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德国留学|TU9与非TU9找工作有差别吗?保研清北还是去慕工大?形迹

德国留学|TU9与非TU9找工作有差别吗?保研清北还是去慕工大?

HALLO 我们的SID ASK系列又回来啦!看看这周知乎SID学长给大家挑选了什么问题1、德国TU9和非TU9找工作有什么样的差距呢?在德国和中国都是什么情况呢?对于准备进入大学的同学来说总是纠结名校和普通学校,名校毕业注定能找到好工作,普通学校毕业注定被人嫌弃。在国内找工作确实有985和非985的区别,有很多用人单位会把985高校毕业生优先或者必须是985毕业学生作为招聘条件之一。然后,才是个人能力等等的评估。但是在德国,首先或者唯一看的就是个人能力,做项目的经验,对IT的掌控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作的抗压能力。TU9或者非TU9,甚至你是UNI或者FH在用人单位的HR和老板眼里几乎无足轻重。如果德国高校毕业回国找工作,在国内用人单位眼里,几乎也太没太多影响,现阶段人才市场充斥在海归人才,在和本土人才竞争的时候,几乎没有太多优势,有时候还有减分的效果,所以重要的依然不是文凭,而是个人能力,是你在国外这几年,有没有获得一些真才实学,比如核心技术,海外资源,个人魅力,项目经验等等,这才是海外学历后面重要的东西。2、保清北还是去德国读慕工大或者TU9?有同学目标是保研清北,往往第二选择就是出国留学,工科学生往往选择的是德国,毕竟科研实力和性价比非常之高,其纠结之处在于,担心保研不成功,又耽误去德国留学申请的时机。对于这一类同学我们往往给出这样的建议。毫无疑问,首选保研或者考研清北。首先。不是说去德国留学比国内清北就差,只是说,在有可能保研清北的情况下,没有任何理由去放弃。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德语学了不一定没用。在德国很少碰到有清北的同学读研,但是清北硕士毕业后,申请到德国读博的学生却经常能碰到,一是德国四大研究所非常出名,包括马普所,冯亥姆霍兹,莱布尼茨,弗劳恩霍夫,有些事本身每年就和国内高校有合作项目,定期互派访问学者或者读博项目,另外,也可以通过CSC项目去这些研究所进修。二是,在国内读博工资少得可怜,博士研究生在国内基本还是学生,而在国外读博身份属于科研人员,其工资基本和在职人员差别不大,收入按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区分60%,75%,80%等等,一般在每月1500欧至2500欧左右。第三点,因为我在清华待过一段时间,保研到清华的研究生基本属于导师与导师的决定,每年学校也属于固定,比如建筑专业,每年保研的资格就在同济,同济的导师推荐的人往往才是最终取得资格的人。所以能否顺利保研清华,一是要看你是否在你本科学校导师的候选名单中,也就是自身的硬实力,二是要看你本科学校导师是否与清华有长期的保研人选推荐的合作。第四点,如果真的决定要去清华读研,不妨试一试专门针对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培训班,就在清华遇到的考上来的研究生,很多都是通过这一途径,做有针对性的训练然后参见统一考研。3、德国TU9类似亚琛工业大学的学校读完,回国平均年薪是多少啊?有很多同学想了解毕业后的去向,如果留在德国年薪是多少,和国内华中科技大学或者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收入相比又如何等等。这个取决于很多因素。1、专业。计算机信息学专业和一般工程类专业就大不相同,前者吃的是青春饭,一出来起薪就非常客观,后者却是越老越值钱,凭的是经验和资历吃饭。2、回国后的职业类型。在德国就比较单一,一般都是进的企业。在国内可能有高校事业单位,国企,公务员,私企等等。其工资机构千差万别。3、回国后定居的城市。虽然国内发展迅速。但其不均衡性还是普遍存在,一线城市发达程度高于三线城市,城市又明显强于县市。一线城市中北上深又优于广州等等。单纯讨论年薪,目前有这样几个特点国内取得高薪的机会要高于德国,但德国工资的下限很高。如果德国毕业后直接回国,海归的身份并没有实质的帮助行业与行业之间,城市与城市,个体与个体存在巨大差异性,不能一概而论。拿普通能力的个体来说,比如(建筑土木)工程类专业,德国的起薪税前为38000欧-48000欧左右,国内的话毕业生起薪在10万-20万左右。当然德国税赋稍重,实际到手大概在65%左右。而国内可能在85%左右。对于工程类专业,德国的起薪可能更具优势。如果是计算机行业,国内的起薪可以达到30万左右,德国在40000欧-50000欧。国内又稍微有优势点。除收入外,个人职业发展和生活还要考虑诸多因素,来决定是否去国外留学以及毕业后是否归国工作:1、眼界。科技进步缩小了世界版图,缩短了各国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不同国家人们之间的互动。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就可以切实感受到国外不同的文化氛围,但想要完全真实的体会,还是要去当地生活一段时间,留学和工作是就是正当合理的机会。2、家庭。80后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在不远游的包袱还是比较重的。另外,如果在德国定居,是否能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两人的意见是否一致也非常重要。3、异国文化。是否能无缝融入到德国社会当中,有无排异的感受等等。4、社会福利。是否适应德国这种平稳有保障缺乏点激情的社会制度。总之,首先了解德国与国内的体制差异,对比行业与行业在不同国家的区别,最后认清个体差异对于职业发展的重大影响力,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去做出最优选择。

