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复旦大学每年将联合培养25名硕博研究生神秘村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复旦大学每年将联合培养25名硕博研究生

中国气象报记者崔国辉报道12月11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气科院)与复旦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协议,拟每年选拔10名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双方将全面推进联合培养工作,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暂行办法》以及《中国气象局 复旦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的指导精神,促进科教结合,加强对中国气象事业及相关行业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博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工作已经启动。2019年,27位来自气科院的博士生导师将在复旦大学开展招生工作,研究方向涉及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地理学和物理海洋学等。据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大气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学科种类最多的国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作为中国气象局管理的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还承担着中国气象局的研究生培养任务。复旦大学于2016年4月增设大气科学学科,并建立大气科学研究院;于2018年1月建立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双方的合作将为气象事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如明星

发力新学科领域:复旦大学成立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一则来自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官网的消息,向外界透露出该校在新学科领域发力的信息。据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官网介绍,4月20日,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成立仪式暨大气与海洋学科发展研讨会举行。成立仪式上,20位两院院士齐聚一堂,与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洋、气象、解放军等相关业务单位、兄弟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学校各部处、院系的师生代表百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复旦大学副校长周亚明出席成立仪式并致辞。周亚明宣布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成立,并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海洋二所苏纪兰,上海市气象局局长董熔共同为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主持成立仪式,并回顾介绍了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学科的建设历程及未来发展设想。曾庆存,苏纪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海洋一所方国洪,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少将王业桂,董熔等先后致辞,并对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成立仪式后,与会来宾们围绕大气与海洋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问题进行座谈。专家们对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未来发展提出宝贵建议,并寄予了厚望。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官网已挂出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标识。学院官网介绍,鉴于大气科学本身及其在地球科学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为了完善复旦大学的学科体系,加强复旦大学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国际学术竞争力,提升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复旦大学于2016年增设大气科学学科,并建立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通过引进相关学科带头人、整合校内现有的相关学术力量,组建天气、气候和环境学科等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团队。研究团队的构成注重学科交叉,特别是天气和气候与大气环境之间的交叉。在此基础上成立若干个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室。

红灯梦

复旦启动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国际卓越中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月1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今天,复旦大学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国际卓越中心“极端天气气候与健康风险互联和治理”正式启动。该卓越中心的设立是实施联合国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气候变化应对巴黎协定、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全球重大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是复旦大学落实《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有关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行动。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是由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和联合国减灾署(UNDRR)共同建立的一项国际综合研究计划。2020年10月26日,IRDR科学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复旦大学“极端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风险互联和治理国际卓越中心”(简称复旦大学国际卓越中心)的建设方案,批准在复旦大学设立IRDR国际卓越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Excellence - ICoE)。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全球建立大(跨)专业卓越中心体系是IRDR推动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的集成创新、知识辐射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科技支撑与实践的重要举措。据悉,复旦大学国际卓越中心是IRDR在中国大陆设立的首个卓越中心,也是IRDR国际卓越中心体系下唯一的跨气候变化应对、大气环境灾害风险响应、公共卫生治理等诸多领域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跨)专业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系主任、大气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出任中心主任,复旦发展研究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联合国特别机构世界气象组织天气与减灾司前司长汤绪为执行主任。该中心未来将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国际研究计划的深入合作,聚焦集成创新平台和国际合作网络建设,把科研教学能力及其成果转化为应用于国际治理实践的实际能力,大力提升多灾种大气环境灾害及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应对和治理领域的科技研究、专业支持、决策咨询(公共治理)、最佳实践、组织领导和技能培训等六大能力与基础设施水平。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来源:中国青年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冬夏青青

