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工科仅次于清华!东南大学有多厉害,看了你就知道了散而不反

工科仅次于清华!东南大学有多厉害,看了你就知道了

江苏省是一个全国公认的环境优美的城市,但是这里除了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高等学府,就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东南大学,就是位于江苏省。东南大学,简称“东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由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东南大学共有29个院(系),拥有75个本科专业;已发展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全国高校排名第33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南大学在全国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共有12个学科进入A类评估结果是A+的学科5个、A的学科1个、A-的学科6个。东南大学获得A+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八,位列江苏高校第一,并且仅次于清华大学!根据其学院公布的《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2019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主要以协议就业为主(62.37%),其中本科生以国内升学(41.37%)、协议就业(32.15%)和出国(境)(15.53%)为主,而硕士生与博士生均以协议就业为主,分别为 91.91%,87.65%。总体来说东南大学还是很不错的,不管是从地理位置来说还是学校本身实力都是无可挑剔的,工科仅次于清华!东南大学有多厉害,看了你就知道了

四时得节

东南大学和中南大学到底该怎么选?网友:选它师资力量更雄厚!

东南大学和中南大学到底该怎么选?网友:选它师资力量更雄厚!东南大学和中南大学都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著名大学,也是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学,985工程大学,东南大学还是中央直管大学。要论两个学校的工科类的强弱,让我们一起进行分析吧!中南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在第18名,其中,人才培养的15名,科学研究第 18名。中南大学是我国工科类院校的后起之秀,它的工学专业在全国676所大学里排在第17名,包括23个专业类,50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全国排第18名,车辆工程,在全国排第10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全国排第9名,材料化学在全国排第5名,冶金工程,在全国排第3名,金属材料工程,在全国排第4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在全国排第7名,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全国排第1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最强国排第31名。软件工程在全国排第35名。土木工程在全国排第8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全国排第3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在全国排第3名铁道工程最强国排笫1名测绘工程在全国排第5名遥感科学与技术在全国排第2名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全国排第29名制药工程在全国排第14名地质工程全国排第1名采矿工程在全国排第2名矿物加工工程在全国排第2名交通运输在全国排第3名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全国排第1名安全工程在全国排第3名,生物工程最强国排第22名,消防工程,在全国排第1名。中南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排第17名,其中人才培养的16名,科学研究第17名。东南大学的工学类专业,在全国开设本专业的676所大学里排在第9名。东南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全国排第10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在全国排第13名测控技术与仪器在全国排第8名金属材料工程在全国排第8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在全国排第8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在全国排第3名能源与动力工程在全国排第13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全国排第11名电子信息工程在全国排第3名电子科学与技术在全国排第3名通信工程在全国排第7名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在全国排第7名信息工程在全国排第7名自动化在全国排第15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全国排第10名软件工程在全国排第11名,物联网工程,在全国排第2名土木工程届全国排第五名,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在全国排第4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在全国排第3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在全国排第2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全国排第1名,制药工程在全国排第21名,交通运输,在全国排第5名,交通工程在全国排第2名,生物医学工程在全国排第3名,建筑学在全国排第3名,城乡规划在全国排第7名,生物工程全国排第4名。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东南大学和中南大学的综合实力相当,但是工学专业相比较,东南大学的工学专业要比中南大学的工学专业强。实事求是讲应该是东南大学,但不得不承认中南大学是近来进步最快的大学,而东南大学则是相反。东南大学及原南京工学院。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南京工学院是顶级工学院,是四大工学院之首,五十年代老南工更是了不得,我们这些大单位很多老南工毕业的前辈都是业务的带头人。中南大学是由中南矿冶、长沙铁道学院、湖南医科大学组合而成,应该也是很好的大学,特别是矿冶的采矿,材料,铁道的桥隧,医学院的医学也是顶级的。总之,无论东南大学还是中南大学都是我国的好大学,都值得拥有。各有所长,生物医学工程,建筑,电气等,东南强。地质,冶金和粉末冶金,矿物工程,机械,中南强!陈国达老师、陈新民老师、王淀佐老师等,都是大师级别的,中南矿冶学院也是高校中的“扫地僧”!作为一名中南人,内心自豪,但客观点说,南京工学院或东南大学,综合实力略微比中南强点吧!

