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委屈:我们不水!剑王子

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委屈:我们不水!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近日,澎湃新闻一则题为《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鄂尔多斯致歉:组织者不了解通知》的报道引发社会舆论关注。看到相关报道时,201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王璇特别有感触。王璇回忆,由于学制是两年,2018年下半年,北师大心理学院一些2017级非全日制研究生已开始找工作。“当时有不少学生反映,求职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只招全日制毕业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面十分窄。”王璇说,为此,北师大心理学院还发了一则《关于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性质的说明》,解释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相同。但据王璇了解,2018年之后毕业的北师大心理学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求职时仍会遇到因“非全”被区别对待的情况。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目前,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已不再区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但情况仍待进一步改观。北京某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李韵目前正在关注招聘信息,她说,“比较委屈的点在于,我们经过系统化严格培养出来具有专业技能的专硕,最终却因为‘非全日制’被挡在招聘的第1道关卡外,在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招聘中不被认可。”近期,澎湃新闻在调查中发现,仍有很多招聘单位明确只招全日制研究生,一些地方的人才引进计划中,诸如落户优惠、人才补贴、就业岗位等也只对全日制研究生开放。“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两手抓,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前世今生”2016年9月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词进行准确界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相应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上述通知明确,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关于“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中的“原有规定”,2017年教育部还曾作出过解释。关于单证研究生,其中提到,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从2000年起,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由各招生院校联合组织考试发展为全国联考,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完成学业的学生有学位、无学历,俗称单证研究生。此后,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通知,从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除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外,其他类别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管理。2016年教育部发布文件明确,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还明确,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说明,非全日制研究生与此前的单证在职研究生不同,属于双证研究生范畴;其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最主要区别是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前后两届研究生迥异的求职境遇但实际求职中,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境况与全日制研究生存在鲜明反差。“2016年我们专业招的还是全日制硕士,2017年起招的都是非全日制,我能明显感觉到2016级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比2017级的好。”李韵告诉澎湃新闻,其所在专业,2016级毕业生中有不少人现在在高校工作,部分还是教学岗;而2017级毕业生里,绝大多数人都遇到在招聘第一关就因“非全日制”被拒之门外的情况,整体就业情况明显不如2016级的好。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也提到,“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面临差别待遇。”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然而,李韵没有感觉到求职境遇有明显改善。“很多次,初看网上某条招聘信息感觉自己很符合条件,点进去才发现要求学历为全日制。”李韵向澎湃新闻发来多条这类的招聘信息,其中有些是招聘高校教师、辅导员等的,也有些是地方政府人才引进计划中提供的一些职位,但无一例外都要求学历须为全日制。“有人一听‘非全’就觉得很水,怀疑是不是边工作边去买了个文凭,但我们学校真的对我们是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很严格地进行培养的。”李韵有些委屈地说道,求职时,明明具有招聘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却因学历为“非全日制”被卡,而同类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更容易得到认可,这让人很难受。澎湃新闻在采访中也发现,也有非全日制研究生自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确实跟全日制研究生存在一定差距。“我觉得非全日制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花的时间和心思可能比全日制研究生要少些,而导师给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指导可能也相较少于全日制研究生。”苏州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苏铭对澎湃新闻说道。但苏铭认为,即便如此,招聘单位也不应该在招聘的前置环节就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设置障碍,至少应该给非全日制研究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收缩2017年3月,《中国教育报》曾报道称:政策(指《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培养等的各方面规定)推出后,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加,江苏、北京、辽宁等地的增幅均超过20%。对于此项旨在整体推进研究生招生培养体系规范化、高质量的改革,70%的考生表示“支持”。换句话说,《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发布可能一度带动了部分地方的研究生招生。然而,拉长时间线来看,近几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整体已呈缩减趋势。《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称: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三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等问题。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短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上述报告显示,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其中如,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数较2019年减少了10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计划招生数为3400人,2020年较2017年缩招1600人,仅计划招生1800人。报告还称,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而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如何破解“同等法律地位”难获同等机会问题?同属“统招双证”、拥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处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一些招聘单位并不了解存在非全日制却是统招统分、且双证齐全研究生,在招聘过程中,我们一提到非全日制就会被质疑含金量。另外,一些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用人单位会更多参考人社部的政策,但据有些招聘单位称,‘人社部没有发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有同等法律地位这类文件’。”李韵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落款显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属于发文的五部门之一。但从近日有关鄂尔多斯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的话题讨论中可以看出,仍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全日制研究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偏见、误解。“虽然不应该歧视,可是要是完全没有区别的话,我读全日制干嘛?”“因为大家都知道非全日制的成人专科和本科太水。”“非全有多水自己不知道?”这类评论在网上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质疑“很水”的问题,据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报道,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的周光礼认为,“从学习投入度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之,生源质量非全日制也比不上全日制。”报道还称,从生源上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数总体上要低于全日制研究生。再加上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人占大多数,使得一部分人考不上全日制,从而调剂到了非全日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杨颖秀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以她的了解,如果非全日制研究生读研前就有工作、有工作经验,一般不存在就业被歧视或找工作难的问题。“国内部分学校、专业招收非在职人员读非全日制硕士,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源问题。实际上,非全日制硕士都属于专硕,从本科应届生中招专业硕士是不合适的,也未与国际社会接轨,国际上基本都是在职人员读专业硕士。”杨颖秀指出,在一些高校,本科应届生被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后,其培养方式、就业去向等与学硕的区别并不明显,培养质量也难保证。澎湃新闻还注意到,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该规定中提到,“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如果面向在职人员招生且实行培养之后定向就业,那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对此,熊丙奇分析指出,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时遭歧视的问题。杨颖秀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发展趋势。她以教育领域举例说,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位、学历层次在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还较低。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有利于在职教师通过读研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眼下讨论正热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歧视”问题,杨颖秀和熊丙奇都认为,用人单位应按政策规定,给予均等机会。熊丙奇还指出,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

