职的时候还是又刷过。我觉得在GRE和托福这件事情上面,其实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就是你多刷真题然后多花时间。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有这个意识很早但是一直都拖到最后面,所以在时间安排上我比较建议大家在大一、大二是时候把它搞定,尤其是GRE,因为它的有效期是五年;托福可以放到大三、大四的时候,它的期限是两年,那样的话时间会比较充裕。刚开始大一课业可能比较紧,大二的时候应该还好,有一定熟悉度,你就可以用点时间把GRE准备一下,因为ta真的要准备很久,我觉得三个月是要你每天全心全意地去做,但上课的时候有很多作业,你当时是不可能那么完整地做完,所以你可能要持续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因为你还可能一次刷不过,然后你还会准备第二次、第三次,直到你刷到一个满意的分数,而且提早准备的话你给自己的空间也大一点。如果到后面,你才发现:这个事情我本来以为很简单,结果没有刷到,再去重刷,你想要高分,其实也来不及。方法就是GRE后来我记得是流出了很多真题,那些都是蛮好的,可以让你最直观的知道这个题目的出题思路,其实不要希望碰运气撞到几个,那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也不应该把你的所有精力去背题目,因为你总会遇到新的题目。还是用新题去练手,看看这道题是什么思路,然后怎么去解。阅读的话就是多读多练,因为我的GT也没有很高分,所有这一点上面大家可以多上一些论坛看看其他人的经验。我的时间也比较散,一天可能就一个多小时,背背单词,再简单看几道题就没时间了。所有真的要提早准备,等到大三可能还会有实习,那样的话整个行程会更匆忙,很不好。主持人:如果是已经有确切留学念头的同学,记得把握时间提早准备GT,以便有分数提升的空间和预备后期刷分的时间。4.软性背景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国外的研究生申请看重的是申请者的软硬件综合背景,除了在校GPA和GT成绩以外,想申请商业分析这个专业计算机的实践背景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师姐觉得自己的工作中有哪些工作内容对申请是比较有帮助的呢?B师姐:商业分析专业强调了三个点:第一个点是你要懂数据,也就是你本科的数理基础,如果现在没有上这种课的话,可以去补一些或者辅修;第二点就是你要能够将这种数据挖掘出来,并且去影响其他人或者说make difference,其实也就是你的沟通能力;第三点就是美国申请差不多都需要你的领导能力,证明你是一个全方面、不是只知道读书的一个人。对于商业分析专业来说,你的实践背景如果能非常好的支持这三个点的话,我觉得是非常有帮助的。实践中其实具体说到哪些工作内容,每个人都会不一样,我只说我的例子可能对你们也没有什么帮助,每个人工作项目也不一样,但是你在其中做了重要的并且获得成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我从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实习,就有比较多段的实习经历,再加上后面的工作经验,你每讲一段实习其实都是在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用来支撑你的论点,你的论点就是你有什么能力。你有很多个论点、很多个能力就是来支撑你的总论点,说你和你的学校是怎么相匹配的,每一个实习的例子都是作为一个最小的分论点,但也是最有价值最有力的,因为你要用数据去证明你的能力,这个才是最客观的。无论你做什么内容、什么工作,有哪些实习,甚至比如说工科背景申CS很多人其实没有实习项目的,或者实习比较短,那怎样去挖掘自己有哪些能力呢?我很多同学都是直接拿课业中的project内容,描述成一个你要完成的目标,只要你里面用到实际的东西。对于工科生来讲,只要你做过的项目有结果或者你过程中有成长,你发现了哪些新东西可以讲出来,你觉得是有意义的,都是值得说的。对于另外的一些真的没有实习经历,我觉得可以用一些比赛或者竞赛的一些奖项来说明。但是把话说回来,其实对你最有效的永远都是这个项目要的是什么,然后需要你用自己的例子去说服,那你的说服要有力,就是要用数据,你用什么样的例子去说服,就是你的工作内容,你工作的内容也要和它需要的能力相匹配。比如说数据分析能力,你说我会3+5=8,这虽然也是数据分析能力,但可能不太匹配。这就强调了在实习或工作的时候,尽量多做一点,多想一点更有价值的东西,在你文书里面体现出来会让招生官认识到你做的这件事情的价值,并且认同你所做出的结果,从而认同你。5. 如何选校?主持人:专业确定之后就可以开始选校的工作了,师姐在选校的时候对于专排综排,或者是地理位置,教学资源,课程设置之类的因素是怎么考虑的呢?一共申请了多少学校?关于选校有什么建议吗?B师姐:因为商业分析是这两年才新开的项目,所以可能专排考虑的稍微少点,但每个项目还是有区别的,最后你在挑选哪个学校哪个项目的时候,你还是会很仔细的想这些问题,因为它代表之后的质量。对于综排来讲,可能在这个专业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因为我之后是准备在那边工作一些时间回国的,所以综合排名对我来说可能要考虑的多一点。第三就是地理位置,很多商业分析项目都是STEM,所以如果在那边工作就一定要考虑地理的就业问题,好的位置实习也很方便,位置偏一点的话可能会导致内部竞争压力也很大。现在我也有考虑杜克是商业分析,在商学院下面,项目很好,教育资源很好,但就是因为它是在一个村子里,就是它的地理位置不是很理想。所以要综合考量,尽量少申。如果你不想去这个项目的话,你拿了offer之后它就变成了你的选择之一。所以最开始的时候选校第一步是排除你最不想去的,第二步就是选一些你最喜欢的,一定要去的,那你可以多报两个项目。比如说刚开始我觉得哥大比较好,因为我很多朋友在那边,然后地理位置也很好,学校名气也还行,所以我在哥大报了三个项目。因为我有一些偏计算机的基础,所以我考虑了专排第一的CMU,但是我不想重做coding,所以也是选了MIS下面商业分析的领域,就是商业和coding结合的项目,这样就会稍微好一点。另外一些是兜底学校,如果前面的都空了的话那你可能要考虑后面的学校,你觉得也能接受,这样的话你可以报一些。当然也有很多同学说如果去不了我理想学校,就不考虑出国了,这都可以根据你自己来选择。整体的话其实我觉得选校应该也还好,因为无论如何你差不多也要申七八所,多可能就十几所,那样差不多会把前面的学校都覆盖到,因为有很多专业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的,所以差不多也就十来所,你排除自己不喜欢的,剩下的如果你没有很抵触的话,我觉得都可以投一下。主持人:同学们的确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去放宽院校的选择面,毕竟不是每一所学校都符合你所有的期望,选校的时候是可以综合考虑的~哥伦比亚大学6. 文书写作经验主持人:申请院校确定之后就可以准备文书材料了,一般文书会包括个人陈述,推荐信,简历以及命题短文。师姐觉得怎么样的文书才是好文书?觉得文书中都体现了你自己哪方面的亮点和个性?整体上对申请商业分析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呢?B师姐:文书、简历、推荐信,包括一些学校要求做的命题短文,这些所有的材料,是各个方面来说明你这个人,就是给一个立体的印象,让招生官知道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有各种各样的特性,然后这些特性有很多都是和他们相匹配的。你在简历里面用一些客观事实来陈述,因为是你自己来写的,所以这是所有材料中唯一可以带个人色彩的东西。但是除非是申请MBA,其他工科一些研究生申请,多数会用最符合学校要求的一些例子来证明,其实是一个套路来的。你每一段都是要说明你的一个特质,或者是用每一个故事来说明你一个小的方面的能力,然后这些能力综合起来形成你的一个特质。这个特质是他们需要的或者这个项目必须要求的,比如说商业分析这个项目要求数理基础,你的数据分析能力,然后从数据中挖掘信息的能力,那无论是实习中还是工作中,还是你的课程项目中,其实你都有很多东西可以罗列下来,你不可能没有只是你可能没有挖掘到,那你把它们排个序,你觉得哪件事情对方最容易明白,最容易让对方理解到,你能用这件事情去阐述你的性格你的能力,那你就把这件事情提取出来,这就是你可以写的一个点。