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参企科研经费约5亿元 百校1877名研究生来莞培养香索

参企科研经费约5亿元 百校1877名研究生来莞培养

如何激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这一高学历人才群体的创新创业精神?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以下简称东莞研究生基地)昨(29)日举办“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成就梦想”主题讲座,33名来自不同高校的研究生参与现场活动,另有300多名研究生通过网上观看直播,以此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据悉,截至去年12月,全市已累计吸引128所高校共1877名研究生来莞培养,参与企业科研项目105项、研发经费总计4.77亿元。研究生创新创业成就人生梦想在当天的主题讲座上,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钟靖平介绍称,近年来东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9年全市R&D经费投入占比3.06%,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该市拥有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和华为等龙头企业,培育了6381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同时东莞非常重视青年研发应用型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希望通过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实践)为东莞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提供人才支撑;也希望在莞培养和实践的研究生能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抓住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政策机遇,创新创业创富、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东莞城市品牌的宣传者。卢盛林博士希望来莞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通过创新创业让理想照亮未来,成就人生梦想”。演讲嘉宾卢盛林博士,是科创板上市公司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技术总监,也是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的参与者、受益者和支持者。他现场分享了从企业项目研究、产品研发到自主创业的心路历程,表示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是其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期间他不仅接触到机器视觉识别领域,还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慢慢积累了创新创业经验。当其发现国外的机器视觉识别解决方案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无法定制这一行业痛点后,迅疾创立了自己的公司,通过持续自主研发推动企业成为机器视觉应用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在创业经验方面,他提醒在莞研究生要坚持自主研发、注重选择合伙人、聚焦核心业务,同时也要从成功率、工作强度等方面考虑创业风险。此外,卢盛林希望在莞研究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合理设定人生目标,抓住机遇,“通过创新创业让理想照亮未来,成就人生梦想”。百校1877名研究生来东莞培养据悉,自2017年东莞通过一系列措施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以来,目前这一模式已成为东莞市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支撑。截至去年12月,全市已累计吸引128所高校共1877名研究生来莞培养。在强化联合培养政策保障方面,东莞研究生基地针对研究生、培育管理机构、研究生工作站、高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等方面分别制定专项办法,以确保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方面,聚焦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针对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平台的前沿基础研究需要,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人才需求,每年组织多场专场对接活动,推动300多家科技企业和14家新型研发机构参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签约合作高校达40所,累计发布科研项目需求179项,收集到企业项目需求252项、研究生人数需求758名。同时分行业分领域对接符合要求的高校,实现了26家企业与6所高校的联合培养需求59项,推进了红珊瑚药业、科隆威、宜安科技等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进程。来自研究生工作站的有关数据统计,研究生到莞联合培养参与企业科研项目105项、研发经费总计4.77亿元,覆盖新一代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与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等重点新兴产业领域,培养了大量高水平的应用研究型人才。2019-2020年共向中子科学中心重大装置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输送了200多名联合培养研究生。抽样数据显示,120名研究生在莞培养(实践)期间,共发表论文论文212篇、取得专利135个。接下来,该基地在成为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东莞基地Ⅱ)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快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开放基地建设,争取更多研究生联合培养指标,进一步扩大研究生联合培养的高企覆盖率,构建东莞高层次人才发展新格局。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马骏通讯员:梁健锋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童丹

三净

小镇周报丨中关村创客小镇倾力打造首届“中关村创客节”

