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发表科技期刊论文的撰稿基本要素突击者

发表科技期刊论文的撰稿基本要素

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文体,欲在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其基本要素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依据赛恩斯编译的经验,缺任何一项要素,都会在初审时被退回修改,如果缺少的项目太多或缺少重要项目,编辑会怀疑该文作者缺乏严谨的治学或研究态度,怀疑文稿的质量,很可能将其当成劣质稿件作退稿处理。一、题名与层次标题。论文题名应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进行符合语法的词语组合,恰当、简明、全面、正确地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在题名中不要用可有可无的词,更不要引起歧义。拟文章题目时,应保证题文内容相符,使题名涵盖的内容与文章论述的问题相一致,应尽可能地避免题目冗长,但题名短而精是建立在言之有物基础上的,而不是为了短就短而空、言之无物。简洁凝练的题名不仅能吸引读者,也反映了作者的文字概括力。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一般用偏正词组表达,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排版,序号后空一个汉字长度接排层次标题。撰写层次标题时,应避免下级标题重复上级标题的内容。二、作者署名。作者署名是科技论文有机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确著作权,二是表示学术负责,三是便于工作联系。作者署名应给出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作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所在的工作单位以及通信地址。现代科学研究往往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所以论文的作者常常不止一个。如果有多个作者,应按各人的贡献大小排列于题名的正下方。三、摘要。摘要是一篇与论文正文结构相对应、对论文主要内容高度浓缩的独立的简短论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使编辑或读者了解论文的特点,确定是否有必要阅读全文;二是为文摘刊物和检索系统收录提供便利。科技论文摘要通常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素,应着重反映作者强调的观点,与文章主体内容信息量相等,不分段落,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合乎语法,不加注释和评论,不要过简或过繁。四、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的指引性的术语,是最简捷的论文介绍;选用关键词是作者对自己的文章内容进一步提炼的过程。一般每篇文章标注3~8个关键词,大多浓缩在大标题和摘要中。一般来讲,可从研究对象、性质和采用的方法抽取关键词,并尽量按此顺序排列,以突出重点。五、引言。写在文章的最前面,是作者对其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前人研究工作及存在的问题、本人想解决的问题作一简要概述,以突出论文创新点、新颖性、研究深度及发表的价值。在引言中引用一些前人的成果是为了说明作者工作的继承性,也可以从发展中引出作者研究的问题,但切忌为了表示作者工作的重要性而故意夸大自己对技术发展的作用或肆意贬低前人的工作。六、正文主体部分。介于引言和结论之间的内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反映作者的主要贡献,标志着论文的学术水平。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针对引言引出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文章主体部分特别要注意内容准确、论点明了、论据充分、文字简明。实验型论文一般由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及结论组成;理论或应用型论文注重理论推导、理论分析、设计计算;综述型论文突出的特点是综合介绍、分析、评述该学科领域国内外的研究新成果、发展新趋势 ,并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作出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科技论文无论如何构成,常常会用到图、表和公式。图、表和公式是科技论文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篇好的科技论文,必然有非常出色的图、表和公式的贡献,因为它们比文字表达更生动、简明、直观。图、表和公式是根据文字表达的需要而设置的,必须与文字叙述对应,不能相互矛盾,也不能超越文字表达的范围。要注意,科技论文中的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必要时可加辅助线。作图时要注意图形的表达效果,要清晰美观。七、结论。展示结论是撰写论文的目的,是全篇论文的归结,因此一篇论文不能没有结论。结论要与论文的内容相呼应,对于解决了的问题下结论,要意见明确;对于尚未完全解决而应作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也应在结论中提出。结论中要避免与各级层次标题重复,避免与文章主体部分各段中的小结相重复,避免与摘要的内容重复等。八、参考文献。作者撰写论文时不可忽视参考文献,因为参考文献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被列入的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自己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女子不来

SCI、SSCI、CSSCI等等核心期刊,都是些什么?(peerhelper)

