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方便面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高端方便面成增长引擎只眼

2020年中国方便面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高端方便面成增长引擎

方便面因其具有食用方便、价格低廉、易于保存等特点,经过50年的发展,已成为畅销量第一的方便食品。随着生活节奏加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单单考虑食品的快捷性,更多方面开始关注食品的健康、营养、绿色等诸多因素,对食品的需求丰富多样,对于方便面厂商的挑战就是能够持续保持产品创新和产品升级的能力。中国方便面行业发展历程 目前进入转型调整期1970年,中国第一袋油炸方便面在上海益民厂诞生,当时年产量仅为200吨。1980年,上海益民四厂从日本引进第一条袋装油炸方便面生产线。20世纪90年代初,外资企业、港澳台方便面企业纷纷来华投资建厂,国内企业也开始建厂,推出方便面品牌。20世纪90年代的方便面厂商两级分化严重,一方面是廉价的快速面,每包几毛钱但质量差,另一方面是进口面,量少同时价位又高,在当时高达5-6元一包。90年代以后我国方便面行业产销量快速增长,至2011年,我国方便食品总产值超过2700亿元。近年来,外卖的兴起挤压方便面成长的空间;并且有关方便面的负面信息使得方便面销量开始出现下滑。使得方便面行业进入转型调整期。企业开始专注地培育自身的优势品牌;进行差异化竞争。中国方便面产量及需求量连续两年出现下降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中国方便面产量从2017年开始出现下降,并在2018年出现断崖式下降,产量从2017年的1103.2万吨下降至699.5万吨,同比下降36.59%;2019年方便面产量再次出现两位数的降幅,降至573.3万吨,同比下降18%。外卖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农民工返乡潮、更加便利的交通,高铁网络的联通和飞机旅行的普及,人们消耗在旅途中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些因素使得人们对方便面的需求开始出现减少。2018-2019年中国方便面需求量出现明显下滑,由2015-2017年的千万吨下降至2018-2019年的600万吨左右。方便面企业布局高端化市场各龙头持续布局高端市场。2015 年以来,康师傅、统一等龙头持续布局售价5元以上的高端方便面市场。康师傅先后推出了以黑白胡椒系列、地方口味、金汤系列、匠汤系列、鲜蔬面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和以Express速达面馆为代表的超高端产品。统一旗下的汤达人市场规模较大,既有冠军榜、香拌一城、都会小馆等高端产品,也有满汉宴、满汉大餐等超高端产品。今麦郎在2015年推出一菜一面,后推出了老范家快餐面馆面。高端方便面成为增长引擎康师傅拥有大规模的直营零售商,已实现全国化布局,其在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接近50%。康师傅高价袋面(2 元以上)占比从2016年的33%提升至2019 年的40%,2016-2019年的复合增速为12.65%,贡献了方便面业务的主要增长。统一的中高端产品汤达人系列从2015年以来持续受到市场肯定;2019年下半年汤达人升级系列极味馆上市,定价10元,以此满足目标消费者高端需求,2019年销量较2018年达到双位数的增长,是统一增长的引擎。随着高端方便面备受推崇,销售量逐年上升,各种营销方式逐渐渗透,“非油炸”“健康”等理念的不断强化,人们对于方便面的观念从过去“低端、不健康、没营养”的应急食品在向家庭日常食品过渡。高端方便面的推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方便面行业回暖。未来,方便面市场将朝着“美味、营养、健康”的正餐定位发展,高端方便面将通过更丰富扎实的配料、更全面的营销定位等,继续成为行业空间的主要增长引擎。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方便面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隆杀之服

2018年中国方便面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中商情报网讯:方便面,又称快餐面、泡面、杯面、快熟面、速食面、即食面,是一种可在短时间之内用热水泡熟食用的面制食品。中国方便面市场为世界最大的方便面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方便面营业额持续增长。然而,2013年之后中国方便面行业开始走下坡路,产量出现下滑,近两年有所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方便面需求达到了375.6亿包,预计2018年我国方便面需求仍然在350亿包以上。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8-11-02 17:49

