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与研究老斗士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6月8日 教育部印发)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也指出:“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2014年12月7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同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14年9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14年12月10日),这三份文件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为学校掌握学生成长规律、为促进评价方式改革、为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途径和依据。目前,国内外多数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评价者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不透彻、评价目的迷失、评价方法不成熟、评价体制不完善、专业引领缺失、支持性环境欠缺等等,这些原因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倾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势在必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一)、学校、教师、家长对素质评价的认识不高。在很多地方,分数仍然是指挥棒,在人们头脑中“分数评价”形成的思维定势已根深蒂固。家长最为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综合素质关注明显不足,教师对学生成绩记录习以为常,而对其他方面的记录或描述不太适应,甚至认为是额外负担,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所以,如果评价大环境不改变,那么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方式、内容、标准不变,家长、学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认识、行为均很难转变,综合素质评价出现了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二)、素质评价操作难度大,增加了教师负担。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既要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又要不断学习,接受各种培训以应对新课改的要求,已经十分忙碌。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观察记录,而且要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进行质性评价,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教学工作和进行评价的双重重压下而不堪重负,对学生投入的精力不足,不但会造成评价失真或不全面,而且会影响到教学工作。(三)、评价效果难以保证。综合素质评价既有对学生共性的记录与评价,又有对学生个性特点的记录与评价。而反映学生个性特点的记录与评价在个体之间难以比较,用于升学录取时的一种评价依据,评价标准难以把握。因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内容、标准的丰富性、项目权重分配、结果合成的复杂性以及教师素质等因素,使评价的可信度和效果很难达到一个理想水平。另外,综合素质评价是作为升学录取的依据之一,与升学挂钩,就成了高利害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几乎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学生和家长会非常关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但他们关注的焦点不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什么样的发展,而是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他们追求的不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是想方设法提高评价成绩。“人情”现象、“走后门”现象势必不能完全杜绝。且不说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会失真,就是教师和同学的观察及评价也会存在很大水分,以至于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评价、体育与文艺活动评价中家长、学生、教师弄虚作假,评价的可信度和效果就更不能得到保证。(四)、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一定能全面的发展。当前,教育教学围绕考试尤其是中考、高考转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根本原因不取决于学生而取决于社会、教育机构、学校,是一些教育机构和学校为追求较高的升学率,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向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不能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当然不能通过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就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由于"应试"教育的困扰,学校教育还未走出"重智育、轻德育","重语数外、轻术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误区。学校领导和老师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时,还仍然以知识的传递及掌握为中心,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教育现实使我们感到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未能得到有效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不和谐,这样下去不符合教育要"三个面向"的要求,难以实现教育培养目标。近年来有关素质教育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数研究都偏重于理论的研讨,可操作的应用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社会对每个学校和教育者提出了新的命题,这需要我们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探索出一条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我们选择此课题,不仅顺应时代的潮流,为青岛教育提供基层实践经验,而且能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找到一条新的路径。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目前国内外的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毕业和升学挂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促进学生成长方式的转变。(一)、国外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等国,建立学习档案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均衡发展就已成为趋势,并形成规模体系。代表作品:《构建主义理论》、《思维教学》《培养反思》《自我调解学习》《自主课堂》《教育的55个细节》。美国:巴里斯.爱丽丝著“培养反思能力”一书,明确提出通过学习档案和真实性评估学会反思。整套书贯穿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学生可以也应该成为自律的学习者,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真实性评估,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融洽、亲密合作关系,帮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实行监控,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成效的反思。 国外素质教育掠影: 美国:非学业成就采用了大量评语式的材料来进行定性的评价。一个完整大学入学申请材料主要包括了入学申请(applicationforadmission)和附属材料两大部分。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在这两部分中均得到了充分体现。它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整体,采取了模糊评价、总体评价的方法。 美国虽然没有类似国内的思想品德课,但是他们讲究做人的底线,包括做人的善良、自信、诚实、公正、包容,以及独立自主的意识。学校通过体育运动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合作、公平竞争等意识,教育孩子们尊重规则、遵守规则。违反规则的成本是很高的,会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人,小到失去参加活动的机会,大到失去同学的信任,没有朋友。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个可怕的结果。学生的道德培养也有可以衡量的指标。英国:英国QCA组织的“受控评价”就是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模拟真实或者类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进行真实操作,然后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非常类似我们所熟悉的实验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较好地评价学生的许多非学术性能力,如家政、商业能力等。 韩国:学生簿是记录学生非学术能力的重要凭借,也是大学录取的重要标准,而且其权重近年来逐步提高,但国家对于学生簿的内容结构做出了比较清晰的规定。 新加坡:新加坡把非学业成就限定在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取得的成就,具体包括体育活动、团体艺术表演、童子军(UniformGroups)、学生社团等四部分。对哪些活动可以进入评价范围,其具体的行为表现标准以及分数比重都有非常清晰的界定,如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可以相当于几分。 (二)、国内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些学校制作了 “素质教育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评价结果对高考录取基本不起作用。自2004年以来,我国各地纷纷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力求从根本上改变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升学导向的应试教育,真正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使高中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具备综合发展能力的公民。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对传统考试制度的重要突破。近年来,此项改革在各地迅速开展起来,取得了初步成效。北京、上海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六至九年级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目标”,开始实行中学生评价手册。上海于2003年开始在高中实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上海大同中学2001年开始着手“研究性学习档案袋,湖南长沙雨花区59所中小学实行“新概念三好学生”评比,2001年上海市闵行区着手进行“新基础教育实验”。2004年上海市闵行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占中考总成绩30%,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综合素质考核是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的情况是高校择优录取的基础,并对考核内容和方法作了原则规定,把综合素质评价列入其中,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写实性文字记录在普通高中学生电子档案中,作为学生是否毕业的依据和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一)理论价值: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对高中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课程改革的发展发挥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评价体系也应不断完善,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适应时代和形式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弥补将学业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所存在的片面性,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二)实践意义:合理有效的学生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它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状况、了解自身教学得失并改进教学活动,也有助于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和调节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提教学质量;不仅为学生提供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机会,而且为家长和教育部门提供学生各方面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利于更全面了解和评估教育目标达成的状况并检验课程改革的成果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打破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唯一尺度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从思想品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审美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全面衡量,以便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二)研究内容1.通过研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学校沿袭普通教育以“知识本位”考试为主评价方式,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式,使评价标准与学校培养目标相适应,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评价,又注重实践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质量评价。研究评价主体多元化,避免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形式化。克服过分强调学校、教师评价,弱化了学生自身、学生之间评价,忽略了社会、家长评价,从而使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应有的检查、监控、鉴定、反馈、引导、激励、促进的作用充分发挥。2.研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要素与学生能力及素质培养的关系,确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改革的理论基础。以学校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打破传统的“文化课”的课程体系所对应的学习质量评价模式,适应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应的评价模式。