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东华理工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预计接收调剂的学科专业发布!暴力史

东华理工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预计接收调剂的学科专业发布!

4月20日,东华理工大学发布了该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相关内容如下:各位考生:根据2020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复试分数线,结合我校考生初试成绩情况,我校有部分调剂名额。我校接收调剂的学科(类别、领域)执行的是国家A类考生复试分数线,欢迎广大考生积极申请!预计接收调剂的学科(类别、领域)可接收调剂的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均接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调剂,全校共3个调剂名额;“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复试总分线为教育硕士280分;城市规划、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200分;工商管理硕士160分;单科分不低于25分。全日制学术学位全日制专业学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具体的调剂名额以中国研招网“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公布的为准。详细调剂信息请参见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康拉德

东华理工大学2020考研预调剂信息发布!

各位考生:根据往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复试分数线,结合我校考生初试成绩情况,2020年我校有部分调剂名额。我校接收调剂的专业(领域)执行的是国家A类复试分数线,欢迎广大考生积极申请!奖助学金政策我校为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提供了覆盖面广、极富竞争力的奖助学金,其中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100%覆盖,具体如下:预计接收调剂的专业(领域)各专业(领域)均接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调剂,复试分数线待国家线公布后可在我校网站查询。(一)全日制学术学位(二)全日制专业学位(三)非全日制专业学位调剂条件1.本科毕业生(含应届生);2.符合我校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且报考专业与我校招生专业相同或相近;3.初试成绩(总分、单科)均达到报考及调入专业的国家A类复试分数线;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调剂程序1.国家复试分数线公布前,可按各招生学院指定方式进行预调剂登记,或待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预调剂系统开通后进行登记。2.国家复试分数线公布后,符合我校调剂条件的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平台,通过自己的报名账号进入考生调剂服务系统,选择“东华理工大学(10405)”和“需要调剂的专业”提交“调剂申请”,并按照要求做好相关工作。3.鉴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复试工作我校将根据教育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知及时向考生公布,敬请各位考生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相关通知。4.预调剂专业的相关信息可查阅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详细调剂信息请参见学校官网

