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电信行业发展研究|千际报告三黜

电信行业发展研究|千际报告

第一章行业概况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由RTNet建立起A、B、C3点组成的环状网,综合了SDH传输、窄带交换及信令、宽带交换、接入网等技术。RTNet网是一个以科学实验和检测等非运营为目标的网络,因此利用5个交换机和8个信令转接点按长途网和本地网组成以两套编号方式构成的网络。图通信行业产业图谱图通信行业产业图谱图动态推演2020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6万亿元,固定通信业务实现收入4673亿元;2020年,移动通信业务实现收入8891亿元,比上年下降0.4%,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降至65.5%,全国电话用户净减1640万户,总数回落至17.76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5.94亿户,全年净减728万户,普及率为113.9部/百人,比上年末回落0.5部/百人。4G用户总数达到12.89亿户,全年净增679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数的80.8%。固定电话用户总数1.82亿户,全年净减913万户,普及率降至13部/百人。网络提速步伐加快,千兆宽带服务推广不断推进。截至2020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84亿户,全年净增3427万户。全国农村宽带用户总数达1.42亿户,全年净增71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3%。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地区平均下载速率超过70M,农村和城市实现“同网同速”。第二章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2.1产业链价值链目前移动基站设备厂商主要有大唐移动、华为、中兴等几家大型企业,并且它们占据了移动通信基站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由于移动基站设备厂商对于射频功放设备的需求量很大,因此提供射频功放设备企业的下游客户基本为单一大客户,导致这些企业对于下游企业的依赖性较大。我国政府相继提出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发展战略,为未来移动通信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移动基站设备厂商对于射频功放设备的需求量大,且形成了较稳定的供应商。图电信行业产业链图 5G产业链分布 上游方面:我国电子设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呈增长态势,由于国内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出现饱和,加上我国高端电子设备核心零件几乎依靠进口,国际贸易摩擦加剧,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为六年来首次负增长情况。随着各厂商对能芯片的重视以及研发投入加大,后续几年我国电子设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回升。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射频元器件、散热及其他紧固件供应商。移动通信基站的上游行业已完全市场化,目前各类原材料的产能充沛、供应充足,尤其是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已形成完备的产业群,行业配套能力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为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中游方面: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市场发展与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 下游方面:电信业作为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下游领域,其需求变化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速度。产业结构1)上下游组成:a. 上游:通信设备商、网络解决方案商、网络规划设计厂商;b. 下游:终端消费者、企业用户、互联网厂商。2) 产业特点:电信运营商利用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联合硬件平台提供商、软件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等众多上下游厂商,搭建应用平台,满足客户信息化应用需求。3) 面临挑战:通信市场的人口红利消失,流量量收剪刀差日趋增大,运营商之间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业务的异质替代作用凸显。4) 产业应用:电信级业务、国际长途、商务客户、零售和影音/娱乐等。传统业务(语音短信)1)传统业务下滑持续收窄,OTT 业务影响减弱:2)新的业务需求点快速增长,短信持续降低收入下滑减缓: a. 短信类业务的下降主要是用户主动发起的点对点的量大幅下降造成; b. 但随着电信运营商短信通道资源的稀缺性增强,加上随着电话实名制和网络安全问题的突出,各类验证类、提醒类等短信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有效弥补用户主动发起的量下降的影响数据业务(移动互联网流量):数据流量拉动移动收入快速增长;数据收入占比达到 30% 拐点,开启数据流量红利模式数据流量增速未见增长天花板,价格仍具有弹性。演进趋势:NB-IoT将开启规模运营,电信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换挡,主要的发力点会集中在窄带物联网领域(广域低速覆盖),网络能力开放:是下一个增长点的前提,技术及商业模式已具备雏形。物联网带来连接规模增量:运营商管道能力开放,运营商将重新掌握用户稀缺入口,重回产业主导。虚拟运营商将成为运营商新型态:移动市场的竞争和跨界融合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和差异化服务,国家政策推动基础电信企业与转售企业之间合作竞争模式,因此虚拟运营商将成为一种运营商新形态。虚拟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发展新形态1) 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是指从电信基础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手中购买移动通信服务、租用号码、时间、网络等资源,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最终用户的移动通信服务。2. 虚拟运营商:a. 基本概况:虚拟运营商是从事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企业,其不自建无线网、传输网等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但是须建立客服系统、业务管理平台、计费、营账等业务支撑系统;b. 商业模式:虚拟运营商好比代理商,从三大基础运营商手里“承包”一部分通讯网络,再通过自己的计费系统、客服号、营销和管理体系卖给消费者,从中赚取差价。2.2技术发展基于“云、管、端”和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优势,运营商处于信息网络和泛连接的最前沿。借助在信息化应用和大数据方面的能力与经验,运营商可以运用技术和资源优势参与到AI的研发领域。运营商还拥有AI商业化所必需的资源。在技术层面,提供海量运算和存储的平台“云”服务;提供高带宽、低时延、大规模的连接“管”服务;提供能够承载各种场景应用的“端”产品。在大数据应用方面,运营商还拥有用户的消费习惯、终端信息、ARPU的分组、业务内容、业务受众人群、人群流动轨迹、地图信息等资源。2.3政策监管监管机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等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对行业的监督管理仅限于产业政策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等宏观层面、中观层面管理,行业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则是完全基于市场化方式自主经营。发改委为本行业制定指导性产业政策。工信部的职责为拟订并组织实施通信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监测分析通信业运行态势、负责提出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统筹规划公用通信网、互联网、专用通信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共同构成我国增值电信业务的行政管理体系。自律组织有中国软件行业协会(China Software Instry Association,CSIA)成立于1984年9月6日,由从事软件研究开发、出版、销售、培训,从事信息化系统研究开发,开展信息服务,以及为软件产业提供咨询、市场调研、投融资服务和其他中介服务等的企事业单位与个人自愿结合组成,经国家民政部注册登记。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China Video Instry Association,CVIA)成立于1988年9月2日,前身为1979年成立的全国电视机行业协会及相关专用部件协会。协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作为我国消费电子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家一级行业组织,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业务范围已涵盖数字视听(电视机、商用显示设备、摄录编设备)、数字家庭(智能家居)、视频监控、智能云服务等全产业链上下游;协会在行业标准制定、市场规范、行业自律、海外维权、政策制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充分维护了行业利益和会员合法权益。中国通信工业协会(China Communications Instry Association,CCIA)成立于1991年7月,由国内从事通信设备和系统及相关的配套设备、专用零部件的研究、生产、开发单位自愿联合组成的非营利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中国通信企业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Communications Enterprises,CACE)成立于1990年12月,原名中国邮电企业管理协会。2001年5月经信息产业部、民政部批准更名为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简称中国通信企协)。通信光缆行业中影响力较大的自律性组织有中国电子元件协会光电线缆分会和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及其分支机构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负责进行自律性行业管理,代表和维护全国各类通信电缆光缆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组织制订行业规范等。2016年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积极推进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鼓励互联网骨干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2017年工信部《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指出,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积极发展工业云服务,协同推进政务云应用,云计算在制造、政务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显著提升。第三章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3.1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图综合财务分析图行业估值及历史比较电信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表全球电信企业估值比较 (2020/02/24)3.2 发展和价格驱动机制每年资本支出的投向与上游细分领域的行业景气密切相关,然而三家运营商资本支出口径划分存在差异。为了使三家运营商资本支出口径更加可比,根据行业一般经验我们调整为移动通信、固网宽带、业务网、局房土建、支撑网五大类。图资本支出口径对应细分领域整理 移动通信:主要指 2G,3G,4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支出。主要影响细分领域包括主设备商、小基站厂商、天线射频、光模块、网络规划和工程等。每轮技术创新周期,该项支出波动明显,即在早期大规模建设时大幅提升,随着组网进程的推进,该项资本支出逐步会回落。 固网宽带:主要指接入网、承载网和核心网相关支出,主要影响细分领域包括传输设备、光纤光缆、光模块、xPON。与无线相比,有线领域技术更新较慢,如传输设备领域 SDH/MSTP升级到 PTN 用了 10 年,宽带 xDSL 升级到 xPON 用了十年,光纤光缆产品相对标准化。有线领域的资本支出或者行业增长主要受扩容升级、光通信相关政策影响。 业务网:主要是指开展电话、数据服务、增值服务和其他综合信息服务的资本支出。主要影响细分领域包括交换、路由等网络设备以及一些软件类的支出。 局房土建:是指通信网络建设、运行和业务经营过程中房屋土地相关的支出。主要影响细分领域包括温控设备、防雷设备、供电设备等。主要分为以下四类:通信机房如安装基站主设备、传输节点枢纽或用房、数据中心机房;支撑系统用房如网络运维中心、呼叫中心等用房;管理用房如办公类及配套用房;渠道用房如实体营业厅等。近年来,局房土建支出的增长主要源自于 IDC 领域的加快投入。 支撑网:是指保障通信网络可靠运行、管理维护、业务开通收费管理等功能的网络,包括 BOSS系统、BASS 系统和 IT 运营系统等。该项支出影响通信软件服务类公司,如天源迪科、亿阳信通、联信永益、亚信创联等。5G网络大规模建设,资本开支有望持续上升,按照4G的建设经验,预计5G全生命期下,国外5G宏基站数量与国内基本相当;早期中国市场建设推进较快。DOU持续快速增长+5G用户渗透,未来随着2B相继应用落地,流量有望再迎新一轮快速增长。云计算/流量:云基建持续高景气,带动IDC/网络设备/温控+UPS+微模块/光模块产业细分领域持续成长。5G应用:万物互联,快速打开物联网/车联网市场空间; RCS、视频应用、MCN等5G应用迎来机会;计算需求提升,边缘计算也将逐步上量。云计算持续快速增长,未来仍存较大空间。3.3竞争分析图中国三大运营商客户 ARPU 值走势图韩国三大运营商 ARPU 值走势各省市持续加大 5G 投资支持力度,2021 资本开支或稳中有升。经过一年半的重点培育,三大运营商 5G 用户整体渗透率已接近 20%,渗透速率超过 4G 初期。同时,由于 5G 套餐用户整体 ARPU 值几乎是 4G 的两倍,三大运营商实现了 ARPU 降幅持续收窄并预计将在明年实现正增长。三大运营商还将 5G 专网作为 2021 年重点推广的商业模式,按照基站和核心网的归属模式,分为虚拟专网、混合专网、独立专网三种模式。传统业务比较1)三大运营商在移动通信业务和固网宽带业务发展存在差异,因而选择的竞争策略有所不同。具体来看,在移动通信业务方面中国移动保持绝对领先地位,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相对落后。我们认为中国移动将在移动通信业务方面采用稳健的竞争策略,2)归因于“提速降费”政策的不断实施以及行业内竞争环境的不断恶化,三大运营商移动和固网业务量与业务单位价值发展错配,传统业务收入增长瓶颈显现,运营商转型诉求迫切。3) 固网宽带业务:竞争加剧,中国移动增长有亮点。三大运营商在固网宽带业务方面存在禀赋差异。中国移动战略布局固网市场,给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带来较大冲击。我们认为未来固网宽带市场竞争或将加剧,主要看点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之间的角力。4) 综合实力最为强劲的中国移动在转型过程中强调业务“四轮驱动”,每类业务发展并重;中国电信在兼顾传统业务同时,以宽带优势为突破口,发力 IDC、云计算领域,聚焦智慧家庭、DICT、物联网、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国联通则借助混改优势,提出发展“产业互联网” 的战略。目前中国 IDC 存量远远落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数据产生地,每年产生的数据量超过全球的 23%,但目前大型数据中心存量仅为全球的 8%,储备不足。随着中国数据产生量的持续高速增长,IDC 行业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尽管当前各 IDC 厂商处于跑马圈地、加速建设阶段,实际有效供给未必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对于时延、安全性要求高的业务仍需布局在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政策收紧,即使二线城市供给增加,区域供需不平衡仍将长期存在。电信行业波特五力分析1)现有竞争者:现今中国电信市场有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2)潜在威胁者:潜在威胁主要来自广电网络、被禁止提供公众电信服务的专用网络(公司)、跨国公司以及虚拟网络运营商。3) 买方(消费者)的讨价还价的能力:从中国电信市场引入竞争以来,电信运营企业都已不同程度地感受到消费者作为买方所带来的压价的压力。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提高了中国消费者地位,不断提出要求更高的质量、更低的价格。4) 供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中国电信运营企业的供方是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从整个国际大环境来看,通信设备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电信运营企业居于主导地位。5) 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随着技术不断创新,电信业务结构向多元化转变,不同业务之间的异质竞争日趋激烈,不同业务之间的替代性越来越强,传统固定长途业务先是面临移动长途业务的竞争,后又被快速增长的IP电话所替代。3.4 中国企业排名图 A股上市企业图港股上市企业3.5 全球重要竞争者图全球上市企业图全球电信运营商排名1) 美国电话电报(AT&T)[ T.N]: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是美国最大的无线电通讯服务供应商。公司主要向各行各业提供服务和产品,包括无线通信、本地交换服务、长途服务、数据/宽带和互联网服务、视频服务、通讯器材、网络管理、批发服务和分类广告及出版。2) 威瑞森电信(VERIZON)[ VZ.N]:威瑞森电信公司是一家提供创新通信和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是美国最大的本地电话公司、最大的无线通信公司、全世界最大的印刷黄页和在线黄页信息的提供商。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电信业务、移动通信、话音业务、数据业务,以及黄页等等。3) 日本电报电话[9432.T]:该公司是日本固定和移动语音相关服务、互联网协议(IP)/分组通信服务、电信设备、系统集成和其他电信相关服务的提供商。公司经营五个业务部门:区域通信业务,包括固定语音相关业务,IP/分组通信业务,电信设备销售,系统集成服务及其他业务;长途和国际通信业务,包括固定语音相关业务,IP/分组通信业务;移动通信业务,包括移动语音相关业务,电信设备销售等业务;数据通信业务,包括系统集成服务、楼宇维修、房地产租赁、系统开发、租赁活动等服务。第四章未来行业展望智能互联时代必然依托于智能产品作为入口和窗口,未来十年智能产业将是一个爆发期。电信运营商可以开展智能产业的转型,进入于智能产业,聚焦于智能产业。电信运营商目前可以关注与投入的智能产业有:3D打印、VR、嵌入式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无人汽车、无人飞机、可穿戴设备、智慧生产等等。以上每一种智能产业都是千亿级的规模,值得电信运营商进行转型发展。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成本下降,将使企业扩大规模的空间更大,电信需求持续高涨也是电信运营商扩大企业规模重要的影响因素。

