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还需要上课吗?了解这几点就足够了!换子记

研究生还需要上课吗?了解这几点就足够了!

很多本科的学生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方式非常的好奇,甚至有的同学会问:难道研究生还需要上课吗?答案是:当然需要!甚至比本科更加严格!研究生分为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博士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在一年级的时候都是要上课的,而且有学分要求,必须达到学分要求才可以,通常课程有特别多,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所有人都必须要上的课,选修课主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来选择,具体不会要求具体选哪一门,根据自己专业以及老师来确定。1、研究生的学习跟本科阶段一样,也是实行学分制的,在校期间也是修够学分才可以毕业,这是硬性要求!而且,研究生的课程相对于本科生来说,还是有点多的,而且难度更大一些,专业性更强,平常不上课,经常逃课的话,会很容易挂科的。2、尤其是研一,很多学校都对研一的学生的课程抓得非常紧,尤其是全日制研究生,因为研一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有的学校对研二也是抓的都非常紧的,但是有的学校就对研二的学生就管理的就有点放松了。但是并非每天每时每刻都有课,这要看你的课表学校是怎么安排的。不过一般会利用周一到周五的时间进行上课学习,周末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课程的,不过有的专业是搞科研的形式存在,所以可以说是”全年无休“。3、研究生期间,有的学校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一学期挂科两门,是会被强制退学的。确实有部分研究生平时因为各种事情不去上课,考试的时候不及格,一旦一学期挂科两门就会被强制退学。4、部分的在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则相对轻松一点,他们是因为在职人员学习研究生学历,只是周末的闲暇时间来学校学习,平常还是在工作岗位上的,所以课程压力并不是很大。5、研究生不只是要修学位学分,还要修够非学位学分的,这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培养方案要求的自由选择的课程,相当于选修课,每个人几乎都不一样,至于修那些课程,有的负责任的导师会帮助学生选课,有的就需要自己选择了。所以说,研究生期间也不是那么轻松的,还是要好好上课,修够学分才能够顺利毕业的。毕竟已经努力那么久,好不容易才考上的研究生,就不要因为自己的贪玩,导致最后学位证都没有。还是好好的努力上课吧,等到毕业之后再放松也还是可以的!尤其是还在准备考研的同学,不管如何,也许美好也许悲催的研究生生活在向你招手,希望大家能够抓住最后的冲刺时机,考上自己满意的学校,不要让自己的努力白费。

火球

想要读在职研究生,其实有这五大途径,你造吗?

现在,年轻人之间的内卷越来越严重了,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不少朋友在职期间也选择报考在职研究生。(查看2021最新在职研究生在招院校、专业、方向,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但是有不少小伙伴对在职读研的途径不是很清楚,那么在职读研总共有几种途径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一、同等学力申硕此形式是目前最受考生欢迎的报考途径。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免试入学,只要具备大专学历即可报考。在学完全部课程后,具备学士学位的考生可申请硕士学位,并且学员有多次参加申硕考试的机会。考试难度并不高,且考试科目仅有两门,通过率很高,非常适合广大在职党报考。二、非全日制研究生与统招研究生统一培养标准的在职研究生报考形式,但难度很大,大专学历并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即可报考。考生需要通过一月份全国联考及院校安排的复试后,才有机会被院校录取学习课程。后期学完全部课程并通过论文答辩,可以获得在职研究生双证。三、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此形式为国内院校与国外院校联合开办专业教学项目,不同招生院校对考生的报考条件要求不同,一般要求考生具备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通过院校审查即可参加课程学习;部分院校会安排笔试、面试,通过的学员能够参加学习。一般学员在学完全部课程并完成论文答辩后,可以拿到国外院校授予的硕士学位证书,学员可持证书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认证。四、在职博士此形式可以获得国内目前最高学位,但其报考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具备硕士学位,并且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另外,大多院校要求考生年龄不得超过45岁,最后通过论文答辩的学员能够获得博士学位。五、高级研修班高级研修班是在职研究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此形式一般对考生没有太多学历方面的要求,但更适合那些在企事业单位担任中高层管理职位的人员报考。一般高级研修课程学制长短不一,短则数天,长的能达到1-2年。同时课程学费也高低不同,低的只要几千,高的可以达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一般此形式学员多为学习知识结识人脉,最后可以获得结业证书。

文明

硕士,博士期间各大高校的补贴问题,看看你选择亏了吗?

