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有救了!这些985专业常年分低、招不满!何邪

有救了!这些985专业常年分低、招不满!

985专业竟然招不满人!是因为难考压分,还是真的报考人数太少了?!都这年代了,谁敢想,985专业竟然招不满人!每年985或多或少都会有调剂名额,但大都是零星个别的,可能是偶尔一次没有招满,但也有多年都有接收调剂名额的。今天菌菌就整理了一下近两年专业都未招满需要调剂的985专业,或许今年的你,可以考上名校也说不定呢!常年接收调剂的985专业1、北大医学部(校内调剂)19考研共接收调剂招4人,今年该部基础医学院、医学人文学院、第九临床医学院(北京世纪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深圳医院等单位共接收45人2、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清华伯克利已经连续好几年接受调剂了,每年的名额都很多网络研究院083900网络空间安全(全日制工学硕士)该专业连续3年招收调剂考生,不过名额每次都是个位数。航天航空学院机械专业方向已经连续3年缺额了,今年接收6个名额3、人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内调剂)(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连续两年接收调剂4、北航机械学院该院连续两年都有几十个调剂名额,今年085500机械(专业学位),080503材料加工工程(学术学位)专业接收调剂5、北理法学院该院非全方向连续多年缺额-非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只接收第一志愿报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的考生;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只接收本科为法学专业的考生。6、北师大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心理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民间文学01方向、学科教学(语文)政府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理论经济学地理科学学部课程与教学论以上皆为校内调剂,且至少连续2年有少量名额7、中农大植物保护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连续两年未招满,有少量名额理学院该院化学、力学方向常年都有缺额另外,今年中农大调剂复试时间很“赶”,调剂的第二天就开始进行复试了。因此,童鞋们应该多关注下目标院校的调剂信息,做好复试的准备,有些学校的调剂流程只是走个过场而已。8、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全日制:国际商务、金融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金融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这几个专业这两年都有调剂名额,今年该校表示招生指标有所增长,因此接收大量调剂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今年共有20左右个学院将近60个专业需要调剂,总体调剂名额在700人以上,其中部分专业接收校外调剂,这几年都有大量名额。10、复旦金融硕士、生物医学工程连续两年均有校内调剂名额11、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校内调剂)畜牧学、兽医专业连续两年有少量名额12、华东师范大学连续多年都有少量专业接收调剂,集中在材料、化学、生物、物理专业方面,今年小部分专业有少量缺额,接受校外调剂。13、同济法学院连续两年接收非全日制法律硕士调剂,近百人非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代码 035101,约 50 人 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代码 035102,约 40 人另外,今年工程硕士管理中心,专业招收非全大量调剂名额 14、中国海洋大学作为常驻调剂大户,数十个专业每年都在接收调剂,不乏新传、计算机、土木工程这样的热门专业,非全和全日制都有。同时,调剂分数线真的不是很高,有的甚至是擦着国家线,小伙伴们可以重点关注下哦~15、兰州大学兰州大学也是调剂热门,专业多,名额足,不过难度也相应大些,尤其是今年,B区的这些重点大学,调剂竞争不比A区的小。况且兰大也很厚道,调剂要求明确写着优先接收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的毕业生,不藏着掖着玩虚的。考研择校择专业注意避坑!就像开篇里,菌菌提到的一样。这些985名校究竟为什么会招不满人呢?根据以往的招生复试经验,菌菌建议一定要避开这几种情况!1、专门压分的学校!有些985专业常年有名额,很可能是因为把一志愿考生压分压得太严重了,考生过不了线,自然需要调剂。比如出了名的“兰大”2、分数线要求超高得学校。有些高校要求得复试线太高了!初试复试要求都非常严格,这需要实力强劲,不畏困难得同学才能报考!3、只招个位数得专业。这些专业招不满,也是因为只招个位数,要求太严格,机会可能大多数都给校外优秀调剂考生!不要认为招生个位数,只要自己初试过了就能上,复试被刷得情况也是有的!因此,21的童鞋们择校择专业时一定要查清该校专业的历年分数线、复试、报录比等情况,根据自己的实力报考,不要盲从。还有就是可以格外留意那些非本校部的校区、新设的学院、新设的交叉学科等,它们普遍要求不是特别严,比较好考一些。

中丁

[2019考研择校须知]985高校招不满的专业大盘点

由于专业过于冷门或者新近开设招生以及其他种种原因,我国985名校中,总是存在着相当一批年年招不满的专业,这些专业没有1200人进复试,最后只招80(比如今年西财的会计专硕)这种凶残的报录比。对于“总而言之要能上一所名校”的同学而言,是相当不错的选择。本文,聚英考研网小编就为大家盘点985高校招不满的专业。0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02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方向);精密仪器系: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集成电路工程,接受调剂13人;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教育研究 院(系):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全球环境与新能源)、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数据科学交叉学科);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Open FIESTA项目: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BIO3生命技术)、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互联网+创新设计);化学系:化学生物学(制药),接受调剂7人;工程物理系:安全工程(深研院)、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医学院(系):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型硕士,校本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型学位硕士,深研院);社会科学院学院(系):体育硕士(体育管理方向);03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学术型)、085212软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硕)04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下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位(非全日制)。数学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EMBA。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05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工程硕士(光学工程)生命科学院:工程硕士(制药工程)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06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物信息中心:生物信息方向。07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08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电气工程(非全日制)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非全日制)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光子学、光学工程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硕(非全日制),100个。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等专业,45个。09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全日制化学、材料和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工程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相关专业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光学工程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相关专业地空学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科学岛分院: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大气科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相关专业11南开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专业(学术型)12中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13西安交通大学EMBA14厦门大学电子科学系: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转化医学(工学)、无线电物理(理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工学、专硕)15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科1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法律硕士17华东师范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方向18东南大学软件工程(专硕)19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业工程、环境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20兰州大学化学专业以上是聚英考研网小编的汇总,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评论。

大巧

捡漏!这5所985高校,20年调剂没满!

2021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后,很多孩子的分数都游走在分数线边缘,大概率是要走调剂这个方向。调剂是一件技术活,调剂的好,双非本科也能上985或者211,调剂的不好,本科好的学生最终只能勉强读一个很普通的学校,如同鸡肋,弃之可惜但又想有学上。在此篇中我将和大家分享2020年报考专业没有收满学生的985院校,今年符合条件的可以瞄准这10所学校,认真捡漏!对于调剂的学生和家长,目前要多查阅关于调剂的相关资料,在我的考研专栏里已经分析给大家很多重要信息,可以自行点击编者此前在专栏中提到的一些文章,比如调剂的要求符合什么条件才能调剂?不同专业有哪些限制?,调剂院校面试导师的常规问题考研面试考什么?这18个考题准备好,高分少不了!和刁难问题调剂院校问你:一志愿为何不报我校?该怎么回答?等。第一所是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的集成电路技术与管理缺额极多,深圳研究生院,材料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电子工程系双硕士项目,工程物理系等。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已经连续好几年接受调剂了,就是招不满,当然对于英语的要求比较高,学费也贵一点。第二所学校是北京大学。按理说北京大学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考生报考,但是在去年就有部分专业出现了调剂名额,去年有调剂名额的学院和专业有:工学院,方向是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力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已经连续两年没有招满。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接收公共管理硕士校内调剂。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风景园林专业,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系统专业。第三所是中国人民大学,化学专业,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物理专业和原子分子物理专业。公共管理学院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等,法学院的非全日制法律硕士,国际关系学院,人大的这些专业去年都放出了调剂名额,有不少考生及时抓住了机会调剂成功!

