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全球经验和中国思考大追踪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全球经验和中国思考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经济观察报 林志刚/文 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原子能、航天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逐步兴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也引起了全球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进而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面对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热潮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以高新技术的研发作为主攻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占领国际市场作为基本目标,力争在21世纪取得最有利的国际竞争地位。高新技术产业的全球发展经验世界各国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自身的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和文化传统,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从管理主体视角来看,当前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模式:一是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以自由竞争为主,注重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产业的发展,而是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法规,签订科研合同和采购合同等方式对高技术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和间接扶持。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加州的“硅谷”和波士顿的“硅路”(128号公路产业带)。但自克林顿入主白宫以后,开始强调政府对关键产业的直接干预,采取官(联邦政府、州政府)、产(企业)、学(科研机构和大学)联合研究开发生产机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典型代表为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园。二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自主创新为辅的发展模式。该模式又可以分为科学城和技术园区两种类型。科学城型模式具有行政区域的特点,通常由政府进行规划建设,把大批研究机构和科学专家集中在高质量的城市空间,实现科研开发协同发展。典型代表为日本的筑波和韩国的大德等;技术园区型模式类似于新型的产业行政区划,更具政府行为色彩。其目标是在某一划定的地区集中兴建一批高新技术公司,以提升该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典型例子有台湾的新竹、法国的索菲亚·安蒂波里斯和英国的剑桥。虽然上述两种发展模式的管理主体和运作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许多共性值得关注:第一,政府的支持和干预不可或缺,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促进行业发展。美国几乎每一任总统都有其独特的政策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肯尼迪的宇宙开发计划、尼克松的十年攻克癌症战略计划、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等;美国对符合其产业政策的企业产品实行保护性购买政策,如国防部购买航空产品、电子产品促进了硅谷和硅路的崛起;美国政府还通过直接资助、信息和网络外部支持的方式培育各类孵化器,促进企业成长。日本在“科技创新立国”战略指导下,制定完整的法律体系、积极倡导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特定目标产业,并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推动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二,通过各种财税优惠政策,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联邦政府实行风险投资税收减免政策,如对风险投资所得的60%免税,剩余40%减半征收所得税,企业为建立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提供的资金免交所得税等。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都实行设备“加快折旧、特别折旧”制度,以减轻企业税负、强化资本积累、鼓励企业投资、促进设备升级、加快技术进步、化解产能过剩,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鼓励各种资源投入研发工作,积极扶持引导研发方向。从研发投入看,研发占GDP的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近几年日本研发投入都在3%以上,美国、欧盟均超过了2%。从经费来源看,美国、日本的企业投入比例越来越大,欧盟的企业与政府基本持平,政府往往通过财政拨款、投资补贴、风险投资等方式,直接介入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工作之中。从经费支出来看,美国侧重基础研究、创新研究和合成研究,日本侧重应用研究、生产研究和作业研究,欧盟则是研究与应用并重。第四,高度重视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在人才培养上,美国加强了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注重创造力的培养,重视与市场的紧密配合;日本大力培养科技实用人才和尖端人才;欧盟积极倡导产学研合作,实施青年人才计划。在人才吸引方面,美国不断修订《移民法》,“绿卡”是其吸引人才的重要措施;日本用高薪在全球范围内广招贤才,实施积分制移民制度等;欧盟则实施“蓝卡”吸引外国高科技人才。在人才使用方面,美国强调民主竞争,充分发挥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日本强调以人为本,一般实行终身就业制;欧盟则强调人才流动机制,以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国思考我国高新技术是从1956年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起步的,从核能、火箭、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和精密机械六大高新技术突破,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改革开放后,随着“科技攻关”、“863”、“火炬”等系列计划的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我国高新技术起步晚、发展迟、底子薄,研究开发很多还处在引进模仿阶段,技术集约化程度不强、自动化程度不高。工信部部长苗圩也明确指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属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领域,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还需要30年的不懈努力。这次美国制裁中兴通讯事件,造成中国“芯”痛的同时,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到底该如何发展?首先,需要清醒认识国际产业形势,并在战略上做好谋划布局。发达国家一方面严格限制高新技术的流出,通过加大贸易技术壁垒、向外转移低端产业和挖掘他国人才等手段,不断拉大与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差距;另一方面又强化自身的技术实力,依靠其速度优势、人才竞争优势和信息技术优势等,逐步削弱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与地位,以实现其主宰世界的目的。因此,要结合中国国情,从国内外市场需求出发,在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实行跟踪和跨越相结合的战略。要通过技术评价,在精选、引进若干技术的同时,加强消化吸收,力争有所突破,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形成有特色的产业,推动行业性、领域性的技术升级,提高我国的综合技术实力。要加强技术发展预测,针对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精心策划、组织创新,力争形成我国适应未来国际竞争形势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体系。其次,产业发展需要“官产社金学研”六方的跨界协同、达成共治。政府一方面要做好硬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做好产业政策及财税优惠政策等软环境的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企业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做好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生产制造等工作;社会组织能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弥补政府不足与市场失灵;风险投资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等多元金融服务;学校和科研机构承担人才的教育培养培训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最后,在具体实施措施上,一是要厘清产业支持政策和财税优惠政策,拓宽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促进政策资金、银行资本、风投及创投资本的有机整合,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二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智库、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等官方或民间社会组织,为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战略发展把脉,为产业发展提供所需的各种公共服务;三是要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实现对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全球整合。加快人才培养,创造重视人才和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使得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基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全球经验和中国思考,启迪控股的“立体三螺旋”理论和“集群式创新”发展模式,或许给出了一个兼采国际模式之长、又独具中国特色的答案。启迪控股通过20多年的探索,提炼出了“创新主体:政府+企业+大学,创新载体:园区+实业+金融,创新本体:技术+产业+资本”三个三螺旋多重交织的立体三螺旋模型。在此基础上,启迪旗下的创新基地集群、科技产业集群以及汇聚的各路精英团队集群相融合,又形成新的三螺旋——“集群式创新”发展模式,即启迪所属各基地群,依托所在地的区域优势,通过资源的聚集,形成政府、大学、研究机构、企业、投资者等共同参与的创新网络。同时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打破地理界线,实现集群与集群之间的互动、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融合,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创新资源和信息共享,最终促进产业的创新发展。启迪模式未尝不是一条适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创可贴

