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菲律宾博士留学信息,你想知道的全在这!时雨降矣

菲律宾博士留学信息,你想知道的全在这!

近些年,菲律宾以其超高的性价比,受众不受年龄、时间的限制而成为热门游学地,也深受为了孩子的教育而移民国外的家长喜爱。留学一方面是提升自我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是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途径。欧美地区是许多学生关注的热门留学地区,正是因为这样的热门浪潮,让许多学生在选择留学的时候产生了盲目性。其实,在东南亚地区,也有非常适合学生留学的国家,例如菲律宾,那么今天,长青藤海外就和大家一起来一场菲律宾博士留学之旅吧~1. 菲律宾知识讲解菲律宾是被称为被天使吻过的国家,地处亚热带,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景色,这个国家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菲律宾属热带季风气候,受到季风及复杂地形的影响,即使是同一岛上,南北也稍有气候上的差异。6—11月是菲律宾的雨季。凉季为12—次年的2月,气温稍低,较为舒爽,雨量也稍少一些,是旅行的最好季节。1月是最凉爽的季节,平均气温为25.5℃,5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8℃。到了菲律宾,美国人和欧洲人通常感觉像在国内一样,因为那里的文化习俗超越民族或地域的界限,反映了多年来的西班牙和美国的影响。当地人一般都喜欢美国人并竞相模仿美国的生活方式。在政府机构、企业和教育领域都通用英语。菲律宾人极其好客,举例来说,对只逗留一夜的宾客往往也给安排最好的卧室。如果送礼的话,比如鲜花,应在到达时就献上。按惯例,在参加晚宴或其他社交集会之后要送去一件礼品或一封感谢信。宴席上,你给主人的最大赞美是吃得津津有味。近几年菲律宾经济的增长猛如虎!不过很多人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家对于菲律宾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多年前。近些年来,菲律宾已经有“东南亚小猛虎”之称了,除了基础建设的进步,政府还在鼓励外商投资,积极投入公共建设,一片欣欣向荣……2. 菲律宾留学政策菲律宾是世界第三大英语语系国家,其高等教育为欧美教育体系,其授予的学位通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2009年我国与菲律宾政府签署的《高等教育合作备忘录》,中菲两国之间相互承认学历。菲律宾由于是英文系国家,所以学历通行世界各地,毕业后要转赴美加、澳洲、英国、欧洲等都没有问题。我们长青藤海外已经服务许多学生从菲律宾回来并得到国内认证通过。在职菲律宾硕博留学的教育政策,大专生可以直升硕士,只要你就读的是属于三年制的大专就可以直接升硕士。但若是两年制的大专,就必须专升本(根据学校情况不同),拿到本科之后才能升硕士,约多花2年时间。并且夜大、自学、函授的学生可以申请到菲律宾留学,这些学历只要是国内公证处公证过的真实材料,都是菲律宾政府承认的。进入不同专业修硕士必须先修完那个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为12到18个学分,仅需要多一学期就可进入硕士班。3. 菲律宾博士留学条件菲律宾在职留学博士申请人需要的申请条件:(1)国家承认的硕士学历、学位。这个是最基本的菲律宾博士留学申请条件。(2) 本科生要进行菲律宾博士留学申请的话,需要先到菲律宾去读硕士,菲律宾是可以进行硕博连读的,拿到硕士学位以后再攻读博士。具备大专 ( 三年制 ) 毕业者可直升研究生,进行硕博连读。若大学或大专肄业,可申请补修学分然后再升研究生。(3)在职上班族可利用暑假、寒假前往进修,取得学位。(4)免托福、免雅思、免请假、免离职、花费省。(5)各校名额有限,证件申请亦需时间,请尽早于学期开始前3个月提出申请,以便保留名额,因各大学科系都有名额限制,且菲国教育部规定各大学外国学生有10%的名额限制。(6)年龄方面,申请人的年龄最好不要超过四十五周岁,同时身体健康状况要符合留学国家的标准,所以说在申请过程当中会有体检方面的要求(7)需要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及具有承担留学费用的经济能力。4. 菲律宾读博的优秀院校解读菲律宾黎刹大学菲律宾黎刹大学(原名:菲律宾国父大学),建立于1919年这所大学是由菲律宾联合大学协会创办的,在菲律宾大学中享有独特的地位,大学开设有工业、商业、农业、贸易相关方面的专业,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教学设备和优雅的教学环境。精心的教学计划加上实践的教学经验使黎刹大学成为了令人印象深刻并具国际竞争力的大学。主要开设奖学金有:拉普卢马奖学金-学费100%折扣-所有杂费100%折扣-图书费用100%报销-纳入“学术学者辅导计划”-每月津贴(仅针对即将上任的“毕业生代表”)学术奖学金-学费100%折扣-所有杂费打八折学术奖学金乙-学费100%折扣校友会奖学金菲律宾国父大学(JRU)校友会每年为希望在何塞·里扎尔大学攻读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维持并资助若干奖学金。合格的JRUAA学者可获得100%的学费折扣。在特殊情况下,学者也可以获得每月津贴和书籍津贴。拉普卢马奖学金*学术奖学金JRU校友会奖学金菲律宾国父大学亦旨在通过开设相关教学课程,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栋梁之才。目前学校开设了工商管理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和教育博士,想要进一步地对这些专业设置进一步地了解,可以质询我们长青藤海外的张老师。菲律宾科技大学菲律宾科技大学是菲律宾的一所规模中等却有着全面教育的公立大学。该大学成立于1901 年,中国教育部获得认证。菲律宾科技大学设有本科、研究生、博士生专业。随着课程种类、报读人数及校园发展不断扩张,菲律宾科技大学的发展也标志着其国际联系正在不断增强中。现时大学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大学将会持续达至发展及卓越的巅峰,受到来自全世界留学生的好评。目前设置的博士专业有管理科学博士;教育学专业博士:(a) 工业教育管理(b) 职业指导(c) 技术博士(d) 技术管理哲学博士入学要求:参加入学考试、面试合格者直接发录取通知书。开学时间:6月,11月 学 制:博士2-3年。硕士1.5-2年。本科4年(工程类5年)服务包括:学费,论文答辩费,论文指导费,律师费,国际邮件费,体检费,签证费,外国留学生费,考试费, 杂费,语言培训费,翻译费,办理学签期间车费及接机费,服务费,咨询费。准备资料: 1护照:本人持户口本身份证到户口所在地公安分局和市局办理。 2毕业证 成绩单 无犯罪 存款证明 出生证明公证+认证:当地公证处公证一式两份中英文对照,然后由中国外交 部和菲律宾使馆认证,认证可以在当地省市外事办办理或者联系我们协助。 3出生证明: 如果护口和父母在一起拿户口本生分证直接在公证处办理。如果不在一起提供入学证件之一。菲律宾永恒大学菲律宾永恒大学(University of Perpetual Help System DALTA,简称:UPHSD)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由Antonio Laperal Tamayo 博士于1975 年创办,是一所菲律宾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CHED)管辖的正规的全日制综合性私立大学,是我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承认的“菲律宾正规高等院校”,也是经我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确认的“有资质接收外国留学生的菲律宾高校”。博士学位课程主要有:工商管理博士、教育管理哲学博士、公共行政管理博士。院校优势: 中国教育部认可的菲律宾高等院校; 菲律宾高教委直属的综合性私立大学; 菲律宾最高等级AUTONOMOUS大学; ISO9001:2015课程管理体系认证大学; 驻菲大使馆确认的有留学资格的大学; 菲律宾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 菲律宾留学生数量最多高等教育机构; 菲律宾认证课程数量排名第二的大学; 菲律宾唯一具有飞行员培训资格大学。卡威迪国立大学卡威迪国立大学(Cavite State University)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相邻。1906 年美国人托马斯泰在位于马尼拉南部约三十公里的旅游胜地卡威迪省创立,至今已是百年的国立名校,目前在校生超过万人。1983 年,菲律宾科技部、贸易工业部以及能源部与该校开展了多项研究和合作项目,同时开设了硕士、博士学位。卡威迪国立大学是菲律宾总统府高等教育委员会(CHE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大学联合会(IAU)、菲律宾大学及专上学院评审局(AACCUP)评审及认可的国立大学。更是中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和中国留学网推荐的著名大学,享有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文凭和海归待遇。目前开设的博士学位有:农业博士、教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卡威迪国立大学学费及生活费仅相当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的10%。学校公寓住宿每人每月仅人民币1500-3000 左右,伙食每餐人民币20-50 元左右。招生对象 1.本科专业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包括中专、高职毕业学历; 2.硕士专业招生对象为本科毕业或同等学历,包括自考、函授、成教、开放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3.博士专业招生对象为硕士毕业或同等学历,包括自考、函授、在职硕士毕业学历; 4.专科毕业学生可申请本硕连读专业,根据专科学习成绩单给予部分本科阶段课程免修; 5.以上招生对象不限于应届毕业生,具备相应学历要求的学生,均可申请就读高等级学位。报考要求 1.提供最高学历学位证书、成绩单、无犯罪记录证明、出生证明、体检报告; 2.通过卡维迪国立大学招生处面试、笔试和英语水平测试; 3.在职学校教师、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提供工作单位证明; 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在相关技术和管理领域有丰富经验或较大发展者优先录取。菲律宾莱西姆大学菲律宾莱西姆大学LPU是由菲律宾第二任总统JOSE P. LAUREL博士创办于1952年7月7日,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六所独立大学的大学家族,全日制学生近五万人。菲律宾莱西姆大学现有11个二级学院,44个本科专业,其中八大雁校区有国家级杰出专业训练基地五个,七个博士学位和十五个硕士学位授予权,比马尼拉校区专业齐全一些。同时因为具有自授学位权,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其他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而无需经高等教育委员会审批。入学奖学金 所有入学奖学金的合格学生都可以参加入学考试。 主要资格:Valedictorian /排名1在至少40名学生的总应届毕业生中名列前茅。 1个学年的学费和杂费可享受100%的折扣。l 敬礼者/等级2在至少40名学生的总应届毕业生中名列前茅。 一学年的学费和杂费可享受50%的折扣。l 荣誉勋章/等级3在至少101名学生的总应届毕业生中名列前三。 仅针对1个学年(SHS)或1个学期(学院)的学费可享受50%的折扣。l 主编官方学生或高中出版物的总编辑。 仅针对1个学年(SHS)或1个学期(学院)的学费可享受50%的折扣。不知道大家对菲律宾留学是否还有什么疑问呢?了解更多更详细的菲律宾留学资讯,欢迎大家关注菲律宾留学网站:菲律宾博士联盟

检阅式

亚洲留学:永恒大学排名,学费,专业,录取条件|一兮留学

最近有很多同学来咨询小编菲律宾永恒大学,小编发现同学们都很关心排名、学费、专业、录取条件等相关问题,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统一做出解答。菲律宾永恒大学永恒大学(UNIVERSITY OF PERPETUAL HELP SYSTEM DALTA)是一所天主教私立大学,由安东尼奥和黛西夫妇于1975年2月开始创办,并于1997年正式成为大学。永恒大学主要开设有三个校区,分别位于Las Pias 拉斯皮纳斯、Molino 莫利诺 和Calamba 卡兰巴 。学校提供职业技术短期培训等多种学历学位课程,学校距离机场一小时车程。永恒大学目前在校师生总人数为两万人,开设有超过70个专业,有知名校友Scottie Thompson(菲律宾知名篮球运动员)、Richard Gomez (政要人员)等人。招生专业主要包括本科、博士、硕士等。博士专业包括教育管理哲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公共管理博士;硕士专业包括公共管理硕士、教育领导力理学硕士 护理理学硕士等菲律宾永恒大学永恒大学在亚洲的排名并不是很高,但是在菲律宾国内排名并不低,这相当于我们国内的一本院校。如果你想要去永恒大学留学,攻读硕士或者博士生的话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就可以申请:硕士具备本科或专科学历者,可申请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博士具备硕士学历,且工作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博士学位。菲律宾永恒大学永恒大学是菲律宾教学设施最完备的大学也是菲律宾留学生最多的大学,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一兮留学】!亚洲留学:最新!菲律宾中央大学排名|一兮留学一兮留学与菲律宾圣卡洛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菲律宾留学「一兮留学」圣卡洛斯大学教育学博士招生简章

玄奘

青岛大学“一带一路”留学硕博学位培养项目 助力攀登学业顶峰

作为一名在菲律宾求学的留学生,我本身是比较关注菲律宾的各种消息的,最近突然发现国内竟有高校启动了菲律宾方向的留学通道。真是让人惊喜不已,看来东南亚的留学将会越来越火热了。随着2013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不断发展,为配合教育部关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青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青岛顶峰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开设“一带一路”国际教育留学硕博学位培养项目。青岛大学青岛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青岛,承载着青岛这座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学校办学起源于1909年创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百十年来,学校始终践行“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应国家之需要”的办学宗旨,薪火相传,砥砺奋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30余万各类人才,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学术精英、治国栋梁和行业翘楚,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青岛大学学校设有36个学院和医学部,10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7个学科入围2019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列全国90位。25个学科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名单,列全国65位,系统科学进入全国第3位。6个学科进入USNews2020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榜,列全国59位。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82所院校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发展各类师生交流、联合培养、合作科研项目200余个。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2所。近年来,在学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岛顶峰教育管理有限公司青岛顶峰教育管理有限公司是以海外留学服务为主业,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端教育服务机构。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母公司青岛顶峰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企业简称「顶峰咨询」,股权代码「801383」)。致力于服务广大有志读取海外留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为他们提供申请海外优质高等院校的硕士及博士学位的平台,为中国学生顺利入读海外院校和获得学位提供各项保障,确保学生以较少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达到个人提升。顶峰国际公司已与菲律宾和俄罗斯的数十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所有项目始终本着安全、可靠、严谨、高质量、低费用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运作,为中国学生引进国际化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以期不断打造更多更好的精品硕士、博士教育项目,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教育经历的优秀人才。一带一路20国高端人才发展联盟(U20)U202018年夏天,顶峰教育发起一带一路20国高端人才发展联盟(TheBelt and Road Union of 20 Nations for Advanced Personnel Development),简称U20,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相关20个国家联合国际教育企业科研院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本着平等、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的以高校为主体,人文、教育交流和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创新型组织,是联盟成员各方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平台。U20成立签约仪式留学硕博学位培养合作院校德拉萨大学 DE LA SALLE UNIVERSITY德拉萨大学(简称DLSU)是菲律宾赫赫有名的顶尖学府,“四大名校”之一,被公认为是菲律宾一流的私立商科贵族大学,也是一所天主教大学。始建于1911年,在菲律宾私立大学中排名第一位,菲律宾全国排名第二位,QS亚洲排名155位。德拉萨大学德拉萨大学的毕业生遍布菲律宾及海外。他们大多数从事高收入职业,遍布商业、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等等。菲律宾前驻华大使、著名的华裔大班、中华银行(RCBC)的名誉主席杨应琳(AlfonsoYuchengco)也都是德拉萨的毕业生。点评:德拉萨是公认的四大名校之一,作为菲律宾顶尖商科大学,吸引了该国众多富二代来此求学,培养了许多商业大佬。正是看中德拉萨在菲律宾商界的潜在地位,马云在菲律宾推广支付业务时,在德拉萨被授予了一个博士学位,以助力其支付业务在菲律宾的扩张。菲律宾女子大学 THE PHILIPPINE WOMEN'SUNIVERSITY菲律宾女子大学(简称PWU)始建于1919年,至今已有百年校史,是一所非宗派的私立综合性高校,是亚洲范围内第一所由亚洲人创办的女子大学,也是菲律宾高等教育委员会(CHED)认证的具有自治资格的高等级大学。还是南马尼拉教育联盟的主席学校、东南亚高等教育协会(ASAIHL)成员,获得菲律宾高等院校协会认证委员会(PACUCOA)认证、菲律宾学校学院和大学认证协会(PAASCU)认证。菲律宾女子大学学校开设专业涉及商科、教育、音乐、美术与设计、医护等。建校以来,培养了诸多人才,其中不乏菲律宾国宝级舞蹈家、音乐家与科学家。点评:菲律宾女子大学历史悠久,作为亚洲第一所女性创建的大学,该校为亚洲的女性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女子大学”的校名也一直沿用至今,但其是一所男女同时招生的综合性大学。PWU培养了许多国家级的艺术家、音乐家,可以说是菲律宾文娱界的摇篮了。菲律宾莱西姆大学 LYCEUM OF THE PHILIIPINESUNIVERSITY莱西姆大学(简称LPU)全菲综合排名11位,由菲律宾第二任总统JoseP. Laurel 博士创建于1952年,目前有全职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约35000人。是菲律宾高教委认证的具有自治资格的高等级大学,也是现任总统杜特尔特的母校。莱西姆大学国际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应用医学院全国排名第一,护理学院排名全国前二,同时其国际海事学院和牙医学院是全国五强,工商管理学院是马尼拉南部五省一市排名第一。点评:莱西姆大学坐落于著名的景区“西班牙王城”内,历史人文气息浓厚。综合实力非常优秀,培养了包括现任总统杜特尔特在内的众多政要,是菲律宾接受公派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伊密里欧学院 EMILIO AGUINALDO COLLEGE伊密里欧学院(简称EAC)是由西班牙财团YAMANLAHI FOUNDA-TIO,INC于1973年所创立的综合性高校,全菲排名56位,设有医疗、护理、旅游、工商、教育等专业,培养规格有学士、硕士、博士。其体育大楼内有着菲律宾数一数二的体育场馆。伊密里欧学院学院除了综合学院校舍外,另有附设医院及观光饭店,形成最现代化的校区。伊密里欧学院的师资来自国立菲律宾大学医学院教授,在医学界具领导地位,再由教授推荐得意门生,以及欧美留学的学者担任教职,医学界老中青三代具备。2020年2 月7日,一带一路20 国高端人才发展联盟(U20)驻菲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及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驻菲留学生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驻菲留学生服务中心点评:伊密里欧学院是小编目前就读的院校,上课时的教授都非常和蔼可亲,一点架子都没有。硬件设施不错,有自己的医院和酒店,学校新建的E7栋大楼也将投入使用。EAC与国内高校的合作也比较频繁和深入,这也是当初我选择EAC的原因。法蒂玛大学 OUR LADY OF FATIMA UNIVERSITY法蒂玛大学(简称EAC)始建于1967年,菲律宾高教委认定的具有自治资格的最高等级大学,是一所以医学和护理而闻名的综合性大学,涵盖医学、牙医、护理、医技、企业管理、公共行政、酒店管理、电脑、海洋运输和海事工程等学科。法蒂玛大学是达到由菲律宾大学联合会鉴定委员会所规定的在护理、理疗和牙医学专业达标的院校。名列世界卫生组织(WHO)医学类学校行列。法蒂玛大学点评:法蒂玛大学在菲律宾医学类的排行中名列前茅,综合实力也在30名左右,其毕业生大多会前往美国、加拿大或者欧洲就业,是学医的好去处。永恒大学 UNIVERSITY OF PERPETUAL HELP SYSTEM DALTA永恒大学(简称UPHSD)始建于1975年,是菲律宾高教委直属的综合性私立大学,最高等级自治大学,也是菲律宾教学设施最完备的大学,附属医院、航海训练基地、职业培训基地、体育馆、图书馆、礼堂、游泳池、足球场、食堂等,全面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永恒大学也是菲律宾留学生最多的大学,来自日韩中美等国的3000余名留学生在此就读。永恒大学是菲律宾唯一具有飞行员培训资格大学。永恒大学点评:跟莱西姆大学有所不同的是,永恒大学是菲律宾接收留学生最多的大学,各种教学设施非常完善。在菲律宾年气温27-28°的气候下,在永恒大学的泳池游个泳也是非常惬意的。

