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仅录取了15%的推免生,你报考了吗贫人见之

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仅录取了15%的推免生,你报考了吗

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预计招生计划为2550人,其中全日制学术硕士1184人,全日制学术硕士1079人,非全日制专业硕士287人。招生人数最多的学院是经济与管理学院272人,政法学院224人。这两个学院之所以排名靠前,是因为都有规模可观的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学术硕士招生最多的学院是生命科学学院(118人)和化学学院(114人)。由于东北师范大学的本科生招生计划是3800人左右,其中含超过千人的公费师范生计划(不能读全日制硕士),因此,能参与推免的本科生只有不到2800人,按照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15%的毕业生可以推免的基本规则,有大概400人可以实现推免,当然,这400人是不能都留在本校的。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推免生共录取383人,其中直博生13人,支教团计划25人,正常推免生为345人。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来,推免生录取最多的学院是外国语学院(48人),其次是数学与统计学院(37人)。有8个学院的推免生录取人数是在20-30人之间。有5个学院的推免生录取人数是在15-20人之间,还有5个学院是3-5人不等。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能看出东北师范大学各学科的实力。直博生的招生计划是65人,实际录取人数为13人,仅为招生计划的20%。推免生招生录取比例最高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仅剩余1个招生计划,其次是体育学院的44.64%。在15%以上的招生单位有10个,低于15%的亦有10个招生单位。这样看来,如果报考的是211高校的话,相比较于双一流高校的高推免比,考上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好了,对于211高校而言,推免生比例没有那么高,考取的难度会小一些,你报考东北师范大学了吗?

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最后怎样了?35%留在东北发展,月薪5081元

东北师范大学,位于吉林长春,教育部直属211高校。学校是6所公费师范生教育试点高校之一,最早始于1946年,现有自由校区和净月两个校区。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6个学科。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等6个学科获评A类。详情如下:东北师范大学日前发布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8届毕业生35%留在东北服务经济发展。平均月薪为5081元。发展前景、生活配套、消费水平成影响就业城市选择主要因素。详情如下:1、整体情况2018届毕业生总数为7086人,其中吉林生源26.2%。女生5362人,占全体毕业生的75.67%。总体就业率97.88%。①本科生3488人,就业率97.88%;非师范生1443人,就业率95.32%师范类毕业生2045人。其中公费师范生987人,就业率100%;普通师范生1058人,就业率98.01%;②硕士研究生3284人,就业率为97.95%。③博士毕业生314人,就业率为97.13%。2、本科生就业情况协议就业:45.13%合同就业:2.78%。自由职业:16.43%。自主创业:0.69%。深造率31.62%。国内升学率:26.09%出国境:5.53%。去除公费师范生987人:深造合计:44.1%。①国内升学率:36.39%。共910人,其中大部分升入985高校,占比59.7%;211高校34%。②境外留学率:7.72%。留学共193人,主要去英美日,英国64人,美国42人,日本18人,澳大利亚16人,香港10人…③保研情况学校官网2018届保研情况公示不全,但根据2019届保研公示“2019届推免名单:515人”测算:本科总体保研率:15%。总体考研率:11.1%。去除公费师范生基数:保研率约20%。考研率:16.39%。3、本硕博就业情况①就业地点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其中留学东北地区人数最多,占比34.94%。就业城市前十名依次是:长春、北京、沈阳、深圳、杭州、郑州、哈尔滨、大连、吉林和成都。②就业单位大部分流向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占比65.6%;其余依次:民营企业10.3%,高校8.8%,国企5.1%,机关4.5%。③就业单位主要集中于教育行业,占比77.8%。其余依次:公共管理5.4%,金融5.3%,IT业2.6%,制造业1.5%。4、月薪、求职①平均月薪2018届毕业生平均月薪为5081元。研究生平均月薪为5927元,本科生4593元。其中,工学专业毕业生平均月薪最高,为6550元,其次为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毕业生,分别是6365元和6102元。②求职发展前景、生活配套、消费水平成影响就业城市选择主要因素:2018届毕业生选择就业时倾向于生源地,比例为52.63%。毕业生认为影响就业城市选择的关键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发展前景、生活配套和消费水平。同时,毕业生认为影响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学校层次、专业因素和实习实践经历。

母子泪

研究生大清退!东北师大、吉林农大等十所高校已出手!

