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奶茶妹妹后林心如也读硕深造却因学历引争议,高中学历也能读硕?给我钱

奶茶妹妹后林心如也读硕深造却因学历引争议,高中学历也能读硕?

奶茶妹妹后林心如也读硕深造,却因学历引争议,高中学历也读硕含金量有多少9月9日,沉寂已久的林心如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微博,称:睽违已久的学生证,忙碌真的不能当作不再进步借口,重拾当学生的乐趣,让自己重新归零重新换位思考,一切的学习重新(从心)开始”,看样子林心如也打算用知识包装自己,进入世新大学读硕士了。还晒出了自己的素颜照,心情很好的样子,但是关于林心如的读硕士却引发可吃瓜网友的一些议论因为林心如的在网上公开的资料是毕业于中兴高中,也就是林心如的学历一直都是“高中”但是现在却突然传出要读硕士的消息,期间也并没有什么林心如深造的消息传出,现在一下子就到硕士了,未免还是有点让人吃惊的。这样的行为也不免让人和同样深造的奶茶妹妹联系在一起,不过奶茶妹妹本身就是学霸级别的人物,现在在继续深造也还是连接的上,所以林心如的就难免让人怀疑这次读硕士的含金量有多少。奶茶妹妹后林心如也读硕深造,却因学历引争议,高中学历也读硕含金量有多少其实,自从林心如和霍建华结婚之后关于两人婚姻的传言就一直没有断过,可能因为霍建华是比较老干部的人,所以不会像一般的明星一样秀恩爱,但是霍佳华却善于用实际行动破灭谣言,之前还和小海豚一家三口合体出现在餐厅,很是温馨的画面,还是祝福一家三口幸福吧,也希望林心如也活成新时代女性的样子

被遗忘

15岁读硕、18岁读博的天才少年谢彦波,为何被美国列为潜在危险?

彼(仲永)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矣。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上世纪“黄金一代”,他们分别是宁铂、谢彦波、干政,这三人很有才华,小小年纪就开始读大学,考博士,这张谢彦波授课的照片,最为人熟知。他站起来都还没有黑板高,只能踩着一张凳子,而黑板上写的都是非常复杂的函数,这样的画面,跟他的年龄难免有些格格不入,作为一名神童,谢彦波15岁读硕士,18岁读博,最终却被美国列为了潜在危险。谢彦波,1966年出生在湖南医学院家属大院里,父亲是医学院的物理教师,由于父母的工作太忙,谢彦波就被送到了乡下跟奶奶一块生活,快到上学年龄时,才被送回城里。在农村生活时,谢彦波不太爱说话,也没交到朋友,回到城里面对陌生的环境他变得更加不爱说话了,饿了就说“彦波要吃饭”,连第一人称“我”也不会用。谢彦波的母亲常常叹气说孩子就像是榆木疙瘩,父亲倒是看到谢彦波身上的另外一种天赋,快上小学时,谢彦波的父亲就教他基本的数学,出于一个老师的直觉,他发现谢彦波有读书天赋。他仅仅教他一边计算题,谢彦波就掌握了算法,还能举一反三,这让父亲非常欣喜,谢彦波的接受能力特别强,别人三天才能掌握的知识点,他几个小时就能够摸清,上了小学之后,父母给他安排了一个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早上六点钟起来锻炼15分钟,然后学习数学、语文、基本物理。放学回家后,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晚饭后玩耍一小时,自学数学一小时,八点半睡觉,天天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也是老师的头号担心对象。谢彦波不爱说话,就连老师跟他说话,他都不太愿意开口,老师找过谢彦波的父母谈,父母觉得等谢彦波长大一会儿性格自然就放开了。十一岁时,谢彦波参加了高二数学竞赛,获得了第二名,随后又参加长沙市高中生数理化竞赛,再次获得了好成绩,他的天赋也让中科大注意到了,谢彦波破格汉进入了中科大少年班。少年班都是一些智力超常的孩子,大部分都不太懂人际交往,谢彦波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加上不爱讲话,他的问题最严重,入了大学之后,即便想要培养,也来不及了。谢彦波埋头苦干,成绩倒是非常扎实,1982年还提前一年毕业,15岁就开始攻读硕士,18岁开始攻读博士,不过在读博士期间,他自视甚高跟导师的关系闹得很僵,博士没读完,谢彦波就去了美国继续读博士。谢彦波转入了普林斯顿大学,师从大名鼎鼎的菲利普·安德森教授,他在1977年拿到过物理诺贝尔奖,他很有才,也很傲气,令菲利普·安德森没想到的是,这个学生比他还傲气,他常常直言不喜欢导师的理论,导师的理论写错了等等。菲利普·安德森跟谢彦波之间的关系同样很僵硬,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更令人意想不到事,一位北大的留学生杀害了美国教授,普林斯顿的教授们也是人人自危,他们将谢彦波列为“潜在危险人物”。谢彦波的性格也让中科大担忧不已,他们决定调回谢彦波,最终谢彦波没能读完博士就回到了国内,从前的神童慢慢的陨落了,他回国结了婚,分了一套小房子,花了10年追寻着“诺贝尔奖”梦想,后来他也看清楚了,以硕士的身份担任了一名物理教师。谢彦波确实是一个光环加身的神童,但他却缺少完整的家庭教育,尹希也是一位中科大神童,他12岁半就考上了大学,他的学习经历跟谢彦波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家庭教育,如今的尹希已经是哈佛正教授,被认定为未来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从他们的经历来看,教育真的非常重要,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从事教育一生,他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也总结出了一套教育方法,他将自己的教育方法编写成书,这本《好父母,好家教》一直都是他最畅销的书。不少的父母都反馈《好父母,好家教》帮他们解决了很多难题,这本书原价汉135元,笔者为大家争取到了最低价,仅需75元,想要了解的不容错过这次优惠。

