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来吧同学们,《犯罪心理学》课程思政有趣又有料!见女行

来吧同学们,《犯罪心理学》课程思政有趣又有料!

《犯罪心理学》线上课程思政改革“心”探索——来吧同学们,《犯罪心理学》课程思政有趣又有料!《犯罪心理学》线上课程思政改革“心”探索来吧同学们,《犯罪心理学》课程思政有趣又有料!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师们纷纷变身“主播”,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新模式。河南警察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犯罪心理学专业王纳新副教授和武义霞教官,创新性地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出各类新颖视频作品和“一心三环”、“直播+录播”、“云端翻转课堂”、“B站”系列超话、“动漫”传播系列,有趣中孕育深刻、吸睛也抓心,课程思政教学润物细无声。“一心三环”课程育人和思政育人水乳交融在抗疫特殊时期,对于网课教学和课程思政,院党委书记王伟平在教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课程思政要关注价值取向和真理取向两个元素,强调思政元素的融合和接入,真正达到思政教学的目的。《犯罪心理学》这样的“硬核”专业课,如何融入思政元素,犯罪心理学王纳新和武义霞老师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在“一心三环”模式中,王纳新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把灾难当教材”,凸显思想政治教学的鲜活性、贴近性、实效性。其中,课程思政为“一环”。在教学实践中,王纳新把“立德树人”牢牢放在核心位置,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素材。在开学第一次课中,在落实学院规定内容之后,现场直播他值守的河南公安厅线上心理服务平台、演示疫情期间常见心理问题,从而引出心理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他讲述了河南警察学院“河南公安党员抗疫心理服务志愿团队”助力河南公安“铁军”,为河南公安队伍铸就“心理盾牌”,而奉献专业力量的“战疫”故事。同学们纷纷为“我是河南警察学院人”而骄傲和点赞;第二课堂为“二环”。创新教学理念,他们推出了课堂衔接新模式:“犯罪心理学”课程思政超话系列。结合疫情期间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的现状,分析犯罪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人性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学生中如何培养科学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一一呈现传播正能量;近期复工复学陆续开始,学生们的生活作息习惯与“宅家”生活相比会有较大变化,结合心身健康专业知识推出了睡眠管理系列微课,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健康的睡眠行为模式,提高身心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工作学习状态。课下实践为“三环”。学生们对王纳新老师制作的有趣又有料的视频微课超感兴趣、着迷追剧;在教师的鼓励与指导下,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也纷纷拿起手机拍摄微课视频,分享在犯罪心理学专业课学习中的所思所悟。犯罪心理学思政超话系列“线上课堂原来可以这样有意思,课堂很有亲和力、感染力,我们不仅学到了犯罪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也深刻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应承担的时代使命”公共基础教学部18级应用心理学一中队赵泽权同学说。“双师联动”,微课涨知识直播解疑惑 “同学们观看微课视频后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及时提出来”“同学们是如何理解犯罪心理的低级性特征?”“需要的低级性”……上直播课发弹幕?没错!这正是负责直播的武老师与同学们互动的画面。线上线下的时间如何平衡?课堂上是否可以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们自学?教学活动如何提升学习效率?面对这些问题,王纳新和武义霞联合打造的犯罪心理学“双师课堂”做出了理性智慧的应答。“双师课堂”中“校局合作”,王教授负责“录播”,武教官负责“直播”互为补充,上课模式为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即线上播放微课,全程进行在线答疑、针对性辅导、查漏补缺、指导练习,诊断反馈等课堂服务。课堂直播交流学生们纷纷表示微课视频有趣、有料、涨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课下还可以反复回播观看复习,形式新颖且实用。王老师表示:“混合式教学并不轻松。直播+录播,看似老师的担子松了,但其后以知识点内化、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任务更重、责任更大,难度也更高。”“四双四有”,翻转课堂乐趣多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王老师和武老师设计实施系列“云端翻转课堂”,分为案例分析组、讨论组、评价组,“生”为主角唱“学”戏。双向备课,做到“有准备”。教师组合每堂课开始前,整合教学板块、课前视频、微课技术,传送资料;学生“战团”预筛选案例、分析案例、收集图片视频、制作PPT、编撰讲义也忙的不亦乐乎。同学们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双向讲解,做到“有收获”。PPT展演、“战队”组合,搭配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课程讲解,犹如上演一幕知识竞技大比拼,在分享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火花,在思考答疑中将知识融脑融心。课堂上各组同学分享PPT并交流讨论双向评价,做到“有反馈”。讨论组和评价组的设置更是一大亮点,同学们的互评互动切中要害、一针见血,亦或侃侃而谈、环环相扣,在长期的网课中提振了“精气神”。双向总结,做到“有提升”。学生及时将自己在翻转课堂中的收获总结形成文字,老师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互动中,同学们学到的不只是专业知识,还有警察学院教师兢兢业业的师德操守、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在抗击疫情时期,让爱国主义、担当精神等思政教育像盐融入食物一样,浸润在学生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人格塑造等每一个环节,润物无声”。正所谓“以正和,以奇胜”,在线上教学中,王纳新和武义霞深刻把握知识传递规律灵活进行教学设计,打出了不一样的“教学兵法”。图片来源:王纳新文字:宋瑞淇 王宏鑫供稿:河南警察学院基础部

马车夫

犯罪心理学:这4类人更容易被坏人盯上,你是其中的某一种么?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有这么一些人的确更容易被坏人盯上,虽然这不是他们的错,但是我们仍然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著名的心理学家贝克尔在长期研究相关方面内容后,得到了一些结论,一般来说,拥有下面这几种特征的人更容易被坏人盯上。(1)傲慢,炫耀的人事实上,大多数犯罪分子内心是很缺乏安全感的,他们的心理也相当脆弱,因此,他们在方案之前需要给自己一个理由说服自己。而那些傲慢,炫耀的人,会让犯罪分子认为自己在“劫富济贫”,从而跨过了自己的心理障碍,给自己的行为安上了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作案时往往会更加凶残。(2)看上去软弱的人事实上,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罪犯在识别他人面部表情的能力,要远远强于一般人,他们能从人群中轻易发现那些软弱可欺之人,从而对她们下手。美国xx75名妇女魔头曾经表示,要是那个女人表现出任何一点点难以对付的迹象,我就会放弃这个目标。还有那些养狗的,哪怕狗再小,我也不会作为目标。所以,哪怕你很弱小,也要假装强大。(3)拥有这些特征的人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随机拍摄了一些路人的录像,然后把录像带拿给犯人们看。要求他们在几秒钟内选择下手目标。结果是,犯人选择的目标出奇地一致!他们没有选择瘦小的女孩,反倒是某些大男人成了其潜在的目标。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走路时心不在焉,或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物上,情绪不对,意识不清的人,他们给犯罪分子一种更容易的手的感觉;而走路不稳健,看起来不灵活的人;眼神飘忽不定,回避目光接触,低头的人;穿衣风格比较保守的女性,她们会给人一种更容易对付的感觉。(4)拥有这个缺点的人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遭受侵害的人群,往往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辨识别人面部表情的能力要远差于一般人。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无法分辨出那些危险的信号。自然他们也更容易被侵犯。所以,学点心理学知识还是有用的。结语:在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中,拥有上面四个特征的人,属于比较容易受到伤害的人。如果你有上面这些心理特征,注意要及时改正啊。

