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出国深造,申请访问学者和博士后有何差异?步行者

出国深造,申请访问学者和博士后有何差异?

申请访问学者和博士后有何差异?访问学者和博士后作为受益较大的两种出国深造途径,到底有何差异呢?很多人在申请博士后的时候,都有申请访问学者的资格,但是在这时候他们往往会因为二者的优劣犹豫不决,该如何选择呢?51访学网建议大家,如何选择任何人只能帮申请者提建议而不能帮其做决定,今天我们也只能为大家将二者的具体异同说出来,让大家在选择的时候更清晰的思考。01、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之间的联系有访问学者的申请条件是宽于博士后的。国家出国基金委之所以把项目名称叫做“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项目”,也是因为其认为博士后研究是在访问学者范围之内。基于以上分析,如果你不具有博士学位,那么显然你只能申请访问学者,不能申请博士后。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就是在访学期间获得博士学位后,可以依据出国基金委的批示,以及相应访学机构导师的承认,有可能转为博士后。02、申请资历以及年限不同从学历资质上看,访问学者一般是指出国访学的人员,对这些人员的学历、年龄无特别限制,但是从时间上却一般不会超过两年,以一年居多。但博士后则不同,既然如此称呼,必然要求申请者已经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其对学历和资质的要求更高、更具体化,而申请博士后项目的年限一般也会大于两年。03、国家资助情况访问学者由国家全额资助,国外学校和合作导师不需出钱;他们不掏钱,也就不不太敢、也不太会把人当牛使。博士后则不同,国家出国基金委在很多项目中明确指出博士后在国家给钱的基础上,也要求国外学校或导师也给钱。比如申请者如果申请加拿大UBC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就要求外方导师另外支付1300加元/月的费用。外国人不是傻子,给了钱当然要求更高,对人的使用也肯定更狠。04、获得邀请函的容易度从有利于获得邀请函的角度来看,申请访问学者也比博士后容易。如前所述,博士后一般要求外方导师也提供一部分经费,这样就必然要求申请者实力超群。申请者自身实力凑合,并不超群,比一些学术大牛差不少,感觉外方导师不肯为申请者出钱,更不会按基金委的要求在邀请函中注明愿意为申请者提供经费。在这种情况下,显然申请者申请访问学者比申请博士后获得邀请函的可能性大。申请访问学者和博士后有何差异?05、申请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的目的及其自由度二者出国的主要目的都是拓宽视野,做学术交流,提高自己专业技能。因为,博士后必须参与相应项目的研究并正常工作,其对学术交流或研究成果更加依赖,其实和正常职场人员没什么区别了。但是,访问学者虽然资历上大多没有达到博士级别,但访问学者更自由,就有更多时间走走看看,可以多走几所学校、几个地方,蒙特利尔、多伦多、西雅图等地。古语说的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时候见识比知识更重要,历练比学习更直接!

子也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评审标准详解

根据选派办法,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的申请者及其相关文件将统一经由专家评审,择优录取。今天知识人网老师为大家详解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评审标准,只有明确评审的重点,及每项分值占比,才能真正地了解,什么样的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邀请函,更容易通过审批。刚接触到国家公派申请,很多学者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入手,更有人不经意听到各种流言,比如“学院某位老师获得世界TOP30名校的offer,但是公派申请被刷下了……”又或者,“要是没有高分文章,根本不可能申请公派”,等等等等。有些申请者往往还没怎么开始申请,便已经打起了退堂鼓。实际上,国家留学基金委拥有非常明确的评分标准,参考具体的标准,那些所谓的流言自然不攻而破,那么我们来具体看看近年的CSC公派评审细则都有哪些?申请者综合素质权重20%我们首先来看看第一档位的标准(16-20分):1.成绩优异,专业基础扎实;2.有丰富科研工作经历,曾参与重大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3.研究能力强,有创新性专利,或曾在核心刊物发表相关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专著;4.各方面表现突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5.外语水平优异;有在国外交流经历。然后我们再看看第二档位的标准(10-14分):1.成绩良好,有较好的专业基础;2.有一定科研工作经历,曾参与国家科研合作项目或本学科领域一般性科研项目;3.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综合素质高,有一定的发展潜力;5.外语水平较好;有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由这些参考标准不难看出,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对公派评审有影响,但绝不是最关键的一项。一般申请者在这一项的差距通常不会超过5-10分,完全可以用其他方面的分值来弥补。国外邀请单位研究水平权重20%国外接收单位主要考察留学目的国、留学单位在所选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其第一档位的标准是(16-20分):1.留学目标国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邀请院校单位系世界一流大学、权威机构,或在拟留学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非常高;2.具备很好的科研条件。这里实际看的是邀请单位的世界排名,专业排名,声誉排名及其可提供的科研平台。如果申请者本身优势不明显,但是其他评分项获得高分,如邀请方学校好、专业好,研究水平比国内超出很多,就可以弥补前一项的分值差距。当然名校并不是唯一标准,需要结合其他评分项综合来看,后文将详细说明。国外导师情况及研究水平权重20%公派申请,导师实力非常重要!重要到其本身已经占据了20%的分值,更何况后续分值也与其息息相关。我们先来看看高分导师的标准(16-20分):1.国外合作学者或指导教授为该领域世界知名教授或权威,有较强学术影响力;2.有丰富的科研/教学经历,常年活跃在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有高水平文章发表或科研成果产出(依专业领域确定);3.与申请者有共同的研究课题,并合作开展研究项目;4.国外导师所从事专业与申请者国内所学专业关联度极大。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明白为什么有的申请者明明获得名校的邀请函,但是依然会被公派审核所淘汰的原因。国外该专业大牛导师的邀请函,与不相关专业导师的邀请函,或者相关专业但邀请方仅为讲师的邀请函,含金量差距太大,分值往往也是在这里被拉开的。研究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权重15%如何体现申请者此次公派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呢?成千上万的申请人,申请材料在评审眼中一晃就过,他们没有时间去仔细搜索您邀请方院校的具体排名,导师的学术成就,那么您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申报材料,把这些重点信息,放大,精准,逻辑清晰地展示到评审的眼前。除了导师的简历,研究计划是重点中的重点。甚至在以前留学基金委评审标准中,光研究计划就可以占20%的权重,所以知识人网老师建议大家在撰写研究计划时,结合以下评估标准,与国外导师详细沟通,精心准备:1.申请者专业及目前从事的研究方向与出国研究方向有很强的关联性,出国研究目标十分明确;2.申请者对赴国外合作者非常熟悉且建立有长期或实质性合作关系;3.国内外联合制定的研究计划具体并切实可行。专业及其发展程度权重15%专业及其发展程度的高分标准:1.属国家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国家急需交叉/空白学科专业获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发展的前沿学科领域;2.在国内尚未开展或刚起步,其发展水平比较国际水平差距较大;3.拟研究方向(留学专业)与国内所学专业有紧密的衔接性。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人员的选拔自然是倾向于对国家发展有利的学科,申请者可以详细了解《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还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以及其他国家战略和重要行业发展急需领域。我们之前的文章便提到了,要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并通过研究计划进一步具体体现。单位推荐度和评价权重10%单位的推荐和评价经常会被申请者忽视,10分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不论如何都值得大家去努力争取。以上六点便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评审的六大标准。以此看来,获得满意的国外导师的邀请函是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等申请的最大关键——这一过程直接涵盖公派评审权重的40%,即邀请单位及导师研究水平;而获得邀请函的核心是结识与自己专业方向匹配的导师,并得到其在专业方面的认可——即与外方导师共同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涵盖公派评审权重的30%,专业、研究方向定位和共同研究计划撰写。总共涉及公派评审分值权重的70%。知识人网多年从事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等申请服务,每年都有众多成功案例,所以在此方面感受也非常明显,有的学者仅本科学历,几篇中文期刊文章,但是凭借名校名导及匹配方向的邀请函顺利获得公派资格;有的学者专业较偏,offer难申请,邀请院校美国综合排名80开外,原想1月国家全额资助公派项目竞争激烈,只是尝试申请,未曾想到竟一次通过审批,原来是因为国外导师在业内影响很广,研究方向为国内发展重点,但国内同方向几乎没有同等级的竞争者。当然,还有更多更多,邀请函院校导师都非常优秀的案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看过今天的文章,详细了解了CSC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等公派项目的评审标准,相信您一定有所收获吧。知识人网老师祝各位学者在未来都能拿到理想的国外邀请函,顺利通过公派审批,学业事业更上一层楼!