3.构建学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案框架及指标体系。4.形成特定的项目任务课程,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项目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与团队合作意识,并将评价的主动权向学生转移,通过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差异性评价,表现评价、纸笔评价等促进评价的功能发挥。5.通过若干子课题的研究形成典型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案及操作方法。根据不同专业的主干课程理清评价的对象,即评什么;评价的目的,即为什么评;评价的依据,即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手段,即怎样评,从而构建适合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和操作方法。(三)子课题设置:1.通过对学生素质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寻求影响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现实依据。 2.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导向和保障。 3.研究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策略,指导本校教育改革实践。五、研究过程设计(一)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6年6月)1.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研究的意义。课题酝酿、论证,设计方案,确定总课题,分解子课题,成立课题组。选题论证、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分析成因、设计实验、确定研究重点及措施,针对现状,做好课题的各项准备工作。2.筹备、组织、收集资料及制定总方案。3.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课题方案论证,对课题组的成员做分工。4.学习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向。5.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立项。(二)实验阶段(2016年6月—2017年12月)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展开研究。 拟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1.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并制定阶段性实施规划。2.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定实验。3.选定实验年段。4.整理、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5.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手册》和《学生成长手册暨家校联系本》,强化评定。6、完成中期研究成果(报告)。(1)《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实施办法》;(2)《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3)《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说明》;(4)《莱西二中学生日常综合素质评价统计表》等,对学生实施评价,积累资料,完善评价方案,研制用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模式。(三)总结阶段(2018年1月—2018年9月)2018年6月前,完成研究报告《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方案》,撰写结题报告,收集相关研究成果。2018年9月在新入学学生中推广、交流研究成果。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图片、文集等。2.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意见和建议,撰写结题报告。3.进行课题成果提交、鉴定、验收、成果展示。六、研究方法设计(一)研究方法: 1.调查与讨论法 :为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展开讨论和研究。通过教师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讨论对策,完善方案。2.行动研究法: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打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总体工作思路,开展一系列活动,以点带面,在活动中观察、分析,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实验效果突出的学生、教师、家长、班级,及时进行经验总结、表彰奖励,并形成有价值的文字。不断调整课题实验方法策略,保障课题实验顺利完成。4.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通过对综合评价理论的学习、调查、分析、整理为本课题确立研究方向。(二)具体操作方法:1.研制评价内容及标准。明确评价内容是评价工作的第一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的发展。学业成绩的评价,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其标准就是学科学习目标。教师在一个单元、一节课教学之前就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立具体恰当的评价目标,用清楚、简炼、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示出来。非学业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行为与习惯等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即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实施评价时,一般性发展目标与学科学习目标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实际上,学科学习是实现一般性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科学习目标中应该也必然要包含或渗透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内容。二是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反对将评价内容进行主次分配的做法,尤其要摒弃以牺牲学生其它方面的健康发展为代价而片面追求学业成绩的做法。2.设计评价方法及工具。学生发展性评价除了使用纸笔测验以外,更为强调用质性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情景测验法、行为描述法等。在设计具体的评价方法时,要考虑工具的设计应利于评价学生的进步,调节老师的教学,为家长们提供孩子在校学习的情况等方面。实验中,要力求将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广泛收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搭建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平台。(1)形成性评价:主要体现评价的诊断功能。以学习内容及其具体行为目标为参照。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实施课堂观察、课堂练习与检查、作业考查、单元测验等。在以往的评价中,对课堂实施观察重视不够,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将加强课堂观察这一环节的操作。在实施课堂观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学习态度、合作交流、思维能力等。要构建课堂观察评价表进行评价。针对以往单元测验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评价等问题,实验中,我们要研制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单元测试卷,特别对答卷不满意的学生,可采用二次评价。(2)表现性评价:主要体现评价的诊断和促进的功能。以个人的发展为参照。表现性评价实际上就是对被评价者在完成表现性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常用的表现性评价主要有:结构性表现、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做实验或调查、创作作品、完成研究项目评价等。其中,结构性表现任务是评价者事先精心设计并指定的、相对比较简单的表现性评价。如设计一个流程图、电路图,创作一首诗或一个短篇故事,用四个三角形拼几何图形,演示如何将酸和水混合等。它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笔表现。但这里的纸笔表现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测验,它是一种强调在模拟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式。在实际评价时,到底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表现性任务,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景的特征来决定。选择表现性任务的类型,除了要考虑所要评价内容的特质以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时间、空间、设备条件等。(3)终结性评价:主要体现鉴定的功能。以课程目标为参照。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可以是纸笔测验与学生表现性评价相结合。以往的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与单元测验卷一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各学科在实验中要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终结性评价方式。3.变化评价的主体及形式。新的课程理念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我们在实施评价时,要改变以教师为评价“中心”的倾向,谋求让学生、教师、家长都成为评价的共同参与者,并把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效。4.探索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过去的评价结果大都以定量方式呈现,实践表明,定量评价既存一些弊端,也不完全适合质性评价。因此,实验中,我们要努力探索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通过对“分数”、“等级”、“评语”、“成长记录袋”几种形式的科学组合来呈现学生学习成绩和非学业成绩的实验研究,使老师、学生、家长都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使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全面。5.更新教育观念,初步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以自身的教育思想、专业素质和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注重给实验教师不断"充电",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化教育意识。在研究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召开实验教师培训会,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教学观。(2)实验教师必须掌握和应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的整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质量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前提条件。围绕这一前提条件,在素质教育总体要求指导下,我们要立足自我,花气力解决学生素质偏差的第一大问题,即教育观念问题。(3)学生素质评价量化表的使用过程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班主任总评等各方面的主体评价,把评价过程变为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激励的"自我教育"过程。评价结果最终以量化的方式等级显示,淡化应试教育的"分数观念"。评价结果还与学校评先奖励结合起来,每学年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文明少年"等的评比来源于评定等级。学生素质发展水平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形式反馈给学 6.构建与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现状相适应的教育策略。调查结果表明,不到位的学校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素质发展,使之出现偏差。制定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并切实实施这些策略,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围绕这一重要条件,我校从自身办学已有基础出发,要花气力寻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对策,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思路,构建防止学生素质出现偏差的策略:改革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德育活动系列,由学生自由投其所好自选项目,对某项确有一技之长的学生重点指导,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四落实,辅导老师做到有计划、有内容安排、有实施措施、有期末成果展示。 生家长。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课题的研究,参加此课题研究。并从人力与财力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期取得明显成效。1.组织保障。成立学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研究领导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副校长任副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全员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注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人员保障。本课题负责人,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3.时间保证。为支持项目组成员积极投入研究,在工作量计算等方面作出相关的规定。4.经费支持。除了上级下拨专项经费外,学校对该课题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项目研究中的不足部分。5.学习培训。为提高研究者专业素质,学校适时提供相应的学习培训等机会。6.协调统筹。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为项目实验提供充足的教学设备、研究条件以及物资保障。八、预期研究成果研究结题后,将把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各种登记、评价、报告表格、教师评语等予以集中展示,并将学生的成长变化以多种形式展示,最终形成如下研究成果。1.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促进我校办学质量的提高。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3.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4.形成了优质、高效的科研成果。(1)形成一系列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2)建立《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3)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形成书面研究成果和电子产品。

