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地理学核心期刊大全及介绍伯克利

地理学核心期刊大全及介绍

本文由掌桥科研整理,平台提供中外文献检索获取,拥有1.3亿+篇,中外专利1.4亿+条,月更新百万篇,是科研人员与硕博研究生必备平台之一(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102901)内容参考网站:掌桥科研、各期刊网站简介、杂志信息网关于地理学地理学(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发展与研究方法变革,新时期的地理学正在向地理科学进行转身,研究主题更加强调陆地表层系统的综合研究,研究范式经历着从地理学知识描述、格局与过程耦合,向复杂人地系统的模拟和预测转变。地理学核心期刊大全(简介)1、地理学报简介:《地理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1934年创刊,是反映我国地理科学研究水平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也是我国地理类优秀核心期刊。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前沿理论,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地理科学论文。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EI 工程索引(美)(2018)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含扩展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2、地理研究简介:《地理研究》(GEOGRAPHICAL RESEARCH)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地理学学术期刊,以展示、交流中国地理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具有创新意义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以及对地理学应用和发展有指导性的研究报告、专题综述与热点报道等。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含扩展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3、地理科学简介:《地理科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理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主要刊登中国地理学及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和学科间交叉的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支持反映环境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方法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成果,注重区域性和综合性以及人地关系研究,关注资源、人口、环境、能源以及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等重大课题的学术论文、研究报道、综述、问题讨论、技术方法、学位论文摘要、书评、国内外学术态和学术活动等。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含扩展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4、地理科学进展简介:《地理科学进展》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月刊),本刊宗旨为,充分反映地理科学前沿研究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讨论,推进地理科学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发展;增进社会公众对地理学研究成果的了解和理解。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含扩展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5、人文地理简介:《人文地理》(HUMAN GEOGRAPHY)是由中国地理学会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创办的我国唯一注册命名“人文地理”的期刊,是专门研究人文地理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发在我国人文地理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研究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力求及时反映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含扩展版)6、中国沙漠简介:本刊是以沙漠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沙漠科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沙漠学及相邻学科研究的前沿理论;注重区域性和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研究,关注资源研究与全球变化等重大课题在沙漠学科上有创新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学说;促进沙漠科学研究和整治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国内外学术水平的交流。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7、经济地理简介:《经济地理》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经济地理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有一定学术水准的期刊杂志,为专业学术性期刊。该刊主要反映我国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农业区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城市布局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介绍国外经济地理学研究动态。主要栏目有区域研究、城乡发展、产业布局、运输地理、旅游开发、大专院校师生及中学地理教师。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含扩展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8、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本刊本刊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主要报道有关历史地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研究、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研究、文化地理与地名学研究、环境考古与环境史研究、方志学研究、古都学研究、历史地理学史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历史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学术评论、资料索引、出版信息等内容。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含扩展版)9、干旱区地理简介:《干旱区地理》(原名《新疆地理》)1978年创刊,现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它的主要任务是反映干旱区地理学太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10、山地学报简介:《山地学报》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共同主办、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赞助的山地研究领域的综合学术刊物。 《山地学报》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门类中山地的多学科知识,山地资源开发和山地生态环境的演变,山区工程建设和山地灾害防治(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山洪等),山区社区发展和城市规划,山区经济重点报道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应用技术、研究和实验方法、管理经验等。 适合从事上述工作科技人、决策者、管理干部和高校师生阅读、参考的各级综合图书馆(室)、政府国土资源、水利电力、农林畜牧等部门资料(信息)室的收藏。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11、地球科学进展简介:本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和技术局、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住宅中心联合会主办的综合学术刊物。 本刊主要回顾国内外地球科学的研究进展,介绍全球变化研究、可持续发展等综合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报道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最新信息,推动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的应用,推动国家地球科学科技报道了攻坚攻坚项目、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内容、进展和意向,并宣传了地球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管理的工作经验等。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12、冰川冻土简介:《冰川冻土》 (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寒区陆区环境和工程研究所主办创刊,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期刊。研究主要包括:冰、雪、冻土(含人工冻土)的性质、过程及其控制;冰冻圈的资源与环境;冰冻圈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寒区水文水资源;寒区生态与建设;全球变化;寒区工程与减灾、防灾;先进技术在寒区开发与研究中的应用。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13、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简介:《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5年创刊)由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协办。内容包括地理学(部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两大部分,具体栏目有:3S研究与应用、数字城市与数字国土、区域经济、环境与生态、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基本涵盖了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的前沿与热点,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14、湿地科学简介:《湿地科学》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湿地专业性学术期刊。发表国内外有关研究湿地形成与演化规律、湿地发生发展规律,湿地演化过程,湿地环境、湿地生态、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开发、湿地工程建设,湿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创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读者对象为从事地理、水利、生物、环境、湿地研究、教学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及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各级政府从事湿地管理人员,湿地保护区的科研管理人员;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会员,国际泥炭学会会员、国际沼泽保护学会会员等。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15、世界地理研究简介:《世界地理研究》 (季刊)创刊于1992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学报级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以下方面的研究成果:世界政治与经济地理理论及实证研究;全球经济联系和经济要素空间运动规律;世界各国区域发展、城乡建设、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变动理论与实践;世界热点地区形成的地理背景分析;世界地理教育改革和世界各国地理学发展动态等。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含扩展版)16、热带地理简介:《热带地理》 (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创刊。 内容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门类,重点反映了热带亚热带地理学和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创新性、尖端学术研究成果,包括该地区资源调查和经济开发计划主题论文、学术动态、综述、短信等。 获奖情况: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热带地理》本刊内容丰富,信息量多,可读性和保存价值高,对农、林、水、交通、工业、城建、环境保护和图书信息部门和各级决策管理部门都有重要参考价值,是大学地理教师写科研论文的好助手。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17、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简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是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区研究委员会及内蒙古农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杂志社出版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针对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地区,探讨干旱地区(包括半干旱地区)的形成演化半特征及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整治途径,特别重视干旱地区绿洲建设和绿洲化理论和实践经验、产业结构配置和调整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含扩展版)18、干旱区研究简介:《干旱区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土壤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干旱区水、土、生物、气候和环境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专论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动态、论坛以及干旱区新书介绍等。着重刊载全球变化的干旱区响应、内陆水循环与水资源、干旱区脆弱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对策、绿洲生态系统建设、绿洲学科发展等干旱区基本科学问题,以及沙漠改造利用等成果。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19、湖泊科学简介:《湖泊科学》创刊于1989年,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 沼学会联合主办,主要报道湖泊(含水库)及其流域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载与湖泊科学有关的各学科(如物理学、化 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综合管理的理论性或应用性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EI 工程索引(美)(2018)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20、中国岩溶简介:《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洞穴委员会协办的我国目前为止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设置的栏目主要有:基础理论、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质、旅游地质等,是地质、地理、水电、建筑、农林、旅游、环境保护等部门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不可多得的一本权威性参考读物。收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注:以上期刊论文皆可在掌桥科研上检索浏览获取。

《地理学报》:耄耋之年的“领跑者”