李耳

全国法学博士报名条件限制汇总

在与考生的日常交流中,我们经常被两个问题所困扰,已经成为无效占用我们时间的两大时间杀手。这两个问题为:一是无效的信息确认工作。二是不符合大前提的咨询工作。无效的信息确认工作是指有考生看到我们推送了某个院系的招生信息,他自己由于多种原因没有找到,因此就跑来问我们怎么找到的,是真的吗?对于这种问题真的很无奈,你不回复吧,他说你服务不周到,甚至可能出现日后的举报、拉黑、取关操作,如果你去一一的回复吧,哪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为他做免费的无效服务呢?收费吗?不现实。我们只能发文告知一下不要再去做这个无效的工作了。说白了,我们为啥一直在分享各种方法,包括咨询的正确方式、自我介绍的方法等等,都是在尽量减少这种费时费力的问题。不符合大前提的咨询工作是指一名考生本来不符合报名条件或者进入复试的条件,但是他不告诉你,一直在咨询复试的真题、复试的办法等等后续问题,到最后你发现他根本就不符合报名条件,或者他就是想了解一些可以检索到的信息,非得让你一对一的告诉他。本文将要呈现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事例。在当下竞争日益激烈的考博市场上,为了防止报名人数过多以及遴选到更优秀的人才,不少院校在博士报名的准入条件上设置了一些或明或暗的规定,如果你不符合,那么很遗憾的请你放弃吧,也不需要占用别人的时间与精力,人生并非这一个选择,院校也并非这一个。其中一些条件还可以通过后续的努力获取,如考博英语可以通过努力复习,推荐大家认真研究真题提升自己的水平,以下这本书就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关注的报名限制条件,不是指诸如通过英语六级、需要教授写推荐信、需要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成绩单、博导没有招生名额等基本要求,而是指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条件。清华大学法学院:外语成绩证明复印件:考生须提供以下至少一种证明,各种成绩证明的出具日期至纸质版报考材料截止接收之日不超过五年视为有效。(1)英语: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500分以上;②托福90分以上(IBT);③雅思(A类)6.5分以上;④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合格证书;⑤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并获得经国家教育部认证的学位。(2)小语种:学生须提供国家级语言考试(中国举办或该语言国举办)的通过证书或合格成绩单。小语种语言考试成绩需达到相当于我国英语水平考试中的六级水平。注:获得过外语专业学位的考生仍需提供上述合格的外语成绩证明。北京大学法学院:5年内取得且至入学时仍在有效期内的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有效期依外语水平证明的类型具体确定,有效期自入学年的9月1日起向前推算。例如,2020年9月1日入学的考生须提交2015年9月1日以后参加CET-6考试的成绩,或提交2018年9月1日以后参加IELTS、TOEFL考试的成绩,以此类推):(1)英语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PKU-GATE)60分以上;②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500分以上;③托福90分以上(IBT);④雅思(A类)6.5分以上;⑤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合格证书;⑥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的,须由招生工作小组认定。2019年之前北大法学院要求3年内取得,2020年放宽为5年内取得。天津大学法学院:未取得硕士学位的单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允许报考,法学院不招收全日制学术型定向博士研究生。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外语水平达到以下条件之一:CET-6≥430或IELTS≥6.0或TOEFL≥90或在国际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外文专业学术论文或具有相当水平。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除英语水平证明外,申请者还需满足下述条件之一:1)入选教育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以及非法学专业硕士生(本科或研究生阶段至少有一个法学学位);2)“法学”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以及其他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高校的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3)世界大学排名前200或法学院排名前100的大学硕士学位的学生;4)在硕士阶段以第一作者在CSSCI法学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5)其他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学术专长的考生。仅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生,录取后须辞职且全脱产学习,并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 东南大学法学院:请务必在报名前与拟报考导师联系,经导师同意后方可报考。申请者应为全日制应届或全日制往届硕士毕业生(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其硕士学习经历原则上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为B+以上的学科3)重要科研院所(包括中科院、国家各部委、军工系统等下属科研院所)4)国外一流大学(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报告)对于确有特殊学术专长和突出科研能力,并于近三年内在本学科领域已取得比较突出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可不受上述限制,但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1)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过较高水平学术论文2)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有个人获奖证书)3)其它重要科研成果(须经院系专家小组审核确认并报研究生院审批)。非理工科学院可允许少量科研或教学单位的在职人员报考“定向就业”博士生,且录取比例不超过学院录取人数的8%。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考生除满足申请考核的基本报考条件外,还须达到以下科研成果要求:文管类考生近三年内须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在东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发表学术论文刊物参考目录所列的期刊范围内。在发表论文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大家一定要认真研究如何写法学论文。推荐阅读如下图书: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英语条件原则上需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应获得我国大学英语六级460分以上(直接攻读博士生480分及以上);或WSK(PETS 5)合格;或英语专业八级合格;或在英语国家获得过学士及以上学位且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学位认证,毕业后五年内申请攻读我院博士研究生;或雅思6.0分及以上或托福80分及以上。学术能力方面,要求对于所报考领域,具有学术热情,体现出一定的学术潜力及学术创新能力,原则上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需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例如,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公开出版或参编的学术著作,主持或参与的省部级以上课题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对身高有要求。吉林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本科或硕士毕业于国内原“985高校”或“211高校”或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法学排名B以上的法学院毕业生;或者在经教育部认证的境外高校(科研院所)获得学位并有研究成果。学术能力或者学术成果突出者,不受此限。“申请考核制”的博士考生应首先征得拟报考导师的同意。山东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全日制本科毕业学校(不含独立学院)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学校不是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的,以及只获得硕士毕业证书或只获得硕士学位证书的考生,须自2015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正式出版的期刊上发表1篇被CSSCI或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或在SCI二区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发表2篇被SCI或EI(其中至少有1篇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或与上述学术论文要求相当的其他学术成果。其中,人文社科类论文,研究生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可将学生视为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校和学位授予学校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校和学位授予学校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的,须自2015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正式出版的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并被CSSCI或SSCI、SCI、EI收录,或与上述学术论文要求相当的其他学术成果。其中,人文社科类论文,研究生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可将学生视为第一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须在近3年来以第一作者在C类以上CSSCI检索刊物或Westlaw、Lexisnexis、Heinonline三大法律数据库收录期刊公开发表法学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提供以下至少一项参加英语考试的成绩证明,并满足本条所列最低分数要求。具体包括:国际法专业:TOEFL(最低100分),雅思(最低7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最低600分);其他专业:TOEFL(最低90分)、雅思(最低6分)、国家英语六级(最低550分)。复旦大学法学院:国家英语六级考试500分以上;托福90分以上(IBT);雅思(A类)6.5分以上;国家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合格证书;或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四川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要求为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及毕业证书)或毕业2年内且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往届生。学业水平要求:(1)毕业于高水平院校;(2)硕士阶段学习成绩优良;(3)考生科研成果要求: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CSSCI论文1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本科和硕士毕业学校应当均为985高校或211高校(含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且所学专业至少一个为法学(法律)专业。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或国家司法考试或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视为所学专业为法学(法律)专业。拟攻读航空航天法、网络与信息法、知识产权法特色学科方向,具有相关交叉学科背景,且经过所报考的博士生导师认可及学院资格审查专家小组审查同意的,视为满足本项对所学专业的要求。本科或硕士学位在国外高校获得,且学位学历经过教育部认证的,视为在211以上高校获得。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本人申请,经学院资格审查专家小组审查同意,可以适当放宽申请人毕业院校和外语水平条件的限制:1.在中国法学会认定的CLSCI期刊(中国法学创新网认定的十六本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者发表法学类论文3篇(其中至少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或者至少在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或CSSCI来源集刊上发表两篇论文),或者提供其他足以证明申请人具有很高学术潜力的证明;2.在国内重要法律院系或科研机构获得正教授职称或相当的职称;3.在本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并获得全国性的重要奖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且本科就读专业在入学当年为所在省份本科第一批录取专业;已获硕士学位,硕士就读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点或获得经教育部认证的境外知名大学的硕士学位。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培养潜质,公开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学术专著,或具有其他能体现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培养潜质的成果。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现任职于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或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或与我校“双一流”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领域。西南政法大学:外语成绩证明复印件(考生必须提供以下至少一种证明):英语①雅思6.5以上。②托福90分以上。③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合格证书。④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⑤不能提供有效成绩证明的考生均须参加我校组织的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该考试成绩仅当次有效)。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学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国内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不含单独考试、援藏计划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2)毕业5年以内的往届硕士毕业生,且年龄不超过35周岁(按2019年9月1日入学时计算)。毕业院校或专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取得国外硕士学位,并获得教育部国外学历学位认证报告,硕士阶段学习院校进入报考当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300名;(2)硕士就读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3)硕士就读于国内高校,且硕士专业所属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名为“B”以上(含)。(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公布的教育部最近一次学科评估结果为准)。海南大学:申请考核制考生为双一流高校、国家及部委直属科研院所、国外高水平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全日制优秀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须取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或已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往届毕业生(境外所获得学位须经教育部相关机构认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已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苏州大学:申请考核制考生在入学前须取得学术型硕士学位,且为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本科和硕士阶段须就读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或高水平学科(专业);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表达能力,体现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就读学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3)传统优势政法院校;(4)海外著名高校(须在复试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不具备上述院校条件的考生,须提交至少1篇在CSSCI期刊独立发表8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期刊的认定以《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典》的规定为准)。以上是我们收集到的部分院系博士报名限制条件,希望对大家的报考有所帮助。

人卒闻之

22考研:这所985高校超级保护一志愿考生!你却不知道?

今天再聊一所很多专业都接受调剂并且超级保护一志愿考生的985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排名非常靠前的985院校。考研北京师范大学同学们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1.你要知道它有六个学科门类评估都是A+。不仅仅只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全国顶尖水平,它的地理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这些专业学科评估都是A+,也就是都可以说是全国顶尖的水平。除此之外还有理论经济学也是非常好的。2.不提供宿舍。这一点要注意,北京师范大学是不提供宿舍的。大家都知道北师大有两个校区:北京校区(本部)和珠海校区,北京校区专硕是不提供宿舍的,不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都不提供宿舍,像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某些专业专硕也不提供宿舍,所以在报考这些院校的专硕就要了解清楚,毕竟除了专硕的学费比较贵之外,你还要承担在一线城市的生活和租房压力,所以北师大的专硕还是建议条件比较好的同学报考,开销真的是不小的。珠海校区是提供宿舍的并且宿舍条件非常好,北师大珠海校区被誉为“亚洲最美山谷大学”,校园环境是非常好的!3.两个校区的研究生院都是属于北师大直属管辖。不论是在北京还是珠海,你们的资源都是共享的,你的学历并不会受影响,认可度都是一样的。4.应用心理学专硕同学们都知道北师大的心理学是非常厉害的。它的应用心理学专硕是只接受非全日制报考,并且学费比较贵。如果同学们想要考北师大的心理学全日制的话,就只有考学硕。北师大的专业课是考312,全国统考,去年分数线是360分,英语、政治是必须60分以上,专业课必须是200分以上,要求还是比较高的。5.同等学历报考同等学历报考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l 专业课必须修完大学本科相关专业的全部必修课程。l 必须发表你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两篇以上,并且是第一作者。l 你的报考专业必须与你所学专业是相近或者相同的。所以如果你是同等学历的同学基本是不能跨专业报考,就算是跨也是小范围的跨,因为是相近相同的专业。6.调剂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北师大很多专业都接受调剂,不过只是校内调剂,就是说你必须第一志愿是报考北师大的相关专业你才能申请北师大的调剂,并且调剂生的初复试占比跟一志愿有很大的不同,那调剂考生的初复试比例是2:8(调剂生总成绩=初试总分*0.2+复试总分*0.8),也就是你的复试成绩基本决定了你的最终成绩,所以你的初试成绩再高,但是在北师大的调剂过程当中其实是没什么优势的,而且调剂公告明确说明调剂考生的录取优先权是低于第一志愿的录取优先权的,可以说北师大是非常保护一志愿的考生的,避免了很多一志愿报考北师大的考生落榜。7.热门学硕专业北师大的很多热门学硕专业其实报考人数都是比较少的。比如会计学、企业管理这样的非常热门的专业在北师大报考人数也不是很多,主要是招生人数太少,所以大多数同学不敢去冒险。8.人工智能学院北师大的人工智能学院其实难度不是很大,招生人数虽然比较少,但是它的复试线是比较低的,去年复试线是300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上线不足。计算机和通信工程这样的热门工科专业,在北师大也是生源不足的,也接受校内调剂。9.珠海校区招不满的专业很多珠海校区招不满的专业会有北京校区的考生调剂过去,比如去年的法律硕士非法学、汉语国际教育、应用统计专硕等专业都有北京校区调剂去珠海校区的考生。综上九点,其实北师大十一所非常保护一志愿考生的院校,并且落榜的几率是非常小的。所以如果你有非常强的实力,就算你考不上北师大的一志愿专业,你也可以调剂去相近相同的专业,前提是你非常有实力的情况下,因为调剂考生复试占比是非常大的。欢迎同学们评论补充!

截稿日

研究生调剂有“门槛”,调剂时注意这3种情况,可以收藏

2020年研究生初试已经结束,相信同学们都在焦急地等待公布成绩,在300多万考生中,最后能够直接走一志愿的考生可能50万都不到。除去这些考生之外,成功上岸的考生中还包括参与调剂的考生。研究生调剂是指部分学校开放调剂窗口之后,分数超过国家线的学生可以报名,然后学校进行初步筛选,向符合条件的考生发出复试邀请,若学生能够通过学校的最后一轮测试的话,就会被录取。但是在调剂时,并不是学生的成绩超过国家线就可以申请的,会有一些特殊情况的存在,今天笔者就跟大家介绍一下需要注意的3种情况。一、部分专业只能内部调剂研究生调剂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报考的专业,学生基本上都是在比较相近的专业之间调剂,而有些专业是不允许调剂到其他专业的,像非法学的法律硕士只能够在本专业内调,剂学生不可能调剂到其他专业,还有一些专业是几个专业之间可以内部调剂,但是不允许别的专业调剂到这几个专业。因此,同学们在选择调剂学校和调剂专业的时候,一定要看清自己是否符合报名条件再申请。二、学硕能调专硕,专硕不能调学硕关于研究生调剂,报考学硕的考生可以申请调剂,可以选择调剂到学硕,还是调剂到专硕。但是,报考专硕的考生是不可以调剂到学硕的,尽管规定可以在专硕内部调剂,但是专硕最后能够调剂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因为不管是任何学校专硕报考的考生都是非常多的,学校很少存在招不满的情况,因此基本上不会开放调剂窗口。三、部分学校不接受“双非”院校学生调剂有些学校为了更加优质的生源规定参与调剂的考生,必须是来自985/211高校的学生,甚至有些学校会“刻意”为了优质生源而拉低学校学生专业课的分数抬高自己的复试线,使自己招不满招生计划的人数,然后去接收一些优质调剂考生。身为学生的我们对这些学校的行为没有办法应对,只能在调剂的时候避开这些学校。如果说研究生考试是一场信息战的话,那调剂就是这场战争的决战时刻,在调剂时,同学们要充分搜集信息,把自己的眼光放宽,不要局限在某个地区的学校,一切以上岸为最终目的。最后,祝愿2020届考生都能够考取心仪学校,金榜题名!

