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在职读博需要什么条件

在职读博需要什么条件

在职读博,需要满足学历、身体条件、专家推荐、专业要求等方面的具体条件和要求。1. 满足学历要求。在职读博,在学历上,必须是已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已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如果研究生学历或学位是在境外留学取得,必须能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才能报名申请在职读博。报名时,必须提交认证证书。如果是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时间可以延迟,但最迟必须在读博入学前提交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证书。2.身体条件。报名申请在职读博,必须要满足招生考试单位(大学或科研院所)对于考生的身心健康要求。3.专家推荐。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报名申请在职读博,要有2名专家意见。2名专家可以是拟报考读博学科的教授或研究员,也可以是具备相关职称的专家。推荐意见必须是书面正式推荐。4.专业要求。现阶段,可以申请在职读博的院校和专业越来越少。因此,如果想申请在职读博,一定要提前了解招生院校或单位的招生简章,吃透招生条件,避免做无用功。5.现役军人在职读博限制。如果是现役军人申请在职读博,尤其是申请在军队招生单位在职读博,还要符合总政治部相关规定。小结:在职读博,对于普通人而言,首先必须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符合招生单位对身心条件的要求,有2名以上专家教授推荐,并符合招生院校的专业要求才能报名。对于现役军人来说,还必须符合总政治部对现役军人在职读博的相关规定。

是谓谢施

读博申请大学,导师告诉你最该做的三件事

博士可以申请多个学校吗?小西得观点是可以申请多个学校,前提是时间上不冲突。和硕士全国统考不同,博士招生各个大学(研究院)独立设置招考时间、考核方式与内容,会在学校研究生办的博士招生系统填报信息。不过,申请-考核制体系下,学院会要求提前提交纸质材料审查,符合条件的会予以公示和网上系统内补报。但是,小西觉得申请多个学校的意义不大,个人建议1-2所为宜。之前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失信",让不少考生有点担忧,如导师1-2个招生指标却接受多人报考后"择优录取",若是之前没有明确告知,对于淘汰的考生是有点不厚道。尤其是部分导师或导师团队内部硕士生硕博连读、申请-考核读博或普通招考读博,肯定具有不小优势。自信的研究生为何博士想申请多个学校?不管是普通招考、申请考核,学生申请多个学校的无非是增加自己博士录取的概率。但是,其中关键因素是三点:考生个人、导师(导师团队)招生指标、导师意向。与其申请多个学校,不如在这三个关键因素上有突破。小细节:和导师保持沟通很重要,尤其是初期的邮件联系,查阅下学院往年的博士生招生公告,会公布每个导师的邮箱。1)考生个人因素主要是普通招考模式的初试成绩(单科过线)、申请-考核制下个人科研诚如,如已发表的文章、申请的发明专利、参与/主持的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或个人获得的奖项等。没有哪个学校和导师不喜欢优秀的学生,尤其是"科研论文"是最好的"硬通货",硕士期间尽量早点进入团队,较早地将小论文发出来。博士申请院校2)导师(导师团队)的招生指标非常关键,录取原则会明确要求"以导师/导师团队为单位进行录取",根据导师、导师团队选报学生的成绩排序录取,而不是同期所有人统一排序,这点和硕士生招生有极大的差异。小西建议每年4-6月可提前沟通有意向的导师,争取面谈后提前锁定某个导师的指标,其会回绝后续其他邮件联系的考生。3)导师意向。和读研类似,导师关乎博士生的毕业时间和成果水平。博士招生指标划分到各个导师时,学校会对导师进行多项考核,如科研论文、进账课题经费、已获奖项等。鉴于博士生往往是课题的"主要执行人",在课题申报、开展或结题中不可或缺。因此,博士生导师选择博士生非常谨慎,除非是当年某导师未有学生选择或联系学生无法通过考核(指标会被学院回收协调分配),少量单位会协调补入其他导师未录取的学生,否则"盲考"几无录取的希望。博士学位申请结语也许,某个导师的"不诚信"坑过不少考生,浪费1年时间,小西建议进入某个团队做科研助理或"倒贴式"提前加入导师团队(晚一年入学)开展部分课题。作为准博士生,日后想走科研路,个人诚信非常重要。在联系多个学校的过程中,一旦确定某个院校和导师,还是应该提前告知其他导师具体信息。圈子真的很小,你的诚信日后会有不一样的回报和收获,如毕业后进入之前联系导师的团队工作、或者日后的课题合作等。▼小西文中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最大的收获!再次感谢您的阅读,有问题欢迎评论交流。