几天后

东南大学19级硕士秋季不开学?校方:将视疫情作调整

7月1日,东南大学2019级硕士秋季学期不返校的消息引发热议。网传文件截图中,显示东南大学2019级硕士生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不返校。19级硕士称240余天后才能返校多名东南大学研究生向记者表示,已收到班级群中下发的《关于研究生2020年暑期及2020-2021学年教学科研工作相关安排的通知》。其中,部分专业的通知为辅导员在官方微信群中所发。通知称,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将按照最大限度复学、最严标准防控的原则,拟计划全体博士生在校学习,并两届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另一届硕士研究生线上学习,按学期轮转。该校研究生提供的文件显示,东南大学2020级硕士生2020-2021学年春季学期不返校,进行线上课程学习;2019级硕士生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不返校,接受导师线上指导开展科研论文工作,2020-2021学年春季学期返校开展科研论文工作。 非全日制研究生2020-2021学年采取线上学习方式,确有需要必须进入学校进行实验或毕业论文相关工作的,需严格履行申请审批手续。多名东南大学研究生向记者表示,东南大学以理工科类专业见长,电气、机械等学科的论文高度依赖实验数据。“3月1日线上开学后,大多数时候只能在家读文献,已经攒了不少实验要到实验室完成,很难想象要再等240多天后才能重返实验室。”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研究生说。校方回应此决定为疫情防控需要东南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疫情风险为低风险地区。据了解,东南大学第一批返校生已于4月19日返回校园,具体返校人员为全校本科和硕士毕业班学生、全体博士生及线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东南大学工作人员向新京报《紧急呼叫》回应称,不返校不意味着不开学,作此决定系执行教育部与属地防控要求,并最大程度争取学生返校。对于网友热议内容表示理解,东南大学称防疫仍是第一原则,并表示这一安排未来会根据疫情变化再作调整。今日,记者以学生身份致电东南大学研究生院,相关教师确认该校存在硕士研究生按学期“轮转”一事。“但我们也是属于执行方,很难给你作出一个详细的解释。”该教师称,此措施实为结合学校资源情况下的疫情防控需要,暂不会发生更改,但未来会根据疫情变化再做调整。来源:新京报网

分手季

东南大学19级硕士不开学,原因很明确!2020准研究生你们开学吗

东南大学19级硕士秋季不开学,冲上热搜啦!研究生不开学,还毕不毕业啦?尤其是19级研究生马上进入研二阶段,正是研究生生涯最重要的阶段,不开学对科研和论文工作影响有多大,相信读研的研究生们都清楚吧!首先我们看看网友和学生们的反应吧!这些同学表示不开学,恐怕毕业压力太大了,好难!更有同学和网友自嘲:“直接送毕业证可好,论文啥的不用写了。”大多研究生反问:线上开展科研论文工作?拿什么开展?最搞笑的是,有的同学说,用锅碗瓢盆做实验,这反应出学生们对不开学的愤怒有多大呀!纷纷吐槽东南大学不开学的决定。小圆认为:研究生不开学,尤其是研二了,本来科研任务就重,尤其是理工科,还有大量的实验要做,在家什么实验都做不了,没有实验数据,怎么开展科研论文?相反,对文史类的研究生来说,影响不是很大,文科专业没有什么实验。因此,研究生无法完成科研任务,研究工作无法开展,研究生的毕业问题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当然,学校可能也是综合考虑的,毕竟高校是一个学生密度大,流动性大,而且还有很多国外留学生,所以高校的疫情防控压力也很大。同时,也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着想。很多同学不理解正常,虽然国内疫情好转,但也时刻不能放松。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2020年准研究生,你们下学期开学吗?对东南大学19级研究生不开学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欢迎关注。