尸解

杭州男子在家中杀害妻子丨高智商罪犯都有极强的反侦察能力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美国联邦调查局简称FBI,里面的成员都是精英中的佼佼者,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十分厉害的机构,却被一个智商167的天才犯罪者戏耍了整整17年。这个天才犯罪者叫做泰德.卡辛斯基,他的智商仅仅次于霍金和爱因斯坦,年仅16岁就被哈佛大学数学系录取。因为讨厌工业化社会,他离群索居,之后因为他隐居的地方受到房屋扩建、森林上空飞过飞机、常常有噪音的打扰,在这个导火索的作用下,他开始邮寄炸弹。整整17年他邮寄了16枚炸弹,炸死3人,炸伤23人。如果最后不是他弟弟提供了举报线索,很有可能FBI是无法找出凶手的。为什么他能够做到17年都不被发现呢?反侦察能力谈起反侦察能力,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杭州男子在家中杀害妻子并分尸的新闻。许多网友在看相关报道时,都会后怕。大家都在感叹,这个丈夫的“反侦察能力”实在是太强了,前期居然能够骗过众人,甚至引导大家往其他完全不相干的方向去思考。反侦察能力指的是预测侦察者的思路和调查手段,在犯罪过程中避免自己的信息被泄露,同时利用侦察者的思维习惯把他们误导进入错误的方向。用通俗易懂的话说就是犯罪分子猜测警察的心理有多准,以及通过猜测警察的心理如何避免自己被发现,同时误导警察的判断。任何一个反侦察能力高的犯罪分子都会在犯罪方式上深思熟虑。首先我们在看泰德.卡辛斯基的履历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是一个数学系的专家,但是他选择的作案工具是炸弹。炸弹往往是擅长机械专业的人才能做的,FBI在进行犯罪分子心理画像的时候的预测之一就是机械师,也就是说泰德选择了一个和自己的社会履历毫无关系的犯罪工具。然后,他通过邮件寄出的炸弹是他手工制作的炸弹,上面没有任何的指纹和DNA信息,在他被弟弟举报之后警察搜索他住的房子发现了炼金、化学等等方面的书。这意味着他的炸弹的具体组成成分都是他自己制造出来的,警方通过炸弹原料是无法顺藤摸瓜找到线索的,他高超的智商为他制作炸弹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接下来是他出行总是戴着墨镜和风衣。即使有监控拍到他也得不出相关的线索,即使警方在一次他邮寄的未引爆的炸弹中发现了刻字的FC和一些树叶这也没有办法帮助警方破案。最后他是如何通过邮件这样的包裹实施炸弹犯罪的呢?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泄露很严重的时代,他知道一些人的住址,然后通过快递邮寄过去,有时候他会故意写错收货地址。这样一来,包裹就会被退回到他写的发货地址那里,这个发货地址正好是他的目标。因果关系人类拥有天生的建立因果关系的本能,我们人类总是喜欢问各种各样的为什么?比如说人为什么活着、泰德为什么会犯罪……世界上的事情是否每一件事都会有因果关系这难以定论,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泰德深知人们喜欢因果关系的心理。在他第一次邮寄炸弹的时候,他选择的是一个大学教授,这是他随机选择的,结果FBI却将犯罪人群预估为相关的学生。在他有一次邮寄给航空公司的炸弹的时候,这次FBI将重点放在前航空公司的成员上。FBI总是遵循了一定的因果法则的心理,结果这刚好被泰德利用。社会印象泰德是一个离群索居的数学系专家,他十分擅于塑造自己这个形象。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他,就像白银案中犯罪分子是一个看起来憨厚老实的大叔。往往智商高超的犯罪分子是不会表现出他反社会的一面,相反他们特别善于塑造自己在他人严重的形象。关于泰德的案件耗费的资金非常大,同时误捕的人群也特别多。塑造自己的形象甚至能够避免自己被警方怀疑,都不会进入警方的视线。泰德最后被发现是因为他要求警方在大众刊物上发布一篇他反对工业化的宣言。警方最后发表了,结果泰德的弟弟发现了这篇文章很像他哥哥的风格和观点,之后泰德的弟弟在调查之后向警方提供了线索,最后泰德被捕了。泰德真的是百密一疏,还是他故意这么做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为泰德在被捕之后拒绝了律师以精神障碍为他辩护,他获得终身监禁之后,还和其他的教授一起出版了书籍。泰德的高智商犯罪令人细思极恐,天才与疯子似乎只在一念之间。-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红沙发