卫玠

町芒研究院|《2020方便主食行业研究报告》

1方便食品1.1 方便食品概念食品产业界对方便食品的定义是:由工业化大规模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或简单烹调即可食用的食品[1]。方便食品的种类繁多,涉及范围较广,按用途可分为:方便主食、方便副食、方便调味品、方便小食品、冷冻方便食品、微波方便食品和保健方便食品[2]。1.2 方便食品发展现状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方便食品已经超过12000余种, 相较于国外市场,我国现在仅有方便食品2000余种,而常见的只有500余种。作为传统正餐的替代方案,方便食品可以减少就餐准备时间,与外卖、便利店、轻食等正餐替代方案相比,亦有易于便携保存、较高性价比、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快捷方便、营养美味的诉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方便食品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为4063.69亿元,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2017年下降至3791.17亿元,2018年由于外卖行业发展迅速,同时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方便食品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进一步下滑为2959.70亿元。作为传统方便食品,方便面在我国方便食品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销量在2013年开始连年下跌,直到2017年方便面市场开始回升。截止到2018年,我国方便面全年销量约为402亿包,同比增长3.2%。町芒研究院发现,从2019年开始方便食品的品类越发细分化、多元化。随着方便火锅、方便米饭、方便米粉、懒人串串、方便烧烤、方便汤等新品类的出现,方便食品的线上销售规模开始持续增长。根据(CBNData)联合天猫发布的《线上方便速食行业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19年方便食品线上销售消费规模比2017年增长106%。同时,方便食品的品牌也日益增多,除了传统品牌(康师傅、统一、白象)以外,也涌现出许多网红品牌(自嗨锅、莫小仙、阿宽)、零食品牌(百草味、三只松鼠)、餐饮品牌(海底捞、小龙坎)、新锐品牌、进口品牌。虽然传统品牌的市场份额很大,但是网红品牌、零食品牌、新锐品牌产品增速更高,品牌的多元化加大了食品行业的竞争,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活力。1.3 方便食品消费者画像根据数据显示,在方便食品的花费上面,女性贡献的消费金额要高于男性,占比高达60%以上。另外,与2018年相比,2019年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贡献仍在持续提升。对于不同年代的人消费方便食品的情况来看,85-90后消费者贡献近五成的消费金额,其中90后消费规模增长相对85后更快;95后消费规模仅次于80后,消费增速在各年龄段排名第一,是速食行业未来增长的重点价值人群;70前消费贡献占比较低,但增速可观。1.4 方便食品选购依据面对层出不穷的有特色、新口味、多品牌的方便主食,消费者选购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呢?2020年8月町芒研究院进行在线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1%的消费者认为方便最重要,在家可以不用做饭、洗碗,在外旅游、出差更是省时省心省力;26%的消费者通常会根据各自喜欢的口味去选购,其中也有部分人群因为市场出现创新口味而进行选购;18%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较高,会购买品牌的系列产品,同时年轻的消费群体会对新锐品牌的新口味更有猎奇心理;13%的消费者把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要位,尽量选择加工方式更健康、配料表成分简单,低脂、低热量的方便食品;12%的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会对比正餐与方便食品的价格后进行选购。2方便主食评测方便主食品类及品牌的多样化,无疑加大了消费者在购买时的难度。为了解决消费者的选择困难,帮助消费者选择“安全、健康、营养”的方便食品,町芒研究院营养学专家、感官评测专家、町芒研究院线上线下体验官从执行标准(Standard)+品质标准(Quality)+感官标准(Sensory)三个维度综合评测产品,得出该款产品的最终指数,即町芒优选指数(DCI),DCI数值越高代表产品综合品质越好(不符合町芒执行标准,不参与町芒研究院优选)。截止到2020年9月,町芒研究院评测产品包括方便食品类、休闲零食类、儿童辅食类、儿童零食类、女性食品类、节日特色食品、调味料及现制奶茶饮品类等160余款、涉及3000多个品牌,评测样品量接近10000余个,其中,所评测的方便主食5类,涉及品牌60多个,样品量达300余款。在品牌方面,既有以康师傅、统一 、今麦郎、白象、南街村等为主的传统方便面食品品牌,又包括日韩泰等国外品牌、还有网红品牌(李子柒、莫小仙、阿宽)、零食品牌(百草味、三只松鼠、卫龙)、餐饮品牌(海底捞、小龙坎、德庄)、新锐品牌(食族人)。在品类上,涵盖酸辣粉、自热火锅、方便面、凉面、拌面、热干面、面皮、螺蛳粉等。3方便主食DCI指数分析据町芒研究院对方便主食的DCI统计分析后发现,DCI能够达到8分以上的产品仅占方便主食评测样品的19%;7-8分的产品为67%;6-7分的产品占方便主食评测样品的14%。