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通过省级质控抽查宙也

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通过省级质控抽查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2月1日讯 (通讯员 赵庆令) 日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专家组来到济宁,就济宁市工业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报告质量开展省级质控抽查,并对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被抽查到的土壤污染调查报告予以充分认可。此次质控抽查,是自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后,全省举行的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质量控制大检查活动,目的在于约束和引导调查单位的从业行为。其间,专家组对鲁南院编写的《曲阜市宏图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原济宁市兖州区鸿麟化轻公司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原兖矿科澳铝业有限公司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展开内业抽查,重点对点位布设的科学性、监测指标选取的针对性、样品采集及保存流转的规范性、分析测试的准确性、附件佐证材料的全面性展开质量监督检查。经原始资料核查、专家质询,抽查专家组一致认为,鲁南院编制的调查报告质量较好,承担的采样、洗井、测试等作业操作熟练、规范。同时,专家组要求该报告编写组进一步完善第一阶段调查的相关佐证材料,以全面提高调查报告的逻辑性。通过此次活动,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前和下一步土壤环境调查工作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做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的信心。鲁南院将秉承“科学规范、客观公正、优质服务”的宗旨,树立长远发展意识,致力培养专业技术队伍,塑造良好服务形象,使鲁南院成为政府部门可信赖的决策依托,成为工业企业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技术保障。

目擊者

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的两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通过评审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2月1日讯 (通讯员 叶小瑭) 近日,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组织召开了“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村镇初张路西、创新西路北地块七及地块九两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通过实地踏勘、听取项目负责人汇报等形式,对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的报告进行了充分讨论与质询,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报告编制依据充分,调查详细,调查结果真实可靠,一致同意通过评审。该项目由威海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委托,旨在查明调查地块土壤污染状况,为今后地块开发建设提供基础支撑。本次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充分展示了鲁南院在土壤调查行业的实力与能力,为院今后服务威海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来源:中国山东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所过之邑

湖南湖北地勘何去何从?这份调研报告提到的问题很实际!