离世异俗

龙湖集团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新闻

龙湖2020年上半年核心净利增12.1%至52.7亿元物业投资业务收入增30.4%至33.6亿元 净负债率51.4%维持低位2020年8月26日,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龙湖集团」或「集团」,港交所股份代号:960)公布其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半年业绩。主要财务表现:- 2020年上半年合同销售额同比增长5.2%至1111.0亿元(人民币,下同)。- 营业额同比增长32.6%至511.4亿元,其中物业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4%至33.6亿元。- 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63.4亿元,减除少数股东权益、评估增值等影响后之核心净利润52.7亿元,同比增长12.1%。毛利同比增长25.2%至157.5亿元,毛利率为30.8%。核心税后利润率为14.6%,核心权益后利润率为10.3%。- 净负债率(负债净额除以权益总额)为51.4%,在手现金为784.0亿元。- 综合借贷总额1685.6亿元,平均借贷成本为年利率4.5%,平均贷款年限为6.45年。- 每股基本盈利1.08元,剔除评估增值等影响后之每股核心盈利为0.90元。董事会决议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40元,同比增长11.1%。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汹涌来袭为经济发展按下了暂停键,各行各业都在与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作战,协力渡过难关。在上半年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龙湖集团实现营业额511.4亿元,同比增长32.6%。1-6月,龙湖集团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63.4亿元,减除少数股东权益、评估增值等影响后的核心净利润52.7亿元,同比增长12.1%。毛利同比增长25.2%至157.5亿元,毛利率30.8%。核心税后利润率为14.6%,核心权益后利润率为10.3%。上半年合同销售额1111.0亿元弱环境之下仍实现增长自3月开始,由于抗疫措施得力,国内形势迎来了缓慢但坚定的复苏。上半年,头部房企普遍实现了销售规模的同比增长,这背后是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百姓追求优质居所的真实需求。期内,龙湖集团物业发展业务实现营业额452.5亿元,交付物业总建筑面积338.3万平方米。上半年,龙湖秉承一贯的稳健与笃定,实现地产开发合同销售1111.0亿元,同比增长5.2%,在微弱的市场环境中仍保有增长。分区域看,长三角、西部、环渤海、华南及华中区域签约金额在全集团占比分别为37.0%、24.9%、22.4%、12.0%及3.7%。截至2020年6月底,龙湖集团已售出但未结算的合同销售额为3021亿元,面积1770万平方米,为未来集团利润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一直以来,龙湖严格恪守投资逻辑与纪律,坚定看好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前景,龙湖围绕核心城市群范围内的一二线及热点城市进行布局。上半年,龙湖集团新增53幅新地,首入唐山、肇庆、清远等3城,新增收购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1101万平方米,权益面积743万平方米,平均权益收购成本每平方米6425元。截至2020年6月底,龙湖集团土储合计7354万平方米,权益面积5128万平方米。2020年1-7月,龙湖集团业务已遍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7个城市群的61个城市,约90%的货量集中在高能级城市和价值区域,且成本合理,为后续的盈利增长奠定基础。物业投资业务不含税租金收入增30.4%至33.6亿元贡献稳定增长的收入来源虽受疫情影响,龙湖集团依然一如既往坚持稳步投资持有物业的战略,天街、冠寓等物业投资业务扎实推进。2020年上半年实现物业投资业务不含税租金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30.4%。商场、租赁住房、其他收入的占比分别为77.4%、21.8%和0.8%。其中,南京龙湾天街于6月如期开业,开业出租率达99%,开业3天总客流突破46万人次,总销售额达3510万。截至2020年6月,龙湖商业已进入全国25座城市,累计开业商场达40座,已开业商场建筑面积为387万平方米(含车位总建筑面积为504万平方米),整体出租率94.7%。与此同时,龙湖还持续挖掘空间与时间维度的新价值点,创新发展"线上直播"、"室外经营"、"夜经济"等,不断探索实体经济的消费新场景,使得疫情好转后,各地的"天街"率先成为恢复人流与营收的商场。除商场外,龙湖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旗下租赁住房业务龙湖冠寓,着眼于满足新世代年轻人群租住需求,已陆续在全国30余个高能级城市开业运营。今年上半年,在历年毕业季专属活动的基础上,龙湖冠寓推出全新"住梦计划",以更多的工作、实习机会及六大租房福利权益,助力城市青年成长与人才安居。截至2020年6月底,冠寓已累计开业房间数量达7.9万间,开业超过六个月的房源出租率为88.6%,位居集中式长租公寓行业品牌指数排行榜TOP3。短期的阵痛并不会影响龙湖对投资性物业板块的坚定看好,未来,龙湖还将在空间营造与服务中不断打磨,寻求前进路径,为集团的持续发展挖深蓄能池的同时,力争打造人与空间更美好的连接。面对疫情临危不乱物业管理多元业务实现共赢作为龙湖品牌最富温情的一环,龙湖智慧服务经过数年的扩张拓展与系统打磨,除住宅小区,还陆续进入到商业、租赁住房、文旅、办公、酒店、康养、产业园、医院、学校、市政配套乃至智慧城市等13大综合运营服务领域,涉猎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场景。在疫情期间,龙湖智慧服务临危不乱,第一时间迅速行动,通过远程化、无人化、非接触的管理手段,从基本生活保障到高效防疫措施,为业主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服务保障,确保了服务园区的稳定运行和一以贯之的品质。在坚守服务品质的同时,龙湖智慧服务基于社区场景,围绕业主生活需求,持续进行高附加值服务产品的探索和定制,通过自主经营、平台整合等形式,提供房屋租售、家居家政、旅游服务、优选好物等全生活服务链,为业主生活提供便利,提升品质。上半年,龙湖智慧服务已基本完成一、二线核心城市及三、四线潜力城市的布局,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合并抵消后),业主满意度连续十一年超过90%。平均借贷成本4.5%维持低位克制谨慎锻造资本能力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降低杠杆率,控制有息债务一再被强调,尤其是疫情以来的融资宽松将难以再现。未来,市场将更加利好高度自律的房企。龙湖集团依靠高度的克制与谨慎以及"天晴补屋顶"的未雨绸缪,在今年初即把握窗口,完成了数笔境内外再融资。受益于此,上半年,龙湖集团保持了平均借贷成本4.5%的低位,平均贷款年限6.45年,净负债率51.4%,在手现金784.0亿元,现金短债比4.55,一系列指标均维持行业内的较高水准。龙湖集团持续获资本市场认可,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全部三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投资级评级的民营房地产企业。同时,大公国际(AAA)、中诚信证评(AAA)、新世纪(AAA)展望均为稳定,令龙湖继续保持民营房企的最佳信用评级。2020年上半年,龙湖集团在境内成功发行28亿元公司债券及30亿元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券,票息介乎3.55%至4.20%之间,期限介乎于5年至7年;此外,龙湖集团在境外成功发行6.5亿美元优先票据,票息介乎3.375%至3.85%之间,期限介乎于7.25年至12年,创下中国民营房企"最长年期"和"最低票息"双纪录。期后,龙湖集团于2020年7月在境内成功发行17亿元中期票据,票息介乎3.95%至4.5%之间,期限介乎于3年至5年;于2020年8月在境内成功发行30亿元公司债券,票息介乎3.78%至4.3%之间,期限介乎于5年至7年。正式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ESG)委员会夯实向善根基立足传统行业,面向未来发展。龙湖一直致力于成为一个面向未来的企业,坚持战略笃定,把握发展节奏,交付更具生命力的空间和更有温度的服务。在勤勉务实、踏实进取的过程中,龙湖亦不忘履行企业公民之责。截至今年6月,集团公益已累计捐赠超9亿元,涉及教育文化、环境保护、市政安居、扶贫助残、抗震救灾等多个方面。2020年8月,龙湖集团正式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ESG)委员会,建立覆盖全组织范围的ESG工作小组,体系化开展ESG管控工作,将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标准,逐渐嵌入组织与战略架构,使龙湖的向善根基更加稳扎稳打。鉴于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及企业管治等方面的突出表现,龙湖集团近日被纳入恒生ESG指数50家成分股之一。秉持"空间即服务"战略扎实均好 坚韧生长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导致全球经济发展遭遇逆流,企业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但无论顺流逆流,龙湖集团都得以坚守承诺、交出靠谱业绩,依靠的是全体龙湖人在充满复杂变故的形势下,依然保持着如常的高质量决策和精细化执行,其背后,更是集团上上下下多年恪守的敬畏、克制与坚持。接下来,龙湖集团将继续坚守"空间即服务"的战略,强调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租赁住房、智慧服务四大主航道业务的多维驱动,协同发展。2020年下半年,龙湖集团针对所布局城市中刚需、改善、商业经营等不同的细分需求,在售主力项目将达到211个,其中46个为全新项目,124个项目将推出新一期新业态产品。投资性物业方面,商业运营业务中,成都、重庆、苏州等地的多个天街,将于下半年开业;租赁住房业务龙湖冠寓,也将有计划地稳步推进。上述两项业务的稳步发展,将为集团物业投资业务收入的增长奠定坚实基础。社区服务专家——龙湖智慧服务,也将继续秉持初心,坚守品质,在更为丰富多样的场景中,为各类客户提供始终如一的"满意+惊喜"的服务。当下,"内外双循环"的战略倡导令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更具深远意义,控杠杆、稳房价的调控基调也将长期延续。星辰大海,始于足履实地。未来,龙湖将一如既往秉承扎实、均好的长相,坚持走稳健发展、品质致胜之路,以拥抱变化的姿态和战略聚焦的定力,厚土植根,坚韧生长。

果有言邪

跨山越海 共启未来——北京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侧记

2020年7月2日上午8时,北京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并面向全球进行中英文双语直播。办公楼西侧广场、未名湖、静园草坪、人文学苑广场、邱德拔北广场、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英杰交流中心广场、医学部、深圳研究生院——毕业典礼共设九个会场。尽管无法共聚一堂,2020届毕业生们或在现场、或在“云端”,跨越山海、连接你我,共同见证从北大完成学业的重要时刻,共同纪念燕园过往,开启人生新篇。办公楼西侧广场会场办公楼西侧广场会场朝着日出的方向,穿过三开朱漆的西校门,走过翠柳掩映的校友桥,就来到了办公楼西侧广场。绿草茵茵,华表耸立,在熹微的晨光中,在细雨濛濛下,在夏燕的呢喃声中,校领导和身着三色学位服的毕业生们列席而坐,伴着离歌的节奏,挥舞着手中的校旗——这里是办公楼西侧广场会场。詹启敏与教工合唱团献声《致敬!逆行者》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带领教工合唱团登台,与医学部会场视频连线,共同献声《致敬!逆行者》,向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北大英雄们献礼致敬。“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有人舍小家为千万家。”我们今天能够天涯若比邻,互道珍重、迈向未来,要特别感谢那些逆行的身影,他们用“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的精神,诠释了什么叫做“没有生来的英雄,只有勇于担当的凡人”。让我们一起致敬英雄。未名湖会场伴着湖光塔影,怀着惜别之情,来自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考古文博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的40多名2020届毕业生代表在未名湖会场参加毕业典礼。未名湖会场“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这种存在超越了时空,成为北大永存的灵魂”,人口研究所硕士毕业生范宇新和考古文博学院本科毕业生赵小雯在未名湖会场通过连线,完美融入诗朗诵《永远的校园》。一个多小时的毕业典礼结束后,一直挥舞国旗的分子医学研究所博士毕业生赵志华深表不舍:“我从2013年就开始了在北大的直博生涯,七年后的今天,在走出校园之际,我在满怀留恋的同时深深感谢北大对我的培养、导师对我的关怀。衷心希望北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每一个北大人都将在贡献社会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光耀北大!”静园草坪会场青年节时这里是诗的海洋,毕业季时这里是歌的天堂。这里有总书记的嘱托,也有北大人的梦想。一曲《放心去飞》唱响在静园草坪会场。绿地、白椅映衬着熟悉的“北大红”,九个院系的毕业生们在这里聚集,感谢师长、祝福同窗,拍照留存“青春故事”。静园草坪会场在静园草坪西北角,国旗班的三位队员身着白衣,手捧鲜红国旗静静伫立于旗杆之下。常务副校长龚旗煌宣布毕业典礼正式开始后,全体毕业生们起立,齐唱国歌。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静园上空冉冉升起,随风飘扬。升旗仪式人文学苑广场会场大道化人,妙手著文,灰墙红瓦的人文学苑,承载无数人文学者的风骨与传奇。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和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的毕业生们相聚在人文学苑会场。“燕园其实并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毕业生代表与其他会场同学通过视频连线互动、深情朗诵了《永远的校园》,提醒同学们无论身在何处,北大是我们永远的家。人文学苑广场会场邱德拔北广场会场邱德拔体育馆北广场上,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社会学系、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城市与环境学院的近300位毕业生穿着整齐的学位服,在各院系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在毕业典礼会场就座。邱德拔北广场会场从湖北返校的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生顾伟迪表示,能在学校现场参加毕业典礼,很激动很兴奋,也很期待今天的典礼,因为这是本科四年结束的一个标志。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生兰子君从山西返回学校,通过云答辩取得博士学位,还将留校做博士后研究。她说:“很开心参加今天的毕业典礼,因为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觉得这个典礼更有特别的意义。”城市与环境学院来自菲律宾的留学生吴震森在北大学习了七年,毕业后将去福建工作。三年前的本科毕业典礼在邱德拔体育馆里面召开,同学们都在一起,而今年因为疫情,毕业典礼在体育馆外面的广场举行,同学们也只能线上线下一起参加。不同的体验都是人生难忘的纪念。信息科学学院硕士毕业生侯尧从山东返回北大,毕业后将去深圳工作,他表示,比起在家看直播,能在学校现场参加毕业典礼,感觉很幸运,给自己北大七年的校园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会场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会场,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歌剧研究院的毕业生通过视频连线互动, 共同朗诵了《永远的校园》。在这里,毕业生们聆听了钟南山院士的寄语,接受着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祝福,共同唱响燕园情。这是永远的校园。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会场英杰交流中心广场会场霏霏小雨润如酥,来自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学子,在英杰交流中心广场会场参加毕业典礼。聆听典礼上校长郝平的致辞后,来自地空学院古生物专业、即将走向社会创业的硕士毕业生杨润宇说:“郝校长的讲话令人印象深刻,北大人应该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走向社会后,也要不忘初心,勇于创新,我在成都的家人此刻也在和我一起聆听。”英杰交流中心广场会场来自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物理专业的2015级博士生柳荆毕业后将继续做博士后研究。听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高铭的致辞,他备受鼓舞:“我是空间物理专业电离层研究方向的,前段时间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成功,让我们感到非常振奋,此刻听到高铭校友的谆谆叮嘱,又平添了一股力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六亿教授的致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物理学院光学专业2015级博士毕业生赵静怡说:“这是疫情时期一场特别的典礼,李六亿教授从武汉到黑龙江绥芬河,一直奋斗在一线,她用自己的行程给我们讲述了家国情怀!”赵静怡本科毕业自武汉大学,仰望丝丝小雨,她说:“武汉大学的毕业典礼时,‘九一二’操场上也是在下雨,真是心灵的呼应,我们在雨中向青春致敬,向为疫情奉献的人们致敬。”医学部会场这里是培养救死扶伤白衣天使的医学殿堂,培养出了钟南山、屠呦呦、顾方舟等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北大医学校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428名北大医学白衣战士逆行湖北,再次肩负起了捍卫人民健康的光荣使命。今天,即将离开校园,走上“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新征途的北大医学毕业生们,线上线下相聚在北京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共同回忆难忘的校园青春,展望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美好未来,再次喊出口号“今朝北医毕业,明日披甲出征”!医学部会场深圳研究生院会场7月2日上午,深研院于国际法学院201教室组织部分南燕毕业生集中同步收看北京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作为此次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九个会场中唯一一个异地会场,深研院会场中“乘风破浪”的南燕学子们在“云上”向其他会场、所有线上收看典礼的观众们热情祝福:毕业快乐!深圳研究生院会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转眼即将毕业,虽然此刻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云上”相聚注定会让这场典礼成为不可复刻的永恒纪念。就让我们透过这一方屏幕,跨越山海、连接你我,共同纪念燕园过往,开启人生新篇。文字:焦岩、汤继强、张宁、高雷、王颜欣、陈振云、陈思伽、宁韶华、刘文、魏小婷摄影:王天天、李香花、曹倩倩、齐靓、杨明峰、郑俊文、吕奇丹、陈平