坏男孩

东南大学2021年硕士生计划招收6000人,2020实际报考冷热反差巨大

从2020年10月10日开始,2021届研究生正式报名开始火爆进行中,那对于大家意向性比较高的学校,各个专业的报考难度都一样吗?我们通过分析2020年考研数据,与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这所大学的哪些专业录取最难,哪些王牌专业最容易被录取,还有这些高校的哪些专业被录取的可能性最大?咱们今天分析的这所高校就是东南大学,说实话,第一次听说东南大学时,最初的直觉是这所高校应该在福建(估计以前福建省电视台成为东南卫视的缘故吧)。这所大学实际上是源自国立中央大学的,这所大学的校址旧址就是占据了原来国立中央大学的。这所大学是一所典型的以工为主的高校,文科偏弱且专业偏少。如果想报考东南大学的文科,建议还是考虑南京大学吧!东南大学的2021年的硕士生招生计划约为6000人,当然这个是最初版本的人数,最终的招生计划还是要教育部发布的为准,但一般变动很小的。实际上,在2020年东南大学实际录取的硕士生人数就已经达到了6099人。估计2021年实际的招生计划应该与2020年基本持平的。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共有31个学科参评,12个学科进入A类。评估结果是A+的学科5个(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A的学科1个(电子科学与技术)、A-的学科6个(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东南大学获得A+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八,位列江苏高校第一。东南大学有12个学科进入A类,我们看看这12个学科的招录比都分别达到多少?上图中这些专业为获得A类评价的12个专业,其中这些优质专业中,报录比最高的是建筑学院的风景园林学,有20人报考,实际仅录取了1个人。当然,这个专业只是获得了A-评价。东南大学的土木工程也是非常棒的,是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由于招生人数较多,报考的录取比例不是最低的,但是在接近11的位置,说明竞争也已经很激烈啦!仔细看数据发现,东南大学招录比最高的专业居然是法律(专业学位),达到了33.7。实际上东南大学的法学压根就没进入第四轮学科评估C之前的评价。从这点上考生的报考有多盲目了吧!来自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的教育学招录比位居第2高。东南大学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居然是公共管理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仅获得B-的评价,学校的学科实力与其他专业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当然,这个专业主要招收的还是非全日制的考生。全日制招收考生最多的是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这个专业有679人报考。东南大学单一专业报考人数在500人以上的有6个专业;报考人数在300人以上的有19个专业。东南大学并非每个专业都非常火爆的,部分专业的报考人数较少,仅是个位数,医学类专业较多,东南大学的医学院是合并的原来南京铁道医学院,这所学校的医学在国内知名度较为一般,当然了,这些医学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上也没能上榜。东南大学2020年有19237人报考,其中录取了6099人,推免生达到1859人,这样看来,报考东南大学的绝对招录比4.1。这个招录比已经算是比较难的啦!按照全国正常的招录比大概为3.4左右。东南大学2020年考研最终数据说明,考生报考更多看的是大学,对于大学内部专业的实力一般研究的比较多,实际上,在研究生阶段,注重学校地域的同时,要关注学校的学科实力,毕竟以后直接面临毕业,东南大学的201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参考 就业大数据:南京985工程的东南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都去哪了?你怎么看待东南大学很多一般学科的报考人数非常多的现象呢?欢迎您在下方互动区留言参与分享

地中海

东南大学算得上名校吗?

在国内能够被冠以名牌大学的高校,必须同时具备两大特点:其一是历史底蕴深厚,一直以来都备受国人推崇;其二是现代发展强势,逐步融入国际化潮流,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同时符合这两个特点的国内高校,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曾经的39所985/211工程建设高校,也就是目前的36所“双一流”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而东南大学都在其中,自然而然东南大学必然是国内名校了!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来具体谈谈,东南大学为何在国内名校之列的。首先、东南大学有将近120年历史,一直以来都是倍受国人推崇的国内知名大学,底蕴相当深厚。东南大学创建要追溯到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7月13日,民国教育部核准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国立东南大学校下设6个学科,1927年7月,教育行政委员会明令将原国立东南大学等9所大学合并组建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2月29日,第四中山大学奉训令改称江苏大学,4月24日,大学委员会又以大学院337号训令,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接华东教育部通知,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在1952年国立南京大学成立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开始由工科大学向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其次、东南大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化知名高校,学科特点和优势明显。东南大学简称“东大”,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国家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当年的建筑老八校之一,以及原四大工学院之一,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东大31个学科参评,12个学科进入A类;其中,A+的学科5个、A的学科1个、A-的学科6个,获得A+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八。东大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计算机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双一流”建设学科11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9个!再者、东南大学后劲十足,深受国家和社会重视,前景无限,东大学子无论是毕业就业,还是升学深造,都是“抢手”人才。东大自2007年起到2018年,连续开展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共派出研究生1599名,其中攻读博士学位411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082人;东大已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瑞士苏黎世高工等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1813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313人,占总人数的72.4%,留学研究生495人,占学历留学生比例37.7%,学历留学生和留学研究生数均居全省第一。东大在“软科”和“校友会”的最新国内排名中,都是位居第17,在“QS”的最新国内排名为23名!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论历史底蕴,还是现代发展,以及国际社会的认可度,东南大学都无愧于国内名校的称号,这样厉害的东南大学名校,你喜欢吗?