奎蹄曲隈

访问学者、博士后如何选择与导师的相处方式?

访问学者、博士后如何选择与导师的相处如何选择导师,是众多出国申请者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选择华裔或者欧美教授,有的申请者细致到课题组的方向、规模,资金是否充足,导师现在所处的事业阶段(功名成就的牛导还是事业初起的助理教授)等,可见选择导师对申请者至关重要。在未联系导师之前,确实有不少申请人提出导师人设的要求,如不希望找华裔导师,认为会严苛或push。但在和导师面试后,大多申请者就会改变观念,感觉和导师很有缘分。有的申请者出国后得出结论:不能单纯看人种,应该看人品,华裔导师大多也很nice,欧美裔导师中也有“极品”。一、导师类型选择导师不光困惑国内的申请者,在国外也是普遍问题。最近,Science的一篇文章通过对研究生和博士后进行匿名调查,陈述了什么是好导师、坏导师和“有毒”导师的概念。好导师:竭尽全力支持和培养下一代科学家,如果遇到问题时,能够与其进行顺利的交流对话;坏导师:不认真对待学生及博士后的诉求、不想提供帮助、拒绝寻找解决方案以达成双赢;“有毒”导师:存在欺凌、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可能有学术不端行为,自私自利,沉迷于折磨学生及博士后和培养有毒的实验氛围。二、选择标准那么,申请者该如何进行选择呢?我们建议:不同的申请类型,应该区别对待。对于访问学者或者公派博士后这类不用接收方出资的申请者而言:因为不属于实验室雇员,所以导师不会很苛求。而申请者出国目的主要也是积累海外科研经历而并非要留在国外发展,所以对于导师及实验室的要求不必太过拘泥。最多希望学校排名好些,导师名气大些,以便于增加竞争力而通过公派审核。而对于其他博士后来说,导师及实验室指标则比较重要,可以说是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甚至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都有深刻影响。我们就有申请者回国若干年后,还在和导师进行合作,其成果在CNS上发文。三、选择方法这里我们引用唐凌峰的方法:进入实验室之前可以通过一些公开的资料来粗略判断实验室或导师的好坏,其中最关键的指标就是这个实验室以往博士后的出路。好的导师,不仅学术水平高,还会支持博士后的职业发展,在这里做了博后以后,就容易找到教职,成为PI。很多实验室的网页上都会列出实验室以往成员名单及其去向(例如Previous members,Alumni)。根据列出的博后及其离开实验室之后成为助理教授(或者与之类似的科研机构研究员)的比例,大略就能判断出在这个实验室做博后的“就业前景”如何。一般来讲,如果有20%以上的博士后能在欧美当上PI,就是一个不错的实验室了,如果超过40%就已经很高了。这个数目在全美的平均值大概是10%。如果实验室没有列出以往博后的去向,但是有以往博士后的名单,那就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检索他们的去向。例如输入“姓名+Lab/Professor/实验室/教授/博士“等作为关键词就可以基本找到后来成为PI的博后。如果连以往博后的名单都没有,那就有点麻烦了。这时候,需要从实验室发表文章的共同作者(主要是第一作者)里面找出所有在实验室呆过并且发表过文章的人,然后再判断是在读的研究生还是博士后,最后用上述方法找出其中成为PI的博后。四、相处方式上文谈到好、坏、有毒三种导师,如果在工作中一旦发生矛盾和冲突,该如何处理?采取何种化解冲突的方式?Science文章中也分别给出了建议。面对好导师:沟通为主作者建议,首先加强与导师的沟通对话,主动发起对话可能会让人压力倍增,但结果或许会令你大吃一惊。许多导师都喜欢了解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有助于导师成为更好的导师和科学家的情况下。交流也会让你的感觉更好。如果问题实在难以解决,好导师将会帮助你更换实验室,并协助你展开工作。毕竟,找到合适的导师/学生,会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好。面对坏导师:权衡利弊面对坏导师,你首先要问自己,是否可以适应他的规则和方式。其次,要权衡换导师的利弊,如果你快结束博士后合同,并能采取一些办法最大程度地减少冲突,坚持到底可能更容易一些。但如果研究刚开始,那你最好着手寻找新的导师,到其他实验室了解情况,一旦有了合适的人选,越早离开越好。作者建议,离开原实验室前,要确保和新导师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计划,包括经费来源。同时,要和原导师、新导师一起商讨实验数据共享办法、交接工作时间表等。面对“有毒”导师:离开是最好的办法大多数情况下,应对“有毒”导师的最好办法是离开他的实验室。但这种导师往往不愿意让你换实验室,可能还会暗中操纵、施压,强行使你留下。因此,你需要向有行政权力的系主任、院领导申请。创建纸质记录也会很有帮助,比如观察到导师学术不端行为后,收集电子邮件、写笔记。这之后,你可能会提出正式的投诉或举报。虽然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但可能会使未来的学生免受其苦(极端情况,慎用)。最后,文章作者也为导师们提出了建议:在博士后加入实验室前,明确告知你的期望,包括组会、花费、晚上和周末的工作时间等。通过期望的具体和透明,早期的科研人员将获得必要的信息,能够选择那些不仅与其职业目标和研究兴趣相匹配,而且与其工作风格、生活方式等相匹配的导师。