在北京上大学(中)

北京共有8所985高校,26所211高校(含985),北京高校的办学实力、高水平大学的数量、大学竞争力都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北京高校每年的录取分数都很高,不存在“大小年”, 即使是一些普通院校的录取分数都会超出各省市的一本控制线很多,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的录取难度很大。 北京大学(211、985/教育部)在青春学子看来,北京大学不仅是其心目中最优秀的中国大学,同时也是其魂牵梦萦的精神偶像。如果世上真有偶像派、实力派之分的话,北大就是偶像派与实力派完美的结合体,或者说这所大学既有偶像派的气质,又有实力派的底蕴。成为北大人不仅是荣耀与光环,更是责任和担当;求学北大,除了学业上的精进,还有精神品格的提升和价值取向的优化。北大是中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尤以文理科和医科最为优秀,本科专业设置偏重基础类学科,数、理、化、生、地、文、史、哲等学科的实力都很强,计算机、电子学科的实力也堪称超一流,但相比清华,即使是这两个专业也偏重基础。总之,北大的学科设置以文理为主,较为冷门的人文类专业和理科专业毕业生多,与社会需求结合小,类似考古、地质、气象、力学以及理科的众多冷门院系在本专业就业方面不占优势,但北大学生综合素质高,再加上很多同学辅修第二学位,即使在北大学的是冷门专业,就业也不成问题。高考状元云集、热门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每年的就业足以让很多人艳羡。而北大理科院系的竞争力也在国内名列前茅,每年去国外一流高校深造的学生数量在大陆高校中遥遥领先,化学、数学、生物、物理等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去国外顶尖名校深造者特别多。有志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同学,北大的这些专业是最佳选择。北大没有最好的专业,只有最好的学生,北大有着无数的榜样,他们的影响是对后来者灵魂的再塑造、再升华。每一位北大人在来北大之前都有过辉煌的历史,北大的学生可谓是万里挑一,聪明的才智、扎实的作风、坚毅的品格,这些宝贵的品质让北大人有着不一样的起点。在这样的人群中学习、生活,虽有压力,但也容易学会欣赏、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如何在精英团队中成长。清华大学(211、985/教育部直属)清华大学诞生于国运败落的20世纪初,由清政府利用美国政府退还的“庚子赔款”创办,当时属留美预备学校的性质。特殊的诞生背景使早期的清华人产生了复杂的心绪,老一代清华师生都称自己的学校为“国耻纪念碑”。因此可以说,清华从诞生之日起就担当起了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梦想与期待,责任、自强、担当、务实等关键词成为清华精神的核心,绵延百年,激励、奋发一代代清华人。水木清华,人文日新。工学方面,清华是国内高校当之无愧的首席,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通信与信息工程、建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等一级学科名列全国第一,加之位列全国三甲的光学工程、水利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清华几乎占尽了全国工科教育所有的风头。清华文科虽然历史较短,但也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法律、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门类,不少专业已经跻身国内前列,且与国际教育培养模式相接轨。清华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独占鳌头,被著名的《财富》杂志称为“中国最好的商学院”。百年清华以卓越的人才培养和学术贡献赢得了举世尊敬。除了学术权威、商界精英,清华还造就了众多治国之才,以致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清华出官”的说法,实际上这正是清华毕业生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一个侧面反映。清华很有底气,清华学子很优秀,但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表现得都很低调、淡定,这和清华的精神传统有关,亦和清华人的自信有关。“一骑绝尘,独孤求败”,领先优势显著的被赶超者从来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和张扬来造势,这种低调和淡定既反映了清华在理工学科的大佬地位,也体现了清华高远的境界。清华学风优良,即使是在滚滚红尘席卷象牙塔的当今,勤奋、刻苦依旧是清华园最永恒的风景,奋斗、挑战则是当代清华人精神世界的主旋律。除了优势的工科专业,清华新兴的文科、管理等院系以学科新、精度高为特点,也偏向于应用,新闻、社会学、公共管理、金融、法学等专业都具有不错的就业。清华本科生的出国率很高,电子以及数、理、化、生物、材料等基础专业最易拿到留学门票。电子、建筑、经管等本科专业的就业形势最好。清华文科专业发展很快,专业设置应用性强,加上清华的牌子,所以就业也很好。所谓大学,就是一群天才聚在一起切磋学问、慢慢成长的地方。选择“清华制造”的铭牌,不仅是选择了人生高起点和毕生荣誉,同时也是选择了作为清华人的责任和担当。中国人民大学(211、985/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研究型大学,在北京高校中的名气仅次于北大和清华。人大虽然号称综合大学,但其理工类专业起步晚且学科体系不健全,人大的华彩乐章在人文社科领域,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全国第一。理科方面,统计学排名全国榜首。人大的主流本科专业以应用性学科为主导,经济、新闻、出版、法律、管理、历史学、统计学等本科专业均为全国一流。人大本科生的授课方式较为灵活,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注重发挥雄厚的师资优势,各个专业都有不容错过的“招牌课程”,经常有资深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在人才培养方面强调基础的扎实和能力的提高,学习过程中洋溢着浓浓的人文关怀。优秀的教育资源加上优秀的生源,保证了人大毕业生的高质量,他们是国内就业市场最富竞争力的群体之一,在公务员、法律、金融保险、新闻等热门行业中都可以看到大批人大学子的身影,这主要得益于人大牢牢把持着国内高校社会科学总体实力第一的地位,具有社科培养大平台化的优势,强调学科的应用性,而且人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深谙实习求职面试之道,具有合作、乐群等可贵意识,故而容易在职场做出成就。 北京师范大学(211、985/教育部)北大有地球人都知道的“一塔湖图”,清华有风姿卓雅的荷塘月色,而北京师范大学的魅力则含而不露地蕴含在骨子里,严谨的学风和校风,内敛、自醒的处世哲学,以及强调德育、突出做人、发展内涵的教育风格,是她百年发展历程中积淀、升华出的大学精神。北师大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奉行小规模、精英教育的理念,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地理信息系统、心理学、物理学、数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地理科学、环境工程、汉语言、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实力不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985/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隶属工信部,同时也是教育部、北京市与中国工程院共建院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名列全国第一,力学名列第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名列第三,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主干学科都进入了全国前十名。总之,北航的航空、航天、动力、信息、材料、制造、交通、仪器、管理等方面的本科专业都非常值得选择,新增的文科类专业则少有亮点。北航本科专业主要是按大类专业招生,大类专业前两年的基础课基本相同,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专业方向。面向本科生设有各类奖学金总额达千万,充分体现了“好好学习也能发财”的新理念。北京理工大学(211、985/工业与信息化部)北京理工大学位于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毗邻国家图书馆、首都体育馆、北京电视台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高校,周边可谓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大学林立、文体设施完备、人文气息浓厚。北理工是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程院校,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机械、光学、电子、信息等工学学科,且具有鲜明的国防特色,信息、自动化、机械、车辆、航空航天、计算机、武器等专业在国内长期居于一流水准,尤其是武器类、航空类等专业实力雄厚,且都属于少受扩招影响的老牌工科专业。北理工在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设有良乡校区,本科生的大一大二阶段主要是在良乡校区度过。中国农业大学(211、985/教育部)中国农业大学的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农业工程等一级学科均排名全国第一,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学、动物医学、生物科学、农业工程等专业堪称中国翘楚。农学类专业就业行情在上涨,学费却不涨;不但不涨,而且还比非农专业低一半左右。同时,农业院校的国家信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奖学金等资助体系也都特别完善。中央民族大学(211、985/国家民委)中央民族大学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体、民族类学科为特色,在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人类学、宗教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等专业领域有较强的教研实力,尤以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学科最为优秀,经济学、民族学与新闻学双学位班、法学与英语双学位班、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学、新闻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鉴定与保护)等专业都具有较强实力。民大面向全国招收汉族在内的各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承认招办对少数民族考生的政策加分,并且在投档和录取专业时都将加分考虑在内。部分院系按照专业大类招生,如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电气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学生入学后实行宽口径培养模式,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基础课学习,再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入学成绩、本人志愿和在校学习成绩进入不同的专业培养。北京邮电大学(211/教育部)北京邮电大学(简称北邮)由教育部与工信部共建,是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自动化等是北邮的传统优势专业。近年增设的法学、管理等本科专业,比较注重与通信行业融合,以突出自己的特色。北邮在某些大学排行榜上的排名虽不高,但因其在通信行业的巨大影响力,所以主流专业就业之好几乎不亚于清华。在几大电信公司每年所招聘的新人中,北邮学生都要占据一半以上,甚至这几大公司每年的招聘笔试主会场就放在北邮。中央财经大学(211/教育部)中央财经大学(简称中财)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优势学科,金融学、国际贸易(含金融风险管理方向)、保险学(含精算方向)、金融工程、会计学(含国际管理会计方向、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税收学(含国际税收方向、注册税务师方向)、财政学(含资产评估方向)等本科专业是其金字招牌。上海财经大学在金融中心的上海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但是仅仅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认可度较高。有资料透露,中国各大银行的管理层超过三分之一出自中财门下,毕业生在金融行业的影响力无可匹敌。而执全国高校同类学科牛耳的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等学科也给中财学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他们能够在业内获得长足而稳健的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211/教育部)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我国开设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高等学府,形成了以文学和语言学为主导、辅以经管法的学科格局。其本科专业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优势学科,如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第二类是复合型专业,要求毕业生在精通一门外语(英语)的基础上掌握一门专业,主要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电子商务、会计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外交学、法学、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上述专业其他院校也有开设,北外的优势主要是具有浓郁的外国语背景,培养的是“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第三类是特色学科,也就是非通用语种专业,俗称小语种。北外是全国开设语种最多的大学,其中有22种是全国唯一的教学点。这些语种办学规模不大,社会需求量一般也不是很大,但出于国家人才储备的需要,有的每年招生,有的隔年招生,还有的隔数年招生。有志于此的考生,请留意北外当年的招生章程。考生的兴趣和学校的优势强强结合,才能有光明前景。学语言需要天赋,更需要兴趣和勤奋。北外的优势首先是外语,人才培养走复语和复合型的路子,要求毕业生精通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语言,或至少精通一门语言和一门专业。如果考生对外语感兴趣,又有这方面的天分,选择北外则是人生的上策。北京交通大学(211/教育部)北京交通大学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市共建,优势学科主要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光学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等。该校在铁路系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主流专业比较注重与轨道交通产业的渗透融合。中国政法大学(211/教育部)查士丁尼在《法学总论》开篇就已言明:“法学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学教育的使命在于提升人们对正义的认知水平,在于拓宽社会的正义之路,在于培养正义的守护者,在于搭建正义的阶梯,中国政法大学就是培养正义之士的圣地。法大的强势本科专业主要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学、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等。法学是法大最优秀、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哲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外语等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也都会涉及法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11/教育部)中国地质大学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在应用经济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领域较有实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11/教育部)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一种能源能像石油这样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石油几乎无处不在地主宰着人类的命运,学习石油类专业更易有光明的前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地质工程、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本科专业均货真价实,值得托付前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11/教育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在原北京矿业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型大学,以矿业和安全为主要学科,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工业工程、测绘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工程力学、煤及煤层气工程等本科专业均颇具实力。一言以蔽之,该校地矿类学科底蕴深厚,实力一流,专业门类齐全,在同类本科专业排名上领先全国,是有志于地矿事业的考生之最佳归宿。北京林业大学(211/教育部)北京林业大学的资源环境类专业开办时间较长,实力雄厚,有多个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和部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林学、森林保护、环境学、林区多种经营等本科专业独步全国。园林、城市规划、生物科学、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草业科学等都是该校的优势专业。国贸、金融、计算机、法学、心理学、英语等专业,北林的造诣也不可小觑。北京化工大学(211/教育部)北京化工大学在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化工过程机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学科领域优势显著,在应用化学、自动化仪表与装置、工业自动化、化工过程机械、管理工程等学科也享有盛誉,生物化工、环境工程、生物功能材料、制药工程、通信工程、安全工程等新兴学科发展迅速,北化最具优势的本科专业就集中在上述领域。身处牛校云集的北京,北化学生也许没有北大人思维跳跃,没有北师大学子温文尔雅,但他们身上流露出的是融合多个学校精神气质的综合元素。他们可能比清华的同学更刻苦,基本上每个寒暑假,综合楼的自习教室都会坐得满满当当;他们可能比人大的同学更多思,基本上每个学院都有一本刊物来发表学生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新想法;他们可能比协和医学院的同学更严谨,据说一位已经直研的化工学院学生因为要得到小数点后四位的数据,查阅了30多本外国文献资料,连续做了两个多月的化学实验。这些特质,决定了北化学子的优秀,也保证了他们的高就业率和良好的人生发展前景。北京中医药大学(211/教育部)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专业以中医药类学科为主体,既培养中医药行业里的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等专业人才,又培养为医药行业服务的相关人才,如管理类、英语、法学等人才。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工商管理学、护理学、英语(医学方向)、法学(医药卫生方向)等本科专业。各专业以招收理科考生为主,部分专业招收文科考生,如中医学(五年制)、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卫生事业)管理、工商管理(医药企业)、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护理学(涉外方向)等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制药方向班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培养基地项目,该班将有50%左右的优秀毕业生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历来备受考生关注,该专业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医学学士和中医学或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具体来说,该校中医学七年制含中医科研方向、中医临床方向、中医骨伤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针灸推拿方向、针推康复方向、针推对外交流方向等7个培养方向班,分别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教育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最牛的学院当属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其国际贸易、经济学(国际运输与物流方向)、金融学等本科专业均实力不俗,其中尤以国际贸易专业最为优秀。英语学院设商务英语、翻译(口译、笔译)、英语经济新闻报道等培养方向,其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并不逊色于北外。贸大的法语、意大利语、日语、朝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专业设置在外语学院,以经贸为培养方向,在学习外语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经贸知识,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社会认可度较高,故而毕业生出路很好。贸大的法学以国际法为亮点,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所以该系的学生被称为‘三会’人才(掌握法学专业知识、懂经贸知识、会外语)。初到贸大,也许你会有些失望,因为就大学而言她确实小了点,从学校的西门都能看到东门。不过,在这里生活得越久,就越会觉得她像一位有着中西血统的佳人,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无限的魅力。靠近她,你会为她特有的异国风情所迷倒;了解她,你会为她的博学才识所折服;感知她,你会为她的丰富多彩而雀跃。北京科技大学(211/教育部)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史排名全国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排名全国第二,矿业工程排名全国第三;此外,其机械、热能、控制、力学、计算机、管理、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也较有实力。北京科技大学曾长期隶属于原冶金部,与冶金行业有极深的渊源,划归教育部之后原有的行业优势、学科特色等得以保留,现有的优势学科基本都涉及冶金行业;大量毕业生都进入了冶金、材料、矿冶、先进制造等行业工作,很多人已经成为行业的模范人物、技术骨干和高层管理人员,有些则成了各级政府或本行业的领导干部,直接提升了该校在行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这不仅是该校在新时期发展的基础所在,也为后来毕业生的就业、发展提供了关系网络,是强势的校友力量、优秀的社会资源。这一点,值得大家在报考行业院校时加以考量。华北电力大学(211/教育部)在中国,电力始终是光芒四射的行业,是现代职场江湖中一等一的“大佬”,梦想进入电力行业工作的有志青年如果能考入华北电力大学,几乎等同于领取到了最有竞争力的敲门砖。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以电力为特色的大学,该校的优势专业主要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电气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风能与动力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全国各院校电力类专业毕业生大都被发电厂、供电公司、电力建设公司、电力设计公司、热力公司、燃气公司等“俏”单位引进,福利待遇处于社会拔尖水平,只是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毕业生进入了城市电力局、供电公司等工资高、环境好又相对清闲的单位,大多数人去的地方是发电厂(尤其是水力发电厂、核电厂、小型电站等),这里同样工资高、环境好,但远离城市,甚至地处崇山峻岭,因此你需要掂量“我是否适应这样的生活”。当然,你如果能一路读到硕士、博士,则可以相对容易地进入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南方电网、各省电力公司及调度中心,或者电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也就不存在这样的风险和烦恼了。华北电力大学分北京、保定两地办学。北京工业大学(211/北京市)北京工业大学是北京市属院校中唯一的211,是北京市重点打造的高教名片,优势学科集中在如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材料、物理、激光、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近年来在兼并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开办的管理、国贸、经济、艺术之类的专业则含金量不高。中国传媒大学(211/教育部)坊间对中国传媒大学一直有种误读,那就是认为她是一所艺术类院校或者文科院校,其实这是想当然的以偏概全,该校的播音与主持、编导等艺术专业确实名声在外,开设有诸如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国际汉语教育之类的文科专业,但同时她在理、工、经、管等学科的某些方向上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所以如果非要对她进行分类,最准确的定位也许应该是“以信息传播为核心的多科性大学”。传媒大学所设本科专业分为艺术类、普通类两大块,约有1/3的招生计划是艺术类专业,诸如播音与主持、编导、录音、动画、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考生需参加提前举行的专业课程考试;其余大约2/3的招生计划面向文科、理科考生,招生模式和其他普通高校无异。例如,在该校赫赫有名的电视与新闻学院里,电视编导、摄影、媒体创意等专业属于艺术类,需加试专业,在提前批次录取;而新闻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等则在一本批次录取。地球人都知道,传媒大学是中国建立最早、影响最大的播音主持人才、新闻采编人才培养基地,故而此处不再赘言,而是着重介绍该校少为人知的其他亮点。第一推荐是外语类专业,主要有英语(下设国际新闻、节目主持、影视剧译制、语言文学方向)、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荷兰语、越南语、马来语、朝鲜语、意大利语、土耳其语、僧伽罗语、印地语、普什图语、菲律宾语、豪萨语、匈牙利语、泰米尔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荷兰语、孟加拉语、芬兰语、瑞典语、尼泊尔语、斯瓦希里语、希伯来语、印度尼西亚语等专业,拥有教育部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尼泊尔语、泰米尔语、斯瓦希里语、孟加拉语4个语种是国家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二推荐是信息工程类专业,该校的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等本科专业主要围绕广电行业需要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个性特色显著、针对性强。此外,该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经济学(传媒经济方向)、文化产业管理(影视制片管理方向、文化经纪方向)等本科专业都围绕广电行业培养人才,且具有一定的实力。早在北广时代,该校就有“央视后花园”之称,由此可见她与央视渊源之深,所以该校很多学生都有机会到央视实习,每年都有不少人跟着央视各频道的制片人东奔西走的。央视平台大,但要求也高,想进央视不容易,但很多地方台对“北广”毕业生都青睐有北京体育大学(211/体育总局)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招生类型主要有全国统一招生、单独提前招生及艺术类招生三种。单独提前招生包括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全国统一招生包括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产业管理、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新闻学、英语等专业;表演专业则按艺术类招生。中专招生的专业为运动训练专业,其中包括武术套路、武术散打、舞龙舞狮、跆拳道、柔道、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高尔夫球、拳击、摩托艇和体育舞蹈等专项。也就是说,不论你是艺术类、体育类,还是文科生、理科生,都有跻身北体、与众多体坛明星做校友的机会。26中央音乐学院(211/教育部)中央音乐学院是音乐人最向往的艺术圣殿,主要招生专业音乐学(包括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和音乐表演艺术)是全国重点学科。

