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研学旅行建言献策崔浩

为研学旅行建言献策

研学旅行不是传统的校外培训,旅行是活动的载体,研学是出行的目的。目前各省市地方教委相继出台了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主体就是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建立研学旅行服务准入机制,规范研学旅行活动内容,完善监管机制,落实活动经费。从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各地教委及相关行政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稳步推进研学旅行的落实完善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研学旅行将会成为校园教育的“第二课堂”。建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地区情况,设置研学旅行课程规范标准,如:活动前的校内课前预习、活动中的校外组织实施及安全防控以及活动后的总结考核及后期的延展性再教育。各学校应设立研学教师专职岗位(类似大队辅导员岗位)统筹规划学校的研学旅行活动。根据学生年级、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来设计制定本校师生的研学旅行方案,最好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分批次,分时间,分地点,按照不同的教学需求和课程内容来选择研学目的地,从而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这样做可以化整为零,从臃肿的大型团队,变成精致小团,既便于安全管理又能提高课程质量。作为主要承接研学旅行服务的旅行社、景区、博物馆等相关机构,更多的应该配合学校的教学进度、研学目的,从安全管控、旅行服务、课程落实等方面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服务。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在研学旅行中所处的位置是辅助学校完成研学旅行,而不是主导研学旅行的课程设置及评判标准。由于研学旅行在国内刚刚起步,各地学校的教育理念及教学任务不尽相同,学校及老师对研学旅行的认识也各有不同。我们切勿夜郎自大,将个体的成功案例,复制到整个市场,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本企业的发展,更有甚者会对整个研学旅行行业在规范起步阶段造成不良影响。

忌也出走

中小学研学旅行该啥样?

安澜新闻背景教育部联合11部委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已有两年多,研学旅行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研学旅行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比如研学旅行市场行业门槛低且缺乏标准、一些研学旅行变成了集体旅游,等等。那么,中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研学旅行呢?1旅行存在三大问题研学旅行的优势在于可以超越学校、课堂和教材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尽管各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课程如火如荼,但实际情况并未达到预想效果,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王晓燕认为,目前中小学的研学旅行存在三大问题。首先,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目标不明确。通过研学旅行究竟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品格和素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和理性的分析,许多研学活动没有明确的教育主题,没有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开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适切内容和目标,而是“脚踩西瓜皮,走到哪说到哪”,活动随意性很大,育人效果不理想。其次,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内容浅层化。一些研学活动内容简单,大多都是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浏览,简单停留在眼睛课程、耳朵课程,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度体验,更没有在能力上让学生有提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体悟,教育质量不高。第三,研学旅行课程的组织形式单一。缺乏校内外课程的整体性设计和统筹协调,还没有打破学科界限,形成跨学科综合实践学习的组织育人体系,而且,也没有把学校知识学习与校外实践进行有效衔接、统筹考虑。2研学课程需要整体设计“要确保研学旅行高质量、健康可持续推进,课程开发是关键,必须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王晓燕认为,教育性原则是研学旅行的第一原则,此外,研学旅行还要突出实践性、加强融合性、提高专业性、确保安全性。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是较早开展“研学旅行”的学校。学校把研学旅行设定为“人生远足实践课程”,由若干门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彼此联结、相互配合、深度呼应的连环式综合课程。“2018年暑假我们的‘穿越西域重走丝路’研学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序列’和‘学科关联’两个层面进行的。”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中校区校长牟成梅介绍。学校让师生在研学中走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经典线路,经过西安、张掖、嘉峪关、酒泉、敦煌、兰州,跨越陕西省和甘肃省,感受20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这里面,学科关联内容丰富,比如: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七彩丹霞地质公园是特殊地质地貌,整合了地理、语文知识;秦始皇兵马俑,展现了秦朝皇陵的结构布局、军事规模、科技文化的成就,对应了历史、地理、语文学科。研学旅行的课程资源需要整合,既包括多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也包括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跨界整合。近几年,北京市海淀区不少学校利用校园周边的文化、科技、自然资源等,以综合实践活动或学科实践活动的方式,创立了很多特色校本课程或学区课程。如清华附中的“走进圆明园”课程,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的“三山五园”课程,中关村中学的“寻找中关村”课程,理工附中的“校园周边古迹寻踪”课程等。当然,研学旅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还要靠教师。当前教师自身对研学旅行的课程研究、课程开发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建立健全研学教师培训制度非常必要,开展对研学旅行专兼职教师和相关人员的全员培训,在整个研学旅行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使教师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教师在研学旅行的路途中,能及时捕捉活动中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并加以解决。3研学效果应有科学评价研学旅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一方面,使教育走出学校的围墙,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之内;另一方面,研学旅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旅行变成课堂,社会成为教材,世界成为老师。随着国家研学旅行政策的推进,目前,我国很多省份都已经出台了研学旅行实施细则,但不可忽视的是,全方位统筹协调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从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到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科学论证,这样才能使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有序有效开展。目前,北京市十一学校将研学旅行课程纳入学生的必选课程,构架起了覆盖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江西、浙江、江苏、辽宁、河南、云南等省市的研学旅行课程网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科学评价。学校的研学旅行课程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其中,过程性评价内容占80分,主要关注学生的时间观念、纪律意识、自身形象等方面,由指导教师全面、具体负责考评;终结性评价内容占20分,重点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完成情况,评价项目包括成果原创性、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分享交流活动中的表现,如态度、见解等。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开展的“追寻红色足迹情系大别山区”的研学旅行课程,要对每名参与的学生进行考核,每个项目分A、B、C三个等级,考核人员由小组同学、住户农家和带队老师组成。研学活动结束两周后,学校还要进行交流、总结和分享,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专家观点研学不能“只旅不学”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罗洁认为,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应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这是一个变革学习方式的问题,要做到‘学’与‘旅’的深度融合。在研学旅行中,若过度地强调学,那么学生便会背着包袱去研学;如果只强调旅行、旅游,便会失去课程的本质意义。”罗洁表示。怎样才能做到学与旅的深度融合呢?罗洁建议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着手。学校应该认真修订研学旅行课程的整体规划,让全校教师都能理解研学旅行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同时,要明确研学旅行课程是一门校本必修课,且课程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就是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学校教师需要逐步提高课程开发能力,以典型引路、团队协作的方式来推进这项工作。例如,让每个年级组研制、共享研学旅行的手册,每使用一次就修订一次,一次次的经验累积会不断提高教师们的课程开发能力。总之,在研学旅行中,学习是一种旅行,旅行也是一种学习,这种实践方式能让学生感到新奇美妙,进而引发探求兴趣,使学生产生出实践无限好、探索真奇妙的追求。这种方式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杨慎