不师知虑

AI+电信行业研究报告:2025年将增至113亿美元(可下载)

获取《AI+电信行业研究报告:大国博弈的是非地,技术战争的前沿阵地》完整版,请关注gongzhonghao:vrsina,后台回复“5G报告及白皮书”,该报告编号为20bg0059。 3G,4G,5G 的变革引领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这让电信行业的一举一动都至关重要。今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各个企业间对于移动带宽,物联网,云服务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这都刺激着电信相关企业在多维度加大投资抢占未来市场。电信行业在 21 世纪持续增长与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4 年全球电信行业的总销售收入达到 2.0 万亿美元,预期 2014-2019 年将保持 3.1% 的年复合增长率,并于 2019 年达到 2.3 万亿美元的销售规模。但近年来全球电信行业收入持续低增长,自 2014 年来起也告别高增长时代,进入缓慢增长时期。全球电信运营商在人工智能上的支出亦逐年增加。根据 Tractica 预测,到 2025 年,全球电信业对人工智能软件、硬件和服务的投资将达 367 亿美元。其中,电信业整体 AI 市场将以 48.8% 的年复合增长率从 3.157 亿美元到 2025年增至 113 亿美元。预计在 2016 年至 2025 年,电信运营商主要将 AI 用于网络运营监控和管理,期间这方面支出将占到电信业 AI 支出的 61%。同时,根据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的公司 Gartner 预计,到 2022 年,50% 的电信运营商将在多个领域使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电信行业有着广泛应用,渗透于多项业务。结合对全球 500 强电信企业人工智能落地案例的梳理和分析,基于基础设施、电信运营、内容提供、终端设备和泛行业应用五大分类,机器之心划分出十大人工智能在电信行业中的应用场景。分别是基础设施中的网元建设、设别维护。

平拳

2020年Q1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整体下滑4%略低于预测 华为仍持续领跑

众所周知,虽然2019年全球各国基本都开启了5G网络的建设,这对于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来说绝对是最大的利好,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全球各国经济、各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乃至衰退。当然电信设备行业也不例外,根据市场调研机构Dell'Oro Group日前公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电信设备整体市场报告显示,初步估计,整体电信设备市场在2020年第一季度同比下滑4%,略低于2020年全年增长1%的预测,而根据排名前五的供应上排名来看我国有两大供应商上榜,其中华为更是持续领跑。据悉,这份报告涵盖了包括宽带接入、微波与光传输、移动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RAN)、SP路由器和CE交换机(运营商以太网交换机)在内的整个电信设备市场。据Dell'Oro Group称,初步估算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收入份额排名前五的供应商分别为:华为(28%)、诺基亚(15%)、爱立信(14%)、中兴通讯(11%)和思科(6%),作为对比,这五家供应商2019年市场收入份额分别为29%、16%、14%、10%和7%。从整体份额来看,华为几乎相当于诺基亚和爱立信的市场收入份额的总和,而两家中国供应商的份额则近乎占据了整体市场份额的四成,超过了诺基亚、爱立信和思科三家的之和。据报告称,虽然稳健的用户基础和积极的5G发展势头压过了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对RAN和核心网投资的下行风险,但疫情对一些非无线相关领域带来了更多的实际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供应链中断,并且由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致使需求疲软。虽然根据多方媒体的消息,目前,诺基亚的5G订单数量已经更新至70份,而爱立信的5G订单数量则追平了华为于2020年2月份更新的91份的成绩。虽然截至目前,华为并没有更新2月份以来的5G商用合同数量,但是对于华为也是有好消息传来,日前,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公布了最新数据,根据声明的4G/5G关键专利排行榜显示,华为成功拿下全球第一,身后是高通、诺基亚、三星等巨头,其中爱立信仅排行第七,还在中兴之后。华为之所以能够在跟一众老牌电信巨头同台竞技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5G通信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其十多年来在核心技术方面的深入研发,以及几乎不计成本的巨额投入。根据华为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该年度华为的研发支出高达1316.5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15.3%。不仅仅是2019年,在2019之前的数年间,华为的研发投入占比一直高于10%,随着其营收实力的逐步增强,这一比例也随之增长。尽管新冠疫情仍在造成高昂的人力和经济损失,Dell'oro分析师团队却共同预期2020年下半年将会出现更有利的市场条件,供应链风险也将降低,由此推动整体电信设备市场在2020年增长1%。这一数字相较Dell'oro此前2%的增长预期还是出现了下调。

存思

中国电信2018-2019终端洞察报告 创新驱动发展

日前中国电信旗下的移动终端研究测试中心发布了2018-2019年的终端洞察报告,报告包含了各手机品牌的现状、发展趋势及产品表现。其中,国产手机品牌表现抢眼,统治地位不容置疑。据报告显示,在2018-2019年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及品牌忠诚度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得益于创新驱动的源动力,国产品牌在各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尤其在创新力表现上,无论是华为、荣耀、OPPO、vivo,在手机技术方面的厚积薄发及与供应商方面的资源整合,使得国产手机品牌的竞争力与日俱增,从报告结果中不难看出多个调研项目均呈现了压倒性优势。在2018年6-11月上市的新机中,用户最满意机型与用户推荐机型的项目中国产手机优势明显,华为及荣耀手机分别占据不同价位段的榜单第一,OPPO、vivo、小米、魅族均有机型占据榜单。在用户满意机型调研项目中,曾经位于神坛地位的苹果手机也仅仅只有iPhone XR一款位列第三。在通信性能综合表现方面,中国电信移动终端研究测试中心综合了4G、VoLTE、WiFi、GPS和续航的表现,华为Mate20 Pro、荣耀V20、华为麦芒 7和荣耀8X分居价位段第一,在入围四个价位段的综合Top5中,华为有5款机型,荣耀和vivo各4款机型。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出国产手机的集体发力来源于创新源动力。以荣耀手机为例,去年荣耀手机动作频频,技术的推陈出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层出不穷,从GPU Turbo到Link Turbo,从智慧生命体YOYO的诞生到麒麟980芯片的加持,荣耀在手机创新方面的研发不遗余力,先后打造了多个爆款机型。国产手机品牌的强势发力,使得产品竞争力与日俱增,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依然是行业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途径,期待未来国产品牌手机带来的更多惊喜!

红海龟

通信设备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中国电信5G套餐客户达3005万(可下载)

获取《通信设备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外需修复叠加新基建拉动利好通信行业表现,紧抓5G“流量”及“应用”两大主线》完整版,请关注绿信公号:vrsina,后台回复“5G报告及白皮书”,该报告编号为20bg0178。通信行业 2020Q1 在公募基金重仓股持股占比为 2.35%,高于 2019Q4 时的1.56%,预计这一数字在 2020Q2 将环比小幅下降。行业走势居于中游,龙头标的估值优势 逐步 显现。截止到 2020 年 6 月 24 日,SW 通信指数全年涨幅 6.33%,略高于沪深 300 指数(+1.04%)及上证指数(-2.31%),远低于创业板指数(+32.50%),低于同属 TMT 板块的电子(+22.06%)、计算机(+19.74%)、传媒(+16.08%)等行业。2020 年 5 月,中国移动 5G 套餐客户数达到 5560 万,单月净增接近 1200 万;中国电信 5G 套餐客户数达到 3005 万,单月净增超过 800 万。运营商省公司 5G 基站建设热情高涨,截至 6 月底中国移动重庆公司累计建设 5G 基站 1.4 万个,实现了主城区域、区县重要城区的连续覆盖以及重点乡镇中心区域的有效覆盖,实现 38 个区县重要区域的热点连片覆盖。新浪VR知识星球报告库以近五千分,所有新浪VR报告都将由管理员上传(包含部分未在其他平台发布的非互联网相关报告)VIP用户福利不定时开启,前1000名还能领领优惠券性价比更高! 新浪VR,早一天看见未来。

冲锋车

中国电信大数据:手机满意度调查报告,华为成最大赢家!