堕其天囊

如果让你选择,你会去读博士吗?

“关注迷途e,随时获取教育资讯,每日更新!”现在考研的人越来越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参加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人数高达290万人,但是,读博士的人却相对较少,大多数的硕士毕业之后都去参加工作了,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8年全国在读硕士研究生234.17万人,在读博士生38.9万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1、太浪费时间了从2018年在读硕士和博士的比例来看,不难发现,后者的人数比例是前者的16.6%。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可能在于很多的硕士不想把自己的青春和最美的年华都浪费在读书上,当然不是说读书是浪费时间,只是不能在这上面花费太长的时间,很多人博士毕业都已经30多岁了,有的人会觉得这样不值得。2、博士要求高博士的招录要求比硕士更高,想要成为一名博士比成为一名硕士的难度要大,导师对于博士的筛选,也比对硕士的筛选更为严格,现在,硕士研究生招考,越来越放的宽,但是对于博士生导师都是严格要求的;博士生的招录对导师的要求也高,博士生导师比较少,没有办法大量的培养博士;博士毕业太难了,成为一个博士之后,放弃很可惜,但是论文又不好写,很多人很多年毕不了业,这也是要求高的一个方面。3、博士毕业后就业面不是很宽博士毕业相当于成为了该领域的专业人才,这就意味着你想要发挥一技之长就必须找到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博士毕业之后如果没有从事自己的本专业,会觉得很亏,毕竟付出了这么多年,所以这也使得博士毕业之后的就业面变窄,很多人不愿意尝试。4、硕士生的优势已经够用了相对于本科生,硕士生的优势很明显,在找工作的时候,机会也比较多,薪资也高一些,硕士的未来职业发展也会比本科生好一些,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如果是你选择的话,你愿意读博士吗?