关于乡村研学旅行的几点浅析

日本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把“研学旅行”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同时在家庭中也会对孩子进行培养,比如自己种植一棵树,并且记录一棵树每一天的生长状况。如果我们可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中小学生成为大学生后将会更能适应社会的的工作需要。研学旅行一方面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思想上的熏陶。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实际上是以“研学”为目的而进行旅游的一种学习活动。以把理论知识投入实际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应用作为研学旅行的目的才是研学旅行最重要的方向。研学旅行的内核是对学生思想境界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我们国家需要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都强的人才,理论知识从课堂中获得,实践知识从“研学旅行”活动中获得,事实证明这样的措施是有效的。2016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的中小学与教育局推行研学旅行,从“研学旅行”活动实施以来,我们获得一些经验,同时也面对一些困难。从问卷调查中的结果来看,我们得到以下结论。我们获得的经验有以下几条:(1)可以促进中小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2)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可以有效地拓宽中小学生的视野(4)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面临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1)家长担心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在每个家庭中,孩子的安全都是家长非常担心的,短途研学旅行的安全系数与长途研学旅行要高,因此,家长主要担心长途研学旅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安全主要包括交通安全以及医疗安全。一方面,学校需要与教育局协商为每个学校配备专业的研学旅行教师团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班主任和研学旅行团队合作保护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学校需要配备一个或者两个医护人员来处理突然生病一类的学生。最后,学生需要购买意外险。(2)教师担心无法完成已经的课程进度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需要班主任陪同管理班级,中小学的班主任通常情况下也会讲授语文、数学、外语中的某一门课程,带学生出去研学旅行一定程度上会使得上课进度延后。一方面,学校应该尽量给班主任减少课业,比如班主任不带学生的语数外科目。另一方面,教师本身要优化教学方案。(3)研学旅行的经费来源问题关于研学旅行的经费,城市中的中小学生经费上存在较少的问题。当然这类城市的中小学生指的是父母这一辈在城市有稳定工作并且薪资较高的从业人员。一般经费上存在很大问题的是乡村中小学生,经费上,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些奖学金来补助成绩较好的同学;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企业对学校进行赞助,赞助的资金用来补贴学生研学旅行;最后,学生出一部分资金。(4)少数学生担心研学旅行对学习不利担心研学旅行对学生学习不利的基本上是初三、高三的学生,那么这一类学生就不进行研学旅行吗?不建议。为什么?目前,初中生要进入好的高中需要优异的成绩,在重要的关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到相对较好的高中和技术类学校进行参观,想学技术的可以以技术学校为目标,想继续读高中或者大学的同学目标也会更明确,这种方式比巡回励志演讲更实际。ps: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参与讨论,谢谢。