蒙古人

德国留学|毕业后抱怨留在德国很难?也许结局从最开始就注定了

小编身边毕业的同学越来越多,摆在大家面前很现实的问题的就是是回国还是留在德国。在德国留学之后留在德国难吗?相信很多同学都想了解这个问题。小编联系了身边几个同学采访了一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案例:找工作难No.1第一个案例的同学,是小编认识的朋友,今年5月在TU Dresden 电气工程专业毕业,今年5月毕业。毕业答辩之后,他就开始着手在德国找工作,但是截止目前,他还没有找到。也许大家觉得这是个例,但是对于毕业想找一份解决签证的工作还是有些难度的。找工作影响最大的主要是2个方面,成绩和语言。对于大部分已经入学的同学而言,德语的口语表达并没有比考德福时候强多少,甚至还有退步。对于很多同学而言,最怕的不是考试而是Presentation。长时间待在中国同学的圈子里,也许一学期都说不上几句德语。我这位同学就是德语比较差的类型,而交流问题是找工作最大的障碍。如果你德语不够好,想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是非常难的。而成绩则是公司评价你的重要指标,如果你能有非常好的成绩,那么找工作会轻松很多。也许对于不同的人原因有很多,但是成绩和语言,是决定你是否能留在德国的重要因素。案例: 生活压力小No.2第二个案例是我们当地一个华人协会的负责人,已经在德国工作5年了,目前从事汽车系统的开放工作,是个很厉害的博士大哥。他的工资和同期毕业回国的同学相比,涨幅明显小很多,而职位变动也比国内公司要慢,但是对比起来却各有利弊。国内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明显要比德国大,而高薪资,升职快的背后就是你高强度的工作,从这个角度出发,德国明显更人性一点。同时德国的住房和通勤压力也比国内要轻松。一般公司都会提供用车福利,很多员工都可以开车去公司上班,这个在国内大部分公司是没有的。而住房也是问题之一,德国房贷和还贷的压力也比国内要小很多。因为德国整体面积比较小,很多人都选择住在郊区小城而在附近大城市工作,所以生活压力会小很多。也就是说,同样的条件下,在德国生活的压力要比国内小一些。而国内的发展快一些,机会更多。案例: 工作不理想No.3第三位是今年7月份答辩结束刚刚毕业的同学,耶拿大学BWL专业的一个朋友,9月来斯图工作。虽然他很顺利的找到了工作,但是她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并不理想。目前她在一家从事跨境贸易的华人公司工作,主要做的是货单审查。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德国在招聘的时候对于专业的限制比较严格,基本只要求招聘对口专业。相对德国的硕士也对本科专业限制的非常严格,所以如果不想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同学还是建议回国找工作,否则很可能找到的工作内容非常不理想。特别是致力于进入国际性大企业的同学,在德国找到的工作可能会和你心里的目标有一定的落差,所以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还是可以考虑回国工作。如何留在德国并有着良好的发展呢?小编对此有些建议。1申请大学时,选择相对大城市及周边的大学,资源好;2 好好学习德语,尽量保证自己的德语听说水平,走出舒适圈;3 保证学习时间,保持良好的成绩;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好专业对于一个专业,根据匹配情况在德国其实可以对应多个专业。仅以机械工程为例,就不止可以申请Maschinenbau,包括机电一体化在内的很多专业都可以申请。那么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如何根据自己的发展来选择自己的专业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对德国整体各个专业的情况有所把控,即使申请到名校的录取,也不一定是最适合你发展的专业。有相关需求的同学可以和我们的客服沟通。

凌音

德国留学生发帖感慨: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在求职面前感到无比彷徨

前言:职场就像围城,我们每一个职场人总是以“墙外”的视角羡慕着“墙内”的世界,而也许你的生活也出现在别人的梦中。希望“互联网坊间八卦”能成为一个分享和了解不同生活的平台。今天,笔者给大家分享一位留学生的心声。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国外留学生求职时最原始的生活状态。希望这些“干货”能让你认识到不一样的留学生。作为一个德国硕士留学生,本科国内通信工程,硕士从信号处理方向转到了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上。德国硕士期间基本上都是上课,没有论文要求(也没机会,毕竟不是跟着导师做研究的模式),正儿八经的科研只有硕士论文做了一个卫星图像识别的课题。当初和女朋友商量好要留在德国待几年,所以就打算在德国继续读博,同时如果有合适的工作岗位也会顺便投一投。然而我还是低估了找工作的难度并且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投了不少,面试不多,从没进过第二轮,符合的博士岗位竞争激烈。女朋友很快也找到了工作入职半年了,周围大部分人包括几个学渣们也都找到了工作。我也确实觉得我投递的面窄了一点,但我真的很想往AI和视觉这方面继续发展下去。从自己来看,半路出家转到现在这个方向在面临职场时很尴尬,往下去做一个普通的程序员甚至比不过计算机本科生,往上去搞AI和视觉算法资历又太浅。所以我认为读博是一个好选择,我自己和女朋友也都认为我适合做研究工作。再看看职场现状,德国互联网不发达,大部分IT都是和工业生产挂钩的,而且放出的职位大多数要么是学生工、实习生或者硕士论文课题,要么招的是senior。这次圣诞假期回国,想试试看国内的招聘,才发现已经完全错过秋招了。国内同学介绍过,现在看着大家的经历与吐槽,我感觉到自己弱小又无助。总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但学校里总是抱我大腿的妹子与找到了工作,想提升自己又千头万绪无法深入去做。没有实习,代码经验不足,在国内求职环境里妥妥的弱势群体。想问问大家的意见,作为一个留学毕业生还能不能在国内做实习?亦或者说,这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我自己倾向继续寻求读博的机会,但没工作的日子实在太难捱,想着边实习边投递资料,实习也能为自己涨点资历,多一些相关的经验。有没有类似经历的朋友,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吧。看完该职场人的分享,笔者也发现了一些比较好的建议,整合了一下干货,也一同分享给大家。meepoli1995:读博我觉得,如果不是美国的博士,其他读了机会也就那样,要读博就去美国,毕业后就业机会大把,实在不行,回国也很不错。瞻前顾后,左右为难。不如来个破釜沉舟。个人建议,自己考虑就好。CaramelMacchiatto:我也是德国的研究生,德国留学性价比真的不行,德语+APS+两年也毕不了业+基本毫无科研+排名也不高。我觉得你的方向现在哪怕是科班的上岸也比较困难,但其实找工作并没有那么困难(如果非要对口的话你会发现机会少很多,如果博士的话就更窄了),多刷刷题,看看面经,投得多总会有的。试一下_____ :从自己来看,半路出家转到现在这个方向在面临职场时很尴尬,往下去做一个普通的程序员甚至比不过计算机本科生,往上去搞AI和视觉算法资历又太浅。硕士找算法很难,除非是去小公司。要么坚持读博,要么开始刷题看书转开发。或者读博,无论文、无实习,找算法基本没戏。

