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国机械工程专业TOP顶级高校详解,项目深度解读千世之后

美国机械工程专业TOP顶级高校详解,项目深度解读

机械工程专业,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着重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除了传统制造业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专业也开始在许多新兴的领域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比如生命科学,微型技术和纳米技术。这些新兴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通常与机械工程的技术支持息息相关。因此,就业市场对拥有深厚机械工程背景的研究、制造与管理人员的需求始终不减。课程设置其基础课程包括了数学、物理科学、力学、材料科学、热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控制工程、结构分析等等。专业分支美国的机械工程专业分支很多,主要有能量、控制、材料、制造等几大类。高度的学科交叉性和广泛的分支,使机械工程专业对于学生的学术背景也有更高的宽容度,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电子工程等理工科毕业的同学都可以申请。学位选择在申请时,则需要结合个人兴趣,职业目标和本科背景等做出最合适的选择。美国大学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会颁发两种学位:一种是Master of Engineering,第二种Master of Science,不同的项目会有不同的侧重。工学硕士项目,课程会偏向于实践和操作 理学硕士项目的学习会更加偏重理论和创新相当多的毕业生会走研究路线或者选择继续攻读博士。重要因素在美国读机械工程专业,学校的专业排名和地理位置尤为重要。专业排名高意味着专业设置更全,属于学校的重点发展院系,占据各种资源优势,和一些大型企业的合作实践项目也会更多。地理位置位于重要发达的产业集中地也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薪资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广阔,包括顾问工程师,安全技术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汽车工程师,生产制造工程师,设计工程师,研究开发技术人员等,广泛分布于工业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根据2018年劳工局薪资报告显示:机械工程师在美国的平均薪资是92,800美金。在美国就业率最高的前五个州分别为密歇根州,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伊利诺伊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美国机械工程专业排名热门学校麻省理工学院(MIT)MIT机械工程系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力学,设计与制造,控制、仪器与机器人,能源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和微纳米工程,各领域都开设了多门相关课程供感兴趣的学生修读。作为世界顶级院校,MIT的录取条件相当高,竞争很激烈,根据申请成功的经验,科研 > GPA > 推荐信 > 文书 > GT成绩,有申请意向的学生也要多参与科研项目多出论文哦。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在大陆招生10个左右,总人数100以上,学院为每一位硕士同学提供奖学金。需要注意的是,MIT的机械工程系没有真正的直博项目,本科毕业申请进去需要先读两年硕士课程,成绩达到一定的标准后,两年后可以自动升为博士,最后拿到博士学位。行业:1、从事和机械相关的工作,在汽车、医药、国防、机器人等领域从事制造、机械设计、仿真、工程、系统集成等工作,知名的雇主有:Apple、Tesla、Lockheed Martin。2、转行进入计算机科学,金融等在中美都大热的行业。3、从事科研工作:MIT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同学学术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比较强,能够在公司研究部门和科研院所找到理想的工作。斯坦福大学(Stanford)Stanford机械工程系的众多王牌课程几乎囊括了整个硅谷的用人特色。课程丰富且交叉度高,且均由行业的泰斗级教授亲自授课,课程内容甚至会大量融入教授本人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是在Stanford以外的地方难有机会接触的。另外机械工程项目的课程设置相当灵活,没有一门课是必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兴趣方向在学校提供的14个方向中选择一个作为Depth,精修课程,同时还需要在剩余的方向中再选择两门课程作为Breath,浅修该方向的课程。当然,在这基础上,依然会有剩余至少15学分供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课程,例如机器人,生物机械学,计算机,电子,统计等。这些交叉课程同样会成为日后寻找工作的核心竞争力。此外,Stanford的机械工程项目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和周边公司的紧密合作。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其与硅谷的渊源使得硅谷众多公司每年为Stanford的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实习和工作机会。很多课程就是给一家公司做项目,学生会得到公司的Badge,有需要时还会直接前往这些公司办公,形成项目团队,所以整个团队在这一年的工作方式就如同是真正的Startup一样。这种边实习边学习的方式的确是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在UCB的机械工程系一共可以申请3种硕士学位,MS/PhD,MS和M.Eng。MS/PhD与MS的区别是前者可以在硕士毕业后自动转为PhD,相当于硕博连读,而后者是个最终学位,到时候如果要继续在UCB读博士还需要再申请,而M.Eng是个短期的授课型硕士项目。作为全美排名第一的公立大学,该校机械工程专业的录取门槛很高,录取比例在3%左右,整个系18fall的研究生招了不到100人,其中中国人约12-15个,PhD多于MS。成功的申请者的GRE成绩多数都高于90%,而托福不低于100更是标配。该系的研究领域众多,包括生物力学工程,控制,计算方法,设计,动力学,能源科学与技术,流体,制造,材料,机械,MEMS/纳米,海洋工程和机器人,毕业生可以各领域找到满意的职业。每年来UCB机械招人的大部分都是航空企业,如波音、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实力比较强的方向是流体、MEMS和与EE相关的方向,如果选择这几个方向深入攻读,项目机会比较多,在当地和全美的竞争力还是极强的,基本不愁就业。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Caltech的机械工程专业排名连年攀升,现如今蹿升到第四名,可以说是科研教学各方面实力都很强大。专业设置也比较特殊,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专业设置于Department of Civi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下。和其他Caltech小而精的研究生项目一样,机械工程专业也是规模不大,招生人数相应较少。专业的录取更偏好于有意攻读博士学位的申请人,旨在培养在工业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突出成就的人才。可以说如果对机械工程研究充满向往的学生,Caltech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不仅仅有着非凡的学术实力,附近更是有诺思罗普(Northrop)、罗克韦尔(Rockwell)、日产、富士重工等著名企业,这些企业对于Caltech的学生可谓是大加青睐。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UIUC的机械工程硕士可分为MS和M.Eng两种,MS学位时长2年,偏研究型,主要是为读PhD做准备,有两个专业:Master of Scienc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和Master of Science i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机会,主要集中于五个领域:流体力学和热科学,固体力学和材料,控制和动力学,纳米力学和纳米制造,以及生物力学。MS学位要求申请者拥有机械工程相关专业背景,部分申请者可根据情况,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向学校提请攻读博士项目,可申请Fellowship, RA/TA奖学金。优秀的教学也保证了毕业生良好的就业,最近对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5%的博士毕业生成为高校的助理教授。而其他硕士毕业生则广泛分布在工业企业和科研实验室,抑或是攻读博士后学位。超过15%的毕业生就职于全球财富500强公司。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Tech)Georgia Tech的机械工程专业设在Woodruff学院下,是一个人数庞大的专业。研究生阶段的课,对中国学生来说GPA竞争压力很大。可以选两种课程安排,一种叫non-thesis,不带研究项目只要上够学分就行;另外一种叫thesis,只要上一半课程,不过需要有研究项目并且写论文。thesis项目能够使你和教授进行更深入的互动,无论拿推荐信还是求内推工作都会容易很多。毕业生可以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各类企业、科研单位从事工程材料设计、组织管理等工作。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Mich)UMich安娜堡分校提供三种机械工程硕士项目,一是Coursework only,时间短,为期一年,不想投身科研的学生可当首选;再是Coursework with an indivial research project,培养将来进入工业行业的学生,同时又可满足学生对于独立研究或项目经验的需求;三是Coursework with an M.S.E. thesis,对工业研究和发展、教学或者对继续读PhD感兴趣的学生,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研究导师。总的来说,大部分热爱科研的学生都能找到科研的机会,并且能够谋求到一个temp RA的职位来获得薪资和SSN (Social Security Number)。普渡大学(Pure)坐落于印第安纳州小镇的普渡大学,校园安静祥宁,治安良好,学习氛围浓厚,非常适合学术研究。其机械工程专业更是家喻户晓、备受认可,各个方向都开设全面的课程,理论研究极为扎实,有很多有名的导师。硕士项目分为Non Thesis 和Thesis两种,前者为期1.5—2年,后者2—2.5年;博士项目一般为期4—5年。硕士生可以转为博士生,但一般是少数。普渡大学机械工程项目每年约录取100名研究生,其中中国学生约占20个名额。学校周边有芝加哥等拥有诸多大公司的城市,为就业提供了很多机会,FEA、CFD和Combustion等方向就业形势最为乐观。学校每学期提供一次Career Fair,如Cummins、Caterpiller、Ford、John Deere、辉瑞制药等公司都会参加。

