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宁德时代稳居第一位就不欲入

2020年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宁德时代稳居第一位

动力锂电池具有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等优点,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市场需求日益增大,行业竞争趋于激烈。动力锂电池主要以三元材料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磷酸铁锂电池因其成本优势及安全优势呈现出东山再起势头。纯电动乘用车是其最大的细分市场,插混乘用车的电池装机量增幅明显。企业方面,动力锂电池行业市场前景良好,竞争愈发激烈。宁德时代装机量稳居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第一名。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磷酸铁锂电池或迎第二春动力锂电池具有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等优点,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随着政府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相关利好政策陆续出台,中国动力锂电池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品研究取得重大进展,锂电池得到快速发展,大量应用于电子、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市场需求日益增大。根据GGII数据,2019年全年累计动力电池装机量约62.38GWh,同比增长9.48%,增速有所下降,减缓原因主要受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下降,行业补贴政策调整等影响。2020年1-10月,全年累计动力电池装机量约40.07GWh,同比增长下降13.59%。按照电池类型划分,主要以三元材料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为主,2020年1-10月,三元锂电池共计装车27015.7MWh,占比67.42%;磷酸铁锂电池装机12777.8MWh,占比31.89%。虽然磷酸铁锂电池装机次于三元材料电池,但是其增速快,因其成本优势及安全优势呈现出东山再起势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0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9GWh,同比上升44.0%,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其中,三元锂电池共计装车3.4GWh,同比上升15.7%,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2.4GWh,同比上升127.5%,增速远超三元锂电池。按照配套车型划分,纯电动乘用车是最大的细分市场,2020年1-10月份装机27.3GWh,占动力电池总装机量的68.13%。其次是纯电动客车,装机量6.75GWh,占比16.85%。2020年10月插混乘用车的电池装机量为0.4GWh,同比增长192.1%,增幅明显。2020年1-10月累计装机量为2.98GWh,累计同比增长45.7%,增幅较大。宁德时代稳居第一位动力锂电池行业市场前景良好,竞争愈发激烈,随着对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技术指标的要求提升,一些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管理不当的动力电池企业逐步被淘汰。2019全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企业共涉及82家,相较于2018年减少了15家。2020年1-10月,实现装车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共计66家,较2019年同期减少4家。按装机量排名,宁德时代2019年装机量为32.31GWh,占比51.8%,排名第一,占比提升约10个百分点;比亚迪2019年装机量为10.78GWh,占比17.28%,排名第二;国轩高科2019年装机量为3.22GWh,占比5.16%,排名第三。2019全年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企业合计装机达54.88GWh,占整体装机量的87.98%,较2018年排名TOP10企业占比上升5.16%,强者恒强的局面更加突出。2020年1-10月,宁德时代以19.8GWH的装机量,占比49.4%,稳居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第一名。TOP10企业合计装机占整体装机量的92.4%,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当前的竞争格局是宁德时代独大,比亚迪维稳第二,后续企业此进彼出,这种竞争局面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长远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成熟发展需要多家企业相互抗衡,势均力敌,更有利于市场健康、长远、成熟发展。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不其

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附全文)

中商情报网讯: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研发、生产、销售需围绕车厂客户特定车型的具体需求进行,随整车共同开发。汽车动力电池主要为化学电池、物理电池、生物电池三类。其中,化学电池是目前电动汽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池种类,如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燃料电池等。

张泽

2020年全球动力锂电池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出货量保持15%以上增长「组图」