犯罪心理学:为什么凶手在宣判后才愿意透露章莹颖尸体的下落?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7月18日下午2点50分,事发769天后,受各界所关注的章莹颖被害事件进行了最终宣判,凶手克里斯滕森虽然逃脱了极刑的惩罚,但是被判了终身监禁,也算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于中国人来说,这个案件是令人痛心的,原因的不仅是我们的同胞章莹颖被犯人夺去了生命,还有她的遗体寻找过程的艰辛。将近两年的时间,克里斯滕森基本没说出什么有意义的线索,为什么他在宣判后才愿意透露尸体的下落呢?通过审判现场的记录我们可以得知,当克里斯滕森知道自己不会被判死刑后,他露出了一个极为诡异的笑容,这不仅使人捉摸不透,也让人感到恐惧。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告诉所有人他的残忍和冷漠。但是现在想要挖出章莹颖的遗体很难,这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可能再也无法让所有人知道了,我们永远不知道章莹颖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经历了什么。但是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到克里斯滕森的犯罪原因,还有他为什么要等到宣判以后再说出章莹颖的遗体位置。细节和那些简单的杀人魔不一样,克里斯滕森受到过高等教育。他是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物理系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可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变成杀人魔呢?仔细观察美国警方对可以斯滕森的调查结果不难发现一些线索。第一,克里斯滕森的家庭条件不好;第二,他之前多次寻求过“一夜情”,他还当着众人的面说过,章莹颖是他这辈子见过的反抗最强烈的、最有勇气的女人。而且,长期的精神压抑使他对于“完美犯罪”和人口买卖有着很浓烈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他是暗网(Hidden Web)用户。根据他的家庭条件、人生经历来讲,克里斯腾森很有可能是一个具有反社会型人格(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的杀人魔。这种人格主要的表现有:为人冷漠、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不遵守规则、对于社会上的那些规则持着厌恶的情绪,占有欲很强烈,但是他在别人面前却表现得很完美。利用了人性从表面来看,克里斯滕森还算一个“正常人”,即使他的私生活比较混乱,但他也的确是高级知识分子,同时是一位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但是,他对于自己对章莹颖所做的种种犯罪行为丝毫没有悔恨的意思。他的犯罪计划和过程非常完美,逻辑也很清晰,从绑架她到杀害她都是冷静的,没有展现出一点慌张,甚至在做完这一切后,还能够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去正常活动。种种迹象表明,他并不是随机挑选受害人或是一时头脑发热才做出这些事,他的样子更像是一个有经验,虐待过别人的杀人惯犯。当他的高学历和反社会型人格相结合,就很可怕了,当克里斯滕森被抓捕以后,面对社会各界的批判,他依旧泰然自若,没有慌乱的慌乱。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能逃避处罚。实际上,他也做到了这一点。他沉默了很久,丝毫线索都没有透露,这使得章莹颖的遗体无法被找到,遗体没有被找到,美国警方就不能杀掉他,陪审团很难就死刑达成一致,所以,可以斯腾森很巧妙地利用了人性,避开了极刑的处罚。2019年8月7日,克里斯腾森被判处终身监禁后,章莹颖的律师才发布了有关章莹颖遗体的新消息。根据克里斯滕森的供述,他将章莹颖的遗体装进了三个垃圾袋中,放入了不同的垃圾箱里。在他将尸体扔掉后不久,垃圾箱的垃圾就被送往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了,其中最少被压缩处理了两次,而且,因为克里斯滕森始终不透露线索,遗体很可能早就被找到了。律师表示,章莹颖的遗体体积甚至比手机还小,而且早已经被埋在了地底,他家人想让他的遗体埋在国内的想法可能无法实现了。再说回克里斯滕森的那个笑容,他是在庆祝自己没有死还是在告诉别人,这场“游戏”,是他赢了。这也是反社会类型人格的可怕之处,在这类人眼中,没有对错,除了他自己,所有人都是与他敌对的,一旦有机可乘,他们就把罪恶的手伸向周遭无辜的人。-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口中有珠

犯罪心理学教授研究罪犯,最后发现自己就是“天生的变态”!

后台有读者私信,提出了一个疑问:“#原生家庭#真的会影响人的一生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讲一个真实案例。在美剧《犯罪心理》中有一个客串人物叫做James Fallon,他在影片里是一位心理变态的教授。然而,他在现实中的故事却比电影剧情更加“精彩”。在1876年,一位来自意大利的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曾假设出一个“天生犯罪”的理论,他认为某些罪犯,在很多方面都会与普通人大相径庭,而这些不同之处会导致他们日后的犯罪率升高。但是很快,这个理论就因为“漏洞太大”而被推翻了。不过对于“天生犯罪人”的研究却仍在继续。100年后,现代的一些犯罪心理学研究者便开始想找出能让“天生犯罪"理论成立的解释。因为在他们研究中,发现有许多犯罪者的成长经历与普通人相似,但是却出现了变态心理;又或是有的罪犯天生就和常人不一样,缺乏着某些概念和同情心。于是,他们想到了大脑结构。而在这一方面,就要聊到James Fallon这个人了。1995年,James Fallon就开始从犯罪人的大脑入手,发现一些变态罪犯与普通人真的有很大的区别。这样的区别,被怀疑是造成一些“天生犯罪人”与普通人思维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重点来了。让James Fallon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检查”了自己的脑子。结果他自己的大脑竟然和他研究出来的“天生犯罪人”大脑模型相似……犯罪心理学教授研究罪犯,结果发现自己就是那个“天生的变态”?这是多么戏剧化的事情!这样的发现让James Fallon很受打击,但也让他有了更深层面的考虑:第一,James Fallon本人认为自己的人品和性格没有任何的问题,作为犯罪心理学的教授,那自然也是事业有成。第二,他从没有过犯罪经历,也没有任何犯罪的心理或是动机。所以这到底是James Fallon本身就有问题,还是他的研究出现了差错?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在James Fallon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去咨询了他身边的人。结果大部分的人给出的结论让他很意外:“虽然你的生活和人品是正常的,但是你的一些个性确实让人觉得与普通人不同。”后来,这个问题出现了重大突破,就是因为James Fallon觉得自己从小就被母亲夸奖是个好孩子,他实在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是一个天生变态。于是,James Fallon去问了母亲。结果母亲听了他的研究却一点也不差异:“妈,我可能是一个天生变态。”“那不奇怪啊,你本来就来自一个变态杀人狂家族。”嗯?这居然是真的!James Fallon的母亲交给James Fallon一本叫做《离奇凶杀》的书。“康奈尔家族,你父亲的祖先。”这里科普一下康奈尔家族,这是个历史上出了名的变态家族。1673年,这个家族出了第一个弑母罪犯托马斯。接下来,这个家族几乎每个几百年就会出现几个无敌冷血变态。比如说丽兹波顿。这个发现真的让James Fallon十分吃惊,经过一系列的检测,他又更加确信了这个事实。但是为什么他有着这样的大脑和基因却没有变成一个真正的变态呢?James Fallon的记忆慢慢倒退到童年时期,他发现自己对小时候最大的感触就是‘快乐’。他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对于James Fallon的父母来说,他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存在,所以在他出生之后便受到了格外的重视与宠爱。细细想来在童年时期,James Fallon确实有一些不同于常人的特质,比如说他在做错事的时候和普通人不同,几乎不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表情是“完美的淡定”。他是真的感觉不到任何的紧张,好像天生就应该做“错事”。甚至有一次一家人在外玩,碰到了狮子之类较为凶猛的动物,换做其他人早就逃之夭夭了,结果James Fallon却还一直带着自己16岁的儿子在外游玩......但是原生家庭的美把他从一个“天生变态”转成了功成名就的犯罪心理学教授。“母亲总是坚定不移的认为我是一个好孩子,她爱护我,帮我茁壮成长。原生家庭的爱,保护了我。”包括后来James Fallon的妻子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一家人都潜在的引导着James Fallon做正确的事情。原生家庭的美好改变了James Fallon的一生。回过头来看读者咨询的问题,相信大部分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原生家庭真的会影响人的一生,正如那句话所说:“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说起来James Fallon到最后也没有逃脱“罪犯”这一条路,只不过原生家庭的教育,把这个原本应该是负面的东西扭转成了正面的。所以,给你们的孩子一个美好、有爱、平稳的生活真的非常的重要。当然,也不是说没有一个完美的原生家庭就遭殃了什么的,只能说会留下一些潜在的阴影。因为人的一生中会遇见的不仅仅是1个人、2个人而是无数的人,总会有人给你带来爱,但这需要你自己努力去等待,一步步走出原生家庭的痛苦。我明白这一路会很艰难,很痛苦,有很多人甚至因为不堪负重而换上心理疾病。但是面对这些缺陷,依然有人成功了,比如说我。所以那个人也会是你。加油噢,未来可期。