能去八疵

美国读博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

鬼媾人

美国留学机械工程专业选哪所学校?这10所不可错过

美国的机械工程专业教育领先全球,多个学校都开设该专业,那么你知道美国机械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十是哪几所吗?除了MIT之外,这些学校也值得申请哦! 美国机械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十名单:1、麻省理工学院(MIT)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将介绍和发展有关当前和未来战略的一流方法论和技术。这战略是为机械系统和成分的设计。该专业还特别关注电厂、模型和计算机战略的发展。机械工程专业为学生提供的核心课程包括有高级控制、高级振动工程、飞机发动机技术、燃烧、计算流体力学、核材料、核反应物理学等等。2、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共包含45学分,没有毕业论文。选择该项目的学生可以选择进行跨学科的研究,该项目下每位学生都可以在教务老师的批准下自行选择课程。申请应修完18个学分之前提交,申请中应阐述自行制定的课程是否具有连贯性,以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课程等问题。该项目的学生需要最少修满21学分工程学院的课程。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专业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优势专业之一,Berk一共可以申4种学位,PhD,MS/PhD,MS和M.eng。MS/PhD与MS的区别是前者可以在硕士毕业后自动转为PhD,相当于本硕连读,而后者是个最终学位,到时候如果要继续在Berkeley读PhD还需要再申请,最后的M.eng是个短期的授课型硕士项目。4、加州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学院虽然规模不大,却是机械类的顶级院校,主要学习方向有应用机械和机械工程两大方向,具体包括地震模拟工程、活性材料、沙丘结构、多向流体震波、地质力学计算、感知和控制的系统分部、急速冲撞等方向。5、佐治亚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专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项目,设置在Woodruff机械学院下。该学院有非常雄厚的师资和研究力量,有100多名教员和3000多名学生,每年大概有200余名硕士和65名左右博士毕业。该项目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而且选择硕士(论文类型)或者博士项目都有机会参加深入和跨领域的研究。学院近年来不断更新实验设备,以支持最新的研究项目,并且强调多领域的创新与合作。5、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有两个机械工程专业:M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机械工程(理学学位)M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机械工程 (工学学位)机械科学与工程系提供机械工程学位论文和非学位论文硕士学位,都属于需要完成研究项目的学术学位。5、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机械工程系有超过150年的历史,是美国最顶级的机械系之一。机械工程的MS项目有三种可选:单纯的授课型项目(coursework)、含研究内容(coursework plus an indivial research project)、含毕业论文(coursework plus an MSE thesis),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每种项目都是修完30个学分毕业。研究领域包括:自动化、生物力学与生物系统、控制、设计、动力学与相变、能源、制造、力学与材料学、机器人、纳米工程学、多规模计算机热力学等。学制1-2年,要求申请者拥有机械工程或相关专业(包括数学、科学、工程学等)背景,但非机械工程专业硕士也可以申请。8、康奈尔大学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设置在工程学院(College of Engineering)下的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Sibley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提供三种学位,分别是MS, M.Eng., PhD。这里重点介绍一下M.Eng,项目为期一年。同时,和PhD一样,以研究为导向,但其更偏向于工程设计和职业趋向, 所以,虽然有少部分M.Eng.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PhD, 但整体来说这并不是康奈尔设置该项目的初衷。选课方面,极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以及导师研究领域来选择修读的科目。9、卡内基梅隆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机械工程硕士项目(M.S. Degree Course Work Option):为期1年,课业较多,毕业生可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也可以帮助学生直接进入PhD阶段学习(是否可以无需申请,直接攻读卡耐基梅隆的PhD项目不详)10、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普渡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向国际生提供MS和PhD学位,要求申请者本科毕业,拥有机械工程、工程学或物理等专业背景,非相关专业背景者需要修读特定的前置课程,博士申请需要拥有硕士学历背景,且满足一定的研究经历,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可获全额奖学金。以上就托普仕带来的美国机械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十介绍,想要了解更多美国留学资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九思