行者

100 本书,20 个国家的故事,十几个学者,帮我们了解国家的转型:菲律宾篇

为什么要做这个系列一年以前,我们曾经提出一个问题:“这个社会,对年轻人太好了吗”?它至少有两个维度值得进一步探究:除了物质主义,未来属于年轻人的这个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是如何被构建的?如果传承给年轻人的是一个乌七八糟的社会:价值观混乱、缺乏信任和尊重、犬儒主义泛滥、暴戾、愚昧、不知好歹……如果人类积淀的文明被漠视,那么,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认为这是“对年轻人的好”。另一个维度是现在看似乎理所当然,但实际上会越来越引起担忧的问题:未来的公正体系如何建立或维持?其实它就是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帕特南在《我们的孩子》中提出的:人们普遍相信,“政治不平等比经济不平等更可怕”“代际之间的不平等比特定一代人以内的不平等更恶劣”;它也是威尔逊在 100 年前所面对的:如何在治理正在工业化的社会时,找出一个能让社会中所有人都同时受益的办法?对于年轻一代未来所身处的世界,与工业化社会中利益重新分配、公正平等的社会真正形成相关。我们就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出发的。不可避免,它会遭遇转型这个概念。我们探讨的所谓转型,也是探讨我们的未来,如今和未来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在中国的语境中,它可能用另一种语言体系来表达,比如“共同富裕”之路,比如对阶层分化、固化等各种问题的担忧和解决之道。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个所有人,包括主事者,都没打算回避的问题。《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邀请了十几位学者、用十几篇文章来探讨“转型”这个大话题。我们希望,它们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更为重要的是,每篇文章后都会有一个关于国家转型的推荐书单。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方便你进一步阅读和思考。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说:“人类最大的难题,是实现一个能够主持普遍正义的公民社会。”《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一如既往地相信这些报道有助于我们每个关心未来的年轻人进一步的思考。毕竟,我们面临的问题如此之大,它值得我们为此动些脑筋。康德,来自:维基百科以下是我们的第五篇,探讨的是菲律宾的转型。11 月 14 日,第 31 届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峰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了闭幕仪式。中国总理李克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人参与了此次峰会。菲律宾是一个东南亚小国。你对它最深的印象很可能是它与中国的南海争端,但对这个国家的概况多半毫无了解。当然,如果你平时关注国际新闻,可能会从类似开头的报道中,记得像马科斯、阿基诺、阿罗约、杜特尔特和人民力量等几个名字,但可能也仅限如此了。多加了解,菲律宾的故事可能要远比我们想象得有趣和精彩。比如,它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比中国早了 13 年;孙中山正是从菲律宾的 1898 年革命看到亚洲的觉醒,转身在中国发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行动;它曾两次靠着公民的社会运动把总统赶下了台……但是,从 1898 年独立建国,到 1986 年开启民主化,再到 2001 年迫使腐败总统埃斯特拉达下台,菲律宾的转型历史却极为漫长而艰难。几乎没有人敢说,菲律宾的民主化取得了实质性的巩固,菲律宾特色的裙带政治侵蚀着民主。而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经济也早已不复 1990 年代的腾飞时期。那时,它和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还被看作继“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之后的“亚洲四小虎”。菲律宾,来自:pixabay回顾菲律宾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转型历程,外部因素(比如美国的干预)自然是一方面,但国内公民社会和社会运动却是推动该地区民主转型的主要动力。近点说,从菲律宾 1986 年人民力量运动的兴起到马来西亚人权运动高涨,从印尼苏哈托政权的倒台到东帝汶的独立运动,从缅甸的“番红花革命”到泰国的红衫军示威,无不如此。远点说,则可追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天主教解放运动、反战运动和新社会运动, 19 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和佛教改革运动,等等。本文作者吴强正是东南亚公民社会和社会运动的研究者。他是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政治学博士,也曾是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的教师。他的这篇文章,不仅将从公民社会和社会运动的角度,系统性地回顾菲律宾这 100 来年的转型历史,还会分析为什么整个东南亚地区始终处在威权之下,揭示东南亚转型的意义。在他看来,与东欧后共产主义国家的民主化转型道路出现了分岔,东南亚的民主化进程在第三波浪潮之后,出现了停滞和分化、威权与民主共存的混合体制,民主转型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另一种转型——全球化的转型——所替代。菲律宾,来自:flickr“从 1990 年代以来愈益明显的一个趋势是,后冷战时代的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资本和市场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要求,是有效的治理和地区的稳定,而不是激进的民主化,避免潜在的地区冲突和人道主义灾难。东南亚地区的各类型威权体制得以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消退过程中喘息并巩固,形成一个‘持久威权’的现象。而作为其当权阶级的意向性空间和地区性集体安排目标,这些威权模式也被续写成所谓‘东亚奇迹’的神话,将威权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化为威权自身的巩固模式。“吴强写道。当然,如果积极的看,菲律宾乃至东南亚的转型昭示了一波新的政治潮流。吴强觉得,这一新的政治潮流以全球化浪潮催生的新兴中产阶级为主体,通过“自中而上的”、以社会运动为主的各种抗争方式进行直接民主的参与,同时从威权体制的内部和外部推动着该地区的民主化,它与全球民主紧密相联。菲律宾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早于中国 13 年,当年对孙中山有了启发1898 年 4 月 24(25) 日,美西战争爆发。一周后, 5 月 1 日早晨平静的马尼拉湾,美国海军上将乔治·杜威率领的美国舰队向西班牙舰队开火。战斗只持续了几个小时,西班牙舰队的七条军舰全军覆没,而美国海军仅仅付出七名水手负伤的轻微代价,似乎,一个新殖民者将度假般地轻松踏上菲律宾海滩。然而,就在海战过后,美军在 8 月 13 日“兵不血刃”地进占马尼拉,几乎毫无悬念的新旧殖民者交接的几个月内,一场看似平常的抵抗运动戏剧性地延迟了美国的接管,也从此改变了菲律宾乃至整个亚洲的历史。早在美西战争爆发之前,这场开始于 1896 年的抵抗运动表面上渐趋平静: 1896 年 12 月 30 日,后来被称为菲律宾独立之父的诗人黎萨,被西班牙殖民者以火刑的方式处死;在军事实力上,西班牙政府军有能力击败起义军队,控制马尼拉城,但已无力剿灭乡村地区的游击队; 1897 年 12 月中旬,菲律宾的西班牙总督和起义领导者阿奎那多达成协议,西班牙向阿奎那多等人支付八十万美元,换得阿奎那多自愿流放香港。然而,就在马尼拉海战结束一周后,阿奎那多闻讯后立即动身离开香港,返回吕宋。 6 月 12 日,阿奎那多在家乡甲米地宣告成立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独立政府; 6 月 23 日,革命政府代替了十一天前的独裁体制; 7 月 15 日,阿奎那多任命第一个内阁,拥有一百三十五名议员的议会也宣告成立;到 1899 年 1 月 21 日,在美国总统麦金莱任命第一个菲律宾委员会(谢尔曼委员会)的第二天,阿奎那多公布《马洛洛斯(Malolos)宪法》,两天后,菲律宾第一共和国的政府成立。至此,延续了两百多年的菲律宾人民起义,以共和的方式取得了胜利,它虽然短暂却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唤醒了整个亚洲,将地方性的抵抗转变为具有普世意义的抗争民主运动的一部分,标志亚洲抵抗潮流中现代性的接入和抗争民主运动形成。孙中山,来自:维基百科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民族主义者、共产主义者、新教徒、佛教徒和其他各种抗争运动,先后以各自的方式寻找着亚洲的民主道路,改变着亚洲政治的版图,构成一个追求抗争民主的世纪。例如,中国最初的民族主义者孙中山,从菲律宾的 1898 年革命看到亚洲的觉醒,转身在中国发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行动。 2001 年,在手机短信的召集下,数万民菲律宾人聚集在总统府前,要求腐败的埃斯特拉达总统下台。新的移动传播网络塑造了一场“精灵暴民”(smart mobs)式的抗争运动,也再次在菲律宾的土地上证明,“人民力量”从民族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斗争一路走来,可以担当引领民主政治的公民社会主角。与菲律宾的人民力量平行,过去二十年来在大东亚地区逐渐兴起的新社会运动,正在形成一股新的民主抗争力量,开始改变该地区的政治版图,成为推动该地区民主转型的主要动力。从菲律宾人民力量的兴起,到从马来西亚人权运动高涨,从印尼苏哈托政权的倒台到东帝汶的独立运动,从缅甸的“番红花革命”到泰国的红衫军示威,公民社会和社会运动推动的民主抗争,在东亚地区的内部此起彼伏,展现了即将到来的“第四波民主化浪潮”态势。1986 年独裁者马科斯被赶下台,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对社会体制是一种保障1986 年 2 月 7 日,在里根政府的压力下,一次被马科斯称作“临时选举” (snap election)的总统大选便成为菲律宾威权体制下,形式民主向这一全民抗争运动开放的窗口,马科斯的竞争对手是只有家庭妇女经验的阿基诺遗孀——科拉松·阿基诺。马科斯赌定反对派软弱、分裂,可以无所不用的威权手段赢得表面的胜选,赢得国际合法性,手段自然是操纵和贿选。当 1986 年 2 月 13 日马科斯单方面宣布胜选时,贿选的丑闻已经传开。而官办协会(Government-organized NGO,简称GONGO)全国自由选举运动(National Movement for Freedom of Elections,简称NAMFREL)在选前动员了五十万志愿者监督选举,保护投票箱,教会根据独立计票结果严重质疑马科斯的所谓“胜选”。菲律宾天主教主教会议(简称CBCP)随后发表声明,谴责马科斯的选举舞弊行为,鼓励信徒相信自己的判断,呼吁非暴力抗争。2 月 16 日,教会动员民众上街,庆祝“人民的胜利”,抗议马科斯企图让国民大会承认他的“胜选”。大约一百五十万示威民众占领了马尼拉中央公园,阿基诺夫人也在集会上提出连续抗议的计划。此时,对峙并未出现,但一场政变却在酝酿。国防部长胡安·彭斯·恩里勒与格利高里·霍纳桑上校策划政变的消息走漏,22日逃进马尼拉附近奎松市桑托斯大道(Epifanio de los Santos大道,简称EDSA)的阿奎那多军营,马科斯的心腹拉莫斯将军也加入叛军。马科斯,来自:维基百科当晚,红衣主教辛(Sin)透过教会电台呼吁人们“带上食物给我们的朋友”,数百万菲律宾民众涌上 EDSA 。百万示威民众以肉身挡在军营和前来缉拿叛军的政府军之间,这场“人民力量”的示威持续了四天。近距离面对刺刀的示威者发现,在这个菲共和菲共武装缺席,主要是菲律宾中产阶级在场的和平抗议现场,被百万民众反包围的政府军开始军心动摇,逐排、逐连地崩溃。当然,大规模非暴力和国家暴力对峙现场的背后,不单是天主教会。事实上, NAMFREL 不仅得到教会的支持,1980年代初成立的 CBCP 一直是教会支持 NAMFREL 的联络机构,菲律宾天主教教育协会(简称CEAP)在乡间的高中和学院也都被当作 NAMFREL 的地方分支机构场所; NAMFREL 还得到不少菲律宾商业公司的资助和支持,包括本地公司和跨国公司如邦多矿业(Benguet Mining)和壳牌菲律宾(Shell Pilipinas),他们提供房屋、赞助和银行信贷;美国民主基金会等国际 NGO 也是 1951 年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简称CIA)帮助建立的 NAMFREL 的赞助者,美国政府随时掌握着选举和抗争运动所反映的民意消长。从此意义上说,菲律宾“人民力量I”民主化运动的成功,结合了教会的领导作用,教会激进组织和菲共(毛主义)的长期坚持,菲律宾中产阶级与民主精英国际支持和社会运动(人权运动、自由选举运动等)的多重力量。红衣主教辛(Sin),来自:维基百科由于教会主流力量的逐渐转向更积极参与社会进步,也相当程度上抵消菲共及人民军对后来人民力量行动的直接介入,保证示威的非暴力性质,在不改变菲律宾阶级结构也就是社会革命的前提下完成了一次政治革命。马科斯政权的家族统治、阶级分化和反共恐怖,在大规模的非暴力示威与国家暴力的持续对峙下缺乏足够自持力,政权颠覆的社会震荡远远小于经典的民族革命和共产革命,也小于第二波民主化浪潮即法国大革命的血腥,非常典型地代表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普世模式,对韩国、台湾的民主化都起到示范作用。事实上,美国里根政府的舒尔茨国务卿与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副国务卿沃尔福威茨过去两年里一直在向马科斯施压敦促政治改革—— 1986 年 2 月 15 日,马科斯宣布胜选两天后,美国国务院发表了一份立场声明,指责选举中存在广泛的舞弊和执政党的暴力,这一声明改变了稍早的中立态度。大规模非暴力运动与国家暴力对峙的结果,菲律宾掌控集团三大要素(商人阶级、教会和美国政府)中的最后一位暧昧者也站到了抗争运动的一边。人民力量示威的第三天,美国总统里根通过马科斯密友参议员 Paul Laxalt 发出了最后通牒,警告菲律宾政府军不得向示威者使用武力。第四天, 2 月 25 日,众叛亲离之下,被美国抛弃的马科斯被迫离开马尼拉飞往夏威夷避难。科拉松·阿基诺成为菲律宾民主化之后的第一位总统。马科斯如何用 21 年的时间在菲律宾建立起了威权体制?1972 年 9 月 21 日马科斯宣布戒严以来,菲律宾笼罩在“反共”的白色恐怖下,马尼拉中产阶级人人自危,仅戒严后的最初几周就有 3 万人被捕,随后几个月著名的 Camp Crème 监狱就关押了两万名政治犯。同时,菲律宾社会的贫富分化日趋加大,社会不满日益高涨,在革命之后的 1988 年基尼系数仍高达 0.647 。即使在菲律宾的威权体制下,戒严也催生了原有的保守组织的分化,或者向激进组织发展,或者向地下组织发展,特别是一些激进教会组织和人权组织相继成立并酝酿变革。比如 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的三大人权组织,除了成立于 1950 年代的天主教的“主流宗教高层人士协会” (Association of Major Religious Superiors,简称AMRSP),另两大著名人权组织——“菲律宾政治犯救援小组”(Task Force Detainees of the Philippines,简称TFDP) 和向恐怖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的“自由法律援助小组”(Free Legal Assistance Group,简称FLAG)——均成立于 1974 年。而天主教会本身就是这些新人权组织的催化剂:属于主流宗教高层人士协会(AMRSP)的毛主义的全国民主阵线(简称NDF)和基督徒全国解放(简称CNL)的成员,共同创建了菲律宾政治犯救援小组,首任主席是美国耶稣会的 Fr. Mel Brady 。 1975 年 TFDP 就有近两百名志愿人员; 1979 年为止已经救助了一千三百个家庭、三千名政治犯;到 1993 年发展为菲律宾最大的人权组织,在六十八个省(菲律宾共有七十二个省)建立了分支机构,拥有工作人员两百八十八人。阿基诺夫人,来自:维基百科因此,尽管 1986 年之前菲律宾威权之下的的公民社会一直处在割裂、多层、分化的状态,但是公民社会内部的分化与张力却能反映社会气氛的紧张,最终影响人们走上街头并传染给面对面的镇压士兵。换言之, 1986 年最终的抗争剧目——大规模示威民众与大规模镇压士兵之间的对峙与互动,早由此前十几年间菲律宾公民社会内部的紧张而逐渐成形,形成抗争的认知框架和斗争剧本。具体地说,是戒严催生了上述这些“革命左派“,与传统的、保守的教会主体乃至旧的“公民社会”结构都发生冲突:围绕支持还是抗争马科斯政权的保守与激进的冲突,导致菲律宾天主教主教会议(简称CBCP)与教会内独立机构“社会行动、正义与和平全国秘书处”之间的紧张; CBCP 与 AMRSP 之间的紧张; AMRSP 与 TFDP 之间的紧张。结果,貌似碎片化的、内在紧张的公民社会内部的紧张本身,无时无刻不在马科斯政权“反对者即共产分子”的威慑政策下进行选择和动员,逐渐消解马科斯政权与抗争运动之间的缓冲地带,最终将整个天主教会和人民与丛林中的菲共联接到一起,推到了威权的对立面。1986 年抗争运动之前,有什么契机?接下来的发展与东帝汶和台湾的转型都有异曲同工之像,两个插曲性事件根本改变了菲律宾的政治气氛,最终导向抗争运动与国家暴力全面对决。先是 1981 年教皇保罗二世访问菲律宾,马科斯被迫在保罗造访之前取消戒严,但同时修改宪法,赋予自己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权力。 1983 年 8 月 21 日,流亡的前参议员阿基诺返回菲律宾在马尼拉机场遇刺,菲律宾人民为之震惊,大多数人终于意识到马科斯统治的邪恶程度。菲律宾红衣主教辛(Sin)在一次回应讲话中,直接批评马科斯政权,“全国的矛盾是国家与人民之间的”,他并号召教会站在受压迫的人民一边。这起暗杀的政治效应,类似 1984 年江南被刺在美台关系间所起的戏剧性变化而最终成为台湾民主化的导火索,也演变为菲律宾公民社会的动员令。阿基诺(Benigno Aquino Jr),来自:维基百科随后举行的阿基诺葬礼,尽管充斥暴力镇压的流言,仍然有大约一百万菲律宾民众参加了九个小时的葬礼。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不满先从教会的弥撒和祈祷活动中发酵,再到街头抗议。这一阶段的抗议相对温和,也被称作“彩带革命”,许多有创意的抗争方式层出不穷:抗议者在商业区抛洒五颜六色的彩带,如节日一般;每周日上午的“趣味慢跑”(fun run);以及从“Tarlac to Tarmac”即从阿基诺家乡到马尼拉机场(暗杀地点)的“散步” 。到 1984 年,美国驻菲大使也终于表态,要求“恢复民主制度”,商界领袖和教会领袖纷纷支持,菲共的许多外围组织也加入了要求自由民主的潮流,菲律宾教会全国理事会(NCCP)也在 1983 年 10 月发布了和解纲领。几乎所有人都在期待民主的到来,只有马科斯仍然迷信着威权的力量。开启民主化之后,民粹主义又兴起了1986 年人民力量推翻马科斯独裁政权之后,菲律宾走上的民主化的轨道,但是社会分裂并没有改变,大部分乡村土地仍然掌握在封建大地主手中,贫困人口比例依旧。1986 年操纵菲律宾政治三位一体的富商及大地主、教会和美国政府其格局基本未变,只是国际公民社会的角色愈重,与美国政府共同发挥着外部影响。经过 1986 年之后公民社会的多元发展,占菲律宾人口 60% 的乡村农民已经相当程度上被“自中而下”的 NGO 动员,存在着两个主张农业改革的大型非政府组织 UNORKA和PEACE( Philippine Ecumenical Action for Community Empowerment Foundation);但是乡村贫民的自我组织、 NGO 代表仍然无法充分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获得相应的政治参与机会。即使已经习惯走上街头的菲律宾中产阶级,也难以真正把握自身的主体性。埃斯特拉达,来自:维基百科1998 年总统选举结束,埃斯特拉达近乎民粹主义的胜利显然超出红衣主教辛和阿基诺夫人的愿望。那些被传统政治精英排斥的真正穷人,也许正是埃斯特拉达的准民粹主义选民基础所在,也是教会权威的威胁所在。说来讽刺,埃斯特拉达这位因为滥权而引起民愤的民选总统,在前任拉莫斯任职期届满之时,就以副总统之身参加了反对拉莫斯企图修改宪法、争取连任的六十万游行人潮,然后如愿当选。结果任职仅仅两年,他就再度引发桑托斯大道的抗议人潮,最后被副总统阿罗约取而代之。和马科斯类似,埃斯特拉达的倒台也是缘于国家暴力的滥用围绕埃斯特拉达的一群盟友是菲律宾军事学院(简称PMA) 1971 届的军官,特别是曾经参与一系列政变的霍纳桑将军和前防长恩里勒,这个拉帮结派、滥侵人权的军事冒险主义俱乐部把持了菲律宾的国家暴力机关。导致 2000 年初菲律宾军方使用“总体战“,在棉兰老岛对付穆斯林游击队,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如此在年中开始引起第一波政治抗议,要求埃斯特拉达辞职。2000 年 10 月,埃斯特拉达任人唯亲、夜夜笙歌、投机股市等腐败丑闻被曝光,报纸、电视连篇累牍报道埃斯特拉达的“七个妻子”和“半夜内阁”,连同埃斯特拉达破碎的英语,引发已经具有民主意识的菲律宾中产阶级的嘲笑和不满,开始有市民走上街头,提出了“埃腐下台”(Erap Resign)的口号。滥用国家暴力的领袖怎能逃脱滥用权力的嫌疑,何况埃斯特拉达一向自诩与流亡前总统马科斯交厚,红衣主教辛和马尼拉牧师公会公开呼吁埃斯特拉达辞职,并得到天主教会机构 CBCP 和 AMRSP 的支持。EDSA,来自:维基百科随后,三名议员、二十二名政治与宗教团体领袖也联合提出弹劾动议。 10 月 29 日,来自约两百家 NGO 、工会、宗教团体、商会、精英新村的业主协会和政治团体的两千到两千五百名代表,在公民议会II(COMPIL II)开会讨论,决议与副总统阿罗约协商此事。从 2000 年 10 月要求埃斯特拉达辞职的风潮开始,到 2002 年 4 月埃斯特拉达正式被逮捕并认罪,将近二十个月的漫长过程中充满无数的政治插曲,包括 2000 年底的审讯过程中检察官不堪压力,主动向公民社会要求声援; 2001 年 1 月短暂的军事介入;阿罗约副总统正式出任总统;“保卫总统府”运动,等等。如此反复、交错,戏剧性又旷日持久的运动,被称作“EDSA Dos”的政治马拉松,犹如泰国红衫军运动和黄衫军运动的交替演出,不能不让人产生许多示威及多数 NGO 都被政客操纵的怀疑。