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东北大学近三年考研复试线分析,考研党请收好!前者唱于

东北大学近三年考研复试线分析,考研党请收好!

想必大家都知道,昨天辽宁省高校陆续公布了2020年考研初试成绩,这也意味着,报考辽宁省高校的同学们可以查询自己的分数了。东北大学作为辽宁省一所实力较强的高校,自从进入我国世界一流大学B类高校以来,就备受大家的关注。虽然很多人对于这所高校有着诸多看法,但事实上,东北大学作为一所985工程重点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劲的,对于想要报考这所大学的同学们来说,肯定想了解这所大学的历年分数线,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东北大学近三年的考研复试线,觉得有用的考研党请收藏哦!东北大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辽宁沈阳,而且在河北秦皇岛建有自己的分校区,这所高校作为我国较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实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都备受学子的青睐。在学科实力方面,东北大学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内实力较为突出,这一学科目前也入选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虽然东北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B类高校,但是报考这所大学的学生也并非少数,所以其复试线也是相对较高的。东北大学近三年的考研复试线中,理学相关学科近三年保持310不变,哲学相关专业的分数线变化并不大,近三年的复试线变化没有超过5分,但是经济学专业的复试线变化就相对大一些,比如2017年为340分,2018年为335分,但是到了2019年,复试线飙升至350分,除此之外,法学专业的复试线在330分与340两个档次徘徊。每年分数线的变化,与当年试题难度、考生报考人数以及本校招生政策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变化太大情况基本上没有出现。当然,目前东北大学尚未公布今年的复试线,一切还要等一段时间再说,在此要告诫那些成绩比较突出的同学,考研复试准备宜早不宜迟,提前准备有助于我们早一些了解复试的相关信息,为自己增添几分胜算。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顺利上岸,圆梦自己喜欢的好大学。

性起

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历年考研复试线分析!

昨天(2月10号),辽宁省大部分高校公布了今年考研初试成绩,这也是全国最早公布考研初试成绩的省份。虽然报考辽宁省高校的同学都能够查询到自己今年的初试成绩,但是今年的国家复试线和34所自主划线高校的复试线都尚未公布。对于辛辛苦苦备考一年多的考研学子们来说,最关心的问题,自然是自己的初试成绩能否达到国家线或者报考院校的复试线,在复试线尚未公布的当下,笔者就先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辽宁省两所自主划线高校的历年复试线,希望能够对各位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大家都知道,全国范围内总共有34所自主划线高校,其中两所分布在辽宁省,分别是东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这两所高校也是辽宁省唯有的两所世界一流大学,相信报考这两所大学的同学也是非常集中,毕竟是世界一流大学,对大家来说有着十足的吸引力。那么,这两所自主划线高校的历年复试线到底如何呢?首先来看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的哲学专业在近几年的分数线变化并不大,近三年的复试线变化没有超过5分,但是经济学专业的复试线变化就相对大一些,比如2017年为340分,2018年为335分,但是到了2019年,复试线飙升至350分,法学专业的复试线在330分与340两个档次徘徊。其他数据大家可以查看下方的图片。需要说明的是,大家如果仔细观察近些年的复试线就会发现,无论是哪一年,复试线总分的变化都是以5为基础变化,比如提高5分或者10分,降低5分或者10分,没有出现3分、4分等情况,所以,如果大家看到有人预测的复试线是增长三四分或者降低七八分等情况,基本上都不会准确,当然,单科线可能会发生不规律的变化。再来看大连理工大学的历年复试线,大连理工大学近几年的复试线变化都不大,比如哲学相关专业,近三年保持330分不变,经济学、法学等专业也变化不大,具体的情况大家可以通过下方的图片进行详细的了解。笔者个人认为,自主划线高校的复试线不同于国家线,一般要比国家复试线更高一些,个别学校的热门专业,更有可能高出不少分数,但是由于各大高校的专业课都是自主命题,所以,每年分数线如何变化,一直都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专业的复试线变化都不会超过20分,如果哪一年的分数线变化超过20分,往往是由于试题难度、报考人数变化等情况。所以,在笔者看来,已经查询到自己成绩的同学们,如果自己的成绩比往年的复试线都高一些,就有很大可能进入复试,现在应该做的是抓紧时间准备复试。最后,祝各位同学都能够旗开得胜,考上自己心仪的目标院校。

博弈论

东北大学高考录取分析,3年后百年校庆,下次能否重回双一流A类?

