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在德国读医学博士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惠特妮

在德国读医学博士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读德国医学博士是指医学生为了拿到博士学术头衔而进行一些学术研究,完成一本博士论文,进行口头答辩(根据不同的学校而定)。德国医学教育不分本科、硕士、博士,而是要参加国家考试,通过了你就可以当医生了,当然也就可以称为Dr. Yang啥的了,但不代表你是医学博士,如果想拿到医学博士这个学术头衔必须参与某项研究,写一本医学博士论文,水平参差不齐30页到130页都有,一般德国医学生在第8,第9学期做一年实验室或者临床病例收集研究工作,便于参加第二次医学考试前顺便把论文写完,然后就是去临床实习了。一般中国学生来德国读医学博士都是医学硕士学位后来德国实验室做一些基础研究工作,可以不会德语,毕竟英语也是实验室的工作语言,大多数的中国学生来德国后是不带工资或者带国家、国内单位的资助,因为读博士教授还是把你当成学生来培养,并不算工作性质。一般在三年后完成一本医学博士论文,完成答辩可以拿到德国为医生准备的医学博士学术头衔。现在也有一些中国学生为了逃避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紧张的医患关系、没有竞争力的薪水,而在做博士研究工作的同时学习德语,申请参加德国的医师考试,如果有中国医师资格证,德语过关只需要临床口试就能拿到德国医师资格证,在欧盟大多数国家都可以行医的。但这条路是一个艰辛、曲折、痛苦的过程,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但当拿到德国行医资格时,你一定为自己的坚持而感到欣慰,德国医生的社会地位非常高,博士这个头衔会伴随你在德国的一生!大多是拿到博士学位的医学生还是选择回国,毕竟来德国读个学位只是为了以后在医院工作升职称方便些,总之,来德国读博士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困难指数根据个人的基础,实验室情况,导师变态程度,同事相处融洽度而定。Keep calm and get a MD in Germany!英国留学申请误区解析

周曰

想去德国读医学博士的同学欢迎提问

德国医学的博士的申请要求是什么?答:德国医学博士的硬性要求是本科临床医学,硕士已毕业或在读硕士(研三)。德国能读临床方向的医学博士吗?答:可以。德国医学博士有MD和PHD,如果本科专业是临床医学专业,可以读临床方向的MD,一般是2到3年。也可以读PhD,一般3到4年。MD要进实验室吗?答:要的,出国读博不管是MD还是PhD都是要进实验室的。具体看研究项目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有些MD学生在做基础研究,也有些PhD学生在做临床研究。基础医学能读MD吗?答:不能。如果本科是基础医学或者生物医学生物工程这些专业,去德国只能读PhD。为什么要去德国读医学博士?第一,德国读博学费是免费的第二,德国一个月生活费是5千人民到1万左右,在发达国家里,消费不算很高,基本能负担得起。第三,德国可以读MD,也可以读PhD。第四,德国的教育资源是比较平均的,所以德国的医学院还不错,基本在世界排名前500以内。第五,德国医学是独立的体系,没有本硕之分。第六,德国有36所医学院是欧洲最多医学院的国家,qs排名都很前。其中柏林夏瑞蒂医科大学是柏林自由大学医学院和柏林洪堡大学医学院合并而来,所以毕业的时候会盖两个学校的章。实力非常强。第七,在职硕士也可以申请德国医学博士。