红樱桃

15岁读硕、18岁读博,中科大神童谢彦波,为何被美国列为潜在危险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在哪个国家,“神童”都是自带光环的。不可否认,天才是存在的,他们是造物的特别恩赐,像爱因斯坦、牛顿、等都是自幼聪慧,踏破人世长夜的天纵之才。就像王国维所说:“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所谓神童都是数十年乃至数百年而一遇的,神童若最终成才,那么他所创造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1978年,国家为了挖掘人才,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大学开办了“少年班”,招收有特殊天分的青少年入学培养。也就是这一年,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迎来了史上最小的大学生,年仅11岁的谢彦波!谢彦波上完5年小学以后,跳过了整个中学阶段,上了大学,之后更是开挂一般,15岁读硕,18岁读博,曾一度被国内媒体誉为“最有可能获诺奖的人”。就是这个开了挂的孩子却在25岁在美国留学时被美国当局认为是“潜在的危险”而遣送回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芝兰桂树,少年英才谢彦波出生在湖南医学院的家属大院里,父亲是湖南医学院的物理教师。也许是贵人言少,幼时的谢彦波,总不乐意开口说话。渴了饿了,开口说一句:“彦波要喝水”,“彦波要吃饭”除此之外再没什么多余的话,也难得主动去找小孩子玩。刚进小学,老师就发现了谢彦波的木讷。作业做得很好,但老师提问时他从不回答,也不找小朋友去玩,总是在座位上写写画画的呆坐着。老师去找家长沟通,谢彦波妈妈叹气说:“这孩子,像个榆木疙瘩,长大准没出息!”爸爸却不同意妈妈的看法,说:“彦波是外浊内清,引导得好,出息不会小呢!”到底是“知子莫若父!”读到小学二年级时,小谢彦波的天赋逐渐显露了出来, 有天晚上,爸爸检查谢彦波的作业,发现这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竟做起高年级的数学题来,彦波说:“五年级班里在上课,我在一旁听了一遍就会了”。这一发现让谢父犹如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爸爸发现小谢彦波接受能力强,求知欲又非常旺盛,就指导他自学,小彦波每天要学差不多5个小时。就这样,他在小学三年级就把初中的数学攻下来了,四年级就学完了高中数、理、化,到五年级时已开始钻研大学的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解答了数以千计的习题。1978年国家开办少年班,11岁的谢彦波自然就成为了少年班中的一员。这也让谢彦波成为了人尽皆知的“神童”,成为了全国公认的“别人家的孩子”。少年谢彦波的成功固然有赖于天赋,毕竟智商高低,先天因素占比很高,不过,没有父亲的包容,鼓励,指导,发掘,谢彦波不可能会在11岁的时候就读到大学,对于小彦波的学习,父亲是倾注了心血的,辅导一个天才并非易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的包容理解,矫正指导也是辅助孩子成才的关键!过不去的博士坎儿论其学习能力,谢彦波无可挑剔,11岁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少年班,并且提前一年结束了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才们的社交能力差似乎是一个规律,跟美剧《小谢尔顿》中的谢尔顿一样,年少的谢彦波自理能力差,而且自视甚高,尤其不懂如何与人交往。入学时他刚刚11岁,此前只有小学5年的人生经验。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流传甚广的一个传说是,第一次走进校门时,他还在滚动一只铁环。显然,父亲在教他知识的同时并没有成功的培养起他的社交能力,“大学生”谢彦波甚至于连基本的社交能力都没有,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谢彦波15岁时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师从院士,攻读理论物理,在攻读硕士期间,谢彦波的自大和他怪诞的行为方式曾一度让于先生难以接受,但是于院认为“非常人行非常事”也就给予了他极大的包容,让他拿到了硕士学位。这也是他此生的最高学位。谢彦波硕士毕业后,又在18岁时跟随当时的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攻读博士学位,但是,此时的谢彦波已经完全没有了平常心。心理健康这一课,谢彦波学得很差很差,狂妄自大的他没有办法和导师和睦相处。“谢彦波与导师不和”是中科院里公开的秘密。最终,他没有在周光召院士手里拿到毕业证书,转而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跟随诺奖得主菲普利·安德森,希望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师从诺奖得主,也让国内媒体称其为“最有希望得诺奖的人”。可是,到了美国的谢彦波,与导师的关系并没有改善,老师是一个骄傲的人,他比老师更骄傲,与导师的分歧日益严重,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博士学位自然也渐渐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在攻读博士的路上,谢彦波无疑是一个失败者,他不是败在智商上,而是败在情商上,少年时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社会的吹捧,这一切都使得他自我极度膨胀!要想使天才真正的用,必须要“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性”要智商与情商两手抓!潜在危险谢彦波与导师不和并不能使谢彦波成为美国人口中的“潜在危险”。谢彦波被遣返回国的导火索是“卢刚事件”,简单来说就是北大留美学生卢刚因为与导师及同学不和,最终在校园里枪杀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学生及教授共六人。“卢刚事件”当时震动了中美两国。美国学术界议论纷纷,教授人人自危,这样一来,与导师久有不和,行为怪异,狂妄自负的谢彦波自然被视为了“潜在的危险”,昔日的中科大神童也最终变成了被遣返的危险人物。从15岁读硕,18岁读博的天才儿童,变成了潜在的危险人物。谢彦波用一副好牌输了人生这场赌局。我们不能单单把谢彦波的失败归咎于个人。钱理群说“一切问题都是教育的问题”,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谢彦波自己都没能及时地补上“德育”这一课。心理的不健全导致了他的悲剧。这也再次验证了那条真理——“欲成才,先成人!”