4月28日,中国电信移动终端研究测试中心发布《2018-2019中国电信终端洞察报告》,其中在全网通手机满意度报告中,华为系成为最大赢家。根据大数据分析,除过1000元以下价格段华为系未能拿到第一外,在其它各个价格段全是以华为系霸占榜单第一。其中3500元以上段华为Mate20 Pro第一,2500-3499元段华为nova3第一,1500-2499元段以荣耀Note10夺得第一,1000-1499元段则以华为畅享9 Plus满意度最高。而在用户最推荐机型中,除过1500-2499价格段被vivo霸占,1000元以下价格段被百合夺取外,其它价格段同样以华为系霸占第一。特别需要注意,在每个价格段前三机型内,华为都屡有斩获。在用户最满意拍照手机中,大于3500元价格段继续以华为Mate 20 Pro夺得头魁。可能有人要说了,现在华为最厉害的拍照手机不是P30 Pro吗,怎么上榜的是华为Mate20 Pro呢?实际很简单,大数据评测都有个过程和时间,当初评测时P30手机还未上市发布,所以自然就以华为Mate20 Pro为第一了。另外从渠道的好评度评价来看,华为的优势非常明显,不说2018年下半年是唯一保持上升态势的品牌,单就连续两年大大超出实力友商的完美曲线表现,说明了现在买手机可能基本就只剩下华为一个品牌可选了。当然,华为终端基于这几年的优秀表现,其在华为公司内部也超过网络部门成就一哥地位,以后与其再说华为是电信设备制造商,还真不如说是手机制造商呢。另外据余承东前段时间表示,华为今年有可能会超过三星,成就全球手机市场上的老大,此前余承东说的“三年超苹果、五年超三星”的豪言壮语即将要实现了。

何可易邪

郝鹏到中国电信调研云计算研发应用工作情况

来源:中国证券网原标题:郝鹏到中国电信调研云计算研发应用工作情况 来源: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国资委3月11日消息,3月11日,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到中国电信调研企业科技创新、国企改革和党的建设等工作情况,对企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并与企业干部职工座谈。他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服务型、科技型、安全型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维护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郝鹏来到中国电信云公司,在“天翼云”应急指挥调度室,与科研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云原生数据库、云存储、人工智能、云端安全等技术研发与应用情况。他指出,中国电信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坚持自主研发,加快实施“云改数转”战略,按照“网是基础,云为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的方向,打造云网融合、安全可信、专享定制的服务,构建了丰富的应用生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赋能千行百业,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信任,要进一步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发挥好云网融合优势,聚焦5G+云等云网融合基础设施,实现云网能力深度协同,助推经济社会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郝鹏主持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中国电信工作情况汇报,并与大家深入交流,对企业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服务和保障民生,大力弘扬“人民邮电为人民”的优良传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复工复产复学和提速降费让利等方面的积极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聚焦国家需求,统筹整合力量,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引导科研人员踏实安心搞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当好网信行业原创技术“策源地”。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激发企业活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放大改革综合效应。要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国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在竞争合作中打造通信行业的“中国名片”。要精心组织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用好红色电信资源,教育引导企业干部群众传承发扬红色基因,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度。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开新局的强大动力。