失败者

非全日制学历研究生难入师门,折射学历歧视

非全日制学历研究生难入师门,折射学历歧视图片来源于相关新闻配图近期,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而国家在今年的2月14日就下文《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经过这么长时间还是无法正视统招非全日制学历,不能保证统招非全日制的就业,略感心寒。(8月31日 澎湃新闻)这名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遭遇了“学历门槛”,被以“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尽管其也是金光闪闪的研究生学历,但因为是非全日制,徒“望师门兴叹”。有关部门回应称,是由于相关招考工作人员不熟悉教育部的政策所致,表示致歉,因为时间关系,该研究生没机会补救,今年恐怕是难以梦圆三尺讲台了。有关部门致歉是必须的,但此事也给社会留下了深深的思考,那就是一些地方在招聘人才时仍然存在学历歧视现象。早在2018年11月,教育部就发布通知,在就业市场上,严禁发布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视性信息。今年2月份,教育部联合中组部、人社部等部门再次出台通知,要求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既然国家有关部门明令要求招聘人才时要一视同仁,为何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学历歧视呢?其实,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学习方式不同,学生取得的都是国家承认的合格学历。按理说,在就业上,不该再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之别,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偏偏存在学历歧视,对全日制者青睐有加,甚至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让那些非全日制者情何以堪?招聘人才,最重要的是要看重能力而不是学历。有些人才,虽然学历很高,但能力不一定很高,存在“高分低能”现象。因此,在招聘人才时不可“唯学历是瞻”,应该多注重能力。还有,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之间横亘了楚河之界,也不利于打造社会公平,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无论是公务员招考还是事业单位、国企招考,社会关注度很高,对社会也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有关部门在组织招考时要慎之又慎,别让招考裹挟着歧视和偏见。

案之无下

考研竞争日趋激烈,非全日制专业为何持续遇冷?

记者|黎文婕数据显示,尽管考研竞争日趋激烈,非全日制专业却持续遇冷。根据调查结果,超过7成的考生并不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专业,46%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日前,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9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多数事业单位的招聘要求为全日制研究生,随着2017年招收第一批列入统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关注。”近年来,研究生招生人数在逐年上升,在1978年,研究生招生10708人,到2017年招生数量超过80万人,40年间,招生数量增加了75倍。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只是在学习方式上有所区分,而在招生计划、招生录取、质量标准、证书管理等方面并无二致。 2017年,由于将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研究生招生数量大幅增加,从59万人增长至72万人,博士招生从7.7万人增长至8.4万人。据《报告》,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多所大学在稳定甚至缩减本科培养规模的同时,均大幅扩张研究生教育。从一流大学公布的2019年招生计划看,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有28所高校大幅增加了招生计划。其中,复旦大学从2017年开始增加招生计划1800人,达到5500人,其中招生计划中增加了非全日制学习方式。2018年招生计划与2017年基本持平,在2019年招生计划数又增加700人,达到6300人。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招生计划从2016年的3900人增加到5000人。2018年招生计划不变,2019年增加700人,达到5700人。然而,从调查来看,对于2017年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统一标准,近半数考生认为对自己没有影响,不考虑非全日制。仍有近四分之一的考生不清楚该政策。虽然大量高校的非全日制专业招生靠调剂来完成,但调查显示,超过7成的考生并不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专业。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文辉看来,非全日制遇冷主要是因为“部分公众对以往在职研究生的思维定式,在并未充分了解非全日制研究生内涵的前提下,主观上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求怀有疑虑。并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新学位类型的认识往往滞后,与前些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的推广一样,社会对其认可尚需时日。 ”《报告》称,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招生单位很多非全日制专业出现缺额的现象,无法完成招生计划。北京邮电大学非全日制专业中,大量专业的录取人数远远超过上线人数,说明招生基本上靠调剂来完成。其中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上线4人,录取108人,电子与通信工程上线3人,录取82人,软件工程上线2人,录取35人。中山大学部分非全日制专业则没有招到人,测绘工程招生计划5人、环境工程招生计划15人、材料工程招生计划数10人、金融硕士招生计划数15人,化学工程招生计划数10人,但最终录取均为0人。法律硕士(非法学)、会计硕士招生计划数和录取数基本持平。山东大学非全日制招生同样存在缺额情况,社会工作计划招生20人,录取6人,法律(法学)计划招生50人,录取13人,会计计划招生20人,录取8人,新闻与传播计划招生36人,录取8人,电气工程计划招生35人,录取11人。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处副处长王征告诉界面新闻,”在研究生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长期以来边缘化、培训化和学术化倾向也深为社会各界所诟病,严重制约其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这种倾向和批评的背后,既有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 ‘认识误区 ’,也说明需要对这种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进行深刻反思。 ”“加强非全日制学位的招生宣传工作势在必行。”周文辉则建议,一是要形成国家层面、院校层面、社会层面的联动机制,各自承担起相应的宣传责任,尽快普及社会对非全日制概念和内涵认知;二是要在招生考试之前通过招生宣讲、政策解读等方式,建立健全学费、奖助学金、户籍与档案、住宿、医疗、就业派遣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消除考生疑虑,释放积极信号;三是要推动各级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学位的认识和认可,共同为非全日制学生就业创造社会良性氛围。