所评测产品中竟然没有1款能够达到卓越等级,即评分在9以上,影响方便食品DCI整体分值的主要因素为标准评测及品质评测。3.1 标准评测町芒研究院从食品添加剂种类及限量添加剂含量等多个维度对方便主食进行了深度解析。添加剂根据食品中的用量主要分两种,一类是按需添加,一类是限量添加,町芒研究院主要对限量添加剂种类进行评判,其数量越多,标准评测星级越低。从标准星级来看,方便主食的标准星级整体较低。仅5%的方便主食标准星级达到五星(不含添加剂/限量添加剂),47%左右的方便主食的标准星级在4星以下。町芒研究院将添加剂数量划分为3个等级进行统计发现,添加剂数量在10种以下的产品占比42%,10-19种的产品占比38%,20-29种的产品占比20%。其中,“0添加”的产品仅有3款(均为网红即食拌面)。添加剂种类在20-29种范围内的产品为桶面、自热火锅,而桶面添加剂在此范围内的产品数量最多。方便桶面添加剂主要是面饼中的增稠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水分保持剂及调料包中的增味剂、着色剂、抗氧化剂等;而酸辣粉添加剂种类在0-9种范围内的品牌数量最多为11款。3.2 品质评测町芒研究院从营养成分表、配菜种类、主食的性状、产品包装设计等多维度对方便主食的品质情况进行解读。在品质方面,酸辣粉整体的星级评分最高,4.5星级的产品占比达到29%;网红即食拌面占比14%;桶面占比6%。而自热火锅和螺蛳粉均没有达到4.5星级的产品。町芒研究院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影响方便主食品质星级的指标为钠含量、热量及配菜种类。3.2.1 方便主食中的钠含量高町芒研究院对每份产品的钠含量进行统计后发现,74款方便主食中钠含量严重偏高。这个情况在酸辣粉、自热火锅、螺蛳粉中尤为突出。按照钠含量的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自热火锅(5585mg/份)、螺蛳粉(4513mg/份)、酸辣粉(3387mg/份)、方便桶面(1776mg/份)、网红即食拌面(1363mg/份)。AI(适宜摄入量)是个体营养素摄入目标,同时也是限制过多摄入的标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18-49岁人群(孕妇、乳母除外)钠的AI为1500mg/天。在评测的方便食品中,钠含量>1500mg/份的产品占比高达81%,仅有19%的产品钠含量<1500mg/份,主要存在于网红即食拌面和桶面这类产品中。3.2.2 方便主食热量高,饱腹感弱町芒研究院对所评测方便主食的热量进行分析后发现,自热火锅的热量平均值最高(864kcal/份);桶面的热量平均值最低(382kcal/份);74款产品的热量平均值为614kcal/份。以《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能量参考值为参照,一份桶面、酸辣粉、自热火锅、即食拌面、螺蛳粉的热量分别占据了每天所需要摄入总热量的19%、22%、43%、27%、42%。74款产品的平均热量值占据了每天所需要摄入总热量的31%。将5类方便主食热量的平均值按照一碗米饭100g(热量116kcal)来换算,一份自热火锅的热量相当于7.4碗米饭,即使热量最少的桶面也相当于3.3碗米饭,但吃完一份净含量在65-130克之间的桶面后,没有明显饱腹感,还要补充其他食物,无形之中热量也就增加了。3.2.3 网红拌面配料少,营养不均衡町芒研究院对5类方便主食中的配菜进行统计,发现网红拌面的配菜数量最少,平均每份产品只有1个。酸辣粉和桶面配菜数量比较接近,分别是4个和5个。酸辣粉平均每份有6个配菜。自热火锅配菜数量最高,平均每份有8个。食物多样化是实现平衡膳食的基本途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核心提示的第一条就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并明确建议我国居民应当每天食用至少12种食物。町芒研究院认为,作为可替代正餐的方便主食应该扛起平衡膳食的“大梁”,提供较为丰富的食物种类,为消费者的营养健康保驾护航。3.2.4 自热食品缺乏安全标准随着“单身经济”和“宅经济”的出现,自热方便食品满足了年轻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成为中国方便食品行业的新晋网红。而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更是让自热食品在这一年加速出圈,其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到40亿元。但同时自热食品的问题也不断被暴露,根据町芒研究院对自热食品在电商平台上的投诉情况整理后发现,自热食品的安全隐患是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因此自热包的质量问题对生产者或者消费者而言尤为重要。町芒研究院对已评测自热火锅产品信息统计后发现,厂家都只是对食材有相应的执行标准(国标或企标),而并没有显示关于自热包的相关标准。在自热包领域,我国尚未有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目前针对自热方便食品有2个团体标准,其中《T/CGCC 8-2017 方便自热菜肴制品》中对食品专用发热包的要求比较简单,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颁布的《T/CAQP 012-2020自热方便食品标准》则没有公开的显示文本。针对食品用发热包有1个团体标准,重庆标准化协会对食品用发热包的定义、原材料、技术要求等做了相对完善的要求,于2020年9月刚开始实施。3.3 感官评测町芒研究院为了从专业角度及消费者角度两方面,对方便食品感官品质进行全方位解读,聘请了数十位专业感官评测师、二十位优秀感官评测师及上百位线下体验官,对町芒研究院评测的方便桶面、酸辣粉、自热火锅、螺蛳粉、网红拌面进行感官评测。