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法学博士毕业之后真实的就业出路哭丧女

法学博士毕业之后真实的就业出路

也许在考上博士之前探讨这个问题很无聊。但是这确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我太穷啦!我得考虑挣钱,挣钱就得先有工作,那么很自然的就得考虑法学博士的就业问题。这个问题从简单明了回答的角度来看,非常简单。大家可以想到的就业出路: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进入高校当一名法学教师、进入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进入期刊编辑部从事编辑工作、考公务员、做律师、进入企业、自主创业。好像都还不错,而且不少还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例如进入高校当老师,同时兼职做律师,生活很惬意。但是当回归到客观现实,我发现,我本科普通二本,研究生双非院校,这样除了极个别的情况,我是进不了名校的,那么我可以去非名校呀。是的,如果自己考上清华北大人大法大等院校,进入省重点院校应该没有问题,可是这四个学校我考不上,那么就需要调低一下自己的期望值,进入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或者专科院校应该没有问题。可是,这样真的是我想要的结果吗?毕竟现在研究生还是有可能进入这些院校的,没啥非得四年后博士毕业时再进入,何不选择先就业再读博。然后我又考虑了一下我的经济收入,发现现在省会城市的房价不低了,我博士毕业都30多岁了,得结婚买房,这可是一笔巨额的支出啊,普通院校的发展能够满足我的经济需求吗?好像也不能。再有就是我那时候应该不是单身了吧,我的爱人愿意跟我去一所普通的院校或者城市吗?好像也是一个巨大问题。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我关注的问题,就是父母都60多岁了,读博期间如何实现自给自足,并且接济一下父母。所以,经过思考之后,我发现如果我只是考上法学博士,在读博期间没有开拓客观的收入的话,那么四年之后我的日子可能会很惨,因此仅以进入一所普通院校并不能令我鼓起足够的勇气去考博。那么其他出路呢?好像博士后在经济上好点,缺点就是需要熬夜写论文,发核心期刊论文。还好吧。进入企业或者自主创业、做律师,好像与读博的关联度并不大,不能成为我努力考博的理由,因此只剩下作为引进人才进入公务员行列。可是这能够支撑起我读博的动力来源吗?现在想想真的不如本科毕业时就进入公务员行列,经过7年多的发展,应该混的也不错了。综上,如果仅是上述出路,我一个普通院校的学生,考取非清华北大人大法大等院校的博士,考博并非明智选择,大家觉得呢?

法学就业薪资高?部分高校就业率高达97.66%,年薪100000+!