迷魂曲

怎么去德国读医学博士

德国是唯一一个可以攻读医学MD的国家,并且医学教育质量很高,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医学院,比如海德堡,汉诺威等等,在国内医院里面都是鼎鼎有名的。想去德国读医学博士(MD),一般来说,有以下两种途径:1、通过大学的网站进行申请这种方法又被称之为“统一招生”,学生进行申请,学校或者科研院所根据需要进行筛选,然后面试。需要注意的是,项目的截止日期,大家一定要在DDL之前完成申请。2、自己寻找感兴趣的项目科室进行联络这种方法又被称之为“直接联系”。通过平常对专业的了解,在网上或者通过介绍了解与感兴趣专业相关的教授,直接发信,表示自己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希望能进入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读博。“直接联系”的申请模式,是没有时间限制的,能不能进入实验室主要取决于导师。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好处,第一种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作为导师的学生可以得到定期指导,有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因为博士项目由国家或者科研院所负责,所以资金充裕,奖学金有保障。第二种的好处在于,大家有自主权申请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项目,或者跟着自己心仪的导师进行研究。自我选择的权利更大一些。一般来说,申请德国医学博士,走“直接联系”这条路的同学要多一些。对学历的要求是:国内医学类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对英语水平的要求是: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尽相同,有些学校(比如海德堡大学)就要求学生提交IELTS成绩,但有些学校就无须提交。其他要求:能够体现你学术水平的高质量文章、大牛的推荐等。

不违

张文宏称:德国是抗疫“模范生”!德国医疗您了解多少?

目前中国疫情处于下降趋势,而海外一些国家或许才刚刚开始。当前,欧洲疫情以及不同国家采取的防疫策略,备受世界关注。最近有人说:“关于疫情,我只听两个人的话。一个是钟南山,另一个是张文宏。”说真话,说人话,说有用的话。这几点听似简单, 可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中,却实属难得。3月20日,据《健康时报》报道,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对德国的疫情防控成果作出了高度评价。德国作为一个拥有约8293万人的“欧洲人口大国”,确诊患者死亡率几乎是全球最低。对此,张文宏发文称:德国是“模范生”。3月22日下午,德国出台“最严禁令”:除医疗行业外,肢体接触相关的服务店面将一律关闭。截止3月24日12时,德国累计确诊感染28729,死亡112例,0.38%的病死率全球最低。专业人士分析指出,强大的检测能力、充足的医疗资源、以及受感染人群相对年轻,是原因所在。从医疗条件上来说,德国的ICU人均床位数在欧洲确实是顶尖的。德国不乏病毒学领域的权威人物,呼吸机之类的医疗器械储备也相对充足。德国的医保虽然也不便宜,但是基本做到全民覆盖,医保外支出很少。疫情早期,各个保险公司就将测试费用纳入了医保,也不会出现美国那种测不起的情况。德国的医药行业也比较发达,比如有全球知名的拜耳制药。此外,德国发生疫情后,因为法律体系比较完善,政府不需要发布额外的文件去规范疫情中的劳资关系,很多内容在现有法律上都有迹可循。那德国如何造就全球最低病死率呢?德国医疗又有什么优势呢?1. 医疗技术德国医生以精湛的医疗技术闻名于世,德国医学领域诺贝尔奖得主16人。目前德国是世界上手术死亡率最低的。从癌症术后生存率来看,中国癌症5年生存率为30.9%,美国癌症5年生存率为70%,德国癌症5年生存率为86%,居世界最高水平。2. 教育模式德国医生的博士学历比例高达90%,一个医生需要经过6年的医生教育,2年的临床学习,3次国家考试,5年全科培训,亚临床专科学习再到申请专科考试,同时还必须提供个人信用证明,需要有良好的证人及担保人,经历漫长的18年才能成为专科医生。做医生难,在德国做医生更难啊!3. 医疗服务完善在德国,医生每天的接诊平均量约为1人,医生会有大量的时间与患者沟通。德国医生主观失误率为百万分之八。德国诊所发达,几乎每一条街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一个小城市大约只会有两到三家大医院,其他都是私人性质的小诊所,但是都是跟医疗保险挂钩的哦!也就是说,病人看病的费用是可以报销的!顺便给您数数在欧洲能拿第一的德国医院:柏林大学附属Charité(夏里特)医院 欧洲 综合排名第一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LMU) 癌症治疗 欧洲排名第一慕尼黑工业大学附属医院 心脏科 欧洲排名第一Medical Park 医疗集团 骨科康复 欧洲排名第一慕尼黑普拉内格泌尿专科医院 泌尿科 欧洲排名第一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科 欧洲排名第一德累斯顿大学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 欧洲排名第一法兰克福大学附属医院 肝硬化治疗 欧洲排名第一4. 超高性价比医疗服务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视频,去街头采访欧洲人关于美国的医疗费用,在美国叫救护车的费用,真的是贵出了欧洲人的想象(当然也贵出了我的想象)。一般会从500美元起跳,并且最可怕的是,美国救护车还会“打表”,按里程收费.......之前就有听说,有人坐了15分钟(9英里)的救护车花了1772美元(折合12555人民币)。土拔鼠尖叫!而德国看病,不用钱!是的你没听错!德国医疗保险覆盖百分比:100%!德国的医疗技术发达,新药很多,医生也是世界著名,德国的全民医保还可以让全部人享受所有的医疗福利,像检查费、治疗费(包括手术)、牙医、心理疾病、长期护理方面等,还有非处方药。特别说明一下,德国门诊跟药品是分离的,医生一般不会把药给你(特殊的除外),而是让你拿着厨房去药店购买,买药也是走保险的!5. 强大的医疗技术和科研能力德国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众多,很多都直接或间接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像是CT扫描、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宫颈癌疫苗等。德国拜耳、西门子医疗、费森尤斯(Fresenius) 医疗等是全球知名的医药和医疗器材研发、生产和供应商。这些德国公司和德国医院紧密合作,全力支持各大医院的科研和临床活动。了解完德国的医疗水平,是不是心动了呢!德国创业or德国蓝卡,一人办理,全家移民!即可享受:◆孩子小学到大学公立教育全免费◆享受与英美齐名的顶尖教育水平◆全球领先的医疗水平,全民免费◆福利优渥,每月领取育儿补助◆性价比极高的优质生活◆全年178天法定假日疫情期间环球出国将正常为您提供服务,环球出国官方公众号或官方网站线上说明会,全球移民政策线上解析会,可免费在线观看!

