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做需求调研?完完全全

如何做需求调研?

一、为什么做需求调研?软件项目往往从用户的一个或者多个需求开始,需求调研就是彻底搞清楚弄明白用户到底想要什么,帮助用户把心中的想法具象化,这些具象可以是流程、功能、性能、界面等等。用户在提交需求时,往往有以下两种情况:(1)用户只是想到了某一点或者几点的功能,想法不成熟也不成体系。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帮助用户完善需求,一步步的挖掘用户到底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这是一个引导的过程。(2)用户负责或者参与某项具体工作,想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先充分调研用户工作流程后,深入与用户讨论交流,让用户多说,我们多听。一般来说,用户并不是软件研发的专业人士,用户的很多想法、设计、思路和具体的软件设计有着一定的差别,这就是专业人士发挥的空间。专业人士依托用户的想法,结合自己的经验知识和用户一起用更工程化更科学的方法建设软件项目。因此,需求调研的时候,不仅要弄清楚用户的需求,还应该用自己的经验帮用户归纳出更加合理的需求。二、如何开展需求调研?1、准备软件项目开始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拿到用户关于软件的一些描述。首先,我们就要基于这些描述弄清楚用户要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软件,这类软件通常有什么样的功能,这类软件的应用价值是什么?有了这些信息后,我们才能在需求调研的时候更好地引导用户,有的放矢。2、调研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开始与用户进行调研沟通,这时需要关注三个方面,即项目背景、业务流程和项目角色。项目背景调研的对象是项目发起者,一般是领导。项目背景,是了解用户建设项目的根本动机,也就是初衷。在不同的建设动机下,用户的软件的要求会有很大的差别。充分的调研项目背景,可以很好地把握客户的期望值和建设目标,从而有效地屏蔽风险点。业务流程调研的对象一般是业务负责人。业务流程,是调研的关键与核心,是最需要花时间、下功夫的,这需要反复地与用户沟通,充分把握用户的想法、要求。另外,业务流程不能简单地把线下流程照搬到线上,要找到线下流程的痛点,然后,在线上流程中进行调优。项目角色调研对象一般是一线工作人员。项目角色调研和具体业务息息相关,项目角色就是项目最终的使用人员,核心点是关注每个角色在业务中的任务,做好权限的切割和业务的流转。3、总结需求调研结束后,要有内容输出,一般来说就是需求调研报告。在需求调研报告中,要阐明项目背景与目标、通过本项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项目中关键业务流程(必要时可以绘制业务流程图)、项目中的角色分工等。

保护欲

超全!手把手教你做好项目需求调研

当你的领导质疑产品调研时间过久,甚至说出:一个产品的调研,如果是他做,两天就完事之类的话,那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你,怎样才能和领导说明需求调研的方法论,并准确的执行呢?作者从多年的项目经验出发,对B端产品需求调研的方法论进行梳理,与大家逐一分享,本文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需求的背景分析。什么是需求?需求被定义为: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对产品的预期和使用现状的差距,我们服务的传统企业客户比较多,一般传统企业进行转型都是为了降本增效、串联产业链,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当问题未得到解决或未得到高效解决的时候,就会产生需求。项目需求背景分析:需求背景是指需求产生的原因及想达到的目标,通常我们接到客户的需求的时候,需要通过一些工具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就是5W2H,但是这里可以简略分析,谁(who)需要通过怎样的途径(how)去达到什么目标(what),总结下来就是what、who、how三个核心元素。what:是指本次项目目标,在进行背景分析时,我们需要明确项目目标,在明确项目目标的前提下,可更清晰的确定需求的边界。who:是指本次项目的干系人,包括直接干系人和间接干系人,我们需要尽可能的确定需求干系人并对其进行用户访谈,通过用户访谈确定干系人目前的问题及其关注点以及需求的重要程度,并以此进行后期的功能设计。how:是指该项目的策略级实施方案,通过对需求进行背景分析,我们需要确定项目的策略级实施方案,并根据干系人关注点、项目目标、项目资源确定当前最优解决方案。总结来说就是三步,第一步确定项目目标,第二步,确定干系人,第三步,解决方案。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该怎么做。第一,确定项目目标项目目标是贯穿整个项目周期的产品方向,B端项目的目标通常是基于当前的业务形态制定的,且每个版本均需明确该版本的项目目标。那么,该如何确定项目目标呢?确定项目目标的关键是明确【业务场景+当前情况+目标】。具体的业务场景是需求分析的基础,业务场景具有故事化的功效,可帮助进行产品设计,也可帮助技术部门理解需求,明确当前情况,可确定当前的问题,而目标即是需求人对产品设计的期望,通过明确现状期望即可提炼出产品需求。第二,确定干系人确定干系人是需求分析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与C端产品需求分析过程中的用户分析不同,B端产品的干系人分析不仅包括产品的用户(直接使用人),也包括产品的直接和间接相关人。干系人可从目标和风险两个维度进行识别:1. 根据目标识别关键干系人,例如直接部门负责人、间接部门负责人、核心用户等。2. 根据风险识别关键干系人,例如:该功能的直接使用人、具有一票否决权的评价者、技术部门负责人等,引用一张图可以更清晰的看出来。确定干系人后,需对干系人进行用户访谈,收集干系人当前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发生的频率及影响,再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进而产出策略级的解决方案。第三,解决问题首先应记录原始问题在进行干系人访谈时,我们需要记录用户对遇到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影响的原始描述,原始描述有助于后期对原始需求的追溯。 接下来需要整理问题并分析影响第二步我们需要对干系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其影响,问题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最后产出策略级解决方案,明确问题影响后,则可产出策略级的解决方案,并对比不同的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在权衡干系人关注点、问题影响、当前资源等情况后,产品负责人和关键干系人对当前需解决问题的优先级及问题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总结:由上可知,对于需求做背景调研可按照第一步确定项目目标,第二步,确定干系人,第三步,解决方案。根据项目规模大小,此阶段可能需要项目团队投入2-4周进行精细化调研分析。下一篇我们将讲一讲需求调研的调研方式和提纲及访谈技巧等内容,请持续关注。(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宁固