长安街

联系读博,怎么写邮件?

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某学校某专业的一名研二/毕业的学生,研究方向为***,(研究生导师为*** ),想报考/申请您的博士。以下为我的个人情况:1、绩点***;专业排名*/*(前*%)2、六级***/710;雅思*/9;托福**/1203、论文与专利:论文:专利:4、参与项目:贵课题组的研究内容;你认为比较有前景或者有意思的点;及你之前研究的相通之处。因此,我希望能读您的博士,请问您2021/2022年还有名额吗?或者还需要我提供其他材料吗?附件为我的个人简历。祝好,盼复!***(你的名字)-------------------------------------首先,整个邮件的基调是平等客观,不需要过分吹捧老师。其次,邮件要尽量简洁且思路清晰,避免大段的言之无物。最后,此邮件的目的是:介绍你的情况;表达你想读他/她博士的意愿;以及你想知道的事情(是否有名额;是否有其他要求等。)-------------------------------------1. 称呼:你可以写老师的全名或者姓,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只写姓,会感觉更亲切些,如张老师。因为你是申请读博,想后面当这个老师的学生,所以我觉得称呼老师会比称呼教授等更合适。2. 你的研究方向尽量简单,一句话表述,比如数值模拟研究合金的机械性能。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表述你的研究内容,你可以去你写作研究生导师或者你们课题组导师的个人主页上看看,一般会有描述他们研究内容的话,你可以根据你的情况稍加修改即可。3. 如果你的研究生导师是业界大牛,如院士、杰青、千人/百人,或者知名研究人士,建议写上。如果知名度一般的话,建议不写,因为不能给你加分还会增加篇幅。4. 绩点,如果你的排名靠前的话,建议写上:且看你的情况,如果是专业前三的话,建议使用*/**的方式;如果比较靠前,比如前30%,建议写百分比。如果你的绩点不高,甚至是你的减分项的话,建议不写。因为毕竟是联系读博,成绩也不是必须项,科研能力更加重要。5. 英语,一样,如果你优势的话,建议写上,因为后面会写英文论文或者参加会议,英语还是很重要的。但是你英语不好,比如六级还没过的话,可以在第一封邮件的时候先不提,如果老师后面问你,再回答也可以。6. 论文与专利:建议使用标准的论文、专利的引用格式,其中期刊名建议用全称;如果有多篇,建议分条,(1)、(2)、(3)的标注;SCI/EI/核心/IF/分区/几作,你选择对你有利的标出;但是如果你选择标出的话,建议每篇都标注出,要统一;如果你有的文章在投还未接受或接受了还未发表,你也可以写上,然后在后面标注出(在投)、(已接受)等。7. 参与的项目,一般可能都是参与了你导师的项目,比如面上基金、国家自然基金之类的。8. 会议,如果你有参加比较重要或者国际的会议,特别是有做报告(presentation),有荣誉如最佳报告、最佳海报什么的,加分项都可以写上。9. 简介老师课题组的研究内容,这部分可以简单写一些,这能体现出你对这个课题组的了解,说明你是有做功课的,如果你不会表达的话,可以去这个老师的个人主页或者所在课题组主页看看研究啥;下载这个老师近5年的发表论文看看;或者去百度一下这个老师参加的一些学术活动。然后就是要找出你觉得这个老师的研究的重点或亮点,也就是比较吸引你的地方,这代表了你的理解能力和眼光。这部分有时候可能不太好把握,你拿不准的话可以跟别人讨论请教一下。因为这一部分写好了就是很好的加分项,写不好甚至完全跑偏了的话就会比较严重。如果说前面的1,2,3,4,5 的成绩、论文这些是硬实力的话,这部分就是软实力。如果要找出你现在做的研究跟老师的方向有什么相通之处,也就是告诉老师你是有基础去做好那个方向的。当然如果方向相差很远甚至是2个行业的话,你可以侧重表达一下你很感兴趣和学习能力很强。10. 最后一段是你写这份邮件的目的,你前面介绍那么多你的情况,研究方向,就是写读这个老师的博,问老师有没有名额(有没有意向接收你),老师对联系读博的学生还有没有别的要求。11. 最后建议附上一份比较详细的简历,把更多细节的东西放到简历里面。如果老师有兴趣想了解你的话,可以看你的简历。

