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个神奇的地方可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个神奇的地方

来源:新浪财经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任泽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虽然在中央国家机关里人不算多,但在过去几十年却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学界、政界、商界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80年代由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等几家机构合并而成。早年的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在杜润生的带领下,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推广和巩固起到了巨大作用,并连续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是公认的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机构。期间,王副主席曾经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陈锡文、韩俊、林毅夫、周其仁等都曾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过,后来成为我国三农、制度经济、发展经济等领域的领军人物,陈锡文担任过中农办主任,韩俊先后在中农办、中财办、农业农村部、吉林省担任领导工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一位泰斗——吴敬琏老师,因长期倡导市场经济改革而被亲切地称呼为“吴市场”。国研中心的家国情怀、直言敢谏和建设性立场,在吴老师身上体现的非常充分。马洪、孙尚清、陈清泰、谢伏瞻、马建堂、刘世锦、冯飞、李剑阁、隆国强等都曾是中心的领导和学术带头人,后来很多在国家部门、各省等担任要职。各领域的青年才俊各有所长。我在中心工作期间,听韩俊讲三农、隆国强讲对外经济、冯飞讲产业完全是一种精神享受。有一次陈锡文回中心给大家讲三农,当时我很惊叹陈主任的大脑像大型数据库,对三农的数据、情况和历史沿革了如指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培养了很多著名企业家,泰康的陈东升、物美的张文中分别在《管理世界》和市场所工作过。我是2009年从清华大学公考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几百名报名候选人中笔试前10,面试第2。宏观部号称中心第一部,就是一个字,累,活巨多,经济形势分析、文件起草、领导讲话稿、重大课题,等等,因为在领导的心目中宏观部的人啥都会,所以啥都得参与。因为热爱公共政策和经济形势研究事业,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2011年我开始在中心崭露头角,2011、2012年量化绩效考核全中心排名第4、6名。2010-2014年是中心的一个黄金时期,重大成果不断。2010年前后刘世锦副主任带领一批年轻人研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经验的重大课题,提出了“增长阶段转换”的重大判断,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并且率先支持,后来又参与德日韩台增长阶段转换期的经济史研究,当时着实下了不少功夫,读了几十本文献,受益匪浅。当时这一重大判断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反对声音不少,当时的主流观点是中国经济还可以依靠旧模式高速增长。作为学术带头人——刘主任的压力着实不小,但刘主任顶住压力、坚持科学、坚持真理的精神令人尊敬,对我们青年研究员更是一种深刻教育。后来这一判断被中央采纳,成为“三期叠加”的“增速换挡期”。2013年上半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前期,刘主任组织大家研究综合性改革方案,就是后来著名的“383改革方案”。2013年下半年,参加完这些工作,我被借调封闭去搞大文件。回头来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之所以成果卓著,社会影响力广泛,可能跟以下因素有关:一是站位高,使命担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研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前瞻性以及热点、难点问题,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二是开放包容的研究气氛。中心一直倡导对外发言有禁区,对内研究无禁区。各种观点都可以在中心交流和碰撞,不以官位来评价观点对错和水平高低,谁也不掌握绝对真理。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三是一批富有家国情怀和深厚学术造诣的老师传帮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一个有浓厚学术传统的机构,注重培养年轻人,注重调查研究,递折子有直通车。白驹过隙,我在中心工作了5年,遇到了好的领导和老师,当时的直接领导余斌、李建伟等都是特别好的人。后来我在2014年5月下海,提出“5000点不是梦”“对熊市的最后一战”“改革牛”,并在2015年股灾前预警“海拔已高风大慢走”“我理性了市场疯了”,一战成名。下海仅用一年获得资本市场大满贯冠军分析师,新财富四项大奖,横扫所有评选的第一名,拿奖拿到手软,据说创造了历史记录。这些成绩的取得,跟在中心的工作学习积累有很大关系,尤其感恩中心领导和师友们的培养。年届不惑,在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工作过,做过学者,做过业务,做过管理,这些工作看事情的角度不太一样。虽然一别经年,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仍然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人走着走着很容易忘了初心,我经常反思我们这一代学者的使命是什么。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用名利来衡量的,而是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拥有名气或财富是社会赋予了你更多的信任和责任,以推动社会进步,人文关怀。我这些年提出“新5%比旧8%好”、“经济L型”、“新周期(出清)”,呼吁新一轮改革开放、新基建、城市群和放开生育,尽力做一个有情怀、有温度、有格调的人。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发上等愿,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向宽处行。人生有七个阶段:嗷嗷待哺的婴儿,满面红光的学童,哀歌的恋人,长胡子的士兵,身经百战的将军,戴眼镜的政治家,返璞归真的贤者。带着梦想去旅行,我们很幸运赶上时代发展的大潮,感恩时代,贡献社会。感恩节,由衷祝愿老东家。

