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校会合作之福建师范大学 |林良菽会长受聘为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大忽悠

校会合作之福建师范大学 |林良菽会长受聘为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

“过树穿花踏山河,终要与你相逢”有人说人要去做自己渴望的事内心才能真正平静对中国传统武术、宋江阵的热爱对现实社会存在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使得一些有责任感、有能力、有担当的人聚集在一起为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实践、研究、探索寻找着突破现实瓶颈的出口2009年已回乡创业十一年的林良菽先生因为对宋江阵文化传承的忧心对社会意识形态畸形的忧心于2010年、2011年在厦门翔安先后成立宋江阵文化研究会和武术协会踏上了传统文化复兴之路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一群博士、研究生来到厦门翔安开展对传统武术、宋江阵文化的田野调查并在宋江阵文化研究会及武术协会开展的武术宋江阵进校园、暑期公益培训班、厦门翔安武林大会等项目中担当志愿者、也为活动策划建言献策福师大志愿者与暑期暑期公益培训班学员合影福师大志愿者在武林大会中协助工作2017—2018两年的田野调查中宋江阵文化研究会、武术协会与福师大体育学院就传统文化复兴研究不断加深了彼此理念的认同2018年9月正式在翔安成立福建师范大学闽台体育文化调研基地高校交流基地牌匾2019年2月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方千华院长(中)、杨海晨教授(右二)来访2019年3月翔安区宋江阵文化研究会受邀参加台湾高雄“宋江阵嘉年华”活动杨海晨教授、刘强博士随宋江阵交流团在高雄进行实地调研闽台民俗文化宋江阵文化研究会、武术协会为福师大学者提供实践、调研平台福师大的学者们也将实践经验上升到学术理论层面也为传统武术、宋江阵的教学编写教材使得传统文化的发展系统化、科学化福师大体院与宋江阵文化研究会、武术协会在几年来的交流中不断相互促进2019年4月23日至4月24日林良菽会长受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邀请到学校与师生分享、交流、学习林会长以其早年工作、创业、复兴传统文化过程中所亲身经历的事以及得到的人生感悟进行了主题为“责任与觉醒”的演讲纵观历史和现实,涉及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谁都无法回避,而且这些问题是,无处不在和无时不有的。长期存在的问题与压力会促使人们不断思考研究而有所醒悟。人们在追求进步的社会生活中,生命过程始终贯穿着无法去掉的责任。只要事业存在,责任必定伴随不断。如果初心不忘、坚持理想,每个人的责任心都会激发出内在能量,而这种能量释放会有机会产生智慧觉醒,并且将会让你明白道理、认识真理,甚至在进一步追求真理的奋斗过程中能夠看到未来的希望。.......希望大家今天能记住这个问题,将来为民族事业能够以奋斗的方式成长成为家庭的骄傲和社会的精英,创造出精彩非凡的幸福人生。林会长被聘任为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院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兼职实践指导老师“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校会合作,助力传统复兴传承之花,世代盛放未来已来翔安一个民族文化气息超棒的地方排版:大秋图片:孙进金、大秋文字:林良菽、大秋

夏帆

学霸来啦: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研究生十佳“学术新星”风采展示!

