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学生如何做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郭戈开讲人有能游

大学生如何做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郭戈开讲

主讲嘉宾:郭戈。出席嘉宾。红网时刻4月16日讯(记者 肖帅 通讯员 邓琼 熊法权)今日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长郭戈在湖南师范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以《大学生如何做研究》为题作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湖南省教育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子兰主持,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委员、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丁双平,湖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易晓辉出席本场活动。郭戈将大学生活分为学习、科研、活动三部曲。学习是基础,科研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活动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鼓励同学在享受大学美好生活的同时,应从多方位提升自己,做到学习和科研相结合,以探寻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大学生活,对待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他表示,要把“创造性研究”思维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建议大学生从本科阶段开始就应坚持写文章、多发表学术论文。讲座现场。会上,郭戈与同学们就如何做研究进行了热烈讨论。刘子兰向在场同学呼吁,当代大学生应充分把握和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师资资源,充分挖掘自身的学习兴趣,做好研究工作。会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郭戈表示,这是他首次来湖南进行学术交流。从学生们的提问和眼神中,他都能够感受到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尤其对湖南师大的学风留下深刻印象。主讲嘉宾简介:郭戈教授,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委员、总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课程·教材·教法》主编;《中国科学教育》辑刊主编,兼任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在中央办公厅工作,原任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副司长、研究员。长期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思想史、教学法等相关研究,在高层次学术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

不寻常

牛津大学宣布计划研究鼻腔注射版COVID-19疫苗

牛津大学宣布计划研究鼻腔版 COVID-19 疫苗,相比较肌肉注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直接将疫苗送到鼻子里。该大学已经开启了前期试验,已经对 30 名 18-40 的健康成年人进行了鼻腔注射,未来将会追踪观察 4 个月。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同样的 ChAdOx1 疫苗,通过鼻腔给药会引发什么样的免疫反应。研究人员同样将监测任何不良事件的迹象或鼻腔给药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据该大学称,该大学将在几个月内结束第一阶段的研究。与其他鼻腔疫苗接种一样,管理将涉及一个类似于非处方产品的鼻腔喷雾装置。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阿德里安·希尔(Adrian Hill)教授解释说:“这项管理领先 COVID-19 疫苗的一种令人激动的新方法,它可以非常有效地预防疾病发作,而且还可以预防无症状的感染,从而帮助减少人口中的传播”。

怪兽狼

又有4所高校建立研究院

为了布局学科,布局异地,各高校纷纷建立研究院,从而扩充版图。近日,又有4所高校建立研究院,分别为:南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和中北大学。1、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持续发力医学,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合作共建的南开大学妇产科学研究院,图源官网该研究院旨在充分发挥南开大学学科、科研优势和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医疗资源优势,聚焦妇产科生物治疗、女性全生命周期发育及健康、生殖调控三大领域,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建设妇产科学系统性科研体系。2、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布局重庆,重庆两江新区又迎来一所高校,成立合肥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图源官网该研究院将重点围绕两江新区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合肥工业大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需求,在节能技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大数据及信息服务等领域,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成果转移、项目孵化、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3、湖南大学湖南大学则布局东南沿海,在泉州市共建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与机器智能泉州创新研究院。图源官网该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实现研究型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培育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乃至上市公司,推动泉州市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升福建省及东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泉州市的创新创业高地、人才集聚谷地和产业发展基地。4、中北大学前三所高校均只建立一个研究院,而中北大学则为争创“双一流”,同日与18家单位共建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可谓大动作。图源官网据了解,这18家单位涵盖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应用、物流搬运机器人、智能感知与决策、地面无人系统、可再生能源、煤基气体深度净化、特种装备、航空产业、新材料、智慧大数据、化工过程强化等众多领域。这一系列研究院的成立,能够有效解决专业化分工、科研成果对价等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着力打通产学研一体化通道,为山西产业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最后大家对于这些研究院的成立,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

王未之见

算了吧!研究生就真的好好学习了吗?那只不过是你大学的复制版!