无尤无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昌文:大学是城市核心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 资料来源:资料图片大学因城市而生,城市因大学而盛。一座城市塑造着大学的同时,大学也在赋予它思想与智慧。9月29日,“蓉”归故里·四川大学校友返校日峰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著名经济学家赵昌文对城市与大学的关系发表演讲。他认为:“一座城市的发展与一个大学的发展有共生共荣的关系,通常,大学是一个城市的核心能力。”随着城市与大学的关系越发紧密,“校友经济”成为各城市谋发展的重点之一。对此,赵昌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校友资源正是一个大学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因为人对大学、对城市的这份情感羁绊,校友经济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他也提醒,“校友经济不能搞成小圈子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必须放在开放经济的视野下,融入城市区域经济、全国经济中”。拥有共同精神赵昌文认为,创新是大学与城市的共同精神,也是两者良性互动的本质、基础和纽带。陈寅恪曾用“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来形容大学的精神,在赵昌文看来,如果用两个字翻译这句话,那应该是创新,“只有不断产生新思想、新技术、和新人才(的地方),才能称为大学”。创新同样是城市精神。赵昌文解释,“城市的主要特征是人的聚集”。在美国,人口密度大于每平方公里400人的地区,就是城市。只有人的聚集,才能带来知识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才能产生创新。同样,从城市发展历史来看,从伦敦、纽约到东京、深圳,这些城市的兴盛繁荣,根本上都得益于产生新思想和新技术的能力。纵观世界著名大学,它们都在为所在城市提供智力资源。“我们能够看到大学通常是一个城市的核心能力。”赵昌文表示,英国的剑桥、北京的中关村,实际上都是以大学为核心能力。赵昌文还提到一个有趣的例子。近年,在美国和欧洲,随着快速上涨的房地产价格,一些公司(即便是一些大公司)陆续搬到了更加远离城市的区域。 但在2016年,全球工业高科技公司通用电气,离开常驻40年的小镇,搬到了拥有95所大学和全球最高研发投入比例的大波士顿地区。“这正是因为这个城市的核心能力——大学。”赵昌文说。赵昌文现场演讲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朱玫洁 摄共担历史使命今年6月13日,四川大学与成都市正式签订市校合作协议,开启大学与城市进行务实合作的新型关系。赵昌文表示,城市与大学的联动还肩负着时代课题与历史使命,“大学的使命、城市的使命与国家的使命要有机统一”。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带来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升。当前,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中。中国已具备参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技术基础,同时拥有利于新工业革命潜力释放的广阔市场。“中国深度参与新工业革命,从空间形态上看,一定会有不同的区域支点。”赵昌文说,成都已经具备西部地区最好的经济基础、科技基础和产业基础,而四川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川大和成都的合作,绝不应该是一般的城市和大学的合作,它们要成为我国深度参与新工业革命的重要战略支点”。同时,赵昌文表示,对于大学来说,适应新工业革命除了做好产学研结合等工作外,还要有新观念。一是要创造建立面向新工业革命的教育体系,二是发挥出(城市)思想库的作用,为地方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举之无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发展核心技术 政府与市场必须做好分工