观于大山

医生出国进修(访问学者、博士后)如何规划与选择?

医护人员出国进修时都出现了很多疑惑,比如出国进修时长多久为合宜,出国进修能做些什么,能去哪些国家,可不可以去临床等等问题,今天51访问网小编就整理出一篇干货,和大家分析下访问学者、博士后进修时如何规划与选择。医生出国进修如何规划与选择?一 、出国进修时长多久合宜?访问学者时间一般为3—12个月,我们一般会建议大家如果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去6个月及以上,因为6个月以上的留学进修可以办理《留学人员回国证明》。根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有关规定,《留学人员回国证明》限发给在国(境)外正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学习、学术访问,并且连续在外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即将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博士后进修时间一般为6~24个月,但是博士后几乎都是做科研,而做科研尽量一年以上,所以博士后的时间一般都在1~2年之间,如果是想踏踏实实真正做出成果,2年是不错的选择。二、 出国进修能做什么?医生出国进修如何规划与选择?访问学者有两种选择,临床观摩和做科研。根据时间来说,3个月一般只能临床观摩,6个月根据外方教授意愿(可能是临床观摩,可能是科研),而一年大多数是科研。博士后,基本上都是做科研但是大家不要认为在国外科研就是那么无聊,事实上做科研期间,很多导师都会带着远道而来的学者一起出席国际会议,参与学术讨论,也有机会一起发表SCI。而其中国外有些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不只是实验室负责人,同时他们也有临床工作,所以科研期间想跟着去参观医院,科室以及临床观摩都不是大问题。临床观摩,一般可以进入医院和科室参加学术会议,观摩手术等。但是要注意,在国外观摩是不允许对患者有诊疗行为,而直接申请临床观摩访问学者相比科研类访问学者往往要困难一些,特别是在非常注重个人隐私的国家及隐私性非常强的科室尤其困难,因为他们在接受临床观摩的访问学者时慎重,并且,随着申请人数的增加,部分医院在接收纯粹临床观摩访问学者时需要收取相关的进修费用。三、 能去哪些国家?医生出国进修如何规划与选择?北美地区的美国、加拿大,欧洲地区的德国、瑞士、英国等,和日本、新加坡为主要留学国的亚洲国家,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都有世界排名非常好的大学、医院与研究机构。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医学、药学、护理学访问学者的问题,也可以留言或者打电话咨询51访学网哦!