为进一步跟踪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最新情况,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勘经济形势,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联合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组成调研组,由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赖文生带队一行3人,分赴湖南、湖北两省开展了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湖北省地质局、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湖北省地质科技研究院和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单位,以座谈会和实地调研基层的形式深人了解两省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情况,现将情况报告如下。调研组成员:赖文生、高兵、钱丽苏1 两省国有地勘单位队伍基本情况湖北省地质局湖北省地质局是湖北省政府直属唯一的综合性地质勘查事业单位,局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局属事业单位25个。现有职工16021人,其中在职职工7210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4204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59.5%。2015年单位经营总收人33亿元,单位总资产53.15亿元。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简称“湖南省地勘局”)是湖南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局属事业单位21个。现有职工18180人,其中在职职工8762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5000人。2015年单位经营总收入50.48亿元,单位总资产26.70亿元。湖南省煤田地质局湖南煤田地质局(以下简称“湖南省煤田局”)是湖南省政府直属的副厅级事业单位,局属事业单位10个。现有职工5694人,其中在职职工2717人;地质勘查人员1460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53.73%。2015年单位经营总收入5.4亿元,单位总资产11.68亿元。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以下简称“湖南省核工业局”)是湖南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局属事业单位14个。现有职工8183人,其中在职职工3831人;地质勘查人员1931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50.40%。2015年单位经营总收入5.85亿元,单位总资产17.96亿元。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以下简称“湖南省有色局”)是湖南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局属事业单位11个。现有职工6483人,其中在职职工3076人;地质勘查人员1931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52.15%。2015年单位经营总收入7.92亿元,单位总资产17.85亿元。2 国有局级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探索实践成效在地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体制机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类政策约束趋紧的大背景下,各地勘单位思想上与时俱进、改革上锐意进取,发展上稳中求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发挥地质找矿主力军作用地勘单位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投身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与服务支撑。湖北省地质局开展荆楚富矿行动,查明中型以上矿床4处,新发现矿产地6处。湖南省地勘局承担国家财政地质项目一直居于中南五省(区)之首,省级财政地质项目占2/3,开创了湖南锡田找矿模式,探明了花坛-凤凰世界级铅锌矿基地。湖南省核工业局坚持以铀为主,综合找矿,现有探矿权121个,其中铀矿69个。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保障地质安全、保障民生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富裕为目标,统筹民生地质工作。湖北省地质局编制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提交部分试点地区地球化学评价结果,与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出台《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意见》,促进湖北省地质环境监测能力提升。湖南省地勘局积极开展洞庭湖及香江流域农业地质凋查,承担66个县(市)地质灾害详查,新田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湖南省煤田局成立矿山地质应急救援中心,不断加强矿山救援能力建设。湖南省核工业局主动推进县域地质勘查、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积极参与核电建设及配套服务,力争在核应急、核安全、核医疗等方面发挥作用。加快促进地勘产业转型升级地勘单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市场经营与资本运作,加快推进地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与发展后劲。湖北省地质局成立荆楚富矿基金投资公司,筹建武汉国际矿业交易中心,拓展了地理信息、浅层地热能利用、环保检测等业务,延长做粗“地质+”产业链。湖南省地勘局勘测施工产业调整优化,经营规模持续保持较髙水平,测绘地理信息加快发展,与工程勘察、工程检测在产业中的比例上升,多元多极支撑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巩固。湖南省煤田局实施“气化湖南”战略,开展页岩气、煤层气勘查及干热岩、生物气评价工作,等等。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湖北省地质局按照国家和省级政府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要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地勘队伍建设。2014年底,湖北省地质局正式更名成立,局属单位由28个减少为25个,下属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等6家单位为公益一类单位,19家单位为公益二类。同时,依托地质局现有地勘队伍,组建了10个地级市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指导。2014年,湖南省政府对全省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湖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文件对省属四个国有局级地勘单位及其他所属地勘单位进行了分类。四个局局机关划为一类,参公管理。其中:湖南省地勘局局属地调院、地质中学划为公益一类,其余19个划为公益二类;湖南省煤田局局属后勤服务中心划为公益一类,其余9个划为公益二类;湖南省有色局11家局属单位划为公益二类;湖南省核工业局局属档案馆划为公益一类,其余13个划为公益二类。2015年上半年,湖南省委深改办要求进一步推进湖南省地勘单位深化改革,委托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起草《湖南省地勘部门改革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四家局级地勘单位原则上按“一局一集团”模式-将本系统的企业和优质资产重组为一个集团公司,逐步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2020年底前,将条件成熟的集闭公瓦交由国资委监管,实行事企分离。3 存在的主要问题地勘经济下行压力开始凸显当前,我国经济进人新常态,传统地勘产业增速放缓,矿产勘查市场需求减少,公益性地勘项目结构不断调整,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迅速萎缩,传统地质工作需求不足与刚性队伍之间的矛盾突出。如湖南省煤田局目前落实的项目资金仅有2015年的一半,按全年支出计算,2016年将有1.2亿元缺口。湖南省有色局2015年地质勘查收人16亿元,相当于2006年的水平,2016年省财政项目资金项目从最髙的每年5亿元下降到2016年的300万元。对于改革的认识不统一目前事业单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国家有统一部署,省委省政府也有明确要求,相关政策的出台,倒逼着地勘单位进行改革发展,就“改不改”的问题大家都没有意见,但“如何改”,大家站在各自立场,意见不统一,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存在矛盾心理。由于长期相对封闭运行,部分干部职工存在由“盼改革”到“怕改革”的矛盾心理,即希望分享改革红利,又担心改革调整既得利益。二是对改革力度预期不够。部分单位职工认为此轮改革与以往差不多,通过与政府部门博弈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与优惠待遇。三是部分单位站在自己立场看改革,重点考虑的是本单位利益与未来发展,未能站在促进全省地勘行业发展的高度下好改革“一盘棋”。地勘队伍结构不合理湖南省诚地化管理地勘单位行业性较为齐全,队伍又很庞大。截至2015年底,属地化管理地勘单位共有职工35907人,其中在职职工16981人,另外还有大量的其他类型地勘单位,刚性地勘队伍相对于市场需求的萎缩,出现结构性过剩,养队伍占据了相当多的公共财政资源。与此同时,各地勘单位虽然坚持以地找矿为主业,但从人员结构上看,从事地质专业的比例偏低,如湖南省核工业局,现有职工8183人,在职职工仅3831人,离退休人员占近53%。在职职工中只有1244人从事地勘技术工作。