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图」

一、市场调研定义及分类市场调研,泛指调研机构通过科学系统的调研方法(常为定性、定量研究方法)研究目标企业或市场,并获得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真实意见或市场竞争现状数据的活动过程,有助于帮助企业形成特定市场营销决策,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重要环节。广义而言,市场调研机构泛指所有可自行开展调研项目的组织、机构或部门,如可承揽桌面调研项目的咨询公司、部分本土知名企业(如腾讯、网易)的独立调研部门等。市场调研可从调研范围、调研性质、调研频率、调研方法、调研内容等角度进行分类。以调研范围划分可分为全面调研和抽样调研;以调研性质划分可分为探索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因果性调研和预测性调研;以调研频率划分可分为一次性调研、连续性调研;以调研方法划分可分为文案调研、实地调研;以调研内容可划分为顾客满意度调研、消费者需求调研、竞争动态调研和市场环境调研。市场调研按不同角度分类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产业链分析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参与者分为一手信息来源(包括行业研究专家、调查访问对象)与二手信息来源(包括行业协会或官方机构、第三方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网站);产业链中游参与者为市场调研企业;产业链下游参与者为企业客户、政府机构、个人客户等。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产业链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1、产业链上游分析一手信息来源,一手信息来源,即市场调研企业获得的原始资料数据(需自行整理分析,方可获得结论),具有实证性与保密性高的特征。如行业研究专家:行业研究专家可为市场调研企业提供行业咨询服务(如行业未来趋势预测、市场竞争现状、行业痛点分析等)。二手信息来源,即其他机构或协会搜集并整理分析的现有资料数据,可用于市场调研企业调研时参考,具有实证性与时效性低的特征。如行业协会或官方机构:行业协会或官方机构常出具行业相关重要数据(如行业市场规模、进出口业务量、宏观经济等数据),可信度高但常存在时效性差的问题。2、产业链下游分析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产业链下游参与者包括企业客户、政府机构及个人客户,其中企业客户占比最高,为80%左右。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初期,外资企业客户数量较多,但随着时间推移,本土企业相继崛起,市场调研需求逐步增多。现阶段,中国市场调研行业本土企业客户数量占比约为90%,外资企业客户数量约为10%。本土业务为市场调研行业主要增长驱动力,国际业务有待加强。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三、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市场规模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技术随之迅速迭代更新,用于市场调研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不断增多,如眼动、脑电研究方法、互联网与大数据采集分析方法等。调研方法与技术的不断丰富提高了调研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推动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不断走向成熟。此外,伴随本土企业的不断崛起,为更了解市场现状、洞察消费者行为特征、提升市场竞争力,本土企业逐步养成市场调研意识。在此背景下,可提供专业服务以协助企业进行品牌研究、消费者研究、市场行情研究的市场调研行业深度受益。2015-2019年,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市场规模由115亿元增长至18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9%。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为市场调研行业带来利好因素。市场调研企业逐渐将传统市场调研方式与互联网市场调研方式相结合,可丰富数据采集来源、加快数据获取时间、减少实际调研成本并拓宽调研应用场景。大数据时代来临,可进一步优化市场调研技术与研究方法,通过不同算法不断深挖更高层数据,并保证数据准确性与真实性。传统市场研究方法面临革新,市场调研企业运作效率将得以有效提升。在上述因素影响下,预计2019至2024年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市场规模将以13.5%的速率持续保持增长,2024年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将有望增长至351.9亿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四、中国市场调研行业驱动因素分析1、本土企业崛起,扩大调研市场需求中国市场调研行业早期,市场调研企业多服务于部分大规模外资企业与合资企业,本土企业市场需求尚小。但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本土企业相继崛起,为提升品牌竞争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本土企业的市场调研需求增多(如媒介研究、客户满意度研究、市场行情研究、用户行为态度特征研究、品牌与声望研究、价格研究、产品现场测试或追踪研究、广告效果追踪研究等),其中媒介研究、客户满意度研究、市场行情研究与用户习惯&态度研究市场实施比例较高,分别为13.7%、12.8%、9.1%、9%。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调查研究方法与技术不断多元化,促进市场调研行业发展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技术快速迭代更新,调查研究方法与技术也随之愈加丰富。调查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与大数据研究。据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数据显示,采用以上研究方法的企业占比为73%、20.3%、6.7% ,其中面访研究为企业采用最多的研究方式,占比高达37.2%。市场调研企业通过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与大数据研究为辅的方式,可进一步提升数据采集、整合、分析的运作效率,充分保证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方法的合理性,有利于促进市场调研行业发展。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五、中国市场调研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市场参与者可分为三大梯队(根据企业营收):第一梯队企业是以尼尔森、盖洛普、益普索为代表的世界知名外资企业,年营收多为数亿元,此类企业为行业标杆企业,拥有领先个案研究水平;第二梯队企业是以CSM、零点研究、慧聪为代表的本土或合资领先企业,年营收常超过5000万元,成立较早、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第三梯队是以现代国际、中为咨询为代表的本土知名企业,年营收多低于5000万元。中国市场调研行业梯队企业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尽管世界知名外资市场调研企业市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但本土市场调研企业业务水平逐步提升,不断抢占行业市场份额。现阶段,从企业类型分布来看,民营企业分布占比最高,为73.2%左右,其次为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国有企业等,占比分别约为12.5%、8.0%、4.5%。由此可见,选择开展市场调研业务的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市场竞争随之日益激烈,企业需加强项目研究质量把控,方可长久发展。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六、中国市场调研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互联网市场调研为重要发展方向通过互联网市场调研,市场调研企业可丰富数据采集来源、缩短数据获取时间、降低实际调研成本。现阶段,常用的互联网市场调研数据收集方式包括网站问卷调查、电子邮件调查、网上小组座谈、一对一网上深层访谈、文献资料分析、弹出式调查、网上观察、网上实验法等,其中选择网站问卷调查的市场调研企业使用占比最高,为59.8%,其次为网上固定样本与电子邮件调查,占比分别为27.7%、20.5%。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独立使用互联网市场调研方式的企业数量占比为30.5%,以传统市场调研为主的占比为29.9%,互联网与传统调研相结合的占比为24.3%,从未使用过互联网市场调研的占比为15.3%。互联网市场调研的商业价值不断受到市场调研企业的认可,其应用场景也愈加广泛,涵盖网络用户监测(如用户数量、结构、地理分布、消费行为)、网络广告监测(如网络广告发布量、点击率)、网站流量监测(如网站访问量、购买率)等。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在经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后,市场调研企业逐渐意识到互联网市场调研的重要性,相继开始采用互联网市场调研的方式。相比传统市场调研方式,互联网市场调研可为企业带来诸多优势(如调研效率高、范围广、成本低等),青睐互联网市场调研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因此互联网市场调研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2、大数据技术将不断应用于市场调研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减少了企业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成本与调研周期,还促使数据信息朝多样化、完整化方向发展(通过数据清洗、数据调整、数据补充等方式优化已获取的数据信息),进一步提升市场调研企业的运作效率。传统的市场研究方法是通过定性、定量市场调查手段实现品牌研究,而大数据手段则是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对新闻媒体、社会化媒体等网站进行监测,实时掌握品牌市场舆论与消费者满意度情况,促进了企业对品牌形象现状与趋势的了解。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相待

专家引领 需求调研

专家引领 需求调研2020年2月20日,洪安中学校“强校工程”研讨活动在“新见 书山”进行。何远忠校长首先向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的领导与专家介绍了项目合作与展望,并与专家组一起审议学校的三年规划,研讨并细化强校工程实施方案的措施,落实项目合作的启动仪式等工作。研讨活动的第二阶段内容是洪安中学教导处、教科室、政教处分别向专家组提出强校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惑,专家组耐心细致地进行剖析与解答,提出了详细的应对措施。参加研讨活动的人员有:洪安中学何远忠校长、邱绍明副校长、教导处主任、教科室主任、政教处主任、团支部书记;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李鹏飞执行院长、周晓兵常务副院长、事业发展中心叶有龙副主任、龙泉驿区工作站叶长青站长等。

白丝线

第五空间-需求调研应该关注什么?