但是因为文书的篇幅是有限的,不是放任你去写,绝大多数的500字,个别的一些1000字以内,那就稍微长一点,你可以说的多一点,但是也要切记的就是要写清楚不要贪多,因为很多你做的实际工作这个招生官不一定明白,所以你要把它说清楚,你做了什么事情,负责了什么,然后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采取什么样的结果来证明你有这个能力,这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写法。对于事件的选取,我觉得在精,当然你可以在第一段或第三段用一些排比,用一些类似的事情把你的整个人丰满。文书真的是要很仔细地去磨,我的文书不知道改了多少稿。因为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都是在磨文书。简历可能就是你的客观陈述,你要放一些最重要的事情,跟这个项目最匹配的事情。那文书是要考虑比如说杜克更加偏文一点,它更需要的特性是什么,我要把哪件事情放到前面;然后CMU更工程一点,那我要把这个事件用更理工科的思维去描述,所以对一件事情有很多种不同的描述方式,我这个比较麻烦一点,有文有理,所以就又有数据版,又有文科版。文书是我觉得最需要上心的东西。你的简历是你所有过往经历的集合。推荐信,有的同学是能够找到推荐老师直接写,多数情况下在中国其实是老师帮你签名或者从他的邮箱帮你发出去,对于这种情况,推荐信也是你来执笔的,这个地方你可以放一些支撑你文书或简历里面一些事实,但是推荐信不会很长,而且你的语言不能像文书那么激烈,不能把事情阐述的都很到位,因为老师对你的了解是不可能非常仔细的,如果你写得特别仔细的话也会让人家觉得有造假的嫌疑。文书就不一样,文书你可以写得非常细致。你的每一个措辞,整个文章所表达的结构,你是想讲大学的事情还是工作的事情,你都做了什么,都是需要斟酌和考量的。有的学校对于期许那里,还要求写很长,但你也可以把这个地方写得很出彩,因为你前面铺垫过来,在事业这里你就可以顺其自得把一些对未来的想法放进去,如果你的想法有一些很特别的点的话,也是很抓人的。所以文书其实说好写也好写,说难写也难写。我刚开始也觉得很难着手,因为事情太多,那我讲什么呢?所以你会纠结从哪一条线来描述你自己,然后每一部分的比重怎么放。但是实际上你写出来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也就这样子,就是讲我不同时期做了什么事情,每个事情放的比重是根据这件事和这个项目的匹配程度,以及我做的这个事情我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很大的成就,学到很多东西来决定的。那你每件事情都有一个感悟,一个支撑你能力的数据来构成,中间穿插一些比如你的思维变化,其实就是一篇文书。主持人:就如师姐说的,文书不单单是英语功底好就可以完成的材料,每一样文书都有自己的作用,所有的文书材料都是塑造你个人立体形象的重要一笔,所以不管是个人背景如何,都不能忽略掉文书的辅助作用。7. 面试如何准备?主持人:因为商业分析大部分学校也都是会有面试的,师姐在递交申请之后多久收到了面试?都收到过哪些学校的面试邀约?是如何准备面试的呢?觉得每个学校的面试都有哪些区别?B师姐:我第一个面试是罗切斯特,1月5号交的申请,2月中旬的时候,就一个半月它来了面试申请。后来又有杜克商学院的面试,是前几天刚做完。我觉得面试最重要的是你这个人,其实它为什么要面试呢?就是后来可能会考虑你对事情的看法,你的表达能力,你是不是一个很有逻辑的人。所以在面试中,最重要的是三点:第一个是你的语言逻辑能力,就是你要把一个事情讲清楚;第二个就是你有没有更多的新意,同一个问题每个人很多答案都是一样的,那你有没有新的看法,或者说甚至超出他们预期的一些想法,这样的话就很好;第三个就是能更直观的看到你的个人形象,包括你的语言、神态,你对一件事情的反应。对于不同学校,我觉得其实面试的内容都差不多。他会问你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你都是要用到自身的例子去证实或者你一些新的想法来阐述一个好的观点。所以说回来,都是准备你自己已有的例子,你自己的经历,你怎么把你做过的事情说出来让对方明白。所以对于不同学校的面试,在阐述过程中,根据对方学校的要求,有不同的侧面去表达,但实际上总的来说都是对于你个人经历的一个回顾。网上有很多人会剖出以往的面经,问题都八九不离十,你准备好自己的经历,再看一些常规的问题,然后想一下自己怎么表述,你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然后做一下模拟面试,提前做一下模拟面试会比较好的缓冲你真正的面试压力,你先有一个准备状态,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8. DIY还是找机构?主持人:我们也了解到很多学生在有了留学想法之后会犹豫是找留学机构帮忙还是DIY,师姐当初是否也犹豫过要不要找机构?B师姐:肯定是都考虑过,尤其是现在论坛这么丰富,各种资源大家也都共享很多。我后来没有考虑diy,准备找机构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在上班,每天工作很晚,都要十点多、十一点才到家,所以时间很少,又想要再刷一下成绩,精力也不是很够,这种情况下我就不想再花更多时间在搜集资料上面。可能各有各的优点吧,DIY其实如果你自己很上心,你有能力的话是非常好的,我是非常建议的,因为这非常锻炼你自己的能力,然后你自己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这样的话DIY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如果大四开始申请的时候,其实你可以提前做很多准备,把该查的都查清楚,文书就是会拖,但其实你开始起笔的时候,你去找一下师兄师姐,问一问怎么做,再看一看论坛上面大家讲的一些经历,我觉得也都是可以做好的。那如果是自制力不太够或者时间比较紧,那我觉得找机构会比较方便一点。但是无论是机构来做还是DIY,都是要你自己上心,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做好自己的deadline,你要把自己文书中的措辞、原因想清楚。机构比较好的是,它会督促着你在deadline之前把该做的东西准备好,你一定会把这个事情先做完,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因为我也看到很多人开始准备自己diy,但是后来自己做不下去,又要准备托福考试,其他资料也来不及,就一直拖到最后,结果就是可能今年申请赶不上了或者好学校已经截止了。所以自己先要做一个评估,如果你觉得你有时间和精力,你的自制力都够的话,那我很建议DIY的;如果是时间、精力不够,这样的话找中介会比较方便。然后要自己去找靠谱的老师,去帮你做文书。文书我觉得一定要选择那些能够让你多次交流、频繁修改的中介,有些中介我之前看到过的就是文书老师只会让你见两三次面,我觉得能够和老师交流是很重要的。老师有能力,能够频繁的和你交流,能够充分了解你的优缺点,ta才能把这篇文书写好,这是比较好的,就是有人帮着你、带着你往前走,也是很省心的一个点。但是在文书质量的把控上,还是要自己更上心,因为很多例子,包括你的专业,文书老师不一定懂,有些专业术语,你的实习项目,你才是最知道的那个人,所以你一定要上心。主持人:文书是体现个人色彩的重要材料,但是的确很多学生因为时间和能力有限,需要有专业的老师去引导和帮助,在双方都高度密切的配合下去完成也是很好的方式,毕达的文书决定权在学生手上,所以我们也会十分鼓励学生多与我们沟通,以完成高质量的文书材料~9. 对师弟师妹的建议主持人:师姐还有其他的建议给师弟师妹的吗?B师姐:如果已经确定了目标的话,要及早的提升你的软实力,你的实习、你的科研,还有比赛,因为在申请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这些东西才是占最主要篇幅的,招生官才会看到这些。其实你的GT成绩过了那个线(当然是越高越好)之后,可能相差的就没有那么大了,最主要的还是你的经历和他们所需要的人是不是一致的,这个才是真正决定的。做有质量的实习,参加有质量的比赛会更重要,如果是小的比赛或者只是端端水的实习,其实你写不出东西,对之后的申请也没有意义。虽然要提早准备,但这个准备一定要有质量的,要真正的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在文书上才能更好地让面试官知道你的重要性。