中关村创客小镇倾力打造首届“中关村创客节”2017年11月24日,28小时智慧经济生态圈——中关村创客小镇正式开园。2018年11月24日13:00,将迎来中关村创客小镇的盛大庆典——中关村创客节。由中关村创客小镇主办的首届“中关村创客节”包含三个部分,分别为[文化科技展]、[ X聚变创新者论坛]和[创客嘉年华]。文化科技艺术节将以“空间创客”、“科技改造未来”为理念,打造科技艺术展、科创市集和文创市集,带来不囿于传统建筑、雕塑、景观、装置、大地艺术、手工艺等的城市新艺术成果。更有无人机编队表演,AR互动游戏,3D现场打印,现场科学发明制造体验等多种现场互动环节可以让参会者参与体验。在[ X聚变创新者论坛]中,通过分享创业者的创业故事,让听众去感受去获得启发。就像X是一个未知数,它代表了无限可能,论坛碰撞出的更是一种未知的精彩。创新者论坛特邀三好互动创始人何强,穿越科技创始人陈科枫等嘉宾对行业热门话题进行探讨剖析,同时将完整展示中关村创客小镇过去一周年的成果。[创客嘉年华]这天,是属于创客们的狂欢节,当天,更有小镇锦鲤来袭,联合商家力量,为创客狂欢买单。(凤凰网商业)胡集镇挖掘祖源文化打造特色小镇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胡集镇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经营高效益、绿化高品位的原则,规划建设“一带三园”,挖掘祖源文化,着力打造特色小镇。今年,胡集祖源文化小镇被纳入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据胡集镇党委书记邢继卿介绍,规划建设的“一带”即徐河景观带,建设范围从帝尧陵文化园景观桥往东至成阳文化园,连接沙河至伏羲文化园,通过徐河、沙河两条水系,使三个文化园有机相连。“三园”即帝尧陵、成阳和伏羲三个文化园,其中,帝尧陵文化园包括尧庙、舜庙、禹庙;成阳文化园包括成阳博物馆、雷泽寺等,并将在成阳古城遗址仿建100余亩的成阳古城,在雷泽寺遗址重建雷泽寺,依托红旗渠打造旅游景点,在已探明的西城墙遗址上建设成阳城古城门,打造中华龙凤文化图腾园;伏羲文化园包括伏羲庙、雷泽佛苑等景点,以及尧皇生态园、尚尧大酒店等文化旅游配套建设,着力打造祖源文化特色小镇。(菏泽日报)海南省建成13个互联网农业小镇计划到2020年建成30个据报道,截至目前,海南省成功创建13个互联网农业小镇,以镇为中心,以镇带村,村镇融合,探索出一条农村电商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建成的13个互联网农业小镇分别是:海口市石山镇,文昌市会文镇、东郊镇、龙楼镇,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三亚市吉阳区,屯昌县坡心镇,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澄迈县福山镇,儋州市木棠镇,琼海市大路镇、博鳌镇、塔洋镇。“目前,海南省还建成13个镇级运营中心,70个村级服务中心。今年9月,定安县龙门镇,三亚市崖州区、天涯区,海口市新坡镇互联网农业小镇已启动建设。”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互联网农业小镇借势百镇千村的工程建设,利用互联网思维,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模式,以特色产业为核心,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根据相关规划,海南省计划到2020年将建成30个互联网农业小镇(中国证券网)东莞灵狮小镇正式开园具有引领性、国际化的科创融城11月19日,东莞市黄江镇灵狮小镇开园仪式在裕元工业园举行。开园仪式上,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授予灵狮小镇“东莞名校研究生实践基地”牌匾,鼓励园区大中型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工作站,让高校研究生的实践需求与东莞企业的科研创新需求“无缝对接”,破解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人才瓶颈问题。灵狮集团与日本无壁株式会社签署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动漫版权产业基地的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东莞理工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灵狮小镇与入驻企业世高智能科技签署“企业品牌运营管理”战略合作协议等四项签约仪式。此外,小镇入驻企业竹云科技公司与易合资本签署“IAM身份信息科技产品金融孵化”投资协议。今后,灵狮小镇将借助灵狮集团15年来在文创园区运营和文产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持续引进高端人才、孵化落位优质项目,搭建公共服务创新平台,有效集聚创意服务新业态,全力建成具有引领性、国际化的科创融城。(中国网视窗)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到石泉考察调研乡村振兴暨特色小镇建设11月16日至17日,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科研管理部主任薛付东带领由国家发改、扶贫、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住建、财政、交通运输等部委领导及专家组成的考察调研组,深入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调研乡村振兴暨特色小镇建设。该县委副书记、县长周耀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仁康,县委常委、副县长耿国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冉龙华一同参加调研和座谈。座谈会上,调研组指出,石泉区位优势明显,生态资源良好,人文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要抢抓当前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环境保护、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改善等有机融合,加快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要依托生态、文化等优势,进一步壮大蚕桑产业和旅游产业,进一步挖掘“鎏金铜蚕”文化和鬼谷子文化,将地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石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周耀宜表示,石泉将以此次调研指导为契机,按照调研组提出的建议要求,立足地方资源禀赋,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工作各领域、各环节,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改善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暨特色小镇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安康新闻网)特色小镇发展现状数据公布热议可持续发展方案11月12日,“中经特色小镇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共同主办,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协办。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对策”这一主题,为提高特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水平建言献策。经济日报社副社长林跃然在致辞中说,特色小镇要成为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成为城乡居民共建共享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如何建设培养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未来,经济日报社将继续发挥自身平台优势、传播优势,关注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提高特色小镇的发展水平和质量,贡献媒体的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经济学会会长张车伟发表了题为《中国特色小镇的理论与实践分析》的主旨演讲。专家学者表示,近年来,各地的特色小镇发展如火如荼,但也存在特色小镇规划和建设同质性严重,特色元素体现不突出,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格局尚未形成,以人为核心的理念体现不足等问题。未来,国家要对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本质内涵进行引导性、方向性界定,引导各方面明确努力方向。要在规范性文件中明确提出编制特色小镇规划指导规程,将规划编制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前提。要严控房地产化倾向,合理确定住宅用地比例,防范“假小镇真地产”项目。此外,还要以企业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力军,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提高小镇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程度。(大众网)欢迎大家为小镇周报提供更多行业新闻资讯