段宗奇小心翼翼地将书柜中的奖状捧出来。这位《地理学报》编辑部的年轻责任编辑自豪地告诉《中国科学报》:“能获得这个荣誉的学术期刊非常少。”这是新中国70华诞之际,中国期刊协会向《地理学报》颁发的“致敬创刊七十年”荣誉证书。《地理学报》这位86岁的“老同志”,不负众望,向祖国提交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连续10多年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均位于国内地理学科期刊第1名;连续9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连续3年荣获“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连续18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上大学时,对《地理学报》是一种向往和敬仰,觉得她非常神圣。现在能在这儿工作非常荣幸,也倍感责任重大。”段宗奇说,“科研是前端,期刊出版是后端。作为‘科技守门人’,编辑工作不但不枯燥,还能紧跟学术前沿。”“聊”出来的金点子稿源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优质稿件的获取离不开一支能紧跟国家发展需求、敏锐挑选“千里马”、激活创造力的“伯乐”队伍。“如何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2009年的一天,《地理学报》专职副主编、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何书金,在与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彦随“闲聊”时,想到自己在鲁西北做“黄淮海农业开发项目”调研时发现的问题——村庄占地很大,但利用率很低。对农村问题研究颇深的刘彦随对此也深有同感。深度交流后,他们将这一问题定义为农村空心化。何书金当即以“空心化的村庄整治”为主题向刘彦随约稿。不久,刘彦随等便发表了《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该论文获评《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85篇最具影响力论文。为更透彻地研究农村空心化整治问题,《地理学报》前后组织发表了4篇相关文章。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国知网显示这4篇论文的总下载量为34341次,总被引2008次,其中《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的下载量为11003次、被引864次。何书金幽默地说:“有时候‘侃大山’也能‘侃’出很多好点子,与作者思想碰撞的过程可能催生好想法。调动作者的兴趣对于期刊的发展非常重要。”实际上,“金点子”的背后是多年的研究积累和对国家发展问题的透彻理解。“聊天”式的约稿还改变了陪伴《地理学报》25年之久的“老”编委的发文习惯。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分析首席研究员王劲峰在国际上首创了空间分异统计理论。虽然担任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编委,为了“避嫌”,他极少向自己担任职务的期刊投稿。随着王劲峰接连在国际专业权威期刊发表了两篇有关空间分异地理探测器的论文,在一次聚餐上,敏感地认识到地理探测器重要性的何书金按捺不住,再发“聊天”的功力,当即向王劲峰约稿。2017年1月20日,《地理学报》开设了“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应用”专栏,刊发了王劲峰的《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等4篇论文。截至2020年12月中旬,中国知网显示《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下载量为12736次、被引775次,不仅获评《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85篇最具影响力论文,还获得了第五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中国地理学会期刊优秀学术论文(2016—2017年)等荣誉。除了激发作者兴趣、主动约稿外,这支敏锐的队伍还结合国家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国际科学研究热点等主动策划特色专栏。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流经地区,在国家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地理学报》2019年12期开办了围绕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院士观点专栏。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等撰文建言献策,不仅获得了高下载量和被引量,还起到了引领作用,催生了《资源科学》2020年1期专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径与资源生态保障”20篇相关论文。《地理学报》1934年创刊以来,秉承“结合祖国经济建设需要,提高地理科学水平”的办刊宗旨,发表了“胡焕庸线”“自然区划”“农业区划”“点轴理论”“主体生态功能区划”等众多重要论文,其中多篇论文观点被写入国家发展规划纲要,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不放过,也不错过科技期刊工作者作为“科学守门人”,不仅要严把论文质量关,也要慧眼识珠,不错过每一个可能的创新。很多作者认为专家审稿通过,就“万事大吉”了,但学术期刊工作并非如此。针对已经通过专家审核的文章,如果发现还存在细节上的不足或问题,责任编辑会一直“追着”作者修改,个别论文甚至会再找其他审稿专家提供修改意见,直到改好为止。面对论文审核工作,《地理学报》的责任编辑们“眼里不揉沙子”。为了保证审稿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地理学报》采用“双盲审制度”,通过初审的文章送给高度匹配的两位专家审稿,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随意更换审稿专家。“如果没有原则地更换审稿专家,人为操纵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所以就算是大专家、院士的稿子,如果审稿专家意见中肯且不予通过,也会被《地理学报》退稿。”段宗奇说。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一位审稿专家不予通过,但编辑部讨论后认为稿件有一定的创新性,则会启动“加送审稿专家及复审”的程序,给作者修改机会。“我们会根据作者的修改稿和修改说明,客观地建议专家再次为文章把关。如果专家给出详尽的审稿意见后,仍不予通过,我们会尊重专家意见并做退稿处理,建议作者修改后改投其他期刊。”段宗奇说,“审稿专家自然是越严格越好,但是也要保护作者的创新。”“让青年作者有所成长,也是编委的责任。”王劲峰讲道,“如果不是作者态度或能力问题,我很少直接拒稿,而是提出修改意见。如果对作者的修改不满意,我会继续解释,直到问题真正得到解决为止。”何书金坦言,由于过去近20年的“SCI至上”评价导向,《地理学报》也曾面临优质稿源外流的问题,尤其是《地理学报(英文版)》。“但是,《地理学报》既包含自然地理,又有人文地理,‘唯SCI’评价导向冲击的主要是自然地理方面,而人文地理方面的优质文章基本上都留了下来,文理兼备形成了很好的补充。”2000年,多年从事期刊出版工作的赵歆加入《地理学报》,现任《地理学报》中英文版编辑部副主任、《地理学报(英文版)》专职副主编。多年来,为了将《地理学报(英文版)》推向世界舞台,赵歆一方面向作者积极约稿、策划专栏,另一方面经常与其他优秀期刊同行交流经验,并与SCI检索机构保持密切联系。2007年,《地理学报(英文版)》被SCI扩刊版收录,2012~2019年JGS国际影响力在全国5700种学术期刊中稳居前5%,连续9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奖。了不起的“朋友圈”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地理学报》中英文版编辑部深知“团结”的力量,构建了多方面的“朋友圈”,对内形成了一支勠力同心的队伍,对外组建了一批有良好口碑的“粉丝团”,还促使兄弟期刊实现资源共享。为打破地理资源类期刊相互独立、“小散弱”的状况,何书金开始牵头整合期刊资源,并于2006年创建了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打造学术期刊交流共享平台。然而,当时很多期刊已经在现有的平台上有所投入,对更换新的使用平台也诸多不适应。为此,《地理学报》主动承担平台建设费用,尽力满足平台建设的各种需求。“大概用了4年时间,才把大家汇聚到同一个平台”。何书金说。如今,15家骨干期刊底层数据融合,59个期刊联盟的专业学科集群,实现了1个用户名和1个密码登录资源共享与服务的集群平台,实现了专家库、作者信息库等资源共享。2012年以来,中国地理资源期刊总网浏览量达到700多万次,年均100多万次。2014年11月,中国地理资源期刊微信公众号平台开通,目前关注人数达23963人。截至2019年10月底,其总阅读量达1042510次,总阅读人次743122人。“我们会调动作者积极性,鼓励作者发表短小精悍的文章,并与其他科研平台互推,扩大影响力。”何书金告诉记者。为了走近作者、服务作者,《地理学报》自2008年以来就开始主导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地理编辑沙龙等活动。经过十几年的调整和发展,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从最初的十几个编辑间的交流,发展成由几百个作者、专家、编辑团队组成的三方交流互动大会。随着微信群成为新的交流工具,《地理学报》还适时建立了“地理学报交流服务群”,由《地理学报》编辑,老、中、青三代作者和兄弟期刊的编辑人员构成,成为传播地理科学思想和学术信息的重要交流平台,目前人数已达上限。如何让“科技守门人”有干劲儿、有成长、有未来,是期刊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缩小编辑队伍的收入差距,何书金主动调整了薪酬体系,不按职称论工资,这意味着压低了自己和跟自己一样拥有正高职称人员的工资,提高了团队的平均工资。“我们职称上升机会和平均工资水平近几年都不亚于一线科研人员,大家更有干劲儿了。”段宗奇说。繁重的稿件处理工作之余,编辑部的同事们还会努力挤出时间开展科研工作,“继续做科研,对保持科研思维、拥有敏锐视角、做好审稿工作非常重要。”段宗奇认为,“此外,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时‘充电’也让我们时刻保持前瞻性。”在赵歆看来,学术期刊的强大和发展,离不开祖国的强盛。提起2008年8月在第31届国际地理大会上竞争北京2016年国际地理大会主办权的场景,赵歆清晰地记得当时很多国外学者朝他们竖起大拇指说:“Beijing Olympics! ”最终中国地理代表团以30:10的压倒性优势拿下举办权。“未来,《地理学报》要成为国内外知名期刊,不仅要当中国第一,还要争当世界第一。”对此,何书金充满信心。在战火中“救国”,在和平中“兴国”,从辉煌的历史走来,向梦想的未来前进。86年来,《地理学报》见证并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研究转型与革新,并将继续助力我国科技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见习记者 田瑞颖)【来源:光明科普】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星星之火