法统

最新丨2020年接受法律硕士调剂院校信息汇总(共35所)

一、上海师范大学调剂要求:(1)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②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历届本科毕业生;(2)凡报考法律硕士(法学)专业或法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本科必须是法学专业)的考生,达到国家统一规定的A类地区法律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符合总分和单科分数要求,如有意愿,可申请调剂到我校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凡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考生,达到国家统一规定的A类地区法律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符合总分和单科分数要求,如有意愿,可申请调剂到我校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二、上海海事大学调剂要求:调剂原则上在同一一级学科内进行。学术型学位可以调剂到专业学位,专业学位不可以调剂到学术型学位。对申请同一招生单位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遴选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对申请同一招生单位同一专业、初试科目不同或初试专业不同的考生,按考生初试成绩结合英语水平、数学成绩等择优遴选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不简单以考生提交调剂志愿的时间先后顺序等非学业水平标准作为遴选依据。三、江西理工大学调剂要求:1.考试方式应是全国统考、管理类联考或法硕联考。2.必须符合《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包括各专业备注栏中的要求。3.初试成绩必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A类地区复试控制线以及我校各培养单位(学院)确定的调入专业最低复试分数线(包含单科和总分)。4.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5.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要求:(1) 调入需要考数学的专业,考生初试则需要考数学(特殊专业除外)。(2)考英语一(科目代码201)考生可调入考英语二(科目代码204)专业,反之不行。6.调入专业考试科目数应与调出专业考试科目数一致。即:考试科目为3科的考生只能调入考试科目为3科的专业,考试科目为4科的考生只能调入考试科目为4科的专业。7. 我校接受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专项、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专项考生调剂。四、湖南省委党校调剂专业:035101 法律(非法学)035102 法律(法学)035200 社会工作调剂要求:1.初试成绩达到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复试分数线。2.专业相同。其他注意事项:复试内容见我校校园网登载的《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19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19年社会工作硕士 (MSW)招生简章》。欢迎全国各地的优秀考生到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五、河北科技大学调剂公告:文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社会学三个专业都有部分调剂名额。欢迎各位考生申请调剂。有意调剂到我院的考生可填写预调剂申请表进行预调剂报名,待调剂官网开通后,在调剂官网申请调剂我校。特别明确事项:1、只进行预约登记而没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官网申请的考生,调剂无效。2、该公告内容如有与上级文件、学校政策不符之处,以上级文件要求和学校政策为准。3、调剂考生初试外语科目应为“英语”。4、同等条件下,我院将给予提交预调剂申请表的考生(相比未事先申请预调剂的考生)优先参加复试的机会;但我院接收预调剂申请不作为准予考生参加复试的承诺。5、最终接收调剂专业名额及考试分数要求以学校官网公布信息为准。调剂考生的基本要求:1、调剂考生成绩必须达到教育部规定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地区复试基本分数线(以下简称国家线)。2019年国家复试分数线未下达之前,可参照国家2018年复试分数线申请预调剂。2、调剂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的考生,本科专业应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包括法学或符合要求的其他专业(如知识产权);已取得法律硕士(法学)联考成绩或者法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入学考试成绩。3、调剂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考生,本科专业应为非法学专业(即本科专业不得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已取得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成绩。4、调剂社会学专业的考生,本科专业应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原则上统考科目相同,业务课相同或相近。我校社会学专业考试科目为:《社会学原理》《社会学研究方法》。六、青岛大学调剂条件:1、考生考试总分和单科达到国家线。2、第一志愿报考法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且本科为法学专业的考生可以申请调入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和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3、非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只能接收第一志愿报考法律硕士(全日制及非全日制)(非法学)的考生;法律硕士(法学)只接收本科为法学且报考法学专业的考生。4、考生必须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调剂(系统开放时间未定)。在系统开放时间段内符合我院调剂要求的考生均可向我院申请调剂。具体政策及安排将以青岛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知为准,请密切关注网站通知。七、长春工业大学调剂基本条件:(一)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二)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中对“A类考生”的要求。(三)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四)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五)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可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7个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六)其他特殊要求将在国家线公布后,在调剂公告中及时发布。八、湖南科技大学调剂条件:1、符合我校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且报考专业与我校招生专业相同或相近;2、初试成绩(总分、单科)均达到报考及调入专业的国家A类复试分数线;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九、赣南师范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已经发布,参照历年国家分数线,预计2020年我校部分专业存在缺口接收调剂考生(见附件一:赣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调剂专业汇总表),具体接收调剂专业情况将在今年国家线公布之后确定并公布。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可以接受符合“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条件、符合国家调剂政策且符合我校接收“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调剂考生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调剂考生。预调剂要求: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A类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且满足调入专业在A类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十、上海大学调剂条件:1、2020年9月1日前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2、参加2020年全国法律硕士联考或者法学统考,考分在国家A区录取分数线以上(2019年为320分)。十一、安徽财经大学专业要求:1.凡初试成绩达到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线A类地区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均可参加调剂申请(包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2调剂须在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内进行,原则上统考科目相同,业务课相同或相近。3满足教育部有关调剂的其它要求。十二、河北科技大学专业要求:法律专业(法学)、法律专业(非法学)调剂条件:1、调剂考生成绩必须达到教育部规定的“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地区复试基本分数线(以下简称国家线)。2020年国家复试分数线未公布之前,可参照国家2019年复试分数线申请预调剂。2、调剂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的考生,本科专业应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包括法学或符合要求的其他专业(如知识产权);已取得法律硕士(法学)联考成绩或者法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入学考试成绩。3、调剂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考生,本科专业应为非法学专业(即本科专业不得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已取得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成绩。十三、华北电力大学专业要求:非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调剂要求:初试成绩总分、单科均符合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线A类地区复试分数线,2020年2月25日起开始接受调剂预报名。十四、东北农业大学调剂要求:1、考生初试成绩已经下发至各招生学院,一志愿考生可与报考学院取得联系,咨询有关信息。2、2020年 全国硕土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国家线)的具体公布时间以中国研招网发布为准!3、国家线尚未下达,因此附表中我校各学科预计上线人数为参照2019年国家A区分数线确定, 仅供考生参考。接收推免生人数为我校2020年实际录取人数。4、因国家招生计划尚未下达,我校有权对招生计划进行合理调整,各招生学科最终招生人数是否接收调剂及接收调剂人数等均以国家线下达后研招网调剂系统中发布为准!5、中国研招网、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为我校发布相关招生信息的官方网站,其他信息来源均不能保证真实性,请考生注意鉴别。6、因招生过程存在-定动态变化,请有意向调剂到我校的考生持续关注招生学院动态,并密切关注。十五、燕山大学专业要求:(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 (035101)调剂要求:依据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情况,我校的部分专业(领域)预计将进行调剂工作。有调剂意向的考生,可在学校预调剂系统"填写调剂意向信息,也可按各学院通知安排进行咨询。十六、安徽工业大学调剂要求:1、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0年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文件要求,调剂我校基本要求为:达到国家A类地区复试分数线;调剂专业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原则上统考科目相同,业务课相同或相近。2、我校拟接收调剂的专业见《拟调剂专业信息汇总表》,表中信息如有更新,以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最新发布信息为准,各专业具体缺额信息待”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正式开通后发布。3、我校”大学生退役士兵专项计划”暂不接收调剂。十七、西华大学专业要求:(专业学位)法律(法学) 、 (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调剂流程:根据报考我院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初试情况,确定我院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法律(非法学)和法津(法学)两个专业接受-定数量调剂,拟调剂的考生可拔打招生咨询或加西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研究生招生调剂咨询。十八、中原工学院专业要求:(专业学位)法律(法学)、(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调剂流程:我院2020年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拟接收调剂,欢迎各位有意向考生咨询。(注:法律硕士(法学)与法律硕士(非法学)之间不得调剂! )待国家复试线公布以后,研究生处和招生学院网站将公布具体调剂信息和复试具体安排,请考生及时关注。疫情期间,请大家电话、邮件联系,勿到场咨询。十九、陕西理工大学调剂要求:1.调剂考生须满足以下要求:符合我校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初试成绩须达到调出学科专业国家线及我校调入学科专业复试分数线;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未考数学的考生不可调入须考数学的学科专业;考英语二的考生不可调入须考英语一的学科专业。此外还应符合各学科专业具体要求。2.申请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调剂的, 须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3.符合调剂条件的考生应根据各学院公布的调剂复试办法,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需要接收调剂的学院将在国家线公布后即公布调剂信息、调剂要求和联系方式等,请考生关注相关学院网站及有关公告。4.注:只接收全日制类别的考生二十、湖南工商大学调剂要求:1、 成绩要求:初试成绩总分、单科分均达到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 A类考生)要求。2、专业要求: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报考专业与我校招生专业相同或相近(或初试科目相同、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当相同,科目参见《湖南工商大学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3、我校”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面向法律硕士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接受调剂。二十一、南华大学调剂要求:1、本科毕业生(含应届生);2、符合我校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且报考专业与我校招生专业相同或近;3、初试成绩(总分、单科)均达到报考及调入专业的国家A类复试分数线;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二十二、北京工商大学调剂通知: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接收研究生调剂生的复试工作,调剂系统开放后进行,所有调剂考生必须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报名。学院下列专业有调剂名额,接收调剂生的准确需求、具体调剂方式等待国家政策出台后再行公布。二十三、吉林财经大学调剂要求:1、成绩:初试成绩符合法律硕士专业《2020全国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国家A类线)。2020年国家A类线待公布。2、专业:a、申请调剂我校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的考生:之前所报考专业需为法律硕士(非法学)。b、申请调剂我校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的考生:之前所学专业需为法学专业(仅限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3、特别注意:调剂只接收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最终调剂政策以国家和学校公布的官方政策为准。二十四、安庆师范大学政策与要求:(1)我校不提供一志愿考生成绩的排名信息;(2)有关调剂问题,请直接和对应学院的研究生秘书老师联系(疫情期间,请以邮件的方式咨询);(3)已经发送自己调剂信息的同学请耐心等待,各学院的负责人会做审核,待研招网调剂系统开通后需及时填报正式调剂申请(非必要不会专 门回复,请谅解!);(4)一志愿考生,请居家安心复习复试科目,待国家线下来后,会有相应的复试名单通知。二十五、西南科技大学调剂通知:我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有:法学一级学科(下设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等四个二级学科专业),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含法律(非法学)和法律(法学)两个招生专业),根据初试情况,初步确定我院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含法律(非法学)和法津(法学))接受调剂,法学一级学科下个别专业少量接收调剂。二十六、广西大学调剂要求:我校执行国家复试分数线B类考生分数线,2020年我校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30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人。我校将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组织复试(具体复试时间以教育部通知时间为准),第一志愿考生复试资格由学院通知,调剂生复试通知通过调剂系统发送。最新录取工作相关事宜将会第一时间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请各位考生密切关注网站信息。现我校根据2019年国家线预测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差额信息,以供考生参考。最终专业缺额调剂信息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国家复试分数线)公布后确定,以考生登录研招网调剂系统能申请调剂的实际专业为准。在国家复试分数线公布后,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也会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开通,请有意向调剂我校的考生在系统开通后的前两天及时填报我校。二十七、昆明理工大学调剂通知:1、我校没有开展研究生预调剂工作。所有欲调剂我校的考生,都须通过中国研招网调剂系统进行申请,不进行提前调剂登记,也不通过邮件、传真或者其他非研招网调剂系统渠道,接收调剂信息。2、我校调剂工作全部通过《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其它方式不予受理。考生届时可通过《全国调剂服务系统》提交调剂志愿。3、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二十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调剂通知:1、我校属于非自主划线高校,一志愿上线考生人数和缺额需等国家分数线、招生计划正式公布之后才能确定,关于我校调剂的具体信息请考生关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院网页招生工作栏目。国家调剂系统开放前有意向的考生可以发意向申请到我校研招办邮箱,所有考生的调剂申请以国家调剂系统为准。2、我校2020年“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招生计划10名,我校安排在专业学位招收该计划考生,目前第一志愿按照往年分数线上线人数不满,有调剂名额。调剂要求:根据往年政策,我校接收调剂基本政策为:1、政治思想好,品行端正,身体健康;2、满足教育部一类地区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和调剂要求;3、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4、一志愿报考专业与申请调入专业相同或相近;5、全日制学术型调剂,只接收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术型考生;6、全日制专业学位调剂,接收学术型及专业学位的相同或相近专业考生;7、非全日制调剂,接收相同或相近专业报考定向类别的考生;8、对于我校初试科目中设有数学科目的专业,调剂考生的初试科目必须有数学(含统考及自命题数学)。二十九、四川轻化工大学调剂通知:1、根据我校第一志愿考生初试成绩及参考2019年国家线分析,我校2020年除会计硕士(1253)、农业硕士(0951)外其余专业均预计有部分调剂需求(以正式公布缺额为准)。具体各专业调剂名额,需待教育部公布国家线和下达2020年招生计划后方能确定。我校将于国家线、学校复试分数线确定后及时在我校研究生部网站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调剂信息(含我校相关专业的缺额信息、调剂办法及调剂要求等),请密切关注。届时有意向调剂我校的考生,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平台申请调剂。按往年经验,在调剂系统正式开通前,研招网会先开通“调剂意向采集”,考生可提前填写调剂意向,并选择可直接转为调剂志愿。以免调剂系统正式开通时,网络繁忙,错过最佳调剂时间。2、我校2020年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招生计划为8名,在国家线公布后,学校将参照学科专业特点及报考情况等综合因素,划定士兵计划复试分数线,请密切关注学校研究生部网站的相关通知。三十、汕头大学调剂专业: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与非法学)、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与非法学)调剂要求:1.满足2020年法律硕士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即国家线),调剂生不单独进行复试,将与第一志愿考生同时参加复试并按照相同条件考核择优录取;2.符合教育部2020年研究生招生管理规定中的调剂政策;3.符合我校2020年研究生招生简章所列的报名条件;4.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的考生不得调剂进入法律硕士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不得调入其它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法律(非法学)专业。5.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定向在职人员。我校法律硕士调剂不设预调剂程序,不公布录取比例,请有调剂意向的考生待国家分数线公布后按照调剂程序直接申报汕头大学法律硕士。三十一、西安工程大学调剂专业:(009)人文社会科学学院:(035101)法律(非法学) (035102)法律(法学)调剂要求:(1)考生的初试成绩应符合全国初试成绩A类地区基本要求;(2)考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专业需与申请调剂专业相同或相近;(3)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当相同;(4)调剂考生需满足教育部及我校对考生资格的要求(见我校2020年招生简章)以及我校有关调剂的相关要求。调剂通知:1、调剂考生优惠政策:(1)凡第一批次参加我校调剂复试录取的全日制考生,均可获得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6000元/年;(2)凡第一批次调剂我校,具有全日制学士学位(不含专升本),且被录取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考生,均享受研究生新生奖学金(24000元/人);(3)特别优秀的调剂考生,可不受上述约束条件限制,申请享受我校相关优惠政策,具体政策一人一策面议;(4)为缓解贫困考生到我校复试的经济困难,凡被我校录取的家庭贫困考生(就读高校所在地为西安地区以外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我校报销考生从本人就读高校所在地到西安本校复试的1次往返火车票(报销标准参照《西安工程大学差旅费管理办法》(西工程大财字〔2017〕3号)执行),入学后凭票据报销。2、调剂注意事项:(1)所有申请调剂我校的考生,在教育部调剂系统开放后,需第一时间登陆调剂系统填报调剂志愿,并及时上网确认我校复试通知,否则调剂无效。(2)根据往年情况,我校将根据调剂指标情况,优先考虑第一时间调剂的优秀考生,直到调剂指标用完。(3)申请调剂我校的考生请随时保持通讯畅通,并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最新调剂、复试安排公告。(4)贫困生的认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为贫困生:①能提供本科学习阶段助学贷款的相关证明。②本人无工作或无固定收入,能提供基层行政组织开具的贫困证明。(5)今年国家如对研究生招生考试政策以及复试工作有新的要求和规定,将以新的国家政策为准,我校将动态调整相应的安排。三十二、广西民族大学调剂通知:现根据2019年国家复试分数线预测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差额信息,以供考生参考。最终缺额调剂信息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国家复试分数线)公布后确定,以考生登录研招网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以下简称调剂系统)能申请调剂的实际专业为准。国家对复试调剂工作尚未启动,待国家复试分数线公布后,研招网也会开通全国调剂系统。请有意向调剂到我校的考生在调剂系统开通后,第一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完成调剂信息填报。三十三、西南石油大学调剂专业:030100法学035101法律(非法学)035102法律(法学)调剂通知:有调剂意向的考生可以登录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预报名系统。特别提示:学校调剂预报名系统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调剂意向采集系统开通后将关闭,考生还需要进入国家系统填报调剂志愿。在调剂工作正式开始后,考生可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发布的缺额信息,填写调剂志愿或将调剂意向采集系统中的调剂意向直接转为调剂志愿。三十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调剂通知: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预计在国家复试线公布、研招网调剂系统开通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剂政策、复试分数线及复试方案等以学校后续通知为准,请有意调剂我校相关专业的考生查阅我校研究生招生网通知,并在中国研招网开通调剂系统期间填报调剂到我校的志愿。考生调剂必须通过国家研招网调剂系统,否则调剂无效,我校2020年无预调剂,不接收邮件调剂申请。三十五、南京工业大学调剂通知:我校属于非自主划线高校,一志愿上线考生人数和缺额需等到国家分数线、招生计划正式公布之后才能确定,关于我校调剂的具体信息请考生关注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主页。国家调剂系统开放前有意向的考生可以发意向申请到我校研招办邮箱(邮件主题:姓名+意向学院+简历,如:“张三材料学院简历”),所有考生的调剂申请以国家调剂系统为准。

