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法学本科生就业难,读研是否有好的出路?这16所大学供你参考斗牛犬

法学本科生就业难,读研是否有好的出路?这16所大学供你参考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教育部和各个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多次提到,法学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理想,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本科生就计划考研。那么,“冷丝说人文教育”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16所高校可供考研学子们重点参考。中国政法大学就四次教育部学科评估来看,16所高校法学学科实力强。教育部学科评估具有权威性,根据四次评估的结果来看,16所高校的法学学科实力很强。其中,综合性高校有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政法类高校有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另外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部评估的16所高校这些高校的法学在前三轮评估中,评估成绩都处于前20名位置,第四轮评估中,他们都获得A等级的好成绩。国家重点学科也是一个高校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教育部重点学科评选中,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学科获得法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有吉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厦门大学。值得注意的是,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各自有2个法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国家重点学科和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高度重合。应该说,你如果报考上述高校的法学研究生,你当然能够得到好的指导,未来就业前景看好。华东政法大学那么,“冷丝说人文教育”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法学专业就业难,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法学毕业生呢?各大学确实应该大力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实践要求较高(源于天津商业大学调研)很多法学教育专家早就指出过,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首先就要突出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完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根据天津商业大学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来看(见上图,黑色方块代表受欢迎的程度),有社会实践经历的学生较受欢迎。法学专业教育中,学生实践教育不足,解决实际案件能力差,已经成为制约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针对这一问题,很多教育专家建议,法学研究生培养也面临本科生一样的问题,所以,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应在培养方案中优化实践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指法运用法律知识的实际能力。对实践能力要求高(源于天津商业大学)还是根据天津商业大学的调查,用人单位对法学专业毕业生要求的是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见上图,黑色方块代表受欢迎的程度)。你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你必须具有针对纠纷案件的事实进行法律分析,适用法律条文,提出司法建议或参与法律诉讼的能力,也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包括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动手能力等,应当在法学本科培养方案中进一步突出实践环节,改革实践性课程,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实践性课程不同于认同性课程,它不否认理论知识掌握的必要性,但也不止于认同式的掌握,它强调以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实践性活动,以实践活动来消化和理解理论知识,重心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敢于批评的科学精神,为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西南政法大学总之,“冷丝说人文教育”认为,不管是法学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所谓就业难还是容易,那都是相对而言的,作为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法学专业学生来说,你还是要从实际出发,掌握实践能力,你才能顺利毕业并找到可以发挥你特长的工作单位。

唐风

一名法学研究生的心路历程

法学生,在外人看来多么光鲜亮丽的头衔,当你知道当今的学生其实并不如意尤其法科生。有话道: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学生,首先大学期间就得多看书。再者大三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作为法学生的我,很可惜在大学期间并未通过,于是经过了长路漫漫,历时三年终于扛过。18年首次参加法律资格考试,很不幸,通过了客观题,却在主观题上败北了。于是在两个月前经历考研之路,幸运的是,上帝给我关上了一扇门,却不忘给我开个小窗,经过两个月备战考研,最终还是上岸了。研一的生活,依旧枯燥,三点一线,终极目标还是为了能通过法考。而这一年,只要参加主观题即可,也就意味着,如果主观题没有过,以前的客观题成绩也就无效,来年继续重头开始。这一年,算是勤勤恳恳地学习,也不知道哪里出了岔子,最终差了三分,害…命运如此坎坷。永不放弃的精神,让我在2020年再战。本来研究生期间,我应该是跟着导师多看文章,多学习,而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了法考,有打趣是,换了个地方自习过法考,因为研究生期间还好课也不算多,几乎都是在图书馆度过!2020年这一不平凡的一年,司法部爸爸应该是看到了我的努力终于让我通过了法考,而研究生生活却剩一年半之短,感叹时光之易逝,马上面临的是毕业,即毕业论文之写作和工作。长路漫漫兮…

孙复

又是一年毕业季,法学毕业生该何去何从(法学硕士十年经历复盘)