或使则实

倍增企业成黄江经济突围主力军

今年疫情来势汹汹,全球贸易严重受挫,很多外向型城市经济纷纷陷入困境。但是,作为东莞的外贸小镇,黄江镇上半年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却同比增长4%,增速在全市排名第3位。走进黄江规模最大、最活跃的工业园——裕元工业园,数以百万计的手机零配件在自动化生产车间内日夜不停地流转、组装,最终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进一步加工,整个园区一片繁忙景象。自“园区整体倍增”实施以来,裕元工业园以点带链,以链带片,加速激发倍增效应。今年上半年,黄江镇市镇两级倍增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4.7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10家市试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9.92亿元,同比增长30.54%。这些数据表明,倍增企业已经成为黄江经济突围的主力军。本版撰文:韦基礼 AⅢ01—AⅢ04版策划:黄少宏 统筹:韦基礼 钟子龙 黄振强三核驱动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发展提到手机供应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富士康。鲜为人知的是,近年来一个不容忽视的手机王牌供应商正在黄江镇悄悄崛起,这家企业正是东莞领益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领益精密”)。领益精密是市“倍增计划”荣誉试点企业,与东莞另外4家企业同属于上市公司领益智造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精密金属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这5家企业201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80亿元,今年上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发展势头不减,5家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4.5%。日前,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深入领益精密生产车间,了解企业产品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市场销售情况。他表示,企业蒸蒸日上的发展状况让人振奋,也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制造的未来,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完善的产业链也将助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数据显示,黄江镇上半年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但市镇两级倍增企业却同比猛增近15%。由此可见,倍增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全镇规模以上工业的发展。2017年,黄江创造性提出“三核驱动”设想,通过“园区整体倍增、市级企业翻倍带动、镇级企业培育”打造“倍增计划”样本,绘制全镇“倍增计划”蓝图。“两年后黄江新增市级试点企业4家。”黄江镇工业信息科技局负责人占树球告诉记者,由于黄江大力扶持倍增企业发展,2019年倍增企业和协同倍增企业完成工业投资9.5亿元,超过全镇工业投资六成,其中仅领杰、领益、盛翔这三家企业的工业投资就近8亿元。得益于工业投资增加,2019年市镇倍增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3.17亿元,同比增长8.24%。“今年已申报9家,重点推荐5家,预计今年可完成市级倍增企业数量翻倍目标,达到12家。”占树球说,尽管面临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但黄江的倍增企业仍实现逆势上涨。东莞正扬电子机械有限公司(下称“正扬电子”)首席财务官李远飞直言,上半年国外的很多车厂客户停产或是减少产量,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的客户,但企业上半年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25%。正扬电子是一家生产汽车配件的国际化企业,集研发、测试、验证、生产、销售于一体,拥有KUS全球品牌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核心产品尿素传感器、尿素箱、发动机传感器和仪表等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超85%,产品销售范围覆盖欧洲、北美、南美、亚洲、澳大利亚等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目前,正扬电子正在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研发新产品及整套的产品解决方案,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同时通过全球化的制造和销售服务,进一步提高客户的黏性和认可度。“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扩大内销比例,产能很快就得到了恢复。”李远飞说,上半年企业外销营收较去年同期下降11%,但内销营收却增长40%,内外销结构比调整为8:2。截至目前,黄江大部分倍增企业不仅没有收缩投资及裁减人员,反而纷纷提出增资扩产的计划。其中,领益精密已启动领益智造精密金属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超18亿元,拟在领益工业园现有土地上新建2栋4层综合性厂房,项目占地面积共计4万平方米。园区倍增转变园区经济发展增长极近年来,黄江转变招商理念,以企业为招商主体,按照“优质资源引资、增资扩产引资”的思路,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推动项目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人才向园区集中。作为老牌的工业园区,占地面积3000多亩的裕元工业园曾是东莞最大的工业园区之一,园区员工一度近10万人。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2015年园区税收总额约为2亿元,占比不到全镇税收总额的10%。为加速激发倍增效应,黄江以裕元工业园作为试点,开展园区新旧动能转换,通过“腾笼换鸟”引导园区腾出空置厂房近60万平方米,引入领益精密、国泰达鸣、金科伟业、灵狮小镇等优质企业。其中,灵狮小镇以“工改工”形式,盘活裕元工业园100多亩闲置土地及14.6万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宿舍,建设以科技和文化为核心产业综合创新园区。目前,灵狮小镇入驻率已达80%,其中60%企业来自深圳或广州。“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无限倍增,当倍增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就鼓励企业在黄江打造倍增链,发展总部经济。”黄江镇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裕元工业园积极协助领益科技、国泰达鸣、金科伟业等优质企业在园区内建设集团总部,发展总部经济。其中,领益科技集团总部经济成效明显,其注资设立的5家园内企业全部进入“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入选市级倍增企业的盛翔、领益、领杰3家企业当年实现倍增目标。“这些企业进驻后,已陆续显示出强大发展后劲。”该负责人认为,“园区+总部经济”的模式进一步优化了裕元工业园的经济结构,改变以往园区“外资独大”的经济结构短板,推动园区新业态发展。走进光明港中城智造创新园,大货车来往穿梭,电焊声此起彼伏,园区负责人高蒙告诉记者,目前园区企业正逐步摆脱疫情的影响,不少企业甚至加紧增资扩产,今年产值预计将达5亿元。“园区招商仍以智能终端与智能装备行业为主,重点引入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能和物流智能相关的企业,全力打造智能制造的全产业链。”高蒙直言,工业互联网日益成为实现生产制造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关键支撑和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与此同时,为加快促进园区倍增,目前裕元工业园正在以打造“莞深创新示范园”为目标,引进奔迪新材料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进驻,推动园区制造业由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制造业升级,不断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园区转型,进而转变园区经济发展增长极。