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国内外电机行业现状分析调研报告赤道雨

2020国内外电机行业现状分析调研报告

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目前最常用的是,利用热能、水能等推动发电机转子来发电。高效节能电机是指通用标准型电机具有高效率的电机,一般采用新型电机设计、新工艺及新材料,通过降低电磁能、热能和机械能的损耗,提高输出效率。与通用标准型电机相比,高效节能电机的节能效果显著,一般情况下效率可平均提高4%左右。国内外电机行业现状分析调研从目前我国电机行业的整体看,基本可以做到供需平衡,但是从局部看,我国中低端电机存在一定的过剩,而在高端方面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市场整合的加深、技术的提高,我国对高端产品的的依赖程度将会逐渐降低。2018年度行业产销平稳增长;个别企业亏损严重,导致行业利润总额大幅下降;出口产销量与收入增长幅度收窄;2018年原材料价格虽有所松动,但仍处在高位震荡,成本不断增长,挤兑了企业盈利空间;应收应付账款全年高位运行,流动资金吃紧;行业平均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下降。2019年中小型电机行业延续了2018年的变化趋势。随着劳动力以及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制造行业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电机冲片的加工一般使用单片冲槽法,其工作量占电机制造总工时的25%左右。并且,由于在传统生产方式下,生产信息收集不及时、流转不畅,生产过程的监控、记录不精细,造成生产管理滞后、产品质量控制成本较高。目前,国外先进的电机企业已实现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建立了完善的信息交换系统与智能管理平台,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例如,国外先进企业的冲片生产已广泛使用单片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自动化冲制方式,但国内电机生产企业的冲制过程仍较多采用单片冲制和人工进出料为主。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率、降低产品质量控制成本,提高生产线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实现自动化生产,是电机企业未来不可逆转的趋势。想要了解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0年中国 高效节能电机市场产业现状分析与投资评估预测报告》。2017-2020年电机节能状况综合分析第一节 电机节能效果分析一、工业节能电机的本体节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磁性能优异,它经过充磁后不再需要外加能量就能建立很强的永久磁场,用来代替传统电机的电励磁场。稀土永磁电机效率高、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既可达到传统励磁电机所无法比拟的高性能(如超高效、超高速、超高响应速度),又可制成能满足特定运行要求的特种电机,如电梯曳引电机、汽车专用电机等。稀土永磁电机与电力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相结合,更将电机传动系统的性能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在工业领域,作为驱动用的稀土永磁电机主要有异步起动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供电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等。二、变频调速节能应用变频技术最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速控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高速发展,变频调速已经能获得高精度的转速转矩控制,达到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节精度。笼型感应电动机比直流电机系统结构简单、重量轻、价格低、无换向器,运行可靠;控制电路比直流调速系统简单、易于维修;特别是对于特大容量和极高转速的负载,由于直流电动机换向器的换向能力限制了其容量和转速,而交流电动机则不受限制。因此特大容量且对传动装置控制要求很高的传动,如大型钢板轧机、矿井卷扬机、聚乙烯压机等;再如转速极高的传动装置,如在化工和食品行业的离心机、高速搅拌机和高速磨头等,其动态性能要求较高,这些场合都以采用交流变频调速为宜。除满足传动控制的调速要求外,变频调速技术还可用于节能。目前用得最多的是对风机、泵类负载设备的调速节能。一方面是因为风机、泵类系统约?肖耗了工业电动机用电的40%;另一方面是由于风机、泵类负载的转矩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在选型裕量过大和需减少风量(流量)时,变频调速的节能效果尤为显著;另外,在使用风机泵类设备的大部分场合,对变频调速的控制精度,动态性能要求不高,变频器的成本相对较低,控制较简单,便于推广。三、电机系统节能电机系统节能通常是指从电机起动开关开始直至拖动的装置产出产品(流体)时能量的最终消耗。它包括电机起动开关、供电馈线、电机速度控制装置、电动机、联轴器(或其他联结方式如齿轮联结、皮带联结、蜗轮蜗杆联结等)、拖动装置(泵、风机或压缩机等)、拖动装置产出的产品(一般为液体和气态流体)、输送管线、终端负载等。所以,电机系统节能是指整个系统效率的提高,它不仅追求电机本体效率和拖动装置效率的最优化,还要求系统各单元与系统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图表:拖动环节图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第二节 2017-2020年全球电机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研究一、美国199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EPACT法令,该法令对电机的最低效率值作出了规定,并要求从1997年10月24日起,凡是在美国销售的通用电机,都必须达到最新制定的最低效率指标,即EPACT效率指标。EPACT所规定的效率指标为当时美国主要电机制造商所生产的高效电机效率指标的平均值。2001年,美国能源效率联盟(CEE)与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联合制定的超高效率电机标准,称为NEMAPremium标准。该标准的启动性能要求与EPACT一致,其效率指标基本上发映了目前美国市场上超高效率电机的平均水平,较EPACT指标提高了1一3个百分点,损耗较EPACT指标下降了20%左右。目前NEMAPremium标准多用于电力公司为鼓励用户购置超高效率电机时,给予补贴的一个参照标准,NEMAPremium电机被推荐使用在年运行>2000小时、负荷率>75%的场合。NEMA开展的NEMAPremium计划是一个行业自愿的协议,NEMA成员签署这一协议并在达到标准后才能使用NEMAPremium标识 ,非成员单位需要付一定费用后才 可使用此标识。EPACT规定电机效率 的测定采用美国电机与电子工程师学会 的电机效率试 验方法标准 IEEE112一B。二、欧盟欧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电机节能进行调研和政策制定土作。1999年,欧盟委员会交通能源局与欧洲电机和电力电子制造商协会(CE-MEP)就电动机分级计划达成了自愿协议(简称EU一CEMEP协议),该协议对电机的效率水平进行了分级,即eff3一低效率(Lowefficiency)电机,eff2-改善(Improvedefficiency)电机,effl一高效率(Highefficiency)电机。在2006年后,禁止生产和流通eff3级电动机。该协议还规定制造商应在产品铭牌和样本数据表上列出效率档次的标识以及效率数值,以便于用户选用和识别,这也构成欧盟电机EuPs指令最早的能效参数。EU-CEMEP协议由CEMEP成员单位自愿签约后执行,并欢迎非成员的制造商、进口商和零售商参加。目前参加的包括德国西门子、瑞士ABB,英国BrookCromton、法国Leroy一Somer等36家制造公司,覆盖了欧洲80%的产量。丹麦对于购置电机效率高于最低标准的用户,由能源署每kW补贴100或250丹麦克郎,前者用于新厂购置电机,后者用于更换老电机;荷兰则除了购置补贴外,另还给予税收优惠;英国则通过减免气候变化税和实施“提高投资补贴计划”来促进高效率电机等节能产品的市场转化,政府还由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组织实施一市场转化计划,在互联网上积极介绍包括高效率电机在内的节能产品,提供这些产品的信息、节能方案和设计方法等。三、加拿大加拿大标准协会与加拿大电机行业协会在1991年制订了一个推荐性的电机最低能效标准,此标准的效率指标较稍后的美国EPACT指标略低。由于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在1992年加拿大议会也通过了能源效率法令(EEACT),其中包括了电机的最低能效标准,其电机效率指标和美国EPACT指标相同,并规定该标准在1997年开始正式生效。此标准根据法律规定强制实施,所以高效率电机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四、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政府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自1999年起开始对家用电器和工业设备,实施强制性能效标准计划(Mandadoryenergyefficiencyperformancestandards)或称MEPS计划,由澳大利亚政府下属温室气体办公室会同澳大利亚标准委员会进行管理。澳大利亚已将电机纳人MEPS范围,其电机强制性标准于2001年10月批准生效,标准号为AS/NZS1359.5,需要在澳洲和新西兰生产和进口的电机均需达到或超过此标准所规定的最低效率指标。该标准可用2种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因此规定了2套指标:一套为方法A的指标,对应于美国IEEE112一B方法;另一套为B方法的指标,对应于IEC34-2,其指标数值与欧盟EU一CEMEP的Eff2基本相同。该标准除规定了强制性的最低标准外,还规定了高效率电机指标,为推荐性标准,并鼓励用户采用。其数值与欧盟EU一CEMEP的Effl及美国的EPACT相近。