恐怖屋

为什么社会无法彻底根治犯罪?犯罪心理学专家说出真相

为什么社会无法彻底根治犯罪?犯罪心理学专家说出真相我们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人们犯罪的消息,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年每天都有人犯罪。很多人就好奇,大家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去犯罪呢,这条道路肯定是走不通的啊,说不定余生都只能在监狱里度过,这又是何苦呢?但即使是这样的反问,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犯罪,那为什么我们无法彻底根治犯罪呢?原因在哪里,我们一起来看看犯罪心理学家说的真相。犯罪心理学专家说,其实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个世界先有了犯罪,才会出现警察、律师、法官等等这些工作。这也就说明了犯罪是一个人走向极端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和邪恶的一面,只不过有的人把邪恶的一面压制住了,有的人则彻底释放了。我们观察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犯罪案例都来自于社会底层,这些人为什么会犯罪?其实原因大家应该都能明白,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通常对生活充满了失望、绝望、抱怨不公平,无法摆脱现状等等。也就是说当一个地区的人同时满足了这四种情况,那么这个地区的人们犯罪率就会明显增加。很多人会通过极端的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有的人明知这样做是犯罪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说白了这些人就是因为感觉上天对他们不公平,而自己又很难走出现状。校长认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美好的愿望,我们都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但是不同的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比如说社会底层的人,他们要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是比较困难,很可能他们的愿望就是能得到生活保障、看病能不用钱,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保障。但对于社会底层的人来说都很难实现。所以不管是任何一个国家还是城市,都应该加大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险的投入,把群众最基本的保障解决了,人们享受到了应有的待遇,无形当中就会减少人们的犯罪企图。因为很多人犯罪就是因为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而绝望的。我们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投入,可以很大程度减少人们的犯罪企图心,人们将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保、更好的社会保险,底层社会的人们才不会去胡思乱想做违法犯罪的事。这样做不仅能够获得民心,还能减少犯罪,可谓双赢。其实校长认为,虽然现在各种法律都非常健全,但依然无法彻底根治犯罪。就好像我们近视了就会戴眼镜一样,而把眼镜一摘,我们又会变回近视。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要从教育出发,我们根治的不是犯罪,而是企图犯罪人的心理。他们内心有太多的负面心态,我们要根治的就是这个,大家的精神都变得积极向上了,这个社会的犯罪才会不断减少,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呢?申明:本文由《爱说科普的校长》原创, 图片来源于网络

酷老爸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相亲主要聊2件事,助你了解TA的过去未来

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相亲主要聊2件事,助你了解TA的过去未来。现如今许多男男女女都在为恋爱结婚发愁,因为在他们看来,由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圈而渐渐固定,越来越难找到心仪的对象,所以很多人选择通过相亲来结识合适的结婚对象。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相亲了解对方的学识,家境,财富,工作等等,但是如果真的想和对方步入婚姻的殿堂,除此之外,必须了解对方的脾气性格,甚至一些心理变化,只有这样两个人才能更好的相处,共同去经营一段更完美的婚姻。但是这就是一个矛盾的地方,因为想要透彻的了解一个人,必须需要长时间的相处,可快节奏的生活,不允许我们这样,而且相亲有时候可能只是一顿饭的时间,如何要在这一顿饭上了解到对方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呢?对此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给出了答案。李玫瑾是犯罪心理学专家,对于哲学心理学颇有研究,而且现在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所以对于人性的把握,李玫瑾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李玫瑾就曾表示,如果想找一个相伴一生的人,必须要了解他的心灵状况,而想要考察他的心理状况,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可以和他聊聊家中的老人。因为现在大多数的相亲对象年龄一般在20岁到40岁之间,而这样的人的父母一般在40多岁到60岁之间,如果他们的家里有老人,老人应该在七八十岁左右。如果家中有老人,那最起码证明他的家族是非常健康的,在生理上没有什么重大的遗传疾病。而且家中有老人,也证明他的家庭关系非常和睦,毕竟如果儿女不孝顺,老人也是无法长寿的。第二点可以和对方聊聊他的父母,这个时候主要观察他的聊天状态,如果他提到父母时,表现出的是一种乐观幸福,坚定,甚至风趣幽默。那说明他的家庭生活很幸福,他的心理也一定很健康,未来也许你们也会拥有这样幸福的家庭。如果他对于父母闭口不谈,或者遮遮掩掩闪烁其词,只能说明他对自己的父母有不满或者厌恶之情,这样的人在心理上往往不够阳光,不够健康。所以,关于以上两点你学会了吗?相亲时主要聊这两件事,可以帮助你了解他的过去和未来的心理变化。除此之外,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情感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编会为大家一一解答。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三日三夜