银土

教育专家齐聚成都青羊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题进行研究论证

人民网成都5月23日电 (记者 陈曦)5月22日,由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承担的四川省2009年度教育科研重大课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与实施策略——基于典型事件的综合素质评价》开题论证会在成都市泡桐树中学举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张男星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价分会主任秦建平教授,四川省、成都市教科院相关专家出席论证会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明确了综合素质教育评价的功能定位。2018年3月,国家教育部明确要求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201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教育评价改革方向做出明确表述,意见中强调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四川省、成都市也在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综合实践等基础性发展目标,综合素质评价以事实为依据,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进行。青羊区结合该区改革实际,从2010年就积极尝试并着力推动全区学生评价机制改革,以现代社会人才素质要求为价值取向,改革学生的评价制度,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研究和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开创性的实施起“青羊区青少年学生体育、艺术、生活技能2 1 1工程”,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大的综合素质,受到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同。本次四川省教育科研重大课题的研究,主要对青羊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一次系统梳理、发现一些有效经验、提炼一些典型案例,找到推进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指导下阶段工作的开展。课题组2020年2月面向全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家长、学生开展了“‘青羊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与需求调研”,共有20188人参与调查,其中教师2100人,学生6619,家长11469人。通过此次调研,受调研者指出现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涵盖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综合实践五方面的内容,评价结果大多数以“等级 评语”的方式呈现。同时,受调研者认为当前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需改进,调查的结果显示,评价的可操作性、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机制、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流程需要改进的市前五选项。开题论证会上,青羊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考试中心主任、课题负责人张勇就研究课题的研究缘起、核心概念界定、相关研究综述、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价值与创新点、预期成果与效益、研究保障等方面作了课题开题汇报。据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最大创新性在于将典型事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评价结果是可追溯的。这种长期的画像式评价将会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更好的参考和引导作用,这种多元而客观的质性评价是青羊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评价体质改革的重要举措。与会的专家们现场作了精彩点评。他们对课题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该课题符合国家教育发展要求和趋势,时代性强,具有极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前期研究成绩显著,开题报告质量高。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聚焦研究内容、明确研究路径、落实区域实践推进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并根据初步展示的平台,从页面优化、平台版块、提升交互式体验感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指导。“青羊区教育局一直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并将其作为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张勇说,本课题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将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并应用于青羊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这一次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和实践可以为今后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一个方向和指导,也可以为其他区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参考。

可谓忧矣

@高中生|聚焦研究性课题学习,为新高考助力加分!

2020年这个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国人的心为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级教育部门正按教育部统一部署要求全国各大中小学延期开学与此同时各地教育部门也为服务保障防控疫情期间中小学校“停课不停教、不停学”鼓励中学生在家利用线上平台资源进行学习。解决难题——所有中学生面临的困境新高考改革在录取方式上有了全新的改变,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原则,其中的“一参考”就是指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里,“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等提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未来在高考中提供给招生院校。今年情况尤其特殊,由于疫情影响,学校采用学生们陌生的线上教学,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们心理和学习状态受到影响,经过这段特殊的时期,很多同学的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同学的成绩出现很大落差,有的同学成绩却明显提升,成绩下滑的家长和同学陷入焦虑情绪,担心三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影响最终高考结果;成绩提升的家长们也丝毫不敢松懈,想抓住这种状态,期待跳一跳能得到更好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新高考改革执行的历史元年,不论是“强基计划”的出台、还是综合评价录取的开展、都为考生和家长打开了实现名校梦想的另一扇窗,至此高考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是“多元录取”机制,抓住高考新政的机遇甚至可能实现弯道超车,但是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如何操作,甚至无此意识,错失良机,难免让人扼腕。线上课题—智心与您同舟共济整合自身资源、集合雄厚师资邀请顶尖大学名师、一流行业专家亲自授课高校认证,足够含金量√ 专家坐镇,足够专业√ 执着质量,足够深度√ 不专业,流于形式不专注,不深挖内容浅显熔炼课程质量采用可无限回听,碎片化、切割式教学学习时间自由支配,随时随地可学短时多频,知识易吸收√ 切割式教学,分清课程主次√化繁为简,知识易获取 √课程用时长,一节课一两小时一次性直播,没时间就错过 以大众所熟知的且同学们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为切入点引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趣味性课题√ 深度串联大学专业√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动学习√枯燥讲解生硬教学课程死板全力保障课题学习不受肺炎疫情影响,不被延期开学限制。在关键时期帮助更多的孩子开展优质的课题活动,切实做到“停课,不停学”全面迎接新高考带来的新机遇!开展有过程、有结果、有收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进而对接新高考的新要求,特推出特色线上课题。课题介绍—特色课题上线本次智心研学全新推出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线上训练营,课题内容涵盖社会热点及覆盖大学专业,将研究性课题与高校专业紧密相联。特推出六大特色课程主题,涵盖电子通信、电子商务、汉语言文学、金融学、经济学、生物医学六大高校专业,供您选择。师资依托来自北大/清华/浙大/山大等全国顶尖高校及海外知名院校毕业的六位专家教授、行业翘楚担任线上课程导师,在严谨的学术基础上,提供涵盖五大学科门类的特色课题,满足中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研究性学习需求。团队师资力量雄厚,其中不乏有在相关专业领域造诣颇深的专家,还有目前在高校任教的专家教授亲自坐镇,切实保证课程质量的优质。课程收获研究型学习报告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份课题研究报告内容可直接关联到综评表中过程认定报告课程考核达标可颁发此报告证明学习真实性、客观性、课题完成质量研究性学习证书经山东大学官方认证而成,具有一定权威性论文&参赛获奖对优秀学生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助其发表期刊论文成果分享迄今为止,智心研学已接待累计超过2万名学生,已为30+所小初高学校进行研学服务,一批又一批怀揣活力与梦想的青少年在智心的指引下纷纷走进名校,实验室,研究所,艺术基地。多元的文化冲击、科技与艺术的华丽碰撞,人文与创新的完美融合,都将循序渐进地带给每位学生记忆中最难忘的研学记忆。有兴趣的朋友微信搜索公众号—智心研学了解更多和我们一起抓住机遇 弯道超车!