首先恭喜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同学,你们能够收到国家一定量的补贴了,博士一般更多,以下是各大高校补贴问题。1 北京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共五章,其中第二张关于补助标准的。资助标准第4条 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0元,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第5条 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 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第6条 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会同教育部门确定。中央财政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0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000元的标准以及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分担办法,承担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2清华大学清华不愧是全国每年科研基金支持最多的高校,让人眼馋3 深圳大学1、新生奖学金新入学的一年级研究生成绩优秀的可以享受“深圳大学新生奖学金”,不包括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翻译专业硕士。有关新生奖学金的说明:(1)评定原则:根据奖学金名额和初试、复试成绩排名,确定新入学非定向就业考生是否享受新生奖学金。(2)获奖比例:深圳大学各专业录取人数的 70%左右。(3)奖学金金额:研究生第一年入学奖助金等级依据考研成绩而定。推荐免试的同学可获得高于学费的奖助学金,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优秀者,也能获得高于学费的奖助学金,其他的同学则获得根据考研入学成绩获得相应不同等级的奖助学金。(部分学院奖学金金额由学院另行规定,详情可查询深圳大学官网。)(4)正常国家是补贴600元4 南方科技大学硕士期间,每月3300元,发放十个月额外还有10000元的科研基金,随你可劲造,是不是很羡慕。5福建农林大学针对硕士生,学校每生每月有600元的补贴,针对不同院系,有的会有实验室额外的补贴,奖学金政策是8000,6000,4000元,占比学生的40%,博士生是每生每月2200元,发放十个月,还有国家奖学金20000元。6中国农业大学针对硕士生每生每月600元,发放十个月,博士生每月2600,发放十个月。奖学金是100008000,6000,全覆盖。国家奖学金2000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是每月600的国家正常补助资金,硕士生每年可获得2万元奖学金,而硕博连读最高可获得15万元奖学金,对于顶尖的博士生,最多可以拿到25万元奖励,比一些教授的待遇还好,在大学你足够优秀,各种钱拿到手软。8上海大学通过统考入学的应届、历届毕业生,在原单位没有保留基本工资待遇者,均可申请享受国家普通奖学金,其金额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发放。二、奖学金非常优秀的研究生每年都可以申报评定获得多种奖学金,主要是根据在校学习成绩和研究成果。1.SMEG奖学金最高奖金额1500元/年2.光华奖学金最高奖金额2000元/年3.宝钢奖学金奖金额3000元/年4.蔡冠深奖学金奖金额10000元/年(限博士研究生)5.台达奖学金奖金额1000~6000元/年(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可以参加评奖。7同济大学同济大学研究生每生每月600元,博士是每生每年1500元,奖学金是10000元,8000元,6000元,全覆盖。国家奖学金20000元。8郑州大学全日制(全脱产学习)博士研究生奖助类别和标准(1)获得国家奖学金:3万元/人(2)获得学业奖学金:标准为全额学费(10000元),发放比例100%。(国家奖励比例为70%)(3)国家助学金:全日制非在职博士研究生(即工资关系和档案转入学校者)助学金发放比例为100%,第一学年21600元/生/年,分为12个月发放,1800元/生/月。第二至四学年30000元/生/年,分为12个月发放,2500元/生/月。(国家发放标准为每生每月1200元,每年发放10 个月,共计12000元。9贵州大学正常国家补贴600,(1)评定原则:根据奖学金名额和初试、复试成绩排名,确定新入学非定向就业考生是否享受新生奖学金。(2)获奖比例:贵州大学各专业录取人数的 70%左右。(3)奖学金金额:研究生第一年入学奖助金等级依据考研成绩而定。推荐免试的同学可获得高于学费的奖助学金,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优秀者,也能获得高于学费的奖助学金,其他的同学则获得根据考研入学成绩获得相应不同等级的奖助学金。(部分学院奖学金金额由学院另行规定,详情可查询贵州大学官网。10 浙江大学正常国家奖学金10000,8000,6000非全日制研究生奖学金”一等奖:奖励金额5000元/人,获奖比例不超过该学年可参评人数的5%。“非全日制研究生奖学金”二等奖:奖励金额2000元/人,获奖比例不超过该学年可参评人数的10%11西湖大学博士生高达每月5000,当然这不是普通学校博士能比的,目前没有招硕士,几百亿的投资不是开玩笑地,加上各种科研项目的补贴,工资很可观。12厦门大学校直博生学费为前三年每年1.3万元,第四年和第五年免收学费。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全程3.3万元(含两年、两年半和三年学制)。以上收费标准若有调整,以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为准。全日制学历型硕士研究生的奖助标准为:学业奖学金1.1万元/年,国家助学金0.6万元/年,校长助学金0.12万元/年。学业奖学金一次性发放,国家助学金和校长助学金分12个月发放。13东北大学一、二等学业奖学金控制总量各为实际参评人数的40%,奖学金为10000元,8000元。(2)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定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选范围为:非在职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奖励10000元,奖励30000元。14西藏大学新入学的研究生成绩优秀的可以享受“西藏大学新生奖学金”,不包括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翻译专业硕士。有关新生奖学金的说:(1)评定原则:根据奖学金名额和初试、复试成绩排名,确定新入学非定向就业考生是否享受新生奖学金。(2)获奖比例:西藏大学各专业录取人数的 70%左右。(3)奖学金金额:研究生第一年入学奖助金等级依据考研成绩而定。推荐免试的同学可获得高于学费的奖助学金,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优秀者,也能获得高于学费的奖助学金,其他的同学则获得根据考研入学成绩获得相应不同等级的奖助学金。(部分学院奖学金金额由学院另行规定,详情可查询西藏大学官网。当然不同学校有的专业的福利也很好,有实验室补贴,有老师补贴,想问下各位自己的大学补贴咋样呢!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评论!祝各位身体健康生活快乐。

是不恬也

毕业多年,再去搞个研究生学历,到底有没有用?