养心

美国教职体系介绍—访问学者博士后关注的那些事

申请美国的访问学者或博士后职位时,我们会在外方导师的主页上看到各式各样的title。如果按照国内职称来理解,往往会有一些偏差,这些“偏差”会对职位申请产生影响吗?今天知识人网将简要介绍美国的教职体系以及申请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终身聘用制Tenure Track美国高校教职体系的核心是 Tenure Track,即“终身聘用制”。一般来说正教授(Full Professor)和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都是所谓的“终身教授”。取得终身教授职位后,除非刑事犯罪、严重的学术不端,或学校遭遇财政危机,否则不得不对终身教授做出裁员,可以说是非常强的就业保障。以获得终身教职为目标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被称为“on the tenure track”,即“走上终身聘用的道路”,而成为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是“这条道路”上的第一站。助理教授需要学校在社会公开招聘,所看重的也并非求职者已有的成就,而是对方的学术潜力。根据院校要求不同,助理教授要用5至7年的时间通过Tenure track的考核,来获得终身聘用的资格。考核标准Tenure track的考核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是faculty根据CBA(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劳资谈判合同)的条文制定的,相当于法律文件,措辞非常严谨。考核标准分三个部分:(1)教学(含主要任务)Teaching/Primary Duties,比如授课,为学生提供建议;(2)学术研究Scholarship,比如在track期间发表文章A类多少篇,B类多少篇,有明确规定;(3)委员会服务Service,比如参加各种活动等。如果在任期内三方面都表现出色,助理教授就可以获得终身教职,成为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但是如果表现不佳,其终身教职将被拒绝,未得到续聘的助理教授必须离职,一般学校会给出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让助理教授找新工作。副教授晋升正教授有另外一套考核标准。因为要求非常高,在美国拿到正教授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如果副教授没有晋升的追求,也可以一直作为副教授。注意:助理教授可以独立指导博士或者硕士,也就是说助理教授可以是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只要系里开设相应的博士点或硕士点即可。其同样可以招收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美国常见教职1 正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正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是美国科研主力军,也是访问学者/博士后的主要套磁对象。正教授、副教授的优势在于,已经获得终身教职,没有太大的文章发表压力,拥有一定的学术自由,也愿意接受或开展新的课题研究。劣势在于申请竞争激烈,导师忙碌可能沟通机会较少,且有部分教授因此缺乏外部压力,科研动力不足。有些申请者主观认为出国就要跟正教授牛导,助理教授不做考虑,这其实也是申请的一大误区。在我们看来,助理教授具有以下优势:(1)能被名校聘为助理教授的导师,必然是该领域的学术新秀,大多是名校博士获曾在名校做博士后,眼界格局,人脉资源,学术素养被招聘委员会认可;(2)可以经常见面,经常沟通,有显著的指导优势;(3)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导师的晋升息息相关,大家互相督促,共同进步。知识人网曾有博士后案例,在几年的研究过程中,博士后与导师发表多篇高分文章,导师成功获得终身教职,其也在导师的帮助下成功移民。所以选择导师不能光看title,还需要根据自身需求综合考虑。美国高校还有一类研究助理教授(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这类教授只负责研究,并且经费来自于科研基金,而不是学校的常规预算。研究助理教授通过科研成绩可晋升为研究副教授、研究正教授,但并不算作终身教授。2 讲师与国内不同,讲师(Instructor或Lecturer)不算在“Tenure Track”中,如果想要获得终身教职,必须先获得本专业的最终学位(terminal degree),然后应聘助理教授。讲师(Lecturer)主要负责教授本科课程。讲师的职位通常可以续约,有些学校的讲师在服务满一定年限后可晋升到高级讲师(Senior Lecturer),但是,高级讲师仍然不是终身教职,期满需要续约。3 访问助理教授访问助理教授(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主要负责教授本科生课程,一学期3-4门课。与助理教授不同,访问教授是个临时职位,对科研无明确要求,并且职位的期限通常较短,比如1-2年。4 代课教授代课教授(Adjunct Professor)在美国高校需求量很大。前面提到的教授职位,无论是否终身,都是全职,享受年薪及福利,比如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相比之下,代课教授的薪水取决于教授几门课,并且通常无福利。5 荣誉教授美国的荣誉教授是额外加在最高级别上的称号,一般叫做Distinguished Professor。 该称号一般授予拿到重大奖项的正教授,如诺贝尔奖,普利策奖,图灵奖等等。但是拿了奖项不等于直接授予荣誉教授,但是荣誉教授一般都是获得过该等级奖项的正教授。之后,知识人网老师将对美国终身聘用体系内教授们的职责进行介绍说明,如果对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感兴趣,或将来有意在美国从事高等教育行业,您可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文章,同时欢迎有相关经验的读者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明天既是五一假期,知识人网老师们提前祝海内外学者节日快乐!