要想设计适合用户的产品,你需要了解你的用户。有一些工具可以协助你完成这项任务,有些则会误导你。你需要学会辨别它们。——《亲爱的界面》01今天咱不聊如何做用户调研,咱们来聊聊在需求调研的时候那些曾经踩过的坑吧。关于如何做调研,我之前写过一些文,有需要的可以点:需求调研的粗浅分享来,聊聊用户访谈吧!02不知道有没有人有过类似的经历:路过一家正在打折的服装店,进去逛逛。导购MM非常热情的迎了上来:“您好,想要买点什么?”你内心的OS是:我也不知道……做需求调研时一上来就问用户:“请问,你有什么需求?”估计对方内心的OS也是:我不知道……曾经的我很疑惑,为什么用户会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后来我发现,用户真的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算用户真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未必想过自己为什么需要这个。人们不但不能告诉我们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甚至可能连问题都描述不清楚。——《亲爱的界面》正如亨利 福特曾经说过:如果当年我去问消费者需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回答“一匹更快的马”。03有个非常有启发的案例是关于可乐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百事可乐发布了一个匿名品尝可乐的广告:顾客喝了两杯没有品牌标志的可乐,然后让顾客评定一下哪个更好喝,结果80%的顾客选择了百事可乐。这个广告极大幅度的提升了百事可乐的市场占有率。于是可口可乐坐不下去了,找了好多专家进行头脑风暴后,决定要改变可口可乐的配方。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了新口味的研发,并且花了400万重金进行口味测试。结果是:有60%的消费者认为新口味要比原味好,52%的人认为新可乐比百事好。于是新口味的可口可乐上市。而上市后的结果呢?差点让可口可乐亏掉了底裤。用户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和问题倒还正常,最糟糕的是,即便我们打算为他们开发一款产品,他们也无法预测自己是否会使用,以及如何使用该产品。在智能手机出现前,人们对手机的诉求是:能打电话、发消息、结实耐摔、续航能力强(可以换电池)。诺基亚对这些需求的满足程度高达80%以上,而iphone估计只能达到50%,可能还不到。正如诺基亚的高层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04见识过可口可乐、诺基亚这样的巨头在面对需求调研的时候都惨遭滑铁卢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坐以待毙?无计可施?我倒是觉得,挺好的。我们工作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此,我们要去挖掘需求,定义真正的问题。如果人人都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么,知道自己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估计我们也就失业了。05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在需求调研中使用呢?方法很多,但是我觉得不能偏信,我们还需要多关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以下几个。了解人们目前在做什么了解现状是为了发现问题,为了找出可以使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变得更加容易、更加高效的方案。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观察用户的工作流程和场景等。比如,我们发现用户在做文件更新归档的时候,需要参照一份纸质清单,逐一核对,再去档案室的架子上找到之前版本的档案进行归档。我们是否能想出能够让他的工作变得轻松、容易、高效的方案呢?比如,一位妈妈在翻阅了食谱后决定要给宝宝做一顿营养丰富的晚餐,但是她需要把每样菜用到的食材及数量列出来后再带着单子去超市采购。我们是否能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呢?查明人们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什么叫做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以填工时为例,每天工作都忙不过来,还需要非常仔细的去填工时。更让人挠头的是,往往会想不起来自己这一天或者这一周具体做了哪些事情,用了几个小时。填报销单、贴发票也是类似的烦恼。那我们有没有办法,让他们免于这些琐事的烦扰,或者至少让事情变得更有趣?了解人们想做的事情有的时候,用户的脑海里会想“要是能这样就好了”。那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让他们有机会做想做的事情。比如,我在发邮件的时候忘记加附件了,我会想“要是有人提醒我一下就好了”,现在Outlook等已经有类似“你似乎忘了添加附件……”的提示了。要是不用出门就可以吃到小龙虾就好了,要是能知道公交车什么时候来就好了……06我来举个例子来简单的说明一下,这三个问题的应用。比如我们现在准备做一个“日程管理”的软件需求调研,我们可以思考以下问题,关注以下信息:用户现在是怎么管理日程的?具体如何使用的(时间、地点、过程……)?对于一些特别的(突发或者重复性的)活动是如何管理的?对日程管理有没有其他的期望(比如和别的app进行关联,或者可以分享、统计等)……在进行需求调研的时候,我们多思考一下:用户目前在做的事情哪些部分是低效的,是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是可以提供便利的。这样做,是有助于我们去发现需求和定义真正要解决的问题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解决方案解决是不是用户的痛点,只是痒点,甚至只能做到隔靴搔痒。在这个方面,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五空间学习中心PBA培训下期开课时间:具体课程大纲,请联系第五空间学习中心索取

见分

「健康调研」你的需求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人与人缺少不是在一起,人与人之间缺少的是沟通,只沟了,没有通,不叫沟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传递意思的方式,每一个也有自己接收话语的理解。你想要的我不知道,我们差之万里,你渴望的我没有理解,我们永远天隔一方!为了您的健康,为了更好关心呵护你,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相对完美的健康女人,为了我们不仅沟了,还能通的理由,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投票相互了解:投票截止日期2020/07/25 15:00分结果与大家一起分享投票……投票……投票……投票……

灭而有实

调研:黑色高需求将延续到何时?