町芒研究院从产品外包装、外观、香气、口感、滋味及口感等多维度对方便主食进行解读。从结果看,星级能够达到4.5星的产品中,网红即食拌面占比为29%,螺蛳粉、自热火锅分别占比为13%和7%,而桶面和酸辣粉没有达到4.5星的产品。据町芒研究院了解,2018年袋装螺蛳粉一年卖出了2840万件,击败烤冷面、热干面、擀面皮等名小吃,成为最受欢迎的美食, 2019年柳州袋装螺蛳粉销售额突破60亿。地方特色美食因为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即使身处天南海北,仍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町芒研究院认为方便食品品类的创新可以以地方特色美食为蓝本,挖掘有记忆点、突出特色的美食,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及货架期,把地方特色美食搬上人们的餐桌,通过精准营销打开市场,创造下一个品类爆款。4结论分析4.1 方便食品向多元化、健康化转变“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已经发生改变,同时健康意识普遍提升。低热量、低糖、低盐等健康的食品更加受欢迎,而方便食品行业“食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由撕开一泡即食,转向更多样化的自助食用方式,加速朝着“美味、营养、健康”的正餐定位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健康低脂的消费诉求爆发尤为明显,减脂、减肥、低脂相关商品消费金额环比提升2倍以上。健康低脂类消费集中在方便面和面条品类上,其金额占比高达九成以上。但在町芒研究院评测的方便主食中普遍存在高钠、高热量、产品配料少、营养不均衡的情况。町芒研究院认为,食品企业必须通过持续推进、落实以多元化、健康化为内容的价值创新“薄发”,才能守住方便食品行业的千亿级市场蛋糕。同时,食品企业应当主动发现并适应消费者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应用新配方、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更多符合“三减”要求的方便食品。4.2 合理、正确地使用添加剂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据町芒研究院的评测结果显示,方便面(桶面)的添加剂数量最多,主要包含面饼中的增稠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水分保持剂及调料包中的增味剂、着色剂、抗氧化剂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更愿意选择“天然、安全、健康、营养”的食品,所以“零添加、少添加”的方便食品更易被大众所喜爱,这就对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町芒研究院认为,一方面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者必须要提高对添加剂使用上的理解误区,不能以为使用食品添加剂只要保证按照《GB 2760-201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标准公告中相应的使用范围、使用量添加就万事大吉。在行动上,要严格把握、正确理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深入了解被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特性,结合自身产品的工艺需要,绝不使用技术上非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另一方面,要加强工艺创新以减少添加剂的使用。4.3 标准亟需完善目前以自热火锅为代表的自热食品行业呈井喷式发展,而发热包质量参差不齐带来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町芒研究院对评测的自热火锅产品信息统计后发现,厂家没有显示关于自热包的标准,尽管主流厂家有自己的企业标准,但是各个企业标准也并不一致,产品质量也会有差异。虽然由重庆标准化协会颁布的《T/CST 3-2017 食品用发热包》已经实施,但是团标的标准是否完善,其他企业是否愿意遵守,还是个问号。所以,亟需建立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保障企业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人身安全,同时也为自热食品对外贸易的发展之路提供标准依据。町芒研究院通过对市售方便食品、町芒优选指数、町芒评测大数据中心等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持续观察方便食品行业近年来整体发展状况,以及疫情期间消费者对方便食品心智及消费选择的影响和变化,对方便食品行业当下所存在的共性及个性问题进行分析解读,最终对整个方便食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判。在帮助消费者形成正确消费观,学会理性选择的同时,为食品企业进行品牌赋能,为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客观、专业、综合的方向建议,最终形成整个方便食品行业的良性循环。5参考文献[1] 金征宇. 我国方便食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食品工业科技, 2011(04):16-18.[2] 刘树立, 王春艳, 王华. 我国方便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7, 000(002):131-135.