最明显的是, 2002 年 4 月数百人聚集在埃斯特拉达住所前示威,支持埃斯特拉达,试图阻止逮捕行动。他们与“第二次人民力量革命”(人民力量II)的中产、市民阶级明显不同,绝大部分示威者都是真正赤贫阶级,外表有明显的破坏性,并有暴力准备,据说得到富商的巨额资助,现场充斥着酒精和毒品。2001 年前后的人民力量 II ,意味着政党政治进入一个成熟期从“第二次人民力量革命”一开始到最后,菲律宾的民主政治基本上运行良好,各个层面的协商都在有序进行,试图解决埃斯特拉达的政治危机。即使在马尼拉民众举行第一次大规模抗议之后,身体健康状况相当糟糕的红衣主教辛(Sin)仍然呼吁埃斯特拉达体面地下台,将权力移交给副总统阿罗约。此后,反埃斯特拉达和支持埃斯特拉达的示威民众多次聚集,人民力量II运动和反运动始终平行着弹劾程序、司法程序的进行。换言之,在 NGO 、社运团体和教会已经有了协商民主的渠道之后, 2001 年人民力量II的总体呈现,倒更像对弹劾政治和司法程序的大规模“围观”,也就是一个民主体制内的常规抗争,对民主体制运行的院外施压,而不是抗议政权或体制本身。阿罗约,来自:维基百科进入 21 世纪,菲律宾公民社会的根基已经多元化,公民社会力量的成长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有目共睹。在民主化之后发生的抗争运动,已经鲜有针对国家或政权本身,而是针对具体的政党与政客、具体的政策与制度,特别是国家暴力制度这个抗争运动永恒的对象,结果总是有利于民主化的巩固,创造更大的社运空间。埃斯特拉达的支持者,菲律宾的农民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人民力量 II 行动结束后,阿罗约新政府没有通过任何社会改革方案,包括农业及土地改革,一切又回复从前。首先举行大规模示威的支持埃斯特拉达的民众,大部分聚集者都是非政府组织 El Shaddai 的成员,由曾经是埃斯特拉达精神导师的弗拉德(Velarde)牧师领导, 2000 年 11 月 11 日的示威人数估计在八十万到一百万之间。与前例泰国红衫军运动的对泰东北农民自主性的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底层民众与 NGO 的态度相当摇摆。弗拉德牧师的跟随者很快发生分裂,他在教会信徒的攻击下“萌生退意”,远赴美国“看病”前不得不向红衣主教辛写信表明自己对教会的忠诚。许多普通菲律宾人意识到反埃斯特拉达运动的领袖们可能更腐败、只是隐藏得更好,许多真正的穷人一度拒绝反埃斯特拉达动员,而当他们决定加入抗议时却举出了“贫困就是力量”的口号,立场和潜台词都非常耐人寻味。来自:维基百科犹如泰国的情形,从人民力量到人民力量 II ,表面激进实则保守的格局与菲律宾社会的高度分裂有关。以公民议会 II (COMPIL II)的 2000 年 10 月会议为例,其代表主要是政治立场“右中、中右和中左、左中”的团体,构成了一个反埃斯特拉达的“核心阵线”,他们排除传统政治精英和极左组织,大体上继续了 1986 年人民力量运动的阶级性质和抗争的局限。相比之下,底层民众的自我组织和 NGO 代表,仍然无法充分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然而,菲律宾的社会分裂,以及菲共代表的武装抗争,都很大程度上建基于极不平等的土地制度之上。在 1986 年人民力量之后,再多的 NGO 主导的全球性议题抗争,诸如反 GATT 及 WTO 运动和公平贸易运动,都更像是中产阶级的议题,而未触及农业及土地改革这一根本问题,也始终难以进入菲律宾的政治议程。阿基诺和拉莫斯两届政府都因议会内大地主议员的阻扰,而未能通过土地改革法案。在人民力量 II 漫长的政治拉力过程中,两大主张农业改革的非政府组织 UNORKA 和 PEACE 虽然与 COMPIL II 关系密切,却因为副总统阿罗约对农业及土地改革的成见,而被排除在 COMPIL II 的政治议程之外,并被贴上支持埃斯特拉达的标签。阿罗约政府上台后推出的十四点军事手段为主,忽略农业改革的反恐计划,再度证实菲律宾的农业土地政策如何受到保守政治格局的绑架。 2009 年 12 月,阿罗约更宣布马京达瑙省(Maguindanao)戒严,这是 1986 年后的第一次戒严,却再次发出倒退信号。Aguinaldo军营的人民力量纪念牌,来自:维基百科与此同时,虽然 2002 年菲共和人民军组织被美国政府认定为恐怖组织,菲共却大有复兴之势,愈加证实这一陈旧政治和社会分裂的反差:不仅截至 2004 年菲共仍然在乡村地区拥有约一万人游击队的实力;而且菲共的不同派系分别支持菲律宾的富商,包括阿基诺的儿子小阿基诺(Noynoy Aquino,前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取代 1980 年代对左派教会组织的支持,对今日菲律宾政局的介入愈益加深 。如此新旧寡头操纵的背景下,抗争运动或者抗争民众的主体到底是谁,他们能否真正把握自己的主体性,只有在街头还是必须同时通过政治协商,来确保自身的利益与运动的自主?这些都是困扰人民力量II的问题,后来同样困扰着人们对泰国红衫军运动的思考,影响人们对东南亚国家底层民众与中产阶级关系的判断,影响人们对这些地区抗争运动与公民社会关系的理解。中产阶级和新技术让转型过程增加变数尽管如此,在人民力量II的行动中,通过通讯和传播工具,菲律宾中产阶级却“自组织”地获得了新的主体性。在 2001 年 1 月 16 日到 20 日的抗议中,他们展现了新的动员能力。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拉斐尔观察到,“当支持埃斯特拉达的参议员突然中止了弹劾程序后,反对派领袖用手机传播短信,二十五分钟内两万人聚集在EDSA大道”。到 2001 年,七千万菲律宾人口中有五百万人拥有手机,每天发送大约七千万条手机短信,主要集中在马尼拉这样的大都会地区,而当时电脑的普及率只有 1% ,而 40% 的人口仍然处于每天收入一美元的贫困线下。手机成为菲律宾21世纪初城市中产阶级新的交流工具,也成为新的抗争动员方式。 连续四天的抗议经历了军事镇压的威胁、红衣主教辛(Sin)的公开反对、全国总罢工的呼吁、政客们在 19 日晚的彻夜协商,最终以 20 日上午最高法官戴维(Hilarion Davide)授权副总统阿罗约为新总统而告结束。在反对与支持埃斯特拉达的两支运动交错对抗的过程中,尽管教会姿态鲜明,不同立场公民社会组织显然都被政治角力的双方充分利用,反对埃斯特拉达的人民力量II的抗争烈度本来不高,看似也难以持续,却基于手机短信传播和动员的灵活而支撑下来,贯穿了 EDSA 上聚集的抗议人群和政客们的协商,化解了与国家暴力对抗的危险。在这个意义上,著名互联网专家霍华德·莱金将人民力量II称为“精灵暴民”,代表正在出现的社会革命,堪称 2001 年人民力量II运动最有价值的收获。人民力量革命(1986),Photo courtesy of Art Tibaldo,来自:rappler相比 1986 年的“社会革命缺位”,菲律宾中产阶级或市民社会的抗争运动同样没有改变阶级结构,却因为手机传播的自我应用而“进化”,被赋予社会革命的意涵。因为短信可能以到达未知远端的方式聚拢超越社会时空分隔的暴民,而面对这种小群体之间相互联络而汇成大规模“暴民”,传统城市规划和公安再难以控制。对于抗争运动本身,也无需主教大人的召唤或者严密组织的动员,一个普通 NGO 领袖连通一群跟随者,就可能随时召集起超乎意料规模的精灵暴民们,比如“迈克大哥”弗拉德发起 2000 年 11 月 11 日的百万人示威。较之泰国红衫军前例的边陲农众占领曼谷市中心、而自我赋予的激进性,“EDSA Dos”竟然因为抗议群众相互间传播、连接关系的变化而产生相对传统抗争运动的革命性,“精灵暴民”大概才是真正的人民力量,也通过人民力量的重复而让“人民力量”成为一种公民抵抗的经典样式。这或许是行动本身获得普遍性的路径之一,更是菲律宾各社会阶级,包括广大农众重新获得主体性,摆脱或者抗争保守政治威权,重构政治生活新的主体间性的新契机,而无论威权来自国家暴力的威慑还是来自农村与城市、阶级与贫富的分隔,或者来自寡头政治,比如早已从解放运动转向合作的教会或菲共的操纵。对于后者,抗争与威权的对峙可能仍然在街头,却可能更经常地发生在日常生活的空间。尤其当互联网 Web 2.0 的应用更进一步取代手机网络,那么,无需组织,无需中心化网络,无需占领中央广场,甚至无需占领街头,是否也可能从互联网随时产生“精灵暴民2.0”?这是摆在所有东南亚国家乃至世界公民社会面前的契机。人民力量 II ,如同 1898 年菲律宾独立运动的示范效应,再度对东南亚 21 世纪抗争运动的发展和样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放在全球民主转型的大视野中,以菲律宾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回顾 1898 年以来东南亚一个世纪的抗争运动史,从菲律宾 1898 年的独立运动到 2001 年的人民力量 II ,从跨“冷战”前后的东帝汶到泰国 2010 年的红衫军运动,从新马地区的华人会党到马共游击队,从佛教入世运动到菲律宾人民力量中天主教会的领导,大致包含民族主义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民主运动等主要的抗争形态,也有共产主义(毛主义)游击战的极端形态,以及街头抗争等社会运动的一般形态。甚至连 19 世纪新马华人会党抗争这样的原始形态,也可从中找到与历时一个世纪的各种现代抗争运动的关联,如孙中山民族主义革命、马共抗日和在马来联邦内争取政治承认的游击战直至今天马来西亚境内的人权斗争等;并可以将具有如此深厚的历史而表面上极具地方性的间断抗争运动,转变为今日公民社会理论强调的跨国抗争网络或者全球民主的一部分。随着东南亚地区卷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经济繁荣和社会交流所带来的社会复杂性加深,公民社会的引入与本土对日常生活威权化的反抗迅速结合,形成东南亚此起彼伏的抗争政治潮流。与冷战后 1990 年代出现的、标志着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走向终结的“自上而下的”全球化浪潮相比,这一新的政治潮流以全球化浪潮催生的新兴中产阶级为主体,通过“自中而上的”、以社会运动为主的各种抗争方式进行直接民主的参与,同时从威权体制的内部和外部推动着该地区的民主化,它与全球民主紧密相联。阿拉伯之春,来自:维基百科理解这一抗争民主如何存在于东南亚地区的传统威权与民主创新的紧张与冲突之中,才能理解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为何在东南亚趋向终结,才能理解去民主化的威权亚洲的现状和未来。无论是民族国家的威权还是抗争的普世主义诉求,都凸显其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紧张,即威权与抗争的冲突。换言之,今日东南亚的抗争民主潮流大可以追溯到民族主义革命和“冷战”时期,但在全球化时代重新展现其新的普世主义主体性,俨然从威权阵营内部汇聚并呼应了基于全球公民社会网络的全球民主,并且以反全球化运动的姿态继续其与全球化运动所代表的新威权的抗争。这会是从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腹心生成的新一波民主化浪潮,即第四波民主化浪潮的开端吗?威权主义为什么在亚洲是一个摆脱不掉的存在?然而,第四波民主化的先声是否意味着国家暴力乃至国家的消亡?巴特尔松和斯金纳等人的悲观很能说明抗争民主面临的严酷现实。即使在最激烈的国家主义批判者看来,“冷战”后兴起的全球化浪潮带来一场新自由主义的“自上而下的革命”,一个新自由主义的全球资本体制,迫使各国政府向货物和资本流动开放边界,并且相互合作。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主权基金。东南亚的新威权主义对此发展较早、较成熟,从一个隐秘的侧面凸显新威权主义与全球化和全球资本的紧密合作关系,与所谓民主基金会(简称NED)资助的“伪公民社会”正好形成一个对照。结果,去政治化的“治理”与治理基础上的全球合作,替换了要求那些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之后幸存的威权国家的民主化任务,而在不少后共转型国家却“选举主义”至上,表面的民主制度难以阻止“选举威权”的泛滥和治理的恶化。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之后,东南亚、非洲和拉美孑遗的威权国家因为治理的改善而被挽救,威权在新自由主义的全球资本的帮助下得到巩固,然后一个“新威权主义”国家的俱乐部俨然成形。“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 2008 年 1 月的评估发现,自 1994 年以来世界的自由指数第一次出现连续两年净下降,这大概便是拉里·戴蒙德最近十年来一再警告全球民主倒退,而威权俱乐部却不断壮大的原因吧。在东南亚,新威权主义的情形更为严重,甚至在民主化最早的菲律宾,人民对民主的信心都开始下降。“亚洲晴雨表”(Asian Barometer)对公共舆论的调查发现,从 2001 年到 2005 年,相信民主是最好的政府制度的民众比率从 64% 跌落到 51% 。威权的保护伞首先是东盟,而不是“冷战”期间出于“冷战”的地缘政治考量,去庇护那些所谓“民主典范”的威权国家的美国。在东盟这个国家间的“复合多边体”(complex multilateralism) 范围内,东盟几乎属于全球化秩序的一个忠实代理人,陈旧民族国家观念的守护人,对普世价值或者干预国家内政丝毫不感兴趣。在过去四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地方抗争运动为东盟以及东盟成员国漠视;到了最近几年,东盟机构才开始吸收社会组织参与东盟某些层级的会议咨询和讨论。东盟成员国国旗,来自:维基百科但是,东南亚威权真正的保护伞仍然来自东盟以外的地区大国,来自该地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和参与者即东盟峰会“10+3”模式内的东亚三国,尤其是其中之一的晚期威权主义国家。向东南亚输出威权、廉价工业品和基础设施、并进口原材料是这个新兴大国保持其全球化地位、扩大地区影响力、维持国内威权的重要手段。正是在该国的大力帮助下,像缅甸军政府这样受到国际社会唾弃的反民主政权才可能长期存在,就部分因为新威权俱乐部的扩大无疑有助于减轻深受全球民主、颜色革命冲击的晚期威权大国的国际压力。而晚期威权主义作为全球性新威权主义上升运动中的东亚特例,与东南亚的持久威权类似,其威权体制的韧性也并不具有任何理论上的新意,例如,诺德林格早在对 1970 、 1980 年代东南亚军人政权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中,就提出了韧性(resilience)的概念,而当下的晚期威权主义则因深刻融入并受益于全球化的资本主义,而增强了自身组织的持续性和威权的制度整合能力,只要在可预期的未来,抗争运动没有基本的合法空间或形式民主与之对抗,如摩尔多瓦和伊朗的选举机会可资利用,那么,强化的威权还将长期存续。公民社会的缺失,是亚洲宿命的根本原因但是,另一方面,其内部抗争运动的崛起作为全球性抗争运动的一部分,从社会的国家主导型(state-led society)开始转变为形成中的公民社会,而且这样一个过程是自创生的,从而改变了威权的性质。即便如缅甸这般高度威权政权治下,也能发生“缓性群众” 的静默洪流和人民力量模式的“番红花革命”,且在大规模自然灾害的冲击下,其威权统治已经松动。这个背景下,全球民主或者整个抗争运动都自觉、不自觉地卷入最广泛意义上的“反全球化运动”,尽管其中存在大量的表面重合和错综复杂的关系,就像联合国的许多机构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合作,反对另一个联合国机构世贸组织(WTO)一样。也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看,所谓全球的地方性反抗才有意义,它们都属于一场全球性运动,是(全球)社会对国家的抗争,而不是所谓分散的地方性运动,因为只有民族国家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才显示出威权主义的地方性。东南亚的抗争民主,因为身处新威权俱乐部的中心地带而更具前线的紧张,却也已经开始改变东南亚的威权态势,犹如晚期威权主义的扩散。虽然威权政权还将在可预期的未来继续维持,并且借由多重叠加的“复合多边体”的地区性威权制度和威权俱乐部的巩固而加强,但是威权的性质——威权主义的国家或社会关系即强制分区对体制民主的垄断和操纵,对大众的去政治化,对政治异见的隔离——已经被各种形态的抗争民主所改变。缅甸,来自:维基百科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大概是新世纪伊始的 2000 年至 2001 年爆发的菲律宾人民力量 II 行动和 2001 年兴起的马来西亚反内安法运动,这些运动其渊源和网络都可以追溯到“冷战”期间、甚至可追溯至一百多年前的抗争民主。这些地区的其他抗争运动间断性地穿透和暴露表面民主背后的“持久不平等”和国家暴力的滥用,成为检验所有表面民主的试金石。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促进传播网络、行动网络和抗争行动三者合一,而成就为新兴的网络政治,大大扩展了“自中而上”的抗争民主方向,可能将所有的“地方性抗争”融入全球范围的抗争民主网络,可能实时地将威权社会内部的日常生活空间政治化和异见化,加速全球范围内的社会整合。即推动全球公民社会的形成,促进自创生的的抗争政治 向更自发、更灵活、更激进、更频繁的方向发展。如缅甸 2007 年的“番红花革命” 、 2009 年 4 月和 6 月先后发生在摩尔多瓦和伊朗的“推特革命”展示的 Web 2.0 时代的“人民力量2.0”,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地方区隔(治格)的巩固,全球公民可能利用互联网 Web 2.0 形成的新型信任网络,组成高流动性的“精灵暴民”和“推特异见群”(twittering dissidents),穿透民族国家的威权性分区和去政治化特别是地方性的“硅幕”,从而推动自已经死亡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内部成长起来的第四波民主化浪潮的到来。(注:本文是作者吴强《现代性的反抗:东南亚的抗争运动,1898-2011》一书(即出)的部分内容。小标题均为编者所加。)推荐书单1.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这本书是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陈衍德写作的一本有关东南亚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的著作。他觉得, 从民族主义的发展来看,东南亚经历了从民族解放运动到民族分裂运动的变化。从族际关系的演变来看,东南亚民族之间的相处大都经历了对抗、适应到融合的过程。从民族经济的发育成长来看,东南亚经历了殖民地受压制时期、独立后的发展时期和全球化时代的起伏跌宕时期。从民族文化的变迁来看,出现了各民族文化既融合又并存的复杂局面。其中,关于菲律宾的一篇名为《亚洲觉醒的先声:菲律宾 1896 年革命及其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可直接阅读。2.The Politics of NGOs in Southeast Asia: Participation and Protest in the Philippines这本书追溯了 NGO 在菲律宾的历史,并具体分析了 NGO 在推动菲律宾转型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策略,以及和宗教、国外等因素的互动。作者 Gerard Clarke 是英国斯望西大学(Swansea University) 的教师,专注研究菲律宾的公民社会。除了The Politics of NGOs in Southeast Asia之外,他最近一部有关的书是Civil Society in the Philippines: Theoretical, Methodological and Policy Debates,也可一读。3.Organizing for Democracy : NGOs, Civil Society, and the Philippine State与 Gerard Clarke 的两本书类似,这本文集也是从公民社会角度探讨菲律宾的民主转型历程,也可供参考。4.A Handbook of Terrorism and Insurgency in Southeast Asia“911”之后,东南亚地区就被美国看作是反恐战争的“第二前线”(second front)。这本文集试图解释东南亚恐怖主义和叛乱 问题的深层复杂性,揭示出其历史、政治、社会和经济根源。编者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的副教授 Andrew T.H. Tan 。5.Civil Society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Asia: Expanding and Contracting Democratic Space这本书是对亚洲公民社会与政治变革之间关系的第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在作者看来,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与民主之间的联系是不确定的:某些公民社会组织支持民主,但另一些公民社会组织有可能破坏民主。此外,该研究认为,虽然公民社会是政治变革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民主转型和巩固也取决于有效政党、立法机构和国家机构的发展。6.In the Name of Civil Society: From Free Election Movements to People Power in the Philippines这是一本从公民社会和社会运动角度,详细讲述菲律宾转型历程的专著。作者是牛津大学的高级研究员 Eva-Lotta E. Hedman 。7.Smart Mobs: The Next Social Revolution美国科学家 Howard Rheingold 曾因 1993 年最早提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共同体”闻名于世。“精灵暴民”(Smart Mobs) 则是他又一推崇的概念。它指通过数字通讯技术使其协调和沟通能力得到增强的群体,他们以快速动员而著称。 Howard Rheingold 觉得,“精灵暴民”的出现意味着下一次社会革命的来临。互联网和无线通讯的进步,使得社会运动有了新的形式,他们开始使用手机和街头示威的直接民主压力 ,这也是新一波的政治潮流。(注:每本书的具体介绍由编者所加,不代表本文作者观点。)这是国家转型系列的第五篇。第一篇请点击下划线阅读《100 本书,20 个国家的故事,十几个学者,帮我们了解国家的转型:东欧篇》;第二篇请点击下划线阅读《100 本书,20 个国家的故事,十几个学者,帮我们了解国家的转型:西班牙篇》;第三篇请点击下划线阅读《100 本书,20 个国家的故事,十几个学者,帮我们了解国家的转型:日本篇》;第四篇请点击下划线阅读《100 本书,20 个国家的故事,十几个学者,帮我们了解国家的转型:南非篇》。题图来自:rappler 和 philstar