东北大学位于辽宁沈阳,是一所原985大学,在录取分数中属于985中比较低的几所,正因为如此考生可以以一个较低的分数进入985大学,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东北大学创办于1923年,今年4月是东北大学97年校庆,对于今年的高三学生来说,如果报考东北大学,刚好可以赶上东北大学100年校庆,这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和其它985大学相比,东北大学的录取分数并不算特别高,2019年东北大学在本省辽宁的理科录取分数线是599分,同样的我们可以拿兰州大学做对比,2019年兰州大学在辽宁的录取分数分数是602分,可以说兰州大学都比东北大学的录取分数高。当然了,也有人说不能拿辽宁作为对比,因为东北大学本身就是辽宁的,在辽宁本省的招生的人数多,所以分数低。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换一个省份继续做对比。下图是东北大学和兰州大学在河北的录取分数。2019年东北大学在河北的录取分数622分,2019年兰州大学在河北的录取分数是615分。相比较而言东北大学比兰州大学多7分不过这个差距并不大。2017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双一流大学名单,比较遗憾的是其他985大学被评为了双一流a类,而东北大学和湖南大学被评为了双一流B类学校,这对东北大学来说一直是一个过不去的坎。双一流大学五年评选一次,上一次是2017年,那么下一次评选应该是在2022年,东北大学的100年校庆刚好是2023年,如果下一次评比能够进入双一流A类,那么对于东北大学来说将是100年校庆最好的礼物。当然了,能否重回双一流A类不能靠别人可怜,还有拿得出手的成果才行,东北大学和湖南大学在国家三大奖的评比中同样表现得很优秀。湖南大学拿了5个国家奖项在所有高校中并列排名第四,东北大学拿了三个奖项并列排名第11。此外在最新一次的院士评选中,东北大学又新平上了两名院士。当然仅仅靠这些还是不够的,A类学科是东北大学的短板,如果在下一次的评选中东北大学能够继续新增院士和第五次学科评估中能够再添加几个A类专业,这样东北大学重新回到双一流A类就没有争议了。

不受于外

2017高考填志愿 2012-2016年东北大学分数线汇总

东北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校园南滨浑河,北畔南湖;学校占地总面积2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东北大学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迫先后迁徙北平、西安、四川等地。在此期间,广大师生积极参加爱国抗日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1949年2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了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60年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大学。 1993年3月8日,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1998年9月,东北大学由原冶金部属院校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并实现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共建。填志愿时,如果有考生想报考东北大学,那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东北大学历年录取分数线,了解分差。2012-20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以黑龙江为例,包含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录取书和最低位次查询,这对2017志愿填报时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填志愿时除了了解院校历年分数线外,还需了解院校专业分数线,以东北大学为例,在优志愿可以查看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和录取数。还能查询更多院校历年数据和2017高考分所能报考的院校,高考志愿填报会影响一生,考得好也要报得好,优志愿建议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了解招生政策、院校招生章程还要分析历年院校分数线,做足功课才能填个好志愿、上个好大学。

