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深度解析:哪些人适合读美国福布斯商学院管理博士?自高自大

深度解析:哪些人适合读美国福布斯商学院管理博士?

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爆发式增长,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学历水平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很多企业管理者为了更好的发展,开始选择在职攻读管理博士。那么,哪些人适合读美国福布斯商学院管理博士呢?1、持有终身学习心态的管理者。所谓“学无止境”,对新时代、新经济背景下的管理者来说,更是如此。为了当好企业或团队的领头羊、掌舵者,管理者必须时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2、希望有一个新起点的年轻人。年轻人是中国的未来,很多年轻人不安于现状,希望给自己一个新的起点、新的空间、新的希望。因此,选择读美国福布斯商学院管理博士,将之作为一个跳板,也许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3、愿意跳出“圈子”结交新朋友的人。希望获得更高的学历、结识各行各业的精英,从而大大的提升自己的人脉圈,那么美国福布斯商学院管理博士一定会是一个不错的渠道和平台。作为美国知名媒体集团——福布斯集团旗下的教育机构,美国福布斯商学院师资力量强大,拥有权威学者、商界实战专家、福布斯专栏作家和采访嘉宾组成的导师团队,在财富管理、商业战略、数字科技等领域独具特色,能及时将最新商业趋势和前沿信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因此,美国福布斯商学院给学员带来的重要的东西,除了知识以外,还有对我们固有的观察、分析、思考和决策的思维模式的扩充,以及新经济、新商业等方面的洞察和一手资讯。总的来说,美国福布斯商学院管理博士将会带领每一位学员不断的前进,走向更大的成功。

竹井

美国读博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

惠子闻之

去美国读博选大牛导师还是新人?利弊分析!

对于申请美国博士的同学来说,学校排名可以低一些,但是导师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这影响了你博士生涯是否能顺利毕业,那么去美国读博选大牛导师还是新人?下面对二者进行利弊分析,希望大家有所参考!首先来解决标题中的问题,去去美国读博选大牛导师还是新人?不管是选大牛导师,还是活跃的新人,能够满足下列条件的,才是最好的导师。第一:你对他的研究是有强烈的兴趣的;第二:导师所做的科研课题应用性比较强,选择他做导师能够对你将来的就业有帮助;第三:他人品好,而且有足够的funding。不管是大牛导师还是活跃的新人导师,能够同时满足以上几个条件的,才算是好的导师。选择大牛导师的利弊:大牛导师在学术圈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大团队、大项目、学术前沿的成就感。之所以是大牛导师,就因为他们手里的科研项目足够厉害,可以受益的各种资源更多,包括各种学术资源,经费资源和人脉资源。选择大牛导师做导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人脉资源。大牛导师有经费,有课题,而且实验室的管理上也比较系统,一般也会有实验员和秘书,学生比较不需要操心行政方面的杂事。而且如果不想做科研,大牛导师也能给你找到相当靠谱的企业去实习。大牛导师比较注重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他的手里掌握着无数课题,会培养学生独立承担课题的能力,但是大牛导师通常都很忙,一般都是由实验室的博导进行指导。博后指导也并不一定是坏事,毕竟博后都是从博士成长起来的,所以他对博士生涯都有切身的体会,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经验教训。大牛导师在行业领域内的学术地位能够更多的帮助你开阔视野,让你更近距离接触到这个领域里最领先的知识和技术,能够更容易的与周围的各个方面打交道。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大牛导师的学生大多都是成功人士,并且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师门之谊更能够让你学到他们身上的成功经验,并且能够让你在刚进入行业的时候起到帮助作用。选择大牛导师的有利方面体现在:一是资深教授所带来的资源很多,其声名显赫,所拥有的实验室设备齐全,研究经费充足;二是如果你的文章能够在高质量期刊发表,将有利于你以后毕业选择回国工作;三是选择资深教授,人脉也很广泛,你的同门也会成为你身边的优质资源,将来对你的事业会有所帮助。选择资深大牛的弊端也很明显:一是资深教授的弟子很多,你如果不是很出众,可能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二是资深教授工作很忙,很可能会让博后去带你,为了科研项目很可能会在实验室和人勾心斗角;三是师门之间竞争激烈,自己得不到项目,发论文也就变得相当困难。选择新人导师的利弊:新人指的是年轻的,学术生涯正处于上升期的年轻学者。这类年轻导师们,通常需要写高质量的论文来进行提职,所以对于学生,他们会手把手的带,一篇论文一篇论文的写。活跃的新人都会从基础的教起,不怕学生基础差,从课题方向选择、综述撰写、实验的方法和细节、结果的评估和分析等,各个层面事无巨细。如果学生选择这样的导师,科研进步速度会比较快,论文质量也比较高,能够增加学术之路的信心。但这一类类导师经费上、影响力、知名度和人脉资源相对于大牛导师都稍显逊色。选择年轻博导,其有利的方面体现在:一是年轻教师工作起来很有干劲,发文章动力很强;二是年轻教师相对来说比较亲和,代沟较少,沟通起来更为轻松愉悦,和年轻博导相处起来,关系比较融洽。三是近年来,学术界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当然,年轻博导的弊端也同样存在:一是年轻博导的名声很小,其实验室还在初期,设备不全,资金相对不足;二是很有可能你的满腔热血到最后成为学弟学妹们的垫脚石;三是年轻博导经验不足,不会给你提供更好的科研方法。美国读博导师选择建议:1. 选择技巧(1)选择有钱的教授和招学生的教授在选择导师之前,可以先通过浏览学校的网站,可以看到某位老师明确的写明了自己要招募学生,或者某位教授为课题申请到了研究经费,这样的教授更容易套到磁。(2)选择刚任教不久的教授和年轻的教授刚任教的教授为了升迁要做大量的科研并产出出各种成果,需要数把手指导学生,学校相应也会予以各方面的支持。年轻的教授往往比老教授更加好套磁。(3)通过学生了解教授通过某位教授教导过的学生,来咨询教授的基本情况。有些是可以在实验室的网站里面找到往届学生的信息的,通过学生才能更好的了解实验室以及老师的内部信息。(4)专业方向需匹配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与教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项目进行匹配,选择最优导师。2. 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1)如果你本身基础不好,应当首先选择活跃的新人,他能从最基础的开始,给你更多的指导,把各方面的基础打牢。(2)如果你性格坚韧,肯吃苦,直接选择大牛导师,在大牛导师的实验室里,能够各方面锤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但大牛一般都很忙,不能亲自指导学生,指导你的都是实验室的博导博导。(3)如果你想从事科研项目,一定要选大牛导师,毕竟他手上掌握着无数的资源,科研、经费、人力等等,都会在你的科研之路上有所帮助。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去选定。读博的目标有很多,提升学位学历、拿到高薪工作、拓展人脉资源等,每个人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读博目标来确定导师。最后,不管是选择活跃的新人,还是选择大牛导师,都是需要自己的勤奋,提升综合能力,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黄土情