锂离子电池优于其他产品的关键特性包括易于获得、高能量密度、低放电率和长寿命周期。长期以来,许多发达国家把电动汽车列为主要攻克的目标,也进一步加大了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由于动力电池生产研发要求较高的技术、资本、经验,其供应愈发掌握在少数几家企业手中,市场集中度愈发提高。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全球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不断增长,未来出货量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供给:供给集中度愈发提高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同时也成为移动设备、电网储能等各大应用市场领先的部件。锂离子电池优于其他产品的关键特性包括易于获得、高能量密度、低放电率和长寿命周期。长期以来,许多发达国家把电动汽车列为主要攻克的目标,美国支持多个国家实验室和企业一起承担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开发工作。欧盟则制定了高比能量蓄电池的发展计划。日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垄断地位,索尼、三洋电机、松下电池、NEC等著名公司都建有大规模锂离子电池生产厂。2019年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15.21GWh,同比增长22%。2020年前三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约77.78GWh,同比下降1.7%。由于动力电池生产研发要求较高的技术、资本、经验,其供应愈发掌握在少数几家企业手中,市场集中度愈发提高。2019年排名前十动力企业合计装机量约为102.4GWh,占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89%。2020年前三季度排名前十动力企业合计装机量约为72.01GWh,占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93%,头部企业优势愈发明显。需求:未来出货量保持15%以上的增长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增长,推动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增长但是增速逐渐趋缓。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约221万辆,同比增长15%。由于欧洲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拉升,国外锂电池终端市场逐渐释放需。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约175.1万辆,同比增长11.9%。在中国、欧洲、日韩、美国等主要国家大力发展全球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全球动力锂电池市场近年来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19年全球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达163.2GWh,同比增长52.5%。未来几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双积分制度的实施、欧盟国家和英国加速汽车电动化,动力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终端的驱动下将保持高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25年,全球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将达669GWh,未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全球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不断增长,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估计将超过1000亿美元。未来几年,随着传统燃油车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全球动力锂电池市场需求量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同时,受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影响,动力锂电池企业的成本压力逐渐提高,动力锂电池企业需要扩大规模化效应,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应对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吐纳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成长空间广阔(附报告目录)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成长空间广阔(附报告目录)1、全球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日渐明朗的背景下,中日韩三国在动力电池行业快速发展并已占据全球领先地位。2019年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15.21GWh,同比增长22%,排名前十位企业的市场份额达88.88%,市场集中度高。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亿纬锂能等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中宁德时代2019年保持着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达28.04%。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产业链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全球动力锂离子电池排名前十位企业的市场份额资料来源:普华有策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补贴政策调整、国内外新冠疫情爆发等因素影响,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及装机量短期内存在一定波动,长期来看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成长空间广阔。2、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长期来看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成长空间广阔动力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动力电池行业近年来整体发展迅速。2017年、2018年、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36.26GWh、56.89GWh、62.2GWh,其中2018年装机量较2017年增长56.88%,2019年装机量较2018年增长9.33%。受国内外新冠疫情爆发等因素影响,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2020年1月以来同比呈下滑态势,随着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趋于稳定、新能源汽车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逐渐得到恢复并于2020年7月起同比实现正增长。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有效防控、各地企业逐渐复工复产、补贴政策趋于稳定,同时在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不断升级及规模效应不断体现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车型的性能不断提升,价格不断走低,且在续航里程、智能化、安全性等方面不断突破,性价比的提升使得新能源车型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上述因素使得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逐渐恢复并于2020年7月起同比实现正增长: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20年7-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5.02GWh、5.13GWh、6.58GWh,同比分别增长6%、48%、67%。长期来看,随着补贴政策调整趋于平缓,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通过逐步提高技术水准、扩容实现规模效应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行业良性发展,补贴政策调整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影响将得到逐步消除。此外,以新“双积分政策”为主的多项行业政策持续引导汽车生产企业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生产,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比例,最终实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容量的目标。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安全性能、智能网联等方面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的不断增强,终端需求呈不断扩大趋势,预计我国动力电池市场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成长空间广阔。3、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在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整体保持增长的背景下,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装机量前十名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不断上升。2017年、2018年、2019年,我国装机量前十名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合计市场份额分别为73.64%、82.84%、87.97%,其中装机量第一名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9.07%、41.28%、51.79%。报告目录:第1章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概况1.1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概述1.1.1 动力锂离子电池概念及分类1.1.2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关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1.1.3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研究方法与统计标准(1)统计口径(2)行业统计方法1.2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经济环境分析1.2.1 国家宏观经济现状分析1.2.2 国家宏观经济预测分析1.2.3 宏观经济对行业的影响分析1.3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3.1 行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1.3.2 行业相关标准统计1.3.3 行业发展政策1.3.4 行业发展规划1.3.5 行业相关补贴政策1.3.6 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1.4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技术环境分析1.5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社会环境分析1.5.1 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分析1.5.2 电动自行车普及率分析1.5.3 居民动力汽车使用意识第2章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产品结构及原材料分析2.1 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分析2.1.1 正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作用2.1.2 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品分析(1)锰酸锂(2)磷酸铁锂(3)三元材料2.1.3 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现状(1)正极材料行业发展概况(2)正极材料行业市场格局分析(3)正极材料产量规模分析(4)正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分析2.1.4 正极材料典型生产企业(1)A公司(2)B公司(3)C公司(4)D公司(5)E公司2.1.5 正极材料发展趋势分析(1)三元材料高镍化趋势进一步加快(2)磷酸铁锂材料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2.2 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分析2.2.1 负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作用2.2.2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分类分析(1)碳负极材料(2)非碳负极材料(3)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分析2.2.3 锂电池负极材料典型生产企业(1)A公司(2)B公司(3)C公司(4)D公司(5)E公司2.2.4 锂电池负极材料未来发展方向2.3 锂电池电解液市场分析2.3.1 电解液在锂电池中的应用2.3.2 全球锂电池电解液市场分析2.3.3 中国锂电池电解液市场分析(1)产量状况(2)市场需求(3)竞争分析2.3.4 锂电池电解液市场价格分析2.3.5 锂电池电解液典型生产企业(1)A公司(2)B公司(3)C公司(4)D公司(5)E公司2.4 锂电池隔膜市场分析2.4.1 隔膜在锂电池中的作用2.4.2 全球锂电池隔膜市场发展现状(1)全球锂电池隔膜产量分析(2)全球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市场需求2.4.3 中国锂电池隔膜市场分析(1)中国锂电池隔膜产量分析(2)中国锂电池隔膜需求分析(3)中国锂电池隔膜市场发展趋势(4)市场竞争分析2.4.4 中国锂电池隔膜典型生产企业(1)A公司(2)B公司(3)C公司(4)D公司(5)E公司2.5 铝塑膜市场分析2.5.1 铝塑膜在锂电池中的作用2.5.2 铝塑膜产品市场规模分析第3章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运行分析3.1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发展状况分析3.1.1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概况3.1.2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1)动力锂离子电池出货量(2)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3.1.3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变化3.1.4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格局(1)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电池)主要供应商(2)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格局分析3.1.5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分析(1)各国高度重视电池生产制造技术(2)日本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规划(3)韩国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规划(4)美国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规划3.2 典型国家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分析3.2.1 美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分析3.2.2 欧洲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分析3.2.3 日本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分析3.3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典型企业分析3.3.1 A公司3.3.2 B公司3.3.3 C公司3.4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3.4.1 行业整体市场趋势3.4.2 市场发展趋势3.4.3 技术发展趋势3.4.4 电池成本发展趋势第4章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运行分析4.1.2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产量分析4.1.3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需求量分析4.1.4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规模(1)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2)中国锂电池产品结构分析(3)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4.1.5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成本结构分析4.1.6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经营效益分析(1)营收与研发(2)净利润与毛利率4.1.7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区域分布4.2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竞争分析4.2.1 行业现有竞争者分析4.2.2 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4.2.3 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1)铅酸蓄电池发展分析(2)镍氢电池发展分析(3)镉镍电池发展分析(4)燃料电池发展分析(5)动力锂离子电池替代品威胁分析4.2.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4.2.5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4.2.6 竞争情况总结4.3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兼并重组分析4.3.1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兼并重组案例分析(1)万华化学收购卓能材料(2)大众汽车成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4.3.2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兼并重组趋势分析(1)国际车企资本疯狂涌向中国电池(2)材料领域横纵向兼并购趋势进一步突显(3)动力电池与上游供应绑定关系加深第5章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应用领域分析5.1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应用结构分析5.2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锂电池应用分析5.2.1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现状分析5.2.2 电动汽车锂电池应用市场分析(1)电动汽车电池适用性分析(2)电动汽车锂电池需求分析5.2.3 电动汽车锂电池应用前景分析(1)发展电动汽车是未来趋势(2)国家政策支持电动汽车发展(3)全球电动汽车量产计划带来机遇5.3 电动自行车市场锂电池应用分析5.3.1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现状(1)电动自行车行业生产情况(2)电动自行车行业运行情况5.3.2 电动自行车锂电池需求分析(1)电动自行车电池需求现状(2)电动自行车锂电池需求分析5.3.3 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应用前景分析(1)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的价格有望下降(2)锰酸锂材料的用量或会有所提升5.4 电动摩托车市场锂电池应用分析5.4.3 电动摩托车锂电池应用前景分析5.5 动力船舶市场锂电池应用分析5.5.1 中国动力船舶行业发展现状5.5.2 动力船舶锂电池需求分析5.5.3 动力船舶锂电池应用前景分析5.6 无人机市场锂电池应用分析5.6.1 中国无人机行业发展现状5.6.2 中国无人机锂电池需求分析5.6.3 中国无人机锂电池应用前景分析第6章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典型企业分析6.1 动力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企业格局分析6.1.1 正极材料企业格局6.1.2 负极材料企业格局6.1.3 电解液企业格局6.1.4 隔膜企业竞争格局6.2 动力锂离子电池重点生产企业分析6.2.1 A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5)企业研发情况分析(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6.2.2 B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4)企业产品全球布局分析(5)企业研发实力分析(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6.2.3 C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5)企业研发实力分析(6)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6.2.4 D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4)企业市场布局分析(5)企业技术实力分析(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6.2.5 E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5)企业技术实力分析(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第7章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分析7.1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7.1.1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高能量密度成未来发展趋势(2)4.5μm极薄锂电铜箔成主流企业布局重心(3)动力电池企业产能大幅扩张(4)动力电池及高端数码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市场主要增长点7.1.2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7.2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资现状分析7.2.1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资主体分析7.2.2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资切入方式分析7.2.3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资规模分析(1)动力锂电吸引大量投资,但短期仍供不应求7.3.1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资方向建议7.3.2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资方式建议7.3.3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产品布局建议7.3.4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建议