伊织

从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看读硕读博的孩子应进行怎样的心理建设

绝不是蹭热点,蹭这样的热点是不道德的,是可耻的!因笔者的孩子正读着直博,早前就关注到有在读硕士、博士抑郁了、疯癫了、自杀了的案例,或有的硕士、博士因各种各样原因不能按时毕业,或毕业了对工作不满意宅家啃老等等。对这个问题有过思考,和孩子有过交流,很想把交流的情况分享给大家。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选择。读研读博到一定阶段,你可能会突然发现你曾经的同学已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有的因缘际会也可能攒下了第一桶金,而你这个一路披荆斩棘才走到这道上来的佼佼者,还只有少有的生活费,未来还不知道在哪里,这时很容易从过去的自视甚高变成自我怀疑,如果学业不顺像大连理工这位同学,备受打击之后甚至会全盘否定自己的选择。所以你有必要不断反思自己读研读博的初心是什么,不能被和别人暂时的差距冲溃你的心理防线。要准备好板凳至少十年冷。这是个非常浮躁的社会,看看媒体报道的那些一夜暴富、一夜成功的个例,以及最近沸沸扬扬的“上海名媛们”,估计时不时会来干扰下你的思想。但是科研这条道没那么顺利,曾有人开玩笑,说有的研究所里的人摇晃了一辈子试管也没摇出什么名堂,可见要出成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蛰伏十年八年是常有的事。你打算从事科研工作,要有接受不断失败的勇气。要保持正常的社会交际圈。硕士、博士读着读着就会被人说“读迂了”,原因是很多人交际圈越来越小,始终把自己圈在象牙塔内,不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你要保持开放的社交心态,多和导师、同学(特别是已工作的同学)、亲戚等交流,从他们身上了解到更多的与你现有生活圈不同的信息,看他们处事方式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心理和处事能力更加强大。未必一定要一条道走到黑。当初选择读研的时候读博的时候,你可能并不明白这其中的艰辛,或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或纯粹是不想这么早工作。读着读着,实在觉得读不下去了,另外选择出路也未尝不可,世界上有很多条路,每条路上都有人熙来攘往,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关键是自己怎么适合怎么来。也不要不甘心前面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最好的种树时间就是十年前和现在”,与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如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以你过五关斩六将的聪明才智,一定能比别人更快掌握新道路上的方式方法,你可以看到很多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他所学没有半毛钱关系。最后,需要明白的是,世界上没有一条平坦的路,你只看到别人风生水起,并看不到别人踩着刀尖跳舞;同样,你在别人眼中何尝不是一道可望不可及的亮丽风景?

沙穆

听说英国一年制硕士很水,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去读?