今天讲的这个问题,类似“千古难题”了,一年要被问几百次,这次数还是往保守了说。无论你百度怎么搜,显然没有答案,这才会有这么多人来问。我们一直说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两者的思维有很大不同,但是市场经济是承认计划经济所提供的学历的,也就是社会有其分工,体制内的学校,从公立小学到公立大学的教育体系,给体制外的公司输送的人才,社会是认可的。大家也都知道,一般来说,国内学历方面,在社会中包括体制外是这样一个排序:全日制硕士>非全日制硕士>统招本科>专升本>本科没有学位证>本科结业证>自考本科>成人本科>函授本科>统招大专>非统招大专>中专>高中学历>初中≈小学学历。有人多年后还想提升学历,比如毕业十年后。其实他们是突然碰到了难点,比如在被做背景调查时,或者单位突然健全人事档案系统,要去查验员工的学历时。碰到困难,你就信誓旦旦,要考全日制硕士,“一雪前耻”。过去多年不努力,等这次短期问题一解决,你又恢复了“懒惰”的常态。为了帮助这些人,我居然给出了解决方案,写了这篇《懒人,如何提升学历?》。今天来看下学历方面更常见的千古难题。一,毕业多年后,再回学校读研,行不行?对于毕业多年,比如≥8年的人,我的建议是谨慎提升学历,很容易吃力不讨好、花钱买罪受。如果你的单位(公司)本身非常好或者特别知名,你职位发展也不错即将被提拔,此时你没必要脱产去提升你认为有用的学历却将事业嘎然而止。这句话就有了第二个意思,你毕业0-7年,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然可以脱产也就是全职再去学校读个更高的学历。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家庭或者个人经济水平,是不被允许的,强扭的瓜不甜,何况你这是强扭自己的瓜。二,个人达到什么经济水平,可以再去读全日制硕士?一般达到一个相对的财务自由即可,主要是看家庭情况,当然,也看你毕业以来个人的财务情况。这里一个知识点,大家看下图。否则,你贸然花2-3年回学校重造,你算下,正常你毕业比如8年时,也达到一个小主管或者高级工程师级别了,年薪就算20万不到30万,我们给你取平均值25万,学费比如3万-40万,在校生活费3-10万/年,你的成本是:25万年薪*【2,3】年+【3,40】万+【3,10】万/年*【2,3】年等于【59,145】万。以上一正一反来算,你的成本是极高的,何况你万一买了房还要算上你在校期间还房贷的压力。所以,上图中相对可以去脱产读研的1000万的财务标准中,大致有个100万现金,这“现金”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三,很多单位嫌弃我学历不高,我提升学历就有用吗?万事要结合自身的情况灵活运用。都说了,任何事,对于社会人来说,都只有在原来基础上改进改善,而没有推倒重来这个选项。但是,还是有人会有推倒重来的想法,比如当初学习不努力,只上了个大专,你说如何让学历逆袭“一雪前耻”,或者“痛改前非”呢?后面就好过了?具体到了求职中,HR和企业也就是资本家,他们为了打击你,首选的当然是你无法改变的,一般就是年龄、学历。即使你学历过关了,他们还是会选择专业对口、行业符合、岗位匹配去为难你。接着,还有更多第三类要素,比如户口、干部和组织身份、关系、房产、技能、PPT,长相甚至身高......这些可以短期改善甚至造假,所以HR不是特别喜欢在一开始就用,而是放到终面后谈工资打击你的谈判筹码时才会利用。大家也能看到,这是一个在鸡蛋里面寻找骨头的过程,当你以为自己有蛋白没有蛋黄时,别人会盯着问你要蛋黄;一旦你有了蛋黄,别人会问你要双蛋黄;一旦你双蛋黄有了后,对方就会问你要鸡蛋里面的肉;你鸡蛋里面能造出猪肉出来后,他们会问你要鸡蛋里面的骨头!以上这些话,绝大多数人是不懂的,学历越低越不懂,特别本身学历低于本科的人包括几乎所有在校生,他们会认为人生中每个事情,都“有这样一个操作”,然后一切就都不一样了。没办法,这就是计划经济思维在这方面的一点副作用,这是一种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的线性思维,假设一个理想真空再去做试验,假设此人是我的贵人甚至真爱,然后勇敢去珍惜或者爱戴此人,假设我有个比现在更高的学历,然后我的面试机会就多了企业不再挑剔我了......这些“榆木”脑袋认为在现实中充满各种开关,每次只要自己找到开关,那么“一切就都不一样”了,“等高考结束就好了”“等找到工作后就没问题了”“等我有能力后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但是,他们忘了自己过去就没有碰到过这种立即见效的开关,也忘记了上次自己感冒无论是否吃药都大概需要一个礼拜才能好,忘了这世间并没有特效药。这种没有或者不能用多线程思考的思维,极端一点来说,实际上就是还活着的“动物”,也是别人和社会的工具,他们目前的想法和思考方式,正是设计者所需要的。当然,他们自己也想不了这么多,还是会继续去追求他认为存在的开关,穷其一生。放到学历上面来也是一样的,给了你高学历,你接着的问题,还是会继续接踵而来,并不是“问题没了”“一切就都好了”。回到本节命题,很多单位嫌弃你学历不高,所以你要提升学历,真的等你提升了学历后,还是会有很多单位不要你,他们不是挑剔你这学历的正统性,就是挑剔你的年龄,然后挑剔你其他更多的地方,你则会永远去找你认为存在的那个开关,直到你的死亡。找开关,就是买大小,赌徒心态,无论职业还是婚姻,你都会用赌博的心态去面对,容易造成生活中的各种极端行为。比如寻死觅活的人,主要就是在找这种开关甚至赌命的人,赌徒。四,我想读一个非全日制硕士,这个学历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怎么样?当然,提升学历之后,确实也有一点好处,但过去的历史已经形成,无论你是高升本,专升本,大专直接考硕士,还是中专学历出国读研回来,甚至更常见的本科毕业时考研,你都否定不了你当初的学历事实。时间是个微妙的东西,它的永恒就意味着你无法回到过去。因为做不到,所以“穿越”题材才是大家追求的,也一直会是热点。同样,我们提升学历,并不能否定历史,所以这里的“弥补”学历的不足实际上是个一辈子的焦虑,只是你要越早越好,别人才不会太计较。比如我们从高中到读大学的过程中,有人复读一年甚至两三年才考上了大学,这1-3年的光阴确实被耽搁了,但社会一般也不去计较你,因为各地的小学入学年龄各有松紧程度,校招时对于年龄的限制也有高达3-8年的公差范围。你的失误所造成的时间差,在公知公认的误差范围内,大家就不会太计较。但如果你耽搁的时间过长,比如你的本科到硕士,中间间隔长达十来年,一般这个社会就会对你区别对待。再比如下面这位帅哥,他为何32岁还在问“我想做分析师”“我要进入金融行业”这样的学生问题呢?因为他高中因病耽搁了8年。他的方法,最好是珍惜时间,一气呵成,直接读到博士毕业,比如36岁毕业,这就在正常社会公差的允许范围内,或者叫做恢复了常态。