独乐其志

想去美国读博,该如何申请?

我们中国的学生,是可以直接申请美国博士学位的。留学美国申请PhD一般没有强制要求大家一定得有硕士学位,所以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考虑本科直博。但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申请美国博士需要大家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1.GPA:必须越高越好,本科如果没有3.5以上不建议直接申请博士,名校博士的平均录取GPA基本都在3.7-3.8以上。如果在国内已经读了硕士学位,GPA也必须高,但还是要依照你本科成绩为主,硕士成绩只能作为参照,优秀学生大多都为GPA 3.8以上。除了国内985高校硕士,如清华、北大、上交、复旦、哈工大等,这些院校的在世界上也享有知名度,学术水平被认可。如果本科院校背景和成绩普通,有这样的国内硕士的学历也会对申请大有帮助。2.TOEFL:至少100+,同时不少学校要求各部分成绩有要求,特别是口语。作为国际生来说,语言必须过关,因为奖学金相对的是TA(助教)或 RA(助研),帮教授做事,语言需要足够优秀,才能沟通无障碍。3.GRE/GMAT:至少325+,尤其在Q的部分,希望你能拿到163+以上分数。GMAT建议720以上,在写作部分,知名院校们在硕士阶段都要求4或4.5,博士也至少要达到这个水平才可。如果对应申请的专业有要求,建议考GRE-SUBJECT。接下来我们看看申请的详细时间线1、套磁:录取的先决条件美国高校众多,如何选择合适的学校套磁呢,US News 综排和专业,只能作为一个基本的选校参考,而不能作为选校的决定因素。因为在美国,不是大牛老师一定在名校。很多大牛老师喜欢去一些排名一般般甚至不怎么样的大学。原因有多种:安静,福利好,环境好。如果大家都在顶破脑袋去挤名校的实验室,而招生名额是固定并且十分有限的,就导致名校博士的申请非常难,对于很多不知名的高校,大牛的实验室却招不到好的生源。选出自己最理想的院校后,大概八九月份,我们就可以开始发送第一轮的套磁邮件了。然后根据第一封的回复情况套第二轮。因为申请人数逐年上涨,目前来看不是很多教授热衷回答潜在学生的问题, 如果感觉回复还不错,对你表露出意向,那就继续套近乎吧,附上你的简历和Research Interest, 看是否能推荐准备招生的教授。这一轮下来情况通常不会乐观,可能只有寥寥教授回复。当然如果你足够优秀,还是会有推荐的。2、申请材料递交大多数的PhD项目Deadline都是12月1日,即便之前的套磁环节非常不理想,到了这个时间也必须需要提交申请申请材料的。网申,G、T送分,成绩单寄送,提交推荐信,根据学校官网的指导,完成常规的申请流程。3、面试收到材料以后,大多数学校会安排面试。有点学校是教授直接面试,或者Admission Committee 安排1-2教授Perform Interview, 主要是进一步了解研究方向,Career Plan 以及口语水平等。面试结果基本就明确你是否能拿到录取offer啦。以上三个方面希望大家可以在申请之前明确要求,知道自己的真真实水平和可申请的院校,做一个详细的规划,不断地提升自我,这样才会在申请的时候更加有把握一些。