封面新闻记者李秀江“中兴事件不是孤立事件,中美贸易战,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诉求恐怕也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这是美国对中国的一个战略转向。”在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之“兴隆湖畔·新经济发展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教授从日前火热的“中兴事件”谈起,讲述中美贸易战之后,中国高科技下一步发展之路时表示,发展核心技术 政府与市场必须做好分工。姚洋教授从中美贸易历史的发展讲起,他认为中美贸易战实际上是美国经济政策的一个最大的转变。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发展超乎我们的想象。2001到2008年七年间出口增长了五倍,从五千亿到两万五千亿,培养了一大批的企业家。“2004年之后一直在发展,2010年达到顶峰,从此之后美国政策开始转向,叫做重返亚洲。而到了2017年直接指名道姓的说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而2018年4月开始的贸易战,实际上就是政策转变的行动节点。姚洋说,从一系列的事件来看,对于核心技术来说,还是要我们自己掌握。那么,中国发展高科技应该怎么办呢?姚洋也指出了方向。他认为要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个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国做事情就是大家一起上,就像我们的光伏产业,所有城市都搞光伏,最后当然也搞成了,也造成浪费。政府的优势在哪里呢?就是集中资源好办事,办大事,这个是没错。就像我们的大飞机,飞机还没有生产出来,还不知道哪一天能上天,但是我们有了几百家订货,一旦开工了以后,两三年之内就有可能开始盈利了,国外大飞机公司跟我们竞争就非常有难度。像高铁,我预测高铁不可能盈利啊,结果京沪高铁也在盈利,一年一百多亿盈利。中国市场就摆在这儿,所以政府在这上面有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应该投入那些技术路线比较成熟的,那些不成熟领域应该让市场去试错。”姚洋说,另外一个是点与面的关系。政府可能在一些关键点上可以加大投入。第一是国际市场无法获得的技术(比如高端军事技术),第二是可以带来巨大技术外部性和巨大国内市场的技术,比如航天、导航、大飞机、高铁、芯片等,再一个是可以引领世界的技术,比如高铁、人工智能、线上支付这种。一般性技术恐怕我们应该留给市场去试错,即使市场也不应该面面俱到。在谈到成都如何发展新经济时,姚洋也开出了良方:地方政府毕竟没有中央政府那样的财力,不可能全面开花,恐怕还是在某些点上找准自己的优势所在来突破。“成都是一个明星城市,拥有很多科技资源,但不应该全面开花去搞。在成都这样的地方,政府更多要做是要培育和保护市场,保护产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成都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高科技人才来,其实和成都的这种文化环境、生活关系是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都是成都政府具有优势。

概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来庆阳市开展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专题调研

4月18日至1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带领调研组来我市开展“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专题调研。省政府研究室主任姜安鹏一同调研。18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小亨主持召开座谈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焦石汇报了庆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市政协副主席、市扶贫办主任王保民出席。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与调研组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后,张军扩说,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近年来,庆阳老区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成效明显,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利好政策出台,庆阳将进入机遇叠加、势能释放的重要“窗口期”。希望全市上下把加快发展步伐、带领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转型发展,把庆阳这块红色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调研组将认真考察调研,聆听老区意见,积极反应诉求,助力老区加快现代化进程。卢小亨说,庆阳是一块遍布老一辈革命家足迹的光荣土地,是一片洒满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曾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当前,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老区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的关心支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国家的核心高端智库。希望调研组一行帮助呼吁国家统筹考虑老区实际,在能源资源开发、财政税收、生态补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资源性城市转型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政策,促进老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老区人民将不负重托、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回报各级的关心关照。来源:庆阳市人民政府网

九龙滩

高质量发展指挥棒,核心内涵是什么?

