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她凭正宗佛系英语爆红,连美国大学都抢着给她发博士学位人心

她凭正宗佛系英语爆红,连美国大学都抢着给她发博士学位

进入高考第二天,大家也要考英语了吧~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靠英语走红的一位大神!此前这段视频在网上爆红,一位口译女僧人妙语连珠,发音地道,将佛学翻译得深入浅出。网友直呼神人!戳视频感受一下正宗的佛系英语:02:45这个口译女僧人,是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背后的女人,人称“妙光法师”。年幼移民澳洲,英语零基础出生在台湾的富裕家庭的妙光法师,打小生活在海外。不过她回忆起自己11岁刚移民澳洲那会儿,坦言自己英语完全不行,“100分的英语只能考3分半”。加上妙光性格内向,起初很不适应海外生活,跟同学相处得也不是很好。结缘佛法,英语突飞猛进那时候,母亲见妙光闷闷不乐,就经常带她去佛教道场散散心,与佛法的结缘也是自打那个时候播下的种子。她记得佛学书上有一句——“要争气,不要生气”,与其与人争吵,不如改变自己。这句话在当时给了妙光莫大的鼓舞。到了中学时代,妙光的英语水平已经足够正常交流了。这个阶段的妙光对佛教的兴趣也愈发浓厚,她开始在寺庙里担任翻译义工。工作内容就是帮忙翻译一些佛学文章,亦或者当佛学讲座的口译。妙光的英语也借由一次次实践机会活学活用,从而突飞猛进。澳洲名校毕业,师从星云大师优异的成绩,让妙光顺利入读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大学期间,有一次星云大师来澳洲讲经。经由南天寺推荐,妙光担任了此次讲经的翻译。出色的表现,给星云大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南威尔士大学毕业后,妙光决定出家,师从星云法师。星云大师回忆道:“当时我们没有太多交流。但几个月后我再回南天寺,听说六个人要跟我出家,其中一位便是这位话不多,个性内向的青年妙光。”看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翻译精美绝伦,美国大学欲发博士学位自2000年起,妙光就成了星云大师的随身翻译。星云大师甚至还让她独自去欧美国家做讲座,用英文宣扬佛教。大量的锻炼,让妙光的英文再上一个台阶。曾经有美国大学的教授听了妙光的翻译,允诺只需译作,就愿意给她颁发博士学位。放上一两段妙光翻译,给大家感受一二:“讲起来这世间都是苦海,赶快到极乐世界。”Also, the fact that Buddhist are alwayssaying, “this world is filled with sufferings so quickly go to Pure Land” makesone sad.“你们读《阿弥陀经》的人就知道,每天早上起来,要以鲜花供养十万亿十方诸佛,要很早,要做功课。”You will find evidence in the AmitabhaSutra where the heavenly beings in Western Pure Land have to wake up veryearly, travel far distances to make offering of flowers. This is their dailypractice.“供养过十方诸佛回来,你还以为能再睡回笼觉吗?不能。要念佛、念法、念僧。”After the traveling and offering, do youthink you go back to bed? No, you have to go back to chanting the Buddha, theDharma, the Sangha, you have to keep working.如今的妙光,除了是星云大师的首席翻译外,还是佛光山禅修营的负责人、南华大学宗教所助理教授,以及《佛光大辞典》英译总召集人。说励志人生不为过了。佛法走出国门其实早在二十年前,星云大师为推广佛法,就逐渐将弟子送出国留学。最早是到日本、韩国。到最近十五年,才开始把弟子们送到英国、澳洲、美国留学。星云大师是在有计划地在培养这些语言人才。如此,佛学的种子才会散播到世界各地。出家人的高学历,叹为观止寺庙招聘要求英语过六级早已不是新鲜事,云海寺八成以上出家人皆为大学本科学历。更多大牛一览,见下图:你想出家,寺庙还未必要你。读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势在必行了。那就听听妙光法师的话:每天都要听、讲、用外语,才会学好它。

赵籍

他是少将,32岁博导,最年轻院士!硕士毕业,为何发博士文凭?