笔者2009年毕业于某一流院校,民商法专业,性别女。虽然在学校就通过了司法考试,但是鬼使神差就是不想去律所,选择了一家工业企业,月薪2500元。由于运气好,次年就进入该企业的母公司,一家A股上市公司,年薪十万。至今,我已在这家上市公司呆了十年。这十年里,我一直致力于把自己打造成“一专多能”的优秀青年。所以,在这里,公司一共8个部门,我转了5个,目前转到了财务部。近几年,当我感觉自己各方面业务素质基本健全,处理事情游刃有余的时候,很多突变接踵而至。首先是赏识我的领导相继退休、离职;新上任的领导视我如草芥,再加上我两年生二子,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家庭琐事占据,工作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就这样,直到今天,我拿着年薪二十万的薪水,就这么有一天每一天地晃荡着。很多时候,我感觉我已经触摸到了职业天花板,可能余生就要这么庸庸碌碌下去了,郁闷。眼下,又是一年毕业季,看着又一股新鲜血液涌出校门,奔向一个又一个未知的前路,我衷心祝福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能够开辟出自己想要的未来。基于此,我想结合我这十年的经历以及近期的完整复盘、深刻反思,给法学毕业的孩子们一些忠告或者建议。一、能去南方就不要留在北方活跃发达的经济环境是法律适用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法律人的沃土。在我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北方。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培养了人们相对较强的法治理念,对法律的尊重度也会相对较高。在这种环境中处理法律事务,不但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现实情况,同时也能真切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法律人的尊严。当然,收入肯定也是体面的,发展空间更是广大的。二、能去律所就不要去企业这一点,我肠子都要悔青了,恨自己当年怕熬不住律所前几年的清贫和辛苦,转头选择了企业。现在回头看看,在律所熬十年以上的同学或朋友现在处理事情都能独当一面了,在社会上挥斥方遒,风光体面。当然,选择律所尽量选择规模大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律所,这样才可能遇到高人指点,也会有更多的业务供你操练。还有一点,在律所呆十年以上,如果想去企业体验一下,跳槽是非常容易的事,而且也会有足够高的平台承接你。而要从企业往律所跳,除非有及特殊的原因,否则古今罕见。三、宁去大企业当兵也别去小公司当官这一点,我主要想强调一下平台的重要性。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就像同样一枚水果,放在超五星级宾馆里和放在地摊上,价格能一样吗?职场中,除了个别人能力较为突出,其他人谁又能说比谁强多少呢?现实既然是这样的,那么人与人的地位、薪酬、发展空间,甚至社会认同度的差别在哪呢?简单地说,就是平台!即便是在大企业里当一名最基层的员工,你也有机会见识大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如果你足够努力和幸运,或许还会遇到大企业里的高人指点。能和大企业里的高人共事,如果你足够用心,共事两个月,胜读十年书啊!再者说,大企业平台广阔,哪一天你呆腻了,想出来展展拳脚,下面有的是项目和公司供你选择,而且你去了之后绝对不会从基层干起。你是上级机构的空降兵,职位、工作内容、待遇,哪一项能亏待你呢?而如果在小公司当个小领导,往上爬的压力和阻力该有多大?在我所在的企业,很多子公司的中层干部是要干到退休的,能升到高管的百里挑一。四、尽量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又是一条泣血教训!这些年,我游走于各部门,活生生把自己从一个法学科班生转成了“圈外人”。以前职场中习惯提“一专多能”,现在提的更多的是“专注”!专注于某一领域,多年以后,即便你没怎么努力,也可能是专家了,最起码你身上已经有明显的专业标签了。这对职业认定和职业发展是很重要的。以上只是结合本人一个人的经历得出的建议,或许并不能适用于每个人,仅供参考吧。

奄奄一息

法学硕士VS法律硕士,毕业前景大PK,一字之差,差距却不小!