我和媳妇到美国读博士,用12年想留在那里工作,却双双黯然回国

12年前,我和媳妇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去美国发展。当时我出国的原因就是听信一些人说,在国外赚钱如何容易,媳妇也多次在我的耳边吹风。出国前我在国内拿到了博士学位并晋升了副教授,媳妇硕士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收入很一般。在媳妇的竭力鼓动下,我同意她先通过考试去美国读博士,然后我去美国读博士后。我们计划两年内两人都可以到美国,可媳妇用了5年时间才通过考试。为了支持她出国,我牺牲了很多,想各种办法挣钱养家,到处找兼职挣钱,却荒废了我的研究工作,几年都没有写一篇论文。媳妇到美国半年后,我便以探亲身份去了美国,之后才发现我曾学的专业在美国找博士后很难。由于我的英语表达很差,想找份工作也是困难重重,只好转了身份开始读书,一边训练自己的语言,一边通过学生身份作为找工作之前的缓冲时间,来适应美国的环境。所以,我选择了另外一个专业重新读博士,因为成绩好申请到了奖学金,经济上才开始好转,和媳妇一商量,决定把孩子也接到美国来。孩子之前一直由岳父岳母带着,正好他们以送孩子的名义,到美国游玩。我没有想到,岳父岳母的到来,竟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危机。本来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部靠我的奖学金和在外兼职挣钱维持。媳妇在家就娇生惯养,从不做家务,岳母又是一个强势的人,来美国后不了解美国的行情,总是惹事儿,我不得不经常为她擦屁股,有时候还不得不缴纳罚金。家庭条件越发拮据,岳父岳母却不给我们钱,我就提议岳父岳母把孩子留下,提前回国。没想到因为这事儿,一家人给我开批斗会,把我说得无地自容。岳父岳母硬是在美国留了半年才回去,那个时候我已囊中羞涩,甚至吃饭的钱都是找朋友借来的,可为了面子,我还不敢跟媳妇提。儿子留下来后,媳妇为了照顾儿子,放弃了很多学习时间,以至于她迟迟不能毕业。终于毕业后,又遇到了美国经济萧条,她找工作找了近一年也没有找到。这期间,我们之间的矛盾因为她没有找到工作而激化,她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认为是儿子到来影响了她毕业,我们因此争吵不休。后来她的OPT身份到期了,却突然要回国找工作。我说费了这么多周折,出来不容易,让她转成F2 继续在美国,但她却一意孤行,和她父母商量后执意回国。媳妇回国后,把儿子也带回去了,一年后我博士毕业。这期间,我和媳妇联系不多,但每一次联系,我们之间都免不了一些争吵,以至于我和她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婚姻也是名存实亡。博士毕业前,我已经在美国找到接收单位,毕业后决定回去一趟,把我和媳妇之间的事情了结了。尽管我已经有回去跟她离婚的打算,但是,她却并不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经过多次反复的交涉,她终于同意离婚,却又在财产上提很多要求。我是一个从农村出来打拼的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家里没什么背景,还有父母要赡养。在国外时,虽然我过得很苦,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还是偷偷的给他们寄点儿钱回去以表孝心。而且我也十分愧疚他们,我在国外多年,一直都没有回过家,如果这次不是为了和媳妇离婚,我恐怕要等到在那边立足之后才会回来。回国后,我和媳妇的家庭展开了离婚大战,矛盾不可调和。最后我不得已将她诉上法庭,经过了一审和二审判决才把离婚的事情解决了。可是因为离婚的事情拖得太久,美国那边的工作也不得不辞掉。离婚后,我对于再次去美国的激情已彻底消退了,又重新回到原来的单位工作,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我和前妻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想圆一个在国外工作的梦想,没想到最终确实两人都黯然回国,婚姻破裂。出国这么大的事情,最后为何搞成这样?回想这12年来走过的历程,我通过反思得出结论,除了我媳妇的无能之外,就是我太轻信在国外发展一定比国内好的传言,实际上美国也有很多穷人,在美国那些年我的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比例,试想如果当初我安心的在国内工作,12年的奋斗,绝对不是如今的下场。所以就想劝一劝那些还在为出国发展徘徊的人们,留在中国可能是最正确的选择。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大王反国