来源:对冲研投标星对冲研投陪伴认真的你在交易之路上一同成长文 | 黑色建材组 曾宁黑色团队经授权发布报告摘要总结:短期内各地基建、房建仍处于赶工状态,特别是基建项目赶工强度很高, 5月需求无忧。但6-7月之后,需求仍存在边际走弱和增速下降风险。一是建筑新规对需求增速的贡献在7月之后开始减弱;二是今夏降雨、台风、高温天气偏多,不利于目前的赶工强度;三是高速恢复收费后,钢厂直供比例可能下降,影响样本内总库存去化速度,因此价格在淡季仍然存在调整压力。建材需求:终端赶工明显,是近期需求主要拉动点。通过和工程配送商、总包商的调研,高需求的拉动点来自终端高强度的赶工行为。特别是基建板块,重点工程甚至2-3班倒通宵施工,房建项目也存在赶工,但分化较为明显,部分项目施工节奏加快至3天/层,而有些项目施工节奏基本正常。建筑新规也贡献了5%左右的需求同比增量。新的《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于2019年4月1日起实施。新标增加钢材需求5%左右,反映到钢材需求强度提高,时间在2019年7月-10月之后。因此,建筑新规预计对目前的需求同比增速贡献了5%左右,而2020年7月之后,由于基数的提高,对需求增速的提升将明显减弱。今年夏季天气条件不佳,或影响后期赶工强度。目前预报来看,今夏降雨、台风、高温天数偏多。而目前高强度的赶工行为,对天气条件有较高要求,大雨、高温对赶工强度将存在影响。高速恢复收费的影响分析。钢材方面,可能导致钢厂直供比例下降,这部分钢材重新进入社会库存。虽然不改变实际终端需求,但会影响样本内的总库存去化。煤焦方面,运费涨幅并不大,山西至港口、内蒙至唐山运费涨幅在30元/吨,焦炭50元的提涨能够覆盖运费上涨。铁矿方面,汽运距离较长的港口疏港量有所下降,我们测算预计影响整体疏港量10万吨/天。风险因素:海外疫情迅速好转,国内需求超预期4月9日,我们通过对行业的微观调研,认为终端需求在持续回升,叠加废钢跌至铁水成本后存在企稳动力,整体黑色金属存在反弹动力。4月实际需求表现十分旺盛,那么这种高需求主要来自哪个行业?持续时间如何?高速公路重新收费之后,对黑色金属市场有何影响?我们再次远程调研了全国多家钢厂、贸易商、焦化厂,现将调研内容总结如下,供各位投资者参考。1结论:短期赶工明显,淡季仍存隐忧(一)建材需求:终端赶工明显,是近期需求主要拉动点4月以来,终端需求表现十分旺盛,部分调研的工程配送商钢材配送量同比增幅高达20%。通过和工程配送商、总包商的调研,高需求的拉动点来自终端高强度的赶工行为。赶工主要来自于基建板块,重点工程甚至2-3班倒通宵施工,热卷下游行业中,与基建相关的钢结构、钢板桩、制管等行业需求也好于其他行业。房建项目也存在赶工,但分化较为明显,部分项目施工节奏加快至3天/层,而有些项目施工节奏基本正常。主要有以下原因。1、 基建工程属于政府主导,出于疫情背景下逆周期调节、保障就业考虑,以及杭州亚运会、西安全运会等部分重点项目需要按期完成,赶工意愿较强。而疫情对房建项目施工延迟属于不可抗力,房企并不存在普遍的赶工意愿。2、 资金情况有差异。调研对象反馈,基建项目资金情况良好,而年后由于一季度地产销售同比大幅下降,地产企业资金一度偏紧,虽然目前销售恢复,资金有所好转,但整体回款情况一般。总体来看,基建端今年发力明显,带动目前需求十分旺盛。从新增项目情况来看,基建新项目较多,但房建新开工项目减少,更多是在建项目的赶工。如果在建项目赶工完成,而新开工项目又没有接上,则房建需求还是有下滑风险。从全年需求角度,如果房建需求降幅在5%以内,而基建增速达到15%左右,则基建的增量可以对冲房建需求的下滑,这将限制黑色金属价格跌幅。(二)建筑新规也贡献了5%左右的需求同比增量新的《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于2019年4月1日起实施。根据我们和建筑设计院、工程配送商调研,新标准下钢材用量需要增加约7-10%。考虑大型建筑承包商均严格执行新规,中小建筑商执行不严的情况下,也将增加钢材需求5%左右。执行时间方面,调研设计院反馈,4月1日前的旧项目可以按原标准执行,4月1日后的新项目需按照新规执行。而从项目方案设计到实际施工产生钢材需求,滞后期约3-6个月,因此实际反映到钢材需求强度提高,时间在2019年7月-10月之后,2019年上半年并没有实际影响。因此,建筑新规预计对目前的需求同比增速贡献了5%左右,而进入2020年7月之后,由于基数的提高,对需求增速的提升将明显减弱。(三)今年夏季天气条件不佳,或影响后期赶工强度从目前的天气预报情况来看,今年夏季的天气条件不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目前预告今年夏季我国南北方都有多雨区,南方多雨区主要位于江南大部、华南北部和西南地区东部,北方多雨区位于东北地区北部、华北大部、黄淮、内蒙古西部和西北地区中北部。2、 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略偏多,强度偏强。3、 全国大部气温偏高,黄淮西部、江淮、江汉、江南等地高温日数偏多,黄淮西部、江淮、江汉、江南东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区高温(≥35℃)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总体来看,降雨偏多、台风个数偏多、高温天数偏多,今年夏季天气情况对施工存在不利影响。而目前高强度的赶工行为,对天气条件有较高要求,大雨、高温对赶工强度将存在影响。叠加建筑新规对需求增速的贡献在7月之后开始减弱,需求增速存在明显下降风险。(四)高速恢复收费对黑色金属影响分析5月6日起,全国高速公路恢复收费,根据调研了解,对黑色金属各品种的影响如下。钢材方面,高速公路免费期间,很多钢厂加大了直供终端的比例,这部分钢材从厂内库存出来后不进入社会库存,也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样本内总库存的去化。恢复收费之后,钢厂会重新核算一下是否合算,可能导致直供比例下降,钢材重新进入社会库存。虽然这一情况不改变实际终端需求,但会影响样本内的总库存去化。煤焦方面,高速恢复收费后,无论是焦煤采购、还是焦炭发运,汽运费均有上涨,但由于下游企业采购并不积极,整体维持低库存策略,煤焦运费涨幅并不大,山西至港口、内蒙至唐山运费涨幅在30元/吨,焦炭50元的提涨能够覆盖运费上涨。铁矿方面,部分汽运距离较长的港口,如山东港口,由于高速公路恢复收费带来运费上涨,汽运疏港量有所下降,我们测算预计影响整体疏港量10万吨/天。(五)总结:高需求支撑短期价格,淡季仍有走弱风险各地基建、房建仍处于赶工状态,特别是基建项目赶工强度很高,带动目前需求表现非常旺盛,对5月价格存在支撑。但6-7月之后,需求仍存在边际走弱和增速下降风险。一是建筑新规对需求增速的贡献在7月之后开始减弱;二是从目前天气预报来看,今年夏季降雨、台风、高温天气偏多,不利于目前的赶工强度;三是高速恢复收费后,钢厂直供比例可能下降,影响样本内总库存去化速度。因此价格在淡季仍然存在调整压力。但从全年需求角度,基建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我们前期对建材需求的判断是地产新开工下降5%,基建投资增长8%-10%。但如果基建增速可以达到15%左右,则基建的增量对冲房建需求的下滑后还有增量。从铁元素的供需平衡来看,基建的超预期也将减小今年铁元素的过剩量,将限制价格调整的幅度,我们原先预计的震荡向下格局将演变成为震荡的格局,下方空间将抬升。从节奏上来看,我们认为在5月份的需求旺季之后,6月份逐步进入需求淡季,而供给进一步上升,钢价仍可能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由于基建的超预期使得全年铁元素的过剩量低于原先的预期,钢价回落的幅度也将低于我们前期的预期。如果淡季结束之后,基建项目继续大量推出,且地产需求不出现超预期下行,则在金九银十旺季之前,可能出现第二次反弹。 2详细调研纪要西北 钢厂A:1、当地已经全部复工,市政等重点项目像奥体中心在大幅赶工,要把2-3月份欠下的工期赶回来,为明年全运会做准备。以前工地晚上不接货,现在连夜接货,房建也在赶工; 2、房建占配送量的70%左右,但今年已经萎缩至45%,明年会进一步下降;3、资金收款集中、顺畅,去年一天配送量在5000-6000吨,今年4月份之后8000吨,同比大幅增长40-50%;这还不含政策调整、很多客户不在这边提货的情况;4、订单从现在到6月中旬不存在问题,下半年会降,不确定的是交通项目。