柴生乎守

微波专业保研,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好,还是选东南大学好?

微波专业保研,选中科大好,还是选东南大学好?近来有位考生在微博上给小水留言,询问保研择校的问题。他想知道微波方向保研是去东南大学,还是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样是985名校,都是不错的选择,但两者选其一,确实难选!这位楚同学提及的微波专业全称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像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等专业考研的时候,也可以选择这个研究生专业。部分学校本科也开设,不过并不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主要从事电磁场理论、微波光波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研究,包括电磁场理论与应用、光波导理论与技术、微波毫米波技术与系统、微波毫米波集成技术、光波技术及其应用等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在已经发布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0-2021)》中,列举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排名情况: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而楚同学提及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此研究生专业的排名在第十三位。所以,根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学校排名和楚同学的具体情况,小水建议他在保研择校上,从以下方面做具体的决定!01、就业优先,保研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不用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国内一流顶尖的985名校,综合排名仅次于清华、北大这种名校,在学校知名度上,完全碾压东南大学。不少人可能还不知道东南大学在哪里,但不会不知道中科大。如果考生以就业优先,那么保研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好一些。因为中科大的研究生放在全国找工作都毫无压力,东南大学的研究生知名度与之相比就逊色了不少。考生要刚好就是合肥本地人,研究生毕业之后就想在合肥发展和工作的话,选择中科大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就算专业排名相对低一些,但也不会太差,就业方面不会有问题。02、打算考博,保研去东南大学东南大学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实力强悍,在国内稳进前三,不少和此相关的教材都是东南大学编写,其专业度可见一斑。如果考生有考博的打算的话,可以优先考虑东南大学。在东南大学该专业在国内的水平领先,考生想在读研的时候做出成绩,为读博做准备也更容易。要是读研的时候导师刚好带博士生,考取本校的博士也就更方便。就算是想去其他院校读博,有东南大学研究生导师的推荐,也相对容易一些。不过,读研和读本科还是有区别的,在就业时,除了985名校的光环之外,用人单位和研究机构更看重的是考生在研究生阶段就读的专业强弱,跟的导师优劣,而学校却是最后考虑的问题。综合看来,小水还是觉得东南大学更好一些,毕竟同样是985名校的东南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在就业方面基本上不会有任何问题的,高薪职位并不难找。你如果是这位楚同学,你在保研择校的问题上会如何选择?如果你本身就是合肥人,觉得离家近,还希望在合肥发展,你会优先考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放弃到手的读研资格,退学重考,为何很多研究生会这样做?为何每年都有考研成功后却退学重考的同学?研究生说出其中原委哪些考生考研二战还会失败?这样的考生要注意调整,不然读研很难

善恶

东南大学VS东北大学,两所985重点高校,哪个实力更强?

东南大学VS东北大学,两所985重点高校,哪个实力更强?让我们一起看看两所院校实力介绍吧~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创建于1902年。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2017年9月,学校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学校11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等,入选学科数位列全国第8。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5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分别为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获得A+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8位。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简称东大(NEU),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高水平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目前有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在双一流学科评选中,东北大学被评为双一流大学B类,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东北大学有4个学科入选A类。近些年,网上对于东北大学的发展情况也有各种质疑,再加上所在地辽宁省经济不景气。反观东南大学,位于富庶的江苏省,近些年发展也是蒸蒸日上。在你眼中,两校哪个实力更强呢?