2017年5月,国内著名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发布了一份题为《2017毕业生起薪排行榜,法学专业工资最高》、有关2017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情况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4014元,其中法学专业以月薪5545元排名各专业之首。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有所听闻“法学就业是个老大难”这种说法,而且事实好像确实如此。在此大背景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017年国内部分知名政法院校[1]的具体就业情况,看看目前法学就业到底是怎样一种图景——到底是高工资,还是就业难。01中国政法大学整体概况:如表,法大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7.66%,硕士整体就业率高达97.21%。就各学院表现来看,法学院为就业率最高的学院之一,占比100%;民商经济法学院就业率为98.54%。地域分布:法大依托地处京城的区域优势与便利,有51.15%的毕业生选择留京工作(硕士生占比61.24%,博士占比42.64%)。此外,还有26.66%的毕业生流向了东部地区,且主要集中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行业分布:法大毕业生在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工作共321人(以硕士为主,硕士生人数是本科生与博士生人数的10倍),占比46.19%。更有110名本科生和295名硕士生选择到律师事务所工作,其中有154名毕业生进入金杜、中伦和大成等国内著名一流律工作,占比高达38.02%。薪资水平:毕业生平均年薪为10.29万元,研究生年薪(11.10万元)高于本科生年薪(9.72万元),“学历与薪资成正比”这一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总体评价:法大作为国内顶级法学名校、“五院”之首,其生源声誉和学生就业前景确实是“没得话说”,毕业生深受各大用人单位热烈欢迎。02华东政法大学整体概况:华政2017年度整体就业率为96.43%,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一年。硕士毕业生中,除环境法学、法学理论和公安法学等方向的毕业生外,其他法学方向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95%(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等方向毕业生就业率甚至高达100%)。9个法学博士方向中,有8个方向毕业生就业率亦均达到了100%。地域分布:很明显,学校地处上海的区位优势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位置机缘。高于75%的毕业生选择华东地区就业,硕士毕业生选择在本地区就业的比例更是达到了87.27%。行业分布:与法大类似,律所、法院、检察院等也是众多华政本科、硕士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从律所就业角度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比重为17.97%(为近四年比重最高的一年),硕士毕业生就业比重超过36%。就博士毕业生择业而言,有42.56%的博士生选择到各大高校任教。薪资水平:本科生起薪以5000-6000元居多,硕士及以上的毕业生起薪以6000-7000元居多。总体评价:不得不说,华政地处上海的地理优势与自身积累多年的深厚办学底蕴,为本校毕业生实习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与平台。据多家用人单位反映,华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值得看好。0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整体概况:中南财大整体就业率为95.40%,法学本科生就业率为86.03%,法律硕士(法学)就业率达到98.06%,知识产权法方向法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行业分布:由于中南财大兼具财经与政法特色,其毕业生除愿意进入律所就业外,也愿意尝试入职金融、证券领域(进入金融、证券类企业工作者比例达到71.71%)。法学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广东与湖北两地的法、检系统。当然,律所也是中南财大法科学子的就业选择之一,硕士毕业生中,有99人选择进入律所(中伦、大成、环球等)就业,占比4.22%。地域分布:中南财大立足中南,毕业生就业也体现出以中南为核心向周边区域扩散的明显特点。61.69%的学生选择在本区就业,且湖北省为毕业生流向最多的省份,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珠三角和长三角次之,占比分别为14%和10%。具体而言,毕业生们就业多集中在武汉、深圳、广州、上海、杭州、北京等国内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薪资水平:本科毕业生起薪在3000-4000元区域的占31.77%,硕士毕业生起薪在5000元以上区间的占69.47%。总体评价:中南财大是财经与政法专业实力均较为强悍的复合型重点院校,其毕业生除愿意进入律所、法院、检察院等之外,选择进入金融、证券公司等也是主流倾向之一。且该校基于“五院成员之一”的身份和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的“溢价”优势,众多经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对其毕业生认可度颇高。04西北政法大学整体概述:西法大整体就业率为85.53%(硕士生就业率89.7%,本科就业近87.13%)。值得一提的是,该校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就业率高达97.16%。地区分布:毕业生就业地主要集中在祖国西北部(占比71.79%),且主要以陕西省为主,人才流向东部地区占比较小。行业分布:全校近一半(47.94%)硕士毕业生从事法律职业,尤其以考取陕西省公检法系统和政府基层岗位公务员者居多。其次,选择律所、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就业毕业生业亦较多,其中共207名硕士毕业生已选择进入律所工作,占硕士毕业生总人数的25.68%。薪资水平:本科生半年内的薪资水平集中在2000-3000(29%)和3000-4000元(28.2%),硕士毕业生半年内的薪资水平集中在3000-4000元(20.6%)和4000-5000元(21.7%)。总体评价:西法大囿于地处西北,在区位上不具优势,相较于上述法大、华政毕业生薪资所得,其毕业生薪资水平相对较低。但,西法大的毕业生在西北地区就业却受到各当地用人单位之热捧。学校为西北部地区用人单位供应了大量专业且优秀的众多法律人才,服务地方法治建设成效明显。以上,笔者选取国内四所颇具代表性的知名专门政法院校2017年就业数据样本,对其加以整理、分析,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现实触动。当然,虽仅以该四所政法院校数据为样本也许远不足以代表我国法学高校整体的就业情况,但通过该四所院校来管窥我国法学生整体就业情况也许并不失为一个可靠的选择。最后,亲爱的你所也解你所在学校的整体就业情况吗?如若知晓,真诚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尚未检索到西南政法大学发布2017年就业质量报告(截至2017年2月8日),故本文仅能选取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四校就业报告作为样本。另外,虽政法院校也会存在其他非法律专业,但考虑到其他法律专业毕业生相对较少,且其各自专业多多少少都会体现出浓烈的法科底色,因而本文将不会对此作特别区分。