攻击者

从“研”出发,培养勇于钻研的高层次人才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任煜在广西柳州融水镇苗美双龙沟社区指导女孩折纸。廖子渊摄/光明图片沈阳农业大学蔬菜学专业研究生在温室大棚查看西瓜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杨青/摄东华理工大学邓居智教授带领科技防汛博士团,对江西九江芙蓉河内堤进行地球物理“CT”,为防汛抗洪提供治理依据。新华社记者李鑫/摄【专家·面对面】对话嘉宾: 杨 斌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王军政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 娇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报记者: 邓 晖 周世祥 杨 飒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指出,要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从“研”出发,肯钻研、能钻研的研究生该如何培养?研究生教育需要在“入口”选拔、过程培养、课程设置、“出口”把控等方面做出哪些变革?我们约请三位嘉宾,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是钻研探究,也是精通突破教育周刊: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对研究生提出了哪些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科的研究生而言,“研”表现为什么?杨斌:研究生教育突出“研”字,像本科教育突出“本”字,都是富有思想性、启发性的点睛之笔。“研”字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一旦陷入偏狭的误区,可能与研究生教育会议的精神背道而驰。“研”,是钻研探究,精通突破。站在本科基础上的研究生教育,审辩式、建构性、创新型的学习特征更为显著。学术型研究生钻研探究,创造某个学科前沿的新知,让人类“知”的半径扩增;专业型研究生精通突破,目标是成为某一实践领域的专精人才,让人类“行”的效益提升。以学术和专业这两个维度,还可以组合出更有针对性、更细致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这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线经过近40年的探索而明晰坚定了的一条分类培养的道路,是一条对研究生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教育界以及全社会认清并落实“分类培养”,能够极大地解放研究生教育的生产力。突出“研”,绝不是说所有研究生都要做学术研究或者理论研究,不是说发表论文、著作才是成果,不是说进入学术机构或者教研单位才是值得提倡的就业。衡量研究生的培养成效,设立能力和素质提升指标体系,一定要分类而行,才更科学准确,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实践。王军政:有个形象的比喻是本科是“学矿”,知道什么是矿,硕士是“采矿”,博士是“探矿”。仅对博士而言,“研”也不尽相同,对于理科基础学科的博士,“研”更多地在于探索前沿基础理论,创新性地提出新原理、新概念,发现新的科学现象。对于工科技术型博士,“研”在于突破关键性技术、颠覆性技术,以及复杂性综合技术的创新研究。而对于工科工程博士,“研”瞄准的是复杂的工程问题,更要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复合型的领军人才。对硕士而言,一部分是为博士提供优质生源,要培养颠覆性、创新性思维方式,培养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能力,为将来博士阶段做准备,或为走入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专业学位硕士要强调专业动手能力,注重多学科交叉,要成为一个大领域而仅非一个学科的行家里手,最终成为各行各业里能够提供技术方案的领军人才。突出“研”,紧抓课程科研改革,把好“入口”“出口”关教育周刊:让“研”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力?杨斌:突出“研”,要狠抓研究生课程质量。因为研究生毕业有学位论文这一关,人们在心理上容易对于研究生课程有某种放松的倾向,表现为研究生课程在设课、课与课的关联逻辑、内容更新、教学法、学生的主动性等方面都有许多不足;研究生课程在体系的完整、平台课的宽厚、内容的新与深、教学方法上给予学生更大的参与与贡献度、课程考核评价的综合性等方面上都大有潜力可挖。学位(分)委员会应当设立专门的课程工作组,针对性地研究与改革研究生课程。研究生教改要从项目深入到课程层面,并抓住不放,直到让研究生课程整体质量出现大的改观,涌现出一大批研究生精品课来,这是“研”的基础。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也要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学位授权、评估审核要真去看课的实情而不只是看课程清单和教师名录。王军政:除了课程体系要大力气设计外,研究生的科研训练要由浅入深,如果一上来交给学生非常困难的问题,一是无处下手,也容易打消其科研兴趣。北京理工大学的不少硕士生参加学生科技竞赛,让学生自主组成小组,让不同学科、学习阶段的学生相互学习、沟通、讨论,不断深入,将所学原理、机理变成模型,通过参赛、获奖,信心就更强了。课程、科研二者应是统一的,课程支撑科研,教师从科研角度出发对课程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提升。郭娇:以新设的第14个学科门类即交叉学科为例,研究生培养过程可突出交叉性。从课程体系来看,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院系甚至跨校选课。