羔裘

中国方便面市场产业链及行业规模预测分析(附图表)

中商情报网讯:方便面,又称快餐面、泡面、杯面、快熟面、速食面、即食面,是一种可在短时间之内用热水泡熟食用的面制食品。方便面通过对切丝出来的面条进行蒸煮、油炸,让面条形状固定(一般为方形或圆形),食用前以开水冲泡,溶解调味料,并将面条加热冲泡开,在短时间(一般在3分钟内)内便可食用的即食方便食品。方便面种类繁多,按包装可以分为碗装、杯装、袋装;按口味可以分为汤面、干拌面、干捞面等。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方便面市场为世界最大的方便面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方便面营业额持续增长。然而,2013年之后中国方便面行业开始走下坡路,市场出现下滑。经历了持续多年的市场下滑之后,国内方便面市场开始回升。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方便面行业销量增长4.5%,销售额增长8.6%。中国方便面行业呈现出积极、稳健的增长态势。据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内地和香港方便面年销量减少约80亿包。2017年中国方便面需求达到了375.6亿包,预计2018年我国方便面需求仍然在350亿包以上。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数据及分析均来源于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方便面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赛末点

2018年中国方便面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产品升级 高端化与健康化成两大趋势

增量红利耗尽存量市场竞争激烈在1987年放开粮油政策后十余年,中国即食面市场迎来了一个增量红利的春天,1989-1994年间方便面生产线达1500条以上,1992-1995年产量CAGR达70%。增量红利的一大来源是改革开放后逐渐兴起的流动人口大潮,而随着流动人口增速放缓,即食面行业也开始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落后产能逐渐被淘汰。产品升级高端化与健康化成两大趋势各厂商对于方便面产品的分类标准略有差异,但大抵上分为低端、中端、高端和超高端等类别。从单品价格带区分来看,据思略特分析数据,2016-2020年方便面行业总量基本趋稳,整体市场复合增长率约-1%,但3元以上袋装面和4.5元以上桶装面复合增长率15%,与之相反,1-2元低端袋装面和干脆面市场增长率-15%。2014年后随着市场总体遇冷,各头部厂商开启转型步伐,纷纷推出或升级各自高端产品线,统一“汤达人”、日清“合味道”等表现亮眼。汤达人连续多年双位数增长,成为2019年上半年统一企业中国业绩增长的一大支柱。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提升和中产人口增加,方便面产品升级趋势将进一步凸显,产品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消费者对方便面“油炸、防腐剂、高热量、没营养”等负面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发展,据AC尼尔森调查,3/4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纯天然”“无人工味素”“非转基因”等被认为“健康”的食品。消费端需求转变倒逼产业端升级,全球范围内日本日清食品率先改变方便面的配方,去除味精等人工调味品,加入了番茄、酱油、红辣椒等天然成分,大受市场欢迎。国内康师傅、统一、日清等各自在消费场景、面品营养属性、非油炸单品等诸多方面发力推新,进行用户教育并顺势推动转型升级,如日清食品推出主打非油炸的“拉王”系列,统一于2017年提出“生活面”概念。据尼尔森数据,2018年强调营养属性的高汤类产品相对整体汤面产品均价提升50%至4.2元;2017年7月-2018年6月高汤类产品销售额同比增幅59.7%,相比之下同期整体汤面销售额同比增幅为8.2%。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方便面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分析报告》。来源: 前瞻网

不知味

2017年中国方便面研究报告:市场规模将达82亿

中商情报网讯 中国方便面市场为世界最大的方便面市场。2015-2016年,尽管由于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若干负面事件、网上食品外卖平台的逐渐普及以及中国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中国方便面市场零售额增长率分别减少7.0%及0.8%。总体而言,中国方便面市场的零售额由2012年的约800亿元增至2016年的约812亿元,2012年至201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0.4%,而中国方便面市场的零售销量由2012年的约436亿份减至2016年的约372亿份,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9%。根据中商情报网《2017-2022年中国方便面市场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方便面市场于未来可能会保持平稳增长(按零售额计)。估计中国方便面市场的零售额将于2021年达至约937亿元,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9%。下图表示2012年至2017年零售额及零售销量的中国方便面市场概况: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优质方便面市场概览由于与带动香港优质方便面市场增长的相同原因及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国优质方便面市场零售额及零售销量由2012年至2016年分别按复合年增长率约11.2%及6.3%增长,2016年达75亿元及15亿份。按零售额及零售销量计,中国优质方便面市场估计将于2021年分别达至130亿元及20亿份,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1.7%及6.1%。同时,中国普通方便面市场的零售额及零售销量由2012年至2016年分别按复合年增长率约-0.5%及-4.2%下跌,大部分优质方便面亦为方便杯面及方便碗面。随着中国优质方便面市场的发展,中国方便杯面及方便碗面市场同样录得增长。2016年,中国方便杯面及方便碗面市场零售额及零售销量达383亿元及128亿份,分别约占中国总体方便面市场的47.2%及34.4%。受消费能力持续上升及消费者对优质方便面的更高需求带动,中国方便杯面及方便碗面市场零售额预期将于2016年至2021年按复合年增长率约3.6%增长,其增长率将继续高于中国袋装方便面市场零售额的增长率,预期于2016年至2021年将按约2.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下图表示2012年至2017年零售额及零售销量的中国优质方便面市场概况: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酷刑室