大家好,我是法学考研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学硕我们成为“法学硕士”。专硕分为法律硕士(法学)和法律硕士(非法学)两种。自1996年设置法律硕士以来,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共存了23年之久。那么究竟有啥区别呢?通俗来说,法学硕士是为了培养你做理论科研的 ,法律硕士是更侧重做实务的。01毕业前景——深造读博不论是法硕还是法律硕士都是可以读博的。不过,现实世界中。很多法学硕士有保送读直博的名额,而法律硕士没有这个先例。同时,由于研究生阶段,法学硕士更侧重于理论,法律硕士侧重于现实工作和实践。这也就导致了法硕要比法律硕士更容易考博、读博。但是这里要泼一盆冷水。不要以为法硕就一定能读上博!!!现在很多学校的博导都很嫌弃法硕的学生法学理论不深。因此,这就导致了考本校要比跨校更难。如果考本校的博士还是比较好的,可以找自己的导师给联系一下,或者你导师正好也是博士生导师那就太棒了!可谓近水楼前先捞月。02毕业前景——证书含金量很多人认为法学硕士的“含金量”高于法律硕士。其实这种观点很片面。为什么呢?如果从综合素质看,法律硕士的含金量其实是略优于法学硕士的。因为在就业方面,法律硕士有时候比法学硕士更受欢迎。假如你本科读的是小语种专业、建筑专业、金融等专业。这样的法律硕士在应聘的时候更受一些红圈律所的青睐。不过,也有个前提,想进红圈律所,需要你的研究生院校排名也非常棒。我们看一些名校法学的就业数据的时候,明显发现拥有跨专业背景的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相比,就业质量总体上要略胜一筹。因为你多懂了某一个专业领域。最现实的是名校法学硕士的就业档次要高于一般院校的法律硕士。不过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法学本科将越来越少。同时,法学硕士最终与法律硕士会形成既重视理念又重视实践的教学模式。就像美国的JD。他们的教学和科研人才主要是通过法学博士生的教育来培养出来的。而法律硕士专业是作为了一个桥梁,一方面为法律实务部门输送人才,另一方面也为法学博士生提供了广阔的生源基础。好了,分享到此一游,欢迎继续关注更多考研知识~我是向上好青年!干货都在字里行间!

椎名

名校法学硕士没过司考!前途一片渺茫?

某985高校即将毕业的法学硕士因为三次参加司法考试都没有通过,心情非常郁闷,他觉得一位法学硕士没有通过司考,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都不好意思说出口。现在他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行当,根本不适合干法律工作。不过事到如今,他也没有任何选择余地,他很担心,一个没“司考证”的法学硕士,前途是不是一片渺茫?学法的人都清楚,法学专业大学生若能通过司考,绝对会让自己更具竞争力,但司考难度很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那些通过司考的大学生,除了百分百的奋斗,还有运气成分。老实说,如果从事的专业性很强的法律工作,或想在法律行业长足发展,司考就必须要通过,比如,没有通过司考就不可能有机会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工作,另外,就算不吃法律这行饭,通过司考也会获得单位和社会更多的认可,这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笔者身边就有几位通过司考的朋友,其中有两位是非法学专业(一位是新闻学专业毕业生、一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毕业生,他们中有律师、有公务员、有企业法务人员,还有一名教师。除了一个人是一次性通过之外,其他人都是第二次考试通过的。虽然对于某些人来说,通过司考并没有对他的事业起到促进作用,但大家都认为“司考证”含金量大,手上有这个东西,心里踏实。不过,对于一位名校法学硕士而言,没通过司考,心里的确不痛快,毕竟身边很多本科学弟都已经通过了司考,而自己三次考试都挂了,有点丢face。不过从另一方面看,能考取法学硕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说明你本身具备较强的法学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不必质疑自己的水平,没通过司考,只是意味着会告别一些专业性的工作,但不影响从事其他法律相关工作。应该说,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法学大学生有不少就业渠道,只要努力工作,事业发展并不差。考公务员法学专业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岗位很多,可选择余地大,当然,部分岗位不仅要求报考者法学专业毕业,还必须通过司考,这类岗位就不要去掺和了。某位没通过司考的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报考了乡镇公务员,并被录取,在乡镇工作了几年,一次突然的机会,被一位领导看中,在了解到他是法学专业大学生之后,就被借调到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如今已成为法制办负责人,前途一片大好。法学硕士若考取公务员,因为具有研究生学历,进步得会更快学。所以,没通过司考的法学大学生,考公务员是最佳选择。到公司从事法务工作企业法务人员,没有硬性规定必须要通过司考。不过,有些名气响、规模大的公司,会对法务人员有更高要求,有可能需要求职者通过司考。这些公司只能排除在求职范围之外。在没有通过司考的法学大学生人群中,法学硕士身份更能被大多数公司认可,具有较强竞争力,想找一份法务工作并不难。理论上讲,法学硕士这个文凭就足以让你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不过,从长远看,没通过司法考试真的很难在法律界立足。若进入公务员队伍,还稍微好点,不当法官、检察官,有没有通过司考,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影响不大,只要学历达标、工作能力被认可,照样会被重用或提拔。但若在公司从事法务工作,司法考试还是要提上日程,还是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事情,要不懈的努力、不停的尝试,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如果真的通过不了,那就改行吧。总之,要在法律领域长久的工作下去,司考还是必须要通过的。