秦风

华人讲述⑨丨德国神经生物学在读博士眼中的“德式防疫”

疫情期间医院工作人员的免费午餐封面新闻记者 汤晨“人在国外,家人和国内美食是我最惦记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截止4月2日,远在欧洲的德国确诊病例数已超84000例,超过中国,仅次于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但德国却有着极低的死亡率,死亡病例占比不到1.5%。小袁来自中国南方某海滨城市,目前正在德国拜仁州的一所大学攻读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虽然说是博士阶段的学习,但在德国,博士学习阶段等同于一份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尽管现在德国已经实行了比较严苛的“禁足令”,但还是会偶尔去实验室进行必要实验。因为专业和医学科研有关,小袁所在的实验室就在大学医院内,目前也收治了一些新冠肺炎的确诊病患。医院第一时间的重视“作为一个人在医院但不在一线的科研人员,看到医院随时都能有病毒信息的及时通告,我觉得很安心。”小袁表示,相对德国当地普通人而言,医院对于病毒的认知要超前一些。在1月30日,德国出现零星病例的时候,普通人可能不太重视,觉得中国是一个遥远的国家,但医院很快就成立了专门新冠病毒小组,并且会不定时的给医院所有人员发邮件通报。每天都会收到医院的邮件通告到2月底意大利开始爆发的时候,医院邮件的更新就开始频繁了起来。随着德国疫情的升级,邮件也越来越多。3月中旬,小袁所在的医院取消了所有非必要的手术,为可能增长的病例腾出床位。此外,医院还召集了退休的医护人员和医学生,为可能的人手短缺做准备。“所有的信息都会通过邮件抄送给每一位医院的人员,信息归纳很细致,包括会公布所在城市的病例数,周边区县的病例数,每日医院的检测数量,以及检测呈阳性的数量。”“德式防疫”关键是检测力度“检测率高带来的是更加真实的数字,比较能够反应真实情况,这也是包括我在内很多德国留学生没有惊慌失措的原因。”小袁读过关于德国死亡率低的一些报道,她认为,德国的死亡率低,与德国的检测率高有很大的关系。不是说德国人体质多好,主要是德国的地方上一直有检测权。其他重灾区例如美国,CDC会独占这个检测权,直到疫情全面蔓延了才放权。德国一开始就没有这种状况,虽然上涨的新增确诊病例很多,数字很令人心惊,但是较低的死亡率反映出医疗体系可以支撑的情况。医院张贴的“如何佩戴口罩”此外德国的医疗资源确实很雄厚。比如小袁所在医院就有病毒所,并且有新冠病毒检测能力,虽然这家医院是所在城市最大的医院,但城市常住人口也就只有十多万。此外,医院甚至还配有专门的ECMO中心以备不时之需。目前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医院已开始收治一些意大利的重症病患。小袁认为德国的医疗体系设置也比较合理。德国的看病转诊制度很严格,一般由家庭医生先做初步判断,大家不会一窝蜂地去医院,医院资源不会被严重挤兑。疫情升级之后,医院和政府开通了非常多的热线。如果你觉得出现疑似症状,就可以拨打这些电话,然后会有医疗人员会上门测试。不会让潜在的感染者大规模地暴露在医院,防止出现交叉感染。除特殊情况外,医院已禁止探视希望归国留学生得到理解“很多留学生年纪很小,一个人远离家人,在国外读书本就不易,疫情严重后可能会面临更窘迫的状况。”当前,国内对于海外留学生是否应该赶在疫情期间回国有着不同的声音。“在不一样的立场下会有不同的看法,存在不同的意见很正常。”但小袁对记者表示,她还是比较同情那些年纪较小的海外留学生,“很多学生在武汉疫情暴发时同样很关心国内情况,也会为国内疫情感到焦急。他们现在遇到了不理解的声音,内心应该挺难过的。留学生回国的初衷肯定不是“投毒”心态,很多人确实担心国外疫情失去控制,有的可能也是这种情况下,只身一人在海外比较无助,想和家人在一起吧。”不过小袁也表示,自己可能稍微年长一些,没有特别焦虑,也可以维持现阶段的生活,所以在家待着是她认为更稳妥的选择。大街上空荡荡“很多留学生的签证银行卡也存在到期注销的情况。他们确实也挺不容易的,这么多的辗转回到中国。现在回国人员的隔离流程也开始规范统一了,我也希望这能够为两边不同的声音的和解带来一些可能吧。”大约是在春节前后,小袁说当时自己看到关于国内疫情的新闻时特别担心,每天都在群里叮嘱家人要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安全。“现在他们反过来叮嘱我,我还有点儿‘不耐烦’啦!”家人和朋友都会来关心我一个人在国外居家不出门会不会太闷。“其实还好,人在国外,家人和国内美食是我最惦记的,像是火锅、椒麻鸡、蒜泥白肉这些……”