哲学与犯罪心理学

《开讲啦》演讲视频▼44:54以下是演讲文字版▼李玫瑾: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我今天讲的题目,实际上不是心理学。我在这段时间内,根据我的工作以及我的研究,和我的感悟,我有一个话题想讲,叫“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因为现在社会生活当中,我觉得我们现在娱乐的,已经很丰富了,我们的国学也很丰富,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哲学,好像有点冷淡,那么它到底跟我们的世界、跟我们的人生、跟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所以我想今天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我想先从一个案件的调查来说起,这个案件的犯罪人他不光体力超常,而且他非常聪明。这个聪明,我们从他作案的当中来看。最开始他说我要挣钱,我要做大案,那大案是什么呢?他骑自行车外头去找,他就走到一个冷库那儿,正好看到老板在收海鲜。大家知道收海鲜,他那个钱币都是一沓子一沓子,放在桌上的,过完称以后,两沓子就给出去了。结果这小子一看说,这老板有钱。于是他晚上和他几个同伙,跑到人家老板家里头,把人家绑架以后,让人拿钱。后来老板说,我的钱都在冷库,于是就带着他去冷库。把钱拿完以后,他拿到钱很高兴,他就把老板给放了。结果没想到,老板马上就报警了,结果他那两个同伙,因为当时没有电话联系,还在家里等候,结果被警察抓了。抓了以后他很气愤,躲过风头之后,他想来报复这个老板。于是他在别的地方,和他的同伙弄了一把枪。当他跑回来的时候,说句实话,我们警察真的是火眼金睛,走在大街上,不知道怎么就看出这两个人神情不对。于是我们两个巡警,就把他们俩拦截下来了,说:“你们俩站住,干什么去!”这个时候他们拿出枪,砰砰就开始朝警察打。两个警察当时全中弹,后来牺牲了。那么他做完这个案件,也就是老板没报复成,但是打死了我们的两名巡逻警察,于是我们发出了A级通缉令。大家都知道A级通缉令是重大案件了。这个犯罪人跑掉了以后,后来我们在一个省去围捕他,设计了三道包围圈。结果这小子特别聪明,他去找他女朋友,他走到院门口的时候,他看女朋友一直没有笑,他突然觉得不对。他一脚踏在门口,然后扭头就开始往外跑。我们第一道里边失效了,第二道就开始围上了,第三道在马路上。结果他就讲:“我的想法是,我肯定跑不过他们有车的,所以我就往胡同跑,就让他们的车进不了胡同。”但是摩托车能进胡同,他就说:“我跑不过骑摩托车的,于是我紧跑几步,突然扭头回来,就冲着摩托车跑过去。”我们的刑警虽然穿了防弹衣,虽然戴了防弹的头盔,但是他跑到我们警察跟前,对着脸砰砰就是两枪。这个刑警倒下以后,后边的人全部被堵上,他跑掉了。我举这些例子我想说什么呢?我们的刑警讲,这个人真的是一个天生犯罪人,他绝对有犯罪的能力。这么一个人,我们虽然A级通缉令发出来了,他居然逃亡了12年。最后的4年呢,他在一个监狱里头,被我们最后筛查出来了。筛查出来以后,这个人抓了,我当时就特别想了解,他的一些犯罪心理问题。当我去见他的时候,我坐在谈话室,半天不见他来。然后我问刑警,我说他磨叽什么呢?刑警说他正在梳妆打扮。我说这小子还梳妆打扮,他们说他很注意形象,然后这时候我就想,我说这小子来了以后,我得给他一个下马威,否则的话没法跟他谈话。他们告诉我,说他在被抓住的时候,他用了一个假名字。叫什么呢?叫周全。他很明确告诉警察,他说:“我这人考虑问题周全。”等他来了以后,坐下,没几句话就开始问他,我说:“听说你给自己起了个假名,叫周全。”他点头,很得意,我说:“我就跟你聊聊这个名字,你能告诉我,周是什么含义吗?”他说:“周就是个圆圈呀。”我说:“对,问题是圆圈要圆起来,它里面需要几根棍来支撑?”他说:“两根。”我说:“那你既然是周全,是跟思考有关,那这两根棍我就问你,它代表哪两种思维?”这时候他看着我没说话,我让他想了一会儿,我说:“想得出来吗?”他摇摇脑袋,这时候我就接下去了,我说:“实际上我告诉你,思维有两种方式,一种叫空间思维,一种叫时间思维。空间思维是什么,前、后、左、右、上、下,但是还有一个思维,叫时间思维。你这个人吧,在处事的时候,前后左右上下,你反应都非常好,但是你还是不够聪明,为什么?如果你要聪明,你有没有想到过,你现在做这个犯罪事件,是多么的愚蠢。虽然你成功逃亡了12年,但这12年当中,一、 你不能光明正大地露面,不能找任何的工作,你不能使用身份证,你不能跟家人联系,你就是有儿子,你都不能去看他。你活得像什么,就像一个老鼠,永远在地下。再退一步讲,如果你当初不犯罪,你去做生意,你现在挣的钱,是不是比你当时犯罪抢的要多?”他一句话不说,低着脑袋,所以后来我又跟他开玩笑了,我说:“你不应该叫周全,你可以叫周百分之五十。”最后临到走的时候,我跟他讲,我说:“你十五六岁,就开始心高气盛,想挣大钱,现在外面有很多年轻人,跟你一样,你想说些什么?我告诉他们。”他想了片刻他说:“告诉他们,人这一辈子选择什么,都不要选择犯罪。”那么他在这里头说的这一辈子,我明白,他还是很聪明的,他明白了他的问题在哪儿。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做出人生各种的选择,思考你的决策的时候,你不能只顾眼前的感受,要想一辈子。当然真正的哲学,想的还不是一辈子,哲学要想的超出生命的范围。所以哲学的思维是什么?它应该是一种,让我们能够超越感受的思维,能够超越眼前的、事实的思维。我们很多人现在很忙碌,因为我们的生活压力很大。忙碌,我们要什么呢?我们很多人追求的东西,是看得见摸得着,比如爱情。有些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说“我宁可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那么在事业上也是这样,包括我们大学报考专业,我们考虑得更多的是,这个来不来钱。但是很多人当他进入到这个领域,当他挣钱的时候,他告诉我,我不快乐。为什么?因为他干的,不是跟他的乐趣有关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感受得到,摸得着,眼前实实在在的东西,往往是什么?是“象”,这个“象”我们叫“现象”。所以当我们追逐象的时候,比如你住别墅,我也要住别墅,你那个东西来钱,我也要那个东西,你找了这样一个老公,我也要找一个这样的老公。那么你追逐这个“象”的话,你最后会发现,你永远追不上。追上了你也不快乐,因为它变化太快。所以导致我们最后,有的时候迷失。那么怎么办?我们知道有一句话,叫“万变不离其宗”。“宗”是什么?或者说我们说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们想到的宗,有关的词,第一个是什么?