红盖头

考研:最受欢迎的4所法学名校,难度都很大,但考上了就前途无量

近年来,考研的热度居高不下,到法学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也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愿望。当然也有不少人表示对法学这种听起来死气沉沉地专业表示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法学就是死记硬背,并且作为文科专业还不好就业。这种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法学专业的就业面十分广,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在只要你对于国家的法律足够熟悉,找一份好工作简直就是易如反掌。那么在我国的大学里最受欢迎最难考的四所法学名校都是哪些呢?一、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简称“法大”,位于中国北京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中国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法大学还是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政法既拥有985,211这样的名校资源,又有首都北京的区位优势,是法学名校“五院“中最好的学校了。当然,考上该校的难度也是这四所学校里最高的,能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想留在北京发展就是一件轻松的事了。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简称“中南财”,位于武汉,是国家“211工程”、“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院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武汉7所211里比较好一所了,所以考上中南财难度也是不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研究生遍及湖北省的检察院、法院,所以说如果你能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研究生,真的是不愁找工作,而且前途无量。三、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简称华政,位于上海市,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华东政法本身随谈不是211,但是华中政法大学的分数线却比一些985还要高,这就是因为他自身的学科实力了,但也表明考上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同时因为上海的律所数量非常多,所以华东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也是能很容易找到心仪的工作。四、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简称“西政”,位于重庆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政法类高等学府,改革开放后首批全国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西南政法学院法学确实很牛,被称作法学界的"黄埔军校",所以考上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研究生也是很难的。西南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毕业生还是很有市场的,如果能考上的话,去政法部门工作的话,你就会发现很多政法界的权威认识和领导干部都是当年的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的。这里提到的四所名校大概就是法学里最受欢迎的四所了,虽然考上的难度很大,但是如果你能考上这四所大学的研究生,在就业的时候就是前途无量了,你可以选择去律所做一名精英律师,可以去大企业去做公司的法务,也可以公检法部门当公务员,还可以去高校当老师。总之,考上这几所大学的研究生真的是能够在未来有更多更好的职业选择。