孝乎

两名海归博士的互怼:在海外留不下来,你就是个十足的失败者

一名留学博士回国了,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在德国读博4年,导师不强求发文章,正常毕业,本想着能在德国找一份工作,但最终还是考虑家庭的关系,回到了国内,找到了一份研究所职员的工作,生活和许多正常人一样,简单而温馨。如下便是这名海归博士的自述。回国已经一年半,但是德漂的生活貌似已经经历过了一个世纪。留学的岁月是寂寞孤独的,因为繁重的实验、毕业的压力,也因为置身于遥远的国土。可是,人不能一辈子做一种身份,以前呢,是好学生,乖学生,留学生,于是在回国后的这一年半里,彻底告别了求学。回国,因为有了家而使人焕然一新了,但遗憾肯定是有的。生物学里的植物学科,实验周期本来就很漫长,德国读博,做基础理论研究,实验没少做,结果也不错,也没少努力。但课题是老板的,人家说要发文章就发,说不发,你根本得不到。在德国,博士不发文章毕业,很正常。但在国内,博士没有文章,就等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想对用人单位说,德国人学术态度是宁缺毋滥,不是自己不努力,是老板瞄准的根本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学术上长远的目的。可是,谁会去理会你,没有文章就是没有,连面试资格都不会给的。所以,挺自卑的,都怪自己学业不精,做不出让老板更满意的能发出文章的实验。看看别人动不动就发十几篇,影响因子又那么高的真正海归们,连继续做学术的勇气都没有了。关于博士期间是否要发表文章,这名海归博士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视博士期间的研究是一份工作,工作就是做好本职,做自己该做的,尽职尽责去做好。目前人们都把文章当作事业进步的敲门砖,事实上本应如此。但如果只去追求文章,而把本应的工作没做好,那么在我的世界观里,和没有文章差不多。事业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不抛弃不放弃,一辈子致力于此的工作。我不是科学家,谈不上为科学奋斗什么,但是,为其努力,添砖加瓦,做一小丢丢就满足了。如果你学术做得很好,发了很多文章,但是回过头发现自己没有太热爱它,而是只想着怎么做实验才能高效出文章的话,那么,我觉得还是不发文章的好。这样的观点引发了另外一名留学博士的不满,其直言楼主就是个失败者,是海归博士中的反面教材:读了四年都没能留下来,还要回国与国内博士竞争。如下是这名博士的反驳。我现在英国,博士最后一年,已经7篇SCI文章。其中3篇是跟导师的课题有关,署了导师第2作者;另外4篇跟项目课题无关,属于我自己业余的探索。给导师看后,导师划掉了自己的名字,谦虚地说自己没有贡献,但鼓励我发表。根据一篇自己探索的文章内容,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工业实际问题,我给导师写了一个Proposal。导师看后,润色一下,略改几个字,申请了EPSRC。最近,批下来70万英镑的科研项目基金。为此,导师已经邀请我,毕业后留在这里,做3年博士后。并且说,3年后,科研项目的合作单位英国BP石油公司,将保证雇佣我。所以,无论国外还是国内,找工作,很难,那是对你而言,对别人,不一定如此。言语之中,这名海归博士自认为比上一名海归博士要成功。不同的观点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讨论的参与者大多是博士同行。其中有几名博士同行的回复得到众多人的点赞。每个人读博的目的都各有不同。找到自己最满意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大收获了。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万人瞩目的精英成功者,但是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有人无法理解你只是他原本就和你不在一个世界,他不知道他的成败得失与他人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也无权对你横加指责。最可悲的是,有些人在世界上走一趟,最简单的尊重二字却永远学不会。一名同样在海外漂着的男生路过表示支持楼主,德国博士,生物和化学方向找工作很难,那些德语好的硕士和本科留下的机会会比较大一些。德国对教育的投入大,博士博后位置相对来说好找。其实很多时候博士背负了太多,也迷惘了很多,楼主能够看清自己想要什么,知足常乐真的很好。发文章当然是一部分,但是完全为了文章的博后,跟投机倒把者有何区别,一篇好文章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呵护,不投入万般精力,是做不到的。强烈鄙视找工作只看文章的国内学术圈和高校圈,真想看一个人学术水平,让他或者她拿毕业答辩的PPT出来给讲半小时,再问半个小时,也就知道大概了。发了Nature的也许真牛,但不发的也不代表是渣。所以对于这些海归博士的不同观点,各位读者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评论,我是教育向前冲,关注教育,漫谈教育二三事。图文等部分素材源自网络,侵联删。

假名

作为留学生,如何在德国留学阶段赚钱?

来到德国留学,很多同学想方设法赚钱为家里减轻负担。小编在德国也接触了好多种赚钱方式,但是属于失败教训比成功经验多的。临近毕业的小编就给还在留学或者准备留学的朋友们盘点一下德国赚钱方式。接下来的排名有主观因素,希望大家勿喷。并且欢迎补充。01奖学金除了申请需要的那点时间,接下来就是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而且奖学金是不用交税的,给1000欧到手1000欧,打工的话辛辛苦苦赚1000欧,到手可能只有800欧,让人心痛。小编在大三公费交换的时候感受过领取奖学金的快乐,但是等到再来德国读研的时候,抱着自己申请奖学金应该挺难的想法,一直孜孜不倦地打工,快毕业了才知道,原来不难。我知道的成功案例有Friedrich Ebert Stiftung,这是面向外国留学生的,有兴趣大家可以申请一下,如果还想了解更多,也可以问问学校。02给教授当助理或者当助教其实在德国当助教常常就是给低年级的学生上练习课。这个课自己之前上过了,并且成绩不错就可以申请。不用担心自己的语言,小编也认识非德语专业出身,助教当很好的中国男同学。有口音正常,巴伐利亚的口音可能比我们还重呢。当助教不仅可以锻炼人的多方面能力,而且给教授打工的话,好处多多。找工作可以找教授给写推荐信,想在他或者在他同事那读博的话,也比其他人更有优势。最关键的是,这个工作的时薪比打工高很多。小编有中国同学给我们大学的中文老师当助教,时薪是我打工的两三倍吧。03学生工这个终于是小编做过的了。可惜是接近研究生的尾巴才知道的。并且在小城市其实也有这样的机会的。当时小编的时薪是12.5欧,12-13欧是比较普遍的,我还挺满足。后来有个计算机博士告诉小编,他做学生工的时薪是55欧,这大概就是学历和专业上的差距了。学生工一周工作20小时以内,我当时一个月扣完税七八百欧。小编有一个慕尼黑大学的朋友,不间断地在大公司比如安永和西门子做学生工,又很幸运地申请到了300多欧的学生宿舍,在德国最贵的城市她也没怎么花家里的钱,而且经验值MAX。04实习这个时薪其实比学生工要差,而且遇到抠门的公司给的钱特别少,阿六遇到过慕尼黑的公司给400欧的,我拒了他,也有见过给到接近2000欧的,当然,他拒了我。不管实习在大家的学习项目里是不是必须的,这都是很好的实践经历。推荐去大公司实习,因为实习可以成为之后留下来做学生工或者写论文的跳板。没错,在德国写论文也能赚钱。小编有个学姐就是先在宝马实习,之后继续在宝马写论文,期间同事帮她提供材料、指导和修改。每个月还有1000多欧的工资。在德国各大求职网站大家应该都能找到这样的“快来我们部门写论文”的职位信息。05其他兼职比如一对一中文老师、当远程德语家教、在德语公众号写文章、当德语笔译或者口译等,对大家的各方面能力也有提升作用。06打工首先小编绝对没有贬低打工的意思,因为打工就是小编在德国最主要的赚钱方式。但是在认识到有其他那么多或更轻松,或能学到更多的赚钱方式后,小编还是希望大家可以先试试其他方法。最后再考虑打工。以及千万不要试都没试就觉得一定没戏。07难以排名的工作小编也做过短暂的代购,但因为不好意思要价,让对方看着给,对方买一大堆东西给我跑腿费人民币三四十,小城市买齐东西不容易,换算成时薪大概就几块钱人民币。从此我也对代购产生了心理阴影。当然专业代购的,我听说也有赚很多的。小编做生意不行。还听说有在德国创业的,不了解不好胡说。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了解一下。还有做海外生活分享视频等自媒体的,有发财的,也有收入很少的(比如我),和创业一个性质。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有学弟学妹问小编,家境不好可以来德国留学吗?答案肯定是可以的,去美国留学不花家里钱的也大有人在。小编临近毕业才领悟到,赚钱有时候不靠闷头努力,靠方法,靠思考,靠吸取他人经验和教训。当然,小编不是什么成功的案例,但是知道的成功案例多,总结后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可以少走弯路哦!