乃焚大槐

当下社会,读法学博士的几个理由

全国两会正如火如荼召开,笔者刷新闻时看到了“中山大学校长建议扩大博士生招生和培养规模”的新闻,考虑到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最近很多学弟学妹问我要不要考博士,我把建议他们读博士的四个理由放在这。第一,读博士往往是你跻身名校的最后一次机会。从数量上讲,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不足60万人,已经属于社会精品,不过总有不甘人后者,极欲投身名校的怀抱,意图打响跨越社会阶层的翻身仗。不过按笔者的亲身经历,除了能发光,名校并不能当饭吃,至少不能保证你一直吃好饭,有时候甚至只是皇帝的新衣;而且你即使进入了名校读博士,根据“中关村学术的鄙视链”序列,你在人北清本科的眼中,也是内外有别。当然,庸俗地讲,校友资源确实也非常重要,君不见重要公开场合的私下场合,攀校友也是打开局面或维持关系的重要手段。国内法科名校,一定绕不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五院四系”,详者,自行度娘之,不过斗转星移,格局也重新洗了牌,虽尚不敢全盘认同目前国内各色法科教育的排行榜,不过作为参考,人北清已长期盘踞法科三甲的位置,其他五院四系及社科院法学所等,也数名流。明理楼—清华法学院所在地第二,起点高,学而优则仕概率加大。社会上博士属稀缺资源,体制内中更是如此,前段时间出现的陕西90后女博士副县长,更是刷爆了网络,应该说选拔高学历优秀分子进入体制进行培养,为国、为党、为人民服务已不鲜见,从已经提拔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王老师,到央行的周行长,财政部的前楼部长,年轻时都是著名学者。政法系统内这一规律也是屡试不爽,中央政法委、最高法院、最高检、司法部的现任官员中,都有前优秀学者的身影,近年国家出台了法学老师和法学实务部门互聘的“双千”计划,在制度层面上确立这样的安排。从逻辑上讲,学者型官员确实具备很多常人不具备的素质,要知道写出一篇好的法学博士论文,不说头悬梁、锥刺股,但是掉头发,变油腻,那是必经之路,经过苦熬心血锻炼出的框架性思考能力和纵深性写作能力,但凡是个爱才之人,都忍不住为我所用。所以,请记住一句片面的话,“笔杆子”就是和平年代的“枪杆子”。2013年国家正式启动双千计划第三,法学家在法律界深藏功与名。读过梅里曼《大陆法系》一书同学们可能知道,大陆法系国家内法学家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他甚至认为法学家为大陆法系中真正的主角,这样的观点未免偏激,但具有提示意义。从法律运行的维度看,立法上法学家是直接的参与者,由全国人大审查的法律案(可理解为用于审议的法律条文初稿)在组建起草班子时,都会有法学家的身影,我们看到2017年颁行的《民法总则》,大量采用了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和社科院法学所牵头的”专家意见稿“的部分内容。司法和执法上,法学家的见解和释义有时可以成为判决的依据,2016年全国优秀法律文书评选活动中,南京玄武区法院一份获奖判决点名道姓援引学者观点。如果你认为法学老师就这点能耐,那就错了。一般来讲高校并不反对老师兼职律师,原来高校甚至会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后改制脱钩(优秀者如人大的地石所,中国政法的法大所等等)。高校老师做律师成功者,往往接的也是大案,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讲,小案子费的劲儿不如稳当地教教书讲讲课来得快。既是名师也是大状者,不乏少数。最后,博士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生活节奏松紧可控。聊点小确幸的,大学老师不坐班,如果没有行政职务,和教务商量好后,可将教学课程排到集中几天,其余时间趴窝慎独,外出营生,没人管你,再加上两个寒暑大假,对家庭来讲,可谓福音。

始基

博士毕业都“失业”的5个大学专业,工作难找,谨慎报考!

本文编辑:史育阁栏目:考研社会观转眼间2018年已经接近尾声,2019年的考研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200多万考研学子们将在最长3天的时间里用手中的笔书写出人生的走向。由于近年来大学毕业人数的不断上升,去年已经突破800万人,原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考研来释放就业压力,以求谋得一份更好的工作,取得一份不错的待遇。诚然如此,越高的学历在用人单位、HR眼中往往更能得到关注与认可,学历作为“敲门砖”的作用也还是比较明显的,但事实上,有一小部分大学专业由于学科特点,或是市场需求等原因,就业难度相当之大,就算是博士毕业都容易“失业”,工作比较难找,不论是高考学子还是考研学子都要谨慎报考,一起跟随史育阁来看看吧!1、社会学社会学专业是人文社科范畴中的一门社会科学专业,拥有者高度的理论性,国外学术研究实力比较先进。实际上,很多人都不清楚社会学到底是在学什么,甚至在亲戚眼中可能就是“高级社工”,实际上并非如此,社会学还是比较“曲高和寡”的一门学科,但其就业确实不乐观。根据近年来社会学专业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基本上没有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只能挤挤公务员、新媒体等领域,并且就业竞争实力还很弱。很多人就读后都比较后悔,直言进了“大坑”。博士毕业的社会学专业学生大多留在高校任教,去教社会学专业的学生。2、生物工程生物工程是连续四年荣登就业“红牌”榜的唯一一个理工科专业,按道理理工科尤其是工科大学专业就业质量是相当不错的,但是生物工程这个专业偏偏就是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没有好的平台和资源,研究水平也相当滞后,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也不高,往往处于很尴尬的局面。就算博士毕业不出国,往往都面临“失业”的局面。3、其他三个其他三个专业分别是基础物理学、哲学和法学专业。这几个大学专业就业状况也不是很好,当然如果你毕业于顶尖名牌大学的话,那一定是优先能够享受的本专业的社会人力资源,就业前景会比较广阔一些。比如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物理学,人民大学的哲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的法学等等。关注史育阁,获取更多精彩大学、高考、考研、公务员考试相关资讯、信息!