成人礼

IBM洞察报告:电信行业的5G未来

近日,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发布最新洞察报告《电信行业的 5G 未来》。报告就5G对通信服务提供商(以下简称CSP)带来的增长机遇和挑战、5G 对企业的影响、5G与边缘计算及AI的融合、5G 如何为企业和行业赋能、5G的个人用户价值、如何借助 AI 增强未来的 5G 网络等六大核心问题,以全球视角进行了剖析。核心观点:5G将在几乎所有行业中创造新的突破性用例;消费者看到了5G的价值,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频质量,甚至不惜转投其他服务提供商消费者;网络边缘的AI为超低延迟的 5G 应用奠定基础。5G为CSP创造业务增长机遇电信行业即将步入关键的新时代,多个技术领域突飞猛进,尤其是 5G、边缘计算和 AI 等技术日益交汇融合,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这些技术有潜力改变消费者进行沟通、使用内容、协同工作以及与环境互动的方式。而且,它们还可能改变电信行业内外的格局。5G技术具有为个人、社会、组织和企业赋能的潜力。这是改变游戏规则的力量,有能力为各行各业创造巨大的机遇。对于电信行业而言, 5G有机会带来企业所渴望的新收入流。但是,由于推进无处不在的 5G网络存在很高的风险,而且需要重大投资,因此 CSP都谨慎行事。大多数 CSP不会在 5G部署的第一阶段优先考虑核心网络。而是将 5G New Radio (NR) 功能单独添加到4G核心之中,主要目的是解决容量问题。对于大多数CSP而言,这种渐进式方法是自然而言的选择,虽然收入潜力较小,但是初期投资也较少。早期的5G服务主要专注于解决智能手机用户当前的痛点,尤其是那些与移动视频爆炸式增长相关的痛点。思科指出,到 2022年底,移动视频将占到移动数据总流量的79% 。5G有望以最快速度在全球推出5G用户数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预期。爱立信在2019年预测,到 2024年底,全球 5G用户将达到 19亿。到 2024年, 5G预计将覆盖全球人口的 45% ,而 5G网络预计将承载全球 35%的移动流量。GSMA的预测较为保守,他们认为到 2025年, 5G用户估计将达到15.7亿。尽管要达到临界数量还需时日,但显然 5G竞赛已拉开序幕。多个市场中的 CSP已逐渐开始启动 5G网络。启动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 5G兼容的智能手机的上市时间以及 5G频谱的分配情况。韩国于 2019年4月4日启动首个5G商用网络,五个月后用户数量突破 300万大关。现在, 5G网络已经覆盖了该国的几乎全部人口。由于超高清 (UHD) 5G直播和娱乐应用 (AR/VR游戏)的普及,韩国 5G网络数据使用量激增。2019年春, Verizon 、 AT&T 、 Sprint以及 T-Mobile开始在美国多个城市推出5G网络,提供速度更快的 5G无线连接。Verizon还在美国各地的运动场馆推出了全新的 5G网络。GSMA预测,到2025年,5G通信将占北美所有移动通信的将近一半。中国也在大力投资,积极进军 5G市场。自2019年 11月1日以来,中国拥有规模最大的商用5G网络,由中国三大运营商向用户提供 5G服务。这三大运营商的网络遍布中国 50 个主要城市,由12,000个活跃的 5G基站为网络覆盖提供支持。到 2025年,中国预计将占全球5G连接的 40%以上。5G与众多技术的完美融合5G、边缘计算和 AI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够为几乎所有行业中新的突破性用例提供支持。5G技术可以为消费者和企业开启一系列突破性的新用例----提高应用的连接速度、扩充通信容量、显著减少延迟、实现卓越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提供对高密度设备的支持。如VR/AR 、混合现实、扩展现实(XR) 、360 度视频应用等。5G、边缘计算和 AI 的融合奠定了独一无二的基础,能够为制造、汽车、医疗保健、农业等几乎所有行业的突破性新用例提供支持。这些技术还为 CSP 创造新的企业收入流提供了重要机遇。1、5G 不只是另一代网络技术从 1G (模拟语音)到 2G 、3G 和 4G 网络技术的转变,主要就是移动通信的数字化、数据和应用的使用以及速度和吞吐量的提高,但 5G所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除了增强型移动宽带 (eMBB) 外, 5G 还提供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 (mMTC) ,支持在许多垂直行业中大规模采用物联网服务。此外,它可以为任务关键型应用提供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URLLC) 。5G使用三个主要频率范围(1 Ghz以下、1-6 Ghz和6 Ghz以上)内的频谱,在城市、郊区和农村提供广泛的服务覆盖,并支持大量的物联网设备。CSP必须充分利用每个频带的性能特征(与峰值速率、通信容量以及延迟等要求相关),实现设想的所有用例。网络虚拟化和上云是交付 5G网络服务以满足客户和服务提供商期望的基础。2、结合使用:边缘计算和5G5G只是共同开启电信行业历史新篇章的一系列技术之一。另一项有助于彻底改变电信行业面貌的重要技术是边缘计算。通过结合使用边缘计算与5G网络切片技术,获益最大的是对延迟和时间敏感的应用(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和遥控机器人)。如果没有边缘计算,5G 应用和服务将依靠从核心网络到集中式云资源的连接进行存储和计算,从而抵消 5G 在降低延迟方面的积极影响。边缘计算的基本理念就是在更靠近网络边缘(即更接近最终用户和设备)的地方存储/访问数据并执行高要求的处理任务,显著减少网络拥塞和延迟。这对于需要持续执行纠正措施的延迟敏感型应用至关重要。边缘计算与云计算是互补关系,而非竞争关系。通过结合使用这两种技术,就可以同时获得本地计算(在网络网关、用户场所或边缘设备上)和云计算两方面的优势。尽管边缘计算可在 4G 环境中使用,但与 5G 的结合有助于优化吞吐量和延迟(减少到 10 毫秒的数量级),从而为以前无法想象的延迟敏感型无线解决方案奠定基础。基于 5G 的边缘计算商业应用尚需时日,但 CSP 越来越认识到这些应用的重要性,而且他们可以在这些应用的部署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在 IBM 的边缘计算调研中,有 56% 的 CSP 受访高管表示,他们已经进入规划和概念验证阶段。 在受访的所有 CSP 高管中,有 94% 预计边缘计算将在 5 年内对运营响应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他们指出,最大的影响在于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加速决策过程以及减少数据处理延迟(见图 2)。3、加强 AI在 5G网络中的作用随着产业逐渐实现数字化、互联设备不断增加以及对沉浸式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对网络边缘处理能力的要求也与日俱增。Gartner预测,到 2022年,超过一半的企业生成的数据将在数据中心外创建和处理,到 2025年,大约75%的数据将在边缘进行分析和处理。AI已成为采用边缘计算的主要推动因素。通过采用边缘计算技术,可以使 AI更加靠近创建数据和需要采取措施的位置。AI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并提供深入洞察,推动快速做出以数据为依据的本地决策。如果能够在AI的帮助下,在边缘更快地做出决策和响应,势必可以带来更出色的用户体验(例如,在 AI辅助驾驶和多人游戏领域)。此外,边缘计算还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因为敏感数据可以在边缘进行分析,而无需通过核心网络发送到中央云,因此不会限制存储在任何位置的数据量。利用5G为企业和行业赋能对于CSP而言,真正的价值在于满足企业需求。最先进的5G用例,以及为CSP带来最大收入增长机遇的用例,都存在于企业和行业市场中。1、新技术已开始得到应用,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5G有能力重塑各行各业。但是,5G的这种“变革性”作用在短期内还无法显现。尽管技术战略已相当成熟,但要迁移到 5G环境,使这种变革成为现实,仍需数年之久。大多数运营商仍处于开发这种无处不在的 5G网络基础架构的早期阶段。业务案例和预期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也是导致 5G全面部署推迟的原因。2、兑现网络切片的承诺借助成熟的5G网络, CSP就可以通过网络切片技术,向特定垂直市场提供服务。通过使用这项技术,电信运营商就能够为特定客户或应用保留切片,并保证服务质量。网络切片技术支持运营商动态平衡不同应用(例如远程医疗和自动驾驶互联汽车领域的应用)之间不同的需求。企业和行业应用尤其能够从 5G网络切片技术与边缘计算的结合中受益。边缘计算将存储、计算和智能分配到网络的多个层面,包括极低延迟用例情况中的极端边缘。通过在 5G核心网络环境中部署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为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延迟敏感型无线解决方案创造了可能性,包括面向互连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工厂等方面的解决方案。3、5G对于物联网和垂直行业的潜力5G企业和行业用例特别以物联网为中心。例如,在消费物联网领域,用例包括互连家居、汽车和个人电子产品(例如可穿戴设备)。30%的受访消费者表示,他们对于5G智能家居应用很感兴趣,仅次于媒体和娱乐类型的 5G应用。而在企业物联网中,关注重点在于运营效率和有效性。在工业物联网中, 5G是“工业 4.0 ”向日趋智能和动态的制造转变过程中的关键要素。5G物联网日益成为大多数行业的命脉,将为几乎所有行业带来变革性的能力(见表 1 )。爱立信分析,到 2030年5G推动的投资总额预计将达到约 1.5万亿美元,其中 CSP的投资占将近一半。4、工业 4.0 :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制造业有望成为 5G服务的最大受益者。5G 、边缘计算和AI共同为下一次工业革命(工业 4.0 )推波助澜,数以十亿计的机器、设备和传感器正等着通过无线方式连接起来。这将成为未来制造业和相关服务的基础。机器人、 AI 、物联网、3D打印、增强现实和云技术是主要推动力量,而所有这些技术都要使用5G 技术以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工业 4.0 ”不再只是一个概念,也不只是数字化转型。这是一次全面的技术革命,通过结合使用 5G 、网络切片、边缘计算和 AI,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优势。5、改变业务战略,获得收益要想在企业和行业市场中通过5G获得收入, CSP就必须对业务战略进行根本性的改变。CSP需要研究每个行业,评估收入增长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风险和障碍。对于重要的垂直行业, CSP必须通过说明如何解决企业痛点,满足企业需求,明确阐述 5G价值主张。CSP必须与行业和企业客户深入合作,共同评估哪些用例可行,研究其他必要创新的成熟度,联合绘制路线图。在5G消费者领域创造价值IBV在 2019年对21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开展调研发展,消费者对可能的5G新体验兴趣盎然。对于在消费领域为5G做准备的 CSP而言,挑战在于了解并满足早期采用者的高期望值。我们的研究表明, 64%的受访者可能是5G的早期采用者。28%的受访者指出,即使手机还未能升级换代,他们也会切换到 5G网络。当然,5G 的实际采用情况取决于该行业提供中端 5G智能手机的能力,尤其是在新兴国家或地区,取决于提供低端 5G设备的能力。为了获得更高的移动流媒体视频质量, 5G的早期采用者愿意支付更多费用,或更换服务提供商1、提高视频流质量可能促使用户更换服务提供商5G 的早期采用者了解 5G所能带来的优势。83%的早期采用者表示, 5G与自己息息相关。接近三分之二的早期采用者表示,他们愿意为支持 5G的智能手机支付更高的价格。早期采用者还表示,愿意为5G数据套餐支付更多费用。但根据之前的几次移动技术升级的经验,即使数据速度、数据套餐和通话限额有所提高,消费者支付的费用也基本接近以前所使用的套餐金额。由于运营商之间存在价格竞争,数据套餐资费很容易趋于平稳。因此, CSP不能指望仅靠增强型 5G移动宽带就能创造可观的额外收入。视频流质量是影响消费者对提供商网络满意度的主要评判标准。五分之四的早期采用者表示,自己非常看重视频流质量。但当前网络的加载时间、重新缓冲、回放、画质和同步性令许多人感到失望。超过四分之三的早期采用者表示,如果能够享受出色的视频流体验,他们可能会选择 5G,并愿意支付额外的费用。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还表示,如果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移动视频流,他们甚至会转投另一家服务提供商。2、家庭5G WiFi将成为固定宽带的有力竞争对于许多CSP 而言, 5G第一波应用的另一个重点是固定无线接入 (FWA) 。5G可以通过直接无线连接(而不是通过有线网络 / 闭路电视连接)将互联网接入家庭,由 WiFi路由器提供互联网服务。5G在容量、延迟和吞吐量方面的巨大飞跃将使家庭5GWiFi 成为固定宽带的重要替代或补充服务。此外,在不提供固定宽带服务的地区,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我们的研究表明,消费者对 5G家庭宽带这种可能性持开放态度。 对于希望通过提供 5G 家庭宽带替代服务来赢得市场份额的 CSP 而言,此选项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中也可能适用。例如, Verizon 已在美国选定地区推出5G家庭版,并计划在所有城市中部署这项服务。3、通过沉浸式体验促进收入增长单凭增强型移动宽带可能无法提高资费套餐的收费水平。价格竞争可能会拉低数据套餐资费水平,导致收入增长趋于平缓。因此, CSP 必须重点开发引人瞩目的全新5G 应用,让消费者“眼前一亮”,从而创造新的收入流。未来由 5G主导的应用将包含沉浸式媒体,涵盖深度参与、多感官体验和数字化体验。然而,大多数变革性应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展成熟并上市推出,在 2025年之前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英特尔的报告指出,到 2028年,沉浸式应用和新媒体应用的市场规模将显著扩大,预计每年产生超过670 亿美元的收入。消费者对媒体及娱乐行业的未来创新充满热情。例如,45%的调研受访者表示,他们对更先进的 VR娱乐应用很感兴趣,这个比例仅次于超高清视频流。引起消费者兴趣的其他5G沉浸式应用包括3D视频电影 (44%) 、 AR (37%) 、360度视频和3D全息摄影 (33%) 。4、游戏和电竞爱好者对 5G兴趣浓厚5G主导的创新对于手机和 VR游戏以及电竞也具有重要意义。超低延迟对于整体游戏体验尤为重要,对于电竞而言更是如此。在调研受访者中, 77%的电竞爱好者对 5G充满热情, 58%的电竞爱好者愿意为支持 5G的移动设备支付更多的费用。5G的重要性使 CSP成为了游戏和电竞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韩国运营商 KT 推出了自己的5G 网络和一款AR 游戏“ Avenger ”。AT&T宣布推出 5G游戏高档套餐。德国电信也积极投资电竞领域,旨在加强游戏市场的参与力度。该集团收购了主要的电竞企业 SK Gaming 25% 的股份。越来越多的CSP 还组织电竞比赛。借助AI增强未来的5G网络CSP日益认识到人工智能在网络自动化方面的核心作用。许多企业已经在网络运营中实施了 AI 。澳大利亚的国家宽带网络 (NBN) 更新了网络管理套件,融入了AI 功能,旨在使用认知能力排除故障,自动处理警报,发现网络中可解决的实际问题。AI 运维(AIOps) 帮助巴西的 Nextel预测和防止网络中断。AI 通过实时捕获和处理网络数据,了解关键服务的性能,自动运行网络功能,加快决策速度。AI系统可以检测、预测和定位 5G 网络中的异常,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避免对客户产生影响。1、生活在不断扩大的全球数据圈中根据 IDC 正在进行的全球数据圈研究,预计每个联网个人每天的平均数据互动次数将急剧增加, 2020 年每天平均601次互动,到 2025 年将增长到将近 5,000 次。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住宅、工作场所、电器、车辆、可穿戴设备和植入装置越来越依赖于数据。随着智能助手(例如Google Assistant 和车载智能)成为消费者日常互动环境的一部分,许多互动将转移到后台进行。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进程的推进,预计会带来更大的数据增长。构成物联网的传感器和设备的数量也在持续稳定增长。IDC 预测,到2025年,全球与物联网连接的设备的总安装数将超过400 亿,产生79.4 ZB 的数据。物联网日益成为实现人员、流程和事物之间信息交换的基础。随着数据被捕获、处理并用于为各个行业、组织以及消费者的生活创造价值,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世界所不可或缺的共同要素。2、AI :将数据转化为智能除非能够创造价值,否则数据将毫无意义。因此需要以智慧的方式使用数据,将其转化为智能。AI可以帮助应对各种类型的5G设备和用户所快速生成的海量数据,并提供必要的洞察,帮助用户在5G环境下快速做出明智决策。如果没有 AI,物联网数据根本没法使用。物联网中的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和其他装置的数量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将实时创建和收集更多的数据,而且可能有不计其数的公司可以访问或共享这些数据。通过应用 AI 技术,可以挖掘更多的洞察,改善客户体验。3、电信企业在管理生态系统中数据方面的信任优势如果无法将整个生态系统中合作伙伴的数据整合到物流运营中,那么物联网就毫无意义。使用智能设备从各种来源及合作伙伴那里收集业务和供应链数据的企业,必须能够轻松地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决策推动力。要基于互信在合作伙伴网络中共享数据,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项重大挑战。但对于CSP而言,这也是机遇,因为CSP 被公认是最受信任的企业类型之一,在新兴国家或地区,大众对他们的信任度甚至超过了银行和信用卡公司。这种地位使 CSP 不仅可以提供连接,还能够在5G 生态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可以作为枢纽,在多个参与方和设备之间传递物联网数据,并利用 AI 向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提供智能,而不仅仅是原始数据。成为数据驱动型企业可以为 CSP 带来重要的新机遇。4、借助位于边缘的 AI ,促进消费者和企业智能边缘应用的发展CSP必须能够跟上网络中快速增长的 5G服务和应用需求的变化。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将数据从创建点传输到中央云或企业数据中心,这影响到响应速度。AI有助于加速检测网络边缘所发生的事件。它让边缘设备变得异常智能,而且越来越智能。它还支持设备实时提供洞察和预测性分析,提高本地决策水平。位于边缘的 AI 创造了智能互联的世界,对消费者、组织、企业和行业都产生积极影响。消费者智能边缘应用则主要致力于提供富有吸引力的用户体验。这包括改进的流媒体娱乐功能、轻便 / 强大的 VR 头戴式视图器、AR娱乐应用、多人游戏、智能家居自动化、自动驾驶汽车以及 AR/ VR购物。企业智能边缘应用包括智能制造、设备监控、资产跟踪、采矿、车队车辆诊断、自主交货、患者监测、机器人手术和农场监控等。例如,在智慧工厂中,装配线上的设备必须以高度可靠和极低延迟的方式与控制单元进行通信,以确保装配线的持续运转。如果工厂能够将低延迟高可靠的通信与 AI 相结合,就可以利用技术显著优化人工控制。运营商想要跑赢5G需要回答5个问题CSP 必须采取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实施彻底的变革,以便能够从 5G 革命中获得最大收益。如下5个问题可以帮助厘清思路和目标:1、 准备如何为企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和能力(不仅仅限于连接和 SIM 卡),以解决他们的痛点,并帮助他们在5G 世界中创造业务价值?2、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提供洞察,而不仅仅是提供原始数据,从而帮助客户改善运营,发挥 5G 的真正潜力?如何利用 AI ?3、在多大程度上与 5G 生态系统和开放式创新平台中的合作伙伴合作,籍此创造价值?如何建立和保持值得信赖的合作关系?4、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实现员工队伍转型,确保企业具备所需的关键技能,可以在未来的 5G 环境中发挥主要作用?5、认为 5G 技术的潜力和优势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转化为贵公司的新收入流?