图片来源于网络“3年博士最长8年毕不了业,65%的博士可能无法按期毕业,不是所有博士都理所当然能毕业”,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今年两会上说。最近,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他们中,有5名博士生、67名硕士生。这意味着,有博士生2010年就入学了,至今8年毕不了业。广州大学跟记者透露,学位的管理将越来越严格,总的来说是朝着严出的方向。清退研究生遭清退,这事儿是认真的,可远远不止广州大学一所。从年初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所高校着手清退研究生。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了退学处理;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9名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28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入清退名单;吉林农业大学对34名研究生予以学业预警;西南交通大学拟对不合要求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西南大学将对不合要求的研究生学籍开展集中清理;大连理工大学启动2019年在学博士生清退、劝退和学籍预警工作;东北师范大学开展2019年度研究生清退工作;东华理工大学对研究生进行学籍清查工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开展研究生清退预警工作……按高校已经披露的数字初步核算,至少500名研究生遭到清退或正面临清退风险。实际进行研究生清退的高校数,以及遭清退处境的研究生数,相信远超不完全统计的数据。这些研究生面临退学风险,有一个共同原因: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按照《广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研究生在校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硕士生最长不超过5年,博士生不超过7年。为什么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弹性学制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因为我国大学的办学经费过度地倚赖行政拨款,“很简单的道理嘛,如果一个研究生学了六年或七年了,他就会更多地占用国家经费。”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学的后勤没有社会化,延期研究生一多,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压力也大啊。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给予肯定。“对72名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是依据学校学业管理的规定,我们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做决定的。”广州大学跟记者表示,“从学位授予角度来讲,就算本科生也不是百分百毕业。”广州大学强调,对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不需要去拔高它,也不需要过分去渲染它,这只是很正常的一个管理规定的执行。记者从广州大学官网看到,截至2018年10月,有博士研究生188人,硕士研究生4533人。粗略来算,每40个博士里就有1个被淘汰,每70个硕士里就有1个被退学。广州大学提示道,“其实在广东高校界,跟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等学校相比,我们这个淘汰率都不算高的。像一些老牌的985高校,因为本身研究生的基数会大一点,大家反而会忽略淘汰率。”严出大学严出,从去年的本科生蔓延到今年的研究生,大势势不可挡。不少理工科研究生表示读得很痛苦,学校加了发表SCI论文的要求,科研门槛水涨船高。人文社科也一样,大环境是越来越严格。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如此要求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势必要从严要求研究生,对延期学生进行清退。不过,熊丙奇指出,从严要求研究生,不能仅仅只是清退延期学生。之所以延期,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导师不够重视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有研究生抱怨道,“我论文老早发给了导师,至今没有给我修改意见……我预计5月答辩,但是一直被拖,现在6月能不能答辩都是问题。”因此,从严要求研究生,更需要健全导师制。也就是说,导师不能再当甩手掌柜了。“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一语中的。来源:长春晚报

媒人帮

研究生大清退,东北师大、吉林农大等十所高校已出手!