性智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做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

导读: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化、学生出国申请名校的需求增加,对学生的自主持续学习能力、思维创新与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变高。学生的课题研究经历,与高校新型的人才选拔关联度更高,因此,中学生做研究性课题,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背景提升的重要内容。那随之而来就有一系列的问题。问题一:高中生做课题有什么价值?中学生做课题,可以给学生带来3大价值:1、科创项目,可以作为综合素质评价资料,背景提升资料;可以参加科创类比赛(比如:全国青科创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丘成桐评比、钱学森实验室相关项目等等),这些比赛都是高校(包括国外的学校)认可度比较高的,能够对升学直接有帮助。2、综合素质的真正提高。通过学生真实的做一个课题研究,学生必须自己发现课题、进行调查、设计解决方案并且实施执行,对数据分析,最终才能形成论文和结果。整个过程,能够很大程度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沟通表达能力。上述的这些能力,又正是高校比较重视和关注的,非常想要招到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因此,学生有很好的课题研究经历,在强基、综评招生等面试机会的时候,才能够有所展示和表达,才能够取得优势。3、新高考下,考试题目更加的灵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设计能力有利于学生应对新高考全国卷试题的考试。问题2:高中生时间有限,怎么规划做课题呢?高中学生的时间非常宝贵,能够自主支配的时间很少,怎么在这么紧张的时间内做课题呢?高中学生做课题,合理规划。特别是想要取得比较理想的研究结果,需要提前规划好。结合现在高中生必须有研究性学习的学分,必须有2个课题,我们建议:高一上学期,课题准备,通识学习;暑假可以参与到一些学长的课题或者参加一些科技类活动,选择和确定自己的课题方向;高一下学期,开题,前置课题的完成(简单课题,课题1)高二上学期+暑假:课题深化,完成(课题2),比赛申报。高二下学期:比赛展示与成果取得。高三暑假:有需要的话为提前批次招生面试突击。tips:研究性学习更应该是作为一种项目式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科学习、知识应用都能起到作用。建议初中就开始储备,这样高中进行课题研究有基础后更能够取得成绩。下篇我们继续来说一说高中生做研究课题的另外三个问题:问题三:中学生做课题有哪些方向?问题四:没有科研资源,学生可以做课题研究吗?问题五:中学生做课题,要避开哪些坑?

北漂梦

眉山市东坡区实验中学召开综合素质评价课题工作会

为进一步用实用活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进省级重大课题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实施工作,5月18日,眉山市东坡区实验中学综合素质评价课题工作会在二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由教科室主任祝丽霞主持。会上,教务处李欣老师首先汇报了目前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情况,通过后台数据分析了各年级在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导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后续工作的开展要点进行了梳理;随后,班主任代表张伟、王刚、李继梅等三位教师分别代表三个年级,就本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的典型经验进行了分享;学校政教处主任苏宗闰从学生活动方面介绍了如何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思路和做法;最后,吴文军校长作总结讲话中指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他要求各部门、各班主任要进一步提高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认识,多学习、多研讨、多交流,探索班级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机融合,用实用活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动课题的深入研究。