黯而不明

最新预估帖:东北大学2020年会计专硕(MPAcc)考研分数与报录比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作为一所以工科擅长的985高校,历史上,东北大学也有辉煌的历史: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等。学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设有6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现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17个博士后流动站。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在原东北大学法学院工商管理系(1939年)、东北工学院冶金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教研室(1954年)、管理工程教研室(1978年)和管理工程系(1980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院目前提供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主要包括:8个学士学位课程项目(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大数据方向)、会计学(含ACCA方向班)、市场营销、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含互联网+金融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9个研究型硕士学位课程项目(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与管理、数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区域经济学);6个应用型硕士课程项目(4个全日制硕士项目——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会计、国际商务硕士,3个非全日制工程硕士项目——工业工程、物流工程、项目管理,以及MBA、EMBA项目);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课程项目(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一、东北大学会计(专硕)考研招生目录及人数1、所属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2、招生专业:125300会计(专业学位MPAcc)3、研究方向(全日制和非全同时招生):01(全日制)企业会计、政府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02(全日制)公司理财与资本市场03(全日制)成本与管理会计04(全日制)内部控制与审计05(非全日制)企业会计、政府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06(非全日制)公司理财与资本市场07(非全日制)成本与管理会计08(非全日制)内部控制与审计4、考试科目: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满分200分)②204英语二复试科目:1.英语2.专业课笔试:会计综合、思想政治理论3.综合面试5、招生人数:2020年招生计划:未公布。2019年的拟招生计划:28人,其中推免5人二、东北大学会计(专硕)复试分数线及报录比(近三年)2019年:英语55,专业课:120,总分220分。2018年:英语55,专业课:120,总分220分。2017年:英语55,专业课:120,总分230分。育明考研点评:东北大学有很多信息并不透明或者比较难查询,所以对于这个学校比较难做出正确的预估。如果不是东三省的考生,这个学校不是非常建议。毕竟地理位置不是特别好,另外分数也不算低;一个工科学校的会计学专业也算不上很出色的。对于想要一个985学历并且愿意留在东三省的,这个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三、东北大学会计(专硕)考研参考书目《2015年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全国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指南》,全国专业学位联考辅导用书编写组编。《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逻辑分册》, 李雪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数学分册》,全国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辅导用书编写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写作分册》,全国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辅导用书编写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复试参考书目:《财务会计学》(第10版) ,主编戴德明、林钢、赵西卜,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5月备注:专硕的初试都是没有指定参考书目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以上书目。另外大家也可以看一下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那一套数学、逻辑和写作分册。四、复试真题回忆1、专业课:名次解释3+3+3分:资产1 现金流量表的现金12谨慎性1简答10+11+7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含义分类举例 13会计变更14 无形资产投入7分录32分:长期分期付款销售11 固定资产折旧6综合51分:长期股权5 持有至到期5 可供出售长期持有4备注:后标数字为对应章节;东北大学复试笔试主要考戴德明《财务会计学》第六版;除2389章未重点考察,其他章节都考了。2、面试比较宽泛,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管等知识都会问到。3、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价值规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长征意义一共7道题,其他的我暂时想不起来了

东北大学优势专业分析及2019、2018、2017年各省录取分数线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工程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设有7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现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一、东北大学学长学姐重点推荐优势专业二、从第四轮学科评估来看,东北大学共有26个学科上榜,其中有4个A类学科,14个B类学科,8个C类学科,学校第四轮学科评估整体表现突出。三、从大学录取分数来看,一个学校的录取分数是一个学校报考热度最直观的表现。小编整理了东北大学2019年2018年2017年各省录取分数线,希望对2020年高考的孩子能够有所帮助,每位考生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报考选择。1.东北大学2019年录取分数线2.东北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线3.东北大学2017年录取分数线每天分享高考志愿填报干货知识,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分享,帮助更多的孩子轻松填志愿!