想要入坑机器学习?这是MIT在读博士的AI心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火热,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正准备投身其中,开启自己的研究之路。和所有其他学科一样,人工智能领域的新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其中不仅有研究上的,也有生活方面的。MIT EECS 在读博士、前 Vicarious AI 员工 Tom Silver 近日的一篇文章或许对你有所帮助。我的一个朋友最近正要开始人工智能的研究,他问及我在 AI 领域近两年的研究中有哪些经验教训。本文就将介绍这两年来我所学到的经验。其内容涵盖日常生活到 AI 领域中的一些小技巧,希望这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开始找到一个你感觉合适的人询问「傻问题」最初,我非常害怕自己的同事,羞于向人提问,因为这可能会使我看起来非常缺乏基础知识。我花了好几个月才适应了环境,开始向同事提问,但一开始我的问题仍然非常谨慎。不过现在,我已有三四个关系较好的人了,我真希望当时能早点找到他们!我曾经淹没在谷歌搜索的条目中。现在,当我遇到一个问题后会直接询问他人,而不是自己想办法,最终陷入困惑。在不同的地方寻找研究灵感决定做哪些工作是研究过程中最困难的一部分。对此,研究人员已经存在一些一般性的策略:与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交谈。问问他们对于哪些问题感兴趣,并试图用计算机专业的语言重述这些问题。询问他们是否有想要进行分析的数据集,哪些现有技术是解决问题的瓶颈。机器学习中很多最具影响力的工作都是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或者纯数学之间的碰撞。例如 Matthew Johnson 等人在 NIPS 2016 的论文《Composing graphical models with neural networks for structured representations and fast inference》是受到一个小鼠行为数据集启发的结果;Justin Gilmer 等人在 ICML 2017 上的论文《Neural Message Passing for Quantum Chemistry》应用于量子化学。编写一个简单的基线来获得对问题的感受。例如,尝试编写一个有关控制倒立摆的详细校准代码(https://gym.openai.com/envs/Penlum-v0/),或者试着看看能不能在自然语言数据集上推送一个词袋模型。我在编写基线时经常会遇到无法预料的情况——我的想法或代码里都有可能出现错误。在基线运行时,我通常会对问题有更深的理解,并产生出很多新的想法。扩展你喜欢的论文的实验部分。仔细阅读方法与结果,尝试找到问题的关键。首先尝试最简单的扩展,问问自己:论文中的方法是否适用,思考一下文中没有讨论的基线方法,以及它们可能会失败的原因。投资可视化工具和技能在编写研究代码时我采用的策略是从创建可视化脚本入手。在编写完其余代码后,我会运行可视化脚本,以快速验证代码是否与我的心智模型匹配。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可视化经常会使我想法或代码中的 bug 更加明显、明了。这里还有一些自我激励的话要说:当我完成这个代码时,我会做一份漂亮的数据或视频给大家看!为手头的问题寻找合适的可视化方法可能非常棘手。如果要迭代优化模型(例如深度学习),从绘制损失函数曲线着手会比较好。此外还有许多用于可视化和解释神经网络(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学得权重的技术,例如导向反向传播。在强化学习和规划中,智能体在其环境中的行为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雅达利游戏、机器人任务还是简单的 grid world(如 OpenAI Gym 中的环境)。根据设置,还可以可视化价值函数及其在训练过程中的变化(如下所示),或者可视化探索状态树。在处理图形模型过程中,当一维或二维变量在推断过程中发生变化时,对其分布进行可视化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如下所示)。估计每次可视化分析时必须在头脑中保存的信息量可以帮助检测可视化技术的有效性。如果可视化技术非常糟糕,你需要详尽地调用你编写的代码来生成它;反之,一个良好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带来一个明显的结论。Tensorboard 是可视化 TensorFlow 深度学习模型的常用 GUI。随着数据的积累绘制分布图可以大大降低 debug 图形模型的难度(来自 Wikimedia)。用 Q-learning 学习的价值函数可以在它所表示的 grid world 上可视化(作者:Andy Zeng)。确定研究人员和论文的基本动机在相同的会议上发表文章、使用相同的技术术语、自称研究领域是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可能有截然相反的研究动机。一些人甚至建议为这个领域取不同的名字,以澄清问题(就像Michael Jordan 在最近一篇优秀的博客文章中提到的那样)。他们的动机至少可分为三类:「数学」、「工程」和「认知」。「数学」动机:智能系统有何基本属性和局限性?「工程」动机:如何开发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智能系统?「认知」动机:怎样才能模仿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自然智能?这些动机可以和谐共存,许多人工智能领域的有趣论文都是从多个角度出发。此外,单个研究人员的研究动机往往并不单一,这有助于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聚合。然而,动机也可能并不一致。我有一些朋友和同事,他们有明显的「工程」倾向,还有一些主要对「生物学」感兴趣。一篇论文表明,现有技术的巧妙结合足以在基准上超越现有技术水平,这将激起工程师们的兴趣,但认知科学家可能对此不感兴趣,甚至嗤之以鼻。但如果一篇论文阐释了生物可解释性(biological plausibility)或认知联系,这篇论文收到的反响可能截然相反,即使其结论只是理论性的或结果非常不起眼。优秀的论文和研究人员在一开始就会说明他们的动机,但根本动机往往藏地很深。我发现在动机不明显的情况下,对论文进行各个击破将会很有帮助。从科研社区中汲取营养找论文AI 领域的论文可以在 arXiv 上找到和发布。现在的论文数量非常令人振奋。社区中的许多人降低了从噪声中分辨出信号的难度。Andrej Karpathy 开发了 arXiv sanity preserver,帮助分类、搜索和过滤特征。Miles Brundage 每晚都在推特上发布自己整理的 arXiv 论文列表。很多推特用户常常分享有趣的参考文章,我推荐大家在推特上关注自己喜欢的研究者。如果你喜欢用 Reddit,那么 r/MachineLearning(https://www.reddit.com/r/MachineLearning/)非常棒,不过文章更适合机器学习从业者而不是学界研究者。Jack Clark 发布每周社区 newsletter「Import AI (https://jack-clark.net/)」,Denny Britz 发布「The Wild Week in AI (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wildml)」。查看会议论文集也很值得。三大会议是 NIPS、ICML、ICLR。其他会议还包括 AAAI、IJCAI、UAI。每个分支学科也有自己的会议。计算机视觉方面有 CVPR、ECCV、ICCV;自然语言方面,有 ACL、EMNLP、NAACL;机器人方面,有 CoRL(学习)、ICAPS(规划,包括但不限于机器人)、ICRA、IROS、RSS;对于更理论性的研究,有 AISTATS、COLT、KDD。会议是目前论文发表的主要渠道,但是也有一些期刊。JAIR 和 JMLR 是该领域最厉害的两种期刊。偶尔一些论文也会出现在科学期刊上,如 Nature 和 Science。寻找旧的论文同样重要,不过通常更难。那些「经典」论文通常出现在参考文献中,或者研究生课程的阅读书单。发现旧论文的另一种方式是从该领域的资深教授开始,寻找他们的早期作品,即他们的研究路径。同样也可以向这些教授发送邮件询问额外的参考(即使他们太忙没有回复也不要介意)。寻找不那么有名或被忽视的旧论文的一种持续方式是在 Google scholar 中搜索关键词。应该花费多长时间阅读论文?关于阅读论文应该用的时间我听到过两种常见建议。一,刚开始的时候,阅读所有论文!人们通常说研究生的第一学期或第一年应该只阅读论文。第二,在最初的上升期之后,不要花费太多时间阅读论文!原因在于如果研究者不被之前的方法左右,更有可能创造性地提出和解决问题。我个人同意第一条建议,不同意第二条。我认为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多地阅读论文。「如果我不熟悉别人尝试过的方法,那我就能更好地想出新颖的更好方法。」——这种想法似乎不太可能,且傲慢。是的,新视角可能是一把钥匙,业余者解决长期挑战是因为他们超出常规的想法。但是职业研究者不能完全依赖运气来探索未被考虑过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缓慢且有方法地逐步解决问题。阅读相关论文是找出我们所处位置和下一步尝试方向的更高效方式。关于尽可能多地阅读论文,有一个重要的注意事项:消化论文内容和阅读论文一样重要。用一天时间学习几篇论文、认真做笔记、认真思考每一篇的内容和思路,比不断阅读论文要好一些。尽可能多地阅读论文。对话 >> 视频 > 论文 > 会议演讲论文绝对是了解陌生研究思路的最易获取的资源。但是最高效的路径是什么呢?不同人的答案或许也不同。我认为,对话(和已经理解该思路的人对话)是目前最快、最有效的路径。如果这种方法不可行,那么相关视频也会提供很好的见解,比如论文作者受邀进行演讲。当演讲者面对的是现场观众时,他们可能更偏重清晰性而不是准确度。而在论文写作中,这种偏重是相反的,字数统计是关键,背景解释可能被当作作者不熟悉该领域的证据。最后,简短的会议演讲通常更正式,而不是合适的教育机会。当然,演讲结束后与演讲者进行对话交流是非常有价值的。小心炒作成功的人工智能研究总会引起公众的关注,让更多的人进入这一领域,从而引出更多成功的 AI 研究。这一正循环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适用的,但其也有一个副作用就是炒作效应。新闻编辑总是希望获得更多点击率,科技公司则希望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并多多招募新人,而研究者们往往会追求高引用量和更高质量的发表。在看到一篇文章或论文的标题时,请务必注意这些问题。在 NIPS 2017 的一个论文讨论活动中,数百名听众目睹了一位有名望的教授拿着麦克风(「我谨代表炒作警察」)劝告作者不要把单词「imagination」用在论文标题中。我对于这种公众对抗总是有着复杂的感受,而且我还恰好喜欢这篇论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无法理解这位教授的挫败感。人工智能研究中最常见,最令人厌恶的宣传表现之一,就是用新术语重新命名旧概念。所以,小心那些流行语——主要根据实验及其结果来判断一篇论文。开始科研马拉松树立可衡量的进展目标之前搜寻研究项目时,我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头脑风暴。那时对我来说,头脑风暴就是把脑袋搁在桌子上,希望一些模糊的直觉可以变成具体的见解。结束了一天的「头脑风暴」,我常常感觉疲惫、灰心丧气。这是科研吗?我很疑惑。当然,没有导向科研进展的良方,在黑暗中瞎撞是(大部分)进展的一部分。但是,现在我发现树立一个可衡量的目标,然后计划工作,更加容易且易于实现。如果我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那么目标可以是:写下一个模糊的想法,但要尽可能详细;如果在写的过程中,觉得这个想法不好,那就写出排除该想法的理由(而不是完全废除这个想法,这样就失去了对进展的衡量)。在没有任何想法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读论文或与同事交流的方式取得进展。一天结束时,我的工作有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即使这些想法永远不会用到,但是我的斗志得到提升,也不再担心以后会在相同的想法上浪费时间。学会判断死胡同,并退回来强大的研究者花费更多时间在好的想法上,因为他们在糟糕想法上所用的时间较少。能够识别好想法和坏想法似乎很大程度上是经验问题。然而,任何水平的研究者都会经常遇到下面的决策问题。我的研究思路有缺陷或无法产生结论,我应该尝试 A)继续挽救或支持这个思路,还是 B)完全抛弃这个思路呢?我个人非常后悔在本应该做 B)时却把时间浪费在 A)上。尤其是之前,我曾多次陷在死胡同中,而且时间很长。我之所以不愿意离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沉没成本误区:如果我退出这个「死胡同」,那我已经花费的时间不就白白浪费了吗?现在当我离开研究死胡同时还是会感到一些失望。不过我现在尝试使自己意识到后退也是一种进步。成本花费得值,不算沉没。如果我今天没有探索死胡同,那我可能明天还会遇到。死胡同并不是终点,它们是科研生活的一部分。希望我能坚持这种想法,如果不能,还有费曼的名言呢:我们尝试尽快证明自己是错误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We are trying to prove ourselves wrong as quickly as possible, because only in that way can we find progress.)写!我曾经偶然咨询过一位杰出的 AI 研究者早期职业生涯忠告。他的建议非常简单:写!写博客和论文,以及更重要的,写下一天当中自己的想法。我开始注意到积极地写下想法与只是想想带来的明显差别。身心健康是科研的先决条件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科研工作者都是废寝忘食,一心追寻科学发现。我之前以此为基准,常常为无法做到而感到内疚。现在我知道锻炼和精神放松是投资,而不是干扰。如果我每天睡 8 小时,工作 4 小时,我的效率比睡 4 小时、工作 8 小时要高得多,也就是说没有造成不好的影响。在解决一个困难的问题时中途停止是非常困难的。我仍然会一直研究一个问题,即使已经非常累了,即使没有进展也不休息。当停下来深呼吸时,我会非常高兴。我希望在科研生涯的下一个阶段能够继续内化这件事。