事实上,在裕元工业园内,以鞋业和电子产业等传统产业为主的现状正在改变。随着领益智造等企业入驻,高新技术、智能制造、文化创意、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特色教育等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目前,灵狮小镇已与东莞理工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被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授予“东莞名校研究生实践基地”称号,今后将进一步推动“科技+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后备力量增强产业链条抗风险能力“全镇现有规上小型企业共277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67.8%,增加值占比为36.4%。”黄江镇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质量直接决定着黄江整体经济发展质量。中小微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生产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愈发凸显,导致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困难,甚至部分企业还出现明显掉队现象。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黄江专门建立后备倍增企业库,实施动态调整激励机制,培育更多后备倍增企业力量。为此,黄江设立每年3000万元倍增专项资金,从政策、科技创新、人才、资本、土地五个方面支持企业发展;同时,由政府购买服务,举办倍增企业训练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能。2019年以来,黄江已开展政策宣讲12场,专题培训15场,一对一企业协调会3场。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化素”,黄江还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科研实验平台。目前,全镇规上工业企业中,已有145家企业登记研发机构备案,占全镇44.78%。其中,1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市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被认定为重点实验室。此外,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黄江联合东莞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倍增企业、高新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依托优质项目,引进投行、基金,以定投、债权形式,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融资。目前,全镇共促进20余家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与建设银行签订200亿元科技产业倍增基金战略协议。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之下,外贸依存度高的城市,经济受冲击的可能性相对较大,黄江如何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挖掘内需潜力,从而更好联通国内外市场?“从今年疫情带来的冲击来看,黄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条抗风险能力还不够强,所以要抓紧做好补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工作。”黄江镇相关负责人说,上半年黄江主要是通过实施外贸订单转移、产品转型升级、转向内销三步走战略,助推企业抢抓订单,引导企业调整发展策略抢占国内外市场。“企业规模做大后,最考验企业的就是反应速度。”东莞市海陆通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海陆通”)总裁甄超说,当前疫情席卷全球,作为客户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倍增企业,海陆通今年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将主要精力放在拓展口罩业务生产上。海陆通是一家规模庞大的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通信数码类产品公司,主营业务是生产移动电源和动力电池组。由于受疫情影响,移动电源销量下降,企业发展遭遇困境。为了加快恢复产能并帮助供应商解决复工复产防疫物资不足等问题,海陆通开设多条口罩生产线,目前普通医用口罩日产量已达200万只。受此带动,海陆通上半年营业额同比增长近88%。为进一步增强产业链条抗风险能力,接下来黄江将加快做大龙头企业,推动领胜集团厂房与总部回迁黄江,继续做强黄江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倍增链”,提升经济发展的集群和集约效应。■倍增样本正扬电子: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5%“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加重,再加上持续的关税影响,对于整个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来说,今年注定是严峻的考验。”看着企业内销增长曲线,东莞正扬电子机械有限公司(下称“正扬电子”)首席财务官李远飞说。受疫情影响,正扬电子国外的很多车厂客户停产或是减少产量,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的客户。但得益于今年中国国6和印度印6汽车尾气排放法规的实施,正扬电子在国内的业务相比去年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幸好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扩大内销比例,否则今年营业额肯定很难看。”李远飞说,上半年企业外销营收较去年同期下降11%,但内销营收却增长40%。由于正扬电子内外销结构比已调整为8∶2,因此上半年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25%,达到7.3亿元。“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预计今年国外市场会呈下滑趋势,但是对国内市场我们充满信心。”李远飞说,企业在中国和印度的业务相比去年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在海外市场,由于企业在几年前开始推广集成化的产品方案,今年会有更多新项目开始进入量产,“虽然整体汽车市场面临较大下滑压力,但从全年度来看公司营业额可以维持去年的水平”。在全球疫情恶化的情况下,美国、欧洲有部分的新项目可能会推迟,在汇率结算这一块,由于美元和欧元营收占总体营收比率不是很大,汇率的影响相对可控。供应链从目前来看,正扬电子主要的原材料和原器件受影响较小,但公司已经准备好半年左右的库存,以防未来物料的供应短缺问题。从2018年开始,正扬电子加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研发,持续在武汉、西安两地成立研发中心,引进当地高校的高端技术人才进行产品研发,公司技术人员有近600人,目前拥有专利知识产权达130多件,已获得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CNAS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中心、市级工程中心等。目前,正扬电子正在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研发新产品及整套的产品解决方案,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同时通过全球化的制造和销售服务,进一步提高客户的黏性和认可度。“企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大力推动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新能源电子零部件以及智能制造设备的研发。”李远飞直言,这些新兴产业潜力巨大,一旦与已有产业形成“倍增链”,将极大促进企业的发展。经过多年发展,正扬电子在黄江的规模从几十人发展到如今4500多人。“到目前为止,尽管面临全球疫情严峻影响,我们并没有收缩投资及裁减人员,我们还在持续招人扩大生产规模。”李远飞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正扬电子的尾气后处理产品将得到进一步普及,再加上企业投资研发的汽车智能驾驶产品逐步进入量产,“公司业绩未来几年将在今年基础上每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不日城