大乡里

法学博士毕业之后真实的就业出路

也许在考上博士之前探讨这个问题很无聊。但是这确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我太穷啦!我得考虑挣钱,挣钱就得先有工作,那么很自然的就得考虑法学博士的就业问题。这个问题从简单明了回答的角度来看,非常简单。大家可以想到的就业出路: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进入高校当一名法学教师、进入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进入期刊编辑部从事编辑工作、考公务员、做律师、进入企业、自主创业。好像都还不错,而且不少还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例如进入高校当老师,同时兼职做律师,生活很惬意。但是当回归到客观现实,我发现,我本科普通二本,研究生双非院校,这样除了极个别的情况,我是进不了名校的,那么我可以去非名校呀。是的,如果自己考上清华北大人大法大等院校,进入省重点院校应该没有问题,可是这四个学校我考不上,那么就需要调低一下自己的期望值,进入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或者专科院校应该没有问题。可是,这样真的是我想要的结果吗?毕竟现在研究生还是有可能进入这些院校的,没啥非得四年后博士毕业时再进入,何不选择先就业再读博。然后我又考虑了一下我的经济收入,发现现在省会城市的房价不低了,我博士毕业都30多岁了,得结婚买房,这可是一笔巨额的支出啊,普通院校的发展能够满足我的经济需求吗?好像也不能。再有就是我那时候应该不是单身了吧,我的爱人愿意跟我去一所普通的院校或者城市吗?好像也是一个巨大问题。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我关注的问题,就是父母都60多岁了,读博期间如何实现自给自足,并且接济一下父母。所以,经过思考之后,我发现如果我只是考上法学博士,在读博期间没有开拓客观的收入的话,那么四年之后我的日子可能会很惨,因此仅以进入一所普通院校并不能令我鼓起足够的勇气去考博。那么其他出路呢?好像博士后在经济上好点,缺点就是需要熬夜写论文,发核心期刊论文。还好吧。进入企业或者自主创业、做律师,好像与读博的关联度并不大,不能成为我努力考博的理由,因此只剩下作为引进人才进入公务员行列。可是这能够支撑起我读博的动力来源吗?现在想想真的不如本科毕业时就进入公务员行列,经过7年多的发展,应该混的也不错了。综上,如果仅是上述出路,我一个普通院校的学生,考取非清华北大人大法大等院校的博士,考博并非明智选择,大家觉得呢?

苦情花

法学在职硕士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呢

或许你一直在为了在职研究生的考试做好准备,继续开始迎接相关的专业开始选择院校。或许一直对于法律专业比较感兴趣,所以也准备继续参与进来。在报考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一下,因为它是可以分为单证和双证的方式进行报考。如果准备报考在职硕士的话,那么对于大家来说也必须要随时做好心理准备,它的难度系数和要求也会很高。法学在职硕士真的有必要继续报考吗?入对了行业就能够让我们拿到更高的薪资而拓宽未来的发展道路。其实每一个学员在我们身边都已经拥有着更好的机遇,我们必须要给你自己更多的前行动力。第一、法学在职硕士的整体录取分数线也会比较高。不管我们选择的是哪一所院校,最后都必须根据院校的整体录取分数线进行招生。其实我们会发现它要求的各方面因素都会比较严格的。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去遵守,首先它的录取分数线也会不断地提高,然后给予大家足够的机会继续参与。前进学习的动力就会让我们在这里比别人更加优秀。作为一个上班族也是可以继续参与一下的,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动力。第二、法学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越来越理想的。因为在我国针对于这一行业就业的机遇也是越来越理想,再加上它的各方面薪资待遇十分不错。所以准备投入这一专业的人群也会越来越多,当然它的录取分数线方面也会比较高,最后整体的竞争力度很大,我们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快速的达到理想分数进入院校,而有机会顺利的完成学业。目前在我国已经开设了不同的教育方式,等待着更多的优秀学员继续开始在这里继续弥补一下。可能因为学历方面的不足就会让我们前行的动力不断地失去了信心,所以其实可以考虑一下在职研究生的方式继续弥补一下。当然选择不同的专业也会让未来的发展前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那么在职研究生哪些专业比较热门呢。因为选择不同的专业就会导致未来的发展前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迷魂药

这4所法学名校受研究生欢迎,难度虽大,考上前途光明!