假随从

东南大学2020年“十大新闻”新鲜出炉!

东南大学2020年度十大新闻01东南大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教育事业发展扎实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坚持把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健全完善疫情防控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完善领导指挥、统筹协调、监测预警、服务保障体系,压实防控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派出19批医疗队奔赴抗疫一线,为江苏疫情防控实现新冠患者“零病亡”和全国抗疫做出重要贡献,涌现出以邱海波同志为代表的一批在全国、全省产生重大影响的抗疫先进典型。2人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称号,1人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人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校师生员工及广大海内外校友通过捐款捐物,参加志愿服务,定点帮扶、助力南华脱贫等多种形式支持抗疫。面对疫情,学校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各项线上教学活动开展科学有序;细致筹划,安全顺利完成学生分批返校复学。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的双胜利。02东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等系列制度文件,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引领带动党建质量全面提高。持续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和院系议事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完成32个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中央巡视整改、校内巡察工作不断深化,高质量完成第四轮、第五轮二级单位党组织的巡察,实现对具有本科教学功能的院(系)党组织巡察全覆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03东南大学深入实施“三制五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东南大学实施跨学院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并首次实施“强基计划”,全校73个本科招生专业按14个大类和6个专业招生;大力推进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卓越化、本研一体化的“三制五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成2019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9门;获批中国高校“金课”建设推进平台计划重点课题1项(全国5项);新增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5项,并列全国高校第四;获第二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3项,总数位列全国第三。新增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学校在加强研究生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持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着力推进高质量负责任导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层次和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形成具有东大特色的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2020年12月17日,东南大学在九龙湖校区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持续深化东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04东南大学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和开放办学国际合作持续拓展东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人事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育工作。新增各类国家级人才41人,创历史新高。东南大学曹进德教授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王承祥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学校深入实施“卓越大学伙伴计划”,积极开展高端国际合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不利影响,开创“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与英国剑桥大学等5所世界一流大学新签了校级合作协议。成功举办2020年度高端论坛与联盟国际学术论坛。获批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05东南大学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双一流”周期建设圆满收官东南大学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持续推动学科建设内涵发展。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提升至全球101-150位次,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达16人次,新增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进入ESI学科,新增工程学进入ESI前万分之一,13个ESI学科排名稳步提升,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分别位列全球第15位、第11位。2020年9月17日上午,东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评估会在九龙湖校区举行,与会专家对学校“双一流”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东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周期任务全面高质量圆满完成。06东南大学科研奖励成果丰硕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东南大学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4项。土木工程学院龚维明教授团队负责的“深基础自平衡法承载力测试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土木工程学院吴刚教授团队负责的“混凝土结构非接触式检测评估与高效加固修复关键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加平教授团队负责的“现代混凝土开裂风险评估与收缩裂缝控制关键技术”、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黄庆安教授团队负责的“高性能MEMS器件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07东南大学电子信息领域相继取得重要科研成果2020年4月,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研究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罗宇教授,在信息超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可对电磁功能进行编程的光驱动数字编码超表面。相关研究成果以An optically driven digital metasurface for programming electromagnetic functions为题发表在 《Nature Electronics》上。论文通讯作者为东南大学蒋卫祥教授、崔铁军教授及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博士生张信歌。2020年8月,由东南大学尤肖虎教授与赵涤燹教授牵头,东南大学、成都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紫金山实验室等单位联合完成的“Ka频段CMOS相控阵芯片与大规模集成阵列天线技术”成果通过了由中国电子学会组织的现场鉴定。这一成果将为我国5G毫米波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08大型公共平台和新型科研机构建设成效显著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共建获批两个国家级文科智库东南大学获批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前沿科学中心、国家江苏应用数学中心、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3个国家级基地。积极筹建国家集成电路EDA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应急重症医学中心和极地环境动载荷模拟与实验设施大科学装置等平台基地。B5G/6G天地融合卫星移动通信平台、水下区域感知/通信/定位一体化网络系统启动建设,成立电磁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城市空间研究院、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2020年12月,南京市和东南大学签署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共建协议,尤肖虎教授发布了东南大学与紫金山实验室联合创新重大成果(5G/B5G基带电路自动生成软件系统)。2020年3月,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入选国家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成为东南大学首个国家级文科智库。2020年12月,新增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国家级文科智库。09东南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2020年7月31日上午,华为公司CEO任正非一行来访,校党委书记左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广军会见了任正非一行。东南大学与华为公司2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近年来,校企双方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2020年10月23日下午,东南大学-华为“运动健康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一次技术委员会在四牌楼校区举行。该实验室将依托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学科,逐步做大健康研究,吸收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成为国家健康领域重要和领先的实验室。10东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成效突出东南大学全年共5255人次获94个类别的学科竞赛奖,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六,创历史新高。其中,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项和高校先进集体奖;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4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五,并获得“优胜杯”。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项数量位列全省首位。在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上,东南大学学生团队的“慢病管家——多层次、多方向志愿服务模式赋能社区慢病管理”项目获得金奖。来源:东南大学 配图摄影|杭添 严宇腾 王宇豪 曹骁勇 潘亚豪 等 美编 | 张佳妮 编辑 | 李启悦 责编 | 孙大云