敢问其方

美国顶级名校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录取案例

一、学生背景学生姓名:彭同学成绩概况: gpa4.2/5.0 、托福 101 、 gre320+2.5所学专业:交通工程就读学校:同济大学留学层级:研究生录取结果: columbia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二、申请诊断分析 优势分析1 、学生的本科学校比较知名2 、学生的平均分也很有优势 劣势分析1 、学生的托福 101 分(这个成绩是去年 10 月 25 号更新的成绩,之前 94 分), gre320+2.5 (写作的成绩不是很高)分;除此之外没有特别突出的实习或者项目在做。 三、申请思路及专家分析 彭同学是在大四上学期来咨询的留学,之前也考虑过国内的研究生,但是还是在家里的建议下决定出去到更好的平台上深造。因为当时还没有考任何的语言,所以只能建议走 19 年的春季入学,学生也很配合,立刻准备了托福和 gre ,但是后来出来的托福分数 94 分,并不是让他很满意,暂时先放了放托福,马上进入 gre 的备战,考了 2 此后,就到了 320 分,信心大大提升,而且觉得 gre 的考试对托福考试很有帮助,后来最终拿了 101 分。由于之前没有想太多出国留学的事情,所以他在学校也没有参与太多的实习和项目活动,使得背景这方面稍稍弱了些,但是我们也是不断的挖掘了学生这四年做的所有的活动,尽量帮助他丰富软性背景,最终在选校的时候挑选了哥大的土木工程下的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经过顺利的配合,最终帮助他拿到了位于纽约的藤校哥伦比亚大学! 想获得一对一免费指导吗?想要一套量身定制的留学方案吗?联系我,给您想要的!

突鬓

哥大、多大中国留学生扎堆!“水项目”特别好进?

2018年转眼就过去了一半,国内外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迎来毕业典礼。这一天,对于这些穿着学士服、戴着学士帽的毕业生来说,是他们永生难忘的记忆。前一阵大家的朋友圈应该都被毕业照刷屏了,蒙圈儿刷微博的时候发现这么一张照片。多伦多大学 Rotman 商学院举行了2018年毕业典礼。据说现场是这样的:一眼看过去,少有金发碧眼的外国面孔。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听着四周环绕的各种地方方言,真是让人感觉从未离开过祖国怀抱啊。毕业典礼后学生们在草坪上的照片,背景也几乎都是中国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以前就听说过多大已经被中国留学生占领了,直到看到这样的毕业典礼蒙圈儿才发现,石锤无疑!图片来源:温哥华港湾有媒体为了论证多大,特别是商学院全是中国留学生这个现象,在 ins 以 ‘Rotman commerce’ 作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出来的几乎全是中国人。图片来源:温哥华港湾讲真,别说多大,加拿大的大学几乎被中国学生占领了……微博up主@林萍在日本曾经翻译过一个吐槽视频,一个到加拿大留学的日本人,发现加拿大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深感被骗,于是做了一首歌表达自己来到加拿大的心路历程。一年的时间里,她经历了三个阶段→满怀欣喜——感觉被骗——放弃治疗。除了感叹视频画风清奇、脑洞无限大,网友评论纷纷跟帖说这完全就是自己到了枫叶国的样子……热门评论的第一名甚至吐槽说,我朋友去了半年回来,普通话变好了。还有隔壁美国的哥大、UCLA……美国和加拿大的名校似乎都被中国留学生的身影充斥。2015年,buzzfeed 的编辑在推特上公布过一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名单:总人数231人,其中名字一看就是中国学生的190人,占82%;港台学生6人(很好辨认,他们姓名的拼写方式和大陆不一样);华裔学生(英文名字加中国姓氏)3人;日本学生3人;韩国学生4人。如果把港台日韩和华裔学生都算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亚裔,则占到总人数的将近90%。图片来源:新华网网友惊呼,中国学霸承包了哥大统计系——仅是“王”、“李”、“张”几大姓的学生单独拿出来,在数量上已经完爆其他国家的毕业生。 在哥大毕业典礼上的“中国面孔”其实不光是统计学,哥大的其他专业,也遍布着中国留学生的身影。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官方统计数据,该校2013年注册报到的国际学生共7067人,其中2849人为中国大陆籍学生,中国大陆籍学生已成为哥大留学生中的绝对主力。这个话题在知乎上还有17万的浏览量。因为这些学校、专业中国留学生多,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哥大统计系项目水、哥大学校水、多大有钱就能上……的确,如今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都在增加,能够进入常青藤、TOP名校的中国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名校好进,想进名校仍然有硬性标准和难以捉摸的软性标准。中国留学生多势必会带来许多问题。对个人来说,交友会容易很多。毕竟你们享有同样的文化,语言,生长环境;坏处就是不利于了解异国文化,融入其他圈子,没办法更多的扩展你的人脉,甚至会影响你更好的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当然我们说项目水、学校水不是质疑教授的水平,大家诟病的往往是:学生多意味着教育质量差,随之而来的是就业率低、学生出路差,这些问题才是大家关心的;还有就是你自己是否认真学习了,有人大学四年什么都没学到,有人硕士一年自己出来创业,好好上大学,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才是最重要的。想要了解一个学校、专业、毕业后就业的真实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咨询就读的学长学姐或者查看详细数据、进行理智的分析,而不是道听途说。