他是少将军衔,中国院士、美国院士、德国院士。他硕士毕业,直接授予博士毕业证,26岁成博士,28岁教授,32岁博导。他是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35岁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41岁成为院士。这个人生开挂的人是谁,他就是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曹雪涛曹雪涛,他的学习经历,比学霸还要传奇,他不断地刷新年龄的低限。他是一路破格走来的。26岁时,硕士毕业,被破格授予博士学位。此后,第二年,就成为学科带头人。第三年,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28岁);32岁时,成为为博士生导师,是国内最年轻的医学教授。做为导师,他指导的12位博士,全部入选全国“优博”,被赞誉为“最牛博士生导师”。2005年,曹雪涛,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41岁)。2013年,当选德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他先后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现任南开大学校长(副部级)。曹雪涛这么优秀的高端人才,竟然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是为数不多的国内本土培养的顶尖科学家。他大学文凭,从本科到博士学位都是在第二军医大学取得的。曹雪涛有多次出国深造的机会,当时国际上十余家著名科研机构,多次高薪聘请他去工作,都被曹雪涛婉言拒绝。他硕士毕业,为何发博士学位呢?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课题上精益求精,硕士论文竟达到了博士生的水平,令答辩委员会的专家们,拍案叫好,在补修有关博士课程后,他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此时他才26岁。南开大学在他为是否“走出去”的时候,他的导师叶天星教授,对他讲起了,自己未完成的两件事,甚是遗憾。两件事是:把免疫学科建成博士点、把实验室建设成全军重点实验室。在叶教授的鼓励和感动下,曹雪涛决定,不走了,要留在国内,带队搞科研。曹雪涛在搞科研时,是九十年代初。那时候很多条件都不具备,很艰苦,他克服重重苦难,在3个月内完成了42万字的撰写。就连春节、元旦等节日,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不久后,他被任命为免疫学学科带头人。两年后,他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与30多家公司接触洽谈,达成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协议。在企业的投资下,为科研室装备了国际一粒的仪器设备,建起了现代化的免疫实验楼。第二军医大学他不拘一格降人才,面向社会招聘优秀的毕业生,建起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纯化、基因工程等国内一流的专业实验室。1997年,他筹建的免疫教研室通过专家组的评审,被确定为博士点,实验室被评定为全军重点实验室,圆了他的导师的梦想。他在免疫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发布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31篇被国际权威机构SCI收录,这个是世界顶级权威性的期刊。他在抗原提呈细胞研究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呕心沥血创办的《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已经成为国家一级专业核心期刊。协和医学院曹雪涛,所研究的领域,是关于生命科学工程最为尖端领域——人类基因组计划。如果能破译基因“密码”,就能揭开生长、发育、衰老、遗传病变、甚至癌症等生命之秘密。世界上,无论哪个科学家,一旦拥有某些重要功能基因的专利,就能垄断将来这些基因所开发出了的相关产业的权益。为此,许多国家都在投入大量资金,抢先进行攻关。曹雪涛,独创了一条能高校克隆基因的新技术,已经破译出了部分基因功能,很多基因条已经被国际基因登录。谁掌握基因的秘密,谁就有可能夺得现代医学的皇冠。曹雪涛,开挂的人生还在继续,他正在领导南开大学“双一流”建设,以“大健康”为引领,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而努力奋斗。

姜饼人

「众头条」雪浪数制联合创始人闫新发博士到访众农联

6月5日,无锡雪浪数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浪数制)联合创始人闫新发博士到访众农联,集团CEO占闽川博士,蓝源资本合伙人、董事长特别助理林武热情接待。座谈会上,双方就区域公共服务平台与品牌建设、农业AI技术装备提供、农产品源头精深加工、农业大数据服务等中长期、意向性战略合作协议内容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据悉,雪浪数制成立于 2018 年,致力于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打造“工厂大脑”,公司拥有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产品与丰富的制造业应用经验,为企业提供跨行业、跨地域和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智能服务。公司核心团队来自阿里云,创始人为前阿里云 ET 工业大脑负责人。

发2篇论文申请博士学位遭拒,博士生起诉母校

7月24日,上海大学博士生柴丽杰因学位申请遭拒起诉上海大学一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澎湃新闻记者从浦东法院获悉,该案件正在审理中,当天庭审未作宣判。7月26日,上海大学宣传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因为现在还没审判,所以现在为了尊重法庭、尊重案情、尊重当事人,还不便于发表有关此事的意见。当记者问及是否有学院级别的与学校规定有所不同的博士学位授予要求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对此并不清楚。2019年3月18日,上海大学2014级博士研究生柴丽杰向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澎湃新闻记者从该行政起诉状获悉,原告柴丽杰因不服被告上海大学不履行法定职责,未组织有关院、系及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原告博士学位申请进行审核评定一事,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令上海大学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组织学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对自己的博士学位申请进行审核评定。该行政起诉状中写道,原告柴丽杰于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大学应用经济学(法律金融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原告无任何违法乱纪行为、按规定修完全部博士课程并通过全部学业考试。原告撰写的博士论文通过了被告组织的开题、预答辩、盲审、正式答辩等环节。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最终答辩意见为:建议授予博士学位。在读期间,柴丽杰在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了1篇学术论文,并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中国商法年会”上发表了一篇会议论文。2017年12月9日,被告向原告颁发了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证书称其“修完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准予毕业。2018年11月28日,原告依据《上海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向被告邮寄了申请颁发博士学位的全部材料。然而,被告以原告发表的核心期刊学术论文不符合规定为由,未组织学校评定委员会对原告的博士学位申请进行审核评定。上海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上海大学官网截图经查,根据《上海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正式发表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即可符合博士学位的授予条件。原告柴丽杰提供的上海大学《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采访对象 供图记者从原告提供的上海大学《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上看到,上海大学在对柴丽杰的回复中表示:“您作为上海大学2014级博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应满足《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量化指标》(2014年版)。由于您未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故未能获得学位。”7月25日,柴丽杰的代理律师曹竹平告诉澎湃新闻,从原告申请博士学位到开庭以来,上海大学因原告发表的核心期刊学术论文数量不符合学院规定的3篇,拒绝其博士学位申请。曹竹平认为,上海大学因学生不符合学院指标而拒绝学位申请的行为,属于违法增设前置条件,并不合理。故而原告认为,依据《学位条例》规定,被告作为学位授予机构,负有依法对原告提出的学位申请进行评定并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学位的法定职责。而被告未履行法定职责。澎湃新闻记者从浦东新区法院获悉,该案件正在审理中。