空降兵

为什么德国技工的收入和地位高于大学教授?中国呢?!

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这里所说的技师,指的是支撑“德国制造”的一类特殊人才——“工业技师”(Instriemeister)。提起德国,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欧宝”等这些德国名车,联想到德国的机械设备,联想到德国的工具。要知道,德国在制造业的卓越成就归功于德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量投入和全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德国企业家认为,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工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德国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技校毕业生的工资几乎普遍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高,大学毕业生白领的平均年薪30000欧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则是35000欧元左右,不少行业的技工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甚至高过大学教授。由于德国技工的工资高,制造业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5%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道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德国的职业教育由政府全额拨款,一个学生一年可获政府4100欧元的教育经费。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就被企业“订购”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企业要按规定向“订购”的技校生每月支付600-800欧元的学习津贴。德国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在世界首屈一指,这才让德国技工的工资普遍较高。德国实干者更是人才辈出,他们以精湛的工艺技术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虽然德国历经风雨,但德国制造让德国经济稳健增长,牢牢地支撑了欧洲的危局。欧元区至今屹立不倒,德国制造功不可没。德国制造之所以如此强悍,关键是这个国家积蓄了丰厚的“工匠”资源,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工、普通技工。德国的工匠精神就是严谨、规范、一丝不苟,规定螺丝需要拧五圈,他们绝不会拧四圈半。无论是工程师还是普通的技工,每人都有一手绝活,有的是祖上传承,但更多来自遍布德国的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甚至应用技术大学,此外德国行业协会的培训和企业内部的实地训练也非常普遍。☆问题是,为何那么多德国人甘愿做技工而不是普遍追求高校文凭?1、在德国,做技工不丢人,他们在社会上同样享受其他“高等职业”所拥有的声誉和尊敬。在德国人看来,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无论是政治家、教育家、企业家、工程师还是技工,他们仅仅是职业之别,不存在尊卑贵贱。德语“职业”一词,意即天职或上帝的召唤,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从“天职”的意义上看都是神圣的。正因为如此,德国人做事认真负责,能静下心来做好分内工作。2、第二个原因是技工同样也有很高的收入。普通技工2000-3000欧元(约14500-22000人民币)的收入,一点也不比大学毕业生差,而且更好找工作。高级技工则是企业之宝,他们的收入更高,养家糊口已经不在话下,而且还可以买房买车,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就算是一人养家,同样可以到国外度假或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比如名酒收藏、古董字画收藏等,这些并不是只有受过高等教育人士才享有的“专利”。从职业学校毕业出来的同样是人才,他们也有机会被派往海外工作,享受高工资和海外补贴。我的一个朋友从技校毕业后就职于辛克全球货运,工作几年后被分别派到北京和上海担任技术主管,不仅能存下很多钱,而且每年还邀请父母到中国旅游。3、第三个原因是德国的教育通道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均非常畅通。从事技工的人,如果想“转换跑道”,也可以申请进入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深造,毕业后拿到国家承认的硕士文凭。当然也可以通过补习,取得“Abitur”(完全中学毕业文凭)后,同样也可以申请综合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德国上学没有年龄限制,属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范例。因此,如果大学课堂上见到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那根本就不足为怪。由于德国人具有普遍平等的观念、技工也享有较高的收入、随时可以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所以不少德国人宁愿选择做技工,而不是非要去比拼大学文凭。正因为如此,德国不仅有众多“仰望星空”的思想家,而且也有大量“脚踏实地”的实干者。☆ 中国:应尊重技工,工资不再与学历挂钩!这些年来,泛文凭现象导致中国院校忙着升级,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重学术研究,轻技能操作,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只有28%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能在4月份以前找到工作,而全国技工院校的就业率却始终保持在96%以上。在制造业强国,摘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的“蓝领冠军”,所受关注及影响力一点不比体育明星差。但在我国,目前技术人才的培养依旧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正视”,高级技工短缺,技工教育体制不完善,工作苦且不被重视,我国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正经历着种种困难。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优秀的技术工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理该得到全社会的更多的重视,也只有得到了更多的礼遇和尊重,中国这只重要的队伍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和进步!!更多冲压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冲压行业联盟丨冲压之家APP (press168com)