瞻卬

这4所985大学很容易考上,综合实力强,录取分甚至低于211大学

在我国,985和211大学代表的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每个考生在高考之前拼命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能考上211或者985高校,家长也会为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名校而自豪开心。名校知名度高,光是凭着名校的这一块招牌,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考研都很有优势。985高校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师资力量各方面都很强,因此录取分数也很高,都是学霸级人物才能考进这些名校。有些985高校因为地理位置或者是其他原因,录取分数很低,虽然比不上沿海地区的985大学,但是实力却依然很强,能考上一种就是赚到。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所很容易考上的985大学,综合实力强大,其中有几所录取分数还低于211大学。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称“西农”或“西北农林”,“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始创于1934年,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有15个学科参评,6个学科排在前5位,12个学科排在前10位,其中,农业工程、植物保护、林学3个学科均排在第3,2017年的录取分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理科录取分数为587分,与同类的985院校要低很多。因为地理位置太偏远,加上农业专业近几年一直都不受欢迎,所以录取分数较低,但是综合实力很强。2、兰州大学称“兰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于1909年,综合实力强大。学校有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机化学实力很强,在全国数一数二,大气科学和物理学也很不错。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在西北地区,很多考生都不愿意去西北偏远地区的学校。所以兰州大学的招生情况并不是很好,加上近几年师资力量流失严重,兰州大学的名气也不如从前。所以与同类985大学相比,兰州大学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3、中央民族大学坐落于北京,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学校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0个本科专业。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都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作为一所民族类院校,学校综合实力强,在加上地处北京,地理位置优越。和同类985大学相比,录取分数较低,是一所性价比很高的学校。如果想要在北京上一所985大学,只有中央民族大学是最容易考上的一所,也是一所很值得报考的大学。4、东北大学简称东大,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有17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世界一流学科。东北大学与哈工大一样,外地考生一般都不愿意去到东北。认为东北的天气太过寒冷。与同类985大学相比,东北大学的录取分数很低,甚至低于一些实力较强的211大学。东北大学的自动化专业实力很强,毕业之后就业也很可观。以上这4所985大学,综合实力强大,却因为地理位置或者是某些原因,录取分数与同类的985院校相比要低很多,有些大学录取分数甚至低于211大学。如果不介意地理位置的考生,这几所985大学很值得报考。

顺也

预估帖:东北大学2020年会计(MPAcc)考研分数线与报录比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工程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设有6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现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17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一、东北大学会计(专硕)考研招生目录及人数1、所属学院:工商管理学院2、招生专业:125300会计(专业学位MPAcc)3、研究方向:01企业会计、政府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全日制 )02公司理财与资本市场 (全日制 )03成本与管理会计 (全日制 )04内部控制与审计 (全日制 )05企业会计、政府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非全日制 )06公司理财与资本市场 (非全日制 )07成本与管理会计 (非全日制 )08内部控制与审计 (非全日制 )4、考试科目: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满分200分)②204 英语二复试科目:《财务会计学》5、招生人数:2020年招生计划:全日制18人(不含推免),非全日制8人。二、东北大学会计(专硕)复试分数线及报录比(近三年)2019年:英语55,联考120,总分220分2018年:英语55,联考120,总分220分2018年:英语55,联考120,总分230分育明考研点评:在人们普遍的印象里总是觉得东北三省的高校分数是比较低,比较好考的。但是实际上东北大学全日制确实划线不是很高,但是对于非全和全日制同时划线,这个分数就是相当高的了,很少有学校划线这么高,对于考非全的需注意。大概也是因为非全招生人数过少导致的吧。东北大学这两年分数线较稳定,估计还在220分左右。三、东北大学会计(专硕)考研参考书目《2015年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全国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指南》,全国专业学位联考辅导用书编写组编。《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逻辑分册》, 李雪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数学分册》,全国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辅导用书编写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归类解析及知识点清单写作分册》,全国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辅导用书编写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其他书目:蒋尧明、荣莉:《中级财务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7 年版;张蕊、袁业虎:《公司财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年版(第三版);张蕊:《会计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6 年版(第五版)《财务会计学》(第 10 版)戴德明、林钢、赵西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 05 月备注:专硕的初试都是没有指定参考书目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以上书目。另外大家也可以看一下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那一套数学、逻辑和写作分册。