国爵并焉

西湖大学发布博士招生简章,与2所985大学联合培养,本科即可报名

西湖大学,是我国近年来新办的一所非常有实力的民办大学,西湖大学按照小而精、高起点、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在自然科学、生命与健康、前沿技术方向等有限的学科领域范围内,打造一所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精尖的研究型民办大学。目前西湖大学建有生命科学学院(含生物学和基础医学)、理学院、工学院,办学前期优先建设医学、理学、工学3个学科门类。而自从西湖大学成立以来,一举一动备受社会关注。一是它拥有超豪华的师资队伍,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担任名誉董事,拥有施一公、饶毅、陈十一、潘建伟等一系列著名科学家,海归博士等。二是西湖大学目前只招博士,建校至今,已经招生了2届博士生,第一批博士生19人,第二批120人,目前正在招生的是第三批学生。能够入学西湖大学的博士生,都是万里挑一的高材生,通过与其它大学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西湖大学每月发放补贴就多达5000块,让其它很多学校的博士生羡慕不已。近日,西湖大学发布了2019年博士生招生简章,这次是联合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这2所著名的985大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申请方式西湖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招生采取的是“申请-考核”制度,主要考察申请学生的专业素质、学科背景、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外语水平、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等。面试的时候,会根据学生的学习以及科研经历,申请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增加笔试内容。二、申请条件西湖大学不同于国内其它大学,它的博士生招生要求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硬性规定,招生的范围非常广,对现有学位的要求只要本科及以上即可,不管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往届毕业生,均可申请,而且还不限制毕业年限,不限学生年龄大小等,只要你足够优秀,西湖大学都欢迎。三、培养方式此次招生的博士生是与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入学后,在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注册学籍,由两校联合培养,完成规定的学习培养要求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即发给复旦大学或浙江大学博士毕业证书,授予复旦大学或浙江大学的博士学位。四、招生专业及人数浙江大学与西湖大学这次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计划招生40人,主要专业包括: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0710)、生物医学工程(0831)、基础医学(1001)、药学(1007),按一级学科招生。理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按一级学科招生。工学院:机械工程(0802)、光学工程(08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按一级学科招生。复旦大学与西湖大学这次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计划招生20人,主要专业包括: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0710)、基础医学(1001),按一级学科招生。理学院:数学(0701)、物理学(0702)、化学(0703),按一级学科招生。工学院:光学工程(08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按一级学科招生。喜欢西湖大学的学生,可以在4月20日前报名,具体条件可以察看西湖大学的官方网站。最后,想跟大家讨论一下,同等情况下,你们愿意报考西湖大学这种高水平的民办大学还是会选择其它公办大学呢?欢迎交流。

水有罔象

发布博士需求岗位4800个!这次博士青岛行选择了“云端相聚”