不死族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硕士项目介绍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简称哥大,成立于1754年,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上城晨边高地,美国常春藤盟校之一。2019年USnews美国综合大学排名第3位,2019年USnews全球大学排名第8位,2019年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8位。哥大工程学院全美TOP11,下面给大家哥大的计算机科学硕士项目(MS in Computer Science)。1、项目基本介绍开设在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下项目时长:1.5年2019年USnews美国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第13申请截止日期:2月15日2、课程设置哥大 CS 共需完成30个学分,有10个track:Computational Biology Computer Security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Machine Learn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etwork Systems Software Systems Vision, Graphics, Interaction, and RoboticsMS Personalized MS Thesis每个track需要修的课程会有所不同,这里就不详细叙述2015年入读毕达学子反馈:这个MS总共一年半,最快也可一年毕业,已修课为主,10门课,修完即可毕业。前两学期要求full time(至少4门课),所以绝大多数选择4+4+2 ,也可以5+5提前毕业。项目分这些track,每个track有自己课程设置细节,比如包括哪些必修哪些选修一类的,我是自然语言处理方向。感觉总体而言适合准备找工作的人读,因为研究型课程比较少,实验室机会需要自己争取,当然你喜欢研究,也可以选择论文毕业,也有很多和老师接触的机会。哥大的课程绝大多数质量还是不错的,我修了很多本科没有上过的课,还是学到了很多,即使是本科上过的课再上一遍也觉得学到了些新东西。比如说,CS的经典课操作系统,国内大家上过的话,很多都只是了解概念,理解为主。而这边上一门OS的话,会深入到Android内核改代码,经常需要读几百行Linux源程序来完成一次作业 ,几次作业下来会发现学到很多东西。2015Fall入读校友反馈:课程的话,感觉还是比较有内容的,很多课程都带有project,过去的这学期我有两门课是有学期长度的大project的,都是4人一组,都有check point督促你不把所有的工作量堆到最后,所以到ddl前一周我的两个proj大概都完成了一半,不过最后还是在lab连做了5天(从上午10点到晚上2点,最后一天上午9点到第二天上午9点),所以还是比较有收获。没有project的课程也有两周或一周一次的assignment,每次assignment如果你真正自己认真做的话还是需要花蛮多时间的(包括复习上课的内容大概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而且至少我上的这几门课,你assignment认真做的话会对最后考试比较有帮助。(来源一亩三分地)3、申请要求计算机科学相关学士学位,若本科不是计算机专业,则必须完成至少4门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包括编程基础和两门数学课程,例如Intro to Computer Science,Advanced Programming,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建议托福101或雅思7.0 要求GRE案例参考毕达学子:Q同学本科学校: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申请背景:TOEFL 104,GRE 325;录取: 哥伦比亚大学,MS in Computer Science毕达学子:C同学本科学校: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申请背景:TOEFL 108,GRE 321;录取:哥伦比亚大学,MS in Computer Science毕达学子:Z同学本科学校:重庆大学+乔治梅森大学,计算机科学申请背景:TOEFL waive,GRE 1430;录取:哥伦比亚大学,MS in Computer Science注:以上仅是部分案例精选,更多案例请锁定“毕达教育”4、招生与就业情况2015年入读毕达学子反馈:一级大概200人左右,中国学生40-60人吧,转专业居多,大概60%左右。来自的学校很多很多,基本耳熟能详的院校都有来的~ 身边有超多牛人,而且有很多同学是有工作经验的,半年到5年工作经历的都有。我身边的同学,有来自清华的、北航、上交 、华科、南大,还有很多海本的,一般是通信的、 机械的,就是和EE挂钩大一点的转来的比较多,也有化学的数学的转来。这里有很多实习和项目机会,无论校内校外,我第一学期在实验室做了一个项目,第二学期在纽约一家金融startup实习,觉得还是蛮有收获的,而且对于以后找工作找实习有挺大的帮助。项目提供了很多帮助就业的资源,学院会办一学期一次大型career fair和若干次小型的,每周会有很多公司来学院开info session(平均一周3次吧 有时候多的天天有不止一次),学院有专门的秘书负责转发公司发来的招聘邮件。还有很多networking的机会。CS基本都就业了吧,很少听说找不到工作的,CS形势还是不错的。2015年入读校友A:求职的话,感觉氛围还是比较积极的,首先学校的career service做的比较积极,各种招聘邮件不断,并且每周五都会收到下周学校里所有求职有关的活动的汇总。而ny本身工作机会也多,同学找实习也都比较积极,学校的career fair会有很多大公司过来,也经常有大公司在学校宣讲,比如google,fb,linkedin,twitter,bloomberg,two-sigma, etc。当然求职内推也很重要,哥大cs学长中有很多在flag实习或者已经拿到全职的,所以感觉还是有比较大机会拿到面试。(来源一亩三分地)2015年入读校友B:我16年哥大CS毕业,我在我们专业所认识的所有人都找到了工作。大部分去了湾区,少部分去了西雅图。80%最后都落脚在了Google,Amazon,FB这几个公司。在美国,CS专业刷好题(关键是刷好题)找到工作不会是太大问题。正经大学正经CS的背景已经足够够用了。(来源知乎)

第三极

哥大研究生,美国程序员,我的美国故事

淳熙导师:Oliver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 硕士美国某大型互联网公司 程序员自我介绍我是Oliver, 高中的时候去新加坡读了几年预科然后考入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并获得了电子工程的本科学位。在这期间对计算机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选修了不少计算机相关的本科课程。毕业之后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就进入Dyson 新加坡的研发部门,主要从事嵌入式软件设计, 比如设计Dyson智能家居系统的一些软件模块。工作了两年多之后,觉得世界很大,想去计算机世界的中心---硅谷看看,见识一下那边的科技,了解科技巨头的环境,于是就申请了美国的CS研究生。最后选择去了哥大的CS项目继续深造,哥大毕业之后,成为一名程序员就职于北美某大型互联网公司。01美国学习经历哥大的学习应该是目前这辈子最“幸苦”(幸福并痛苦)的一段时期,比高中和本科还辛苦。由于是工作之后又回炉再造,很多数理方面的知识需要捡起来,同时哥大的很多课程比较硬核,课制也很紧(一学期4门课),自己也不想浪费学费,就选了几门很“刚”的课程,同时还要兼顾面试,可想而知,经常能看到纽约凌晨4点的样子。但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的磨砺,挖掘了自己很多的潜力和能力,更会处理multi-tasks,更善于时间管理了。记得有一个星期,在两门期中考试中还有两场面试要准备,这对时间的把控和做事的效率要求很高,必须在短时间内合理分配任务使之达到效率的最大化。由于CS行业就业很看项目经历和算法的熟练度,自己选的科目都是project比较多的实战课程,这个也对我找实习和全职帮助比较大。在这里我建议未来要读CS研究生的同学,选课的时候可以选一些比较偏实战的科目,非常能锻炼自己的编程和工程能力。02美国找工作目前理工科在美国就业难度相对容易,在理工科里面CS又是最好找工作的专业,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CS专业都是黄金专业(公司出于diversity的角度,学CS的女生找工作更容易)。我周围的朋友基本都能在北美找到一个不错的大公司,拿着理想的薪资。但是相对容易不代表一定能拿到好的offer,在我找实习和全职期间也是面试了大大小小10多家公司才拿到仅有的几个offer。在美国找工作比较重要的第一步是有一份好的简历,我自己就做了不少项目来打磨自己的简历。其次就是networking,和学长学姐校友保持好的关系,以便以后他们能帮自己内推岗位。在就业市场,内推的效率要远远大于海投。最后就是对于CS岗位的面试,需要熟练了解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能够在技术面试的时候脱颖而出(办公室的宠物区域)03我觉得留学美国还是很值得的一件事。我之前也在新加坡留学,两个地方确实人文,教育,思想都有诸多不同。留学也是能深度体验当地人文,文化,思想的一个好机会。我觉得知识和见识都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留学北美刚好能一举两得,同时美国在金融,科技,教育方面依然是领先世界,来美国也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当今最前沿的科技以及最自由的金融市场。可能国内很多报道对美国当下的状况有诸多负面描写,我也知道美国社会不是完美的,但是以我个人经验,美国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危险和不安,自己不要太张扬,住在安全的区域,一般不会有什么事。最近美国疫情蔓延,确诊病例很多,但也快到拐点了,我觉得到8月份应该就会好转并趋近结束,准备来美国留学的同学可以关注疫情的发展,如果疫情能够在入学前控制住,就不用担心,可以按原计划入学,如果疫情依然严重可以申请defer一个学期。总之我相信这一切都会过去的,就像纽约州长在疫情发布会上说的,“At the end of the day, my friends, even if it is a long day, and this is a long day, love wins. Always. And it will win again through this virus.”听完了Oliver导师的故事,是不是对在美国学CS充满了兴趣。哥大的CS要怎么申请?在美国互联网公司当程序员是什么体验?在美国怎么找工作?有疑问?快私信淳熙,解答你的所有留学问题