但显然他没有这么高的悟性,他会本科4年毕业后,出来工作折腾几年,然后读硕士,再出来找“金融分析师”的工作,无论成功与否,都会受折磨,或者叫做生活的历练,然后再想起来读博时,人生已经过了40甚至50岁。我肯定不是否认学历的作用,这也是我一直倡导的思维,只是它的作用,可能不如你想得那么有用尤其立竿见影。你看下我框出来的要点吧。社会包括企业对学历的认可度大致如下:文盲算学历0分;小学初中毕业,算学历1分;高中、中专、技校、职校学历,算2分;大专算3分;本科4分;硕士5分;博士6分。这是基本分,也都是默认的“统招”,但跟个人情况一结合,就有了各种特殊情况。问学历认可度的人,主要就是特殊情况的人,也叫插班生。插班生当然也想享受同样甚至更好的待遇,所以才特别希望知道某个学历认可度的答案。比如一个人,他的同学大多数月薪1万,他之前比大多数同学工资低才七八千,好不容易知道了海投,找到了一个跨行还跨岗的工作月薪15K了,这已经高于市场价了,但他此刻入职不久就要换工作,为何呢?因为新工作难以上手,领导有点为难他,他想撤退,感觉这1万5月薪拿着烫手,害怕不能转正,此时他就会问“月薪15K的人需要几个月能找到月薪20K的工作?”15K跳到20K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就好比没人问1年级升到2年级需要多久一样。1年级想跨级到3年级的人,才会问需要多久、最快速度几个月、能不能2年级不读,甚至直接升到4年级......说到底,滥竽充数的人才会问一个常态问题,15K待不下来才会问到达20K需要多久,学历太低甚至都不想学习而想花钱买学历的人,才会想知道某个学历认可度怎么样......以上大家也能看出来,少量付出或者没付出就得到了头衔、学历、工资甚至财富,其本人的内心,一般是不安的。有道是,超出你认知范围的财富,迟早也会被你败光,这放在学历、职位、工资这里,也是一个道理。不讲哲学,回到个人学历情况。初中学历1分,博士6分,那么我本科统招多少分呢?看表即可,大致是4分。我211本科呢?都说了4分,再给你加个零点几,你就开心一点,算你4.2分吧。我自考本科呢?你按照大专和本科的平均值来吧,算3.5分。那么,专升本呢?专升本也是统招本科,你按照3.8还是3.9来算吧!还有,那些成人本科、函授本科、本科没有学位证、本科只有结业证、高升本的学历,怎么算呢?这种实际上也没啥好计较的,你就在大专3.0分到本科4.0分中间,取一个数值吧,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你自己也知道,企业也不傻,你的学历是3.1分不是我幽哥给你3.99分就有用的,企业不认可啊。非统招大专呢?大专也分统招和非统招,非统招大专你就按照2.5分来算吧,同样的道理。大专学历+全日制硕士呢?这就好算了,(3+5)2=4分,约等于统招本科的水平和认可度。自考本科+全日制硕士呢?(3.5+5)2=4.3分吧,算比重点本科稍微好一点点的认可度。难的就来了,自考本科刚到手,实际上是统招大专学历,想直接考在职硕士,算什么认可度呢?自考本3.5分,在职硕4.5分,俩一平均,4分,大致是统招本科的水平和认可度。三本考上了在职硕士呢?(4+4.5)2=4.25分,毫无疑问。重点本科+非全日制名牌大学硕士呢?重本给你4.2,非全硕士4.5分,算下来是4.35分,名牌大学再给你个0.3分,总分算4.65分吧!还要怎的?给你个全日制硕士5分或者该属于博士的6分你就高兴了?得实事求是啊。以上,大致陈述事实,但社会的度量衡不是讨价还价来的。只是,跟具体的企业谈判,你可以去忽悠下,尤其不懂学历区分的HR和主管。五,学历提升了貌似也没用?当然不是,毕竟是提升了。实际上你现在就可以验证效果,比如你已经求职一个月还没什么面试电话,且经常被以学历为借口拒绝,那你今天就将简历上的学历从大专改成本科,或者从本科改成硕士或者“在职硕士”,你试试看,显然来电会增多,HR会稍微客气一点,知名公司的面试机会也会出现了。但即使如此,并不会彻底改变你的求职现状,且你的入职手续难以成全。所以,这里要记住,学历的“有用”程度,不是药到病除的那种有用,更不是啥高锰酸钾加上催化剂加热就产生氧气那么简单(2KMnO=△= KMnO+MnO+O↑),学历又不是个化学公式,学历实际上更像催化剂,也是门槛,主要用来锦上添花,却不可以在你求职时雪中送炭,因为学历提升需要过程,且改写不了历史,何况毕业后提升的学历本身就良莠不齐。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判断某种学历的作用,假如国内名牌硕士的成本是:3年+20万元学费生活费,你算下你获得该学历的成本是“几年时间+多少元”成本,你的时间加金钱的总成本,比上别人名牌硕士的成本,你的学历分量就大致类似占别人的这个比例。这种还是高估了你的比例,因为你省去了别人大三到大四绞尽脑汁考研的成本。我这都告诉你量化方法了,从来没有人这样细致过。很多大学不接受大专学历或自考本科来报本校的全日制硕士/非全硕士,你先去研究下,第一步报名就非常不容易。跟很多人要考公务员一样,他们大多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报考资格,就来问一辈子做公务员到底好不好。来问学历认可度的人,也大多一脉相承,主要是懒惰,自己本身就懒。当然,也有没时间的人,说得简单明了一点:在家的全职太太想靠着报名一个什么培训班去报考一个在职硕士,然后学历高了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了,这叫做梦,不但难度非常高,获得了作用也不大,比你做微商发财的概率大不了多少。再说你的老公和婆婆不会允许你折腾学历的,你的任务是带娃、照顾家庭,不是挥霍金钱和时间,更不是在他们看来没有好处只有坏处的减分项还是读啥硕士的。看看这个就知道了《女朋友为何不支持我考研?老公为什么反对我读MBA?》。显然,很多人高估了学历的作用、获取容易度,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力空间。搞了半天,本文主要是写给在家带娃但想提升学历的宝妈们的?是的,没办法,一年几百个人问同样的问题,就她们最关心这个在职硕士的认可度问题。本文结束,我有时也不敢说太多,怕触动了别人的奶酪、既得利益或某些感情。大家可能不知道,我每次发了微信朋友圈,我那些已经做了老板的朋友,大多会反对我,此时我才学会如何屏蔽发圈。得罪的远不止几个老板亲戚,之前还得罪了各种辅导班培训班、你身边很多有心计的同事们,去贵校假校招的企业,那些做了自媒体有了收入但不告诉你方法的亲友,所有说财务人员工资低的人,无论富裕还是贫穷想PUA式取媳妇的男孩及其父母,不听话的员工,毕业超过十年后已经积重难返但自己不知还一心想获得高工资的人,闪婚和过分晚婚的男女,平时说话凡尔赛的人,离婚的老板和老板娘,抱怨男朋友的女朋友,用计划经济思维跟你谈职业规划忽悠你低薪的HR,所有问手下借钱的领导,现在连天下想提升学历的宝妈以及她的老公和婆婆,也都被我得罪了。以防万一,你多多关注下我职场蛙吧,以备不时之需,特别哪天你看不到我幽哥的文章之时。