由于历史原因,在职职工中,有部分下岗、待岗人员,存在“有事没人做,有人没事做”现象。从座谈中了解,其他三个局也存在类似情况。相关政策不完善不配套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由体制外转向体制内,由行业改革转向全面改革。虽然湖南、湖北两省国有地勘单位都已经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但相关的配套政策缺乏,有些政策之间存在冲突,如,虽然有些单位被划分为公益一类,但财政资金来源渠道与供给数量不变,名义上是全额财政供养事业单位,但仍然有很大缺口,需要从事市场经营活动;目前公益一类与公益二类的运行机制、收入分配等基本没有本质性差别;地勘财政项目通过市场竞争方式获得,但在其预算中不得列支利润,等等。地质工作有效供给结构性不足伴随着经济新常态中新旧动能此消彼长,需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供给侧调整相对滞后,出现了无效供给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地勘工作同样出现了无效供给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问题。从地质工作需求侧来看,以煤炭、铁矿石等为代表的大宗矿产勘查需求萎缩,而高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对地质工作需求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转型升级。从供给侧看,由于粗放经济发展方式影响以及地质工作供给滞后特点,一些大宗矿产勘查追求“量”的积累,“井喷式”扩张形成的产能难以跟上市场需求变化的节奏,造成产能过剩,而有些生态文明建设急需的地质工作产品,短时期内供应难以跟上。总的来看,地质工作供给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侧变化,有效供给不足,供需结构错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4 思考与建议“十三五”时期,地勘单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经济面临新常态,受资源需求放缓,传统地质找矿工作萎缩,财政地勘项目管理改革等影响,地勘单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改革进入深水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推进,地勘单位未来定位与发展方向将面临调整,“带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红利消失殆尽;管理趋于规范化,随着事业单位管理、财税体制管理、地勘项目管理、矿政管理等制度不断规范,地勘单位以前的惯性思维与运行机制面临挑战;发展遵循新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明确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任务,地勘单位的发展必须遵循新理念。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与韧性十多年来,从《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颁布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的实施,我国地质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地勘行业发展进人“春天”,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地勘单位经济实力不断壮大、遗留问题逐步解决,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延伸,改革红利也惠及地勘单位,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当前地质事业发展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但我国基本资源国情没有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总体态势没有变,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没有变,地质工作的先行基础地位没有变。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十三五”提供了发展新空间,注人了发展新动力,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地质事业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抓住发展机遇,拓展市场领域空间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孕育,高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对新能源、新材料的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为地质找矿开辟了新空间;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大数据、自动化、互联网、遥感监测等新技术与地质工作交叉融合,为地矿行业发展创造了新动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土地资源、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地理信息技术的需求不断上升,为地质服务工作拓展了新领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等都对新形势下拓展工作领域、提升事业职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潜力。因此,地勘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观,不断拓展地质工作领域,保持地质工作稳步增长。实施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地勘单位发展能力“有为才有位”,地勘单位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壮大,必须着力提升自身能力,实现由“拼资源、拼人力、拼投入”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由大干快干的数量规模型发展向稳中提质的集约质量型发展转变,由低中端发展水平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产业发展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做好专业人才引进工作,不断调整优化地勘队伍人才结构。跟踪先进地勘技术装备情况,推广应用先进科技装备。紧紧围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产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康养产业、石墨产业、钒钛产业、稀土产业等开展创新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创新营造宽松环境。努力寻求各项政策支持,努力破解体制和机制的障碍,研究制定鼓励性的政策措施,激励广大职工创新创造的热情。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有效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勘单位要紧密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消化过剩产能,加强地质工作服务的有效供给,减少传统的无效供给和生产,降低成本,补足制约发展的短板。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全面提商地质工作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地质工作生产要素生产率,适应当前市场的耑求结构变化,推动传统地勘产业向现代地勘产业的转变。充分发挥地质技术资源优势,加强与政府及部门沟通对接,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围绕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建设,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建设。建立以地勘质砧为中心,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地勘经济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变。积极应对改革,深入做好前期基础性工作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家政策方针,吃透、吃准改革政策精神,向干部群众讲淸楚“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调动起各个方面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要做好清产核资、职工思想、队伍情况等基础性工作。对于队伍的改革,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位置,科学谋划单位改革思路,向主管部门客观反映单位实际,主动提出意见建议。对于一般性改革,如养老保险、离退休等,要考虑自身的特殊性,积极争取支持。对于内部改革,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深化收入分配、劳动用工、项目管理等。跟踪总结经验,为全国地勘行业改革发展提供借鉴当前,湖南、湖北两省地勘单位分类改革已经进入实质阶段,随着改革进人深水区,一些问题和矛盾将会出现,也将会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建议地勘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跟踪,不断掌握改革进展,深入了解遇到问题与困难,提出相关建议,同时及时总结经验,为指导全国地勘行业改革发展提供借鉴。(完)文章选自《2016年度我国地质勘查单位行业发展报告》,方敏 徐静 等著,地质出版社出版。原标题: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地质工作的有效供给——湖南、湖北两省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调研报告转载请注明来源:自然资源之声,如需转载合作,请关注后回复。