棕榈大道留学丨哥大DS项目揭秘:水校 网红扎堆?哥大DS就读体验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海外学府的真实面目以及在国外顶尖名校的就读体验,棕榈君开设了「名校就读体验」专栏!本期项目 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专业(DS) 小编邀请到了毕业于哥大 DS 的 Danning 学姐,为大家分享她眼中的哥伦比亚大学、项目学习生活与体验、就业前景、她得到的成长与收获……她说:“如今回想起来,在哥大的日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回家的夜路,风里、雨里、雪里。回忆起来相当有奋斗的感觉。”No.1学校印象大众眼中的哥伦比亚大学近几年来因为中国留学生数量的增加,国外学校对中国大学的认可度变高,录取哥大的同学也越来越多,甚至导致哥大在很多人印象里成为了“水校“、“网红扎堆”。事实上,哥大是老牌常青藤名校,每年的 US 大学综合排名均在前列,新闻、金融、计算机、医学均为强势学科。不可否认,即使确实因为归国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含金量也许没有早年那么高,但仍然是进入知名公司、获得优质实习全职工作的强有力的敲门砖。因为地处纽约市曼哈顿上城,留学期间的租房、生活费用都比其他大部分学校要高,也给人比较“贵”的印象。(Butler 图书馆自习的学生们。图片由 Danning 学姐提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眼中的哥大然而,我真实接触到的哥大,并不“水”。也许是因为我入学的是研究生项目的缘故,周围的同学无论是本科毕业生、已有工作的 part time 就读生,大家的目的都较为明确——在学校项目中掌握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通过项目与课程巩固实操技能、尽最大可能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就业打下扎实的理论、技能基础。周围的同学均来自名校本科,或是自学、规划能力极强才进入哥大,因此,同辈的学习、竞争氛围也较为浓烈。学校拥有优质的校友平台及就业资源,会有大量的就业相关辅导、讲座。校园的氛围开放包容又充满着竞争性。学院老师也很关心项目里的同学,会提供各方面的资源与帮助:职业咨询、学业指导,甚至是心理辅导。并且会尽可能听取学生意见改善项目设置与活动组织,例如学生入学后可以竞选学生会主席团,来向校方反馈同学中的声音与诉求,甚至是对任课老师的评价与建议。哥大主校区在上西区,附近社区并不是纽约最安全的地区,大家如果深夜在学校赶作业回家,会结伴返回。因为附近有较多面向留学生群体的租房,很多学生都住在学校周围,两点之间来回还是较为方便的。附近超市、地铁、中餐厅一应俱全。哥大一年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回家的夜路,风里、雨里、雪里。回忆起来相当有奋斗的感觉。虽然课业并不轻松,大部分人课余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和同学去时代广场的电影院约一场电影、SOHO 逛街购物、法拉盛中餐满足一下味蕾……也留下了很多多姿多彩的回忆。(初秋的中央公园,离哥大校园不远,很适合晨跑。图片由 Danning 学姐提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No.2在哥大学 DS 是种什么体验?项目特色 & 课程设置哥大的 Data Science 是一个较新的专业,并且有自己的专设学院(Data ScienceInstitute),行政上属于工程学院。是一个为期一年半,秋季入学的 STEM 项目。项目的课程主要横跨统计学和计算机两个领域,也因此,很多学院的老师都是这两个部门的大牛教授,甚至有贝叶斯学派开山学者的门生、机器学习 Python 开发包的原作者等。专业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两门统计课(概率论、数理统计)——大部分理工科的同学可以选择用本科成绩单去申请免修这两门课,继而可以用同样的学分修自己更感兴趣的别的课程来替代;若干编程课——包括算法(也是我的 Python 启蒙课)、机器学习(课后作业同样是 Python,通过基础的代码实现,来帮助理解课堂上涉及的各种机器学习模型)、数据可视化(会教 R 里的 ggplot 包)、计算机系统(实际上是教大数据架构的一门课,主要涉及 SQL、Spark、Hadoop)等。选修课的部分分为不同的方向,主要有:金融——可以选随机过程、时间序列(我的R启蒙课)等;机器学习方向——可选的课有深度学习、应用机器学习(课程教授为开发sklearn库的原作者,倾情教授了所有市面上流行的机器学习模型的实现方法。个人认为是学到的最实用的一门课。);大数据方向(并行计算与云技术);以及网络安全、生物方向等等。(雪中的女神雕像。图片由 Danning 学姐提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课业特色 & 就读压力其实哥大不只有 DS 这一个项目是与数据分析相关的,但是可以说 DS 是所有类似项目里最硬核、课程资源最好的。因为也与计算机学院交叉,很多 DS 学院里的老师都同时是 CS 专业的授课老师,因此 DS 的同学可以比外系同学优先,跟 CS 同学一起选课。同时,课程的代码训练含量也远高于其他类似专业,这一点可以说在就业的时候是非常有优势的。另外,在最后一个学期,学院还提供了业界资源帮助同学获得更多实践经验与指导——毕业前同学需要组队完成 Capstone 项目,根据兴趣分配到各个匹配公司的项目指导导师手中,并在指导下针对公司提供的真实业务数据,完成一份关于人工智能主题的模型开发与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分类模型、聚类模型、自然语言处理(NLP)等等。总的来说,课程强度还是非常大的,印象中时常与当时课程组队的同学为了完成作业,在学校通宵学写代码。但是强度大的课,个人觉得收获也最大。与其说我在校期间是学会了 Python、R 这几门编程语言,不如说更多的是学会了如何快速从头掌握一门不熟悉的语言,如何搜索关键词与工具。而这在我看来正是最“授人以渔”的一点。当然,压力的感受也是因人而异,我的本科专业是数学。统计课程均已学过,但是基本没有学写复杂代码的经验。因此我往往是在编程课作业上感到吃力。如果你来自计算机学院,有很强的代码基础,感受大概会不一样。压力在这一年半之中,也是一直都存在并不断变化的。第一个学期,要适应全英文教学、编程课作业,我感到最大压力的是学业方面。然而到第一学期接近尾声、第二学期开始时,因为各大公司都开始招收暑假的实习生,同学们也纷纷开始投出简历。这个时候比较焦虑的会是修改简历、准备面试等等的事宜。到了第二年最后一学期(第三个学期),即使是拿到了暑期转正工作 offer,在大家都努力面试争取更好的工作机会的氛围下,又要开始新的一轮全职面试的准备。总的来说,压力还是因为就业形势、留美身份等原因造成的。(实习时的同组印度小伙伴教我瑜伽。图片由 Danning 学姐提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项目申请门槛 & 个人背景参考借鉴个人认为在 4 年前,一个比较笼统的“三围”线是 GPA3.5 以上,托福 100 左右,GRE320+3 以上。总的来说这个要求不算太苛刻,但是更重要的筛选准则是课程吻合度以及科研经历。以我自己的例子来看,我是 GPA3.6+,托福 104,GRE322+3.5。数学专业毕业,学过一些统计学课程,有一两门简单的编程课。这一点上还是与哥大的课程设置符合的。另外在本科期间参加了数学建模比赛并获得了一些奖项。毕业设计的主题是与深度学习相关的一个简单的实现。这两个经历还是与数据科学中处理模型的内容挺相关的。另外,我在大三时通过同学推荐,参加了一个第三方组织的哥大暑期游学交换项目。亲身来到哥大校园里,接触到了一些任课老师、招生官,并且上了讲座形式的课程、完成了一项小组项目。我在这个交流结束之前,写邮件给了 DSI 的招生老师表明我目前在纽约,对 DS 项目非常向往,是否可以约一次会面了解更多信息。招生官非常慷慨地答应了。这一点,个人认为,在隐形中有为后来的申请加分——因为哥大非常注重校友资源,在最后的网申环节,有一问是:你是否有接触过校友,或与他们交流过?我于是在申请前邮件告知那位会面过的招生官,并填写了她的信息。同项目学生背景我就读的时候是哥大第三年开设 DS 专业,还属于非常早期,因此同学们的背景方差也比较大:数学居多,生物等其他理工科专业其次,金融及经济也大有人在。同时也有很多工作了之后的美国同学,就职于咨询公司、科技公司或银行。个人认为经过这几年的迭代,项目的标准也会提高,可能会更侧重于与课程的吻合度:例如,是否有上过统计课程或算法课程等。(纽约华人组织及高校校友会组织的职业分享会。图片由 Danning 学姐提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No.3就业资源学院的求职资源 & 校友资源学院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更新求职信息,每几周,就会把手头收集的与学校、学院合作的公司 HR 提供的最新职位邮件通知到同学们。除了公司实习,学校各个院系的实验室或教授的科研项目也会招收助理研究员,同学可以通过 CPT 的形式在实验室实习。相关学院(例如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会定期开办 Career fair,届时会有上百家企业进入校园,收简历甚至当场面试发 offer。除此之外,还会有校友返校答疑讲座 Panel,也会收同学们的简历带回公司人事部门。我在第二学期找实习的时候,就是通过这样的活动提交简历并获得了实习面试机会,继而获得了全职 offer。同届去向就以项目里的中国同学为样本来说吧,大约三分之一的同学回国,其中一部分是原本就计划毕业回国,另也有少数在美国找工作不顺利之后选择回国,很快找到了不错的岗位;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因为找数据分析、数据科学家岗位机会渺茫,转方向面试到了大公司程序员的工作;剩下的同学则找到了 DS、DA 的岗位,涉及各个领域(咨询、金融、科技公司)。(哥大附近的居民区,也是大部分留学生租房所在的街区。图片由 Danning 学姐提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No.4申请寄语近几年因为媒体舆论的宣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词汇被不断提起、甚至是炒作,因此但凡和理科工科沾边专业、甚至是无任何理工背景的金融、经济、商科的同学,或多或少都把眼光投向了这个方向。但是我想说,如果真的是没有学过统计课、编程课的转专业同学,学起来会非常吃力,并且在最终就业的时候也很难比拼过有四年计算机基础、或扎实的统计学基础的理工科学生。建议这些同学慎重选择。如果很明确对数据分析领域感兴趣,更合理的一个途径是本科毕业后进入公司积攒经验两到三年,同时准备语言考试与资料,再去申请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相关的项目。针对计算机专业想要走人工智能方向,进入美国大厂工作的同学,建议去申请 CS 的 Master,因为深入到机器学习等模型、算法的课程,CS 学生必然是也有机会选择的,并且未来就业方向是码农(Software Development)、算法工程师(Machine LearningEngineer)的话,大公司的面试也会倾向于发放给 CS 专业、有开发经验的同学。DS 项目在这点上还是侧重稍有不同。 个人认为 DS 项目真正适合的同学是已有相关工作经验、并且有理工科背景的同学,这样一来课程不会过于吃力,结业后找工作也比较容易获得面试机会、符合公司的期望。当然,如果你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吧!时常刷一刷一亩三分地、 leetcode 题,相信未来不会太遥远!-下期预告-揭秘「华威大学 MPP」项目就读体验