高新智库|深化产教融合 提升产业发展新动能 推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高新智库是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官方订阅号。权威发布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与成功经验及有关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的理论性、政策性、法规性重大研究成果,是推进中国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具有广泛影响力、汇聚精英智囊的高端智库。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优秀论文选 2019年摘要产学研合作能够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但各地推进“产学研”发展的程度不同。曲靖高新区克服高校资源和科研机构少的困难,充分依托本地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明确定位,创新思路,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实训基地融在教学上,把学校建在产业园区里,把双创平台建在校园里,形成“前校后厂”“校创融合”的办学模式,以产业引导教育,以教育促进产业,以校企合作促进研发创新,以双创平台促进研发创新成果产业化。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创新孵化、中小型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对产教融合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分析了曲靖高新区以产教融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曲靖高新区应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产教融合 创新驱动 体制机制 产业发展产教融合理论概述(一)产学研合作与产教融合现代科技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科技进步必须依靠多方的合作,特别是生产企业、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即产学研合作。在我国,“产学研合作”一般是指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其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产学研合作”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以及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生产活动中的有机结合。狭义的产学研合作仅指高等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三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所进行的合作与交流。按照产学研合作体系中参与对象进行分类,国内产学研合作主要包括产学合作、产研合作、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等几种方式。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五个对接”。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优化专业设置,重点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二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照生产工作逻辑重新编排设计课程序列,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四是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制度,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使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五是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增强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使劳动者能够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多次选择、多种方式灵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满足学习者为职业发展而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二)产教融合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产教融合的目的是促进产业、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社会服务、交流合作等领域全面融合发展,打破企业与学校,生产与教学间的壁垒,密切彼此关系,对接彼此需要。产教融合有助于产业依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实施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储备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可以使学校和产业共享技术、实训资源,使学生在产业的实训中就能直接接触到产业的生产过程,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节省企业的培训成本;产教融合中的资源共享,可使高职院校的教师积极参与到生产中,为产业提供智力资源,也可为产业节约技术研发成本,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职业学校积极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区域优势,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有助于发展壮大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三)我国产教融合发展历程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产教融合发展道路,主要分为4个阶段。1978—1992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时期的联合办学。这一时期,体制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词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主要体现在管理、办学和教学三个层面;1992—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期的产教结合。这一时期,国家围绕产教结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职业学校更加重视创办专业实体和校办产业,形成“专业产业化、产业专业化”的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初级形态;2002—201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展阶段的校企合作。这一时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动,更多地体现在构建产教融合政策体系和文化引导层面,实践领域的产教融合主要是强化校企合作,其表现形式也更加多元和灵活。2013年至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词汇,高度凝练职业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在新时代被摆在更加突出和明确的位置,展现出国家意志。在实践领域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主要体现为构建和完善了产教融合大格局,继续完善推动产教融合的大平台,以示范引领产教融合质量提升。(四)国外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及经验借鉴为解决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问题,世界各国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职教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北美的CBE、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和英国的BTEC等四大模式。些模式的形成虽然与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体制密切相关,但均具备一定的共性:具有政府和法律的支持与保障;学校教育紧贴企业需要,学制灵活;在校理论学习与在企业工作实习安排合理;企业参与度高,产教融合程度深;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曲靖高新区以产教融合促进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曲靖作为云南省首个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充分依托全市职教资源,结合本地产业人才需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和改革,探索“政府+行业(专业)+企业+学校”多元主体投入的办学体制,积极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引进高校创新资源,以研发为驱动,以实训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形成“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创新孵化、中小型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一)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培育输出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曲靖对接本地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了门类齐、规模大、质量优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围绕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对内与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对外与美国、韩国、缅甸开展中职教育海外联合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集团化办学和“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按照企业需求进校园、订单培养进课堂、学生实训进车间,办学围着产业转、课程围着企业转、技能围着岗位转的“三进三转”方式,培育输出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全市共有各类中高等职业院校38所,组建了4个行业特征明显,专业特色突出,辐射县(市)区的职教集团,在校生规模达15万人,先后与70多所省内外学校开展联合办学,与270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人才供求协议,与苏州工业园区、南通大地电气有限公司等273家大中型企业和工业园区签订“培养订单”,每年培养输出各类专业技能人才4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累计达98%,创业率2%,其中,对口就业率达65%,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专业技能人才保障。(二)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在国家、省职业教育改革精神的指引下,坚持“政府主导、行业协调、校企互动”的校企合作办学原则,创新办学模式,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实训基地融在教学上,把学校建在产业园区里,把双创平台建在校园里,形成“前校后厂”“校创融合”的办学模式,以产业引导教育,以教育促进产业,以校企合作促进研发创新,以双创平台促进研发创新成果转化。通过产教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极具曲靖特色的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新路子。如麒麟职教集团采取“前校后厂”模式实施建设,“前校”主要开展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后厂”既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又作为产业园区。