学霸“跳级”攻读美国博士,获200万奖学金,面对诱惑他选择回国

自近代以来,发达的欧美强国吸引我国大批优秀学子远赴海外留学深造,除此以外,通过"实习""考察""讲学"等多种名义出国的高知也人数众多。改革开放之初,很大一部分出国留学人员秉持"人往高处走"的心态,走出去以后就不再愿意回国工作,使我国科学技术等专业领域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如今是一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国家高度重视海外人才的回流,也制定相关政策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海归"国家之一,除了国家的积极推动,学霸们拳拳报国心也令人瞩目。以浙江学霸陈嘉澍为例,在获得200万的美国奖学金,前途一片光明之时,他就做出了让人感动的选择。从力学专业转念电子工程学专业的青年学霸陈嘉澍是浙江宁波人,从小就是品学兼优的"别人家的孩子"。因为父母在杭州工作,他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爷爷至今仍然记得孙子小时候"明察秋毫"的敏锐观察力,年仅4岁时就一派天真地注意到了"电扇的圆插头"和"台灯的长插头"外形不一样。由于陈嘉澍一向学习成绩拔尖,爷爷奶奶对他十分宽容,并不像其他家长对待小孩一样耳提面命,诸多约束。即使临近高考,他身为铁杆球迷半夜起床追球赛,老人也相信他自有分寸。陈嘉澍也确实没有辜负家人的信任,2003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他同时被香港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录取。当时去香港大学读书的学费、生活费对他的家庭来说是不菲的负担,于是他出于离家近以及减轻父母压力的考虑,选择了复旦大学的力学专业就读。进入复旦大学后,天分过人又学习刻苦的陈嘉澍并没有泯然众人,反而遇强更强,更加出类拔萃了,大学一年级就拿下了学校的奖学金。适逢香港城市大学到内地招生,这一次陈嘉澍顺利考取了全额奖学金,凭自己的努力圆了去香港读大学的梦想。转校后,陈嘉澍发现相对于力学,他对电子工程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于是毅然连专业也转换了。事实证明,遵循心声和直觉的学习事半功倍,繁杂的电子工程学业对于陈嘉澍而言是兴趣、是挑战、是等待攻克的一座又一座壁垒,他乐在其中地取得了名列前茅的专业成绩,同时也拿下了全校最高的GPA(平均学分绩点)。醉心科研,荣获富布赖特科学奖学金香港城市大学推荐陈嘉澍作为交换生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学习一年。他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如鱼得水,全心投入科研工作,写出了让导师赞不绝口的《无线射频集成电路》论文。年仅23岁的陈嘉澍凭这篇指出了"未来无线通讯发展的方向"的论文击败众多对手,荣获2006年首届"富布赖特科学奖学金",是27位获奖者中唯一的中国人,同时这也是全世界最丰厚的奖学金,折合人民币高达200多万元。陈嘉澍赢得重奖后并不满足,向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等著名院校提出了直接"跳级"到美国攻读博士课程的申请。他最终入读伯克利,继续钻研增强集成电路在无线通讯设备中的应用课题。眼看在美国的发展前途一片大好,导师、教授们都认为陈嘉澍将来会成长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却下定决心,学有所成之后就会回国工作,为建设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海归创业,科技报国2014年,陈嘉澍博士毕业回国,与来自硅谷的海归团队一起在上海正式创办了加特兰微电子科技公司。作为国内的一家初出茅庐的半导体公司,他们准确把握了毫米波传感器技术在汽车无人驾驶领域的演进方向。创业第二年,这家公司就瞄准市场商机,迅速研发出拳头产品站稳了脚跟,并日益发展成为全世界首家具备CMOS工艺77GHz毫米波雷达单芯片批量化生产水平的供货商,做实业与科研两不误。作为加特兰微电子的CEO,陈嘉澍今年又获得了由盖世汽车主办的金辑奖颁发的"2020最具影响力人物"奖项。这是对他带领团队持之以恒地进行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升级换代,旨在推动汽车行业全新变革的不懈努力所做出的充分肯定。这位昔日的学霸、如今的CEO展望愿景时丝毫不改自信与担当,他希望公司成为全球业内公认的领军企业,同时更希望推动先进智能驾驶系统的普及,造福全人类,让所有人的出行都变得安全、便捷。正如再好的种子也需要肥沃的土壤、适应的生存环境才能茁壮生长,在科技的发展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海外高新技术人才的回流固然是我国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国家也要为他们提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空间,"海归"们满腔报国情怀才能真正落地生根,长成"中国梦"的参天大树。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与陈嘉澍博士经历类似的"海归"精英,活跃于我国理工科技术、互联网、通讯、传媒等诸多领域。他们的留学背景带有熟悉国际惯例、市场规则以及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等自主创业的优势,日益成为高新科技行业的中坚力量,不仅直接推动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技术创新,引入高效的管理模式,为传统产业注入了鲜活动力,推动产业升级。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国家除了为心怀祖国的海外学子打开绿色通道、提供发展平台以外,还制定、实施了海外高层次专家重点支持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尽可能为更多不愿隔岸旁观国家发展壮大的精英们,创造施展多年所学、改变祖国发展面貌的有力支撑,不负爱国热忱。清代黄遵宪面对"寸寸山河寸寸金"遭列强瓜分的国难,悲叹"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而如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实现。发达国家的巨额奖学金、优越科研条件、丰厚薪资待遇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不再是无法抗拒的诱惑。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潜力有目共睹,随着人才市场的良性流动与准确对接体系不断完善,留学生报国与抱负两难全的挣扎将成为过往的烟云,"海归"会是大势所趋,最终成为精英与国家的双赢!