包强

当下社会,法学博士向高校教师的阵痛转型

笔者拙文《当下社会,读法学博士的几个理由》发布后,朋友说给大家画了好一幅“考上博士走上人生巅峰”的图景,这是“光看贼吃肉,没看贼挨揍”,要我把博士艰苦的读书生涯和毕业的阵痛转型老实交代,看到他们寒风中拿着电脑赶赴图书馆的踽踽背影,我写了下面的文字。第一,博士科研压力大,毕业太难。看书+码字是博士阶段的主业,由于已经进入高段位,研究问题时不能还像硕士一样把问题弄清楚说明白即可,还要提出逻辑自洽且更有体系性的解决方案,这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意味着你要费力地把前人相关研究都梳理清楚,也意味着你要问题导向构建你自己的观点体系,随着中国学者国际影响力日隆,语言关是不得不过的坎,不巧的是如果你研究的问题偏大陆法系的话,德语、日语甚至是拉丁文也是要啃的,有条件的话博士期间最好去国外交流一下,或访问学者,或联合培养,一来锻炼语言,二来方便查找资料。语言关是国内法学研究工作者必过的坎科研压力大是广大博士的普遍心声,好不容易码完字,就面临发表成果,但是法学期刊的发展已经进入较为稳定的阶段(法学期刊的发展史又是一段江湖,有机会再说),核心期刊少(普遍认可的“16大”加上c刊30种左右),面对国内600多所法学院系,按每所院系30名专任教师估算,每年发一篇计算,这就是近2万的需求量,可以想象,教授们的文章尚无着落,遑论博士,可矛盾的是,科研成果是毕业的硬通货之一,为了发文章,可是要打破了头的。等到毕业论文答辩时,那就更是一段苦旅。客观地说,国内法学研究处在勃兴阶段,研究成果喷涌,中青年法学家们很多也都具有留学背景,厚积多年,视野开阔,在看待博士答辩时自是俯视,而随着文献资料呈几何数的增长,博士在写作时准备工作也就越多,可以想象答辩时的场景。多期因素叠加的不利后果就是毕业难,一般来讲,名校博士四年毕业是起步,延迟五至七年者,比比皆是。《中国法学》是法学顶级三大刊物之一第二,高校日渐饱和,博士就业难。博士嘛,进入高校当老师还是大多数的选择,除了国内应届毕业博士,海外的博士也纷纷选择回国发展,加上国内院校师资之间的流动,排名靠前,处于一二线城市等地理位置优越的高校就像A股市场上的壳公司,稀缺的不得了,而每年从高校离职加退休的老师又能空出多少坑呢?拥挤的需求和可怜的供给,其结果就是博士靠自己进高校的难度和90后靠自己在北京买房子一样。学过经济学的知道,提供替代品是扩大供给的有效方式,各高校们选择的替代品是什么呢?师资博士后,笔者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也懵了,那我还到底是不是老师,高校给出的答复是,不一定,成为师资博士后,你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待博士后出站以后择优录取,是的,师资博士后就是你要承担高校老师的义务,但是老师的身份不能保证,要差额择优录取。没办法,博士也是市场经济。第三,成为名角之前,博士要忍受青椒阶段。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得以进入高校成为教员,但如果家底不是很厚的话,你极有可能从天之骄子变身高压人群。这些年媒体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状况做了很多报道,集中指出三大压力——科研任务重、教学任务多和经济收入少,这三大压力在法学教师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笔者在高校做教师的朋友经常和我抱怨,面对现在的科研强度,才知道原来写博士论文也是一件小case(这话讨打),目前高校科研指标在个人职称的评定中权重很大,说白了,你只有论文发得多,课题做得多,才能不断晋升,科研压力就像挥之不去的幽灵,除非你能放飞自我,愿意一辈子当讲师,否则只能使用更好的洗发水,默默地对着电脑码字,然后动用一切资源发文章。应当指出,法学研究者,属于典型的“越老越值钱”,不晋升职称,《当下社会,读法学博士的几个理由》文中说的种种利好也就与你无缘,这不是法学的特性问题,而是实践性社会科学的通病。雪上加霜的是,很多高校职称大都饱和,意味着从讲师到助理教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的名额,退一个补一个,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至于经济收入少,高校也很委屈,它们在性质上属于事业单位,吃的也是财政饭,这就决定了收入是参照体制内发放的,这是硬杠杠。在顶住科研和教学的压力同时,想赚外快,就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舍之则仰

博士都“失业”的4个大学专业,本科毕业即失业,报考需谨慎!