大海啸

中小学研学旅行不能“只旅不学” 到底如何玩中学听听专家怎么说

新闻背景教育部联合11部委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已有两年多,研学旅行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研学旅行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比如研学旅行市场行业门槛低且缺乏标准、一些研学旅行变成了集体旅游,等等。那么,中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研学旅行呢?1 旅行存在三大问题研学旅行的优势在于可以超越学校、课堂和教材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尽管各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课程如火如荼,但实际情况并未达到预想效果,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王晓燕认为,目前中小学的研学旅行存在三大问题。首先,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目标不明确。通过研学旅行究竟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品格和素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和理性的分析,许多研学活动没有明确的教育主题,没有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开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适切内容和目标,而是“脚踩西瓜皮,走到哪说到哪”,活动随意性很大,育人效果不理想。其次,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内容浅层化。一些研学活动内容简单,大多都是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浏览,简单停留在眼睛课程、耳朵课程,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度体验,更没有在能力上让学生有提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体悟,教育质量不高。第三,研学旅行课程的组织形式单一。缺乏校内外课程的整体性设计和统筹协调,还没有打破学科界限,形成跨学科综合实践学习的组织育人体系,而且,也没有把学校知识学习与校外实践进行有效衔接、统筹考虑。2 研学课程需要整体设计“要确保研学旅行高质量、健康可持续推进,课程开发是关键,必须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王晓燕认为,教育性原则是研学旅行的第一原则,此外,研学旅行还要突出实践性、加强融合性、提高专业性、确保安全性。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是较早开展“研学旅行”的学校。学校把研学旅行设定为“人生远足实践课程”,由若干门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彼此联结、相互配合、深度呼应的连环式综合课程。“2018年暑假我们的‘穿越西域 重走丝路’研学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序列’和‘学科关联’两个层面进行的。”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中校区校长牟成梅介绍。学校让师生在研学中走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经典线路,经过西安、张掖、嘉峪关、酒泉、敦煌、兰州,跨越陕西省和甘肃省,感受20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这里面,学科关联内容丰富,比如: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七彩丹霞地质公园是特殊地质地貌,整合了地理、语文知识;秦始皇兵马俑,展现了秦朝皇陵的结构布局、军事规模、科技文化的成就,对应了历史、地理、语文学科。研学旅行的课程资源需要整合,既包括多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也包括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跨界整合。近几年,北京市海淀区不少学校利用校园周边的文化、科技、自然资源等,以综合实践活动或学科实践活动的方式,创立了很多特色校本课程或学区课程。如清华附中的“走进圆明园”课程,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的“三山五园”课程,中关村中学的“寻找中关村”课程,理工附中的“校园周边古迹寻踪”课程等。当然,研学旅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还要靠教师。当前教师自身对研学旅行的课程研究、课程开发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建立健全研学教师培训制度非常必要,开展对研学旅行专兼职教师和相关人员的全员培训,在整个研学旅行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使教师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教师在研学旅行的路途中,能及时捕捉活动中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并加以解决。3 研学效果应有科学评价研学旅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一方面,使教育走出学校的围墙,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之内;另一方面,研学旅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旅行变成课堂,社会成为教材,世界成为老师。随着国家研学旅行政策的推进,目前,我国很多省份都已经出台了研学旅行实施细则,但不可忽视的是,全方位统筹协调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从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到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科学论证,这样才能使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有序有效开展。目前,北京市十一学校将研学旅行课程纳入学生的必选课程,构架起了覆盖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江西、浙江、江苏、辽宁、河南、云南等省市的研学旅行课程网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科学评价。学校的研学旅行课程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其中,过程性评价内容占80分,主要关注学生的时间观念、纪律意识、自身形象等方面,由指导教师全面、具体负责考评;终结性评价内容占20分,重点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完成情况,评价项目包括成果原创性、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分享交流活动中的表现,如态度、见解等。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开展的“追寻红色足迹 情系大别山区”的研学旅行课程,要对每名参与的学生进行考核,每个项目分A、B、C三个等级,考核人员由小组同学、住户农家和带队老师组成。研学活动结束两周后,学校还要进行交流、总结和分享,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专家观点研学不能“只旅不学”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罗洁认为,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应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这是一个变革学习方式的问题,要做到‘学’与‘旅’的深度融合。在研学旅行中,若过度地强调学,那么学生便会背着包袱去研学;如果只强调旅行、旅游,便会失去课程的本质意义。”罗洁表示。怎样才能做到学与旅的深度融合呢?罗洁建议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着手。学校应该认真修订研学旅行课程的整体规划,让全校教师都能理解研学旅行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同时,要明确研学旅行课程是一门校本必修课,且课程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就是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学校教师需要逐步提高课程开发能力,以典型引路、团队协作的方式来推进这项工作。例如,让每个年级组研制、共享研学旅行的手册,每使用一次就修订一次,一次次的经验累积会不断提高教师们的课程开发能力。总之,在研学旅行中,学习是一种旅行,旅行也是一种学习,这种实践方式能让学生感到新奇美妙,进而引发探求兴趣,使学生产生出实践无限好、探索真奇妙的追求。这种方式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来源:北京日报 安澜流程编辑:RB013

