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CSSCI中的这些半月刊,真香,还是真坑?今子不去

CSSCI中的这些半月刊,真香,还是真坑?

根据出版周期,可以将期刊分为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和年刊等。《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目录》中的期刊数量为568种。由于原中共中央党校、原国家行政学院2018年合并重组为新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从2019年开始,原《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并刊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因此,目前CSSCI期刊数量实际为567种。从出版周期来看,在567种CSSCI期刊中,双月刊最多,有314种,占比超过55%;月刊次之,有181种,占比接近32%;季刊有59种,占比亦超过10%;半月刊有12种;而旬刊仅有1种。本期推文将目光投向CSSCI期刊中的12种半月刊,向各位读者介绍这些期刊的基本信息。通常而言,期刊出版周期与年刊载文章数量之间呈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出版周期越短的期刊,每年刊载的文章数量越多。表格里这些半月刊年刊载文章的数量即明显高于同类期刊平均水平。对于个体特别是初入学术之门的研究生来讲,选择某些发文量较大的半月刊投稿,或许更容易被接收。然而,上述半月刊中的部分期刊,在坊间的“口碑”似乎不佳,或是因刊文量过大而被质疑论文“较水”,或是笼罩在“中介”代发、版面费高昂的阴云里。那么,这些半月刊到底是真香,还是真坑呢?1.《求是》的前身是《红旗》杂志,创刊于1958年,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是党中央机关刊,读者对象主要是党政军及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宣传思想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党员。尽管《求是》杂志的作者群体有较高的门槛,但根据杂志社信息,《求是》的投稿通道是面向广大读者开放的。《求是》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qstheory.cn2.《红旗文稿》是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宣传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由求是杂志社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8年,《红旗文稿》共刊载文献433篇(2019年数据暂缺)。《红旗文稿》现设有“文摘”“政治”“文化”“经济”“金沙滩”等栏目。《红旗文稿》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qstheory.cn/hqwg,采用邮箱投稿。投稿邮箱:hqwg@qstheory.com编辑部联系电话:010-64037076/640373313.《学术前沿》定位于对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学术分析,关注在中国改革发展实践中长期存在、触及根本、关乎全局的议题,特别是中央关心、民众关注,极富现实针对性,亟待给出对策、抓紧解决的问题,并以精确严整的学术范式,对这些重大、紧要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在规律层面进行把握;由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学术前沿》共刊载文献554篇。《学术前沿》以"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的形式,每期对一个重大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阐析,此外,还设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成果发布”“调查研究”“公共治理”“中国战略”“政党政治”“学术大视野”“政治评论”等栏目。《学术前沿》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rmxs.chinajournal.net.cn/WKD/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rmxs,采用系统投稿。编辑部联系电话:010-653637454.《中国高等教育》创刊于1965年,当时刊名为《高教战线》,1982年复刊,1986年7月正式更为现名;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学术导向,倡导“正视听、明学理”,关注高教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是高教领域理论探究和工作交流的高端平台;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共刊载文献581篇(含增刊)。《中国高等教育》现设有“高教纵横”“理论视野”“党建与思政”“域外视角”“专题研究”“高职高专”“创新创业”等栏目。《中国高等教育》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jyb.cn/zggdjy,采用邮箱投稿。投稿邮箱:gdjy@email.com.cn编辑部联系电话:010-822966585.《教育发展研究》创刊于1980年,当时刊名为《上海高教研究丛刊》,1985年更名为《上海高教研究》,1999年正式更为现名;主要报道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规划、教育体制、教育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等内容;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教育发展研究》共刊载文献431篇(含增刊)。《教育发展研究》现设有“决策参考”“摄影报道”“视点”“时评”“专题”“域外”等栏目。《教育发展研究》采用邮箱投稿。投稿邮箱:jyfz@263.net编辑部联系电话:021-64186212/64034596/640383426.《图书情报工作》创刊于1956年,是国家级大型图书馆学情报学两栖专业学术核心期刊,主要面向研究型图书情报机构,侧重于数字网络环境下的知识服务与图书情报工作转型发展,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主要报道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核心的相关领域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进展。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图书情报工作》共刊载文献588篇。《图书情报工作》现设有“情报研究”“工作研究”“理论研究”“知识组织”“海外观察”“综述述评”“专题”等栏目。2020年重点选题可参见:http://www.lis.ac.cn/CN/column/column81.shtml《图书情报工作》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lis.ac.cn,采用系统投稿。编辑部联系电话:010-82623933/82626611-66147.《图书馆学研究》创刊于1979年,主要发表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等与信息管理与服务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由吉林省图书馆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图书馆学研究》共刊载文献333篇。《图书馆学研究》现设有“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专业教育”“图书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服务”“信息咨询”“读者工作”“著作权”“国外图书馆”等栏目。《图书馆学研究》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jlplib.com.cn/tsgxyj,采用邮箱投稿。投稿邮箱:tsgxyj@163.com8.《中国出版》创刊于1978年,原名《出版工作》,内部发行。1987年1月起公开发行;1991年1月,改版并更为现名;定位为一本面向新闻出版行业,沟通管、产、学、研的机关刊物;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出版》共刊载文献564篇。《中国出版》上半月侧重实用,下半月侧重理论。现设有“品书录”“学术园地”“版权之页”“学术经纬”“本期话题”“智媒时代”“业界动态”“焦点论坛”“出版史话”等栏目。《中国出版》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s://zgcb.chinaxwcb.com/site-3/,采用邮箱投稿。投稿邮箱:zgcb@vip.sina.com编辑部联系电话:010-87622012/876220139.《统计与决策》创刊于1985年,立足统计前沿理论,探究统计新方法,推介决策理论与方法,崇尚数量实证研究,由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统计与决策》共刊载文献1073篇。《统计与决策》现设有“统计观察”“经济实证”“财经纵横““理论新探”“决策参考”“方法应用”“企业管理”等栏目。《统计与决策》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tjyjc.com/,通过系统或邮箱投稿均可。投稿邮箱:tjyjc@vip.163.com编辑部联系电话:027-87819590/8781209010.《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于1984年,以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为己任,紧紧围绕“科技进步怎么样”和“科技进步怎么办”两大历史命题,致力于促进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由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科技进步与对策》共刊载文献820篇。《科技进步与对策》现设有“科技管理创新”“区域科学发展”“产业技术进步““企业创新管理”“科技法制与政策”“评价与预见”“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人才与教育”及“综述”等栏目。《科技进步与对策》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kjjb.org,采用系统投稿。编辑部联系电话:027-8727706611.《历史教学》创刊于1951年1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刊最早的历史学刊物,是最具权威性的历史教学类杂志之一,由历史教学社(天津)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历史教学》共刊载文献346篇。《历史教学》每月出版两期,其中:上半月刊为中学版,主要栏目有“教学研究”“高考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设计”等栏目。下半月刊为高校版,主要栏目有“中国史研究”“世界史研究”“教学研究”“专稿”“中青年史学家访谈”“史苑新秀”等栏目。《历史教学》官方网站地址为:http://www.historyteaching.cn,采用邮箱投稿,其中:上半月刊(中学版)邮箱:zhengwen0408@126.com下半月刊(高校版)邮箱:xsb07@126.com编辑部联系电话:022-2333233012.《中国书法》创刊于1982年,坚持“书法至上、读者至上”的办刊理念,荟萃历代书法精品、关注书法文化现状、推动当代书法学术与创作健康发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知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书法》共刊载文献1171篇。《中国书法》现设有“经典”“学术”“创作”“人物”及“书法广角”等版块,每个版块下设若干栏目。《中国书法》采用邮箱投稿,其中:古代书法编辑部邮箱:zgsfza@163.com现代书法编辑部邮箱:zgsfxd@163.com编辑部联系电话:010-65389765(古代)、010-64911178(现代)来源:发表记