伏于岩穴

电信运营商深度洞察:新格局,新动能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旧动能逐步改善,新动能蓄势待发瓶颈:近 2 年来伴随个人用户业务人口红利逐步见顶,“提速降费”的政策指引叠加运 营商之间的价格战,三大运营商营收增速持续走低。2019 年 5G 发牌商用,2020-2021 年 5G 有望迎来建设高峰,运营商营收增长乏力带来的资金压力或制约 5G 建网进程。反转:2019 年三季度,行业取消“市场份额”考核,从重规模到高质量,运营商竞争 取得根本改善,电信服务业务年内实现营收 V 型反转,伴随渠道及终端补贴减少,销售 费用率改善,运营商现金流或好转。突破:我们认为 5G 时期产业互联网或成为运营商 新的增长动能,运营商将不仅仅提供标准化的无线或带宽服务,而是针对客户差异化的 需求,提供“网络+云/IDC+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据我们测算,2019 年三大运营 商“产业互联网”合计实现收入2062亿元,同比增长 18.5%,而同期传统业务下滑 2.9%。 三大运营商“产业互联网”营收总占比持续提升,2019 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 移动“产业互联网”收入占营收比例分别达到 25.3%/19.7%/7.3%,相较 2018 年提升 1.8pct/4.0pct/2.0pct,有望成为未来新的增长动能。 瓶颈:人口红利逐步见顶,流量红利充分消化 传统 C 端业务人口红利逐步见顶:过去 2G/3G/4G 时代,运营商发展的重心在消费互 联网。然而伴随移动通信及有线宽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C 端市场人口红利见顶态势愈 发明显。从用户数增量来看,自 2019 年以来,三大运营商的两大传统业务(移动业务 和固网业务)的新增用户数量呈现明显下滑趋势。其中 2020 年 2 月受疫情影响,三大 运营商移动用户下滑 1946 万。从移动用户的渗透率来看,截至 2019 年底,全国移动 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 114.4 部/百人,远高于全球平均的 101.5 部/百人,移动用户渗透 率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已不大,整体来看 2C业务人口红利见顶态势已较为明显。近 3 年流量红利基本被资费下滑充分消化:2017 年以来,尽管中国用户月均移动数据 使用量延续爆发的趋势,但同期“提速降费”的政策指引叠加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导 致移动流量资费也大幅下滑。据工信部及中国信通院数据,2019 年用户月均移动流量 达到 7.82GB,较 2017 年增长 4.52 倍,但移动流量平均资费降至 5 元/GB,约为 2017 年的 1/4.46,基本抵消流量增长的红利。固定宽带方面, 2019 年的平均资费已降至 2014 年的十分之一。因而反映在 ARPU 上,近 3 年来三家运营商传统的移动及固网业务 ARPU 持续下滑。在新增用户数量放缓及流量资费的持续下滑的背景下,2018-2019H1 运营商移动及固 网数据业务收入增速持续下滑,进而带动电信业务增速持续下滑。营收增长乏力或为 5G建设主要障碍:伴随 2019 年 5G 发牌,2020-2021 年 5G 有望迎 来建设高峰,推动运营商资本开支加速回升。据最新推介材料披露,三大运营商 2019 年资本开支达到 2999 亿元,同比增长 4.5%,2020 年资本开支预算为 3348 亿元,同 比增长 11.7%。其中,5G 相关投资计划约 1803 亿元,同比增长 338%。我们认为当下 运营商营收增长乏力带来的资金压力或制约 5G 建网进程。反转:政策拐点已现,2019 年内实现 V 型反转 行业回归理性,ARPU 值趋稳可期 运营商取消“不限量”套餐,行业恢复理性,通信服务价值回归:2019H1 三大运营商 价格竞争加剧,2019 年中报三大运营商营收史上首次同时下滑,引起监管层的重视。 2019 年 6 月,工信部要求规范整顿“不限量”套餐。2019 年 9 月,行业竞争环境迎来 诸多重大变革:1)三大运营商陆续取消“不限量套餐”,上线更加合理的“达量不限速” 套餐;2)业内提出 KPI 考核制度或改变,不再以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为导向;3)中国 联通和中国电信宣布开展 5G 共建共享合作。2019 年下半年,运营商行业竞争态势取 得根本改善,ARPU 值降幅迎来改善,中国联通披露的季度移动及宽带的 ARPU 值降 幅呈现逐季趋稳,2019Q4 中国联通的移动业务 ARPU 值较 2019Q3 持平,宽带业务 ARPU稍有提升;中国电信披露2019H2宽带业务ARPU值降幅较2019H1收窄6.1pct。5G 套餐有望带动 2020 年 ARPU 值趋稳:据中国移动最新推介材料,截至 2020 年 2 月,中国移动 5G 用户达到 1540 万,目标全年 5G 套餐客户净增 7000 万,截至 2020 年底 5G 用户渗透率有望超过 7%;中国电信截至 2020 年 2 月 5G 用户达到 1073 万, 全年目标新增 6000-8000 万 5G 用户,截至 2020 年底 5G 用户渗透率有望超过 22%; 中国联通2020年目标新增用户5000万,截至2020年底5G用户渗透率有望超过16%。 据中国移动披露,用户由 4G 迁移至 5G 后,ARPU 分别提升了 6.5%,中国电信则披 露目前 5G 用户的 ARPU 达到 91.9 元,较迁移前提升超过 10%,而中国联通目前 5G 用户的 ARPU 达到 80 元,较迁移前提升约 17%。我们认为伴随 5G 用户的渗透率的持 续提升,有望带动运营商移动业务 ARPU 趋稳。按年末用户数加权计算,2019 年三大 运营商移动业务 ARPU 同比下滑 8.7%。我们假设 2020 年原有用户的 ARPU 降幅收窄 至 5%,且三大运营商达成各自的 5G 用户发展计划,且每月 5G 用户迁移数平稳,我 们测算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2020 年移动业务 ARPU 为 55.3、52.1 和 45.4 元,较 2019 年基本持平。2019 年内营收及业绩拐点已现 收入端:年内实现反转。据工信部数据,2019 年电信主营业务实现收入 1.31 万亿元, 同比增长 0.8%。其中固定通信业务收入完成 4161 亿元,同比增长 9.5%;移动通信业 务实现收入 8942 亿元,同比减少 2.9%。单看 2019 年 12 月,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同比 增长 2.8%,增速连续 3 个月回升,带动电信主营业务增速在年内实现 V 型反转,重回 正增长区间。2019 年,运营商实现固定增值业务收入(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1371 亿元,同比增长 21.2%,固定增值及其他业务逐渐成为行 业发展新动力。成本端:行业迈向竞争合作时代,销售费用率有望持续改善。2019H1 为应对行业竞争 加剧,三家运营商都加大营销投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销售费用率分别同 比增加 0.4pct、0.2pct 和 1.0pct。2019H2 伴随行业竞争趋缓,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 中国联通销售费用率分别同比减少 2.7pct、1.3pct 和 2.1pct,行业整体销售费用率为 8.4%,同比减少 2.3pct。我们认为伴随行业从竞争全面转向竞合,三大运营商将继续压 缩包括佣金,代理费,终端补贴等营销支出,销售费用率有望持续改善。横向对比三家 运营商,中国移动的销售费用率低于同业 4-6pct,而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的销售费用率 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利润端:年内实现反转。三家运营商在经历了 2019Q1-2019Q3 连续 3 个季度的负增长 降之后, 2019Q4三家运营商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大幅回升至8%,较 2019Q3提升20pct, 业绩向好趋势明显。突破:产业互联网或为运营商成长新动能 5G时代运营商迎来业务新模式:我们认为5G时代运营商业务重心或转向产业互联网, 据中国信通院给出的定义,产业互联网指的是企业借力 5G、云计算、AI、大数据、物 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不同于消费市场的高度同质性, 政企市场离散性和个性化程度高,运营商将不再单纯提供标准化的通信或带宽服务,而 是针对不同行业客户差异化的需求,形成“网络+云/IDC+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通 过各个环节业务之间的高协同性,构筑竞争壁垒,深度参与企业上云价值链,有望成为 运营商新的增长动能。产业互联网业务高速增长,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目前三大运营商已充分认识到 5G 时代 B 端市场的巨大潜力,持续加大对高质量&大带宽专线,云计算,IDC,物联网,大数 据等产业互联网业务的投入。考虑到各家运营商对产业互联网的定义有所不同,我们将 通信服务中刨去移动通信,固网语音,固网宽带这三项传统业务之外的收入归为“产业 互联网”业务,三大运营商在“产业互联网”业务方面实现高速增长。2019 年三大运 营商“产业互联网”合计实现收入 2062 亿元,同比增长 18.5%,而同期传统业务下滑 2.9%。同时三大运营商“产业互联网”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19 年中国电信、中国联 通、中国移动“产业互联网”收入占营收比例分别达到 25.3%、19.7%和 7.3%,相较 2018 年提升 1.8pct、4.0pct 和 2.0pct,有望成为运营商未来新的增长动能。手握底层网络资源,铸就云网一体化服务壁垒我们认为运营商过往在企业上云的价值链中,大多定位于管端,参与程度较低。而在云 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同时拥有宽带网络、IDC 资源和云资源的运营商迎来重构云网业务 生态的契机。云网融合的服务架构下,底层网络质量决定了上层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运营商借助 5G SDN/NFV 技术实现底层云专网弹性承载,大幅提升云专线产品等云网 产品的敏捷性和智能化,同时耦合上层云计算业务,打造一条高度耦合的云网服务价值 链,形成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5G 时代运营商有望重构云网业态 未来运营商或形成“由外及内”相互依托的三层网:运营商从横向看从外到内有三层网 络,第一层是基础网络,通常基于 IP、光和无线构建,主要的需求是大带宽、低时延和 高可靠,主要由运营商管控。第二层网络是云化网络,是云和端租户级互联,基于 SDN/NFV 构建,主要的特点是敏捷和开放。未来将会出现第三层计算网络,实现数据 和计算之间的业务级互联。三个网络相互依托的,计算网络要依托云化网络的构建,云 化网络又要依托基础网络的大带宽和低时延。5G 时期,伴随 SDN/NFV 等技术的逐步 成熟,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发布云化网络的转型计划——中国移动提出的 NovoNet2020 愿景、中国联通提出的 CUBE-Net 2.0 架构和中国电信提出的 CTNet2025 架构,转型 的核心理念都基于用云化网络来承载业务。“云网融合”大背景下,运营商迎来重构业态新机遇:伴随企业上云率的不断提高,网 络基础设施需要更好的适应云计算应用的需求,以确保网络的灵活性、智能性和可运维 性,“云网融合”的纵向一体化服务能力框架应运而生。据中国信通院给出的定义,“云 网融合”的服务能力是指基于云专网提供云接入与基础连接能力,通过与云服务平台提 供覆盖不同场景的云网产品(云专线、云联网、SD-WAN),并与云服务(计算、存储、 安全)深度结合,最终延伸至具体的行业应用场景,其主要包括 3 个层级:1)底层网 络(包括基础网络和上层 overlay 网络);2)中间层云网产品(例如云专线,云联网); 3)上层云服务产品。云网融合最终目的是为企业上云,在此过程中,云网协同能力的 重要性不断提升,对于同时拥有网络资源和云资源的运营商来说是重构云网业务生态的契机。运营商通过打造一条纵向一体化的云网服务价值链,为政企客户上云提供整体支 持,形成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摆脱在当下云计算浪潮中被作为“管道”的定位。5G SDN+NFV 技术助力运营商提供高质量云网融合产品:目前来看,作为云网融合服 务架构的核心,底层云专网服务主要由运营商来提供,而底层网络决定了上层服务的质 量和可靠性。在基础网络层面,运营商拥有大量的光纤光缆和带宽资源,并持续加大对 IDC 的投入。在上层 overlay 网络层,运营商在 5G 时代通过全面引入软件定义网络 (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可直接部署云化网络来实现弹性承载,大幅提升 云专线产品等云网产品的敏捷性和智能化,同时耦合上层云计算业务,使得运营商在云 网融合产品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运营商实现企业上云全场景布局:据华信咨询测算,未来企业上云的场景中,第一大场 景核心云(公有云/私有云/行业云)占产业链价值比重的 40%,部署方式来看,运营商 在行业云(如农业云、金融云、工业云等,聚焦垂直行业)和城市云(专注于信息安全、 基础设置信息化水平、属于政策导向)市场占比较大;第二大场景为云连接(包括云专 线,云联网),占产业链价值的 25%,为运营商重点拓展领域,凭借底层网络的优势, 运营商在云专线及云联网等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第三大场景是边缘云场景,占产业链 价值的 20%,为运营商重点拓展领域,利用存量机房及基站资源提供边缘云计算及边缘 IDC 服务,具备较高的边际效益。IDC 及云计算业务:高增长,高投入,高协同 在无线及固网数据流量持续爆发趋势下,IDC 服务及云计算市场持续高增长。2020 年 以来政府层面高度重视“新基建”建设,IDC 作为新基建的一部分,有望保持高投入态 势,2018 年中国 IDC 市场规模约为 858 亿元,预计 2020 年达到 1494 亿元,年复合 增长率超过 30%。全球范围来看,因竞争环境的差异,美国运营商近几年全面退出 IDC 市场,而国内运营商凭借资源和规模的优势仍占据 50%+的市场份额。伴随运营商 IDC 业务运营管理权收揽到集团层面以及新建大型数据中心逐步交付,运营商 IDC 业务的结 构持续升级。对比传统业务,IDC 业务增速较快,同时 IDC 资源的投入能提高运营商底 层网络的质量,为上层云网产品打下基础,长期来看 IDC 业务战略投入意义大,2019 年三大运营商新开工 IDC 项目达到 14 个,合计投资规模近 350 亿元。