丑八怪

研学旅行或成旅游创新发展的新亮点和增长点

2019-02-21 19:03 | 中国网 | 记者 刘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创新事业的发展,“研学旅行”不仅是“旅游+”的延伸,也同时成为教育界和旅游界的新热点。同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研学旅行”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中小学大力推行开展。中国人的“游学”之风,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蔚然成风;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2-2020)》首次提出要“逐步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2016年,教育部和原文化部等11个部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了“研学旅行”的定义;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名单;当下,“研学旅行”成为旅游市场里,生机勃勃的新兴业态,也是猴开心旅游潜心研究、创新发展的新方向。消费升级是内在驱动 有效实现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研学旅行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未来3~5年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教育+旅游”模式的流行,消费升级是内在驱动。如今的家长们更加关注孩子实际能力的提升,因而愿意加大教育投资。研学旅行不仅是旅游产业里的亮点,也是教育界的革新。从中小学生开始就塑造“文明旅游、文化旅游”的健康旅游观,通过一系列的研学活动,促进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及适应能力”,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寒暑假是黄金出游期 欧日韩研学发展渗透率高目前,在国内,寒暑假期间的夏令营和冬令营是“研学旅行”的主要形式。除了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结合的各种校外活动以外,很多旅游企业、语言学校也研发、组织了不少海内外游学项目。爱国教育、科普、文化、自然……课程内容多元,旅行目的地也有诸多选择。在欧洲,将研学项目作为提高学生知识和见解,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发展历史悠久,侧重自然生态和当地历史研究;日韩将研学旅行作为教学方式编入教育大纲。日本的修学旅行是小初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率很高,高中达到98%,初中达到95%,小学生则几乎全部参加研学旅行。无边界的体验式大课堂 需要规范管理猴开心旅游产品资源中心总经理赵生起说,研学旅行是个“无边界的体验式大课堂”,更是学以致用的最佳途径。集体生活,能让青少年提前适应群体性社会生活,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与游”相结合,让孩子们走出小世界,面对大世界。在大自然、博物馆、科技馆、农业园里,深度学习并参与团队合作,才能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值得期待的未来。目前,市场上,针对研学旅游产品的标准体系尚未发展成熟,常出现“只学不游”或“只游不学”的市场乱象。只有根据不同学段特点,精心设计课程,才能真正实现研学旅行“知行合一”的意义。同时,安全问题也是家长们最担心的重点,建议家长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旅行社,杜绝安全隐患,保障研学顺利完成。研学旅行顺应了时下”旅游+”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将成为旅游创新发展的新亮点和增长点。同时,为了孩子的未来,猴开心旅游也将用专业和多元的研学产品,积极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原标题《研学旅行或成旅游创新发展的新亮点和增长点》,记者 刘翔,编辑 王志)