四象

“唯有利益才是永恒和永久的”——英美关系变迁及启示

【编者按】本文回顾了19世纪以来英国从掌控世界霸权到走向衰落的过程。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岳小颖和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教授袁胜育于本文中指出,这一过程同时是美国立国、崛起、扩张、称霸的过程,而如何看待和处理与美国这个新兴大国的关系,是英国面对的最大挑战。本文两位作者认为,总体上讲,英国的应对表现出了一个成熟国家的智慧和经验,无论是在如日中天之际还是在夕阳西下的境况中,英国都能够对势易时移做出冷静的判断并主动去顺应,力图保证事态以缓慢和平的方式发展,从而最大程度上维护自身利益。两位作者强调,当下,轮到美国考虑如何应对大洋彼岸一个新兴大国对手了。其中一个选择是仿效英国的作法,不要挑衅中国,不要通过建立空军基地、航母舰队和军事联盟来包围中国,中国可能反而会对外界维持善意,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举止。“面对一件没有能力阻止它发生的事情,明智的做法是将自己调整到最恰当的位置上,平静地迎接它的到来。否则,等来的将是更大的悲剧。”上述分析对理解当下的中美关系,是有所帮助的。只要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美特殊关系似乎就没有寿终正寝的理由。图为当地时间2017年1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举行会谈并出席联合记者会。梅成为特朗普任内首位访问白宫的外国领导人。尽管说在人类文明史中,大国创造繁荣的过程往往都极为相似,其衰亡也经历了类似的轨迹,但就英国所做出的世界性贡献而言,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望其项背。尤其是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等条件上看,英国充其量只能是一个中等规模的二流国家,但自18世纪以来,它却能够在人类近代历史跑道上领跑一百多年,并历经三百年一直跻身于强国之林,与世界历史上那些“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大国相比,英国确有其独特之处。考虑到英国自身的领土和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人类文明的演进、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新兴国家的崛起,英国世界霸权的衰落有其历史的必然。但英国的独特之处在于,面对一件没有能力阻止其发生的事情,它能够将自己调整到恰当的位置上,主动迎接它的到来。在走向衰落的过程中,英国表现出的远见、坚韧与承受、实用主义、大战略思维,很好地掌控了这个不可避免的衰落过程,最大程度上延缓了它衰落的脚步,最大程度上保留住了它昔日荣光的余辉,从而避免了历史上大多数强国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挽歌声中经受的悲伤、痛苦和绝望。如果说近百年以来英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是一条下行曲线,那也是一条舒缓而华丽的曲线。沐浴在帝国退隐的夕阳里,今天英国的首都仍然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它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首创的福利国家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典范,它的科技与教育仍具世界前列,它的“绅士”般的文明素养更为世人称道……。审视这个历史上曾经的世界霸主的兴衰故事,对正在经历沧桑巨变的当今世界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一、美国的兴起与英国的应对19世纪中叶,英国走向繁荣的顶峰也正是它开始走向衰落之时。“有光的地方必有阴影”,一旦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它的危机也就开始显现。英国人开始被迫应对全球各个角落的问题,他们无休止地扩张,同时也在各地树敌无数。任何国家从长远来看都不可能抵御世界其他国家的普遍联合,更不用说像英国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国了,英国既没有那些全民皆兵的民族拥有的军事力量,甚至连自身粮食供应都必须依赖海外贸易。而工业化的魔杖一旦也被其他人也掌握之后,英国不仅不复具有技术和产品的优势,而且在人口、资源和市场方面的地理局限也进一步凸显出来。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1945—)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认为,“1870年以后,世界力量对比正以两种可怕的、相互影响的方式削弱着英国的霸权”。一方面是其他国家继英国之后进行的工业及陆、海军建设的改革,使大英帝国地位相对受到削弱;另一方面是英国工业和商业优势的削弱,而这种优势正是英国海军、陆军和帝国实力最终依赖的基础。造成英国的世界地位及工业和商业优势被削弱,首先和最主要的,是美国的兴起。在英国历史学家戴维·雷诺兹(David Reynolds,1952—)看来,英美特殊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处理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并从美国身上获益的一种外交战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关系可以回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实力的衰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进入了一个关键点,但这个进程大致早在六十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然而,如果要探寻英美得以形成特殊关系的历史上的几个标志性事件的话,恐怕我们还得把时间再往前回溯几乎一个世纪,甚至回溯到美国独立战争。如美国历史学家和专栏作家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1958—)所论,正是美国独立战争,“导致英国人开始直面如何有效、低成本地统治全球体系的严肃问题,也是在独立战争中困扰英国决策者的问题”。英美形成特殊关系的历史可以回溯到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独立战争之后,美国和英国还发生过多起冲突,除了1812年的第二次美英战争,大多数冲突都以和解、妥协收场。如1793至1794年因边界纠纷,英国对美加边境实施运输封锁和贸易禁运,最终英国率先让步。1812年的第二次英美战争大概可以看作是英美重塑关系的第一个标志性事件。虽然在一些研究者的看来,在美军取得新奥尔良战役的胜利之后,美国报纸诸如美国“现在在世界各国中位居第一等级”了的说法纯属自吹自擂,因为,在结束战争的英美根特条约中,美国并未能在强征海员和其他问题上从英国那里赢得让步。但从最广义的角度说,这场战争也确实对英国政策产生了影响。1812年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外相卡斯尔雷勋爵(Lord Castlereagh,1769—1822)便把提升与华盛顿的关系作为拿破仑战争这场大灾难之后,建造一个和平与稳定时代的宏大努力中的一部分了,英国政府此后便尽量避免与美国的冲突。如1838至1841年,美加边界争端,最终通过谈判达成和解。1837至1838年,加拿大发生反英起义,尽管美国民众纷起援助,但美国政府严守中立。1845至1846年,英美争夺对俄勒冈的控制权,双方经谈判达成妥协。1854至1856年,英美争夺中美洲地峡控制权,英国最终向美国让步。这些英美之间的这些冲突和龃龉大都以英国的妥协、让步收场,原因复杂。如英国在欧洲大陆与法国、俄国的争夺的牵制,国内经济困难,对美国工业原料的依赖,等等。还有如在加拿大问题上,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如同美国外交战略家乔治·凯南(George F. Kennan,1904—2005)所言,加拿大对于美国和大英帝国之间保持一种良好关系而言,“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因为庞大而脆弱的加拿大在美国面前,宛如一个时刻都可能遭到蹂躏的对象。英国也明白,在美洲同美国竞争的同时同欧洲列强竞争是不可能的。英国与美国关系不友好的现状,束缚了其在欧洲的手脚,如果英国在欧洲大陆卷入一场冲突,丝毫不用怀疑,英国立刻就会发现其与美国也会处于战争状态。英国决策者被迫接受美国作为一个大国的现实,并且在美国宣称有特殊利益的地方将美国作为一个大国来对待。英国最终(1870年)从加拿大撤走了守备军,并非因为它信任美国了,而是因为它认识到,英国绝不可能在北美的陆地战中获胜。1895年委内瑞拉危机关头,英国海军部认为:“几个世纪里与欧洲对手们冲突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留下了世界范围的帝国和对英国的嫉妒这份双重的遗产……这使得我们倾巢派出位于本国海域守卫领土抵御外国入侵的作战舰队实在很冒险。”因此,英国所能采取的最为明智的对策就是选择体面地撤退,同时与一个强大的国家结成永恒的友谊。英国不仅在边界争端问题上选择了妥协,更利用这个机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更为正式的姿态宣布,他们将把西半球的统治权让与美国。英国议会下院托利党领袖亚瑟·巴尔弗(Arthur Balfour,1848—1930)甚至“恳求永久保持盎格鲁-萨克逊的友谊和团结”。英国人这种对英美亲善关系的追求,不仅是对新兴大国美国的好斗性的一种反应,而且是对德国和俄国的恐惧的一种反应,以及对在整个辽阔的英帝国所察觉到的脆弱的一种反应。1898年“缅因号”事件中,面对美国对西班牙发出的战争威胁,德国明确表示要采取联合干涉来反对美国,而且基本得到了欧洲大陆诸国的支持,但是,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Lord Salisbury,1830—1903)却表示“英国没有理由因为支持西班牙而加剧同美国的摩擦”。英国友好以及支持的态度,给美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美西战争爆发后,面对德国对菲律宾的虎视眈眈,英国明确表示,欢迎美国成为太平洋帝国,以便在这一地区保持均势。英国还在战争中给予美国以协助。在随后发生的布尔战争中,美国对英国投桃报李,罗斯福总统强调,当年美西战争时期欧洲大国几乎都支持西班牙,唯有英国放弃了对美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敌视,对美国的行为报以同情的态度,因而主张对英国予以支持。在1900年以后,英国总体地位的下降已渐趋明显。最显而易见的最直接衰落迹象正是英国在19世纪获得其辉煌地位的领域:制造业的效率和海上霸权。1875至1894年,英国工业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5%多一点,远远低于它的主要对手。它也不再能够保持一支达到两强标准的海军了。德国、日本和美国,每一个国家都拥有足够的海军实力,它们中任何两方的联盟其实力都超越皇家海军。在它们所在的地区,每一个国家都对英国的统治地位构成了重大的挑战。英国治下的和平因而实际上走到了终点。因此,在进入20世纪之际,大英帝国在要求妥协的压力下,努力与美国建立友好关系,英国在诸如巴拿马运河、阿拉斯加边界和捕猎海豹等问题上,对美国做出了一系列让步,将加勒比和拉丁美洲航线事实上的管辖权移交给美国海军。这样,英国就摆脱了在西半球战略上不稳定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它迅速改变了19世纪政治家们视为当然的情况,即英美关系永远是冷淡的、猜疑的,偶尔还是敌对的。对大英帝国而言,同美国结好,避免代价高昂的冲突,对行将衰落的帝国权力的维护意义十分突出。英国成功避免了来自美国的挑战,延缓了衰落。这种向美国移交海上权力的举动在1921年以后甚至扩大到西北太平洋。1921年,英国接受美国与英国海军的平等地位从而避免了同美国爆发一场海军军备竞赛。就如同在加拿大一样,英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北美海域部署大量英国皇家海军可能会促使美国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而在这种军备竞赛中,英国必输无疑。它因此减少了其驻西大西洋的军舰数量。回顾自美国独立后英美关系的历程,由于美国的崛起,英国的实力呈现出相对下降的趋势,英国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做出了顺应时势的应对,较好地维护了自身利益。而且,英国的战略远见还体现在,其对美国崛起奉行的开放、宽容的政策是在自身实力尚如日中天之际制定的。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固然让英国领略到了美国这个新生巨人的意志和能力,但英国毕竟在绝对实力上仍大大强于美国,对美国更不乏制衡的手段。事实上,如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塞尔·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1952—)所论:“在独立之后的最初150年,最让美国外交政策学者担心的不是丧失领土,而是贸易中断。”握有海神三叉戟的英国完全有能力给美国制造更大的麻烦,但它睿智地选择了与美国和平相处,而这个选择所带来的收益,虽然在几十年以后的一战和二战才显现,但却是关乎英国国祚存续的。二、英国的衰落与英国的选择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是英国走向衰落的临界点。20世纪30年代,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威胁,英国处处显得力不从心。虽然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英国人也严重损耗了自己的实力,美元储备和黄金储备消耗殆尽,国内机器设备磨损严重、破烂不堪。到1944年,英国的出口量只相当于1938年的31%。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向1945年7月上台执政的工党政府提交了一份“令人毛骨悚然”的备忘录,警告英国正在面临着“财政上的敦刻尔克”。时任首相丘吉尔在1952年7月哀叹道:“曾经是伟大辉煌而今仍然相当可观的英帝国,以他的威力、尊严、统治地位和权力,竟然不得不担心我们是否能支付每日的开销。这种现象确实悲惨,想到这点,我心如刀割。”面对现实,英国再次做出断腕求生的选择,大幅收缩海外力量。历史上英国曾经有过类似的遭遇,那就是19世纪中后期面对的美国崛起的冲击,英国通过在委内瑞拉争端、巴拿马运河、阿拉斯加边界等问题上做出让步,避免了与美国这个崛起中的大国的迎头相撞,避免了美英战争可能导致的经济上的灾难、政治上的困难和战略上的困境,保住了英国在西半球的核心利益(加拿大、加勒比海军事基地及在拉美的贸易和投资)。面对二战后国力衰落、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和发展的现实,英国大幅实行海外收缩和退却,相继于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从南亚和东南亚撤出,50年代末从中东和地中海地区撤出,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从非洲撤出。这种选择一方面减轻了英国的负担,更主要的是英国选择的“融洽”的分手方式,使得获得独立的英属殖民地大部分留在英联邦内,从而使英国的利益和影响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持。实际上,从战后英国实力看,英国已经无法承担众多殖民地的负担,英国人对帝国的关心程度大大下降,有一半以上的人竟然连一个英国殖民地的名字都说不出来。可以说英帝国的解体对英国来说是江河日下的一种无奈,也是摆脱负担的一种选择。正如1946年工党财务大臣休·道尔顿(Hugh Dalton,1887—1962)在日记中所写的:“当你处在你不需要的位置上,你失去了制服他们的力量,而他们也不需要你那样做的时候,唯一可做的就是退出”。所以,在殖民地纷纷独立和大英帝国走向解体的过程中,英国采取的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姿态,其思考和行动的重点是如何在撤离这些殖民地的同时,能够保留英国的影响力。在英帝国瓦解过程中,英国想方设法通过与这些殖民地签订一系列条约的方式,极力将新生国家纳入英联邦,承认所有英联邦公民享受“英国国籍”待遇,使这些已经获得独立的国家继续保持对英国的依附性,希望利用英联邦这个纽带保持在原殖民地的利益,即用英联邦来取代解体的英帝国,这样既消除了原来英帝国的责任,又保留了原有的好处,达到维护英国世界性的政治、经济、战略地位的目的。英国应对衰落的另一个选择是寻求建立英美特殊关系。始于美国独立的英美关系的重塑、协调、接近,推动了一战和二战中英美联盟的建立,并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冠以英美特殊关系的定位。这种特殊关系实际上是二战之前日趋紧密的英美关系的继续,进而上升为一种亲密的同盟关系。如果说在二战以前,英国虽已日薄西山但并不情愿退出世界政治的中心舞台的话,那么到二战结束之后,英国已经心悦诚服地将这个中心位置交给美国了。在1946年3月5日于密苏里州富尔顿城(Fulton)发表著名“铁幕演说”之后回来的路上,丘吉尔不无感慨地对杜鲁门的副手克里弗德(Clark Clifford,1906—1998)说:“如果我能再生的话,我愿生活在美国。贵国是世界的未来。你们拥有自然资源、气魄、年轻和决心,它将稳步地增强你们的全球影响。而英国已过了顶峰。”二战结束之后,英国已经心悦诚服地将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交给美国。图为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城发表“铁幕演说”。英国寻求建立英美特殊关系既是历史的惯性,更是现实的需要。战后初期英国处境艰难,按照凯恩斯的说法:英国的贸易逆差巨大,工业基础已受到削弱,驻海外机构过于庞大,这一切意味着英国急切需要美国提供援助,以取代行将中断的“租借”物资的供应。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我们就须采取比战时任何时期都要严厉的紧缩措施……”。在英国的努力下,1948年英国和美国签署了在英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英美经济合作协定》。根据这个协定,英国从1948至1952年,总共从美国获得了将近27亿美元的援助,是马歇尔计划受援国中接受援助最多的国家。