见侮不辱

2017-2018年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由于政府补贴将在2020年之后退出,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和动力电池需求存在疑虑。我们认为,随着锂电池成本持续下降,新能源汽车作为消费品的性价比优势将逐步体现,渗透率持续提升,加上储能行业即将突破,动力电池在未来十几年内的需求将维持25%以上的高复合增速。来源:彭翀 卢日鑫 李梦强 东方证券▌汽车电动化是动力电池需求的主要来源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22.3万辆,比2016年增长58%,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全球汽车总销量当中的占比首次突破1%。2012年以来,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持续高速增长,近五年来复合增速达到54%。截至2017年底,全球累计新能源车销量已接近400万辆,占全球汽车保有量的0.3%,其中中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超过160万辆,占全球累计总量的42%,除中国以外的主要市场还包括美国、日本以及挪威、德国等欧洲国家,前十大消费国累计销量占全球总量的93%。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2011年不足1万辆增加到2017年近80万辆,6年复合增速超过100%,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2018年以来继续保持高增长,前7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45万辆,同比增长近80%,占国内汽车总销量的比例达3%以上,汽车电动化的趋势已经明朗。根据新能源汽车动力来源和续航里程的大小,电动车可分为轻混电动车(带电量较少,主要功能是降低启停油耗)、混合电动车(HEV)、插电式混合电动车(PHEV)和纯电动车(BEV)。纯电动车又可根据续航里程的长短分为低端(小于250km)、中端(250~380km)和高端电动车(380km以上),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由汽车携带电量决定,一般而言,1kWh电量可以驱动汽车行驶5-7km。作为电动车动力的主要来源,动力电池是汽车电动化的最大获利者。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的出货量节节攀升,在锂电池应用中的占比快速上升。2017年全球锂电池总出货量达到148.1GWh,其中动力电池总出货量达到62.35GWh,储能电池的出货量增速也很快,2017年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10.4GWh。2014年以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复合增速分别达到80%和77%,传统消费类电池的复合增速仅有7%,锂电池行业的新增需求将由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主导。国内锂电池出货情况也呈现类似的走势,2013年之前小型电池的出货量占比在90%以上,到2017年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占比就已达55%。▌新能源汽车驱动力切换,不改电池行业高成长性性价比决定汽车电动化进程,电池成本是关键推手汽车作为大众消费品,性价比是决定其技术路线的根本因素。与燃油车相比,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结构上,电动车采用动力电池取代燃油发动机,并且简化了燃油车的动力总成系统,成本的差别也来自于此;性能上,由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而且快充能力受限,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体验较燃油车仍有劣势,不过随着电动车带电量的增加,“里程焦虑”已大为缓解;成本上,由于动力电池成本仍然较高,电动车的购置成本高于燃油车,同时电动车的使用成本更低,优势的多寡取决于年行驶距离以及油价/电价比。我们构建了模型研究不同车型的购臵成本和使用全成本(totalcostofownership,TCO)。在基准条件下,普通燃油车的购臵成本为19.6万元,同档电动车的购臵成本为24.6万元,电池成本为1500元/kWh(含税);运营寿命8年,每年行驶15000公里,车辆残值分别为6万元和4万元。运营期间燃油车和电动车的TCO分别为21.3万元和24.8万元。相比而言,燃油车的购置成本仍然更有竞争力,电动车的燃料成本在比较高的电价之下仍有明显优势。电池的成本对电动车的TCO和购置价格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电池价格降至900-1000元/kWh时,电动车的TCO基本与燃油车一致,普通乘用车消费者采购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将加强,当电池成本进一步下降至700元/kWh以下时,纯电动车的购置成本可与燃油车相竞争,其渗透率将进入加速提升的阶段。我们据此将电动车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前TCO平价”阶段、TCO平价阶段和购臵成本平价阶段。在前TCO平价阶段,由于成本仍然缺乏竞争力,电动车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政策驱动,尤其是补贴政策的驱动,此时产业处于补贴驱动的时期;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电动车与燃油车的TCO不断逼近,在部分应用场景中电动车甚至已具备TCO成本优势,此时,采用一些非补贴的产业政策推高燃油车的使用成本,可以进一步提升电动车的渗透率,此时行业由政策倒逼来驱动;一旦电池成本突破临界点,电动车的购臵成本将占据优势,行业也将过渡到消费驱动阶段。驱动力切换的内因在于动力电池成本快速下降,电动车成本竞争力持续增强,外部原因在于产业政策的调整。▌补贴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完成市场导入尽管动力电池成本已从2009年1000$/kWh快速下降到目前150~170$/kWh,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的购置成本和使用全成本仍然远高于传统燃油车。根据BNEF的研究,2018年美国燃油小型车的成本约为18000美元,其中动力总成系统成本约5500美元,而电动车的电池系统与动力系统成本接近12000美元,因此截至目前最有效的政策仍以直接补贴为主—如中国对于各种车型的购置补贴、美国对于销量在20万辆以下的车企给予每辆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以缩小电动车和燃油车的成本差距。在补贴等相关政策的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导入过程非常迅速,2012年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仅有不到0.2%,到2017年市场份额已上升至1.26%。进入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大幅上涨的态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76万辆,同比增长69%,整体市场份额达到1.6%。海外主要市场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呈加速提升的趋势,上半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3%,注册量达18.5万辆,市场份额增至2.2%,美国电动车销量也突破10万辆,达到12.2万辆,其中53%为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达到1.4%,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导入经历了三个阶段,历时十几年。其中,2003-2008年为技术验证与科技示范工程阶段,标志性事件是在北京奥运会上开展的全球最大规模的奥运会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共投入595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第二阶段为2009-2012年的第一期“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工程,在此期间在25个试点城市开展的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示范运行,总共推广新能源汽车2.7万辆;第三阶段为2013-2015年的第二期“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具体政策层面,2009年国务院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首次提出了“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的政策指导意见。同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对试点城市公共服务领域购臵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补贴时代正式来临。彼时,一辆纯电动最高可拿到6万元/辆的国补资金,插混(默认为40%节油率以上)一般也能拿到5万元/辆的国补资金,纯电动大巴的补贴更是高达50万元/辆。在强力的补贴刺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节节攀升,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3万辆,在新增汽车销售中的占比首次突破1%,在当年全球销售新能源汽车的占比超过50%。