“萤窗万卷书,学问勤中得”2020年研究生十佳“学术新星”风采展示长安葱葱, 旗山苍苍;百年学府,弦歌传唱。十三五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紧抓“双一流”建设机遇,持续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教育不断向好向上。为营造浓厚学术科研氛围,打造宽广学术交流平台,从第十八届研究生科技节开始,研究生院在全校范围组织开展研究生“学术新星”评选活动,获得热烈反响。在2020年研究生学术新星评选过程中,经研究生个人申报、学院推荐、学校初审,共有17个学院的29位研究生入围最终的现场答辩环节。经过评委们客观公正、严谨细致的评选,10位研究生脱颖而出获得2020年“学术新星”荣誉称号。萤窗万卷书,学问勤中得,10位“学术新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有什么不一样的经验和感悟,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邓珏心理学院2019级博士生,师从叶一舵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2020年研究生“学术新星”获得者。从研究生入学以来,她致力于在听觉和音乐认知科学的基础上探索其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目前共发表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SCI和A&HCI论文1篇,校B类2篇。“相信自己的研究意义。”邓珏认为做学术最重要的是坚守信念,“学术之路,道阻且长,坚信科研的价值,能驱动自己执着的走下去”。作为一名交叉学科背景的博士生,邓珏也有自己的经验总结:“不耻下问,及时解决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能让跨专业研究生更好的适应新的学术领域”。“慎独自律,厚积薄发。”是邓珏在学术研究中始终奉行的一句话,她感悟道:“我才刚刚起步,把握好自己的节奏,脚踏实地,方能致远”。 黄发杰心理学院2018级博士生,中共党员,师从孟迎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内隐记忆提取加工,2020年研究生“学术新星”获得者。在两年半的博士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均为校A类。2019年参加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博士论坛并作口头报告。主持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一定要多写!”黄发杰认为,灵感是写出来的,并非等到有灵感了才去写。心理学的写作并非只是写论文,它包括与论文撰写有关的其他工作,如整理研究数据、结果统计与整理等。若要实现多写,重要的是,排除影响写作的任何干扰,坚持每天定时、定量地写。“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是黄发杰的座右铭,他深刻体会道:“做研究没有捷径,只有一点点地、慢慢地积累,才能做到学术上的不忧、不惑、不惧”。他希望毕业之后能够成为一名大学老师,除了继续探索感兴趣的记忆研究,还希望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心理服务。陈煌鑫经济学院2018级博士生,中共党员,师从邹文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统计、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等,2020年研究生“学术新星”获得者。在学期间发表论文4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含SSCI-2区1篇、SCI-3区1篇、校B类1篇,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3区论文1篇。参与多项科研项目研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且复君子为学当宁凿五丁之间道,不假邯郸之野马,是故学术道路既阻且长,幸赖师长、同窗、同门等通力相助,方得亦步亦趋,不致粗野鄙陋。唯日益精进,始可为报。打油诗曰:“悟学非从愿,独坐向书生。悦闻若有待,矢志一次心。”李广伟外国语学院2018级博士生,中共党员,师从岳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2020年研究生“学术新星”获得者。在三年的博士期间里,他发表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含校B类4篇。2020年9月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的论文《红色翻译,百年回眸》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的“学习强国”平台、“国家语委”、“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澎湃新闻网”、“大众新闻网”、“腾讯网”、“网易号”等权威机构和新闻媒体全文转载,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单打独斗!”李广伟认为做研究要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大家一起分享学习成果,取长补短,共享学习乐趣。团队式研究更容易产生思想的碰撞,激发更多的灵感,才能合力产出意想不到的成果。赵鑫经济学院2018级博士生,中共党员,师从宋马林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统计,2020年研究生“学术新星”获得者。在三年的博士期间里,他发表论文9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7篇,含SSCI-1区3篇、SSCI-2区1篇、SCI-1区1篇、SCI-2区1篇。出版校A类专著1部。在校内外举办的学术论坛中荣获一等奖3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6次、优秀奖2次。赵鑫博士自硕士期间便尝试研究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延续并拓展该问题至自然资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课题研究。“学术交流会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赵鑫博士如是说。