英国的衰落严重动摇了大英帝国殖民体系的基础,导致战后大英帝国迅速走向解体。虽然英国面对现实,不再寻求将帝国属地紧紧抓住不放,但英国作为长期的宗主国,在附属国、殖民地存在着深厚的经济、政治、军事利益,很难一下子舍弃,而在二战中崛起的美国和苏联则对大英帝国的丰饶遗产虎视眈眈。面对这种形势,在语言、法律、宗教观念、政治思想、政治体制和价值观上与英国最为接近的美国也就成为英国托庇其帝国遗产的最佳对象。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战后希腊、土耳其政局动荡、内乱迭起,由于害怕苏联势力进入这两个国家,英国决定向美国求助,于1947年2月21日向美国递交照会,宣布英国不再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援助,希望美国接手。随后,美国推出“杜鲁门主义”,最终将希腊、土耳其留在了西方阵营。这种结局,在当时形势下,对维护英国在殖民地、保护国的利益而言,实际上是英国所能争取到的最佳结局。二战中苏联实力急剧膨胀,战后,大半个欧洲被苏联所控制,西欧在庞大的苏联战争机器面前也岌岌可危。这种情势,对奉行了四百多年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英国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二战前夕,正是因为意识到德国对整个欧洲大陆的野心一旦得逞,英国的安全亦将不保,英国被迫打起精神与德国勉力一博。二战后,苏联让英国感受到同样的威胁,而这一次,英国只能借助美国来防止欧洲被苏联控制,美国是英国对付苏联威胁、维护自身安全的唯一依靠。在1948年的柏林危机中,英国全力支持美国对抗苏联,如允许美国B-29轰炸机进驻英国本土。1949年北约建立,英国在组建和维系以美国为首的大西洋联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约正是在英国倡议成立的布鲁塞尔条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1954年,在法国否决包含重新武装联邦德国方案的《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从而使西方联盟面临危机之际,英国外交大臣艾登(Anthony Eden, 1897——1977)多方奔走,提出替代方案,成功化解分歧。因此,有人说,那时是英国的外交,拯救了大西洋联盟。大西洋联盟的建立使得西欧的安全被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英国的安全也藉此得到了保障。英美特殊关系使得英国通过美国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发挥对世界事务的影响,使其朝着符合英国利益和价值的方向发展。英国重视英美特殊关系,并不是消极地搭乘便车,并非事事对美国亦步亦趋,只要可能或必要,英国就要维护自己的大国地位和利益,力争发挥独特作用,影响美国的政策。英国认为,它的实力虽然与美国相形见绌,但凭借处理国际事务的丰富经验和技巧,可以指导美国这个尚不成熟的巨人,利用英美这种特殊的文化上的联系帮助掌控这个世界舞台上新的、不可预知的行为者。在英国人看来,美国人要么怀着对外部世界的满腹猜疑走向孤立,要么怀着一种悲壮的愿望试图在几个月内以那种孩子气的业余的方法去解决掉那些困扰了政治家们好多个世纪的问题。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英国人需要引导美国人,既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也是为了英国的利益。朝鲜战争中,艾德礼(Clement Richard Attlee,1883—1967)领导下的英国政府支持了美国对朝鲜的武装干涉,但多次告诫美国不要随意冒险扩大战争,更是力阻美国使用原子弹。越南战争中,威尔逊(Harold Wilson, 1916—1995)首相多次建议时任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 1908—1973)不要深陷越南战争,应尽早从越南撤兵,尽管这些规劝没能奏效,但事后看,英国人还是显示出比美国人更高的战略远见。英国还利用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积极充当东西方之间的传话人,以此增强英国的国际影响。英国早在1950年代初就承认了新中国,还向美国人游说,抵制苏联影响的最好办法,是使中国保持与西方的接触。英国还曾主张不应有台湾参加对日媾和,并试图说服美国。在美苏冷战对抗的情势下,首相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1894—1986)访问苏联,力求充当调停人和传话者,推动东西方进行对话。从1984年起,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1925—2013)和外交大臣杰弗里·豪(Geoffrey Howe, 1926 —2015)对苏联东欧进行了一系列访问,影响苏联东欧的政策走向,同时向美国传递信息,提出对策建议。正是撒切尔夫人通过与戈尔巴乔夫会谈,发现后者是“可以打交道的人”。而戈氏为了改善苏联与西方的关系,非常重视与撒切尔夫人进行磋商,于是出现了所谓“英国版的东方政策”、英苏“特殊关系”的说法。英国活跃于东西方之间,对于推动198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谈判和新的缓和发挥了作用,也抬高了英国的身价。英美特殊关系之于战后英国外交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英国对英美关系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这改变不了美主英从的性质。对于英国而言,作为曾经的世界霸主和北美殖民地的宗主国,对大国地位的怀旧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摆脱的,对共同的文化的过度强调也不时让它沉浸在一种感伤癖中,以至于会产生不切实际的幻觉,苏伊士运河战争便是典型。英国是以为会得到美国支持才发动苏伊士战争的,而美国之所以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站在英国的反对面,按照美国外交家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1923—)的解释,最重要的是,苏伊士危机给了美国机会去承应天命——担负起领导发展中世界的使命。苏伊士运河战争可以看做是英美关系的一段插曲,但对英国而言却是重要的一个教训,它从中更深刻地理解到了国际关系权力政治的本质。1957至1958年,英美关系得到迅速弥合,伦敦和华盛顿的决策者都意识到,英美由苏伊士运河问题所产生不和,主要的受益者可能是苏联。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两国关系经历了一些曲折。先是威尔逊政府拒绝对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提供实质性的支持,随后又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收缩从而降低了它对美国而言在地缘战略上的意义,再加上1970年代美国热衷于同苏联搞“缓和”,英国一度遭到美国忽略。1960年代,英国的不景气和西欧共同市场建设的有声有色形成鲜明对照,使得英国不得不就其对欧政策展开反思和讨论。主流观点认为欧洲共同体将成为一个挑战,英国如置身事外,将受到不利影响,认为英国应该加入共同市场,以便防止“小欧洲主义者”把欧洲引向闭关自守;英国加入共同市场,不仅会在欧洲获得新的地位,而且会加强英国在各种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反之,英国就可能面对与英国的观点和利益背道而驰的欧洲政治决定,却无法施加影响。英国、美国、欧共体三边关系是存在着互动性的,二战结束时期英国在世界上实力的急剧衰退是与欧洲在世界政治中总体衰落同时发生的,这个时期也正是英美特殊关系方兴未艾之际。欧共体在五六十年代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与此同时,美国却因越南战争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这是英国申请入盟的重要背景。对英国而言,为了自身的利益,它注定要与强者为伍。发展英美关系也好,发展英欧关系也好,关键要以是否有利于实现英国的利益为依归。因此,一旦加入欧共体并不能保证英国的利益,一旦美国重振雄风,英美关系就又成为英国对外关系最优先的方向。里根(Ronald Reagan,1911—2004)执政时期(1981—1989),通过内外政策的调整,美国重振国威。而英国的衰落并没有因为加入欧共体而有起色,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内经济一遍凋敝。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英美关系重获重视,其执政时期也是英美特殊关系的鼎盛时期。对于英美关系的重视程度,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里不惜这样写道,在北约组织中,她可能算是里根总统的拉拉队队长,里根总统的一匹掩护马。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对英美特殊关系是一个冲击。冷战以苏联的崩溃宣告结束,英美失去了最大的敌手,它们在安全和战略上合作的需求大大降低,英美关系也经历了一段低谷时期。然而,冷战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动荡的时代,地区局势的紧张、全球性经济危机、各种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应对这些新的危机和挑战的时候,英国基本上仍然是选择与美国站在一起。“9·11”事件当晚,时任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1953—)即表态英国会和美国并肩作战。只要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美特殊关系似乎就没有寿终正寝的理由。但正如英国早在美国独立之初就能够预见到美国的崛起和强大的不可阻挡之势,即便是对英美关系推崇备至的布莱尔,对大国力量的兴衰变化,也还是能够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他在自己的自传中写到:“我审视着八国集团——这还是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之前,而且我意识到八国集团不可能存在下去。中国、印度、巴西和其他国家将要求得到桌子旁的一个席位;而且,如果得不到,它们就会设立它们自己的桌子。我看到了两国集团——美国与中国——对于欧洲的风险。然后,如果我们不慎重一些的话,就会有三国集团:美国、中国和印度;或者是四国集团:美国、中国、印度、巴西。如此等等。换言之,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英国是一个不与欧洲大陆接壤的小小岛国,只有6千万人口,而在世界上还有两个国家,他们每一个的人口都是我们的20倍,而且其经济迟早也会与此相称。在这种情况下,相信我们可以固步自封地不与国际上其他国家交往,或者忽视我们与美国关系的重要性,这是多么可笑而又多么无力。”英国尊崇的不是永远的朋友,而是永远的利益。这不仅是两度担任首相的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Lord Palmerston,1784—1865)的名言,更是英国的传统。三、大国应对衰落之道在有关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所产生的影响的讨论中,人们大都是围绕这种表述方式来进行历史案例研究的:“崛起大国”压抑不住地挑战“霸主”,后者则本能地对前者进行遏制,这种各不相让的做法加剧了双方关系的紧张,以至于终于在某个时间节点导致军事冲突。这便是国际关系理论中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所谓“陷阱”,指的是某种历史宿命或者铁律,看看一战和二战前的大国关系,人们大都也愿意相信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说法。因此,对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战争的可能性,许多人也倾向于认为是难以避免的。然而,对自美国独立以来的英美关系的考察,则对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之间关系的演变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解释。亨利·基辛格认为:“历史的意义需要探索发现,而不应断言。”英国和美国随着国家实力的此消彼长实现了权力的和平移交,主要原因在于英国在处理和美国的关系方面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当然,有不少意见认为,英美权势的移交是由于同属盎格鲁-萨克逊人种,同文同种自然显得顺理成章。尽管不能排除这个因素的影响,但是将其作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来加以讨论,显然是比较偏颇的。别的不说,在美国生活着大量爱尔兰的移民,他们很多是为了逃避英格兰人的压迫而移居新大陆,长期以来始终是美国主要的反英力量。美国人在建国初期基本上具有强烈的共和主义和反殖民主义倾向。因此世界上的头号殖民帝国、君主国家英国在当时不少美国人眼里自然就是旧世界和旧势力的代表,是束缚新生力量的枷锁,是美国的压迫者和仇敌。英美两国之间的血缘、语言、宗教的共性,是影响英美关系的因素,但并非主要因素。在两百年前,英国居民和美洲殖民地人民之间,相同之处几乎一定比相异的地方大得多,但并不能阻止他们兵戈相向。事实上,德裔美国人,是美国人数最多的一个移民族群,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7%。然而,这并未阻止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都成为德国的终结者。作为守成大国,对于现有地位和影响不愿舍弃的确是一种本能,英国也有它的帝国乡愁,英国应该是一个大国是英国人脑海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可以说,这个观念在英国走向衰落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存在,它影响了英国投入第一次、第二次英美战争以及两次对德战争,影响了英国在战后做出拥有一支独立核力量的决定,影响着英国强烈反对欧共体对国家主权的侵蚀,影响着英国在超级大国之间居间调停。然而,帝国乡愁不能拿来解释英国对外政策的主要脉络。英国决策者没有不识时务头脑简单地仅仅是为了延长他们帝国辉煌的情感需要而不惜发动战争,花费巨资。影响英国外交决策的更为根深蒂固的因素是经久不衰的利益观,就像帕默斯顿1848年3月1日在英国议会下院所说:“想定这个国家或者那个国家是永恒的盟友或者永久的敌人的政策是狭隘的,唯有利益才是永恒和永久的。”而英国在追求这些利益的时候,时刻以最为敏锐的头脑,对任何政策进行成本控制,以避免国家力量无谓消耗,避免陷入不必要的争端之中。而且,在确认自己的能力已经无力达成或者维护某种目标之时,会选择最好的时机达成妥协。帕默斯顿(Lord Palmerston,1784—1865)于1855至1858年、1859至1865年两度担任英国首相。这种追求实利和必要时善于妥协的做法反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海军史学者章骞所论:“英国人惊讶地发现,失去北美并没有导致英国失去过往源于北美贸易的丰厚利润,相反,布朗贝斯滑膛燧发枪和凶猛的刺刀冲锋并没有拿下的北美却被商业活动的天然规律所征服。政治上脱离英国的北美在市场层面依然依赖英国,独立战争后的英美关系不降反升。英国容忍美国的海上力量发展,最终甚至还主动移交了海上主宰权,那固然是由于其国力衰退,但更为重要的,还是英国了解,只要不是排他式的国际秩序,还是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还会拥有自己获得的份额,所区别的只是股份的多少而已。”与应对帝国衰落的其他一些重要国家相比,英国似乎不那么僵硬。尤其是从一个长远的视角来观察的话,情况更是如此。从17世纪开始的西班牙帝国的衰落以及紧随其后的荷兰的衰落是一个迟钝的、无所作为的处置的过程。俄罗斯面对威胁、衰落的选择则是扩张。据说叶卡捷琳娜大帝(1729—1796,其中1762—1796在位)曾经说过,“我已经没有办法捍卫我的边界,但我有办法延长它们”。这种不惜国力以攻为守的做法,其效果最终证明是适得其反的。而英国对衰落的应对可以说相对显得老练和有远见,并且对严峻环境表现出了很高程度的适应性。尽管也遭遇了一系列尴尬,英国一直相对较快地发现和摈弃那些要失败的事业。自16世纪以来,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和目前的美国等一流强国的兴衰史还表明,在国家的生产力和取得收入的能力与军事力量之间,从长期看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相互依存关系。17世纪中期,当欧洲国家体系正在形成的阶段,英国是一个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个地区性国家,其利益主要在欧洲。在随后的两个半世纪中,随着帝国的逐渐扩张,英国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的全球性大国,其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广泛地分布于整个世界。值得关注的是,英国海上力量的增强和早期的工业化对英国在19世纪帝国的辉煌是至关重要的,而英国全球大国地位的下降恰好也伴随着英国工业生产能力的相对衰退和无法继续支撑其海上优势地位。美国之所以能在二战后建立一种以其为核心的世界秩序,是因为在1950年,其创造和提供了全世界52%的商品和服务。的确,历史的轮回轮到美国考虑如何应对大洋彼岸一个新兴大国对手了。其中一个选择是仿效英国的作法,不要挑衅中国,不要通过建立空军基地、航母舰队和军事联盟来包围中国,中国可能反而会对外界维持善意,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举止。与当年统治世界时相比,英国现在显得更加繁荣,英国人民或许也更加幸福。衰落,尤其是相对而言的衰落,并不是完全像美国人想象的那么悲惨。面对一件没有能力阻止它发生的事情,明智的做法是将自己调整到最恰当的位置上,平静地迎接它的到来。否则,等来的将是更大的悲剧。(本文原刊于《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原题:“英美关系的变迁与英国的世界地位”。略去注释,正文略有简化,略加重新编辑并由作者审定。经授权刊用。)

