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龄考研人摩洛哥

大龄考研人

在一家考研培训机构工作5年,张帆见过背着吸奶器来上课的妈妈;为两岁女儿规划升学路径的父亲——他相中的私立小学要求“孩子父母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定要圆大学梦的外贸公司老板;渴望重回职场的家庭主妇,还有试图改变学历背景、学习新知的职场人。5年里,张帆公司的年营业额从90万元增长近10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4.9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377万人。她给学生们的“画像”是:35岁上下,大部分已经成家,职业多样,百分之七八十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成年人生活的苦,你躺在床上它就来了。但学习上要吃的苦,是自找的。”张帆坦言,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群逆行的大龄考研人,但“甭管抱着什么目的考研,至少是求变求进步的一群人”。逃避?在一个互联网问答社区网站,一条“大多数的读研行为都是对现实的逃避”的留言获很高点赞数。33岁的研二学生陈源远说自己不是。考研前,陈源远是一家国企的工程师,年薪20万元出头。一次人事调整后,他觉得“团队氛围没有以前好了”,大家从干劲十足变得懒散,“那种能力快速提升感”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了……他越想越迷茫。工作了8年,陈源远和妻子积累了一些“家底”,房贷还得差不多了,儿子只有1岁多,还没到大把花钱的时候。父母反对他考研,周围的人好像没有特别赞同的。他们劝他:你知道你现在的工作是多少人向往的吗?即便考研成功,你毕业之后选什么样的工作?会比之前的更好吗?而且还不一定考得上。陈源远也明白,在自己所在的单位,研究生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入职后与本科生薪资相差不大,好多岗位考虑年轻化,有研究生学历反而成了劣势。他最在乎妻子的意见。妻子没有特别反对,她担心的是“风险系数”过高,万一考不上咋办?和他同年本科毕业的郭婷也决定去考研。郭婷在一家城市美术馆工作,工作第9年,单位提出了职工“提升计划”,鼓励职工接受研究生教育。“毕业后回原单位,不涉及升职,但对发展也算有益。”早几年进单位的同事,大多是本科毕业。但像她一样报名考研的屈指可数。郭婷明白,自己的工作经历可以弥补学历上的短板,职业发展并不受限。“如果研究生学历不是刚需的话,大家就更没有想法了。毕竟生活中抓住中年人、需要他们的地方太多了。”郭婷只在父母面前“模糊地提了一句”考研的事。父母更关心她何时恋爱结婚,有没有“在合适的年龄做该做的事”。张帆的学生大部分都在35岁左右,是“典型的中年人考研聚集区”。她坦言是因为公司专注的是管理类硕士联考,比如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会计硕士(MPAcc)等。其中会计硕士被称为近年来考研“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管理类硕士联考笔试难度是考研专业里面相对较低的,研究生周末上课,无须脱产。”张帆介绍道,一所高校的MBA学费从5年前的十几万元涨到如今的近30万元,“比当地房价涨幅大多了。”在她看来,与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应届生比,这群从职场逆行回学校的人各怀心事。人生上升阶段的中年人考研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比如工作上没有得到该有的职位或待遇,想拿到一个更好的学历去跳槽换工作,做个职业经理人或是创业等。还有一部分考生带着极强的目的性,为了“进入某个圈子”,考哪所学校、读哪个专业、导师选谁都是确定好的。还有“电视剧剧情重现”——父亲为了让女儿上最好的私立学校来考研,因为学校要求“夫妻双方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他算好了时间,女儿现在两岁,他用1年时间考上,3年时间毕业,不耽误女儿入学。本科毕业9年,陈源远很难通过亲近的朋友、上下级同学搜集考研需要的信息。他加了一些考研微信群,尽管有“二战”“三战”的群友,但他仍是年龄较大的那一小撮人,“比大龄还年长一段”。考前5个月,他办理了离职手续,周一到周六在市图书馆复习,周日同图书馆一起“闭馆”休息。压力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考研,生活压力、中年危机会在备考过程中爆发出来。“矛盾集中的一个点是时间的分配。他们有生活、有家庭、有老有小有工作,他们要面临出差加班,少有的闲暇时间刚休息下来,就要去面对怎么给家庭和自己的追求分配时间。”张帆的学生里不乏孕妈或哺乳期的妈妈,有的在备考期间一次孩子都没抱过。也有学员把孩子哄睡后,自己从晚上10点学习到凌晨3点,然后早晨7点起床,送孩子去上学。一名从职场返回学校读研又读了博的人,坦承自己最烦过年回家。老家的人谈到他会摇摇头,怎么工作好好的又上学去了?他不接话,也觉得解释不清。张帆常拿来给学员打气的例子是,一位在外企做高级人力资源总监的女性,连续考了3年,其间生了二孩,出成绩的时候,她正抱着快两岁的小女儿。还有一位在临考前一个月得了中耳炎,已经听不见了,边输液边背单词打卡,他每天给自己写信,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交过3万元的培训费,也有超过一半的学员放弃了。放弃的理由相似度很高,“无非是我太忙了;我身体不好;我要生孩子;我家里人身体不好”。有学员告诉张帆,“作决定之前都很纠结,一旦作了决定就很轻松,包括放弃”。杨云是那批走进考场、没有放弃的人。与张帆的学生不同,决定考研时她25岁,本科学的法语,工作近3年。她大部分时间跟进公司在海外的项目,从商业谈判直至项目落地。她形容自己是很有“狼性”的一个人,有野心,做事干脆利落。她的选择围绕着对未来的规划:因为要和男朋友结束异地恋,所以她放弃海外的工作回国;因为想要换一份稳定、能顾家的工作,所以她顺着自己中学时的爱好,决定跨专业考历史学的研究生,打算毕业后去中学做教师。杨云干脆辞职专心备考。没多久,她经历了男友出轨、分手,多年的感情潦草收场。考研的直接原因消失了,但她仍决定坚持下去,“为了自己,至少是一种知识上的提升”。为了调整状态,杨云追缴了一笔学费,转到封闭式管理的考研班学习,住特别潮湿、墙皮都掉下来的6人间。她在考研班“禁足”5个月,直到考研前几天。“虽然那时感情状态是糟糕的,但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书也能看懂了,单词也背得快了。”杨云说,“我不会说考研改变了我什么,但就当时的状态来说,它可能是挽救了我。”她粗略算了考研成本,光报班、买复习资料,花出去的钱超过10万元,自己工作攒下来的钱“折腾”没了。他们比应届生要考虑更多“成本”、特别是钱上的事。一名已经读博士三年级的考生,至今仍懊悔考研时“没花那450元”。决定辞职考研时,他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考不上就再不考了”。考研网站上通常会放出一批免费资料做“诱饵”,再让用户为“秘籍”掏腰包。他判断确实有价值的资料需要450元,他没舍得花钱,相信自己也能看书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出一个题库来。但最终,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走了弯路。他觉得没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与这些或多或少有点关系。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工作到第六年,柯佳也决定去考研。读研究生的想法她一直都有,“因为在大城市工作时受到了学历歧视”。像大部分考研经验帖介绍的,她在4月开始辞职备考。为了有一点收入,她兼职做线上的社群运营。她用了3个月的时间调整状态,“一个特别明显的进步就是我完全能坐下来,可以看很长时间的书了”。为了摆脱手机依赖,她下载了一个声称“有超过600万付费用户的专注神器”——用户每专注一定时长,App的界面上就会长出一棵树,如果中途分心使用手机,成长中的小树就会枯死。她通过点评软件找付费自习室,包下里面的一个座位,每月600元。书桌间靠隔板隔开,有插座和柜子。柯佳每天早上7点多出家门,晚上11点多回到家。据她观察,周围像她一样考研的人不多,考公务员、考各种资格证的人占了大多数。两个月后,复习进度追上了,她觉得身体吃不消。她回到家里复习。她报辅导班花了近6000元,主要是视频课程。像大部分考研学生一样,她在二手书网站淘资料,关注很多定期发放免费考研资源的公众号,“因为大家都很穷”。在若干个研友群里,除了互相分享资源,大家也会偶尔晒心情,复习进度落后了、跟男朋友吵架了之类的也不少。群里大多是在校学生或者“二战”考研的。柯佳的“一战”以失败告终。她结束全职备考的状态,在一家心理咨询室找了工作,边工作边复习,“直到考上为止”。她和丈夫也要考虑经济压力。决定考研后,她选择工作的收入变为原来的五分之一。这对90后夫妻偶尔抱着手机看城市里的楼盘,“起初关注的是哪些地方我们可能买得起,后来我们发现,再也买不起了”。心理咨询室里的几名助理也在准备考研,他们组成了考研互助组。他们约定,每天早晨9点之前交当日复习计划,晚上睡前交总结。“从报名到进了考场,我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郭婷自嘲道,“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把卷子写满,别交白卷,要不一屋子考生,也太丢人了。”郭婷英语成绩没过线,落榜了。单位的“提升计划”每年都在变化,但她仍要继续考下去。她换了一所报考学校,选了与本科不同的专业,结果的重要性正在淡化,她想学到更多知识,享受知识输入的“愉悦过程”。张帆时不时地给学生“泼冷水”,“读研后可能希望有一些飞跃,但是绝对不可能说,读研以后就可以鸟枪换炮、咸鱼翻生了,可能性不是很高”。陈源远坦言,自己“一直对研究生生活没有太多想象”。他觉得,自己不会因为读了两年的研究生,就会得到知识的迭代,得到很大的成长。张帆带过的一个学员,名校毕业,结婚生子前在职场非常拼。怀孕5个月的时候,为了工作,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开到一半停在紧急车道先吐,吐完了接着开。生了两个孩子后,她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有时丈夫回家后,她第一句话要问的是,你妈今天白天说那句话什么意思?“她就对自己特别失望,你知道吧。”张帆说,“她觉得自己从一个职业女性沦落到现在的境地。再去读书,其实是把她从一个状态里拖出来了。”在她看来,女性从重回学校这件事中的获益更明显。杨云准备着申请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料。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心仪学校的历史系。被录取后,杨云打电话告诉家人,也告诉了本科的专业导师。导师约她到国家图书馆,“既然有这么珍贵的机会再学习,一定要好好珍惜,再把法语捡起来,它可能是你将来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我做硕士论文用的都是法语材料。”杨云调侃道,“本科专业没有丢,现在学历史了,反而挺喜欢法语了。”法语课曾让她崩溃,每天上午四节法语课,每周测验,不排名,老师按成绩高低发卷子。“人都是要脸的”,大一第一个学期,她甚至天天想着退学回家重新高考。现在,她经常给本科老师发60秒语音,读法语课文,也在申请读博。回望这段经历,杨云觉得考研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从知识沙漠,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知识的那片森林经营出来。她说:“低端玩家是标准配置,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应受访者要求,受访者均为化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宇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谴告