11月10日,创业青岛——全球博士山东蓝区研修营暨第七届“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开幕,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66所国内外重点知名高校的230余名博士生代表参加。活动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岛市委、市政府主办,青岛市委组织部、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受疫情影响,本次活动通过线上的方式举办,为参会博士提供了城市主题推介、高层次人才云洽谈、线上研修营等众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板块,除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66所国内外重点知名高校的230余名博士生代表参加外,来自青岛市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地市、贵州省安顺市的91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驻青高校发布4800余个博士需求岗位,需求数量为历年之最。青岛市自2014年起在全国率先组织举办“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7届。6年来,活动汇集了来自150余所海内外高校共4000余名博士来青洽谈。今年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青岛充分发挥海内外招才引智工作站作用,借助海内外高校、人力资源协会、商会、同乡会等社会组织力量,邀请海内外博士人才与岛城“云端相聚”。为促进人才与用人单位高效精准对接,本次活动根据参会博士的专业类别与各引才单位的行业类型,设置了包括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创新创业平台等五大板块20余个各具特色的研修分营。研修营活动围绕引才主题,通过线上洽谈、视频面试、主题推介等多种形式,为参会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在线深度对接的平台。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研修分营为博士们详细介绍了学校软硬件环境以及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线上开展双选洽谈活动;海尔集团、海信集团、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银行等工业物联网或头部企业分营通过云上发布厅等形式,展现了产业内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青岛国际院士港、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博士后创新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分营通过政策推介、创业场景展示等方式,向参会博士展现了青岛市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扶持体系等。今年“博士行”活动首次邀请胶东经济圈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地市的企事业单位参与,来自潍坊、滨州等地市的单位现场发布100余个博士需求。青岛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积极汲取国内外一些成熟的经济圈、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做法,不断凝聚展现胶东五市的智慧和特色,加快推动区域间人才交流合作,推动胶东半岛成为人才集聚的高地、创业创新的乐园。”为了能够“引得来”、更能“留得住”、“用得好”,青岛市出台了一系列博士人才专项优惠政策:进一步简化落户程序,博士凭学位证即可落户;加大对博士人才在青生活、住房的补贴力度,海内外博士来青购买首套商品房可享受15万元一次性安家费补贴,来青在站博士后2年内可享受12万元生活及住房补贴,出站留青、来青工作的可享受25万元安家补贴,对在青创新创业的青年人才,根据风投公司投资及企业发展情况,市和区政府可按照1∶1比例跟投,上不封顶……这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的出台,解除了各类博士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岛城心无旁骛地安心创新创业。(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报道)责任编辑: 王菁华 李忠运

滑步舞

振兴之路|发放博士之家证书、打造人才联络站……“进士村”曹村重才引才还有哪些妙招

1月31日,曹村镇党委书记王心海走访慰问镇返乡博士林南省,为林南省一家送去镇委精心制作的博士之家荣誉证书,并开展慰问。这也是该镇发放的首张博士之家证书,一共将为11户博士之家发放证书。据悉,曹村镇地处瑞安市中南部,镇域面积39.2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8万,下辖18个行政村。曹村镇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历史上曾经出过82个进士,有“中华进士第一村”和“中国耕读第一镇”的美誉。近两年,经过近两年深入排查,共查出高层次人才28位,其中博士11位,研究生20位。近年来,曹村镇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利用春节人才返乡,深入开展高层次人才“回乡献智”工程,利用人才对口专业知识,为家乡各个领域送去“专家服务”。另外,还通过打造人才联络站,开展高层次人才返乡座谈会,为高层次人才家庭授予“博士之家”证书等举措,营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氛围,为曹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曹北村博士、北京矿业大学教师林南省在东岙村作专题报告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曹村镇积极搭建人才招引大平台,2018年镇委镇政府主动到北上广招商选资达30多批次,最终成功引进全国智慧农业“尖端”企业广东艾米会,投资20亿,重点研发人工智能农业和高端生态农业种植。该公司核心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领衔,团队内大量行业顶尖专家,伴随着项目落地,将带来大量高层次人才引进。目前该公司已于9月份在该镇注册2家公司,部分团队人员已到位,并完成标志性建筑艾米田园综合体大楼建设。当前已启动天井垟全域土地流转,预计待2019年年初土地流转到位后,核心团队将逐步到位。据悉,瑞安市历来重视人才和创新。2018年,瑞安市打造域外人才联络站,在意大利都灵、德国慕尼黑、北京、上海等地设立10家人才联络站,成立驻外“招才引智”服务中心,拓宽引才渠道;瑞安人才工作宁波联络站挂牌成立全城调研摸人才需求,累积组织23个乡镇街道、各涉才部门2000多名干部走访企业4000家,收集人才需求1200余条;云江科创推人才集聚,组织召开2018中国瑞安云江科创大会、院士千人“双峰”论坛,组建46名市委市政府“云江智库”成员,签约博士团成员9名,聘请引才大使10名;政府搭台引项目落地,承办海智温州(瑞安)对接会、百校民企合作交流大会等活动,共促成16个海外智力项目与我市企业签订意向协议,162家企业与42所院校达成校企合作意向。来源:无线瑞安点击进入↓↓↓↓↓↓↓↓人才是乡村振兴,点赞!