不离于宗

2020 读博指南:博士学生们的集体安利、排雷、吐槽来了

越来越多在学术上已经准备好,手握众多学术发表的学生都开始有志于申请美国、英国,香港以及其他国家的博士项目。但对于博士项目来说,申请总是难度阶梯的一级而已,除此之外,真的把它读下来,才是未来更大的挑战。有人说博士很难,也有的人觉得其实还好。如果你对博士项目的困难程度也总是拿捏不准。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几位外国博士学生对就读 Ph.D. 的现身说法。SueOcean, 博士生,艺术家宣言:PhD 申请就不简单对我来说,读博最难的部分是申请。这似乎是一个非常艰巨和神秘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无尽的表格填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被要求提供越来越多的信息,以至于我觉得自己像是在接受中情局的调查! (我敢肯定,这是一种有意为之的伎俩,目的是考验未来学生的决心。大学正在寻找意志坚定的人。)这个过程最终完成后,我花了很多时间等待答案,我想我大概足足等了 5 个月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我差点对读博失去兴趣。终于,我成功了! 我不仅被录取了,而且还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这意味着我在学习期间不必担心自己的生活费啦!基本上,我把我的博士学位当做是一份全职的工作,聘请者就是大学。这有点像咨询职位,你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但你还要与机构合作。我的导师有点像我的 “老板”,但我不需要经常见到他,这一点我很欣赏。除此之外,你还必须要经常阅读大量文献;在没有任何人指导的情况下,你整天(甚至可能整月)都是独自工作;你的工作体量很大,你必须要学会合理管理你的时间;在工作中,你不能一成不变,你总是需要有更加创造性的思维才能完成任务,这就要求你做事主动,且富有好奇心和进取心——如果如上这些你都做不到,那么读博的问题你最好三思。Konstantinides, EE, Ph.D.(UCLA)宣言:没有人比我更懂系列之 “PhD到底在干啥”获得博士学位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要求你离开典型的 “学习” 舒适区。典型的教育体系如下。第一步,我教你一些东西。第二步,我要求你们完成一些家庭作业当作练习。第三步,你学习并解决已知的有解问题。第四步,你接受一个已知解决方案的问题测试——如果你解决了这个问题,你就通过了学位审核。此为 “学习舒适区”。如果我们要让学生进一步,那么超出舒适区以后,下一个合乎逻辑的步骤是,我有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它是否有解。你能试着解决它吗?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者需要做的事情,而我相信很多参与研究导向的硕士项目的研究生其实也会经常遇到这个问题。然而如果你已经进入了博士项目的级别,要求自然就会更加苛刻。第一步,找到一个新问题来解决。第二步,解决它并公布结果(通常指发表文章)。这两步听起来比典型教育体系下的步骤还要少,且更加简洁,但其中的挑战可不少。你可能会发现一个新问题,但它可能是(现阶段)无法解决的,因此你需要重复多次尝试才能找到另外一个适合研究的新问题。可怕的是,当你终于又找到一个新问题并开始做的研究的期间,这个问题可能已经被别人抢先解决了(所以,你必须再次从头开始)!也可能是,你找到了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很可能是有解决方法的,但确定这个解决方法的过程会极其困难,这个时候,你是选择放弃(那么就又得再找问题,且越简单的问题,越容易被人捷足先登),还是硬着头皮上呢?Peng Zheng, 达拉斯大学教学优秀奖得主宣言:PhD 高自由和高风险并存读博士的时候你有很多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真的很多。然而,这种自由度也是你的挑战。大多数博士课程是这样开始的: 你的教授会给你布置一些相当随机的任务——一篇你不知道是什么的论文,或者一项定义模糊的任务。如果你能抓住他想要的大致想法,并在没有太多指导的情况下开始工作,那么你基本上也够格成为一位教授了。所以,大多数学生在第一次尝试时都找不到教授的点。于是你开始向他手下的高年级博士生或博士后的前辈寻求指导。你要是能因此而顺利地把这件事情弄明白那就是好事一桩,否则,就赶紧随便弄弄,给下次任务留好充沛的调研时间。这个循环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你通过不断搜集信息,终于可以和你的导师达到 “梵一如我” 的境界。在这个循环的最后,教授也会清楚地了解到作为一名研究人员,你大概是个什么水平(是的,你对教授也得好好做做 “研究”)。然后,他会根据你的表现来决定哪个项目最适合你。很多时候,博士生意识到他们童年的梦想话题实际上是他们兴趣中最无聊的东西。因此,在头几年更换导师很正常。这就告诉你,你要多加利用第一年里的自主支配时间,把你真正可以做的研究方向定下来。一旦你能安定下来,你的教授会尝试把你纳入他的个人研究项目,并期待你在这个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独立。等你已经是一个真正成熟的博士生,导师甚至愿意把整个项目交给你,让你代表他参加会议。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会随着你的导师的名气的提升而变得越来越频繁。比如,我的一位朋友的导师是诺贝尔奖得主,我朋友一个学期能够见到这位导师两次就很不错了,大多数时候都是 Skype。维持这种关系并不困难,但我在这里还要说明的是,达到这种关系除了你足够优秀之外当然还必须包括你跟导师的关系是不是够铁 – 你要试图跟导师建立友谊,并能读懂 ta 的心思。即使如此,你也别想着就可以立马在博士圈混出一片天地,很多时候还是看你的研究题目是不是能引起关注,扩大影响,甚至获得企业,政府的投资,成为一个专利。相信我,要做到这些,几乎跟你的智商没有关系。一个研究到底是好是坏,取决于有多少人关心。Teresa Baker, PhD Ecation (UCL)宣言:智力不是读博成功与否的关键与流行的观念相反,博士学位并不需要很高的智力水平。真正使读博困难重重的,是它所涉及的艰苦工作。因此,它是毅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证明,而不是智力的证明。没错,你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但博士学位对这两方面的要求其实并没有高于硕士学位。此外,同硕士学位,PhD也是可以选择全职和兼职的,但各有利弊。全职读博会让你更加专心于研究课题,但生活单一,容易厌烦,不容易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拿我朋友为例:她读的是STEM博士学位,基本等于和实验室入了洞房。我们来看看她对这段 “婚姻生活”的自述:“我周末至少有一天要工作,大部分时间会持续到晚上。实验需要时间,你需要比以往更长的时间来处理各项事宜。有些时候,光是准备一些样品就花了我一天的时间。如果你想复查一次实验结果(事实上这种事情经常要发生),那么一转眼的功夫,你人生中的3到4个小时就没了。更糟的是,如果设备出了问题,你还得再从新调试设备,那就基本告别睡眠了。”另一方面,兼职读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但需要在同时间处理的事情也增多,且很容易对研究项目失去动力。比如,拿我自己来说:我在一所大学做全职教师,开车到学校得一小时。我平时的工作包括备课,授课,设计考试内容以及评估学生考试分数。我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的关注。我的丈夫,一个尽心尽责的全科医生,时常忙得需要我来帮他接电话,管理他的私人账户,并核对统计他的开销。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生活中都有,且都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之后,我才能腾出时间来继续攻读我的博士学位。我会尽量给它腾出时间,有些时候即使只是半个小时,我也会尽量全情投入,但不得不说,当你在不断地享受着研究外的家庭和工作生活的时候,你总是会想:这样做研究到底有什么意义?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在鼓励自己继续做下去。事实上,根据以往的数据,几乎有 50% 的博士生不能正常毕业。再次强调,这不是因为 “智力不够”。以下才是常见原因。a. 时间管理的问题。b. 与上司发生冲突。c. 你的论文内容空空如也。d. 筋疲力尽或热情消逝。e. 写论文的问题解决不了。f. 对研究议题失去兴趣。g. 逐渐不能适应长期独自工作。如果我会最终选择放弃,就目前来看,最有可能的原因可能就是热情的消逝。由于我参加的是兼职 PhD,所以并不那么容易因为长期独自工作而感到孤寂,但我知道确实会有很多人会因此而放弃 PhD。不论什么原因,希望我们都能挺过去。Thomas Britz, 我教过 5000 多名学生宣言:人生不是更难吗?读博难不难?那必须难!但你得明白,人生本来就是一次艰难的旅程,而每当你有所成长的时候,过去的难,其实对现在的你来说,未必很难。我承认这话说的有点玄学。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不如先来看看,在我们的一生中,都可能面临哪些艰难挑战(既然讨论的是读博,那我们不妨以学位为线索)。新生儿学前教育幼儿园小学高中本科硕士学位专业学位 (法学博士、医学博士)博士学位 (在这里)博士后副讲师讲师副教授教授富有学术盛名的教授大学管理者学术领头羊或者更上一层楼当你还只是个啥都不会的新生儿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很难,但是,几乎没有人现在还会觉得走路,吃饭,说话很难。一个高中生也许会觉得自己上的课程已经颇具难度,但等他本科毕业的时候,再回首,高中的课程已经和看卡通片一样好理解。所以说,没准现在你会觉得读博很难,是因为你还没有正式开始,如果有朝一日你学成归来,再回想,可能就不会觉得很难了。假如你又继续读了博士后,甚至最终成为了教授或学富五车的大学领导,读博那些年的 “苦日子”, 反而会让你颇为怀念。所以,博士学位到底是什么?The BasicsA Doctor of Philosophy degree, abbreviated Ph.D., is the highest academic degree anyone can earn. Because earning a Ph.D. requires extended study and intense intellectual effort, less than one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attains the degree. Society shows respect for a person who holds a Ph.D. by addressing them with the title "Doctor''.博士,也就是 Ph.D.,是一个人能取得的最高学位。因为获得博士学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强烈的心智努力。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能成为博士。博士这一称呼表达了社会对博士学位持有者的尊敬。To earn a Ph.D., one must accomplish two things. First, one must master a specific subject completely. Second, one must extend the body of knowledge about that subject.要取得博士学位,必须做到两件事:一是完全掌握某一课题的知识,二是必须增加此课题的知识积累。Mastering A SubjectTo master a subject, a student searches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to find and read everything that has been written about the subject. In scientific disciplines, a student begins by studying general reference works such as text books. Eventually, the student must also search scholarly journals, the publications that scientists use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and record reports of their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要掌握一个课题,学生必须检索全部与本课题相关的公开发表的文献,并且阅读。在科学学科中,学生首先从研究通用的参考材料比如课本开始。最后他必须研究学术期刊。学术期刊就是科学家用来交换信息和纪录科学研究报告的地方。Each university establishes general guidelines that a student must follow to earn a Ph.D. degree, and each college or department within a university sets specific standards by which it measures mastery of a subject. Usually, in preparing for Ph.D. work in a given field, a student must earn both a Bachelor's and Master's degree (or their equivalent) in that field or in a closely related field. To demonstrate complete mastery of the subject, a student may be required to complete additional graate-level courses, maintain a high grade average, or take a battery of special examinations. In many institutions, students must do all three.