至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拐点,导入期基本结束。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达汽车总销量的2.6%,2018年前7月份该比例高达2.84%,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走在世界前列。▌补贴退坡,限制性政策登场,行业驱动力悄然换挡2017年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1%,同时动力电池的成本仍在快速下降,继续维持之前的补贴激励政策对于各国政府都是沉重的负担。因此,全球范围内补贴政策退场已是大势所趋,而在新能源车仍不具备成本竞争力的阶段,对燃油车施加一定的限制性政策、推高其生产/使用成本将成为一段时期内汽车电动化的主要驱动力。国内:补贴退坡,双积分接棒随着电池价格持续下降,我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也在逐渐下调,自2009年施行补贴政策以来,纯电动车补贴上限从6万元/辆下调至5万元/辆,对于里程的要求则从没有硬性规定到400公里以上,如以度电补贴计,早期纯电动车每kWh的补贴强度最高可达3000元,2018年的最新标准降至1200元/kWh以下;插电混合乘用车的补贴强度则从5万元/辆降至2.2万元/辆,2019年的补贴将在2016年基础上再降40%,而按照规划,2020年之后电动车的直接补贴将全部取消,届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走完依靠补贴政策驱动的阶段。与此同时,尽管电池成本持续快速降低,但预计在2025年之前,电动车的成本竞争力仍居于劣势。换挡阶段,工信部推出双积分政策,迫使传统车企加大新能源汽车产量,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2017年9月28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规定该办法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同时规定对畅通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达到3万辆以上的企业,自2019年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这标志着备受关注的双积分政策正式落地。根据双积分政策的实施方案,NEV正积分的企业可以通过交易新能源积分获取额外收入,传统车企面对积分不达标的惩罚压力,也有动力向电动车转型。双积分对于车企可以看成是一种隐性的成本,随着这种法规成本越来越高,以至于会成为一种政策性的壁垒,这需要车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去跨越。初步估算,2020年NEV积分比例达到12%对应当年2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通过调整不同车型的分值、NEV积分比例等方式,双积分政策可以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推动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的提升。在当前补贴仍未完全退出的情况下,各种约束政策的作用已逐渐显现,预计2020年之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要推动力切换为约束性政策对于整车企业的倒逼作用。国外:排放标准趋严提升燃油车成本海外市场的补贴退坡进程也在稳步推进。在美国市场,由于特斯拉电动车累计销量已接近20万辆的临界值,购买电动车所享受的7500美元税收抵免将削减一半至3750美元,并将在一年半之后全部取消补贴,其他销量较大的车型如通用Bolt、日产聆风也面临补贴退坡的问题。另一方面,持续提高燃油车的排放标准,推升燃油车的生产成本,也能从另一个角度缩小电动车与燃油车的成本差距。根据现有资料或趋势判断,到2020年全球主要市场的燃油车排放标准将提高到100~120g/km,较2010年全球的排放标准降低20%~40%,按照目前燃油车的技术水平,届时多数传统车企能够满足排放标准。2020年之后,排放标准进一步趋严,欧盟希望整车厂商2020年1月1日前将CO2的排放量控制在95g/km,每超出1g将对每台车处以95欧元的高额罚款,并计划到2025年将排放标准进一步降低到78个/km以下。与此同时,燃油车为满足要求额外需要投入的成本将快速提高,达到经济性瓶颈,据BCG估计,假如2025年燃油车排放标准提高到80~100g/km,将导致每辆燃油车成本上升470~580美元,届时尽管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竞争力仍不充分,整车企业出于达标的要求会考虑生产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在美国,整车厂商为满足监管要求,将燃油车辆的整体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95%降至2025年的66%,同时推出更多MHEV和BEV车型。MHEV具有相对低的制造成本,并且可以适用当前的车辆平台。BCG预计MHEV在2023年的市场份额将扩大到近20%。之后,BEV将成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它们的份额将从2020年的接近2%迅速扩大到2025年的8%。由于欧洲法规对BEV提供了倍增效应,欧洲市场电动车的发展将呈现不同的轨迹,纯电动汽车有望成为实现欧盟当前和预计任务的最有效方式。虽然燃油车仍将继续保持最大的市场份额,但预计BEV的份额将从2020年的1%增加到2025年的13%,而所有其他xEV的份额将从5%上升到18%。在此期间,汽油车和柴油车的份额将从93%下降到68%,柴油车的份额下降最快。TCO趋于平价,细分市场有望不断涌现随着动力电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和生产成本不断接近甚至低于传统燃油车,即实现使用全成本平价(TCO平价)和生产成本平价(costofproctionparity),电动车的驱动因素切换为市场竞争力。对影响TCO的各项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可以发现对TCO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主要是年运营里程和燃油价格。当年运营里程增加一倍至30000公里/年时,两种车的TCO接近,当进一步增加至45000公里/年时,电动车的TCO将比燃油车低4万元。燃油价格对于二者TCO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当油价从7.5元/升下降20%时,燃油车的TCO优势将扩大至4.8万元,当油价上升20%时,燃油车的TCO优势将收窄至2.2万元。这个结果与BCG的研究成果相一致。BCG的研究结论认为,对汽车TCO影响最大的因素包括燃料价格、购置价格、年运营里程。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按照使用全成本衡量,中国市场将率先成为电动车使用成本平价的区域市场。对于某些细分市场,如年行驶里程超过平均值的出租车、网约车等行业,使用电动车已经更具经济性。BCG预计,2020-2025年期间电动车将实现TCO平价,到2025年纯电动车的渗透率将达6%,到2027年前后将实现生产成本平价,到2030年纯电动车的渗透率将达到14%。受此影响,2018-2020年动力电池的复合增速超过20%,2018-2030年动力电池的复合增速将达到29%,动力电池行业需求在未来十年中将呈现极高的成长性。▌生产者平价开启消费驱动新时代进一步地,如要实现电动车加速替代,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是电动车的生产成本低于同档燃油车。据不同机构估算,到2025-2030年间,动力电池的价格将降至50-70$/kWh,届时电动车的生产成本将低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真正迈入“生产者平价”阶段,供需两侧都有动力推动汽车电动化加速发展。BCG预计到2025年,全球6%的汽车销量由纯电动车占据,到2030年该比例将提升到14%,MorganStanley的预测值分别为9%和16%,UBS则预测2025年纯电动车和PHEV合计占比达到13.2%,到2040年以后各机构一致认为电动车将成为汽车市场的主要部分。尽管各家机构对于渗透率提升的速度预期有所不同,但即使按照最悲观的假设,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也将数倍于2017年销量,动力电池的需求量也将随之成倍增长。据初步估算,假如2025年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占比达到6%,PHEV销量占比达到2%,按照2种车型带电量分别为55kWh和15kWh计,2025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超过580GWh,到2030年总需求将超过1300GWh,2018-2030年12年复合增速接近30%。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根据工信部等部门的规划,到2020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当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200万辆,占汽车年度销量的12%左右,假设新能源汽车平均带电量为45kWh,则2020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90GWh,对应2018-2020年需求复合增速达到33%。随着电池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假设2025年和2030年渗透率分别达到15%和20%,2020-2030年电池需求量的复合增速将仍达到20%以上。可以说,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全球市场,动力电池行业都是成长空间和成长速度兼具的优质行业。