宗教,还有什么?祖宗,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祖宗的,否则不可能有我们。但是我们看得见祖宗吗?我们知道我们到底哪些人是我们的祖宗,长什么样,什么性格,然后叫什么名字,他们怎么生活?所以“宗”这个字,让我们知道它存在过,但是你看不到了,你摸不着了,那么这个宗字,和我们心理学研究的潜意识非常像。潜意识是它存在着,但你不一定清楚。这种存在着不清楚的,有没有研究的价值呢?有,这就是我们哲学去研究的东西。要谈这个话题呢,得谈谈我怎么开始接触哲学的。其实说到哲学呢挺逗,我是1965年上小学,1976年毕业。大家知道这十年,正是文革的十年,所以我从上学开始,就先是放假。然后就开始搬城墙,干吗呢?盖防空洞。后来听说恢复高考,于是我就考去了,虽然没怎么学,但是悟性还挺好,当时喜欢看书,所以当时就报了个文科。但是文科呢,那时北京没几所学校,结果我报的学校都没录我。我这时候很失望,突然有一个老师找到我,说我们要扩大招生,想让你改一个专业,学哲学,好不好?那个时候根本不懂什么叫哲学,只要能上大学就行,于是说好好,就同意了。同意等到报到去上学,大家可能能够理解这现象,我一年级的时候,基本是睡觉的。因为老师讲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一分为二,否定之否定,什么对立统一。我在想这世界上为什么闲着这么一帮人,没事吃饱了撑的,研究世界是物质的。一直到二年级,我们有一个老师给我们讲,列宁哲学笔记。这个哲学笔记,摘的是黑格尔的逻辑学,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哪根筋给触动了,突然觉得哲学特美妙。然后开始去看黑格尔,他的书给了我很多的很多的东西,那我现在跟大家来分享一下。第一,他让我知道,真理是一条河,而不是一滴水。在我之前我所接触的教育,就这个观点是错的,这个观点是对的。但是他在点评所有流派的时候,黑格尔都讲,你要找出它出现和存在的价值。如果它出现了,它就一定有它的价值。那么后一个观点,在批判它(前面观点)的时候,实际上前边的(观点)是你后边(观点)的恩人,没有它(前面观点)的错误,就没有你的进步。我在这些年,在点评一些案件的时候,很多人也批评我,说你从来不批判。是,我这个风格实际上是受他(黑格尔)的影响。也就是说批判往往和抛弃有关,但是找出合理价值往往是(和)获取有关。我们应该去学会一些他们的优点,我们把它容在一起,有容乃大。那么他(黑格尔)还谈物质和精神,那这个问题我觉得更有意思了,因为在这之前,我所接触的哲学,是讲的物质是第一的,精神是第二的。那么我在读他的著作以后,我才明白,如果你从认识角度来说,你需要先认识物,再认识精神。但是物质和精神二者,这个存在实际上是同时的。比如我举个例子,飞机是当我们发明了,我们才制造出来,对吧?但是我想问的是,在你没有发明之前,飞机的原理存不存在?存在。也就是这个原理是在你发明之前还是之后呢?之前。所以这个原理,就是大自然的精神,和大自然的智慧。其实大自然的智慧,体现在很多方面。大家有没有发现,低等动物它一出生,就能够自我生存;而最高级的人,他在生命的初期,和各种动物相比,恰恰是最笨的。笨到什么程度?一个人生出来以后,你把奶瓶放他嘴边,你可以逗他,你拿那奶瓶去逗他,你看他什么表情,他只会张嘴。但他吃不着,为什么?因为他的脖子没有力量,他不能往前去够。吃完(奶)了以后,如果不把他立起来,把那嗝拍出来,他照样给你吐来。吃、喝、拉、撒、睡、翻身、温暖、打嗝,他没有一件事自己完成。我认为这是老天的一个设计,他让这个万能的,什么都能干,太聪明的人,在生命的初期以乞求的方式,来乞求别人过来帮助。而这个过来的人,就是你的恩人。他每一次过来,给你带来快乐。他的气味、他的声音、他的相貌,当你记住他的时候,你就开始出现依恋。半岁左右人不会说话,但他会知道抱他的这个人,是不是他要的。如果不是他要的,他会给你抗拒、他会闹,对吧?所以你会发现,老天的设计是什么?这是情感的开始。而这种情感,才是人与人控制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所以我在研究犯罪心理,我曾经说过,如果研究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人为什么毫无人性,一句话,生命初期的抚养上出了问题。如果他在抚养当中没有情感,这个人就会缺乏人性。我们曾经有一个案例,这个犯罪人杀人无数,那么最后当警察去抓他的时候,四个警察走进门,他扭头一看警察,就知道来抓他的。为什么?他后来说:“你们一进门,叫我去办户口,办户口有晚上来叫的吗?办户口需要四个警察吗?你们一进门,我就知道你们来抓我的。”他已经准备好一杆枪,当他走向桌子的时候,他的母亲从隔壁房间出来,就站在警察身边问:“儿啊,警察找你什么事?”他看了一眼母亲最后说:“没什么,他们让我们去办户口,妈,你别担心。”最后拿上户口本,跟着我们往外走,其实他抽屉里就是那把手枪。那么上车以后,我们给他戴上手铐,他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应该好好感谢我的母亲,如果不是她的出现,你们都没命了。”后来警察问他,他回答说,“因为我不忍心,当着母亲的面杀人。”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杀了十多个人,甚至他的同伙,他的狱友,最后让他停下手的,是母亲的存在。那也就是说,他对母亲这份情感,救了我们四个警察。所以我们可以研究人的心理问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你会发现,真正能拿住人的就是情感。那么这个情感,实际上是养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设计。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想说一句,就是我们过去老提倡改造世界,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认识世界,顺应自然,而不是要改变它。我们有没有发现,每当我们做一个大的改变的时候,我们都会自食其果。所以尊重自然,去研究自然背后的精神,我认为是一个对理性的尊敬,也是我们的一种对精神现象的好奇,以及探索。如果我们有这种追求,我认为我们年轻的一代,会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今天的演讲就到这儿,谢谢!编辑 | 若如阅读,让一切有所不同。Emil:283996659@qq.com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赏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战记