因此,他经常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不仅和本专业领域的老师、同学交流学习,也经常与其他领域的学者互相探讨。他认为“埋头苦干很好,但也需要抬头看看‘天’”。博士期间做科研需要努力,更要知道努力的方向,这才是当前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以及将来从事学术研究该有的样子。黄超数学与信息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师从林铭炜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统计决策,2020年研究生“学术新星”获得者。在硕士期间,她发表论文5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含CCF B类1篇,CCF C类1篇,第二作者3篇(导师第一作者),含SCI-1区1篇,SCI-2区2篇。2019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会议报告。主持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黄超认为在科研学习中应该保持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不足,每天坚持阅读文献,加强专业知识,培养发散性思维,始终保持好奇心,大胆尝试,不怕失败,永不言弃。即将硕士毕业的她,希望能在科研学习中坚持初心,努力学习,强化自己,争取做一名伟大的科研工作者。郝建颖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生,中共党员,师从谭小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全息存储,2020年研究生“学术新星”获得者。从博士入学至今,共发表期刊以及会议1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3篇,EI期刊论文1篇,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作会议报告。“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并且时刻保持耐心!”郝建颖深刻的体会到,做学术是一项需要持久保持热情的工作。研究没有灵感,需要默默的积累经验并耐心的等待。实验进展不顺利,更需要仔细耐心的分析和推进。尽自己一切能力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自然会有应得的收获。已经博士二年级的郝建颖,渐渐的找到了自己的科研节奏。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在学术领域继续耕耘下去。陶剑铭物理与能源学院2018级硕士生,中共党员,师从林应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材料与器件,2020年研究生“学术新星”获得者。入学以来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Energy Storage Mater.,Chem.Eng.J.和Electrochim.Actad等国际材料学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一等奖。主持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天道酬勤,人道酬诚,业道酬精、学道酬苦。”一份优秀的成果如果没有经过长时间的推敲,勤奋地劳作,精深地思考以及恪守学术道德是很难成就的。“沉稳耐得住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毅力,长于勤思且善于与人交流”是陶剑铭对优秀实验研究工作者的理解认知,而他自己也努力前行在这条道路上。他生活简单,喜欢静思勤作,坚持早起早睡,精力一直聚焦在目前深度研究的领域。真义超物理与能源学院2018级硕士生,共青团员,师从洪振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钠离子电池碳基负极材料的结构调控与电化学性能研究,2020年研究生“学术新星”获得者。在三年的硕士期间里,他在SCI-1区上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一作发表学术论文各1篇(Nano Energy, IF=16.6; Nanoscale, IF=6.895),授权发明专利1项。主持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做学术要脚踏实地,别抱怨学术的路难走,并不是路不好走,而是自己走的不稳”。他认为对于自己所研究的领域要有深入的了解,前人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目前还存在哪些挑战,我们自己要如何去改进。多阅读文献,经常与导师、同学交流,多动手。不要害怕实验上的失败,要在失败中积累经验,总有一天你也能拥有自己的1篇SCI!张慧颖地理科学学院2018级研究生,中共党员,师从陈卫锋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化学,2020年研究生“学术新星”获得者。在两年多的硕士期间里,她发表论文3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第二作者1篇,含SCI-2区1篇、SCI-3区2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张慧颖认为凡事付诸实践才有好的结果。好的想法和灵感都需要有脚踏实地的开始,万事开头难,不开始永远不会有结果。对于科研实验,张慧颖觉得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实验的乐趣,并甘愿开心地为之付出。“你来人间一趟,要看看太阳。”是张慧颖乐观积极的态度,她深刻体会到:“人生不易,脚踏实地,少些抱怨,多些珍惜,仰望天空才会发现那些耀眼璀璨”。最终,希望我们都能“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青年代表座谈时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科研的道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坚持勇攀高峰的科研初心,不为困难所惧、不为成绩所惑,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不负时代使命,奋斗无悔青春。 来源 /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编辑 / 谭天姝校对 / 李陶陶、张晓晴