皇天

关于读博,你可能想不到的十个事实

来源: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作者:爬树鱼此帖子写给打算读博或已经确定直博的博士生们。未来有惊吓,预警方能避险:)1.你的同学,年龄可能比你大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举例来讲,我的某位博士同学,比我妈妈还要大半岁。班里年纪最大的同学,比我妈甚至要大上四岁。于是,某日,我妈来学校看我,迎面碰上一群同学。同学甲:阿姨好。同学乙:阿姨好。同学丙(比我妈妈大半岁那位):……2.不过,绝对不要只和与你年龄相仿的同学一块儿玩!能在大把年纪去读博得,一定有颗年轻的心。你孤立了人家,人家多伤心啊……举个例子,我和年纪最大的那位同学,居然有着共同的爱好:缝纫。只是,人家的材料是佛系棉麻,我的材料是粉红小碎花。3.你和另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的同学,很可能正在读同一本书。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哲学著作。4.你会不知不觉地告别各种学生活动。不是这些活动不欢迎你,而是,你会迅速发现,当一群本科生发现了你的身份时,他们会整齐划一地大吼“师兄好、师姐好”,然后自以为隐蔽地对你展开围观,想看看博士究竟有啥不同于常人之处。——我的太极拳学习之旅就是这么结束的。5.你会发现,你的本科、硕士同学,正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地结婚了。生娃了。生二胎了。只有你还是单身狗。6.你会有很多很多公费游学的机会,比如各种博士生论坛、你导师带你参加的各种论坛。一定要珍惜这些机会,因为,工作之后,你就会悲催地发现,你还想到处跑跑,但是,越来越走不动了。7.你会无比惊奇的发现,所谓“读博”,其实,“读”的过程,大部分是你自己在宿舍、教学楼、图书馆读书。有人一步一步耳提面命,今天该读啥,明天该读啥……?不存在的。你自己要是不努力读书,真没有人监督你。8.你会更加惊奇地发现,原来,日子可以过得这么快。时间的尾巴抓都抓不住。一转眼,博一就过去了。一转眼,你的同学都刷刷的发完两篇论文了。一转眼,该开题了;一转眼,该交论文了。一转眼,你的发际线又高了……9.你会郁闷地发现,中国的大学还是超级注意毕业生质量的,尤其是博士阶段。你的导师会天天拿“清退”吓唬你。你的师兄师姐可能只有一半能够在该毕业那年正常毕业。(比如,我上一届,一共毕业了12个人。而那一届总计30+。)10.你会最郁闷的发现,当你累得半死还写不出来论文时,你的老师们,尤其是刚毕业没几年的老师们,总是会对你说,好好珍惜,读博,是你这辈子最清闲的一段时光。然后,三年后,你累死累活的毕业了,工作了,蓦然发现,你的老师说的原来是真的。