韩非

《下一代》杂志什么级别国家级还是省级可以评职称吗?知网收录吗

下一代杂志社征稿函 省级期刊主管单位:辽宁省文化厅主办单位:辽宁延安文艺学会ISSN:1005-4995CN:211-1317/C期刊收录:维普、龙源《下一代》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辽宁省文化厅主管,辽宁省延安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月刊。一、办刊宗旨《下一代》是教育类刊物。反映我国素质教育领域的最新实践和研究成果,介绍发达地区乃至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反映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动向,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本刊秉承 "追踪教育研究前沿,关注教育实践热点,探索创新教育理念,传播教育信息,总结教育实践经验 "的办刊理念。通过开展高端研讨会、专家特邀文章、各类论文征集等活动,本刊已成为高等教育界、职业教育界、基础教育界开展素质教育研究、交流实践经验、沟通研究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成为全国教育界学术交流和论文发表的重要阵地。二、栏目设置博览阅读、德育观察、教学实践、教学研究、课堂研究、诗词之路、专题报道、智慧与博客、校园内外、园丁观点、园丁日志、知识园地、职业教育。三、征稿对象本刊主要刊登大、中、小学校的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的稿件。四、来稿须知视觉独特,特色鲜明,思想性、纪律性、趣味性强,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性强,文字精炼。准确、生动的语言,每页2500字(计算空格),并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等。请保证所投稿件版权的独立性,不得抄袭,署名顺序无争议,责任自负,请勿一稿多投!电子稿件须以Word格式作为邮件附件发送,并在标题下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及摘要和关键词。投稿发表的文章如获省部级以上资助,请注明资助名称和项目编号。本刊保留对稿件进行修改的权利,如不同意修改,请在投稿时注明。 如15天内未收到用稿或修改通知,可向其他期刊投稿。

三正

为何高校发表那么多的顶级期刊论文,但仍感觉用处不大?

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都在自然或者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不少的顶级期刊论文,为此一些高校也给予这些认为的作者很高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但是从公众实际感触来看,并没有感觉到这些。论文有多大的用处,仍然让人感觉用处不大。结合最近天津大学硕士举报其导师学术不端这一现象,作为老师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论文存在学术不端或者造假。即使一些论文发表在了顶级期刊上,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图片造假或者数据不可重复的问题。这就意味着。这些点击期刊上论文能给社会公众带来的价值是有限的,从而不能够带来多大的社会应用价值。第二,学术研究偏冷门,缺乏社会应用。除了一些顶级期刊论文存在学术不端或者学术造假现象以外,还有一些顶级期刊的论文比较冷门,研究领域与我们社会公众所知并不熟悉,这些研究往往属于数学物理等基础理论研究。因此很难直接对社会产生应用价值,社会公众更难以感知。第三,存在科研灌水现象。目前在大学各个教授以或者科学研究人员都存在着KPI科研绩效考核现象,如果科研人员科研绩效不达标,就会会被扣除一定的工资待遇,为此一些大学教授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待遇,就会盲目发表一些对社会没有价值的水刊,这一现象被称为科研灌水现象。比如生化环材,这四大天坑专业发表SCI论文就比较容易,很多该专业的研究人员往往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以上几种现象就造就了虽然目前我们的社会公众看到有很多论文都被发表在了顶级期刊上,但仍然难以感觉到它的价值存在。但是在学术圈存在的这一虚假学术繁荣现象,必须值得我们深思,不能够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造成了学术研究的空中楼阁,难以持续发展。而这一问题的改变,不仅仅需要科研人员自身同时还需要大学管理方式的改变,这样才能够引导学术进步。为何高校发表那么多的顶级期刊论文,但是仍然感觉用处不大?