1 SCI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2 SSCI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 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 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 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 (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3 CSSCI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评价科学研究质量,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2000年该项目完成了CSSCI引文数据库的构建工作,相继研制成功了CSSCI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经过数年的努力,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4年)7年数据并在国际互联网上和国内电讯网上向社会各界提供多种形式的查询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该项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作为我国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统计查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 CSSCI提供多种信息查询、检索途径,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信息和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社会科学管理者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4 北大核心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 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5 南大核心南大核心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组织评定的,两年一评。通过对全国所有符合两月以下出版及非一刊号多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性期刊,进行他引影响因子分析,指某刊在统计当年被CSSCI来源期刊文献引用该刊前2年所登载的文章的篇次(不含该刊自引)与前2年该刊载文量之比;总被引频次指某刊被统计当年被CSSCI来源期刊文献所引用该刊创刊以来登载的文章的总篇次(含该刊自引)。结果最靠前的的刊物,就是南大核心来源期刊。目前南大核心来源期刊,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国内最权威的一种,入选难度高于北大核心。 6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目前已积累从 1989 年到现在的论文记录3714291 条,引文记录 38942322条。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内容丰富、结构科学、数据准确。系统除具备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提供新型的索引关系——引文索引,使用该功能,用户可迅速从数百万条引文中查询到某篇科技文献被引用的详细情况,还可以从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献或著者姓名入手,检索到一批近期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还提供了数据链接机制,支持用户获取全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供使用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 ”。7 医药类统计源期刊(1)科技“核心期刊”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三年有效。这对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个动态激励机制。也给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评定办法的进一步改进留有一定空间。(2)严格科技“核心期刊”学科领域总量指标限制:同一学科领域最多一两种“核心期刊”,宁缺勿滥,使评定出来的“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该学科领域的风向标作用。(3)确保学术专家对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的权威性:在期刊管理部门的组织下成立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动态专家委员会,某个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如何,一定要是科学学术专家说了算,不能由期刊管理部门独家评定。每次期刊评定,专家委员会人员应该有所调整,不能固定,以免走“后门”,以保证科技“核心期刊”的学术质量。8 统计源期刊统计源期刊全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以文献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多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收录自然科学类。“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Ref:学术资料大全

钓鱼闲处

那些知名的学术期刊

那些知名的学术期刊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许多顶尖的学术期刊,你可以从中找到当前科学前沿,你可以追寻知识,你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让我们看看有哪些期刊吧!《自然》世界最悠久的、最知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与当今大多数科学杂志专一于特殊的领域不同,《自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综合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之医学期刊。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它也是一种目前全世界最受欢迎,及广受阅读的同侪审阅性质之综合性医学期刊。《科学》美国科学促进会官方刊物《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是爱思唯尔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柳叶刀”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它以其在全世界所拥有的高影响因子,以致有一群重要的读者阶层来支持它。本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细胞》美国科学期刊《细胞》为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科学周刊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通常简称为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科学周刊杂志。创刊于1915年。院刊出版前沿研究报告、述评、综述、前瞻、学术讨论会论文等。该刊覆盖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和社会科学。《Chemical Reviews》基础科学领域的学术杂志《Chemical Reviews》是一本同行评审的科学杂志,由美国化学会发行。这本杂志上发表的多是某一领域内的综合性的批判性的评论,而非原创研究。该期刊为月刊,每期关注一系列主题。每个主题都会有若干篇相关的评论。

何必

刊大师:评职称发论文需要知道的期刊常识!(中)