大风浪

攻读博士学位:美国博士吐血推荐自我鞭策的12个法宝

尊敬的读者朋友:您好!感谢您打开《周教授大讲堂》公众号,并品味我们的作品。我们的宗旨是为朋友们提供有关人的培养和教育方面的、具有最大深度和广度的、可靠实用的系列“干货”。相信您会有所思考和感悟或有所启迪和收获!我们期待与您的交流互动,也盼望您的关注、评论、点赞、推荐、分享和收藏,谢谢!在这里没有豪言壮语或空洞说教,有的是泣血真言或实战技巧!当您手握博士生录取通知书、信步踏上攻博征程之时,也正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重新开始。在我国,2016年招收博士生的人数已经超过7万,毕业博士生人数也有5万。可见,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潮流之中。显然,依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持续和增强。近几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又出现了近半数博士生延期毕业的状况。因而,如何帮助博士生按期完成学业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除外国家教育政策、大学管理机制、教师管理机制等等大政方针之外,博士生个人应该注意些哪些问题,采取哪些适宜措施来帮助自己顺利完成学业,对此类问题也可能同样值得思考。尽管从价值观、性格特征、认知偏好、习惯行为等方面来看,可能无法找到一个普适的、万全的攻博秘籍;然而,借鉴一些他人经验、选择一些适合自身情况的具体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必将有助于你在学海行舟。托马斯博士(phD.M.Thomas)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不乏有益的技巧与方法。现笔者结合一些相关资料和自己的认识将其编译如下,供有兴趣者参考。尽管我们无法保证所有的方法都适合于你,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其中某些部分一定能为你所用、让你受益! (1)尝试使用站立办公台尝试使用站立办公台,以便在你伏案工作时保持你的身体里的血液流动。站立办公并非一个新设想,根据英文维基百科介绍,喜欢站立办公的名人还不少,包括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佛逊,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作家和哲学家艾伯特.加缪,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和美国原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等。对于一位博士生来说,使用站立工作台可能更有利于健康,也许还有利于提升伏案工作的效率,甚至激发某些天才的灵感。(2)在浴室的镜子上引用励志语录在我的浴室镜子上,有我的最爱:“勇敢有天赋,有力量,有魔力。”(歌德);“只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批评: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说,什么都不是。”(亚里士多德);“自信地朝着你的梦想前进,过你想过的生活。”(梭罗);“努力不是成功,而是要有价值”(爱因斯坦)。很显然,这里列出的语句不一定是你所喜欢的。那还等什么,将最能吸引你、激励你、感动你的语句写上去,为你自己的人生引擎加入助推剂。(3)别让教学成为你生活的全部即使你是那些真正热爱与每一个学生互动的老师之一。你还是应当适当确定每周花费多少时间在课程规划、教学办公和学生评分上,并坚持你的底线。不能让教学成为你的全部生活,因为攻博的你还不是一位职业教师。(4)不要为失败而过度沮丧失败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富兰克林(B.Franklin)说过:“我没有通过考试,只是找到了导致错误的100种原因。”对于研究人员而言,研究走入死胡同和得出错误答案几乎是一种内在的规律。发现和拒绝、排除错误,本身就代表着向正确路径和正确答案的迈进。因此,不用为暂时的失败而过度沮丧,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调整策略,更新观念,增添措施,继续前行,未来的某个时刻,成功的鲜花一定会盛开在你的面前。(5)教学需要有效的安排在教学工作中,你可以用一个详细的规划来设计学生的年级作业,以适合你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过,你必须以学生的方式向学生提供反馈意见。记住,不要在评论上过度评论,否则你会把你自己和学生都弄得很糟糕。(6)承受挫折意识到挫折、承受挫折是博士研究生的一种能力。当挫折发生时,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为自己感到遗憾。请记住,那是研究生院赠予你的一份礼物和荣誉。研究生导师总是对你说“向前,向前!”。(7)让同事的压力使你获益让同事的压力使你获益。你知道你们系的一位研究生,总是显得比其他人更聪明、更为成功。那么,每当你自己的抱负受挫时,你至少每周花十五分钟在前面说的那位研究生旁边,交流一下经验与体会,感受一下自信和成功的氛围。从而让你重拾信心,增强自信,奋发向前。(8)不要太舒服那些需要很长时间来完成博士学位的人,往往都是身处优裕舒适环境的人,他们有最友善的朋友,有最耐心的国内合作伙伴和最烂的财政基金。如果你需要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攻读博士学位的进步,那么你需要引入一些“不舒适”到你的生活之中。答应你的朋友,你将每学期向他支付每50美元直到你的论文完成。答应你的伴侣或配偶,你在研究生院的每一年,他/她可以有一个由你买单的个人假期。(9)摆脱消极情绪当遇到困难时,将你的消极情绪(愤怒,恐惧,不安全感,悲伤)升华为你的工作。对付消极情绪是一个有些复杂的问题,升华为你的工作只是其中之一。一般说来,关键是要充分认识到消极情绪主要来自于自己不合理的认知,因而首要的是要改变自己的不合理认知为合理或者说正确的认知,从而理性地摆脱消极情绪的不良影响。当然,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寻求临床心理学家的帮助。塞缪尔.约翰逊说过:“悲伤只是灵魂的生锈,积极的活动可以净化和照亮它。”(10)对抗情绪低落当你感觉情绪低落的时候,选择你喜欢的、有效的对抗方式来抵御情绪低落。比如,想想你的某个同事或朋友,他们如在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工作与生活,唤回你自己的良好心境,然后信心满满地继续下去。(11)找到激励你的东西格瑞丝(J.Gross)在2015年发表了一篇题为“除外金钱:我们工作的动机是什么?”的文章,她在文章中指出有证据表明,我们也通过我们的工作意义,通过别人的认可,通过我们的更多努力去完成更为艰难的任务,使我们获得自尊,从而驱动我们的工作。“当我们想到劳动,我们通常认为其动机和支付是一样的。但现实是,也许我们应该把多种东西:意义、创造、挑战、所有权、身份、自尊等等,囊括其中。”此外还有,花时间去欣赏你已经写好的论文,或者你已经发表的论文,保留相关的邮件和卡片,你的学生的感谢信,让亲人的照片展现在你的桌子上。(12)奖赏自己的进步每当自己获得一点进步,那么不要吝啬奖赏。一次酒吧放松,一双新鞋,一杯冰淇淋,一次郊外远足,一次温泉浸泡,一次旅行……奖励自己,既让你快乐,也让你周围的人高兴。众多的点滴进步,有可能更快为你带来大的成功!(感谢托马斯博士支持,图片来自网络,仅此致谢!)