每个大学都有成为博士所需要执行的指导方针。而且每个学院或者系都有专门的标准,来衡量对学科掌握的程度。通常在准备读给定领域的博士学位之前,学生必须先拿到该领域的学士和硕士的学位。为了证明你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个科目,学生可能需要完成附加的研究生水平的科目课程,或者有很高的等级分数,或者参加特别的考试选拔。Because examinations given as part of a Ph.D. curriculum assess expert knowledge, they are created and evaluated by a committee of experts, each of whom holds a Ph.D. degree.因为考试是博士课程的一部分,是要用来评判专家级的知识,所以由一个专家委员会来命题和评判。专家们都必须有博士学位。Extending KnowledgeThe essence of a Ph.D., the aspect that distinguishes Ph.D. study from other academic work, can be summarized in a single word: research. To extend knowledge, one must explore, investigate, and contemplate.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uses the term research to capture the idea.博士的本质,也是博士学习区别于其他学院工作的方面,简而言之就是两个字:研究。为了扩展知识,你必须探索,调查,思考。科学共同体用这个术语——研究,来获得思想。In scientific disciplines, research often implies experimentation, but research is more than mere experiments - it means interpretation and deep understanding. For Computer Scientists, research means searching to uncover the principles that underlie digital compu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 researcher must discover new techniques that aid in building or using computational mechanisms. Researchers look for new abstractions, new approaches, new algorithms, new principles, or new mechanisms.在科学学科里,研究常常意味着实验。但是研究不只是实验——它还包含解释和深刻的理解。对于计算机科学家,研究意味着揭示数字计算和通讯之下的规律。一个研究者必须发现新的技术来帮助建造或者使用计算设备。研究者寻找新的概念,新的方法,新的算法,新的原理,或者新的装置。To complete a Ph.D., each student must present results from their research to the faculty in a lengthy, formal document called a dissertation (more popularly referred to as a thesis). The student must then submit their dissertation to the faculty and defend their work an oral examination.要获得博士学位,学生必须通过正式的文件即学位论文来表述他的研究成果,提交给相关机构,并为论文做口头答辩。A Few Questions To Ask1. Do you want a research career? Before enrolling in a Ph.D. program, you should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long-term goals. Because earning a Ph.D. is training for research, you should ask yourself whether a research position is your long-term goal. If it is, a Ph.D. degree is the standard path to your chosen career (a few people have managed to obtain a research position without a Ph.D., but they are the exception, not the rule). If, however, you want a non-research career, a Ph.D. is definitely not for you.在参加博士课程之前,你应该仔细考虑你的长期目标。因为获得博士学位是一种研究的训练。你要问问自己是否把研究工作作为自己的长期目标。如果是的,博士学位是你走上研究工作的标准道路。有些人不用博士学位也搞研究。如果不是,你想做非研究的工作,博士学位与你无关。2. Do you want an academic position? A Ph.D. is the de facto union card for an academic position. Although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an academic position without a Ph.D., the chances are low. Major universities (and most colleges) require each member of their faculty to hold a Ph.D. and to engage in research activities. Why? To insure that the faculty have sufficient expertise to teach advanced courses and to force faculty to remain current in their chosen field.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diplomatic protocol ranks the title ``professor'' higher than the title ``doctor''. It does so in recognition of academic requirements: most professors hold a Ph.D., but not all people who hold a Ph.D. degree are professors.博士学位实际上是取得学研职位的通行证。虽然没有博士学位也能获得学院的职位,但是机会比较小。主要的大学和多数学院要求每个教员都有博士学位从而能进行研究工作。为什么呢?为了保证教员能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教授高级课程,并且强迫教员在自己的领域内跟得上形势。美国的传统惯例认为教授比博士要高,这是学术的要求:多数教授有博士学位,而不是所有的博士都能当教授。3. Do you have what it takes? It is difficult for an indivial to assess their own capabilities. The following guidelines and questions may be of help.自己评估自己的能力是困难的。下面几条方针和问题可能有所帮助。Intelligence: In your college and graate courses, were you closer to the top of your class or the bottom? How well did you do on the GRE or other standardized tests?智力:你的学院和研究上课程里,你是你所能接触到的人群,比如你班里的顶级水平还是垫底?GRE 之类的标准考试考得如何?Time: Are you prepared to tackle a project larger than any you have undertaken before? You must commit to multiple years of hard work. Are you willing to rece or forego other activities?时间:你准备好要搞定一个比你以往做过的任何课题都大的课题么?你必须苦干好多年。你愿意为此减少或者牺牲其他活动么?Creativity: Research discoveries often arise when one looks at old facts in a new way. Do you shine when solving problems? Do you like ``brain teasers'' and similar puzzles? Are you good at solving them? In school, did you find advanced mathematics enjoyable or difficult?创造性:研究发现常常来自用新的角度看待老的事实。你解决问题的时候机灵么?你喜欢脑筋急转弯和类似的秘题么?你善于解决它们么?在学校,你觉得做数学难题是享受还是困难?Intense curiosity: Have you always been compelled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around you and to find out how things work? A natural curiosity makes research easier. Did you fulfill minimum requirements or explore further on your own?强烈的好奇心:你经常强迫性地要了解身边的世界并且想发现其中的奥秘么?天生的好奇心使研究变得容易。你是满足最小的需要还是进一步自己探索?Adaptability: Most students are unprepared for Ph.D. study. They find it unexpectedly different than course work. Suddenly thrust into a world in which no one knows the answers, students sometimes flounder. Can you adapt to new ways of thinking? Can you tolerate searching for answers even when no one knows the precise questions?适应性:多数学生没有准备好读博。他们发现读博和课程学习出乎意料的不同。突然进入一个无人知道答案的世界,学生有时候会发慌。你能适应新的思考方式么?你能忍受寻找一个根本没有人准确知道的答案么?Self-motivation: By the time a student finishes an undergraate ecation, they have become accustomed to receiving grades for each course each semester. In a Ph.D. program, work is not divided neatly into separate courses, professors do not partition tasks into little assignments, and the student does not receive a grade for each small step. Are you self-motivated enough to keep working toward a goal without day-to-day encouragement?自我激励:在学生完成大学本科教育的阶段,他们已经习惯于每学期每门课程得到分数。博士课程里,工作不会清楚地分解到独立的课程。教授不会把任务细分到很小,学生也不会每个小的阶段都得到一个分数。你能够自觉地保持向一个目标努力工作,而不需要一天天外界的鼓励或鞭策么?Maturity: Compared to coursework, which is carefully planned by a teacher, Ph.D. study has less structure. You will have more freedom to set your own goals, determine your daily schele, and follow interesting ideas. Are you prepared to accept the responsibility that accompanies the additional freedoms? Your success or failure in Ph.D. research depends on it.成熟:相对于由老师仔细计划过的课程工作,博士学习的结构不怎么清晰。你有更多的自由决定自己的目标和每天的日程。并且可以跟随有趣的思想。你准备好接受与这些自由相应的责任了么?你的博士课程的成败都在此。A colleague summed up the way many researchers feel about their profession. When asked why he spent so many hours in the lab, he noted that the alternatives were to go home, where he would do the same things that millions of others were doing, or to work in his lab, where he could discover things that no other human had ever discovered. The smile on his face told the story: for him, working on research was sheer joy.一个同事总结了很多博士们对自己所在学术界的感受。当被问及,为什么一个人会花这么多时间在实验室里,他说他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回家,但那是数百万其他人都在做的。而在实验室,他能发现没有其他人发现过的东西。他脸上的微笑说明:对他来说,研究工作本身,就是最纯粹的乐趣。