学术期刊基本知识(SCI、SSCI)目前,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SCI和SSCI呢?我们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简介如下: SCI简介《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也是当前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 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SCI创建于1961年,其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 Eugene Garfield( 1925-09-15)。它主要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 1945 年以来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 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 目前,SCI的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目前,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SCI将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6650余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 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简称CC)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 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这其中,含有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4500种;扩展版收录期刊6650余种。SCI每年收集论文数达六七十万条。 SCI索引形式SCI主要摘录科技期刊和专利。被选用的期刊上所刊载的每篇文献,包括论文(无代号)、摘要(A)、评论(B)、编辑部文章(E)、通讯(L)、会议资料(M)、专利(P)、评论和书目(R)都逐一加以摘录。尤其把每篇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一一认真著录,并按照一定格式编排起来。在论文索引方面,它是以来源索引为基础,另配有四种引证索引(即作者引证索引、专利引证索引、主副事物引证索引及机构引证索引)。 SCI的索引方式有4种。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按第一作者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用于检索作者发表的论文;期刊源索引(Source Index)按每篇论文的完整文题排列,用于检索论文主要内容;主题词索引(Permuterm Subject Index)通过标题词汇或主题词查找某学科、某专业方向涉及文献,光盘版已通过SCI’’s KeyWords Plus追溯出现在论文所引参考文献中的单词、词组与短句,扩充了印刷版的容量;机构索引(Corporate Index)按地域、字母顺序排列,检索每篇论文的所属机构,或某机构用于统计所发表的论文,也可用光盘版与在线版方便地查找此索引 SSCI简介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 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 (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SCI、SSCI交叉关系SSCI对其收录期刊范围的说明中明确告知该数据库中有一部分内容与SCI重复,这是因为学科之间本身有交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在文献中的自然反映。 另外,SSCI从34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通过计算机检索文章主题和引文后,生成一个与社会科学有关的文献目录,此目录再经ISI编委会审核,选择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文献加入SSCI。因此SSCI也收录了相当数量的自然科学文献,二者的交叉关系更为密切。 什么是SCI和SCI期刊的影响因子?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1] )是由美国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于 1963 年创建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之一。 ISI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所收记录包括论文与引文,其引文记录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书籍、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利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文献。所涵盖的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学及化学;行为科学。因此,SCI是一种为国际公认、并被广泛使用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科技文献检索工具,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被我们称做“ SCI论文 ”。 作为一种独特的检索工具,SCI同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EI(工程索引)、SA(科学文摘)有着明显的区别,其独特性在于引入了“引文索引”概念。其作用是:将一篇文献作为查找的线索,通过收录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跟踪其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来掌握该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从而迅速发现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因此SCI每年均对其收录的期刊进行较为客观地评估,以当年一种期刊过去2年内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这2年内该期刊发表论文的总篇数,作为该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该期刊中的论文被引用的机会越大,影响力也越大。 从出版形式来说,SCI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1997 年,ISI推出了SCI 的网络版数据库――Web of Science检索系统。该检索系统中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其信息资料更加翔实,收录期刊更多,同时该系统充分利用WWW网罗天下的强大威力,检索功能更加强大,更新更加及时。据统计,SCI已收录全球6500种刊物。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04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9月,SCI收录我国大陆科技期刊78种;同上一年相比,2004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有稳定增长,SCI论文数增长15.2%,论文被引用篇数和次数分别增长4.4%和4.3%,我国论文过去十年间总被引用数上升了4位,达到世界第14位。然而,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尚没有一个学科的论文篇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平均值。 EI Ei Compendex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来源。Ei Compendex数据库每年新增的50万条文摘索引信息分别来自5100种工程期刊、会议文集和技术报告。Ei Compendex收录的文献涵盖了所有的工程领域,其中大约22%为会议文献,90%的文献语种是英文。 Ei公司在1992年开始收录中国期刊。1998年Ei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Ei中国镜像站。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章内容、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并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给数以敏

同济大学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上发表论文,真牛!