樱花

暂停申请!哈佛、耶鲁、哥大……21fall顶尖院校这些项目停止招生

今年对于留学生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欧美高校都面临极大的严重资金缺口,有一些百年高校甚至已经倒闭关门。因为很多学校都选择,暂时停止招收某些项目!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截至目前都有哪些学校停止了哪些项目!快来看看吧!01 哈佛大学10月30日,哈佛大学校报《The harvard Crimson》的最新报道表示: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将会减少或暂停某些专业的招生录取,按照计划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计划在2021年秋季暂停招收博士生一年。该学院将会在2021年12月继续招收2022年秋季入学的博士生。PS:硕士项目不受影响。02 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停止2021-2022 带奖博士 (Ph.D. )招生。并暂停招收其艺术与科学学院中需要经济资助的入学申请。03 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在官网宣布,社会学研究生课程将在2021年的招生周期内不接受申请。04 耶鲁大学艺术史系不接受2021年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课程申请。05 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和科学研究生院决定,所有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专业暂停2021学年博士项目招生。包括:人类学、历史、政治学、社会学、英语和比较文学、法语、意大利语、音乐、哲学、古典研究、戏剧、数学、统计等。06 布朗大学非洲研究、美国研究、人类学、历史、政治科学、社会学等博士项目暂停招生。另外人文和社会科学博士学位暂时中止研究生入学,下一学年不接受考古学和古代世界博士学位申请。07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暂停了人类学、社会学和艺术史博士课程的招生。08 纽约大学人类学、比较文学、英语、法语、历史、中东和伊斯兰研究、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语言和文学博士项目暂停招生。09 莱斯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项目,包括艺术史、英语、历史、哲学、宗教暂停招生。10 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大学今年宣布,艺术史、电影和媒体研究、比较文学、语言学、音乐、近东方语言和文明、哲学、浪漫主义语言和文学博士项目暂停招生。另外,学校经费有限,因此只能“录取研究非裔文学相关课题的博士”,其他研究方向的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不大。11 匹兹堡大学人类学、传播学、古典学、欧洲批判文化研究、英语、电影和媒体研究、法语、西班牙裔语言和文学、历史、艺术和建筑史、语言学、音乐、政治学、斯拉夫语言和文学、社会学、戏剧艺术博士项目暂停招生。12 耶鲁大学美国研究、艺术史、斯拉夫语言和文学博士项目暂停招生。13 布朗大学暂停申请2021年入学的历史和古代历史博士学位课程。此外,康奈尔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历史专业,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和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社会学专业也暂停了博士项目招生。整体名单如下↓↓↓结语我们从上述美国大学暂停招收的情况中也不难看出,被暂停招生的专业都属于人文类学科,学校以私立大学为主,学位也大多是博士学位。因为在美国,博士主要是以全奖形式去深造,而美国大学给到文科的资金一直以来都是比工科少,所以当财政因疫情受到各种限制的时候,文科能够给到博士生的保障就会直接受到影响。所以这些专业被暂停招生的原因非常现实就是学校没钱了!因此小伙们在申请学校的时候,尤其是要申请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同学,一定要了解清楚学校是否招收你所学的专业最后希望疫情早点得到控制,所有人都能够早日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END-资料来源:知乎@请叫我二大王芝士圈留学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天幸然

走进哥大——探索哥伦比亚大学专业研究学院

每年,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都将目光投注在美国顶尖高校的申请上,许多热门专业的申请日趋白热化,然而申请难度也逐渐增大。这个时候,SPS学院就成为一个绝佳的选择,一方面满足了学生进入名校的预期,同时开设的课程也更符合就业诉求。近年来,越来越多学生选择哥伦比亚大学SPS学院,以下是围绕着哥伦比亚大学专业研究学院的五个重要关键词:关键词之一:教学质量哥伦比亚大学专业研究学院是常春藤盟校、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 – 哥伦比亚大学下属的20所学院之一,与整个哥大共享资源、专业知识、技术和策略,共同创新,开发新的平台,并采用能够应对行业不断变化需求的前沿教学方法。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于1764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之一,2020年世界排名第7,SPS学院无疑是其中规模大、影响力大、实力雄厚的院校之一。关键词之二:地理位置哥伦比亚大学SPS学院坐落在世界都市纽约曼哈顿的中心。曼哈顿被誉为整个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是纽约市中央商务区所在地,汇集了众多世界500强公司的总部。除了学校内的资源,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广告业的繁盛地带麦迪逊大道,以及纽约众多的博物馆、画廊、音乐厅、学术会议等,都是学生宝贵的学习、实践资源。关键词之三:师资背景SPS学院汇集了一流的教育者和前沿的实践者,将行业发展动态和新兴策略结合在一起, 60%以上的全职教授具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验,85%的兼职教授行业经验超过10年,这里师资优秀,包括IBM前执行副总裁 Nicholas Donofrio。关键词之四:就业工作SPS学院致力于实行市场导向型学习计划,该计划缩小了行业雇主和毕业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学校会组织很多就业活动,提供给学生较多去认识校友和公司HR的机会。同时,还有自己的career center,同学们可以和老师预约润色简历、LinkedIn档案和做职业规划,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就业方向,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拔得头筹。关键词之五:校友网络哥大SPS学院享有哥大的校友资源,而不仅局限于SPS学院的校友资源。毕业后,你将自动成为哥伦比亚校友会(CAA)的成员,加入哥大超过35万人的校友社区。同时,学校会定期举行校友聚会,这也是认识行业精英的好机会,此外,哥大还有区域校友论坛,在全球范围内举办一系列网络招待会,为SPS校友提供更广泛的机会。最近的论坛已在纽约、华盛顿特区、亚特兰大、北京、迈阿密、波士顿、旧金山和香港举行。经过今天的科普,相信大家也都对哥大SPS学院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即将申请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充分了解项目,看看适不适合自己,如果在哥大SPS学院就读,相信带着良好的自学和networking能力,一定能取得你想要的成绩。

玻璃墙

美国顶尖高校学费贵、录取难,但是有些硕士项目却很“水”?