红棋子

哪些美国商科PHD学校你了解吗?

出国留学的同学越来越多倾向选择英美国家,申请美国留学不仅仅可以申请本科课程,其中也包括研究生课程和PHD课程,PHD课程也就是博士课程,那么就读商科专业意愿继续深造PHD课程的同学了解哪些美国留学商科院校有PHD学校,三立小编整理了一份关于美国商科院校中有PHD课程的院校清单,帮助大家顺利前往美国留学。一、PHD院校介绍根据三立小编的了解,大家如果想要前往美国留学就读PHD课程,要知道美国只有100所学校提供商科PHD/DBA学位.在美国提供商科博士学位的学校中,至少95%都是提供PHD, 很少数提供DBA(如Harvard, Boston university)。 Harvard根据专业的不同而提供PHD和DBA两种学位。但实际上都是一样。大家如果申请PHD前仔细想一下。因为美国的PHD一般要读4-5年,不仅枯燥,而且非常难学,毕业后主要是进大学教书和做研究工作,而且工资也不会很高。所以要明确自己是否对教学和研究工作非常感兴趣,不然就不要申请。二、院校清单三立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美国商科院校中有PHD课程的院校,大家可以作为参考申请美国留学,芝加哥大学的PHD包括会计、行为科学、计量经济学与统计、经济学、金融、管理科学与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组织与市场。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PHD包括会计学、应用经济学、道德与法律研究、金融学、管理与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运营与信息管理、统计学。斯坦福大学的PHD包括会计、经济分析与政策、金融、市场营销、信息技术与运营、组织行为学、政经学。 麻省理工学院的PHD包括分管理科学、行为与政策科学两个方向,开设的具体专业包括:信息技术、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系统动力学、经济社会学、工作与就业研究、技术创新创业与战略管理、组织研究。金融、会计在MIT商学院的PhD项目中属于辅修专业。西北大学的PHD包括会计信息与管理、金融、管理经济学与战略、市场营销、管理与组织、运营管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PHD包括会计、商业与公共政策、金融、市场营销、组织管理、IT运营与管理、房地产 。除了上述的院校还包括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这些就是三立小编整理的关于美国留学中商科院校有PHD课程的清单。