百四

菲律宾博士留学信息,你想知道的全在这!

近些年,菲律宾以其超高的性价比,受众不受年龄、时间的限制而成为热门游学地,也深受为了孩子的教育而移民国外的家长喜爱。留学一方面是提升自我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是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途径。欧美地区是许多学生关注的热门留学地区,正是因为这样的热门浪潮,让许多学生在选择留学的时候产生了盲目性。其实,在东南亚地区,也有非常适合学生留学的国家,例如菲律宾,那么今天,长青藤海外就和大家一起来一场菲律宾博士留学之旅吧~1. 菲律宾知识讲解菲律宾是被称为被天使吻过的国家,地处亚热带,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景色,这个国家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菲律宾属热带季风气候,受到季风及复杂地形的影响,即使是同一岛上,南北也稍有气候上的差异。6—11月是菲律宾的雨季。凉季为12—次年的2月,气温稍低,较为舒爽,雨量也稍少一些,是旅行的最好季节。1月是最凉爽的季节,平均气温为25.5℃,5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8℃。到了菲律宾,美国人和欧洲人通常感觉像在国内一样,因为那里的文化习俗超越民族或地域的界限,反映了多年来的西班牙和美国的影响。当地人一般都喜欢美国人并竞相模仿美国的生活方式。在政府机构、企业和教育领域都通用英语。菲律宾人极其好客,举例来说,对只逗留一夜的宾客往往也给安排最好的卧室。如果送礼的话,比如鲜花,应在到达时就献上。按惯例,在参加晚宴或其他社交集会之后要送去一件礼品或一封感谢信。宴席上,你给主人的最大赞美是吃得津津有味。近几年菲律宾经济的增长猛如虎!不过很多人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家对于菲律宾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多年前。近些年来,菲律宾已经有“东南亚小猛虎”之称了,除了基础建设的进步,政府还在鼓励外商投资,积极投入公共建设,一片欣欣向荣……2. 菲律宾留学政策菲律宾是世界第三大英语语系国家,其高等教育为欧美教育体系,其授予的学位通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2009年我国与菲律宾政府签署的《高等教育合作备忘录》,中菲两国之间相互承认学历。菲律宾由于是英文系国家,所以学历通行世界各地,毕业后要转赴美加、澳洲、英国、欧洲等都没有问题。我们长青藤海外已经服务许多学生从菲律宾回来并得到国内认证通过。在职菲律宾硕博留学的教育政策,大专生可以直升硕士,只要你就读的是属于三年制的大专就可以直接升硕士。但若是两年制的大专,就必须专升本(根据学校情况不同),拿到本科之后才能升硕士,约多花2年时间。并且夜大、自学、函授的学生可以申请到菲律宾留学,这些学历只要是国内公证处公证过的真实材料,都是菲律宾政府承认的。进入不同专业修硕士必须先修完那个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为12到18个学分,仅需要多一学期就可进入硕士班。3. 菲律宾博士留学条件菲律宾在职留学博士申请人需要的申请条件:(1)国家承认的硕士学历、学位。这个是最基本的菲律宾博士留学申请条件。(2) 本科生要进行菲律宾博士留学申请的话,需要先到菲律宾去读硕士,菲律宾是可以进行硕博连读的,拿到硕士学位以后再攻读博士。具备大专 ( 三年制 ) 毕业者可直升研究生,进行硕博连读。若大学或大专肄业,可申请补修学分然后再升研究生。(3)在职上班族可利用暑假、寒假前往进修,取得学位。(4)免托福、免雅思、免请假、免离职、花费省。(5)各校名额有限,证件申请亦需时间,请尽早于学期开始前3个月提出申请,以便保留名额,因各大学科系都有名额限制,且菲国教育部规定各大学外国学生有10%的名额限制。(6)年龄方面,申请人的年龄最好不要超过四十五周岁,同时身体健康状况要符合留学国家的标准,所以说在申请过程当中会有体检方面的要求(7)需要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及具有承担留学费用的经济能力。4. 菲律宾读博的优秀院校解读菲律宾黎刹大学菲律宾黎刹大学(原名:菲律宾国父大学),建立于1919年这所大学是由菲律宾联合大学协会创办的,在菲律宾大学中享有独特的地位,大学开设有工业、商业、农业、贸易相关方面的专业,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教学设备和优雅的教学环境。精心的教学计划加上实践的教学经验使黎刹大学成为了令人印象深刻并具国际竞争力的大学。主要开设奖学金有:拉普卢马奖学金-学费100%折扣-所有杂费100%折扣-图书费用100%报销-纳入“学术学者辅导计划”-每月津贴(仅针对即将上任的“毕业生代表”)学术奖学金-学费100%折扣-所有杂费打八折学术奖学金乙-学费100%折扣校友会奖学金菲律宾国父大学(JRU)校友会每年为希望在何塞·里扎尔大学攻读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维持并资助若干奖学金。合格的JRUAA学者可获得100%的学费折扣。在特殊情况下,学者也可以获得每月津贴和书籍津贴。拉普卢马奖学金*学术奖学金JRU校友会奖学金菲律宾国父大学亦旨在通过开设相关教学课程,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栋梁之才。目前学校开设了工商管理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和教育博士,想要进一步地对这些专业设置进一步地了解,可以质询我们长青藤海外的张老师。菲律宾科技大学菲律宾科技大学是菲律宾的一所规模中等却有着全面教育的公立大学。该大学成立于1901 年,中国教育部获得认证。菲律宾科技大学设有本科、研究生、博士生专业。随着课程种类、报读人数及校园发展不断扩张,菲律宾科技大学的发展也标志着其国际联系正在不断增强中。现时大学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大学将会持续达至发展及卓越的巅峰,受到来自全世界留学生的好评。目前设置的博士专业有管理科学博士;教育学专业博士:(a) 工业教育管理(b) 职业指导(c) 技术博士(d) 技术管理哲学博士入学要求:参加入学考试、面试合格者直接发录取通知书。开学时间:6月,11月 学 制:博士2-3年。硕士1.5-2年。本科4年(工程类5年)服务包括:学费,论文答辩费,论文指导费,律师费,国际邮件费,体检费,签证费,外国留学生费,考试费, 杂费,语言培训费,翻译费,办理学签期间车费及接机费,服务费,咨询费。准备资料: 1护照:本人持户口本身份证到户口所在地公安分局和市局办理。 2毕业证 成绩单 无犯罪 存款证明 出生证明公证+认证:当地公证处公证一式两份中英文对照,然后由中国外交 部和菲律宾使馆认证,认证可以在当地省市外事办办理或者联系我们协助。 3出生证明: 如果护口和父母在一起拿户口本生分证直接在公证处办理。如果不在一起提供入学证件之一。菲律宾永恒大学菲律宾永恒大学(University of Perpetual Help System DALTA,简称:UPHSD)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由Antonio Laperal Tamayo 博士于1975 年创办,是一所菲律宾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CHED)管辖的正规的全日制综合性私立大学,是我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承认的“菲律宾正规高等院校”,也是经我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确认的“有资质接收外国留学生的菲律宾高校”。博士学位课程主要有:工商管理博士、教育管理哲学博士、公共行政管理博士。院校优势: 中国教育部认可的菲律宾高等院校; 菲律宾高教委直属的综合性私立大学; 菲律宾最高等级AUTONOMOUS大学; ISO9001:2015课程管理体系认证大学; 驻菲大使馆确认的有留学资格的大学; 菲律宾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 菲律宾留学生数量最多高等教育机构; 菲律宾认证课程数量排名第二的大学; 菲律宾唯一具有飞行员培训资格大学。卡威迪国立大学卡威迪国立大学(Cavite State University)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相邻。1906 年美国人托马斯泰在位于马尼拉南部约三十公里的旅游胜地卡威迪省创立,至今已是百年的国立名校,目前在校生超过万人。1983 年,菲律宾科技部、贸易工业部以及能源部与该校开展了多项研究和合作项目,同时开设了硕士、博士学位。卡威迪国立大学是菲律宾总统府高等教育委员会(CHE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大学联合会(IAU)、菲律宾大学及专上学院评审局(AACCUP)评审及认可的国立大学。更是中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和中国留学网推荐的著名大学,享有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文凭和海归待遇。目前开设的博士学位有:农业博士、教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卡威迪国立大学学费及生活费仅相当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的10%。学校公寓住宿每人每月仅人民币1500-3000 左右,伙食每餐人民币20-50 元左右。招生对象 1.本科专业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包括中专、高职毕业学历; 2.硕士专业招生对象为本科毕业或同等学历,包括自考、函授、成教、开放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3.博士专业招生对象为硕士毕业或同等学历,包括自考、函授、在职硕士毕业学历; 4.专科毕业学生可申请本硕连读专业,根据专科学习成绩单给予部分本科阶段课程免修; 5.以上招生对象不限于应届毕业生,具备相应学历要求的学生,均可申请就读高等级学位。报考要求 1.提供最高学历学位证书、成绩单、无犯罪记录证明、出生证明、体检报告; 2.通过卡维迪国立大学招生处面试、笔试和英语水平测试; 3.在职学校教师、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提供工作单位证明; 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在相关技术和管理领域有丰富经验或较大发展者优先录取。菲律宾莱西姆大学菲律宾莱西姆大学LPU是由菲律宾第二任总统JOSE P. LAUREL博士创办于1952年7月7日,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六所独立大学的大学家族,全日制学生近五万人。菲律宾莱西姆大学现有11个二级学院,44个本科专业,其中八大雁校区有国家级杰出专业训练基地五个,七个博士学位和十五个硕士学位授予权,比马尼拉校区专业齐全一些。同时因为具有自授学位权,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其他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而无需经高等教育委员会审批。入学奖学金 所有入学奖学金的合格学生都可以参加入学考试。 主要资格:Valedictorian /排名1在至少40名学生的总应届毕业生中名列前茅。 1个学年的学费和杂费可享受100%的折扣。l 敬礼者/等级2在至少40名学生的总应届毕业生中名列前茅。 一学年的学费和杂费可享受50%的折扣。l 荣誉勋章/等级3在至少101名学生的总应届毕业生中名列前三。 仅针对1个学年(SHS)或1个学期(学院)的学费可享受50%的折扣。l 主编官方学生或高中出版物的总编辑。 仅针对1个学年(SHS)或1个学期(学院)的学费可享受50%的折扣。不知道大家对菲律宾留学是否还有什么疑问呢?了解更多更详细的菲律宾留学资讯,欢迎大家关注菲律宾留学网站:菲律宾博士联盟

梦露版

亚洲留学:永恒大学排名,学费,专业,录取条件|一兮留学

最近有很多同学来咨询小编菲律宾永恒大学,小编发现同学们都很关心排名、学费、专业、录取条件等相关问题,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统一做出解答。菲律宾永恒大学永恒大学(UNIVERSITY OF PERPETUAL HELP SYSTEM DALTA)是一所天主教私立大学,由安东尼奥和黛西夫妇于1975年2月开始创办,并于1997年正式成为大学。永恒大学主要开设有三个校区,分别位于Las Pias 拉斯皮纳斯、Molino 莫利诺 和Calamba 卡兰巴 。学校提供职业技术短期培训等多种学历学位课程,学校距离机场一小时车程。永恒大学目前在校师生总人数为两万人,开设有超过70个专业,有知名校友Scottie Thompson(菲律宾知名篮球运动员)、Richard Gomez (政要人员)等人。招生专业主要包括本科、博士、硕士等。博士专业包括教育管理哲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公共管理博士;硕士专业包括公共管理硕士、教育领导力理学硕士 护理理学硕士等菲律宾永恒大学永恒大学在亚洲的排名并不是很高,但是在菲律宾国内排名并不低,这相当于我们国内的一本院校。如果你想要去永恒大学留学,攻读硕士或者博士生的话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就可以申请:硕士具备本科或专科学历者,可申请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博士具备硕士学历,且工作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博士学位。菲律宾永恒大学永恒大学是菲律宾教学设施最完备的大学也是菲律宾留学生最多的大学,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一兮留学】!亚洲留学:最新!菲律宾中央大学排名|一兮留学一兮留学与菲律宾圣卡洛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菲律宾留学「一兮留学」圣卡洛斯大学教育学博士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