重大发现1月17日,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附属东方医院高亚威教授联合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何川、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韩大力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N6-methyladenosine of chromosome-associated regulatory RNA regulates chromatin state and transcription”(《染色体相关RNA上的m6A 修饰参与染色质状态与转录活性的调控》),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该研究首次揭示了RNA的m6A修饰调控染色质状态和转录活性的重要机制,刷新了对m6A功能的认识。调控性染色质相关RNA通过m6A修饰调控转录的分子模型对于生命体来说,细胞是最小的功能单位,而在细胞中,DNA是遗传物质,它与自身缠绕的组蛋白共同形成染色质。DNA可以转录生成RNA,RNA随后被运输到细胞核外后,通过翻译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的蛋白质。细胞就像是一个大的生产工厂,DNA和染色质就是工厂里面的核心生产线,不同生产线是不同的基因,可以生产出不同的模具。这些模具被运输出生产线所在的厂房后,通过翻译过程生产出不同的产品。但是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产生的蛋白从种类到数量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来源于染色质上表观修饰(包括DNA本身和DNA上结合组蛋白)以及RNA的表观修饰造成的影响,相当于分别对应生产线的控制和模具翻译成产品过程的控制。其中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mRNA上常见的修饰类型,近年来,m6A被证明在胚胎发育、配子发生、免疫系统、以及各种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两个表观调控系统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一直尚无确切的结论。左一为高亚威教授,左四为博士生陈川为解答这一问题,研究者首先利用m6A“书写”蛋白METTL3缺陷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了处于胞质、核质和染色质上三个空间内的RNA。结果发现,这个蛋白显著影响了染色质上的RNA,尤其是位于基因调控区域以及重复序列区域转录出的RNA(后文简称为carRNA)上获得m6A修饰。有趣的是,研究者发现这些carRNA上的m6A修饰可以进一步被修饰识别蛋白YTHDC1识别。而这个YTHDC1蛋白就如同生产线上的质检员,一旦发现生产线上的carRNA被METTL3加上了m6A修饰,就会把这条RNA拿去降解掉。更有意思的是,研究者发现,这种依赖于m6A的carRNA降解机制对于细胞来说非常重要。在METTL3或YTHDC1敲除后的细胞系中,carRNA出现累积后会直接影响相关区域,以及下游基因的转录活性,从而引起基因组水平的转录活性增加、染色质开放程度增加。这就意味着这种生产线上的质检和清除机制,可以有效控制生产线上的生产速度,降低因为开发程度增加引起的各种不稳定损伤。生命科学专家表示,此项研究不仅实现了对于染色质相关RNA的m6A修饰调控机制的探讨,更首次揭示了RNA的m6A修饰调控染色质状态和转录活性的重要机制。这对于研究和理解生物体复杂的表观调控网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研究视角,具有很强的理论先导性和示范性。这一发现也为发育和疾病的调控和靶点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此项目的部分工作是高亚威教授在芝加哥大学公派访学期间与何川教授团队共同完成。其中,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团队的博士后刘君博士和豆晓阳博士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博士生陈传远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何川教授、韩大力研究员与高亚威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陈川通过同济大学资助的交叉学科短期国际交流项目,参与了本项目的多项工作。该论文在线发表于《科学》,是同济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来源:同济大学

人之生也

审稿超快的国内期刊汇总,快来Pick一下!

时间如此宝贵,投稿时不我待,审稿遥遥无期,毕业望尘莫及!这是很多已毕业或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投稿前最担心和最焦虑的事情。为了帮助大家在这个环节尽可能节省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审稿周期较短,审稿速度较快的杂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之前做过一期生物医学类SCI期刊(审稿超快的SCI期刊汇总,总有你需要的!)、一期药学类SCI期刊(审稿超快的SCI期刊汇总,第二弹!)一期食品科学与技术类SCI期刊(审稿超快的SCI期刊汇总,第三弹!)以及一期SSCI期刊(审稿超快的SSCI期刊汇总,收藏备用!),今天我们做的是国内期刊专题,后续会继续分享各个专题审稿速度快的期刊,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哦!1、技术经济《技术经济》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全国一级学会的学术期刊,月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11-1444/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2-980X,邮发代号为80-584。 收录数据库:北大核心、CSSCI。北大核心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资讯网类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CSSCI 简单来说:CSSCI就是中国版的SSCI。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收录范围:主要刊登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技术与创新管理、产业技术经济、区域技术经济、技术经济理论、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管理、创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可行性研究、项目管理、价值工程等。网友评价:审稿周期快,1-3个月左右。2、水土保持研究《水土保持研究》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中文版,属地球科学类期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收录数据库:北大核心、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CSCD  简单来说:CSCD就是中国版的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的1405种科技期刊作为统计源期刊,选择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用率、基金资助论文比例等十几种期刊评价指标,利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十几年积累的丰富数据,编辑出版了《200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这对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期刊编辑部和科研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地评价期刊,客观准确地选择和利用期刊提供了依据,也为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期刊客观了解自身的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公正、合理、客观、科学的评价依据。收录范围:水土保持相关研究,包括:土壤侵蚀、旱涝、滑坡、泥石流、风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与发展动态;水土流失规律研究、监测预报技术研发成就与监测预报结果;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与效益分析;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计算机、遥感工程、生物工程等边缘学科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实践中的应用;国外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动态等。网友评价:审稿速度快,从投稿到录用大概1-2个月。3、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7年创刊,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8年)》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Q2区期刊。收录范围:智库专稿、逻辑与科学方法论、能源与环境经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等。网友评价:审稿1个多月,版面费2500左右。4、世界地理研究《世界地理研究》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学报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目前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收录范围:世界政治与经济地理理论及实证研究;全球经济联系和经济要素空间运动规律;世界各国区域发展、城乡建设、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变动理论与实践;世界热点地区形成的地理背景分析;世界地理教育改革和世界各国地理学发展动态等。网友评价:审稿1个月左右,版面费2000-3000元。5、西南金融《西南金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主管,四川省金融学会主办的金融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入选2004版、2011版和2017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8年11月,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评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收录范围:政策研究、银行管理、风险管理、证券与保险、互联网金融、农村金融、金融与法律、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区域经济等重点栏目,为广大经济金融科研工作者和金融机构实务工作人员提供论战的前沿阵地。网友评价:审稿1个月左右,不受版面费!以上是5本审稿周期较短,审稿速度较快的国内期刊。后期我们会继续推出各个领域、审稿超快的国内期刊汇总信息,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哦!