虎子

突发!南大疑似发生博士生跳楼事件,一众学生自发前来悼念

参考来源:微博、知乎、猛犸新闻·东方今报等近日,多个网络平台上传出 9月19日 晚,南京大学仙林校区19栋有学生坠楼,是否真有其事,对此,东方今报记者进行了核实。据住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19栋的一名学生描述,确实看到19日晚上有一名学生坠楼。“她住在18层,是一名博士生。大概是晚上十点多发生的事儿,警察取证时,人就在草坪里躺着,直到凌晨快两点才被抬走。”而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另一位同学向记者表示,自己当天晚上只看到了警察和救护车,其他消息也是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目前,尚未有官方消息公布这位博士生因何原因跳楼,依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女生在读博期间经历了科研压力,其中可能受到了导师的压迫和针对。也有知乎匿名用户反映:这位博士中期考核已过,今年是她读博的第4年。导师抢了她的一作,导师在组内针对她的此类情况。图源:知乎9月20日晚,南京大学学生自发来到19栋楼下进行悼念。图源:知乎@虞美人草一名南大仙林校区的博士新生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晚上回到宿舍,便听到了舍友在讨论这件事情,我们都很震惊和唏嘘,我们不知道她经历了什么才选择了轻生,我们也不知道她对生活对自己有多绝望,才有勇气从十八楼一跃而下,她应该是害怕的吧,但相比死亡,她更不能承受的是我们所不了解的真相。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可能没有经历她所经历的,我们不知道她有多绝望,她在选择自杀前应该也会做很多思想斗争吧,雪山崩塌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所有在生活或者学业上有压力的同学,当你们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多想想自己的爱的人,要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爱我们的人,再稍微坚持一点点可能就都会过去的,我们还有大好的人生。中国大部分的学校和家长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教育我们说,你要努力变得优秀,却从来没有教过我们,平凡人该怎样生活。其实不难发现,近年来由于扩招及就业的双重压力下,读博群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著名期刊《Nature》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生患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六倍,41% 的研究生具有中度至重度的焦虑,而此前调查显示在普通人群中这一比例为 6%;39% 的研究生具有中度至重度抑郁, 而同一量表调查在普通人群的比例为 6%。因此发生了这些令人惋惜的事件:2019年2月11日,一名本科毕业于中科大的博士生,在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实验室自缢身亡,死者是中国留学生王某,系该校博士生,在读第五年。2018年10月10日傍晚6点,浙大博士生侯京京离开学校后失联,监控发现其在进入钱塘江四桥下层的观景平台后,没有再出现,最终证实为跳江轻生。同年,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生杨宝德溺亡事件,学校做出正式回应:杨宝德的博士生导师周筠确实存在让学生到家里打扫卫生、陪同超市购物、洗车等行为。校方已对周筠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取消了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资格。2017年6月10日晚,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宿舍区发生一起博士生坠楼事件。据了解,坠楼学生为航天学院的博士生,读博已经8到9年……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坠楼现场照片这一桩桩、一件件优秀学子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事件,无时无刻地在提醒着我们,在科研路上,如果你经历着倍感煎熬的压力时刻,要学会去自我疏导情绪,以下两位博士生就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建议:瑞典默奥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博士生提出:要去思考自己想从博士学位中获得什么。有时候我会怀疑自己的价值。为了科学资金,我只能不停的发表论文,可是这些论文有人阅读吗?这些论文对社会有贡献吗?我真的做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我尝试做一些改变。例如,在博士课程中,我带领一些父母孩子去了解北海,他们会对科学真正的感兴趣,而不是期刊和论文。期刊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我们不停地写、投稿,然后被拒绝,再写再投稿,终于有一天,发表了。事实上,除非你的文章在一个很有名的期刊上发表,或者有很多人引用,否则,你依然找不着成就感。所以,要去思考自己想从博士学位中获得什么,并向那些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取取经。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博士生 Vince Butitta 也建议:互相鼓励,肯定别人的论文成果2017年,Vince Butitta发表了一篇论文,一开始的时候反响不错,在推特上也收到了不少的关注,这给了他自信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不错的科学研究者。但是后面的关注越来越少,他就开始变得焦虑,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研究失去了价值。为了和焦虑作斗争,他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其他有同样感到焦虑的朋友度过难关。每当他看到有意思的文章时,他会和作者发邮件或者消息以鼓励作者。这些消息可能对其他人有所帮助,对Vince来说也很不错。因为他经常在推特上和研究人员进行互动,所以在参加会议时,可能有人会认出他。后来,尽管Vince的论文引用度依然没有大的起色,但他却不再焦虑了,因为他在互动和鼓励中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其实成就感不仅仅是在论文的关注量这一个点上,还可能是其他的东西,需要自己去寻找。

美男子

博士后压力大自杀:揭开了这个职业比996打工人还要残酷的真相!