德国总统说: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

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这里所说的技师,指的是支撑德国制造的工业技师。提起德国,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欧宝”等这些德国名车,联想到德国的机械设备,联想到德国的工具。要知道,德国在制造业的卓越成就归功于德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量投入和全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德国企业家认为,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工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德国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技校毕业生的工资几乎普遍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高,大学毕业生白领的平均年薪30000欧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则是35000欧元左右,不少行业的技工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甚至高过大学教授。由于德国技工的工资高,制造业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5%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道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德国的职业教育由政府全额拨款,一个学生一年可获政府4100欧元的教育经费。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就被企业“订购”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企业要按规定向“订购”的技校生每月支付600-800欧元的学习津贴。德国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在世界首屈一指,这才让德国技工的工资普遍较高。德国实干者更是人才辈出,他们以精湛的工艺技术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虽然德国历经风雨,但德国制造让德国经济稳健增长,牢牢地支撑了欧洲的危局。欧元区至今屹立不倒,德国制造功不可没。德国制造之所以如此强悍,关键是这个国家积蓄了丰厚的“工匠”资源,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工、普通技工。德国的工匠精神就是严谨、规范、一丝不苟,规定螺丝需要拧五圈,他们绝不会拧四圈半。无论是工程师还是普通的技工,每人都有一手绝活,有的是祖上传承,但更多来自遍布德国的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甚至应用技术大学,此外德国行业协会的培训和企业内部的实地训练也非常普遍。问题是,为何那么多德国人甘愿做技工而不是普遍追求高校文凭?1. 在德国,做技工不丢人,他们在社会上同样享受其他“高等职业”所拥有的声誉和尊敬。在德国人看来,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无论是政治家、教育家、企业家、工程师还是技工,他们仅仅是职业之别,不存在尊卑贵贱。德语“职业”一词,意即天职或上帝的召唤,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从“天职”的意义上看都是神圣的。正因为如此,德国人做事认真负责,能静下心来做好分内工作。2. 第二个原因是技工同样也有很高的收入。普通技工2000-3000欧元(约14500-22000人民币)的收入,一点也不比大学毕业生差,而且更好找工作。高级技工则是企业之宝,他们的收入更高,养家糊口已经不在话下,而且还可以买房买车,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就算是一人养家,同样可以到国外度假或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比如名酒收藏、古董字画收藏等,这些并不是只有受过高等教育人士才享有的“专利”。从职业学校毕业出来的同样是人才,他们也有机会被派往海外工作,享受高工资和海外补贴。我的一个朋友从技校毕业后就职于辛克全球货运,工作几年后被分别派到北京和上海担任技术主管,不仅能存下很多钱,而且每年还邀请父母到中国旅游。3. 第三个原因是德国的教育通道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均非常畅通。从事技工的人,如果想“转换跑道”,也可以申请进入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深造,毕业后拿到国家承认的硕士文凭。当然也可以通过补习,取得“Abitur”(完全中学毕业文凭)后,同样也可以申请综合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德国上学没有年龄限制,属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范例。因此,如果大学课堂上见到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那根本就不足为怪。由于德国人具有普遍平等的观念、技工也享有较高的收入、随时可以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所以不少德国人宁愿选择做技工,而不是非要去比拼大学文凭。正因为如此,德国不仅有众多“仰望星空”的思想家,而且也有大量“脚踏实地”的实干者。中国:应尊重技工,工资不再与学历挂钩!这些年来,泛文凭现象导致中国院校忙着升级,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重学术研究,轻技能操作,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只有28%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能在4月份以前找到工作,而全国技工院校的就业率却始终保持在96%以上。但在我国,目前技术人才的培养依旧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正视”,高级技工短缺,技工教育体制不完善,工作苦且不被重视,我国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正经历着种种困难。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优秀的技术工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理该得到全社会的更多的重视,也只有得到了更多的礼遇和尊重,中国这只重要的队伍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和进步!

荆树

FLE专业最深解读!FLE被定向就业?教师、外企、国企任你选!