“前校”结合“后厂”资源,开设了护理、烹饪、计算机、数控、服装等9个对口专业,“后厂”依托“前校”职教资源,按照“专业与企业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实训与就业对接、产业与服务对接”的原则,积极开展招商引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轻纺服装、生物食品等五大产业。目前,以中唐国盛华唐集团为代表的信息化产业,以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卓远蓝宝石晶体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产业,以森仕服装有限公司、仁超织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轻纺服装产业,以沃鼎酒业有限公司、红源老家调味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产业等14家企业已经投入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效益,年实现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三)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是高职院校应有的职能。曲靖职教中心各职业院校积极深化与联合办学单位在科研方面的合作,引入联合办学单位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资源,以本地特色优质资源开发利用及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以合作办学单位为主进行研发突破,以职业院校实训平台或企业生产基地作为科研成果的中试、检验平台,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研发成果的产业化,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如曲靖应用技术学校与云南海魂硅藻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成立海魂硅藻土科技研发中心,开展硅藻除醛壁材产品的研发,目前已经开发硅藻泥装饰产品30余种,并投入装饰建材市场,注册的“蔚康”牌水性硅藻泥已投产,年产达1000多吨,取得11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曲靖农业学校成立的“靖福园食品研发中心”,开发研制包括焙烤类和乳制品类、果蔬类饮料等系列食品,企业生产和销售规模逐年递增,其中“农校月饼”被打造成了地方特色知名品牌。(四)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双创平台”随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以及国家“双创”战略的实施,曲靖职教集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双创平台”新模式。“双创”平台的建设以学校力量为主导,引入当地龙头企业力量,形成专业与企业对接,学校企业协同发展,集专业人才培养、技能培训、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创新创业、创业扶持为一体,校企共建、共营、共管的“双创平台”。平台以学校为运营、管理主体,参与合作企业负责人参与,共同成立平台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学校领导、企业负责人构成,负责众创空间管理和决策。平台可为青年创业者、创业团队、入驻企业提供包括创业相关政策咨询解读、信息发布、工作空间、办公场所、仓储物流、创业指导、技术研发、人力资源支撑等服务。如云科·曲靖应用技术学校众创空间场地总面积1200余平方米,其中服务场地800余平方米,公共服务场地400余平方米,专职管理人员6人,专兼职导师数14人。以学校6大专业实训基地和学校创客空间为载体,构建7大创业孵化平台,累计为200余家企业提供创新孵化服务,成功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曲靖充分结合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但仍存在许多亟需提高和完善的地方。如院校专业设置与高新区产业布局契合度不高,专业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等专门人才需求难于得到有效供给;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平台缺乏,缺乏独立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校企直接运行机制、制度、平台尚未建立,校企合作沟通更多是临时性、阶段性,缺乏系统性的合作;职业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在沿用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学校教学与实际脱节、专业课程安排落后于职业技术发展新要求,教学计划教条化等现象还比较普遍,高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不足;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等领域的合作不多;职业教育外向度不高,国际通用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较少等。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一)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和曲靖高新区产业发展相衔接在云南省、曲靖市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架构下,曲靖高新区将充分依托本地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和以现代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对相关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大,各职业院校应建立灵活的专业调整机制,制定专业调整规划,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布局和课程设置,确保学校开设的专业与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吻合。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坚持以能力为本,设计课程以职业活动和本地产业为核心,教学内容根据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建立理论内容和实际课程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与本地产业衔接,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室与车间融合,老师与师傅一体,学生与徒弟融合。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学校和企业的力量,形成合力,培养出更多本产业发展亟需的高质量技能人才。建立产业园区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每月组织企业的青年职工、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丰富培养形式,做到培训工作常规化、制度化。(二)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建设近年来,为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予以支持,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供给落地,曲靖应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加速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解决政策保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制度,建立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课程调整机制,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共同评价学生、共同安排顶岗实习,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健全校企合作师资共建制度,校企双方共同打造符合专业建设要求的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制度,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原则,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引入基地,以企业标准为依据,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组织实训教学,形成按项目、按模块的教学标准并进行质量评价。(三)搭建职教与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平台以产业集群为主线,搭建专业产学研联盟。围绕曲靖高新区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集群,职业院校、企业、双创平台、行业协会等通过股权参与或契约联结的方式,形成稳固的、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结合彼此的资源或优势,建立起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关系。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对接;共同推进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创新创业孵化,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共同促进园区产业发展。(四)基于协同创新提升职业院校研发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整合区域内的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种资源,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将分散的科研资源和研发力量通过协同创新平台整合起来,完善科研软硬件环境建设,加强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研发创新上的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多学科结合的融合研发机制;组建教师科研队伍、师生科研团队、跨学科科研团队及校际科研团队,通过参加专业实践等形式到企业一线进行技术交流、项目合作,达到研发人才、团队能力提升的目标。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加强与园区企业合作,通过联合申报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联合开发新产品等形式,研发一批具有转化潜力的技术成果,促进园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五)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培养国际通用专业技能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以及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各国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中国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出去”,国家科技部积极鼓励和支持高新区建设海外“飞地园区”。在此背景下,曲靖各职业院校应探索通过“校证提升”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即职业院校根据院校办学特色和专业需要,通过积极引入国际公认的职业资格证照或证书体系,以此提高人才培养的开放性与通用性。如在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导入英国汽车工业学会的IMI职业资格体系。在餐饮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按照欧盟卫生标准进行认证培训,并组织学生参加LCCI国际证书考试。引入了多种国际性授权认证的证书,包括西门子软件证书、CAD认证证书、KELL认证证书、海德汉工程师认证证书等。通过引进国外证书的课程体系,促进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的同时,又可以培养出具有国际就业资格的国际化人才。为曲靖高新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和建设海外“飞地园区”提供人才保障。作者单位:曲靖高新区推荐文章 点击阅读火炬中心支持科技企业的政策汇编 专家怎么看?火炬中心在行动!国家高新区复工复产信息服务平台上线火炬中心发出科学防控疫情有序复工复产的倡议书我为中小企业代言 | 积极自救 等待花开我为中小企业代言丨破困境 需担当编辑:王丹萍审核:张伟监制:杨文利关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轻松掌握创新创业那点事儿