沉睡者

博士招生要求突然变卦,苏大七年制临床硕士集体无法申请读博

近期,一份名为「关于 2021 届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专业学生对于『2021 年苏州大学申请博士研究生实施方法』的异议」的 PDF 在网上流传。图片来源:PDF 截图据悉,这份文件系苏州大学医学部 2021 届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专业的 59 名学生联名所书,希望通过合理的方式让校方就其提出的对「2021 年苏大申请博士研究生实施方案」的异议予以解决。这些学生的诉求并不夸张,只是希望校方可以给他们一个报考本校 2021 级博士研究生的权利,一项他们本就应该拥有的权利。一群无法申请读博的专硕根据这份 PDF,我们可以了解到,苏大七年制专业学生默认为专业型硕士,但是并不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故而没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但是,令人迷惑的是,在最新的《苏州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申请 - 考核」制实施办法 (2020 年修订)》中,七年制专业学生竟然无法报考苏大任何一类型的博士研究生。图片来源:苏州大学具体而言,最新的招生办法中,学术型博士要求申请者应为全日制应届或往届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图片来源:苏州大学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申请者,还应同时具备的条件中,又明确指出了需要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但苏大七年制专业学生却不参与规培,没有规培证书的他们自然也被挡在了专博的大门外。图片来源:苏州大学对于 2021 届临床医学(本硕连读)的专业学生而言,这样的要求可以说是让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既没有学术型硕士学位,又没有规培证书,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而在《苏州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实施办法 (2019 年修订)》和《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 - 考核」制实施办法 (2019 年修订)》中,硕博连读和学术型博士申请的要求都相对放宽,只要求申请人原则上为学术型硕士。图片来源:苏州大学故而苏大的往届七年制学生可以报考苏大的学术型博士,但 2021 届,也就是苏大最后一届七年制专业学生却因为政策的修改,考博无门,可以说是让人十分摸不着头脑。放眼其他高校,七年制学生拥有多种选择看到这,大家估计会问一句,是苏大曾经网开一面,还是政策修改不甚合理呢?答案或许是后者。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培养模式及人才质量标准不同,但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两类学位获得者进一步深造可以交叉发展。图片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不少高校都允许七年制学生报考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甚至是专业型博士研究生:1. 北京大学北大对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报考人的要求仅是已经获得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图片来源:北京大学2.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不仅允许报考专业型博士,还允许七年制学生报考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图片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与北京大学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拥有类似规定的高校还有不少,比如大家熟悉的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等,专业型硕士并不是限制学生们报考专业型博士的拦路虎,相反,专业型硕士进一步深造或许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制定政策的是高校,受苦的却是学生回到事件本身,学生的诉求并不过分,只是想要一份报考博士研究生的权利,苏大在制定政策时或许应该多多考虑学校中各个类型学生的情况,而不是简单一刀切。而此次上书反映的不仅有高校制定政策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医学教育存在一些短板,很多方面亟待理顺。2020 年,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混乱的问题再一次被摆上台面,葛均波院士建议试行 「5+3」模式(以 5 年制医学培养为主,毕业后进行 3 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型人才「5+3」培养后就应授予医学博士学位(MD),有志科研的同学可以在 5 年毕业后,直接考取科研型博士(PhD)。但从提案到落实,需要的无疑还是时间。当前,各个学校的 4 证合一,临床型专业硕士,临床型专业博士,科研型硕士、科研型博士等众多培养体系使医学人才培养非常混乱,让很多年轻医学生浪费多年时间在反复折腾上。苏大此前便因为「四证合一」的政策问题引起学生抗议。2017 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六院、上海肺科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火箭军总医院、常州市肿瘤医院、无锡九院及瑞华医院的 14 级专硕研究生在微博发声抗议,要求 14 级全体专硕研究生参与规培、不延期毕业。图片来源:微博事实上,对于高校的决策,学生很难有反对的余地,最后无奈之下只能演变为在知乎、微博等平台爆料学校政策,将问题送上热搜,以期倒逼学校解决问题。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做法能不能圆满地达到学生自己的诉求,但是还是希望苏大 2021 届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专业的同学们可以顺利考博,读博。