“英国一年制的硕士读着有什么用,HR都不认的。”“一年就读完的硕士,能学些什么东西?”“一年制的硕士说白了不就是买文凭么!”作为留学圈的老司机,小mo总是会看到这么一些魔幻论点,也会看到很多同学听到这些话之后特别纠结,所以今天想跟大家来聊一聊一年制硕士。英国的硕士分为两种,一种是研究型硕士,一种是授课型硕士,有点类似于我们国内的学硕和专硕,一年制硕士一般是指授课型硕士。授课型硕士主要是针对就业导向的学生,希望在本科学习之后,获得更多的行业知识、社会企业资源。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走科研的道路,就不要选授课型硕士,不然肯定会觉得它水,因为你根本没有选对方向啊。在这个前提下,还是有人觉得一年制硕士水,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1、“一年这么短,学不到什么”说这句话的同学可以回想一下你的大学四年,你觉得你有学到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吗?一年时间是不长,但是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都是满满当当的,学习时长并不短。而且教学质量也并不差,不管是以研究为重还是以工作、学生评价为重的世界大学排名,英国学校都能有个不错的名次。2、“入学门槛太低了,都不用考试,有个雅思成绩,提交资料就可以去了”入学门槛这么低,是不是随便是个人就可以去剑桥啊,不可能的。英国学校在录取的时候会看均分,还会区别985、211院校和普通院校,一些学校还有自己的list。这些人就只看到别人申请的时候提交资料,不管人家四年辛辛苦苦的保持均分。再说了雅思6.5还能刷掉一票人呢。3、“回来不好找工作,HR都不要一年制硕士的”很少会有HR会因为应聘者是一年制硕士而根本不给机会的,反而会有因为是硕士文凭这块敲门砖而得到更多机会的,这也是一些人会去英国读硕士的原因,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拿到硕士文凭。看过这几点,可能会有同学觉得英国一年制的硕士这么好,那怎么还会有人觉得水呢?1、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太大。如果你觉得留学就能改变人生,回来非BAT不去,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从此走向人生巅峰,那你肯定会觉得英国硕士水。留学不是万能的,在这个遍地都是留学生的时代,不要妄想海归是一个能让你鹤立鸡群的光环。2、英国学校也是有区别的,times30开外的学校和牛津剑桥回来相比,回国后求职的反应会完全不一样。如果你拿牛津剑桥的待遇要求所有的英国学校,那么你也会觉得英国硕士很水。3、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个体的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最近几年中国学生增加,有很多学生为了文凭去了英国一些不怎么样的学校,或者在英国“混”了一个文凭回来,回国之后并不能按照预期找到理想的工作,也没有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如果你只看到他们,你还是会觉得英国硕士很水。这么看来好像变成了薛定谔的水,小mo想说这跟你的个人期待与个人努力很有关系,留学是一个选择,你的人生依旧取决于你做了些什么,混日子类型的人,不管在哪里都没办法接受到不水的教育。那么你觉得英国一年制的硕士水不水呢?有些什么看法呢?

支支吾吾

读硕期间必须知道的15件事!

考研期刚刚结束,作为刚刚经历完考试,还对“研究生”三个字仅限于字面理解的你,对研究生怎么读这个问题同样是充满了困惑和迷茫。也因此想通过提前做功课的方式得到一些答案,把握好研究生的三年时间。这里有一些小建议送给你们,研究生的生活确实和本科时有很大差别,但切记不要为了读研而读研,怎么说呢,就是你需要在入学时就开始让自己快速转化心态。读硕期间你必须知道的15件事!研一:研究生入门阶段1 学术:认真对待专业课程,逐步适应导师教学模式2 社交:建立与导师、同级、同门的良好关系3 健康:坚持运动,保持健康饮食,保证健康作息4 课余:广泛阅读专业文献,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5 个人成长:探寻自我定位,探索发展目标研二:研究生进阶阶段1 学术:注重论文写作,培养研究能力2 社交:继续拓展学术人脉圈,进一步维系师门人脉圈3 健康:加强锻炼,夯实基础,为后期熬夜做准备4 课余:深入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为论文写作、日后深造奠定坚实基础5 个人成长:找准自我定位,明确发展目标研三:研究生出师阶段1 学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2 社交:建立工作人脉圈3 健康:论文写完了吗?还想要健康4课余:抓紧最后做学生的时光,别留遗憾5 个人成长:注意培养自己作为“社会人”的意识读硕期间最典型的三类人第一种人,“实习怪”他们读研的目的是拿到一个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为了一个跳板,他们是工作导向的,读研的基本诉求就是拿到毕业证书,所以,在研究生期间,不断的寻找是实习的机会。第二种人,“考证狂”目的就是考一个含金量较高的证书,顺带拿到一个硕士学位。他们考的证书往往含金量比较高,比如,注册会计师,精算师等等。他们每天的工作都在为考证而准备,其他都是次要的。第三种人,“科研魔”读研的目的单纯就是读研,喜欢在实验室里,寻找真正的自我,每天都在啃英语学术论文,简直就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了,他们热衷于汇报交流,参加学术汇报会,每天早出晚归,忍受孤独,这种的人通常比较少。总之,态度很重要,你怀着怎样的态度去迎接研究生生活,最后你也会慢慢的成长为怎样的人。