履行遂进

非全日制研究生通过面试后被取消资格?官方:前期审核失误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在今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急需紧缺人才的招考中,来自河南某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倪强(化名)顺利通过了资格初审、复审,并以面试排名前列的成绩进入下一环节。但在此后,组织方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不符合条件,倪强被取消了资格。 倪强表示不解,并以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为依据质疑道,“为何地方性文件精神要违背国家文件精神?” 对此,天水市麦积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9月4日向澎湃新闻提供的书面答复称,这次招聘是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不是普通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所以不存在违背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通知精神的情况。 回应称,在前期的资格审查过程中,由于报名人数较多,我们的工作人员工作不细致,导致其通过了审核。我们在体检前的审核中,发现倪强不符合条件,即取消了其资格。因此,麦积区对不符合条件的倪强取消其引进资格是合理合规的。同时,我们正在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但这不影响我们公平公正引进人才。 突然被取消的资格倪强稍早前向澎湃新闻介绍,自己是甘肃籍2018级统招统分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读于河南的一所大学,今年应届毕业。他所在院系的证明资料显示,“在读期间,该生跟读全日制学生学习,与全日制学生一样完全脱产在校,学习成绩优异;目前国家关于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在入学、培养和毕业等环节完全一样,特此证明!” 今年6月,倪强报考了天水市麦积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的相关岗位。 根据《天水市麦积区2020年公开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人才公告》,各岗位均要求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全日制研究生并取得相应学位。公告显示,招聘程序共六个环节:网上报名、资格确认(包含初审、现场确认、复审)、面试、体检、考察、公示及聘用。 就此倪强介绍,自己已在报名登记邮件备注,“本人为2017年以后统招统分的研究生,学习方式学历证上显示为非全日制,但本人是应届跟读的,学习方式实质上是完全脱产在校全日制学习,培养方式和全日制完全一样,有国家承认的双证,非在职研究生,也非自考研究生。” 随后,他通过了初审和复审。这一点,麦积区委组织部也予以确认。 “我以为这就没啥问题了,现在这个面试通过了,就已经录取了,因为只录两个人,我就(面试)第二名嘛。”倪强对此提供了面试通知书以及面试成绩以证明。 但是,在即将体检时,工作人员发现他毕业证上“非全日制”,体检书当即被扣下,“市里面的领导审了几天”。之后的8月6日,麦积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倪强时表示,因为他是非全日制而不是全日制研究生,所以录用资格取消了。 “为了他们的这考试,我来来去去都五六次,每次都要住店,而且知道已经被录用,就放弃了其它几个考试机会,这件事对我的心理打击确实挺大。”倪强事后回忆。 9月2日,倪强还提到一件蹊跷的事:大约两天前,面试他的相关单位领导曾打来电话让他下午上岗,于是他打电话询问组织部,组织部工作人员则称倪强的录取资格已被取消,其报考单位收到的并非最终名单。他也被移出了微信“麦积区人才引进录用群”。 官方:存在失误但不违背教育部通知精神就倪强上述遭遇,麦积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9月3日告诉记者,倪强不符合录用条件是在体检前发现的,当时他并没有被正式录用。 这名工作人员后于9月4日下午发来了官方书面答复。答复称,“倪强明知自己不符合应聘职位资格条件,却在签订《天水市麦积区2020年公开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人才考生承诺书》时,向我们承诺‘本人认真阅读了《天水市麦积区2020年公开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人才公告》和相关政策,理解其内容,符合应聘职位的条件要求’,其承诺与应聘职位资格条件不符。” 为何倪强已在邮件里介绍自己的培养方式为非全日制,却依然通过了初审、复审?官方称,在资格审查过程中,由于报名人数较多,工作人员工作不细致,导致其通过了审核。 根据《天水市麦积区2020年公开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人才公告》,资格审核贯穿本次招聘工作全过程,应聘人员如在任一阶段提供虚假资料或隐瞒实情,一经查实,即取消资格,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本人承担。麦积区委组织部还在新近回复中补充,“在任何一个环节,发现报考人员学历与人才引进公告规定的资格条件不相符的,都要取消引进资格。” 麦积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给予的书面回复写道:“我们在体检前的审核中,发现倪强不符合条件,即取消了其资格。因此,麦积区对不符合条件的倪强取消其引进资格是合理合规的。同时,我们正在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但这不影响我们公平公正引进人才。” 上述书面回复还指出,本次招聘工作没有违背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通知精神。“这次招聘是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不是普通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而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的要求,并未对急需紧缺岗位人才引进提出要求。所以,不存在违背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通知精神的情况。”对此,倪强称,“我报名条件是按照五部委发的文件走的。当时承诺书我签了字。这情况我也和律师沟通过,他说法律不保护不合法的承诺。” 针对近日网络上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疑,倪强感到委屈。他称,要是非全日制更“水”,自己面试排名也不会排第二了,“说这话的人一棍子打死人,哪里都有水的,包括全日制研究生,我面试竞争对手都是全日制的。” 他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标准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模一样,同样的论文和盲审,卡得很严格,何况导师都不在意你是‘全’还是‘非全’,不管谁答辩不合格,说不让毕业就不让毕业。” 公开资料显示,为了进一步加强天水市麦积区人才队伍建设、缓解部分单位人才紧缺现状,麦积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于6月12日发布了人才引进公告,启动实施了麦积区2020年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 麦积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不是不要非全硕士,按照教育部文件,他们完全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没有任何问题。”

生非汝有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 道歉了事?