春风镇

2020-2026年中国超声电机市场研究及前瞻分析报告

官网:https://yanzhan.cn/【报告类型】产业研究【出版时间】即时更新(交付时间约3-7个工作日)【发布机构】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格式】PDF版核心内容提要市场需求本报告从以下几个角度对超声电机行业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研究:1、市场规模:通过对过去连续五年中国市场超声电机行业消费规模及同比增速的分析,判断超声电机行业的市场潜力与成长性,并对未来五年的消费规模增长趋势做出预测。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柱状折线图)”。2、产品结构:从多个角度,对超声电机行业的产品进行分类,给出不同种类、不同档次、不同区域、不同应用领域的超声电机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并深入调研各类细分产品的市场容量、需求特征、主要竞争厂商等,有助于客户在整体上把握超声电机行业的产品结构及各类细分产品的市场需求。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3、市场分布:从用户的地域分布和消费能力等因素,来分析超声电机行业的市场分布情况,并对消费规模较大的重点区域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具体包括该地区的消费规模及占比、需求特征、需求趋势……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4、用户研究:通过对超声电机产品的用户群体进行划分,给出不同用户群体对超声电机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同时深入调研各类用户群体购买超声电机产品的购买力、价格敏感度、品牌偏好、采购渠道、采购频率等,分析各类用户群体对超声电机产品的关注因素以及未满足的需求,并对未来几年各类用户群体对超声电机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增长趋势做出预测,从而有助于超声电机厂商把握各类用户群体对超声电机产品的需求现状和需求趋势。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5、竞争格局本报告基于波特五力模型,从超声电机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下游用户的议价能力五个方面来分析超声电机行业竞争格局。同时,通过对超声电机行业现有竞争者的调研,给出超声电机行业的企业市场份额指标,以此判断超声电机行业市场集中度,同时根据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对主流企业进行竞争群组划分,并分析各竞争群组的特征;此外,通过分析主流企业的战略动向、投资动态和新进入者的投资热度、市场进入策略等,来判断超声电机行业未来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标杆企业对标杆企业的研究一直是智研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报告的核心和基础,因为标杆企业相当于行业研究的样本,所以,一定数量标杆企业的发展动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本报告精心选取了超声电机行业规模较大且最具代表性的5家标杆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包括每家企业的行业地位、组织架构、产品构成及定位、经营状况、营销模式、销售网络、技术优势、发展动向等内容。本报告也可以按照客户要求,调整标杆企业的选取数量和选取方法。投资机会本报告对超声电机行业投资机会的研究分为一般投资机会研究和特定项目投资机会研究,一般投资机会主要从细分产品、区域市场、产业链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估,特定项目投资机会主要针对超声电机行业拟在建并寻求合作的项目进行调研评估。第一章 中国超声电机行业发展概述第一节 超声电机行业概述一、超声电机的定义二、超声电机的特点第二节超声电机上下游产业链分析一、产业链模型介绍二、超声电机行业产业链分析第三节 超声电机行业生命周期分析一、行业生命周期概述二、超声电机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第四节 行业经济指标分析一、赢利性二、附加值的提升空间三、进入壁垒/退出机制四、行业周期第二章 2020年世界超声电机市场运行形势分析第一节2015-2020年全球超声电机行业发展回顾第二节 亚洲地区主要市场概况 第三节 欧盟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第四节 北美地区主要市场概况 第五节 2020-2026年世界超声电机发展走势预测第三章 2015-2020年中国超声电机产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2015-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三、2015-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第二节 超声电机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第三节 中国超声电机行业政策环境分析第四节 2015-2020年中国超声电机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一、人口环境分析二、教育环境分析三、文化环境分析四、生态环境分析五、消费观念分析第四章 2015-2020年中国超声电机产业运行情况第一节 中国超声电机行业发展状况 一、超声电机行业市场供给情况二、超声电机行业市场需求情况三、超声电机行业市场市场容量第二节 中国超声电机行业价格走势分析一、超声电机行业价格影响因素分析二、2015-2020年超声电机行业价格走势回顾三、2020-2026年超声电机行业价格走势预测第三节 中国超声电机行业技术发展分析第四节 超声电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第五章2015-2020中国超声电机市场发展分析第一节 中国超声电机行业竞争现状第二节 中国超声电机行业集中度分析一、市场集中度 二、企业集中度三、区域集中度 第三节 超声电机行业品牌现状分析第四节 中国超声电机行业存在的问题第五节 中国超声电机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一、生产要素二、需求条件三、支援与相关产业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五、政府的作用第六章2015-2020年中国超声电机行业竞争情况第二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一、现有企业间竞争二、潜在进入者分析三、替代品威胁分析四、供应商议价能力五、客户议价能力第三节 超声电机行业SWOT分析一、优势二、劣势三、机会四、威胁第四节 中国超声电机产品竞争力优势分析一、整体产品竞争力评价二、产品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三、竞争优势评价及构建建议第七章 超声电机行业重点生产企业分析第一节 企业一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二节 企业二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三节 企业三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四节 企业四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第八章 2020-2026年超声电机行业发展预测第一节 2020-2026年中国超声电机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一、2020-2026年中国超声电机市场发展环境分析二、2020-2026年中国超声电机行业市场规模预测三、2020-2026年中国超声电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第二节 2020-2026年中国超声电机行业市场供需预测一、2020-2026年中国超声电机行业供给预测二、2020-2026年中国超声电机市场需求预测第三节2020-2026年中国超声电机行业盈利走势预测第九章 2020-2026年中国超声电机行业投资风险与营销分析第一节2020-2026年超声电机行业进入壁垒分析第二节2020-2026年中国超声电机行业投资环境分析第三节 中国超声电机行业投资风险一、政策风险二、技术风险三、竞争风险四、原材料风险五、其他风险第四节 中国超声电机行业营销分析一、渠道构成二、销售贡献比率三、覆盖率四、销售渠道效果五、价值流程结构第十章 2020-2026年中国超声电机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第一节 超声电机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第三节 投资建议一、重点投资区域建议二、重点投资产品建议数据来源【一手调研数据】对行业内相关的专家、厂商、渠道商、业务(销售)人员及用 户进行访谈,获取最新的一手市场资料。【市场监测数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对超声电机市场跟踪研究、长期监测采集的数据资料。【官方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行业协会、海关总署、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的统计数据与资料。【行业公开信息】1、超声电机行业重点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等;2、主流媒体的文章、评论、观点等;3、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商业数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长期合作的商业数据服务商。【文献检索】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其它来源】其它具备一定权威性和参考价值的数据来源。研究方法1、时间序列时间序列是指将某种现象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各个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序列。时间序列法是一种定量预测方法,亦称简单外延方法。在统计学中作为一种常用的预测手段被广泛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应用于经济预测。二次大战中和战后,在军事科学、空间科学、气象预报和工业自动化等部门的应用更加广泛。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是一种动态数据处理的统计方法。该方法基于随机过程理论和数理统计学方法,研究随机数据序列所遵从的统计规律,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2、SWOT分析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3、PEST分析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al System),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在分析一个行业发展环境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该行业的企业所面临的状况。4、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隶属于外部环境分析方法中的微观分析,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波特五力,分别为: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和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该模型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对公司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波特的“五力”分析法是对一个产业盈利能力和吸引力的静态断面扫描,说明的是该产业中的企业平均具有的盈利空间,所以这是一个产业形势的衡量指标,而非企业能力的衡量指标。5、SCP产业分析模型SCP(structure-conct-performance,结构-行为-绩效)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人建立的。该模型提供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产业分析框架,即:行业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ct)-经营绩效(Performance)。SCP框架的基本涵义是,行业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在各个方面的经济绩效。SCP模型,主要用于分析行业或者企业在受到外部冲击(主要是指行业或企业外部经济环境、政治、技术、文化变迁、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变化)时,可能的战略调整及行为变化。行业结构:主要是指外部各种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所在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行业竞争的变化、产品需求的变化、细分市场的变化、营销模型的变化等。企业行为:主要是指企业针对外部的冲击和行业结构的变化,有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企业方面对相关业务单元的整合、业务的扩张与收缩、营运方式的转变、管理的变革等一系列变动。经营绩效:主要是指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在经营利润、产品成本、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好儿子