大龄考研人:学习上要吃的苦,全是自找的?

在一家考研培训机构工作5年,张帆见过背着吸奶器来上课的妈妈;为两岁女儿规划升学路径的父亲——他相中的私立小学要求“孩子父母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定要圆大学梦的外贸公司老板;渴望重回职场的家庭主妇,还有试图改变学历背景、学习新知的职场人。5年里,张帆公司的年营业额从90万元增长近10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4.9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377万人。她给学生们的“画像”是:35岁上下,大部分已经成家,职业多样,百分之七八十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成年人生活的苦,你躺在床上它就来了。但学习上要吃的苦,是自找的。”张帆坦言,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群逆行的大龄考研人,但“甭管抱着什么目的考研,至少是求变求进步的一群人”。逃避?在一个互联网问答社区网站,一条“大多数的读研行为都是对现实的逃避”的留言获很高点赞数。33岁的研二学生陈源远说自己不是。考研前,陈源远是一家国企的工程师,年薪20万元出头。一次人事调整后,他觉得“团队氛围没有以前好了”,大家从干劲十足变得懒散,“那种能力快速提升感”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了……他越想越迷茫。工作了8年,陈源远和妻子积累了一些“家底”,房贷还得差不多了,儿子只有1岁多,还没到大把花钱的时候。父母反对他考研,周围的人好像没有特别赞同的。他们劝他:你知道你现在的工作是多少人向往的吗?即便考研成功,你毕业之后选什么样的工作?会比之前的更好吗?而且还不一定考得上。陈源远也明白,在自己所在的单位,研究生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入职后与本科生薪资相差不大,好多岗位考虑年轻化,有研究生学历反而成了劣势。他最在乎妻子的意见。妻子没有特别反对,她担心的是“风险系数”过高,万一考不上咋办?和他同年本科毕业的郭婷也决定去考研。郭婷在一家城市美术馆工作,工作第9年,单位提出了职工“提升计划”,鼓励职工接受研究生教育。“毕业后回原单位,不涉及升职,但对发展也算有益。”早几年进单位的同事,大多是本科毕业。但像她一样报名考研的屈指可数。郭婷明白,自己的工作经历可以弥补学历上的短板,职业发展并不受限。“如果研究生学历不是刚需的话,大家就更没有想法了。毕竟生活中抓住中年人、需要他们的地方太多了。”郭婷只在父母面前“模糊地提了一句”考研的事。父母更关心她何时恋爱结婚,有没有“在合适的年龄做该做的事”。张帆的学生大部分都在35岁左右,是“典型的中年人考研聚集区”。她坦言是因为公司专注的是管理类硕士联考,比如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会计硕士(MPAcc)等。其中会计硕士被称为近年来考研“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管理类硕士联考笔试难度是考研专业里面相对较低的,研究生周末上课,无须脱产。”张帆介绍道,一所高校的MBA学费从5年前的十几万元涨到如今的近30万元,“比当地房价涨幅大多了。”在她看来,与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应届生比,这群从职场逆行回学校的人各怀心事。人生上升阶段的中年人考研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比如工作上没有得到该有的职位或待遇,想拿到一个更好的学历去跳槽换工作,做个职业经理人或是创业等。还有一部分考生带着极强的目的性,为了“进入某个圈子”,考哪所学校、读哪个专业、导师选谁都是确定好的。还有“电视剧剧情重现”——父亲为了让女儿上最好的私立学校来考研,因为学校要求“夫妻双方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他算好了时间,女儿现在两岁,他用1年时间考上,3年时间毕业,不耽误女儿入学。本科毕业9年,陈源远很难通过亲近的朋友、上下级同学搜集考研需要的信息。他加了一些考研微信群,尽管有“二战”“三战”的群友,但他仍是年龄较大的那一小撮人,“比大龄还年长一段”。考前5个月,他办理了离职手续,周一到周六在市图书馆复习,周日同图书馆一起“闭馆”休息。压力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考研,生活压力、中年危机会在备考过程中爆发出来。“矛盾集中的一个点是时间的分配。他们有生活、有家庭、有老有小有工作,他们要面临出差加班,少有的闲暇时间刚休息下来,就要去面对怎么给家庭和自己的追求分配时间。”张帆的学生里不乏孕妈或哺乳期的妈妈,有的在备考期间一次孩子都没抱过。也有学员把孩子哄睡后,自己从晚上10点学习到凌晨3点,然后早晨7点起床,送孩子去上学。一名从职场返回学校读研又读了博的人,坦承自己最烦过年回家。老家的人谈到他会摇摇头,怎么工作好好的又上学去了?他不接话,也觉得解释不清。张帆常拿来给学员打气的例子是,一位在外企做高级人力资源总监的女性,连续考了3年,其间生了二孩,出成绩的时候,她正抱着快两岁的小女儿。还有一位在临考前一个月得了中耳炎,已经听不见了,边输液边背单词打卡,他每天给自己写信,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交过3万元的培训费,也有超过一半的学员放弃了。放弃的理由相似度很高,“无非是我太忙了;我身体不好;我要生孩子;我家里人身体不好”。有学员告诉张帆,“作决定之前都很纠结,一旦作了决定就很轻松,包括放弃”。杨云是那批走进考场、没有放弃的人。与张帆的学生不同,决定考研时她25岁,本科学的法语,工作近3年。她大部分时间跟进公司在海外的项目,从商业谈判直至项目落地。她形容自己是很有“狼性”的一个人,有野心,做事干脆利落。她的选择围绕着对未来的规划:因为要和男朋友结束异地恋,所以她放弃海外的工作回国;因为想要换一份稳定、能顾家的工作,所以她顺着自己中学时的爱好,决定跨专业考历史学的研究生,打算毕业后去中学做教师。杨云干脆辞职专心备考。没多久,她经历了男友出轨、分手,多年的感情潦草收场。考研的直接原因消失了,但她仍决定坚持下去,“为了自己,至少是一种知识上的提升”。为了调整状态,杨云追缴了一笔学费,转到封闭式管理的考研班学习,住特别潮湿、墙皮都掉下来的6人间。她在考研班“禁足”5个月,直到考研前几天。“虽然那时感情状态是糟糕的,但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书也能看懂了,单词也背得快了。”杨云说,“我不会说考研改变了我什么,但就当时的状态来说,它可能是挽救了我。”她粗略算了考研成本,光报班、买复习资料,花出去的钱超过10万元,自己工作攒下来的钱“折腾”没了。他们比应届生要考虑更多“成本”、特别是钱上的事。一名已经读博士三年级的考生,至今仍懊悔考研时“没花那450元”。决定辞职考研时,他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考不上就再不考了”。考研网站上通常会放出一批免费资料做“诱饵”,再让用户为“秘籍”掏腰包。他判断确实有价值的资料需要450元,他没舍得花钱,相信自己也能看书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出一个题库来。但最终,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走了弯路。他觉得没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与这些或多或少有点关系。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工作到第六年,柯佳也决定去考研。读研究生的想法她一直都有,“因为在大城市工作时受到了学历歧视”。像大部分考研经验帖介绍的,她在4月开始辞职备考。为了有一点收入,她兼职做线上的社群运营。她用了3个月的时间调整状态,“一个特别明显的进步就是我完全能坐下来,可以看很长时间的书了”。为了摆脱手机依赖,她下载了一个声称“有超过600万付费用户的专注神器”——用户每专注一定时长,App的界面上就会长出一棵树,如果中途分心使用手机,成长中的小树就会枯死。她通过点评软件找付费自习室,包下里面的一个座位,每月600元。书桌间靠隔板隔开,有插座和柜子。柯佳每天早上7点多出家门,晚上11点多回到家。据她观察,周围像她一样考研的人不多,考公务员、考各种资格证的人占了大多数。两个月后,复习进度追上了,她觉得身体吃不消。她回到家里复习。她报辅导班花了近6000元,主要是视频课程。像大部分考研学生一样,她在二手书网站淘资料,关注很多定期发放免费考研资源的公众号,“因为大家都很穷”。在若干个研友群里,除了互相分享资源,大家也会偶尔晒心情,复习进度落后了、跟男朋友吵架了之类的也不少。群里大多是在校学生或者“二战”考研的。柯佳的“一战”以失败告终。她结束全职备考的状态,在一家心理咨询室找了工作,边工作边复习,“直到考上为止”。她和丈夫也要考虑经济压力。决定考研后,她选择工作的收入变为原来的五分之一。这对90后夫妻偶尔抱着手机看城市里的楼盘,“起初关注的是哪些地方我们可能买得起,后来我们发现,再也买不起了”。心理咨询室里的几名助理也在准备考研,他们组成了考研互助组。他们约定,每天早晨9点之前交当日复习计划,晚上睡前交总结。“从报名到进了考场,我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郭婷自嘲道,“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把卷子写满,别交白卷,要不一屋子考生,也太丢人了。”郭婷英语成绩没过线,落榜了。单位的“提升计划”每年都在变化,但她仍要继续考下去。她换了一所报考学校,选了与本科不同的专业,结果的重要性正在淡化,她想学到更多知识,享受知识输入的“愉悦过程”。张帆时不时地给学生“泼冷水”,“读研后可能希望有一些飞跃,但是绝对不可能说,读研以后就可以鸟枪换炮、咸鱼翻生了,可能性不是很高”。陈源远坦言,自己“一直对研究生生活没有太多想象”。他觉得,自己不会因为读了两年的研究生,就会得到知识的迭代,得到很大的成长。张帆带过的一个学员,名校毕业,结婚生子前在职场非常拼。怀孕5个月的时候,为了工作,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开到一半停在紧急车道先吐,吐完了接着开。生了两个孩子后,她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有时丈夫回家后,她第一句话要问的是,你妈今天白天说那句话什么意思?“她就对自己特别失望,你知道吧。”张帆说,“她觉得自己从一个职业女性沦落到现在的境地。再去读书,其实是把她从一个状态里拖出来了。”在她看来,女性从重回学校这件事中的获益更明显。杨云准备着申请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料。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心仪学校的历史系。被录取后,杨云打电话告诉家人,也告诉了本科的专业导师。导师约她到国家图书馆,“既然有这么珍贵的机会再学习,一定要好好珍惜,再把法语捡起来,它可能是你将来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我做硕士论文用的都是法语材料。”杨云调侃道,“本科专业没有丢,现在学历史了,反而挺喜欢法语了。”法语课曾让她崩溃,每天上午四节法语课,每周测验,不排名,老师按成绩高低发卷子。“人都是要脸的”,大一第一个学期,她甚至天天想着退学回家重新高考。现在,她经常给本科老师发60秒语音,读法语课文,也在申请读博。回望这段经历,杨云觉得考研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从知识沙漠,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知识的那片森林经营出来。她说:“低端玩家是标准配置,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应受访者要求,受访者均为化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宇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学习