菊原

录取捷报:柏林夏瑞蒂医学院博士录取

夏瑞蒂夏瑞蒂附属医院全德权威排名连续七年德国第一,QS2018医学专业排名全德第一,2019全德第二。德国超过50%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即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来自该医学院,如细菌学专家和免疫学奠基人之一Emil von Behring, 微生物研究专家Robert Koch, 以及免疫学家Paul Ehrlich等。选择张同学是一位非常理智的医学生,在选择佑途之前进行了详细的比对,基本上将市面上所有的医学留学机构都了解了一遍,同时自己还亲自进行了尝试与导师联系,但考虑到时间宝贵,同时专业的机构具有专业的积累,因此在跟佑途的老师接触几天后,就迅速敲定了委托我们进行申请。准备考虑到英语对于申请的重要性,在加入服务时,我们就督促张同学好好准备英语,为此他不惜购买了网络外教课程,全心全意的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并且在2月底进行了第一次考试,拿到了6分的成绩。看到这个分数,我们仍然有些担心,故后期在面试前,对张同学进行了两轮接近2小时的培训,为他介绍了一些同学面试实战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其后期拿到面试机会时能完美表现。由于近期疫情严重,我们多次强调要准备一些关于疫情的问题答案,事实证明这个策略非常正确,面试中,教授一上来就是关于疫情的问题,而张同学由于做过充分的准备,也处变不惊的进行了答复,这直接为后面的录取奠定了基调。加入服务后,我们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大部分资料的收集和文书的整理,并开始向德国最优秀的教授们推荐张同学。前期的过程非常难熬,因为很多有职位的老师觉得不是很匹配。这里要提到德国肿瘤专业的特点,德国的肿瘤大部分在做血癌,以及基础研究,包括免疫疗法,基因疗法,靶向疗法,肿瘤的微环境,表观遗传等等,而针对特定癌症的研究一般归到特定的科室里面去,比如做乳腺癌或者宫颈癌的在妇科,做肝癌,肺癌的在内科,而不全在肿瘤科,因此就出现了导师大量分散不集中的问题。国内学生在联系导师时,往往不能全面的得到导师的信息。而实际上我们专业机构在做申请时,也付出了极大的心力来整理和收集所有教授的信息,形成数据库,从而保障为每一个学生尝试最多的机会。讨论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对于生物信息学,表观遗传学和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需求的学生越来越多,后期如果有想出国深造读博的同学,应当考虑这一点,进行侧重性研究和背景提升准备。在申请中,有很多老师不经常看邮件,或者不招生,或者受过中国学生的伤,会直接删中国学生的邮件,因此我们在不间断的持续的努力下,联系了接近100个教授,终于为张同学匹配到一个大牛老师。在经历了三轮面试以后,老师痛快地发放了邀请函。下面是张同学收到的邀请函(为了保护张同学的隐私,隐去了部分)介绍柏林夏瑞蒂医学院是一所极具有历史感的医学院(下一期我们会重点讲述这所医学院的历史感和申请情况),它的演变与柏林的变化或者德国的变化密不可分。夏瑞蒂附属医院全德权威排名连续七年德国第一,QS2018医学专业排名全德第一,2019全德第二。德国超过50%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即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来自该医学院,如细菌学专家和免疫学奠基人之一Emil von Behring, 微生物研究专家Robert Koch, 以及免疫学家Paul Ehrlich等。它由柏林联邦政府筹建,为欧洲最大的医学院之一,校训是“研究、教学、治愈、帮助”。2003年6月1日,柏林市和州议院通过的法令生效,柏林自由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的医学院合二为一,成为柏林夏瑞蒂医学院,该医学院继承了所有两校之前的医学院和牙医学院的院系和教研职责。夏瑞蒂有四个校区,分别为夏瑞蒂米特校区,柏林布赫校园,本杰明·富兰克林大学校区,Rudolf Virchow院区。拥有近100个不同的系和研究所,它们组成了夏瑞蒂的17个研究中心。还想了解更多,欢饮与我们一起讨论。本文版权为佑途教育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其书五车