五无

详解!CSC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官网系统报名指南

今年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西部地区人才培养项目和地方合作项目将于5月1日-15日开展网上报名,各位访问学者、博士后申请者都收到邀请函了吗?今天知识人网整理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网上报名系统的申报指南,大家快来看看都有哪些填报内容和注意事项吧。一、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注册1、登录官网http://apply.csc.e.cn,建议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IE6-10版本,如在系统使用时出现显示不全等问题请打开IE浏览器的“兼容性视图”模式,若日期下拉框无内容请关闭防火墙。2、注册新用户需要填写登录名、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电子邮箱(用于接收用户名和密码,必须为有效邮箱)、验证码。注意事项:(1)往年申报过,今年再次申请需要重新注册账号,邮箱和身份证号码可重复。(2)请注意真实报名截止时间,部分单位为了填写单位推荐意见表,要求申请者提前网上提交报名表;西部人才培养和地方合作项目,各省份具体报名截止时间要求应根据所在省教育厅规定。3、收到提示/邮件的密码后,可以登陆信息平台,首先选择“申请类别”,如果您的留学类型是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申请类别应选择“访学类”,然后点击“下一步”,填写申请信息。4、申请信息包含8各部分(子表),具体如下图(本文中截图仅做参考,具体请以申报系统开放后的实际情况为准):二、具体填报说明(一)基本情况注意事项:1、姓名(拼音)应用大写英文字母。不要出现错别字或拼音拼写错误。姓氏“吕”需按护照中实际拼写进行填写。2、电话号码必须按照:区号-电话号码格式输入。具体根据系统内的格式提示。3、移动电话要求以1开头的连续11位数字。4、电子信箱:若修改基本信息表内的邮件地址,系统将自动同步修改注册邮箱为此邮件地址。5、工作/学习单位和所在院系/部门名称应为现用的规范全称,不得用简称。6、是否入选国家级人才:如填写“是”请注意填写后续选项,并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7、工作(学习)单位:填至司局级单位、大学、院所、企事业单位等。8、所在部门(院系):应尽量填写详细。(1)例如【工作(学习)单位】:北京语言大学【所在部门(院系)】:亚欧语系日语教研室;(2)如列表中没有列出,则选择此列表末端的“其它”,在新出现的“请输入工作单位”中自行填写工作单位名称。填写时请注意使用规范全称,仅填写单位全称,不用填写部门。9、照片:请上传大小不超过50K的扫描免冠证件照,格式为 jpg 或 jpeg。再次上传照片会更改前一次上传照片。(二)外语水平请根据本人掌握的语种/在国外使用的工作语种进行选择(与申请国家使用语种无关,例如赴德国访问,只要工作语言为英语,只要英语水平达到留学基金委要求即可派出)。● 选择是否达到外语合格条件:1、未达到外语合格条件如申请时未达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外语合格条件》中规定的合格标准,请选择此项,并选择是否同意参加培训部外语培训及意向培训地点。2、已达到外语合格条件如申请时已达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外语合格条件》中规定的合格标准,请选择此项,并选择相应的达标方式(外语合格有效期以申报时为准)。注意: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填写,在填写前仔细核对外语合格证明是否仍在有效期内,如证书已过期或曾在国外学习时间不足规定要求,则不能再作为外语程度证明。国家公派要求的外语水平条件请参考知识人网之前的文章:《国家留学基金委认可的外语合格证明有哪些?应如何选择?》(↑点击标题跳转文章)系统填报样式如下:(三)教育与工作经历注意事项:1、要求所填写的每一行数据的完整性,不完整的数据行系统将不会保存。即可空整行,但不可空某列,请在空列中填“无”。注意日期的格式。2、国内接受高等教育或进修经历:从最近的本科及以上经历开始填写,要求至少一行。3、境外学习/工作经历:从最近的经历开始填写。4、国内工作经历:请严格按照示例填写,从最近的工作经历开始。(四)主要学术成果注意事项:1、每类最多填4项。请按“最重要-重要-一般”及“时间近远”依次填写。2、要求所填写每一行数据的完整性,不完整的数据行系统将不会保存。即可空整行,但不可空某列,请在空列中填“无”。所有排名均指申请人在专利、论文等成果中的排名。3、著作/论文:请严格按照示例填写,填写时从最重要的著作/论文开始;著作/论文题目的预览/打印效果只可显示18个汉字/31个英文字母,超出部分数据仍将保留在系统内,不影响评审。“收录情况”是指是否被国际知名文献检索系统所收录,如SCI、EI、ISTP等。如被收录,请填写检索系统名称的英文缩写;如未被收录,则填“无”。4、专利:请严格按照示例填写,填写时从最重要的专利开始,同时请注意日期的格式。5、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请严格按照示例填写,填写时从最重要的科研项目开始,同时请注意日期的格式。6、获得奖励情况:请严格按照示例填写,填写时从最重要的奖励开始,同时请注意日期的格式。(五)主要学术成果摘要介绍著作/论文摘要介绍,专利和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相关概述,用中文填写,不超过3000字,项目名称以及个别专有名词可用英文,每个字母占用一个汉字的位置。如无可不填。(六)研修计划研修计划的撰写可参考知识人网之前的文章:《CSC公派申请者如何写好研究计划》(↑点击标题跳转文章)注意事项:1、研修计划需用中文填写(专用名称除外),字数限制在1000-3000字之间,专有名词可用英文,每个字母占用一个汉字的位置。2、研修计划的撰写可参考以下要求:(1)拟留学专业(研究课题),特别是拟留学研究方向在国内外研究情况及水平。(2)拟研修的具体科学/技术问题。(请重点描述)(3)拟选择的留学国别、留学单位及选择原因(评述对方国家及留学单位在申请人拟研究方向的国际影响力、研究条件、水平及优势,申请人及所在单位与对方有无合作基础及业务联系) 。(请重点描述)(4)在拟研修方向上本人已取得的研究基础(请重点描述),达到本次出国学习预期目标的可行性。(5)出国学习目的、预期目标、研修计划、实施方法及时间安排。(6)学成回国后的工作/学习计划及申请人已拥有的相关科研条件。(请重点描述)注:西部人才培养项目/地方合作项目: 拟研修的科技问题对本地区建设的贡献(请重点描述)(七)国外邀请人(合作者)注意事项:1、国外邀请人(合作者)的研究方向及特点,与申请人是否有前期合作基础等。未确定可填写“无”,500个汉字以内,请使用中文填写。2、因为字数有限,请将重点放在邀请人在拟研究方向的国际影响力、研究条件、水平及优势等方面。例如,理工科方向邀请人在国外院校、学术机构任职情况、头衔(院士/会士/编委)、近5年科研项目、著作、论文发表情况(高影响因子论文、获得国际奖项等;人文社科/艺术类方向邀请人主持参与社科项目/大型展览表演、著作、作品等。(八)申请留学情况注意事项:申请留学身份:访问学者、博士后、高级研究学者(请注意三种留学身份申请条件不同,如年龄、博士毕业时间等,一定不要选错)申报国家/地区:不限(根据本人具体联系情况,自行选择)申报项目名称:选择要申报的项目,例如“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或“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地方合作项目”等。可利用合作渠道项目:所在单位或个人合作渠道计划留学单位(外文):请根据已确定的国外院校进行选择,并之后上传邀请信扫描件。支持模糊查询。(如填报院校与邀请信不符将按不通过资格审核处理。一经录取,留学单位不再变更,请慎重填报)如您所计划访问的留学单位不在系统提供的选择范围内,请按要求提交“国外留学单位申请表”,申请将在 5 个工作日之内进行处理,请注意申报截止时间。受理机构名称:请选择本人所在省、区、市教育/人社厅(局)或高校、教委留学专业名称、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或相近专业。具体研究方向: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重点资助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根据专业进行选择,或可选择列表最底端的“不在所列学科中”(此项不作为评审依据)。申请留学期限:高级研究学者—— 3-6 个月;访问学者—— 3-12 个月;博士后—— 6-24 个月申请资助期限:请与“申请留学期限”一致是否享受过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如果曾经享受过,请填写具体时间。请注意,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回国后工作尚不满两年的人员不符合申报条件。三、上传申报材料完成申请表填写、保存后,即可点击左侧“上传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分为“必传”、“非必传”两类,申请人须按要求将“必传”材料全部上传后,方可提交申请表。“非必传”材料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上传。注意事项:1、所上传的材料须为 PDF 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 3MB。如材料为多页,必须合并成为一个 PDF 格式文件上传,否则后上传文件将覆盖先上传文件。2、上传后应预览检查,防止出现上传过程中出现文件损坏情况。四、提交申请表检查确认填报信息、材料无误后,可以点击左侧“提交申请表”。成功提交后,系统会根据填写内容自动生成《访学类申请表》(PDF 格式),请下载并打印(PDF 文件请用 Adobe Reader或 Acrobat 软件打开)。并在申请表首页右上角空白处手工粘贴 1 寸免冠照片,且在申请人保证处签字。注意事项:虽然提交申请表后,如需修改可点击左侧“提回申请表”,但是该操作需要受理单位退回申请,且与受理单位沟通需耗费一定时间,知识人网建议大家尽量确定申请表不需要修改后,再正式点击“提交申请表”。另外,如果“提回申请表”,一定要修改后,在报名截止前重新提交,否则一旦超过申报时间仍未提交,系统将关闭,即错过本次公派申请。五、向受理单位提交纸质材料将打印好的《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申请表》连同《出国留学申请单位推荐意见表》(须由单位主管部门填写并加盖单位公章,由申请人所在单位统一提交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材料,按顺序装订整齐并交至所属受理机构。注意事项:如所在单位为司局级以下单位,则需由司局级主管单位——所在省、区、市教育/人社厅(局)、教委在“上级主管部门复核意见”栏中签章。该过程可能耗时较长,建议大家提前确认,避免延误。国家公派项目网上报名流程较为复杂,不仅需要申请者自身在系统中填写资料、打印报名表,还需要请单位主管部门及时办理《单位推荐意见表》的填写并加盖公章。知识人网老师提醒各位申请者提前与单位行政部门确认填报截止时间,各单位的时间节点可能早于官网申报截止时间,我们建议大家早做准备,避免因为时间延误,错失难得的公派机会。希望这份指南文件对您有帮助,欢迎收藏分享以备用,如有关于公派申请的问题,您也可以给我们留言咨询。