大龄考研人“画像”:大部分已经成家 工作中受到学历歧视

来源:新华网原标题:大龄考研人:学习上要吃的苦,全是自找的?  在一家考研培训机构工作5年,张帆见过背着吸奶器来上课的妈妈;为两岁女儿规划升学路径的父亲——他相中的私立小学要求“孩子父母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定要圆大学梦的外贸公司老板;渴望重回职场的家庭主妇,还有试图改变学历背景、学习新知的职场人。5年里,张帆公司的年营业额从90万元增长近10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4.9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377万人。她给学生们的“画像”是:35岁上下,大部分已经成家,职业多样,百分之七八十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成年人生活的苦,你躺在床上它就来了。但学习上要吃的苦,是自找的。”张帆坦言,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群逆行的大龄考研人,但“甭管抱着什么目的考研,至少是求变求进步的一群人”。逃避?在一个互联网问答社区网站,一条“大多数的读研行为都是对现实的逃避”的留言获很高点赞数。33岁的研二学生陈源远说自己不是。考研前,陈源远是一家国企的工程师,年薪20万元出头。一次人事调整后,他觉得“团队氛围没有以前好了”,大家从干劲十足变得懒散,“那种能力快速提升感”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了……他越想越迷茫。工作了8年,陈源远和妻子积累了一些“家底”,房贷还得差不多了,儿子只有1岁多,还没到大把花钱的时候。父母反对他考研,周围的人好像没有特别赞同的。他们劝他:你知道你现在的工作是多少人向往的吗?即便考研成功,你毕业之后选什么样的工作?会比之前的更好吗?而且还不一定考得上。陈源远也明白,在自己所在的单位,研究生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入职后与本科生薪资相差不大,好多岗位考虑年轻化,有研究生学历反而成了劣势。他最在乎妻子的意见。妻子没有特别反对,她担心的是“风险系数”过高,万一考不上咋办?和他同年本科毕业的郭婷也决定去考研。郭婷在一家城市美术馆工作,工作第9年,单位提出了职工“提升计划”,鼓励职工接受研究生教育。“毕业后回原单位,不涉及升职,但对发展也算有益。”早几年进单位的同事,大多是本科毕业。但像她一样报名考研的屈指可数。郭婷明白,自己的工作经历可以弥补学历上的短板,职业发展并不受限。“如果研究生学历不是刚需的话,大家就更没有想法了。毕竟生活中抓住中年人、需要他们的地方太多了。”郭婷只在父母面前“模糊地提了一句”考研的事。父母更关心她何时恋爱结婚,有没有“在合适的年龄做该做的事”。张帆的学生大部分都在35岁左右,是“典型的中年人考研聚集区”。她坦言是因为公司专注的是管理类硕士联考,比如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会计硕士(MPAcc)等。其中会计硕士被称为近年来考研“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管理类硕士联考笔试难度是考研专业里面相对较低的,研究生周末上课,无须脱产。”张帆介绍道,一所高校的MBA学费从5年前的十几万元涨到如今的近30万元,“比当地房价涨幅大多了。”在她看来,与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应届生比,这群从职场逆行回学校的人各怀心事。人生上升阶段的中年人考研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比如工作上没有得到该有的职位或待遇,想拿到一个更好的学历去跳槽换工作,做个职业经理人或是创业等。还有一部分考生带着极强的目的性,为了“进入某个圈子”,考哪所学校、读哪个专业、导师选谁都是确定好的。还有“电视剧剧情重现”——父亲为了让女儿上最好的私立学校来考研,因为学校要求“夫妻双方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他算好了时间,女儿现在两岁,他用1年时间考上,3年时间毕业,不耽误女儿入学。本科毕业9年,陈源远很难通过亲近的朋友、上下级同学搜集考研需要的信息。他加了一些考研微信群,尽管有“二战”“三战”的群友,但他仍是年龄较大的那一小撮人,“比大龄还年长一段”。考前5个月,他办理了离职手续,周一到周六在市图书馆复习,周日同图书馆一起“闭馆”休息。压力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考研,生活压力、中年危机会在备考过程中爆发出来。“矛盾集中的一个点是时间的分配。他们有生活、有家庭、有老有小有工作,他们要面临出差加班,少有的闲暇时间刚休息下来,就要去面对怎么给家庭和自己的追求分配时间。”张帆的学生里不乏孕妈或哺乳期的妈妈,有的在备考期间一次孩子都没抱过。也有学员把孩子哄睡后,自己从晚上10点学习到凌晨3点,然后早晨7点起床,送孩子去上学。一名从职场返回学校读研又读了博的人,坦承自己最烦过年回家。老家的人谈到他会摇摇头,怎么工作好好的又上学去了?他不接话,也觉得解释不清。张帆常拿来给学员打气的例子是,一位在外企做高级人力资源总监的女性,连续考了3年,其间生了二孩,出成绩的时候,她正抱着快两岁的小女儿。还有一位在临考前一个月得了中耳炎,已经听不见了,边输液边背单词打卡,他每天给自己写信,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交过3万元的培训费,也有超过一半的学员放弃了。放弃的理由相似度很高,“无非是我太忙了;我身体不好;我要生孩子;我家里人身体不好”。有学员告诉张帆,“作决定之前都很纠结,一旦作了决定就很轻松,包括放弃”。杨云是那批走进考场、没有放弃的人。与张帆的学生不同,决定考研时她25岁,本科学的法语,工作近3年。她大部分时间跟进公司在海外的项目,从商业谈判直至项目落地。她形容自己是很有“狼性”的一个人,有野心,做事干脆利落。