中国方便面市场产业链及行业规模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方便面,又称快餐面、泡面、杯面、快熟面、速食面、即食面,是一种可在短时间之内用热水泡熟食用的面制食品。方便面通过对切丝出来的面条进行蒸煮、油炸,让面条形状固定(一般为方形或圆形),食用前以开水冲泡,溶解调味料,并将面条加热冲泡开,在短时间(一般在3分钟内)内便可食用的即食方便食品。方便面种类繁多,按包装可以分为碗装、杯装、袋装;按口味可以分为汤面、干拌面、干捞面等。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方便面市场为世界最大的方便面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方便面营业额持续增长。然而,2013年之后中国方便面行业开始走下坡路,市场出现下滑。经历了持续多年的市场下滑之后,国内方便面市场开始回升。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方便面行业销量增长4.5%,销售额增长8.6%。中国方便面行业呈现出积极、稳健的增长态势。据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内地和香港方便面年销量减少约80亿包。2017年中国方便面需求达到了375.6亿包,预计2018年我国方便面需求仍然在350亿包以上。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数据及分析均来源于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方便面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大信稽之

2018年中国方便食品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地域特色凸显差异化创新

方便食品以米、小麦粉、杂粮等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只需简单烹制即可作为主食,具有食用简便、携带方便,易于储藏等特点,随着我国居民出行需求和工作餐饮需求的增加,方便食品在我国发展迅速,行业规模整体扩大,但是近年来受到在线外卖行业的冲击,市场规模有所下滑,但自热食品凭借较为明显的特点得到了良好发展,未来行业将向着特色化和跨界融合的方向发展。方便食品行业规模下滑,方便面行业触底回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方便食品制造属于食品制造业,行业代码143,具体包括米、面制品制造、速冻食品制造、方便面制造、其他方便食品制造。方便食品作为中国食品工业中一个相对年轻的行业,历经多轮淘汰和洗牌,已成为食品工业的重要板块之一。方便食品的产生是为了满足居民在旅游、出行过程中的饮食需要,同时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增多,工作用餐的需求增加也对方便食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刺激作用,但是2015年以来,我国外卖行业迅速发展,对方便食品行业带来了较大冲击,行业规模出现了铭心啊的波动下滑。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方便食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方便食品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已达3110.07亿元,2016年我国方便食品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突破4000亿元,达到4063.69亿元,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到了2017年我国方便食品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下降至3791.17亿元,2018年外卖行业发展迅速,同时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方便食品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进一步下滑,为2959.70亿元。方便面作为传统的方便食品,在我国方便食品行业占据着重要地位。方便面在我国的发展始于1970年,中国第一袋方便面“诞生”在上海益民食品四厂,现已经形成了一个全国的主食产业及庞大的产业集群。2011年前,全国方便面销量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稳定增长,2013年时达到了462.2亿包。但顶峰之后,却开始连年下跌,2016年跌至385.2亿包,相比2013年下降了近80亿包。不过,随着高端化、健康化产品的推出,带动方便面产品结构转型,2017年以来,方便面市场开始回升。但传统型低价袋面、干脆面等产品市场一度萧条。2018年上半年,我国方面便销量为206.4亿包(盒),同比增长4.5%,2018年全年销量约为402亿包,同比增长3.2%。自热食品发展迅速,行业标准有待统一自热食品并非新鲜事物,早期主要是满足军事行动和野外作业需要,近几年拓展到民用领域。自热型饭菜产品早在2009年就已经有企业在开发,2013-2014年,市场进入导入阶段。但真正让自热食品爆火的是“自热火锅”,2016年下半年,自热火锅开始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发酵,进入大众视野,2017年双十一自热火锅销量惊人,彻底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自热食品本身具有携带方便、食用便捷的特点,一杯冷水、几分钟就可以让消费者享受到热腾腾的食物,且品类丰富,面食、米饭、菜、粥、火锅等一应俱全,既可以作都市快节奏生活的加餐,也可以作为旅游出行的配餐选择,自热食品在我国市场规模明显扩大,但是受限于发展时间较晚,规模占比较低,约占全国方便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的1%。2017年自热小火锅在网上爆火,随后方便食品商家开始在其他自热方便食品方面进行试水。2018年10月,方便面巨头统一集团推出了自热便当新品牌“开小灶”;三全的自热米饭和统一较为相似,有鱼香肉丝、梅菜扣肉、咖喱鸡丁、红烧牛肉等口味,主打快餐、户外旅游等消费场景;海底捞旗下颐海国际推出了三款不同口味的自热米饭。从主要自热米饭厂商的产品来看,目前我国自热米饭口味较为类似,红烧牛肉、咖喱鸡肉、梅菜扣肉等家常口味占比较大,同时相对于传统的方便时食品价格较高。目前,自热米饭的市场规模不大,渗透率还很低,前瞻测算目前自热米饭在自热食品中占比仅为10%,市场规模约为3亿元。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成本决定了其较高的售价,在价格上不具备优势。另一方面,与传统烹饪方式比较,自热米饭的食用体验还不能做到最好。在整个食品行业都在向健康、营养转型的大背景下,自热食品食材搭配单一、过度加工以及高油高盐等特征也受到一些营养界人士的质疑。同时,目前在自热包领域,国家标准尚未建立,尽管主流厂家有自己的企业标准,但是各个企业标准也-并不一致。2012年商务部发布SB/T10652-2012《米饭、米粥、米粉制品》标准;2015年质检总局发布GB/T31323-2014《方便米饭》标准;2017年,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了《自热方便菜肴制品》(T/CGCC8-2017)团体标准。虽然对我国自热米饭行业的标准化有着一定的促进指导作用,但是仍处于有待完善的情况下。跨界融合,地域特色凸显差异化创新目前我国方便食品行业受到外卖行业发展的冲击,近年来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已经出现了较大的下滑,行业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实现新的突破。未来我国方便食品行业可以通过差异化创新,利用地域特色,推出具有地方经典风味的产品,避开同质化竞争;对接现代餐饮,跨界融合拓展市场,提升加工技术水平,用工业化生产替代繁琐的餐饮生产;在推进“健康中国”的关键时期,行业需要不断推出兼具营养和美味的产品,是产品回归传统与天然;消费升级下,方便食品个性化需求加大,素食逐渐成为风向,企业产品定位要紧跟潮流。同时,通过创意和科技设备的创新,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和制造的智能化,为行业提质增效奠定基础。来源: 前瞻网