恐怖屋

Science关注:176种科学期刊都去哪儿了?

近日,发表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里,随着出版商停止维护,已有84种仅在线开放获取(OA)的自然科学期刊以及近100种社会人文期刊从互联网上消失了。这将会使学者们失去一些有用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称,另外900种仅在线出版的期刊也可能因为不活跃而面临消失的风险。该研究作者们写道:“从2009年到2019年,OA期刊的数量增加了两倍,而那些消失的期刊在消失前平均运营了也将近10年。这意味着仍然有大量的网络期刊即将消失。”该研究没有发现有著名学术期刊或论文消失的例子,也没有收集有关期刊影响因子和文章引用率的数据。这些消失的期刊中大约一半是由研究机构或学术团体出版的。大型商业出版商旗下的期刊未在其中。意大利图书馆、档案和信息科学杂志(JLIS.it)的执行编辑Andrea Marchitelli说:“这项分析表明,研究完整性和学术记录的保存在所有学科和地域中都面临危险。” Andrea Marchitelli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表示,出版商应该投入资金来改善学术记录的保存。作者们说,一项由研究资助者提出要求制订学术成果保存方案的条例将于2021年1月生效,但大多数在线期刊目前仍缺少这样的计划。新的学术成果保存规则包含在“S计划”中,该计划得到了大多数欧洲研究资助者的支持。受S计划资助的学者撰写的文章必须是OA的,即出版后立刻能免费阅读。总体而言,这项预印本研究发现,2019年在开放获取期刊目录中被索引的14068种期刊中,只有约三分之一能确保其内容被长期保存。一些商业服务机构提供这种服务,而且至少有一个由多所大学发起的公共知识项目保护网络是免费的。目前还不清楚有多少订阅型期刊近年来也已经消失。但研究第一作者、芬兰汉肯商学院的Mikael Laakso说:“在保存方面,这类期刊比OA期刊更具优势。从历史上看,图书馆可以更好地覆盖基于订阅的内容,无论是放在书架上的纸质版还是电子版。图书馆已经建立了流程、预算和文化来保存购买的内容,而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的内容尚未被纳入此类流程。因此,如果出版商消失了,这些内容也面临着消失的风险。”到底由谁最终负责OA期刊的数字化保存,是出版商、作者、图书馆还是大学?这个问题几乎没有达成共识。对于那些不收取作者发表文章费用的出版商来说,保存OA期刊可能会带来特别大的财务挑战。与此同时,图书馆的预算也面临削减或最低限度的增长。消失期刊中的文章也可以保存在大学的资源库中(一种名为“绿色”开放获取的保存形式),但并非所有机构或资助者都要求将手稿存放在这样的资料库中。Marchitelli说:“学术成果保存是一项耗时的行为,而它似乎没有将文章录入数据库中重要,因为欧洲的资助者经常使用后者来评估大学奖学金的质量。”为了确定176种消失期刊的名单,该研究的作者们做了一些“数字侦探”工作,因为有关这些期刊的线索是零散的。它们消失后,期刊名称也不再出现在文献统计数据库中。作者们对消失期刊的定义是,至少出版了完整的一期,目前在免费网络上的可获取内容不足50%。消失期刊的某些内容可以通过印刷版或付费商业服务获取。该研究的作者还包括柏林自由大学的Mikael Laakso和Lisa Matthias以及哥廷根大学的Najko Jahn。他们通过使用互联网内容的历史档案来确定期刊何时停止出版(平均在期刊开刊后6年)以及其内容何时从互联网上消失(四分之三的期刊在5年内)。这些期刊来自50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大多数是发达国家,且该期刊仅以英文发表文章。Laakso指出,很多预测认为OA期刊代表着学术发表的未来方向。但是,这项研究表明,也许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来关注这些存在的问题。随着出版模式的成熟,这些问题应该可以得到改善。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9/dozens-scientific-journals-have-vanished-internet-and-no-one-preserved-them