▌储能:应用前景无限,市场即将破晓应用场景多元,需求空间广阔传统电力系统是由需求侧决定的实时平衡系统,其结构为典型的枝叶型结构,分为“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环节,由于当前储能成本仍然较高,储能在电力系统所扮演的角色比较局限。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等不稳定电源的占比快速提升,以及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从配网侧接入,维持电网安全的挑战越来越大,对于储能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储能的应用场景非常多样,在电力系统发输配售四个环节均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发电侧,储能主要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移峰;在输配电环节,储能可以发挥区域调频的功能,部分国家调频市场开放,采取竞价机制,电池储能的参与度较高,但调频市场的总容量有限。国内市场,储能主要是通过辅助火电机组进行调频,提高火电调频响应速度;在用电侧,储能系统可以显著提高供电的稳定性。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75.4GW,同比增长4%。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占比最高为96%,较上一年下降1个百分点;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2926.6MW,同比增长45%,占比为1.7%,较上一年增长0.5个百分点。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占比最大,超过75%。2017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为914.1MW,同比增长23%。新增规划、在建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为3063.7MW,预计短期内全球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还将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8.9GW,同比增长19%。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占比最大,接近99%,但较上年有所下降。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为389.8MW,同比增长45%,所占比重为1.3%,较上一年增长0.2个百分点。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占比最大,比重为58%。2018年上半年国内新增锂电池装机100.2MWh,同比增长133%。应用场景方面,2017年全球新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中,33%应用于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26%应用于辅助服务领域,其他份额则流向电网侧、电源侧和用户侧的场景;国内则以用户侧领域应用为主,2017年达到全部新增投运量的59%,其次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领域,份额达到25%,辅助服务的份额约16%。储能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可再生能源并网方面,随着并入配电网的分布式能源(光伏、风电等)日益增加,既有电源与新并网的分布式电源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电网管理和运营而言构成巨大的挑战,由于分布式电源的稳定性较差,其电网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将对电网的平衡增加额外成本,储能系统在今后的电力系统中将扮演愈发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达到50GW以上,按照2小时配比,即存在100GWh的潜在需求空间。调频的储能需求空间也比较大,国家电网中心专家表示,预计未来五年国内储能调频装机量将保持8%的年均增长率,每年仅调频需求就达2GW左右。其他场景的应用更加广泛,以基站为例,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近200万座基站,备电需要约44GWh,60万座削峰填谷电站需要电池约44GWh,50万座新能源站需要电池约48GWh,合计需要电池约136GWh。此外,以存量站电池6年的更换周期计算,每年需要电池约22.6GWh;以每年新建基站10万个计算,预计新增电站需要电池约2.4GWh,合计每年需要电池约25GWh。锂电池储能优势明显,成本下降已接近临界点在新近发展的各项储能技术中,锂电池储能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次数、成本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极为突出,也成为近年来新增储能容量的最主要来源。2017年全球新增储能电池容量914.1MWh,其中锂离子电池占比达93%;国内新增储能电池容量100.4MWh,其中锂离子电池占比达58.5%。制约锂离子电池进一步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在于其相对较高的成本。2010年前后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高达11元/kWh以上,对应的储能度电成本(Levelizedcostofenergystorage,LCOS)超过2元/kWh,到2017年储能电池的成本已降至2元/Wh以下,加上PCS等全系统成本约2.6元/Wh,对应的LCOS为0.6元/kWh,与我国的峰谷电价差接近,部分削峰填谷项目已初步具备经济性。随着电池系统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的LCOS有望降至0.3元/kWh,在更多应用场景都有使用价值,储能系统容量也将进入快速增长期。据BNEF估计,到2024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电池容量将超过81GWh,为2016年累计容量的10倍,10年复合增长率达38%。国内方面,据CNESA估计,到2020年我国储能设备容量将达到41.99GW,其中电化学储能容量达到1.78GW,达到2017年底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的4.5倍,对应新增锂电池需求达2.6~5GWh。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以磷酸铁锂、三元等新材料为主的动力电池,在储能市场十分受欢迎。与传统铅酸电池相比,锂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以三元锂电池为例,一台40尺集装箱可最多放置4.8MWh锂电池,并且集成HVAC、FFS、BMS、通讯保护等辅助单元。同时,相较于传统的铅酸电池,锂电池对温度适应性更强,更适合户外的储能需求。此外,储能电池还可以采用退役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有效解决动力电池退役后的处理问题,成为国家鼓励的产业发展方向。长寿命和高安全性要求有利于集中度提升汽车动力电池对于电池的功率和能量要求较高,而储能电池则更偏重于安全和寿命等方面,而且在不同工况下对于产品性能也有不同的要求。总体而言,电池的安全、循环寿命和日历寿命、价格和存储效率等因素是储能系统优先考量的性能。安全性方面,由于锂电池储能电站的电池容量较大,一个系统往往包括成千上万个电芯,出现热失控的概率更高,造成的后果也更加严重,一旦某个电池出现热失控,很容易导致电池系统的整体失控,因此储能系统对于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有极高的要求。2017年年初以来,韩国的储能项目共发生7起起火事故,共影响到78MWh的项目容量,占韩国所有项目容量的3%,2011年以来受起火事故影响的电厂级储能项目数量达11个,发生事故的多个储能系统都采用了同一厂家的镍钴锰三元电池。此外,为了实现储能系统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性,储能系统还必须保证几千次的充放电循环和大于10年(甚至到20年)的寿命。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寿命与材料路线和电池厂商的生产能力高度相关。技术方面,目前汽车动力电池已全面转向镍钴锰三元体系,该体系的能量密度和工作电压较高,但大规模集成存在爆炸风险,而且循环寿命最多仅有3000次左右,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储能需求。与此相比,磷酸铁锂电池则表现出非常好的稳定性,即使在高达300°C的温度下都不会导致热分解反应,并在电池单体测试中表现出全面卓越的循环稳定性,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容量衰减都很低。将磷酸铁锂与钛酸锂(LFP-LTO)作为正负极材料的电池单体循环寿命甚至超过20000次,预计随着锂电池储能应用规模的日益扩大,安全性相对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生产能力方面,储能电池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各种误差的累积,提升安全性主要依赖厂商对于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一致性的把控。储能对于安全性的高要求更有利于一线技术实力有优势的企业,预计该领域的市场份额将会比较集中。(来源:东方证券)