双创建设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开启从源头创新到产业落地新布局

近年来,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涌现了松山湖科学城、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等众多新型研发机构和孵化载体,吸引了华为、华贝电子等龙头企业聚焦,积极构建全链条的创新体系,开启从源头创新到产业落地的全新布局。未来,园区将积极发挥各个新型研发机构提供的源头创新的强大引擎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和众多中小微企业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补齐创新短板,不断推进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松山湖科学城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如何积极融入,贡献高新力量?当创新创业建设成为汇聚各方资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的双创建设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里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在全国高新区内独树一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持续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这是新时期我国双创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是高新区需要完成的历史答卷。近年来,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涌现了松山湖科学城、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等众多新型研发机构和孵化载体,吸引了华为、华贝电子等龙头企业聚集,积极构建全链条的创新体系,开启从源头创新到产业落地的全新布局。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揭牌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9月25日,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正式揭牌。据了解,今年4月,科技部已备案了第二批25家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就是其中一家。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黄晨光表示,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落户松山湖科学城,将为园区和东莞市培养和聚集一大批扎根本土发展、熟悉本土产业的技术经纪人和技术经理人,持续助力区域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接下来,松山湖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将以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建设获批为契机,全面推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有序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通过引导基地设立‘联合培训分中心’和‘联合实训基地’,形成‘1+N’模式的人才培养网络,并构建‘招生—培训—实践—考评—管理—生态’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覆盖广东省、辐射全国、具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技术转移人才网络,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上,打造‘松山湖品牌’。”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只是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最新举措。在园区内,还有众多研发机构或孵化器不断长成“参天大树”,持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就是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内成长起来的“大树”。今年8月,恰逢广智院迎来建院五周年,该院院长张国军发表主题演讲时说道:“以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作为主攻方向,是广智院的时代使命。”据了解,目前广智院已在驱控一体化、物联网、机器视觉、3C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工业大数据等领域形成核心技术与产品,成为华为、美的、格力、吉利等世界500强企业核心供应商,建设的智能制造车间被评为首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全国46家单位获批,东莞市唯一一家),并被选为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交流会的唯一示范现场。“在未来1-2年里,广智院计划让投资企业走向主板市场;在未来3-5年里,广智院计划让自主创办的一批企业走向主板市场。”张国军表示,未来广智院将建设成创新的高地、创业者的天堂、产业的摇篮。另一棵“大树”是2017年4月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挂牌成立的东莞市三航创新研究院,目前已完成20余项科研成果转化,拥有专利成果35件,创办孵化企业10余家,并为百余家东莞企业提供咨询、技术服务。“东莞市三航创新研究院重点关注研究的石墨烯新材料,目前已经与广东国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东莞市三航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如涛表示,随着该研究院的科研团队技术不断发展,今年还有许多产品在东莞落地,接下来将与更多东莞企业进行合作。此外,还有众多新型研发机构以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为基本点,孵化了业内众多产品。比如,广东斯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孵化的,该公司目前开发的产品主要有VR/AR盒子、VR/AR一体机、Class VR新式教育设备、Type c扩展坞/移动显示器等。东莞市迪文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基于窄带物联网的感知器件、数据平台、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开发等,目前已经为大湾区超过100多家电子信息相关企业提供了技术攻关与产品开发等服务。成立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打造双创新标杆7月24日,松山湖大学创新城正式更名为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这是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对松山湖科学城整体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将加快品质提升和环境营造,使之成为国际创新创业的示范窗口。据了解,松山湖大学创新城自2016年投入使用以来,建设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华南设计创新院等9家新型研发机构,以及东莞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等一批服务平台。同时,在地方政府与东实集团、各新型研发机构等的共同服务下,孵化了飞思凌、启迪医药等400多家科技企业,招引了近2000名企业家和科学家。按照计划,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揭牌后,将充分利用“成本洼地、服务高地、政策特区”的优势,打造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融合的示范点和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试验田,把更多的国际化科研资源和重大创新成果引入进来,将社区打造为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具体来讲,在项目招引上,将推动东莞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等具有国际化元素的企业机构和平台,对接大科学装置、各重大创新平台和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的优质创新创业项目落户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在政策引导上,将把先行先试政策放在该社区实施,将该社区打造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并研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场地补贴、科技金融、项目配套等予以支持。在活动组织上,将把院士峰会、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放在该社区举办,活跃该社区的创新氛围。在平台搭建上,将推进仪器设备、实验室、大型会议室、展厅等设施共享,建设科学家俱乐部、企业家私董会等社会组织,打造高层次的创新创业“朋友圈”。在运营机制上,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将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最大限度为创新松绑,支持创新发展。为加强统筹协调,东莞将成立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现场指挥部,下设4个工作组负责执行指挥部决策及其他事务性工作,东莞市科技局、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和东实集团根据工作任务下放相应的职权,各部门通力合作,分工明确。借鉴深圳西丽、上海杨浦、香港科大等在三区融合的做法,东莞市将加强该社区与校区资源和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松山湖科学城等园区资源的互动,打造服务创新创业全链条的国际社区。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同时是东莞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实验区,将通过制定专项政策,重点解决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问题,为成果的中试熟化和产业化提供全链条服务和全方位支持。同时,东莞将全面完善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科技要素、优化社区环境配套,吸引松山湖乃至东莞市的优质项目、创新资源和科技活动优先放在该社区,推动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孵化更多龙头科技企业,形成从顶层设计的制度创新,到项目招引的落地对接;从打造高层次的创新创业“朋友圈”,推动科技创新的要素加速流动,到为成果的中试熟化和产业化提供全链条服务和全方位支持的新格局。“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更名,松山湖将以此作为松山湖创新创业新的起点,延伸松山湖科学城的科学功能,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三区叠加)的政策试验,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和合作中抢抓机遇,推动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炜表示,预计到2025年底,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将大量承接松山湖科学城、华为、国际知名高校院所科学家集聚创新创业;社区与校区、园区深度融合,资源高效互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灵活,形成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新经验;成为科创上市企业的新摇篮。组建招商引智办开启创新创业新时代创新创业需要新鲜的“血液”,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东莞松山湖高新区面临“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时机,机遇与挑战并存。为进一步提高园区招商引智工作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新高地,全面促进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整合招商引智力量,今年4月,松山湖招商引智办公室应运而生。新成立的松山湖招商引智办公室,主要负责园区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工作。针对当前松山湖产业情况,分设3个招商引智小组,从信息技术产业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产业三方面,协同开展工作。刘炜表示,设立招商引智办公室的目的就是要整合招商引智力量,进一步理顺机制、统筹资源、优化服务,从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广的视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人才结构提升。近年来,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一直重视招商引智工作,已有一大批优质项目主动寻求在园区落户,特别是华为、生益、华贝等一批重量级龙头企业,坚定不移在园区加大投资,为松山湖未来继续保持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力争5年内园区工业总产值在2019年基础上翻番”是松山湖招商引智办公室的目标任务,将推动新一代信息产业往万亿规模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生物产业形成百亿以上集群,新材料产业形成初步集聚,推动人才结构、人才数量、人才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同时,松山湖招商引智办还将密集开展多项工作,包括摸清现有产业和人才状况,制定产业规划和人才发展规划;摸清国有和民营企业自有产业用地和载体空间情况;修订出台产业用地、产业用房政策,制定信息技术、生物等重点产业相关政策;梳理潜在目标企业,主动出击挖掘优质项目等。此外,松山湖招商引智办还将与东莞市投促局建立战略合作机制,通过干部互派、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争取将更多招商引资重特大项目落户松山湖及周边九镇,共同掀起新一轮的招商引智热潮。从松山湖科学城横空出世,大科学装置加速建设,到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完成更名,延伸松山湖科学城的科学功能;从华为、华贝电子等龙头企业云集,众多产业链企业纷至沓来,到众多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发展,孵化优质企业……砥砺前行近20载的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发展正迎来更多全新的场景,正在开启宏大布局。未来,园区将积极发挥各个新型研发机构提供的源头创新的强大引擎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和众多中小微企业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补齐创新短板,不断推进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图片来源:东莞松山湖高新区融媒体中心)撰稿:戈清平编辑:王丹萍审核:张伟监制:杨文利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融媒体平台出品