8号线、10号线、16号线会开,但需求不会集中爆发。5、去年10月份来了新市委书记,现在主打领域是教育,半年批复新建学校340个,9月份要开始,一个学校用钢1万-2万吨,进度比房建快很多。华东 钢材贸易商B:1、5月的需求还不错,和4月差不多,4月以来的总配送量比去年同期高二三十。基建把未来两三年的项目都拿出来,房建也在推,华东区域比较好的城市上海、苏州、无锡地区的大房产公司项目比去年增加,合肥、徐州拆迁房近期也快了,但小城市比较弱;2、工地在大幅赶工,以前工作时间一般是上午8点到下午6点左右,晚上加班2个小时,现在重点项目2-3班倒,房建项目也赶;3、6月后不好说,不确定性在于,有些项目是去年的项目,过了5月之后不太好说,取决于新项目的情况,另外赶工对天气要求高,之后的高温和雨季对需求会产生影响;4、基建和房建的需求差别也反应在钢材的品种价差上,现在特殊钢筋和25的大螺加价,反应基建在加大马力,但房地产用小钢筋多,盘螺价差在150,相比以前200甚至400大幅收窄;华东 钢材贸易商C:1、4月份之后配送量增加很可观,至少在20%-30%以上,房建在赶工,以前是一星期一层,现在3天一层;2、基建:去年1个项目,今年4个项目,增长比较多;3、房建:新开工项目下降比较多,以前一个季度有7、8个项目,现在一季度只有3、4个项目;4、资金:有些工程还是要地方政府出大部分资金,现在资金没问题,一般项目结尾时资金最紧张;5、未来产量还会增加,圆钢、线材等工业材转螺纹、盘螺还有空间,盘螺和螺纹的价差到100以内了,华东库存降幅缓慢主要是供应增加厉害。6、两会影响:本来北京开工率就不高,约60%-70%,完全开工的是周边的津冀,预计两会不会对市场有明显影响。西南 钢材配送商D:房建原来1平米用55公斤-60公斤,建筑新标之后增加5-6公斤,大概7%-10%,去年主要反映在9、10月份以后,前50的建筑商肯定是实施新标的(至少占总需求的50%以上),中小建筑商不一定。华南 央企总包商E:1、公司项目以房建为主。2、目前还有一些项目停工,主要是部分小房企甲方的资金有问题,没达到复工条件,政府项目和大型地产公司项目基本都开工了。3、今年总的项目预计可以持平。前两个月出现回款情况不好,都是房建项目,部分大型房企也都有问题,地产销售恢复后有所好转。4、工人工作时长10-12个小时,去年也差不多。5、华南雨季以阵雨为主,对施工影响不大。武汉 央企总包商F:1、武汉当地项目复工时间:3.26-4.1之间大量项目开始复工。外地工人不愿意来,但湖北当地工人也出不去,所以不存在人工短缺。4月5-10号开始全面正常施工。2、以房建项目为主,主要在做前年和去年的合同,今年大的合同较少。3、工人工作时长10-12小时,与往年一致,没有明显的加班。五一、十一这类长假本来工人也不放假。4、疫情对建筑行业影响属于不可抗力,工期可以顺延,不存在赶工的必要。5、武汉雨季一般5-10月,对施工有一定影响。主要是影响地下部分施工,以及混凝土作业,封顶之后就影响不大了。华东 工程配送商G:1、当前需求很好,公司配送项目以基建为主,配送量有20%增幅,也有公司市场份额提升带来的增量。2、主要是按需采购,提前备货的量最多一周。3、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赶工的,目前赶工情况也比较突出,主要是基建项目在赶工,地方政府对重点工程工期有要求。房建资金前期较紧张,目前虽然有缓解,但赶工强度没有基建大。整体货币较宽松,回款情况较为良好,不同区域和客户有差别。4、雨季对需求强度还是有影响,去年5月雨水明显较少,需求和4月基本持平,今年预报长江中下游地区雨水较多,可能会对需求增速有影响。华东 总包商H:1、企业承做项目以基建为主,目前南京地区基建需求非常旺盛,江北新区正在大开发。房建方面有新项目,总体平稳。2、南京地区复工时间较早,地铁2月21日就复工了,开工时间并没有比往年晚很多,所以目前并没有很强的赶进度需求,工人工作时长正常,没有刻意增加工作时长。3、从自身项目来看,预计基建需求持续时间没问题。4、目前都是建筑机械作业,降雨对施工有部分影响,但基本可以忽略。5、资金方面,房建项目回款情况一般,但甲方资金紧张已经是常态了。基建项目资金情况良好。华东 工程配送商I:1、配送项目以基建为主,房建比较少,不到10%。2、华东地区需求5月与4月持平,其他区域中华南和西南稍微弱了一些,总体持平。3、杭州项目赶工比较强,主要地铁和基建项目赶亚运会进度。天气条件允许的话,基建可以24小时施工。杭州房建项目也有赶工情况,工作到晚上10点。山东地区房建需求也可以。4月地产拿地、新开工单月同比可能转正。4、年后刚开始小地产商资金比较紧,目前融资比较充裕,房企资金情况较为良好。5、降雨对需求有一定影响,主要是影响新开工的基坑作业。只要不是暴雨,影响不大。华东 钢厂J:1、螺纹需求很好,主要是基建的需求很好,新增项目较多。房建新项目不多,主要是过去的老项目。2、前期高速公路不收费,很多钢厂开始直发工地。这部分量从厂库出来后不进入社会库存,也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样本内总库存的去化。五一收费之后,钢厂会重新核算一下是否合算。3、房建项目回款情况一般,不过已经是常态化了。基建项目资金情况良好。4、降雨特别是大雨会有些影响,但只是季节性影响,且只是推迟不是消失。5、产量很高,接近历史极值水平了,继续增长空间不大了。西南 钢材贸易商K:1、整体看,成都节后下游建材需求相较于之前有所转弱,不是天气因素,成都受季风雨季影响较小,后期降水因素影响雨季也不大。2、前期接到的订单都是大单子,近期很明显感觉到全都是几百吨的小订单,主要是前期终端趁低价囤货补库,透支了后续的需求,明显感觉力不从心。3、还有一定钢厂直供比例增加的因素,对成都本地来说,高速费减免影响很小,平均一吨只增加几块钱,但直供工地对运费会有很大优惠,目前直供比例接近一半。4、对后期建材需求不悲观,虽然房建有所走弱,但目前几个大的基建项目刚启动不久,仍处于开挖土方阶段,1-3个月后,会逐渐向钢材消费传导。东北 钢材贸易商L:沈阳螺纹需求比较好,向南方发运也较为正常,近期出现了缺规格现象,东北的建材需求没有问题,应该可以持续;但是盘螺比较多,主要因为往年盘螺发南方,但今年南方价格一般,导致盘螺南运减少。卷板目前库存只有去年同期的1/2,一方面是东北卷板需求比往年都要好,基建用管需求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农牧业方面今年建厂比较多,也有新建的汽车厂;另一方面鞍钢1-3月有一条大产线检修,影响产能25万吨/月,上个月本钢有高炉检修,也会影响近20万吨/月产能,通钢也有所减产,螺纹-热卷利润差拉大后,有不少转产建材,因此东北板材供应量减少了很多。山西 焦化厂M:1、运费上涨,实际对焦煤采购是不利的,但是山西焦化厂靠近焦煤产地,周边矿井较多,运费的影响较小。另外今年焦煤本身就比较弱,最近这段时间焦煤价格也是往下走,高速恢复收费,运输成本增加,更多由焦煤的让利完成,由于焦化厂、洗煤厂采的拉运并未增加,运费的上涨也不明显。2、虽然一些大矿的长协价降了,但还是比市场价高,现在好多煤矿库存都高,尤其是焦煤的。现在焦煤市场还是在往下走,很难跟随焦炭上涨,在市场往下走的时候,焦化厂不会主动补焦煤库存,主要还是对未来的焦煤和焦炭信心不足,所以都维持低库存策略。3、5月底开两会,正好煤矿的库存都比较高,毕竟都不想在关键时候出事,顺势做点减产,产量可能不会再增了,但是每年两会都讲安全,也都习惯了,大矿的安全一般也没问题。4、现在焦炭的销售都还较好,厂内基本没有库存。孝义地区的环保限产有小部分执行,山西大部分焦化厂维持满产的状态,因为现在的利润还不错。内蒙 焦化厂N:1、高速恢复收费,对煤焦的采购、销售没太大影响,还是跟以前差不多,涨的运费都被钢厂和焦化厂均摊了,从乌海到唐山迁安运费原来190-200,现在涨到220,运费涨了30左右,第一轮的提涨的50基本把运费覆盖了,焦化厂利润没涨多少。2、内蒙地区焦煤价还是坚挺,现在很多煤矿都有检查,主要查安全、涉黑,偷税漏税,如果煤价继续跌的话,产量可能也受点影响。内蒙焦化厂有的从山西拉煤,山西的煤还是挺宽松,所以今年焦煤的供应,区域间还是有差异的。3、现在口岸的进口量稍微多了点,但是这几天又有新增病例,中蒙两国都怕疫情扩散,对应后期通关量还能增多少,也有点担忧。风险因素:海外疫情迅速好转,国内需求超预期