导语:博士都“失业”的4个大学专业,本科毕业即失业,报考需谨慎!随着就业难问题的加剧,越来越的考生加入到考研大军中,就今年考研人数达285万,再创历史新高。再来看看去今年的本科毕业人数也是数字惊人,人数已破800万。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了,都期望毕业后能够获取更好地就业机会。其实不然,有很多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也不好就业,依然存在难就业的问题。下面我来给家一些就连博士研究生都很难难就业的专业,希望考生在考研和选择专业的时候能够认真谨慎。1、生物工程此专业现在国内甚至名校念到博士都没出路,除非是海龟,还能教书。就目前录取分数线来看,分数线较高。每年有众多高分考生满怀希望进去,但实在是浪费啊。国内没有像样的生物公司,所以工作非常非常难找。在一些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就业率在“倒数排行榜”上榜上有名,甚至“雄踞”第一的位置。2、法学全国范围的滥招生已经把这个专业彻底摧毁。包括重点和名牌大学在内的本科基本难找工作。其实法学专业本来是一个的专业,是文科生的首选专业,毕业后从不愁就业。但是,由于现在法学专业的门槛降低了!不分高校、级别、教学质量,所有高校都纷纷开设法学专业,相应地,“法学”也就不值钱了。如果你想报考法学专业,你的提前做好“工作难找”的心理准备。但是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继续深造的话,法学也是可以考虑的,切记:要一贯保持优秀的成绩才会有一线生机。3、环境工程这几年,由于全世界都在提倡环保,也许选择环境工程没有错啦!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高估我国现阶段环保的水平了。环境工程专业在国外确实是很好的专业,收入很稳定,而且颇高。但是在我国,工业发展的水平不够高,环境保护仅限于不准乱砍树木,远远没有达到规模的程度。相应的,就从目前就业形势来看,环境专业的毕业生仅处在饿不死的状态。4、市场营销可以用“大浪淘沙”来形容营销业并不为过,招聘门槛也就降低了,对专业出身并无太硬的要求。在就业上,如果你不是很挑,找个工作韩式没问题的,因为这个岗位需求量太大了。只是,需求量大的背后有个不争的事实:流动量大。市场营销是一个极其残酷的行业,一切以业绩论英雄,完成多少的任务量越大,才能拿到理想中的薪水,完不成的,就有可能被淘汰。综上所述,各位高考学子和考研学子,对于报考专业一定要慎重,尤其是上面这四个专业。结合亲朋好友可帮助找工作的范围,来单位自己的专业。最后,祝各位学子梦想成真,前程似锦。欢迎关注教育视野,获取更多的考研,高考,公务员考试等相关讯息!