马浮

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PhD 在职博士项目相关通知

一:专业方向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PhD博士,现开设三个大的研究方向,分别是——1、通用/综合管理-学费39.8万2、文化产业管理-学费48.8万3、艺术管理-学费48.8万二:录取条件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PhD博士,为了更好的保障教学质量,保障博士学生毕业率,录取增设条件如下——1、硕士学位:一定的管理经验,雅思6.0分及以上(可申请总校Full Time全职PhD,也可以申请中国Part Time在职PhD)2、本科学位:一定的工作和管理经验,大学英语水平,可MBA+PhD连读(中国Part Time在职)3、硕士学位:一定的管理经验,但雅思未达到6.0分,可MBA+PhD连读(中国Part Time在职)注:1)其中选择MBA+PhD连读的学生,MBA的课程学分可以抵消PhD的部分课程学分(预计节省1年左右的时间),并且免交MBA的一定学费(具体费用请咨询MBA招生网老师)2)全部MBA和PhD学生,满足相应条件,均可申请赴美国总校留学进修。3)如学员有其他的特殊优势,如论文发表,高级管理职位或经验,对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特殊贡献等,可以特批录取。4)另有美国客座教授,访问学者,荣誉博士,生理学博士,MFA艺术硕士,MA-艺术学硕士(艺术工作室方向)等亦可申请。三:论文与研究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PhD博士,为更好服务博士学生并提高通过率,特由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下设的美国六大认证联盟的北中协会(NCA)获批,关于PhD的论文与研究说明如下:1、理论研究,理论领域;2、实践研究,应用研究,中国地区/企业等的研究。四:奖学金所有PhD项目均设有奖学金,请详询MBA招生网老师。美国PHD学位课程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坐落在美国中北部爱荷华州 。由世界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Maharishi Mahesh Yogi于1971年建立,是列入美国院校检索手册《Barron’s》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约272英亩,建筑面积达到一百二十万平方英尺,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盛称环境保护的典范。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被美国环境科学组织认证为全美第四最佳环境科学学校。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MUM)获得了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CHEA)、美国教育部(ED)、美国大学商业教育认证(IACBE)、美国六大联盟认证(HLC)、美国北中协会(NCA)、中国教育部涉外监管网以及其他高等教育相关机构等认证。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创立的宗旨是为创造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享受学习与实践人生的机会和成就。MUM的使命是提供独特的,世界一流的教育,创造更多未来的领导者。学校以杰出的学术研究水平、优秀的师资力量、高质量的校园生活和高就业率而著称,MUM的教职人员均由国际水准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组成,大部分毕业于牛津、哈佛、斯坦福和等名校。MUM是经过中国、美国共同承认的正规高等学府,毕业所获得的证书是中美两国共同认可的。MUM能提供多种学科的博士、硕士以及学士学位课程,并被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授予玛赫西管理大学颁发专业证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的资质。美国玛赫西管理大学商学院获得韦伯麦特里克斯网 (Ranking Web of Universities) 全球商学院排名第100位;MUM可持续商业MBA在线学位项目排名全美第10位;MUM可持续环境在线学位项目排名全美第15位。

征服者

必读:本科生去美国留学应该选择读硕士还是博士?

美国留学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想要攻读博士学位的前提是要先拿到硕士学位,二者是递进的关系;而在美国,本科之后可以申请硕士,也可以直接申请博士。对于想要留学美国的同学来说,多一个选择可能也就多一个困惑:申请硕士(MS)和博士(PhD)有什么不同?我适合申请哪个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二者的区别,供大家参考做选择。1. 培养目标不同硕士培养主要以知识应用和就业为导向,而博士则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也就是说,硕士重在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需要学习的课程范围也比较广;而博士是更深程度的学术研究和科研,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某个项目的研究或对于一个细化问题的深度探索。对大部分专业来说,博士培养的是科研能力,就业主要偏学术科研相关,比如高校、科学研究院、企业研发部门等;而硕士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应用能力,职业选择范围更广。所以培养的目标不一样,适合的人群也就不一样,这就要根据你的留学目的和未来职业规划做选择。2. 申请难度不一样第一,硕士的申请比较看重申请者的学术背景,比如标准化考试成绩、本科成绩、科研实习背景。申请研究生一般GPA要求是3.0+,而申请博士项目GPA多是3.5+。博士的申请,除了同样比申请硕士更加优秀的背景以外,还要具备独立科研能力,有自己的研究经历或项目、学术论文等,如果在知名学术会议或期刊上发表过文章或获得过国际奖项会大大提高申请博士的竞争力。可以概括一下招生官对申请者的要求:MS的申请更多看重的潜力,PhD更多的看重申请者已具备的能力。第二,文科的毕业生申请博士学位比理科生相对容易些,理工科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在研究领域内有一定的见解,和有一定说服力的学术研究能力才能与硕士毕业生相竞争,否则的话申请难度较大。所以美国博士申请的要求比硕士高,申请难度也比硕士大许多。3. 学制不同MS 时间短,PHD 时间长。美国硕士学制为1-2年,博士在4-8年不等。博士的生涯是很漫长的,所以如果对学术研究没有热情和顽强的意志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4. 奖学金(花费)的差异一般而言,硕士项目普遍不提供奖学金,除非申请者异常优秀,绝大部分的硕士项目都是自费,每年学费和生活费大概需要20w-50w之间,这就需要一定的家庭经济支撑。而博士项目一般普遍是有奖学金的,通俗的讲,PhD更像是一个工作机会,教授招你去读PhD,就相当于你过去为教授打工,而录取提供的奖学金,基本上会覆盖掉所有的生活费及学费,可能还会有剩余,这对很多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会考虑读博的因素。但是我们并不建议单纯为了奖学金而去申请读博士,就像前面提到的如果你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学术研究,未来5-8年的时间都要生活在一个实验室或者研究文献的地方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总的来说,MS的优势是学制短,申请难度相对博士门槛低,未来就业或深造选择灵活,劣势是花费相对较高。PHD 的优势是奖学金几率大,潜心钻研有可能在学术科研上有所成就,劣势是申请要求高难度大,就读时间长,需要强大的耐心和意志力。最后,不管选择MS还是PHD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定位上,你的成绩背景是否达到申请博士或硕士的门槛?出国留学你想获得什么,是就业发展还是深度学习研究?申请者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和自己的需求,才能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案。美国留学定位选校想试试以自己的个人成绩能申请到国外什么层次的大学?可以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如下小程序)一键定位。使用方法:把你的GPA、托福/雅思成绩、专业名称、院校背景(211/985/双非)等信息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参考他们的案例对比一下自己的情况,这样子就可以对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太和万物