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了退学处理;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9名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28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入清退名单;吉林农业大学对34名研究生予以学业预警;西南交通大学拟对不合要求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西南大学将对不合要求的研究生学籍开展集中清理;大连理工大学启动2019年在学博士生清退、劝退和学籍预警工作;东北师范大学开展2019年度研究生清退工作;东华理工大学对研究生进行学籍清查工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开展研究生清退预警工作……严出大学严出,从去年的本科生蔓延到今年的研究生,大势势不可挡。不少理工科研究生表示读得很痛苦,学校加了发表SCI论文的要求,科研门槛水涨船高。人文社科也一样,大环境是越来越严格。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如此要求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势必要从严要求研究生,对延期学生进行清退。不过,熊丙奇指出,从严要求研究生,不能仅仅只是清退延期学生。之所以延期,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导师不够重视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有研究生抱怨道,“我论文老早发给了导师,至今没有给我修改意见……我预计5月答辩,但是一直被拖,现在6月能不能答辩都是问题。”因此,从严要求研究生,更需要健全导师制。也就是说,导师不能再当甩手掌柜了。“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一语中的。不过,眼下大学对教师的评价,强调的是发表的论文,申请的课题、项目经费,导师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像是老板和员工,熊丙奇跟记者说,“这种行政主导的评价其实非常粗旷。”从根本上来说,重点是要改革学校的治理结构。熊丙奇总结,“要去适应现代大学制度,其实就是16个字,‘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来源丨人民网编辑丨俊博重点推荐更多精彩新闻下载ZAKER通过城市设置进入长春频道↓↓↓

奚之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调整公告

各位考生:教育学部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进行如下调整:1.以下专业的考试科目三变更为《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国家统一命题)。040101教育学原理(含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40103教育史040104比较教育学040105学前教育学0401Z2教师教育0401Z4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2.原“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拟调整为“047101教育经济与管理”,考试科目三变更为《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国家统一命题),考试科目四取消,复试科目变更为《学校管理学》。3.增设“040106高等教育学”,考试科目三为《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国家统一命题),复试科目为《高等教育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预计于2020年9月中上旬正式发布2021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及招生简章,请届时到研究生院网站(http://yjsy.nenu.e.cn)查询。教育学部无指定的参考书目和参考材料。教育学部2020年7月17日

嬴则

东北师大发布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啦!看看师范第三的就业

师范大学中,除了高高在上的北师大和华东师大外,谁是第三分歧颇大,好在双一流建设给了大学明确的学校定位,东北师大的师范类第三的位置算是稳定了,那东北师大在长春受东北经济的大气候影响大吗?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咋样呢?我们通过东北师大发布的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一起来看看。东北师范大学2018届毕业生总数为7086人,总体就业率97.88%。其中本科生3488人,师范类毕业生2045人(公费生为987人,就业率100%;普通师范生为1058人,就业率为98.01%),本科生就业率为97.88%;硕士研究生3284人,就业率为97.95%;博士毕业生314人,就业率为97.13%。男女生毕业为1:1.3,也是一个典型的女生较多的高校,和师范的气质比较匹配。生源地分布:2018届毕业生中,生源前五位的依次是吉林省,辽宁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和山东省,比例分别是26.21%,9.54%,7.47%,7.31%,6.18%。这个比例是比较正常的,在本省招生仅仅四分之一强。毕业生去向:毕业生去向主要集中在签约和升学,两项之和超过了80%。其中签约就业人数为4648人,签约率为65.6%;国内升学为1059人,升学率为14.94%;出国/境人数为219人,比例为3.09%;东北师大2018届毕业生去向国内升学:2018届毕业生升学率为14.94%,其中毕业研究生升学率为4.14%,本科生升学率为26.09%。由于政策规定公费师范生必须履行就业协议,除去公费师范生的本科生升学比例为36.39%。其中师范类毕业生(不含公费师范生)毕业生升学率为42.34%,非师范生的升学率为32.02%。出境情况:2018届毕业生共有193人出国,超过10人的国家/地区依次为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就业行业分布:2018届毕业生就业行业最高的教育行业,占总就业人数的77.8%,这也彰显了学校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就业列第2位,第3位的为金融业。就业单位性质:2018届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单位是中初级教育单位,比例为65.62%,民营企业列第2位,比例为10.34%,高教教育位列第3位,比例为8.77%。就业区域:2018届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上述区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2.67%。在东北地区就业的人数最多,达到34.94%。毕业研究生在东北就业的比例显著超过本科生。东北师大2018届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2018届毕业生就业前十的城市主要有长春,北京,沈阳,深圳,杭州,郑州,哈尔滨,大连,吉林和成都。毕业生薪酬:根据调研显示,2018届毕业生平均月薪为5081元,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5927元,本科生为4597元。再就是大家经常谈到的就业率了,我们一起看看东北师大就业比较一般的专业有哪些?本科生:研究生:应该说,东北师大作为中初级教育的培训基地,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真的是非常棒的,当然,非师范类的也非常不错,但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刚刚走出校门的师范生的薪水不会太高,这是现实决定的。这应该说是一所非常不错的师范大学,高考报考的分数也不是很高,值得推荐。你对东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什么样的想法?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互动。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数据源自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今夫此人