凡尔赛

锂电池行业专题报告:从电车需求看电池科技进步征程,勇者之路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杨藻、张亦弛)报告摘要一、自本源出发——电池科技评价体系和高能量密度征途储能技术源和应用指标储能技术从原理上可以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场储能、储热四类。储能技术的主要指标包括规模、能量/功率的质量/体积密度、效率、自放率、日历寿命、循环寿命、 单位成本、环境影响等,范围复杂。自储能脱胎,动力电池的特殊性作为储能技术的具体体现之一,动力电池对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的需求较高,同时也要兼顾安全性、 寿命与成本。锂电颠覆铅酸,能量密度碾压是本质铅酸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低(约30Wh/kg),远低于锂离子电池(约150Wh/kg),对应车型的工况续航 也有巨大差距。铅酸电池车面对燃油车型全无竞争力,而锂电车型逐步具备了竞争力。征途无尽,容量、电压、辅助组元和成组效率事实上,电车的电机、电控、系统架构潜力、软件可升级性潜力等均优于油车,但电池相比于油箱仍然在主要 性能上偏弱,消费者对电池科技进步的需求将长期存在。从电池能量密度基本公式E=U/[1/Qc+1/Qa+minact]可知,提升锂电能量密度的方式包括提升正负极容量(储锂能 力)、拓展正负极电势差(单位电量锂离子做功能力)、减少各类非活性物质用量。此外,整车系统层面增加 成组效率也有一定效果。但是,各种提升能量密度的努力需要权衡电池的综合性能。二、看过去成果——中国补贴政策与电池、电车产品演进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演进:扶优扶强,利胜于弊每年调整补贴基础值,此外:2017年以前只有很低的续航要求。2017年引入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要求。2018年调 整续航要求,调整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要求,引入电耗要求。2019年、2020年调整电耗要求。工况续航演进:从焦虑满满,到焦虑过去时2017-2020年,总体整车工况续航大幅提升,大半车型的工况续航超过400km。三元车型是长续航代表,2020年内有接近70%的车型工况续航超过400km,有接近20%车型工况续航超过500km。铁锂车型续航取得长足进步,虽然300-400km占比仍然较高(事实上满足日常通勤和部分远途需求无问题), 但长续航车型数量初具规模。工况续航最高值也呈明显上升趋势(2017年铁锂车型腾势以大打小所以工况续航高)。三、瞻未来进展——从1到10的技术和从0到1的科学继续满足需求,依然无尽征途电车仍然待解决的需求痛点:续航+充能综合能力逊色于油车——电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低温性能、快充性能,三电系统和整车 平台,充电桩/换电站规模、配网容量。安全性还需进一步改善——电池本征安全,整车系统安全。整车成本还需进一步降低——电池首购成本、电池寿命(对营运车型/换电车型),其他部分成本,电 池和整车回收(含梯次利用)综合成本。整车智能化水平还有进一步需求——电池能量密度、首购成本、寿命,其他智能驾驶部分进化。综上,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重要性持续,寿命、成本、功率性能重要性也不可忽视;电池、系统、 工程化和商业模式等的相互影响作用加强。逆袭的铁锂,取长补短重回主流舞台铁锂的安全性优越,其电池成组效率可以更高。所以除了纳米化、提升压实密度之外,在电池系统层 面提升活性物质质量/体积百分比有望使得铁锂电池加速重回纯电乘用车主流竞争舞台进程。铁锂本征电导方面的劣势对低温性能、快充能力仍有一定程度影响。“下一代电池”?可能的颠覆“下一代电池”指性能可能获得大幅提升的电池技术(能量密度为主,类似锂电替代铅酸)。当前看来,以硫正极-锂负极为核心特征的锂硫电池,以“无负极”为特征的锂金属电池,以固体电解质为核心特征的固态 电池相对可实现性和性能前瞻性较高。锂硫电池:硫正极的高容量吸引研究和应用的关注,但是其体积和表面形貌变化、穿梭效应、电解液消耗等问题也 影响着实用化进程。自放电率、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实际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CV曲线形状对于电 车应用也有挑战。“无负极”电池:“无负极”电池理论上可节约石墨负极的体积、质量,实践中需要消耗锂盐添加剂。循环寿命、倍率性 能等尚不尽如人意。固态电池:固态电池根据固体电解质不同有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等不同体系,需要综合考虑电池各个组元的理化性能及 相互作用情况。具备较高固相质量分数的电解质及对应固态电池初步实现量产,梯度材料构建、原位固化手段等有所采用。四、相关电池企业标的分析(详见原报告)……报告节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抱其天乎