本科生能够直接去美国读博士?不是梦

在中国想读博士,要遵守考硕士再到博士的途径,也有一些专业可以硕博连读。而我们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本科学历来申请美国的博士。这不是做梦,你在国内本科毕业后,就可以申请美国的硕士,当然也可以直接申请美国博士。下面郑州立思辰留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申请。首先我们看看本科直申美国博士的难度。一般来说需要以下条件:①本科学士学位②GPA大于3.5③托福100分以上④GRE325左右⑤GMAT大于700分。 相对来说,文科的专业比理工科直申博士会容易一些,理工科需要在专业方面有比较深的研究,在知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者做过相关的项目在申请上会比较有优势。如果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申请到了美国大学的博士,在读博士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考试获得硕士学位,这个时候可以进行一次选择,是拿到硕士学位后结业,还是继续读博士。其次需要考虑你是否真的适合直接去美国读博士?博士跟本科生不一样,是为了培养研究生人才,课程偏理论,就业方向是专业的研究学者。学习过程中相对来说是枯燥和漫长的,这不仅仅需要耐心,还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考虑一下费用。美国大学的博士一般是5年左右,全部自费的情况下,一年大概需要100-150万左右。当然美国博士申请到全额奖学金的机率非常大。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有足够的专业研究背景,能够承担学费,那么可以尝试直接申请美国博士。

神鬼神帝

录取 NYU 全奖博士和一堆藤校硕士的北大少年:读博是为了什么?