引言2020年1月5日,一位知乎匿名用户添加了“如何看待武汉大学1月5日一位博士后跳楼?”的问题,该问题随后被编辑为“1 月 5 日武汉大学疑似一位博士后跳楼,事情真相如何?”,随后几位在附近的武大学子的回答证实了这个悲剧。一个博士后,拼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又在竞争激烈的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全国人口中比例低到惊人的那 0.07%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最后决定在科研道路上继续求索,成为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可能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是人生赢家了。然而,真实情况真的如此吗?这群大家眼中的佼佼者真实生活状况到底如何呢?又是什么把其中一些人逼上绝路?今天康康我就跟大家聊一下博士后这个大家耳朵熟悉却眼睛陌生的职业,带你们看看他们背后那不为人知的一面。在国内,博士后是工作,但是是一个更像学历的工作。学术界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博士后是一种工作,并不是一种学历。然而在大众的眼中,更容易误解成是比博士还高的一种学历。但是不得不说,博士后这个起源于国外的职业在国内被搞得越来越像一种学历。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常来说,如果你去找一份工作,你符合要求就可以上岗,你不愿意干了就可以辞职;一般不会规定工作年限,不会要求你几年之内必须走人;你离开那个单位也不需要别人给你发一个证书。你觉得不合适离开一个岗位,也不会成为你的职业污点。这叫一份工作,这也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博士后基本的运作模式。然而国内的博士后,可能是为了体现对博士后的重视,抑或因为经费来源的问题,国内专门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而且国内对于博士后的管理特别细致入微。你符合要求上岗,博士后叫进站,给你规定两到三年的在站时间,就像博士三年的学制。你上岗之后工作,还需要做一个开题报告,感觉跟读硕士、博士时做的开题报告好像也没啥区别;到了一年半载之后,还要中期考核,最后三年时间到了,还要再次考核。这两次考核不管哪次考核不过,可能直接把你辞退,名曰退站,还不给你发博士后证书。而且这个退站马上会变成你的职业污点之一,让别人觉得你难以胜任这个职业。而且你明明做了几年的博士后,如果被退站,还没办法证明,因为你没有博士后证书。有这个退站的威胁在,让一些博后即使进站后发现不合适,也是咬着牙坚持两三年下来。一个工作硬生生的整成了像在读一个学位。那么最简单的问题来了,博士培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在博后培养工作中也都会遇到。去读博士和去做博士后的科研工作者,是去搞科学研究的。科学研究既然名为研究,就是探索人类未知;既然是探索未知就可能成功、可能失败。我们基本所有高校都规定博士毕业必须发什么样的论文才能毕业,我们国内的博士后自然也有这个规定。而且规定还更高、更难完成,甚至有些时候还会要求申请到什么样的基金项目。这就等于说这两到三年的时间里,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管是博士还是博后,都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你经常看到的博士为了毕业所吃的苦,博士后为了出站只吃的会更多。你看到的国内博士遇到不良导师所受的压榨和剥削,博士后如果遇到同样的人照样是吃不了兜着走。有的博士在读期间还要帮导师做很多跟自己研究毫不搭边的活,博士后这种活也不少。帮大老板管理实验室、带学生、改论文、写标书,有时候还要去代课,而这些可能和你的考核达标半毛钱关系都扯不上。干了这些活之外,你还得考虑自己悬在头上的那把考核之剑。博士996,博士后可能要7/11/7所以读博士苦,做博后可能更苦至少读博士还可以延期,做博后很少听说能延期这个说法。你以为吃了博士期间所受的苦就可以顺利出站了吗?还有很多的套路等着你。有的大学博士后合同里,只写了考核合格方可出站。但是当今的科研圈发展太快了,国内的科技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这几年上升的也很快。导致有些地方出现了博士后进去之前说一个标准,进去一年之后又是另一个标准,朝令夕改,让有些博士后骑虎难下。进来之前,说是发一篇多少分的文章就能留下来当讲师。进去之后,人事处说想评讲师还得至少有个省部级项目,好不容易申请到了;标准又变成国家级课题了,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到了一个国家级项目。最后好不容易翻过山,越过河,走过崎岖坎坷,按照规定的标准发了文章,拿了项目,终于要出站了。忽然被通知,岗位有限、博后太多,教职岗位需要竞聘。而高手如云的竞争和有些大佬门徒的存在,让你竞聘成功的希望变得非常渺茫。虽然总有人竞聘成功,顺利走上学术道路,但是那个概率低得真的可怜。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即使非常顺利的博士毕业也要二十七八了,很多都已经三十出头了。又做完博后,这个时候你发现自己努力了十几年的希望落空了,而自己好像除了做研究其他啥也不擅长。再去个本科高校,又来一波“非升即走”?这些年社会各个行业都在飞速的发展,科研圈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三年前自己博士毕业就能进去的学校博士后做完反而进不去了?!再看看自己本科毕业近十年的同学,已经在自己的领域混得风生水起;硕士毕业就进入社会的同学,五六年的时间也是收获颇丰;自己去公司,除了年龄尴尬,自己这个时候进硕士毕业同学进去的公司待遇可能还没有他高。想想内心愤愤难平,却又无可奈何。更尴尬的是,有的学校甚至还要退站的博士后返还工资。 所以博士后这个职业,真的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光鲜靓丽。博士后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2019年全国博士后进站25144人,这是什么概念?当年博士毕业不到6.4万人,这个数字超过了当年博士毕业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是两到三年后这么多博士后要找工作,而他们中大部分都想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从事科研事业。而每年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增的岗位是非常有限的,还要面临每年从国外引进一定数量人才的竞争。所以进站博士后中的大部分,别说留在做博后的单位,就是留在学术圈都是非常困难的。这让我想起来了2020年非常火的那个词,内卷。八九十年代,大专生就很吃香;大学扩招后,没个本科学历都不好找工作了;又过了几年,想有个体面的工作,门槛都是硕士学历了;又过了几年没个博士学位有些好单位都进不去了。科研圈更是如此,世纪之初,一个博士学位就能留校;当你好不容易读了个博士学位出来,留校的条件改成必须是博士后了;当你好不容易做完博士后,发现又对论文数量和分数有要求了;当你好不容易满足了论文数量和分数的要求,却发现又需要海外经历了。这几年国内因为毕业压力而轻生的博士时有耳闻,但是当博士后这个群体也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只能说科研圈的内卷已经到了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其实除了少数幸运儿能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之外,大部分是人都只是伴读书童而已。然而在需要大量硕博、博士后民工的学术圈,因为利益诉求,全世界整个圈子对这个是保持一定程度沉默的。希望更多的博士在进入博士后这个行业之前,对这个行业有足够的了解。最后愿逝者安息,天堂没有繁重的科研任务和要赶着发的论文!科研圈生者坚强,能坚持就坚持一下,实在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也不要想不开。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实验和论文,还有莺飞草长,皓月当空,有爱你的人正在路上。我们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要和自己的平凡和解。