新冠疫苗背后的科学家|沙欣和图雷吉:学霸夫妇身价不菲

原标题:新冠疫苗背后的科学家|沙欣和图雷吉:学霸夫妇身价不菲参考消息网1月12日报道《印度时报》网站日前刊发题为《这对夫妇一心想治愈癌症,却搞出了可能终结新冠疫情的疫苗》的报道称,2020年12月初,英国批准在本国公民身上接种辉瑞公司和生物新技术公司(BioNTech)的新冠疫苗,从而成为第一个这样做的国家。报道称,在英国人持续接种疫苗的同时,他们也把目光转向让这种疫苗成为现实的团队:一个由医生夫妇乌乌尔·沙欣和厄兹莱姆·图雷吉组成的二人团队——他们是生物新技术公司的创始人。2020年1月,当这对夫妇在一份医学杂志上读到新冠疫情可能转变为一场全球大流行之后,便开始了疫苗研制。报道指出,两人都是土耳其移民的子女。沙欣1990年从科隆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医生。图雷吉则在德国洪堡的萨尔州大学医学院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他们于2002年结婚。报道还指出,他们在2008年与奥地利肿瘤学家克里斯托夫·胡贝尔联合创办生物新技术公司。这家公司致力于开发利用基于mRNA的遗传物质、以帮助人体自行生成抗原的癌症免疫疗法。报道援引《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当沙欣第一次读到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时,他就召集雇员,吩咐他们把研究重点转为寻找新冠肺炎病毒的化解方案。尽管多名员工有异议,但他不为所动。报道称,辉瑞公司过去就曾与生物新技术公司合作研制过流感疫苗,因此当他们发现该公司打算研发新冠疫苗时,便同意展开合作。在3月到来时,生物新技术公司有了20种候选疫苗。他们要通过一项由另外500位科学家参与的“光速”研究计划对这些候选品种进行5种免疫反应的试验。11月,他们终于看到疫苗试验显示其抵御新冠病毒的有效率超过90%,几天后有效率达到了95%。报道称,这对学霸夫妇的身价高达数十亿美元。据德国《星期日世界报》报道,他们在德国的最富有者排名榜上列第93位。生物新技术公司目前的估值为219亿美元。尽管如此,沙欣仍然以每天骑自行车到办公室上班而闻名。

羁绊

他是中国口罩发明第一人,毕业于剑桥大学,第一位华人医学博士!

口罩,成为了2020年最火爆的‘单品’,如今也成为了生活必需品。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因为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卫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后来有人就用一块绢布来蒙口鼻。13世纪初,口罩只出现于中国宫廷。侍者为防止自己的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做成口罩;19世纪末,口罩开始应用于医护领域。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开始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20世纪初,口罩首次成为大众生活的必备品。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夺走了约5000万人的生命,普通人群被要求用口罩抵御病毒。20世纪中后期,口罩的大规模使用次数明显频繁。载入史册的历次大流感中口罩在预防和阻断病菌传播方面数次扮演着重要角色。1897年3月,德国人美得奇介绍给大家一种用纱布包口鼻以防止细菌侵入的方法。以后,又有人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衣领上,使用时翻过来罩住口鼻就可以了。但是,这种口罩一直要用手按住,极不方便。后来又有人想出用带子系在耳朵上的方法,这就成了今天人们经常使用的口罩。1910年,我国哈尔滨爆发鼠疫,临危受命,辞别妻儿,年仅31岁的他,只带着一个助手就抵达哈尔滨。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医生发明了“伍氏口罩”。临危受命的伍连德,从天津一路北上,成功扑灭了一度令人绝望的瘟疫,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为防止飞沫传播,伍连德发明了中国第一款口罩。