大保健

2021考研风向标:报名人数再创新高,推免招生比例下降

12月17日,河北工程大学备考考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启幕。伴随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攀升。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报名人数增长约36万人。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继续延续这一扩张趋势。  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在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上都有重大意义。会议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定位,提出稳定硕士规模,扩张博士规模,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  1.研究生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  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较2020年341万激增36万,增幅约10.6%。  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知识水平、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近5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近一番。  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压力变大,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及往届生考研,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努力提升竞争力。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由于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受疫情因素影响导致出国留学受阻转向国内考研成为新的考研动因。  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  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就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以云南大学为例,云南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2291人,占比56%,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5410人,占比63%。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6913人,占比57%,已超过总报名人数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8392人,占比62%。  数据可见,高校往届生报考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高校超过六成。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  2.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双一流”高校招生名额均大幅增加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招生人数已达到91.7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6.4万发展到2019年的10.5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47.4万发展到2019年的81.1万。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6%,博士研究生增幅在5.5%左右。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的背后,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也在大幅增加。  截至报告发布前,根据已公示的30个省市2020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拟新增硕博学位授权点为3648个,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9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9个,拟新增自主审核单位13个。30个省市中,江苏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最多,达到302个,其次是广东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233个。  在拟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中,电子信息数量最多,第二是生物与医药,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材料与化工等学科数量位列前十。  在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数量位列第一,其余依次是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数学、生物与医药等。  2021年“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增长。经过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招生计划中,超过67%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77%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2021年招生计划都有所增长。“双一流”高校招生规模显著增长,其中不乏大量增长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高校。  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张  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  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规模,更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专硕招生计划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航空航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理工类学院的专硕招生占比都有大幅提高,其中航空航天学院在2020年招收专硕比例为69.3%,2021年增长到82.4%。媒体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等社科类学院的专硕占比增幅较小,甚至略有下降。  自1981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198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每年招生规模已突破10万大关,并保持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加13.9%,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105169人,增幅为10.1%。  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扩大博士招生规模,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符合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满足提升人才储备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  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在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数量少,所占比例低。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为851人,所占比重仅为1.37%。201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突破一万人,达到10386人,占比9.9%。近10年发展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总体招生规模仍与学术学位博士差距较大。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类别为教育、工程、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共计6个。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始终低于学术学位博士,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学位博士招生类别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博士生的未来目标是成为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选择学术学位博士更契合工作方向。  为满足产业经济转型、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大力推进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专业,未来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会进一步扩张。  非全日制招生比例萎缩,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研究生大幅扩招的背景下,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例却逐年降低。  受报考难度及就业因素的影响,非全日制各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呈现较大差异,热门报考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率更高。从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的非全日制招生录取情况来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高于实际录取人数,报录比分别达到4.7:1、3.8:1、2.6:1,而物流工程与管理、电子信息的报考人数则与实际录取人数差距不大,报录比分别为1.4:1、1.4:1。  管理类专业在非全日制招生中报考热度较高,基本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部分高校甚至可以超额完成,而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的报考热度较低,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缺额普遍。  