断肠花

硕士可以当大学老师吗?

在许多人眼里,大学老师是教师职业中的上层建筑,是学历与智慧并重的存在;其中学历,大众的印象中认为大学教师必须达到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才能胜任,条件更为优越的高校,还需要你有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做科研的经历并获得相关证书以及本硕名校出身。那么硕士真的不能当大学老师吗?其实不是!得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目前现行的硕士教育按学习形式可以分为全日制、非全日制;按获取的证书类型可以分为单证、双证;按培养方向可分为学硕、专硕;按专业又可分为一般专业、特殊专业,今天就结合以上这些要素以及谈谈各层次高等院校的硕士教师(不包含辅导员)招聘大体是个什么要求。一、公办本科院校这种院校在我国是比较多的,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对教师的需求量亦是;由于各公办本科院校之间层次、档次存在高低错落,所以招聘要求也一定是不可能相同。(一).一本大学首先,在省内作为本科一批招生的院校,一般不存在招聘硕士教师的情况,但有一个专业例外,那就是体育,如果是全日制的体育硕士,并且全日制本科期间所学专业也是体育类,那么恭喜你!已经有机会成为一本大学的教员了。(二).二本大学二本院校的教师招聘条件跟所处区位有很大的关系,位于二线及以上城市的二本大学,它招聘的标准是跟一本大学相差无几的。但位于一般城市的二本大学,因为所处城市对博士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这时就很难办到普遍招聘博士教师,只能将其作为人才引进对象。那么博士不足,自然需要硕士,只要你是全日制本科(大部分学校会规定专升本除外)+全日制研究生(硕士),那你就有机会成为一般城市二本大学的教员。二、民办本科院校(不含合作办学类型)相对于公办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的招聘要求在结构上则会简单很多,除了极少数大城市里的超一流民办学校有特殊要求,大部分民办本科学校的教师岗位只需要拥有全日制研究生(硕士)+全日制本科学历即可报名。更偏远一点地区,只要求你在获得硕士学位的基础上,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本科学历二者有其一即可报名。三、公办专科院校公办专科院校招聘教师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太在意你本科阶段的学历性质,无论是民本还是专升本、非全甚至无本科学历,只要你获得了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都是有机会参加专科院校的教师招聘的(极少数超一流大城市的超一流大专除外)。通过以上分享,不知大家对高校招聘教师的要求是否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只是简单的概括,但核心内容是已经都表达出来了。最后要强调的是,参加高校教师招聘考试是无需先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想了解各高校招聘情况可以登录意向高校的官网查看人事处招聘专栏有无相关公告。

人有能游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窘境,以后可能会是更多人的窘境,这能改变吗?