恋研

能砍掉全国一半的博士点和研究生规模吗?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文化纵横”(ID:whzh_21bcr),已授权。文化纵横——致力于中国文化重建和价值重生。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在过去数十年里取得重要成绩,但也面临越来越多的争议。一种典型的看法是,研究生质量下降,原因是招生太多,应砍掉一半大学的博士点,压缩研究生规模。本文作者认为,这种“一刀切”的解决方式看似痛快,实际上行不通。他认为中国教育一个最严肃的教训就是“别折腾”。不能仅从教育本身,还要从社会角度来考虑研究生培养问题,真正的要害是教育资源错配:那些无意以学术为追求而希望借高学历来实现升官、发财或出名者的大量涌入,那些不太有必要大搞研究却争着设硕博点的专业的增加,实际上对有志也有潜力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造成了无形的挤压。这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尽管本文发表于9年前,却对理解今天的问题依然具有参考意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尽管“文革”前——当时还没有建立学位制度——中国的少数著名高校就开始了研究生教育,但无疑,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是在过去30年里,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取得了巨大成就。仅就每年获得学位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数量而言,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做事就肯定会出问题;而且问题还不老少。其中一种比较普遍,而且很致命的批评是,目前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原因是招生规模太大,学位授权单位和“点”太多。而对应措施,除了加大国家的教育投入、提高研究生导师自身素质外,最主要是压缩研究生教育。例如有学者建议:按照大学的功能定位,重新审查和规范学位授予点的资格;纯教学型的普通大学,不允许招收研究生;教学与研究型大学,只招收硕士研究生;少部分研究型大学,才能招收一定数量的博士研究生;全国至少应砍掉二分之一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这种看法在学界有一定代表性。他的某些判断和建议有道理,但我不完全同意他有关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判断,特别是其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种加强行政监管的思路。我认为,无论是分析、判断中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还是提出必要和可行的调整,都应当基于中国社会的语境以及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而不是基于抽象的教育理念或局促于某个学科;尽管我不排除政府的作用,但我认为,调整和改革必须更多交给事实已存在的(广义的)教育市场、受教育者和教育机构,而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彻底整顿”。质量有问题? 中国的研究生数量急剧增长了,特别是在1990年代以后;毕业生的平均质量也确实下降了。但这是否真的意味着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了?更重要的是,是否对中国社会很不利?质量下降和数量增加之间肯定有因果关系,但是什么样的?回答似乎一目了然;但我的分析会展示,答案并不那么确定;许多答案甚至取决于定义。从宏观上看,一个社会的无论哪个层面的教育,一旦开始从精英选拔向更多人扩展,无论社会和个人(教师和学生双方)做出何等努力,学生的平均教育质量都一定趋于下降。这个铁律,与社会的教育投资、教学软硬件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刻苦程度无关。关键是,教育质量不仅仅取决于教育者,还取决于受教育者的潜质,甚至后者更为重要。虽然理论上说人人都可以通过教育提高自己,但人的天赋不同,通过教育提高和改善自己的可能就总是有限度;即使天赋相近,由于求学者的偏好不同,对未来职业和收益的期待不同,也会影响他学习意愿和学习的自觉投入。教师和其他外部条件不决定一切。同样面对孔子的循循善诱,弟子三千中,也只有七十贤人;颜渊“欲罢不能”,而宰予却大白天睡觉,乃至令孔子感叹“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因此,虽自诩“诲人不倦”,孔子对那些思维不灵活的学生并不坚持这一原则;强调“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不认为人的自然禀赋或学习能力是相同的。假定任何社会全部人口中,颜渊类、宰予类以及介乎其间者比例大致稳定,那么随着教育的从精英向大众扩展,学生平均质量就一定下降。如果一个学校或一位老师只招收一位学生,碰巧招到了爱因斯坦或颜回,那它或他/她的教学平均质量就是任何其他学校或老师不可企及的;而既然并非所有求学者都是潜在的爱因斯坦或颜回,教育扩大导致学生平均水平下降则是必然。事实上,所有国家的无论所有层次的教育一旦从精英开始走向大众,是渐进地还是急剧地,其毕业生的平均质量都下降了。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正经历这个宿命,快速地;但原因之一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比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历史发展更为迅速。20年前,我听到中国教育界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在说,中国大学生平均水平比许多发达国家一点不差(隐含地是,还可能超过):而今天,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23%的中国,教育界人士就很少这么说了。这表明研究生平均质量与教育条件和导师有关,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关系那么大;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最重要的是受教育者本身的素质,即所谓“人才”。数量增加,平均质量就下降。这似乎是教育的悲哀。但真是吗?也许用平均质量作为判断标准本身有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教育界视野局促,对自身能力缺乏自知之明、夸大了教育功能。判断标准应是社会效用的;据此,更有意义的标准,无论对教师、学校还是国家,应当是也从来都是其“培养”的少数顶尖人才的水平。我们不是根据宰予,而是根据颜回、曾参来评判孔子的。若是关注顶尖人才,尽管缺乏经验调查数据,我还是推断,30年来中国培养的研究生的质量很可能在不断提高,尽管若做得更好些,可以提高更快些。若是人才最重要,那么问题就是,现有的尽管问题多多的研究生招生体制是否把有潜力的人才排斥出去了?只要不存在或出现这个现象,那么问题就不是太大,因为这些人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和社会科技学术创新具有决定意义。而教育规模扩大有再多问题,也不至于排挤了这些有潜力并有意愿的求学者,相反,一些在先前教育规模过小的条件下无法获得研究生教育的仍然有天分者很可能因此获得了这种教育,从而很可能是整个社会选拔培养的优秀人才绝对数量增加了;这就是教育规模扩大的收益之一。这不是说没有人才遗漏;有,一定有,任何时代的任何筛选机制都不可能将天下人才尽收囊中。而教育条件总体而言更是大大改善了。20年前中国的研究生尽管个体潜质很好,但实际所受教育培养比较有限;当时有一些优秀导师,但数量很少,整体而言高校科研院所经费严重不足,图书资料陈旧,实验条件缺乏,学术前沿的信息渠道不畅通,有些学科的学术自由宽松度也显然不如今天。当时的研究生毕业后是大多比较出色,但这在多大程度上是教育培养的成果,令人怀疑。我更倾向归功于这些学生自身的学术潜质和意愿,加上改革开放之初社会各方面急需人才,学科急剧地恢复性扩展,他们得以早早进入了教学科研一线,迅速成为生力军、开拓者甚至是领军者。今天尽管由于学生多了,不爱学习、学不进去乃至混文凭的人在数量上甚至比例上都可能比之前多了,老师关心学生不够,甚至有些老师不负责任,但由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科技文化通讯都有了迅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都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外语能力更强了,互联网使关注国内外学术前沿的人有了更宽更快的了解渠道,对于好学且能学的特别是有天分的人来说,我认为,研究生的培养环境还是改善了。因为,如果学术潜质和偏好是天分,那么这些变量就不大可能因为有其他某些同学不爱学习而改变。而导师也并非决定性因素,孔子、老子和柏拉图都是谁指导的?我个人认为,完全可以期待规模扩大后的顶尖研究生的最高水平超过20年前顶尖研究生的最高水平。目前这批人还没有获得充分的机会展示其实力,部分因为中国科研学术人口的年龄结构——文革后最早进入高校科研机构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如今大都在壮年时期,占据着绝大多数最重要的学术科研位置。上面说的主要还是一些有学术传统的学科。但一定不要忘记,在过去30年里,已经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当年的无线电系哪儿去了?电机系又哪儿去了?一系列新的院系专业出现了。即使一些系或专业名字没变,但知识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甚至根本性的变化。例如,计算机系;例如经济系的基础理论就不再是劳动价值论而是价格理论。评价中国研究生教育,我们必须把学科发展和分工因素考虑进去。说这个因素,是因为这会对顶尖人才在不同学科中的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导致某些学科中顶尖研究生数量和平均质量下降。20多年前,中国的顶尖文科学生大多进入了文史哲,理科则大多进入了数理化,这些学科产生了“一时间多少豪杰”的现象。而如今,文科高考高分学生更多选择了经济、法学、管理和金融,理科学生更多选择信息、生物、材料和各种工程。很自然,有些学科中培养的顶尖研究生数量会少一些,甚至有些学科“门庭冷落车马稀”,勉强保持招生数量导致平均质量下降了。但从社会角度来看,这表明学科不可避免的消长更替,实际上是顶尖人才在不同学科的重新配置,可能更有利于各学科的全面和协调发展,有利于新学科的创造和拓展,并因此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协调和全面发展。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变动,应当从社会总体收益上看,从各学科的边际收益比较上看,而决不能固守本学科。上面的分析已表明考察研究生培养质量不能局促于本学科甚至教育圈。而坚持这一眼光更进一步,我们还会发现,由于近年来中国的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如今对许多人来说,几乎是一种社会福利或准福利了。我个人并不赞同把高等教育视为社会福利,人人都有一份。但问题不是你我是否同意,而是社会上有许多人已把或正在把高等教育视为一种类似福利、要求国家和社会向所有公民普遍提供的东西,因此,过去10年来社会对研究生教育有一种逐渐增长的消费需求,而不论消费者是否真的打算并适合从事科研和教学。在此我不讨论这种消费需求对不对,是否理性;甚至我愿意承认其中有不理性的、机会主义的成分。但问题是面对这种需求,教育能怎么办?若有人感觉自己因“文革”失去了高等教育以及随之而来的其他机会,因此希望并强烈敦促自己并不打算从事研究教学的孩子考研和考博;有人恪守传统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理念,不管自己有无能力从事科研和教学,还是希望读研,拿个文凭留在手中;还有人为了便利自己在官场或学界晋升,想有个研究生文凭。怎么办?这种需求并非少数。教育是否有某种义务满足这种需求?我说没有;按照传统教育定义和我们根深蒂固的教育信念,不应当,甚至感到讨厌。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目前的研究生筛选机制根本无法有效甄别各类考生。怎么办?换用其他机制又很容易引发社会对公正的猜疑。这种社会需求和种种相关的社会心态事实上都在塑造着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而且,这些需求真的一点合理性、一点点社会效用都没有吗?教育真的不应有而且真没有满足诸多个体这种小小的个人幸福(包括虚荣心)的社会功能吗?我完全同意,教育界应当以培养更多高质量学生为追求,甚至是信仰,并以此判断一个教育体制、一个学校或一位老师的优劣。但对于社会来说,这个标准是不够的或如今不够了,更非惟一的;甚或社会主要不应采取这个标准,标准应当是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福利。对社会来说,教育的意义总体上是功能性的,工具性的。 数量的问题? 研究生教育扩张,从社会角度来看,有收益,但也要坚持从这个角度,考察这个收益的成本或代价。不能“一好遮百丑”。最明显的问题是,由于相当数量不打算也没能力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人进入了研究生群体,这使资源本来就紧缺的高校和教师无法集中资源培养真正有能力、有潜力而且有意愿从事教学科研的研究生,并因此不利于对于中国研究生教育和科教兴国具有决定性和指标意义的顶尖人才培养。这是我最担心的。还有一些高校或其中某些学科(特别是一些广义的文科)放松甚至可能是没有标准,招收了一些缺乏基本学术资质的官员、商人或其他人士读研、读博士,成了变相的买卖文凭,败坏了学风,败坏了教育。目前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批评意见,大多集中在这两方面。我都同意。但从社会角度来看,问题更大,更多。问题之一是社会资源浪费。研究生数量剧增,不打算或没能力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人进入了研究生群体,他们耗费数年时间学习自己不感兴趣或强迫自己感兴趣或是伪装感兴趣的知识或技能,加上他们为考研支付的时间和精力(有的连考多年),这是相当大的社会成本;不仅他们本人或家庭为此支付了时间、精力和金钱,还有社会失去的他们若就业可能创造的财富。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研究生是公费的,这意味着纳税人(部分)支付着他们的学习费用;即使是全自费,从社会角度看,也同样耗费社会资源。在中国这样一个还不能算很富裕的社会,这种耗费值得痛心。但人们更经常忽略的是研究生教育扩张对教育功能的另一种伤害,并因此是另一种社会资源浪费。这需要我们理解研究生特别是学位制度的一个重要社会功能——信息功能。如果仅仅是为学习知识,哪怕是考虑规模效益,也未必需要办大学、办研究生院,设立各种学位。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制度以及相伴的学位制度有其他重要的社会功用。功用之一是节省劳动力市场的交易费用;特别是随着社会人际关系的陌生化,更需要劳动力产品标准化,而大学、研究生教育以及学位制度本可以向劳动力市场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大大节省市场上选择人才的成本。用人单位可以借助学历和学位大致或初步了解求职者的基本资质,缩小自己的筛选范围;求职者同样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而节省费用。研究生教育数量剧增,平均水平降低,特别是研究生知识和能力严重参差不齐,研究生和相应的学位制度的信息功能就弱化甚至丧失了。这种状况如今在中国和国际上都已出现。至少在某些行当,如今用人单位不再简单看学位,还看重甚至更看重本科是哪个学校,看重研究生毕业于哪个学校、哪个学院、哪个专业甚至哪位导师;许多人曾经迷信“海龟”,如今对“海龟”也不再那么盲目迷信了,道理都一样。