伍连德其人伍连德(1879年3月10日-1960年1月21日),字星联,祖籍广东广州府新宁县(今广东台山市),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医学博士,中国卫生防疫、检疫事业的创始人,中国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医学教育和医学史等领域的先驱,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位诺贝尔奖候选人。其先后在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德国科赫实验室从事传染病病源学和疫苗学研究,获得上海圣约翰大学、香港大学和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他不仅发明了中国第一款口罩——“伍氏口罩”,还提出旋转餐盘倡导分餐制的第一人,并推动中国现代医学体系的建立。1937年日本攻占上海后赴香港,1946年回到马来西亚,在那里创办了吉隆坡医学研究中心。1960年1月21日逝世于马来西亚。伍连德博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伍连德是第一位华人医学博士。从学习时代开始,伍连德就开启学霸模式,17岁考取了英国女皇奖学金,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在剑桥读书的五年零三个月里,几乎囊括了学校所有的奖项。1899年6月,获得剑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并考取圣玛丽医院奖学金,成为该院的第一个中国人实习生。1902年,取得剑桥大学医学士学位1903年,年仅24岁的他,被剑桥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剑桥大学申请条件研究生1、学术背景要求:正规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学士学位,最好是211或985大学(Recognised and competitive University)2、本科平均分要求:国内学生:非学术成绩的项目要求85-90分以上;学术成绩的项目要求90-95分以上3、语言要求:绝大多数项目的语言要求为:IELTS总分7.5以上,单项不低于7.0分;TOEFL总分100分以上,单项不低于25分4、条件录取:如申请者最后的语言成绩仍然略低于学校的分数要求,学校将会给予学生语言条件录取,可以通过在暑期参加为期5周的Pre-sessional语言课程。伍连德博士,是中华医学会的创始人,他专注于中国医学的发展。1914年,伍连德提出在北京建一所现代化医学院和医院的建议被采纳——这便是后来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医院。同时,在他主持下建成的北京中央医院,成为中国人建立的第一所现代医院,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26年,他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并任第一任校长。后来,这个学校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其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合并,成为了今天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就是这所大学创办的几家医院,尤其在外科和心血管领域名誉海内外。哈医大附属的几个医院,代表了哈尔滨,乃至于东北地区的最高医疗水平。在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在全国的排名高,全国排第6名,仅次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等。(由哈医大出资,在道外区保障街140号建立了“伍连德纪念馆”,纪念这位传奇医生的丰功伟绩。)可能大家会说,他出生于马来西亚,不是中国人,应该算华侨。但是这个华侨很不同,无论他身处满清中国、 英伦剑桥,还是在南洋(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他都说自己是中国人。如今于2020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伍连德的“伍氏口罩”,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宝贵经验。‘古有伍连德,今有钟南山’,希望我们不要忘记那些在一线抗“疫”的科学家,医生和护士,他们值得尊重,战时更应感恩。有些事我们也许会遗忘,但是有些人我们必须铭记。