张叔

超9成SCI论文发在国外!中文期刊到底差在哪

·中国SCI论文发表数量位列世界第二,但超90%发表在国外期刊;·中国期刊的影响因子逐年提高,但很多中文期刊评价不高;·对比国际期刊的“秒回”,一些中文期刊的审稿时间长达9个月;·对比国际期刊全文刊载,不少中文期刊吝啬地将篇幅限制在8页;·对比国际期刊的专家审稿,很多中文期刊审稿人将审稿权给了在校生。学术界不投中文期刊的原因是什么?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最近再次出现在某知识问答平台热榜。短短两周,便吸引了180个回答,浏览量超过34万。中文期刊到底差在哪?面对逐渐边缘化的态势,如何摸清定位实现破局?8月29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邀请科技界、出版界专家,就中文期刊如何回归正途展开了激辩。超9成SCI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问:中国期刊的生存现状是什么?任胜利(《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2019年,中国SCI论文发表数量超过50万篇,位列世界第二。2000年,中国SCI期刊对中国学者论文的贡献是41%,到2018年下降到7.4%。也就是说,100篇论文中只有7篇发表在中国际期刊上,另93篇都发在国外期刊上。此外,中国的SCI期刊数量也与中国SCI论文发展不匹配,中国期刊越来越滞后于中国论文的发展。9000多种SCI期刊中,中国期刊只有241种。科研成果不发表在中文期刊上,很难让广大中国科研工作者知晓,促进现代化建设无从谈起。中文期刊的重要性和发展的急迫性不言而喻。中文期刊的现状是小、散、弱,同质化明显。小即规模小,一本期刊大约发200篇文章;散即分布散,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只有1.16种期刊;弱即影响力弱,大多出版单位只有一种期刊,很难做大做强。同质化非常严重,缺乏学科分布、学术定位的考虑。大学学报中,以大学学院命名的有519种,约占中文期刊的12%,而大学学报都是综合性的,很难体现特色。从影响因子看,中国SCI期刊影响因子的上升幅度远远高于国际总平均水平。这是因为影响因子只代表平均论文引用,部分中国期刊为了追求影响因子的提升,大大缩减了刊登论文的总数量,减少分母大小而博取高分。一般来说,期刊影响因子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因为论文数也在增加,但上述部分中国期刊为了把影响因子做高而不断减少分母,这种做法是没有可持续性的。因而,中国期刊的总被引与国际总体差距依然很大。综上所述,中国期刊面临质量不高、评价导向导致缺乏优秀稿源、学术定位不够明晰等核心问题,尤其是中文期刊。问:如何看待“差评”中文期刊的现象?崔鹏(清华大学副教授):差评中文期刊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科技领域优秀科研工作者的顶级成果一般不会考虑投稿到中文期刊。以计算机领域举例,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学术话语权不在中国,科研工作者发论文实际上希望能够得到学术共同体的认可。学术共同体是分层次的,有些是引领性的,有些是跟随性的。引领性的不在中国,这种情况下国外期刊就是最好的选择。从这个角度看,某些领域的中文期刊没搞好的客观原因是,我们的科技发达程度不足以支撑打造一本该领域的一流国际期刊。二是,一部分科研工作者要受到国际同行认可,需要国际舞台交流学术进展。包云岗(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学术发表只是整个科研活动中一个环节,现在都盯着为什么差评中文期刊这件事,其实大可不必。很多时候整个链条尚未完全运转起来的情况下,仅仅看一个环节未免偏颇,因此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中文期刊上。计算机领域,很多顶级会议获得认可,一定程度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源头就在会议上,或者来自某一个期刊,学术界与期刊、会议的互动经形成正向循环。如果哪一天中国的需求走在世界前沿,又能够在国内找到技术方案,那这些技术来自哪里,哪里就会形成新的舆论阵地。问:绝大部分优秀论文流向国外,中国是否是学术全球化的受害者?崔鹏:学术全球化,中国到底是受益者还是受害者,学术界一直在讨论。国际期刊向中国开放,是把中国学者逼到国际舞台,逼到国际学术圈,中国是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假如现在贸然禁止所有论文发表到国外,那就是变相加速了外界对中国的学术封锁。定位不清是中文期刊发展的拦路虎问:如何解决部分国内办的英文期刊,既不受中文期刊的待见,在国际上竞争也很尴尬的问题?王静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定位不清晰是影响中文期刊发展的关键。语言是中文期刊国际化传播的劣势,大多数欧美一流学者是不懂中文的。在这种情况下,中文期刊的读者群体就被限制在中国。那么就必须考虑,中国的读者群体需要什么。如果不想清楚这个问题,找不准市场定位,片面办中文期刊的英文版,是无法提升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的。高志鹏(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尽管可能95%的中文期刊很差,还有5%的中文期刊比较好,比如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自动化学报、通信学报等,从我们学校的角度来看还是认可的。李季萌(爱思唯尔学术期刊部出版人):中文期刊应该向期刊集群发展成熟的出版商学习经验,比如期刊定位。一本好的期刊首先需要做完善的市场需求分析,同时精准定位,不一定所有的期刊都要以发展成顶级期刊为目标。成功的期刊离不开一个尽职的、活跃的编辑团队。另外,要有强大的内容推广平台来增加可见性,同时在期刊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李浥东(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中文期刊到底服务于国内学术界的哪些人呢?如果一开始就把中文科技期刊跟国际顶刊相比,那是不现实的。所有的期刊,都是随着研究成果而来。国内绝大多数前沿研究成果的学者都是英文体系培养出来的,几乎无一例外。让学者再去花时间,写一个很好的中文文章,这是对科技资源的浪费。所以中文期刊的定位最重要。只有定位精准,服务好目标人群,中文期刊才有可能提升影响力。问:有的中文期刊审稿需要9个月,如何破解?鹿泽光(中科国鼎数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计算机领域的中文期刊编辑很难找,基本上CCF的15本会刊全都缺编辑。李季萌:爱思唯尔的计算机期刊集群在亚洲有700多个编辑,这个数量显然无法满足目前的需要。所以这也说明我们需更加紧密地跟亚洲科研工作者联系起来。目前,亚太学者在期刊出版中的话语权还是不够强,所以我们也是想跟学术界一起探讨,怎么增加亚洲学者在期刊领域的话语权。任胜利:国际上有像Nature、Science、Cell这样有专职编辑的高端期刊,但更多的还是Springer—Nature、Elsevier等大型出版社主办的以编委会力量为主的学术期刊,充分依靠编委初筛稿件或邀请审稿人等办法解决审稿这一难题。对中文期刊来说,我觉得也要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发挥专家办刊的优势。问:中文期刊收版权费,因而限制了版面。一般投稿到中文期刊的论文不能超过8页,导致很多论文虎头蛇尾,是这样吗?任胜利: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实际上,对论文篇幅和参考文献的限制也是部分期刊编辑的人为规定。有关期刊总页数也是可以弹性的,在上报期刊主管部门和邮局发行时可适当放宽某一期的页数,出版时尽量不超过上报的页数就可以。问:中文期刊发展空间有多大?任胜利:2019年我们曾做过问卷调查,从反馈发现,94%的科研工作者认为需要中文期刊,同时对中文期刊的未来表示忧虑。如果认为中文期刊做得不好,差评中文期刊,那么科研工作者的投稿意愿就会降低,造成恶性循环。但是,95%的科研工作者愿意为中文期刊做贡献,就是说中文期刊还是有潜力,可以发展好的。李季萌:计算机领域出版量位居前四的出版商,IEEE、 Springer-Nature、ACM和爱思唯尔论文数量加在一起,也只占了整个英文学术论文市场的1/3,其他2/3由其他出版商或出版形式占据。从这个角度看,计算机领域并不是一个垄断的出版市场,反而是一个百花齐放,极具活力的市场,中文期刊仍有很多机会。抓住本土学者以破局问:中文期刊如何把学术界拉回来,建立学术声誉?邬明权(中科院遥感所副研究员):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学者不去发中文期刊,首先是因为指挥棒的原因,学生毕业要求发SCI,所以所有人都去发SCI,而不是去发中文期刊。学术界不发中文期刊,不是因为中文期刊不好,而是因为指挥棒的原因。罗训(天津理工大学教授):一个期刊的水平跟一个期刊的学术志愿者水平直接相关,但是学术志愿者精神现在在国内学术圈是欠缺的。有的导师会把期刊论文交给学生去审,是因为他们觉得审稿浪费时间。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导致审稿质量难以保证。而事实上,学术的互相评议,前人不传帮带,后人的学术水平就很难提升。前人不对期刊把关,谁又能当好期刊的守门人呢?李季萌:中国学者一年发表很多文章,发表一篇文章背后有很多学者和出版从业者的参与和支持。要保持科研平衡,就需要大量学者贡献时间、精力。从这一点来讲,对比发表论文的数量,亚洲学者的贡献程度还明显不够。王静远:ACM、IEEE会议办得好,就是抓住了学术共同体。中文期刊如果想要办好,办成顶级,一定要抓住本土学者,发动一群学术志愿者来审稿这一点很重要。问:具体如何操作?任胜利:应该说中文期刊在学术成果交流和人才培养中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中文期刊的作者以研究生为主,也有期刊编辑或编委调侃中文期刊就是研究生的“作业本”,也就是说研究生最初的几篇文章都是通过审稿人的审稿、把关后在中文期刊发表的。这个过程对于提升学生对研究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研究素养是很有帮助的。所谓的研究能力培养,写文章和修改文章应该是最好的培养方式之一。建议青年科学家更多、更早地参与到中文期刊的建设中,如建立青年编委会或青年审稿人制度,让年轻有为的学者先参与进来,做期刊的审稿工作,提升中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以获得广大科研人员和学生的认可。崔鹏:每年有大量优秀年轻学者从海外学成归来,这对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是利好的。希望在后续科技期刊发展和建设方面,能够更大程度引入学术共同体的力量,共同呼吁国家做相应的政策调整,更好地运营学术共同体。来源:中国科学报