人之所引

这位东大博士如此研究“超能力”

中国江苏网讯 日前,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研究团队联合攻关,在信息超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可对电磁功能进行编程的光驱动数字编码超表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电子学》上。记者采访到该论文通讯第一作者,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张信歌,他作为第一作者共发表8篇高质量SCI论文,受理、授权国家专利9件;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全国“超材料大会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铁肩膀奖助学金等。说起张信歌的科研领域,迎面扑来的都是高深艰涩的专业术语。为此,张信歌提起一个耳熟能详的物件——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隐身斗篷”,它是一件极其神奇的道具,穿上后能实现人体隐身。那么电影终归是电影,现实中能真正实现隐身吗?张信歌介绍,事实上,应用超材料已在实验上验证了多种隐身器件,可对光波、微波以及声波等进行有效隐身,而他的研究领域超材料,又称为人工电磁材料。提起超人,大家总是能联想到他们具有非凡的能力和技巧,张信歌说,超材料就是材料界的“超人”,是具备天然材料没有或难以实现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设计的复合材料。“正是拥有这种神奇的‘超能力’,超材料可以完成对电磁波的任意调控,进而造出一系列有趣且奇特的器件。”他向记者解释,所谓超表面,就是超材料的二维形式,在加工制作、装配方面比较简单,因此更具实用性。当前,张信歌主要研究的是如何设计实现高性能的智能超表面,并基于超表面研制智能化的电磁器件和系统,如新型阵列天线、智能隐身衣和通信系统。“我的科研路虽苦却甜。”在张信歌眼中科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他认为,科研如同盖高楼,是一个漫长的累积过程,在短期内难以看到实质效益,只有在失败与重来之间不断重复,才有可能遇见成功的曙光。在科研遇到阻力时,他尽量努力让自己避免焦躁忙乱,首先寻找问题所在,理性看待问题,并进行一定的自我暗示和激励;同时,他坚持经常跟导师沟通、请教,帮助化解自己内心的困惑和沮丧。在科研这条路上,张信歌时常自我激励,他把科研与成长看成一件相互促进的事情。他笑称,当把挫折和阻力当做砥砺前行的动力时,那便豁然开朗了,“有时,虽然只是解决了一个小小的建模问题,但那种克服科研难题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却能激励我勇敢前行。”“科研之美在于,这是一个充满未知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总能带给我意外惊喜。”张信歌的科研观“很直接”——不局限于理论上的研究,还是要把研究成果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有9件国家专利的他,一直把服务国家社会作为奋斗目标,既不止步于兴趣,也不驻足于学术,而是将自己所学所获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所需要的东西。为做到这一点,张信歌选题时,既瞄准国际前沿,注重其学术价值,也考虑它的实际市场需求,能否解决一些工程实践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日前,他研究实现的“光调控智能超表面”项目,物理内涵和功能丰富,既是目前超材料的国际前沿研究热点,同时也能促进解决现实的技术难题,为实现高集成度的电磁器件和可见光与微波融合通信系统提供了技术新途径,助力国家通信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