杵窝子

喜讯!西安科技大学首次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

7月5日,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科学》)刊发重要研究成果“Large Plasticity in Magnesium Mediated by Pyramidal Dislocations”(由锥面位错滑移主导的镁的大塑性形变),西安科技大学理学院青年教师、智慧矿山井下集成感知技术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骨干成员翟啸波博士为主要完成人。该研究发现镁可以有大塑性变形,而且是由本以为不能滑移的锥面位错主导,各种类型的<c+a>位错(刃、螺、混合型)都可以滑移,是有效的塑性变形载体。此外,还确定了<c+a>位错的滑移面,观察到了交滑移、位错偶极子以及位错往复运动等现象。该成果对促进合金材料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Sience》期刊专注于报道全球具有重大原创性的科学成果,是世界范围最具影响力和最权威的顶级科学期刊之一,该杂志2018年影响因子高达41.058。该论文中,翟啸波博士负责材料断层扫描法的透射电镜数据的三维结构重构工作。文章共由8个单位共同完成,其中西安科技大学是第2完成单位;文章共由11位作者署名,翟啸波博士署名第4,排名第3(前两位作者为共同第一作者)。这是我校建校以来首次在《Science》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有力彰显了我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翟啸波(左)与我校国家级外国专家Alireza教授(中)、团队带头人张涛教授(右)翟啸波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于2014年7月来我校任职并加入西安科技大学智慧矿山井下集成感知技术创新团队。团队为他提供了优秀的科研和学术平台,以及团结、谐和、求实和创新的工作氛围,尤其团队带头人张涛教授倡导的 “本源创新”和“忍得淡泊,谋求突破”的理念对他影响至深,使他能够潜心科研,致力于谋求创新与突破。2015年他第一次申报就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同年翟啸波博士收到了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博士后邀请,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在学校及理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至2018年期间,翟啸波博士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进行为期三年的博士后深造和学习。翟啸波博士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是美国排名前3的实验室,曾经获得过13个诺贝尔奖,拥有近100个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国际前沿的科研平台和科研氛围,使得翟啸波博士收获良多,不仅学习到了这些科学家们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和矢志拼搏的工作态度,同时在研究中修正了3D重构中missing-wedge造成的假象,提高了重构的分辨率,并通过IPET技术,解析了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三维结构,研究了该蛋白的柔性结果和生理机理。翟啸波博士与研究生在实验室2018年1月美国博士后研究工作结束后,翟啸波婉拒了导师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并回到了我校继续任职,以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归国后,翟啸波博士充分将个人所学与团队特色相结合,将在国外所学的生物领域的冷冻透射电镜法应用到微纳米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潜心科学研究,并积极与国内外其他院校展开合作,除在《Science》上发表的这篇顶尖成果外,他还在今年6月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了另一项杰出成果“Transport of a graphenenanosheet sandwiched inside cell membranes”( 夹在细胞膜间的纳米石墨烯片的输运),该研究从实验上证实了石墨烯-细胞膜的三明治结构,并展示了夹在细胞膜内的氧化石墨烯(GOs)输运的动力学机制,从而证明了夹层GOs在提高膜特异性药物递送效率方面的适用性。这一研究结果为促进生物医学领域中设计二维纳米材料的膜内输运提供了有利支持,该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的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从而实现了Science正刊与子刊的双丰收!这也是我校的研究成果首次在Science子刊上刊载。截止目前,翟啸波博士主持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篇。翟啸波博士在实验室指导研究生采访中,翟啸波博士说,是国家培育了他成长,学校成就了他发展,理学院和物理系为他提供了优秀的工作环境,团队引领和支持他沉浸科研与创新。重要的科技成果往往都是淡泊多年、默默坚守和长期积累的结果。在获得突破性成果之前往往是最煎熬和艰辛的,需要反复的实验和多次的数据处理,连续几年的加班加点,节假日往往在实验室中度过,做实验时经常工作到凌晨,在困难面前他选择了继续坚持,坚信持之以恒必能获得甘甜的果实,最终取得了喜人的成果。翟啸波说,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会怀着感恩之心,做一名好老师,教好学,并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前行,做一位新时代中国的优秀教育者和科技工作者!来源:西安科技大学理学院 文稿:郭连江 编辑:李波 梁旭康 责编:李波 审核:曹雪梅