春浮

鲁南院承担的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报告通过评审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影 通讯员 孟祥超 李军 济宁报道近日,由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实施的《山东省天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星村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报告》通过了专家组评审。据了解,该环境调查项目由矿山企业委托,目的是查明矿山的地质环境现状,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复绿工程效果进行评价,为矿山复绿治理工作提供依据。项目组通过收集矿山地质环境及土地复垦方案、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及第三方评估报告,明确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及复绿执行情况;通过对矿山采空沉陷、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和水环境破坏等可能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等资料综合研究,分析总结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发育情况,明确了是否需要进行后续治理及复绿工作。

彼出于是

广州大道北地陷事故调查报告:暗挖法施工引发拱顶透水坍塌

27日,记者从广州市应急局获悉,广州市“12·1”大坍塌事故调查组出具了该起坍塌事故调查报告。调查认定,“12·1”坍塌事故是一起地下施工遭遇复杂地质条件引发的较大责任事故,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004.7万元,事故直接原因是暗挖法施工遭遇特殊地质环境引发拱顶透水坍塌。事故原因:暗挖法施工遭遇特殊地质环境引发拱顶透水坍塌2019年12月1日9时28分,广州地铁11号线沙河站施工区域上方路面,即广州大道北与禺东西路交界处出现塌陷,造成路面行驶的1辆清污车、1辆电动单车及车上人员坠落坑中。2020年1月10日,三名人员遗体全部找到。针对这起事故,广州市成立了由市安委办牵头,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总工会组成,并邀请市纪委监察委参加的广州市“12·1”大坍塌事故调查组。调查报告透露,事故调查组通过深入调查和综合分析认定,事故直接原因是:暗挖法施工遭遇特殊地质环境等因素叠加,引发拱顶透水坍塌。其中,坍塌区域1#横通道上方富水砂层及强风化层逐渐加厚,拱顶围岩为强风化砂砾岩,裂隙发育,局部揭露溶洞,围岩总体稳定性差,暗挖法施工时发生透水坍塌的风险高。同时,地质勘探因沙河站地表建筑物、立体交通、地下管线、沙 河地区服装批发市场及其周边人流车流极为密集等诸多客观因 素影响,加密勘探受限,勘察精度与地质复杂程度不匹配,项目施工单位施工前未充分掌握施工区域及附近的地层变化与分布 特征、地下地质水文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施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不足,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渗 水、溶洞等风险征兆,未采取针对性安全技术防范措施,未及时对地面采取围蔽警戒措施。追责:两人涉嫌刑事犯罪建议追究刑事责任事故调查报告还写明了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事故调查报告称,中铁五局四公司地铁十一号线沙河站项目常务副经理周某作为项目实际负责人员,未落实增加必要地质探测手段的会议决议,在地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未按照施工设计图要求组织落实全面地质详勘,未督促坚持使用超前地质勘探,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因涉嫌刑事犯罪,建议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中铁五局四公司地铁十一号线沙河站项目总工程师王某斌,安全意识淡薄,对暗挖法施工安全风险管控不足,同样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因涉嫌刑事犯罪,建议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上述2人建议待司法机关依法作出处理后,由涉事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除了刑事责任之外,事故调查报告还建议给中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东重工建设监理公司及其相关负责人行政处罚,并建议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将中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纳入安全生产领域联合惩戒名单。此外,事故调查组还建议给企业相关人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问责处理监管部门相关人员。建议:完善地铁保护机制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和执法事故调查组建议,要建立联动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轨道交通项目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强化涉地质复杂地段施工管控。报告建议,应完善地铁保护机制,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和执法。由市交通运输局作为地铁保护归口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负责统筹地铁保护监管和执法工作,严厉查处不按规定编制、审核、论证、执行施工方案,不按规定进行材料查验、资格审核、技术交底、搭设验收、混凝土浇筑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并按程序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極真拳