捕梦网

走进“东莞第一镇”长安:重点企业100%复工

“目前我们厂在岗员工3700多人,已经实现全面复工,用工量甚至比去年同期还要更多一些。”广东东莞某玩具有限公司厂长莫玉枝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道。与此同时,工厂车间内大量自动化机器正有条不紊地运作着,一个个精美的娃娃逐渐成型。5月8日,东莞市委宣传部举办的第八场“走企业 看复工”采访活动带记者走进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7位——东莞长安,实地了解疫情之下制造业企业的用工情况。2019年,东莞长安镇生产总值达760.3亿元,约占东莞GDP的8%,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人民日报刊发的《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2019年度长安镇综合实力排名位于虎门镇之前,为东莞市综合实力最优的镇区。在走访中,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早在3月18日,长安镇1978家重点企业就已实现全部复工,目前长安镇的企业“用工荒”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用工荒”的逐渐平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劳动力结构压力逐步显现。对此,长安镇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鼓励人才引进的同时,重点推进人才的自主培育,通过“校企合作”“名师带教”等举措大力推进劳动力结构的转型升级。东莞(来源:视觉中国)内推激励叠加政策补贴解决“用工荒”目前长安全镇复工人数为37.17万人,而节前长安的用工规模为37.25万人,当前复工率已达99.8%。除少数娱乐休闲服务行业未复工外,长安镇其余企业均已实现复工复产,其中工业企业复工超过1.5万家。可以说,疫情暴发初期带来的企业“用工荒”问题已基本得到控制和解决。但是,如果把时间拉回到2月份,情况并不像现在这般明朗。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品光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在2月10日复工当天,企业实际到岗员工只有208人,复工率仅为22%,复产率也因此只能维持在15%左右,直到2月末企业复工率才逐步达到50%,但复产率仍未过半。为此,宇瞳采取多种举措吸引员工返岗,包括增大内推激励额度,将内部介绍奖励追加到最高3000元/人以及与绩效挂钩等。截至3月底,宇瞳实现内推212人,占招聘比例的35.6%。同期,长安镇政府也针对辖区内企业推出多项稳岗就业资金补贴,补贴项目包括向招录新员工的企业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对实现就业推荐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最高30万元的奖励等。截至目前,长安镇政府已累计受理审核284家企业共计6624人的新招用员工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申请,协助企业招聘员工2.1万人。目前已为2.1万家企业累计退回约2.45亿元社保费,预计疫情期间可享受减免政策的参保单位约3万家,可减免各项社保费约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长安一众企业近几年布局的自动化改造工程也为解决疫情影响下的“用工荒”问题打下坚实基础。莫玉枝表示,自2014年成立专门自动化部门,斥资3亿余元分批投入公仔身自动组装机、自动包装生产线、自动印油机等自动化设备后,公司的员工数量已由原来的4~5万人,逐步减少至目前的3000余人,其间产能水平维持不变。可见自动化改造工程为公司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如果没有进行提前布局,受疫情冲击,公司或难以在短期内补上过万人的用工缺口。“校企合作”促劳动力结构转型企业不断加快的自动化进程和持续推进的智能化改造在降低总用工量的同时,也必然带来了劳动力结构转型的需求。“目前工厂的普工已经招满,但技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用人缺口。”张品光坦言目前的确存在技术人才缺口问题。就此,长安镇党委委员罗成基在“走企业 看复工”现场发布会上指出,长安镇日前已就当前产业与高层次人才的结合问题开展摸底排查工作,力图摸清企业对高层次、高技术人才存在哪些需求,以针对性出台相关帮扶措施,做到精准施策。“目前我们已经针对部分上市企业、后备上市企业,包括一些产业链广且技术需求大的企业的技术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下一步计划与省、市的人才平台开展深度对接,推进平台资源的整合,让省、市、中央的人才,包括海外人才,与我镇展开深入对接。”罗成基在会上表示。针对技术密集型人才的引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长安镇下一步或将以企业人才网为切口,通过本地企业的海外研究院招揽包括韩国、日本等地的海外专家、院士,将这批人才引入长安。值得注意的是,长安镇镇长覃春指出,人才引进的成本较高,长安镇未来人才政策的侧重点应落在自身人才培育上。行业龙头企业——美泰玩具的举措也体现了对自身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美泰不仅在厂区内设立了员工培训中心帮助员工提升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近年还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开展大专、本科学历教育,目前毕业人数已达60余人。作为东莞的经济强镇,长安的现状与布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东莞的发展趋势。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东莞的人才需求正逐步向高端阶层延伸。而在对外招才引才的同时,东莞也将重点放在了本土培养人才上。自2017年起,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即投入建设使用,旨在让国内外优秀人才通过在莞培养的形式扎根东莞,最大限度地匹配东莞产业发展的需求。如何实现劳动力结构性转型,提升人才竞争力,甚至反向输出人才或应是长安镇乃至东莞市下一阶段人口政策的重点。转载学习强国