豫让

本科毕业是否要读硕士?三个真实的故事告诉你

由于疫情等原因,今年就业形势很一般,考研人数再创新高,报考人数达到340万,您是否应该读硕士?是合适读硕士?为什么读硕士?您真的应该想清楚了后才能下这个决定。讲一个包子在帝都找工作的时候的故事。很多年前包子本科毕业,第一次考研失败了,只能调剂到新疆的某学校,包子决定先看看工作形势在去决定,然后发生了一件触动包子的事情。包子在某解决北京户口的单位前面发现,该单位只要211以上的毕业生,包子还算合适投递简历,包子就投递了一份过去。下午的时候发现那个单位把简历分成了3份,他们领导只拿走了一份,包子简历在第二部分里。包子有些疑惑,就去问为什么?回答:第一份是985或211大学里面过6级的,第二份是211大学过4级的,是第一份的后补,第三份是211大学里没有过4级的,是第二份的后补。但是第一份里面已经很多人了,不需要看其他的简历了。一个制药企业和英语6级关系大吗?其实不大,但是这个东西就是你的一个敲门砖罢了。没有那个证,你在厉害,也入不了别人的眼,就是这样。所以首选回答,研究生有用么?当然有。现在很多职业,不是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你根本不用考虑,例如:本科的大学教师,例如好一点城市的公务员,例如现在的很多国企的岗位,例如某些能开出您羡慕薪水的岗位。包子在给大家讲第二个故事。包子在读书的某个阶段特别的囧,负能量很大,某天和师弟师妹们出去吃饭的时候,包子又说负能量话的时候一个博士一年级的师弟说了一句:哥,你不觉得发现XX为什么是这样的过程,是很有意思的么?原来真的很多人爱这行业,而且那个师弟做得也很好。所以第二点,如果你真的爱,真的有发现的眼光,那么去读吧。第三个故事是,包子大学毕业的时候,某海关来包子学校招聘。某同学选择了去一个末流985读研,不如他成绩的同学去了海关。现在去末流985的同学经常后悔,如果他去海关了就没有别人的事情了。第三点,如果有很好的工作,亲们,工作吧,读书也就是为了工作。这三个故事都是包子身边的故事,看完了,亲们是否有启发呢?

黄鸟

本科学校一般,通过读硕读博翻身到底有多难!