逼猴儿

学术界为啥不爱投中文期刊?

来源:“中国科学报”官网来看一组数据:中国SCI论文发表数量位列世界第二,但超90%发表在国外期刊;中国期刊的影响因子逐年提高,但很多中文期刊获差评;对比国际期刊的“秒回”,一些中文期刊的审稿时间长达9个月;对比国际期刊全文刊载,不少中文期刊吝啬地将篇幅限制在8页;对比国际期刊的专家审稿,很多中文期刊审稿人将审稿权给了在校生。 学术界不投中文期刊的原因是什么?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最近再次出现在某知识问答平台热榜。短短两周,便吸引了180个回答,浏览量超过34万。中文期刊到底差在哪?面对逐渐边缘化的态势,如何摸清定位实现破局?超9成SCI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中国期刊的生存现状是什么?《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任胜利说,2019年,中国SCI论文发表数量超过50万篇,位列世界第二。2000年,中国SCI期刊对中国学者论文的贡献是41%,到2018年下降到7.4%。也就是说,100篇论文中只有7篇发表在中国期刊上,另93篇都发在国外期刊上。此外,中国的SCI期刊数量也与中国SCI论文发展不匹配,中国期刊越来越滞后于中国论文的发展。9000多种SCI期刊中,中国期刊只有241种。科研成果不发表在中文期刊上,很难让广大中国科研工作者知晓,促进现代化建设无从谈起。中文期刊的重要性和发展的急迫性不言而喻。中文期刊的现状是小、散、弱,同质化明显。小即规模小,一本期刊大约发200篇文章;散即分布散,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只有1.16种期刊;弱即影响力弱,大多出版单位只有一种期刊,很难做大做强。同质化非常严重,缺乏学科分布、学术定位的考虑。大学学报中,以大学学院命名的有519种,约占中文期刊的12%,而大学学报都是综合性的,很难体现特色。从影响因子看,中国SCI期刊影响因子的上升幅度远远高于国际总平均水平。这是因为影响因子只代表平均论文引用,部分中国期刊为了追求影响因子的提升,大大缩减了刊登论文的总数量,减少分母大小而博取高分。一般来说,期刊影响因子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因为论文数也在增加,但上述部分中国期刊为了把影响因子做高而不断减少分母,这种做法是没有可持续性的。因而,中国期刊的总被引与国际总体差距依然很大。中国期刊面临质量不高、评价导向导致缺乏优秀稿源、学术定位不够明晰等核心问题。如何看待“差评”中文期刊的现象?清华大学副教授崔鹏坦言,差评中文期刊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科技领域优秀科研工作者的顶级成果一般不会考虑投稿到中文期刊。以计算机领域举例,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学术话语权不在中国,科研工作者发论文实际上希望能够得到学术共同体的认可。学术共同体是分层次的,有些是引领性的,有些是跟随性的。引领性的不在中国,这种情况下国外期刊就是最好的选择。从这个角度看,某些领域的中文期刊没搞好的客观原因是,我们的科技发达程度不足以支撑打造一本该领域的一流国际期刊。二是,一部分科研工作者要受到国际同行认可,需要国际舞台交流学术进展。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包云岗则表示,学术发表只是整个科研活动中一个环节,现在都盯着为什么差评中文期刊这件事,其实大可不必。很多时候整个链条尚未完全运转起来的情况下,仅仅看一个环节未免偏颇,因此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中文期刊上。计算机领域,很多顶级会议获得认可,一定程度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源头就在会议上,或者来自某一个期刊,学术界与期刊、会议的互动经形成正向循环。如果哪一天中国的需求走在世界前沿,又能够在国内找到技术方案,那这些技术来自哪里,哪里就会形成新的舆论阵地。绝大部分优秀论文流向国外,中国是否是学术全球化的受害者?针对这一问题,清华大学副教授崔鹏认为,学术全球化,中国到底是受益者还是受害者,学术界一直在讨论。国际期刊向中国开放,是把中国学者逼到国际舞台,逼到国际学术圈,中国是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假如现在贸然禁止所有论文发表到国外,那就是变相加速了外界对中国的学术封锁。定位不清是中文期刊发展的拦路虎如何解决部分中国办的英文期刊,既不受中文期刊的待见,在国际上竞争也很尴尬的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王静远认为,定位不清晰是影响中文期刊发展的关键。语言是中文期刊国际化传播的劣势,大多数欧美一流学者是不懂中文的。在这种情况下,中文期刊的读者群体就被限制在中国。那么就必须考虑,中国的读者群体需要什么。如果不想清楚这个问题,找不准市场定位,片面办中文期刊的英文版,是无法提升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高志鹏则表示,尽管可能95%的中文期刊很差,还有5%的中文期刊比较好,比如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自动化学报、通信学报等,从我们学校的角度来看还是认可的。爱思唯尔学术期刊部出版人李季萌说,中文期刊应该向期刊集群发展成熟的出版商学习经验,比如期刊定位。一本好的期刊首先需要做完善的市场需求分析,同时精准定位,不一定所有的期刊都要以发展成顶级期刊为目标。成功的期刊离不开一个尽职的、活跃的编辑团队。