海南省产业研究——高新技术产业

仁略产业研究中心导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因为大数据、5G通信技术、无人机应用等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人们在改变工作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越发感受到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积极影响。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领域的新技术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通常被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是海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也是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篇,仁略咨询将从发展现状、政策支持、发展问题和发展方向四个方面来研究海南省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高新技术产业。01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增势足高新技术产业正逐步成为海南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2019年,海南省实现工业总产值551.1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亿元,占比达到50%。同时,海南高新技术企业市场规模增速快,2019年营业收入为736.6亿元,同比增长11.3%;企业数量增至566家,同比增长48.6%,连续3年增长近50%。 引培并举搭建平台强化科技近年来,海南积极培育和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搭建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2019年,海南省政府支持专项经费约1.5亿元,海南新设省级重点实验室8家,院士创新平台6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2家,全省各类创新平台和服务机构数量累计达到600家,不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前发展。科研与创新活动活跃近年来,海南省营造了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汇聚自贸港建设新生力量。2019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在“陆海空”领域、人口与健康、环境资源利用等领域立项支持16个项目(37个课题),总投资2.7亿元。同年,海南省专利申请数同比增长55.12%,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25.97%。此外,海南省科技厅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暨海南省第五届“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建设暨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技术创新高端论坛等等创新创业大赛。以园区为载体规模发展突出目前,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交通便利、智力资源密集、经济基础良好的海口、澄迈、偷州等8个市县,且绝大部分高新企业位于产业园区。全省高新技术园区共19个,形成了特色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以海口国家高新区为例,该区聚集了全省33%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狮子岭工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海马工业园重点发展汽车工业;药谷工业园重点发展医药、医疗器械及保健品;云龙产业园重点发展食品饮料、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工艺品和休闲体育用品制造等轻工产业;美安生态科技新城重点聚焦生命健康、高碳低碳制造和前沿高新技术。02海南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支持03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产业发展用地不足海南在国家战略中处于重要位置,自贸区尤其自贸港的建设,对海南而言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但是,海南省经济为岛屿性经济,没有腹地支撑,缺乏大规模的人流和物流,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制造环节,产业发展用地不足。同时,由于地理区位限制,海南难以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辐射转移。因此,应从自身区域特色着手,依托国家战略,寻找排他性的比较优势,争取外部产业资源导入,可在其他区域寻求制造腹地合作,形成跨区域产业链生态体系。产业基础薄弱海南省经济总量小、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工业化进程慢、缺乏核心技术等等的状况,制约了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关联性来看,当前海南省多个产业的产业链构建尚未完整,缺乏某一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因此,难以靠企业大规模的空间聚集和专业化分工而形成独特的集群竞争优势。产业中坚人才匮乏在经济学中,人才是一种资源,人才合理流动的过程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但长期以来,海南由于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偏低、教育科研力量相对薄弱、人才服务配套尚显不足等诸多因素局限,导致海南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不强等问题非常突出,而这就导致海南高新技术产业中坚人才的匮乏。03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近年来,海南省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加快5G应用项目、智慧城市、 智能工业发展,完善深海科技、南繁育种、卫星遥感等创新基础设施,以及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目前,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多为智慧密集型企业,员工中不乏“海归”和外籍专家,他们为海南的创新要素聚集贡献了力量。如科大讯飞,能将人工智能赋能于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城市、新基建等建设当中,提升了产业活力。2020年9月 《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聚焦推动新型工业、热带农业等优势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智慧物流、国际航运、国际金融、智慧会展等外向型高端服务业,做优做强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电子竞技等数字新产业,推动离岸创业创新和数据跨境服务,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成立足南海、辐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跨区域、产业集群的链条式发展由于海南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以及有限的土地空间,海南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制造环节,应当开展研发、测试、保障与服务等高附加值产业环节,同时,可在其他区域寻求制造腹地合作,突破土地限制,打造跨区域产业链生态体系。此外,海南制造业逡巡的根源在于物流成本偏高,但是,当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利润空间足以让高出的物流成本忽略不计的时候,制造业的瓶颈瞬间消失。所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是找准突破口,形成集群和链条。2019年4月 《加快海南科技创新开放发展实施方案》支持海南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吸纳全球创新资源,探索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人才、资金、技术、成果等要素跨区域、跨境自由高效便捷流动,形成海南科技创新开放发展新局面。2019年12月 海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加快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以进一步推动油气、旅游、互联网、热带高效农业以及现代物流业等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海陆空”全方位发展当前,海南省瞄准最有可能突破、最迫切需要发展的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领域,正加速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深海探测、热带作物、空天信息等布局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与自贸港相适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学研体系,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力量,同时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2019年4月 《加快海南科技创新开放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在海南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条件平台,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深海探测、航天应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医疗旅游等方向培育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军民融合促产业发展运用航天搭载技术,对具有应用前景的微生物等送入太空进行诱变,以服务于工业、农业、食品、制药等行业,发展太空经济,是开展深度军民融合应用的大趋势。因此,军工企业与项目在整个海南高新技术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军工企业应主动关注军用转民用与民用转军用机会;另一方面,军工企业应在合规前提下,提供军事技术(技术交易转化中心)、数据(军民融合数据库)、平台(军民两用试验平台)转民用的合作机会,吸引社会企业参与军民融合项目;创业企业可充分利用上述资源,积极探索打造创新业务。2018年4月《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在扩大开放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强航空、航天、深海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推进军地共商、科技共兴、设施共建、后勤共保;统筹海洋保护开发和维权维稳,加快推进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建设。加大区块链产业布局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总计6次提到区块链,明确了未来海南加大区块链产业布局的方向,对于之前已经入驻自贸区港的区块链企业而言,更是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事实上,自2018年海南自贸区港成立以来,为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海南政府不断给予利好政策。区块链行业企业可以利用在区块链领域的积累经验和技术优势,用一系列“区块链+”在政务管理、数字贸易、新基建、旅游、供应链金融和公益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全面参与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来。2020年6月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聚焦平台载体,提升产业能级,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等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后续,仁略咨询将推出“海南省重点园区研究”专题,将分篇章介绍海南自贸港建设期间的11个重点园区。海南省产业研究——现代服务业海南省产业研究——旅游业海南省政策分析——营商环境篇END