央广网北京9月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近日,一位网友留言称,自己是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某地的教师招聘时,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当地官方快速调查确认事实后,已经发布通告表示道歉,但报名流程已经结束,无法重新组织报名。当地已经责令相关部门在今后招聘考试中,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相关政策,对相关人才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博主“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希望自己账号有注销的那一天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会遭遇就业歧视?各种说法都有。但的确存在一个“抱团取暖”的特殊群体。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采访了一位在微博上专门为遭遇就业歧视发声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主小法(化名),他是这个账号的第二任运营者,本身也是一位遭遇过就业歧视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运营微博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有类似遭遇的小伙伴。小法分享了三位小伙伴的经历,一位在某中学招聘中获得了笔试第一名,但因为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被拒绝;另一位通过了某省考面试,但是在政审阶段因为部门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保持慎重的态度而拒绝;还有一位已经签约某电信公司,在入职后背调的时候因为非全日制而遭拒绝。这三位同学的经历和最近的“某中学拒绝非全日制研究生”事件何其相似,算不算就业歧视呢?谈到相关部门的道歉时,小法表示,态度的确诚恳,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效果,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监管、惩罚机制,很可能陷入一个无解的循环之中。“我们仅仅因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而错失一个好机会,有可能我们一生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小法告诉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网络上有一部分人认为:“全日制还招不过来呢,不承认非全日制学历是正常现象。”小法表示,这个错误观点的根本其实在于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含金量上的误解。以往的非全日制确实存在要求相对较低的情况,但2017年国家改革之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考试招生上执行相同的标准,在教学培养上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备同等法律效力,二者含金量无高低之分,只是学习时间安排的不同。今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小法认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其实更多是偏见和误解。有招聘单位曾对小法回复:“你们是教育部改革后培养的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质量还有待观察”“非全日制的文函效力较低”。“很多招聘单位使用招聘自主权拒绝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研究生有时候反而不如本科生好找工作。”小法说。“我特别希望注销自己的微博账号,因为那意味着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方面同权,在人才引进、住房、评职称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这个群体有了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小法告诉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道歉不应是终点 2016年教育部就曾下发关于统筹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2017年统一组织实施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培养。时隔三年,为什么还会有这种就业歧视的现象发生?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他阐述了这种就业歧视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非全日制”就业歧视的方法。针对此次“某中学拒绝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热点事件,熊丙奇表示,道歉不是处理问题的终点,应当设置问责机制,针对查证属实的学历歧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马上采取补偿措施,报名结束不是借口,应当重新组织报名。学生也应当树立明确的维权意识,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歧视时注意收集有关证据,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营造一种大家都在监督就业歧视的氛围,这样才能逐渐改变就业歧视。熊丙奇告诉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这种学历歧视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舆论和用人单位的学历歧视观念。有些人观念中把非全日制归入了类似自考中学的高等成人教育行列,还有一部分认为非全日制招录和培养比全日制低了一等,这些错误的舆论观念使得一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具体实施过程中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做了特殊对待。即使今年2月教育部五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含金量无高低之分,但一些用人单位还是更愿意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出现这样的现象,熊丙奇表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处于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招聘可选择范围很大,一些用人单位用学历标准评价招聘的质量,一些在招聘具体执行过程中把非全日制排除在外;第二,某些地方政府部门假装不知道新发的规定;第三,一些用人单位认为设置学历门槛可以提高招聘效率;第四,一部分社会舆论普遍全日制比非全日制质量更高,导致用人单位招聘的时候用学历论选拔人才。这种就业歧视如果再发生,不仅是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不公平,对整个教育发展也是不利的。如果社会环境对非全日制带有歧视,那么,它的教育质量是难以保证的。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曾明确提出,要纠正不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其中就包括唯学历论选拔用人标准。如何才能消除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熊丙奇表示,要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平等,必须要构建一种平等关系。对此,熊丙奇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政府部门出台文件后应当承担监管的职能,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这个问题。第二,用人单位需转变错误观念,不传递学历至上的观念,招聘避免“一刀切”,应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这样不仅能给学生提高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也能促进整个人才培养的质量改革。第三,社会舆论不能助长学历歧视的“歪风”,学生应当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导向,只有消除学历歧视,各级各类的教育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才能保证其质量。全国律协公益法律委员会秘书长时福茂律师:各个层面都应该努力避免歧视的发生面对就业歧视的问题,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采访了全国律协公益法律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执行主任时福茂律师,他对就业歧视的维权问题进行了专业解读。时律师身边也曾发生过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歧视的案例,在遭遇这种就业歧视情况时,时律师指出,在个人权益维护上主要是取证难,一些用人单位暗中拿了一个标准,隐性歧视卡掉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时这种就业歧视的法律界限划分不清晰,不能明确属于劳动争议还是侵权,即使法学界对此也有争议,这也导致了维权的困难。虽然就业歧视维权困难,但仍有多种途径,在招聘过程中,劳动者遭遇侵害,可以根据劳动法进行投诉;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出台过一个通知,其中“平等就业权纠纷”规定:如果你在就业的时候遭受了不同的待遇,那么你可以利用“平等就业权纠纷”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就业歧视其实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中,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年龄和户籍上的歧视,比如招公务员要求在35岁以下,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北京户籍等。很多人已经接受了这种既定事实,不把它当作歧视对待,这种歧视而不自知的状态也是一种典型现象。“这是一种长期惯性思维导致的错误主观判断,其实学历和工作能力不能划等号,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客观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就业能力。”时律师告诉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目前一些遭遇过就业歧视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聚集在一起“抱团取暖”,努力发出一些声音希望得到关注。如何才能杜绝就业歧视的产生?时律师认为,主要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完善。在立法层面上,应进一步完善就业歧视产生后的一些处罚和赔偿,目前遭遇就业歧视虽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后续的处罚和赔偿等规定并不完善。从执法层面上,要真正落实相关的政策,执法人员了解相关的法律制度,执法和司法方面都应该发布比较典型的案例做正面宣传。在媒体层面,应当作出提倡和引导,正面教材要发布,反面教材也要发布。在劳动者本人层面,要敢于维权,遭遇就业歧视,该举报就举报,该诉讼就诉讼,勇敢拿起法律武器。在用人单位层面,要严格遵守法律,做好模范,要从更宏观和更全面的视角来看待所招聘的人才。监制:白中华 记者:杨昶 编辑:曹博 程安康