地学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常见逻辑错误

一些已经发表的和正在投稿中的论文,存在着逻辑错误,高影响因子刊物也不能幸免。不是说有这个毛病,论文就没有任何价值了,但这样的论文可能有一天成为“低水平研究时代”的证据,让我们所处时代的科研工作者蒙羞。常见的几种错误简述如下,期望今后能减少。1 “未见”作为“不存在”的证据某件事没有被观察到,所以不存在,这种论证方式很常见。在引言里,作者暗示本项研究前人没有做过,理由是“未见文献报道”,实际情况往往是作者本人不知道前人文献,同时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也不知道。还有一个例子,说全新世高海面事件(指海面高程高于目前的情况)不存在,理由是整个区域都没有找到对应于高海面的沉积记录,对此南京大学朱大奎老师有一句很到位的评论,他说:“在沉积记录研究里,有是有的证据,但没有不是没有的证据”。2 “不同”作为“变化”的证据围垦要建造新海堤,海堤建造前后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有的研究者决得很简单,到实地找一块地方,进行围垦前后的某些数据采集,如潮水沟分布、潮流流速大小、波浪大小、植被生长情况等,回来后做些对比,如果相同,就是无变化,如果不同,就是有变化。但相同与否,即使不建海堤不是也照样有?失误在于,同一个系统可以有不同的状态,这叫Variability(变幅),但不同系统内部趋势性的演化结果,或者是发生系统状态转换之后出现的差异才是Change(变化)。所以,要确定是变幅还是变化,光看差异是否存在还不行,还要看演化趋势和系统状态特征,所以不是简单的事情。3 相关性混同于机理解释相关性分析,可操作性强,经常用来建立经验关系。但是,此类经验关系是否成立,需要明确定义域或适用范围。例如,在某个特定的潮间带区域,从高潮位到低潮位的沉积物类型不同,每一种类型堆积的高程范围不同,因此沉积物类型可以表达为高程的函数,对于这个地方,此函数是成立的。但如果把这一关系表述为:高程决定了沉积物的类型,某类沉积物一定分布于某高程,这就犯了将相关性混同于机理解释的毛病。沉积物的堆积地点受到物源供给、水动力特征、宏观地形等条件的影响,并非仅仅受控于高程。因此,换个环境,沉积物堆积的格局可以大不同。4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互换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被用来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评价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大小,从回归常数中获得重要参数。但两个变量,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是不能互换的,否则会得到不同的回归方程和回归常数,虽然相关系数仍旧相同。这个特点是常用软件所依据的高斯假定所带来的。高斯在导出回归算法时假定,自变量无观测误差,因变量有观测误差。所以要选择没有或较小观测误差的变量作为自变量。有时候,两个变量的误差相近,此时需要考察x轴变量和y轴变量互换带来的影响。不幸的是,有些作者根本不考虑果这个问题。5 “机理的过程”有一篇论文,说要针对某种现象的机理,进行过程研究。按照定义,过程是指与某个系统有关的某种因素影响该系统的方式,而机理是过程的各种组合,其中之一与该系统的某个现象相对应。如此,“机理的过程”到底是想研究什么,是说不清楚的。通常情况下,研究次序应是过程在先、机理在后。6 结论和前提倒置有一种奇特的辩论方法,说“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不承认自己是精神病患者,现在张三拒不承认得了精神病,这正好说明他有精神病”。用这个不合逻辑的说法开个玩笑是可以的,但付诸行动则会酿成灾难,到街上去问问每个路过的行人,恐怕绝大多数都有精神病,要关到精神病院去。与此相对照,说“河流入海通量减小导致河口区发生侵蚀,观测表明,现在侵蚀正在发生,这正是河流入海通量减小的效应”,是否有点问题。实际上,凡是这种情况,得出的结论最多是或然性的,能否坐实,要看能否排除掉其他的所有可能性。7 “案例”误为“典型代表”或“普适描述”地学研究经常要进行现场观测。长江口向海输送沉积物,强度是多大?好的,选定大、中、小潮的时期各一天,再选择一些站位,进行现场观测。从观测数据中,可以计算出一个数值。这个数据就是问题的答案。这个方法暗示,所进行的观测是具有代表性的,甚至是普适的:“不信你再测?还是这个结果”。然而,我们怎么知道真实情况的确如此?只有在了解系统行为的各种可能性及其出现的频率,才能评价“代表性”。不少发表的论文,对所选案例在整个系统中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是回避不谈的,也就是说,无论研究了多少案例,我们还是不知道整体情况究竟怎样。8 “综合分析”什么叫“综合分析”?一些论文中宣称要进行这种分析,但实际上是把所有的现象又罗列了一遍,把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在操作层面上,“综合”应该是归纳的,也就是说,要从个案中,通过变动范围、出现频率、典型性/代表性评价等方式,总结出一般的预测性陈述,例如对长江口沉积物输运观测结果进行归纳,给出“代表性输运强度”及其计算方法。“分析”应该是演绎的,例如从长江口沉积物输运公式中,可以得出特定情况下的输运强度。因此,具体的操作要么是归纳的,要么是演绎,并没有一种叫做“综合分析”的动作。当然,对数据可以既做归纳,又做演绎,但这是做两件事,不是一件事。9 “地理环境决定论应彻底抛弃”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曾经产生过一种真正的科学理论,称为“地理环境决定论”。不幸的是,人们以地理环境不是唯一决定因素为由,批判并抛弃了这个理论,致使这个有潜力的方向被迫放弃。任何科学理论,都要针对特定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之外理论是否适用,与理论本身无关。“地理环境决定论”说的是,一个地方是否重要,是受到其环境条件制约的。把地理环境当成一个系统,然后对其各个部分的重要性进行分类,然后考察各自的条件,从而得到一个总体图景,这完全符合科学研究的流程和规范,研究中的一些缺陷,如“重要地方”、环境条件、支配程度、时间演化格局的定义,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来克服。科学理论通过明确定义域、提升预测的可靠性而得到发展,并进一步开拓出新领域。所以,人们犯下的这个错误对人文地理学打击不小,历史上这种错误还一犯再犯,对待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就是如此。10 局部差异大小作为影响大小的证据相同和不同,经常被用来作为影响大小的证据,但没有考虑到系统演化的时间尺度问题。例如,在环境影响评估中,施工前后的环境特征用模拟结果的差异来表征。因为地貌演化受到水动力条件、沉积物输运条件的影响,所以用施工前后的水动力和地貌对比被认为可以说明施工的影响。做起来也不困难,模拟一下施工前后的流程和地形,对比结果就出来了。然而,这里有一个天大的漏洞:模拟的时间尺度远小于地貌演化的时间尺度。有时,施工导致地貌系统的状态转变,从此其演化将导向另一个方向,最终变得面目全非。但在各种“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中这一点基本上是不管的。打个比方,优秀的和平庸的研究者,其差异要在后来的学术生涯中才能看出,如果只对比前一两年,不大可能有巨大的差异吧。

别材

涨知识了|期刊索引的SCI、SSCI、EI、ISTP、ISSHP…是什么意思?