势荣

东莞:今年将实施青年发展十大重点项目

1月7日上午,东莞市召开东莞市青少年工作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2021年青年发展十大重点项目》。围绕《东莞市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年)》工作任务,重点聚焦全市广大青年最关心、最盼望、最亟需解决的青年民生和成长发展问题,全面梳理和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单位有关工作计划安排,提出了东莞市2021年青年发展十大重点项目,努力让广大青年在东莞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十大重点项目包含东莞市新生代产业工人“圆梦计划”、学校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东莞青年阅读素养提升计划、青年人才安居工程、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计划、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发展行动、“青春你我荟莞邑”莞台港澳青少年交流项目、新生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十百千”培育行动、青少年社会工作提升计划、莞香花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升级工程。围绕青年教育、青年健康、青年文化、青年人才、青年就业与创新创业、青年交流与合作、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青年权益与预防犯罪十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目标和任务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东莞特色。来源:东莞日报i东莞审读:谭录岗

清谈

谁还说研究生眼高手低?东莞研究生培养基地校企需求精准对接

文、图/羊城派记者 余晓玲 通讯员 梁健锋近日,东莞市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对接会在东莞松山湖举办,为高校和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桥梁,实现校企需求精准对接。对接会上,分别就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东莞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电子科技大学“东莞专项”、华中科技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项目、南华大学全日制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等进行了项目推介和说明,并邀请了导师代表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们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科研方向,现场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对接会举行和多所名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目前,东莞和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包括全日制研究生联合培养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行联合招生,高校依据企业所需专业人才,根据企业需求制定招生计划。联合面试,学生通过研究生联考后,企业和高校联合对报考学生进行面试根据企业需求择优录取。联合培养,企业和高校联合对录取学生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与技术能力。目前,东莞市拥有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这些企业特别是注重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十分巨大。因此,通过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进行精准对接,培养企业最紧缺、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最终构建、优化企业研发梯队是一个重要途径。东莞市安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有关人士就表示,企业对于研究生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主要集中在自动化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将有助于企业完成人才梯队建设。”四成联合培养研究生留莞发展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实行“企业导师+高校导师”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课程在研究生所属高校完成,高校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理论知识,专业实践在东莞市研究生培养基地完成,企业导师指导研究生专业方向的前沿技术及应用发展。通过“理论+应用”两手抓,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的发展理念,以项目制驱动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所有研发项目均源自东莞企业研发项目需求。截至2019年7月,研究生中心到莞培育(实践)研究生共计1127人,其中在读博士211人,在读硕士916人,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全国各地88所高校。为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广东高臻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东莞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东莞美壹磁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近200家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提供了人才支持。东莞何以吸引众多研究生扎根?日益浓厚的创新氛围是最大吸引力。近期一次对已完成实践签离并就业的128名研究生调查统计显示,其中留莞就业的有57人,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留莞率为44.5%。来源 | 羊城派责编 | 冯小静 谢哲实习生 | 黄绮佩

空世界

广东在校研究生达13.62万人 专业学位招生占比过六成 产教融合培育高端技术人才

近日,据广东省教育厅消息,目前全省在校研究生13.62万人,其中博士生1.94万人,硕士生11.67万人。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创新科技人才,有力地促进了科教和产教融合。新世纪后广东历经两次博士点、硕士点“大扩容”:2011年新增44个博士一级学科点和146个硕士一级学科点,创历年纪录;2018年21所高校新增47个博士点、115个硕士点,新增博士、硕士单位各1个,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7个(高校16所),硕士学位授权单位30个(高校27所),排全国第8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9个,排全国第6位;硕士授权单位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3个,排全国第7位。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有专业博士学位点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95个。三年前全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今年占比首次超过60%。科教融合推动关键技术突破目前,全省有研究生导师2.7万人,其中博导0.76万人,硕导1.94万人。广东以研究生联合培养为纽带,促成了校企协同创新新机制,近500名高校导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3000多个,助力6家企业培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总值达数亿元。早在2015年,广东分别建立了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东莞、中山),后来又陆续协同广东省科学院、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建设联合培养基地,省教育厅安排专项研究生招生指标引导省内高校与省实验室、省科学院及高新企业主动对接。在这些基地的桥梁纽带作用下,全省重点科研机构、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构建广东特色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机制。企业实验室就是教室,产业难题就是论文选题。如今越来越多高校与部分地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省级实验室联合培养科学学位研究生,面向大湾区、国际打开办学格局,为广东制造业培养急需的高端人才。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安宁说,华师正在大力推动“新师范”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在前期协同粤东西北6所本科高校联合培养教育硕士的基础上,创设了国内首家教师教育学部和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培养社会急需的卓越教师。暨南大学则以国际学院为平台,建设“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全英语教学专业,计划今年启动港澳台侨及海外留学研究生招生,在日本、意大利等国家设立6个境外研究生培养基地或办学点。形成学位点动态调整机制2015年,广东制定《学位点动态调整实施方案》,明确鼓励工科、农科等急需学科,适度控制相对饱和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序推动学位点动态调整。近年来,全省高校根据社会需求主动撤销了54个学位点,新增了材料学等42个学位点,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变化,围绕产业需求设置科学,持续优化学位点布局。“专业学位点数量保持稳步增长,对制造业的支撑力度显著提升,特色基地建设成效愈加显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举例,联合培养研究生人均专利2件,薪酬一般为8000-12000元,超过50%留在所在地市,近100%留在大湾区。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学科专业快速响应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引导高校通过学科专业结构的差异化调整,进一步建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匹配、优势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来源:南方日报网络版】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何如