贝拉米

法学专业最好的10所大学,毕业几乎都是铁饭碗

10年前最火的专业是机械类专业,最近几年最火的专业是计算机类专业。然而,这些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火热后都有越冷的态势。即使当下仍然较热的计算机专业,也已经没有了当年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大批的普通本科及以下的同学找工作普遍也不是十分理想。经过几轮这样的专业热到冷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专业”,比如医学和法学专业,甚至于物理学。这些专业没有大火,也从来没有预冷过。人才需求比较稳定,工作性质也比较稳定。几乎都可以说是铁饭碗。在前几天的文章,大学生励志网写过医学专业。今天就来认识一下法学专业最好的10所大学。北京大学毫无疑问,北京大学在法学专业排在第一当之无愧。其法学院的前身是北大之前的法律系,是我国最早设置法律专业的院校,也是实力最强的院校。为我国的法律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大批的法学专业人才。走出去的知名校友比比皆是。其法学院的多个专业都是A+学科。大师云集,人才济济。中国人民大学人大的法学专业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经济学和法学类专业更是其王牌专业。在国内的高校中,法学专业敢跟北大叫板的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在法律界有着极高的地位。是国家立法、行政法规和司法建设的智库。是国家宪法的修订的主要参与者。此外,人大的法学专业非常的完善,从本科到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层级完善,师资完善,学科完善。其法学专业历年的录取分数线不输于清北的录取线。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中,北大和人大堪称第一梯队。下面的这些都可以算是第二梯队,实力不凡,但与北大和人大依然有非常大的差距。武汉大学就是其中之一。提到武汉大学,给我们的印象除了它的樱花之外,还有它的历史和规模。巨大的办学规模是他的特点,但是,武汉大学的法学专业却一直秉承精英教育的理念,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很高。历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非常的好。在武大法学专业,还有毕业生派遣一说,就是说,在毕业时你可以选择自主择业也可以选择学校派遣。类似于包分配,根本不用担心就业稳定。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是一所非常大的大学,学科最全,在校学生最多。而且还是一所颇有实力的985高校。其机械类专业一直以来都是最赚钱的专业。但是,吉大真正学科实力较强的是化学和法学专业。“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我国仅存的未停办的两所大学的法律系之一。是最早具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大学之一。有东北地区唯一的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氛围浓厚,毕业前景极好。其毕业生几乎占居了东北政法口主要岗位的半壁江山。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最好的政法类专科大学,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组建而成。汇聚了政法专业大批的大是和人才。法学专业更是其主要特色,学校规模不大,专业不多,但在政法类专业中,全部都出类拔萃。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和中国人民大学并列第一。A+学科。北京大学的法学专业仅被评为A级学科。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可谓的集合了西南西区所有的优秀大学的法律专业组建而成。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如吉林大学至于东北地区一样,西南政法大学为西南地区政法系统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不仅仅是西南政法大学,还有实力略强的华东政法大学,和实力略弱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都是一个区域法学人才的主要来源。并且在政法类岗位有着非常好的传承。除了上面的全国性法学名校和区域法学专业名校外。一些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的法学专业也都不弱,比如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

理统

作为政法一哥的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出路如何?