破事儿

B端产品案例,剖析需求调研的方法策略

一、后端需求调研二、需求调研的落地方法三、后端需求类型与策略前后端分离的实现方式,使得每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都包含了前端和后端部分。相对而言,B端产品更依赖于后端部分的支撑。一些公司也习惯于将这些后端提供支撑的部分,称为“后端产品”。后端产品甚至不具有视觉化,而仅仅是一些中间件等。后端产品如冰山之下,却承担相当重要的幕后工作:支撑、运算、监控、调度、分配、统计分析、决策……由于后端产品部分的复杂性,因此负责这部分的产品经理,需要做更多、更深入的需求调研工作,才能完成方案设计。 一、后端需求调研需求调研,是需求分析的前题。需求分析,是产品方案决策的前题。从需求调研到产品决策,占据了产品经理80%的工作精力。由于调研和分析往往一起完成,所以在本文中我门统一将二者以“需求调研”代替。按通用的模型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简单画下:如上图:需求调研是一个过程,其产物是解决方案。后端需求研调,与前端需求调研很大的区别。比如用户的角色化、业务的全还原、场景的穷举、新旧逻辑兼容等。我们简单说下期中的用户、业务和兼容性的话题:1、用户后端产品的用户非最终的价值用户,而是服务人员(如客服、运营)。因此这些用户具有业务垂直性,是格式化的“人”,具有戒色性和行业属性。不同职位不同权重,关心的价值目标、决策权、使用人数不同。不同用户的具体使用场景不同。可以较容易的获取前端产品用户画像,因为我们自身或者所熟悉的人都在扮演着 前 端的角色,也就意味着设计过程中也很容易进行角色代入。而后端用户画像的获取往往艰难得多,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和公司的业务层交流,业务部门是最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他们熟知大量的典型客户案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高效的描绘出用户画像。由于我们自身与后端用户的相剥离性,用户画像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可以时刻提醒我们是在为谁做设计,每一个关键诉求都在产品设计中有对应的抓手。2、业务业务目标——>诉求——>用户需求。业务手段——>途径——>产品功能。了解业务最好的方法,是轮岗参与业务环节中去。此外,更加便捷快速的方法,是调研访谈。调研之前,最好对业务能有大体的认知,安排好访谈的对象,提前准备好问题,让访谈更加高效。调研方式:访谈、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头脑风暴、德尔菲、观察,完成用户需求的收集;通过亲和图、提示清单等,整合需求信息。调研目标: 了解业务模式和业务特点 了解业务目标和业务规划 了解当前业务运转方式 挖掘当前问题与痛点对于后端产品,场景往往是很多的,需求的逻辑性大于故事性,需要由远及近规划处业务场景地图,才能勾画出业务架构,最终聚合出产品生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助用户故事地图等等手段。通过整个业务的架构,厘清整个平台的用户对象、业务关系,也就确定了整个产品的业务边界范围,确定了整个团队内的业务语言。3、新旧逻辑兼容掌握后端产品逻辑真相的密码通常在开发手里,但是开发常常也需要临时查代码。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对旧功能的迭代都充满着风险。于此同时,无论是集成的大系统,还是拆开的烟囱林立服务,各个体系之间总是有逻辑调用。比如接口、公共数据等。后端产品大约60%的bug都是来自于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逻辑耦合。唯一能确保系统安全的办法就是做深入的可能影响的调研。为了避免空谈,我们结合《后端产品经理宝典》一书,介绍需求调研落地的常用方法,和需求的类型。 二、需求调研的落地方法1、过滤需求的方法做后端系统,要学会的第一个技能就是砍需求。也就是过滤需求。这不是一个贬义词,反而是体现后端产品价值判断的基础。过滤需求的方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判断需求是否是伪需求,应该被过滤掉。(1)用户场景模拟法后端产品的出发点就是帮助业务用户,因此在调研需求的时候要模拟业务的场景,分析业务用户提到的需求是否能解决他的问题。如果不能帮助用户,那么这个需求就可能是伪需求。以下面的案例说明:背景:“货到付款”类型的订单会因为缺货而无法发出,如果超过一定的时间,客服就会跟顾客沟通,帮顾客取消订单。需求:由于这种订单的数量还是蛮多的,逐个取消太费时间,因此业务用户要求在“缺货订单”列表页增加“批量取消订单”按钮。分析:调研到业务操作场景,是先找到该类缺货订单,然后和顾客沟通,顾客同意删除,才进行删除。也就是逐个沟通确认,再逐个取消订单的,所以“批量取消订单”无法被有效使用。因此,该需求是个伪需求,应该被过滤掉。(2)功能归属分析专门的系统做专职功能,有助于合理的产品体系建设。因此需求调研的时候,可以通过系统的定位,判断需求是否应该在该系统完成。如果不属于该系统范畴,那么直接说服需求方更换方案。以下面的案例说明:背景:CRM系统(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有一个顾客标签生成功能,就是根据顾客的消费行为数据,自动对应关联上标签,如优质顾客、高潜力顾客、欺诈顾客等。需求:业务用户提出需求,除了做上述的基础标签之外,还要做出英语版本的标签(就是把标签文案翻译成英文),这样欧美员工可以在英语版本的系统下使用。分析:调研到翻译之后的标签不是在CRM系统使用的,而是给到SMS(客服系统)使用的。所以应该由SMS根据CMS提供的基础标签数据,自己做二次的衍生。之所以这样,首先是为了避免未来更多语言版本的扩展需求或更多系统提出类似的需求;其次,CRM系统已经完成了“接力赛”的第一棒,创造了基础数据,那么其他系统要特殊化使用,完全可以自行进行特殊化处理,无需耦合回CRM系统。结论:案例的需求本身是真需求,并且实现上也没难度,但是该功能的定位超出了本系统范畴,专门系统做专职功能,化衍生需求应该在下游执行。否则,耦合性过高只会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难以维护和扩展。2、拆分和聚合的方法(1) 拆分需求法收到的需求,很可能只是短短的一段话。但是不要高兴太早,可能这一句话暗含了很多线索,因此要善于拆分:先找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再围绕核心点,理清前、后、左、右、上、下的旁系需求点。每个需求点再当做一个子需求进行调研,最后再聚合在一起。以下面的案例说明:背景:订单业务的类型很多,订单退货之后需要创建售后单据,但是因为数量大,所以花费很多人力,且手动创建有出错的风险。需求:业务提出的需求是“增加退货订单自动创建售后单的功能”,这是个一句话需求。分析:该一句话需求,其实包含了多种具体的订单类型和场景,那么我们就要拆分调研,拆分的维度比如:自营订单、第三方订单、货到付款订单、先款后货订单、部分退货订单、完全退货订单、服装事业部订单、电子事业部订单等,其中每一个维度就相当于一个小需求。这里不一一展开。(2)聚合需求法拆分法是对单个需求分解成若干小需求进行调研,聚合法相反,是找到许多个相互关联的小需求的共性,然后统筹成一个大需求去完成。例如:由于业务用户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各自为政,于是张三、李四可能都对一个业务流程有相同的需求,或者对同一个功能有相同的优化期望,结果俩人分别提了需求过来。那么产品经理就要找到二者背后的相关性和交叉区。然后统筹规划,聚合在一起当作一个需求来调研,最终输出一个整体的需求调研结果。3、利用辅助功能调研需求调研产品现有功能,可以用来确认原有功能的逻辑,或者确定新需求方案是否可行。比如业务用户需要更新一个功能,为了避免更新出错或遗漏,产品经理需要知道修改前和修改后是否会能正常运行。最基础的办法就是自己设计一个测试用例,记录操作方式、状态变化、数据流向等。看看下面的例子:背景:从销售网站获取到OMS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的订单信息中带着顾客的邮箱。顾客下完单,可能会在销售网站修改邮箱,而此时已经获取到OMS的历史订单中的邮箱是不变的。需求:顾客若在销售网站修改邮箱,要求已获取到OMS的该顾客的订单中的邮箱也要同步修改。分析:需求是很明白的,也有它的意义,但有风险。因为我们知道订单信息贯穿于整个订单流转过程中,牵扯到订单编辑、审核、取消、配货、发货等,而这些环节跳转的触发条件可能就是某个信息更新(这里面就可能包括有邮箱更新)。因此,更新邮箱是否会影响流程中的某些环节,一时间很难准确知道。于是,我们可以采用预测试的方式,设计测试用例,在测试机运行一些订单,观察各个环节邮箱变更的影响,然后收集起来分析对策。测试法就像是探雷一样,主要用来解决未知风险点。这个方式的重点是记录和分析操作前状态、操作位点、操作后状态、操作后触发的连锁反应、数据流向等。4、“拔萝卜带出泥”的方式调研需求调研需求时,产品经理要拔萝卜带出泥,挖掘用户没看到的需求点和价值。举例说明:背景:公司入驻到销售平台后,销售平台会对入驻的店铺的违规行为进行罚款。需求:业务用户提出需求,将销售平台的罚款数据抓取到订单系统,关联订单数据,以便进行人工分析。分析:第一步,先拆分需求,确定什么是罚款数据,总共有哪些罚款种类,需要对接哪些罚款种类,罚款数据与订单系统关联方式是什么,是否都能关联到,关联不到怎么办,销售平台是否已经提供了公用的罚款接口,Token(请求权限)如何获取,抓取频率怎么样,数据增长幅度多大,获取之后做哪些展示和搜索,用户权限怎么设置,需要和订单系统做哪些交互,该需求的价值是什么……第二步,挖掘需求:是否需要作分析功能,分析功能的规则是什么;是否需要做监控和预警,是否需要指派负责人;其他业务人员是否也有类似需求,其他平台是否也有类似需求……通过“拔萝卜带出泥”的方式,连带出更多需求点。将上述调研结果重新组装起来,得到一个系统化的完整需求。罗列出需求要点和对应的验收目标,这样使得需求具象化,同时又不会遗漏细节,内部充实,外部闭环,并且进行了价值挖掘,做成控制阈值、预警、责任人分派、趋势分析、损失分析等高价值的功能,超出业务的预期。5、需求得分权重法该方法的思路就是将需求质量的维度进行权重,然后对需求进行打分,根据最终得分的多少排列顺序。可以采用五个维度:重要、紧急、收益、成本、风险,其中成本和风险是给予负分,五个维度的分值权重分别为30%、30%、20%、10%、10%。那么一旦对需求打了分,就可以用分数*权重,得到最终得分。注意:负分的要减。并且为了方便计算,分值最好设置0.5-5.0之间,或者0-10之间。这样避免打分的跨度过大出现较大偏差。如表所示,需求1的得分=6*30%+6*30%+8*20%-3*10%-7*10%=4.6。而需求2得分3.5,需求3的得分为-0.1。由此可以判断需求的价值顺序为:需求1>需求2>需求3。对于需求3,可以予以淘汰。以上的维度、分值和权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但是要多考察和验证什么样的参数是较为合理的。并且也不能唯权重得分是从,而只是把它当做一个辅助工具。6、其他需求调研工具需求调研适合核心环节,该过程就会涉及到很多工具或分析方法,以确保需求调研高效、高质量。比如问卷调查、访谈、名义小组会议、头脑风暴法、观察法、亲和图、蒙特卡洛技术、鱼骨图、提示清单等。 三、需求的类型和态度笔者对B端或泛后台产品需求的一个定性划分:粗浅需求、噱头需求、踢球需求、过剩需求、建设性需求。1、被动的粗浅需求这类需求,属于想当然的需求,不考虑系统的兼容性和业务兼容性的。比如:电商场景中,要求:若库存为0,则果断给予下架;库存变为非0,果断自动上架。这种强制自然是存在极大风险的。并且库存为0也有曝光的价值;非零也有下架的场景。二者不等同。这种情况下实际是“概念偷换”的错谬,无库存=下架。对这类需求,产品可以持保留态度,持续观望,收集更多用户的深层次数据反馈。但不能轻举妄动。2、战略的噱头需求这种很好理解,很多公司其实都是这么玩没的。比如:看到竞争对手有的功能,我们要有;对手无的,我们也要有。这样可以显得产品更强大。或者是强行“组合创新”:一个做医药电商的,你让他做直播带货,且不说是否合规,你能想象药师在店里当着店长的面做网红吗?这种情况下实际是“感觉谬误”。理论上,产品经理需要拿数据论证的。所以产品经理能做的就是慢点做,保留资源。找机会慢慢把意见渗透到高层,试图止损。3、隔壁的踢球需求在多组织的团队中,这种踢来踢去丢需求的情况相当普遍。比如,对医药商品,配置一段免责声明,展示在商城。那么让商品后台在商品维度加字段并传给前端,看似从后端到前端,且商品维度的,似乎没错。但是没必要的。因为,这是共性字段,商品维度几乎不需要重复维护,也没有操作差异性。这类需求,产品经理需要从分工、系统职能、收益考虑,将事情客观表述出来,完成博弈。4、客服的过剩需求这类需求,往往是客服传达来自用户的需求。通常目的很明确,但是对功能设计进行了干涉,可能影响产品的分析。比如,客服传达某O2O用户的需求:要在商品的实际销售价旁边,展示线下零售价格。产品:然后呢?客服:若对比到差异,则修改线上价?产品:怎么修改? 客服:在线下零售价的基础上按公式计算,比如上涨1%,得出线上零售价,然后逐个编辑。产品:是否可以理解为,目的是让线上价格,按自己期望的卖,不取线下零售价? 客服:是 产品:那么为什么不在根源处理呢:创建一组用于线上销售的价格,直接引用不就可以了吗?这类问题,一定是要挖掘到用户的场景的,从用户的场景下寻求同理心,不受制于现有功能的设定。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局限,找到用户的初心。以解决问题为标准。5、产品经理的建设需求所谓建设性需求,可能是每个产品经理心中都有的夙愿。前提是,产品经理的决策正确。比如:自主优化产品模型,拆分微服务,界面统一等,统筹规划和重构的类的内容。若前四类需求过多,将会挤压产品的建设性需求。产品经理能够腾出手来做一些真正正确的事情,往往能对全局带来增益。都看到这里了,点个关注吧!END