恋童癖可能是天生的!犯罪心理学专家:85%都是熟人作案

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振华,现在应该称原董事长了,因为涉嫌猥亵女童被刑拘,事件举国关注。王的行为无异于禽兽,伤天害理,理应受到法律严惩。这种病态人群,我们称其为恋童癖,即对青春期前的孩子,一般来说小于13周岁,有反复的强烈的表现出性兴奋,性冲动,性幻想或者涉及性行为。事实上,这种垃圾即便进到监狱,也是最容易被歧视和孤立的个体。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监狱里,一名叫达里尔·迪克森的囚犯,由于性侵1岁儿童入狱,被狱友天天打的血肉模糊。另外,还有一名英国人在2000年因奸杀8岁小女孩入狱,刚进监狱就被狱友用热水瓶痛殴,身体大面积被热水烫伤,下半身再也不能人道。作者 黄晶犯罪心理学专家潇湘晨报特约撰稿人【1】成因:夫妻感情不和可怕的是,恋童癖直接指向的是性交意图和行为,还很有可能做出伤害未成年的行为。比如说,1995年6月到1996年8月间,比利时恋童癖杀人狂——马克迪特鲁共强奸了6名未成年少女,其中4名被折磨致死。虽然,这罪犯最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那些被猥亵或性侵的孩子,却一直生活在惊恐之中,有些孩子直接患上了应激障碍综合征。另外,改编自真实事件的韩国电影——《素媛》中,年幼的素媛由于被一个恋童癖性侵,导致身体和心灵受到了巨大的伤害,终身都需带着便便袋生存,有可能再没有生存能力。为什么这些罪恶之手会伸向纯真无邪的孩子?恋童癖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美国有一项研究发现,恋童癖大脑中的白质与正常人不同。怎么解释呢?简单的来说,灰质构成大脑,白质在灰质之间传输信号,类似于交通路线。正常人的大脑白质,会将儿童和保护欲联系在一起;但是恋童癖患者的大脑白质,错误的将儿童和性欲联系在一起了,于是他们看到儿童就会产生性欲。这也是关于恋童癖的原因最新的研究结果——恋童癖可能就是“天生的”。除了大脑白质的生理学因素以外,还有几个因素可能导致恋童癖的产生:比如,社会因素。有些人在社会中受挫以后,会感觉跟成年人交流太费精神,于是会把自己的注意力和情感转向天真纯粹的孩子身上。这种虽然属于恋童癖行为,但一般不会出现暴力性行为。再比如,心理因素。疼爱孩子,对可爱的幼小孩子格外关注,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但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长期作为一种观念存在在你的脑海里,固定下来之后控制你的行为,久而久之,便成了恋物癖恋童癖患者。还有家庭因素,因为夫妻感情不和,失去了对成年人之间的性兴趣,把对象转向了孩子。以及,个人性格缺陷和智力缺陷的原因,没有办法接触正常的性关系,于是把满足性欲的对象转向了儿童等等。【2】数据:去年750名儿童被侵害那么,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恋童癖,他们都会因此去性侵未成年儿童吗?其实,也并不是的。虽然很多恋童癖,对幼童有强烈的性兴趣,但也并不一定就会有性侵的行为。相反,在现实生活中,对儿童做出性侵行为的人,可能是恋童癖,但也可能不是恋童癖。他们对儿童下手的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弱,最容易得手。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猥亵和性侵幼童的犯罪分子都是恋童癖。在做这个课题的时候,我做了一些问卷调研,有被访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网络上,总是流行着各种萝莉控或者正太控,像这类人他们是恋童癖吗?会不会也做出猥亵或者性侵幼童的事情呢?一般来说, 正常的萝莉控或者正太控,并不会去伤害孩子。他们本质上只是出于对长相可爱的儿童,或者长得萝莉的人有保护欲望和喜爱之情,更倾向于好感、憧憬、保护欲。他们总是高喊:“可爱就是正义”,但一般不涉及性行为的期待,更不会对他们做出伤害的事情。但是,萝莉控或正太控,虽然一般不会伤害孩子,但并不能避免有些人打着萝莉控或正太控的幌子,做出猥亵或性侵儿童的事情。从新闻上收集到的资料来看,2018年,单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例就有317例,受害儿童高达750人。还有很多犹豫家长不知情、刻意隐瞒、或者私下解决等原因,没有被曝光的各种案例。【3】防范:谨防熟人作案你嫌性教育早,变态却不嫌孩子小。性教育,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学校教育中,都是最短板的一项。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不断地考虑如何更好地保护孩子,却在性保护这一块,各种避嫌避讳、遮遮掩掩,好像这件事,如同洪水猛兽。曾经有一项对14岁以下的儿童进行的随机调查中,调查者发现,有23%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性教育,33%的孩子对此似懂非懂。其中,在面对隐私部位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时,只有59%的孩子回答正确,剩下的41%的孩子认为所谓的隐私部位就是脸、头发和大腿等。由此可见,我们的性教育是多么的落后,孩子的性自我保护知识是多么的缺乏。这无疑是给那些虎视眈眈的恋童癖给了可乘之机。他们会利用各种手段,再加上孩子对于性的无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中,有些手段,看起来还特别光鲜亮丽,让你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他们手里。比如,以招聘“童星、童模”为名,制作、售卖儿童色情图片或视频。尤其是当今社会上,童星、童模泛滥,在出名要趁早的社会文化氛围和观念的熏陶下,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拔得头筹,便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参加这些所谓的童星童模的面试。有些人就是利用这样的骗局,以检查身体是否有胎记等等理由,来获得小孩子的裸体照片,甚至还有人以拍摄教育片的借口,找孩子拍摄各种裸体、和私密的小视频,然后在网络上出售。再比如,身边熟悉的人,以关爱的名义,接近孩子。中国是传统型社会,很多家长对恋童癖、或者对猥亵性侵儿童的认识还是比较欠缺,认为别人对自家孩子的过分关注和喜爱,是因为自家孩子很可爱。他们对孩子的关注是善意且无害的。但,就是这样的疏忽,才给恋童癖或者猥亵性侵儿童的人制造了条件。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发现,熟人性侵儿童的案件比列高达85%。也就是说,在儿童猥亵案中,受害者与侵犯者之间,极有可能是认识的。儿童和成年人一样,对自己身边的亲人、邻居、老师和朋友等熟悉的人会比较亲近和信任,从而不会有防范意识,于是更容易被熟人猥亵甚至是性侵。2017年,重庆某医院,一男子将手放在未成年女孩的裤子内摸其下体。期间,女孩起身去检查回来后,男子再一次将手放进女童裤子内,全程女孩都在玩手机,毫无反抗情绪。网友曝光这一情况后,警方立即展开了调查。最后发现,猥亵女孩的男子居然是她的亲姑父,顿时在网上炸开了锅。所以说,谨防熟人作案,非常必要。【4】氛围:“大叔养成萝莉”回到正题,还有一些犯罪嫌疑人,会用一些小恩小惠吸引哄骗小孩子发裸照或者视频。我们都知道,很多未成年人容易沉迷于游戏,但是很多游戏又需要充值才能获得更高级的道具。很多恋童癖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在游戏的留言区里,以充值等诱惑未成年人发裸照或视频,或者裸聊。有段时间,淘米网开发了一款叫“小花仙”的游戏,这款游戏面向的是,6-14岁的未成年儿童。2017年6月,微博上突然曝出了一条关于“游戏竟成猥亵幼女的温床”的信息,其中提到不少恋童癖的人会以充值月卡的条件,来哄骗小孩子发裸照视频,并且明码标价,以脱衣程度来定价10元、20元、30元等等,甚至还有人直接约孩子线下进行猥亵或性侵。这样的行为早已触犯了法律,因为在全世界的法律实务中,都绝不容忍雏妓和儿童色情制品,即使是未成年人自称“自愿提供性服务换取报酬”也不行。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都还处在发育阶段,一般很难有成熟的性心理和性意识,也无法准确理解各种性相关行为的准确含义和意义,更谈不上建立起真正的性意志。恋童癖的所有行为,都会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可逆的严重伤害。有研究就显示,受到猥亵或性侵害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精神紊乱,例如经常做噩梦,或者出现行为问题,如离家出走。曾经受到猥亵的男孩,会感到愤怒,并会延续到他成年,长大后也会更容易出现强奸女性的犯罪行为。最后,现在流行的一些“大叔养成萝莉”等价值观的炒作,也是给恋童癖文化制造了方便。网络上,随便翻翻,就能看到各种关于养成系大叔与萝莉关系的小说、真人秀、又或者真人恋爱新闻。比如说,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官方竟公然推出“蕾力CP”,并且为了节目效果,还将他们的交流互动在剪辑效果上做了一些改动,偏离了亲子互动范围,而是玩亲亲,告白等桥段,爸爸的扮演者董力甚至为了配合节目效果,在采访中不止一次表示“女儿阿拉蕾就是我的理想型”、“我会等她长大”,这样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很多网友非但没有反感这种炒CP的方式,反而认为这种父女的“养成系”设定非常浪漫,殊不知,还有很多未成年人,也在看这档电视节目,他们没有成人的分辨能力,但是模仿能力却很强,又缺乏认知。看了这些情节以后,会很容易误认为和男性玩亲亲、滚床单等行为是在表达“爱意”,从而失去防备意识,一旦遇到恋童癖者,就一定会踏入险境。毕竟,就像上面熟人作案的那个例子,你永远也不知道你身边是否住着恶魔,他会不会对你的孩子下手。【5】现实:猥亵犯进监狱也不被待见当然了,猥亵或性侵儿童,一旦发生,是最难让人接受和原谅的。有意思的是,那些猥亵或性侵儿童的罪犯在被抓后,进入监狱也是会被其他狱友鄙视和瞧不起。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监狱里,一名叫达里尔·迪克森的囚犯,由于性侵1岁儿童入狱,被狱友天天打的血肉模糊。另外,还有一名英国人在2000年因奸杀8岁小女孩入狱,刚进监狱就被狱友用热水瓶痛殴,身体大面积被热水烫伤,下半身再也不能人道。由此可见,即使是穷凶极恶的罪犯,也是瞧不起猥亵或性侵儿童的行为。近年来,各国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法律来预防那些已经走出监狱的罪犯,再次猥亵或性侵儿童罪犯。比如说美国,但凡涉及到猥亵、性侵、殴打孩子的行为,都会被禁止接近孩子,如果做出这些行为的罪犯,是孩子父母,就会被剥夺监护权。这名罪犯的详细信息也会被公布,任何人都可以查询到他的住址,直接活在全民监控之下。还有的国家,会直接给已经出狱的罪犯,戴上电子脚镣。一旦出门或者是进入违禁区域时,就会自动向警察发出警报,汇报罪犯的情况。并且还有专人一直打电话确认罪犯所在的位置。另外,韩国、俄罗斯等国家,还会使用化学阉割,给罪犯强制注射降低雄性荷尔蒙激素的药物,令他失去性冲动,令男性独有的人体反应消失。不过打击罪犯,固然很重要,但是我们的孩子也要学会有效识别风险,提高保护自己的意识。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做呢?【6】教育:告诉孩子拒绝他人碰触隐私部位这就又回到开始的那个老话题:性教育,真的非常重要。首先,我们要教会孩子认识到哪些部位属于隐私部位,不能让别人看,也不能让别人碰;然后,我们要教会孩子不能随便跟别人亲吻、搂抱和抚摸,即使是亲人和熟悉的人,都不可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防备心理。第三,就是让孩子知道,如果有人要碰你的隐私部位,一定要学会拒绝,并且马上告诉父母。最后,就是我们平时也要注意到,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反常行为。比如说,突然变得不爱说话,或者突然跟你说他朋友或同学不幸的遭遇。这个时候,一定要警惕,是不是孩子在拿别人来说自己的事情。多一份细心,多一份关爱,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不被伤害。