先来看一个高考的录取比例,这是某省近年的一个高中毕业生录取情况,上985的比例是1.5%,上211以上的比例是5%,上一本以上的比例是9%,上二本以上的比例是25%。再来看看普通学校和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平均起薪表现出明显的收入差距。再从上海落户分数: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在沪“211工程”高校、科学院在沪各研究所15分,其它“211工程”高校、中央直属研究生培养单位、上海各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12分,其他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8分。更多的招聘单位可能在简历筛查阶段就直白的将普通学校的建立剔除出去。这些可得见的看不见的原因让无数普通高校的学生想通过考研、考博跨越学校批次,这步到底有多难,是很多人选择前一直在犹豫的原因。南方周末曾有一份统计,目前名校入学的学生,户籍为农村或者小城镇的子弟,已经大幅降低了,比例不足10%,现在的入学生,绝大部分人的共性就是家境殷实,出身多为城市,普通县城以下的少之又少,且毕业高中又都是重点高中。我们可以看到,能力的差异并不是从你进入大学那天开始的,而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是你的家庭教育、成长背景的影响开始的,到了大学,进行了再次筛选后,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差距。所以想要实现这种跨越,是对自己的一个极大的挑战。那成功翻身的概率有多大呢?讨论概率和你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和你有关的只是个体!学校的好坏,只能决定优秀的占比。不思进取的人哪里都有,优秀的人也是哪里都有,比例问题罢了。更何况人都是往上走,没考上大学的人,觉得上了大学就好厉害;二三本的觉得上了一本线就好厉害;985 211的人,清楚地知道还有更厉害的人在前面,不仅是学校内,还在顶尖高校北大清华复旦港大,不是用985 211区分。所以你在努力的同时,人家也有更高的努力目标,而普通高校的你把目标定在985/211一点也不高。有人会说别扯了,现在公司也看第一学历,大学教师招聘都是要本科就是211以上。是的,这的确没错,但据我所知,是有一些单位是看第一学历的,但你为什么非要和自己死磕呢,世界这么大,非和它较劲干什么!我们进入比自己大学更高层次的高校,不就是要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吗,试想一下,你硕士毕业的时候是不是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已经比以前多了不知道多少机会。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的淘汰赛,你输了一场没关系,但是你输了一场就一定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赶上,甚至超过前面的对手,只要努力,就什么时候都不晚!

青空

读硕士,如何选择专业?