电动工具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如切如磋,乘风而上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肖群稀、时彧、关东奇来)一、市场容量大,中国全球产业链中心地位日益凸显1.1品类集中度较高,电机/电控/电池是核心零部件电动工具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发明,从 1895 年至今迅速发展迭代。 1895 年德国 CE&Fein 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动工具,它是一台外壳用钢铁浇筑、以 直流电机为动力的电钻。上世纪 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 电动工具的使用开始兴起,电动工具制造率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实现产业化。70 年代, 日本以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优势迅速成为电动工具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 后期,随着电池充电技术的逐渐成熟,电动工具开始逐步从有绳向无绳化迈进,1978 年 Bosch 发明了第一台无绳电钻。但直到 2004 年 Makita 向电动工具行业引进了无刷电机, 2005 年 Milwaukee 引进了锂电池电源,无绳电动工具才开始逐步普及。电动工具品类繁多但功能品类集中度较高。工具的使用和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 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手动工具逐渐被种类繁多的电动工具所 代替。电动工具从功能上大体分为六类:钻孔(电钻、电锤)、紧固(冲击扳手、电动螺丝 刀)、磨削(角磨机、直磨机、电动磨床)、切割(电锯)、抛光(砂光机)和其他(热风枪、 混凝土振动器、园林类工具等)。由于电动工具的设计原理都比较相似,功能品类也相对集 中。据 KBV Research,细分品类中电钻、电动磨床、电锯、砂光机、冲击扳手等 5 类产品 2019 年占据整体电动工具销售额中的 90.5%。电动工具按目标客户群体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工业级、专业级和 DIY 级。工业级工具精度高、 工作寿命长,技术含量高,工作状态稳定,价格最高。目标客户多为专业的工厂或工程建 设施工队伍,主要品牌有瑞士喜利得、美国米沃奇和德国泛音等;专业级产品最为常见, 市场最广,同时也是电动工具行业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设计上强调对于复杂家庭环境的适 应性,工作状态强调稳定性,多针对建筑行业、管道行业、家装行业,主要品牌有美国得伟、德国博世、德国 AEG 和日本牧田。DIY 级产品价格低,性价比高,耗材价格便宜,强 调便携性和组合性,包装吸引眼球,工作稳定性相对略低,目标客户主要是一般家庭,适 合偶尔的维修作业,解决由于人工成本较高背景下自己动手的简单维修问题。2019 年电动工具全球市场规模达 440 亿美元,市场容量较大,行业规模稳步增长。全球工 具存储及配件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由 2014 年的 480 亿美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650 亿美元, CAGR 为 6.25%。据 Stanley Black & Decker 的 Investor Presentation,2019 年电动工具 行业全球市场规模达 440 亿美元,占整体工具、存储及配件市场(650 亿)的 67.7%,其 中专业级电动工具市场规模最大,约为消费级电动工具的 1.7 倍。美欧为全球电动工具市场的主要需求来源。据 Markets and markets,2019 年电动工具销 售额中北美和欧洲占比分别为 38.36%和 32.08%,亚太地区占比为 20.75%。据 Stanley Investor Presentation,2019 年拉丁美洲作为工具新兴市场,在工具销售额占比约 4.6%。电机/电控/电池是电动工具的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较高。据电机供应商康平科技,电控供 应商贝仕达克,电池供应商鹏辉能源公告及招股说明书,2019 年电动工具用电机、电机控 制器、锂电池控制器、锂电池销售均价分别为 46 元、33 元、52 元和 29 元,经过我们的 测算,以上部件占生产成本的 50%以上。1.2小型化/无绳化/锂电化趋势已成,国内电池企业加速切入供应商体系无绳类电动工具轻巧便携,应用场景广泛。电动工具的应用领域包括道路建筑、汽修钢构、 装修装饰等,其中大多应用场景均为户外作业,通过电线为电动工具提供动力的传统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动工具的作业半径和作业条件,户外作业进展十分困难。而以电池 为动力的新一代无绳类电动工具轻巧便携,扩展了作业范围,改善了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工 作条件,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电动工具的便携化趋势,无绳电动工具市场迅速扩张,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19 年无绳类电动工具市场份额达 52.9%。锂电池类电动工具有望逐步占据电动工具市场的主导地位。由于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 长循环寿命等优点,随着其生产成本的逐步降低,锂电池在无绳电动工具中的渗透率迅速 提升。根据 EVTank 研究数据,2019 年全球锂电池在无绳电动工具中占比达到约 87%,锂 电类电动工具产量超过 2.4 亿台,逐步占据电动工具市场的主导地位。电动工具用电池以日韩供应商为主,但中国电池生产企业正加速导入电动工具国外头部企 业供应链。2018 年电动工具用锂电池份额中三星 SDL、LG 和村田分别占据了 45.22%、19.13%和 9.91%的市场份额。据各个公司投资者调研纪要,亿纬 锂能于 2018 年进入创科实业供应链,2019 年开始大规模出货;天鹏电源(蔚蓝锂芯全资 子公司)于 2018 年进入百得供应链,目前也已大规模出货,另外几家正在小批量验证中; 鹏辉能源于 2020 年 7 月进入 TTI 供应链,配套的电动工具电池产品已在小批量试产及海外 市场验证,正处于洽谈订单阶段,将根据市场及客户需求情况安排批量生产。1.3成本优势显著,中国确立全球制造产能中心地位2019 年全球电动工具产量的 64%出自中国。2019 年中国电动工 具总产量占全球电动工具总产量的约 64%。2012-2019 年间中国电动工具总产量维持在 2.5 亿台上下,产量相对较为稳定。由于显著的成本及配套优势,中国在过去 20 年内确立了全球制造产能中心的地位。电动工 具制造属于人员密集型产业,且其上游供应链需要较为完备的工业基础配套,中国在这一 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有能力容纳电动工具这一大容量的制 造需求。因此中国在过去 20 年内逐步确立了全球制造产能中心的地位,且在本地培养出了 成熟的供应商及代工厂体系。过去 25 年间,电动工具龙头将中国作为其生产产能的主要布局点。公司 于 1996 年即在东莞开设第二家工厂,并在 1998 年在深圳开设一家新工厂。到 2001 年, 中国已经占到创科实业整体产能的 50%,并在 2001-2008 年间继续将产能向中国转移,且 逐步提升亚洲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供应比例。2008 年东莞创科实业的亚洲工业园正式建成 投产,是一个集生产、工程、运营为一体的大型基地。2010 年公司在北美、欧洲、新兴市场国家和中国的产能分布大约为 24%,6%,3%和 67%,产能主 要集中在中国。为提高供应链效率,同时规避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史丹利百得正逐步调 整全球产能分布,力求做到更高比例的销售本土化,公司预计 2020 年在北美、欧洲、新兴 市场国家和中国的产能占比分别为 37.2%,9.6%,7.8%和 45.4%。虽然面临中美贸易摩擦、逆全球化等不利因素,但我们认为,考虑到可替代产能有限及中国明显的成本/制度竞争优势,中国有望持续强化其电动工具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从人力 成本/技术设施配套等各方面考虑,即使在美国加征 25%的关税的背景下,中国在综合成本 方面的优势仍较为明显。据我们对巨星科技的调研,中国的工具生产成本仅为美国本土的 65%,墨西哥的 74%,印度的 80%。仅越南、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生产成本略低于 中国,但考虑其基础设施配套局限及可容纳产能体量有限,短期快速转移成本及长期转移 上限均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判断,1)东南亚或成为中国产业外溢的一个选择,但无法承 接主要职能;2)少数高端品类或有可能通过实现流程自动化回流美国本土制造,但在整体 占比或较小,因此中国或将持续保持其电动工具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二、地产相关行业主导下游占比,销售渠道向建材商超集中2.1北美地产景气向上,有望支撑电动工具强劲需求电动工具下游主要集中于地产相关行业。2020 年其工具业务下游 占比中约 62%为住房建筑、家庭维修及 DIY,21%为商业建筑,合计 83%和地产相关。2019 年其电动工具业务终端市场中,41.8%为住房建筑、家庭维修及 DIY 相关需求,商业及工业建筑占 30.2%,合计 72%和地产相关。北美地产景气向上,新屋销售及成屋销售均创 2006 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数据显示 Q1 美国 地产有望延续高景气度,据全美地产经纪商协会(NAR)统计,2020 全年的成屋销售年化 总数为 564 万户,创 2006 年以来的年度新高。同时,12 月的待售库存和售罄天数均刷新 1982 年以来历史新低。据美国商务部,美国 12 月新屋开工环比增长 5.8%,远超 11 月前 值增幅 1.2%,年化总数为 166.9 万户,升至 2006 年 9 月以来的高点。经季调后,作为未 来房屋建造风向标的住宅建筑许可 1-2 月同比增长 22.8%及 16.79%,住宅建筑许可通常领 先新屋开工和新屋销售 1-2 个月,或预示 Q1 美国房地产市场高景气度有望延续。回归数据显示,电动工具龙头史丹利百得和创科实业的工具业务营收同比增速与美国新建 住房销售同比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考虑到居民住宅的建设/维修/翻新为电动工具下游一个 重要应用领域,2020 年占史丹利工具业务营收的约 62%,2019 年占 TTI 营收的约 42%, 因此新建住房销售与工具业务营收应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根据我们的回归测算显示,史丹利工具业务北美同比与美国新建住房销售的同比相关系数约为 0.33,成弱正相关关系。2.2建材商超渠道中占比不断提升,KA 客户重要性日益凸显电动工具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建材商超或大型卖场、经销商、厂家直销、线上销售和展会等。1)全球大型连锁商超是电动工具销售的核心渠道,电动工具厂商与连锁商超确定产品批发 价格,由建材商超自行确定产品零售价格及负责产品销售及物流配送,部分建材商超也会 销售自有品牌产品。2)经销商是从事工具交易业务,连接厂商和下级分销商或终端消费者 的中间交易商,是传统渠道的中坚力量,以店铺+仓库的方式,采用物流和市区送货方式进 行分销。3)厂家直销主要是指厂商直接将工具销售给工业企业,或通过厂商自有的销售渠 道为消费者供货。4)线上销售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销售渠道,是传统销售渠道的重要 补充,全球大型建材商超也开设了线上平台,随着品牌电动工具入驻各大电商平台,品牌 的线上销售收入增长强劲。近年来,建材商超等大型零售商在渠道中占比不断提升。据 Statistia,2020 年美国电动工 具中 80%销售额通过经销商/代理商及大型终端商户(五金超市、建材市场、百货市场等) 产生。Home Depot 和 Lowes 作为建材商超的主要代表,在 2010-2019 年间工具业务收入 复合增长率超过史丹利百得内生增长率。主要 KA 客户在电动工具品牌商的营收占比中不断提升,KA 客户重要性日益凸显。从 2011 年起,以 Home Depot 为代表的建材商超客户在其营收 占比中呈提升趋势。我们认为,主要原因系 1)商超等大型零售商在工具市场的渠道占比中 逐步攀升;2)商超的行业集中度也在逐步向 Home Depot 和 Lowes 等龙头集中。因此头 部商超客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3电商渠道崛起或孕育新客户群体,新品牌或有提升认知度机会疫情催化北美电商渠道快速增长,在线购买习惯养成或有助于趋势延续。据美国商务部, 2020 年美国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 32%达 7900 亿美元,占整体零售总额的约 16.1%。电商 渠道零售占比在近 10 年来稳步上升,表明用户正逐步养成在线购买习惯,而疫情加速了用 户群体的普及和使用频次的增长,强化了在线购买的习惯,我们认为,电商渠道崛起的趋 势有望延续。电商渠道有望直接对接终端消费者,更直接地收集用户购买喜好/习惯相关信息。2019 年其电商业务营收超过 10 亿美元,主要在工具销售领域,同年工具销售营收 为 103 亿美元,电商业务营收占比约为 10%。据 Stanley Investor Presentation,公司发展 电商业务有望获得直接对接终端消费者,通过大数据收集用户购买喜好/习惯相关信息,从 而更好地理解消费趋势并服务 KA 客户。截至 2019 年史丹利在全球具有超过 150 名电商渠 道专家指导公司电商业务发展。我们认为,电商对接的电动工具消费者的购买力一般低于建材商场等渠道,具有一定的用 户群体差异性。以无绳电钻和有绳圆磨机为例,亚马逊和 Home Depot 的 Best Seller 具有 价格上的明显差异,Home Depot 的热销产品售价约为亚马逊上的 2.6 倍。亚马逊热销品以 DIY 级产品为主,而 Home Depot 以专业级产品为主。我们认为,由于电商对接的需求相 对较为初级,消费者对品牌偏好度不强,新品牌或有提升认知度机会,如傲基国际的 TACKLIFE,即是借亚马逊东风培养起来的品牌,其电动圆锯、激光远程测量仪产品均位列 美国亚马逊该类别 2020 年下半年“Best Seller”。三、龙头品牌认知度较高,产品创新是核心竞争力3.1长期产品创新迭代铸就高品牌壁垒工具行业品牌众多,各品牌定位各异。大型工具品牌商通常采取多品牌策略,通过针对单 一大品类及单一使用人群,来获得在该受众群体中的认知度。如 IRWIN 品牌即为史丹利百 得面向技工群体(Tradesman)的手工具品牌,以锁紧钳闻名。而 Milwaukee 品牌为创科 实业面向专业/工业级群体的电动工具品牌。长期产品创新迭代铸就高品牌壁垒。以创科实业的 Milwaukee 品牌为例,Milwaukee 在 2005 年被创科实业收购之后,每年通过不断迭代并推出新的电池平台,同时不断实现无刷马达、 锂电池技术、热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出引领行业的新产品。公司 的目标是维持 Milwaukee 品牌营收每年同比 20%的增速,并在 2014-2020 年均超额完成目 标,使 Milwaukee 在 2020 年成为全球营收规模最大的专业型电动工具品牌。3.2品牌内多适配共享电池平台有效提升用户粘性电动工具无绳化过程中,电池平台的打造有望帮助品牌抢占无绳电动工具市场份额。一方面, 电池平台是无绳电动工具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且技术仍处于迭代中,电池平台的兼容性适配, 让用户有望仅通过电池的更换就能获得更高的性能体验。例如,搭载镍镉电池 RYOBI ONE+ 平台于 1996 年推出,并于 2007 年升级为锂电池,新的锂电池依然能在旧工具上使用,同时 旧的镍镉电池也能用在新上市的产品上。另一方面,电池平台的打造能让用户通过携带少量 电池以适配大量工具,为外出携带有效减重并较大提供便利。这两个优势让客户提升了品牌 转换间的成本,选择了电池平台即有望基于适配该平台考虑来选购工具。各品牌通过推出几个核心电池平台并提升各平台产品兼容数以抢占市场份额,我们认为该 种市场份额的形成具有相对较高稳定性,难以短期内立即改变。以创科实业为例,公司在 2015-2020 上半年间致力于开发核心电池平台,并提升产品兼容数。公司于 2019 年开发了 新的 Milwaukee MXFuel 平台,是革命性的将建筑行业工具无绳电动化。据各公司官网, 各公司的专业化品牌均适配了 3 个以上的核心电池平台,并平均兼容 20-100 多种工具。3.3分层次多品牌精准定位,针对差异化用户群体主流电动工具品牌商大多具有不同价格段的多种品牌。以电动工具品牌为例,史丹利百得 价格定位由低至高具有 Black+Decker、Porter Cable、Craftsman、DeWalt、MacTools 等 品牌,Black+Decker 定位于 DIY 级,Porter Cable、Craftsman 介于消费和专业级之间, DeWalt 介于专业级和工业级之间,MacTools 为工业级。而创科实业也具有从 DIY 至专业 工业级依次为 Homelite、Roybi、AEG 和 Milwaukee 的品牌。不同品牌定位强调差异化性能,更易于塑造品牌特性,对目标群体更有针对性。我们以电 钻为例,专业级/工业级的电钻,对性能和稳定性的要求更高,且价格敏感度略低,因此偏 工业/专业级的电钻的转速/扭力更高,具有更长的保修期/设计寿命,因此单价相对也更高, 甚至价格是消费级产品的数倍。而消费级产品强调的是性价比,以相对更低的价格获得较 为正常的工具使用功能即可。因此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有助于凸显品牌鲜明特质,更好地服 务目标消费者群体。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犬儒