龙众舞

42岁!他成为2019年最年轻中科院院士!一篇论文未发博士毕业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公布。新增选64名院士,平均年龄为55.7岁,60岁(含)以下的占87.5%。其中,最小年龄为42岁,他就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孙斌勇。在平均年龄55.7岁的院士中,这个从舟山渔村里走出的数学家,如何在42岁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斌勇1976年11月生于浙江省舟山市,1995年被保送至浙江大学数学系。在香港大学参加了莫毅明院士等人组织的李群研习课程后,孙斌勇于2001年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师从励建书院士学习李群表示论,并于2004年取得博士学位。2005年起,孙斌勇入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11年,孙斌勇被破格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他曾获2014年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数理奖、2016年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1师从励建书院士,一篇论文未发博士毕业“毕业论文不需要,我毕业也没有论文,只要把我提的3个问题解决一个,就可以毕业了”孙斌勇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六横双塘社区孙家村,家里兄弟三人,他排第二,上学时,兄弟三人成绩都不错,而他和双胞胎弟弟尤其聪明伶俐,数一数二的学习成绩使他们自幼便成为岛上的名人,被传为佳话。孙家当年的合影(资料图)据孙斌勇母亲说:“阿拉斌勇从小就对数字特别敏感,拿算‘二十四点’游戏来说,他几乎是一拿到牌,看一下就能算出24来,八九岁时,他就能赢过一般的大人,以至于一些小伙伴都不愿意和他玩这个游戏。”而谈起孙斌勇在数学上的天分,母亲也自豪地告诉记者,孙斌勇读小学六年级时,就解出了他哥哥中考模拟题的压轴题“,虽然兄弟俩是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但答案都正确。那时,斌勇还没学过初中数学呢。”上初中时,孙斌勇各科成绩都很优异,文理科总分经常为年级第一,数理化竞赛都得过奖项,最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有一次他竟获得了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孙斌勇认为这是自己运气好,因为初中时化学并没怎么学,平常作业也很少,对于参加化学竞赛没有进行特别的准备,就是之前临时抱佛脚背背书,不过那时他的记忆力确实很好。等到高中快毕业时,由于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屡获金奖,曾以满分成绩获得浙江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孙斌勇直接被保送到浙江大学数学系。上大学时,数学专业中开设有涉及计算机编程的数据结构课程,孙斌勇写了个程序,在计算机系的弟弟便把他写的程序拿到系里老师那儿去做测试。一般编写完的程序中会存在bug(程序设计中的漏洞、缺陷),需要不断修改才能通过测试,而孙斌勇编写的程序检测中没有发现错误,整个程序一遍顺利通过。如此严密的数学逻辑和思维,连双胞胎弟弟也由衷地感到惊讶和赞叹。大学期间,孙斌勇被选派参加了在香港大学组织的李群系列课程的系统学习,两个学期时间,孙斌勇有机会跟国际上一流的数学家们进行学习。其中包括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波莱尔(Borel),以及后来成为香港地区中科院两位数学院士之一的莫毅明教授。此后,他师从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励建书教授,继续深入李群论方向的研究,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访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2004年,孙斌勇博士毕业的时候,第一篇论文还没有发表,之前问导师需要有论文吗,导师的答案是不需要,他毕业的时候也没有论文。2007年,孙斌勇才正式发表第一篇论文,其实这在数学界不足为奇,一篇高质量论文从投稿、审稿到发表,周期较长,往往需要花费数年时间。读博期间,导师励建书给孙斌勇提了三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对他说,只要做出来其中一个就可以毕业了。励建书院士孙斌勇感觉自己在学业上一直挺顺利,大学期间老师们都对他很照顾,读博后导师励建书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予他帮助。