阿拉亚

福师大“神仙”教授火了,授课幽默而硬核,学生根本不逃课

最近,福建师范大学一位教授走红网络,其因上课时的“云雾”发型引人关注,满腹经纶的他、加上一头飘逸的白发,顿时间颇有仙人之风范,而据学校官网介绍,这位教授不仅外貌“出众”,学术上的成就也是让人肃然起敬。这名“仙人教授”名叫孙绍振,福建长乐人,70年前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在的他不仅是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还曾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老师。仙人教授不仅外貌”仙“,学术上也很”仙“孙老师的头上,要么是灰白蓬松的如云秀发,要么是一顶浅色系的贝雷帽。因此被网友戏称为仙人教授。他向网友们打招呼的方式也是别具一格:“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孙绍振。想和我探讨文学问题,欢迎给我私信。”就这样,一位神似童话大王郑渊洁老师的老者仿佛跃过屏幕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翻阅孙老师的博客,可以发现他在2010年起,就针对大众群体发布雅俗共赏的文章。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作为小说形象感染力奥秘、从两篇高考作文满分卷看“三要素”的流弊、鲁迅是否忽视了《三国演义》的奇才决定论等,这些文章都具备很高的阅读量,可以说在体现其较强的学术价值之同时,也让大众有了解文学后花园的机会。在2019年,孙老师开始在网络上混迹于年轻人群体中。无论是幽默调侃的“带我看鬼畜和新宝岛,真当我老人家不懂B站”,还是充满学术探讨的“应是绿肥红瘦,为何瘦字独好”,都是孙老师对年轻人输出的观点。又有诗书满腹,又有平易近人,乐于接近新事物的孙老果然是越活越年轻。究其根本,为什么孙老被称为云雾缭绕的神仙教授?表面上看是他蓬松的花白头发得到的一种善意调侃,实际上是他永不服老的神仙心态和才高八斗的学术知识征服了年轻人。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想,不就是个网红教授吗,肚子里能有多少墨水?实则不然,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孙老的学术文章,可以得到800多条结果。其中不少论文都具有很高的引用量和下载量,如《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当代文学的艺术探险》等研究成果。在福建师范大学的官网上,也可以查到关于孙老师的一系列头衔:他不仅仅是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还是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当然,除了这些虚头巴脑的“头衔”之外,孙老师还专注于诗歌写作和出版,一时间也大受人们追捧和热爱,很是引起了一番阅读的浪潮。才高八斗,贡献卓越,但依然淡泊名利上个世纪末,孙老师在幽默理论研究之中引入三维错位学说,其出版的《幽默答辩五十法》在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均大受追捧,甚至还有电视主持人邀请他上台为观众进行讲解。然而,虽然自己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文学成就,孙老师个人依然十分谦逊,他在某视频平台上的个人认证仅仅是“著名文艺理论家”这短短一句话,颇有些“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大家风骨。老实说,如果不是这篇文章告诉你,你会知道这位仙人教授曾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老师吗?淡泊名利,不与世俗争论,这才是文人的真正风骨。纵观孙老师这半生,他在网络上的爆火,是偶然也是必然。爆火对他来说并非是一种荣耀,而是我们得以窥见一位名师的幸运。要我说,与其追星娱乐圈,不如追星像孙老师这样的老教授,从这些名师大家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熠熠生辉的人格光芒,看到的是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不知大家对这位神仙教授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解心释神

高校风采——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省与教育部共建,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为中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学校本部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省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体育学、理论经济学、音乐与舞蹈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美术学第四轮学科评估:2019年毕业生7533人。其中博士毕业生65人,硕士毕业生1855人,本科毕业生5613人。本科毕业生中,福建省内生源63.23%,师范类毕业生1803人,非师范类毕业生3810人。整体就业率为96.11%;毕业生整体签约率为80.80%。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 910人。录取毕业生人数超10人的高校有12所,合计录取658人。2019届推荐免试名额分配共计351人,保研率6.25%。就业行业:就业单位:

其可得乎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前五的高校,你了解它吗?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目前按软科的排名它是福建高校老三,全国排名102;按校友会排名它是福建高校老四,全国排名106。学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不过在2018年学校是福建“双一流”建设高校了。如果看这些数据是不好比较的。换成百分数之后就会比较清晰了。根据教育部2020年6月公布的数据,全国共有本科类院校1265所,其中822所是公办的。那么福建师范在全国的排位进入前10%。如果用考试的成绩来说,满分100分,福建师范考了90多分!现在这种实力应该能比较清晰地感受到了吧?学校的历史也是值得人津津乐道的。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粗略算下来,学校是一所百年高校啊。学校办学经验不容置疑。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学校科研成果也不错,博士点21个,硕士点53个,重点学科2个,重点实验室2个。这些都是学校硬实力的证明。学校学科建设上面也是值得我们一看!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下图是学科评估结果:国家特色专业:以下福建师范大学学长学姐实名推荐的比较好的专业:录取情况如何?按分数来谈可能会有一些让人感觉比较虚,那我们就按一分一段的情况来了解。在福建本地2019最低录取分排名是2.6名左右;2018年最低录取分排名是2万名左右;2017年最低录取分排名是2.3万名。在高考大省河南的录取情况是:2019年最低录取分排名是4.5万名左右;2018年最低录取分排名是4.0万名左右;2017年最低录取分排名是4.2万名左右;在广东录取的情况是:2019年最低录取分排名是6.4万名左右;2018年最低录取分排名是5.6万名左右;2017年最低录取分排名是5.4万名左右。从这个录取情况来看,这几年的生源有点呈现下降的趋势。录取的最低分在各省的排名开始靠后了。学校的学习氛围如何呢?一般来讲师范类的学校女生偏多,学习氛围会比较浓厚的。从公开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的考研率是11%。就业率也不错97%,很高了。学校美不美呢?肯定地说学校很美,图书馆让人看来就想去读。下面晒三张学校的美图!