徐军祥到测绘院池上镇特色地质小镇调查与评价项目部调研指导工作

8月12日,局党委常委、副局长徐军祥,地质矿产处处长孙丙伦,地质矿产处副处长焦秀美,到山东省地质测绘院博山区池上镇特色地质小镇调查与评价项目部指导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博山区池上镇特色地质小镇调查与评价项目是地质测绘院承担的2020年度省级地勘项目,项目主要是对池上镇重要地质遗迹、自然景观、富硒等特色土壤、矿泉水质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开展全面地质调查工作,出具调查评价报告。旨在通过地质调查服务,为池上镇旅游地质+文化产业开发利用提供合理化建议,努力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国家级“地质文化镇”。地质测绘院和八〇一水文地质大队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项目的目标任务和具体部署安排,彭玉明表示将大力发展八〇一队水文地质的优势,全力配合池上镇的特色资源调查,开展矿泉水资源调查。曹发伟表示,地质测绘院将充分发挥测量遥感+大地质的优势,精心做好项目,摸清池上镇特色地质资源的家底,助力打造地质文化特色小镇。在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后,徐军祥指出淄博市局分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谋划、亲自协调、亲自推动,省地矿局也将全力支持好池上镇特色地质小镇建设。他要求,项目承担单位要以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好地质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一是要坚持高层次定位,发挥好地质工作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缺水山村找水、地质科普进乡村等方面的关键性作用,促进地质工作与地方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二是要坚持需求导向,把项目规划部署与池上镇政府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为当地旅游发展、生态农业发展从规划上提供科学依据。三是要坚持创新意识,统筹好地质资源与文化旅游等要素,讲好地质故事,在成果展示上有创新,努力探索地质创新驱动乡村发展新模式。四是要坚持成果的转化应用,既为争取到全国地质文化村镇创造条件,又要促进当地生态农业发展上做贡献。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查院院长谭现锋,山东地矿第五地质工程勘查院副院长刘敬杰,博山区自然资源局局长辛达、池上镇镇长高旺及相关项目的负责同志参加座谈。(文、图/刘扬)