她的选择围绕着对未来的规划:因为要和男朋友结束异地恋,所以她放弃海外的工作回国;因为想要换一份稳定、能顾家的工作,所以她顺着自己中学时的爱好,决定跨专业考历史学的研究生,打算毕业后去中学做教师。杨云干脆辞职专心备考。没多久,她经历了男友出轨、分手,多年的感情潦草收场。考研的直接原因消失了,但她仍决定坚持下去,“为了自己,至少是一种知识上的提升”。为了调整状态,杨云追缴了一笔学费,转到封闭式管理的考研班学习,住特别潮湿、墙皮都掉下来的6人间。她在考研班“禁足”5个月,直到考研前几天。“虽然那时感情状态是糟糕的,但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书也能看懂了,单词也背得快了。”杨云说,“我不会说考研改变了我什么,但就当时的状态来说,它可能是挽救了我。”她粗略算了考研成本,光报班、买复习资料,花出去的钱超过10万元,自己工作攒下来的钱“折腾”没了。他们比应届生要考虑更多“成本”、特别是钱上的事。一名已经读博士三年级的考生,至今仍懊悔考研时“没花那450元”。决定辞职考研时,他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考不上就再不考了”。考研网站上通常会放出一批免费资料做“诱饵”,再让用户为“秘籍”掏腰包。他判断确实有价值的资料需要450元,他没舍得花钱,相信自己也能看书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出一个题库来。但最终,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走了弯路。他觉得没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与这些或多或少有点关系。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工作到第六年,柯佳也决定去考研。读研究生的想法她一直都有,“因为在大城市工作时受到了学历歧视”。像大部分考研经验帖介绍的,她在4月开始辞职备考。为了有一点收入,她兼职做线上的社群运营。她用了3个月的时间调整状态,“一个特别明显的进步就是我完全能坐下来,可以看很长时间的书了”。为了摆脱手机依赖,她下载了一个声称“有超过600万付费用户的专注神器”——用户每专注一定时长,App的界面上就会长出一棵树,如果中途分心使用手机,成长中的小树就会枯死。她通过点评软件找付费自习室,包下里面的一个座位,每月600元。书桌间靠隔板隔开,有插座和柜子。柯佳每天早上7点多出家门,晚上11点多回到家。据她观察,周围像她一样考研的人不多,考公务员、考各种资格证的人占了大多数。两个月后,复习进度追上了,她觉得身体吃不消。她回到家里复习。她报辅导班花了近6000元,主要是视频课程。像大部分考研学生一样,她在二手书网站淘资料,关注很多定期发放免费考研资源的公众号,“因为大家都很穷”。在若干个研友群里,除了互相分享资源,大家也会偶尔晒心情,复习进度落后了、跟男朋友吵架了之类的也不少。群里大多是在校学生或者“二战”考研的。柯佳的“一战”以失败告终。她结束全职备考的状态,在一家心理咨询室找了工作,边工作边复习,“直到考上为止”。她和丈夫也要考虑经济压力。决定考研后,她选择工作的收入变为原来的五分之一。这对90后夫妻偶尔抱着手机看城市里的楼盘,“起初关注的是哪些地方我们可能买得起,后来我们发现,再也买不起了”。心理咨询室里的几名助理也在准备考研,他们组成了考研互助组。他们约定,每天早晨9点之前交当日复习计划,晚上睡前交总结。“从报名到进了考场,我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郭婷自嘲道,“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把卷子写满,别交白卷,要不一屋子考生,也太丢人了。”郭婷英语成绩没过线,落榜了。单位的“提升计划”每年都在变化,但她仍要继续考下去。她换了一所报考学校,选了与本科不同的专业,结果的重要性正在淡化,她想学到更多知识,享受知识输入的“愉悦过程”。张帆时不时地给学生“泼冷水”,“读研后可能希望有一些飞跃,但是绝对不可能说,读研以后就可以鸟枪换炮、咸鱼翻生了,可能性不是很高”。陈源远坦言,自己“一直对研究生生活没有太多想象”。他觉得,自己不会因为读了两年的研究生,就会得到知识的迭代,得到很大的成长。张帆带过的一个学员,名校毕业,结婚生子前在职场非常拼。怀孕5个月的时候,为了工作,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开到一半停在紧急车道先吐,吐完了接着开。生了两个孩子后,她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有时丈夫回家后,她第一句话要问的是,你妈今天白天说那句话什么意思?“她就对自己特别失望,你知道吧。”张帆说,“她觉得自己从一个职业女性沦落到现在的境地。再去读书,其实是把她从一个状态里拖出来了。”在她看来,女性从重回学校这件事中的获益更明显。杨云准备着申请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料。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心仪学校的历史系。被录取后,杨云打电话告诉家人,也告诉了本科的专业导师。导师约她到国家图书馆,“既然有这么珍贵的机会再学习,一定要好好珍惜,再把法语捡起来,它可能是你将来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我做硕士论文用的都是法语材料。”杨云调侃道,“本科专业没有丢,现在学历史了,反而挺喜欢法语了。”法语课曾让她崩溃,每天上午四节法语课,每周测验,不排名,老师按成绩高低发卷子。“人都是要脸的”,大一第一个学期,她甚至天天想着退学回家重新高考。现在,她经常给本科老师发60秒语音,读法语课文,也在申请读博。回望这段经历,杨云觉得考研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从知识沙漠,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知识的那片森林经营出来。她说:“低端玩家是标准配置,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应受访者要求,受访者均为化名 记者 马宇平)