非君子也

B端需求调研:客户访谈操作详解

编辑导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产品设计前需要通过调研详实的了解用户需求,才能设计出符合预期的产品。基于B端和C端的用户主体、使用目标、参与角色等因素的不同,在调研方法的实施中会存在差异。本篇以“用户访谈法”为例,讲述项目制的B端产品在用户调研准备、执行、总结各环节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一、为什么是“用户访谈”?为了满足我方项目目标以及客户(甲方)需求的双重目标,以及推动下一步工作,充分的需求调研是必不可少的。常用调研方法有很多,每个方法各有优劣。具体方法的选用要结合实际的资源限制情况来确定,比如调研时间、人力资源、调研环境。1. 行业研究说明:通过垂直的行业网站快速了解行业基础情况,包含产业链/供应链组成,业务在链条中所在位置等信息。或者通过研究竞品了解对应产品的构成和逻辑,以此反向解析用户需求;优势:找准信息渠道,能够快速获取相应行业或产品资料;局限:信息相对宏观或模糊,可作为基础储备,指导具体产品设计却不够。2. 调研问卷说明:通过设置一系列基础信息问题、围绕主题的逻辑问题,获取填写人对某事件或行为的观点、偏好等信息;优势:既可以用于定量分析也可以用于定性分析,同时易于大面积推广;局限:问卷篇幅限制,问卷发出后不能修改,回收质量得不到保障。3. 实习轮岗说明:通过调研人员在业务岗位上实际工作,可以深刻了解真实业务运作流程和各项细节点;优势:对该岗位负责的业务了解较为透彻,对业务细节掌握更清晰;局限:实习轮岗所需的时间过长。4. 数据分析说明:可以直观的了解过程数据、结果数据及各项指标等情况,通过数据(及趋势)推演出问题;优势:清晰明了,非常客观,能够做到有据可查;局限:要提前埋点或置入SDK等,才能对过去一段时间数据进行采集。注意数据解读误区。5. 现场访谈说明:是快速了解业务全景的方法,通过和各层级的相关负责人通话,可以直面问题和需求。优势:能够快速掌握主要情况,从战略、执行、经营等多个角度获取信息。局限:访谈的形式对业务细节无法很好掌握,需要后续补充完善。二、调研的“老套路”在实际操作中,调研可以分解成3个步骤:调研准备、调研执行、调研总结。1. 调研准备调研前的准备工作包含了明确调研目标、确认调研方法、选取调研对象、整理调研大纲等。1)明确调研目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多次反复的调研,项目不同阶段的调研目标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项目初期的调研目标是明确项目背景、目标、目的、业务流程等;项目推进阶段会沟通具体的业务场景。如业务范围、业务场景、业务流程。2)确认调研方法我们知道了很多的调研方法,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和受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很好的帮助后续工作的开展。3)选取调研对象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期望能够对接从领导层到执行层的所有主要干系人。当然,具体人员不是我们能确定的,但是需要拟定参与调研的角色和客户提要求。4)整理调研大纲提前了解客户基本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设置调研大纲,包含调研思路和问题。需提前了解项目相关信息,整理业务场景中的问题;预设的场景会有偏差,要在调研时和客户确认。避免没有框架,造成调研不够全面。也可以准备需求调研表,便于做记录。2. 调研执行访谈式的调研不论参与人数多少,都是通过谈话的方式来进行。在执行中掌握访谈节奏和建立访谈框架是不可缺失的。1)掌握访谈节奏为了保障调研质量,需要稍稍掌控谈话节奏。同时根据客户描述调整自己的框架,提前准备的框架可能存在不恰当或缺失。2)建立访谈框架访谈内容应从整体到细节,从抽象到具体。可以从3个层面来聊:战略、战术、执行。战略:战略重要性不再赘述,调研首先明确项目在公司的战略定位和目标。项目也可能是企业战略的延伸的延伸,但是明确的定位和目标必不可少。战术:较为抽象的描述业务情况,战术决定了产品形态和管理模式。产品形态即产品如何运作,针对什么大场景做什么业务。管理模式即产品的管理策略,集中管理或分权管理,各方(大角色)能够参与什么任务。执行:下沉到业务执行层面,首先明确组织结构和角色配置,其次将角色代入到业务流程中,关注各环节各角色的任务来源,以及执行和交接的操作。3. 调研总结调研结束后一定需要输出完整的调研报告,表现形式不重要,目的在于调研情况的梳理和遗漏点的查找。1)现状梳理可以按照调研的层次,从战略、战术、执行不同层面进行梳理,将内容整理清楚即可。2)问题总结深入到具体业务流程,梳理当前整体及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关注问题的影响面、紧急重要程度。3)总结报告输出报告后除了发送给内部相关人,也要同步给客户。注意和客户确认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如业务理解是否有偏差、问题梳理是否全面、问题优先级是否准确(可能因不同角色的关注点不同而出现偏差)等。4)其他补充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要通过系统来解决,注意实物流和信息流的结合。现有的业务流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业务发展和问题解决发生对应调整,带着发展的观念看问题。三、温馨的提示每个客户的访谈过程中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访谈中围绕主题之外需要随机应变。基于过往经验,为了访谈顺利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 从高级别人员开始访谈在和客户对接需求初期,建议先用高级别人员开始访谈。高级别人员不一定能提供最多的信息,但是能帮助我们从高层、全局的角度来看整个项目。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主次关系,从全局到具体,避免一开始和执行人员对接后就陷入细节。访谈时可进行录音,便于结束后的内容回顾。2. 提前研究调研对象需要提前研究调研对象,是指尽早开始并保持持续关注。包含但不限于行业、企业、项目、关联业务、干系人。在关注项目干系人信息时,了解项目实施对不同干系人的影响,会出现推动力、阻力、或是脱离实际的需求等。因此调研是注意保持警惕,剔除干扰因素,不是客户方说什么就是什么。3. 保持和调研对象的联系访谈结束后需要建立和调研对象保持联系的渠道,便于后续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帮助。几小时的访谈只能帮助我们大概了解业务的流程及客户的主要需求。后续重新梳理业务和需求时,肯定会出现信息缺失或待明确的内容。需要和客户进行多次沟通。不仅局限在需求澄清,在其他方便也会遇到需要客户帮助和配合的地方。本文由 @耳目不染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穿刺者