川之光

教师招聘拒绝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歧视何时休?

只因毕业证书上有“非全日制”四个字,不少硕士研究生就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话题持续引发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据报道,近日,有网友反映,自己是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室、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应称,确实存在有关考试组织人员不了解相关政策,在资格审核时对非全日制学历未予通过的现象,为此郑重道歉。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和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并非新规,而是四年前就有规定明确的。但在执行上,却还有一段路要走。维护公平的就业求职环境,需要用人单位营造平等就业环境,对于同等学历求职者而言,不应再设置“非全日制”这扇“玻璃门”。(文章来源:封面新闻)

铁皮鼓

非全日制学历你不承认国家承认就够了

非全日制毕业生面试遭拒,当街大哭:学历差一个字,人生截然不同。“非全日制研究生,约等于本科生?”近日,一则这样的新闻爬上了热搜。某公司计划招聘若干名员工,要求最低硕士学历。有几名非全日制硕士毕业的候选人,投递了简历。而做招聘的HR非常直接:【非全日制的硕士跟全日制的硕士,差距大了去了,在招聘方面,我们肯定不能平等对待啊。】【你非全日制的(硕士),那不跟本科生差不多吗?】此话一出,就在广大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里掀起轩然大波:“我们也是一门一门考出来的,怎么就跟本科生差不多了?”“如果企业方都是这么想,那我读这个研究生还有什么意义?”“现行法律规定,在找工作的时候,二者有同等效力,要不要平等对待,还能由你一个公司HR说了算?”而那些全日制研究生面对这种抗议,也觉得颇为不满:“拜托,你们非全日制的,一周就上两天课,那含金量能一样吗?”“非全日制的学费是我们全日制的五倍,你们的证几乎可以说是花钱买的吧?付出不一样,为什么要平等?如果真的完全平等,那我觉得以后谁也不想花时间读研了,几万块买一个咯。”这场风波一出,人们才发现,原来高等学历之中,也暗暗存在着这样的【鄙视链】啊。更有研究生在读的小伙伴在这则新闻下面跟帖:【别说非全日制了,现在全日制找工作都费事得很,春招秋招跑断腿,都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单位。】在这种招聘环境下,你还觉得,学历是没用的吗?你认为“没用”的那张纸,正在悄然隔开阶层的分界线。或许,学历不会影响一个人获得成功,但极有可能,会影响他获得成功的上限。-2-身边有个高管朋友,几年前,在研三毕业前夕,参加了一次家庭聚会。家族里有个早早下了学出来开美甲店的表妹,听说她在读研,就问她:你们这个专业,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第一年能赚多少钱啊?朋友说:平均工资应该是一万四吧。表妹满脸不屑:“那么少啊,我现在美甲店每个月流水至少四万,扣掉成本什么的,我能赚两万多呢。”朋友温和地笑笑:“真好啊,等我毕业了要是找不到工作,去给你打工啊,到时候你可要收留姐姐啊。”朋友研究生毕业后,第一年的月薪的确是一万四。但第二年,月薪就翻了四倍,变成了五万。原因?学历、行业、风口、自身的努力,都有。而表妹的美甲店,近些年,却因为人力成本提高、自动美甲机器侵占市场等因素,生意越来越差。有时候我会想:读书,考试,闯关,拿一个学历,拿两个学历,拿更高的学历……现在年轻人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学历真的那么重要吗?很多人都说,跨越阶层好难。但跨越阶层,有时候并不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最快的时候,一代人就够了。靠什么?靠读书。读书,仍然是这个世界,普通人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手段。没有之一。-3-某乎上有一个浏览量过亿的问题叫做:学历相差很大的两个人,适合在一起吗?在一起之后,能走到结婚那一步吗?在这个问题下,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答主男生,是中专学历,谈了个女朋友是传媒学硕士在读,他们谈恋爱的时候,女朋友读研二。答主家就是普通的农民家庭,女朋友家三代都是做新闻的,书香世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电视台、杂志社任高职;女朋友平辈的兄弟姊妹也大多高学历,从事记者、传媒、写作等领域的工作。答主叙述道:“我和她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相识,一开始相处得很好。谈恋爱谈恋爱,恋爱是谈出来的。我想当然的认为,只要两个人谈得来,有共同话题,应该能走到最后。直到我见到她的家人。她的家人,每个人单独拎出来都是社会精英。那你再设想一下,一屋子社会精英坐在你对面,审视着你的中专学历,审视着你现在月薪四千元的工作,问你的工作细节,问你将来怎么打算,问你拿四千块钱如何养家……我不知道别人能否承受这种压力,我承认,我怂了,我承受不了。于是我先提了分手,为了让彼此尽快死心,我火速找了新的女朋友,电话号码也换掉了……现在,我已经两年没有她的消息。偶尔会在电视上看到她,她从当年青涩的大学生,成为一名自由媒体人。同样的,电视上的她,散发着当年我在她家人面前感受到的精英气场。有时我会想:如果我也是硕士,也是本科,不,哪怕仅仅读个大专,结局是否会不一样?她的家人,是否会平等地看待我?”这个爱情故事,因为双方学历的差距,没有迎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然而爱情故事尚且有感情做为基础,都不会桩桩件件都修成正果;更何况,原本就竞争激烈你死我活的职场呢?职场上,合格就是合格,不合格就是不合格,59分哪怕仅仅差一分都没有资格成为合格者;同样的,全日制,非全日制,学历上只差一个字,在用人单位眼里,可能就是59分和60分的区别。并不是说非全日制的候选人就没有努力过,难道59分的人你就能说他一定没用过功吗?他用功了,努力了,可是一分之差,一字之差,有可能造就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企业家们接受采访上电视的时候,都说:“我们公司不拘一格降人才,硕士,本科,大专,甚至高中,只要你有能力,我们会一视同仁,欢迎大家投递简历!”结果真相是什么?真相是——非985的简历,直接扔到垃圾桶!真相是——HR们会设置一个过滤项,把学历低于“本科”的简历,直接屏蔽在收件箱之外!你工作经验丰富如何?你简历写的天花乱坠又如何?企业根本连看都懒得看你!真相是——现代职场上,学历在绝大多数招聘现场,都有一票否决权!想想看,那些金光闪闪的大公司,最喜欢去哪里做校招?不是985,就是211啊。嘴巴可以说谎,但行动永远是诚实的。千万不要轻易听信那些所谓的“不拘一格”,所谓的“谁谁没上大学也一样当老板”那种说辞,听听可以,当真你就输了!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好好读书,尽量把学历抬高,这件事永远是跨越阶层最便捷的通道,没有之一。做人生重要判断的时候,一定要看大概率,千万别指望小概率。-4-有那么一段时间,【读书无用论】和【学历无用论】两种说法甚嚣尘上。但是你知道这里面最狡猾的一点是什么吗?持这种说法的人,他故意把【学历低的人当中混得最好的】跟【学历高的人里混得最差的】拿出来相比较,这不是明显的双标吗?这种对比,有意义吗?这种鼓吹,你还在信吗?这是一个无论怎样偷换概念,都无法抹消的事实: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群,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读过书的人,高学历的人。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却真实而残酷:【当你觉得学习很累很苦,潇洒而任性地抛弃学业之后——放心,稍等几年,生活的累和苦,会带着加倍的诚意朝你滚滚而来。而当初你退出的那条学习赛道上,咬着牙坚持到最后,拿到理想学历、找到理想工作、甚至成功做到阶层跃迁的人,他们大概还要感激你:感激你在学习的不努力,让他们成功的路不那么拥挤。】建议所有的小伙伴们,当你觉得学习很苦,提升很苦,充电很苦的时候,回过头来咀嚼这段话,比任何咖啡都提神。