老牛仔

农村高中多元多维评价模式实践与研究

一、选题依据:㈠选题背景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进一步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其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随后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了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维度,即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方面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招考制度的重要突破和全新举措,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评价手段。近年来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评价实践中还存在着评价实施困难、评价指标不完善、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诚信问题严重、应付现象明显、评价与教学脱节等问题。 目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价改革正在全国迅速展开,在这样的形势下,全面而深入地分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对于及时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并深化招考制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㈡国外研究状况目前,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如何在改革的过程中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各个国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一些国家进行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探索,国际上也成立了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机构。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 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力理论。在2008年出版的《多元智能新视野》中,进一步阐述了多元智能的实际应用和未来智能的研究途径。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以来,在美国和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成为许多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促使我们以新的视角重新思考当前的教育问题,对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观与评价观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㈢国内研究状况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胡习文教授在《基于FNN的智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模型研究》(2007年3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一文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相关要素进行了讨论, 给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闭环控制系统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模型, 该模型通过模糊神经网络的自适应与自学习能力, 对系统中非量化因素指标的量化进行了有效的刻画, 并采用遗传算法对网络结构与量化指标权重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证明了提出的模型不仅准确有效, 而且收敛速度快。华东师范大学张治和上海市电化教育馆戚业国撰写的《基于大数据的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9月)论文中提出,结合数据分析技术和学习科学的发展,以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行动为背景,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该模型能综合考虑多源数据的汇聚与整合,试图将学生客观信息的采集范围扩大至课堂内外、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环境、线下和线上学习、学习活动和生活表现等多个视角,获取能映射学生综合素质相关的数据,形成系统、完备的学生成长大数据。整合并标准化能够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多源数据,建立学习分析模型,开展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学生个体和群体的综合素质数字画像。该模型将为正在蓬勃开展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解决思路。在《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王殿军 鞠慧 孟卫东,中国考试,2018年第1期,北京)一文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问题展开探索,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率先开发了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该系统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注重以学生行为为依据,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性与发展性,注重参与主体、评价体系、结果呈现和发展趋向的多元性,注重数据的动态量化和真实性,帮助学生真实地了解自我,明晰自身的优势特长和发展短板,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身成长的方式。经过4年多的实践检验,该系统实现了学生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级学校人才选拔的双向共赢,发挥了综合素质评价育人导向与评价选拔的双重功能,具有过程性、多元性、实测性等创新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学生评价改革是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也一直是广大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经过十年的探索已积累了一些多元评价方面的方法和经验,但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㈣研究价值在新课程改革前,学生评价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了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与激励的作用;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化特点;强调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注重量化评价,忽视量化积累对质的作用。而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素质评价正如潘永庆在《多元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中所表述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各种潜能的辨认、开发和激励。各种潜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对学生的评价不应是关注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评价内容应当是多元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多维的。要通过评价,发现、促进学生强势智慧,借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只用单一的、用纸和笔可以测出的解答习题能力的个体。1.构建目标多元、内容多维、形式多样、注重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适合农村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及要素、评价实施办法、结果运用及保障体系。2.使评价更富有选择性、开放性、创新性和校本性;使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适合新课程的科学实施;使评价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发展过程。二、研究内容㈠研究对象本课题拟从以下四个场域进行研究:1.多元评价体系及策略的研究。多元智能理论是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课题组和任课教师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达成共识。课题组和教师应通过对学生智能特点的了解,帮助学生找到智能的最佳点。以育人为宗旨,遵循全体、全面、全程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横向多元、纵向递进的星级评价方式,建立全面、多元、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学生成长记录及多元评价的数字化网络平台的研究。通过学生成长记录及多元评价数字化平台建设研究,从过去单纯关注学生的成绩转向既关心学生学习,又关心学生个性的发展上来。有助于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全面了解学生;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找到自我增长点;有助于家长关注子女各方面的深层发展,及时得到子女发展的相关信息,而不是单纯着眼于学生的成绩。3.实践活动中多元评价的研究。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各展其能的各种活动,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评价重点在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实践能力。做好活动过程的记录性评价、展示性评价和活动终结的等级性评价。4.家庭教育中多元评价的研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大德育格局,推进家校联系,从而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通过家长会,网上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宣传当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积极详细解释我校的新措施,新做法。借助家委会,落实家教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多元评价。㈡总体框架1.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其中智力因素包括基础知识与技能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八大智能。智力因素主要以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各册教材的要求作为评价依据。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行为习惯、动机、个性品质、自我认知、情感态度等。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评价中把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2.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分为笔试、行为测试、作品评定、问卷测试、访问访谈等。对各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多元智能中适合用书面表达的,采取笔试的方式;对不便于用书面表达,需要现场操作或展示的内容,如语言智能中的朗读、音乐智能中的视唱、肢体动觉智能中的运动协调能力等,采取现场行为测试的方式;对通过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作品,采取收集学习过程资料,进行作品展示,评委现场评定的方式;对非智力因素的测查,采取自评问卷、学生互评问卷、教师评价问卷、家长评价问卷等问卷评价或社区(或村社)走访的方式。3.操作流程。根据评价内容,分类分组进行评价。首先,班主任、任课教师、小组成员、家长、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月为单位,录入常规评价信息。其次,在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综合性评价,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4.成绩认定及表现。以雷达图形式表现学生综合素质各方面情况。学生可以通过雷达图,看到自己各方面在全校的情况,为下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做好规划。㈢重难点1.形成良好的评价制度,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加大先进教育评价理念的宣传力度,形成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评价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使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成为全校的共识。2.完善综合素质的评价技术,规范评价标准。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条件,规范收集、管理和保存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项数据,注重日常的观察、积累和实证资料的收集保存。注意评价信息的获取要多角度、多渠道。还应加强参与评价人员关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培训3.注重评价结果,提升“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既定量又定性的诊断性价值评价形式,它注重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把日常生活片断事实和学生在中学生活中的整体表现相结合,避免了以偏概全和一俊遮百丑的评价问题。这种评价方式,客观上讲确实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新课程的思想要求,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这六个方面为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定为主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这是课题研究和实践的重点,也是难点。㈣主要目标1.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构建目标多元、内容多维、形式多样、注重发展过程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富有选择性、开放性和创新性。2.通过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让学生在评价中感觉成功的快乐,汲取奋进的动力,自我改变,自我提升,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3.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多元评价导向,在学校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4.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同时,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会用客观、动态的方式评价和分析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学生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三、思路方法: ㈠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1.带领全体教师有目的且系统性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理论,认识并消化“多元智能理论”思想及主张,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意识状态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2.确立课题研究小组,引导教师选择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并感兴趣的研究内容加盟课题小组,并确定教师个人研究计划,扎实开展子课题研究。3.强化管理,加强研究。学校每期开学初,把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由学校教科室牵头,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方案,制订计划,期中和期末对本期研究开展情况进行总结。4.组织开展课题成果展示及课题结题汇报活动。㈡具体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多元评价标准寻找支撑与依据。2.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学生评价和多元智能相关的理论书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多元评价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目标和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研究,解决日常实践中的教育教学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探讨多元评价的策略,促进教师开展符合多元评价的教育教学和学时活动。4.个案研究法:对部分学生进和跟踪式的个案研究,了解学生在赏识性的激励评价下的发展,总结出多元评价的效能。5.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及时撰写教育教学故事与教学案例分析,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编印案例集、论文集等。㈢研究计划1.第一阶段(2018.11——2019.9)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论证计划,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成立课题组,确定教师微型课题,组织学习、培训等活动,启动课题。2.第二阶段(2019.9——2020.7)根据学校实际,切实在各部门、条线、课题组、教师中开展此课题研究,组织课题实践课、交流总结会、中期汇报等活动,并编辑专刊,在且行且思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炼成果。3.第三阶段(2020.7——2020.12)对课题方案进行调查、小结、修改、补充、完善,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成果专集,接受专家鉴定。㈣可行性1.课题组师资力量雄厚,师资结构合理。学校现为省级规范化学校,课题组成员是区级教育骨干,业务精、素质好,勤于钻研,乐于奉献,有开拓创新精神,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实施小组成员对科技教育有较深入的研究,在指导学生科技活动方面成绩突出,是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2.课题研究基础扎实。学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先后承担多项市级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全校教师人人参与教改行动,现已有多项课题结题。3.硬件建设及研究经费满足研究需要。四、创新之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即发展性评价,这些都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最先进的评价思想。我们试图通过对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案例研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性评价,构建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的综合素质评价的运作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预期成果:1.适合高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和评价流程。2.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手册。3.结题报告。六、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1.学术简历:课题主持人先后担任教科室主任、级部主任,参加过多次课题研究培训班培训,多次深入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内外名校参观考察,带回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对学校科研队伍进行培训,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实践,使学校科研工作水平不断提高2.研究基础:课题组主要成员均承担过课题研究任务,且顺利结题。课题研究成果成为本课题组的重要参考资料,对新课题的研究作好了必要的准备。课题负责人在课程建设和实践活动方面有一定深度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方法和经验。课题组成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组织能力强,能够保证承担课题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3.承担项目:从2015年开始,课题组负责人开始主持校级研究课题《高中分层教学下的选课走班的实践和研究》。经过努力,课题成功结题并取得多项实践成果。在2016年莱西市中小学课程建设现场会,2015级学生的分层选课走班实践成果做了全面展示并进行典型交流发言。2017年课题组负责人开始主持青岛市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和研究》(课题编号:QJK135C322)和省基础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课题《基于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SDJG13517134)。在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篇。其中,《高中定制类课程的实践和反思》在《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社论文评选中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其中基于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变革实践与研究成果《打造选择性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获得2017年青岛市教学成果评选三等奖。4.条件保障:⑴技术支持:邀请青岛及省外专家为课题的理论指导,进行具体指导。在课题组的组织下,调动学校一线有经验的教学能手和优秀班主任进行实验,保证实验的实效性。⑵经费支持:我校领导一直以“科研兴校”为理念,在教学科研方面一直给与大力支持。可以为本次实验提供足额活动经费和设备,并从政策方面给与支持和帮助。⑶时间保证:课题组成员均有充足的时间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⑷科研条件:本课题将集全校科研力量进行综合研究。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史墨