雷锋车

如何上好研学旅行这堂“必修课”,听听专家怎么说

三湘都市报7月21日讯 暑假到来,研学旅行市场火爆,但也存在研学旅行基地和机构资质参差不齐、准入门槛高低不一、价格不透明、虚假宣传、行业标准缺失等系列问题。作为我省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研学旅行这门课程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学有所获”?研学旅行行业应该怎样规范发展?今天,湖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高峰论坛在湘潭举行,与会专家就研学旅行规范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与此同时,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研学旅行教育专业委员会也正式成立,其将致力于引导我省研学旅行行业规范、健康、持续的发展。【现状】课程教育性不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没特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从研学旅行被纳入我省中小学“必修课”之后,不少机构和单位都期待在这个巨大市场抢得一杯羹。省教育厅和长沙市教育局也在分批遴选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正华多次担任基地评估专家,他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研学课程的教育性不够,导致其难以达到“以研促学”、“立德树人”的目的。“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让导游代替研学导师、把导游词变成课程内容的情况。”另外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机构单位在创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过程中,追求“面面俱到”,反而忽视了其应该具备的特色。例如,按照长沙市的相关要求,在申报过程中,相关单位须按照“红色革命传统类”、“祖国美好河山类”、“传统历史文化类”、“现代科技发展类”、“时代社会变迁类”等分类申报,但实际过程中,很多创建单位由于特色不够,甚至都难以将其归口到某一类别。刘正华认为,基地没有特色,也将难以实现研学旅行的目标,从而演变成“以旅代学”或者“只旅不学”。【建议】新高考时代,或可开展“走班制”研学如何确保研学旅行的教育性?论坛现场,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玉清强调,研学旅行必须以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主导,联合基地和研学旅行机构,将研学旅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综合实践教育等的重要载体。“要根据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具有湖湘特色的各类型课程,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此外,王玉清认为,研学旅行还必须坚持规范性原则,从活动的计划准备到组织实施,全程应公开、透明、可监督,保证学生利益以及家长选择权和知情权。“同时还要坚持普惠性原则,开展研学教育活动的场馆、景区、景点要减免门票收费,提供优质服务。”我省已进入新高考时代,传统的班级组织将随着“走班教学”而打破,对此,刘正华还建议,研学旅行也可以开展“走班制”研学。“可以围绕某些项目去组建团队开展主题式研学,而不再是以固定班级为组织。”刘正华认为,还可以在研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到自己更感兴趣、更有潜能的一面,同时对某些行业、职业有更精准地了解,对生涯规划有更清晰地认知,这也更利于学生在选科过程中作出正确地选择。【举措】 成立研学旅行教育专委会,引导行业规范发展事实上,湖南作为全国教育大省,研学旅行的发展速度迅猛,也涌现了一批专业的研学旅行教育企业。昨日下午,本次论坛召开前夕,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研学旅行教育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正式成立。今后,专委会将针对研学旅行教育开展业务服务、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倡导行业自律,引导我省研学旅行行业规范、健康、持续的发展。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张放平认为,研学旅行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方式之一,并且有利于新高考改革,它有机的将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结合起来,开创了教育的新形式。“成立专委会的目的,正是为各会员单位搭建平台,实现互相交流、资源共享,探讨课程开发、总结研学经验,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献言献策,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业准则,监督和指导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他表示,专委会成立后,要尽快制定出行业标准,特别是要研究解决研学企业资质标准、研学导师资质标准等问题。在成立大会上,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任晓锋还向全省民办研学旅行教育机构及其从业者发出倡议,提高研学旅行教育质量,尽快建立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自觉抵制和纠正不正当竞争,促进共同发展;同时要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切实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记者 黄京 实习生 刘静 陈英 通讯员 杨胜利

研学旅行:上好“第二课堂”