需求调研时,业务说要A,上线后,业务却说要B?

编辑导读: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每天要接触到大大小小不同的需求。只有对这些需求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具体怎么做?本文作者基于自身经验,对此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某日,渔歌群里几位产品经理的对话,大概意思:业务和产品沟通需求的时候,业务板上钉钉的要求做数据可视化,还说不做的话要上升到老板那。产品乖乖配合业务做了,但是那些可视化功能上线后竟然没有访问量。当时提需求的业务都直奔下载。紧接着,产品经理被开发怼,你这需求怎么弄的?浪费我的资源。产品经理表示怀疑人生。此时,渔歌群里好几位产品经理表示,他们也有类似遭遇,业务提需求的时候,旗帜鲜明的要可视化,说要看趋势、看变化,但上线后,滚犊子的全去下载了,下载的点击量永远排名第一。产品经理们又难受、又委屈,心里窝火,太难了。产品经理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业务为什么那么爱下载数据?为什么对可视化报表视而不见?当事的产品经理说很懵逼,搞不懂业务这路数。群里有产品经理说,那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搞清楚业务的需求,被业务晃点了。群里也有小伙伴反问,产品经理为什么要搞清楚业务的需求?搞清楚了又怎样?又不会帮业务做,需求都做了的话,产品就极其臃肿,还是产品吗?所以没必要搞清楚业务需求。渔歌回应上面的问题:上产品前后需求为什么发生变化?为什么业务总喜欢下载?这对产品经理来说是专业域的讨论。而为什么要搞清楚需求?用户需求是否产品化?即是专业问题,也是态度问题。01 数据下载的必要性下载是数据产品中很常见的功能,很多用户强依赖下载,尤其2B客户,而服务业务的对内数据产品,本质上也是2B产品。数据产品的确应该通过可视化、诊断、解决方案将客户需要的最终结果呈现给用户,而不是让用户自行下载、分析。但现实是,纯粹通过报表和数据产品很难完成中高阶的数据分析,甚至连初阶的数据分析都难以支持。需要下载的原因:2B的业务场景复杂,需要在不断分析中尝试、求证,来完成分析。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的数据产品,想通过一步到位的可视化来满足数据分析、商业分析,难度很大,也需要大量时间、精力;业务发展或者变化太快,新的节点不断长出来,老的节点随时消失。随着业务变化,可视化报表的有用性、易用性将大打折扣。数据产品经理对业务理解不够,或者缺少分析思维。有时候1个数据产品经理要对接十几条业务线,要让产品经理理解每个业务,确实不现实;所以对很多数据产品来说,无论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上来说,下载都是刚需,即使数据可视化做的很好,也还是会存在下载的需求。所以不要怀疑人生,产品经理内心都很强大,不要因为这点事难受,也不值得我们难受。通过数据可视化、诊断、解决方案去逐步解决用户问题,这的确是数据产品经理需要持之以恒去解决的,但不影响有些业务场景和有些阶段,提供下载的功能。02 用户下载数据的动机渔歌不再赘述这个问题,在“到底什么是需求?动机才是需求”一文中,已经有阐述,只是每个业务场景下,用户下载数据的诉求会有差异,这是产品经理在产品化之前应该前置想清楚的,不然就真的被业务晃点,再被技术追着屁股打。如果想要解决业务强依赖下载的问题,需要先和业务沟通清楚,他们下载后到底是用来干嘛的。事前和业务一起梳理清楚,远比事后算账重要,也比事后再让业务拿excel演示重要。事前调研不要停留在嘴喷的状态,需要拿出真章法,刨根问底,看业务平时都做哪些临时取数,给老板汇报什么数据,汇报的PPT都是什么样的。如果只是嘴喷需求,一定不牢靠。搞清楚问题,也就是定义需求,是产品经理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把业务日常的报表、PPT都搜集过来,认真研究,杜绝蜻蜓点水式的需求调研。03 为什么要知道客户的动机,挖掘出真实需求?渔歌群里有位产品经理提到,反正用户的很多需求在产品上都实现不了,要么资源不够,要么产品极其臃肿,那花九牛二虎之力把客户需求搞清楚,又是为什么?什么时候该搞清楚用户需求?这是很好的问题,或许也是很多人的困惑。渔歌的观点:1)无论需求是否最终产品化,前提条件都是搞清楚用户的真实需求。用户的真实需求都不清楚,就无法做出“是否要产品化”的正确决策,更像在抛硬币。2)的确不是所有的用户需求都能成为产品,但什么是用户需求,什么应该产品化是2个问题。产品化建立在用户需求、公司战略、技术性比价的基础上,取3者交集,只是单一用户需求,但和公司战略相悖,或者技术投入巨大,没有投入产出比,这种用户需求也无法产品化。3)产品是否臃肿,看的是产品的规划和设计能力,不是需求的多少。产品经理不是搬运工、管道工,简单把用户需求搬过来做复制、粘贴。产品经理定义完需求,并确定用户需求要产品化之后,还要精粹、提炼,输出产品架构,再把功能放到产品架构中合适的位置,不是随意堆砌。好的产品不会有臃肿感。04 小结在数据产品中下载是常见功能。是否需要提供下载需要根据业务场景做判断。是否需要下载是个表层命题,关键问题是下载数据是为了什么,根据下载的动机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讨论为什么下载量这么大,可视化是不是没有用。产品经理和业务沟通需求时,需要做深度的需求调研,不是停留在嘴喷阶段。要看业务在没有数据前是怎么操作的,自己跑数后又怎么操作。扎实的前期调研是产品的基础。#专栏作家#11年经验的某大厂产品经理,专注产品和大数据。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