忠烈图

全国竟然有两所同济医学院,学科实力有差距,报考需谨慎!

全国两所同济医学院由于历史和商标保护法等原因,目前国内被山寨最多的两所医院,分别是协和医院和同济医院,在全国境内正宗的协和医院只有三家,分别是北京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福州协和医院,而正宗的同济医院仅有武汉同济医院一家,但是由于上海同济大学与武汉同济医院之间的历史渊源,以及长达近十年的品牌官司,“同济”之争并被载入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0件典型案例”,似乎目前上海同济医院也已经受到认可和肯定,这也让目前国内存在两所同济医学院,在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上海同济大学的同济医学院,虽然在上海的同济医学院应该称为同济大学医学院,但是从同济大学官媒宣传来看,同济医学院似乎也被正式启用,这就让全国同时出现了两所同济医学院。西迁的同济大学医学部同济大学的前身是德国医师宝隆博士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德国作为现代西方医学的起源地之一,德国人严谨的性格特点,让德国的医学教育成为全球各国学习的榜样,美国外科之父霍尔斯特德博士就非常羡慕德国的医学教育,在1904年耶鲁大学的著名演讲中赞扬了德国外科医学的教育模式,因此当宝隆博士把德国的现代医学理念带到中国,也让“同济”二字成为中国医学领域的金字招牌。然而在解放后,1950年前后,国家为了支援中南地区落后的医疗教育水平,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部整体西迁武汉市,从此同济大学医学部少部分留在上海的师生则并入了第二军医大学,从此同济大学不再拥有医学院,西迁武汉的同济大学医学部和当时实力较弱的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为中南同济医学院,这也是为何在2000年高校合并前,同济医科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合并最被看好,毕竟当时同济医科大学和武汉大学很多课程共享,武汉大学很多理科教授给同济医科大学学生授课。然而在中国2000年高校合校浪潮中,同济医科大学不愿意放弃“同济”的名称,最后和华中理工大学组建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变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0年左右,由于当时并不允许异地办学,上海同济大学看到同济医科大学无法被收回,同济大学也吞并了上海铁路学院医学院,成立新的同济大学医学院,由于当时组建后的华中科技大学还是以华中理工大学为主导,也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陷入了多年痛苦的合校磨合期,甚至有“去同济化”的各类操作,反而让上海同济大学新成立的医学院借势发展,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更名为上海同济医院,上海铁道医学院更名为同济医学院。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对比虽然同时被称为同济医学院,但是两所同济医学院间的实力差距非常的明显,就拿2019年国家教育部刚公布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为例,同济大学共有金融学、德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临床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市场营销、环境设计,和医学相关的专业仅有临床医学,而华中科技大学的27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中,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等5个医学类专业进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中。同济大学同济医学院虽然目前的实力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要差一些,但是同济大学对医学院有非常重的执念,在合并实力孱弱的上海铁道医学院后,经过近20年的耕耘,目前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实力提升非常快,这也是为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不再纠结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滥用“同济”百年金字招牌的原因,毕竟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上海和武汉的同济医学院为了保住“同济”百年品牌,似乎已经达成品牌贡献,同舟共济的默契!目前,同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的高考分数线都差不多,因此考生在选择报考院校时,可以根据需求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进行判断,慎重填报志愿!