昭昭在目

为何人们常说考博易、读博难?博士生:不懂我的艰难

为何人们常说考博士容易?因为这个"人们"已经很久没有关注博士生,形势变化很快,之前的"常说"已不是常态。在我印象中,和"人们常说"不同。之前、如今读博士都不容易。从最初毕业的18位博士到如今的80余万,99%以上的博士都有自己的辛酸泪。-博士生入学考试-比如,20年前博士毕业不强制要求发表几篇英文学术论文。但是,那个背景下博士生人数少,想读博入学、毕业都不容易,而且当时核心期刊比如今不少"水刊"质量要高不少。在阅读文献时,我们会发现博士前辈们的论文写作非常严谨、扎实。和我的导师聊过这个话题。他读博时已是硕士毕业,入职某双非大学任教2年后的事情。当时,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浙大读博、一年就回一次。他爱人一个人带孩子非常不容易。博士毕业后去985大学任教后,错过孩子童年的他对家庭、孩子很愧疚。他们考博士时,英语要求不低,淘汰了非常多的考生。而且,当时博士生导师数量不多,博士招生名额更加少,在这个过程中想要被一个导师招收,得是同批人中非常优秀的。不少人读博的最大特色是"自己带项目"去读博。2015年以后,国内高校博士招生紧缩、申请-考核制力推之后,想要"考博"成功的难度更大。记得我们专业10多年前是11个博士生指标,如今博士生导师数量翻倍后,招生计划是15个,没有足够经费、学术业绩不达标的博导是无法招博士生的。部分大学推免生直博不占导师博士招生指标(算硕士),这是为何部分导师期望自己的推免生直博的原因之一。另外的原因是直博生课题延续性高、容易出成果。不过,5年内直博毕业的压力非常大,学生自己尚未清楚未来目标时不建议轻易选择。另外,名校博士招生除了看个人的科研成果、潜力,申请-考核制还会有本科院校层次的限制,比如不少985大学要求本科高校至少是一本以上。同样,很多学校也在同步限制同等学历考研。"本科学历"的重要性将逼迫很多考学生高考复读。不过,中科院体系、出国读博的限制少很多,关键是看个人能力是否突出、导师是否愿意接受。提前沟通导师占指标已是大家的常见套路,有"忽悠导师"联系几个学校的,也有"忽悠学生"导师答应几个考生的,诚信就这样一步步远离。为何人们常说读博士难?不止人们常说读博难,博士生自己也感觉如此。博士作为我国的最高学位,想要获得哪能很简单呢。就算是如今博士毕业的延期率高达2/3,还是被人们说"水"。"严出"是很多人的呼声。记得我们读博时,导师挺好的,逼着我们往前走。读的时候肯定没这个感觉,还觉得导师在"压榨"我们。等自己毕业工作后,发现别人不等我,不努力前行就会被甩开。同时,博士难在于毕业难,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要求。而且,导师、学科的要求会比学校的高不少。也许,反过来会不同,导师要求简单、学校要求难,大家就不会觉得导师故意为难学生。读博期间,年龄不小,很多人已婚或有小孩。生活的压力也会增加博士毕业的难度。我们专业就有个女博士,日常带着2岁多的小朋友来实验室,晚上哄完小朋友还会看书到两三点。但是,成果同样突出,预计今年12月毕业的她将去一所211大学任教。另外,很多导师其实同意自己的学生早点毕业。但是,没什么成果,就算毕业后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当然,少1-2个篇论文,也可以提前毕业后做2年博士后累积成果,进入更好的平台工作。相对来说,4年学制的博士大背景下想要比其他人更优秀,关键就是看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一定的天赋。读博不脱层皮,是无法毕业的。这点和高考很像,只有经历过的同学才懂其中的艰辛和幸福。让你放弃读研、读博的原因是什么?难毕业,还是已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使乎

博士生为什么这么得难,以及给打算读博的你的一些意见

努力加机缘让我考上了博士研究生。难吗?好像也还行;简单吗?求学路上哪一次跃级容易呢。站在博四关键点的我回头看了看,越发觉得博士真的不是人读的,因为许多事不是由你的努力所能解决的,更为根本的是努力在面对一些不确定性时都是徒劳的。我是一名计算机方面的博士生,老板想要在量子机器学习方面有所建树,更准确地说是在量子机器学习理论上有所建树。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作为一名本科、研究生阶段一直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来讲,量子力学本身就高不可及,能将其整合与机器学习算法已经着实不易了,更不要提从理论上进行突破。可想而知,这样的难度有多大。所以如果你要想考博,在选择导师的研究方向上面一定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很多时候不是你不行,只是方向不对,它不适合你!我的老板寡言少语偏冷漠,实现上与我的性完全相向,根本就不能达到一个有效沟通的效果。请你相信,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些人看不上或不认同另一些人,而且根本没有原因!如果你要读博,请事先多多沟通,确定你们是不是一类人,如不能建立联系或听闻其人不好沟通,那么就果断的放弃吧,或换老师或放弃读博,毕竟人生中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去经历去体会去拥有……如果你想读博,那就问问自己能不能接受长时间平淡或惨淡的生活。因为这个时间真的很长,四年、五年、六年或更长。万万不要想着读博改变命运,以前可能,但现在不行了。不要举那些成功的例子,成功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少数的,都是除你我之外的少数人。永远不要相信小概率的事情会发生在你我的身上。也许你的博士生活会比较顺利,但是选择读博前一定要有这样的认知。