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宁德时代装机量稳居第一

一、动力电池总体运行情况2015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上半年动力电池的装机量相对有所下降,随着疫情影响减弱,下半年同比增长明显,截止至2020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恢复至62.9GWh,同比上升了0.8%。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不同分类标准下动力电池发展现状从车型来看,2020年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最高,且相较2019年有一定增长,其中EV乘用车装机量增幅为7.5%,PHEV乘用车增幅为100%。客车和专用车的装机量皆有所下滑,下降幅度分别为15.29%和20%。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从动力电池材料类型来看,2020年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装机分别为38.9GWh和22.4GWh,比上一年都有所增长,其中磷酸铁锂的上涨幅度达到12%。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按电池结构可将动力电池分为方形电池、软包电池和圆柱电池。近三年,方形电池的装机量一直占据领先地位,但2020年方形电池和软包电池装机量皆有所下降,圆柱电池逆势上升,装机量达到8.3GWh,同比增长了97.62%。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三、不同车企动力电池装机量比较从不同车企的动力电池装机量来看,2020年比亚迪凭借8.65GWh的装机总电量在各车企中排名第一,其次为特斯拉和上汽集团,其装机总电量分别为8.4GWh和4.87GWh。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已知2020年我国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最高,乘用车车企中,特斯拉、比亚迪和上汽集团的装机量排在前三,其中上汽集团的装机台数最高,数量达到25.83万台。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20年宇通客车、比亚迪和中通客车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2.84GWh、1.46GWh和0.78GWh,装机量排在动力电池客车车企中排前三,其中宇通客车的装机台数也处于领先地位,装机数量为15625台。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专用车车企动力电池装机量和装机台数排在首位的为瑞驰汽车,其动力电池装机量为0.54GWh,装机台数为13199台。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四、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格局2020年宁德时代装机量稳居第一,占据了动力电池行业47.5%的市场份额,其次为比亚迪和LG化学,装机量分别为9.01GWh和6.55GWh,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4.3%和10.4%。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具体来看,宁德时代配套蔚来汽车的装机量最多,装机量达到3.1GWh,配套上汽集团的车辆最多,车辆数量达到7.26万台。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五、动力电池行业展望在经历了2019年的行业洗牌期后,2020年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格局发生较大改变。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连续三年占据国内装车量前二,目前头部动力电池企业降本增效优势明显,马太效应可能会持续放大。新能源汽车等下游需求扩大的同时,也要求电池具有更高的性能、更低的价格,这持续利好宁德时代等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龙头公司通过配套下游客户、扩大收入规模,从而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以实现规模效应、增加研发投入保证技术优势地位、产业链纵向布局保障设备和材料的供应,进而降本增效、扩大份额。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浮生录

一文看懂2019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附产业链)

中商情报网讯: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在传统领域主要应用于数码产品,在新兴领域主要用于动力电池、储能领域。中国拥有丰富的锂资源和完善的锂电池产业链,以及庞大的基础人才储备,使中国大陆在锂电池及其材料产业发展方面,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地区,并且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材料和电池生产基地。锂电池产业链上游包括钴、锰、镍矿,锂矿,石墨矿。在锂电池制造产业链中,电池包的制造核心部分就是电芯,电芯封装后再集成线束和PVC膜构成电池模组,再加入线束连接器、BMS电路板构成动力电池成品。2018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产量同比增长26.71%,达102.00GWh,中国在全球产量占比达54.03%,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国。从中国锂离子电池的下游应用市场来看,2018年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产量同比增长46.07%,达65GWh,成为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2018年3C数码电池市场整体增长平稳,产量同比下降2.15%,达31.8GWh,增速下降,但以柔性电池、高倍率数码电池、高端数码软包等为代表的高端数码电池领域受可穿戴设备、无人机、高端智能手机等细分市场带动,成为3C数码电池市场中成长性较高的部分;2018年中国储能锂离子电池小幅增长48.57%,达5.2GWh。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动力电池近年来,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50.62%,达122万辆,产量为2014年的14.66倍。受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带动,2017-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保持高速增长,调研统计,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产量同比增长46.07%,达65GWh。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随着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正式实施,传统燃油车企业将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且大众、戴姆勒等外资企业在国内合资建设新能源车企,中国动力电池市场需求量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未来两年动力电池产量CAGR将达56.32%,到2020年动力电池产量将突破158.8GWh。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保持着高速增长,主要受动力电池市场高速增长带动。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前五大企业产值占比达71.60%,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未来动力电池是锂离子电池领域增长最大的引擎,其往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方向发展的趋势已定,动力电池及高端数码锂离子电池将成为锂离子电池市场主要增长点,6μm以内的锂电铜箔将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之一,成主流企业布局重心。3C电池2018年中国数码电池产量同比下降2.15%,达31.8GWh。GGII预计,未来两年,数码电池CAGR为7.87%,预计2019年中国数码电池产量达34GWh。到2020年,中国数码电池产量将达37GWh,而高端数码软包电池、柔性电池、高倍率电池等将受高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等领域带动,成为数码电池市场的主要增长点。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储能电池我国储能类锂离子电池领域虽然市场空间巨大,但目前受成本、技术等因素限制,仍处于市场导入期。2018年中国储能类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加48.57%,达5.2GWh。预计2019年中国储能类锂离子电池产量达6.8GWh。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锂电池行业发展趋势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整体趋势向好,预计到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产量将达205.33 GWh,未来两年CAGR达41.88%。未来动力电池是锂离子电池领域增长最大的引擎,其往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方向发展的趋势已定,动力电池及高端数码锂离子电池将成为锂离子电池市场主要增长点,6μm以内的锂电铜箔将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之一,成主流企业布局重心。1、高能量密度成未来发展趋势动力电池是未来锂离子电池领域增长最大的引擎,其往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方向发展的趋势已定。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新能源汽车市场需要完成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化,提升其续航里程为其市场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成为企业研究的热点。国家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作出相应的要求,到2020年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需要达到300Wh/Kg。在数码电池领域,数码终端产品往轻薄化方向发展,数码电池需要提升其能量密度来降低体积和提升续航能力,因此未来高电压体系钴酸锂软包电池和高镍三元体系圆柱电池的应用将逐渐增多。2、6μm极薄锂电铜箔成主流企业布局重心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成为企业布局的重心,企业可以通过使用高镍三元材料、硅基负极材料、超薄锂电铜箔、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等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替代常规电池材料来提升其能量密度。目前中国锂电铜箔以8μm为主,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更薄的6μm铜箔成为国内主流锂电铜箔生产企业布局的重心,但6μm铜箔因批量化生产难度大,国内仅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实现其批量化生产。随着6μm铜箔的产业化技术逐渐成熟及电池企业应用技术逐步提高,6μm锂电铜箔的应用将逐渐增多。3、动力电池企业产能大幅扩张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动力电池供不应求,动力电池企业纷纷扩大产能以满足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2016年,工信部装备司发布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对进入动力电池目录的企业提出了产能方面的要求,对于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生产能力要求不低于8GWh,动力电池企业纷纷择机扩大产能。且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逐渐由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动力电池企业的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企业通过扩大产能规模,提高规模化效应,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4、动力电池及高端数码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市场主要增长点动力电池受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近年来增长迅猛。接下来3-5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将持续,越来越多的传统燃油车企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且随着国外车企如宝马、现代等开始逐渐采购中国大陆产动力电池,中国动力电池出口量将逐渐增多,动力电池将成为中国未来锂离子电池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2021年中国锂电池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简版)