当丧失或部分丧失了这种功能后,研究生教育的学位和学历对社会就意义不大了,而只是或更多是对自己有心理暗示和满足的符号。这其中受伤最大的是那些有真才实学并愿意从事科研学术研究的毕业生,因为社会很难根据其学历和学位判断他或她的实力。生活中伯乐总是少的。有实力的研究生必须同实力明显不如他或她的研究生一起重新竞争本来对他/她更为合适的工作职位,他/她的就业变得更难了,而且可能失去,例如科研教学职位。当众多求职者都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之际,这些学位对社会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用人单位就不得不对每个求职者的资质重新严加审查,或借助其他更有意义的但不那么正式的标识来获得相关信息,就业市场会出现一些新的标准,表现为一些隐性的但有效率的歧视。还有一个损失是,某些著名高校或专业多少年积累起来的学术无形资产因此被零打碎敲地出卖了。这种状况也伤害了研究生教育的消费者。物以稀为贵。当标准降低,很多人都能达标,只要有意愿或有钱或当了官就可以上,当然还会有人考研,但人们从考上和毕业中获得满足会大大降低。说的是研究生本人作为亲历者从中获得的固有满足感,而不是从社会对研究生的赞美评价中获得那种满足感。同样考试满分,在没有伴随其他收益的前提下,一个人凭真才实学,一个人请他人代考,只有前者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才有骄傲和自豪,而后者也许会庆幸,却没有骄傲和自豪。人可以骗社会和他人,却骗不了自己。近年中国研究生消费意愿一定程度的降低也许部分反映了这个问题。还可能有一种潜在的长远伤害,对中国的伤害。这就是中国民众可能产生了一种普遍的错觉:即所谓“土鳖”不如“海龟”。这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和整个教育界都是不公平的。更进一步,这会造成某些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转向西方教育,求取满足自己或孩子的研究生教育的消费需求,国内大量财富会向国外流,进而造成中国高校教育资源进一步紧缺,需要国家,实际是纳税人,加大教育投资。这种情况其实目前已经有了,还不少;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都有。不少人花费了数十万人民币到某个西方国家的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大学读一年研究生学位,其知识含量并不比中国的主要高校甚至一般高校的某些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知识含量更高。再进一步,过度扩张的研究生教育有可能导致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缺乏足够的品牌效应,甚至摧毁中国高等教育已有的无形资产。这会非常不利于中国在国际上增强其科教文化的软实力。如果中国主要高校的研究生不能成为某种品牌产品和放心产品,即一听说毕业于北大或清华,各国科教机构都争着要——还不限于从事与中国有关的教学研究,如果世界各国还没有如今中国人对哈佛、普林斯顿、剑桥、牛津等西方高校研究生的那种迷信甚至迷恋(这都是有的),那么中国在这一方面的软实力就不够。中国的软实力不可能仅仅靠多办一些孔子学院来有效增加。在当代中国,尽管社会转型已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却未必为这些看来本不该进入研究生教育的人提供了他们愿意接受的足够的工作机会。他们选择上研究生并非不理性,他们的选择对自己也许就是最好的。若这一点成立,那么,可以说,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科毕业生的隐性失业;当然,鉴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可以说,研究生教育扩张是一种必要的提前的人才储备。这一推论有一定根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引发了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而作为对策之一,教育部就以多种方式扩招了一些研究生,还通过对某些职业导向的研究生限制收费来降低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成本,就是一些典型例证。我还说了,一些没有从事科研学术的潜力和意愿的人进入了研究生教育;这个命题至少隐含了两个可质疑的未明言假定。一是有关受教育者,似乎所有人在进入研究生教育之前就可以也应当明白自己愿意干什么和能够干什么。这个假定不现实。除少数天才为自己的强烈偏好驱动外,大多数人并不确切知道自己的甚或就没有稳定的职业偏好。职业偏好在很大程度上是逐渐自我发现的,部分也是社会塑造的产物。我个人就有这样的经历。现代社会应当创造更大的空间,让更多人在社会生活(包括在学校)中不断自我发现和自我调整,允许他们在职业选择犯一些“错误”。这不就是我们渴望创造的个人自由要素之一吗?并因此也是一种社会福利?其中的另一错误假定则是有关教育者,似乎教育者可以预先精确知道研究生教育的社会成本和收益,据此确定最佳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并只选择或更多选择那些将从事科教工作的人进入研究生教育;否则就是研究生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个假定同样错误。从教育的实际状况来看,有时浪费是必须的,是效率的保证,并在这个意义上是有效率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所有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研究生教育社会收益的整体价格的一部分。砍掉一点?中国教育一个最严肃的教训就是“别折腾” 对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因此,真正的问题并非其平均质量下降了还是提高了,因此应予以简单肯定还是否定,不是应批评多一点还是应赞扬多一点。对这些问题,人们可以任意评说。有意义的问题是我们当初能否以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收益,或以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大的收益——我认为从理论上看本来是可能的。但现在问题已经在这里了,还为撒了的牛奶哭泣没有必要,也没收益,再严厉的批评都是无的放矢。眼下的最重要的问题则是如何改善。对于行动者来说,最有意义的问题是如何从这里前行。正是在这一点上,我根本反对上述学者的思路:砍去一半高校的博士点、压缩研究生数量。我就从他的建议开刀。因为他的这一思路为学界不少人分享,甚至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也大致倾向这一主张;也因为这个建议大刀阔斧,痛快淋漓,不仅大快人心,而且似乎可以立竿见影,就看领导有没有决心。但我的分析结论是,刘先生的建议看似可欲,实不可欲,也行不通。不可欲,因为后果很糟,甚至会出人命。这绝非夸张。不说对北大清华这样的著名高校的博士点——其实也并非都强——谁能下手;即使那些近年来刚刚获得甚至勉强获得博士点的地方院校,也很难砍掉。这里有一个棘轮效应,或行为经济学上的禀赋效应,你给了人家的东西,很难拿回来了。某校可能是经过了十多年甚至更长久的努力,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时间金钱,好不容易才获得一个博士点,或是增设了一个点,现在你要砍它,砸人家的饭碗,人家会束手待毙吗?这涉及太多的既得利益(不带贬义)了。为申报博士点引进的教师;已经或期待获得博导头衔的老师;在读的和备考的博士生;若这个点是在任领导努力获得的,就涉及在任领导的政绩;若是前任领导努力获得的,则还要加上对前任领导的评价;甚至有关一个学校的生死存亡。结果会师资流失,当地民众和舆论的议论,当地党政领导的干预,甚至不能排除校方明里反对暗地默许和支持学生上街游行抗议。而请注意,该学者建议至少砍去一半高校的博士点,而不是砍掉一半的博士点,这意味着全国至少要砍掉183所高校,假定一个城市大致有两三所高校失去全部博士点,这意味着要准备有60—90个甚至更多城市出现突发事件。谁敢动这个奶酪?教育部敢吗?但我的这些设想都多余了,是我太天真和较真了,因为事情根本走不到这一步。即使要做这事,教育部也一定要借专家评审。但专家下得了手吗?即使学术标准最严格的专家,一旦真到了某校,就可能就下不了手了,至少下不了那么多,那么快。所有的人在这类问题上都是,甚至应当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想想“批评从严,处理从宽”的政策。我这不是批评专家学者言行不一,而这是孔夫子留给中国知识分子的“君子远庖厨”的原则。而且,评审是集体行动,人们大都希望自己做好人,别人当恶人;就算有个别铁面无私学术至上的专家,也不顶事。更何况我怀疑有没有这样行动而不是言辞的铁肩担道义的专家。并不全是推论,我也有这种经验。我参加过法学学科的评审,见过评审专家,我也是其中之一。大约在10多年前起,当时全国只有200个法学本科专业之际,在所有相关会议上,我都听见主要高校法学院校长建议教育部组织评审砍掉一批不合格的法学本科专业。但评审的结果是——全国如今有630多个法学本科专业了。评审意见中,最严厉的要求也就是整改。博士点会有例外吗?因此,这个“砍点”的事,就算教育部在社会、学界或上级压力下启动了,也行之不远。“出师未捷身先死”,就死在这些主张“出师”的专家学者手中。最多砍两三个点,做做样子。而大多数点会因此继续,而且经过评审后,这些点的正当性更强了。这其实不是全部的麻烦。别说真砍点,即使对博士点来一次全面的督促整改和检查,也可以预料,对许多学校也近乎灾难。相关学校和博士点会有大量动作,规定的和自选的,合法的、非法的和灰色的,耗费资金人力无数,而这些人力物力本可以也应当用在教学科研上的,高校的资金会进一步紧张。最后结果很可能是上下合谋,你好我好大家好。会是这样吗?我相信必定是这样。想想前几年的全国高校教学评估中的一些情况。这是整顿吗?有可能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吗?这是折腾。“彻底整顿”则是大折腾。而建国以来,我们总结的一个最严肃的教训就是“别折腾”。“砍点”的建议出局了,但值得思考的问题才刚刚开始。我们应当想一想,为什么这个不可思议的建议会在一些著名高校的教师心中获得更多共鸣,会被《南方周末》当做有魄力的教育改革建议?这反映了在中国高校和媒体中,包括在许多一直强调解放思想、反对教育管理过度行政化的学者和教育家心中,包括一些标榜自己有改革意识的媒体,其实骨子里有强烈的计划经济和教育行政管理的情节。一遇到问题,他们不是从市场找出路,不是仔细分析内里的复杂因果关系,而是一拍脑袋,然后全力劝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甚至政府来大动作。这其实是中国教育,不仅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研究生教育中至少有一部分问题就与教育行政管理有关。这不全是批评,我知道这是历史,也尊重历史。问题是当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条件都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却还试图走老路,走回头路,这就不太对头了。这里还有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更大的身份和地位问题。许多学者和教育家忧国忧民,有学术责任感,这很好。但还要问的是,什么环境塑造了他们以这种方式忧国忧民?会不会其地位和位置令他们有一种偏见?注意,忧国忧民和学术责任感并不自动消除偏见和盲点,有时甚至会强化某种偏见。我认为有。最重要的是,这种“砍点”一般不会落在自己学校,自己学院,自己头上,甚至不用自己去执行——波斯纳法官说过,若是让法官亲自执行,他判死刑就会更慎重。这个建议的背后或多或少有一种“饱汉不知饿汉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尽管看起来超然。我访问过一些边远省份的大学,那里的条件确实很弱,师资极为困难,不但难以引进,甚至留不住人;许多高校因此希望有一个博士点,在一定程度上就为了培养和吸引师资,也希望从当地或中央政府多获得一些教育资源。这些校长院长想获得博士点也许有个人的政绩追求,但这不是全部;他们也想尽可能为本校师生和当地人民谋求些利益,做些实事。一位只关心个人政绩的领导当然很坏,但一位连个人政绩完全无动于衷的校长院长有可能关心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利益吗?我们这些位于北京、上海、武汉的著名高校的学者也许会认为,这些学校的水平太低了,他们根本不应把精力放在争取博士点上,应当放在教学科研上。我同意。但如果当地教学科研在重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博士点,我们该怎么办?想想30年前,中国设立硕士、博士点之际,哈佛、牛津是不是也可以居高临下指责:“你们中国居然还想设博士点?”应当有一种社会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太坚持原则的人常常因为他没有或不愿换位思考。 来点实在且可行的 反对诉诸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彻底整顿”的方式来压缩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不意味我主张维护现状,或拒绝教育行政部门的一切行政措施。我只是说,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过了宏图大志,大刀阔斧的创业时期,需要更为精细审慎的雕刻和打磨。我在这里提出三项具体措施。具体并不意味着就事论事,缺乏一般性思路和方向。恰恰相反,我力求从具体中展示一种思路,反映我对中国研究生教育更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我的追求方向。(1)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明令禁止各高校从非科研学术机构招收在职博士生。有关的弊端已经有很多分析讨论,我只简单再说几句。这样做不大可能因此造成人才的遗漏。因为只要不在科研教学结构,在职博士生,无论在官场还是在商场,都不大可能有足够时间和精力研究真正的学术问题,招收这类在职博士生从一开始就注定没有什么从事学术科研的前景。我不否认其中某些人对学术科研有一定兴趣,但这种偏好不必须在博士学习中满足,他完全可以自我提高或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博士教育既非业余爱好也非继续教育。此外,他既然不愿意放弃现有工作来攻读博士,也足以表明他/她的学术偏好还不够强,上或不上博士对他的满足都增减不大,也就不大可能过多损害他的幸福。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在职博士生往往是官员,通常高校对他们都降低了招生标准。但天下没有免费午餐,学校并非慈善家,它也是要回报的,被招博的官员也可能给予回报,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导师。这既会导致招收官员读博的学校或导师获得额外的利益,更多高校会就此展开竞争,对全国高校的教学科研造成重大损害;也会导致这些官员运用手中权力不公平地分配资源,其实是以权谋私。此外,博士招生名额目前是稀缺资源,在职官员占有了,在学术上可能排挤一些更有实力和能力的学术竞争者;到官场上或某些职场上,则可能排挤一些实际工作能力更强但没有博士学位的竞争者。这同时不利于中国的学术和中国的政治。解决这个问题也不很难。招官员读博在理工科以及某些文科院系很少,倒贴钱让官员或商人读数学或物理学博士,他也不会读。这类院系事实上常常是博士名额招不满。只是许多学校为完成招博任务,便于向社会和主管部门交代,也防止下一年招生名额减少,便把这些空额转到一些所谓“好招生的”专业,那些学科知识不系统、不严谨、考试标准很容易放松的专业。据我所知,有的大学一个不大的学院每年博士招生名额超过150人,超过或接近该学院每年本科招生人数。可以想见(或不能想见),如此招收的博士生水平会如何,而在职博士生往往进入的就是这类学院和学科。这种情况在一些高校已持续多年,也是这些学科研究生水平难以提高甚至学术声誉逐年下降的主要症结。就此采取行政措施,不会有什么不利的重大社会后果。(2)第二,除非是专门从事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在那些主要靠个人天赋、无法有效积累和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行当,不设研究生学位,或让市场逐渐将之淘汰。