孩子在江苏扬州古巷仁丰里“奕间工坊传习所”学习体验非遗雕版印刷技艺。庄文斌摄(人民图片)山东省沂南县志愿者给孩子讲解孟良崮战役经过。杜昱葆摄(人民图片)暑期来临,研学旅行的热度随之上升。近日,多地举办研学旅行主题论坛、发布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或是出台相关规定。研学旅行一头连着旅游,一头连着教育,其发展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着这一旅游业细分领域的发展前景,也对这个“社会课堂”的参与者们有着重要影响。“学在天地间”贾墨涵是北京市的一名小学生,近日,他读到一篇关于在天坛公园植树的文章,去天坛公园“寻树”成了他和几名同学共同的心愿。于是,几位家长组了一个小团队,并邀请了一位研学旅行指导老师,去天坛公园进行了一次短暂的研学旅行。虽然是奔着“寻树”而来,带队老师还是给孩子们做了一次全面的讲解,包括天坛公园的历史、建筑特色、植物知识、环保故事等,让孩子们了解了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大自然是个大课堂,社会是个大课堂,让孩子们到广阔天地中学习。我想通过一次次的研学旅行,孩子们一定会从中获益。”贾墨涵的妈妈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研学旅行的开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在博物馆、纪念馆等室内场所开展的研学项目。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一些研学旅行机构也在适时调整,推出一系列户外研学活动。北京一儿童研学旅行机构在控制团队人数、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在京郊开展自行车骑行、徒步、爬山等活动。该机构带队老师安女士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的研学旅行活动以自然、植物、历史、文化等为主题,在户外活动中给孩子们讲解动植物知识,带领孩子们学习传统手工艺,例如木工等。同时,通过线上活动给孩子们开设文化、历史课堂。”6月底,浙江金华磐安开展了系列研学旅行活动,公布了22家金华研学旅行基地、3家研学营地,传统文化、历史、科普等是这些基地的特色。能让孩子们在游中学到更多、学得更有趣,已成为越来越多研学旅行机构的努力目标。爱国处世修身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要坚持从娃娃抓起……”“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密切与城市社区、农村、企业、部队、社会机构等的联系,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研学旅行应当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成为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大中小学生在这些景区、景点游客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讲解员、导游、领队等也对自己的讲解、导览进行了相应调整。安女士多次带领研学团队前往河北西柏坡、山东临沂、陕西延安等红色旅游目的地。“低年龄段的孩子们对共和国历史的了解有限,大部分来源于书本和影视作品,有些并不准确。”安女士说,“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们的讲解需要做出不同的调整,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讲清楚历史,对讲解员或研学指导老师的要求比较高。”去年暑假,天津游客周先生带孙子前往延安梁家河,通过观看展板等文字介绍、实地参观、听讲解,许多从新闻、书本中累积起来的零散印象,慢慢组合成清晰的形象。“对一个10岁的孩子而言,直观的感受给他的印象更深刻。”周先生说,“我们明显感觉到,延安之行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他对爱国的认识更加深刻,也对自己入少先队的誓词有了新认识。”安女士介绍,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学会正确的处世、修身之道,已成为社会各界对研学旅行的期待。期待品质提升从推向市场以来,研学旅行就受到各界关注,同时也因其存在的准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研学旅行产品同质化严重、“华而不实”等问题而受到质疑。受到疫情影响,许多研学旅行机构推出线上研学产品,也使得以“体验”为核心的研学旅游质量大打折扣。未来,研学旅行如何复苏并提升质量,成为现阶段各研学旅行机构能够走出困境,并寻求更大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徐利明建议,应当坚持学校主体原则,细分研学市场,开发多层次的研学产品,并加强对研学旅行导师的培训,提升研学机构的从业水平;此外,还应建立科学的评价及监督机制,指导研学机构规范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研学旅行机构又应如何发展?中国旅行社协会研学旅行分会秘书长唐燕柳指出,研学旅行企业要保护好核心竞争力,做到停产不停业,利用停产期间做好内部企业的业务管理,包括管理流程梳理、产品再定位、课程品质升级等,积极拓宽课程宽度和深度以及课程跨学科的融合,变危机为转机,同时更要保持行业自信,不被市场现状打倒。“我们期待孩子的每一次研学旅行都能真正做到寓学于游。”贾墨涵的妈妈表示,作为研学旅行的消费者,家长们对研学旅行满怀期待。

金朋友

省人大代表寇德林:建议规范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

00:41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 摄影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近年来,研学旅行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在今年的四川省“两会”上,来自南充的省人大代表、南充东方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寇德林,提交了《关于推进和规范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的建议》。“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项目是国家对教育的重大改革,让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寇德林分析,2016年11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各地都建立了一批研学旅行基地,开展了不研学旅行。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未设立专项经费,研学旅行专业人才缺乏、研学产品质量不高,除旅游点外的研学基地数量极少、条件简陋、实践体验性缺失,学校未形成研学评价机制,研学活动大多还停留在春游秋游形式,旅行社抢学校研学旅行生源导致“混战”。为此,他提出6点建议:希望教育部门将研学旅行纳入对中小学校的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学生研学旅行评价机制;建议落实研学旅行专项经费;建立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造高素质的研学导师团队。建议各地教育和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规划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为研学旅行免费提供教育实践课程服务;并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建设一批高规格、专业化的研学旅行基地,为研学旅行有偿提供教育实践课程服务。建议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机制,组建或明确研学职能部门,专门负责研学旅行项目的行政管理、统筹协调、监督评价、保障服务等工作。“同时,提倡在各地成立研学旅行协会,建立研学旅行行业自律和维权体系。”除了研学旅行,此次“两会”寇德林还提交了《关于加强食药安全培训的建议》、《关于科学规划新建普通高中学校的建议》。“2019年四川省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基础。而教育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正是民生问题、民心问题。”