另外,要有强大的内容推广平台来增加可见性,同时在期刊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李浥东则坦言,中文期刊到底服务于国内学术界的哪些人呢?如果一开始就把中文科技期刊跟国际顶刊相比,那是不现实的。所有的期刊,都是随着研究成果而来。国内绝大多数前沿研究成果的学者都是英文体系培养出来的,几乎无一例外。让学者再去花时间,写一个很好的中文文章,这是对科技资源的浪费。所以中文期刊的定位最重要。只有定位精准,服务好目标人群,中文期刊才有可能提升影响力。有的中文期刊审稿需要9个月,如何破解?中科国鼎数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鹿泽光直言,计算机领域的中文期刊编辑很难找,基本上CCF的15本会刊全都缺编辑。爱思唯尔学术期刊部出版人李季萌说,爱思唯尔的计算机期刊集群在亚洲有700多个编辑,这个数量显然无法满足目前的需要。所以这也说明我们需更加紧密地跟亚洲科研工作者联系起来。目前,亚太学者在期刊出版中的话语权还是不够强,所以我们也是想跟学术界一起探讨,怎么增加亚洲学者在期刊领域的话语权。《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任胜利认为,国际上有像Nature、Science、Cell这样有专职编辑的高端期刊,但更多的还是Springer—Nature、Elsevier等大型出版社主办的以编委会力量为主的学术期刊,充分依靠编委初筛稿件或邀请审稿人等办法解决审稿这一难题。对中文期刊来说,我觉得也要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发挥专家办刊的优势。中文期刊收版权费,因而限制了版面。一般投稿到中文期刊的论文不能超过8页,导致很多论文虎头蛇尾,是这样吗?《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任胜利表示,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实际上,对论文篇幅和参考文献的限制也是部分期刊编辑的人为规定。有关期刊总页数也是可以弹性的,在上报期刊主管部门和邮局发行时可适当放宽某一期的页数,出版时尽量不超过上报的页数就可以。中文期刊发展空间有多大?爱思唯尔学术期刊部出版人李季萌说,计算机领域出版量位居前四的出版商,IEEE、 Springer-Nature、ACM和爱思唯尔论文数量加在一起,也只占了整个英文学术论文市场的1/3,其他2/3由其他出版商或出版形式占据。从这个角度看,计算机领域并不是一个垄断的出版市场,反而是一个百花齐放,极具活力的市场,中文期刊仍有很多机会。《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任胜利则表示,2019年我们曾做过问卷调查,从反馈发现,94%的科研工作者认为需要中文期刊,同时对中文期刊的未来表示忧虑。如果认为中文期刊做得不好,差评中文期刊,那么科研工作者的投稿意愿就会降低,造成恶性循环。但是,95%的科研工作者愿意为中文期刊做贡献,就是说中文期刊还是有潜力,可以发展好的。抓住本土学者以破局中文期刊如何把学术界拉回来,建立学术声誉?中科院遥感所副研究员邬明权表示,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学者不去发中文期刊,首先是因为指挥棒的原因,学生毕业要求发SCI,所以所有人都去发SCI,而不是去发中文期刊。学术界不发中文期刊,不是因为中文期刊不好,而是因为指挥棒的原因。天津理工大学教授罗训则坦言,一个期刊的水平跟一个期刊的学术志愿者水平直接相关,但是学术志愿者精神现在在国内学术圈是欠缺的。有的导师会把期刊论文交给学生去审,是因为他们觉得审稿浪费时间。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导致审稿质量难以保证。而事实上,学术的互相评议,前人不传帮带,后人的学术水平就很难提升。前人不对期刊把关,谁又能当好期刊的守门人呢?爱思唯尔学术期刊部出版人李季萌表示,中国学者一年发表很多文章,发表一篇文章背后有很多学者和出版从业者的参与和支持。要保持科研平衡,就需要大量学者贡献时间、精力。从这一点来讲,对比发表论文的数量,亚洲学者的贡献程度还明显不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王静远说,ACM、IEEE会议办得好,就是抓住了学术共同体。中文期刊如果想要办好,办成顶级,一定要抓住本土学者,发动一群学术志愿者来审稿这一点很重要。具体如何操作?《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任胜利说:“应该说中文期刊在学术成果交流和人才培养中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中文期刊的作者以研究生为主,也有期刊编辑或编委调侃中文期刊就是研究生的“作业本”,也就是说研究生最初的几篇文章都是通过审稿人的审稿、把关后在中文期刊发表的。这个过程对于提升学生对研究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研究素养是很有帮助的。所谓的研究能力培养,写文章和修改文章应该是最好的培养方式之一。建议青年科学家更多、更早地参与到中文期刊的建设中,如建立青年编委会或青年审稿人制度,让年轻有为的学者先参与进来,做期刊的审稿工作,提升中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以获得广大科研人员和学生的认可。”清华大学副教授崔鹏则表示:“每年有大量优秀年轻学者从海外学成归来,这对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是利好的。希望在后续科技期刊发展和建设方面,能够更大程度引入学术共同体的力量,共同呼吁国家做相应的政策调整,更好地运营学术共同体。”编  辑丨刘博文校  对丨高 乐校  审丨王殿祎值班编委丨徐兴邦