何休

花20小时完成法律硕士“毕业”论文——吴跃飞律师的创作心得

副标题:《货物(商品)交易中检验期、保修期、质保期及三包实务问题研究》首先说明:本人于2014年已经获得在职硕士学位,不是法学类学位,是工科类硕士学位,但是内心上还是很要想待自己英语水平过关后去读一个博士学位。所以,在本文的标题中的“毕业”二字加上引号。约二十日前,我正在愁去哪里找一个法律类自媒体文章的主题,正巧碰到一个人咨询我商品三包的问题,就无意间接触到了货物买卖合同关系中的检验期、保修期及质保期,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三包”问题,认为这个主题蛮有意思的,就想试着写几篇系列文章,可是写了前面几篇后,一发不可收拾,至少要写满二十篇才能收手,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只是,有朋友提醒我:吴律师,您的自媒体文章写如此专业性的文章,阅读量会是一个问题,需要换问题了!——才让我醒悟:不能再写这个主题,感觉自己对这个主题研究也基本够深入了,但是不能再写了,这种专业性文章,没有什么人阅读,自媒体文章如果没有了阅读量,价值不大。有人在后台问我:“吴律师,你怎么写一个这样的小众主题,就可以写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字数要求了,同时看你文章的学术水平,如果将生活语言替换为法言法语,就是一典型的法律硕士论文,甚至是法学硕士论文了!我现在为专业的法硕科班生,正在为自己的学位毕业论文发愁,你考了十多个自考本科,看你的相关文章中说至少答辩了十五个以上本科毕业论文,我在中国知网上查到了你的硕士学位论文,别人的硕士论文只有两万多字三万字不足,可我发现你的硕士论文至少有五万字。你能否写一写如何高效创作学位论文的心得文章?”我掐指算了算:这二十天的“检验期、保修期、质保期及三包”主题文章,每天一篇,每篇字数一般在1500-2200字之间,共计约写了3万字至3万5千字。我白天超级忙,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写,一般是在晚上写,每一篇的创作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写完,共计花了约二十个小时写完,时常刚上传至自己的自媒体矩阵中的最后一个平台时,时间刚好是23点59分。写完后,自己最多校对一遍,就匆匆上传到平台,难免存在有错别字。想到过请他人审校文字,可是发现请别人审时,发现错别字的效率也极低,最终还是只能自编自审就完工。吴跃飞律师创作学位文章的个人心得第一,选题十分重要,在职者适宜于选题为与自己工作、兴趣相关的课题,这样一则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二则可以使用原本在工作中可能积累的大量素材;如果是在校的全日制者,在选题上适宜于先根据自己的兴趣,再根据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最后需要征求导师的意见来确定研究主题。第二,确定研究主题后,就需要注意平常搜集相关的参考文献,并将这些参考文献制作成自己需要的文件库,这些参考材料对于创作文章将十分有参考价值。当然,在援引这些参考文献的内容时,不能照抄照搬,适宜于融入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重新编排内容结构。文科类的学位论文,想提出全新的观点十分困难,但也不能全部人云亦云。第三,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位性质来选题,如法学类的学位论文,一般需要研究为什么,而法律类的学位论文即可以直接研究怎么做即可,前者要解决的是本源问题,后者要解决的是应用问题,两者的培养目标有差异。如果,法学类学生的毕业论文写成了法律类毕业论文,不是说完全不可以,但一般难得符合学校对专业的毕业要求。第四,写作,我最相信“勤能补拙”这四个字,当代社会的自媒体出现,给每个人展现自己创作的图文创造了条件,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自媒体品牌与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握一个喇叭向全世界广播。想提高写作水平,最好的办法是多写,不要担心出错,也不要担心写不好,只要有时间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创作,先写短文开始,坚持下去,肯定就会达到“文思如泉涌”的境界!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吴跃飞律师;吴宏飞律师;合同E院于2019年5月19日往期文章商品三包,包修等于保修?你也肯定分不清!——系列文章之二十亟待法律完善的检验期、保修期及质保期规定——系列文章之十九立法中的检验期、保修期及质保期现状及其不足——系列文章之十八建筑公装是否有三包责任?——系列文章之十七家装服务者及消费者必知:家装质量三包规定——系列文章之十六