原题《核心内涵是什么》,此为《瞭望》“高质量发展指挥棒”专题中的文章之一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尚前名从“一煤独大”到“多元发展”,经过两次经济考核评价体系的重大调整,山西在2018年进一步加大了转变发展模式的力度。据山西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公告显示,2018年36座煤矿、2330万吨/年产能完全退出,煤炭工业增加值下降0.6%。相反,2018年前三季度,山西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7%,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8.9%。“针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制定的经济考核评价,战略作用至关重要。”采访中,山西相关部门负责人具体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了山西高质量发展指挥棒两次调整:2017年3月,山西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工作,把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作为重点,两个板块的权重在整个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达到60%以上。2018年6月,新修订的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指标数量由修订前的27个增加到29个,指标权重更是达到70%以上。党的十八大后,一些类似山西这样发展困境较大和浙江这样先试先行的省地,根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指引,下力气动手谋划经济发展指挥棒的调整。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内容和当务之急。一年多来,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围绕着实现“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全面调整经济发展考核指挥棒。近日,本刊记者调研发现,尽管各地政府结合不同省情出台具体战略目标指向不同的考评指标体系,但从“规模速度至上”全面转向“质量效益优先”,已经成为新的发展指挥棒的核心内涵。效益优先是第一铁律2018年岁末,北京市发改委介绍全年经济形势时,三个效率指标引人关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3.5%左右,有望连续13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考核任务,能效水平全国领先;人均GDP2018年预计首次超过2万美元,处于全国领先;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4万元/人左右,全国第一。2018年,北京首次将社会劳动生产率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对于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而言,这样的安排,意义不言而喻:在“四个中心”和“四个服务”的发展要义下,北京的经济增长正从依赖“量”的优势转变为依赖“效率”的优势。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中,各地竞相把产能利用率、全要素生产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等反映经济效率的指标列为重要考核内容。2018年11月7日,湖北省发布了高质量发展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22项指标中,反映经济效率的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等4项指标权重共计21%。采访中,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解读说,“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窄口径看,就是一个经济体(或企业)在投入上能利用科技进步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实现资源要素配置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节约经营,使得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近年来,在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等推动下,我国经济效率已有明显提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向G20提交的首份《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认为,2016年,以不变价购买力平价水平衡量的中国劳动生产率水平相比2007年金融危机前增长了约1倍。生产率增长已成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宏观层面的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与投入产出率,还是中观层面的能源/资源消耗率、产能利用率、资金使用效率与科研转化率,或是微观角度的人均产量、产品销售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我国的经济效率都还有不小差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告诉本刊记者,从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来看,传统三大要素正遭遇瓶颈制约:一是劳动人口的持续下降导致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减弱;二是产能过剩依然严峻的形势导致传统的资本驱动力在减弱;三是资源环境承载的苛刻形势造成资源驱动力的减弱。“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必定要落在提高经济效率上。”对此,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深有感触。效率提升,意味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既定条件下,科技进步、制度变革、管理优化等会带来额外产出。其显著优势就是突破了各种资源供给的总量约束,符合内涵式发展需要。相比较通过资源要素投入增加所引起的经济产出规模扩张,由效率提升所带来的增长显然是一种更有质量的增长。也因此,效益优先的考核指标成为各地经济发展指挥棒的“第一铁律”。结构优化成核心指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句话,既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示,也为2017年和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强调。同样,各地经济发展指挥棒调整内容中,大多都强调与此相关的指标,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近日,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最新经济数据,显著对照两组数据:工业机器人、服务器产量分别增长100%、76.2%,生铁、水泥产量分别增长1.8%、下降4.5%……其中暗含的信息是,一度以经济结构转型迟缓为“心头之痛”的全国GDP“老三”,开始有了打赢转型“翻身仗”曙光在前的喜悦。近年来,山东围绕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等国家级发展战略,全面调整经济结构,并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和考核指标,确立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大新兴产业及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等5大优势产业。随着一系列新产业项目的逐步落地,山东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巨大能量。但经济结构重、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污染排放多等发展弊病仍未有转折性改变,山东亟待通过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标考核,加大加快结构转型步伐,摆脱目前“前有强手、后有追兵”的被动局面。“山东经济之困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之难。”采访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当前各地制定经济结构优化的考核评价指标,需要重点针对三大结构性失衡: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不仅仅是山东,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了摆脱发展旧模式,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日益加快。围绕着改善市场供求关系、放活微观主体、扩大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涌现,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各地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关注的重点。例如,在《成都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结构优化作为单独一项评价领域,包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技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等8项指标。此外,还在其他领域设立了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产值增速和新经济企业数量等指标。《镇江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中,专门衡量经济发展高质量的指标有14项,涉及到结构优化升级的就包括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设备)增值税抵扣、工业应税销售收入、服务增加值占GDP比重等多项指标。动能转换被突出强调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各地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也同样聚焦于此类指标。比如,“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R&D经费与GDP之比、企业R&D经费支出增长率、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与R&D经费之比、科技成果转化率等。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常州科教城时发现,2018年江苏省公布的全省新型研发机构20强排名中,常州科教城独占6家,全部位于这个面积仅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2018年,其年营收预计超过185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值高达37亿元。科教城负责人为本刊记者揭秘说,常州科教城成立之初,围绕着创新驱动,因地制宜,打造了较为成体系的发展考核指标,也因此激发出强大的创新驱动能量。目前,常州科教城拥有科技人才2万多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8人,入驻创新型科技企业近3000家,公共研发机构31家。平均每天创立2家科技企业、转化1项科技成果、新增4件授权专利和授权2项发明专利。近年来,科教城聚焦“智能、设计、信息”三大先导方向,突出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进行全面布局,以智能数字产业园、中德创新园区、省互联网产业园建设为核心,2018年营收超亿元企业35家,规上企业超过1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0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为本刊记者分析说,动力变革不是在现有旧结构下寻找稳增长的“药方”,而是要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新结构下寻找新动能、新增长的源泉。高质量发展指挥棒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关键要在创新驱动动能转换上下功夫。据本刊记者调查,各地已经出台的指标评价体系,对此类指标亦着墨颇多。2018年1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国家战略。湖北高质量发展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的22项指标当中,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新技术企业单位数增长率、十大重点产业发展指数等5项指标,权重共计26%,成为整个考核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板块,体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评价取向。刊于《瞭望》2019年第2期