复旦大学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国际卓越中心启动

今天,复旦大学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国际卓越中心“极端天气气候与健康风险互联和治理”正式启动。该卓越中心的设立是实施联合国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气候变化应对巴黎协定、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全球重大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是由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和联合国减灾署(UNDRR)共同建立的一项国际综合研究计划。2020年10月26日,IRDR科学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复旦大学“极端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风险互联和治理国际卓越中心”(简称复旦大学国际卓越中心)的建设方案,批准在复旦大学设立IRDR国际卓越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Excellence - ICoE)。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全球建立大(跨)专业卓越中心体系是IRDR推动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的集成创新、知识辐射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科技支撑与实践的重要举措。复旦大学国际卓越中心是IRDR在中国大陆设立的首个卓越中心,也是IRDR国际卓越中心体系下唯一的跨气候变化应对、大气环境灾害风险响应、公共卫生治理等诸多领域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跨)专业中心。该卓越中心所属的全球变暖与健康风险预警与治理创新团队、极端天气气候与健康风险预警与治理创新团队、大气环境与健康风险预警与治理创新团队、风险互联大数据分析与建模创新团队、多风险互联与一体化健康治理集成创新团队分别由复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阚海东、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副系主任温之平、大气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建民、大数据学院院长冯建峰以及汤绪担任负责人。作为由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牵头,公共卫生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数据学院、发展研究院等院系参与联合共建的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复旦大学国际卓越中心将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国际研究计划的深入合作,聚焦集成创新平台和国际合作网络建设,把科研教学能力及其成果转化为应用于国际治理实践的实际能力,大力提升多灾种大气环境灾害及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应对和治理领域的科技研究、专业支持、决策咨询(公共治理)、最佳实践、组织领导和技能培训等六大能力与基础设施水平。复旦大学国际卓越中心将整合全校有关资源,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建立集大气科学、气候变化、大气与海洋环境、公共卫生、大数据、全球治理研究等为依托的大(跨)专业创新支柱平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信息流分析等新手段新工具,重点开展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大气环境污染风险与公共健康治理,以及多灾种风险互联、群症识别与一体化健康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推动融合创新,强化认知与把握全球风险及其互联群侯特征的能力。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春风镇

想学大气科学,985高不可攀,这两所学校性价比很高,值得选择!

提到大气科学,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的确这个专业不是那么热门,但是我们的生活却和它息息相关,比如我们出行要看天气预报、发射卫星、飞船要事先考察天气情况等。这个专业是培养能够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正因为不是热门,但是我们的生活又离不开它,这个专业的高级人才相对来说也比较稀缺,所以,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就业面虽然比较有限,但是待遇还是不错的。那么想学大气科学,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呢?这固然取决于考生的分数,如果分数足够高的话,那自然是选择北京大学,因为北京大学的大气科学学科评估结果是A+,不过一般的学霸恐怕上不了北大。那么还有两所相对来说,性价比就比较高了,一所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所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一下大气科学的学科评估结果就明白了。如图所示,全国有14所具有“博士授权”、“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一所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是军校之外,其他的大学都是985,非一般考生所企及啊!只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所双非院校,而且它的大气科学评估结果还是A+,和北大比肩。这所大学的性价比应该是比较高的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虽然综合实力并不太强,但它在气象领域却独占鳌头。学校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气象装备、环境工程、通信工程等8个学科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4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享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被人们戏称为“龙王山皇家气象学院”。这所双非院校,在双一流评选中,表现亮眼,竟然跻身双一流行列,就是凭借的大气科学这个学科,由此可知,它的大气科学实力之强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位于成都,原名成都气象学院,创建于1951年,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被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和教育厅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它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 学科交叉 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的省属重点大学 ,被誉为“气象工程人才摇篮”、“统计工作者的摇篮”。它的校训“成于大气、信达天下”充分体现了它的专业特色,这也是一所以气象科学为强势学科的大学。 它的气象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科学、基础数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大气科学、网络空间安全为四川省一流学科。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发现,想学大气科学或气象有关专业的话,这两所大学性价比都比较高。不过这两所学校的分数也都不太低,也需要成绩优秀才能考上,比如2018年河北理工一批投档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600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571分(本一线是511分),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有志于从事气象研究的考生。

伯夷

大气科学学院举办第六届研究生联合学术年会

1月15日,由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与甘肃省气象局联合主办,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大气科学研究生联合学术年会在城关校区西区观云楼举行。本次年会主题为“多元协同凝聚发展、促进气象研学实践”,三家主办单位的近百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年会。年会开幕式上,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田文寿教授、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大气室主任胡泽勇研究员和甘肃省气象局总工程师张强研究员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对三家单位联合举办研究生年会表示了支持和肯定,期望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开拓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次年会,进一步扩大视野,提升研究水平,加速成长为国家需求的创新拔尖人才。本次年会共有22个口头报告和45个墙报,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天气气候发展、青藏高原降水、陆气相互作用以及新冠预测和空气污染防治等诸多天气、气候环境变化和协同分析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张镭教授、甘肃气象局张强研究员、岳平研究员、中科院西北院胡泽勇研究员等专家对同学们的口头报告给予了精彩点评,参会师生就墙报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与会专家评选了优秀口头报告和海报,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葛觐铭教授在闭幕式上宣读了获奖人员名单,并和与会专家老师向各位获奖同学颁发了证书。此次年会在疫情发展形势严峻期间开展,学院高度重视,严格按要求上报学校审批,并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提前对线下会议场地进行全面清洁与消毒,确保了年会安全顺利召开。