期刊索引的SCI、SSCI、EI、ISTP、ISSHP……都是什么意思?目前,在国际科学界与学术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ISI旗下的SCI、SSCI、EI和ISTP等重要检索期刊所收录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1、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I)2、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CI)3、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SCI)4、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A&HCI)5、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TP)6、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SHP)7、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EI)8、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SCI)9、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CD)一: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I)ISI的发展简况: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是国际知名的科技信息研究与服务机构。1958年,ISI的创始人Eugene Garfield借款500美元创办了ISI,Current Contents(CC)ofChemical,Pharmaco-Medical&Life Sciences是当时的唯一产品,它每期有32页,包括了200种期刊。1960年,ISI引进了Current Abstracts of Chemistry and Index Chemicus,并于当年正式成立公司。1992年,ISI被ThomsonBusiness Information收购。ISI成立50多年来,先后推出了SCI、SSCI、ISTP、A&HCI和ISSHP等许多著名的学术研究检索工具和数据库。ISI的领域涉及22000种期刊、3100万件专利、60000个会议录、5500专业网站、5000本学术专著、200万化学结构、230多个学科的深度索引,以及100年的科学引文索引。目前,ISI的主要产品有两类,一是平面索引产品;二是网络产品。ISI的平面产品(5种):1:《科学引文数据库》(SCI) 2:《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3:《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 4:《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 5:《社会科学和人文会议录索引》(ISSHP)ISI的网络产品(2种)1:1997年,ISI创办了ISI Web of Science,并开始通过因特网提供在线访问。ISI Webof Science。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引文数据库,包括ISI的三大引文数据库,即ISI-SCI、ISI-SSCI和ISI-AHCI,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领域200多个学科的8,600种经过评估的学术期刊,每个数据库都是每周更新的。它可让用户在这些的跨学科的海量著录信息中进行引文检索和引证分析。用户可以同时从多个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的数据库中得到相应的检索结果,而且在检中的文献中还提供了该文献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访问路径,据此读者可以进一步参阅这些参考文献,直至追根溯源并了解全貌。这种独特的引文方法已成为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WebofScience可以在网络环境下直接使用,并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2:ISI最新开发的信息产品解决方案被称为ISI Web of Knowledge(http://isiknowledge.com/),它可以为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企业、政府和非赢利组织开展研究活动提供信息支持。WebofKnowledge将跨学科的(以及细化的)论文著录、评估和分析工具、信息管理工具等集成在一起,是一个基于互联网(WWW)所建立的新一代学术信息资源整合体系。ISI的辅助产品(2种)此外,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也以影响因子方面的研究而著称。ISI开发的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ISI基本科学指标)收集和分析SCI、SSCI中所收录的10多年来的高质量学术期刊中出版的研究文献及其参考文献(引文),运用引文分析等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按照不同分类提供相关数据,并展开分析和排序。I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有助于确定关键的科学发现,评估研究绩效,掌握科学发展的趋势和动向,了解各个研究领域中最依靠的国家、研究机构、科学家、论文和期刊,确定特定研究领域中的研究产出与影响。2001年,ISI还创立了ISI Highly Cited.comSM(这是一个介绍世界最有影响、被引次数最多的科学家的网站),引入了ISI科学基本指标(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SM),为衡量科学趋势和为国家、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公司期刊的表。现排名提供了有力的评价工具。目前,ISI的首席执行官(CEO)是MikeTansey。二: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CI)SCI简介:《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也是当前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SCI创建于1961年,其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Eugene Garfield(1925-09-15)。它主要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1945年以来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目前,SCI的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目前,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SCI将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Edition,简称SCI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6650余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简称CC)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这其中,含有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4500种;扩展版收录期刊6650余种。SCI每年收集论文数达六七十万条。SCI的索引形式:SCI主要摘录科技期刊和专利。被选用的期刊上所刊载的每篇文献,包括论文(无代号)、摘要(A)、评论(B)、编辑部文章(E)、通讯(L)、会议资料(M)、专利(P)、评论和书目(R)都逐一加以摘录。尤其把每篇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一一认真著录,并按照一定格式编排起来。在论文索引方面,它是以来源索引为基础,另配有四种引证索引(即作者引证索引、专利引证索引、主副事物引证索引及机构引证索引)。SCI的索引方式有4种。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按第一作者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用于检索作者发表的论文;期刊源索引(Source Index)按每篇论文的完整文题排列,用于检索论文主要内容;主题词索引(Permuterm Subject Index)通过标题词汇或主题词查找某学科、某专业方向涉及文献,光盘版已通过SCI’sKey Words Plus追溯出现在论文所引参考文献中的单词、词组与短句,扩充了印刷版的容量;机构索引(Corporate Index)按地域、字母顺序排列,检索每篇论文的所属机构,或某机构用于统计所发表的论文,也可用光盘版与在线版方便地查找此索引三: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SCI)SSCI简介: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它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据ISI网站200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SSCI全文收录1876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现收录有中国大陆的期刊3种,台湾的期刊7种SSCI最早创刊于1969年,收录数据从1956年至今,是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数据覆盖了历史学、政治学、法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图书情报学、公共卫生等社会科学领域。SSCI收录期刊1979种,覆盖了历史学、政治学、法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图书情报学、公共卫生等社会科学领域。SSCI与SCISCI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英文缩写,从功能上说是一种学术论文检索工具和数据库,从内容上说是以收录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论文为主。SSCI从功能上说也是—种学术论文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只不过它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英文缩写,从内容上说是以收录社会科学的论文为主。近几年来,在国内大学论文排名、研究基金申请、个人职称晋升等竞争中,SCI论文数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依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几乎言必称SCI。国内许多大学都提出了下世纪初把自己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当拥有较多的SCI论文数,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然而,SSCI却在国内受到冷遇,很少有人提及。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不仅应当拥有较多的SCI论文数,还应当拥有较多的SSCI论文数,尤其对于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更是如此。SSCI对其收录期刊范围的说明中明确告知该数据库中有一部分内容与SCI重复,这是因为学科之间本身有交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在文献中的自然反映。SSCI覆盖的学科范围。SSCI覆盖的领域包括:人类学,区域研究,商业,商业金融,传播学,犯罪学与刑罚学,人口统计学,经济学,教育与教育研究,特殊教育,环境研究,人机工程学,种族研究,家庭研究,地理学,老人病学和老人学,健康政策与服务,历史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史,工业关系与劳工,情报学与图书馆学,国际关系,语言与语言学,法学,管理,法医学,护理学;哲学,规划与发展,政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物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数学心理学,心理分析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公共管理,大众健康,康复,社会问题,社会科学-生物医学,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社会科学-数学方法,社会工作,社会学,恶习,运输,城市研究,女性研究等。无疑,这些学科的研究水平对于衡量—个国家的研究水平是极其重要的;对—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更至关重要。四: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A&HCI)A&HCI即《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简称A&HCI),它是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它与SCI和SSCI一起共同构成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三大核心数据库,其特点也是收录引文文献,目前收录1300种国际权威的期刊作为文献源。1976年,ISI创办了A&HCI,它收录数据从1975年至今据ISI网站最新公布数据显示:A&HCI收录期刊文献数据覆盖了语言与语言学、文学、哲学、宗教与神学、古典研究、历史、考古、艺术、建筑、表演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计9大学术领域共28个学科。A&HCI收录的期刊绝大部分为美国和欧洲的顶级学术期刊,较少收录亚洲等地区的学术期刊,收录期刊亦以英文期刊为主。中文期刊中,目前收入A&HCI有《亚洲艺术》、《中国史研究》和《当代中国思潮》等几种,港台地区仅有“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被收录。我国学术界对SCI、SSCI都比较熟悉,但是对A&HCI似乎还缺乏了解,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学科分类同西方的学科分类有所不同。西方的学科共分自然科学(Science)、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艺术与人文学科(Arts and Humanities)三大类,而在我国,学科只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艺术与人文学科被包括在社会科学内。五: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TP)ISTP,即《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它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的网络数据库Web of Science Proceedings中两个数据库(ISTP和ISSHP)之一。ISTP创刊于1978年,它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主要收录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科技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的会议文献,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ISTP所收录的数据包括生命科学、农业、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从1990-2003年间,ISTP和ISSHP(后文将要讲到ISSHP)共收录了60,000个会议的近300万篇论文的信息。ISTP收录论文的多少与科技人员参加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多少或提交、发表论文的多少有关。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64.44%。六: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SHP)ISSHP,即《社会科学和人文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ocial Sciences&Humanities Proceedings,简称ISSHP),它于1979年由ISI创办,其数据涵盖了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的会议文献。这些学科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文学、历史学、公共卫生等领域。七: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EI)EI,即《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它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来源,也是目前世界著名的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创刊于1884年,最初由美国工程情报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o.)编辑出版发行,它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科技期刊和会议论文,其所收录文献的范围几乎覆盖工程技术各个领域的数据,涉及到材料工程、地质、电工、电子、通信、动力、核技术、化学、工业工程、环境、机械工程、计算机和数据处理、交通运输、金属工艺、控制工程、矿冶、能源、材料科学、农业、食品技术、汽车工程、生物工程、石油、食品、数理、水利、土木工程、医学、仪表、应用物理、宇航、照明、光学技术和自动控制等学科领域。目前,EI选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工程技术类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和图书等出版物。EI数据库每年新增约50万条文摘索引信息,分别来自5100种工程期刊、会议文集和技术报告,其中大约22%为会议文献,90%文献的语种为英文。EI每月出版1期,每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每期EI均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EI的出版形式有印刷版、电子版及缩微胶片。EI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和权威性强等特点。1992年,EI公司开始收录中国期刊,并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EI中国镜像站。八: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SCI)CSSCI的由来与发展:CSSCI,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Index,简称CSSCI),它是南京大学1997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研制的一种中文社会科学研究信息检索的产品。2000年,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专门从事CSSCI的研究与开发工作。2000年,CSSCI引文数据库的构建工作完成,并相继研制成功了CSSCI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2001年,在教育部指导下,成立了由17所著名高校科学研究与管理专家组成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CSSCI被列为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攻关项目,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将CSSCI列为国家重大研究课题。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8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收录了1998以来的数据,其来源文献54万余篇,引文文献320余万篇。该项目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CSSCI的主要形式:CSSCI是我国社会科学重要文献引文统计信息查询与评价的主要工具,它以中文社会科学期刊登载的文献为数据源,通过来源期刊文献的各类重要数据及其相互逻辑关联的统计与分析为社会科学研究与管理提供科学、客观、公正的第一手资料。CSSCI来源期刊的遴选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800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CSSCI的遴选程序是:按照近3年期刊他引影响因子对所有学术性社科期刊分学科进行排序;按照“高进低出”的原则确定各学科预选来源期刊;预选来源期刊提交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年度来源期刊。CSSCI提供的信息检索途径有:(1)来源文献检索。它包括篇名、作者、作者所在地区及机构、刊名、关键词、文献分类号、学科类别、学位类别、基金类别及项目、期刊年代卷期等。(2)被引文献的检索。它包括被引文献、作者、篇名、刊名、出版年代、被引文献细节等。(3)优化检索.包括精确检索、模糊检索、逻辑检索、二次检索等。不同途径的检索结果按发文信息或被引信息分析统计,并支持文本信息下载。CSSCI的收录期刊:CSSCI收录期刊采取两年一次动态调整的方式:2001年度,首次列入来源期刊共419种,另加海外华文期刊16种;2003年度,收录的来源期刊调整为418种;2006年度,收录的来源期刊调整为493种;2008~2009年度,所收录的来源期刊为528种,此外还列出了扩展版的来源期刊152种,以及来源集刊86种。九: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CD)CSCD,即《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它属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创办的我国学术期刊全文检索与评价数据库,是我国知识信息生产、传播、应用和期刊评价、管理的现代化运作平台,以光盘和网络等形式向国内外读者提供动态知识服务,并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进行期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期刊管理部门提供数据。CSCD收入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近千种,其中核心库来源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为378种,已积累了从1989年至今的论文记录近100万条,引文记录近400万条。CSCD除具备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提供新型的索引关系——引文索引。使用该功能,用户可迅速从数百万条引文中查询到某篇科技文献被引用的详细情况,还可以从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献或著者姓名入手,检索到一批近期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CSCD除提供文献检索功能外,其派生出来的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数据库等产品,也成为我国科学文献计量和引文分析研究的强大工具。CSCD具有建库历史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交使用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CSCD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共遴选了1048种期刊。其中,英文刊40种,中文期刊1008种;核心库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378种。。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