文章源自法国留学专家鑫慧迪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法国留学一站通”不知从何时开始,法语专业的同学去法国留学的首选不再是法国文学或是翻译学,而是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FLE专业。所谓的FLE专业,全称是Franais langue étrangère“对外法语”,未来有志成为法语老师的同学选择这个专业是非常合适的。但是如果在法国大学开设的专业中寻找FLE专业,未必能够找到标注为FLE的专业,事实上FLS ( franais langue seconde ),FLM ( franais langue maternelle ),FLI ( franais langue d’integration )这些都属于FLE专业的范畴。因为法国大学FLE专业开设的具体学习课程不尽相同,所以今天这篇文章FLE专业介绍选择较为具有代表性的两所学校进行介绍:巴黎地区老牌名校索邦大学和外省FLE专业强校格勒大学。巴黎索邦大学Université Paris Sorbonne专业名称:LANGUE FRANAISE APPLIQUE (P) LFA /FLE索邦大学FLE的课程隶属sciences langage之下,设置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理论知识;2.实际应用。理论知识涵盖语言学,以及文学和文化素养方面的课程;实际运用以FLE教学法为主,此外还有旅游和商业相关领域的课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这里可以直接下载到专业的详细介绍手册:https://lettres.sorbonne-universite.fr/sites/default/files/media/2020-01/brochure_lfa-3.pdfLFA课程的目标是将语言和文化联系起来,并赋予高度的专业性。课程内容并非是为了培养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各种工作的要求,以法语培训的工作为主,又或者是应用到经济、旅游、设计和销售行业。硕士一年级的课程集中在语言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学法和法语语言文化上。例如:法语语言学理论和应用入门(Linguistique théorique et appliquée: domaine franais)、音位学(Question de phonologie)、语言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Méthodologie et épistémologie en linguistique)、欧洲与法国文化(Culture franaise et espace européen)。这里提醒注意区分一下专业设置里Méthodologie和Didactique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翻译成中文都是“教学法”的意思,但是Méthodologie侧重于教学所用的方法、技术和材料,Didactique则侧重于教学的内容。硕士二年级的课程则有两个方向提供选择:文化方向和专业法语方向。大多数中国学生选择的都是专业法语的方向,因为在课程安排中,文化方向要求对第二外语及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可供选择的是德语、英语、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学习内容是进行法语和以上这些语言的语言学、文学和文化方面的比较。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还是比较高的。而专业法语方向则是进一步学习法语教学的Méthodologie和Didactique,更适合中国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在硕士两年的学习中,少不了Langue vivante的课程,这门课是纯语言学习,类似于法专生在国内大学读的二外课程。两个方向都需要完成实习和实习报告,审核通过方可毕业。LFA主要面向拥有文学学士学位和对外法语专业的学生开放,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法语书面和口头表达(如果法语并非母语,则需要C1的法语水平证书)。从索邦的入学要求来看,和其他专业相比,FLE专业门槛是比较高的,所以是法专学生一个很好的选择,优势尽显。首先是语言能力有保证,其次本科阶段所学的法国文学文化等也是在为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学习打基础。法专生只要认真准备,进入索邦这样的名校就读并不是梦。格勒诺布尔大学Université Grenoble Alpes专业名称:Franais langue étrangère和很多学校一样,格勒设有Sciences langage语言学和Franais langue étrangère对外法语的专业课程,提供从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不同阶段的培养方案。FLE专业的理论知识涵盖语言学,以及文学和文化素养方面的课程;实际运用以FLE教学法为主,此外还设有旅游和商业相关领域的课程。格勒大学的研究生入学条件是需要拥有相关学习经历,如FLE、DU FLE(法国的校颁文凭)、DAEFLE(法语联盟颁发)、DSA(格勒大学语言中心颁发)等学习证明,持有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学士学位,或外国大学授予的法语相关的同等学历证明,以及对外法语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对于外国学生,除了所需的文凭和对外法语的相关教育外,还必须提供至少C1级的法语证书(如DALF C1)。申请第二年的硕士课程,入学要求是持有第一年FLE硕士专业的证书,并提交一份申请。除了传统的两年制硕士课程外,格勒还特别开设了为专业人士而设的为期一年的FLE课程,以及远程课程可供选择。格勒大学两年制硕士课程的安排,与索邦有相似之处,如:Linguistique、Méthodologie、Didactique、Culture和Langue,最终也是通过实习报告或是论文毕业。格勒是比较注重实习这部分实践内容的,硕士第一年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观察,第二年需至少有4个月的实习时间(约合650小时)。FLE专业特点目前,法国开设FLE专业的学校还是比较多的,除了前文提到的索邦大学和格勒诺布尔大学,还有例如:如果比较各学校的课程安排不难发现,无论是巴黎还是外省的高校,无论专业具体如何称呼,其实“对外法语”的学习内容都是比较相似的,无外乎语言学、教学法、教学与学习策略、教学材料与分析、文化与文学等专业性知识,以及第二门语言学习和安排实习。所有的课程都本着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目的进行规划,具体的安排一定程度上受各个学校的培养方针的影响,但可以说各自的课程都包含了作为法语老师的所有理论储备和实践技能的训练。FLE专业一个班的学生人通常不会太多,这就给了每个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提问的空间。考核主要是期末考试和dossier两种方式完成,dossier就是十几页的小论文,完成之后可能会有Présentation进行展示。选择FLE专业的同学在通过考试考核并且进行过多次实习后,终于可以顺利毕业,不过这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FLE毕业后可以做些什么毕业之后找工作才是我们的目的,学习FLE专业并不意味一定要从事法语教师的职业,其实教育、传媒、旅游和商业等行业中都充满了机遇。小编的朋友当中,虽然有半数在高校、中小学或者是培训机构任职,但也有很多人在外企、国企和新闻出版机构工作,事业发展的也很好。选择FLE专业并不是选择了教学的唯一人生路径,而是拓展了人生的宽度,为更广阔的职业发展提供可能。在专业上用心但是不要被专业局限,跨出所谓的舒适圈,或许会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德语学习价值的最大化,离不开英语的加持

眼下复语人才越来越多。不仅大学生要学习二外,很多中小学生也先下手为强,有的甚至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报班启蒙。然而,学习小语种究竟有什么用?以德语为例,如果不是为了留学、就业、交流等实际用途,满足兴趣爱好、开拓知识视野、了解不同文化、激发语言潜能等说法实在太虚空,大而化之,聊胜于无。个人认为,对于绝大部分不以语言为研究专业的人来说,德语的学习价值并不是封闭的、孤立存在的,它与某些国际化要素有着密切关联,包括个人英语能力、学业方向、发展路径等。互通:掌握德语离不开英语对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第一外语是英语,即便有人第一外语学了德语,但英语也绝对不能落下。如果一个人的英语能力超棒,将有助于把德语价值最大化,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理由在于: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英语可以作为有效的桥梁语。它们同属于日耳曼语系,某些词源和语法逻辑是相通的。初学者在理解德语遇到困难时,英语释义往往比汉语更直接明了。此前同济大学曾经有过用英语学德语的初级课堂,学生们的双语能力得到明显改进,且极少有英德混淆的现象发生。现在网络上也能找到很多英德互动教学资源,值得学习者们尝试,或许能发现不一样的思路。英语是通用的国际化语言。在德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中,有一部分是英语授课的,体现了德国高等教育正在与时俱进。在德国高校,即便是德语授课专业,很多讲座、论文、科研活动也要用到英语,很多一流的学术资源也是英语版本的。因此,学生在努力提高德语的情况下,英语基础不仅不能丢,还需要强化,这对于培养国际眼光、拓宽学习视野很有帮助。一般说来,英语水平高的人,德语也能学得好,其德语价值也会得到充分的体现。最可怕的情形是,德语没学精,英语也下滑,就有点得不偿失了,还需要从方法上予以改进。流动:德国适合作为留学的跳板留学市场发展到今天,很多人对目的国的选择并非“从一而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能力侧重及人脉机遇,在全球范围内设置自己的发展路径。如果从中学或本科开始留学德国,学生在硕士、博士阶段将面临更大的选择界面,不一定非得继续待在德国或德语区,英语国家也是很好的机会。毋庸置疑,当今世界一流研究中心集中在美国,学生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佼佼者,中国留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如果不懂德语,从英美国家再到德国,可能会面临语言障碍以及可能的心理落差,只能选择德国高校或某些研究中心的英语项目,受到的局限较大。当然,那种获得全奖支持、具备特殊人才身份的学霸大神实属凤毛麟角;博士也例外,属于带薪研究。在德国拥有博士头衔的人很受社会尊重。目前的确有少量博士在德国用英语作为学术用语,但一旦学好德语,将如虎添翼。对于大部分学者来说,多掌握一门语言,就多一种机会。当自己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实现流动时,德语的有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将在更高的层面上体会跨文化交流的魅力。专业:特定领域尤其适用德语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领域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特色。既然要去德国留学,大部分学生考虑的都是德国的强项专业或经典专业,如汽车、电子、机械、建筑、心理、哲学、工业设计等,学好德语自然是必须的前提。而如果仅仅因为免收学费、生活成本低而罔顾专业的适宜性,就容易偏离留学的初衷。比如在德国研究英美文学显然没有在英国或者美国更正宗,但的确有人在德国学习这些专业,没有把德语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另外,留学之初就必须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有所考虑。如果打算在德企或德语区找工作,母语级别的德语能力可以为自己的胜算加分,因为公司的日常沟通都用德语。但德国企业对员工的英语也有很高的要求,英语是国际化企业的标配,很多邮件、会议都离不开英语。故此,很多人建议,即便将来要回国就业,也要先争取在德国或其他地区工作的机会,积累自己在跨文化环境中处理业务和团队合作的经验。任何时候,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学习是为了应用,它是人们了解他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基本方法。学德语能有多大的价值,关键在于个人的方法和立意。有的人可能一辈子用不上几次,有的人可能通过它彻底改变了人生。

鬼宝宝

终极Offer斯坦福&伯克利!只想知道学长是怎么做到的?