海马

科学最前沿,看世界之科学顶级期刊

《BBC科学聚焦》(BBC Science Focus)是在一本英国科学技术月刊,介绍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BBC科学聚焦》(BBC Science Focus)是在一本英国科学技术月刊,介绍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BBC科学聚焦》(BBC Science Focus)是在一本英国科学技术月刊,介绍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BBC科学聚焦》(BBC Science Focus)是在一本英国科学技术月刊,介绍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BBC科学聚焦》(BBC Science Focus)是在一本英国科学技术月刊,介绍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科学家》(The Scientist)一直致力于研究生命科学,为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研究动态,发布科研成果。《科学家》(The Scientist)一直致力于研究生命科学,为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研究动态,发布科研成果。《科学家》(The Scientist)一直致力于研究生命科学,为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研究动态,发布科研成果。《科学家》(The Scientist)一直致力于研究生命科学,为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研究动态,发布科研成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 是由麻省理工学院于 1899 年创刊,侧重报道新兴科技和创新商业,专注于科技的商业化和资本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 是由麻省理工学院于 1899 年创刊,侧重报道新兴科技和创新商业,专注于科技的商业化和资本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 是由麻省理工学院于 1899 年创刊,侧重报道新兴科技和创新商业,专注于科技的商业化和资本化。《发现》(Discover)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美国科学杂志。该月刊于 1980 年 10 月由时代杂志推出。《发现》(Discover)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美国科学杂志。该月刊于 1980 年 10 月由时代杂志推出。《发现》(Discover)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美国科学杂志。该月刊于 1980 年 10 月由时代杂志推出。《发现》(Discover)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美国科学杂志。该月刊于 1980 年 10 月由时代杂志推出。