宁夏启用统一平台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自2020级高一学生开始

8月21日,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获悉:按照教育部高考综合改革推进时间表,2019年,自治区招委会研究决定,自2020级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启用统一平台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包含哪些内容?不单看成绩 据介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理念,采用写实记录方式,客观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状况,既要关注学业水平,也要关注品德发展、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既要看成绩,还要看创新性、研究性学习经历;既要看校内学习,还要看社会实践;既有共性指标,也允许有学校特色化指标;既有定量化指标,也有定性化的自我陈述等。 包含5方面内容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记录学生外显的活动与行为,如记录学生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民族团结等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通过典型事例反映学生爱国情怀、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品德修养、奋斗精神、责任担当等;如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填报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项目代表作、参加科技活动项目、创造发明项目等,通过学生在有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反映学生的专业志向、个性特长与个人爱好等综合素质。 评价内容还强调一定的区分度和典型性,如每学期修习模块及修习课时,各学科期末成绩及获得学分,汇总学期学分,社团活动、民族团结及其他活动中任职或分工情况,记录各类活动竞赛获奖及处分情况等。 贯穿高中3年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贯穿高中三年,每学期结束前学生遴选整理、学校审核公示后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期报告,毕业时,汇集6个学期报告生成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综合素质如何进行评价? 以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 各学校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基本信息记录表。 班主任指导学生来记录 班主任教师指导学生客观记录思想品德、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期陈述等内容,收集相关事实材料予以佐证(图片、文档)等。 考试院负责上传成绩 宁夏教育考试院负责上传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及等次,必修和选修课程模块、学时、成绩、学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等客观数据由学校组织审核后统一导入管理系统。各责任人记录的数据、活动、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 每个学生的信息要公示 每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以及有关佐证材料(图片、文档)等。每个项目遴选数量设定上限不超过5条;学生个人遴选完成后,由班主任及学校综评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审核后在学生所在班级、学校公示栏或校园网等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期间,师生及家长对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网上确认,如有异议,可向学校提出更正申请,经学校审核后予以校正。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盖章确认后,形成学生个人的学期报告。 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千人一面。有些活动项目学生没有参加或事迹不突出,可以空缺。规范和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后,学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要客观,准确反映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校要对学生的档案材料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延伸阅读综合素质档案,是高校面试重要参考据介绍,自治区将从平台中提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毕业档案(九张表),按照“谁使用谁评价”的原则提供给高校,具体使用办法按照“一校一策”由各高校自主决定并在招生简章中公布。 2020年高校“强基计划”招生中,各高校均将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作为面试重要参考材料,评审结果会影响面试成绩。目前,浙江省在“三位一体”招生中已经引入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评定为B等及以上才能报考。此外,高校会在校测环节审查材料的真实性。发现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舞弊的,将取消强基资格,并通报有关省级部门依法依规作出严肃处理。 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各高中学校要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作用,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激励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记者 陈勇 实习生 王婧)【来源:塞上清风】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草木遂长