Y同学同济大学16级环境科学系;GPA:4.89;托福:100,GRE:323;奖学金及竞赛经历:本科期间获得过多个项目的一等奖学金,参加过两次国家级的竞赛。科研方面:进行过一次日本暑期学校交流项目,三段暑期实践活动以及一段两年的创新实验项目,并申请授权了一项专利。录取:斯坦福、伯克利等多个学校的环境工程硕士offer01我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我个人而言,我选择出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从就业角度上来说,我在本科实习期间了解到许多公司在用人门槛上都是有要求的,在同等学历、背景条件下,海外的名校无疑会对你的求职增加更大的优势。二是国外的学校在专业选择上可以更加多元化,可以在本专业的基础上修读许多其他专业的课程,而且在读研的时候你还可以改变你的专业,因此在这样的设计上也可以给我更多的灵活性。三我希望能够通过国外的学习交流,开阔眼界,思维也可以不再局限于国内。最后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认识,我在本科期间参加过许多科研活动,但是我个人来说不是很习惯国内目前的一个科研氛围,因此我希望能够换一个环境来让自己之后有更多的可能性。02为什么选择美国作为我的申请目标?1.首先是美国大学在国际和国内的认可度更大,含金量也更高。2.美国大学在数量以及专业类型上都要高于其他地区。3.另外我们学校和美国许多大学,比如伯克利或者UCLA,他们交流项目比较多,因此从教育资源上来说,美国也比较适合我。4.最后是我个人的一个职业规划,我希望能够至少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因此美国的就业机会更多,也更能够适合帮助我找到适合我的工作。03美研申请的材料流程是怎么样的?美国的申请材料大致如下:1.首先是语言成绩,包括托福或者雅思以及GRE。一般学校会对托福、雅思有具体的要求,比如托福100、雅思6.5等。2.GRE的话一般不会有明确的标准线,但是学校会给出往届学生的平均成绩作为参考;3.你的个人动机。主要介绍的是你为什么选择学校?你过去做过什么?你将来的一个职业规划等,这部分我将我之后会有详细的介绍。4.你的个人简历就是CV,一般是用1~2页的篇幅概述你的一个教育背景,发表过的文章或者专利。参加过的科研活动、实习经历以及大学的一些其他活动技能以及所获奖项等。美国大学还是比较认看重个人的一个领导力的,因此如果你独立领导过某些项目,你一定要着重展示出来。5.你的成绩单,包括中英文的成绩,还有你的在读证明、护照复印件,还有你的一个存款证明等。成绩单和在读证明的话,学校会给你进行开具的,你可以直接去学校、学院等专门的机构来让他们进行开具;护照复印件,还有你的存款证明,你可以在申请前或者申请后都可以进行提交。6.在这些申请材料中,你的GPA是最能够直观展示你的科研学术能力的指标,越高越好。同时有的学校还要看你的专业课成绩和数学类的课程成绩,比如说卡耐基梅隆大学就会要求你提交数学类的GPA。另外如果你学校的GPA不是以4作为一个满分的话,你可以考虑进行外资认证或者其他认证都可以。但是有的学校,比如说我们同济大学进行外资认证后成绩会下降,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进行认证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好再进行。7.语言成绩的话主要包括托福、GRE,至少美国是主要看这两项的。我建议大家还是早考完早安心,因为你是需要进行网上递送的,时间花费较长,可能是一个月或者一个多月,因此你还是要提前提交为好,这样的话可以防止到时候耽误你后面的申请。8.个人简历的话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1是你的个人基本情况,比如说学校专业GPA、与所申请项目有关的课程、你的获奖情况等;第2是你的科研能力,这部分主要是通过本科参加过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和专利进行展示的;第3是你的实习经历,这部分你可以根据专业的部分来进行选填,不一定每个专业都需要;第4是你的课外活动,包括学生会、社团、志愿者等,你需要重点突出你的leadership,让他们看出来你很具有领导力。最后如果你还有篇幅的话,或者是你前面不太够的话,你可以写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技能,还有额外的一些语言能力,包括德语、法语等等,都是会给你加分的。下面是文书这一部分,我认为是你申请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是学校是否录取你的一个关键。首先你需要阐述为什么要对这个领域感兴趣,最好能够结合你的个人实际情况,以小故事的方式来进行引入。比如说我介绍我为什么喜欢环境专业的时候,就用了我过去家乡发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污染物泄漏事件进行的引入。之后需要详述你为了深入了解这个领域,或者申请领域的研究生,你做了哪些准备?这一部分我建议大家不要像记流水账一样的罗列,而是要有逻辑的一项一项地进行串联起来的。最后是你需要解释你为什么要申请学校这个项目的原因,还有这个项目的学习可以对实现我的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目标有什么作用,这一部分不需要很多,大概1~2段简要概述就可以。9.推荐信:大概2~3封。我建议大家要多选择一些对你非常熟悉的教授,比如说你的导师或者是你的班主任,或者是教过你很多课的一个老师,不要一味的看重教授的title,因为如果教授对你不是很熟悉,然后你硬逼他写的话,他很难写出一个很强有力的强推。甚至大有些大学教授可能会在推荐信里说你一些不是很好的地方,这样的话还不如不写。另外的话你要提前和推荐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告诉他你需要申请的学校、专业,然后询问他是否可以给你写推荐信,最后是你在申请的时候要及时和推荐人进行确认进度。因为许多老师比较忙,他们可能会忘记,需要你来进行及时的提醒。10.最后是面试,一般是学校决定是否录取你,或者是给你奖学金,才会安排的。一般会有两种,一种是可以和招生官进行直接面试,通过skype,或者是学校会发布一些指定的题目,你在网上类似于托福里面的口语,你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回答,会进行录像直接传递给学校。在申请前针对选校我认为的重要性分别是选专业排在选学校之前,选学校排在选项目之前。