这是写学历相关的第4篇文章,其它3篇,你可以阅读下面的链接:想自考提升学历,如何快速找到学校的联系方式?提升本科学历,是选择专本连读,还是分开读?提升硕士学历,有哪些途径?读硕士,如何选择专业,其实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我只能写出一些共性知识,具体到个人的抉择,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然就是误导人,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一个家庭富裕的孩子和一个相对比较穷的家庭的孩子,选择专业肯定不一样,你让贫穷家庭的孩子,去选择艺术或者金融类专硕,有点误人子弟,有时候写文章,三思后才发表出来,对读者也是一种负责。读本科还是硕士,选择专业还不是第一考虑的,第一要明白的是下面这个规律,可以说是战略上的选择,具体到选择某个专业,就是战术内容了。学历>城市>学校>专业为什么这样排名,有什么依据呢?我解释原因如下:第一,这是统计规律.首先:大部分事业有成的人,一般都有高学历背景,以及他们的事业分布在北上广深苏杭等一线大城市或者三大都市圈附近,主要原因还是这几个地方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投资土壤肥沃,市场经济活跃,少了内地城市那么多条条框框,人才也喜欢扎堆在这些地方,虽然压力大,但他们也乐在其中。其次:50%的上市公司和世界500强都分布在这些地方,从侧面也说明这点。2019年A股上市公司地域分布总榜2019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所在地区第二,学历优于专业,这个不用解释,大家多懂,哪怕你是冷门专业的硕士,也相对比本科好。第三,城市是决定我们打工收入高低的第一要素,如同上面第一点所讲,50%以上的上市公司和世界500强都在北上广深苏杭这5个城市,如果你读硕士在这几个地方,那么毕业进入好公司的机会会大很多,也方便你积累人脉,为以后的事业做准备,同时下面2篇文章,我也提到了城市和学校所在地的重要性。影响工资第一要素是什么?毕业后,湘潭,长沙,东莞和深圳四个城市,哪个更加适合我?第四,学校>专业这点也好理解,相当于公司>职位一样,一个好的平台带来的光环效应肯定让你的身价倍增,你去面试时,你华为出来的工程师受欢迎度,大概率比一家民企的经理要高,同理,你C9或者985学校毕业的化学专业,一般情况下,也会比双非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受欢迎,这叫背靠大树好乘凉。谈完上面的重要的三点,学历,城市和学校后,再回到本文的标题:读硕士,如何选择专业?我们都知道,读本科是通才教育,读硕士是专才教育,对于硕士专业的分类,我百度了下,如下图,而且学术类和和专业类硕士的区别,我简单总结为学术型硕士偏学术研究,可以申请硕博连读,而专业型硕士偏应用,不能申请硕博连读,但可以毕业后,申请读博。那么多专业,看的头晕,具体怎么选,细分来讲,需要考虑你的家庭背景,有无兄弟姐妹,自身是否结婚,有没有毕业,工作年限和岗位等等,所以很难面面俱到,这里我主要根据你的工作年限来阐述,分为如下几种情况:1. 如果你本科未毕业,准备读硕士,如何选专业.前面有提到过城市和学校的重要性,这里不再考虑考研换城市或者好的学校这个维度,只说专业,这个时候不管男女,选择时尽量避开当下热门的专业,要选择未来好的专业,重点是要好就业,这个才是关键,比如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机器人,自动化,新能源,无人驾驶,软件工程,再不济选择法律,会计,视觉平面设计等。为什么不说金融类专业,因为如果家里没资源,或者你考研没有进入很有名那几家学校,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和复旦等大学,其实在金融行业混出来比较难,我曾经还一度天真的想进去,发现不行,打脸很重。这个阶段读硕士,一般是全日制硕士,也就是大家说的第一学历,所以重点是拿到硕士毕业证,专业相对来说,还靠后一点。2. 如果你毕业0~5年内,准备读硕士,如何选专业.这个阶段读硕士,一般情况下,你是有工作经验了,再次准备回学校读书,要么是想换行,要么是发现学历不够,或者想通过读硕士进入事业单位等等,这个时候读硕士和选择专业,分下面两种情况:如果家庭经济压力不大,建议读全日制硕士,要么你辞工去读,要么就是脱产去读,选专业的话,你自身肯定会比本科那个时候清晰,因为多少,你是带着目的去读硕士,如果本身工作可以,那么选择延续本工作的硕士专业,就是锦上添花,肯定比选择其它相对好点,如果想换行,那就选择你想去行业即可,但还是那个原则,尽量选择好就业和未来前景相对可以的行业。如果家庭经济压力大,建议读非全日制硕士,也就是专硕,周末去上课那种,这个时候选专业,能跟工作延续当然最好,不能延续,就选择好就业,以及未来前景相对还可以的行业。刚毕业5年内,换行的成本,相对来说不大,所以想通过读硕士换行业,这个阶段是可以的,当然任何时候都可以,只是成本不同而异。上面两种情况读硕士,也需要你学习能力尚可,考研是个辛苦活,虽然我文字一笔带过,但实际需要付出不少精力和时间,尤其是工作后考试,如果这个阶段担心考不过,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专业,具体你可以问当地的学校。3. 如果你毕业5年以上,准备读硕士,如何选专业.这个时候读硕士,个人建议读非全日制硕士,毕竟经济压力小点,如何选专业,还是根据你前面的工作来,选择的专业,尽量跟你的工作直接或者间接相关,我举几个例子:你做项目经理,采购,或者管理岗位,读MBA相对来讲就好点,因为这些职位都不是偏技术类,是一些软技能岗位,如果你去读个技术类的硕士,比如法律硕士,金融硕士等,对你帮助的意义不大。你是做金融,融资方面的岗位,读金融类硕士或者金融类MBA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读技术类的工程硕士就是走弯路了。你是做工程类技术岗位,你读工程管理硕士(MEM)就比MBA好。你做财务相关工作,当然考取财务相关的硕士(MPAcc),MBA都行,但性比价高的是CPA,ACCA,有这两个证,比硕士还有用。如果你只是拿证,当然不分专业,考试越简单越好。当然这里选专业也跟第二点一样,如果这个阶段担心考不过,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专业,具体你可以问当地的学校,我们的重点是拿到硕士的毕业证,因为在大城市硕士学历还是很有用的。以上就是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专业的建议,相对于学历,城市和学校这三个因素来说,专业其实已经不太重要了,重点是拿到毕业证才是关键。刚毕业不久的人,也包括以前的我,非常介意自己选的专业不好,后面社会呆久了,发现一个规律,不管你选择什么专业,多少会有点后悔的感觉,跟老婆和老公都是别人家的好一样,因为日久生厌,尤其是在一个行业里面,呆久了,又没有赚到钱,你就会有这种想法,所以公司相对行业来说,公司重要。所以要进好公司,学历是敲门砖,祝大家在学历提升上面继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