说得更明白一点,我反对在影视表演、戏剧表演、相声小品表演、绘画书法以及诸多体育运动项目设立研究生学位,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尽管可以在这些行当设立真正的“研究”生。多年来,已有不少学校设立了这些学位,甚至开设研究生班,我认为就学位制度而言,这是完全错误的。我并非轻视这些行当,恰恰相反,我非常尊重,甚至正因为尊重。因为在这些行当要想杰出需要的天分更多,而不是知识传授或学术研究;研究生教育对这类人才成长基本没什么实际助益。这也并非否认这些行当有知识和技能,我只是说,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非常不同,这些行当所需要的往往是“无言的”或“默会的”知识,既很难通过训练来提高,也无法有效积累和传递。这些特点在艺术圈内非常典型:杰出艺术家的发生几乎是横空出世或旱地拔葱;即使从时间上看,似乎有前人,其实前人与后人之间基本没有什么关系。说句刻薄但真实的话,在这些行当中,往往是最没有希望成为顶尖的人才会努力争取学位。肯定有人痛恨我的这一分析,坚持认为广义的“艺术”可以拓展研究生教育。反对理由可以是,第一,之前有师徒制,并且曾出现过代代相传的辉煌。看似代代相传的现象确实存在,但问题是,这是否真的是代代相传呢?艺术中师徒制的核心并非知识和技能的有效传授和累积,而是师傅借此发现有天分的人才,以及师傅的行界声誉为后辈天才提供崛起的便利,且交相辉映,师傅也会因此获益。赵本山有什么师傅?拜赵本山为师的人又有谁——至少就目前而言——达到了赵本山的水平甚至当年赵本山的水平。这也不是师傅不用心或学生不用功。常香玉不可能对孙女不用心;梅兰芳也不大可能对梅葆玖不用心,但小常香玉的艺术成能同常香玉相比吗?梅葆玖先生可以同梅兰芳相比吗?广义的艺术界,子女承父母业不算少,极少有人达到父母的水平,更不说超过了。如果看透了这一点,在广义的艺术(不是艺术史或艺术学理论之类的,这些其实并不是艺术)行当中开展即使是师徒制的研究生教育也就没什么意义了。另一种反对意见是,即使不能培养艺术大师,不会大大改善学生的职业表现,但些许提高也好呀——社会不仅仅需要大师,也需要一些“中师”或“小师”。这种观点仍然不理解艺术的特点,不理解艺术的社会需求特点。艺术大致是“武无第二”,是“一招鲜吃遍天”。极小的差别,有时甚至完全是个人特点,就决定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差异。你很难说葛优比另一位优秀演员强在何处,但到了市场上葛优的电影票房上亿,而另一位从各方面看都似乎不逊色的演员可能就几百万甚至没有票房。艺术需求的规律是很难接受替代。差一点就是差,只有最好,没有次好,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马太效应在艺术圈内非常显著,而现代媒体的发展使这种情况更严重了——迈克尔。杰克逊一个人就几乎占据了全世界的同类演出的市场。在当代,以培养“中师”或“小师”为目的的研究生教育没什么实在的意义。(3)第三,应逐步放开对职业导向的研究生教育以及某些实际并非学术导向的所谓学术研究生、主要是硕士生的收费。中国近年来研究生数量激增和始终旺盛的社会需求,除了其他因素外,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教育市场缺乏有效的价格调节机制,无法协调供求。虽然一些学校的EMBA教育收费管制已经放松,但对其他一些职业导向的专业硕士学位收费还管的比较紧。2009年,为防止就业难,教育部推出了针对法学本科毕业生的法律硕士项目(有学生称其为“法骡”项目,因其混合了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特点),并且全国一刀切,把价格限定很低。这其实不利于这个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产生这类研究生的品牌,不利于优秀的毕业生。中国各高校的教育水平显然有差别,不仅在品牌上,而且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也有差别,可调动的资源也不同;并且,至少有些学校对这类项目有比较长远的打算,希望创设品牌。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于所谓的“民生”考量的措施打乱了各高校的规划;事实上是迫使各个高校放弃自我创新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规划和追求。此外,至少有些职业导向或名为学术导向的研究生毕业后会有较高的收入,而当限制价格之际,他们为教育支付的货币费用不足以购买他们实际获得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他们至少花费了部分纳税人的钱来追求自己获利颇丰的职业。这种状况对于那些职业回报不高的但社会又不可缺少的专业的研究生是不公平的,不利于中国各个学科的全面协调发展。在理科中,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数量多,职业导向明确,市场需求较大,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其实都不从事教学科研,收入颇丰;而学数学的人较少,但国家需要,预期回报偏低;对这两类学生若不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作出学费调整,对整个社会不利,对这两类学生也不公平。但这不可能靠教育部来管,因为即使同一专业,各大学的研究生去向也不同。研究生教育因此一定要放权给高校,放权给高校就是放权给市场。不要总是担心市场会出问题,市场不理性。其实市场一定会迫使想生存下去的高校理性起来,只追逐货币收益的学校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研究生教育需求的前瞻 因此,我的建议并非是头痛医头的对症下药,这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都基于我不大相信行政主导,而更信任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期发展和实际存在的市场。许多学者都批评教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我理解他们批评的实际是变相的买卖文凭,大肆办班挣钱这类对于大学来说近乎饮鸩止渴或杀鸡取卵的行为。这不是市场化,而是市场化不够的表现。而且不要以为不讲市场化就没有教育市场了。教育市场一直都隐性存在的,也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教育需求——即使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想一想1977年恢复高考时,为什么考分最高文科学生更多选择了中文、哲学和历史,其次是经济,却很少有人选择法律。并不是那代人对文学历史哲学特别爱好,而是因为即使在文革期间这三个学科的某些知识也似乎比其他学科的知识更有用,文革造成的收益想象实际上塑造了那一代大学生的专业选择。而到80年代中期,尽管还没有提市场经济,文学就失去轰动效应,经济、法律、管理、金融等专业就开始大行其道了,尽管这时大学生就业仍然是国家包分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教育的市场,需求和供给问题也没消失。据此,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数量的增减,就必须放在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综合考察。上面三个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就考虑了当下和未来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哪怕分析判断有偏颇,也并非出自我个人的好恶。在这三个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即使不采取积极措施,但只要不采取其他激烈措施,不按常理出牌,我估计,在这三个方面都会向我建议的方向变化。就总体和长远而言,中国人的研究生教育需求会稳定下来,甚至可能下降。在目前一浪高过一浪的考研浪潮中,我的这个预言看起来很不现实。但我坚持这个预测。必须看到过去30年里,特别是过去15年来的研究生教育需求激增,是中国社会文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环境和政策引发的。由于“文革”后必要的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政府官员的选拔上,在各个行业的职称晋升制度中,都强调了学历,由此引发了不仅是一大批政府官员考研和在职读研,事实上更大量的是高校领导和教师考研和在职读研。作为一个普遍社会现象,追求高学位,其中难买有官员以权谋私的现象和因素,但更有传统中国社会关于教育和职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其影响下,几乎每个家庭只要可能都会敦促孩子追求高学历。一系列特定的时代因素也夹杂进来了,一些因文革或自认为因文革失去高等教育机会的父母对孩子有特别高的学位期待;市场经济社会引发的激烈就业竞争;不少女大学生试图用更高的学历克服就业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高校对师资的需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的经济和教育调整;以及其他我在此不可能也不打算一一提到的具体因素,共同创造了日益增长的研究生教育的市场需求,持续了将近30年。是,将近30年;因为近年来这个需求势头实际上已经弱化。首先是市场,然后是社会和舆论都开始改变那种一味追逐高学历的社会氛围。转折点或许已经出现。最重要的标识是,尽管近年来考研的考录比列下降——这标志着考研更容易了,成本降低了,教育供给增加了,但这个本应刺激研究生消费的价格信息并没有导致随后几年考研人数的增加。事实上自2006年以来考研人数就稳定了并有所下降。如果不是因为2008年下半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以及教育部为保大学毕业生就业采取了某些应对政策,这个态势完全有可能持续下去。事实上,经过十多年的的扩张,原先没有学位但希望获得学位的人,无论是在政界还是科教学术界,大都已经获得了学位。更年轻的一代的官员,特别是是年轻一代高校教师,许多在进入职业前都已获得了硕士、博士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在职学习这块需求已经大大减弱了。社会风气也已开始了某些变化。2004年7月,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向党中央上报并联合印发了《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工作的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具体意见。在干部晋升上,学历的意义比之前降低了。国务院发改委主任张平的中专学历,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的大专学历,已经受到媒体的关注,并且受到了甚至是过度的赞扬。受关注和赞扬表明还很罕见,但这有可能是一个风向标,意味着在各行各业,学历都不再是决定性的,人们更关注实力了。其他因素也在重新塑造着研究生教育的市场需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职业的发展,就业和成就自己的渠道更多了,人们对自己的利益和偏好趋向有更多的自觉,对研究生教育的机会成本和实际意义有了新的理解。考上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的社会评价仍然很高,但至少已不再具有“光宗耀祖”的传统意味了。新一代父母也许仍希望但不再像前一代父母那么强求子女获得高学历了;富裕家庭的孩子也不大轻易接受父辈这类期待和要求了。简而言之,社会对研究生学位的需求日益务实了。这一点在艺术研究生教育市场上最为明显。尽管不少高校先后设立了艺术类研究生,但真正杰出的有市场号召力的艺术人才很少进入研究生教育(甚至根本就没进过高校,例如葛优),进入的对学位也大多是“有它不多,没它不少”——学历和学位并不有助于其事业或实质性收益,相反可能耗费他/她的一些成本,至少是时间和精力。也有跻身艺术界的人士试图通过研究生学历或学位来改善自己的事业,但消费者对此是不买账的。谁关心迈克尔·杰克逊或麦当娜的学历?10年前不少人议论甚至谴责巩俐想读北大社会学系的在职硕士,巩俐放弃了,事业和成就毫无影响。未成明星的演员,即使获得了较高学历,大多是在艺术院校任教或“两栖”。研究生学位和学历对他们其实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一个例子是90年代初设立的书法博士。据报道,就读者大部分为专业从事书法教学的大学教师,此外还有些日韩留学生。最重要的是,这篇报道的题目是“书法博士孤独守望传统艺术”。我非常尊重这些孤独的艺术人士;但我们所有人都摆脱不了市场,而市场正减少这类研究生的需求。可预期的中国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会进一步弱化就业竞争,进而弱化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一个最大的变量是中国的人口构成,几十年来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已经造成全国的特别是城市地区的小学、中学生数量锐减;这个人口现象必定会影响中国的高等教育需求,然后是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从供给的一面来看,全国主要高校的教师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专业化了,不再期望有许多人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很高的兴趣。真正的哲学家或数学家什么时候关心过社会是否关注自己呢?关注自己有多少学生呢?学术职业化和高校教师收入增加也促成了年轻一代教师更重视学术的传统和尊严,对研究生的潜质更为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从关注招收研究生的数量转向了关注质量。如果这一代学人形成并确立了这一传统,可以预见,这会比刀切斧砍式的行政措施更能有效压缩或稳定研究生数量,并逐步提升研究生的质量。因此,我判断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个转型期,至少为转型准备了一些条件。教育市场的供求关系将主导中国的研究生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在当前这种情势下,政府主管部门采取某些稳妥的措施,不仅适时,更是可能。只要不出“昏招”,市场也会自我调整。但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还会有另一个重要发展机会。这就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文化影响力的增加,外国来中国留学的研究生数量可能会急剧增加。这种状况在许多发达国家就出现过,至今仍在延续。美国至今吸纳着大批中国、印度等其他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的留学生;在欧洲,在澳洲,加拿大,也都有这种情况。事实上,德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保持其博士产出第二大国的地位,很大因素就在于其对外国留学生敞开了研究生教育的大门,尽管这个门太大了点。如果这一点为真,中国未来的研究生教育也许会在这方面有新的发展。但所有这都只是预测。成事在天,我们只能谋事,也应当谋事。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文化纵横”,作者苏力。本文原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原标题为“数量与质量——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和回应”,篇幅所限,内容有编删。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纤秾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劝不要考法硕呢?