首先我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背景,还有未来的一个前景规划,选择适合你自己的一个专业。可以根据学校的排名和地理位置选择,对学校进行梯度划分;学校可以多选择一些,按照保底然后你自己目前的水平可以申请到的。最后考虑项目的小方向,还有你自己目前想要就读的学位。比如说是MS,MENG或者是PhD来选取不同的学校项目。我们这边的PhD是博士,MS是master of science,一般是进行科研类的,或者是学术类的硕士,可以在本科研究生期间进入实验室,或者是跟着导师完成一个论文。MENG一般是针对找工作来说的。他会学校会给你安排许多公司的实习,然后以及一些专门的课程,比较适合你毕业之后直接去工作。目前国内就业市场主要参考的排名是在QS世界大学排名,申请美国的话可以考虑USNEWS排名是美国人比较认可的一个排名。然后学科的话可以去看专业学科排名,进行查阅。04不同年级应该进行哪些准备?对于还没有开始申请的同学,我建议大家可以进行专业的背景提升。其中GPA无疑是重中之重,一个亮眼的GPA是你申请的重要保障。可能许多同学大一的时候或者大二的时候不是很好,其实都没有关系的,因为你可以在之后的学习中,主要把你的专业课GPA给他刷的高高的,这样的话到时候申请的时候你可以写,我在专业课上的GPA是多少,我在之前大一是哪些课可能跟我专业不是很相关的,我的成绩不是很好,这样的话,到时候招生官看到你成绩是逐步提升的,实际上效果也是很好的。语言成绩的话,我建议大家还是早考早安心,包括托福或者雅思、GRE,然后以及商科的GMAT,这些考试一般准备时间比较长,或者是要考挺多次的,所以大家最好在大一、大二就进行准备,避免到时候一直拖到大四。对于申请的进度会有一些耽误。实习的话其实根据专业不同,有些专业可能比较看重实习,有的专业不是,毕竟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选择。大家可以在暑期多投一些简历,然后给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你进行实习的话,好处是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企业一些上级的推荐信。另外科研方面是你需要着重注意的,因为你的软实力主要就看的是你的科研。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大学的老师还是很愿意学生在本科期间去进行参与一些研究的,你可以在大二专业确定之后,选择你感兴趣的方向,在官网上都可以查到的。然后根据专业方向选择一些导师,然后跟,大家在大二的时候就可以跟着他们进行科研学习,争取之后发表一些论文或者是专利,关系好一点的老师,可以争取获得他们的推荐信。海外交流的话,我建议大家有总比没有强,所以大家可以多去一些学校官网,或者是国家留学基金委进行查看,那里有许多公费或者是办公费的交流项目的,所以大家可以在暑期的时候或者是9月份开学,去国外进行交流。如果你做的项目比较好的话,还是可以争取拿到国外大学的一些推荐信的。我的时间申请期的时间规划大致如下:1.我在大三的时候开始准备我的语言考试,这已经是相对比较晚了。2.在大三的时候查看了我想要去的学校的一些官网,并确定了我的目标院校,还有我想去的一些专业。3.我查看了官网所划定的一些目标分数,比如说是GPA,或者是我的语言成绩,还有官网要求,我需要参加的一些课程。4.在申请之前,我考出了基本合格的一个语言成绩,5.在7~8月的时候,我着手开始准备我的各项材料,包括CV、PS还有推荐信等等。6.在9~11月的时候,我主要精力放在了改文书上,跟我的老师进行多次交流,我文书改了挺多次的。7.在10~11月的时候我开始准备提交申请,并且根据一些学校不同的要求,进行了一些面试问题的准备。8.12月之后,有些学校给我发了面试,所以我准备了一下,此外等待我的offer,在2~3月的时候,offer一般在这个时候会发很多。在拿到offer之后就开始准备我的出国材料了。总的来说我的时间规划应该说还是蛮赶的。所以大家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还是要提前一些进行规划的。05如何搜寻相关的资料?下面是我申请的时候用到的一些网站:最重要的一定是学校的官网,你需要去亲自到官网上去看,你想要去哪些学校?想要去哪些项目?那些项目对你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官网一定是最权威的,最官方的一个资料的收集地点。论坛的话:我主要用到了寄托天下、一亩三分地,还有一个海外版的类似于寄托天下一亩三分地的论坛:gradcafe。这些论坛上大家都会就自己语言考试准备,拿到offer或者是offer的筛选,进行经验的分享交流,还是很有用的,大家如果是不是很熟悉申请流程的话,或者是考试准备的话,我建议大家多去论坛上逛逛。微博的话:我当时主要用到了美国留学中心,还有美国留学生论坛,这里面会有定期会有一些专业的介绍,还有拿到专业的那些同学的一个背景,还有专业的选择或者是学校的选择等等。大家可以有时间的时候去逛逛,然后去看看自对照一下自己和已经拿到offer同学,他们的背景有哪些不一样,以及最近的一些留学趋势等等。微信公众号的话:我主要用到了北美留学生日报、美国留学那点事,还有各个大学的公众号,大家可以去上面看一些专业的介绍,然后掌握一些大学的动态,这样的话资源还是蛮多的。06申请tips1.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出国留学是想要镀金,还是想要有更好的科研环境?2.想清楚自己未来是否想要回国,还是在美国进行就业。3.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兴趣点,找到一个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4.要提前进行自己的短期和长期职业规划,不要到美国之后才感到迷茫。5.建议大家申请还是要尽早规划,一方面可以减轻自己语言备考压力,不用到大四的时候还整天忙着背单词、考托福、GRE,另外还有更多时间进行背景的一个提升,你可以去参加更多的海外交流项目,你可以更早地找老师进行科研训练,你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发表一些论文和专利,这都是对你自己将来申请有很大帮助的。6.要自主积极的参与到整个留学规划中,你要自主的进行学校、专业,还有你自己文书的一个撰写中。整个申请的过程中一定要自己进行脉络的把控,不要依赖于他人,最后是自己一定要突出有自己亮点,具有自己个性化内容的文书,避免很千篇一律的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