锂电池和860万台高效电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

项目基本情况 拓邦惠州第二工业园项目实施地位于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东新大道与兴安路交叉口东南侧,投资总额89857.18万元,拟使用资金总额75000.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土地购置、厂房建设和机器设备购置等。该项目主要生产锂电池和高效电机产品,将新增1.3GWh锂电池的产能和860万台高效电机的产能。其中锂电池主要包括储能电池和轻型动力电池等,高效电机主要包括空心杯电机、直流无刷电机等。项目投资概算及经济效益 本项目为总投资89857.1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5623.24万元,占比95.29%,铺底流动资金4233.94万元,占比4.71%。经估算,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184200.00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8.93年,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破除产能瓶颈,获得规模化优势 ①锂电池:锂电池产业的规模化效应显著,属于重资产行业。只有进行规模化生产,提升自动化能力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才能有效分摊固定成本,提高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逐步建立品牌的竞争优势。随着锂电池需求的激增,锂电制造设备市场迎来新一轮高增长,锂电池制造设备也在经历技术革命,向着高自动化方向迈进。锂电池的一致性对产品安全性影响很大,随着行业发展下游客户对电芯的对齐度、极耳位置精度以及安全检测管理系统和组装的一致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产线升级提升自动化生产能力成为了锂电池厂商的必经之路。公司致力于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制造,提供电芯、电池管理系统(BMS)到电池包成品的一站式服务,已在惠州工厂建设了全自动的电芯生产线,具备较强的锂电池研发制造实力,目前具备年产1.3GWh的锂电池产能。伴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司的锂电池业务持续扩张,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公司锂电池的产能利用率饱和,受制于产能瓶颈等因素,公司出现大量电芯外购的情形。与此同时,由于现有锂电池厂房生产场地面积有限,生产车间布局紧凑,公司没有能够实现进一步大规模扩建生产车间的场地空间。随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目前产能受限的瓶颈将得以解决,规模化效应进一步显现,大幅提升供货能力,显著提高公司锂电池产品的生产能力水平,满足市场对锂电池产品持续增长的需求,提高公司锂电产品的市场份额。②高效电机:目前公司高效电机业务生产线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生产规模仍较小,高效电机产品呈现“多批次、小批量”的特点,自动化生产程度和设备生产效率相对不高。伴随着公司高效电机产品下游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公司原有生产线急需升级至更先进、更高效、产品一致性更好的自动化生产线,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随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公司高效电机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产能稳步扩张,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充分发挥已有的技术和客户优势,增长产品市场竞争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公司具备优质客户资源 公司作为智能控制器行业龙头,经过多年发展,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和周到的客户服务,取得了领先的市场地位,积累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且稳定的电动工具及家电行业优质客户。高效电机业务和智能控制器的下游应用领域和潜在客户存在较大的重合,公司将优先针对现有家电、电动工具和园林工具客户进行高效电机产品的开拓和开发。具体而言,公司将基于现有智能控制器业务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客户合作关系,向电动工具和家用电器厂商推出“智能控制器+高效电机”的组合产品,在满足客户多样性、便捷性的采购需要的同时,提高组合议价能力。全球电动工具龙头TTI公司,其无刷电动工具的产品因性能表现优异、使用寿命高而成为业绩增长点,对无刷电机的需求旺盛。此外,随着家电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其配套的微特电机呈现出智能化、模块化趋势,也衍生将微电机和控制器组合来实现提高系统的精度和智能程度的需要。因此,公司可以将无刷电机技术和智能控制器技术相结合,更好地服务客户在产品创新方面的需求,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伙伴关系。此外,在储能电池领域,公司已与中国移动、中国铁塔、中天科技等公司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伴随着存量4G基站更新换代、5G基站大规模普及,公司储能电池产品的市场需求预计将明显增加。公司目前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能够为产能的消化提供有力持续的保障。(2)公司研发能力强大 拓邦股份自成立以来,经过二十余年的积累、沉淀及持续的投入,现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研产销团队,形成了完备的技术和产品体系,具备高水平的研发与设计能力,储备了丰富的前瞻性技术,拥有大量核心技术专利与知识产权。公司在锂电池和高效电机业务领域同样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并已取得多项国内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3)公司人力资源储备充足 公司拥有成熟稳定的管理和技术团队,形成独特的人才竞争优势。公司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持续树立“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公司核心价值观,大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伴随公司的不断发展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员工,对公司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力强且有战斗力。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整体较为稳定,技术人才源源涌现,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公司为本次募投项目建设实施储备了一批优秀的行业人才,在研发、生产、运营等方面建立了高效的业务团队,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继续加快推进人员招聘培养计划,不断增强人员储备,确保满足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