金翅雀

大气科学排排坐,兰州大学第四,一所非211大学进三强

这几天台风“温比亚”像一个任性的小男孩在我国东部捣乱,大风和降雨从华东一直延伸到华北和东北北部。早在8月15日“温比亚”在浙江近海形成之时,便受到中央气象台的特别关照,17日即将在上海登陆之前,更是以一小时一更新的频率连续发布 “温比亚”即将登陆的相关消息,信息包含登陆位置、风力、风速、中心气压和风圈半径等精确数据。大气科学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吐槽不断,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后的天气预报还是必看的,手机和电脑的大部分网站也都能随时查询到实时天气情况,预报最长时间能达到半月甚至更久。往高级说像运载火箭的发射、神舟飞船的上天和返回、乃至现代战争手段都应用到大气科学,在电影中出现的气象武器真的在现实中存在……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是它的目的之一。基层单位对大气科学专业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毕业生多不愿意去艰苦的基层。所以造成现在一方面基层缺少人手,另一方面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就业岗位的尴尬境地。现在毕业工作去向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航空航天和研究所等科研部门,当然还有气象局、做大气环境的相关部门、新能源公司和互联网气象服务的。本专业读研和出国相对容易,待遇不能说清贫,但也只能说够用。关键要耐得住寂寞,这点自行脑补。国内开设大气科学教学和科研的高校有二十多所,其中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实力较强。综合评价国内流行的教育部以及软科和校友会这三个排行榜,按照第一名得10分、第二名得9分、……、第10名得1分计算:北大在三个排行榜中获得两个第一、一个第二,得29分,占据头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两个第一、一个第三,得28分,排名第二;南大和兰大分别以24和18分居第三和第四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和其它高校由所在省部共建不同,“南信大”还是有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等参与的多方共建高校。不是211,更不是985,但在去年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靠的就是其王牌专业——大气科学,该学科在教育部第三、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蝉联全国第一。

夺命屋

「冷门大气科学」专业PK,这所学校可媲美北大,没毕业大型国企抢着要

大家好,我是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张雪峰老师,欢迎大家继续了解高考志愿填报中那些“冷门”却有发展前景的相关专业。今天要介绍的是大气科学类专业,也就是气象学专业,一个确实和“冷”“热”相关的专业。很多家长和考生在报考时,想不到会有气象学这样的专业,所以不管是高考的志愿填报中,还是考研时的专业选择,这个专业都很少被人提及。其实,这个专业的应用性还是比较全的,而且就业后的各方面发展也是比较好的,很大可能会进入到家长们比较喜欢的“体制内”工作,具有稳定性!一、专业介绍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分为大气科学和应用气象学。二、就业方向1、气象局以及其他气象应用单位气象局以及其他气象应用单位,这是本专业毕业同学的一个主要就业方向,进入气象局进行气象预测和播报等,对于生活和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而且体制内工作,稳定,待遇也非常好。即刻订阅专栏,解锁更多志愿填报技巧,以及院校和专业信息吧,解锁后你就能充分了解【大气科学类】专业的培养方向与发展前景,是否适合自己报考了,听张老师的课你会知道:还有四大就业方向亟待人才加入,每一个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想学大气科学专业?这几类学校都不容错过,实力、背景俱佳!订阅方法:(1)直接点击小锁,或下方的“购买专栏”按钮即可购买;(2)点击下面蓝色的“张雪峰老师”,进入账号主页,选择专栏列表,【图文】、【视频】两种形式的高考课程,任你选择!