贺麟

疫情期间访问学者博士后如何学习新技能

受疫情影响,国外许多实验室和大学暂时关闭,在国外做博士后、访问学者或访问学生的学者们陷入了新的社交隔离状态。如何管理工作和保证效率成为一个新的挑战。不少人选择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来充实在国外的生活。Time to Learn a New Skill是时候学习一门新技能了The past few weeks have felt like a haze, an overwhelming amount of news could cloud our minds and make it difficult to concentrate on even the easiest tasks. Many scholars working abroad as post-docs, visiting scholars, and/or visiting students had to make tough decisions regarding their plans.过去的几周感觉就像一团雾霾,铺天盖地的新闻在我们的心理上蒙上一层阴影,让我们很难专注于最简单的任务。许多在国外做博士后、访问学者或访问学生的学者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突然改变目前的计划。Transitioning to Remote Work转为远程工作由于许多实验室和大学暂时关闭,我们陷入了一种新的社交隔离状态。如何管理工作和保证效率成为新的挑战。尽管疫情依然在继续,研究生和学者们仍有望在研究和继续教学方面取得进展。有些专业允许学者在家里远程工作,但还有一些专业则难以适应这新的现状。例如,一些在实验室工作的化学家,以合成分子化合物(而不是文字工作)为生,他们会发现在家里工作难有效率。我们必须尽力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专注于目前可能实现的目标。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Zoom、Skype、Whatsapp、微信等平台,定期与导师、研究同事和实验室伙伴进行沟通,讨论最近有关新研究项目的文章或想法。Focus on Learning New Skills专注于学习新技能You could be a visiting scholar/student, or a post-doc abroad, but you are stuck at home with no data to analyze. It may feel like your career have been put on pause, but do not despair, focus on learning new skills! There are tons of online tools and data to ‘play’ with, ring the social-distancing period. It is a privilege of a handful of labs to keep up with the latest trends, so look up what are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your area of expertise, and try to improve or learn a new skill. You could also try to catch up with some reading on current literature in your field.不管您是国外的访问学者/学生,还是博士后,您都被困在家中没有数据也无法分析,可能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停顿了,但不要绝望,一定要专注于学习新技能!在社交关系隔离时期,有大量的在线工具和数据可以用来“玩儿”。有少数实验室有幸跟上最新的发展趋势,所以请查看您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并尝试改进或学习新技能。您也可趁这段时间阅读自己领域的专业文献。Here are some examples of new skills that you could learn:以下是您可以学习新技能的一些示例:· Programming: it could be a great skill to learn, as it is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 to enhance and increase the power of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编程:这可能是一项很好的技能,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和提高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MatLab: it is easy to learn, it is great for creating visualizations, and it is a fast alternative for developing your own algorithms; also, MatLab has built-in equation solvers. Plus, many researchers,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ho are already using MATLAB find it easy to move to deep learning because of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ep Learning Toolbox.MatLab:它很容易学,非常适合创建可视化效果,是开发自己算法的快速替代品;此外,MatLab还有内置的方程求解器。许多已经在使用MATLAB的研究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发现,由于“深度学习工具箱”的功能,很容易进入深度学习· Python: it is one of the most loved programming languages by developers, data scientists, software engineers, and even hackers because of its versatility, flexibility, and object-oriented features.Python:由于其多功能性、灵活性和面对对象的特征,它是开发人员、数据科学家、软件工程师甚至黑客最喜爱的编程语言之一Are you a doctor? There are plenty of Free and Open Data for you to analyze, here are two examples:您是医生吗?这里有大量免费开放的数据供您分析,下面是两个示例:· OpenNeuro.Org: it is a free and open platform for sharing MRI, MEG, EEG, iEEG, and ECoG data, with a 377 Public Data-Set, including task MRI, DTI, etc., in clinical and healthy populations.OpenNeuro.Org:它是一个脑影像学免费开放的平台,用于共享MRI、MEG、EEG、iEEG和ECoG数据,有包括任务MRI、DTI等377个公共数据集,可供临床和健康人群利用。· HealthData.gov: it makes high value health data more accessible to entrepreneurs, researchers, and policy makers in the hopes of better health outcomes for all.Health data.gov:它使企业家、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更容易获得高价值的健康数据,以期为所有人带来更好的健康结果。Keep learning and stay safe!坚持学习,保证安全!

邓莉

青年博士们,读博后或出国访学是晋升职称的救命稻草吗?