凤求凰

全球减速器市场研究报告

70年代,随着微处理器技术、大功率高性能半导体功率器件技术、电机永磁材料制造工艺的发展以及价格优势的增强,交流伺服系统逐渐取代直流伺服系统,成为主流产品。国内的交流伺服系统在核心技术上有了突破,国内与国外之间的差距也大大缩小了。当前伺服系统的应用领域以机床为主,但近年来电子制造业和机器人产业的兴起,催生了大量的工业需求。机器人占2016年伺服系统下游应用的9%。随着未来机器人零部件的突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伺服系统的应用领域也将从机床转向机器人。随动驱动器又称伺服控制器,作用类似于变频器中的交流电机,一般是通过速度环、位置环和电流环对伺服电机分别进行转速、位置和力矩的控制,从而实现传动系统的高精度定位。产业机器人产业链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游为关键部件制造商,主要为减速器、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中游为机器人本体,即包括臂、腕部在内的机座和执行器,部分还包括行走结构,作为机器人的机械传统和支撑基础。根据其结构形式,本体可分为直角坐标、球面坐标、柱面坐标、接头坐标等;下游则是系统集成商,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途,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集成和软件二次开发,这是国内企业关注的重点。所生产的机器人必须经过系统集成,才能投入下游汽车、电子、金属加工等行业,供终端用户使用。当前在多关节机器人上应用较多的减速器有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两种。与谐波减速器相比,RV减速器的刚度和旋转精度更高。所以对于关节型机器人,一般是将RV减速器放置于机座、大臂、肩部等重载位置;而将谐波减速器放置于小臂、腕部或手部;两者应用场景不同,属于互补关系。通常直角坐标机器人使用行星减速器。当前,国产减速器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产品系列不够完善;日本纳博具有完整的系列产品,基本适用于各个领域。据纳博官网披露,其RV-N系列产品仍处于专利保护阶段,而国产系列产品相对残缺;2.一致性问题。在实际使用环境下,国产减速器的性能与实验室性能不能完全匹配,个别产品存在漏油、精度下降等问题,是阻碍国产减速器进军高端市场的原因之一。就RV减速器的技术指标而言,对比纳博RV-E系列和南通振康系列产品,在相同的输出速度和输入功率下,两者的输出扭矩范围相当,说明国产产品的传动效率已可与国外相比。但是,技术水平是制约RV减速器发展的主要因素,例如,非标准特殊轴承是RV减速器的精密机构,其间隙需要根据零件的加工尺寸动态调整。薄壁角接触球轴承结构紧凑,精度要求高,轴承加预紧力后游隙为零。所以在传动精度、扭转刚度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就谐波减速机的技术指标而言,苏州绿的和中技的减速机在国内的减速率水平与日本哈默纳科相当,产品性能基本达到要求,现已大量用于国产机器人。而且国外产品在输出扭矩、平均寿命、一致性等技术指标上仍占有优势。减速带是降低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减速带的研制开发虽然困难重重,但总体产品质量在逐步提高,在一些核心指标上已达到国际水平,其高性价比已被部分国内企业所接受,如新松机器人、埃夫特减速机等企业都开始采用南通振康的RV减速带产品。当前,国内公司已开始积极布局精密减速器业务,主要上市公司有双环传动、秦川机床、上海机电、巨轮股份等,南通振康、中技克美、北京谐波等非上市公司。在2016年,中国机器人销量已经接近全球市场占有率的30%,并连续四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据国际机器人产业协会IFR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机器人行业销售增长率将保持约25%-30%。按照IFR预测的下限增长25%,以2017年140,000台为基础进行测算。我国工作机器人的销售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27万台。此外,根据MIR公布的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分类,六轴多关节机器人、SCARA机器人、关节臂机器人、协同机器人和DELTA机器人分别占67.8%、21.2%、6.05%、2.89%和2.05%。按所需要的减速装置类型和各类工业机器人的数量来划分。一般而言,六轴多关节机器人需要4套RV减速器和2套谐波减速器;SCARA机器人需要4套谐波减速器;有更多类型的关节臂和协作机器人,我们以四轴多关节机器人为例,每套约需要3套RV减速器和1套谐波减速器;DELTA机器人的电机安装在固定底座上,我们以1套谐波减速器为基础进行计算。随动系统的下游应用领域很多。服务器编码器是安装在伺服电机末端用于测角、测速的传感器,目前自控领域中使用最多的是光电编码器和磁电编码器。编码器作为伺服系统的信号反馈装置,其精度直接影响伺服系统的性能。作为执行元件,伺服电机的作用是把伺服控制器的脉冲信号转换成电机转动的角位移和角速度,它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定子有两个绕组,即励磁绕组和控制绕组。它内部的转子是永磁体或感应线圈,它在励磁绕组产生的旋转磁场作用下转动。没有伺服电机,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就无法进行,关节越多,其灵活性和精确度就越高,所需的伺服电机就越多。对于伺服电机的要求很高,需要满足快速响应、高起动转矩、大的动转矩惯量比和宽广的调速范围,以适应机器人的形状,达到体积小、重量轻、加减速运动等要求。随动电机可分为交流(AC)和直流(DC)两种。特别是直流电动机,它又分为有刷电动机和无刷电动机,前者成本低,但会产生电磁干扰。减速机(RotaryVector)是从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发展而来的,其结构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第二层次是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其包括转臂曲柄、摆线轮、针齿壳,其特点是能承受大载荷,同时保证高精度。所以,它的技术难点主要在工艺和装配方面:1.材料成型技术。RV减速器要求耐磨性好,刚性高,对材料的成型工艺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材料化学成分的控制,表面热处理等。二是精密加工和装配工艺。减速机减速速度较高,具有无侧隙、微进给的特点,对特殊零件的加工和精密装配技术要求较高。减速器工作原理:1.第一减速部:伺服电动机的旋转由输入齿轮传递到正齿轮,减速时按两者的齿数比;曲轴直接与正齿轮连接,以相同速度旋转。曲轴部:曲轴转动,并带动RV齿轮在偏心部作偏心运动。3.第二减速部:另一方面,针齿数比RV齿轮的齿数多1个;如果曲轴转动1圈,则RV齿轮在针齿接触的同时作1圈的偏心运动,使RV齿轮在相反的方向上转动1个齿数,通过曲轴转到输出轴,从而达到减速的目的。与总的减速比相比,第一、第二段的减速比更大。共振减速器以行星齿轮传动为基础的开发,包括波发生器,柔轮,刚轮和轴承。它的工作原理在于依靠波发生器使柔轮产生可控弹性变形,柔轮的齿数比钢轮少N个。所以当波发生器转动时,柔轮会移动N个齿轮,产生所谓的错齿运动,从而实现主动波发生器与柔轮间的传递。利用柔轮的弹性变形实现谐波减速器传动,优点是传动比大,零件数量少;缺点是弹性变形回差大,这必然会影响到机器人的动态特性抗冲击能力等。就国内外产品技术指标而言,国外产品信息比较完善,每一项技术指标对应每一项规格精确的数值表示。但国内在这方面略有欠缺,说明国内企业缺乏足够的检测能力,缺乏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杨仆