3.推免生招生比例下降  高校推免生招生占比下降,高校间推免率差异较大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明显,推免生招收数量虽然在增长,但在总招生量的占比并没有增长,甚至部分学校呈现下降趋势。  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39.3%,2020年下降至35.2%。厦门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8%,2020年下降至25.9%。中山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2.4%,2020年下降至20.2%。郑州大学2019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9.55%,较2018年小幅上升,但在2020年下降至4.9%,降幅明显。  造成高校录取推免生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长规模远大于推免生增量,基数上比例下降,从这个方面看,推免招生并没有加剧统考生的竞争。  推免名额是进行推荐免试的前提,根据制定的有关推免政策,不同类别招生单位推免比例不同,差异明显。根据对各大高校推免率的统计,北京大学(校本部)推免率最高,达到56%,南京大学推免率为34%,湖南大学推免率为20.6%,云南大学推免率为10.7%。即使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推免率也有明显差异。  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推免率差异更大。东北师范大学推免率为18.1%,上海大学推免率为11.4%,海南大学推免率为6.6%,宁波大学仅为4.4%。  对于一些普通高校而言,仅有1%左右的推免名额,学生获取推免资格难度更大。  推免名额的多少与本科学校的层次和实力密切相关。另外,学生要获取推免资格,不仅需要学习成绩优异,还需要在科研能力、获得荣誉、竞赛奖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竞争异常激烈。  名校接收推免生“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  根据北京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北京大学(校本部)2021年拟录取2814名推免生,其中2733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97.1%,非“双一流”生源仅占比2.9%,不足5%。中山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90人,其中95.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同样不足5%。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10人,其中84.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仅占15.5%。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5039人,其中4138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2.1%,非“双一流”生源占比17.9%。  名校接收的推免生中“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接收的非“双一流”推免生数量有限,普通高校推免生进入“双一流”大学要面临较大的挑战,推免生“内卷”明显。   整体来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部分高校2021年接收推免生数据显示,广西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472人,实际拟录取85人,招生完成率为18.0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32人,实际拟录取276人,招生完成率为35.5%。北京工业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16人,实际拟录取399人,招生完成率为48.9%。高层次人才培养呼唤深层次教育变革  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卓著、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  博士研究生由统考方式向“申请—考核”制转变是大势所趋  2003年以前,博士生入学统一考试是高校面向社会招考选拔博士生的唯一方式,它以考试成绩(多采用“初试外语+2门专业课笔试+面试”的模式)为基础,在保证博士研究生招生高效有序的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能力。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201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要求“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  如今,博士研究生普遍实行“申请—考核”制,和直接攻博、硕博连读成为并行的招生方式。这有助于推进统筹招生,提高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水平,进一步拓宽选才范围。  截至2020年,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已经实施“申请—考核”制的有127所,占该类院校的92.7%,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均已实施“申请—考核”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实施“申请—考核”制的有85所。  实行“申请—考核”制在英美等国的研究生招考历史中由来已久。招生不依据统一的入学考试,而是根据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术水平、工作经历、研究兴趣及职业发展等情况自主选拔。不管是借鉴国际经验,还是从改善我国博士生招生效果的角度出发,我国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由统考方式向“申请—考核”制转变是大势所趋。  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加大研究生分流力度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发挥着关键核心作用。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对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1月,教育部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从坚持思想引领、规范参与招生、把关学位论文质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8个方面,对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提出了“十不得”要求,为导师指导行为划定底线,为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同时,《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加大分流力度,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畅通分流选择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硕士学位;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校需加大研究生分流力度,在研究生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严把“毕业关”。近年来,研究生清退事件越来越多,高校严把“毕业关”已成为新常态。  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变革  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释放出信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自此,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研究生学科门类。  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新增交叉学科门类,加快培养交叉学科领域人才,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深层次改革的重要举措,满足了我国对交叉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各高校(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数量达到了549个。开设交叉学科的高校共计160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济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各有9个学科,交叉学科数量位居第一。“双一流”院校开设的交叉学科数量大于非“双一流”院校,共计310个,占比达到56%。  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加快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发展,是加强国家治理、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需要,也将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的变革。  链接:赴美读研申请量负增长  2005年至2012年,中国学生赴美读研申请量增长率不断上升。2012年起,中国赴美读研申请量增长率锐减,长期处于负增长。  美国国务院最新公布的过去一年签证发放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到9月这半年中,美国仅向中国内地发放了808张F1学生签证,而2019年同期则发放了90410张,同比下降超过99%。  除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赴美学生签证数量的减少也与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留学政策有关。自2019年起,美国就对中国留学生加强了背景审查,尤其是涉及公派的高层次人才、敏感专业。仅2019年一季度,美国就拒签了180余名中国学者。  2020年5月底,美国白宫宣布,自6月1日起,禁止与中国军方有关的研究生与学者入境美国。9月9日,美国国土安全部代理部长表示,美国将禁止某些中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获得签证,以防止他们窃取敏感研究成果。2020年美国先后把中国10余所高校列入实体制裁名单,严重恶化了美国的留学环境。  教育部发布2021年考研报名条件中,明确了留学生报考的条件: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我国考研政策的调整及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留学政策,让更多的留学生转向国内考研,成为2021年考研大军的一员。来源 光明日报编辑 王小婷编审 杨仪 王琳