夫子言道

德媒:前国防部长博士论文抄袭被迫下台 辞职后再次读博拿到真学位

中国小康网8月14日讯 老马 根据德国丰克传媒集团(Funke-Mediengruppe)报道,德国前国防部长古藤贝格(Karl-Theodor zu Guttenberg)又重新得回了博士称号。2011年因论文抄袭丑闻下台之后,这位基社盟政治家又修完了一门博士学位,目前的学术头衔是文科博士。他是在最近接受丰克传媒集团采访时透露的这一消息。授予其博士头衔的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古滕贝格作为德国防长的政治生涯因为“抄袭门”戛然而止德国媒体报道,据称,他早已经完成了相关博士学位。但是几乎没有跟外界提及过。"我不是为了公众而读博的,更不是为了再尝试重返政坛,我已经放弃了这个想法。读博仅仅是出于个人原因,在接受采访时,这位前德国国防部长如是说。2011年3月,因为被指博士论文中存有严重抄袭问题,古滕贝格被迫辞职。虽然他最初全盘否认,但在经过媒体炒作以及反对派的压力下,古滕贝格承认有部分抄袭情况,他原本蒸蒸日上的仕途也由此中断。德国政坛担任要职的人物中已有不少绊倒在"抄袭门"上,除了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2013年联邦女教育部长沙万也因同样问题被迫辞职。2015年,德国首位女国防部长冯德莱恩也卷入论文抄袭丑闻。网络平台"Vroniplag"刊文指责冯德莱恩的医学博士论文无视科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些段落抄袭其他作者的文章而未标注。德国《明镜》在线援引柏林洪堡大学丹纳曼(Gerhard Dannemann)的话说,其论文有37处违反了学术界所承认的论文引用规范。但这没有对冯德莱恩的政治仕途产生太大的影响,如今她已经是欧盟委员会主席。除此以外,自民党的前欧盟议员科赫-梅林(Vilvana Koch-Mehrin)和查奇马卡吉斯(Jorgo Chatzimarkakis)分别于2011年6月和7月因论文抄袭被取消博士头衔。德国北威州议员迪特·亚斯珀(Dieter Jasper)去年因涉嫌花钱买下一个博士头衔而被处以5000欧元罚款。德国基民盟党人凯·舒尔霍尔特(Kai Schuerholt)2007年竞选市长时给自己添上了"博士"头衔,而当时他的博士论文还没有完成,博士头衔也没有拿到手。2009年,他因滥用学术头衔被处以7500欧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