每当看到考研的学生总是能够回想其自己那时的考研过往,从考研一开始到被目标高校顺利的录取,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非常兴奋的是自己能够获得读研的机会,于是我们能够看到很多雄心壮志的准硕士研究生,例如要在研究生期间发表和西恩期刊论文的学生、有要在研究生期间参加国家级竞赛的,但是这或许真的仅仅只是理想。当你真正进入硕士研究生生活时,你当初的所想一定会被你忘的一干二净,很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没有什么在学业上很令自己可以骄傲的事情,他们的唯一诉求就是顺利毕业,就是希望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审,这就可以了 。因此,每当听到一些准硕士研究生,在给自己的研究生学习规划各种目标时,或许我们只能说:算了吧!研究生的你真的好好学习?那或许只不过是你大学的复制版罢了!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广大的硕士研究生群体中,不管是双非高校的硕士的研究生,还是211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又或者是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都有这种现象很多研究生将自己在大学的那个状态,原封不动的拿到了研究生,甚至程度更进一步加深。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跟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有一定的作用,一方面是高校的研究生课程只有在研一有系统的设置,研二和研三没有任何的课程安排,这给很多硕士研究生提供了足够多的自由时间,相对大学更加的自由,所以很多硕士研究生在如此之多可以自己规划的时间,自然是用来享受惬意的生活,至于科研、论文等等方面,早已抛之脑后。另一方面,硕士研究生是导师负责制,可以说只要你的导师不找你,不给你安排任务,你很有可能赋闲两年,更有的硕士导师由于各种原因很可能研究生三年联系你的次数都屈指可数,这样很多硕士研究生便获得更多可安排的时间,但是却没有用这些时间来做自己当初定下的各种目标。因此很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没有做科研的态度,也没有做科研的想法,更没有做科研的准备,只是用三年的时间来换一个硕士学历,至于在三年期间自己能够写出几篇比较好的学术论文几乎不在他们的规划之内,这就是硕士研究生。所以,对于即将进入研究生生活的准硕士,我想说的是在读研期间一定不要将大学的自己原封不动的移动,更多的应该是开展研究生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用极为多的可安排的时间,做一些对自己学业和生活没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导师积极的沟通,这样才能够享受最优价值的研究生生活,才不枉为一名硕士研究生。

轻用其国

2019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出炉(完整版),中国高校表现亮眼

每经编辑:郭鑫图片来源:摄图网2月27日,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 正式发布了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是历史第二悠久的全球大学排名,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同为目前国际上较具公信力和代表性的四大大学排名。与综合排名不同,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更倾向于学术元素的评定考核。考察学术声誉、雇主声誉、每篇论文的引用数量、平均学术产出及影响力四个方面,多用于研究生阶段申请参考。最新一期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新鲜出炉,这个具有世界权威性的排名表,一直以来就备受关注,从QS官网上可以查到2012年以来的排名情况。本次专业排名共涉及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五大学科,含计算机工程、会计金融、统计学等总计78个区域的1128所大学,横跨了48个细分专业排名。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高校表现亮眼,110所大学的1032个学科入选全球600强,其中,中国大陆76所,中国香港9所,中国台湾23所,中国澳门2所。中国高校402个学科进百强中国高校共402个学科进入世界百强,数量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1239个)和英国(591个)。其中,中国大陆有32所大学的220个学科进入全球百强。港大牙医学科全球第4,清华土木工程位列全球第9在本次排名中,多所中国高校的学科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香港大学的牙医学科排名世界第4,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是中国大陆高校表现最好的学科,位列全球第9,清华大学的建筑、北京大学的现代语言、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与林学学科,也都排名全球第10名。而进入世界前20名的学科,清华大学有12个,北大大学有7个,同济大学有2个(艺术设计第14、建筑第18),台湾大学的运动学也在全球排名第19。 附排名中国大陆地区高校学科排名中国香港地区高校学科排名以下为五大专业类别更详细排名每日经济新闻综合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新浪教育、21世纪经济报道等每日经济新闻

艾芙莉

这所高校拥有大型癌症研究所,也是全美最大的大学出版社

芝加哥大学拥有大型的癌症研究实验室、全国民意研究中心、富兰克林研究所、远东研究所、米德韦电影制片厂、科克伦—伍兹艺术中心,宫廷剧院、富兰克林—麦克林记忆研究所、都市研究中心、人口研究中心等科学研究机构及生物科学学院、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学院等研究生院,是一所资源齐全的学府。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是全美最大的大学出版社。自1891年成立至今,已经发行了超过11000本书籍,包括《芝加哥格式手册》《科学革命的结构》《大河之恋》《通往奴役之路》等。期刊部发行41个期刊和7个年刊,涵盖社科、人文、教育、生物、医学、数理等多个领域。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在教学、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芝加哥大学有句名言:“明辨之路是争论,而非顺从”。有些人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就形成自己的一套新观点,特别有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询问和疑问阶段就开始了。当这个过程开始时很多人也会逐渐地参与进来,就实现了通过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围绕着这些问题又形成了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使这个问题更加丰富。这就构成了芝加哥大学的“学术领导力”,符合这种要求的人,就是“议程设置型”教师。也就是说,有这样一些教师,他们有能力先提出一个总体的问题框架,先问大问题,由大问题搭建出一个议程,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围绕着议程再深入提出一些更细致的问题,这样问题就能越研究越明白。芝加哥大学有句名言:“明辨之路是争论,而非顺从”。有些人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就形成自己的一套新观点,特别有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询问和疑问阶段就开始了。当这个过程开始时很多人也会逐渐地参与进来,就实现了通过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围绕着这些问题又形成了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使这个问题更加丰富。这就构成了芝加哥大学的“学术领导力”,符合这种要求的人,就是“议程设置型”教师。也就是说,有这样一些教师,他们有能力先提出一个总体的问题框架,先问大问题,由大问题搭建出一个议程,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围绕着议程再深入提出一些更细致的问题,这样问题就能越研究越明白。芝加哥大学为学季制,每个学年共有4个学季,一季差不多只有10个星期的上课时间,除此之外,为了方便校内学生能够尽早修毕所有学分,学校另有全年无休课程制度,让学生能充分利用每段时间。芝加哥大学的学费同样比较高。2011年,本科学费大约44800美元,研究生学费大约44800美元。而且,选择学分不同,学费也有差别。加上食宿等的总费用,一年大约56000美元。当然,这个价格只是参考价格,各个专业都有差异,每年学校也会做些调整。