面对第三方服务 商的挑战,运营商积极拓展 IDC 增值服务,增加服务种类及深度,同时提高业务灵活性, 弥补自身的短板。云计算业务方面,2018 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 437 亿元, 其中 IaaS 市场规模为 270 亿元,同比增长 82%,PaaS 市场 22 亿元,同比增长 88%, 2022 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或达到 1731 亿元,2018-2022 年复合增速达 41%,市场 高增长延续。面对云商的竞争压力,借助云网融合的业务模式,运营商或发挥包括 5G 在内的网络及专线管道资源,以网促云,提升云网业务的协同效应,构筑云业务的核心 壁垒。目前三大运营商云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2019 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 动云计算业务增速分别达到 57.8%,147%和 126.2%。数据流量持续爆发,IDC&云市场高增长 IDC 需求来源为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数据流量是表征 IDC 需求的有效指标。在互联网时 代,数据的存储和计算往往伴随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存在相关关系,而数据传输和交换 需求的增长驱动数据流量爆发,有较强因果关系,数据流量作为一个可观测可量化的变 量,是观察 IDC 需求的较为有效的指标。4G 时代以来,国内无线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伴随 5G 大带宽时代的到来,这种趋势 有网延续。据工信部披露的数据, 2019年国内无线网接入流量达到1220亿 GB,较 2012 年增长 138 倍,2012-2019 年复合增速达 102%;国内固网流量也有望持续高增长, 2017-2022 年复合增速约为 47%。数据流量的爆发成为 IDC 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数据流量持续爆发趋势下,IDC 市场持续高增长。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8 年全球 IDC 市场规模约 514 亿美元,预计 2020 年达到 627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 10%; 2018 年中国 IDC 市场规模约为 858 亿元,预计 2020 年达到 1494 亿元,年复合增长 率超过 30%,显著高于全球市场增速。中国公有云市场高增长,运营商业务定位 IaaS 及 PaaS:从早期的互联网公司使用云计 算来降低 IT 采购开支、应对高并发查询交易,到过去 2-3 年部分大中型企业开始将非 关键应用部署在公有云上。与此同时,AI、IoT、5G 等 ICT 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正为云计 算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8 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 (IaaS/PaaS/SaaS)达到 437 亿元,其中 IaaS 市场规模为 270 亿元,同比增长 82%, PaaS 市场 22 亿元,同比增长 88%,2022 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或达到 1731 亿元, 2018-2022 年复合增速达 41%。克服体制劣势,IDC&云业务结构持续升级 运营商 IDC 服务及云服务业务都依托自身的数据中心资源,中国移动将运营商 IDC&云 计算业务发展分为 3 个阶段:第一代 IDC 服务,主要提供基础设施出租,立足于基础 环境建设和设施搭建,以主机托管、带宽空间出租等传统资源出租业务为主;第二代 IDC 服务,主要提供 IT 资源出租,在 IDC 基础设施基础上,以物理主机资源出租为核心, 发展各类 IT 基础资源业务。第三代 IDC 服务,即云计算服务,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 在高性能基础架构上提供计算存储资源和能力出租为主的云计算服务。过往运营商 IDC 业务中基础设施出租占比较大,主要由于运营商以省公司为运营主体, IDC 业务难以形成规模化,同时缺少 IDC 运营管理经验,各省协同发展不足,IDC资源 分散也导致利用率较低。但伴随数据流量的爆发,三大运营商在意识到 IDC 的巨大市场 空间之后,于 2012 年开始签约开始新建机柜体量更大的省级、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周期为 5-10 年,2015 年大部分项目首期已交付使用,同时逐步将 IDC业务的运维 管理收揽到集团公司,管理效率及协同性显著提升,借此运营商 IDC 业务也由第一代的 基础设施出租升级为第二代 IT 资源出租,我们预计未来运营商 IDC 业务中机房出租业 务的占比将持续提升,IDC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而从第二阶段 IDC 业务迈向云计算业务,核心的突破点就在于云计算的技术的掌握,实 际上三大运营商早在 2009 年就开始云计算技术的研发,例如 2009 年中国移动正式对 外公布其正在研发和试验的平台“BigCloud—大云”;2010 年中国电信启动“星云计划”; 2009 年中国联通推出“互联云”项目;但碍于早期 IDC 资源运营管理的协同性差,规 模小,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领域的布局和扩张要慢于互联网厂商,我们预计随着运营商 集团公司收揽 IDC和云计算业务管理权,以及机柜体量更大的省级、国家级大型数据中 心的交付落地,运营商云计算业务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IDC 业务:规模优势显著,高投入延续 竞争环境及运营商战略差异造就中美 IDC服务业态反差:综合来看,IDC 服务是资源+ 规模导向的行业,从美国 IDC 市场来看,第三方服务商 Equinix 和 Digital Realty Trust 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前二,Equinix在全球范围内拥有 196 个数据中心,而 Digital Realty Trust 在全球拥有 205 个数据中心,在规模上远超美国几家大的运营商,进而促使了美 国运营商近几年全面退出 IDC市场。而反观目前国内市场,三大运营商在数据中心数量 和机柜体量上远超第三方服务商,中国电信在中国境内拥有 400 多个数据中心,在境外 拥有 13 个自有数据中心和 300 多个合作数据中心;中国联通目前全球拥有超过 370 个 IDC 中心;中国移动尽管起步稍晚,但近 2 年 IDC 投资显著加快,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三大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合计占据约 70%的主流机房,剩下的 30%则被各个 第三方 IDC 服务商占据。依据信通院披露的 IDC 市场规模数据测算,2018 年三大运营 商合计占据约 51.6%的市场份额,较 2017 年小幅下滑 0.8pct,而第三方 IDC 服务商的 市场份额相对较小。除了竞争环境的差异,美国运营商偏“轻资产模式”和中国运营商 偏“重资产模式”的发展战略差异也是导致中美两国 IDC 业态反差的一大因素。中国 IDC市场地区业态差异大,各类企业均有自己重点的布局区域:据工信部披露的信 息,中国 IDC 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为主的一线城市及周边,平均上架率在 70%以上, 供不应求情况较为普遍,北京、上海和广东的机架缺口分别为 11.4 万、5.5 万和 3.6 万, 而东北、华中以及西部地区则出现较多的机架冗余,机架富余量分别为 5.8 万、18.7 万 和 18.1 万,IDC 上架率在 20-50%的区间,空置情况严重。从区域分布来看,各类企业 均有自己重点的布局区域,中国联通和第三方公司以华北地区为主,而中国电信以华东 地区为主,中国移动进入 IDC领域较晚,目前正加速布局和扩张。国内运营商 IDC业务与第三方 IDC 服务商各有优势。运营商核心优势在于:1)对带宽 资源的垄断;2)凭借传统通信业务聚拢了大量政企客户,获客成本低;3)资金实力更 为雄厚,能承担更多电力成本。第三方服务商核心优势在于:1)自身的中立性,可以 同时接入多家运营商网络;2)体制的灵活性、更强大的定制化能力;3)更专业的运维 能力。针对客户需求,运营商 IDC 业务种类及深度或提升:伴随大型数据中心特别是云计算数 据中心需求的爆发,占据核心城市 IDC 资源、具备快速响应需求和专业运维能力等核心 优势的第三方 IDC 服务商收入增速呈现追赶的态势。过去电信运营商的 IDC 业务内容 单调,主要以提供机房资源和带宽资源为主,目前运营商正积极拓展 IDC 增值服务,增 加服务种类及深度,并提高业务灵活性,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定制化服务。以中国联通 为例,新建完成的哈尔滨云数据中心,例如机柜定制化(机架功率密度可变),以及机 房动态局部改造(数据机房托管区提供弹性部署),实现专业化、定制化服务。长期来看 IDC高投入延续,高份额有望保持:从成长性来看,横向对比传统无线及固网 业务, 2019 年运营商 IDC 业务、移动通信业务及固定通信业务的营收分别实现 17.7%、 -2.9%和 9.5%的同比增速,IDC 业务收入增速明显更快。此外,在“云网融合”的框架 下,IDC 资源的投入能提高运营商底层网络的质量,为上层云计算业务打下基础,具备 长期投入的战略意义。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进入 IDC 市场较晚,但 2019 年以来中 国移动 IDC 投入规模明显加大,2019 年 IDC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46.8%。横向对比三家 运营商,2019 年中国移动开工数据中心项目 6 个,总投资规模达 127 亿元;中国联通开工数据中心项目 4 个,总投资规模达 65 亿元;中国电信开工数据中心项目 4 个,总 投资规模达 153 亿元。纵向对比 2018 年, 2019 年三大运营商 IDC投资力度明显加强。 综上,有望维持 IDC业务的高市场份额。云计算业务:以网促云,步入高速成长期 云计算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运营商卡位 IaaS 和 PaaS 市场: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 集中度也进一步提升,IaaS 市场前 10 的厂商目前已占据了超过 90%的份额,行业加速 整合,其中阿里,腾讯,百度,亚马逊等 OTT 云服务商占据近 70%的份额。云计算领 域,运营商主要发力在 IaaS 和 PaaS 层。在 IaaS 层,运营商可以利用其网络带宽资源 和自建的 IDC 资源,通过虚拟化、多租户等技术,对外出租服务器资源。在 PaaS 层, 运营商建立面向终端应用的开发者社区平台。云网协同铸就核心竞争力:云计算领域,运营商需要面对国内外云服务巨头的竞争压力。 我们认为,在云网融合的业务模式下,运营商或发挥包括 5G 在内的网络资源、专线及 宽带客户资源,以网促云,提升云网业务的协同效应,构筑云业务的核心壁垒。长期来 看,云网业务边界淡化,运营商有望成为云计算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三大运营 商云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2019 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云计算业务增速分 别达到 57.8%,147%和 59.3%。中国电信以云网融合统领 DICT:一直以来中国电信立足于自身在数据中心和宽带领域 的优势,对云计算建设的投入力度较大,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旗下天翼云为全国最大 的 IDC 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和云服务提供商,截至 2019 年覆盖全国的天翼云资源池超 过 315 个,超 20 万云资源服务器,形成“2(核心池)+4(区域池)+31(省级池)+X (边缘节点)”的资源布局,超 500 万虚拟机,首批通过云网融合解决方案认证,成为 唯一一家同时具备云专网和云专线认证的服务商,将以云网融合统领 DICT,物联网, 互联网专线,组网专线业务发展,持续增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2019Q1 中国电信云 IaaS 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七,是全球唯一跻身前十的电信运营商,国内市场份额 7.3%,仅 次于阿里云与腾讯云,国内混合云市场份额第一。中国联通产业合作推进云网融合:在投入云计算平台建设的同时,中国联通积极开展和 互联网云服务商的产品合作。2017 年中国联通与阿里云和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开展 “沃云”、“云光慧企”等公有云计混合云产品合作。和阿里云的合作中,阿里云向联通 全面开放云服务能力,中国联通则向阿里开放全国主要数据中心、网络资源,并提供政 企销售渠道。2019 年“云光慧企”公有云产品贡献收入 6.6 亿元,带动 2019 年联通云 业务实现收入 23.6 亿元,同比增速领先同业。中国移动加大云业务投入:相较同业,中国移动进入云计算市场较晚,且带宽和数据中 心资源较为薄弱,但近 2 年投资力度明显加大,2019 年 11 月,中国移动提出“移动云” 的发展目标是三年内进入国内云服务商第一阵营,三年投资总规模在千亿级以上。2019 年移动云实现收入同比增长 59.3%,内部云化水平显著提升。专线业务:手握网络+客户资源,受益行业结构升级 专线和商业宽带占运营商政企业务收入比例超过 30%,为 B 端的压舱石业务。在云网 融合的框架中,专线为 B端用户的入口,是运营商政企客户资源主要来源。伴随企业上 云率不断提升,“云专线”的兴起驱动专线市场结构性升级。但同时在云专线市场,运 营商将面临新进入者 OTT 云服务厂商的挑战,行业竞争环境加剧。我们梳理了运营商 三大竞争优势:1)网络资源优势;2)存量客户优势;3)云网技术补短板,基于此我 们认为运营商在云专线市场依旧将处于主导地位,受益弹性大。此外,各家运营商陆续 推出品质专线产品以满足垂直行业对专线业务日益差异化的需求,打开增长空间。整体 来看,专线业务投资 ROI 较短,国内外运营商持续加大战略投入。云专线:市场结构性升级,运营商优势稳固 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专线市场迎来结构性升级: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企业上云 需求愈发强烈。