负面

聚焦科技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12月22日,代省长冯飞赴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科技创新,打造科技高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冯飞来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规划展示中心、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南繁起步区等地,实地了解园区规划建设及产业发展、企业落地运营和起步区建设等情况。冯飞指出,要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找准功能定位,搭建开放平台,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扛起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责任担当。要充分发挥海南特色和自贸港政策优势,聚焦南繁、深海等科技创新领域,吸引科技优质资源,打造科技高地。要构建高新技术全产业链,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引进高水平团队,打造标志性项目。要完善办公场所、医疗、教育等配套资源设施,为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地提供服务保障。倪强参加调研。

技兼于事

专家:探索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是应对贸易摩擦的关键

28日,中美贸易专家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央广网上海8月29日消息(记者 高艺宁)“美国挑起贸易摩擦的根本目的是要维护其在科技和新兴产业中的战略优势,抑制中国科技发展。”在28日举行的“理性应对贸易摩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上,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幼文指出,持续有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而中国恰恰在此方面有诸多优势。“5G技术的运用,将会为经济带来革命性、历史性变化。”在张幼文看来,5G技术的突破是现代经济飞跃的关键。“5G技术一旦突破和建网后,经济面貌会发生彻底变化,物物相连、远程医疗、无人驾驶,甚至整个经济运行状态都会发生变化。”在5G发展领域,中国华为公司凭借着自身努力和创新,取得了瞩目成绩。为了限制华为的发展,美国在其国内下达了对华为的“封杀令”,在国际社会上更是蛮横无理地要求其盟友抵制华为。张幼文告诉记者,通过华为的例子可以看出,美国借助国家力量打压中国企业,其根本目的是要打压中国的技术进步。“不仅如此,美国还采取限制科技交流等手段对中国进行打压,这体现了美国对中国高技术领域发展的高度焦虑。”不只5G技术领先,当前中国已在无人机、量子通信、高铁技术等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科技发展中,既有民营企业的活力,又有国有企业的实力,还有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的能力,这使得中国有足够的信心在这场高新技术革命中取得长足发展。”张幼文说。“对于企业来说,开放不是挑战,创新发展的结果是经济新飞跃。”张幼文建议,企业在自主创新的同时,还要探索开放型发展模式。“如‘华为模式’即是用中国资本雇佣外国优秀人才创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所重

冯飞:聚焦科技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题:冯飞赴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调研时要求聚焦科技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12月22日,代省长冯飞赴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科技创新,打造科技高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冯飞来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规划展示中心、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南繁起步区等地,实地了解园区规划建设及产业发展、企业落地运营和起步区建设等情况。冯飞指出,要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找准功能定位,搭建开放平台,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扛起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责任担当。要充分发挥海南特色和自贸港政策优势,聚焦南繁、深海等科技创新领域,吸引科技优质资源,打造科技高地。要构建高新技术全产业链,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引进高水平团队,打造标志性项目。要完善办公场所、医疗、教育等配套资源设施,为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地提供服务保障。倪强参加调研。(记者李磊)来源:海南日报