从前几年开始法硕的势头很猛,但是从去年开始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又都开始劝大家别考法硕了,这是为什么呢?一、报考的人数增多所以导致难度增大法律硕士(非法学)属于专硕,而且必须非法本才能报考,前几年了解的人少,竞争压力较小,所以这也就是你在网上会看到很多逆袭的经验帖的原因。但是近两年,随着法治建设的加快,考研总人数上涨,还有在各种法硕的辅导机构的推动下,报考法硕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学校的报考人数都成倍的上涨,而且分数线也在逐年上涨,难度几乎翻了几倍。还有以前有一部分分数不是很高的学校,今年分数线也快速上涨。之前法硕性价比高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一些985和211院校,每年招生可能会招不满,都会接收调剂。但是今年大部分之前国家线附近的211基本分数线都涨了,这说明无论是名校还是求稳,法硕的性价比的确降低了很多。二、法硕非法学的推免人数在大量增加刚才我们提到了每年报考的人数都在递增,但是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每年的推免生也在上涨。你比方说,一个学校最开始只给推免生留几个名额,大部分名额是给统招的。但是到第二年的时候,给推免的名额增加了,但是还没有扩招,那给统招的名额就减少了。大部分学校对于法硕(非法学)的规定都是推免不超过总招生量的40-50%,如果推免进一步增加到规定的数字,那就意味着法硕非法学基本缩招了一半的名额。三、旱区压分明显,拿高分非常难很多考生都说分数线高了我也不怕,我考400+还怕上不了岸么。但实际情况就是在一些严重压分的地区,法硕你想要拿高分真的是不容易。很多地区别提是400+了,连400都很难到。像很多人想报考北京上海的一些高校,就要提前做好功课,也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是不是很多同学也会说,那压分所有人都会压啊,又不只是我自己,我担心什么呢?压分会导致很多比较优秀的考生,分数会很密集,也就是说会导致很多很优秀的考生,因为几分之差就上岸失败。而且即使你进了复试,分数密集,复试的压力也会很大,你可能稍微有一点小失误,就会刷掉了。还有就是即使你调剂了,你的分数也不会有很好的竞争力。四、调剂制度改革了调剂制度改革以后,一个考生可以报三个调剂指标。所以就有很多高分考生占了这三个调剂名额,去面试过后又会嫌弃学校一般,不去了。而低分考生无路可走,发挥失误基本就只能第二年再来。所以说,现在想要考法硕已经不是那么简单的了,除了不考数学,其实没有什么优势了,而且很多跨考的同学会面临着大量的专业知识的背诵,难理解难记忆。最后希望大家别去盲目的跟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我是考拉小姐姐,每天带你了解一点考研小技巧。

卡伊

2019考研落榜情况惨烈,今年的学校套路令人防不胜防!