慎到之道

博士生的deadline血泪史,这是一份来自Nature的避坑指南

选自 Nature作者:Nic Fleming机器之心编译参与:张倩、杜伟在读博期间,无论文科还是理科,论文提交 deadline 之前的几周、几天、几个小时总是非常恐怖。有些人因为硬盘问题把写的宝贝文字弄丢了,还有些人发现自己的图表、参考文献被软件弄得一团糟。此外还有让人头秃的格式等问题。那么,博士生们如何安全度过 deadline?为了解答这个问题,《Nature》采访了有类似经历的学生和老师,并将他们提供的应对技巧整理如下。提前计划去年 8 月份,Mark Bennett 手里攥着 U 盘在学校打印店外面焦急地等候。打印店早上 9 点开门,他前一天晚上已经在这家店的官网上预定过打印服务,但网站并没有提醒他上传论文,其中肯定出了问题。但那个时候给打印店打电话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还有几天就是 deadline 了。Bennett 读的是英语文学博士,2008 年入学,但由于资金、成家、工作等原因,他直到 2018 年 8 月底才完成毕业论文。晚提交一天可能就会功亏一篑。「我很恐慌,感觉应该去恳求一下,理由是『我的作业被狗吃了』,但读到博士这么说好像不太合适,」Bennett 表示。「我从来没听过一个博士什么意外事件都没遇到,尤其是在读博后期,」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研训练主任 Inger Mewburn 表示。「在与博士生们打交道的 15 年里,我从来没听哪个学生说过『一切顺利』。」打印店开门之后,Bennett 走了进去,心中暗自后悔,把这么小的一件事情留到最后去做差点害得他十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店员检查了一下 Bennet 带来的文件,并告诉他打印不了,因为他那是一份 Microsoft Word 文档。他们尝试用免费软件将其转为 PDF 文档,但最后以失败告终,Bennett 越发恐惧起来。这个问题最终被另一个店员解决了,他指出,用 Word 就能把文件转成 PDF。「大家都想把最后一点时间放在写论文上,这是自然的,但他们不应该认为打印和装订只是走过场,」Bennett 表示,「在 deadline 之前将这些做完是值得的。」使用多个备份系统大家都不想回到用打字机敲论文的时代,但将数据和文本都以电子形式保存也并非万无一失。在这一点上,Leonor Sierra 最有发言权。2006 年,她在剑桥大学攻读碳纳米管量子传输的博士学位,那时,包括她的电脑在内的许多电脑都因为病毒问题而被隔离。这一事件只耽搁了两周左右,放到其他情况下,这可能只是个小插曲;但由于她的实验室主管搬走了,制造设备就停了几个月,她的论文写作进程就被放缓。第二年年初,Sierra 的论文已经写了一半,但她用来备份的外部硬盘突然出了故障。她没有过分担心,因为她的电脑上也存了论文。Sierra 决定买一个新硬盘。但一周之后,她发现电脑突然打不开了,而且试了几次都不管用,这下她真的哭了。她一个精通计算机的朋友把她电脑的硬盘取了出来,放在其他设备上,但仍有一章左右的内容读不出来。「那一刻仿佛世界末日,」Sierra 表示,「但重写并没有花太长时间,因为我已经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而且第二版质量更好,所以也算因祸得福。」在 2007 年 Sierra 提交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之后,云存储开始兴起,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因为硬盘故障而失去自己的论文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存储的风险就此消失。「我还是建议大家使用多个备份系统,充分利用云存储,不到最后一刻不要丢弃早期数据、打印版草稿及其他材料,」Sierra 补充道。做好项目管理很多博士生难以完成论文的原因在于,他们开始读博时就没有一个合理的组织、规划。本科生主要是学习和理解现有材料,但博士生没有固定的学习内容。导师只会提供一个方向,真正的学习路径需要学生自己来制定。这也就意味着,博士生需要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表。因此,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发展主任 Sara Shinton 表示,项目管理技能对于博士生非常关键。在该校的入学培训中,博士生会收到一张挂图,上面有 48 个空格子,代表 48 个月,学校鼓励他们在里面填上与读博相关的重要事件、计划和 deadline。学校希望学生能将这张时间表牢记在心,在博士生涯早期就能完成查阅文献、参加会议、设计实验、收集数据等工作,这样写起论文来就能容易一些。「如果你在整个过程中都在思考更大的问题,那么当故事结束时,你就能组织出更好的故事,」Shinton 说道。一些小的论文格式和引用问题也可能在论文提交最后一天成为绊脚石。博士生导师 James Hayton 表示,一些博士生会把参考文献、字体、文本大小和图形格式等细小问题放在最后处理,这样会令他们陷入麻烦。他说道:「处理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所花费的时间比预期的要多。所以,我建议使用一些引用软件,整理好格式和图表等细节,并尽早提交论文。」现在就着手写论文很多博士生纠结于论文写作过程本身。你应该对于自己何时完成论文草稿有一个清晰的时间线,这样才能掌握自己的写作进程。Mewburn 运作一个名为论文低语者(Thesis Whisperer)的博客,并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开设针对博士生的三日论文训练营,她建议学生在 deadline 之前提前六个月完成论文初稿。但遗憾的是,很多博士生认为这一点很难做到。Mewburn 表示,在她的论文训练营中,所有学员都可以在三天内完成 5000 字,一些甚至可以完成 20000 字。在论文训练营中,她不仅使用一些激励手段,如奖励颜色不同的巨型乐高积木给完成不同目标的学员,而且还教授他们一种令论文更加流畅的生成式写作(generative writing)技巧,如建议学员在写作输入时控制自我编辑的欲望(为了做到这一点,Mewburn 用模糊的贴纸覆盖了训练营参与者键盘上的删除键,以防止参与者自行编辑)。英国格拉斯哥市西苏格兰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d)的研究部主任 Rowena Murray 建议博士生在 deadline 前八个月内完成一篇 750 字的论文摘要。这样就可以专注于每个章节的内容,保持论文结构和宏观参数的连贯性,也避免陷入论文的细枝末节中。牢牢把握可控的因素Hayton 说道:「每所大学以及各个学院关于论文提交都有不同的管理要求,所以在读博士可以提前了解论文提交要求,以尽可能减少 deadline 带来的困扰,并将时间投入到论文创作中。」他还表示,当自己感到有压力时,最好不要处处依赖短期记忆,而要将日常的论文相关事宜列一个详细的清单。如何避免陷入管理噩梦当论文 deadline 到来时,你最后需要考虑的可能是论文的页边距、表格和打印等琐碎的事情。所以,论文提交期间应该尽可能早地考虑管理要求,否则就会付出代价。博士生导师 James Hayton 建议列出如下清单:再三确认论文的正式提交日期;确认你的论文应提交到哪个办公室以及该办公室的关闭时间;你需要填写哪些表格?这些表格又需要哪些人签字?标记出要求的页边距、行距和字体;了解论文装订规范要求以及装订地点;你需要提交几份论文副本?通常至少提交两份,有时更多;你的打印机是否有足够的打印纸和油墨,是否有备用?打印出来的图表可能看起来不太一样,尤其是颜色。因此要早做检查;请他人检查论文扉页:确保姓名没有拼错;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解决章节编辑错误和格式转换问题。然而,一些论文的提交申请过程中会出现不可控因素,即使是最有条理的博士生也无能为力。例如,如果你的实验室烧毁了,你的实验与结果也随之损坏,则任何计划和准备都无济于事。论文评审者也不想看到学生毕不了业,他们通常会同情那些运气差的博士生。考虑到获得博士学位不仅需要做出努力和牺牲,而且事事都有可能出错,有人可能会问:这样做值得吗?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职业规划和其他目标。一些人认为,博士生需要牢记的一点是,获得博士学位可以为个人发展带来机遇。举例而言,Mewburn 的博士攻读方向是手势在建筑教学中的应用,她认为完成博士学位可以为自己承担一些复杂的专业项目带来更大的信心。她使用芬兰语「sisu」来描述博士生在完成学位过程中面对困境的决心。她表示:「完成博士学位的过程展现了你的能力。如果能够顺利拿到学位,你会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原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3020-6