逸民

中国方便面销量世界第一?2019年中国方便面市场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7月17日,美国咨询公司里斯咨询发布报告称,2018年全世界方便面销量达到1036亿份,中国市场占了402.5亿份,占全球方便面销量的38.85%,排名第一。数据来源:里斯咨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人均消费量来看,2018年世界人均方便面消费量为13.6份,韩国、越南、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市场消费者的人均消费量位居前三。其中,韩国的人均年消费量排名第一,人均年消费量达到74.6份,中国的人均年消费量为29份。报告还指出,据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2014年中国方便面市场销售量为444亿份,2015年开始逐步下跌,到2016年时售出385.2亿份,为近5年来销量最低。2018年开始,中国方便面市场销量有明显回升,2019年中国方便面销量有望回升到2014年的水平。众所周知,方便面,又称快餐面、泡面、杯面、快熟面、速食面、即食面,是一种可在短时间之内用热水泡熟食用的面制食品。方便面通过对切丝出来的面条进行蒸煮、油炸,让面条形状固定(一般为方形或圆形),食用前以开水冲泡,溶解调味料,并将面条加热冲泡开,在短时间(一般在3分钟内)内便可食用的即食方便食品。方便面种类繁多,按包装可以分为碗装、杯装、袋装;按口味可以分为汤面、干拌面、干捞面等。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18年我国方便面行业总产量为794.22万吨,同比增长4.19%。其中,2018年12月全国方便面产量为66.43万吨,同比增长7.15%。方便面市场稍显回暖,产量也逐步提升。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从全国各省市产量来看,2018年全国有27个省市生产方便面。2018年方便面产量排名前十的地区分别是:河南省、湖南省、陕西省、广东省、安徽省、河北省、四川省、天津市、山东省和江苏省。其中,2018年河南省方便面产量位居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的29.26%。2018年河南省方便面产量为204.67万吨。2018年湖南省方便面产量为102.79万吨,位居第二名;而陕西省方便面产量为56.74万吨,位居全国第三名。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在销售方面,中国方便面市场在经历了大滑坡之后,于2016年到达谷底,市场销售总量为385亿份,之后逐步回升,2018年为400亿份,恢复至2015年的水平。据预测,中国方便面市场在2019年将持续逐步回暖,销量将继续维持在400亿份以上。方便面品牌方面,目前国内方便面市场品牌除了中国以外,也有来自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的产品。目前,国内方便面市场品牌繁多,一些品牌推出具有特色的产品以抢占更多市场,但整体来看方便面巨头康师傅依然领跑市场。据数据显示,康师傅方便面产品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超40%,其次为统一方便面,二者合计所占市场份额远超过半。随着方便面市场品牌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其在市场上的主竞品基本表现为康师傅、统一、华龙、白象、三太子、锦丰等强势品牌,而作为低端产品的小厂家在市场上日渐式微,行业垄断趋势越来越明显,寡头竞争初露端倪。方便面行业发展趋势1、方便面产品正餐化原来的方便面是“代餐”,人们追求的是便利快捷,但产品在美味和营养上都无法像正餐一样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未来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方便面将发展成为“正餐”,它是餐馆和家里厨房做的面的一个方便化,有着几乎相同的质量但价格只有三分之一。2、方便面产品高端化和健康化现在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经从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消费者越来越挑剔,方便面生产企业需要开发高端。目前方便面市场出现“阳春”,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向高端市场转型已见成效,后期企业还需钻研如何让产品更健康。3、杯面和碗面逐渐取代袋装泡面杯面和碗面由于只需注入热水便可食用,无需烹调及使用食具,方便性更强,所以杯面和碗面逐渐取代袋装泡面。2016年,中国方便杯面及方便碗面市场零售额及零售销量达383亿元及128亿份,分别约占中国总体方便面市场的47.2%及34.4%。受消费能力持续上升及消费者对优质方便面的更高需求带动,中国方便杯面及方便碗面市场零售额预期将于2016年至2021年按复合年增长率约3.6%增长,其增长率将继续高于中国袋装方便面市场零售额的增长率,预期于2016年至2021年将按约2.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4、方便面市场竞争呈现寡头市场方便面品牌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其在市场上的主竞品基本表现为康师傅、统一、华龙、白象、三太子、锦丰等强势品牌,而作为低端产品的小厂家在市场上日渐式微,行业垄断趋势越来越明显,寡头竞争初露端倪。从品牌集中度曲线来看,方便面市场的集中度非常之高,仅康师傅和统一两个品牌就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60%。康师傅在市场份额和忠诚度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很难有快速消费品的忠诚度能达到康师傅的76%这么高。统一是惟一一个有实力能与康师傅抗衡的品牌,但它的品牌忠诚度与康师傅的差距还是比较大。二者的产品线非常相似,不仅在方便面市场上,在茶饮料等其它市场上他们也是强劲的竞争对手。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方便面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天乐