非君臣也

黄石市科技局专题研究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十四五”规划

近日,黄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程艳民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黄石市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十四五”规划。黄石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市创新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禹爱民,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张自强,局战略规划科、政策法规与资源配置科、高新技术产业科、外国专家科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会上,听取了规划编制组关于《黄石市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汇报。参会人员围绕规划编制展开了充分的交流讨论。最后,程艳民对规划编制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进一步明确规划编制意图,高新技术优势产业规划既是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发展蓝图,也是高新技术产业、优质产业发展的路径;二是进一步研究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明晰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明确细分领域的发展定位;三是进一步科学测算发展目标;四是进一步明确规划编制的重点,突出黄石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来源: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存心

“智能”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智能”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写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闭幕之际本报记者 杨阳腾11月18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届高交会在深圳落下帷幕。本届高交会以“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供给质量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新型显示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展现了新发展理念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了高交会“技术风向标”“行业风向标”和“创新风向标”功能。智能制造是当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探路灯。记者在展会上看到,智能制造成为本届高交会最大的热点,众多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无不与之相关。走进本届高交会一号馆,北京卢深视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火眼”嵌入式三维人脸开发套件,具有高扩展性和高集成度,可满足多样化行业需求。公司创始人兼CEO户磊介绍,“火眼”是继港珠澳大桥“鹰眼”和“哨兵”后的又一突破性产品。在本届高交会各专业展区中,“智能”的身影无处不在。信息技术与产品展中,有人脸识别、物体检测、工业视觉、图像搜索、视频分析、无人驾驶和遥感等可用于生活、安防、零售、工业等各领域的最新AI技术;智慧城市展中,全面展示了物联网如何将城市物体的智能传感器连接起来,实现对现实城市的全面感知,让城市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化到“智慧化”;智慧医疗健康展中,不仅发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领先医疗企业正在向国际领先企业发起“挑战”,还看到了微型化、智能化医疗器械将成未来发展方向。本届高交会上,各省市展团也带来了与最新智能制造相关的前沿科技成果。厦门致联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物联网行业应用解决方案NB-IoT无线智能感烟报警器;江西展团的江西希德防务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带来的混合多旋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可实现全自动起降、全自主作业等;广东江门市印星机器人有限公司带来的动感控制仿生机器人——路邦,能适用于危机处理及涉及危险操作的工业场景,在2公里距离内皆可随时随地控制机器人的活动,打破了地域限制。此外,在本届高交会的众多代表性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中,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百度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大数据引擎、阿波罗平台,TCL集团推出的高端产品“浮窗全场景电视”等,无不闪耀着“智能”的光芒。高交会不仅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展示舞台,更搭建了一座中外科技成果交流与共享的沟通桥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本届高交会有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61个团组参展。其中,以“创意极光、畅享科技”为主题的北欧馆围绕瑞中企业家协会与北欧创新中心重点关注的节能研发、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集中推介了一系列前沿科技项目,不仅有走在精准基因检测前沿的癌症早期筛查项目,也有涉及高端制造的关键材料;既有来自企业的自主创新项目,也有来自高校的产学研创新项目等。“创新”是高交会二十年来不变的核心内涵。为构建更专业的服务体系,本届高交会中,从采用人脸智能识别进馆到网上展会的全景展示,“智能”科技手段的应用也随处可见。记者从高交会组委会了解到,展会以用户需求为重点,全新升级本届高交会APP、CIS、官方网站等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扩大了微信等新媒体的应用范围,推出微信导览图、随手查、小程序等功能,实现了在线智能查询等功能。杨阳腾