草木遂长

兰州大学陈发虎院士团队在地学顶级期刊发表系统性研究成果综述

近日,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发虎院士团队在地学顶级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发表题为“Westerlies Asia and monsoonal Asia: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in climatechange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n decadal to sub-orbital timescales”的重要研究成果。该论文是陈发虎院士主导的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团队近20年在亚洲中纬度地区所获成果的系统总结,论证了亚洲中部干旱区在现代间冰期千年—百年—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皆存在显著不同于季风区的气候变化“西风模态”,提出了多尺度气候变化“西风模态”形成的物理机制。这也是陈发虎院士团队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主要学术成果综述。该论文第一单位为兰州大学,陈发虎院士、陈建徽教授、黄伟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陈发虎院士为通讯作者。从大尺度环流系统的角度,亚洲大陆基本可划分为主要受中纬度西风环流控制的“西风亚洲”和主要受季风环流控制的“季风亚洲”。通过在亚洲中部干旱区开发和集成高质量气候环境代用记录,整合模拟结果、观测数据以及再分析资料,并与东部典型季风区同期气候环境变化进行综合对比,获得三点科学发现:1.西风亚洲在早全新世气候干旱、中晚全新世相对湿润,与季风亚洲气候变化存在“错位相”或“反位相”,即在亚轨道尺度上该区域存在显著不同于季风区的气候变化“西风模态”;2. 在过去千年特征时期,西风亚洲的水文气候变率与季风亚洲在空间格局上同样存在显著差异,论证了“西风模态”在百年—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适用性;3. 气候系统外部驱动(北半球太阳辐射)是亚轨道尺度上“西风模态”形成的主导因素,而百年—年代际尺度上“西风模态”则主要由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环球遥相关/丝绸之路遥相关)控制。研究成果推动了对我国气候环境空间分异的认识从“静态”上升到“动态”层面,不仅实现了在地理学经典的空间思想指导下对古气候学和全球变化科学的丰富和发展,还能为干旱区未来的生态恢复和环境整治、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支撑。百年—年代际尺度上“西风模态”形成机新闻背景: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亚洲中部干旱区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与机理(完成人:陈发虎,陈建徽,李金豹,黄伟,靳立亚)。陈发虎院士领衔完成的“亚洲中部干旱区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与机理”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发现了亚洲中部干旱区在亚轨道尺度上存在显著不同于季风区的气候变化“西风模态”;论证了“西风模态”在百年~年代际时间尺度的适用性;揭示了多尺度气候变化“西风模态”形成的物理机制。围绕上述主题,研究团队在Nature Climate Change、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Climate Dynamics、Journal of Climate、GeophysicalResearch Letters、中国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46篇,SCI总引5,147次(截至2017年底)。其中,8篇代表性论文被SCI总引922次,篇均SCI引用115次,3篇论文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该奖项也是继2007年“我国西北季风边缘区晚第四纪气候变化研究”(完成人:陈发虎,李吉均,张虎才,方小敏,潘保田)、2011年“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隆升与环境变化”(完成人:方小敏,李吉均,潘保田,马玉贞,宋春晖)后,兰州大学地理学牵头获得的第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奖。陈发虎院士团队荣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