近年来,考研的热度与日俱增,本科的同学们都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考取研究生,在未来多一些机会与把握。特别是法学专业的同学们,法学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也是他们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法学专业也一直被大家误会着,认为这是一个听起来死气沉沉的专业,多是死记硬背,而且就业难度不小。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就错了,其实法学这一专业的就业面很广。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的社会,我们掌握好国家的法律制度,找一份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接下来就带大家来看一下我国大学中最受欢迎、且最难考的这4所法学专业名校~1、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法大,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于1952年始建,坐落于北京市,由中国教育部直属,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不仅有着地理上的优势,且学校的综合实力也很强。是法学名校"五院"中最好的学校了。当然,考上该校的难度也是这四所学校里最高的,能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想留在北京发展就是一件轻松的事了。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南政法大学是所有坐落在武汉7所211高校中较好的一所,能考上中南政法大学的难度也很大,不过未来前景很好。中南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实力强的都会遍及湖北省的检察院、法院等。如果你能考上中南政法的研究生,毕业后也不愁找工作了,基本工作不用愁了,前途发展无量。3、 华东政法大学落于上海市,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高校,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其前身为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3月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值得注意的是,华东政法大学虽然本身不是211学校,但它的的分数线却要比985高校的分数线还要高。这本身就说明了华东政法大学本身的实力,同时也可以看出考上这所学校的难度还是很大的。上海的作为我国的一线城市,不仅经济发达就业机会也很多。上海也有不少律师事务所,在华东政法大学毕业也很容易找到工作。4、 西南政法大学坐落于于重庆市,由中国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政法类高等学府,前身是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全国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地。西南政法大学被称为是法学界的"黄埔军校",由此可见考上西南政法的研究生是很难的。但与此同时,学校毕业生毕业后的市场很广阔。如果想去政法部门工作,你就会发现,有很多政法界的权威人物很大一部分都是从这里毕业的。法律难学,名校难考。但广大家长们为何不给孩子另谋出路,从孩子的兴趣爱好方面出发呢?就以美术来说,很多孩子都对此感兴趣,并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美术就业面也很广,设计、广告、UI等等。虽说现在孩子们课业压力大,但随着今年全国中考加入美术,最终成绩影响中考总成绩来看,未来越来越要求学生全方面发展。而从小就有基础的孩子在考试中有机会拔得头筹。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课程已经转到了线上,这种能够有效利用时间的的教育方式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追求。我们也不妨给孩子选择在线美术1对1,来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学习美术。得到放松的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为未来打好基础。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4所最受法学专业学生追求的学校了,毕业后既可以做公务员、又能做教师。学校虽然比较难考,但只要考上了,未来无忧!大家怎么看这4所学校呢?从今年开始,多个省份已将美术成绩纳入中考分数,成绩不合格将无缘重点高中!很多有远见的家长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关注:君灵聊教育,留言“领课”,即可领取价值280元的1对1少儿美术试听课!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

虽有大知

作为政法一哥的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出路如何?