焊花美

尘埃落定!徐云丽确定任职福建师范大学教师,郎平这下可以放心了

“徐云丽将会接班赖亚文成为中国女排新助教”这个话题从去年传到现在,如今终于可以停止了!就在昨天晚上,徐云丽在微博上宣布自己的新工作,那就是福建师范大学教师。从女排运动员转型到教师,这是一次巨大的转变,但我们相信徐云丽老师的能力。从去年传出她为工作苦恼,到现在落实工作,也总算完成了目标。在去年,徐云丽就在采访时许下了3大愿望,第1个就是希望腿伤能够早点痊愈,第2个就是能完成硕士论文,最后1个就是找到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2018年许下的愿望,2019年全部实现,腿伤已经痊愈,虽然打不了排球,但在生活中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在6个月之前,硕士论文就已经完成;而在最近也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完美!不过在我看来,徐云丽还是想从事关于排球的工作,至于为什么没有往女排教练发展,我们也不太清楚。就如球迷所评论的,像徐云丽这样的排球人才,又勤奋又敬业,应该让她献身于排球事业,不能说球员退役就忘了她在过去的付出,俗话都说,人不能忘本。其实与王一梅相比,徐云丽算是幸运的,怎么说她也是奥运冠军,而王一梅就不一样,她从来没有随队得过大赛冠军,但她对中国女排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她陪伴中国女排走过低谷期,在我们最需要她的时候撑起了整支球队,已经找不到什么形容词来形容她的伟大。回归正题,退一步说吧,我们又不是徐云丽,又怎么会得知她喜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位呢?随着徐云丽宣布新工作,郎平也可以放心了!转眼间,参加里约奥运会的球员也退役了好几个!此前大家都在讨论徐云丽将会接班赖亚文,但这仅仅是网友的臆想。不管怎样,在这里祝福徐云丽,能够在未来工作上有更大的突破,生活幸福美满,有空多找下恩师郎平和朱婷、颜妮等老队友聊聊天喝喝茶吧。

毁也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最好的师范大学,综合实力比肩部分211

福建师范大学位于东南沿海省份福建省,坐落于福建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约4000亩。福建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学府,是中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学校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福建协和大学等单位调整合并,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学科齐全,涵盖文、史、哲、经、法、管、理、工、教、农、艺等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福建师范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福建师范大学现有4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分别为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数并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全国师范院校第9位。第四次学科评估,福建师范大学有26个一级学科上榜。有3个学科获评A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音乐与舞蹈学三个一级学科获评A-;12个学科获评B类,其中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获评B+;11个学科获评C类。福建师范大学的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在福建省属高校中位居第1,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福建师范大学的学科实力非常雄厚,学科评估胜过多数211工程建设院校,在地方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福建师范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 5613 人,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910人,国内升学率达到了16.21%;出国境率3.35%;深造率合计19.56%。由深造率看,福建师范大学有着良好的学风。作为一所地方高校,福建师范大学有着不错的保研率,2019届推荐免试名额分配共计351人,保研率达到了6.25%。福建师范大学现有一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即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重点实验室,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等众多省部级科研平台。福建师范大学主办多种学术期刊,其中《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都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量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名列前茅,拥有众多享誉海内外的收藏。历史悠久的福建师范大学,综合实力强劲,学科实力雄厚,学风优良,是个值得报考的好学校。