最近塔主和几个博士毕业的青年教师聊天,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同样的纠结,就是要不要去继续读个博后,或者是出国访学一到两年?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博士大部分具有两个共同的想法,一是对现有工作环境不太满意,也就是说这些博士大多数是去某些地方的二三流院校当老师,科研设备,团队成员水平都不好。二是内心不甘心,由于科研平台的落后使得自己无法发表出高质量的论文,进而影响到自己的职称晋升,想通过某个渠道或方法来改变现状。对于这些被半吊着的博士们,要想彻底的辞职换更好的单位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要想去更好的单位,那就意味着要有更好的科研成果才有资本跳槽。但是自己也不愿就这样默默的在那里一天天的混日子,急需寻找一条改变现状的道路,于是大家觉得最为可行的就是找个好一点的平台做几年博后,或者是出国去做两年访问学者,用这样的方式来接触较好的科研平台和团队,助力让自己在此期间发表较好的科研成果。虽然这是一条看起来非常可行,也有助于完成自己目的的选择,但是实际情况是,真正选择的博士并不是很多。因为进入到高校当老师的青年博士,大多数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龄了,很多博士也已经结婚生子,如果选择读博后或者做访学的话,那很可能就意味着无法照顾家庭,无法照顾老人和孩子,这个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难抉择的,比较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老人也需要我们的照顾,因此就出现忠孝不能两全的局面。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真的选择了读博后或者出国做访学的话,那么就真的能改变我们目前这种半吊着的局面吗?其实,塔主认为无论是读博后还是出国做访学,这都仅仅是为自己做出了一个选择,也就是一条道路而已。做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为了能借助外在平台发表出高质量的论文,但是并不是说只要选择读博后或者出国做访学,就一定能够发表出好论文来,这里边就有几分风险,这能说做了这样的选择,发表出好论文的概率要大一些,并不是自己晋升职称的救命稻草。如果我们已经下了决心要去读博后或者出国做访学的话,那么我们千万别做没有准备的事,一定要非常明确自己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如何保质保量的发表出论文来。塔主建议,首先在去读之前就要和对方导师沟通好,确定好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好的进行。同时为了保险起见,在去读博后或者出国做访学之前,带着自己已经写好的论文初稿去和导师交流,保证在你一入学就有论文投稿,最差也能在你出站或者访学结束时发表出来,这样你的这个选择才有意义。青年博士们,读博后或出国访学并不是晋升职称的救命稻草,但也是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机会,如果选择,请珍惜,请把握住,便是成功!

麦迪逊

CSC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培申请者如何写好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CSC公派申请最关键的材料之一,评审专家将根据综合素质、出国必要性、研究计划可行性等方面,具体考察是否应该给予申请者公派资格。那么应该如何在研究计划中真实、全面且合理地展现考察内容呢?各位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博士生快来看看吧!一、公派研究计划在哪里填写?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公派项目,需在指定时间内,登陆“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完成注册及申报,“研修计划”是其中必填的一栏,如下图:二、研究计划撰写要求1、访问学者博士后类(1)拟留学专业(研究课题),特别是拟留学研究方向在国内外研究情况及水平。(2)拟研修的具体科学/技术问题。(3)拟选择的留学国别、留学单位及选择原因(评述对方国家及留学单位在申请人拟研究方向的国际影响力、研究条件、水平及优势,申请人及所在单位与对方有无合作基础及业务联系) 。(4)在拟研修方向上本人已取得的研究基础,达到本次出国学习预期目标的可行性。(5)出国学习目的、预期目标、计划、实施方法及时间进度。(6)学成回国后的工作/学习计划及申请人已拥有的相关科研条件。2、联合培养博士生类(1)拟留学专业(研究课题)在国内外研究情况及水平;(2)拟选择的留学国别、留学单位及选择原因(应简单评述对方国家及留学单位在申请人所从事学科、专业领域的水平、优势,申请人及所在单位与对方有无合作基础及业务联系);(3)达到本次出国学习预期目标的可行性,结合本人目前从事的工作及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说明;(4)出国学习目的、预期目标、计划、实施方法及所需时间;(5)学成回国后的工作/学习计划。注意:(1)研修计划需用中文填写(专用名称除外),字数限制在1000-3000字之间。(2)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申请时还应提交外文联合培养计划,即学习计划(1000字以上),并由中外双方导师签字。联合培养计划如为英语以外语种书写,需另提供经国内推选单位审核的中文翻译件(需加盖审核部门公章)。该联合培养计划与公派申请系统内的研修计划不同,属于上传材料之一。三、如何写好研究计划写好研究计划的重点是切实合理地体现本次出国交流的必要性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1、如何体现出国必要性根据所选研究方向,公派申请者应具体分析该领域国内与国外邀请方的差距。对于生物医学、理工科的学者,可以体现在实验平台、技术、研究成果等方面;对于人文社科及艺术类的学者,可体现在研究/表演方法、管理/教学办法、前沿理论知识、国际宣传、影响力等方面。申请者需在研究计划中明确,本研究方向是院校/单位/地区/国家发展的需求,比如依托学校/省市/国家重点发展策略或重点人才培养方向,出台了哪些相关支持政策等。2、如何体现研究计划的可行性(1)本人潜力资质和单位/院校提供的平台及支持访问学者博士后类:申请者可通过简述个人综合实力及现有研究基础,特别是主持/参与的在研项目,或以前的研究项目、课题等,证明本人有资格、有能力、有相应研究条件,达成在国外的研究目标。联合培养博士生类:虽然联合培养博士生还不具备独立研究的能力,但是依然可以通过现已掌握的知识、技术、研究项目经历等,证明自身作为优秀学者的潜能,并通过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法,证明可以达成出国留学的目标。国内导师与外方导师如已有合作,或即将开展相关学术合作,均可作为申请者学习计划可行性的支持条件。(2)外方导师/院校研究机构提供平台及支持证明导师及所属院校、研究机构拥有足够的学术水平及研究环境,支持申请者完成相关学习/研究计划。例如导师在该领域已获得成就、研究团队在研项目、可提供学术研修机会,如参加研讨会、旁听观摩教学活动等。一份令人亮眼的研究计划无疑是公派申请的重要加分项,而想要写好研究计划,选择一位合适的外方导师则是申请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外方导师的研究方向需要与申请者相匹配,或者属于前瞻性新兴学科或重点交叉领域,如果导师无法提供所需研究环境,那么申请者也很难达到审批的要求。距离今年CSC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及地方合作项目的申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今年国家留学基金委重点强调,如要申报公派项目,必须取得外方邀请函,各位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博士生的申请者们,您们都准备好了吗?+

卖身契

「访学招聘」英国剑桥大学正在招收访问学者、博士后!