同合而论

京投发展高一轩:客户研究是构建“TOD智慧生态圈”的核心

新华网北京7月30日电(刘觅觅)日前,2019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Metro Trans)——京投发展TOD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旨在围绕TOD政策落地和TOD项目实施推进,针对行业热点、难点和痛点进行讨论,颇受大众关注。会上,京投发展总裁高一轩发表题为“TOD智慧生态圈进化论”的演讲。他表示,过去的一年,整个TOD领域在不断向前发展,京投发展版本的TOD智慧生态圈也在不断向前进化。与传统住宅项目相比,TOD项目的整个开发周期更长,而构建这个生态圈的核心抓手就是客户研究。据高一轩介绍,过去一年,京投发展主要做了五件事。首先,建立了轨交车辆基地的评价体系;二是构建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结构转换研究体系;三是研发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绿色车辆段的理念。四是深化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减振降噪的系统化研究。最后,完善了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客户研究体系。其中特别值得强调的就是客研体系。在他看来,重视客户需求,找到用户与项目的适配点,才是让用户“买单”的前提。这就需要开发企业对消费者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形成了用户群体精准的定位。京投发展作为目前国内第一个从地铁基因成长起来的市场化开发企业,应切实有效地解决地铁业主在车辆段开发过程中的痛点。不仅如此,在开发过程中,还要把地铁业主纳入被服务对象进行考虑,把地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作为改善的重点。据高一轩介绍,TOD在我国仍属于较为前沿的开发理念,但从发展经验来看,密集的轨道交通网络足以为“轨道+物业”的开发模式创造新的机遇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在他看来,随着城市发展的日趋成熟,TOD领域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北京为例。经京投发展项目团队的梳理,目前北京约有84个地铁站点可进行一体化设计,京津冀地区可推行一体化设计的站点数量则更为庞大。京投发展已经在进行相应的探索,因地铁站点多位于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或城市的核心区域,预计商业将成为开发项目中相当重要的部分。

名理

《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揭示八大核心发现

人民网北京5月28日电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5月27日在成都开幕,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在大会上发布《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报告》基于调研、数据、访谈,客观描述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环境、现状及趋势,提出八大核心发现。一是网络视频稳站网络C位。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7.25亿,作为网络的“C位”应用,无视频、不网络,随着5G的普及,网络视听行业将再次迎来突破性发展。二是“小屏”统天下。互联网的移动化趋势更加显著,移动互联网使用时间明显增加,短视频贡献最多。三是世界是“短”的。短视频发展势头迅猛,反超综合视频成为使用第二多的应用,颠覆了视听传播的整体格局。四是“速食”即正义。短视频催生了新的传播平台、新的节目形态与用户消费习惯,快节奏、碎片化、开门见山、短小精悍成为行业潮流。五是“氪金时代”。网络视频付费用户规模扩大,头部平台内容付费超广告成为营收主力,优质内容成为决胜的关键。六是“高人”也刷屏。中高收入、高学历群体越来越多地参与视听消费,为市场带来更大潜力。七是“银”里藏金。中老年网民群体增长迅速,银发经济或为网络视听行业发展提供新机遇。八是“网”开多面。网络视听节目以量换质,互动剧、vlog、微型化趋势,助力视听行业多元化突围;传统节目形式在网络发掘新阵地,成就行业新动能。