据 IDC 预测,到 2025 年,85%的企业应用将部署在云端。因而企业本 地计算环境到公有云的连接将成为刚需,驱动“云专线”(中层云网产品的主要应用场 景)市场高速发展,不同于传统专线业务,云专线对传输带宽的需求更大,专线市场或 迎来结构性升级。据 Ovum 预测,至 2020 年全球专线市场收入或超 700 亿美元。其中, 1G 以上速率专线需求快速增长,2013-2020 年 CAGR 约 20%;100G 专线需求爆发, 2013-2020 年 CAGR 达到 50%以上。到 2020 年,1G 以上专线市场规模将占到 80% 以上,100G 专线市场规模占比达到约 30%。云服务商借助 SD-WAN 技术进入“云专线”市场:目前运营商的传统专线开通时间长、 无法弹性调整难以满足云专线市场的需求。借此机遇,阿里云、腾讯云、AWS、等云服 务商陆续推出云骨干网产品,进入云专线市场。云骨干网本质是以云为中心的 SD-WAN, 云计算公司从各国运营商租借基础网络,形成一张全球范围的 WAN,连接其自有的数 据中心,再对 WAN 做虚拟化,虚拟出多个私有 WAN,供企业用户使用。相对于传统 专线产品,云骨干网最大的特点在于分钟级的构建能力和动态选择链路,大幅减少人力 和时间成本,并实现负载均衡或者资源弹性。我们认为当前时点云服务商对运营商云专线业务威胁不大,主要得益于运营商专线市场 的长年积累,具备三大竞争优势:1)网络资源优势:云计算公司本省没有运营商牌照, 其云专线产品本身依赖于运营商提供的底层网络(例如阿里“云骨干网”需和联通合作),;2)存量客户优势:运营商有大量政企存量用户资源,能够在不改动客户网络资源的基 础上,提供更多的业务,保护客户的投资。3)云网技术补短板:运营商在 5G 时代引 入 SDN、NFV 技术实现网络弹性承载,有效弥补了传统专线开通时间长、无法弹性调 整的弊端。例如 2019 年 9 月,中国联通开通全国首条跨域“5G 云专线”,基于 5G 网 络在带宽、时延上的性能优势及无线灵活接入优势,配合 SDN 承载技术,将云专线开 通时间从以前的 2~6 周缩短为 2~6 天。此外,运营商也可以将存量的传统专线业务虚 拟化为 SD-WAN,来快速上线高敏捷的云专线的业务,以满足客户对网络弹性调整的 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例如中国联通于 2018 年推出的云网融合新产品 SD-WAN 智 选专线。综上,我们认为运营商在云专线市场将处于主导地位,受益弹性大。品质专线:满足垂直行业差异化需求 不同垂直行业对专线业务的差异化需求长期被抑制:据 Ovum 调研发现,不同垂直行业 对专线业务的属性有差异化的需求。例如公共部门、医疗、公有事业有着更本地化、区 域化的网络,且网络处于被管控状态,因而注重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而金融和物流业 通常有着广泛的高度互联的全球网络对性能保障、低时延有较大的需求。此外,不同垂 直行业对带宽和容量的需求也有较大的差异。金融、公共部门和物流业对大带宽的需求 很高。而制造业和零售业注重开放性和可扩容性,以便灵活地建设新的分支,提升网络 容量。然而碍于传统专线业务的单一性,这些垂直行业的差异化需求一直被压抑。依据关键指标的“产品分级”的新模式,实现差异化定价:为应对垂直行业对专线网络 的不同需求,运营商陆续推出基于关键指标分级的品质专线产品,实现差异化定价,例 如中国电信推出的“FIRST”品牌品质专线产品,FIRST 五个字母分别代表快速开通、 智能化、高可靠、高安全和低时延。低时延专线已受到市场重视并获得更高收益:对于实时类业务(如金融行业的高频交易、 在线游戏、在线计算等),时延和时延抖动对于上层业务的质量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时延指标目前已成为运营商在专线市场竞争关键指标。以上海电信为例,证券/ 期货服务商一直是运营商的Tier1客户。上海电信通过将某期货公司的时延从 4.6ms(环 回时间)降低为 0.63ms,从而获得比普通专线高出数倍的溢价。综上,我们认为品质 专线的推出,有效满足了政企客户此前一直被压抑的差异化需求,有望打开新的市场空 间。专线投资 ROI 短,战略意义大 政企专线业务利润高,ROI 短:相比于家庭宽带客户位置的不确定性,政企价值客户位 置固定,集中在城市 CBD 商业楼宇和工业园区。运营商在投资光纤网络时可以做到精 准覆盖。政企专线业务的每 BIT 带宽收入平均为家庭宽带的 10 倍以上,合约周期通常 超过 2 年,因而专线业务网络投资 ROI 时间普遍低于 3 年,可以稳定贡献高额利润。国内运营商加大专线业务战略投入:专线业务是运营商给最终企业用户提供 IDC、云计 算及其他 ICT 服务的入口。为了更加充分的挖掘运营商自身网络的高价值,国内三大运 营商也在战略上持续投入专线网络建设。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 20 多家省级运营商建 设了 OTN 专线,同时还有大量运营商正在筹备当中。国内专线市场也处于高速发展阶 段,据华为披露的数据,2017 年中国专线市场规模预计超过 500 亿人民币,三大运营 商专线维持每年 10%左右的收入增长。中国联通:从 2016 年起就针对金融行业这类对专线服务品质要求较高的行业,构建了 可以基于时延指标进行产品分级的 MS-OTN 金融专网,近几年 100M-1G速率专线年化增长率超过 40%。2019 年 3 月推出云联网(用于多云连接)、SD-WAN 智选专线(动 态链路选择)和政企精品网(应用 SDN 技术实现一体化、智能化管控)。2019 年 9 月 在重庆外场协同中国联通“云联网”系统开通全国首条跨域 5G 入云专线。中国电信:2018 年中国推出了“FIRST”品牌品质专线产品(FIRST 分别代表快速开 通、智能化、高可靠、高安全和低时延)。2019 年 7 月中国电信正式发布 M-OTN 精品 光网,覆盖 31 个省 128 个城市,通达 21 个国际城市,提高其品质专线的服务能力。中国移动:2018 年 11 月,中国移动国际及政企专用传送网项目宣布开建,计划打造全 球规模最大的政企专线 100G OTN 网络,提供支持 SDH、以太等不同业务及不同速率 的高质量跨境、跨省专线业务,预计将大幅提升移动专线业务的服务能力中国联通:以产业互联网为重心,5G 赋能行业初 见成效中国联通从用户规模改为重点关注用户发展质量和价值,推进“云+智慧网络+智慧应用” 新融合,聚焦重点行业积极培育 5G+垂直行业应用创新发展。在云网融合方面,中国联 通目前网络可覆盖 334 个城市,92 个海外 pop,建设已超过 370 个 IDC 中心,并且打 造了一张工业互联网承载专网 CUII。中国联通拥有公有云、私有云、行业云、混合云的 服务能力,并与主流云服务商互相集成。通过中国联通提供的云网融合服务,工业企业 的云、网能够随时开通、随时调整,智能敏捷地打造自己的跨云服务。具体案例包括上 飞 5G 全连接工厂、宝武钢/格力/美的/珀莱雅 5G 智慧工厂等。在上飞 5G 全连接工厂 案例中,联通为上飞提供 5G 网络连接,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云专线,边缘计算等一 揽子服务,最终帮助上飞实现数字化转型。该案例为首个入选 2019 年工业互联网试点 的示范项目。产业互联网收入成为政企业务核心增量,持续深化产业合作:基于新一代网络架构 CUBE-Net 2.0,提出了中国联通面向“产业互联网”的网络服务技术体系:通过引入 SDN/NFV 技术,包含了对网络固定和移动的泛在接入、弹性和云网协同的基础网络服 务场景,也包括云业务、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增值服务场景。2019 年中国联通实现政 企业务收入 920 亿元,同比增长 14%;其中产业互联网收入(包括 IDC,IT 服务,物 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328.6 亿元,同比增长 42.8%,为政企业务核心增量, 占服务收入比例12.4%,联通预计2020年产业互联网收入占服务收入比例将达到15%, 目前商机和在手项目充足。联通积极开展和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华为等互联网& 云服务厂商的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云网融合战略,助力产业互联网各个子板块快速发 展。云网业务发展现状:1) IDC 服务:中国联通规划布局 12 大国家级云数据中心,合计超 370 个 IDC,托管 服务器 68 万台。2019 年联通实现 IDC收入 162.1 亿元,同比增长 17.9%;2) IT 服务:中国联通聚焦重点领域垂直赋能,全面提升自主核心能力,目前已在 5G+ 新媒体、5G+工业互联网、5G+智慧港口等领域打造多个 5G 赋能垂直行业的样本 工程,2019 年收入达到 100.2 亿元,同比增长 78.4%;3) 云计算:2017 年其中国联通与阿里、腾讯开展“沃云”、“云光慧企”等公有云及 混合云产品合作。2019 年“云光慧企” 公有云产品贡献收入 6.6 亿元,带动 2019 年云业务实现收入 23.6 亿,同比增长 147%。4) 大数据:中国联通是目前三家运营商中唯一一家设立子公司开展大数据业务的,联 通大数据平台存储容量 85PB,Hadoop 集群的计算能力已近 4500 个节点,是国内 除 BAT 外最大的云架构大数据平台,2019 年大数据业务实现收入 12 亿元,同比 增长 103%。专线收入增长稳健:专线业务方面,从 2016 年起联通就针对金融行业这类对专线服务 品质要求较高的行业,构建了可以基于时延指标要求进行路由选择的时延优化的 MS-OTN 金融专网,近几年 100M-1G 速率专线年化增长率超过 40%。2018 年联通实 现专线收入 126 亿元,同比增长 9%。此外中国联通积极推动广域网的 SDN 化,2018 年推出云联网和 SD-WAN 智选专线。 中国电信:IDC&云计算龙头,云网融合统领 DICT专注于 DICT 业务,高增长延续:中国电信在面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CTNet2025” 规划中明确:1)未来的网络目标架构,将融合 CT 和 IT、DT 技术,以简洁、敏捷、开 放、集约为特征,构建软件化、集约化、云化、开放的目标网络架构;2)以 SDN/NFV 为技术抓手,推进网络的纵向解耦、横向打通;3)以面向政企客户的随选网络提供网 络可视、资源随选、用户自服务的用户体验。目前三大运营中中国电信 DICT 业务(包 含 IDC 服务,云计算及其他 ICT 业务)体量较大。2019 年中国电信实现 DICT 业务收 入 536.4 亿元,同比增长 9.1%,公司展望 2020 年 DICT 业务将实现双位数的增速。中国电信以云网融合统领 DICT:一直以来中国电信立足于自身在数据中心和宽带领域 的优势,对云计算建设的投入力度较大,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旗下天翼云为全国最大 的 IDC 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和云服务提供商,截至 2019 年覆盖全国的天翼云资源池超 过 315 个,拥有超 20 万云资源服务器,超 500 万虚拟机,形成“2(核心池)+4(区 域池)+31(省级池)+X(边缘节点)”的云网资源布局。中国电信为首批通过云网融 合解决方案认证,成为唯一一家同时具备云专网和云专线认证的服务商,将以云网融合 的模式统领 DT,CT,IT,及专线业务,持续增强其在云网市场的竞争力。云网业务发展现状:1) IDC 服务:中国电信 IDC 业务在全球市场份额位列第 5,国内位列第 1,拥有 550+ 数据中心,250+CDN 节点,带宽资源超 21Tbps。2019 年电信实现 IDC业务收入 254 亿元,同比增长 8.6%;2) 云计算:目前三家运营商中,中国电信在云计算领域的布局力度较大。2019H1 中 国电信云 IaaS 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 7,是全球唯一跻身前十的电信运营商,在国 内份额仅次于阿里云与腾讯,位列第 3,国内混合云市场份额第一。2019 年中国电 信实现云计算收入 70.7 亿元,同比增长 57.8%;3) 专线:2018 年中国电信推出了“FIRST”品牌品质专线产品。2019 年 7 月中国电 信正式发布 OTN 精品光网,覆盖 31 个省 128 个城市,通达 21 个国际城市,提高 其品质专线的服务能力。中国移动:设立政企事业部,加大云网布局力度设立政企事务部,加大业务布局力度:总体来看,移动在政企业务上的起步稍晚于同业, 2019H1 中国移动以政企分公司为基础成立政企事业部,构建政企领域纵向一体化研发、 运营、支撑、销售、服务体系,计划将政企市场打造成为收入增长新动能。2019 中国 移动实现政企市场收入 897.8 亿元,同比增长 10.4%。中国移动聚焦重点行业,推进“网 +云+DICT”智能化服务,2019 年 DICT 业务实现收入 261 亿元,同比增长 48.3%。云网业务发展现状:1) IDC 服务:近几年中国移动 IDC 投资显著加速,2019 年中国移动新开工 IDC项目 高达 6 个,合计投资 127 亿元,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2019 年 IDC 业务实现收入 105 亿元,同比增长 46.8%,市场份额显著提升;2) 云计算:2019 年中移(苏州)软件正式挂牌“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采用一体化 的责任体制,减少内部流程,加速抢占市场,中国移动计划 3 年内投入千亿发展云 计算业务,2019 年移动云实现收入 20 亿元,同比增长 59.3%,内部云化水平显著 提升;3) 专线:2018 年 11 月,中国移动国际及政企专用传送网项目宣布开建,计划打造全 球规模最大的政企专线 100G OTN 网络,提供支持 SDH、以太等不同业务及不同 速率的高质量跨境、跨省专线业务,预计将大幅提升移动专线业务的服务能力。 2019H1 实现收入 112 亿元,同比增长 20%。投资建议伴随行业取消“市场份额”考核,从根本上解决运营商低价低质竞争格局,传统电信服 务业务营收增速在2019年内迎来拐点。我们认为5G时代产业互联网或成为发展重心, 运营商“网络+云/IDC+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框架,有望提升各业务板块协同效应, 构筑云网业务护城河,从而摆脱“纯管道”的定位,深度参与云网服务各个环节。横向 对比来看,三大运营商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布局上有一定差异,中国电信作为国内 IDC& 云计算龙头,以云网融合统领 DICT 业务;中国移动设立政企事业部,加大云网布局力 度,IDC 规模显著提升。落实到 A 股市场,我们重点推荐中国联通:公司从用户规模改 为重点关注用户发展质量和价值,推进“云+智慧网络+智慧应用”新融合,聚焦重点行 业积极培育 5G+垂直行业应用创新发展,同时积极开展和互联网&云服务商的产业合作, 助力产业互联网各个子板块快速发展。(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长江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鬼赌鬼