SCI不仅带偏了中国的科学研究,也带偏了世界的科学研究

美国物理学会的新刊PRX quantum最近,关于取消各种评价和评审中“SCI之上”标准的消息引爆了整个学术圈。不过在各种认知里面,基本上是SCI这个索引指标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中国,因为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学术评价体制,所以才被SCI带偏了科学研究。很显然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知。如果那里有一种美味,还会有人不想吃么?SCI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阴谋,这里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不清楚,不过从结果上来看,导致杂志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结果。从SCI出现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和Nature等杂志对于这个影响因子的鼓吹,可以看出来SCI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欲望。而有了欲望,自然就会出现魔鬼。我们谴责欲望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人天生就被欲望所支配。有了高楼,我们就不想住平房。有了别墅,我们就不想住高楼。如果一个人的周围到处都是挑起欲望的东西,怎么可能让这个人清心寡欲呢?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杂志是最后的一环,是发表的过程。但也同时,这成为了一个非常令人有争议的阶段。一方面,学术的评价标准当然是文章所讨论的内容究竟带给了我们多少新的知识和改变,所以从一开始杂志本身就不是一个学术的东西。一方面,杂志本身遵循利益原则,是赚钱的一个买卖,所以杂志都希望能够发表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工作,最吸引眼球的工作。特别是,最近三十年来,互联网和电脑的发展,使得学术获取变得越来越方便,学术的发表变得越来越轻松,杂志本身作为学术的一部分的地位就变得更加毫无意义。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学术工作,自然是他告诉我们什么新东西,而不是他发表在了哪里。哪怕是发表在了网上,被同行所认可,这也是学术贡献。不过是为了更好的让同行看到,所以发表在一个杂志上应该是一个好的方法。但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这已经是没有必要的事情了。所以,杂志在现实利益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必须为了自己做出最有益的策略。SCI的出现就是杂志为自己生存而推出的办法。每个人,尤其是科学家,很多都是羡慕虚荣的。他们很多的时候不在乎现实的利益,但是却在乎一些虚无的东西。如果给一个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形式上给出一个分数,那么就必然会让他们获得某种满足。SCI不知道是谁的想法,不过它的确满足了杂志生存和获取利益的需要。就像古龙的小说中,一个武林兵器排行榜就引起了多大的武林浩劫。这本身和同行评议是一样的。我们知道早期的杂志是没有同行评议的,这个形式是后来才有的。通过同行评议可以初步判断一个学术贡献的大小,从而使得杂志获得更好的学术文章。但是实际上,同行评议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有用,比如准晶在早期阶段所遇到的责难就可以知道,同行评议对学术的本身来说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只不过,由于同行评议已经有了漫长的历史,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东西。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自以为正确的错觉而已。它本身就是杂志为了获得自身在学术界的利益的一个策略而已。追求利益,就必然会抛弃初衷,使得正常的发展变成畸形。学术的工作,就是把他发表出来,看到成果的人会意识到这个工作是否重要,并且是否接受它。学术工作的认可,不是发表的时候的同行评议,而是当学术工作出现时大家对这个工作的认可。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实际上同行评议和SCI都增加了学术研究的繁重程度。一方面同行评议本身对于学术来说毫无价值,但是却增加了学多科学家的学术工作任务。这个同行评议是很有意思的,它可以让科学家产生一种学术守门人的自豪感。他让科学家觉得自己,把学术中美好的东西挑选了出来,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而把那些胡说八道的东西拦在了门外。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把学术成果集中发表的网上,一个科学家其实自然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东西,根本就不需要别人来做什么。一方面SCI把杂志分成了三六九等,就间接的把科学家分成了三六九等。虽然SCI从来不这么说,但是能够发表在高因子的SCI杂志上的,必然会让这些科学家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同时也让那些没有发表在这些杂志上的科学家有一种想往上发表的冲动。科学的研究,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有什么,同时指引我们如何提升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获得一种更加强大的力量,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和生存。但是在今天,学术杂志为了自己的生存和谋取最大利益,不断的增加学术研究的成本,不断的改变学术研究的原则,把利益和虚荣带进了学术界。可以说,在学术的进步中这些杂志没有起过什么作用,因为学术的进步一直是科学家在推动的。科学家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时为了自己的职业的需求,不断的在开垦新的领域,提升各种可能的技术。但是杂志,在这里不断的变着花招影响着科学家的内心世界。在今天,杂志其实已经是最没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却变成了最有价值的东西。你不得不说,资本在追求利益的时候,骗子才是最可怕的。只要科学家能够把他们的学术成功发表出来,只要他们知道在哪里找到自己需要的别人的工作,那么这就可以了。学术成果的对和错,好和坏,科学家自己就是知道的,根本就不需要杂志、同行评议和SCI这些。科学研究,有确定,有不太确定,尤其是新的研究领域,甚至存在很大的争议。不管是同行评议还是SCI,本质上都更加促进了那些确定的研究领域,阻碍全新的研究领域的出现。所以我们看到,在过去的50年,虽然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但是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的变化却越来越少,虽然表面上看来各种新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但是不得不说它们和以前的研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新的想法在今天被接收越来越难,一方面杂志的策略使得研究人员天然的更喜欢做那些常规甚至是确定的东西,另一方面,这些研究者也开始越来越敌视那些新的想法。所以说,SCI不仅带偏了中国的学术研究,实际上也带偏了世界的学术研究。杂志本身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金钱的利益,不断的为学术来包装,为科学家来包装,最终的结果就是抑制了新思想的诞生。真理和错误,谁更重要?虽然我们都知道真理是最重要的。但是当我们把禁止错误当作一种原则的时候,真理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