讲述人 / Scott 采访编辑 / Echo Q:关于大学生活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记忆吗?A:可能是参加辩论队吧,我是从大一开始参加的,本科一直在学校校队,其实我本身是中文系的,但因为辩论占了大学生活的主要,所以也经常被大家笑称为辩论系的。Q:回忆起来打过的最好玩儿的辩题是关于什么的呢?A:其实关于会涉及到的辩题,通常可能会和政治、经济相关,但是每一个辩论赛也会有自己的主题。比如,我就曾经参加过一个禁毒主题的辩论赛,讨论应该如何对待吸毒人员当时感觉还挺不知所措的,触及了很多知识盲点,准备过程中也涉及到了很多领域,其实还挺锻炼人的,可能是现在回想起来最让自己感觉好玩儿又很有收获的一场辩论了吧!Q:想起来我对于辩论最直观的认识可能是来自近几年很流行的辩论节目,Scott 平时也会看吗?A:其实我认识的辩论圈的朋友们也有很多人参加过节目的海选和录制,考虑到综艺节目的受众群,辩题的题材上都很大众化,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节目效果方面也在追求有趣有传播点,其实综艺辩论节目让辩论走红是一件很好的事,起码让很多人认识到了 “辩论” 的存在和价值。但是从校园辩手的角度来看,也会给辩论本身带来一些不太一样的想象。以前辩论队面试新一批的学弟学妹们时,他们刚进来时候都以为在台上辩论要讲很多段子,要观察观众的反应给回馈,但是其实打辩论大部分时候是一个很寂寞的活动,会有些冷清,也不会有坐满的观众在看,更重要的其实是要考辩手的逻辑、数据、论述严谨性和对手交锋时的反应速度。Q:你刚刚提到的这一点我还挺受启发的,我本身的逻辑性就没有很强,而且很多时候上一些课反而会要求解构逻辑,创作无逻辑的作品,那Scott怎么看逻辑和艺术创作的关系呢?A:我觉得真善美是我们要追求的,而这背后代表的价值取向很不同,辩论是一个很好的活动,但也并不是包罗万象,很大程度上锻炼了人们求 “真” 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科学或者学院里所追求的。善是道德,美是艺术,这三者看上去矛盾摸不到头脑,但其实不矛盾,在美的世界里,艺术的自律性和线性的逻辑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都背过的古诗 “疑是银河落九天”,在逻辑世界里这是讲不通的,但并不妨碍它很美,而且有很多伟大的爱情故事也是压倒逻辑和道德的,但不妨碍它们的美。在科学领域,逻辑是一切的起点,但这样一种挣脱束缚对美的追求也是艺术家的使命吧。Q: 当年大学选择读文学系是出于怎样一种选择呢?A:读中文系,可以说是从小的一个梦想吧!从初中开始就特别迷恋看红楼梦,第一印象是诗词太美了,特别有意思的是当时上学语文课需要背诵的文言文都很背住,但是回家读葬花词这些竟然好像都能很快的背出来,觉得很美。读红楼梦可以说是我接触文学的启蒙了吧,算入门时刻,别的正规的学习也没有特别多,所以当时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蛮不犹豫的就选择了读文科。后来也有跟身边的同学聊起来,都觉得让学文学成为一个专业是很奢侈的,也更感谢身边长辈们的支持,他们也都很开心我做这样的选择,利用大学四年学习人文通识学科,而不是着急的去走进一个具体的专业。Q:那当年考入南大中文系是一直以来的目标吗?A:坦白来讲当年高考成绩确实没发挥好,是稍微有些意外的,关于学校之前心里也有别的更好的期待,但是最后进入南大是很有缘分的一件事:当年南大来湖北录取招生的老师正好是中文系的老师,一拍即合。Q:那后来研究生考到了北京大学,算是实现当年的遗憾吗?A:也不算是吧,读大三的时候考虑接下来的安排,挺迷茫的,大学也去美国宾大交换过,挺想来美国读研的,国内的话本校保研的选择也可以,很不好做抉择,是挺迷茫的一段时期的。此外,往下一步的专业方向也有点儿捉摸不定,政治与国际关系或者社会科学的方向都很感兴趣,在这个背景下就看到了北大燕京学堂的项目,其实是很 experimental 的。可以跨专业学习是很吸引我的点,对录取的学生没有限制,选课的流动性也很强,而且同学们的专业背景也会很丰富,是当时阶段很想要的一种状态吧,能够有地方学习接触自己很想尝试的领域,但是又不限制可能性。当时做这个选择的时候,“是不是在北大上学” 这个因素也没有那么重要和关键了,更多的是因为项目的个性化设计。Q: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最终选择了东亚研究专业呢?A:一方面,对于文学很感兴趣,但纯粹从审美的角度研究的话,对于世界的解释力有限,希望看到文化与时代之间更复杂的关系。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是大学在宾大交换的时候亲身经历了 16 年的大选,蛮让自己变得困惑的。宾大其实是 Trump 的母校,但是没有一个人挺他,10 月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学生穿着蓝色的T恤在学校游行,好多画面回想起来现在还记忆犹新。结果出来那天晚上,从 9、10 点钟开始我就在宿舍里听到从楼下面往上传来哭声,撕心裂肺的哭声。也有很多人,跑到楼顶上抱头痛哭互相安慰。这是我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从来没有见过的,但是能够理解他们当时被自己国家遗弃的心情。后来我看选举图发现宾州全是蓝色的,至少 95% 的铁杆粉丝挺希拉里,在这个州人们都活在 liberal bubble 里面。一方面黑天鹅的世界在眼前发生,看到了整个国家在根本上处在撕裂中的状态,另一方面理解起来很有意思,又真的产生了实际的影响,经济政治上的,中美关系的,最后又波及到了每个人,甚至是我们留学生,是云端政治大历史舞台上个人命运的喜与悲。Q:还记得当时在宾大交换的时候上过什么很有意思的课吗?A:当时在宾大交换的一年,其中一个想法就是体验不同的东西,上的主要的一半以上的都是东亚系的课,也有选很多有意思学校里面有影响的课,比如社会学系和传播系的课,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印象特别深的是上过一节社会学的课讲 popular opinion,第一节课教授就放了一个视频,是卡戴珊的节目,当时觉得特别奇怪。后来放完教授和大家讲 sociological,分析收看节目的 base,哪个区最多,受众又是什么阶层,节目制作又经历了什么变化,从而一步步越来越懂得拿捏观众的口味,觉得特别震撼,看似和学术没关系,其实是在用批判性思维从 sociological 的角度一点点庖丁解牛。后来就想,如果有了从这个角度出发,以后看任何节目都可以去慢慢剖解背后的逻辑了。Q:交换的这一年时间里觉得和在国内读书对比,最大的冲击是什么呢?A:是有很直接的对比的,触动也很多,最大的改变可能是对于表达的认知吧。刚才也聊到,我大学的时候是辩论队的成员,觉得自己对表达很有自信也很有想法,同时也带来了在美国上学时候最大的冲击。刚开始就发现课堂上交换的中国留学生都很沉默,经常是听完班里同学课上的发言,会和一起来交换的同学在底下吐槽,觉得发言的质量也不怎么样。后来一起和美国同学吃饭的时候就聊到了这件事,他就说 “某某同学在课上讲的话就是蛮不对的,但是你们在课上为什么不说出来呢?” 当时他的反驳有问住自己,是啊,为什么课上不直接表达出来呢?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自己再反省的时候就想到,在辩论队受到的培训和教育都是讲深思熟虑,不打无准备之仗,可能之前自己就会觉得没有 80%、90% 的自信就不要发言,会是没有价值的言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对任何即将发生的事都有所准备的,都是真实的 flow 和反应,没有必要畏首畏首,思想传递和交流的价值不在于每一句话的质量,而在于碰撞之后可以达到的高度。Q:为什么想要继续出国读 PhD 呢,于你而言,学术的吸引力在哪里呢?A:大学阶段性的目标是理清想追逐的东西,后来总觉得在北大求学的过程其实还没走完,想继续研究下去,做学术,出国读 PhD 从西方国家的角度来反观自己的文化,能够读得更深一些吧。关于学术对我的吸引力,打个比方来说可能一个人对于物理的高深概念不了解,不懂摩擦抛物线,但是投篮可以很轻松完美的投进去,而物理人是有对于事物发生的自觉的,会思考研究投进篮背后的原理,流体是什么,重力又是什么。别的领域也是这样,一个完全没学过文学的人也可以写出好的作品,研究文化是为了对过程的发生有自觉的理解。Q:是怎么认识灯塔学院并决定加入灯塔一起申请的呢?A:最早知道灯塔是看公众号,一篇关于申请者的人物介绍,写了很多他在美国上学的计划,当时第一印象就是觉得写的很有干货,很感性真实,同时也很能 relate 自己的经历。而且灯塔也经常发一些很透彻的关于专业的分析盘点,会很详细的讲近几年的变化趋势,点出注意点。Q:加入灯塔学院之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A:真的在很用心的做。当时身边也有很多同学、朋友找留学机构,所以这方面的信息不要太多,也会有比较,但是灯塔学院通过公众号平台做分享传播这件事,做得真的很出色,是一个印象上很好的地方,后来见面聊的时候也很合拍。灯塔学院和别的留学机构在做的事是可以区分开的,市场上会有模版和程式化的套路,看到什么样的文书题目就走什么样的方案,并不是贴合个人需求,但是灯塔学院很在乎设计最贴合申请者个人的方案,很定制化。比如我申请的时候就是 PhD 和 Master 混申,是不常见的组合,因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也有很不一样的侧重点,对于我的申请老师们来说也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去构思和安排。博士申请和硕士申请相比侧重点和流程都有非常大的区别,需要投入不同的资源和精力,沟通想法的时候,老师们也没有说这样做不可以、行不通,而是都在尽可能的贴合我的申请需求。博士申请这个过程里,其实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大,在最重要的申请时刻,不仅要寻求适当的帮助,也要寻求正确的帮助。Q:在灯塔学院有特别想表白的老师吗?A:最感谢帕克老师。第一他回复真的很快、很及时,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发消息给他都是秒回,也都很详细,而且很多时候明显都已经不是工作时间了,是很少有的反馈速度。另一方面,专业度也非常好,帕克会很快补足不对称的信息,对于我的选择,在交流的时候都会尽可能地把能收集到的信息都给我,会分析怎么组合会更好。申请过程中我们也会有想法上、方案上反复的时候,涉及到很多来来回回的交流,在最终敲定之前商量过很多版,虽然反复,我们也没有花很多时间在沟通时,基本上每半个月讲一小时的电话,但是很有质量,会很清晰地把双方的想法高效沟通清楚。最后,再次感谢灯塔这一路博士申请之路上对我非常多的帮助呀。作者 / 灯塔学院 编辑 / 灯塔学院每一篇优质内容均为原创推送这件事,灯塔学院已经坚持了 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