此三言者

懂英语法语,年薪30万女硕士辞职做“保姆”引热议!最新回应来了

最近,一张保姆“刘阿姨”的简历在网上刷屏↓↓简历表显示,她擅长法语、英语,硕士学历,不仅有大型企业外派非洲的工作经历,还从事过早教工作。简历被大量围观后便引发热议,有人质疑简历是否属实,也有人质疑如此高学历人才为何要大材小用去做家政……据媒体核实,女硕士“刘阿姨”确有其人,她名叫刘双,也曾在平台从事销售工作。转行做保姆是机缘巧合据刘双本人介绍,她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后,曾在某大型通讯公司工作,并外派到非洲工作了一段时间。刘双表示,在非洲那两年的经历,对自己的人生无疑是一种宝贵财富。陌生的国家陌生的环境,还有埃博拉传染病肆虐,必须适应这样的恶劣条件,从而令自己充满韧性。2016年,为了结婚生子,刘双放弃年薪30几万的工作回国 。中间曾做过几份工作,直到2018年,终于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在一家早教中心教英语。后来,考虑到职业发展和前景,她辞职了。而转行当保姆,其实是机缘巧合。“之前我家里也请过保姆,是个年轻小姑娘。和她聊天时,我发现做家政不仅要与人有很好的沟通,还必须掌握收纳技能。而我本身也喜欢收纳,这正好符合我的兴趣。”刘双说。月薪2万元以上,会坚持做下去5月27日,刘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觉得从事家政行业并不丢人,只是出于个人爱好。“从事家政工作是我创业的第一步,而且家政从业人员应该向年轻、高学历发展。”她还称,并不介意别人称呼她“刘阿姨”,不过更希望叫她的名字刘双。工资收入方面,目前谈的几家都是朝九晚五,双休,月薪2万元以上;负责照顾孩子,不包含家务收纳。她表示:“我的客户基本上都是看中我能跟孩子双语去交流。杭州很多高端客户,他们很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所以就需要一个人帮他们去陪孩子,而且需要一种高质量的陪伴。还有教育,家教的话也不可能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并像朋友一样去相处,更多的是一种老师的身份。”家政多次上头条,网友:不用大惊小怪虽然高学历保姆的绝对数量还不多,但近年来高学历保姆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多。2019年广州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诚信自律平台对79820名家政人员的调查发现,近两年家政从业人员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均有上升。而且,不少高校开始增设家政专业,相关政策多次上头条:有分析表示,这种趋势反映出两大改变:一是人们的职业观念在改变。二是家政业自身也在发生变化。对此,网友也纷纷表示,对于硕士保姆无需大惊小怪:【来源:海西晨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安乐乡

留学生日记|魁北克Bruce硕士学长2021真情告白!

首先,祝在加拿大的同学们平平安安!顺利过渡这次世纪大疫情! 很久没有写《留学生日记》这个主题的文章,想来想去,就用Bruce硕士学长的这篇作为2021年开篇文章吧!当年Bruce来我这里办理留学时,他儿子还没有出生,到他出发时已经是爸爸,我还记得他有一位非常贤惠的夫人,事事帮助Bruce张罗,并在最关键时候,鼓励他继续前行!以下是Bruce学长的真情告白!——————《我在加拿大的这几年》此刻加拿大刚进入2021年,2020年好的坏的都已翻篇,本来去年的这会答应陈主任写写自己的留学经历,但因各种事情的耽搁,直到今天才码下这些字。 我Bruce,大家管我叫“大叔”,也难怪,因为四年前出来留学的时候,我已是而立之年,而我的同学们都是九零后,于是这个花名也就传开了。没错,我三十多岁,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有着非常稳定体面的工作,而我的太太也是事业单位在编高级职称,有房有车,谈不上中产,稳定还是可以的。那为什么大龄还要选择留学?其实也无非是教育啊,生活啊等等这些大家都熟知的理由,这些理由无对无错,只因每个人的经历和背景都不尽相同。这个决定前前后后一年多,起初只是一个想法,后来几经周折,有主观放弃的念头,也有客观受挫的打击,只是每每感觉留学无望的时候就会特别的遗憾,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自己内心的想法越来越清晰,或许我并不太清晰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却越来越清晰自己不想要什么,我太太常说:“做一件事情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有多想做成这件事”。再后来许多事情上,也实实在在的证明了这句话:办法永远比困难多。有运气的因素,也有努力的因素,2016年秋本该要读语言班双录取的我最终直录成为加拿大的一名研究生。虽然在国内我是名校硕士学位,但毕竟已毕业近十年,加之生活文化背景的不同,初到加拿大还是经历了一段难熬的时光,当然最主要我就读于加拿大的一个特别省份魁北克,那里的法语环境,让我觉得自己就好像一个稚子,总之,在这里,你要一切重新开始。一、 读书有过国内国外读高校的经历,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国外读大学,如果你不是抱着混一混的态度,那么就做好要脱一层皮的准备吧,每个学期的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大纲,因此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计分模式,如果要在期末拿到比较好的成绩,真的可以说需要对每一次作业和任务都认真对待,比如动不动就一周一次的Quiz,两周一次的小考,各种小组讨论,论文和Presentaion(演讲)。加上国人外语水平本来就很难达到本地人的水平,阅读外文资料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整个留学下来并不轻松,毫不夸张的说留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或者宿舍熬夜中度过。要想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真的需要大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快速调整好状态,毕竟留学和旅游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的加拿大母校——毕索大学(英:Bishop's University,法:Université Bishop's))二、 生活我就读的高校在一个人口不多的法语城市,说是城市,用国内的视角其实就是一个“村”。、出于文化背景的因素,其实出国以后会发现每个国家的留学生还是喜欢和自己国家的人一起学习生活,当然不排除个例。记得以前陈主任也说过这个问题,关于文化融入的问题,其实无需强求,只要舒服就好,我很赞同。说到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我们大概一个多月会去大城市的中国超市去采购一些食物,毕竟有一个“中国胃”。至于住宿,第一学期我住在学校,希望能尽快适应,但是学校的住宿一般都比校外贵,所以第二学期,我选择了校外合租,很幸运,室友不错,至今都是很好的朋友,当然出门在外,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些互相理解和包容,人际关系自然不会太差。另外一点就是出行了,因为有国内的驾驶经验,顺利的拿到了驾照,也有了加拿大的第一辆代步工具,有了车以后,顿时觉得自己的活动半径大了很多,学习之余,春天踏青,夏天登高,秋天赏叶,冬天冰钓,这些也让枯燥紧张的学习生活多了一些调剂。(我在魁北克古城)三、 移民学习过后,我有了进一步的打算,那就是移民了,我走的方向是魁省的PEQ,如果早几年或许还相对容易,但是到了我们这批,真的是各种的不确定。起初的要求只要是读完语言认证班就可以申请,可就在我们最后一个学期,发现开始了面试,于是为了增加通过率,2018年6月我开始备考TEF的考试,因为临近毕业加上搬家各种事情,第一次的听力考试差几分没有通过,于是报了备考培训班,本以为可以顺利通过,但还是被现实打了脸。说实话,两次考试的落败,让我很是沮丧,因为此时我和老婆孩子已经分开异国两年了,虽然我一年总会回去两三次,可是这对我这个家庭而言远远不够,迫切的心情可想而知。我老婆总说,出国前,我们分开的时间最长也不过五天,可如今却经常是几个月不见。而我的儿子,我离开的时候,他还不到两岁,我错过了他的一段重要成长经历,而这永远都不能补偿回来的。我甚至有动摇,有怀疑,很幸运的是,我的老婆一直支持着我!在我第二次考试失利后,她让我直接买了第二天的机票回国,回国后一周,老婆就给我报了法盟的1V1口语班,并且每天她都陪我进行口语练习和准备,能和老婆孩子一起,似乎又给了我新的力量,回到加拿大半个月后,2018年12月我参加了TEF的口语考试,其实那时的TEF考试的难度已经明显提高了不少,但是我顺利通过了,这给当时的我增添了很多的自信,接着听力也通过了,双B2到手后不到一个月我就拿到了魁省提名CSQ,并且尽快办好了各种公证,在2019年5月提交了联邦。再接着,老婆将孩子送到了加拿大读幼儿园后,她又回国处理各种事务,也就是这段时间,我开始了三个月独自带娃和工作的日子。我也深刻的体会到,带孩子真的是一件充满了挑战的事情,但对于这段时光,我还是充满了感恩,我们彼此了解,彼此适应,父子感情越加的紧密。那段时间和我独自求学的感觉很不一样,我不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饱,我得学会给孩子做可口的饭菜,我得送他上学放学和老师沟通他的幼儿园情况,晚上周末得带他参加各种户外活动。三个月后,老婆处理好国内事情,于2019年10月也来到了加拿大,至此我们一家在三年的聚少离多中终于团聚了,当然也开始了联邦审批的漫长等待。00:07(闲暇,可以泛舟湖上)零零碎碎说了如此之多,总结几点送给选择留学移民的同路人:1. 要有一个相对长远的清晰目标和规划,是选择留学回国,还是留学移民,或者二者都有可能,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方案,这个方案可以决定着你目标的实现度。2. 做一件事情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有多想做成这件事,办法总比困难多。3. 有所得有所失,切勿患得患失,平和心态,要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或者最不想要的是什么。没有一定好,也没有一定的坏,选择了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每个留学或移民的人,背景经历都不相同,有学习借鉴的地方,也有无法复制的地方,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所以以上只是个人经验所感,希望大家一切顺利。祈愿2021年,世界和平,国泰民安。2021年1月1日Bruce——————Bruce学长用亲身的体会,温馨提示大家,值得学习和参考! 附:加拿大毕索大学(英:Bishop's University,法:Université Bishop's)创办于1843年,地处加拿大魁北克省舍布鲁克市。为加拿大最古老的公立英语大学之一,于1853年维多利亚女王御赐皇家特许状(皇家宪章)。作为一所文理学院大学,其专注于本科博雅教育教学质量。2010年起,“主教大学”译名正式改为“毕索大学”,其为魁省唯三英语高教机构,东部唯一,共15位校友被评为罗德学者。学校由魁北克省大主教,牛津大学法学博士The Right Rev. Dr. George Mountain大主教创立命名,其也是麦吉尔大学第一任校长及主教学院中学创立者之一。最初为主教学院Bishop's College大学部。学校已近180年的历史,在1853到1947年之间毕索和牛津大学及圣公会有附属关系,是魁北克地区唯三使用英语教学的大学之一。第一任校长为牛津大学王后学院院士The Rev. J. Nicolls,其被该学院指派协助毕索大学的成立。