捕梦网

2019非全日制考研:11个报考专业院校推荐

很多又是一年考研时,又是一年择校难。不货比三家,怎么能找到最合适的那个?现在有很多小伙伴选择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提升学历的同时增加工作经验。还在选择非全日制专业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今天的文章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这个专业有非常广的从业范围,课程涉及也比较多,涵盖了当下热门的很多课程。所以,它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工程硕士在职研究生工程硕士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此专业特别适合工科学员报考,从发展前途上看也非常可观。推荐院校: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法学在职研究生法学在职研究生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此专业的从事范围很广,可以在各类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等公司工作,毕业后工作机会多且发展空间大,适合有意成为金融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推荐院校:南开大学、吉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经济学在职研究生现今社会经济的地位已经不言而喻了,所以报考此专业的人也越来越多,更多的人想进入企业的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所以有意向经济领域深度发展的人可以报考。推荐院校:山东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人力资源在职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调整与优化,为企业节省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体现的是经济学价值观。了解国际、国内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在职研究生每个企业都会招收会计学专业方面的人,尤其是现在经济发展的很快,很多企业对于招收会计专业的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要求,所以在职人员报考在职研究生是很有必要的,相对的会计学也是最吃香的专业之一。热招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这个专业是近些年才在我国流行起来的,其实在国外心理学早就是非常重要的专业之一了。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每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心理问题,这时我们应该去正视这些问题,然后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因此,心理学专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是现下的报考热门专业。热招院校:中科院心理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新闻学在职研究生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热门院校推荐: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可以划为几个业务职能分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等。通常的公司会按照这些专门的业务职能设置职能部门。热门院校推荐: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项目管理在职研究生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在系统讲述企业管理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各行业项目管理通用知识的讲述,涉及项目成本管理,时间管理,项目管理软件应用等。旨在培养和提高企业管理人员项目实际管理和操作能力。热门院校推荐: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肩高于项

HR:“抱歉,我们招人看第一学历!”非全日制硕士还值得考研吗?