范艳

本科生能够直接去美国读博士?不是梦

在中国想读博士,要遵守考硕士再到博士的途径,也有一些专业可以硕博连读。而我们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本科学历来申请美国的博士。这不是做梦,你在国内本科毕业后,就可以申请美国的硕士,当然也可以直接申请美国博士。下面郑州立思辰留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申请。首先我们看看本科直申美国博士的难度。一般来说需要以下条件:①本科学士学位②GPA大于3.5③托福100分以上④GRE325左右⑤GMAT大于700分。 相对来说,文科的专业比理工科直申博士会容易一些,理工科需要在专业方面有比较深的研究,在知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者做过相关的项目在申请上会比较有优势。如果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申请到了美国大学的博士,在读博士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考试获得硕士学位,这个时候可以进行一次选择,是拿到硕士学位后结业,还是继续读博士。其次需要考虑你是否真的适合直接去美国读博士?博士跟本科生不一样,是为了培养研究生人才,课程偏理论,就业方向是专业的研究学者。学习过程中相对来说是枯燥和漫长的,这不仅仅需要耐心,还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考虑一下费用。美国大学的博士一般是5年左右,全部自费的情况下,一年大概需要100-150万左右。当然美国博士申请到全额奖学金的机率非常大。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有足够的专业研究背景,能够承担学费,那么可以尝试直接申请美国博士。