实施起来需考虑以下细节:学校教务部门或研究生院对跨系或者跨校课程的学分互认;院系给研究生选课留下一定空间;导师对研究生选课计划进行“把关”,尤其是培养方案之外的课程。地理位置接近、学科互补的学校可实现线下联合培养;线上课程经过前期准备与疫情期间的大规模实践也可为研究生提供更多选择。教育周刊:在“入口”上,应如何突显对“研”的考察?在“出口”上,如何加强对“研”的把关?杨斌:突出“研”,要在人才选拔的入口更有效选材。根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不同特点,赋予导师和专家组以更大的选材主导权,强化申请与复试中对于学生的兴趣、潜质的考察考核,更注重发掘富有创见和钻研精神的苗子。这需要导师和专家组下更大的功夫来选对人,院校设计更为立体丰富的考核方式,也需要招生政策进一步改革,真正能招到可“研”之才。学术型要考核学术基本功的扎实程度,挑战既有权威观点的自信,攻克学术难题的热望,耐得住冷板凳考验的坚韧等。专业型要真正了解考生在学习与工作中所体现出的专业素质与品格,在实践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本领等。选对可“研”之才,是“研”的前提,“入口”关既要严,也要深和活。要改革出口的评价方式。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位评定标准要破五唯,导师和答辩委员会要围绕学生的创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以此作为“研”的保障;而不能把关注点转移到“学术期刊发表数量”上,这会对导师和研究生的选题导向,研究生是否肯下笨功夫走远路都产生不利影响。要认识到分流淘汰对师生而言是包含坏消息的好事,能激活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有效地发展自己,而不是蹉跎耽搁在不适合的角色中。王军政:在“入口”上,选拔要注重体现科学性、公平公正性。考核应该包含对基础知识、专业能力的考核,复试、面试很重要,应当加强。此外,还应适当扩大推荐免试生比例,推荐免试的学生经过严格程序和公示,对学习成绩、科研素质、志向目标等都可以进行考核筛选。尤其是学科实力强的综合性大学,保研名额应当增加。还要加强过程性考核,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国外交流访问等可以适当纳入考核内容,重视博士生资格考试、论文中期考核等。对于出口关如何分流,现在很多学校已经采用博士学位和毕业证分别授予的方式,如果学位论文还达不到水平,给予毕业证而非学位证;本科直博的可采用授予硕士学位分流等措施。郭娇: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高教所进行的《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数据调查表明85%以上的在校本科生有读研意愿,八成以上倾向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这意味着国内考研竞争更为激烈,高校需要从更多报考者里选出优质生源。对“研”的能力考察可侧重博士生的招生体制改革与分流淘汰机制。博士生培养可适当增加直博比例,一方面衔接高校本科阶段的“强基计划”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打造贯穿本硕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直通车”。另一方面优化培养过程里的分流淘汰机制,例如直博生在读博三年内未能开题或通过资格考试等可获得硕士学位退出。践行“研”,构建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教育周刊:在“研”的践行中,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有没有不同的培养路径?杨斌:突出“研”,要对专业型学位的培养质量建立起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近年来,尽管教育部明确专业学位论文可以采用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等多样形式,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院校和教育部门的认识也还不一致。专业型研究生应建立起以职业胜任力为长期导向,以知识、能力和价值等综合指标为学位授予标准的专业学位质量评价体系,不能不分类型都拿学位论文来要质量,这是对人才质量的粗放错判。王军政:其一是课程体系,专硕和学硕有些课程可以是相同的,比如思政课、外语课、数理基础课等,而30%~50%的课程应当有所区别。其二是培养过程,要强化导师招生管理,招生类型和导师自身能力要匹配,有的导师研究方向偏理论基础,有的偏技术应用,如果一个导师二者的能力都具备,可以同时招学硕、专硕,但如果只具备一种能力,就只能带一种类型,否则可能会造成培养出的人才“四不像”。此外,可以探索打通两类硕士的新招考机制,如采取“先招考,后分流”方式,“入口”都是硕士,进校后再通过学生兴趣和其他选拔方法确定读学硕还是专硕;或招考后有交叉、互换的通道,如经过相应考核,根据个人的意愿、满足一定条件,专硕、学硕可以互相转换等。郭娇:基于前面提到的培养类型与学科差异,学术型研究生主要参与导师的课题、撰写与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尤其是博士生论坛)等。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重点略有不同,理想状态是学术训练与实习实践相结合。这种结合可以嵌入到正式的课程体系里。对特定学科(例如医学、教育),这种临床诊断、学校见习、田野研究或实地考察的重要意义在研究生培养过程里不可替代,是在真实情境里综合运用他们的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影响他人或产生社会效益。【来源:光明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那道门