这几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的话题频繁上热搜,关于非全硕士求职“被歧视”的新闻也引发众多关注,尤其是让正在就读或是准备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们忐忑不已……别担心!宗师君汇总了教育部近日对非全硕士的最新回应消息,并从全日制与非全硕士的区别、非全日制硕士可能遇到的问题、就读非全日制硕士的注意事项,这三个方面为大家深度解析!Part 1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有哪些区别?我们知道非全拿到的是双证,并且与全日制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在培养标准上也早就实现了同一对待。但在不少方面,仍有一些不同,跟着宗师君来看看有哪些主要区别。1. 招考方式脱产与非脱产学习,可以说是全日制与非全的一个明显区分。二者都是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招生复试中非全与全日制实行统一划线,复试考试科目、命题全部按照全日制要求执行。2. 学费与奖助政策在学费上,非全要比全日制昂贵不少,有的甚至是高出 2~3 倍。而且非全日制一般不享受全日制的助学金、学业奖学和国家奖学金,包括校园贷款。但也有一些高校设立“非全日制优秀研究生奖学金”,每学年评选。用于奖励学业成绩优异、科研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非全日制学生。比如比如浙大、华科、川大等高校,其中华科,一等奖学金奖励额度达到了8000元/年。3. 学制时长学制年限上,非全日制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 ,一般比全日制学习时间长半年到一年。一般高校规定的学习年限为 2~4 年。4. 住宿与档案接收问题大部分高校是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住宿的,所以需要非全学生自己租房。一般高校是不接受非全日制学生的人口档案、团组织关系等。5. 教学活动安排不同学校安排也不尽相同,有的高校实行的是周末班。但也有高校允许非全日制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其中一种是利用节假日集中授课与网络导学相结合;另一种是在工作日跟随全日制正常授课学习,并参与导师科研项目与实习实训。在选择导师上,如华中科技大学,非全日制专硕可以和全日制学生一同进行导师双选会,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制。6. 就业指导与推荐方面对于自主择业的非全日制专硕,大部分高校是按照可与全日制硕士生相同方式给与派遣证。并且可以统一参加学院所开展的职业规划与指导、实习宣讲等活动。7. 培养标准教育部早在 2016 年发布公告称,各培养单位须根据研究生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将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将纳入抽检范围。这意味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需要与全日制学生一样严格要求。论文作为体现研究生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凭证,可不是随便就能应付的了的。尤其是近年来学术造假问题频发,论文的审查越发严格。非全研究生也必须实打实的做学术做研究,而不再是人们以为的“蒙混过关”。Part 2 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遇到哪些问题?随着我国教育部大力推动非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在职人士也开始考虑报考非全日制硕士,来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竞争力。但是社会上对非全日制的硕士却有着两种迥然不同的声音:一方面,社会上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存在质疑,非全研究生的就业难、落户难。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又大力扩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甚至取消了一些专业的全日制招生,改为非全日制招生。二者之间形成了“十分尴尬”的场景。首先不少高校持续扩招非全日制生源,这好像在传达非全正在变好的讯号。中国人民大学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心理学专硕改为非全日制招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直接取消全日制,会计专硕的所有方向都变为非全日制······除此之外还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长安大学等都对非全日制的招生进行了调整。这些也给报考非全的考生更多择校机会,而且不少都是 985 名校。这样看来,非全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但是非全研究生求职遇冷、考公被拒、落户困难等问题也在频繁出现。关于“非全”的热议一直在持续,这也给不少非全在在读研究生和毕业生形成了“学历焦虑”。这种焦虑也正源于社会上的不认可与全日制学生的压力等。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国企等等一些就业岗位并没有跟上教育部和高校的“节奏”,依旧存在对非全的“质疑”与“抗拒”。在公务员报考和教师招聘中,更是会附注上“不包括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字样。对此,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正式回应非全求职遇冷的消息: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五部门的通知中已明确“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听到有关部门的“官宣”消息,你是否吃下一粒定心丸?不过宗师君还是总结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情况的适考人群,大家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和情况去选择是否要就读。Part 3 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遇到哪些挑战?1. 经济压力尽管高校有一些补贴政策,但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租房、生活费和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还是十分大的。我们可以试算一下,以华科新传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为例,一年的学费是3万,租房费用以比较便宜的合租宿舍算一个月也大概需要1000元,再加上生活费医疗费等各种费用,两年下来至少也得要十几万的费用。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要认真衡量一下。2. 时间与精力成本的压力研究生期间各种科研与论文任务十分繁重,对于边工作边读研的同学来讲,必然是十分的辛苦。而且在同一标准的培养要求下,毕业论文的审查力度也更加严格,在时间与精力上能否承受的住,也是一大问题。3. 就业与求职的压力尽管高校与教育部都一再强调要对非全日制一视同仁,保护非全的就业机会。但社会上仍有不少体制内单位或部分企业的认知较为局限,目前仍还对非全抱质疑态度。所以对于选择非全的考生们而言,要尽早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尤其是应届生们,是考体制单位还是其他就业、读研期间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目标院校是否提供校招机会、以及攻读领域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接受度是多少等问题,都需要提前认真考虑。而且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奖助政策、学费住宿、户口档案能否迁入、是否有派遣证、能否参加校招等方面,也有不少差别,需要同学们以目标院校的官网信息为准。不过,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尽管在学历认可度上非全一直备受争议,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全就没有选择的价值。不同类型的考生需求也不相同,需要分情况探讨。Part 4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适考人群与须知1. 想考公考编等体制单位最近非全毕业研究生在报考公务员、国企遇到的问题也闹得沸沸扬扬。如果你是只是想获得一个研究生学历,最后仍选择考公务员或考教编的。就一定要认真看好招聘单位的要求,如果单位明确声明拒绝非全研究生的话,那么报考非全对你来说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2. 仅仅只是想提升学历的工作党获得一份好的学历,从而在工作或求职中更具竞争力,这是不少考生的出发点。对于已经工作的考生而言,没有足够的复习时间和知识储备,很难竞争得过应届考生,而这时非全就成了性价比高的选择。尤其是现在不少 985 名校大力扩招非全日制生源,分数线相对低、招收人数多,对于工作党而言备考难度大大降低。3. 想圆梦名校情结的考生们除了工作党外,一战失利、又不愿二战的同学,选择第一梯队的985高校非全也是不错的选择。名校的红利还是存在的。985高校的无论是教学资源、科研资源还是校招资源,都是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校招中,好的学校,就业单位会积极跑到学校开招聘会、宣讲、主动要人、发布就业信息等。只要能力突出,非全日制研究生也能比全日制拿到更好的 offer 。之前就有网友在知乎分享,武大非全日制研究生拿到京东算法的高薪 offer ,这种个例也并不在少数。4. 倾向于边读研边工作的同学如果你没有考体制单位的打算,就业意愿也比较广泛的话,那么非全灵活的学习方式或许更适合你。尤其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找到一份与专业匹配度高的工作,边工作边读研的可操作性会更强。而且在进行论文或科研项目时,你的工作内容也完全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样本。并且有不少互联网企业,如网易、阿里、百度、腾讯等,在进行校招或社招时并不区分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其实,早在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之初,教育部就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由于大部分招生单位对于非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都还在摸索中,加上社会对在职研究生的以往的“刻板印象”,依然有很多企业和单位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不如全日制。不过随着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逐渐成熟,招生单位也在逐渐提高对非全日制的认可,在招聘过程中放宽相应要求。因此,同学们可以放心未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会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非全研究生的含金量也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管理类硕士。最后,宗师君也提醒同学们要合理定位,规避盲目跟风的行为,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需求、职业规划再理性选择考研选择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本篇原创文章由百家号“宗师考研”发布,持续更新考研及大学生主题的干货文章与上岸经验贴,敬请关注!