数如佚汤

人文经济地理,自然资源与环境类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编者按:2019年3月25日,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发布了2019-2020年CSSCI来源期刊目录和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CSSCI来源期刊共568种,其中收录人文经济地理类期刊类12种,自然资源与环境类6种。扩展版来源期刊214种,其中收录人文经济地理类期刊4种,自然资源与环境类4种(按刊名音序排列如下),特此对入选期刊表示祝贺。CSSCI简介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编辑:立秋图文来源: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第五日

审稿超快的国内期刊汇总,快来Pick一下!

时间如此宝贵,投稿时不我待,审稿遥遥无期,毕业望尘莫及!这是很多已毕业或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投稿前最担心和最焦虑的事情。为了帮助大家在这个环节尽可能节省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审稿周期较短,审稿速度较快的杂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之前做过一期生物医学类SCI期刊(审稿超快的SCI期刊汇总,总有你需要的!)、一期药学类SCI期刊(审稿超快的SCI期刊汇总,第二弹!)一期食品科学与技术类SCI期刊(审稿超快的SCI期刊汇总,第三弹!)以及一期SSCI期刊(审稿超快的SSCI期刊汇总,收藏备用!),今天我们做的是国内期刊专题,后续会继续分享各个专题审稿速度快的期刊,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哦!1、技术经济《技术经济》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全国一级学会的学术期刊,月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11-1444/F,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2-980X,邮发代号为80-584。 收录数据库:北大核心、CSSCI。北大核心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资讯网类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CSSCI 简单来说:CSSCI就是中国版的SSCI。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收录范围:主要刊登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技术与创新管理、产业技术经济、区域技术经济、技术经济理论、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管理、创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可行性研究、项目管理、价值工程等。网友评价:审稿周期快,1-3个月左右。2、水土保持研究《水土保持研究》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中文版,属地球科学类期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收录数据库:北大核心、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CSCD  简单来说:CSCD就是中国版的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的1405种科技期刊作为统计源期刊,选择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用率、基金资助论文比例等十几种期刊评价指标,利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十几年积累的丰富数据,编辑出版了《200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这对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期刊编辑部和科研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地评价期刊,客观准确地选择和利用期刊提供了依据,也为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期刊客观了解自身的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公正、合理、客观、科学的评价依据。收录范围:水土保持相关研究,包括:土壤侵蚀、旱涝、滑坡、泥石流、风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与发展动态;水土流失规律研究、监测预报技术研发成就与监测预报结果;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与效益分析;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计算机、遥感工程、生物工程等边缘学科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实践中的应用;国外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动态等。网友评价:审稿速度快,从投稿到录用大概1-2个月。3、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7年创刊,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8年)》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Q2区期刊。收录范围:智库专稿、逻辑与科学方法论、能源与环境经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等。网友评价:审稿1个多月,版面费2500左右。4、世界地理研究《世界地理研究》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学报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目前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收录范围:世界政治与经济地理理论及实证研究;全球经济联系和经济要素空间运动规律;世界各国区域发展、城乡建设、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变动理论与实践;世界热点地区形成的地理背景分析;世界地理教育改革和世界各国地理学发展动态等。网友评价:审稿1个月左右,版面费2000-3000元。5、西南金融《西南金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主管,四川省金融学会主办的金融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入选2004版、2011版和2017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8年11月,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评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收录范围:政策研究、银行管理、风险管理、证券与保险、互联网金融、农村金融、金融与法律、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区域经济等重点栏目,为广大经济金融科研工作者和金融机构实务工作人员提供论战的前沿阵地。网友评价:审稿1个月左右,不受版面费!以上是5本审稿周期较短,审稿速度较快的国内期刊。后期我们会继续推出各个领域、审稿超快的国内期刊汇总信息,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哦!