国产SCI新贵,这本期刊你了解吗?

有这样一本国产SCI期刊,2016年创刊,2019年影响因子即超过13,高居国产SCI期刊影响因子第5位(前四分别是Cell Research/20.507、National Science Review/ 16.693、Fungal Diversity/15.386和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13.714)。这本期刊就是Signal Trans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封面发展历程Signal Trans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创刊于2016年,是一本由Nature-Springer出版社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出版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全英文期刊。该刊旨在快速发表与信号转导和靶向治疗相关的基础科学与临床研究最新研究成果与研究进展,该刊主要聚焦重大人类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作为一本多学科刊物,Signal Trans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药学、药物化学、计算化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2019年1月,该刊被SCIE收录;2019年11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领军期刊” 。与一般OA期刊不同的是,该刊内容每周更新一次。编委会主编:Carlo M. Croce (美国) 、Kang Zhang(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魏于全(中国)影响因子趋势2018年,该刊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为5.873。2019年,影响因子为13.493。发文量期刊2020年至今已发表199篇文章,其中来自中国作者的文章已有92篇,占到46%左右。2020年发文量机构TOP10发文学科分布高影响力论文2016年至今,目前共有4篇载文为ESI 1%高被引论文。1、NF-kappa B signaling in inflammation(2017年发表,662次)2、The role of MicroRNAs in human cancer(2016年发表,425次)3、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vehicles for cancer treatment and their performance(2018年3月发表,235次)4、Targeting oncogenic Myc as a strategy for cancer treatment(2018年2月发表,94次)被引频次TOP 10 论文1、NF-kappa B signaling in inflammation(662次)2、The role of MicroRNAs in human cancer(425次)3、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vehicles for cancer treatment and their performance(235次)4、Targeting oncogenic Myc as a strategy for cancer treatment(94次)5、The independence of and associations among apoptosis, autophagy, and necrosis(54次)6、Targeting cellular pathways in glioblastoma multiforme(50次)7、Treatment of CD20-directed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an early phase IIa trial report(50次)8、Lymphopenia predicts disease severity of COVID-19: a descriptive and predictive study(44次)9、The emerging role of zinc transporters in cellular homeostasis and cancer(44次)10、Inhibition of Mcl-1 enhances cell death inced by the Bcl-2-selective inhibitor ABT-199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ells(44次)JCR分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Q1、细胞生物学Q1中科院分区医学 1区 [Top]小类:细胞生物学 2区|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1区发表时滞从投稿到接受平均时间101天从接受到在线平均时间24天版面费2,170欧元,或2,490美元或1,790英镑