短片版

成都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霞:成渝双核联动应围绕三大核心功能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李霞 图片来源: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我们国家目前已经将城市群建设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城市群不仅是一个集聚和承载国家人口的重要空间单元,未来还将是支撑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单元。”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霞表示。12月25日,成都经济发展研讨会(2019)在蓉召开,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智库、专家学者及成渝城市群内各城市相关单位领导和嘉宾围绕“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路径与成渝城市群双核联动发展”主题展开讨论。在李霞看来,虽然目前成渝距离世界级城市群还有差距,但这并不影响首先确立这样一个目标,去探讨自身差距,再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特点和阶段的实现路径。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必须联动纵观全球城市群,通常会围绕一个、两个或多个极核来发展。这些极核城市在城市群不同发展阶段都扮演了重要作用。在李霞看来,成渝双核联动是规律使然、特征所在、现实所需、趋势所向,要带动成渝城市群迈向世界级城市群,两个极核必须联动起来。李霞表示:“成渝城市群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双核城市群。目前这两核已经呈现出一种相向发展,联动发展的趋势。更重要的是,整个成渝城市群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成都的‘东进’和重庆的‘西移’是这个区域内的发展需求决定的。此外,根据研究,成渝城市群城市之间的经济关联度都还有待加强,尤其是成渝之间要加强经济联系,从而发挥其极核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从国家战略来看,未来我国一些大的产业集群都将以城市群作为布局的空间单元。李霞认为,从城市角度来说,产业发展应该差异化;但从城市群角度来说,成渝应该形成一个产业分工体系, 形成一个产业链的纵向、产业集群的平面以及一个产业生态圈地立体的系统。争取重大要素交易市场布局作为极核城市,关键是要塑造核心功能。李霞认为,成渝联动应该围绕三大核心功能:要素配置功能、创新功能和开放功能。她表示,一个城市群的发展,上层规划和战略政策非常重要,成渝应该联动争取。首先争取一些重大要素交易市场布局,没有要素的自由流动,没有一个城市群要素交易的体系,城市群发展的市场动力就没有办法激活。其次是争取创新体系布局。成渝需要共同梳理未来要打造的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围绕这个集群向上争取。另外,一定要争取更多内陆地区开放口岸。在对外层面,李霞认为,成渝首先应该合力打造一个世界级机场群,充分把国际“流量”引进来;第二是对外要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第三是共同串联周边乃至中西部城市群。最后,李霞强调,对内联动和更新也很关键,成都和重庆要向其他地市州疏解一些非极核功能,建立起更发达的内部通道网络。每日经济新闻

黄河滩

成都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霞:要素配置、创新、开放 成渝双核联动应围绕这三大核心功能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谢 陶 每经编辑:刘艳美“我们国家目前已经将城市群建设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城市群不仅是一个集聚和承载国家人口的重要空间单元,未来还将是支撑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单元。”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霞表示。12月25日,成都经济发展研讨会(2019)在蓉召开,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智库、专家学者及成渝城市群内各城市相关单位领导和嘉宾围绕“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路径与成渝城市群双核联动发展”主题展开讨论。在李霞看来,虽然目前成渝距离世界级城市群还有差距,但这并不影响首先确立这样一个目标,去探讨自身差距,再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特点和阶段的实现路径。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必须联动纵观全球城市群,通常会围绕一个、两个或多个极核来发展。这些极核城市在城市群不同发展阶段都扮演了重要作用。在李霞看来,成渝双核联动是规律使然、特征所在、现实所需、趋势所向,要带动成渝城市群迈向世界级城市群,两个极核必须联动起来。从国家战略来看,未来我国一些大的产业集群都将以城市群作为布局的空间单元。李霞认为,从城市角度来说,产业发展应该差异化;但从城市群角度来说,成渝应该形成一个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一个产业链的纵向、产业集群的平面以及一个产业生态圈地立体的系统。争取重大要素交易市场布局作为极核城市,关键是要塑造核心功能。李霞认为,成渝联动应该围绕三大核心功能:要素配置功能、创新功能和开放功能。她表示,一个城市群的发展,上层规划和战略政策非常重要,成渝应该联动争取。首先争取一些重大要素交易市场布局,没有要素的自由流动,没有一个城市群要素交易的体系,城市群发展的市场动力就没有办法激活。其次是争取创新体系布局。成渝需要共同梳理未来要打造的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围绕这个集群向上争取。另外,一定要争取更多内陆地区开放口岸。在对外层面,李霞认为,成渝首先应该合力打造一个世界级机场群,充分把国际“流量”引进来;第二是对外要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第三是共同串联周边乃至中西部城市群。最后,李霞强调,对内联动和更新也很关键,成都和重庆要向其他地市州疏解一些非极核功能,建立起更发达的内部通道网络。每日经济新闻