夺命屋

独家调查 | 地陷之谜:被遗忘的地质报告

17:04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是党中央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但在个别地区,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时候,生态环境保护的这根弦却有些松懈,在广东省龙门县调查时记者发现,一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眼下却接连发生大大小小十多起的地面塌陷。>>记者调查:村子中的离奇地陷事件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江镇的罗洞村,去年11月开始,村里接连出现大坑。其中一些深不见底。记者赶到的时候,大部分的大坑都已经进行了回填,这个坑因为不算太深,就没有被回填,刚下完雨,坑里积满了雨水。央视记者张艺瑾:(木棍扎进坑里的积水)测试一下它的深度,扎到底了拿出来看一下,深度是将近一米的位置。村民:等下我们看到上面那么更可怕,更大那个坑。画面中土质较黄部分就是回填的泥土。直径距离是一个成年人14步的步长。这样的大坑,在当地有十几个。回填之后,在大坑的周围就拉起了警戒线,竖起了告示牌。一路上,这种注意安全的告示牌随处可见。村民钟国雄:这里连续填了五次,填了之后再下陷,填了之后又下陷,谁还敢过来呢。村民每天提心吊胆,生怕哪天掉进突然塌陷的大坑。原本繁忙的春耕时节,村民们却不敢下地耕种。更让村民担忧的是自家的房屋也开始出现了异样。村民:(房前大坑)深度超过了六米。村民:(地缝)比年前开了好多了,越来越严重,一个手指都可以放进去了。村民:这里已经裂了,春节的时候裂开了。村民:这里是我妈睡,出现这样的情况肯定很担心这个房屋问题啊。记者:会不会是房屋建筑质量的问题?村民:不会,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的。2010年才修缮一新的房子,如今大大小小的裂缝已经爬满了整个房子的墙壁。裂缝越来越宽,家里的几扇门也出现了变形。记者对罗洞村有裂缝的房屋进行了统计,目前,这个住着1870人的村子中, 107间房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记者调查:塌陷频发 究竟谁来管?看了这样的画面,确实是让人有些担心,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祖辈就住在村里,以前并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对于频繁发生的塌陷,当地政府部门又是什么态度?这事儿究竟该由谁来管?村民:国土(部门)的来了,就是有看没解决,每次来看一下就走了。记者:他们有给你任何结论性的东西吗?这是怎么回事儿?村民:也没怎么说,我问他怎么解决,他说会解决的。这位村民告诉记者,家里最早出现裂缝时,龙江镇国土所曾来进行勘查。但是半年时间过去了,也没有明确的说法。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地陷频繁出现之后,当地媒体前来报道,镇政府也曾在媒体公开表态。广东省龙门县龙江镇副镇长陈锦红:我们通过第三方的专业机构,对地质进行勘查评估,邀请专家进行一个现场评估。记者:这是什么时候采访的?村民:(2018年)12月25日。记者:报道了之后也没有作用吗?村民:等报告一直在等,等第三方评估,都还没出来,就是一张白纸。事情已经过去了近五个月,接受采访时,副镇长所说的勘查结果究竟怎样?记者跟随村民,前往县里问询最新进展。村民:罗洞村那个地质现在是怎么回事? 龙门县自然资源局地质勘测站站长钟国标:这个问题你不要再说了,这个我们都清楚了,这个我们都清楚了。工程它不是一下子一两天可以测出来的,它是要经过两三个月的。这位负责人告诉村民,地质勘探队刚刚进村,正在挨家挨户进行探测,需要等待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有结果。龙门县自然资源局地质勘测站站长钟国标:我们部门是管这个事情,但是我们不能没有依据的,就乱说一气,到时候县政府问回我们,我们说不了。地陷已经持续发生了半年,村民们时刻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那么等待报告期间,他们的安全有没有保障,镇里有没有应急预案呢?记者:只能一直等着吗?龙门县龙江镇镇长谢添育:勘探大概要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还是跟大家做好思想宣传工作。记者:但是它不应急啊,事前怎么预防?谢添育:事前预防的话,只能够家人再跟他说一下,让他觉得确实不能在这儿住了,或者你选择投亲也可以,记者:那就要自己去吗? 谢添育:是啊,你选择在镇里租房子住也没问题。>>记者调查:缘何大坑频现?镇里给出的回答,并不能让村民放心,万一下一次塌陷的位置出现在自家的房屋中,结果将不堪设想。人命关天,一句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并不能说服村民。那么,频繁出现的大坑、房屋的开裂,这些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地面塌陷、房屋裂缝的同时,村民还记录下了村子里的干枯的池塘和农田。这口上百年都从未断水的古井,已经完全枯竭,井底成了堆积垃圾的地方。这些反常的现象,让村民们怀疑,这一切很有可能,是距离村子只有几百米远的采石场导致的。村民:水是往最低的地方流的么,(采石场)它不抽水的话,它不可以在这里作业的。村民告诉记者,为了保障正常采石工作,采石场每天都在不间断地抽取着地下水,造成了村里地下水枯竭,地面也开始下陷。为了了解真实情况,记者决定前往采石场所在地。 央视记者张艺瑾:现在离采石场还有不到一公里的距离,但是大家看像这样的大卡车已经排起了长队。排队的车辆是一直延伸到了采石场的入口,我们粗略地数了一下,大概有上百辆这样的大卡车。记者了解到,采石场叫做上窝石场,隶属惠州光大水泥有限公司。这家水泥厂就在采石场旁边几百米的位置,开采出的石灰石直接被运往水泥厂做原料。采石场工作人员:一天到晚24小时(车)走个没停。记者:就这么拉啊,那得多少石头?采石场工作人员:最少一万吨一天。记者选取一处制高点,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这个采石场的采矿区一直深入到了地下,矿区内正在进行挖掘,运输矿石的车辆往来不息。在矿坑的一侧,记者看到了三根管子。采石场工作人员:(坑底)有水泵抽 ,两台水泵从底下抽上来。采石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三个管子连接着地面和坑底,坑底太深,记者所在的位置无法看清,为了了解抽水的情况,记者借助无人机进行了拍摄。央视记者张艺瑾: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矿区的底部。距离地面大概有几十米,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有三台机器,采石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抽水泵,连接着三台抽水泵的就是刚才我们拍摄到的三根管子,现在我们顺着管子看一下它抽上来的水流去了哪里?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有一个的水坑。矿区底部的积水就被这三台水泵往上抽、通过这些水管、流到了这里的出水口。从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我们也看到了矿区的全貌,采石场四周的山体被挖掘成了这样一层一层的阶梯。这是一张卫星图,从高空鸟瞰罗洞村,这个小山村,已经被五六座采石场包围着,绿色的大山被挖得伤痕累累。