狼跋

14项国家地理杂志披露过的惊人冷知识我猜你一个不知道

大家好本期我们将会盘点14项国家地理杂志披露过的惊人冷知识,你可能认为人类对这个世界已经有足够的了解,但其实还有大量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破解,埃及金字塔的顶部是什么模样?撒哈拉沙漠有可能变成一片茂盛的绿林吗?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这些谜团大家都迫切想知道答案,而国家地理杂志都一一揭晓了,有些真相甚至令人难以置信。看完本篇文章你便能够拿这些冷知识在你朋友面前炫耀一番了。 一、埃及金字塔的顶端有什么东西?埃及的金字塔都很高,而当中最高的甚至高达480英尺,146公尺,所以要很好地看清楚顶端藏了些什么,一点都不容易。猜猜到底他们最上面放着些什么?绝对不会是星星。金字塔又不是圣诞树,金字塔是古老法老王的坟墓,这块地方被科学家们发现时,就是约公元前1840年被安在位于凤凰神庙内阿蒙涅姆赫特三世。I'm name hut three的金字塔上的封盖时,在古埃及凤凰被奉为创造和复活之神,所以凤凰这个符号会出现在金字塔顶部的一篇祈求法老能死而复活的咒文,一点也不奇怪。到底这篇祈祷文有没有奏叫就不得而知了。二、金丝雀的颜色跟其他的不一样你有没有过吃完辣的食物后双颊变得通红,同样的金丝雀在吃过辣椒后也会变色。由于金丝雀的翅膀内含有特殊的色素,使它们会根据摄取的食物而改变颜色。比如本来是黄色的金丝雀,在吃完红椒后可以变成橙色或红色,你可能也注意到,在晒过太阳后,金丝雀的羽毛会呈现出各种色调。三、被梵蒂冈禁止复制的特别曲目。如果梵蒂冈有一首主题曲,那会是什么?这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虽然梵蒂冈没有主题曲,但他们的确有一篇乐曲会每年重复演奏,但这份乐谱被严格保密了近150年,甚至连手抄本也不能留下。直到某天年轻的莫扎特第1次听到了这首歌,14岁时然后凭着超凡的听力,便把这首乐章完整的写下来。在梵蒂冈收到了这消息后,他们不但没有怪罪莫扎特,反而对他敏锐的听觉啧啧称奇,因为它抄下的乐谱跟原作几乎一模一样。莫扎特甚至从教皇那里获得了金马次叫松骑士团勋章这项殊荣。四、海面上交错的图案这不是一场大型的跳棋游戏,这些出现在海洋中的一块块方格被称为方格海现象。当两个不同的洋流系统在海底以非直角或斜面的角度交错相遇时便会发生。但这种奇观在远眺时才会觉得好看,因为一旦被困在这些海浪中,你就会陷入险境,他们甚至能把船只扑翻。五、古埃及博物馆藏品黄金面具胡须的折断事件你以为你的工作诸事不顺,已经够倒霉。在2014年一名埃及博物馆员工意外撞断了图坦卡蒙陪葬面具上的胡须,他们曾试图把他重新粘上,但这样反而加深了对这件文物的损坏,这面古埃及面具于1922年被发现,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十大标志之一,虽然小小的意外是在2014年发生的,但直到2016年历史学家们才发现这项马虎的强力胶杰作,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他。六、魔鬼的植物这些美丽的花朵遭受了邪恶的诅咒吗?不是的,他们生来已经是这样。这些来自哥伦比亚森林绰号魔鬼兰花的花朵,因其毛骨悚然的外观犹如一只长了脚和红眼睛的魔鬼而得名。如果你想把这些兰花放入你的花园摆设,你可能要等上很久,这些花朵在一般花店是买不到的,因为它们需要在特殊环境下生长,而且还被列为是濒危物种。七、无色的彩虹当你想到彩虹时,脑海里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应该是很多漂亮的颜色吧?所以这道只有白色的雾虹会令你大失所望。白色的雾虹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因为它只会在大5天出现而得名,当水珠大小不超过0.02英寸、0.05厘米,站立面向大雾背向太阳时便能看到雾虹,这个现象甚至会在月光下出现,称之为月红。八 、GPS真的是免费的吗?虽然当你正在使用GPS寻找最近的星巴克时,你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但美国政府却需要每年花费7.5亿美元来维护用来定位的24颗卫星,这是相当于每天200万美元的巨额款项。虽然美国政府表明他们并没有从GPS系统中获利,但在预防风灾等大型灾难方面可是极为重要的。九、在俄罗斯你不用搬家也能自动转换居住城市你能肯定的说出你现居城市的名称吗?可是生活在俄罗斯的人却不一定能做到,这是因为俄罗斯的城市名称更动的太频繁了,以至于当地居民就算从未离开居住地,也曾分别住过三个不同的城市,一个人可能一年住在彼得堡,而下一年连收拾也不用,就已经住进了彼得格勒了。从此搬家也能变得如此轻松。十、企鹅粪便是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企鹅粪便是生活的必备法宝,有人这样说才怪呢。不管你信不信,像企鹅粪便这样核心的东西,对维持南极洲的生态系统尤其重要。这种鸟类的粪便含有有助于植物在冻土上生长的元素,他甚至能帮助其它动物生存。在过去的5000年里,南极洲就是靠着超过1700万磅,7,711,070公斤的粪便得以保持蓬勃的生机。十一、除人类以外酪梨(牛油果)对别的生物都是有毒的无论是作为蘸酱还是放在土司上,还是三明治的馅料,人们对烙梨的热爱只会有增无减。然而这种美味的水果对别的生物来说都是非常毒的。狗或其他动物例如马和牛在摄取酪梨后会生病甚至死亡。这是因为涝理液含有一种名为person的毒素,它在动物体内会导致心肌和乳腺坏死。十二、冰岛人会利用火山烘烤面包一般人都会使用烤箱来烘烤香喷喷的面包,但冰岛人却采用了当地唾手可得的资源,妥善的热力。这个国家流传已久的火山面包食谱,其中一个关键步骤就是需要将面团放在间歇泉附近整整24小时。由于这里的土壤温度会达到华氏220度,这是104.4度,连面团也能被烤成面包,不过你可能需要涂上大量奶油才能掩盖那阵硫磺味。还有当心别烫伤了。十三、冰球冰球不只是传说。虽然非常罕见,但冰球的确存在于大自然中,它们看起来像只有人类机器才能生产的完美球体,但这些球其实是被风磨成这样的。在特定情况下,被强风能卷起的积雪会被搓成圆球,最后再被磨得平平滑滑的。这些冰球的直径甚至可长达20英寸、51公分。他们最后的一次出现是在2016年西伯利亚的亚马尔半岛的岸边,这又是一个大自然和人类玩猜谜游戏的例子。十四、撒哈拉沙漠并不一直都是炎热的当谈及撒哈拉沙漠时你会立即联想到高温和干燥的沙丘对吧?所以接下来的研究可能会让人难以置信。根据德州农工大学研究员罗伯特科蒂robert cour的说法,撒哈拉沙漠在大约6000年前曾是热带区域,你可能会问,这怎么可能,根据科蒂的理论,哈德里环流圈、赤道4周的热带大气环流跟亚热带风和雨带等有密切关联,这便会促成位于亚热带地区却形成类似沙漠气候的怪现象,这就是导致撒哈拉沙漠从茂盛的绿色环境变成沙漠的大致原因。而每隔23,000年,撒哈拉沙漠就会在不同气候之间来回切换。对于这个世界,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尚未得到解答?请将你的想法写在留言区中,别忘了点关注,把文章分享给朋友,然后点击关注,持续锁定量阿水。