今则不然

凝智聚力 谈贵州省研学发展的当下和未来——2020研学旅行产业贵州峰会观点集萃

8月18日下午,在贵阳市修文县阳明文化举行了2020研学旅行产业贵州峰会,大会邀请来自国内外的三位资深业内专家以不同视角对当下研学旅行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享,并对贵州研学旅行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韩新现任陶行知中国研学旅行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陕西省教育学会校外教育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爽爽的贵州呼唤爽爽的研学韩新是第一次因为研学来到贵阳市修文县,第一次离王阳明先生那么近,他非常的感动。他说:“修文给研学旅行的联想实在是太多了。”西安市是2013年中国首批研学教育试点,韩新结合西安市的研学教育和目前我国的研学现状,从以下几点,分享了他眼中的贵州研学。什么是研学开展的关键?在于文旅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精诚合作。过去西安市专门成立了市研学旅行联系会议制度。其他省市的不少省级研学文件上面的成立小组名单都有十几个单位。这些都说明,研学旅行的发展是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参与的一个全社会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共同行动。2019年3月,教育部对全国的旅行现状进行调查,截止到去年3月份公布的数据,全国中小学参与研学旅行的数量为38%。当前,西安市85%—90%中小学均参与研学旅行。这样一个顶层设计,需要省市相关部门联合出台文件,做好目标管理来达成。贵州的研学,最先让人想到的是什么呢?当然是红色研学,遵义在贵州,四渡赤水在贵州,天眼也在贵州。如果说贵州的红色研学是要给孩子们讲红军精神、长征精神,那么天眼研学就是讲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贵州的资源是特别丰富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贵州能打造出更多省、市级研学基地,让贵州更多的学校参与到研学旅行当中,让贵州更多的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实验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孩子来到贵州。日比裕介上海师范大学特聘讲师,株式会社日本旅行上海支店长,日本教育修学旅行高级导师。妈妈的心声就是需求出生在日本奈良的日比裕介,带来了一场非常细致的分享。因为工作关系,日比裕介有了很多与中国妈妈交流的机会。在日本在教育观念里,更加崇尚“独立教育”。他认为,在研学旅行产品设计中倾听妈妈的心声也就是找到客户了的需求。同时他也分享了日本新时代的修学旅行概念:“参与”“尊重”和“梦想”。“参与”即学生在修学旅行中作为主角,主动参与其中。日本的修学旅行是学校组织的活动,跟入学考试或毕业典礼一样,举办方是学校。行程内容都是负责该项目的老师来决定,旅游当天的同学们也是在老师的管理之下的。但,同学们并不这么认为,虽然很多基本上的事情是有老师来决定,还有很多空间都是学生代表组织的“实行委员会”可以策划的。在转变了这个观念后,老师全程只是配角,在表面上不进行管理,通常采用“提醒”“总结”的方式来委婉表达。把主动权、选择权交给孩子才能实现更好的体验。“尊重”即达到让学生在修学旅行中习得互相尊重,并扩大到珍惜、感恩的教育目的。比如:修学旅行是父母为学生们购买的旅行,如果学生们不懂得珍惜,这对父母是不尊重的,在修学旅行中学生要尊重“实行委员会”制定的相关细则,做到尊重父母的付出。“梦想”即自我实现。让学生懂得团队意识。在“参与”和“尊重”的基础上,跟着自己的好奇去寻找“梦想”。回问自己“我到底将来想做什么呢?要做什么样的成年人呢?”关于贵州的研学旅行,日比裕介认为贵州有很好的基础,如果在细节上做的更好,比如产品细节、服务细节等,势必会发展得更好。陈自富,科学史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道德决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革命与人类深度科技化前景的哲学研究”课题组成员。后疫情时代下的研学旅行今年年初爆发的疫情对整个研学旅行产业发展影响巨大,几乎在8月以前都处于停摆状态。随着疫情逐步稳定,研学旅行开始复苏。在此之际,陈自富以此为视野,分享了他对研学旅行产业在后疫情时代下发展现状的分析。在疫情爆发之前,市场上的研学旅游产品大多数是传统的研学旅行产品。这类研学产品的特点是:不注重研学的体验感,大多数是跨省研学,市场多集中在二线、三线城市。但是,在后疫情时代大规模的跨省研学出现了困难,传统的研学产品已经不能够满足学校的需要。因此传统的研学旅行产品的品质升级成为了重中之重。疫情后在研学地点的选择上出现了变化,研学旅行出入境市场恢复会相对较慢。但是疫情也进一步推动了研学自由行模式,本地研学、不出省的研学模式将会快速崛起,亲子游以及体验性更强的研学将会成为一个趋势。此外,从未来看,传统的研学旅游产品由服务型向体验型逐步转变,学校的不同要求将会促使研学旅行市场上出现更多的细分领域,精细化、专业化、精准化会更将明显。体验优先、内容优先、课程优先,抓住研学产品的升级优化将会是把握未来研学市场的钥匙之一。文字整理 何雯 张紫莹编辑|吴楷林编审|张齐