韩梅

读博期间第一要务,就是写写写!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在读博之前,我们想象中读博的样子应该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读读书本、做做实验。在读博之后,我们真实读博的样子是这样的:写写写、快快快、急急急、忙忙忙。因此,很多事只有亲身体验过之后才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尤其进入博士生涯之后,完全超乎我们的想想,读博之后你会明白许多深刻的道理,以下是我最深刻的体验:壹写写写,会写才是王道最最重要的一点:写论文,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写,能写多少写多少,一直写到现在,现在的博士会写才是王道,会写才会出成果,会写才会获得多种荣誉和奖励。总之课程不重要,交友不重要,作业不重要,除了写写写其他的都不重要。一边写一边做实验,一边写一边看文献,一边写一边建模型。没有任何时候你已经准备好开始写了,只有当下,立刻,马上。没有具体工作就写proposal或者literature review。不要等到你觉得你已经什么都做完了就差写了。这种情形,通常我们称之为还什么都没有做,身边血淋淋的教训太多了。虽然前期工作做的很好,但是如果前期不抓紧写论文的话,最后写论文的进度会慢的远远超过你的预计。我导师的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论文延期的,工作都做的很好,只是没有写完论文。之所以提到要尽早开始写,是因为写论文不等同于平时的实验笔记或者科研随笔。笔记这些东西具有很大的自由性,更多的时候是用来提醒自己工作如何做,帮助自己理清具体下一步工作的思路的。而论文(包括期刊投稿和毕业论文)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包括写作的思路,而且大多数都有每个行业的论文模板。早日开始这部分的写作的目的是,强迫自己按照一篇同行评议的文章的要求来写,可以保证自己的思路比较一致,同时也是强迫自己必须要进行系统的合乎逻辑的思考。贰理想和现实永远有差距这并不是妥协,是行业经验不足造成的,一开始我写proposal老板看了很满意,只评价了一句,你确定这些你都要做吗?PhD is not a life long staff。我信心满满的说,应该能完成吧。时至今日,博士已经读了一半,我已经深深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的幼稚,定下的计划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导师其实心里一直都是知道的,只不过他不说。老话说得好,取其上者得其中。如果你定的计划太庞大了,导师只是提议你一下,然而你并不相信。还是那句话,没有做到你的预期并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因为你开始的计划不现实,即使这样,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叁耐得住孤独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在读博期间必须要耐得住孤独,尤其是在做实验时,我们更是要一步一步有耐心的去做,否则一步错步步错。当我们在写论文时,要耐得住孤独,要漫天遍野的去搜文献,从写作到发表要忍受好长时间,要学会与孤独为伴,耐得住孤独才能看得见繁华。肆方式、方法很重要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闭门造车,埋头苦干,尤其是做科研写论文,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找到正确的写作技巧,寻求正确的写作方向,往往比你付出很多晚上的痛苦更重要,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在做事之前先找方法。伍决定你收获多少的关键是自身努力决定你读博是否“成功”的因素依次是:导师,课题,自身努力,但决定你收获多少的关键是自身努力。导师在你的博士期间学习中真的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和导师保持良好的关系,加强沟通,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去问,可能导师并不能帮你解决太多的学术上的问题,但是毕竟成为一个博导了,他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也一定有过人之处,所以要虚心去学习,学术上帮不到你,可能在以后的就业、生活等方面帮到你。参与导师的课题这是每个博士生最基本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参与课题,借助参与课题的机会多出成果,在课题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论文。无论是导师还是别人的帮助都是外在因素,自身的努力是最重要和关键的,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在别人帮助的基础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断完善自己。陆要有长远和批判的眼光博士培育的是最高的学术人才,所以你要有自己独特的眼光,看问题不要只局限在那一个点,要由点到线再到面,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此外要有批判性,要勇于批判和敢于批判,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想法。柒不要同他人比较不要同他人比较,尤其是博士课题。每个人的研究领域已非常细化,单纯的业绩比较毫无意义。捌注重细节,珍惜时间这是我导师和我说的频率最多的话。“细节处处皆学问”,要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同样是搜论文,有的同学毕业endnote里面满满的文章,大论文参考文献分分钟搞定,还不带乱序,有的亲居然还在手打,输错一个索引号,我看着都心疼;有的同学在汇报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ppt水平;更有诸如我师弟之类的牛人,每天1h健身,毕业后的身体素质可以去当健身教练。要学会珍惜每一分钟,因为博士的忙碌是你无法想象的,珍惜时间,辛勤劳作,必有成果。玖全方位培养自己的能力我个人一直觉得博士读出来后,就像一个胚胎干细胞一样。他具备很多能力,比如分析,实验,写作,计算,数据处理等等,这些能力比没有训练过的人要强,但是相对这些领域的大牛,又有些弱。每个博士可以根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价值观选择想升的技能点,所以别说读博无用。总的来说,读博之后,整个人的功利心变淡了很多,不想只为了钱去工作了。早睡早起,对人生的掌控力从掌控作息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随时让自己有渴望做的事情。敞开心扉,多同他人交流绝对大有裨益。最后我想说,博士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追求梦想的一个阶段,要看重读博的过程,不过即使读博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也不要否定自己,因为毕竟这只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小小的阶段。我们的人生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我们尽力让读博成为我们人生梦想的助推器。