在秋招如火如荼开展之季,“非全职研究生就业遭受歧视”这一词条突然上了热搜。作为我国研究生群体的重要一部分,很多企业在秋招季都表现出了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这让众多努力了两三年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十分心寒。很多人其实对非全日制并不了解,只是一听到非全日制的名字,就凭借一个非字就认定非全日制不如全日制。认为非全日制就是以前的在职硕士。不过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对于研究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新生产物。非全日制源于2016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开始实行并轨招生,都需要统一通过研究生招生考试!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双证齐全,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但是在实际录取上,非全日制的分数远远低于全日制。投入的教育资源也远不如全日制研究生。而且随着研究生的连年扩招,研究生就业环境竞争异常激烈,非全日制的竞争力不大已经成为了现实!就像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说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是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压缩饼干’。饼干都不香了,更何况压缩饼干呢?非全日制研究生要想打破自己的窘境还有没有方法呢?无论是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学生都需要做出大量的改变。首先政府与高校就需要携起手来,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打破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高校要能打造非全职制研究生的鲜明特色,而不仅仅是全日制研究生的压缩版。能够让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特色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否则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不可能与全日制研究生有同等的就业优势。用人单位也要相信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重点看能力不看学历。其实学历的歧视不仅仅存在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双非院校同样在就业市场遭受不少的歧视。不能否认双一流高校优秀学生多,但是其他单位培养的学生同样也很优秀,而且往往一些冒尖的同学比普通名校的同学更加努力,刻苦。用人单位也应该打破歧视论,重点关注个人的能力!个人方面更应该能分析个人的利弊,努力奋斗。尽可能地丰富个人的履历。无论是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和实践经历都要有亮点,这样才可能让自己在众多简历中脱颖而出。很多情况下,所谓学历的歧视,只是目前就业环境激烈的一个体现。以前,硕博都是出人头地,但是现在是硕博遍地。在高学历高智商扎堆的就业市场里面,很多公司就通过所谓的学历来卡人,因为毕竟他们已经经历过高考,考研的筛选。但是唯学历论,就显得有些刻板了。人总是处在发展之中的,凭借过去的成绩评价一个人是片面的,不明智的。随着高学历人才的不断增多,非全日制研究生遇到的窘境,以后还可能是更多人的窘境。提升自身的价值,才是打破窘境的利器。

大哥大

调剂到985/211院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值得吗?

2020年注定是充满变数的一年,无论是世界整体,还是具体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那么,对于参加2020研究生考试的考生而言,又该如何在这个阶段,进行选择?往年各高校的复试时间大都集中在三四月份,由于疫情影响,今年五月份各大高校才开始陆续开展研究生的复试和调剂工作,部分考生可能因初试成绩不突出,获取信息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错失了最好的调剂机会。对于这类考生而言,继续二战将会面临着与下一届学生共同竞争的压力,未来可知,如果找工作,可能又会受制于自身的学历限制。因此,他们又该怎么办呢?即便是基于今年的特殊情况,国家宣布将会对今年的研究生招录进行一定程度的扩招,但是全日制研究生的名额相比于考研同学的数量还是较少,注定会有许多同学无法调剂为其他高校的全日制研究生。另外一边,由于众多985/211院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名额还有所空缺,那么,如果调剂到985/211院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可行呢?985/211院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真的可以读吗?非全日制研究生值得读吗?相信很多同学在调剂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有不少同学都曾纠结过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可读,如果不读,又担心自己将会失去提升学历的绝好机会,如果选择二战,将会再付出一年辛苦,并且结果未知。毕竟人生不能走回头路,那么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可读的问题,小编则有以下观点,供大家参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之间的区别。这里小编介绍一下,在2017年改革之前,在职研究生毕业后只有单证,而改革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则与全日制研究生一样,毕业后将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这也是改革后的最大变化,既然如此,非全日制研究生相较于全日制研究生的优缺点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01、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读期间,可以一边赚钱,一边读书如果考生能够在求职过程中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当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方面,考生无需辞职就可以读书,只需利用周末等节假日时间,完成课程任务,顺利毕业。另一方面,考生还能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平时的生活相对自由,没有繁杂的科研任务,这是全日制研究生所不具备的优点。02、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积累更多工作经验大部分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都是奔着就业而去的,那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满足该类考生的升职加薪的目的。但是针对志在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来讲,非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全日制研究生可能会受到更多的限制。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的博士教育采取申请考核制,导师在选择博士生的时候有更多的自主权,他们通常更倾向于理论学习更扎实,实验技能更熟练的学生。另一方面,很多全日制研究生平时跟随导师时间更长,可能导师更喜欢选择身边的全日制硕士生,进行博士方向的培养。03、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享受国家补贴相比较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享受国家补贴,也很难获得学校的奖助学金,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经济支出要多一些。但前文也已提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在读研期间参加工作,所以这一问题也就不会显得特别的重要,因为,大部分同学一年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完全能够覆盖学费,并且有所剩余。但是小编还是要在此点出,以帮助各位考生全面分析。因此小编建议,面临是否调剂985/211院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一定要全面分析未来的人生规划。对于旨在提升学历,又不打算二战的考生而言,985/211院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对于未来志在读博的考生,则需进行更加慎重地考虑,是否选择调剂到985/211院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有结合自身情况,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针对调剂到985/211院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你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惊魂恋

不强制发论文,读博变容易了吗?