率则不劳

考研宝藏大学系列之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Fujian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中国东南名城——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20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培计划”,学校为中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是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曾在学校任教。福建师范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是反应各大高校整体专业学科实力的重要指标,福建师范大学的评估结果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同类师范大学中拔得头筹。福师大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大名鼎鼎的陕师大与其相比也不过如此!陕师大总之,如果不考985211师范大学的研究生,福师大值得选择,性价比高,疯兔学长感谢各位,点赞,收藏,转发,有一个算一个,我们下期再见!

小罪犯

福建这所师范大学不是211和双一流,但学科实力超过不少211大学!

在福建省高校中,福建师范大学是知名大学,在中国师范类高校中,福建师范大学虽然不是211和双一流大学,但它的学科实力很强,综合排位高,水平突出,在师范类大学中还是相当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是中国最好的师范类大学之一。福建师范大学校园风光,图片源自百科。福建师范大学是中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1907年福建优级师范学堂,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叶圣陶、董作宾、林兰英、郭绍虞等一大批知名大师学者曾经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我们参考一下福建师范大学在福建省和全国师范类大学排名情况。在校友会2019年福建省大学排名中,福建师范大学排名全国第83位,福建省高校第3位,仅次于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校友会2019年福建省大学排名。在软科2019年福建省大学排名中,福建师范大学排名全国第152位,福建省高校第4位,位列福建省知名高校之列。软科2019年福建省高校排名。福建师范大学校园风光,图片源自百科。再来看一看福建师范大学的师范类高校中的排位情况:在校友会2019年中国师范类大学排行榜中,福建师范大学排名师范类高校第9位,进入全国师范大学十强高校,实力不可小觑。学校被列为4星级大学,办学层次为中国高水平大学。它也是校友会十强师范大学中唯一的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也不是双一流的师范大学。校友会师范类大学排行榜。在软科2019年师范类大学排行榜中,福建师范大学提排在全国第15位,排位比校友会略低,但也位居全国前20强师范大学之列。软科2019师范类大学排行榜。福建师范大学校园如画,环境优美。有人说福建师范大学校园如同一幅山水画,看了福建师范大学的校园风光,相信你也深有同感。不仅有颜值,福建师范大学也是一所学科实力很强的高校,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福建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音乐学与舞蹈学,体育学评为A-学科,另处还有12个B类学科,3个A类,12个B类,AB类学科数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45位,福建师范大学的学科评估实力超过了很多211大学。如诗如画的福建师范大学。图片源自百科福建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教育与福建省共建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2011计划高校。学校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全日制本科生23000余人,研究生7000余人,专任教师1800余人,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4人。福建师范大学校园风光,图片源自百科。福建师范大学基本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学校目前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学位实力也是很强的,它是一所相当不错的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校园风光,图片源自百科。

创可贴

双非中最好的6所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排名意外,仅有一所双一流

首都师范大学办学历史: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原名北京师范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1960年后,华北人民大学、北京工农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北京师范专科学校等部分院系先后并入。1992年,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并入,同年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办学历史:前身是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曾在学校任教。上海师范大学办学历史:学校创建于1954年,时名上海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扩建为本科院校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和上海第二师范学院,1958年两校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学院。1972年五校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恢复上海师范学院。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86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4年与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合并成立新的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办学历史:学校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0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高校。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办学历史:天津师范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师范学院,1961年天津工农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天津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名为天津师范大学。1999年4月,原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津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天津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河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理科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先后历经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河南第二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等阶段,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师范大学一直都是国家非常重视的特色类高校。分配到的985,211名额非常的多。但是大部分的考生都只能进入普通本科。上面6所师范类高校就是极好的选择。其中首都师范大学入选了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发展潜力上更大,至于排名第二的福建师范大学在资历上是最古老的,其办学实力是非常强的,是可以和首都师范大学较量的。由于名额的限制没有入选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