笃行

来聊一聊核心期刊的那些事

什么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是指刊载论文数量多、品质高,而且能反应出该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受到读者重视之学术期刊。此概念由英国布莱德福(Samuel Clement Bradford)提出,所谓的布莱德福定律即是指文献分散定律,说明某一学科中多数的论文及研究成果,集中于该学科中少数的核心期刊之中基本概述核心期刊——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双核心概念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如果该期刊被同时被两种核心期刊遴选体系认定为核心,那么该期刊就是双核心期刊了。比如,既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双核心期刊与单核心期刊在职称评选中,均为核心期刊。但双核心期刊的学术水准自然要更好一些。核心期刊论文对格式要求往往比较严格,对于常常只注重论文内容不注意形式的作者们来说,核心期刊论文的格式要求直接影响编辑的审稿印象和成功通过与否,显得格外的重要核心期刊论文的格式要求会根据不同的期刊会有所不同,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一样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论文发表的基本格式,就算期刊编辑有再复杂严格的格式要求,也能轻松搞定,让论文投递更加有把握核心期刊论文的标准格式为:文章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邮政编码)、摘要(以摘录或缩编方式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50~300字、关键词(选用可表达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1] [2] [3]……(一般期刊还要求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 作者简介与作者联系方式针对以上格式组成还须注意的是:一、标题核心期刊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参加医学论文发表相关栏目文章(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例如:如何快速发表论文二、正文核心期刊论文格式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5000--10000字不等,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字太少就不能充分展开论述。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文中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写清,所有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文中有关量与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用单个斜体外文字母表示(国家标准中专门规定的有关特征值除外;如要表示量的状态、序位、条件等,可对该单个字母加上下角标、阿拉伯数字以及"′""^"等),避免用中文表示。正文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1.3,…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1.1.3,…排序;引言不排序三、参考文献核心期刊论文格式要求有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集(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其他未说明文章(Z)参考文献如为专著,项目包括:作者姓名.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期刊,项目包括:作者姓名. 版本. 年. 月. 卷(期)~年. 月. 卷(期).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电子文献,项目包括:作者姓名. 电子文献题名. 文献出处或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四、作者信息包括作者简介(100字以内) 出生年月 性别 毕业院校 学历 主要研究方向。作者联系方式,包括:地址, 邮编,电话,(含手机)E-mail等近年来学术不端现象频出,文章恶意互引、抄袭、造假等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我国科技类期刊被国外知名杂志批量撤稿事件,更是引起国人对期刊评价的深刻反思,核心期刊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境然而声讨之声的指向有点偏了,一些人认为是核心期刊的指标设置和评价方法出了问题。其实,任何指标的设置都有其考量的目标,都是从推动期刊影响力的角度出发的。评价机构在指标推出前必定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和测评工作,在取得相对可靠的验证后才用于实践。而如何运用这些评价指标则应该是期刊管理部门和期刊编辑部门以及期刊使用者根据各自不同的目的需求把控尺度、掌握指标的应用一些人不去了解或不以应有的学术态度去了解核心期刊的研制目的、应用范围、指标概念、统计方法等,只是一味地排斥核心期刊,只要感觉对自己不利便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表现出极强的利己性,这既不是学者应有的治学态度,更不利于期刊的健康发展。此外,科研管理手段的落后与缺失、监管部门能力有限和学术共同体参与不到位也导致在期刊评价中产生的问题与矛盾指向核心期刊的研制期刊评价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机制上的要求。在健全和完善我国期刊评价机制方面要先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数据库建设和学术共同体参与一、评价指标体系核心期刊评价广遭诟病的原因是评价指标单一、简单泛化、可操作性差等。严格讲,期刊评价是系统工程,它既是学术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又自成系统。一个设计合理、逻辑关系明晰、指标易于实现的评价指标体系,既应该从政治标准、学术标准、编辑标准、出版标准等具有引领导向作用的宏观层面对学术期刊整体建设进行思考,又要从微观角度考虑评价对象的学科特性、类别属性、层级差异等因素,同时还要兼顾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和拓展性,进而达到改进和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的目的。此外,由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具有鲜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期刊评价必须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放在首要位置,这一点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必须有明确的体现二、数据库建设期刊评价至少要有两个数据库做基础支撑,一是引文数据库,另一个是评价专家数据库。期刊引文数据库顾名思义就是将各种参考文献的内容按照一定规则记录下来,集成为一个规范的数据集。引文数据库主要作用表现在:通过统计论文的施引与被引情况反映期刊的利用程度,其期刊与学科的关系指标、摘转指标、影响因子指标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通过考察引文库论文的应用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期刊的政策影响力;通过论文引证情况可分析期刊国际传播状况,从而反映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一个学科覆盖全面、数据完整、质量优良、遴选科学的期刊引文数据库是期刊量化评价的必备要件。而期刊评价专家库是期刊定性评价公开、公正的保障。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同行评价方法,专家评价在学术期刊评价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专家库的建立要有一整套完备的遴选规范,包括遴选原则、遴选标准、遴选指标、专家产生方式以及易于实现的技术手段支撑。入库专家要具备综合素质高、道德修养好、研究功底厚重、对某一学科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有足够了解、在业界有一定权威性和代表性等。只有具备一定规模且具有规范性、标准性、可操作性的高质量学科专家库的支持,才可避免以往期刊评价时“散兵游勇”式的作业方式,实现靶向评价,最大限度地避免人情评议,进而达到公开透明、彰显公信力的同行评议的目的。然而目前几家社科期刊评价体系中尚缺少这样的评价专家数据库,这种局面亟待解决三、学术共同体参与期刊评价是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量化结果的数据支持,更需要同行评议,包括资深编辑、学科专家、评价机构等学术共同体来一起完成。以往的学术共同体,指的是从事科学研究、具有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共同规范的群体。随着社会发展,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诉求愈发迫切,期刊的学术评价主体不妨做些突破,将评价主体外延扩大,形成一个由期刊界同行、学科专家、重点读者参与评价,评价机构搭台、管理部门监督的新型期刊评价共同体。在这个新型评价主体中大家各司其职、恪尽职守。期刊编辑部门要严格内部评审规范、编辑规范、出版规范、信息化建设等制度建设;专家学者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对期刊的学术性、规范性、前沿性、影响力等方面履行评议责任;期刊管理部门和各级期刊协会组织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勇于担当,抓好期刊出版事后审读的组织工作,使其制度化,让同行评议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评价机构则要承担起制定和完善期刊评价标准、构建期刊评价体系、协调各方关系的职责,打造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的高水平的专业化平台实际上,只要核心期刊不被学术职务牵涉、利益获取等诸多因素所绑架,还核心期刊本来的学术角色,良好的学术评价生态将不难实现