坐佛

从郑外考进中科大,将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读博:竞赛生到大学优势尽显

朱邦国初中就读于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郑州外国语学校2016届毕业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届毕业生将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费全免,每年约34000美元奖学金2020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三十九届“郭沫若奖学金”评选如约而至,郑州外国语学校2016届学生朱邦国喜获该奖学金。受疫情影响,中科大校领导未能像往届那样当面为获奖学生颁奖,但还是向获奖同学的高中母校一一发送喜报,表示祝贺与感谢。据悉,设立于1980年的“郭沫若奖学金”是新中国首个个人冠名的奖学金,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最高荣誉奖。该奖学金是中国科学院利用任中科大校长20年之久的郭沫若院长生前交给党组织的15万稿费设立的专项奖学金,用以激励莘莘学子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该奖学金一届发放一次,本届中科大各院系共有33名本科生荣获“郭沫若奖学金”。朱邦国同学高中期间曾获物理竞赛省赛区一等奖,通过高考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就读。因其在大学期间勤奋努力、学业优秀、综合素质出色,被授予“郭沫若奖学金”。本科毕业后,朱邦国同学将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博士学位,不仅学费全免,每年还有约34000美元奖学金。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郑外2012届毕业生祁一峰、2013届毕业生张化雨分别获得了第三十五届、第三十六届郭沫若奖学金。近年来,有多位就读于中科大的郑外校友于本科毕业后赴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以下是朱邦国同学的心路历程和感悟,相信会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启发。郑外让我保持永恒的前进动力我是朱邦国,初中就读于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郑州外国语学校2016届毕业生,即将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年秋天我将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顾高中生活,我有一些小成就,也有一些小遗憾。作为竞赛班的学生,我的第一次省赛止步于初赛,第二次省赛也只获得了省赛区一等奖,无缘省队。现在看来,问题主要归因于我的浮躁心态。当时面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我经常只是用铅笔草草画上几笔,觉得有思路就把题目给跳了过去,很少真正动笔算。后来我意识到,我买过的竞赛资料可能是班上最多的,而真正做过的却可能是最少的,我确实通过看书了解了许多概念,但是并没有通过题目的反馈来纠正自己错误的认识,没有真正把知识学透。在省赛之后的日子里,我一直寻求状态上的调整,经常偷偷在漂流书屋等地方一个人自习,希望能够利用独处的时间把效率最大化,以赶上和其他同学在高考备考上的差距。幸运的是,在众多老师的无私帮助下,通过自己咬牙坚持,在高考中我发挥不错,顺利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外的学习与生活,让我保持永恒的前进动力。竞赛生进入大学后优势尽显进入大学,中学阶段参加过竞赛的优势充分显现了出来。一方面,本科阶段的学习具有更短的周期,每个学期的内容虽然有延续性,但也更加独立。与高考备考相比,这种学习模式和竞赛内容的学习更接近。另一方面,想学好本科阶段的课程需要有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毕竟很难通过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把大量繁杂的内容学懂,也不会有人带领着你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大规模的复习。这时竞赛备考中锻炼出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此外,高中阶段对普通物理课程的提前了解也使得我在大一大二的物理学课程上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就能获得满意的成绩。感谢母校老师的教导与帮助,特别是老师在竞赛学习方面给与我的指导与锻炼,让我更早更快的掌握了大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自我规划、独立思考、不怕困难、长期坚持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前两位学长(2012届化学竞赛生祁一峰、2013届物理竞赛生张化雨)获得“郭沫若奖学金”对我形成了榜样的激励作用,也应该与我们都出身于竞赛班有关。给高中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对于整个高中阶段,我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多找老师交流,多咨询老师的意见,并做好老师安排的任务。听取意见最好还是听取领域内专家的意见,获取信息就要获取最具时效性的信息。大家作为郑外学子,坐拥着河南省最好的教育资源,各位老师就是领域内的专家。很难想象,有什么学生身上的问题是郑外老师没有见过、不知道解决办法的。朝夕相处且充分了解你们的老师给出的建议,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会比学长学姐能给你们的更具针对性。毕业多年的学长学姐们曾经做过的规划,因为各种改革的进行,不一定依然实用。这时,还需要依靠一直处在教育前线、了解改革动态的老师们的指点。高中阶段的生活,虽然存在几个分叉路口,但总归还是线性的,多和老师一对一交流,听取老师的意见,完成老师制定的计划,做好老师安排的任务,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能保证在高中生活结束时不会因为虚度光阴、未尽努力而后悔。高中毕业后更要学会选择高考结束后的生活,远比中学时期复杂多元,大家将会面临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等一系列重要的节点,而可供选择的选项数目又会是惊人的。作为已成年或者即将成年的年轻人,大家需要学会做出选择。做出合理的选择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这时候,老师、家长们的意见固然重要,积极向相关领域的前辈请教会更有针对性。由于大家的发展方向、家庭背景以及其他资源上有所不同,大家注定会走出不一样的人生轨迹。你走的越高,就会发现越多优秀的人,发现他人各种值得羡慕的长处。但是羡慕之余,终归需要落脚于自身。天造之材,皆有其用,相信每一位郑外人都能够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无数学长学姐曾告诉你们高中生活有多么值得留恋,有着多少种可能性,希望你们能利用好这短暂的三年时光。而这其中的滋味,也许只有当你们成为过来人之后才能真正体味。劝君珍惜此际,自当欣慰无穷。来源:郑州外国语学校

帛和

美国博士留学生活:我在霍普金斯研究医疗机器人

Gao C,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的电子工程系。现在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读博士一年级,主要是做医疗机器人中的导航和图像问题。专业选择经由:选择这个专业方向的原因,Gao C说,其实主要和本科的经历有关系。在本科期间,他参与了几段科研的工作,都是和医疗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相关的内容。其中一段研究是通过对一些电信号的分析,重建脑纤维素的结构。通过他的科研项目,能够直接给临床的医生提供一定的指导,特别是能够将整个一个瘫痪的患者从前到后的数据传过来,然后通过分析就能够对疾病的治疗有所帮助。这些经历,让Gao C觉得医疗这个领域可以给他带来很直接的一种回馈和成就感。所以他之后的很多相关研究也都是和医疗的应用相关。直到做大四的毕设时,他也是在做一个肺部肿瘤的活检手术的机器人。Gao C认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可以很好地辅助医生,准确的进行手术的治疗过程。由于这几年经历的积累,激发了他对这个方向的兴趣,以至于最后,他选择了这个方向来攻读博士。研究方向介绍:首先从专业上来讲,严格地说,Gao C属于计算机专业。众所周知,近几年人工智能发展的势头很好,具体到他所研究的医疗机器人或者更准确的说叫做“计算机辅助医疗系统”的应用上面,更是一个新兴的方向。这是一个比较交叉和复杂的系统,随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包括机械技术以及机器人相关技术等的不断发展,这个方向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兴的专业分支。由于它对最终成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精度要求非常高,并且针对不同的手术应用也需要有相应的不同而具体的一些设计,所以说这个专业方向,还有很多值得去研究和开发的空间。医疗机器人是在最近的十年,二十年以来逐渐兴起的。目前最成功的公司是美国的达芬奇手术公司。它所生产的医疗机器人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通用的可以远程操控的手术机器人,而一台机器人的造价是在几百万美元,所以市场前景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目前,国内这个方向还比较落后:相关公司比较少,相关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所以对于国内来说,这是一个处于朝阳行业的发展方向。选择霍普金斯:霍普金斯在近年来的发展势头非常好,在最近一年的USNews排名中,它排在了世界前十的位置。这是一所学术氛围非常浓厚的一个研究型大学,它并不是以很强的就业为导向的,而是一个很适合做研究的地方。霍普金斯的医学院非常强,一些相关资源也非常的多,所以这里很多的工科,包括生物医学的研究都是和医疗的一些应用相挂钩的。因为Gao C想做的就是和医疗相关的工程应用,所以对他来说,霍普金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加之在大三暑假的时候,他曾在霍普金斯做过两个月的暑期交流(或称为暑期研修)也让他对这所大学更加了解,对能够来到这里做研究充满期待。留学经验分享:回顾自己的本科阶段,Gao C觉得对于本科生来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可能很多人到毕业之后也不一定真的能够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但是相比于那些盲目地去选择,跟着别人去保研或者去出国或者选择一些热门的方向的同学来讲,其实想清楚自己真正心里面最想做的是什么样的事情,或者说是什么类型的事情,这个是非常的重要的。因为本科毕业之后,未来的发展方向会变得更加集中,所以在本科期间,应该多做一些尝试。而在明确了自己确实对某一方向比较感兴趣,而且也觉得自己比较适合做某个方向的前提下,第二点就是要尽早的积累和准备。如果你比别人考虑得更早,你做的准备更充分,那么在最后,无论申请也好,或是以后的职业发展也好,都会更加的从容,也会有更大的几率去把握一些比较好的机会。具体而言,在工科,特别是计算机电子这方面申请上,学生可以比较早的去到实验室里去接触,通过参与交流,能够让你知道做科研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从而可以掌握一些方法上的东西。而且也可以提早把英语和一些必要的一些手续上的事情也提早的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