不肖则欺

非全日制硕士招聘被拒!当地这样回应……学历偏见要不得

非全日制研究生很“水”?近日,有关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落户遇阻等相关话题走上风口浪尖。有地方政府表示请理解: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就非全日制研究生无法享受鼓励来哈尔滨就业创业补贴相关政策问题,向黑龙江省领导提出质疑。该名网友认为,根据国家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应享受与全日制研究生在人才引进等政策方面的同等政策。对此,哈尔滨市政府8月31日回复称:“《关于鼓励来哈就业创业落户的若干政策》中规定:‘硕士是全日制毕业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暂不享受此政策。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有地方政府郑重道歉:还有网友反映,自己是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室、 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应称,确实存在有关考试组织人员不了解相关政策,在资格审核时对非全日制学历未予通过的现象,为此郑重道歉。这一次,不少网友却认为地方政府没做错:“不承认非全日制学历很正常”、“教师招聘总要有个门槛吧”、“先把非全日制的水分挤一挤”……非全日制研究生真的很“水”吗?事实上,教育部早已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并轨招生,都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齐全,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根据国家政策,注明“非全日制”只是为了区分两者的学习方式,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也就是说,全日制和“非全”统一考试、统一入学,培养标准和师资力量都一样,二者主要区别不是含金量高低,而是学习时间安排不同。之所以出现误解,大概率是一些地方政策的制定者,搞混了非全研究生与之前的在职研究生的关系。或许他们既不知道开始于2016年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也不清楚五部委关于做好非全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如今的非全研究生,与过去的在职研究生并不是同一个概念。2016年,国家取消了之前的十月联考,随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统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样的试卷,同样的国家分数线,同样的招生程序。在招聘活动中,学历只是一个门槛,过了这个门槛后,还会有统一的面试、笔试,这才是真正检验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的关卡。如果一位应聘者明明应聘成绩很好,却要因为不是全日制学历被刷掉,这不是赤裸裸的“唯学历论”吗?学历偏见要不得!一些已经工作的年轻人想继续提升专业水平,接受非全日制的教育,不仅不丢人,反而是令人钦佩的事情。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本身就代表着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优秀观念,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鼓舞。随着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更加专业化,学生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对所有非全日制研究生采取“一刀切”式否定态度,恐怕太过偏激。中青评论说到底,学历是一个参考,我们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学历本身!地方“引才”却排斥非全研究生,是偏见更是无知!被曝光的鄂尔多斯相关部门,已为招考教师时区别对待非全研究生公开道歉。面对哈尔滨回复的“敬请谅解”,公众恐怕更有不谅解的权利。在“抢人大战”中,城市的善意,人才能够感受到。说是要吸引人才,却对非全研究生抱持偏见,这不是该有的姿态。受疫情影响,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不光是对非全研究生,对各种人才的误解与偏见,政府部门都应该带头纠正,而不是反过来带头。对此,相关部委也有必要介入。红星新闻 舒圣祥“非全”制研究生求职之痛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就业歧视,也是人才评价机制“唯学历”痼疾!地方招聘更应注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不管全日制还是“非全”,理应给考生一个公平竞争、证明自己的机会。保障“非全”研究生享受平等就业权,需高校、用人单位和各职能部门共同发力、久久为功,努力改变这种“惯性歧视”,逐渐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各地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考应发挥正面典型示范作用,像本次事件,也应当作为“负面典型”,成为镜鉴。 新京报 陈广江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责任编辑:刘烨烨“人民名品”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民生周刊”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