30年前,政法类最风光的西南政法大学,抢占了政法类唯一的重点大学的指标,当时的中国政法大学才经过多次拨乱反正才刚刚开始走上正轨,带着“中国”的帽子,顺利的进入了211工程高校的行列,而西南政法大学则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入选,差距逐渐就拉开了,也就导致了“政法一哥”的异位。那中国政法大学目前学校实力如何?毕业生就业出路会不会非常好呢?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学校现有在校生16736人,其中本科生9319人,研究生6612人,留学生805人。学校的法学为国家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9个一级学科参评并全部上榜,其中法学进入A+档,并列全国第一,政治学排名全国第八。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政法大学在法学界的地位还是无人能比的。中国政法大学2017 届毕业生共 3972 人,总体就业率为 97.66%。其中本科生 2037 人,就业率为97.99%;研究生 1935 人,就业率为97.31%。毕业生中男生共有 1437 人,女生共 2535 人,也是典型的女生多,男生少的学校。作为教育部直属的政法类大学,在京招生的绝对数量不多,是很多在京高校中招生比较少的。北京生源毕业生共有 276 人(其中本科生 98 人,硕士研究生 157 人,博士研究生 21 人);京外生源毕业生共有 3696 人(其中本科生 1939 人,硕士研究生 1632 人,博士研究生 125人)。本科毕业生 2037 人,其中国内升学 999 人,出国 183 人,签约(含签就业协议和签劳动合同)就业 279 人,;其他形式就业 529 人,自主创业 6 人。毕业研究生 1935 人,国内升学 77 人,出国 44 人,;签约(含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1205 人,其他形式就业 531 人,自主创业 26 人。就业地区:51.15%的毕业生落实在北京工作。从地理位置看8,京外就业的毕业生最 主要选择在东部地区(26.66%);从经济区域看9,京外就业的毕业生最主要选择在东部沿海经济区(8.71%)。从学历层次来看, 32.18%的本科生选择在北京就业,其次选择在东部地区(29.72%)。 61.24%的硕士生选择在北京就业,其次选择在东部地区(25.41%)。 42.64%的博士生选择在北京就业,其次选择在东部地区(23.26%)。 就业单位性质:,该校毕业生落实就业比例较高的单位类型依次为:其他企业(民营/私营企业等)(40.02%)、机关(26.98%)、国有企业(12.27%)。从学历层次看,本科生最主要落实的单位类型依次为其他企业(民营/私营企业等)(40.54%)、机关(13.14%)、部队(9.21%)。 硕士生最主要落实的单位类型依次为其他企业(民营/私营企业等) (41.89%)、机关(33.62%)、国有企业(15.98%)。 博士生生最主要落实的单位类型依次为高等教育单位(43.41%)、机关(30.23%)、其他企业(民营/私营企业等)(13.18%)。 就业行业分布:该校毕业生落实就业比例较高的前三个行业依次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8.1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9.02%)、金融业(10.52%)。从学历层次看,本科生最主要落实的就业行业依次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4.1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1.30%)、军队(9.21%)。 硕士生最主要落实的就业行业依次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5.0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3.82%)、金融业(13.35%)。 博士生最主要落实的就业行业依次为教育(45.74%)、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0.2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6.98%)。国内升学:从本科毕业生的数据来看,国内升学人数共 999 人,占比 49.04%。毕业生升学所选高校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法大学(80.16%)、北京大学(5.11%)、中国人民大学(4.01%)。从硕士毕业生的数据来看,国内升学人数共 63 人,占比 3.52%。毕业生升学所选高校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法大学(69.84%)、北京大学(9.52%)、清华大学(7.94%)。出国留学:本科毕业生的数据来看,出国(境)留学人数为 183 人,占比 8.98%。毕业生留学首选目标国家(地区)主要依次为美国(36.81%)、英国(29.67%)、香港(9.89%)。从硕士毕业生的数据来看,出国(境)留学人数为 43 人,占比 2.40%。毕业生留学首选目标国家主要依次为美国(23.26%)、英国(23.26%)、荷兰(16.28%)。有 58 名毕业生赴 2017-2018《泰晤士报》排名前 50 的世界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特色就业单位:共 695 人到党政机关工作(本科毕业生 107 人,硕士研究生 549 人,博士研究生 39 人),其中 63 人选择到党群机关工作,2 人到立法机关工作,有 309 人到行政机关工作,到司法机关工作的毕业生共 321 人。部分毕业生到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工作。共有 405 人选择到律师事务所工作,其中本科毕业生 110 人,毕业研究生 295 人,,有154 名同学到金杜律师事务所、中伦律师事务所、大成律师事务所等各领域内的一流律所工作。共 305 人选择到西部和基层单位工作,其中本科毕业生 125 人,毕业研究生 180 人,奔赴全国 29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工作,部分同学选择到基层法检系统工作。年薪收入:用人单位为本校毕业生提供的平均年薪为 12.00 万元,本科生为 9.24 万元,硕士生为 12.70 万元,博士生为 17.70 万元。 这个是与学历正相关的,属于完全正常情况了。从福利保障情况来看,就五险而言,96.97%的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五险,3.03%的用人单位提供的五险不全;就公积金而言,96.72%的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公积金,3.28%的用人单位则不提供公积金。通过筛看就业数据可以看出,这所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区域让很多毕业生眼红,属于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占相当比例,还有就是去著名律师事务所工作的。那是不是所有专业都这么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都在90%以上,更有大量专业的就业率是100%。只有少量的双专业双学位毕业生就业率比较低,比如法学和英语的就业率为50%,法学和行政管理的就业率为89.47%硕士毕业生:法语语言文学(50%),美学(75%),纪检监察学(80%),证据法学(84.62%),有54个专业的就业率高达100%。博士毕业生:知识产权法学(85.71%),国家法学(92.31%),其他专业的就业率为100%从毕业生专业就业率上来看,中国政法大学几乎没有太弱的专业,整体就业率很不错,毕业生薪水也很好,充分说明中国政法大学是可以比肩985工程的一所专业型的21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关于中国政法大学的就业,你有什么样的观点,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