>>记者调查:被忽视的地质影响评估报告地面塌陷和这座采石场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主管部门让村民等待勘测结果,这听上去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我国,建设类似采石场这样矿区的时候,审批上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重要一项,就是事先要对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影响进行勘测和评估,否则根本不可能通过审批。那么这个采石场当时的地质影响评估报告究竟在哪里?当初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龙门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旋志豪:我们要到六个审批部门,我们都有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都有(按照)各部门的要求、审批去做的。自然资源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上窝石场的审批,一共进行过两次,一次是2009年最初建设的时候,另一次是2014年扩建的时候。两次审批,他们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流程进行的。这是记者找到的2014年矿场扩建时的资料,我们来看,开采规模从每年81.00万吨,变更成了960万吨,扩大了十多倍。这是我国的《矿产资源法》,其中明确规定,扩建矿区必须要重新核发采矿许可证,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企业要提交地质环境影响分析评估,并上报国土主管部门审批。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结果至关重要,它将是审批是否通过的重要参考依据。记者:知道这个石场可能会造成一些地质方面的影响吗? 采石场工作人员:这个影响方面,我们是根据(矿产)储量的分布,只做储量方面的东西,“影响”这块,对审批来讲,没具体到要做到哪种程度。只对储量进行了测量,没有对地质灾害影响进行评估的情况下,就通过了审批,这属于明显违法违规审批。但是,2014年,这家专门为水泥生产提供原材料的矿场,扩建申请还是得到了当时惠州市国土部门的批准。而就在这个审批通过的几个月前,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才刚刚发布,钢铁,水泥等属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各地方、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一个属于国家重点管控的去产能行业,如果在审批上缺少了必要的手续,当地多个部门真的就敢于给这样的矿场进行审批和备案?这份至关重要的地质影响评估到底有还是没有呢?按照国家规定,矿场的审批材料必须进行公示。记者尝试从省,市,县三级的国土部门官方网站开始了查找。几经周折,在广东省惠州市国土局的官网上,找到了这份上窝石场的公示材料。 央视记者:这份材料,不仅包括了上窝石场的各项基本信息,还专门请第三方机构,对石场扩建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影响,做了细致的分析评估。 我们来看具体内容,这份评估报告,明确写到: “因地下水下降,可能会引起井水下降或干涸。” “基础的建筑因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开裂现象。”“地面塌陷。”不仅如此,报告还写明了:罗洞村受影响较大,建议搬迁为主。带着这份报告,记者再次来到了龙门县自然资源局。记者:这些审批手续都是齐全的吗?龙门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旋志豪:齐全的,矿山审批我们是有一套流程的。记者:您看我这个报告,我这个是从惠州市国土局的官网上下载的。旋志豪:不是很清楚。记者:您没有看过这份资料吗?旋志豪:没有没有。 记者:建议包括村庄整体搬迁,那您从事地质工作这么多年……旋志豪:不是,我是去年才分管这块工作。记者:那从您的专业上,您知道采石场可能造成的地质方面的影响吗?旋志豪:现在已经发生了,还是要治理。记者:还是事后治理? 旋志豪:这个文件我没看过,真没看过。>>记者调查:难以割舍的水泥厂就在我们的记者展开调查的同时,龙门县正在进行的地质勘测有了初步的结果:地面塌陷确系地下水下降诱发的,由上窝石场的开采作业导致。目前,更进一步的勘测还在进行当中。而实际上,早在扩建之初,一份采石场可能会对当地地质造成什么样影响的评估结果,就已经提交给了当地国土部门,至今还挂在惠州市国土资源局的官网上。这里我们想问的是,是什么原因让当地主管部门选择忽视了这份评估报告呢? 采石场项目由当地发展和改革局立项审批。 龙门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梁红标:我们批复的这几条水泥生产线,目前来说,还是我们的支柱产业,目前来说。记者:但是罗洞被几个水泥厂夹击着,对居民的影响其实挺大的,这个情况咱们关注到了吗?梁红标:现在批复这几条水泥生产线,环保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今年水泥的价格上涨的比较厉害,税(收)应该是占了我们的半壁江山。也是很难割舍目前来说,我们也需要它。记者:但是危及到了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怎么解决呢?梁红标:就是把罗洞村的这些搬到一个新村,尽量减少影响。还是需要一个过程,还是要需要一个过程。这是记者找到的当地2017年的经济数据:龙门县的水泥产值超过12亿,同比增长25.8%。龙门县发改局考虑的是经济发展,采石场给当地村民的影响,这些问题目前“不可避免”。那么当地的自然资源局在审批时又是作何考量的呢? 旋志豪:靠它主要是保民生。 记者:靠它来支撑民生?旋志豪:对,现在穿的衣服、喝的东西都是来自我们矿产资源。记者:但是老百姓的生存环境不太健康啊?旋志豪:是有影响有点影响,但是我们要找一个平衡点。保护的角度来讲,我们就不开发任何矿产资源,那是最好的保护。不敢说是牺牲,毕竟我们是县区,为社会多支持多贡献,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有资源潜力的地区应该做的。>>编后: 地质报告被遗忘?村民安危不能忘!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无可厚非,但为了经济效益,就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忽略了村民的利益,这种发展方式并不可取。采石场是“无法割舍”的产业。那么,当地众多村民家中的房屋开裂、耕地荒芜、地下水枯竭,正常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安全都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么多群众的切身利益,难道就是可以轻易舍弃的吗?四年前的地质报告中,就曾经警告过地质环境风险,但是当地主管部门为何偏偏在审批时将它遗忘了?村民们面临危险,到底哪个部门在第一时间采取了处理措施?村民们遭受的损失,又该由谁来承担、赔偿?这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能一个个的得到回答,那么,老百姓心里的不满恐怕难以消除。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打着发展经济的旗号,欠了生态环境的这笔账,终究是要还的,甚至需要“连本带息”地加倍偿还。如果只算小账、算当前账、算局部账,将来付出的代价必定会更大。