30年前,政法类最风光的西南政法大学,抢占了政法类唯一的重点大学的指标,当时的中国政法大学才经过多次拨乱反正才刚刚开始走上正轨,带着“中国”的帽子,顺利的进入了211工程高校的行列,而西南政法大学则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入选,差距逐渐就拉开了,也就导致了“政法一哥”的异位。那中国政法大学目前学校实力如何?毕业生就业出路会不会非常好呢?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学校现有在校生16736人,其中本科生9319人,研究生6612人,留学生805人。学校的法学为国家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9个一级学科参评并全部上榜,其中法学进入A+档,并列全国第一,政治学排名全国第八。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政法大学在法学界的地位还是无人能比的。中国政法大学2017 届毕业生共 3972 人,总体就业率为 97.66%。其中本科生 2037 人,就业率为97.99%;研究生 1935 人,就业率为97.31%。毕业生中男生共有 1437 人,女生共 2535 人,也是典型的女生多,男生少的学校。作为教育部直属的政法类大学,在京招生的绝对数量不多,是很多在京高校中招生比较少的。北京生源毕业生共有 276 人(其中本科生 98 人,硕士研究生 157 人,博士研究生 21 人);京外生源毕业生共有 3696 人(其中本科生 1939 人,硕士研究生 1632 人,博士研究生 125人)。本科毕业生 2037 人,其中国内升学 999 人,出国 183 人,签约(含签就业协议和签劳动合同)就业 279 人,;其他形式就业 529 人,自主创业 6 人。毕业研究生 1935 人,国内升学 77 人,出国 44 人,;签约(含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1205 人,其他形式就业 531 人,自主创业 26 人。就业地区:51.15%的毕业生落实在北京工作。从地理位置看8,京外就业的毕业生最 主要选择在东部地区(26.66%);从经济区域看9,京外就业的毕业生最主要选择在东部沿海经济区(8.71%)。从学历层次来看, 32.18%的本科生选择在北京就业,其次选择在东部地区(29.72%)。 61.24%的硕士生选择在北京就业,其次选择在东部地区(25.41%)。 42.64%的博士生选择在北京就业,其次选择在东部地区(23.26%)。 就业单位性质:,该校毕业生落实就业比例较高的单位类型依次为:其他企业(民营/私营企业等)(40.02%)、机关(26.98%)、国有企业(12.27%)。从学历层次看,本科生最主要落实的单位类型依次为其他企业(民营/私营企业等)(40.54%)、机关(13.14%)、部队(9.21%)。 硕士生最主要落实的单位类型依次为其他企业(民营/私营企业等) (41.89%)、机关(33.62%)、国有企业(15.98%)。 博士生生最主要落实的单位类型依次为高等教育单位(43.41%)、机关(30.23%)、其他企业(民营/私营企业等)(13.18%)。 就业行业分布:该校毕业生落实就业比例较高的前三个行业依次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8.1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9.02%)、金融业(10.52%)。从学历层次看,本科生最主要落实的就业行业依次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4.1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1.30%)、军队(9.21%)。 硕士生最主要落实的就业行业依次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5.0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3.82%)、金融业(13.35%)。 博士生最主要落实的就业行业依次为教育(45.74%)、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0.2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6.98%)。国内升学:从本科毕业生的数据来看,国内升学人数共 999 人,占比 49.04%。毕业生升学所选高校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法大学(80.16%)、北京大学(5.11%)、中国人民大学(4.01%)。从硕士毕业生的数据来看,国内升学人数共 63 人,占比 3.52%。毕业生升学所选高校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法大学(69.84%)、北京大学(9.52%)、清华大学(7.94%)。出国留学:本科毕业生的数据来看,出国(境)留学人数为 183 人,占比 8.98%。毕业生留学首选目标国家(地区)主要依次为美国(36.81%)、英国(29.67%)、香港(9.89%)。从硕士毕业生的数据来看,出国(境)留学人数为 43 人,占比 2.40%。毕业生留学首选目标国家主要依次为美国(23.26%)、英国(23.26%)、荷兰(16.28%)。有 58 名毕业生赴 2017-2018《泰晤士报》排名前 50 的世界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特色就业单位:共 695 人到党政机关工作(本科毕业生 107 人,硕士研究生 549 人,博士研究生 39 人),其中 63 人选择到党群机关工作,2 人到立法机关工作,有 309 人到行政机关工作,到司法机关工作的毕业生共 321 人。部分毕业生到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工作。共有 405 人选择到律师事务所工作,其中本科毕业生 110 人,毕业研究生 295 人,,有154 名同学到金杜律师事务所、中伦律师事务所、大成律师事务所等各领域内的一流律所工作。共 305 人选择到西部和基层单位工作,其中本科毕业生 125 人,毕业研究生 180 人,奔赴全国 29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工作,部分同学选择到基层法检系统工作。年薪收入:用人单位为本校毕业生提供的平均年薪为 12.00 万元,本科生为 9.24 万元,硕士生为 12.70 万元,博士生为 17.70 万元。 这个是与学历正相关的,属于完全正常情况了。从福利保障情况来看,就五险而言,96.97%的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五险,3.03%的用人单位提供的五险不全;就公积金而言,96.72%的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公积金,3.28%的用人单位则不提供公积金。通过筛看就业数据可以看出,这所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区域让很多毕业生眼红,属于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占相当比例,还有就是去著名律师事务所工作的。那是不是所有专业都这么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都在90%以上,更有大量专业的就业率是100%。只有少量的双专业双学位毕业生就业率比较低,比如法学和英语的就业率为50%,法学和行政管理的就业率为89.47%硕士毕业生:法语语言文学(50%),美学(75%),纪检监察学(80%),证据法学(84.62%),有54个专业的就业率高达100%。博士毕业生:知识产权法学(85.71%),国家法学(92.31%),其他专业的就业率为100%从毕业生专业就业率上来看,中国政法大学几乎没有太弱的专业,整体就业率很不错,毕业生薪水也很好,充分说明中国政法大学是可以比肩985工程的一所专业型的21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关于中国政法大学的就业,你有什么样的观点,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名与声也