双恋

研学旅行需要转型升级

近年来,研学旅行在中国渐成热潮。从教育角度看,中国人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而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对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这种说法过去更多停留在理念层面,但现在确确实实变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行为。从旅游的角度看,研学旅行作为一类新兴的旅游产品,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据统计,青少年占全球游客总量的20%;仅就研学旅行市场本身而言,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人数超过两亿人,如果以6000万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人均消费1000元计算,就有600亿元的大市场。正因如此,《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特别提到研学旅行,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作出了“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的工作部署。基于这一文件的要求,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正是在各方面的大力推进下,中国研学旅行迎来了春天。但总体来看,我国的研学旅行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不少,迫切需要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实现转型升级。要从“目光向外”转到“目光向内”无论是2014年国务院31号文件,还是2016年教育部的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所以说,研学旅行的主体应该是青少年的国内旅游,而不是出境旅游。但近年来,由于出境旅游收益高,使得经营者在发展研学旅行时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境外。从市场而言,参加境外游学是个体和经营者的双向选择,无可厚非。但是从国家层面而言,发展研学旅行的初心,是要让青少年更多了解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文化。正因如此,国务院文件强调的“鼓励对研学旅行实行价格优惠”,也指的是国内研学旅行。未来,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将更大精力放到培育国内旅行市场上。要从“粗放发展”转到“精耕细作”现在市场对研学旅行存在不少误解。比如,暑期非常火爆的组织中小学生旅行团参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校园,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只是教育资源观光游,并不能算真正的研学旅行。研学旅行重要的关注点在于把研学和旅行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研学旅行面向的是特殊的市场,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研学旅行的载体是旅行,核心是研学,简而言之,就是青少年学生在异地进行的、不同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学习行为。因此,研学旅行精耕细作的重点要放到研学上,要针对青少年的需求,整合不同的资源,开发创设出不同类型的研学内容。比如,绍兴开发的“跟着课本游绍兴”,就通过真实再现鲁迅等作家在作品中描述的环境,而成为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与此同时,绍兴古城免票,更使得研学活动的社会效益放到最大。而像山东曲阜儒源集团将传统国学培训与曲阜三孔景点参观结合起来,河南少林寺将武术培训与弘扬少林文化结合起来,也都体现了研学旅行在市场上精耕细作的要求。除此之外,对于研学旅行,对旅行社的组织和导游讲解也有不同于传统旅游团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讲,导游在研学方面的专业水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学旅行的品质。尽管目前已经开始出现个别像北京京华教育旅行社这样以研学旅行为主要目标市场的旅行社,但是市场的细分还有待加强。未来应该是专业的机构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也有助于从供给侧推动研学旅行的转型升级。要从“单打独斗”转到“携手并进”研学旅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快速发展。这其中特别需要企业、协会和政府三方的共同推动。对参与研学旅行的企业而言,重点是将品牌做好,服务做精,安全做细。要在保证青少年研学安全的前提下,针对研学旅行市场自身的特点,开发出有竞争力的研学旅行产品。目前研学旅行市场首位度还很低,小散弱差的企业非常多,同时随着研学旅行市场的快速成长,企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还很普遍。未来需要通过发挥知名研学旅行企业的标杆引领作用,推动研学旅行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中国研学旅行的社会组织发育程度较低,尽管目前有的协会从教育口切入,有的协会从旅游口切入,但社会影响力还很弱。在日本这样比较成熟的研学旅行市场中,修学旅行研究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挥协会在教育、旅游部门与旅游企业之间的桥梁沟通作用,推动研学旅行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在中国研学旅行发展中,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政府掌握政策资源。像把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等政策,无疑会对做大研学旅行市场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另一方面,研学旅行对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有重要作用,因此它不同于纯市场行为的旅游,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财税等政策支持,来体现研学旅行的一部分事业属性。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学旅行将迎来新的一轮发展契机。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牢牢把握研学旅行发展的自身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就一定能够实现研学旅行的转型升级。(曾博伟 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