鸿雁

传销1040的犯罪心理学

违法犯罪对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危害极大的,所以不要因为一时情绪而违法犯罪,更不能处心积虑去违法犯罪。今天要说的是如今比较流行的传销新模式,这也是目前来说全国比较猖獗的传销模式,这就是传销1040阳光工程,光是说这个事情,我想熟悉的朋友都会记忆深刻也知道它带来的负面效应。但是今天我们要从犯罪心理学去看它。一般来说,违法犯罪都是有迹可循的,一个人想什么做什么都会有不同行为和肢体语言。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犯罪心理学来看传销1040,传销1040阳光工程的背后大都是头脑决绝顶聪明的人,要不然它怎么可能实现布局和洗脑。传销1040组织者的犯罪动机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钱,一种是为了报复社会,也有两个目标兼有的。据说,拘捕的北海传销头目有些就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有刑事犯罪前科的人,他们做传销既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对抗社会。有了犯罪动机以后,他们就要开始布局,我们可以称之为犯罪行动,一般传销人员在布局之前都会去研究开发区和开发区规划图,并对当地的一些景观做出假象规划和谎言伪装,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管理制度。有了这些还不够,他们还需要有专门的分工,即每个人通过专业的分工实现在互联网和线下拉人,通过与人交朋友等方式拉人入伙,再通过洗脑等方式让新人信服自己并主动拉亲人朋友的加入。然后当传销群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他们就要开始对这些人进行管理和定时洗脑,既要让他们相信又要让他们自制。有了这些以后,我们就能针对传销1040活动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监管,并根据得到的线索顺藤摸瓜找到传销1040的老窝和组织结构,破解他们背后隐藏的阴谋。犯罪心理学对于熟悉犯罪者心理和预测和打击违法犯罪有很大帮助。有了这些,我想对我们打击传销也是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