胡宏

年薪30万女硕士辞职做保姆,懂英语法语、曾赴海外工作

最近,一张保姆“刘阿姨”的简历在网上刷屏!简历表显示,她擅长法语、英语,硕士学历,不仅有大型企业外派非洲的工作经历,还从事过早教工作。简历被大量围观后便引发热议,有人质疑简历是否属实,也有人质疑如此高素质人才为何要去做家政……据媒体核实,女硕士“刘阿姨”确有其人,她名叫刘双,也曾在平台从事销售工作。转行做保姆是机缘巧合据刘双本人介绍,她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后,曾在某大型通讯公司工作,并外派到非洲工作了一段时间。2016年,为了结婚生子,她辞职回国。中间曾做过几份工作,直到2018年,终于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在一家早教中心教英语。后来,考虑到职业发展和前景,她辞职了。而转行当保姆,其实是机缘巧合。“之前我家里也请过保姆,是个年轻小姑娘。和她聊天时,我发现做家政不仅要与人有很好的沟通,还必须掌握收纳技能。而我本身也喜欢收纳,这正好符合我的兴趣。”刘双说。月薪2万元以上,会坚持做下去5月27日,刘双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她觉得从事家政行业并不丢人,只是出于个人爱好。“从事家政工作是我创业的第一步,而且家政从业人员应该向年轻、高学历发展。”她还称,并不介意别人称呼她“刘阿姨”,不过更希望叫她的名字刘双。工资收入方面,目前谈的几家都是朝九晚五,双休,月薪2万元以上;负责照顾孩子,不包含家务收纳。她表示:“我的客户基本上都是看中我能跟孩子双语去交流。杭州很多高端客户,他们很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所以就需要一个人帮他们去陪孩子,而且需要一种高质量的陪伴。还有教育,家教的话也不可能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并向朋友一样去相处,更多的是一种老师的身份。”家政多次上头条!网友:不用大惊小怪虽然高学历保姆的绝对数量还不多,但近年来高学历保姆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多。2019年广州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诚信自律平台对79820名家政人员的调查发现,近两年家政从业人员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均有上升。而且,不少高校开始增设家政专业,相关政策多次上头条:有分析表示,这种趋势反映出两大改变:一是人们的职业观念在改变。二是家政业自身也在发生变化。对此,网友也纷纷表示,对于硕士保姆无须大惊小怪:【来源:半岛都市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何其下邪