想要出国访问学习的小伙伴看过来啦,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神经活动的双光子成像、电生理学方向正在招收招聘访问学者、博士后!ScientistStarting Salary 30,914 – 33,755 per annum3 Years Fixed TermMRC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Cambridge, UKAn opportunity is available for a Postdoctoral or A visiting scholar Scientist to join the group of Dr Marta Zlatic at the 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to investigate the circuit basis of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The Zlatic Group’s research programme is to discover the basic principles by which neural circuits implement fundamental computations with the specific focus on the circuit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We use the tractable genetic model system, th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larva which has the same ground-plan as the alt Drosophila and other insects, but contains fewer (ca. 12,000) and smaller neurons. In this system we can i) image the entire nervous system at synaptic resolution with electron microscopy (EM), and map complete circuits with synaptic resolution, ii) record indivial neurons with patch-clamp, iii) constrain models of circuit function with comprehensiv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maps, and iv) use powerful genetic tools to selectively manipulate indivial neurons to test models’ predictions and elucidate the functional roles of specific circuit motifs.We have already mapped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entire larval brain with synaptic resolution using EM reconstruction. The goal of the project is to determine the features represented by all the neurons in the higher-order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circuits in the brain and the roles of specific neurons and circuit motifs in implementing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To this end the project will involve some of the following techniques: 1) whole-brain imaging of neural activity in intact animals ring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2) two-photon imaging of activity in specific neurons in freely behaving animals, 3) modelling; 4) testing models’ predictions by optogenetic manipulation of specific neurons ring specific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tasks.We are looking for two motivated and skilled indivials who will thrive in a highly collaborative and supportive research group. Prior experience in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required: two-photon imaging of neural activity, whole-brain imaging of neural activity using light-sheet microscopy, electrophysiology, performing learning and decision-making assays in Drosophila or other animals, big data analysis, or theoretical neuroscience.The successful candidates will be awarded a three-year MRC Career Development Fellowship/MRC Postdoctoral Training Scheme, which is a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position for a postdoctoral scientist who has recently completed doctoral studies or is moving into a new research discipline.Informal enquiries can be made to Dr Marta Zlatic at mzlatic@mrc-lmb.cam.ac.uk.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Neurobiology Division and the Laboratory as a whole can be found at http://www.mrc-lmb.cam.ac.uk.The 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is a research institute within 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UKRI). UKRI is a new entity that brings together nine partners to create an independent organisation with a strong voice fo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more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at www.ukri.org.Working for UKRI MRC provides a whole host of benefits including a defined benefit pension scheme, excellent holiday entitlement (40 days including bank holidays & privilege days) and Benenden Healthcare membership. You will also have access to employee shopping/travel discounts, on-site sport and social facilities, as well as salary sacrifice cycle to work schemes and childcare vouchers.To apply and access full details of the vacancy please visit our job board at https://mrc.tal.net/vx/lang-en-GB/appcentre-1/candidate/postings/1416.If you are unable to apply online please contact us at recruit@mrc-lmb.cam.ac.uk.Closing date: 14th June 2020Final appointments will be subject to a pre-employment screening.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is an Equal Opportunities Employer who participates in the Disability Confident scheme.院校简介:英国剑桥大学(简称剑桥,University of Cambridge),于1209年始建,坐落于英x国剑桥,是一所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是英语世界里第二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现存第四古老的大学。剑桥大学是一个由成员学院(College)、学术学院(School)、专业学院(Faculty)、与学系(Department)组成的学院联邦制学校。由31所成员学院、超过150个学系、及其它附属机构组成。成员学院享有高度自治权,属于半独立机构。它们有自己的管理框架、自行招收学生以及学生活动安排。由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是英国两所最优秀的大学,故这两所大学在办学模式等很多方面都很相似,故常被合称为“Oxbridge”(“牛剑”)。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逃离出来的老师建立的,亨利三世国王在1231年授予剑桥教学垄断权。89位诺贝尔奖得主出自此校(实际来此校工作或执教过的人数可能更多,有指超过100位。因为剑桥大学官方的数据是根据学生或教师是否为学院的成员(Membership/Fellowship)而定。另外,其实每个大学对计算这个数字的原则都有不同的定义,如:有些大学并不计算那些在得奖以后才到有关院校的人而有些大学则仍把其计算在内;有些亦不计算在校任教不足1年的教职员但其他的却仍视其为与该校有联系的得奖主。因此,不同网站(包括校方官网)所给的资讯都会有差别)。剑桥大学位于伦敦北面50里以外的剑桥镇。剑桥镇本身是一个拥有大约10万居民的英格兰小镇。这个小镇有一条河流穿过,称为“剑河”(River Cam,也译作“康河”)。剑桥大学本身没有一个指定的校园,没有围墙,也没有校牌。绝大多数的学院、研究所、图书馆和实验室都建在剑桥镇的剑河两岸,以及镇内的不同地点。剑桥大学有35个学院,三个女子学院,两个专门的研究生院。剑桥大学最大的特色是学院制,剑桥大学中央不过担当一个像联邦政府的角色,掌管一些宏观的事情。35所风格各异的学院史背景不同,每个学院在经济上自负盈亏,因此各个学院在行政财务,招生教学,都有很大的自主权。各学院内部录取步骤各异,每个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座微型大学,有自己的校规校纪。在毕业典礼上,每个学生都要由学院院长牵手引到校长面前跪下,接受祝福,象征由学院教导成材。历年来有73位教职员曾获诺贝尔奖(包括28个物理奖,18个医学奖,17个化学奖)。剑桥大学在众多排名里,一直位列世界前十,并经常和牛津大学争夺全英最佳学府的声誉。《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2)把其列作世界第五。2014年,TIMES英国大学综合排名:第1名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剑桥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并列第三。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2016-17年世界大学排名,英国剑桥大学排名第4。英国高等教育资讯和分析数据提供商QS发布了2018年世界大学排名,英国剑桥大学排名第5。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2018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英国剑桥大学名列第4。2018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正式发布,英国剑桥大学排第3名。泰晤士高等教育(THE)2019世界大学排名发布,英国剑桥大学排第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