电气自动化行业深度报告:工控自动化千亿市场但分散,系统化势在必行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项扩多领域的综合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触角伸向各行各 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 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该技术首次实现的是直流电的控制方式,最初执行元件的驱动电压是直流的,控制电压 也是直流的,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很简单、粗糙的,精度也很低。但直流的控制方 式由于其历史的久远而被人们所熟知,自然而然的人们想到了用直流电去控制交流执行 元件。获取本文完整报告请百度搜索乐晴智库。随着晶体管、大功率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大功率的电子器件的出现和成熟、以及 建立在场的理论上、以现代数学、矩阵代数为理论依据的弱电强电控制系统更使电子技 术与自动化达到新的历史高度。 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广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下游行业包括电 力、冶金、化工、纺织、线缆、机床、橡塑、新能源等几乎所有使用电力的行业。分别从电气和自动化两个方向去看待这个行业国际上通常用电气(electric)和自动化(automation)来定义行业,两者有交集,也 有不同。电气更偏向基于电力电子等技术平台的衍生应用,自动化则更多是个行业应用 的概念,指针对下游应用的行业化解决方案。 百度搜索“乐晴智库”,获得更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我们选取标准的电气自动化产品变频器作为研究的起点,从技术平台的衍生来看,他和 其他电气自动化产品如伺服驱动、UPS、电机控制器、逆变器、轨交牵引系统等存在着 技术上的同源性,核心部件也有大部分重叠,都把包括 IGBT、电容等电力电子所需的 元部件,但下游应用行业却彼此并不完全相同。我们定义这种基于技术同源,但下游应 用行业不同的发展方式为平台化发展。纵向的看,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对于特定行业应用,层级从上层信息管理到底层执行制 造,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像变频器这样的电气驱动类产品,而是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工业软件、甚至机械化产品。我们定义这种基于特定应用,提供 不同技术类产品的发展方式为系统化发展。工控自动化千亿市场但分散,系统化是势在必行自动化行业是周期性与成长性叠加的行业。狭义的说,电气自动化产品是设备机械设备 的上游,其需求与机械设备的需求具有将强的相关性。而机械设备受制造业周期性影响 很大,从而影响上游电气自动化产品的需求。同时,由于自动化产品产业格局相对分散, 市占率提升具有较大空间,而且随着下游设备产业升级、自动化率的提升,综合来看,自动化行业的成长性更强。自动化行业下游应用广泛,系统层级复杂。制造业是个大系统,下游行业众多,除了硬 件的自动化产品之外,还包含软件、机械等其他相关产品。电气自动化企业做大做强,靠系统化结合平台化发展以电力电子技术为例,基于核心技术的平台化拓展具有大空间电力电子技术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所用的电力电子器 件均用半导体制成,故也称为电力半导体器件。电力电子技术所变换的“电力”,功率 可以大到数百 MW 甚至 GW,也可以小到数 W 甚至 1W 以下。电力电子技术广泛用于 高压直流输电、静止无功补偿、电力机车牵引、交直流电力传动、电解、励磁、电加热、 高性能交直流电源等之中,通常把电力电子技术归属于电气工程学科。在我国,电力电 子与电力传动是电气工程的一个二级学科,下图用两个三角形对电气工程进行了描述, 其中大三角描述了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小三角描述了电气工程一级学 科内各二级学科的关系。 电力电子器件的制造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一般认为,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是以1957 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的第一个晶闸管为标志的。变流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根据实现电能变化时电路功能分类,可分为整流电路、 逆变电路、交流变换电路、直流变换电路等四种模式,各类电力电子产品也是基于这些 基本电路而开发出来的应用。 国内市场电力电子产品市场应用广阔,其市场门槛与空间也不尽相同。依托电力电子技 术平台,其产品应用跨度较大。基本可以分为驱动类和转换类两种。驱动类产品包括变 频器、伺服驱动器、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轨交牵引逆变器等,其主要应用于对电机 等相关被控对象的控制,总体技术门槛较高,毛利率水平基本可以维持,差异性较强。 转换类产品包括电源、光伏逆变器、风能变流器、UPS、车载充电机、车载 DCDC、 充电桩等,相对门槛较低,毛利率较低,同质化较强。

一贯

2021年1-2月广东省交流电动机的产量数据统计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21年1-2月广东省交流电动机的产量为270.08万千瓦,同比增长为144.66%。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2021年1-2月广东省交流电动机的产量增长情况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上述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动机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苍蝇王

传统VS智能,2020电动车ZDC调研报告

“传统VS智能,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将会走向何处?”对于中国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电动车)的发展史,业内普遍认同为四个发展阶段:电动自行车的初级阶段、初现生产规模化阶段、超速发展阶段,以及现在的智能化发展阶段。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早期的电动自行车,新电池充电一次只能行驶大约30公里,电池寿命短,爬坡能力差,容易磨损,而且电机也都是有刷无齿电机。而如今的电动车,更多的是采用锂电池,不仅在续航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充电效率上更是帮助用户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在电机的应用上,一般采用直流无刷电机,进一步提高了电动车的性能,如动力性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服务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于电动车行业来说,这意味着智能出行时代的到来,电动车在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冲击下,两轮出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物联网技术更是成为近两年电动车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纵观电动车产品一步一步发展至今,脱离不开的是行业有担当的传统企业铺路,以及创新型企业提供的全新发展方向。以九号机器人为例,它赋予电动车更多智能功能,从“以人为本”的设计情怀出发,让电动车不再只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为电动车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电动车行业发展历程在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研制出了电动自行车,并不断完善其构造。直到本世纪初电动自行车才得以大量推广,进入无数家庭。1995年——1999年,电动车正处于早期实验性生产阶段,对于电动车电机、电池、充电器和控制器等关键技术都在摸索研究之中,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电动车也只是小批量,小范围的使用投放,可是人们对于这个新物种的体验反响效果还是不错的,以致于在此期间便积累一定的市场需求基础。到了2000年——2004年,举步维艰的电动车突然迎来了春天,也进一步推动了电动车走向规模化,而这一切离不开这几个关键性的机遇:各个城市的“禁摩令”和2003年度的“非典”。主打“快捷、环保、方便和廉价”的电动车,在“禁摩令”与“非典”的大环境影响下,瞬间激发了市场对于电动车的诉求,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电动车企业迅速崛起,产能进一步扩充,企业规模也在这一时间段逐步形成。有了市场基础和企业规模,接下来的时间段当然是超速发展阶段,也就是“井喷阶段”,也正是这样的超速发展,引发了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不过这样的竞争也是利大于弊的,从技术层面来说,大大刺激了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扩散,全行业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蓄电池寿命和容量提高了35%,电机从单一的有刷有齿电机发展成为无刷高效电机为主流,寿命提高了5倍,效率提高了近30%,爬坡和载重能力提高约3.5倍。特别是在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电动车专用铅酸电池在技术上的突破已经领先国际,而且锂电池的出现,更加带动了电动车款型的发展,特别是简易款的发展。不仅如此,电动车智能化进程也随之而来,从小牛电动的一直独秀,到众多科技公司的跨界加入,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智能短交通和服务类机器人领域的创新科技企业九号机器人,它凭借1000+全球行业基础核心专利的积淀,以出色的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推出了既符合新国标、又满足当下年轻消费群体需求的九号电动C和九号电动E——像以往的产品一样,九号机器人在时尚潮流的外表下,把聪慧的感知与认知天赋、强悍的行动能力、独特的人机交互体验以及精准的定位导航系统等机器人技术能力,重新定义了智能电动车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难发现的是,九号机器人虽然身为电动车行业的新入局者,却因为拥有强大的研发创新力、制造硬实力及渠道大能力等多方面优势,甫一登场即显出成为领军者的气场和风范,开拓了电动车智能化发展的新方向。■国内两轮电动车市场需求量从行业的总产销量来看,2005年,全国数百家企业的各种轻型电动车(含电动自行车)的总产量预计已经超过900万辆,出口约200~300万辆,实现工业产值200亿,利税约60亿元,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就业近100万人。中国轻型电动车产销量已经占到全球的90%以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轻型电动车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随着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稳步发展,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稳步上升。在国内,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12月份,全国电动自行车累计完成产量3113.1万辆,与2016年3215万辆相比略有下降,整体依旧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的高位水平。通过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0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相较2016年和2017年产量有所下滑,主要原因还是基于政策下的产量下滑。2020年3月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253.6万辆,同比下降8.6%;2020年1-3月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476.3万辆,同比下降11.0%。不过,在电动车用户年龄分布中,当下国内电动自行车消费者群体基本上覆盖了16-60周岁各行各业所有人群,但是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于电动自行车的使用需求不尽相同。但是在国家老龄化加剧的进程中,年轻用户群体将成为主力军,这也预示着电动车的又一波春天即将到来,需求量也将有所突破。■新国标&新冠疫情成电动车发展新机遇新国标的实施,虽说去除了一小部分无资质、无实力的中小型电动车企业,但是同质化、价格战仍是行业的痛点,这也正是处于新国标阵痛期,理应出现的现状。政策改革之下,行情正历经洗牌,主要是因为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发生各类事故增多,所以政府对于电池篡改,电池安全性以及道路适应性提除针对规定方案,严格限定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最大不超过55KG。即在2019年4月5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落地,该项政策基本上一刀切,针对的对象是是近几年该产品主要的动力铅酸电动车,该车毛重就大于55KG,在2019年国内销售电动车3464万辆当中,该类车型就达到97%。而唯一满足新规的锂电电动自行车的销量仅仅在3%,大约只有100万辆。所以市面上所有的电动两轮车,要么达到新国标要求,转变为电动自行车,要么申请电动摩托车目录,成为机动车。没有摩托车资质的品牌,要不只能生产销售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要不就退出电动车市场。除此之外,现在的中国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出行工具和出行方式开始多元化,可以看到公共交通(包含公交车和地铁)就可以占到56.1%,私家车占到32.5%,步行可以占到20.1%,而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占到16.5%,而出租车、摩托车各占14.7%、5.8%。因此,当下的疫情对电动车行业的需求同样有催化作用,但并没有根本性的颠覆。与此同时,企业和经销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比如复工延后、成本提高,产业链受到极大影响,而销售渠道在背负巨大经营压力的基础上,还要熬过漫长的“淡季”,最后要想收获“市场爆发”的成熟果实,还需经历重重考验。当然,随着新国标的落地和消费结构升级,再加上疫情对出行的影响,未来锂电智能高端电动车占比将不断提升。■传统&智能电动车需求分布电动车市场在2014年前后迎来爆发,部分城市电动车人均保有量超过0.3辆,随着市场逐渐饱和,电动车行业整体开始步入存量市场。截至2018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超过2.5亿辆。据ZCD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消费者对3000-4000元、5000元以上的锂电车型购买意愿占比已经过半。而2019年国内电动自行车销量实现3464万辆,其中,售价3000元以上的锂电电动自行车约100万辆,占比不足3%,在消费升级的需求下,仍有不小的增长空间。相比来说,智能锂电电动车目前正处于一个普及的阶段,人们对于智能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偏差,再加上智能锂电的成本高,以至于这类电动车市场售价普遍偏高,用户对其的接受程度偏低,大多购买智能电动车的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的年轻人,但就目前来看,30-50岁年龄段的群体依旧是消费的主力军,而这一年龄段的用户对于电动车的需求依旧保持在传统功能即可的层面上。整体来看,现阶段传统型电动车与智能电动车在市场的占比大约在七三分割,传统型的拥有量占70%左右,而智能型电动车大约占30%左右。■未来电动车智能化将成为大势所趋电动车“智能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对传统车企和经销商而言,抓住智能化就是抓住新机遇。伴随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也提出了更适宜的要求。而随着新国标的正式实施,电动自行车行业有望得到进一步规范,行业中的优秀企业,也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正如九号机器人用行动继续自己在智能化战略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用独树一帜的产品和品牌,为应对新政策法规和市场危机给出了一个优秀的答案:以真智能满足新需求,才能在未来的市场战争中拼出一席之地。在电动车智能化探索转型升级方面,九号机器人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想象空间,为电动车行业智能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新兴市场及空白区域的大力开拓,为智能电动车销量的提升再开新局。此外,随着更多智能电动车的到来,产品的逐渐成熟和品质的渐趋稳定,消费者对智能电动车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渐增强,对智能电动车进一步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总而言之,未来两轮出行一定会格外智能化,但是传统型的两轮电动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市场份额占比多少的差异化而已。