研究生大清剿,67名硕士被退学

我国高等教育严进宽出的机制,是该改变一下了。时间的脚步逐渐进入四月份,各院校研究生招录工作先后进入复试阶段,甚至部分录取已经结束,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会因上了岸而无比高兴,上不了岸的,就只能望洋兴叹,心里默默决定再来一次。可是,上了岸就真的安全了吗?事实上并不是那样。在经历翟天临事件,西安高校博士生轻生等一系列事件后,高等教育似乎开始换思路,这一换,关乎着众多学子的未来。最近,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他们中,有5名博士生、67名硕士生。这意味着,有博士生2010年就入学了,至今8年毕不了业。研究生遭清退,这事儿是认真的,可远远不止广州大学一所。从年初以来,据周刊君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所高校着手清退研究生。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了退学处理;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9名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28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入清退名单;吉林农业大学对34名研究生予以学业预警;西南交通大学拟对不合要求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西南大学将对不合要求的研究生学籍开展集中清理;大连理工大学启动2019年在学博士生清退、劝退和学籍预警工作;东北师范大学开展2019年度研究生清退工作;东华理工大学对研究生进行学籍清查工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开展研究生清退预警工作……按高校已经披露的数字初步核算,至少500名研究生遭到清退或正面临清退风险。实际进行研究生清退的高校数,以及遭清退处境的研究生数,要远超于这个不完全统计。与去年华中科技大学将15名本科生将为专科相比,这个要严重得多,这份严重,也彰显了校方的认真。此举将有利于以后优秀人才的发展。清退一部分硕士生必将空出一部分国家资源,这份资源若是利用得好,优秀的人才将会得到更高的支持与待遇,从而助推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质量,助推教育发展,指日可待。这几年里,每年考研的人数几乎都在呈爆发式的增长,而这些人群里并不完全只是专心或者钟情于学术。更多的是为了拿到硕士文凭,从而提高学历层次,为找到好的工作奠定基础。显然,这部分人是不适合学术的,他们缺少的是对学术执着的追求与疯狂的热爱。另一类就是应用技术型人才通过自身努力考上研究生,但显然这部分人更加适合实践。学术需要热爱,有激情,能够沉得住气,功利化倾向小的人去做。优秀的人更加需要因材施教,引导不同的人去做适合各自的事情,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爱缤纷

研究生大清退,十所高校已出手

“3年博士最长8年毕不了业,65%的博士可能无法按期毕业,不是所有博士都理所当然能毕业”,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今年两会上说。最近,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他们中,有5名博士生、67名硕士生。这意味着,有博士生2010年就入学了,至今8年毕不了业。广州大学跟周刊君透露,学位的管理将越来越严格,总的来说是朝着严出的方向。清退研究生遭清退,这事儿是认真的,可远远不止广州大学一所。从年初以来,据周刊君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所高校着手清退研究生。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了退学处理;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9名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28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入清退名单;吉林农业大学对34名研究生予以学业预警;西南交通大学拟对不合要求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西南大学将对不合要求的研究生学籍开展集中清理;大连理工大学启动2019年在学博士生清退、劝退和学籍预警工作;东北师范大学开展2019年度研究生清退工作;东华理工大学对研究生进行学籍清查工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开展研究生清退预警工作……按高校已经披露的数字初步核算,至少500名研究生遭到清退或正面临清退风险。实际进行研究生清退的高校数,以及遭清退处境的研究生数,相信远超周刊君的不完全统计。这些研究生面临退学风险,有一个共同原因: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按照《广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研究生在校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硕士生最长不超过5年,博士生不超过7年。为什么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弹性学制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周刊君,因为我国大学的办学经费过度地倚赖行政拨款,“很简单的道理嘛,如果一个研究生学了六年或七年了,他就会更多地占用国家经费。”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学的后勤没有社会化,延期研究生一多,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压力也大啊。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给予肯定。“对72名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是依据学校学业管理的规定,我们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做决定的。”广州大学跟周刊君表示,“从学位授予角度来讲,就算本科生也不是百分百毕业。”广州大学强调,对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不需要去拔高它,也不需要过分去渲染它,这只是很正常的一个管理规定的执行。周刊君从广州大学官网看到,截止2018年10月,有博士研究生188人,硕士研究生4533人。粗略来算,每40个博士里就有1个被淘汰,每70个硕士里就有1个被退学。广州大学提示道,“其实在广东高校界,跟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等学校相比,我们这个淘汰率都不算高的。像一些老牌的985高校,因为本身研究生的基数会大一点,大家反而会忽略淘汰率。”严出大学严出,从去年的本科生蔓延到今年的研究生,大势势不可挡。不少理工科研究生表示读得很痛苦,学校加了发表SCI论文的要求,科研门槛水涨船高。人文社科也一样,“特别是像翟天临事件之后,文科也是重点内容,所以说大环境是越来越严格”,广州大学谈及这个大趋势的渊源。年初的这起明星博士学位事件,将高校在研究生学位授予上存在的问题,拎出水面。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如此要求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势必要从严要求研究生,对延期学生进行清退。不过,熊丙奇指出,从严要求研究生,不能仅仅只是清退延期学生。之所以延期,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导师不够重视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有研究生抱怨道,“我论文老早发给了导师,至今没有给我修改意见……我预计5月答辩,但是一直被拖,现在6月能不能答辩都是问题。”因此,从严要求研究生,更需要健全导师制。也就是说,导师不能再当甩手掌柜了。“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一语中的。不过,眼下大学对教师的评价,强调的是发表的论文,申请的课题、项目经费,导师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像是老板和员工,熊丙奇跟周刊君说,“这种行政主导的评价其实非常粗旷。”从根本上来说,重点是要改革学校的治理结构。熊丙奇总结,“要去适应现代大学制度,其实就是16个字,‘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侵暴诸侯