重庆市涪陵第十八中学校:吹响课堂改革号角 唱响教育华彩乐章

涪水之滨,巴王之陵,奇山秀水孕育出了重庆市涪陵第十八中学校这一梦想的殿堂。涪陵十八中成立于2005年,前身为涪陵师范学校、长江师范学院C区,是一所年轻但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区教育主管部门直属中学。学校占地面积63亩,现有教职工214名,教学班54个,初、高中在校学生3762人,中高级职称134人,各级骨干教师80人。2010年2月,学校被命名为“涪陵区重点中学”。面对广大民众对优质教育的殷切期盼,涪陵十八中人自我考问:“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子?我们以怎样的教师去培养理想的学子?我们要通过怎样的环境与载体塑造理想的学子与优秀的教师?”经过广泛讨论和集思广益,形成基本共识。学校以“励志成就未来”为办学理念,以“团结拼搏、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创造奇迹”为学校精神,坚持“文化、艺体”双发展的办学模式,明确“办强高中,办精初中,跻身涪陵区重点高中前列,成为重庆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高中”的特色定位,最终实现“让走进的十八中人都自信,让走出的十八中人都成功”的办学愿景。以改革促发展提升教育质量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有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2014年,涪陵区教育部门把涪陵十八中纳入国家课程中心课程改革涪陵实验区10所课改学校,涪陵十八中是仅有的一所高中学校。国家课程中心专家到学校听取汇报,深入课堂听课,制定课改方案,为涪陵十八中课程改革献计献策。2015年春,涪陵十八中大力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当时各种教学法“乱花渐欲迷人眼”,十八中人没有盲目学习其中的一种,而是努力找到了自己“以学为先,以学为重;以学定教,教有选择;教学互动,学有反馈”的“庐山真面目”。学校与北京四中网校合作,引进名校资源和先进的育人理念,在学校开办了两个平板电脑实验班,实行小班化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北京四中网校派出多名专家、教师驻校为学校实验班教师进行培训并到班上进行指导,学校也多次安排教师到江苏、浙江、成都、重庆等地学习。全校教师耐下性子,反思、研讨、听课、再反思、再探讨、再听课,针对教学的一两个问题和环节认真打磨。比如,课堂目标的制定是否适度、自学指导是否具体、合作探究如何深入、怎样提高课堂参与度、课堂作业如何分层完成等问题,通过学习、征文、磨课、专家指导等方式深入研讨、改进,广大师生在反复否定和不断构建中努力摸索。一段时间下来,教师的积极性有了、课改的意识强了、课堂的气氛活了、学生的成绩高了,高效课堂教学初具雏形。学校坚持走课改之路,提出了“以课程改革促课堂改革、以综合素质评价促学生个性发展”的课改工作总思路,着力高中课程体系建设,在选修课程建设、高效课堂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3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一是为落实“文化、艺体”双发展战略,开设了富有“涪陵地方特色+学生兴趣特长”的选修课;二是立足课堂,开展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索,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通过“素质银行”开展对学生全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实施选课走班促进个性成长涪陵十八中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和终身发展的育人理念,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供学生自由选择。学校通过对国家必修课程以及校本选修课程等多元课程的整合,按照基础、拓展、研究、创新几个层次来构建课程体系,创建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模块和课程群。一是开设“研究创新类课程”,该课程主要面向部分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兴趣和特长并在专业深造方面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突出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前沿性和创新性。在课程的开设上着力打造涪陵地域文化及学校特色课程。将“涪陵易理文化、巴枳文化、榨菜文化”“学生合唱团”作为校本课程重点打造,并形成特色研究。学校的“励志教育”作为各年级学生的必选课程,通过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及每天的德育课时间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励志教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二是开设“拓展类课程”,将课堂面向分层或分类形成的不同学生群体,教师根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备课、教学、辅导,从而突出课程内容的延展性、综合性,强调提升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在班级设置上,实行选课走班制。在时间安排上,教务处统一排课,每天一节。经过几年的摸索,涪陵十八中制定并完善了“涪陵十八中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涪陵十八中课程辅助活动实施方案”“涪陵十八中高中选修课课程设置方案”“涪陵十八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等制度。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全校课改工作。学校各处室做好相关职能分解工作的协调配合,学校年级组负责组建各学科课程小组,学科课程小组由本学科任课教师或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审定。课程指导委员会及相关处室统筹负责学校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估。在实施选课走班的过程中,涪陵十八中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围绕着学生发展需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追求,使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效益课堂是展现学校文化和实施课程体系的主阵地,课堂不仅是展示教师才华的舞台,更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经过几年的课堂改革实践,涪陵十八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学校以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导向,坚持“个别学科及班级先行试点,由点到面,骨干带动,有效辐射,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构建“高效、优质、轻负”的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课堂教学成为展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更佳场所,学校以“学案教学”为依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组织教师积极编写高质量的学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探讨新课程理念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了“30+10”(30分钟精讲、10分钟精练)的新课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得以普遍提升,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在涪陵十八中结出丰硕的成果。学校区级科研课题“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于2019年12月顺利结题。建设“素质银行”增强综合素质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涪陵十八中创新打造“素质银行”动态管理平台,让学生在对照中思考,在思考中践行,“积蓄”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充分彰显学校的教育工作智慧。学校的“素质银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全新的电子平台,通过电子网络平台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经历。在纸质成长档案制作完成后,经过培训的学生利用自习课、周末等时间,将纸质成长档案袋上的相关信息录入电子版的成长档案袋。班主任随时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做好引导和评价,科任教师每期对学生评价不少于一次,同学互评每月不少于一次。如今,在涪陵十八中,学生的考试试卷可扫描存入“银行”,学生的科技作品可拍照存入“银行”,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可录入“银行”。它不但能清楚地显示学生每次考试的作答情况,其个性特长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也一一呈现,全面展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经历。每学期,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和教师还要进行一次评价。他们都有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电子网络平台参与评价过程和获取评价结果。2020年8月,学校市级课题“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实施研究”顺利结题。涪陵十八中通过打造“素质银行”,让学生看到了自己成长的每一步,成为成长的反思记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个性发展。让教师更全面地认识学生,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评价学生。让家校联系更加密切,架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打造智慧教师点亮教育明灯都说医生的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本事在课堂上。智慧型教师理应富有教学的智慧,即知道如何智慧地对待教学、如何智慧地进行教学。深刻认识学生,深刻认识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巧妙取法,便是智慧。然而,就教师个体而言,其智慧的形成往往带有个性化色彩,很难复制。就教师群体来看,如果具备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也会形成教师的群体智慧。涪陵十八中人认为,在学校中既要鼓励教师展示个性化的智慧又要重视教师团队中的群体智慧培育和成长。学校为教师个人的探索和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在新课程中不断成长,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指导,保证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同时,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比如,学校以全区教学大比武为促进,积极组织校内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新秀和教学能手展示课、新教师汇报课、课堂改革研讨课、青年教师优质课、“说讲评”赛课、微课制作、课件设计、教学设计等教研活动。制定学校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实施办法,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跨学科、跨年级、跨校区、跨区县听课,坚持做好“走出去,请进来”。借助与浙江省长兴中学合作的平台,有计划分步骤地派出教师前去学习,邀请其骨干教师来校作讲座、上示范课、指导集体备课。搭建教师互动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教研是整个教研层级中的重要一环,扎根课堂、直面教学,它是提升教师学科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有效路径。涪陵十八中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为此,学校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一是以课题为载体进行校本课程研究。二是以课例形式引导教师开展说课、评课活动,通过具体课例分析、讨论和交流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三是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和专题学习。四是以班级为单位不定期进行班级教研,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加强同班级不同科目教师之间的交流。五是组织理论学习,通过专题学习、外出培训、名师代教,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六是以科研评价奖励制度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校本教研活动之中。此外,积极探索积极互动的培训模式。打破传统的培训模式,以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和全程培训,将培训地点设到课堂和教研组,让培训者先亲自上课,然后结合实践讲理论,将新课程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或者请教师主讲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培训者即席指导,引导教师讨论,使教研组变成一个互相学习与交流的场所。特色就是个性,特色就是品牌。学校根据建校时间不长、青年教师多、学生素质有待提升的特点,将“励志”作为促进教师成长的突破口,将“励志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轴,将其理念渗透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全员参与等实践活动,激励并促进学校师生重树成功信念、激活生命能量、发挥潜能,做更好的自己,努力建设一支年轻而充满理想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励志教育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快速发展。铸就品质标杆追逐梦想人生建校16年来,全体教职工积极发扬“团结拼搏、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创造奇迹”的十八中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建校时2个班79人增至54个班3762人,教职工由18人增至214人。——素质教育成效明显。近年来,学校多次在涪陵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得团体一、二等奖。近1000名学生升入艺体本科院校,其中,考入四川美术学院近120人,上体育重本线100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快乐阳光才艺大赛,近200名学生获得舞蹈及主持人大赛一、二等奖,连续几年成为涪陵区获奖较多的学校。——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多年来,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管理和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一些入学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通过3年的努力学习,多数学生能考上理想大学,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的佳话。——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强。自2006年以来,学校连续获得区教育目标考核一等奖、党风廉政建设一等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党建工作一等奖,2010年2月,被重庆市涪陵区政府部门命名为涪陵区重点中学。涪陵十八中优良的教育质量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吸引了区内外大量优秀学生来校就读,赢得了市、区领导和学生家长的赞誉,使学校学生逐年增加、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涪陵区发展快、规模大的普通中学,为“科教兴区”作出了巨大贡献。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新时代、新梦想、新期待,涪陵十八中将一如既往地遵循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初衷,以课程改革促课堂改革、以综合素质评价促学生个性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邓小飞 雷梅)