陈建

高新技术产业表现亮眼 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为推动企业创新和升级发展,2018年三角镇共投入18亿元支持工业技改。图为三角镇一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岁末年初,被千亩迪茵湖环抱的中山市级产业平台三角园再添一个高新技术项目,全球第二大国际第三方检验测试认证集团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与中山市政府签约,将在三角园建设必维中山高新技术实验室项目。这是继德国VDE检测基地后,三角园再次引入国际检验认证巨头。南头镇的莱茵技术监督服务(广东)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内,一件件燃气具产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正等待着一旁的工程师进行检测。如果检测顺利过关,它们的生产公司就会根据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大批量生产,再将产品出口到欧美。去年,该公司的莱茵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成为南头镇在中山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上台签约的项目,成为该镇2018年招商引资的一大亮点。近日,中山多镇区公布了2018年经济社会建设成绩单,并描绘2019年工作蓝图。从各镇区成绩单来看,在过去一年,各镇区在加快培育创新动能、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各有成效,其中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尤为抢眼。南方日报记者 廖冰莹 廖瀚 雷海泉 何伟楠通讯员 陈志东 蓝天 三角宣南头镇进一步擦亮“中国家电品牌基地”招牌近日,2018年南头镇政府工作报告出炉,这个全市区域面积最小的镇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经济成绩单:去年完成包括莱茵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在内的“3·28”招商金额达1.84亿元;预计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51亿元,增长7.5%,增速居全市第五;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9%,总量全市第三……这个以“中国家电产业基地”闻名的镇区,今年将持续推进中国品牌家电特色小镇建设,深化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对南头镇而言是丰收的一年,在经济领域,该镇各项工作喜报频传:南头成功获评全国首 个“中国家电品牌基地”荣誉称号;在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评选的省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创新实力百强中,该镇的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而中山市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综合实力50强、成长50强榜单上,南头镇更是分别有6家、5家企业入榜……这一连串硕果,正是南头镇持续推进中国品牌家电特色小镇建设,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的有力证明。近年来,广东爱航、汉邦科技、硕泰智能制造等一大批知名创新企业加速聚集,TCL空调、奥马电器、广东长虹等本土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大大地提升南头品牌凝聚力和品牌辐射力。自《南头镇创新驱动专项资金实施办法》有效实施以来,去年该镇共受理113个申请项目,发放约860万元扶持资金,协助企业申报省、市资金扶持项目256项,共计获得专项扶持资金近8000万元;全镇发明专利申请量达478件,同比增长93%,有效发明拥有量495件,数量位居全市第三;高新技术企业增至96家,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建成市级工程实验室两家,实现“零突破”。日前,2018年广东省名牌产品名单结果公布,南头镇再次取得亮丽成绩,共有10个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其中复评6个,新增4个,位居全市第1名。截至目前,该镇国家级、省级名牌名标达到59个,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实施品牌成长规划,形成区域品牌、龙头品牌、品牌集群三个层次的品牌发展战略格局,坚持品牌、质量两手抓,是南头镇放眼未来,聚焦家电产业的进一步工作思路。未来,南头镇将依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整合行业资源,成立家电产业研究院,并组织制定“南头镇家电产业品牌创新指数”。紧抓“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南头正在加速擦亮“中国家电品牌基地”招牌,描绘“中国品牌家电特色小镇”建设蓝图。与此同时,新兴产业也在蓬勃发展。5个月前,南头镇的宏基e谷国际企业港,迎来了一家新企业的开业——广东爱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爱航”)在这里租下整层27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引入北京航天爱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技术,生产空气净化器滤网。整个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能达到年产复合HEPA空气净化器滤网产品60万套的规模。“空气净化器滤网正逐步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大家对净化器有了一定的认知。”广东爱航总经理周宜辰表示,“在家中,像甲醛、病菌、颗粒物等都可以用净化器、净化滤网去除。”北京航天爱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爱锐”)隶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范围覆盖医用集中供气系统、洁净手术部系统、体外诊断试剂、医疗设备、精密制造等多个领域。此次两家公司成功“联姻”,依托北京爱锐的技术优势,引入广东爱航这只“金凤凰”,是2018年南头镇借助航天技术,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军工技术成果转民用合作的重大突破。今年,南头镇将继续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引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搭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为该镇企业提供技术升级改造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服务,在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培育民参军企业,大力推进军工高科技产业民用化,提升南头家电产业智能化、科技化水平。以广东爱航作为成果转化平台,南头镇将推动一批军转民项目开花结果,争取三年内“空气净化器”“水净化器”等一批企业项目落户该镇,以期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南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泽培表示,“北京爱锐的技术力量比较雄厚,又隶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我们希望通过它的高新技术去改良我们南头的产品,推动南头向品牌家电方向发展,加快转型步伐。”大涌镇红木产业探索融合发展模式把中国红木特色小镇建成精彩范例2018年,大涌红木产业迎来新机遇,新挑战。8月9日,2018中国(中山)新中式红木家具展在大涌镇红博城开幕。11月9日,大涌新中式红木家具亮相2018上海国际红木文化博览会。新中式红木家具正在成为大涌红木家具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2019年1月17日上午,在中共大涌镇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大涌镇党委书记郭丛枢描绘了2019年大涌镇发展的规划蓝图:“大涌将加快建成湾区时代中国红木特色小镇精彩范例,为全市发展大局担当使命、作出贡献。”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原则下,2018年,大涌镇高质量举办红博会及新中式家具展销会,鼓励红木家具企业抱团参展上海红博会,全年外贸出口增长率在全市排名靠前。同时,中山红木家具协会入选全国第二批团体标准试点单位,红木行业新标准制定研究启动。2019年,以创建“中国红木特色小镇”为契机,大涌镇将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发展模式。大涌镇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以中山红木家具协会被纳入团体标准试点单位和正在开展的“质量革命”为契机,打好“数字化+”“标准化+”“品牌+”组合拳;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全新业态,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活力;充分利用红木家居学院平台,促进企业、政府、学院、市场等多方有效沟通和需求链接,提升学院培养人才和高效科技研发成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认真落实扶持举措,提高服务水平,帮助民营企业解除思想包袱、减轻发展负担。一边夯实传统板块基础,一边探索产业新蓝海,大涌红木产业正加快转型步伐,加快建成湾区时代中国红木特色小镇精彩范例。同时,大涌镇2018年乡村振兴工作也交出不俗成绩单。