这2所大学校名“一字不差”,只颠倒了顺序,但实力差别非常大!

名字是一个人的标签,虽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名字重复的人有太多了,有的人名字一样、就连顺序都一样,在生活中我们碰到了会很容易混淆。在大学圈子里,也经常会碰到这种问题,有些学校的校名太过相似,导致考生在报考的时候填报错,还有很多野鸡大学为了招生,模仿名校的校名,仅仅修改一一两个字,以次充好。有两所大学的校名“一字不差”,仅仅顺序颠倒了,都是正规的公办大学,但是实力差别却很大。这两所大学就是华东理工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这乍一看还以为是一所大学,都是理工大学,但仔细一看,华东和东华顺序颠倒了,这么相似的校名,非常容易让人混淆,下面我就以学校历史、学科实力、录取分数给大家分析分析。1、学校历史①华东理工大学位于上海市,是一所211、双一流高校,原名华东化工学院,最早建于1952年,那会由多所强校的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时为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60年被定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1993年改为现名。②东华理工大学位于江西省,只是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学校原名为华东地质学院,最早建于1956年的太谷地质学校,当时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校,后面迁至江西抚州,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于2002-2003年设置南昌校区,2007年改名为东华理工大学,2010年主校区迁至南昌。这两所大学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江西,就地理位置上而言,华东理工大学也占据了很大的优势。2、学科实力①华东理工大学是一所211大学,学科实力非常强,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共计获评学科数21个,有一个A+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评估为A+代表着这门学科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②东华理工大学的学科相比之下弱了很多,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学科数为5个,都是C类学科,工商管理评为C+。从学科上来看,华东理工大学强了不止一点两点。3、录取分数①华东理工大学2020年理科各省录取分数:②东华理工大学2020年理科各省录取分数:华东理工大学是一本招生,2020年大部分省份录取分数在600分左右,最低位次在三万位左右,但是基本上都是一万位次以前。东华理工大学在江西、贵州、山西等地还有二本招生,分数不高,在500分上下,位次最低的是在十万位以后,大部分在三万到六万位左右。因为两所大学是不同层次的大学,这里也不做多比较,毕竟华东理工大学是一所211大学,在高考招生的时候自然更有竞争力。结语华东理工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确实很容易被混淆,一不小心就会报错,万一分数能达到华东理工大学的结果报成东华理工大学去了,那就欲哭无泪了。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填报的小技巧,就是在填报的时候一定要认准学校的代码,这个代码是独一无二的,一定不会报错。