中商情报网讯:“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我国锂电池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3C数码产品等领域。一、行业发展历程锂离子电池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电池的出现、一次电池、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二、行业相关政策锂电池是我国核心基础工业的关键材料之一,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汽车、医疗器械、通讯产品、军事工业、航天航空等领域均可发挥重要应用,多年来国家对于锂电池产业也十分关注,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行业市场规模在电动汽车产量高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锂电池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行业创新加速,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各种新电池技术相继问世。全球锂电池市场主要集中在中日韩,其中,我国锂电池市场是三个国家中规模最大和发展速度最快的。数据显示,我国的锂电池出货量从2016年的46GWh增长至2019年的120GWh,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达157GWh。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受我国近年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鼓励政策影响,电动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市场需求也逐渐提高。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0GWh,同比增长13%。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较2019年仍有所提升。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动力锂电池市场将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到2021年,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将达102.6GWh,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29.4%。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四、重点企业分析锂电池中涉及各种正极、负极材料,还有电解液、极耳、隔膜以及电芯等。锂电池包的制造核心部分就是电芯,电芯封装后再集成线束和PVC膜构成电池模组,再加入线束连接器、BMS电路板构成动力电池成品。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五、行业的发展前景1.国家政策利好支持我国出台了多项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明确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至“十三五”政府产业支持发展的重点,承载着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使命。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各地方也针对锂电池产业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建立了从研发、生产、购买、使用到基础设施等方面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能源危机推动行业进步我国自然资源禀赋多煤、贫油、少气,原油对外依存度高。降低机动车油耗、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汽车产业发展的硬约束条件,加之我国电力工业发达,“以电代油”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长期趋势。近年来,在石油资源枯竭的情况之下,各国燃油汽车禁售时间表的相继发布。在国内实行双积分政策、主要城市限行的大环境之下,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未来全球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未来,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市场需求将会随之迅速增长。3.环保要求提高加速行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新型清洁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传统汽车排放的废气带来的环境问题,直接加剧了人们对应用新能源的渴望。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发展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就锂电池的市场需求而言,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领域无疑是潜力巨大的增长点。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鱼丽

2020年中国锂电池市场现状及产业链分析(附图表)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储能网讯:据了解,目前比亚迪“刀片电池”进入量产阶段。“刀片电池”是比亚迪最新研发的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根据比亚迪的资料显示,“刀片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与811三元锂电池接近,高体积密度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布置大容量的电池,单次充电可满足600公里续航需求。在电池寿命方面,比亚迪刀片电池充放电3000次以上,行驶120万公里。据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刀片电池的最大特点就是安全,刀片电池将倒逼整个新能源汽车作出改变,让汽车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带动锂电池市场持续扩大。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在传统领域主要应用于数码产品,在新兴领域主要用于动力电池、储能领域。中国拥有丰富的锂资源和完善的锂电池产业链,以及庞大的基础人才储备,使中国大陆在锂电池及其材料产业发展方面,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地区,并且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材料和电池生产基地。锂电池产业链上游包括钴、锰、镍矿,锂矿,石墨矿。在锂电池制造产业链中,电池包的制造核心部分就是电芯,电芯封装后再集成线束和PVC膜构成电池模组,再加入线束连接器、BMS电路板构成动力电池成品。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产业链上游分析锂电池上游为原材料资源的开采、加工,主要有锂资源、钴资源和石墨。电动车的三种原料消费量:碳酸锂、钴以及石墨。据了解,全球的锂资源储量非常丰富,目前仍有60%的锂资源尚未得到勘探和开发,但是锂矿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南美的“锂三角”地区、澳大利亚和中国。目前全球钻储量约为700万吨,且分布集中,刚果(金)、澳大利亚、古巴三国的储量占到全球储量的70%,特别是刚果的钻储量达到340万吨,占全球的50%以上。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原标题:比亚迪刀片电池量产 2020年中国锂电池市场现状及产业链分析(附图表)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