交大巴黎高科学院工程教育SPEIT模式迎来首届硕士毕业生

今年正值中法建交55周年之际,于2012年创立的“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简称“交大巴黎高科学院”)日前也迎来了首届共35位硕士毕业生。六年前,为了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号召,上海交通大学与法国四所工程师学校(巴黎综合理工学校、巴黎高科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校、巴黎高科国立高等矿业学校、巴黎高科国立高等电信学校)合作创办成立交大巴黎高科学院。法国在18世纪就建立了工程师学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通用型的工程人才,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法国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在全世界独树一帜,因此在创立之初,交大巴黎高科学院就参照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标准以及中国教育部要求来制定培养方案,形成6.5年本科硕士贯通式、通才培养和专门人才培养兼顾的SPEIT(SJTU-ParisTech Elit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吸收了诸如数理大平台教学,注重通识教育,30%的课程为人文管理类课程,培养工程人才兼具管理能力。此外,企业参与办学是法式教育的传统与特色,学院在借鉴的同时,结合国家“新工科”发展要求,也形成了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企业参与的教学达到15-20%。2018年10月学院获得了CTI6年的最长认证期限,并获得了欧洲工程教育(EUR-ACE)认证。副院长陆佳亮指出,巴黎高科的学生在这6.5年里,学得非常辛苦和扎实,“每位同学都完成了超过120学分的数理基础课程;用法语完成了超过80场的口试;完成了至少半年的国外交流和学习;每一个同学都完成了累计8个月的企业实习并提交了2-3万字的实习报告;同时,同学们还完成了交大其他学生一样要求的硕士论文,这意味着我们的学生要用同样的时间同时完成中法两国教育体系的要求,这是对学生们的考验,也是对学院人才培养计划的考验。”尽管学习压力大,要求很高,但是毕业生们都表示受益匪浅。郑煌杰是2019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毕业后将赴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博士,他表示,学院的数学物理课涉猎非常广泛,而且学的比较扎实,虽然当时感觉学习压力很大,但是也坚持下来了,在研究生阶段接触科研之后发现非常有帮助,学习新的知识很快,这也为今后读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徐淇玮同学毕业后进入腾讯机器人实验室Robotics X工作,他表示,自己从小就喜欢机器人,进入交大巴黎高科学院之后,参与创办了学院的学生科创中心并担任第一届中心主任,本科期间设计的《基于多等分变形轮的运载机构》就获得了上海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一等奖,研究生期间,在机械与动力学院郭为忠教授的指导下,他在原先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更新,制作的《三模式变形轮越障机器人》获得了中国工程院发起的“中国好设计”创意奖第一名,并代表上海交大参加全国双创周展示,他在华为、阿里等众多offer中最终选择了腾讯机器人实验室,继续在机器人领域研究相关技术。首届硕士毕业生35人中75%选择就业,就业企业涵盖北方工业、华为、腾讯、埃森哲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创业公司。25%将赴巴黎综合理工学校、巴黎高科高等矿业学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韩瀚是首届毕业生之一,机械工程专业,2015年选派至巴黎高科高等先进技术学校攻读双学位,毕业后赴北方工业集团工作,参与企业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中方院长李少远教授表示,为国家重大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是学院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像北方公司这样国家实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企业,我们十分欣喜的看到毕业学生能够契合企业的发展需求。”

张良

惊呆!32岁“最牛保姆”,硕士学历,懂英语法语,曾赴海外工作

如此精彩的人生经历你能猜到这个人是什么身份吗?高级白领、行业精英……不,其实是一位“家政阿姨”!这两天朋友圈流传着一张照片在浙江杭州一家家政公司的网页上显示一位32岁硕士曾赴海外工作、会外语的家政阿姨看到这里网友们不禁惊呼起来……“围观了最牛保姆简历,我觉得没资格吃早饭了……硕士学历,懂英语法语,知名公司从业经历,老公是设计师……很想知道如果属实,这位保姆工资多少?”这位“刘阿姨”的名字叫刘双今年32岁,是陕西商洛人刘双的硕士毕业证书(本人提供),记者在学信网上查到了她的信息,确实是硕士毕业。刘双表示自己大学时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和硕士读了7年专业是法语毕业后进了国内某知名通信公司去非洲几内亚做客户维护因为那边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刘双2015年在非洲拍摄的照片谈起自己的非洲经历刘双表示那两年对自己的人生无疑是一种宝贵的财富2016年28岁的刘双因为要结婚生子不得不从公司辞职回到国内之后她和老公决定到杭州发展2018年刘双在杭州找到一份和自己专业比较对口的工作在一家早教中心教孩子英语后来因为考虑到职业发展和未来前景她也辞去了工作那一个高素质人才为何自己会想到来做家政呢?刘双说一周前她家里来了二十多岁的女孩做保洁因为听闻家政业不错所以就想尝试一下刘双介绍她也通过公司了解过收纳师和早教的收入情况再加上自己是硕士学历粗略算下来,一年可能有30万收入“我觉得现在家政的概念,已经不是过去那样的了,以前阿姨们年纪偏大,文化不是很高,现在正在慢慢年轻化和高学历。”看到这里有多少人表示非常惊讶呢?你以为的家政阿姨现实中的家政阿姨在公司的安排下,刘双表演了一段收纳衣物话不多说放下手机,好好充实自己吧否则……纵火烧毁京都动画工作室致36人死亡昨天犯罪嫌疑人青叶真司正式被警方逮捕【来源:东南早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土屋

博士生分享给硕士生写作论文经验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2. 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4. 集中时间看文献。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5. 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9.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10. 学好英语,不学二外。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英文文章写作1. 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2. 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3. 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4. 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5. 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文献管理1. 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 以及 换行符删掉。 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2. 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3.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4.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5.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1. 知而不引。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2. 断章取义。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3 引而不确。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4. 来源不实。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5. 盲目自引。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国内文章水平不高的几个原因:1. 审稿人知识陈旧。年纪大的审稿人查文献和和上网的能力相当有限,无法核实该研究是否有意义,创新点在那里,方法是否可靠,结果是否可信。但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经常提的审稿意见是"参考文献不够新"。2. 选错审稿人。虽然一般指定两名审稿人,但编辑部经常让不懂分子生物学的人审分子生物学的文章,让不懂统计的人审统计处理比较复杂的文章。出于爱面子,很少有人提出"我不适合审这篇文章"。3. 关系文章。有了关系,什么都简单了。4. 不承认阴性结果。诚实的阴性结果被认为无意义。怪不得有人大声疾呼"我要办一本阴性杂志"。5. 造假。任何人都不愿意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出不来预期结果就没法交差。为生存计,为按期毕业计,造吧。动态的科学1. 科研靠积累。象伦琴发现X 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实至名归。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基金评审也是这样。没有前期积累,获得资助的可能性小。选导师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还是要为人作嫁?2. 文献要追踪。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写论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献。3. 记录要复习。前面的实验记录要经常复习。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认识的提高,你会发现最初的判断未必正确。我曾经向一些比我有经验的人请教"什么是科研",他们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给我打了五个比方。1. 科研是流行歌曲什么流行用什么,什么流行做什么。张口生物芯片,闭口纳米技术。老板是追星一族,流行的就是最好的。2. 科研是移花接木设计课题?课题怎么是设计出来的呢?是拼出来的。A 的材料,B 的方法,C 的指标,D 的意义。3. 科研是傻瓜相机原理搞不懂?恕我老朽,没时间看原理了。我能折腾,多折腾几次就出来了。为什么要做这一步?老板心里明白就行了!他每周安排的活儿我还干不完呢。4. 科研是照葫芦画瓢综述不会写?抄啊。论文不会写?套啊。反正不会有人追究。无知者无畏!5. 科研是垃圾实验完成了,论文发表了,答辩通过了。老板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走后,这些都是垃圾"。晕!倒!挣扎!再倒!他们没有骗我,实用主义自有它的道理。但我从此不再随便批判国内的科研水平了,因为在某些时候我也重复着同样的故事。写毕业论文1.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上来就写,是坏习惯。几百字没问题,几千字勉强,几万字就难了。必须列出写作提纲,再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2. 平时多写。及时总结阶段性的工作,多写文章多投稿。到最后阶段,把这些文字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3. 不要罗列所有数据。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会观测较多的指标。但毕业论文并非数据越多越好。一定要舍弃那些与主旨关系不大的数据。否则,要么显得累赘松散,要么成为破绽。4. 打印修改。在电脑上直接修改,会遗漏很多错误。要尽可能地减少任何错误,一定要打印出来修改。5. 让别人指出错误。自己修改,仍然受个人习惯的局限。错误摆在那里,却熟视无睹。让别人给你指出错误吧,不管他与你是不是同一专业。怎样读文献1. 目标: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2. 层次: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3. 形式: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4. 程度: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5. 矛盾: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总结,本文由毕业之家一站式学术服务平台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