末路人

2020年1月 新能源汽车市场研究报告

第一章 新能源汽车市场概述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0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大幅下降,预估市场(乘用车+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5.4%和54.4%;乘用车方面,预计产销分别完成3.5万辆和3.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6.3%和54.5%; 商用车方面,预计产销均完成0.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4%和51.7%。受补贴退坡及春节假期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7个月同比下降;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预计2月份销量将继续同比下滑。第二章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情况2.1 乘用车市场情况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43339辆,同比下降52%,环比下降68%,自2019年6月补贴退坡以来,连续7个月同比下滑。2.2 新能源乘用车细分市场销量情况1月份纯电动市场销量为3.1万辆,市场占比为71.2%,同比下滑57.2%。纯电动A00级车型销量为6200辆,同比下滑72.9%,占纯电动乘用车20.1%份额,较2019年同期下降约8个百分点。纯电动A级车型1月销量为1.86万辆,同比下滑43.5%,但在纯电动市场上的占比相比去年同期却有较大提升,达到60.4%。纯电动B级车市场虽然数量较小,但却是纯电动细分市场中唯一一个同比正增长市场,其主要支撑车型为蔚来ES6。1月份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销量为1.2万辆,市场占比28.8%,同比下滑34%。插混A级车型销量为4158辆,同比下降57%,占插混市场份额33%,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插混B级车型销量为4994辆,同比下降44%,插混市场占比40%,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插混C级车型销量为3283辆,同比增长569%,插混市场市场份额为26%,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主要增量来自宝马5系。2.3新能源乘用车各车企销量情况▲图表7:1月新能源乘用车车企销量排行(TOP20)1月,比亚迪夺得单一车企销量冠军,总计达到7238辆,同比减少77.3%。1月份同比增长50%以上的前20车企有:华晨宝马、广汽新能源、一汽轿车、理想汽车、合众汽车、野马汽车、广汽丰田。1月份同比降幅50%以上的前20车企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自主车企方面,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乘用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主力企业销量同比均出现较大下滑。近期表现较好的广汽新能源、一汽轿车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由此可见,规模较大的移动出行公司,对新能源车企的销量具有重要影响。合资车企销量基本稳定,华晨宝马、上汽大众月销量均在1千辆以上,广汽丰田销量同比增长较快。后补贴时代,面临“双积分”考核压力,外资新能源品牌正在加快进入中国市场。2.4 造车新势力方面:造车新势力方面,月销量突破1千辆的造车新势力企业有: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威马汽车、合众汽车。小鹏汽车1月销量为630辆,退居造车新势力销量第5名。其余新势力交付完成情况都不尽如人意。2.5 新能源乘用车车型销量情况(1)1月新能源乘用车分车型销量分析:1月,荣威Ei5销售3068辆,同比增长2.3%,是单一车型国内月销量冠军。宝马5系PHEV是TOP10唯一的PHEV车型,其他均为纯电动车型。受补贴退坡及外资和合资品牌竞争,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均无车型进入月度销量TOP3。比亚迪仅1款车型进入新能源销量TOP10,1月,全新秦 EV销售1690辆,居月度榜第7。另外,比亚迪元EV、比亚迪e2、比亚迪唐DM分别销售1177辆、1028辆、1005辆。(2)1月国内造车新势力车型销量分析:1月份蔚来ES6销售1493辆,是造车新势力中销量最高的车型。除蔚来ES6外,销量突破1千辆的车型主要还有:理想ONE、威马EX5、哪吒N01。其中,理想ONE销售1180辆;威马EX5销售1027辆;哪吒N01销售1001辆。当前造车新势力量产交付车型均为纯电动车型,其中绝大部分为SUV车型。第三章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情况3.1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整体情况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1月新能源商用车预计产销均为0.5万辆,同比下降51.7%。新能源商用车月度销量走势如图表11所示,受新冠疫情影响,结合往年销量情况,预计2月份销量将继续出现同比和环比均下降的情况。根据工信部合格证数据,1月份新能源商用车合计生产5825辆,其中,新能源专用车(包括微型/中轻型/重型物流车、环卫车、半挂牵引车等)市场产量达到3119辆;新能源客车市场产量(包括大型客车、中型客车和轻型客车)为2706辆。如图表12所示,新能源专用车产量占比约为53.55%,新能源客车占比约为46.45%。如图表13所示,1月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轻型专用车、中型客车和大型客车产量较高,合计占据91.81%的份额。1月份氢燃料商用车产量出现较大增长,如图表14所示,2020年1月份燃料电池商用车产量达到了266辆,占比达到4.57%,超过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的比重(3.71%)。266辆燃料电池商用车均为中型客车,其中云南五龙汽车(长江汽车控股)生产140辆,厦门金旅生产126辆。3.2新能源客车市场情况根据工信部合格证数据,1月份新能源客车产量为2706辆。如图表15所示,前5名分别为宇通客车、中通客车、苏州金龙、南京金龙和云南五龙汽车。3.3新能源专用车市场情况根据工信部合格证数据,1月份新能源专用车产量为3119辆。如图表16所示,前5名分别为奇瑞商用车(开瑞汽车)、广西汽车集团、重庆瑞驰、河北长安和吉利远程。1月份华菱星马生产纯电动半挂牵引车3辆。第四章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市场情况2020年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配套驱动电机装机量为53,096台,同比下降52%。配套企业TOP10排名来看:比亚迪夺回冠军位置。比亚迪为旗下13款新能源车型提供电机生产配套,其中e2和秦EV是两款最热门车型,配套装机量均超过1千辆。北汽新能源占据亚军席位。北汽新能源为旗下9款新能源车型提供配套,其中EC3在1月产量最高。大众汽车本月名次的攀升主要得益于上汽大众帕萨特PHEV的产量冲高,单一车型配套量高达2990辆。一汽大众方面,e-高尔夫和奥迪A6L配套量较高。蔚来方面,ES6依然为主力配套车型,ES8配套量仅200辆。日本电产凭借广汽Aion S已经常居Top10榜单,目前仍主要为Aion S、丰田iA5和Aion LX提供电机配套。方正电机仍主要依靠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宝骏E200和E100实现装机配套,此外,还为吉利帝豪GSe和郑州日产帅客提供配套。特斯拉方面,国产全部为Model 3车型。博格华纳为理想、威马、爱驰三家新势力车企提供电机配套,从1月电机装机量来看,理想ONE开始跻身新势力前列。除此之外,博格华纳还为福特领界EV提供电机配套。上海电驱动在1月为长城汽车、小鹏汽车等5家车企6款车型提供电机配套,欧拉R1和小鹏G3依然为主力配套车型。排在第十位的采埃孚在1月全部为宝马530Le提供电机配套。第五章 重点车型三电技术参数第六章 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全球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售220万辆,同比增长了10%。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份额占约26%,纯电动汽车约74%。美国2019年销售新能源汽车32.9万辆。其中纯电汽车销售约24万辆,同比增长3%,约占同年美国汽车销量的1.4%,混合动力(PHEV)销量约为8.8万辆,同比下滑31%,占美国汽车总销量的0.5%。排名第一的是特斯拉Model 3,2019年在美国市场的总销量为158925辆,占据了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半壁江山。排名第二的是丰田Prius Prime,2019在年美国市场的总销量为23630辆,丰田Prius Prime是最新一代普锐斯的插电混动版,是专为北美市场所打造的插电式混动车型。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Model X在2019年美国总销量为19255辆,特斯拉MODEL X是特斯拉研发的一款SUV车型,采用“2+3+2”的七座布局设计,介于SUV和轿跑车之间的跨界车。2019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TOP10中,有6个纯电动车型和4个PHEV车型。说明:1.本报告分析强包含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不包含燃料电池汽车。2.本报告中引用的数据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报告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该信息未经任何更新和变更。3.本报告版权归驱动视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驱动视界(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新能源研究院产业研究部2020年2月27日