在美国商业、金融、高等教育等多领域都是中心的纽约,最引人注目的两所高校当然是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虽说二者各有所长,但哥大常在众多排名中压制纽大,因此“江湖地位”也更高。除了绝佳的地理位置、顶尖的教育实力,以及越来越拿得出手的名次,哥大对于国际生的录取也比较友好。因此即便学费很贵,也依然挡不住一波又一波申请者愿意为之买单。但是!哥大这么好,却有不少研究生项目被吐槽很“水”、“不值学费”,以致很多同学不知该不该申请。今天我们就来全面了解一下“优秀还努力”的哥大,以及部分研究生项目是真的“水”还是纯属误会。学校简介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常春藤盟校,成立于1754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学校有13个学院提供研究生课程,其中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工程学院、新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都有着世界一流的研究力。在今年发布的USNEWS研究院排名以及QS学科排名中,哥大不少学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例如:最佳商学院: #8最佳工程学院: #14最佳法学院: #4最佳医学院: #6......综合实力有目共睹,国内排名上的上升非常明显,国际上的地位也一直牢牢保持,哥大在大部分申请者心中可以说是实力与知名度并存的存在。USNEWS全美综合大学排名: #3QS世界大学排名: #18TIMES世界大学排名: #16哥大近十年QS世界大学排名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哥大强势的专业以及很“水”的专业。强势领域虽然在很多专业领域内都很有实力,但对于美研申请者来说,哥大首屈一指的当然是其商学院。另外,由于近些年入驻纽约的科技公司越来越多,哥大工程学院也越来越受到追捧。顶尖大学的顶尖研究生院,录取条件可以想象有多苛刻,另外,哥大还是出了名的贵......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在教学中非常重视现实管理问题的解决,致力于培养学生在不同市场环境中发现和捕捉商机的能力,与华尔街的密切联系使得这里的学生有别人难以企及的机遇。成本与薪资哥大商学院全日制MBA项目,在2019-2020年的学费为77,376美元。加上书本、食宿、健康保险等,第一年预计总花费114,219美元。虽说商学院收费普遍比较贵,但哥大还是做到了领先水平。当然,教学质量和学校声望摆在那里,毕业生薪资不会低,MBA毕业生平均起薪可达到164,945美元。录取构成分析去年哥大全日制MBA项目的申请,共计收到5876份申请,最终录取率16.4%。录取者GMAT平均727分,中间80%学生处于690–760之间,分数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本科时期GPA平均3.6分。分析班级学生的构成,其他数据还包括:平均工作经验:5年平均年龄:28岁国际生占比: 47%本科专业背景:大部分来自于商业(32%)、经济学(19%)、工程(17%)工程学院哥大工程学院在9个研究领域提供众多硕士和博士学位,其中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等都非常出色。成本与薪资哥大工程学院2019-2020年学费为50,496美元,在一众工程学院中也是比较高的。再加上其他收费,总费用87,335美元,几乎是一些不错的理工强校的两倍。虽然收费较高,但毕业生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起薪普遍超过13,000美元。另外不同专业之间薪资差距较大,计算机科学、电子/电气工程普遍更高。录取数据去年哥大工程学院收到了11,951份申请,硕士生录取率24.4%。录取者相关数据如下:本科平均GPA: 3.7GRE平均分数: 156+167+3.8托福平均分: 106很“水”的专业说完哥大比较强的领域,我们可以来看看所谓比较“水”的专业。SPS学院相关专业SPS学院一般称之为“专业研究院”或者“职业教育学院”,是学校针对职业发展需求而提供的适应就业市场的教育。是正规大学正规专业,不是某个学院的附属,跟国内所谓的“技校”更不是一回事。哥大SPS设置的专业包括精算科学、企业风险管理、施工管理等,基本就是在各个学科领域下设置的更细分的专业,不少专业都是当下的新兴热门。(部分SPS项目)哥大SPS师资比较不错,教授往往还是企业高管。再加上学院重点培养学生在就业需求中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因此该学院虽然热度不高,但名校该有的教学质量还是有的。统计学硕士统计学硕士可以说是哥大最被怀疑“水分”的一个项目了。根据美国统计协会(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相关数据显示,哥大在15年间一共颁发了 超过3500个统计学硕士学位。再加上申请门槛不高、中国学生多、一年就能毕业......因此很多人怀疑该学位的含金量。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了,申请门槛不高不代表录取容易,录取进来不代表能轻松毕业。统计学硕士往年录取者托福一般在105以上,GRE平均分保持320+,可以看出并不是谁都能进的。就读之后,学生至少要完成30学分,修完4门必修课和6门选修课,GPA还要达到3.0+才能顺利毕业。毕业之后,大多数学生会在证券、资产管理等行业的名企就职。因此,从各个角度来看,哥大的统计学硕士都不弱。总之,上面提到的这些研究生项目并不如传闻那般没有就读的价值。同时也提醒各位同学,在评判一个项目的质量时,知名度、中国学生比例、申请难易程度不应该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师资水平、学习强度、专业领域内的资源等才是我们该关注的重点。美国留学选校定位想了解自己的GPA、雅思成绩是否能申请哪些美国院校,可以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 (小程序如下)进行定位评估。使用方法:把你的基本情况GPA、托福/雅思成绩、专业、院校背景基本信息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到了美国哪些院校,这样子就可以对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判教