堪坏得之

复旦举办长三角高校智库峰会

11月27日,2020 长三角高校智库峰会在上海青浦朱家角举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示范区建设发展,交流思想洞见,分享研究成果。来自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上海高校智库、长三角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等100余名嘉宾出席会议。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忠伟出席峰会并致辞。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主持峰会。焦扬在致辞中代表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和复旦大学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去年9月,由复旦、交大、浙大、南大、中科大等华东五校共同发起的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正式成立。一年多来,联盟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开放优势,通过建立和完善联合攻关、共同培养、开放共享等机制,推动形成专业化、协同式、引领性的示范智库集群,取得明显进展。焦扬强调,中央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高校智库联盟本身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创新产物,联盟建设也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加强成员单位间交流合作,以高质量的目标带动咨政服务能级提升,在新发展阶段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打造更强大的智力引擎。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与发展,大阪大学名誉教授八田达夫,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复旦发展研究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教授、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天气与减灾服务司前司长汤绪先后就《日本经济增长与城市:对长三角的启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长三角的功能定位》《借鉴国际经验:示范区探索建设国际领先的“四高”发展新模式》《从国际视野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其对建设一体化长三角的启示》等主题作主旨演讲。此外,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单位分别发布长三角相关研究成果。成果发布会由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顾东辉主持。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复旦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张延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徐宁,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创新与青年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徐剑分别介绍了各自团队的研究成果。长三角高校智库峰会作为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品牌活动,每年定期举办。2019年峰会主题为“长三角一体化,新科技新金融”,与会嘉宾围绕一体化发展和科技前沿战略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届峰会由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和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共同主办,由复旦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秘书处共同承办,由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协办。自去年9月成立以来,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积极咨政建言,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累计有15份咨询报告获得中央、省市领导批示,面向社会发布20份研究报告,有力服务治国理政;密切交流合作,举办3次智库峰会,召开2次工作机制会议和多次联盟沙龙、学术研讨会,推送4期《长三角高校智库动态》,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加强公众传播,面向全国高校学生举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智库征文活动,共收到全国23所高校的76篇征文,在学习强国等媒体上持续推出,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中国日报上海分社)来源:中国日报网

同人

复旦大学举行第53届科学报告会

5月21日,“复旦大学第53届科学报告会”在沪举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胡安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徐文东、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振纲、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王琳分别作为不同学科的代表发表主题演讲。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出席报告会并为主讲嘉宾颁发纪念证书。复旦大学近300名师生参加报告会。胡安宁首先作题为“老龄化时代的代际互动研究”的演讲。他表示,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专业的养老服务在中国还没有形成很高的接受度,因此,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老人的健康状态与家人的行为息息相关。我们需要对家庭中的代际关系给予更多关注,重视接受服务的父母一辈和提供服务的子女各自的想法,并深入研究如何更加充分发挥老人原居社区的帮扶作用。作为一名“80后”教授,胡安宁主要从事文化与宗教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法研究。他先后获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上海市领军人才等称号。徐文东的演讲聚焦“神经的修复再生和可塑”议题。近期,他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国际首创的“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损伤”基础上进行了全新拓展,通过“左右神经互换”显微手术,开辟了“改变外周治疗中枢”新领域。其相关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被该杂志评价为“创造性地利用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移位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徐文东表示,我们做任何研究都应学而精之、精而深之、深而新之,只有不断下苦功夫、修炼内功,才能做出实在的成绩。杨振纲带来了“创新强则国家强——让我们的大脑与创新共舞”主题演讲,简述了我国现在科研创新的现状和发展形势,认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和创新需要我们继续为此不懈努力。杨振纲还介绍了自己近期的研究课题,阐明灵长类大脑皮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发育的基本规律;指出成年人脑内几乎没有神经干细胞和新生神经元;阐述了纹状体和嗅球发育的关键基因调控网络等。杨振纲主要研究神经干细胞和脑发育的基因调控网络,先后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等荣誉称号。王琳的演讲围绕“追逐大气中最小的颗粒物”展开。他长期从事大气污染化学研究,近期主攻典型城市大气二次颗粒物的生成、生长、老化与消亡的课题。不久前他发现了我国典型城市大气中的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现象,并以此阐明了我国典型城市大气新粒子生成事件的化学机制。他还应邀在大气化学戈登学术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做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据了解,复旦大学校庆科学报告会每年邀请来自各学科的四位学者与复旦师生分享前沿成果和治学感悟,这一学术传统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陈望道提议在校庆日举行科学讨论会,使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依据陈望道发起的“以促进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倡议,1954年的复旦校庆即举行了复旦大学首届科学讨论会,自此在校庆期间举办科学报告会成为复旦大学的传统。从2009年开始,复旦大学决定为了进一步发扬校庆科学报告会优良的做法,在5月下旬举办一系列的学术文化周的活动,弘扬复旦的学术传统,凸显复旦的文化传承,彰显我校学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立足前沿、服务国家的志向和情怀,激发广大师生投身学术、服务社会的热情。此次校庆科学报告会拉开了学术文化周的序幕。学术文化周期间,复旦大学还将举行上海论坛2019和多场跨学科专场学术报告会等活动学术交流活动。 “复旦大学第53届科学报告会”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仝薇/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胡安宁作主题演讲 本网记者 仝薇/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徐文东作主题演讲 本网记者 仝薇/摄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振纲作主题演讲 本网记者 仝薇/摄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王琳作主题演讲 本网记者 仝薇/摄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查建国 仝薇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