大堡礁

从传统逐步走向智能 2020电动车ZDC调研报告

传统VS智能,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将会走向何处?对于中国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电动车)的发展史,业内普遍认同为四个发展阶段:电动自行车的初级阶段、初现生产规模化阶段、超速发展阶段,以及现在的智能化发展阶段。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早期的电动自行车,新电池充电一次只能行驶大约30公里,电池寿命短,爬坡能力差,容易磨损,而且电机也都是有刷无齿电机。而如今的电动车,更多的是采用锂电池,不仅在续航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充电效率上更是帮助用户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在电机的应用上,一般采用直流无刷电机,进一步提高了电动车的性能,如动力性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服务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于电动车行业来说,这意味着智能出行时代的到来,电动车在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冲击下,两轮出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物联网技术更是成为近两年电动车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纵观电动车产品一步一步发展至今,脱离不开的是行业有担当的传统企业铺路,以及创新型企业提供的全新发展方向。以九号机器人为例,它赋予电动车更多智能功能,从“以人为本”的设计情怀出发,让电动车不再只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为电动车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目录】一、电动车行业发展历程二、国内两轮电动车市场需求量三、新国标&新冠疫情成电动车发展新机遇四、传统&智能电动车需求分布五、未来电动车智能化将成为大势所趋01 电动车行业发展历程在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研制出了电动自行车,并不断完善其构造。直到本世纪初电动自行车才得以大量推广,进入无数家庭。1995年——1999年,电动车正处于早期实验性生产阶段,对于电动车电机、电池、充电器和控制器等关键技术都在摸索研究之中,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电动车也只是小批量,小范围的使用投放,可是人们对于这个新物种的体验反响效果还是不错的,以致于在此期间便积累一定的市场需求基础。到了2000年——2004年,举步维艰的电动车突然迎来了春天,也进一步推动了电动车走向规模化,而这一切离不开这几个关键性的机遇:各个城市的“禁摩令”和2003年度的“非典”。主打“快捷、环保、方便和廉价”的电动车,在“禁摩令”与“非典”的大环境影响下,瞬间激发了市场对于电动车的诉求,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电动车企业迅速崛起,产能进一步扩充,企业规模也在这一时间段逐步形成。有了市场基础和企业规模,接下来的时间段当然是超速发展阶段,也就是“井喷阶段”,也正是这样的超速发展,引发了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不过这样的竞争也是利大于弊的,从技术层面来说,大大刺激了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扩散,全行业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蓄电池寿命和容量提高了35%,电机从单一的有刷有齿电机发展成为无刷高效电机为主流,寿命提高了5倍,效率提高了近30%,爬坡和载重能力提高约3.5倍。特别是在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电动车专用铅酸电池在技术上的突破已经领先国际,而且锂电池的出现,更加带动了电动车款型的发展,特别是简易款的发展。不仅如此,电动车智能化进程也随之而来,从小牛电动的一直独秀,到众多科技公司的跨界加入,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智能短交通和服务类机器人领域的创新科技企业九号机器人,它凭借1000+全球行业基础核心专利的积淀,以出色的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推出了既符合新国标、又满足当下年轻消费群体需求的九号电动C和九号电动E——像以往的产品一样,九号机器人在时尚潮流的外表下,把聪慧的感知与认知天赋、强悍的行动能力、独特的人机交互体验以及精准的定位导航系统等机器人技术能力,重新定义了智能电动车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难发现的是,九号机器人虽然身为电动车行业的新入局者,却因为拥有强大的研发创新力、制造硬实力及渠道大能力等多方面优势,甫一登场即显出成为领军者的气场和风范,开拓了电动车智能化发展的新方向。02 国内两轮电动车市场需求量从行业的总产销量来看,2005年,全国数百家企业的各种轻型电动车(含电动自行车)的总产量预计已经超过900万辆,出口约200~300万辆,实现工业产值200亿,利税约60亿元,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就业近100万人。中国轻型电动车产销量已经占到全球的90%以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轻型电动车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随着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稳步发展,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稳步上升。在国内,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12月份,全国电动自行车累计完成产量3113.1万辆,与2016年3215万辆相比略有下降,整体依旧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的高位水平。通过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0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相较2016年和2017年产量有所下滑,主要原因还是基于政策下的产量下滑。2020年3月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253.6万辆,同比下降8.6%;2020年1-3月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476.3万辆,同比下降11.0%。不过,在电动车用户年龄分布中,当下国内电动自行车消费者群体基本上覆盖了16-60周岁各行各业所有人群,但是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于电动自行车的使用需求不尽相同。但是在国家老龄化加剧的进程中,年轻用户群体将成为主力军,这也预示着电动车的又一波春天即将到来,需求量也将有所突破。03 新国标&新冠疫情成电动车发展新机遇新国标的实施,虽说去除了一小部分无资质、无实力的中小型电动车企业,但是同质化、价格战仍是行业的痛点,这也正是处于新国标阵痛期,理应出现的现状。政策改革之下,行情正历经洗牌,主要是因为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发生各类事故增多,所以政府对于电池篡改,电池安全性以及道路适应性提除针对规定方案,严格限定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最大不超过55KG。即在2019年4月5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落地,该项政策基本上一刀切,针对的对象是是近几年该产品主要的动力铅酸电动车,该车毛重就大于55KG,在2019年国内销售电动车3464万辆当中,该类车型就达到97%。而唯一满足新规的锂电电动自行车的销量仅仅在3%,大约只有100万辆。所以市面上所有的电动两轮车,要么达到新国标要求,转变为电动自行车,要么申请电动摩托车目录,成为机动车。没有摩托车资质的品牌,要不只能生产销售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要不就退出电动车市场。除此之外,现在的中国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出行工具和出行方式开始多元化,可以看到公共交通(包含公交车和地铁)就可以占到56.1%,私家车占到32.5%,步行可以占到20.1%,而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占到16.5%,而出租车、摩托车各占14.7%、5.8%。因此,当下的疫情对电动车行业的需求同样有催化作用,但并没有根本性的颠覆。与此同时,企业和经销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比如复工延后、成本提高,产业链受到极大影响,而销售渠道在背负巨大经营压力的基础上,还要熬过漫长的“淡季”,最后要想收获“市场爆发”的成熟果实,还需经历重重考验。当然,随着新国标的落地和消费结构升级,再加上疫情对出行的影响,未来锂电智能高端电动车占比将不断提升。04 传统&智能电动车需求分布电动车市场在2014年前后迎来爆发,部分城市电动车人均保有量超过0.3辆,随着市场逐渐饱和,电动车行业整体开始步入存量市场。截至2018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超过2.5亿辆。据ZCD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消费者对3000-4000元、5000元以上的锂电车型购买意愿占比已经过半。而2019年国内电动自行车销量实现3464万辆,其中,售价3000元以上的锂电电动自行车约100万辆,占比不足3%,在消费升级的需求下,仍有不小的增长空间。相比来说,智能锂电电动车目前正处于一个普及的阶段,人们对于智能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偏差,再加上智能锂电的成本高,以至于这类电动车市场售价普遍偏高,用户对其的接受程度偏低,大多购买智能电动车的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的年轻人,但就目前来看,30-50岁年龄段的群体依旧是消费的主力军,而这一年龄段的用户对于电动车的需求依旧保持在传统功能即可的层面上。整体来看,现阶段传统型电动车与智能电动车在市场的占比大约在七三分割,传统型的拥有量占70%左右,而智能型电动车大约占30%左右。05 未来电动车智能化将成为大势所趋电动车“智能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对传统车企和经销商而言,抓住智能化就是抓住新机遇。伴随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也提出了更适宜的要求。而随着新国标的正式实施,电动自行车行业有望得到进一步规范,行业中的优秀企业,也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正如九号机器人用行动继续自己在智能化战略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用独树一帜的产品和品牌,为应对新政策法规和市场危机给出了一个优秀的答案:以真智能满足新需求,才能在未来的市场战争中拼出一席之地。在电动车智能化探索转型升级方面,九号机器人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想象空间,为电动车行业智能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新兴市场及空白区域的大力开拓,为智能电动车销量的提升再开新局。此外,随着更多智能电动车的到来,产品的逐渐成熟和品质的渐趋稳定,消费者对智能电动车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渐增强,对智能电动车进一步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总而言之,未来两轮出行一定会格外智能化,但是传统型的两轮电动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市场份额占比多少的差异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