【深度】从哥大研究生罢工看美国高校劳工运动的未来

4月24日早晨,哥伦比亚大学洛夫图书馆(Low Library)门前一片喧嚣。胸前挂着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 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罢工”标识的学生们逐一抵达哥伦比亚大学这一地标建筑,他们高喊着口号,吸引了不少来往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目光。图书馆门口的广场大约聚集了几百名前来示威的学生,他们手中高举着各式各样的示威标语——“不要上课,要阶级斗争(No Class but Class War)”、“不是工人,我如何罢工(If I’m not a worker then how can I be striking)”等等。这是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工会组织罢工的第一天,参与罢工的研究生们都在学校担任助研助教工作。哥大研究生工会在去年成立,并得到了劳动仲裁机构美国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 NLRB)的官方认证。然而哥伦比亚大学一直拒绝承认工会的合法性,于是校方把工会告上了联邦上诉法庭。由于不被学校承认,工会一直无法和学校签订统一劳工合同,因此爆发了此次罢工。4月24日,罢工研究生聚集在哥大图书馆门前。图片来源:《哥伦比亚观察者报》在美国,新一代劳工和社会活动家们通过工会等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延续着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反劳工剥削的政治理想。而在美国的高校里,它正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出现:也许更温和,但却更令人期待。“我们还会回来”“我身边的同学,包括我自己,他们有的的确是有非常大的课业、授课双重压力,”参加示威的哥大研究生李一帆对界面新闻说,“我觉得这才是不公平的,他们也是出力拿工资的一部分人,但却没有相同的待遇。”李一帆来自广州,目前在哥大就读哲学系硕士学位,哥大的工会院系代表积极地帮助他参与到工会活动中来。“我们系的工会联系人非常活跃,他会主动来找系里面每一个人,告诉你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李一帆说,“虽然我可能不懂太多,但是我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知道了很多东西。”哥伦比亚大学工会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在全美数一数二。2016年成立工会的投票中,哥大研究生雇员以1602票比623票的压倒性多数通过工会成立,这一次罢工也以惊人的1832票比136票得到批准。现在,他们正和校方正进行着漫长的谈判拉锯。在公布罢工的消息后,哥伦比亚大学校方给全体学生发出了一封邮件。学校呼吁学生等待法院决定,不支持罢工,不进行谈判,也不承认研究生是雇员的身份。邮件中,哥伦比亚大学教务长John H. Coatsworth写道,由于NLRB的领导层流动性大、常常推翻自己的决定,校方认为原先对研究生工会的认证结果并不可靠。因此,学校希望得到联邦法院的最终判决,在此之前,学校不会承认工会的合法地位。“我们已经和校方在法庭上争了两年多,这是我们最后的手段了,”来自印度的研究生塔尼娅·巴塔查雅(Tania Bhartacharyya)对界面新闻说,“他们主要的理由是说我们是学生、不是雇员。NLRB已经推翻这个说法了,大多数校内、乃至全国的研究生雇员也都不同意。”事实上,工会成立初期,校方就表现出了对成立工会的不赞成态度。“我们决定要成立工会之前,他们(大学)也发邮件公开反对这个决定。在他们官网上面有关于工会成立的相关介绍,看似中立不偏不倚,但基本上都是关于工会的负面报道。”李一帆说。罢工持续了一周。4月30日,参与示威的研究生们准时结束了罢工。此时,学校仍未正面回应工会的要求。“如果学校继续不理睬我们的要求,我们还会回来,”巴塔查雅说,“我们也会走法律渠道,但我们还是会继续罢工。我们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直到校方无法抵挡。”李一帆也表示,“(工会)肯定会采取下一步行动。一种可能性是我们在下学期开始进行另一次罢工,或者说更加大规模的抗议行动等等。也需要更多的媒体曝光率,在各个方面都需要大家支持。”4月24日,各大校园内的示威学生。图片来源:《哥伦比亚观察者报》“组织学生运动,本身就很有焦虑感”与此同时,身在哈佛大学的张跃然终于松了一口气。张跃然目前在哈佛大学就读社会学博士,也是学校研究生工会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他从2016年9月开始参与组织工会、动员同学,终于在今年4月20日的投票中,成功以1931票比1523票(56%)的多数优势成立了工会。在投票通过之前,一直有一个全校层面的工会组织委员会在进行前期工作,这个委员会内部没有级别,组织者一律平等。张跃然就是这个全校委员会的一员,除此之外,他还负责本系社会学系和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的动员工作。除了自己的学术研究,组织工会占据了他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跃然都没睡上一个好觉。“因为很焦虑啊,”他对界面新闻说。张跃然认为,组织、动员校园运动和社会运动本身就让人很有焦虑感。“这些困难是非常非常可见的,”他说,“你今天是说服了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还是没有说服任何一个人,或者有一个人从yes变成no了,这种事情都是非常明明白白的摆在那儿的,当然让你很焦虑。”但令人欣慰的是,相对于哥大来说,哈佛对于研究生工会的态度温和不少。在工会成立之后,哈佛大学发言人Anna G. Cowenhove发出了一封致贺邮件,称学校“欣赏学生对这一重要事件的积极参与。”张跃然把学校的温和态度归结于2016年10月的食堂工人罢工三周对学校造成的冲击,以及哈佛即将在7月进行的校长换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哈佛拒绝和工会谈判是违法的,”他说,“当然,哈佛也可以选择违法,但是在校长换届的这个档口,你选择违法这么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事情,可能也不太好,所以哈佛校方就想到了一个更安全、稳妥的路线,就是和我们谈判。”目前,初成立的哈佛研究生工会还在过渡期,他们正筹备选举出一个由学生组成的集体谈判代表委员会,和校方谈判统一劳工合同的相关事宜。在未来,工会将能够代表所有在哈佛有助研助教职位的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虽然哥伦比亚大学认为学校和研究生的关系应该止步于师生关系,但张跃然并不这么认为。“如果学生是付出劳动,获得薪水的话,那当然最本质上是劳动关系,显然是雇员和雇主的关系,”他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经典的论述之一,就是在资本主义逻辑中,工人或无产阶级受雇于拥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并被资本剥削和压迫。工会就是给予工人力量、并团结工人的组织。“工会组织的初衷并不是让工人们享有某种权利,而是让工人们在这个权力不平等的劳工关系中获得更大的谈判力量(Negotiating power)”,李一帆说。“张跃然对这句话表示赞同,他说:“工会就是工人们团结起来争取权益的组织。具体争取什么权益当然是次要的事情,主要的事情就是团结起来。有句老话叫’团结就是力量’,首先是因为你们团结了,于是你们有力量。”虽然都长期参与工会活动,但是张跃然和李一帆对于能否把工会看作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看法不一。“马克思主义涉及很多种方面,但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谈论人和社会的一些哲学我是特别同情的,”李一帆说,“他其实是激励了很多人去参与工人运动,然后的确也有指导工人运动。”但张跃然认为,工会只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一个方面,甚至都未必和理论结合得多么紧密。“工会运动说和马克思主义有关也有关,但是说它没关也没关。有关是因为劳工要团结起来,劳工有力量,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非常基本、核心的点,”张跃然说。然而,相对于马克思最终希望达到的无产阶级革命,张跃然认为高校的工会运动远远没有激进到如此地步,也和马克思的政治愿景并不完全相符。“在美国目前语境下,工会确实不是一个革命性的东西,他就是一个非常改良主义的东西,”他说。在大学中学习过马克思主义课程、也熟悉学生左翼运动的张跃然心目中,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种工具,不能像编程一样被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它更像一种塑造思想观念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指导下,许多人投身校园政治、平权运动等实践活动。复兴美国劳工运动的跳板?那么,美国高校遍地开花的工会运动会在未来影响到美国的政治版图吗?“目前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目前美国的劳工运动在一个低潮阶段,”张跃然说,“如果劳工运动能复兴,那么兴起的就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政治话语,就是一种以阶级为纽带来结合其他各种进步政治的议题,比如种族平权议题、性别议题、移民权利问题,这些都结合在一种阶级力量的根本语境之下。如果是那样的话,就相当于直接对政治版图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变。”他认为,高等教育界是复兴美国劳工运动的一个宝贵机会和跳板。过去,美国劳工运动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但是在制造业外包、资产流动过大的今天,美国制造业的劳工组织不仅要面对内部的僵化,还要面临外部支持减少的挑战。另一些人把眼光投向服务业,包括零售业、餐饮业、家政服务业等。但是这些行业受制于资本的地方很多,加上人员流动性大、生计压力大、工会组织也比较年轻,很难聚集统一的劳工力量展开谈判。虽然有美国沃尔玛的工会运动作为成功案例,但是大多数时候,组织工会活动依然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工运动复兴的机会和平台,可能更多是在一个资本高度流动的环境之下依然在很大程度上能保有议价权的行业,比如教育行业,”张跃然说,“一个公司可以决定今天关闭一个工厂,然后开到中国去。但是你今天关闭一个学校开到中国去,这个不太可能。”此外,张跃然认为,在美国的精英高校开展劳工运动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哈佛这种所谓的顶尖精英高校当中,学生的精英感、精英意识是非常非常强的,天生就更加亲近于个人主义、精英主义话语,”张跃然说,“如果能打破这种幻觉,能让他们看到,自己实际上是劳工,自己依然遵从于资本的逻辑,是在一种被剥削的位置上,如果能唤起一种基于工人阶级的阶级团结,那么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因为实际上,你征服了最不容易被唤起阶级团结感的这一部分人。”在未来,像哈佛、哥大这样的美国知名大学走出的一部分学生将会在各个行业担任重要职位。他们在校时期能够参与工会运动,并且切身体会作为劳工向雇主争取权益的过程,不论对于他们个人或是对于未来美国的劳工运动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更不能忽视的是,还有数量庞大的国际学生群体参与工会,他们在未来甚至有可能把美国高校劳工运动的精神传递到世界各地。“国际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别,他们可能有自己的诉求,这种诉求由于他们的谈判力量非常之不足,所以很难被大家所得知,”李一帆说,“但是加入工会这样一个民主的集体中,他们的意见就有可能通过这样一个更大的渠道传达到整个市场关系之中。”虽然初衷是来到哥大读书,但是在工会中,来自异国的留学生们都感受到了莫大的支持和鼓舞。“我来自印度,工会在我们那里是个很正常的事情,”巴塔查雅说,“我来哥伦比亚大学的的时候没想到会加入劳工运动,我是来这里读博的,但我一直以来在工会里感受到的只有爱,以及更强大的力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