群生不夭

论文发表时,怎样辨别核心期刊,你一定要知道的2件事

论文一般是学术研究的总结,是研究者的心血凝结,而要将论文发表是很重要的事情,而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发表于核心期刊,不仅可以将研究成果作为知识传播出去,也是对研究者的一种成绩的肯定。而对于大多数的医生、老师、科研工作者来说,都在不断的进取,想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一些成绩,而且在实际的工作中,还与职称评定有很大关系。有了研究成果,发表了论文,特别是发表在业界承认的核心期刊上,对职称的评定,岗位的晋升都有很大的用处。一、核心期刊我们将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称为核心期刊,是因为这部分期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量、刊载本学科的文献量大等等因素。因此很多教学、科研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职称评审和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二、我国有哪些主要的核心期刊?我国目前3大社会公认的核心期刊:1、北大核心: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学术界的权威专家、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经过收集汇总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根据一定的标准,评定出来的重点专业期刊,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2、南大核心: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8年)数据,来源文献近54万余篇,引文文献320余万篇该项目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品种近千种,其中核心库来源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为378种,已积累从1989年到现在的论文记录近100万条,引文记录近400万条内容丰富、结构科学、数据准确系统除具备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提供新型的索引关系——引文索引,使用该功能,用户可迅速从数百万条引文中查询到某篇科技文献被引用的详细情况,还可以从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献或著者姓名入手,检索到一批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除提供文献检索功能外,其派生出来的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数据库等产品,也成为我国科学文献计量和引文分析研究的强大工具三、核心期刊发表要注意的事情1、对于能进入核心期刊目录的杂志而言,其费用要求虽然有细微差别,但不会有大幅的变化,一般都是相同的水平的发现某些机构收费低出行业平均收费很多的时候,作者应高度警惕很多机构在沟通之初信誓旦旦说自己费用低,等作者交付定金之后,又以刊期需要加急,对应栏目稿子已满等理由层层加价,而作者也只能任由摆布2、综合考虑实力及安全性。在考察期刊发表机构时,不要只听宣传,而应通过营业执照等判断出版机构的成立时间另外,也要核实网站是否在国家工信部有正规ICP备案等核心期刊项目巨大,有条件最好上门实地考察付款时也可选择公司对公账户进行付款这些都是基本的核心期刊的知识,如果有更多的需要可以留言或者联系我呀!

始作

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郑州 研讨学术期刊如何高质量发展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6月15日,“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研会”暨“《中州学刊》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郑州举行。专家学者围绕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与核心竞争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与政府责任、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与学术环境优化、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与学术创新、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与期刊内部管理改革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在会议主旨发言环节,《新华文摘》总编辑喻阳,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社会科学战线》主编、二级研究员陈玉梅,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徐祥民教授,《东岳论丛》主编、研究员王波,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汤漳平,结合各自的研究专长与多年的工作实践,先后作了精彩的大会主旨发言。在会议讨论发言环节,期刊界与学术界的专家分别从编辑(期刊)与学者的视角,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积极为推动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大家普遍认为,在整个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发展体系中,学术期刊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过程中,学术期刊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使命。学术期刊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思想高度和学术水平,承担着评价学术成果、培养学术新人、推动学术进步、倡导优良学风等重要使命。学术期刊一定要充分认识、发挥好自己的功能作用,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据了解,此次会议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州学刊杂志社承办,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庆祝建院40周年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来自数十家重要学术期刊的主编、社长,以及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等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不眠夜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期刊文章:警惕人口负增长陷阱

来源:澎湃新闻“俄罗斯远东以及日本北海道地区的经验显示,更低的生育率与人口加速负增长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进而陷入一种‘人口负增长陷阱’。”近日,由国家卫健委直属事业单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期刊《人口与健康》2020年第12期刊发了一篇题为《城市化、低生育率与人口负增长》(简称《城》)的文章。该文作者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友华以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苗国。《城》文称,“低生育现象是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的重要人口特征。世界范围内,无论是人口膨胀还是人口收缩的国家与地区,在经济规律驱使下,人口向城市集中、向大城市集中是普遍趋势。城市化具有抑制生育水平的能力,城市化与低生育率不仅导致人口负增长,而且还有促使人口空间极化。”文章分析了美国、日本北海道、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德国的案例。其中,文章认为,“日本与俄罗斯推行积极的鼓励生育以及人口区域调控政策都无法撼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人口加速负增长使得偏远地区‘空心化’,甚至部分地区重新演变成‘无人区’,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城》文指出,“中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的爬坡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育率将越来越低,这是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中国城市化水平继续上升,叠加当下极低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水平,未来人口加速负增长的效应将会与近邻如出一辙。”在两位作者看来,“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产业的转型升级,现代社会第二、第三产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更高,特别是文化素质。这必然驱动家庭由投入孩子的数量成本向质量成本转移,市场经济促进人口城市化进程,遂使生育率大幅度下降,衍生出大城市长期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问题。新生人口无法填补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流失,造成非核心区域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收缩。大城市对青年人口的‘虹吸效应’导致乡村与落后地区遭受更严重的老龄化挑战,这是周边国家的现实案例,也是我国正在经历的现实。”公开资料显示,《城》文作者之一的陈友华出生于1962年7月,自1980年起先后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和德国马尔堡大学社会科学与哲学系,并分别获得理学学士、理学硕士与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工作、公益与慈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另一位作者苗国出生于1984年 3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刊发上述文章的《人口与健康》杂志由国家卫健委主管、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其中,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要开展人口科学、人口健康、人口和家庭发展相关领域研究,开展人口与发展领域调查评估,卫生健康信息化工程,开展人口、家庭、卫生和计划生育舆情监测及信息咨询服务、政策宣传、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是长期服务于国家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国家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