盘龙

9所高校清退500名研究生,“严进严出”成为常态,读研越来越难?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截止到3月下旬,多个高校已经在各自的研究生院网站上,公布了在读研究生清退计划和决定,涉及清退的学生高达500名。毫无疑问,未来无论是考研还是读研,你必将付出更多,当然得到的也会更多,研究生的入学和毕业已经进入严格管理时期。广州大学“冷丝说人文教育”还要提出一个问题:研究生培养质量与我国实行弹性学制有较大的关系,那又该如何实施好弹性学制,让研究生顺利毕业呢?其一,9所高校果断出手,严管学习纪律和弹性学制,首批500名学生被清退。这9所高校有广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其中,前面5所高校已经明确了清退的学生和人数,包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涉及人数初步统计有500名。请看下图统计表(该数据均来源于各个高校研究生院或者研究生处/部):9所高校情况(数据来源各研究生院)从这些高校研究生院的通知中可以看出,学校对研究生清退工作一方面高度重视,一方面也措辞非常严厉,严肃地指出了当前研究生学习、管理工作中的中的众多弊端,比如多次延缓毕业,学习成绩不合格等等。在此之前,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出台2019年1号通知,即《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针对过去研究生培养中的种种弊端要求严格整改。教育部文件截图比如,严格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正在申请毕业的论文,开题、期中检查、论文答辩等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严格管理毕业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果有抄袭和造价,那就是“一票否决”;对过去的的毕业论文要进行抽检,查处不有合格的论文,也要追究责任。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国家在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的“严进严出”管理,不用怀疑,未来的考研和读研将被进一步约束管理。教育部1号通知内容截图第二,其实,研究生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培养质量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研究生学制实行的是弹性学制,按照教育部规定,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5年,博士研究生不超过8年。但是,这种弹性学制给研究生培养带来很多麻烦,具体实施也存在一定障碍,问题非常复杂。弹性学制能够给研究生带来弹性的学习时间,允许学生提前延缓毕业、中途休学或者分阶段完成学业。现实问题是,很多高校却缺乏与学生提前延缓毕业、中断学业等学籍异动直接相连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计划。教育部1号通知内容截图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阶段,如果说学位授予是目标的话,那么培养工作则是过程。培养工作依赖于学籍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堵养方案和计划的设置,课程考核和成绩的取得等等。作为培养过程,也是从培养方案、计划的的设定,到课程学习、试验实践的开展,再到取得成绩进入论文开题、答辩这样一环接一环紧密的连接。如果没有前期环节的顺利开展.就很难实施后面的学习计划。达到培养目标。然而,研究生的提前延缓毕业、中断学习等等情况在培养前期是无法预料的,无疑这些情况的出现会将学生培养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打乱。比如,在成绩方面,绝大部分高校管理文件这样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后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成绩。在实行弹性学制来看,随着班级年级界限的淡化,问题就逐渐现实出来,对于打算提前毕业或者延缓毕业的研究生来说,实现原来预设的培养计划就面临困难,选择高年级或低年级的必修课时,往往与当前学期计划的必修课的上课时间或者考试时间常常冲突。这实际上阻碍了弹性学制的开展,使研究生可以按照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选择课程时间成为了一句空话。合肥工业大学所以说,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如何正确实施研究生培养的弹性学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第三,各个高校研究生院还需要建立动态的管理模式,为研究生顺利毕业创造条件。就研究生而言,平时教学采取班级的形式是不可取的,但在一些日常行政事务上却仍要以班级为单位来开展,同一个专业会根据人数多少形成行政班级。由于研究生在学校时间长短不一,或间断或连续,研究生的研究进程也各不相同。因此,学校应该打破原有的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管理手段,提供动态的班级管理方式。就是在“完成学业、获得学位”这一统一目标和考核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的考核,使得班级中每个成员能够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白行控制和调节,为实现共同目标努力。西南交通大学夜景研究生和研究生院要实现高效的交流和反馈。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对研究生的学习信息和效果的变化进行监控,一旦发现信息情况出现异常,立即介入进来,主动告知学生,提醒他重视该问题。动态管理符合管理工作的规律和人的动态成才规律,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进一步激励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冷丝说人文教育”想说的是,国家出台规定让研究生培养“严进严出”,这是大快人心的好事,是研究生教育的百年大计。今年清退500名不合格研究生,这只是一个“小动作”。考研和读研,尤其是读研越来越难也是一件好事,不过,各个高校研究生院也应该在学制管理上更细致一些,为研究生学习提供更好的服务。