辞郎洲

智库视点|答好中部加快崛起这道关键题

网络图片文|杨良敏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板块划分清晰,层次同样分明。无论是人口分布、资源禀赋,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现代化程度,都存在明显的梯度特征。面向“十四五”乃至2035年,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各板块、不同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道必答题,其中推动中部加快崛起是道关键题,具有全局意义。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地区的湖南、湖北和河南三省,华东地区的安徽和江西两省,以及华北地区的山西省。这六个省的地位十分重要,不仅在区位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而且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孕育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创造了建设样板,注入了改革基因,涵养了党的事业。中部地区可谓厥功至伟。历史会留下记忆,也会观照现实。从发展演进规律看,改革开放前后,不同区域的发展呈现不同特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禀赋差异,以及区域发展政策的不同倾斜,使得区域之间非均衡发展特征明显,中部地区一度形成“不东不西”的落后局面,一时间警惕“中部坍塌”的呼声响亮起来。新世纪之初,中部发展滞后引起决策层的重视。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要求努力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受区域政策推动,中部地区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基本跟上了时代。到2020年,中部六省以26%左右的人口,在10.7%的土地上,创造了超过22%的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上,六省均呈现三二一的结构特征,其中四个省的三产增加值超过50%,五个省的一产比重低于10%。值得欣慰的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中部相连的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吕梁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6个地区全部脱贫摘帽,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进展,而且是对曾经点燃革命火种和孕育伟大革命精神的老区、苏区人民的回馈与反哺。值得高兴的是,在23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中,中部有武汉、长沙、郑州和合肥4个省会城市上榜,其中合肥是新晋成员,武汉是在克服重大疫情冲击、封城76天后加速复苏而仍留在其中的;在全国经济百强城市中,中部有25个入围,为加快崛起奠定重要基础。进入新时代,奋斗新征程。在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前进之际,区域均衡协调高质量发展既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重要目标。而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与时代同进步,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首先,要把握大势。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比以往更难平衡。尤其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不断转化为软硬实力的提升,各种猜疑、遏制、打压、围堵等问题不断冒出来,给我们和平发展形成战略挤压。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部作为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必须抓住机遇,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其次,要找准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更加巩固。这是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战略支点和优势所在,新时代需要围绕这一定位,把这几个“基地”的优势发挥好,同时着眼高质量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加强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治理,实现中部绿色崛起。第三,借力发展,“左右逢源”。无论是作为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还是接受市场最活跃、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经济带的辐射,中部地区都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尤其是新晋万亿俱乐部成员合肥,是连接东中部的桥梁,其自身不仅获益于主动融入长三角,成为全国城市发展的一匹“黑马”,而且作为全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之一,创新地位凸显。中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好合肥的优势地位,做好协调,相互借力,抱团发展。同时,中部地区要用好作为黄河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等多个国家战略的交汇地带,以及成渝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辐射区地位,学习合肥主动融入和对接国家战略,做到“左右逢源”。第四,大力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中部崛起提供新动能。中部地区要聚力促进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努力提升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发挥其引领功能,做强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大南昌都市圈、太原都市圈等。这些城市群和都市圈具有相当大的人口吸纳能力,消费潜力巨大,可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充沛动能。同时,与周边的长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分工协作,深度互动,内外合力互促,中部加快崛起这道关键题一定能答好。文章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21年第7期卷首语聚集智慧 创造价值 传播文明国研智库是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背景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直属单位中国发展出版社发起设立的智库咨询与传播平台。国研智库依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高端智库的专家优势,整合国家部委和首都高校智库资源,创新发展以智库为核心业务的文化产业,包括咨询研究、会议会展、智库园区等业务。其中,国研智库论坛是国研智库品牌旗下的智库交流平台,已成为中国智库行业的知名品牌。作为国研智库品牌的运营机构,国研文化传媒集团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批准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院中国智库创新科学园亦城财富中心1号楼7层网址:www.guoyancm.com邮箱:guoyancm@guoyancm.com电话:010-6788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