东北师范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

1月6日,东北师范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学校党政领导杨晓慧、刘益春、王延、马晓燕、郭建华、兰恒斌、徐海阳,党委常委柏维春,校长助理薛利锋,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机关部处及学院(部)副处级以上干部、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秘书、研究生代表等7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设主会场和分会场。学校党委书记杨晓慧主持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研究生教育工作经验,凝心聚力,共同谋划“十四五”期间一流研究生教育战略蓝图。杨晓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突出强调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地位。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此次学校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对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对下一阶段学校研究生教育重点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突出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转变“重育才、轻育德”的传统思想认识误区,牢固树立“德才并育”的思想理念,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贯穿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努力培养“信念坚实、学识扎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东师英才。二是要结合学校实际落细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各培养单位要深入探究制约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瓶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和拼劲,扎实落实各项改革举措。三是要切实形成研究生培养的育人合力。全校各部门要各司其职,进一步提高站位、凝聚共识,总结规律、分析问题、研判形势、谋划未来,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迈上新台阶。刘益春在讲话中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石,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导师队伍,我们要强化研究生导师培训,提升导师理论修养和实践指导能力。要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要打造研究生精品课程,组建研究生个性化指导小组。一方面,让研究生培养回归“研究”本质,将科研过程转化为人才培养过程,让研究生面向学科基本问题和重大学术前沿,尽早进入研究状态、在研究中学做研究、将“研究”贯穿培养全过程;另一方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前沿课程成果,将课程教学过程转化为科学探究过程、知识生产过程和价值塑造过程,师生共同面对未知世界,在探究与研究中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卓越品格与担当勇气。刘益春强调,质量就是生命线,各培养单位要总结反思,抓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牛鼻子”,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肩负起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重要历史使命。研究生院院长邬志辉作研究生教育工作报告,回顾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成就,分析了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针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及存在问题,提出新时代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举措,即“1+6”计划。“1”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导学思政”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6”即:学科布局优化计划,以“服务需求,分类发展,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动态调整”为导向优化学科布局;培养质量提升计划,以优化生源质量、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为抓手,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专业学位发展计划,以改革培养模式、完善投入机制、优化教师结构、强化组织领导为手段,探索特色化产教融合模式;导师队伍建设计划,大力开展导师培训,强化导师岗位管理;教育评价改革计划,深化分类评价、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学术文化厚植计划,塑造研究生笃志厚重、科学创造的精神品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文化。下一步,学校将切实把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各项要求转化为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动力,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加强统筹规划,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来源 |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党委宣传部 文字 | 付海月 编辑 | 薛元彪 指导教师 | 谭海洪 审核 | 吕春宇

老地方

考研择校时,是选择南京师范大学还是东北师范大学?