刚柔

尿性?两所高校的名字“一字之差”,实力却相差甚远

我们都知道,最近的网上常常出现简称相同的大学,然后被用作比较,就南大这个词,我们想到的就是南京大学,但是在我们的认知中,其实还有一所大学也被我们称作南大,那就是南昌大学,这两所大学就是我们在官方看到的简称相同的大学,还有什么华师,虽然官方有所不同,但是华师,华大,华师大,这三个大学,在外人眼里却是一个学校。其实这类的还有很多,比如还有,哈工大也就是哈军工,哈理工,哈工大三所大学、看了这几所大学,其实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今天的主角可不是他们,而是华东理工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没有打错),这两所大学,就两个字互换了一下位置,但是真正实力却相差太大,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两所大学,到底怎么样。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是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国家首批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入选高校之一;是首批六所设有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创新性、综合类研究型大学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东华理工大学中国第一所核工业大学”,被誉为“中国核工业摇篮”的低调院校,原来隶属于核工业部。现在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土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是中国海军培养基地。有这么多的支持,学校的发展还是蛮不错的。学校地处南昌,抚州两地。占地2500亩,环境十分优美。本硕博全面建设,教师质量高。2011计划高校。而东华理工大学在江西省来说,也是一所省属重点高校,虽然与华东理工大学有些差距,但也非常不错。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东华大学也是一所不错的大学,但是整体实力跟华东大学还是有差距。对于这两所大学,你们知道多少?

红炉火

开学啦!东华理工大学公布开学时间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徐立鸣报道:4月24日,东华理工大学官方微信发布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分批返校通知:5月6日,硕博士研究生返校;5月7日至5月8日,大学四年级预毕业生返校;5月13日至5月15日,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学生返校;5月14日至5月15日,研一、研二年级研究生返校;5月16日开始,其他学生批次错峰返校。

戴圣

研究生大清退,十所高校已出手!

“3年博士最长8年毕不了业,65%的博士可能无法按期毕业,不是所有博士都理所当然能毕业”,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今年两会上说。最近,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他们中,有5名博士生、67名硕士生。这意味着,有博士生2010年就入学了,至今8年毕不了业。广州大学跟记者透露,学位的管理将越来越严格,总的来说是朝着严出的方向。清退研究生遭清退,这事儿是认真的,可远远不止广州大学一所。从年初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所高校着手清退研究生。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了退学处理;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9名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28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入清退名单;吉林农业大学对34名研究生予以学业预警;西南交通大学拟对不合要求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西南大学将对不合要求的研究生学籍开展集中清理;大连理工大学启动2019年在学博士生清退、劝退和学籍预警工作;东北师范大学开展2019年度研究生清退工作;东华理工大学对研究生进行学籍清查工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开展研究生清退预警工作……按高校已经披露的数字初步核算,至少500名研究生遭到清退或正面临清退风险。实际进行研究生清退的高校数,以及遭清退处境的研究生数,相信远超不完全统计的数据。这些研究生面临退学风险,有一个共同原因: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按照《广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研究生在校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硕士生最长不超过5年,博士生不超过7年。为什么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弹性学制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因为我国大学的办学经费过度地倚赖行政拨款,“很简单的道理嘛,如果一个研究生学了六年或七年了,他就会更多地占用国家经费。”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学的后勤没有社会化,延期研究生一多,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压力也大啊。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给予肯定。“对72名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是依据学校学业管理的规定,我们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做决定的。”广州大学跟记者表示,“从学位授予角度来讲,就算本科生也不是百分百毕业。”广州大学强调,对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不需要去拔高它,也不需要过分去渲染它,这只是很正常的一个管理规定的执行。记者从广州大学官网看到,截至2018年10月,有博士研究生188人,硕士研究生4533人。粗略来算,每40个博士里就有1个被淘汰,每70个硕士里就有1个被退学。广州大学提示道,“其实在广东高校界,跟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等学校相比,我们这个淘汰率都不算高的。像一些老牌的985高校,因为本身研究生的基数会大一点,大家反而会忽略淘汰率。”严出大学严出,从去年的本科生蔓延到今年的研究生,大势势不可挡。不少理工科研究生表示读得很痛苦,学校加了发表SCI论文的要求,科研门槛水涨船高。人文社科也一样,大环境是越来越严格。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如此要求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势必要从严要求研究生,对延期学生进行清退。不过,熊丙奇指出,从严要求研究生,不能仅仅只是清退延期学生。之所以延期,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导师不够重视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有研究生抱怨道,“我论文老早发给了导师,至今没有给我修改意见……我预计5月答辩,但是一直被拖,现在6月能不能答辩都是问题。”因此,从严要求研究生,更需要健全导师制。也就是说,导师不能再当甩手掌柜了。“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一语中的。来源: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作者:俞杨本期编辑:胡洪江、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