从给他提出三个重要的问题,为他联系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做博士后,到推荐他到中科院工作。孙斌勇认为最主要的是,攻读博士期间所确立的研究方向面临很多未解的问题,吸引自己不断进行钻研探索。2005年,孙斌勇入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他一直致力于典型群无穷维表示论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和合作者最终证明了典型群重数一猜想,以及典型群Theta对应理论中三个最基本猜想:重数保守猜想、守恒律猜想和对偶猜想。2017年,孙斌勇又以自己博士论文里的结果为基础,证明了上世纪70年代著名学者提出的L-函数非零假设。2011年,孙斌勇被破格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12年入选中组部首届“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4年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16年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2时隔63年,中国数学家再一次取得突破性成果遇到难题要坚持,要一直去想2019年年初,孙斌勇以“典型群表示论”项目获评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典型群表示论”是当代数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各个分支中。上次该领域的获奖者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于1956年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时隔63年,中国数学家在典型群方面再一次取得突破性成果,引起国际关注。该成果被孙斌勇的国内外同行称作“孙的突破”“该领域的基本定理之一”“已成为众多国际数学家工作不可替代的基础”……3“学习要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踏实做,一个事情做10年总比做几天厉害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数学基础理论研究水平还存在差距。对于数学人才的培养,孙斌勇认为,“如果目标就是培养数学家,还是要早点起步,因为现在要学的东西很多,基础比较庞大,早点学比较好,而且要学得系统。像中小学里面做很多题都是平行的,那些题目做一个,再做一个类似的,都差不多,这样的学习是无效劳动,不要平行地做很多重复劳动。一个理论要系统深入地学下去,深度更重要,一直坚持下去就可以了。”温馨小家庭如果看一份数学考卷,孙斌勇的要求会不太一样。有些人觉得把试卷答满就好,即使每个题都做的有点错有点对也没关系。孙斌勇觉得,哪怕只做对一道题,其他都是空白也是好的,他更欣赏要做就全部做对的这种学习方式,他认为数学思维应该是这样的,不要学得稀里糊涂的,会的就要完全搞清楚。关于做数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特质,孙斌勇的看法是,“数学天赋需要一些,但其实聪明的人并不少,是有耐心的人比较少,做事情浮躁的比较多。我觉得学习,特别是学数学,主要还是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样,一直踏实地做下去,一个事情做十年总比人家做几天的厉害。”孙斌勇觉得,学习好坏最重要的还是态度问题,一种踏实的态度。有些人虽然学历很高,但一开始逻辑就不太明白,便稀里糊涂地读了很多书下去。“因为着急,一个问题还没搞清楚,又想学更多的东西,那就一直弄不明白。如果不着急,不要求学得多,就学那么一点点总是能弄清楚。要有不急不躁的态度,非得把问题弄得很清楚才可以踏实往下走。”谈到如何看待奥数竞赛,孙斌勇的观点是,“有一部分感兴趣的人去参与一下可以,不必要谁都去干这个事情,我更赞成系统地学一个学问,一直深入学下去,那肯定比参加奥数不停地做竞赛题练习要好,做一千道奥数题,跟系统深入学一个理论是没法比的。” 他继续解释道,对于有些本来就在认真学习数学的同学,顺便参加一下奥赛,水到渠成拿金牌,那挺好的。如果把拿金牌作为最大目标,花很大精力在那是不值得的。如果花费很多时间又没拿到金牌,就更加不值。相对于自己小时候可以自由生长的状态,孙斌勇觉得,“现在学生最糟糕的是,大家都在学同一样本领,而且很多人学习的所谓本领就是为了对付高考卷子,太单一了。”他认为,“中国那么多人,应该有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要有个性比较好。”孙斌勇说自己就是一个选择了做数学研究的普通人,也会炒炒股,看看电视剧、网络小说;他喜欢慢节奏,生活中享受逗女儿玩,带她去爬山,也会教她数学。他跟母亲很聊得来,虽然母亲更愿意待在老家,不能陪在身边,但他会常回家看看,跟母亲一起叙家常。通过跟孙斌勇交流,记者感到,正像中科院数学院的工作人员所说的那样,数学家们都很单纯,一旦跟他们接触,会发现他们是非常可爱的人。来源:奇趣数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