近期,多所高校发文,不再将论文发表作为博士生培养的硬性指标之一,“苦论文”正在成为过去时。博士生在学期间是否要发表论文?《国务院学位管理条例》并没有相关规定,但在各大学却有不同的要求。许多学校还规定,如果在校期间不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则即使博士学位论文写得再好,也拿不到学位证书。博士生需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拿到学位,是高校的普遍生态。截图自知乎2020年,从国家到高校,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旨在打破“博士毕业-发表论文”这曾经看似牢不可破的关联。终于,毕业与论文,脱钩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到“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对于论文“难产”的人文科学类学科,教育部于12月发布《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学位授予和论文发表“脱钩”,对此,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波表示,将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前提,是许多高校博士和硕士毕业的基本要求。实际上,大多数国家并不要求将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依据,而是更关注学位论文本身的水平和质量。取消硬性论文发表要求,高校也纷纷“亮剑”。2019年4月,清华大学发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写到,“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有专家表示,清华大学此举,有助博士生教育重心能够真正回归到人才培养上来,对全国高校都有示范意义。2020年3月,响应教育部、科技部政策,广西大学修订完善《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申请审核工作实施办法》,不将发表SCI论文作为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限制性条件。2020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九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第十七次会议,研究生院负责人在会上表示,研究生院制定了《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评价规定》,“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为该评价规定改革的突破之一。12月,又一所“一流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发文:不对博士生科研发表作统一要求!其“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学位论文质量见证“123计划”;落实“破五唯”精神,合理制定符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创新科研成果要求等。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SCI期刊体系,中国已成为不折不扣的“论文大国”。在“破唯”的大趋势之下,高校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改革也在加快推进。论文,博士生的梦魇之一把论文当做“指挥棒”,对个人的学术成长和学科领域的发展,影响都太大了。论文“难产”说起写论文,那可真是一把辛酸泪。从写论文开始那一刻,就是“掉发”的时刻。论文开题到发表,每一步都是就是“拆盲盒”的心态——没人知道下一步会怎么样。除去上课、实习,真正能用于研究的时间非常有限。参与项目太多,就没精力投入论文写作;与导师交流的时间太少,得不到有效的论文指导;有些学校还规定博士要参与本科生授课工作,导致专注研究……而且,支撑论文的实验(理工科)或调研(文科)又不能一蹴而就,在阶段性的研究过程中,很多学生就把原定的课题做“死”了。论文不符合导师的要求或得到的数据不准确,就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甚至变换研究方向。这些都导致一篇论文“难产”。图源:知乎好不容易搞定了写作,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论文发表才是“惶惶不可终日”。发表周期长、成本高论文能投稿一次通过的都是凤毛麟角,大部分都是一波三折。从网站上公布的审稿周期来看,北大核心1-3个月,国家级1-3个月,省级1个月。但实际上,论文发表的周期根本查不到,审稿3个月甚至6个月也是常态。只有论文见刊了,心里的石头才能落地。这还不算在审稿过程中一改二改的流程,就算按照审稿意见仔细修改,也不排除会被拒稿——这才是真的“杯具”。论文接收了,期刊编辑部就会发来一系列文件,包括版权、校对、提供原始图片等等。这时候又面临一个“伤感情”的事情了:论文版面费。数据来源:各期刊网站传统订阅期刊不收版面费(没有彩图的前提下),但是相对较慢;OA期刊快,但是要版面费。为了增加曝光量,提高知名度,作者往往被动地照单全收,除了付钱,别无他法。从2021年起,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向Nature Genetics、Nature Methods、Nature Physics 这三本期刊投稿时,可选择guided OA模式,但是每篇论文需要缴纳2190欧元的Editorial processing charges(国内通称“审稿费”)。而《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中明确表示,单篇论文发表支出超过2万元人民币,需经论文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中列支。这意味着,在Cell、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必须要到处“化缘”,否则只能自己消化这笔资金。截图自科技部博士生的大概率事件:延毕!博士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延期毕业的硕士,没有按期毕业的博士。近年来,博士毕业成了一个大难题。2019年澎湃新闻报道,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预计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169022人,实际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58032人,延毕率为65.67%。而无法如期毕业,在博士生中并非小概率事件。博士生是否延毕及延期的时间长短,最直接的因素就是论文。一位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透露:想要按时毕业的话,就必须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等A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核心期刊就那么一些,要发论文的博士却越来越多,难毕业的博士只能越来越难毕业。想要“连续包年”的博士生,截图自知乎当博士们被延毕折磨的同时,他们也在慢慢习惯这种趋势。“假如没有人延期,我延期了肯定是100个不愿意的;假如身边有20个博士,18个延期,我就觉得没什么了。”上海某985高校的工科博士生如是说。不强制发表论文,不代表从此就不需要写论文即使政策已经不强求,但论文是学术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科学工作者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依据。既然选择读博走学术之路,那终究是要与论文打交道的。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前主编D. Kennedy博士指出:“我们所有的思考、分析、实验和数据收集工作, 在撰写论文之前,什么也不算。在学术领域, 我们的成果是以写出的东西来体现的, 出版物就像硬通货, 是学术成果的基本表现形式”。斯坦福大学化学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理查德·杰尔认为:“在学术领域,一个人的声誉就像硬通货一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发表的文章记录”。所以,即使发论文不再是“硬指标”,但想必没有哪个有自我追求的博士,能真正松一口气。博士生的压力,何止论文博士身上的KPI并不比“社畜”背得少。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就曾开展面向博士生群体的大调查,“劝退”读博生。除了论文,博士生的困境还有什么呢?书中并没有黄金屋“读博穷三代,科研毁一生。”钱,是博士生的首要压力。Nature的调查显示,全球68%的博士生都在担心经费问题,还有一半的博士生在担心自己的助学贷款怎么还。而在我国,大学以公立为主,办学经费长期依赖国家财政投入,经费结构相对单一,直接投入博士生培养的比例相对有限。博士生培养投入结构单一、待遇偏低,经费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我国博士生的津贴增长相对滞后、待遇相对偏低。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博士生助研助教经费发放不及时、不足额问题。博士生在超出正常毕业年限后的资助和住宿等资源也缺乏应有保障。因此,亟须建立一套与博士生弹性学制相适应的财政拨款和经费保障制度,使广大博士生体面生活、潜心学术。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就提出,在科研经费博士专项计划中探索招收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逐步扩大规模。博士也面临“毕业即失业”工作形势严峻是博士生面临的另一个大问题。“博士就业走出‘象牙塔’是全球趋势。”美国科学基金会每年针对毕业5至25年的博士的追踪调查显示,仅有约一半的博士在大学或四年制学院任教。这一比例在我国更低: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博士毕业生到高校和科研机构任职的比例仅约38%。博士生到高校任职,看起来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此前软科就高校教师的薪资、编制、职称等问题均做过分析,博士生的“高知”并不能在职场中得到相匹配的待遇体现。进入高校或研究机构工作是读博最大的动机之一,然而中国每年新增博士毕业生人数比新增高校教师多2万人左右,“僧多粥少”,这意味着至少1/3的博士毕业生并不能获得高校教职。最不愁工作的当属医学博士,只有不到20%的医学博士留在学校或攻读博士后,绝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医疗卫生、政府和其他”。一项基于13所高校的博士生调查显示,医学博士零待业,可谓最受职场欢迎的群体。成家立业都比别人晚普遍情况下,我国博士毕业应在27-30岁。然而“三十而已”在博士生身上,大概只是一句口号。2020级北大博士新生,平均年龄24.5岁,甚至低于该校26.5岁的硕士生平均年龄。一方面是因为在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拉高了硕士生的平均年龄,另一方面是今年本科起点的直博生超过半数,直接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低龄高学历的“大神”们,被贴上“年少有为”的标签,是一般凡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学霸,被动地设了一道年龄的门槛。年龄带来的还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就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婚姻。搞科研、写论文,博士生是“大龄单身青年”的典型代表。清华女博士颜宁就曾以一篇《我不结婚,我不欠谁一个解释》的文章上热搜,直面女博士的婚恋问题,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如果博士毕业年龄太大,在职场上无可避免“中年危机”,又耽误人生大事,就得不偿失了。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国内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当下,博士研究生教育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新期待。很多年轻人考虑读博,或为了提升学历,为了投身科研,或为了求得一份可观的职业,在踏入博士大门的时候才发现,低估了读博要承担的学术压力,还不得不面临学术领域解决不了的经济、职业发展、个人情感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高处不胜寒”。读博就是在高等教育的金字塔顶端“坐冷板凳”,有压力也是动力。在不缺论文的这个时代,博士生更应沉下心来,苦心孤诣,做出有质量的成绩。数据来源软科