5G时代,中国电信智慧家庭呈现五大亮点!

文/黄海峰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智慧家庭市场增长快速。据调研机构Juniper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智慧家庭市场规模将达71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将达32%。另根据《2015-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预计,2020年我国智慧家庭产业规模预计将突破1万亿元。显而易见,智慧家庭市场已经成为一片崭新的万亿元蓝海,尤其在千兆宽带接入与5G快速发展背景下。但对于许多普通人而言,对智慧家庭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科技电影中。比如,早晨起床,窗帘自动打开,衣柜会自动挑选出适合的衣服搭配,音箱会提示你今天重要的事情,厨房中的餐具会加热好牛奶及煎好鸡蛋……中国电信发布的5G VR业务,引起各方关注。那么,实际中的智慧家庭业务到底是什么样?运营商又该如何发展智慧家庭业务,构建成功商业模式?在今年9月召开的第11届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中国电信将最前沿的智慧家庭产品带到展会上,让参会者零距离体验了一次智慧生活。此外,中国电信多位高层,还分享了中国电信在智慧家庭生态方面的建设情况与战略思路。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表示,在智慧家庭方面,中国电信已经发布了智慧家庭的指引,以智能宽带为基础,搭建智家的平台,提供智能的应用。家是安全的驿站,我们要全方位保护终端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中国电信智慧家庭策略呈五大亮点可见,中国电信对于智慧家庭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知。具体而言,中国电信认为,智慧家庭应由智能宽带、智家平台、智能应用、智能安全、智能服务组成。其中,智能宽带是基础,智家平台是载体,智能应用是方向,智能安全贯穿其中,智能服务是目的。5G时代,智慧家庭业务将发生变化。在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中国电信在5G赋能展馆里,设置了一块400平方米的完整智慧家庭展区。笔者看到,中国电信通过5G网络与各种智能设备的结合,向参会者描绘了不久的将来智慧家庭的样子。在参观过程中,笔者觉得以下体验最为亮眼。亮点一:全屋WiFi让网络无处不在。全屋WiFi是中国电信最新推出的定制化智慧家庭解决方案,包含了设计方案、设备安装、设备调试服务等多项内容,让消费者的家庭网络部署更为方便。在未来的智慧家庭业务普及之时,全屋WiFi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稳定、全覆盖的网络环境。亮点二:智能提速。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但是,家庭网络的时快时慢,给许多人的上网体验带来苦恼。中国电信推出的智能提速产品,可按需一键提升家庭带宽,目前消费者可以将网速最高提至上行100M,下行500M,新用户每款提速包可免费体验30分钟。亮点三:家庭云产品。据了解,该产品已经发展多年。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视、PC使用家庭云产品。特别是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一部1G的高清电影,只需要几秒钟时间就可以下载下来,可以说是即点即看。需要指出的是,家庭云还具有家庭成员共享的独特亮点,一人上传照片全家人都能看到;具有AI智能分类,让相册不再杂乱无章。今年,家庭云还提供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亮点四:智慧应用带来全新体验。随着5G时代的到来,未来视频与现在大不相同。中国电信集中展示了5G+VR直播、5G+8K直播点播、云机顶盒、AR、AR剪影、云VR等产品。中国电信这一年在VR领域的投入让人印象深刻。参会者通过现场设备,亲身感受了5G+VR直播带来的震撼体验。特别是云VR游戏产品,笔者亲身体验了射击类游戏。通过VR设备,笔者犹如置身于真实的战场环境,每扣动一次扳机,身体都会不自觉的抖一下。这种刺激与紧张,是现在许多游戏都无法提供的。亮点五:智能安全让网络更安全、放心。随着家庭监控、上网设备的普及,个人隐私泄露的报道不绝于耳,网络安全成为许多家庭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本次展会上,柯瑞文特别强调智慧家庭的安全。笔者看到中国电信推出的终端安全、应用安全服务,通过采集终端安全数据、大流量数据分析,实现实时预警应用安全事件,让终端设备处于监控之下。此外,由于手机的普及,家中小孩上网几乎很难控制,躲在被窝里偷偷上网的情况更是层出不穷,这让许多家长都头疼不已。针对此情况,中国电信通过调用天翼网关的家庭网络控制能力,家长可以通过小翼管家APP,对孩子的上网设备设置通网、断网时间,让孩子合理上网。扩大生态:发力标准与赋能任何一家厂商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支撑起整个智慧家庭。智慧家庭产业链涵盖家电企业、网关路由器、泛智能终端、大视频应用、芯片模组、平台厂商等多个环节。我们看到,中国电信选择从三个方面,丰富智慧家庭生态。第一,在标准方面,众多厂商虽已布局智慧家庭市场,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行业标准,消费者购买相关产品后,一方面,消费者需要在手机上安装各种APP来控制各自的设备。另一方面,不同厂商的APP设备难以实现协调,在使用时这些设备往往是各自为政,消费者很难体验到智慧家庭带来的便利。显然,行业标准成为了制约智慧家庭业务走向消费者的最大阻碍。对此,在本届展会期间的“智慧家庭创新生态论坛”上,中国电信发布了e-Home协议标准体系及生态赋能计划,并与华为联合发布解决泛智能终端无感配网的“智家易联”标准。未来中国电信将基于e-Home协议标准体系,以“五智”能力体系(智能宽带、智能安全、智家平台、智能服务、智能应用)为核心,通过探索形成家庭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交付能力及服务能力,并拉通合作语言,从协议标准开放计划、平台能力输出计划、模组SDK激励计划、天翼智选计划广泛赋能。第二,在产业生态方面,天翼智慧家庭科技有限公司表达了中国电信的生态观:“智慧家庭市场是一个大舞台,智慧家庭行业势必走向内外部资源整合,走向联盟互促和生态共赢的合作局面。”就在本次论坛期间,中国电信与20余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加固了中国电信智慧家庭生态体系。据悉,在产业联盟方面,截至目前,成立五年的“中国智慧家庭联盟”成员已超过300家企业。第三,在销售渠道方面,中国电信一方面依靠遍布全国的营业厅可以快速的形成智慧家庭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中国电信希望将在家庭网络方面所积累的客户,都转化成其智慧家庭客户。结语:中国电信智慧家庭航母群已启航随着提速降费政策的落实,流量为运营商带来的红利正在消退,中国电信逐渐将目光投向万亿级的智慧家庭市场。在中国电信智慧家庭生态合作大会上,中国电信与华为、腾讯、中兴、360、亚信等20余家联盟合作伙伴签署2019年终端采购意向书,总量达3000万台,其中不乏智慧家庭产品。本届天翼展中的智慧家庭展区,犹如一个窗口,将中国电信在智慧家庭业务中的优势全方位展示在消费者面前。在智慧家庭市场,成立于今年初的天翼智慧家庭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展示出中国电信发力智慧家庭市场的决心和气魄。我们发现,目前三大运营商、手机厂商、互联网厂商、家电厂商均在加大智慧家庭投入。中国电信依靠在带宽市场的网络优势、e-Home协议标准体系以及5G网络建设的优势,正在形成独特的吸引力。比如本次举办的“智慧家庭创新生态论坛”,就吸引了智慧家庭产业链的500多名企业代表参加。“美好生活的需求很多,中国电信绝不会包打天下,我们要和产业链一起合作,分享经验、共享资源。”柯瑞文表示。目前,中国电信智慧家庭这艘航母群已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