2018年4月,大涌镇安堂社区成功入选中山“新农村市级示范村”,将以隆都文化为骨架,以古村古巷文化为纽带,融合红木雕刻艺术、侨乡特色、财富与生活,打造独具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型美丽城乡精品示范村,成为大涌镇休闲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2019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仍将是大涌镇的工作重点。大涌镇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2019年乡村振兴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推动安堂社区创建全市美丽城乡精品村见成效,加快建设起凤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加快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支持鼓励村(社区)融入特色小镇建设,共享发展红利……通过扎实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该镇全面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专项行动;注重精准施策,提高对口扶贫工作成效。三角镇四成规上工业企业迈进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位于三角镇金鲤工业区的广东汇伟塑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伟塑胶”)生产车间内,生产线上的机械手来回挥动,有序地进行着生产。汇伟塑胶是一家专业生产制造塑胶容器、塑胶手提和易拉瓶盖等塑胶制品的企业。加快技改是汇伟塑胶近年的发展主题之一,从2016年起,该公司加大技改投入,先后引进智能机械手和视觉识别等设备技术,建成了多条全自动智能吹瓶和制盖生产线。三角镇加快培育创新动能,去年连续引进创新项目。近日,中国共产党中山市三角镇十四届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召开,总结2018年工作,提出今年工作思路,其中,三角镇去年的创新发展成绩单引人注目。定位打造中山重要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创新服务高地的三角园去年签约落地项目30多个,投资总额近300亿元,目前在谈的信息技术类和高端装备制造类项目超过30个。另外,全镇4成规上企业迈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创新动能持续加强。2018年,为推动企业创新和升级发展,三角镇共投入18亿元支持工业技改。全镇创新队伍持续扩大。截至2018年,三角镇规上工业企业13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4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0%。另外,截至去年,三角镇共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中心)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市级工程中心17家。企业自主创新步伐也在加快,截至2018年10月,全镇发明专利申请量134件,同比增长97%,发明专利授权量35件,同比增长75%。三角园在创新发展方面也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先后引入“联东U谷·三角科技生态谷”、康众生物、盛年科技等高新领域项目。值得关注的是,检验检测产业正加快在三角园聚集。去年7月,德国VDE测试认证院落户三角园,近期必维中山高新技术实验室项目进驻三角园,园区内的高端检验检测机构力量不断增强。据三角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大项目可为中山乃至周边地区企业提供国际化的“一站式”强制认证、出口认证和高端海工设备及海洋平台检验检测、游乐设施检验检测、风电检验检测、大型钢结构产品安全评价及全生命周期检验检测等服务,可为提升中山产业集群综合研发能力,促进产业与国际接轨提供支撑。板芙镇“板芙园”预计总投入24.6亿元20个智能制造项目已落户全镇实现生产总值77.2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9.36亿元,同比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额16.66亿元,同比增长37.5%,增速全市排名第二……近日,板芙2018年度经济发展“成绩单”出炉。记者了解到,该镇过去一年经济发展稳中趋优,九大市级产业平台之一——“板芙园”的建设和招商引资也取得了巨大进展。据介绍,2018年,板芙镇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主体加快发展,健家建材、和鑫精密金属、鼎立森新材料等13家企业纳入省高企公示名单,全镇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板芙镇实施了一系列技改创新政策措施,推动镇内企业和自然人申请专利560件,同比增长122%;创新平台服务体系不断发展,洋紫荆油墨、英商马田通过省工程技术中心认定,并获得市镇补助60万元。洋紫荆油墨成功组建该镇首 个中山市工程实验室,益达服装被认定为中山市协同创新中心,海基伦文教、锦源电梯配件、鼎立森新材料顺利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体来看,板芙镇经济发展质量在过去一年有了新的提高,创新动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稳中趋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该镇着力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推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增列入市技术改造项目库企业12家;全年召开省经济新十条、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等大型政策宣讲会和企业座谈会10场,参训企业人员560人次;强化企业服务工作,协助艺高塑胶、领航光电、鸿华电子等8家企业申报市工作母机项目,获得扶持85万元。全年共协助企业申请经信、科技、发改等扶持资金2800万元,同比去年增长8.82%,创历年新高。2018年,“板芙园”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山市产业平台(板芙园)管理中心成立,平台管理进入高效运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截至2018年12月底,“板芙园”预计总投入约24.6亿元,已累计投入约14亿元,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投资1.5亿元、双向八车道的园区主干道迎宾大道河西段已全面通车;智慧路工程已完成规划许可证的办理及工程招投标;周边路网、水电、绿化、污水管网、燃气等工程正同步开展建设。目前,园区已落户项目20个,涉及投资总额超7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118.6亿元,达产税收超6亿元,项目涵盖智能数控、专用设备、精密模具、新能源汽车等。投资5亿元的华润万家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晓兰新能源客车已取得市公交公司300辆纯电动客车订单并投产;韩国NPK新材料项目,成为“板芙园”首 个动工的外商投资项目。【关注百家号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

面观四方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研究院来双峰调研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研究院来双峰调研会议现场红网双峰县分站5月24日讯(分站记者彭牡)5月23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明率调研组来双峰开展《娄底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题调研。县委副书记、县长彭石清,县委副书记杨萍参加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天宏不锈钢、伍星生物、威嘉生物、农友集团等企业,详细了解了各企业发展现状和园区产业结构、区域定位及发展方向等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彭石清及各有关单位、部分企业负责人结合双峰县实际与调研组一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并提出了意见建议。近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加速转型、奋力赶超”的总基调,以“项目建设大比拼”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七个三年行动计划”,全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民本民生持续改善,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201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18.1亿元,同比增长7.1%;2017年一季度完成GDP38.45亿元,同比增长8.0%。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张明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表示感谢。张明说,此次开展《娄底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活动是受娄底市委、市政府的委托,旨在找准符合娄底实际的产业定位,做好顶层设计和产业规划,推动产业发展。张明表示,将认真吸收并整理好在双峰的调研情况,与有关单位加强沟通和联系,共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