方者中矩

东北大学各专业2021考研资料历年真题

文章转载自:大学考研帮手公众号因篇幅限制,仅保留没目录部分1、东北大学613法理学2003-2007考研真题汇编2、东北大学620分析化学2003-2004考研真题汇编3、东北大学622常微分方程1995-2003考研真题汇编4、东北大学626基础英语2002-2004考研真题汇编5、东北大学806政治学99-06、08-10;02-04、06、08-10有答案考研真题汇编6、东北大学811教育学2002-2004;其中2004有答案考研真题汇编7、东北大学816普通物理:普通物理(A)96-04;普通物理(B)97-01、04考研真题汇编8、东北大学817物理化学1995-2004、2006考研真题汇编9、东北大学821材料力学2002-2004、2007考研真题汇编10、东北大学823无机化学2002-2004、2006考研真题汇编11、东北大学828机械工程控制基础1999、2002-2004考研真题汇编12、东北大学829材料科学基础2001-2004、2006考研真题汇编13、东北大学830材料成形力学2003-2004考研真题汇编14、东北大学832冶金物理化学2002、2004考研真题汇编15、东北大学833化工原理2001-2008考研真题汇编16、东北大学834传热学2002-2004、2007、2009-2011考研真题汇编17、东北大学835金属学与热处理2001、2003-2004考研真题汇编18、东北大学839自动控制原理1999-2010;其中2000-2005有答案考研真题汇编19、东北大学841信号与系统2000-2002考研真题汇编20、东北大学843结构力学1997-2000、2002、2004考研真题汇编21、东北大学844测量学2001-2002考研真题汇编22、东北大学852运筹学1999-2004考研真题汇编23、东北大学856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2001-2004真题;其中2004有答案考研真题汇编24、东北大学857电子技术基础2000-2004考研真题汇编25、东北大学859综合英语2002-2004考研真题汇编26、东北大学传热学2001-2004考研真题汇编27、东北大学传热学2002-2004、2007、2009-2011考研真题汇编28、东北大学传热学历年真题2002-2004、2007考研真题汇编29、东北大学信号与系统2000-2002、回忆2010-2011考研真题汇编30、东北大学信号与系统历年真题2000-2002、回忆2010-2011考研真题汇编31、东北大学化工原理2001-2008考研真题汇编32、东北大学历年真题诉讼法2003-2007考研真题汇编33、东北大学数据结构00-04及答案,C语言程序设计00-04;00、02-04有答案考研真题汇编34、东北大学有机化学历年真题2004、2006考研真题汇编35、东北大学机械设计2000-2008;2002、2004、2006、2007有答案考研真题汇编36、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基础2001-2004、2007考研真题汇编37、东北大学材料力学2002-2004、2007考研真题汇编38、东北大学测量学历年真题2001-2002考研真题汇编39、东北大学物理化学历年真题1995-2004、2006考研真题汇编40、东北大学管理学2000-2006、2008、2010、2013-2014考研真题汇编41、东北大学管理学基础2000-2007;2000、2004有答案考研真题汇编42、东北大学结构工程结构力学2000、2002、2004、2013考研真题汇编43、东北大学综合知识二通信原理2000-2002考研真题汇编44、东北大学运筹学1999-2004考研真题汇编45、东北大学金属学与热处理2001、2003-2004、回忆2014考研真题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