适人之适

单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以正常报考博士招生考试吗

单证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以研究生进修班的形式组织开展教学工作,目前我国以研究生进修班的形式开展研究生教学工作的高校有300所以上,大多数的高校都组织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其中以免试入学的在职研究生在学科设置上更为广泛,在学习安排上也比较的多元化,大多数的在职人员都可以报名参加在职研究生进修班学习。  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申请硕士学位证书,那么单证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拿到的硕士学位证书可以正常的报考高校开展的博士生的招生考试吗?(MBA信息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拿到的硕士学位证书与全日制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证书是具有一样的法律效力的,各个对于在职研究生后续深造学习有明确的帮助,单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须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后方可正常报名并参加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获得硕士学位证书的单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正常的报考学校组织的招生考试,招生考试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11月份开始报名,在次年的3月份左右开始考试,各个学校单证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博士生招生考试时间是不一样的,如果在职研究生在以同等学力的形式申请硕士学位证书后,想要继续深造学习,可以通过相关的招生网站了解博士生的报考信息,按照学校发布的博士生招生简章进行报名工作。

慌失失

考研复试:调剂要不要选择非全日制?非全日制能考博吗?

在面临调剂时,很多同学都会面临两个选择:专业、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不少小伙伴认为非全日制硕士学历有着一些偏见,认为它没有什么含金量。但是,在考研的巨大压力下,每年都有很多小伙伴最终调剂到了非全日制。那么,非全日制与全日制有什么区别?非全日制含金量如何?非全日制能否考博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区别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前身是在职研究生,我国2016年对在职研究生进行了改革,将其改名为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为非脱产学习,人事档案不必归到学校,可以平时正常工作,编制可以照常也不需要辞职,周六周日上课,当然了学校一般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住宿;全日制为脱产学习,人事档案归到学校,其不能有编制,周一到周末都有可能安排课程,课余时间可以做兼职,学校会统一安排住宿。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二者含金量目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毕业时拿的都是“双证”,即研究生学位证与学历证,因此理论上二者含金量并没有明显的区别。然而,学校和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解,普遍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低,一般来说大部分企业并不刻意的区分,不过在报考事业编的时候,有时候会设置相应的门槛。非全日制研究生以后能否考博目前,并没有任何文件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可以考博,3博士生4所自主划线学校表示非全日制可以考博,当然很多博士生也是非全日制的。但是,小编个人认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考博上难度较大,存在一定劣势。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周末上课,仅仅周末上课所能学习的知识相对较少,要想考博必须要比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才行,如果学术研究水平很高,完全可以忽略这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该如何选择,需要考量哪些因素A.是否已经有工作,以及是否愿意放弃工作。如果你已经有工作,而且不愿意放弃现在的工作,那么你可以选择调剂到非全日制,毕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研,还是相当不错的。如果你没有工作,暂时还没有工作的打算,那么就尽量调剂到全日制。B.一般来说非全日制比全日制的学费贵,而且基本上没有奖学金。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选择。C.与全日制相比,非全日制班上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有工作的。以法学为例,非全日制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等,人脉很广。当然了,是否调剂到非全日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仔细斟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