先来了解一下这两所高校吧,在做决断。我国最好的两所师范类高校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而在这两所985师范大学之下则是其余的师范大学。而且也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除了北京华东外,便是东北师大;而南京师范大学并不是部属师范大学,而是省属,这是比较大的异同,也可直接分辨出高低!其次便是二校的所在地,一个在吉林长春,一个在江苏南京。从纬度到气候上以及经济文化上均不一样,从经济上说,南京要比长春好很多,而且位于长三角地区,到达上海苏州杭州等地比较方便,这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优势。东北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二校的实力处于一个档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北师范大学有6个A类学科,15个B类学科;南京师范大学6个A类学科,16个B类学科。而考研,一般来说是要比本科高校更好,也是为了更上一层楼。择校更是要看重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选择去东北地区,还是江南地区,这一点务必要想清楚。因为二校是一个水平,所以个人更看好南京师范大学,毕竟本科毕业了也应当知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未来该走哪条路。如果处在考研的你,你们会选择南京师范大学还是东北师范大学?欢迎分享讨论!

谜中迷

东北地区考研十大目标院校,吉大第二,东北师大进前五!

东北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拥有十余所211重点建设大学(其中4所985高校),很多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水平一流,成为众多考研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学府,小编依据各所高校的办学层次和学科水平,进行了整理,具体排序如下:TOP1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为“985工程”重点大学,九校联盟(C9)成员,“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7个一流学科)。 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学科评估(第四轮)中,该校共有17个学科被评为A类(3个A+,5个A,9个A-),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TOP2 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是部属“985工程”重点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5个一流学科)。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学科评估中,该校共有11个学科被评为A类(2个A,9个A-),13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TOP3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是部属“985工程”重点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2个一流学科)。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学科评估(第四轮)中,该校共有7个学科被评为A类(2个A,5个A-),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TOP4 东北大学东北大学是部属“985工程”重点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1个一流学科)。学校现有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科评估(第四轮)中,该校共有4个学科被评为A类(1个A,3个A-),工程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TOP5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为部属“211工程”重点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6个一流学科),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学科评估中,该校共有6个学科被评为A类(1个A+,3个A,2个A-),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TOP6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为“211工程”重点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个一流学科),是国家“三海一核”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一级学科1个,学科评估中船舶与海洋工程为A+,学校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TOP7 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是省属重点高校,该校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的财经大学,目前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学科评估中,该校3个学科获评A类(应用经济学为A,工商管理、统计学为A-),学校优势学科多为热门专业,备受考生喜爱。TOP8 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为教育部直属 “211工程”重点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林学、林业工程2个一流学科)。拥有两个一流学科,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TOP9 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交通部直属高校,为“211工程”重点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个一流学科),为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素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学校现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TOP10 辽宁大学辽宁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个一流学科),现有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此外东北还有东北农业大学(211)、延边大学(211)、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实力较强,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

盘龙

详细解读21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硕回归311考研招生目录变动

9月15日东北师范大学公布了2021年考研招生目录及参考书,教育学考研招生发生重大变动。文都比邻整理如下,其中教育学学硕由自命题625回归统一命题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院教育学各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简称东北师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世界一 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是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高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21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考试情况:1. 教育学学硕(1) 2021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由625回归全国统一命题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2) 311试卷难度较大,阅卷相对严格,东北师范大学全国报考热度较高,竞争激烈程度较大;(3) 2021年教育学增设高等教育学专业,教育学院教育学各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2.教育硕士专硕(1)东北师范大学在吉林省内受认可度较高,就业前景广阔,专业课考试试卷难度中等偏上。(2)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历史)含有专业限制,且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音乐)不接收跨 考生。专业限制明显。21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试内容:1.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生不必紧张(附参考书目及较2020年变化),考试内容参照全国大纲进行复习,同时也可以借鉴文都比邻暑期强化课程进行有效的学习;2.333教育综合及业务课二的整体的考试内容变动不是很大,考生进行有序的备考准备即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与教育硕士拟招生人数2020年10底公布,学校综合实力较强,报考热度较高,竞争激烈程度较大,考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报考;整体变动幅不大,有序进行备考。预祝所有报考该校的学生一战成硕,清爽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