2019年考研可谓史上最惨烈的一年。由于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均不理想,2019年考研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85万的惊人数字,但最终录取人数:不到70万。于是很多2019年的考研人都经历了这样的心理波动:从最初查到分数的欣喜若狂到后来的平静,最后无缘复试的无奈。调剂成了大批考研人的唯一退路。随着高校的考研调试窗口陆续开放,仅有的希望似乎也要破灭了——由于2019年考研初试分数普遍偏高,调剂的同学里出现诸多高分考生。一位华中师范大学的研友,初试考取了401分的好成绩。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分数可以调剂一个不错的大学,没想到今年考研调剂激烈到,申请宁夏大学被拒了。兰州大学这样的985,进入其调剂范围的,本科无一不是985、211的生源。211工程高校大都爆满,要求调剂标准基本都是211工程高校起步,同时分数也远超国家线。甚至一些热门高校为了筛选,将英语初试分数提升到了60分,标准也是一提再提。以广西大学为例,虽然是一所211工程高校,但这所高校在国内的知名度不是太高,但2019年的考研调剂,这所大学却成为了热门。广西师范大学知名度也仅限于省内,但今年调剂也是爆满,原因就是申请调剂人数暴增至2万人,而去年仅仅为7千。以往那些被大家一志愿低估的内蒙古大学、青海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今年也全部翻身做了主人,调剂门槛也是越定越高。作为热门专业的法学,基本没调剂名额。一旦选择了接受调剂,就意味着本科到硕士是一个学校层次的悬崖式下跌。@陆路 普通二本&二战两次考研,陆路都非常谨慎,选择了五院四系中的华东政法大学,地理位置不错,而报考难度和招录比都比其他学校好的多。2018年的一战,陆路其实已经做好了放弃的准备。一是因为自己学习能力一般,本科院校只是一个双非二本,目标跨度太大心里不稳;二是把精力都贯注在了司法考试上,从司考结束后的十月才开始考研,这个时间几乎等于宣判了死刑。两手抓成功的故事毕竟只存在于少数经验贴中。“两次考,分数都是刚擦b区线。真的,二战真不一定就比一战好,二战没啥提高的一大把!”“去年因为已经做好了二战的准备,想着就试试水呗,就没有全心全意,出了分数一看挂了,也没觉得太难过。结果!这就是为我今年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当时就直接想着二战呗,都根本没了解调剂的情况,谁知道竞争这么激烈啊。”走到调剂这一步,陆路全是懊悔的神色,懊悔没有再奋力一点,懊悔去年没了解好调剂情况,轻视了调剂的竞争激烈程度。这个我还是有所耳闻的,微博上很多人都在吐槽自己被压分了,我安慰他道:“大概你也有被压分吧。”“我也觉得自己被压了点分。但是其实也没多亏,调剂的还有400+的大神呢,我这种咸鱼也不算吃了多大亏。分数出来的时候还没那么难过,到被调剂的时候被踢来踢去才真的感到难过了。”“调剂信息,越搜越绝望。且不说A区了,很多340、350的同学都往b区挤,比如云南大学,广西大学之类的,其中很多都是本科985、211的同学。你说说,我这个双非二本居然还有脸偷懒,居然还想捡漏,简直他妈的做梦。”“甚至于什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内蒙古电子科技大学还有一些很偏远地区的二本院校都爆满了!今年真的是饥不择食了,往年很多学校压根都招不满的,今年竟然这么多优质的生源摆在面前求爷爷叫奶奶的让你挑。我被调剂不上也是该。”这个结果现在是开玩笑式的说出来的,那些心酸都已经自己消化了吧。陆路不愿意从一个双非二本又去一个双非二本了。考研是为什么?无非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啊。调剂的结果根本就毫无帮助啊,有什么意思呢?花费三年的时间。仔细算算,如果被调剂到了一个野鸡大学,其实出来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大概率的最好出路无非是考个公务员。那为何不本科去考呢?公务员是熬资历的,现在去考了,三年后都升了一次职了,总比在一个野鸡大学再耗三年强吧。陆路已经没有时间再懊悔这次二战的失利了,赶紧投入公考是下一阶段的主心骨任务。调剂?算了吧,既然和最初目标南辕北辙,何必再去挤一个不知名研究生的学历。@孙博 五院四系&一战孙博的本科出身真的是相当好的,自己成绩也是相当可以的。虽然达不到保研的标准,也绝对属于中流向上了。和同学们一样,选择了法考和考研两手抓,报考的本校宪行。一路上还有师兄指点,自我感觉还不错。成绩出来整个人懵了。败北。没过线。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否调剂成了眼前的首要问题。孙博听了很多调剂指导。按照往年惯例,调剂有些类似自主招生,一看本科学校,二看英语等级,三看有没有过法考。孙博感到十分庆幸,自己把法考过了,免受了许多调剂时的歧视。当时还是信心满满的,毕竟,自己除了分数不高(何况,和其他学校的很多人比,也不算低了),其他条件全部满足,于是信心满满填了不少学校的预调剂。预调剂期间停止后,复试名单就出来了。“你敢信吗,江南大学、南师大、南航、兰大这些学校,我全部没选上!甚至于,南京理工大学,理工院校,我给他们招生办打了电话,对方问了一下我的情况,我说我是五院四系的法学本科,一志愿本校宪行,351分,过法考过六级,请问有调剂去的希望吗?招生办老师回答,你们学校是34所自主划线院校吗?我回答不是。”“对方很有姿态地说——哦,那就不好意思了,我们学校只招收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毕业生。我后来登陆他们学校的调剂系统,里面的申请信息中的毕业院校选项,并没有我的本科院校的选择。”“后来我才知道,之所以之前那些学校我都没选上,很大原因在于我不是34所自主划线院校,我不是985大学毕业生,我报考的院校也不是985。理所当然被排除在外了。”我提出反对意见:“但是无论是名声还是生源,我们高于绝大多数985了吧。”“那也没办法啊。人家就是卡985,这能咋办呢?我也觉得无辜啊。”孙博想想都觉得自己冤。“也有个别学校的拒绝原因在于不允许跨专业调剂,比如兰州大学。虽然教育部规定,学术硕士可以调剂到专业硕士之中,但是这些大学还是不接受跨专业调剂,很多大学的接受调剂专业里也没有宪行。我都后悔为什么自己没有报考法硕,每个大学的接受调剂里面都有法硕。当时不愿意考法硕嫌它是专硕,谁知道调剂时还很好用。”孙博感觉调剂要凉凉。不久后山东大学公布了调剂公告,孙博感觉自己的希望再次燃起。山东大学不仅是985院校,而且法学实力还不错。往年调剂成功的师兄师姐很多,因为山大很重视学生的出身,很欢迎本科是名校的考生申请调剂。校区地理位置也很好,在美丽的青岛和威海。然而再次落榜。原因在于,那几天教育部公布了一个文件,关于做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工作的通知,强调今年各大高校在进行调剂工作时,不得考虑除分数以外的与考试成绩无关的因素。这说的很明显了,就是必须按照成绩接受调剂考生。所以山大今年不看考生本科毕业院校,他们只卡分数线。前面一堆400等着调剂,哪轮得到一个350的?在这条政策的引导下,今年很多双非毕业生的调剂之路走的十分顺利,他们拼死拼活、背水一战了一年,最后刷出的成绩甩开了很多名校本科的学生。孙博是真的觉得自己太倒霉了吧?什么破事都让自己摊上了?接下来孙博的调剂之路一直在填报系统、打电话、发邮件之间进行,太难了,真的太难了。本科名校在今年貌似毫无用处。今年都是拿总分划线的。比如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总分必须超过370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也要求总分达到368分才可申请法律硕士调剂,不管你一志愿是不是法硕;某些双非院校如上海师范大学等,调剂标准也是总分至少365以上,还不一定能不能排到你。分数在任何时候都是硬实力,管你本科北大还是北大青鸟,没分就免谈!3月25日,国家正式调剂系统开通。正式系统只让填三个申请,每一个申请都只能填完以后锁定36个小时不准更改。经过几天的思考,孙博在调剂系统开通后的三个名额里,填了三个211的理工类学校。最开始对理工院校无感,但是现在为了毕业时能有学校接收,哪里中的几率大就去哪里,没胆量也没资本再挑拣了。当天晚上孙博紧张的快哭了。如果这一夜手机没有任何消息,没有学校搭理你,那就game over了。在房间里写了许多鬼画符在草稿本上,已经开始规划二战的日程。孙博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天晚上自己书桌上那个橘色小台灯的微弱的光。就在小台灯边守着手机不敢动。凌晨一点,其中一所还不错的学校发来了复试通知。那一夜根本没睡着。那一夜只收到了这一个大学的复试通知。打开他们的调剂公告,孙博心又凉了。考试时间是收到复试通知后的第三天。也就是说只有两天的时间,准备政审材料、复试材料、以及他们的很奇葩的笔试科目——一门很偏的法。两天不到的时间,这么多东西,还要去报道,复试的内容也一无所知。但是孙博还是不想放弃。万一呢?狗屎运要是踩到了,就有学上了啊,就不用二战了啊。谁想再遭一年罪啊,再吃一年苦,再来一年早出晚归、朝七晚十的日子啊?回忆2018年那段在自习室从早坐到晚的日子,满脸爆痘的日子,根本不想回首。就这样吧,裸面就裸面,反正这场调剂的心理战已经快要承受不住了。这段日子的失眠有多难受只有自己知道。熬过了考研的煎熬,谁能想到调剂竟然能煎熬成这样呢?真不是滋味。感觉自己是坨烂包菜,被人挑挑拣拣的踢来踢去,这种挫败感空前未有,整个人的自信心溃不成军的崩盘。这种感觉拜托这辈子都不要再来一次了。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故事。“我有一个朋友,一战清华,上线了复试被刷,调剂到华北电力大学,不甘心,不愿意去。二战清华同专业,考得不如第一次好,调剂到了中国海洋大学,也没去。现在在深圳打拼,我让她写一下当初调剂的经历,她拒绝了我。她说,我到现在都没释怀,一辈子也没法忘记,我写不出来那些我的眼泪和心酸。”考研调剂,伴随着严重的自我怀疑,超级大的心理压力,漫长且煎熬的等待。跌宕起伏的心情,夜里翻来覆去的难以入眠,定着闹钟爬起来看调剂系统有哪些学校更新了。希望所有考研人都能做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避开这些折磨和痛苦。但是幸运儿毕竟是少数。希望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