一篇文章剧透法学博士的全部数据

本文首先剧透一下法学考博、法学博士的相关数据。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的法学博士指狭义上的法学博士。全国法学本科培养院所共有654所。全国法学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时为26所,现在应该为30-40所,每年招收法学博士后200-500人。全国法学博士培养单位近100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共有54个,其中华东地区16个,华北地区15个,华中地区8个,西南地区6个,东北地区4个,华南地区3个,西北地区2个。全国在世的法学博士生导师1500余人,2020年招收法学博士的博导1200余人。本年度不招收法学博士的原因主要有已退休或者即将退休、博士招生名额有限、所带博士多人延期毕业、刚被评为博导以及其他原因。全国在读法学博士5000余人,2019年度招收法学博士1600余人。全国所有法学二级学科均招收法学博士,主要为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知识产权法、比较法学以及法社会学、体育法等等。单年度招收法学博士最多的导师一年招收4-6名法学博士。每年招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博士50-100人,招收非少干定向就业的全日制法学博士50-100人,招收定向就业的非全日制法学博士15-30人。当前保留普通考试制的院校40多所,但是采用该种方式招收的总人数才500多人,大部分院校维持几个人的招生名额。当前每年通过硕博连读方式招收法学博士近100人。当前单年度法学博士招生人数最多的10所院校为: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当前每年招收的法学博士一大半来自知名院校,特别有名的那几所院校只有个别专业每年录取普通院校的学生。当前单年度参与法学博士报名的人数维持在7000-10000人,每年的复试名额为2000-2600名,真正参与法学考博复试的人数为1800-2200人。当前单年度由于英语成绩不达标而无缘法学博士的人数300-1000人。当前单年度正常毕业的法学博士人数为600-900人,延期毕业的人数为400-800人,无法毕业的人数为几十人。当前法学博士的培养年限为3-8年,其中4-5年毕业的人数最多。当前每年新入职全国各大法学院的应届法学博士为500-800人。最近几年毕业的法学博士平均年龄30多岁,最近3年入校的法学博士近一半的人毕业时将接近30岁,不到30岁。在读博士未婚的人数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整体上而言,读博前结婚以及读博期间结婚的人数已经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大部分在读博士扣除学费后每个月的平均收入3000元以下(奖学金平分到各月)。在剧透完上述我们可以想到的部分数据之后,本文想简单地分享一下博士院校、导师的选择问题。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我们发现很多考生对博士院校、导师的选择上存在不少的误解,其以为可供选择的空间很大,因此错误地得出自己可以设定一些条件去遴选院校与导师。本文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在院校、导师的选择上我们只有2个选择。一是要么你明确告诉我们你选择的1-3所院校,1-3个博导,然后我们再去考察你是否符合该院校的报名条件,当年的竞争情况,该博导今年是否对外招收博士,竞争难度有多大。这种选择很大程度上表明你对考博院校、导师已经有比较清晰明确的认识。二是你最多设置1-2个限定条件,最多不能超过2个限定条件,不然很可能无院校、无博导供你选择。这种选择适用于你对考博基本上一无所知的状态,而且自己还没有做考博比做的信息收集与筛选工作。可能部分学友对第二选择很困惑,为啥只能设置1-2个限定条件呢?不能更多吗?这是我们在咨询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或者其虽然没有设定条件,但是其问题本身就包含多个限定条件。因为基于当前的教学培养来看,我们绝大部分人的学术兴趣点都会落到具体的某单一学科上,甚至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有限的单一学科知识,例如刑法、民法、刑诉、民诉等,对于更广阔的法学学科其实是很畏惧的,更别说一些新兴的学科、交叉学科了。而我们知道现在虽然有54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但是具体到二级学科博士点时数量就少了很多,例如刑法不到30个,此时如果你再设定一个条件,如上海高校,那么只有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等2个院校供你选择了,这样不就回到了第一个选择上了。可能在部分学科、部分院校上你可以设置多余2个限定条件,但是在绝大多数学科上你只能设置1-2个,这样遴选下来的结果就是只有1-3所院校。而且此时我们还没有考虑你自身的实际情况,很可能你不符合这些院校的报名条件、竞争优势。综上,我们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基本的事实,在法学学科的范围内,大家咨询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假问题,与你自己的考博无关。切记你是想寻求自我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去化解一个普遍性问题,也不是像本文一样去研究法学考博、法学博士的整体现状,那么何不在咨询之前首先介绍清楚你的基本情况以及问题的大背景呢?作为一名普通院校的学生,不要急着去要考博复试真题,很多时候我们走不到复试这一步的。

吃人井

最强就业,我只服中国人民大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既是民生,也是国计,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人民大学 2018 届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情况统计表本科毕业生工作、升学、出国几乎各占三分之一,升学比率略高于工作和出国比率。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都是以就业为主,工作占比均超过 85%。中国人民大学 2018 届毕业生分学院就业率统计表27 个学院中,文学院、历史学院、国学院、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统计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人事学院、教育学院、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深圳研究院等 13 个学院的就业率达到 100%。中国人民大学 2018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表2018 届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17.20%)、事业单位(含高校、科研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计 21.08%)和国有企业(27.67%)就业的比例合计为 65.95%,占所有就业学生的三分之二。其中,博士毕业生进入高校比例最高,为 48.67%;硕士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比例最高,为 33.91%;本科毕业生进入民营企业比例最高,为 34.98%。中国人民大学 2018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统计表近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更为理性和多元,毕业生就业优先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单位主要分布在重点地区、重要领域,以及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关行业产业。通过这张重量级的表格,可以看到人大毕业生就业大多在各大投行、券商、律所、四大,以及各个政府部门,金融业界地位仅位于清北交复之后,高于两财一贸和中厦开,为第一梯队。法学就业直逼清北,党政属性较强 ,国有银行和体系内校友众多,但是学校内部风气依旧自由,身处北京中心,不远就是清北 而不卑不亢。总得来说,中国人民大学就是中国的lse!关于中国人大的就业情况,你有什么样的观点?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注:图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2018就业质量报告,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