虽善不善

鲁南院承担两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通过评审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影 通讯员 叶小瑭 济宁报道近日,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组织召开了“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村镇初张路西、创新西路北地块七及地块九两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通过实地踏勘、听取项目负责人汇报等形式,对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的报告进行了充分讨论与质询,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报告编制依据充分,调查详细,调查结果真实可靠,一致同意通过评审。该项目由威海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委托,旨在查明调查地块土壤污染状况,为今后地块开发建设提供基础支撑。本次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充分展示了鲁南院在土壤调查行业的实力与能力,为院今后服务威海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新

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工作圆满完成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2月1日讯 (通讯员 高燕) 日前,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的临沂地区4个项目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均已圆满完成。继临沂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项目后,鲁南院在临沂地区先后承担了近20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包括费县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调查项目、莒南县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临沭县山东富晟地产有限公司(原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厂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项目、临沭县金明寓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原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部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项目。项目地块位置覆盖费县、莒南县、临沭县的多个乡镇,项目存在地块数量多、地块位置分散、地块类型复杂等情况。4个项目先后开展,项目组成员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积极协调调度,上下齐心、加班加点,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报告的编制工作。本次项目采取函审和现场评审两种方式相结合,报告顺利通过评审,并获专家组成员高度认可,进一步提升了鲁南院在临沂地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为今后院更好地服务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承担类似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故曰

鲁南院承担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通过省级质控抽查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影 通讯员 赵庆令 济宁报道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专家组就济宁市工业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报告质量开展省级质控抽查,并对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被抽查到的土壤污染调查报告予以充分认可。此次质控抽查,是自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后,全省举行的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质量控制大检查活动,目的在于约束和引导调查单位的从业行为。其间,专家组对鲁南院编写的《曲阜市宏图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原济宁市兖州区鸿麟化轻公司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原兖矿科澳铝业有限公司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展开内业抽查,重点对点位布设的科学性、监测指标选取的针对性、样品采集及保存流转的规范性、分析测试的准确性、附件佐证材料的全面性展开质量监督检查。经原始资料核查、专家质询,抽查专家组一致认为,鲁南院编制的调查报告质量较好,承担的采样、洗井、测试等作业操作熟练、规范。同时,专家组要求该报告编写组进一步完善第一阶段调查的相关佐证材料,以全面提高调查报告的逻辑性。通过此次活动,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前和下一步土壤环境调查工作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做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的信心。鲁南院将秉承“科学规范、客观公正、优质服务”的宗旨,树立长远发展意识,致力培养专业技术队伍,塑造良好服务形象,使鲁南院成为政府部门可信赖的决策依托,成为工业企业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