广东在校研究生 达13.62万人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教育厅了解到,目前全省在校研究生13.62万人,其中博士生1.94万人,硕士生11.67万人。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创新科技人才,有力地促进了科教和产教融合。新世纪后广东历经两次博士点、硕士点“大扩容”:2011年新增44个博士一级学科点和146个硕士一级学科点,创历年纪录;2018年21所高校新增47个博士点、115个硕士点,新增博士、硕士单位各1个,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7个(高校16所),硕士学位授权单位30个(高校27所),排全国第8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9个,排全国第6位;硕士授权单位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3个,排全国第7位。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有专业博士学位点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95个。三年前全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今年占比首次超过60%。科教融合推动关键技术突破目前,全省有研究生导师2.7万人,其中博导0.76万人,硕导1.94万人。广东以研究生联合培养为纽带,促成了校企协同创新新机制,近500名高校导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3000多个,助力6家企业培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总值达数亿元。早在2015年,广东分别建立了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东莞、中山),后来又陆续协同广东省科学院、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建设联合培养基地,省教育厅安排专项研究生招生指标引导省内高校与省实验室、省科学院及高新企业主动对接。在这些基地的桥梁纽带作用下,全省重点科研机构、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构建广东特色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机制。企业实验室就是教室,产业难题就是论文选题。如今越来越多高校与部分地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省级实验室联合培养科学学位研究生,面向大湾区、国际打开办学格局,为广东制造业培养急需的高端人才。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安宁说,华师正在大力推动“新师范”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在前期协同粤东西北6所本科高校联合培养教育硕士的基础上,创设了国内首家教师教育学部和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培养社会急需的卓越教师。暨南大学则以国际学院为平台,建设“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全英语教学专业,计划今年启动港澳台侨及海外留学研究生招生,在日本、意大利等国家设立6个境外研究生培养基地或办学点。形成学位点动态调整机制2015年,广东制定《学位点动态调整实施方案》,明确鼓励工科、农科等急需学科,适度控制相对饱和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序推动学位点动态调整。近年来,全省高校根据社会需求主动撤销了54个学位点,新增了材料学等42个学位点,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变化,围绕产业需求设置科学,持续优化学位点布局。“专业学位点数量保持稳步增长,对制造业的支撑力度显著提升,特色基地建设成效愈加显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举例,联合培养研究生人均专利2件,薪酬一般为8000-12000元,超过50%留在所在地市,近100%留在大湾区。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学科专业快速响应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引导高校通过学科专业结构的差异化调整,进一步建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匹配、优势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南方日报记者 吴少敏 钟哲 姚瑶

妈咪侠

社区助你告别单身!松山湖举办首届高层次人才联谊会

7月26日,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与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第一届松山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主题活动。此次活动主要面向松山湖地区的高层次人才,有来自澳门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本硕博单身人士参加此次活动。此次联谊活动设计了互赠资料卡、互动游戏、话题讨论、八分钟约会、桌游等环节,帮助现场的男女嘉宾找到心仪对象,并了解彼此。主办方还贴心的准备了嘉宾资料卡,在活动过程中可将资料卡递给心仪对象。暖场互动环节设计了握手游戏。握手游戏中男生全部起立,臂贴号码统一放左手臂位置,然后排成一圈,顺时针绕着最外围凳子走, 行走过程中看到喜欢的女孩子可以跟她握手。在话题讨论环节,男女嘉宾分组围绕“您支持男女出去吃饭AA制吗?”、“得知对方还没从上段感情走出来,是否应该继续?”、“您更接受女生追男生,还是男生追女生?”、“姐弟恋会幸福吗 ?”四个话题展开讨论,其中男女思维差异导致的观点不一致在现场碰撞出了不少思想火花。刚开始还稍显拘谨的嘉宾们,在几个小游戏之后很快变得活络起来,现场笑声、掌声不断。在最后环节,男嘉宾们将主办方精心准备的玫瑰花送给了自己心仪的女嘉宾。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活动预招募60名来自松山湖园区的单身青年,实际报名人数大大超出预期,还有嘉宾是从南城、莞城、长安过来参加活动。现场一位从南城过来的男嘉宾表示,自己是个80后,“压力比较大”,所以希望能够在这次联谊会上遇到合适的对象。“现代城市生活中,大家都像是一座孤岛。”一位女嘉宾在活动现场认识了同小区邻栋楼的另一个女孩,两人约了以后周末一起打羽毛球,“虽然我今天没交到男朋友,但我今天交到了‘女朋友’。” 一位来自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的研发工程师表示,“如果今天没有这个活动,我可能就在宿舍窝一天了。”不少嘉宾都表示,这种联谊活动给了他们结交朋友、丰富生活的机会。活动结束后,嘉宾们的热情并没有结束,大家自行组团聚餐,还表示希望接下来会有更多类似的结交新朋友的活动。【撰文】林东丽 黄少宏【作者】 林东丽 黄少宏【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