四海之内

想免试读博士?这几点常识你应该知道

没有读研之前,我心中的博士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形象,代表着无限的智慧和才华。读了研究生才发现,博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不可及。今天笔者在这里分享几点有关于读博的常识和建议,希望对你有用。1、博士的年限一般情况下,普通博士的学习年限最低为4年,如果直博至少需要五年。当然也有上限。拿北航举例,八年内如果不能毕业,就无法继续在学校里继续攻读学位。从时间上来看,博士并没有硕士那样容易毕业,它对学生的学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每个学校每个学科的要求都不相同。2、如何免试读博?两种途径:一是在本科期间通过优异的在校成绩获得直博的资格;二是在读硕士期间直接转读博士。很明显,后者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更容易做到。第一种情况要获得博士导师的青睐,如果你的成绩符合要求,又能联系到愿意接收你的老师,你就可以申请直博资格了。第二种情况相对更容易做到,硕士一年级、二年级甚至三年级都可以申请转博,对于那些硕士三年级转博的同学有一点好处,他们可以在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免试转为博士。当然这里所说的转博指的是在本校读博,只要符合学校的规定,找到愿意接收的博导,就办成了。3、博士真的很难毕业吗?这个要看个人情况,对于绝大部分同学,博士毕业是要花费很多心思和时间的,读到六年毕业,甚至不能按期毕业的大有人在。目前国内博士的培养方式更偏向于宽进严出,意思是你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读博的机会,但是毕业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对于你的论文、学术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校都开始试行考核制,意思是不用通考,只要通过目标院校的考核就可以进入学校读博。当然,也有很多爱好学术的同学四年内就很顺利地毕业,这跟导师、研究课题以及自己的努力有关系。所以,在做这份选择时要慎重一些。写在最后: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博士学历依然是一种优秀的象征,如果你有条件,笔者还是建议读博,选一个靠谱的导师,做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成就一个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