2019年方便面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市场将回暖发展

2018年方便面产量断崖式下降方便面起源于日本,1980年-2007年,方便面进入中国等亚洲国家后备受欢迎,由于当时物资匮乏且人口流动大,方便食品需求攀升,成为人们口中的美味。同时,还造就了康师傅、统一等品牌在中国方便面市场的地位。方便面在我国一度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外卖市场的崛起,方便面的需求量受到冲击,反观也影响着方便面的供给。2014-2017年,我国方便面产量总体较为稳定,均在1000万吨以上,2018年受对市场需求持续下行情况的预估,产量断崖式下降,为699.48万吨,较上年同比减少36%。内外因双重驱动,外卖销量提升方便面在进入国内市场初期,其营业额逐年递增,尤其在2000-2004年,方便面销量年增长高达20%-30%以上。2009年后,超市、便利店、餐饮等的萌芽并崛起,物资丰富、消费升级、消费者选择替代品增多,加之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被冠上“垃圾食品”帽子的方便面渐渐失宠。因此2014-2016年,我国方便面的销量逐年下滑,2017年方便面市场出现回暖迹象,销量从2016年的385.2亿包小幅攀升至389.6亿包。2018年方便面市场迎来了复苏,在外卖市场头部寡头竞争,外卖补贴消退,成本增加等外因影响下,方便面迎来了发展机遇,价值方便面企业全面进行产品升级,中高端产品销量提升,促进2018年我国方便面销量攀升至402.5亿包,较上年同比增加3.31%。方便面产量区域竞争集中,河南为主要产区从我国方便面的区域分布情况看,河南省是我国方面便的第一大产区,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河南省方便面产量为204.6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9.26%。湖南是我国方便面的第二大产区,2018年其产量为102.79万吨,产量占比14.70%。陕西、广东和安徽三个省份的方便面产量也居前列,占比超过5%。注:金黄色区域表示产量占比超过10%,浅黄色区域产量占比5%-10%,蓝色区域产量占比小于等于5%。从方便面产量的区域分布看,我国方便面的区域集中度较高,河南、湖南、安徽、陕西和广东是我国方便面产量的五大产区。前五个省份的产量占比超过60%。从具体省份看,2018年我国仅有两个省份方便面的产量超过100万吨,其中河南省方便面产量遥遥领先,超过200万吨,达到204.67万吨,湖南省方便面产量超过100万吨,另外其余省份方便面产量均低于100万吨。总结分析看,近年来,虽然受消费升级、健康消费和外卖等的影响,方便面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是随着方便面产品的改革升级、营养与美味兼备的新品种的推出,方便面行业将继续迎来回暖发展。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方便面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分析报告》来源: 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