惊魂恋

它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最后的江南秘境,抽空一定要来这里看看

松阳位于浙西南山区、丽水腹地,因地处长松山之南,故名松阳。松阳的特点可以用“历史名城、桃源胜地、名茶之乡、开放热土、和谐家园”五句话来概括。松阳独山是松阳的标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秀美的风光和诸多鲜活动人的民间传说,成为维系松阳人乡情的重要纽带,更是外地人寻访松古风貌,了解松阳风情的首选之地。独山东南崖陡,西北坡缓,遥相呼应,风景各具特色。站在北坡上眺望,远处堰坝潮水正缓缓注入弯弯曲曲的松阴溪中。壮阔的松州大桥横跨松阴溪上。大木山骑行茶园位于丽水市松阳县,历史悠久的名茶是之乡,全县拥有茶园11.56万亩,连片茶园面积8万亩,被誉为“中国最大的茶园”。在众多的茶文化景区中,的大木山是比较特别的,他们不仅打着茶文化的招牌,还打出了骑行茶园的健康品牌,而且建造了全国最长的单车骑行道,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骑行之路。园区里,一排排整齐的茶园,因茶树年生的长短,其绿色的程度也有深有浅,加上起伏的山坡,波浪般的向远处延伸,而星罗棋布的水体点缀其中,形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位于松阳与缙云的交界处,海拔640米的松阳高山西坑村,形成碗口状,因常年雨量充沛,所以你总能看到西坑村云雾缭绕。北宋松宣古驿道穿村而过,鹅卵石道路纵横交错,道路网至今保留完整。村里至今保留有21幢清代古民居、宗祠、社庙、香火堂等古建筑,以及40余幢民国至上世纪70年代的民居。这些建筑与古木修竹融为一体,伏卧在大山之中,构成了一幅生动优美的画卷,成为“中国最优美的山村”。杨家堂村坐落在五山环抱的山凹中,村里的古民居依山而建,随着村道的坡度一级级向上延伸,阶梯式层层铺开。鳞次栉比的古建筑间,一层层翘首相对的马头墙上随处可见充满韵味的壁书壁画。整个村落被青山古树环抱,几十幢泥黄色土木结构古民居建筑依着山势一层一层向上延伸。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民居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这里有江南小布达拉宫之称。箬寮原始林区(自然保护区)距松阳县城50公里,景区面积近万亩,山险、岩怪、树奇,自然景观独特。海拔1500米的主峰如硕大无比的擎天巨石拔地而起,陡峭的崖壁上虬龙般的苍松横空而出,大有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之势。奇丽秀艳的箬寮密林深处,隐藏着数不尽的奇石异岩,有耸出林海的石人矶、栩栩如生的小熊望松、姑嫂岩、三十六灶、观音海等几十处主要景点。区内还有溪流瀑布错落其间,达30余处,其中大基背瀑布落差70余米,分三级泻下,颇为壮观。延庆塔塔体以古砖垒砌,每层均有木构飞檐。塔身呈六象、六面辟门,每层设有平座回廊。塔分八层,高三十八米,可登至顶层。额榜“延庆寺塔”为沙孟海手书。延庆寺塔经历了一千余年风雨,偏心距一米多,人们将其称为“东方比萨斜塔”。该塔进行过修缮加固,依然保持原貌,斜而不倒,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家大院是一个既安静又富含文化韵味的去处,黄家大院坐落于松阳县城西北2公里的望松乡乌井村,整座建筑豪华富丽气宇轩昂特别是木雕工艺。黄家大院是浙西南规模较大的传统民居建筑之一,布局合理,建筑构思精巧,木雕工艺精湛,雕刻内容文化内涵丰富,保存现状基本完整,是研究浙西南民居建筑格局类型和建筑雕刻文化的重要实例。石仓古民居群位于松阳县大东坝镇,由上茶排、小茶排、山边、下宅街、后宅、蔡宅等6个古村落,共30多座气势宏伟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组成。各座古民居自成格局互不相连,形成一座古民居又是一个小村落的格局,是中国封建社会聚族而居的传统样式。石仓古民居群的布局和装饰既有共同的时代印记,又有各自的建筑风格特色。所有民居古建筑均为硬山顶,泥墙青瓦,外内门楼均有高昂的马头墙。建筑立面构成前低后高,两翼拱卫的中轴轮廓线,使建筑有主有次,有藏有露,有空间秩序感。松阳县四都乡地处浙西南山区,位于松古盘地松阳县城东北15公里处。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四都气候变化异常大,昼暖夜凉,温差大。造就了雨后或空气湿度较大时的清晨,极易形成云海、云雾袅绕山涧。四都寨头海拔高度相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山势险峻,风景如画,人文风貌憨厚古朴,有中国的“摄影天堂”之美誉。酉田村是县级历史文化名村,村中古道纵横交错,叶氏宗祠、社庙、叶氏香火堂等公共建筑保存完整,红色的夯土泥墙、小青瓦覆顶,基本上为三合院和一字屋,泥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两侧设耳房,中轴线上布局合理,传统风貌协调统一。现存传统建筑群及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原貌保存完好,建筑质量良好,村民们仍旧生活使用在传统区域内。此外,古道、古井、池塘、米碓、晒谷坛等历史遗存依旧,古树名木众多,成为三都乡著名的景点。明清老街是松阳县城里仅存的一条老街,在层层现代元素的包围下更显弥足珍贵。有人说过闭塞造就了今天的松阳。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松阳却如同一个避世的桃花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市的称谓是古老的城市,又名旧市,距今已有1800余年。前街、后街、下街、城头街,高墙黑瓦,泥房木屋,店家货铺,浓郁古朴气息。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善端

托福科学阅读:6个推荐网站

你知道多少个关于科学的英文单词?如果你的回答是“不是很多”,那你需要改变,因为托福阅读充满科学性!为了对此进行量化,ETS TOEFL官方书籍中39篇TOEFL阅读文章中有 32 篇以科学为重点。为了正确准备托福阅读,你需要阅读英语科学知识。一年级和二年级大学科学课本中可以找到与托福最相似的科学读物。因此,如果你可以使用这些基本文本,它们将非常有用。但是,当然,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利用互联网阅读的便利性。有很多网站可以为你提供即时,免费的科学课本,这些课本具有类似于TOEFL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今天,我们将看看六个特别好的托福科学阅读网站。1.Mental Floss我个人最喜欢的类似于TOEFL的科学资源来源是Mental Floss网站。mental floss的科学版块包含大量TOEFL级科学文章。2.史密森尼杂志如果你还没有听说过《史密森尼杂志》,那么你真的错过了一个好网站。该网站不仅是类似于TOEFL的科学文章的绝佳来源,而且还充满了北美英语学术文献,这与你在TOEFL上所看到的完全一样。如果你打算在美国学习,《史密森尼杂志》应该特别引起你的兴趣。该网站由美国联邦政府赞助,并与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博物馆相关联(一旦你通过托福考试并来到美国,你就可以亲自参观这些博物馆!)史密森尼杂志(Smithsonian Magazine)在其网站上设有关于科学与自然的特别版块。史密森尼大学以生物学为导向的科学方法使理想的托福科学阅读实践成为可能。托福考试本身比其他种类的科学更重视生命科学。3.国家地理杂志国家地理杂志是另一家美国机构,尽管它不是政府资助的机构。自1800年代后期以来,《国家地理》作为印刷教育著作和摄影作品的主要来源已经存在。在近代,国家地理网站继续提供有趣的科学文章以及精美的照片。与更正式的托福阅读文章的学术“情绪”相比,《国家地理》的科学版对此具有更令人兴奋的记者/旅行指南语气。当然,生动的全彩照片并不能说明真正的TOEFL段落。尽管如此,《国家地理科学》仍然是一种培养人们对科学阅读的热情的有趣途径,同时可以让自己接触到TOEFL级的科学词汇和适合TOEFL的科学主题。4.时代杂志像《国家地理》一样,《时代》是一本历史悠久的印刷杂志,也赞助在线科学内容。时间科学网页上的大多数文章都涉及与科学有关的时事。该网站上的文章强调了最近的科学发现和新的科学理论的出现。你还将看到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政治作品以及有关科学资助和研究的政府政策。政治化的内容比《时代科学》的其他新闻故事要少得多。但是,即使这些“政策”部分也包含TOEFL级的科学词汇,并且可以使有趣的阅读练习成为可能。5.科学新闻尽管“ ScienceNews”的标题中包含“ News”一词,但该网站避免了你在《国家地理》和《时代》科学专栏中经常看到的类似于托福的“时事”语气。实际上,ScienceNews网站在展示有趣但“永恒”的科学文章方面确实很棒。这与你在TOEFL本身上看到的有效但不必要的科学信息一样。更好的是,ScienceNews的编辑试图以普通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理解的水平撰写科学文章。这与托福在自己的科学文章中所追求的科学写作水平完全相同。6.科普如果你查看“大众科学”网站,似乎不太可能成为类似TOEFL的科学网站的候选人。你所获得的文章与TOEFL格式差不多。在我撰写本文时,PopSci的热门文章是“ 为你生活中的太空书呆子提供19个礼物创意 ”,“ 现在你可以购买由蘑菇制成的华丽家具”,“ 观看切尔诺贝利灾难现场最终得到适当控制”(视频)和“ 睡眠不足会使美国人每年损失4,110亿美元。”不,这些文章完全没有你在TOEFL上看到的。内容和格式都是错误的,主题也是错误的。在涉及TOEFL备考的情况下,PopSci文章中的词汇也很流行。那么,为什么要将这个网站列入清单?好吧,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东西,不是吗?与托福无关,但肯定与你的生活有关。这可能是培养人们对科学的兴趣的最佳网站,它是你想要阅读和关注的东西,可以“购买”科学。在某个学术主题上被“出售”,找到你的托福主题的入场券,确实可以提高你的考试成绩。感兴趣的应试者往往是成功的应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