毋固

把握普通高中生评价新动向

我国普通高中学生评价伴随着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变化而发展。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知识成绩为本”的学生评价日益淡出,逐渐提倡“思想能力立意”的评价。普通高中学生评价的领域正在经历由结果性评价走向过程性评价和注重可持续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如何体现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评价,探索我国普通高中学生评价的发展动向尤为重要。从“突出成绩”到“聚焦素养”相较于过去简单地以“一纸试卷定乾坤”的学生成绩考察情况,核心素养越来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联盟等国际组织所关注,开始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我国核心素养课题组也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实践路径等方面做出了具体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核心素养被看作当代社会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但如何将核心素养从一套育人的目标体系推行到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以真正实现其育人的价值功能值得思考。鉴于教育评价对于学生培养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可引导教育的目标从知识的灌输向品德能力的训练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过渡,通过学生评价思路的转变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就需完善和拓展当前过度关注认知领域的现有评价,将学生评价内容的重心从“突出成绩”向“聚焦素养”层面进行发展,让教育评价的方式从“测验”转向“活动”,从“有形”转向“无形”。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评价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的实践改进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聚焦素养”学生评价符合这一发展性评价的价值追求,其要求在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丰富相关评价内容,并持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以此推进学生评价中的形式公平转向实质公平,助力教育公平的更好实现。聚焦于与新课程标准相匹配的核心素养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学生评价不容回避的发展方向,研制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测量技术亦是实施2017版高中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前提保障。特别注意的是,这里需厘清综合素质评价与核心素养评价的关系、全面提升高中教师群体的评价能力水平、有针对性的攻关核心素养评价的技术方法。唯有对症下药并定向发展才能有力地践行核心素养的评价之路。从“强调选拔”到“促进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对学生评价的认识是以选拔为取向的偏书本、唯纸笔、重分数的评价,并据此推论个体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导致教育的“育人”价值被“育分”的功利性目的所代替。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针对存在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而不只是为升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催生学生评价领域出现新的变化。其本质上要求教育评价理念需从“对学生的评价”到“促进学生的评价”发生转变,体现在从认为“学生评价是对学生所具备的相对‘客观的’内化知识展开评价”到认为“学生评价是对学生知识建构与潜能激发的过程”。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评价标准的制定是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建构的,有利于协商不同利益相关主体的意见、缩小差距和促成共识。从评价的目的来看,走向“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是实现个体不断进步和教育诊断性功能的有力条件;从评价的内容来看,走向“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是针对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评价改革的必经之路;从评价的功能来看,走向“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推动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素养的目标实现。从“价值判断”到“动态评价”随着教育评价工具的研究与发展,研究者不断反思标准化测验带来的现实问题。考虑到标准化测验过程中对学生课程学习范围和具体能力考查的限定,学生评价方式开始多样化,体现在由纸笔化转向数字化的学生评价。就国家对评价改革的要求而言,实施2017版高中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须关注核心素养的评价,而单纯的“价值判断”无法完全满足这一素养评价的综合性需求,这就促成了尊重价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体现在由标准化转向情境化的学生评价。“动态评价”被看作一种更为公平的以“教育增值”为取向的发展性评价。其关注评价对象的进步情况,倡导对个体的个性和价值尊重,囊括了大数据时代下的学生评价、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学生评价以及基于证据的学生评价。该种评价方法有利于发挥评价对象的主体性,也有助于收集和管理学校教学与学生评价过程中的各类基本数据,从而全面监测和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动态评价”所获取的数据可用于教育、生活、商业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恰能弥补教育技术应用的不足,是为达成创新型学生评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动态评价”可从多个角度来证明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能力表现,这亦是满足核心素养评价需求不容错过的发展方向。 从“重视结果”到“兼顾过程”随着国际社会对人才的重新定义,学生评价开始从真正意义上关注人,倡导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也开启了发展性的学生评价之路。“发展性”的学生评价基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这一目的指导下,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的,学生评价必须融合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更是将教育评价的重心指向了核心素养,学生评价越来越被看作一种嵌于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过程中指向学生未来潜质开发的评价。作为由应试语境向素养愿景层面实践交融的产物,基于“能力为本”或“素养为本”的学生评价看重评价的结果,更看重评价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现实水平更关注学生发展的潜质。走向“兼顾过程”的学生评价既能反映学生个体的核心素养发展状况,又能反映诸如一个学校、地区乃至国家的总体情况,从而促进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帮助解决素养评价结果的呈现问题,进而推动实现学生未来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7日总第1901期 作者:王妍力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鬼天师

奎文区圣卓实验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在国家级研讨会上获好评

11月8日至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组织召开2019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讨会。全国60多所课题实验校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交流综合素质评价的经验做法以及发展方向。该校作为教育部课题校应邀参加会议。执行校长董春玲在研讨会上做《课程引领,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题研究展示交流。交流中,董校长首先详细解读了该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案,并对阶段性工作进行了总结。随后,针对面临的问题以及下一步打算进行了阐述。学校以271教育理念为支撑、以课程育人为主要抓手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基于271BAY整体开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平台的思考,得到了专家组和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同和好评。通过本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讨会的交流,我们将更加坚定地贯彻271教育理念,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真实性,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作用,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