见女行

上海最年轻的高校

上海科技大学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非常年轻,富有朝气,完全按照欧美高校的培养模式搭建平台。建校之初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创新创业意识,有着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的背景,同时又具有国际视野,在科学发现和高技术产业上有所突破。学校属于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高校,是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INE)项目法人单位;入选国家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发展历程和背景,上海科技大学2013年9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建立。现任校长为江绵恒,学校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中区,是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新药研发平台等国家级大科学设施和科研机构融为一体,与张江高新区的产业界、投资界有机衔接。学校新校园占地约900亩,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校园建设充分体现“学生教师为本,教学科研融合,绿色环保智能”的规划设计理念,2015年底基本建成,2016年全面投入使用。学校以理工科为主,设立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创意与艺术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实行大学院制,学院下不设系。学校设立免疫化学研究所、iHuman研究所、数学科学研究所、大科学中心。学校按照1:10–1:12的师生比建设一支1000人规模的教授队伍,规划选聘500位常任教授和500位特聘教授。其中,常任教授主要来源于国际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实行常任教授制(Tenure System)。截至2021年2月,学校已选聘540位教授,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1位、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8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3位。2013年-2016年,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学校规划在校生规模为本科生2000名左右,研究生4000名左右。截至2021年1月,学校共有在校生4300名,其中本科生1631名,硕士研究生1851名,博士研究生818名。专业课程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选用国际经典教材/教参。学校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书院导师,在学习生活、创新实践、生涯规划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学校注重将创新实践融入培养全过程:全体本科生前往全国11个省16个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全体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前往102家企业和园区开展产业实践活动。学校与国际一流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资助优秀本科生海外学习交流:2016年至今,共有 132名本科生赴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参加“3+1”交流项目; 2017年至今,共有31名本科生赴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耐基梅隆大学等参加暑期科研交流项目;2015年至今,共有326名本科生赴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等参加暑期课程项目。截止2020年8月,已毕业的本科生中,约39%到国(境)外攻读研究生学位,其中进入全球TOP10高校深造占比15%,进入全球TOP20高校深造占比23%,进入全球TOP100高校深造占比82%;约40%的毕业生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约18%的毕业生到微软、特斯拉、通用电气、诺华、AMD、和辉光电、上海证券、上海银行、汉高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学校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的原始创新能力。突破“流水线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学院选修课程。已开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BeSTEC项目、宾夕法尼亚大学交流项目、牛津大学交流项目、基于导师实质性科研合作的博士生国际交流计划等。2016年至今,学校已有5届701名硕士研究生、3届200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并授予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2020年,首届83名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并授予上海科技大学学位。截止2020年8月,已毕业硕士研究生中,约84%到百度、华为、联影、国家电网、和辉光电、AMD、强生、3M、药明康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约14%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康涅狄格大学、马普煤炭研究所、慕尼黑大学、东京大学、香港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中,约34%到耶鲁大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密歇根大学、南加州大学、鲁汶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做博士后,62%到华为、百度、华力、药明康德、联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工作。最新的本科生招生原则:学校2021年将在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四川、贵州、云南、辽宁、天津、湖北、陕西、湖南、甘肃、重庆等18个省(市)开展本科招生。招生人数非常少,2021年选拔招录430名本科生。学校2021年将按照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管理科学等9个本科专业招录学生,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管理科学专业仅在部分省(市)招录。学校在高考录取阶段满足被录取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入学后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公开公正的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符合2021年上海科技大学所在招生省(市)高考报名条件的,理工科基础扎实,在科学创新、批判思维、人文素养、沟通协作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综合素质优秀并具备学科特长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均可报考我校。凡符合2021年上海科技大学所在招生省(市)高考报考条件的高中毕业生,可于即日起至2021年5月6日登录学校报名系统,在线填写“校园开放日”申请材料。准备材料(1)自述信1封:申请者结合上海科技大学“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办学理念与自身经历独立完成个人自述信一封。(800字内,自述中原则上不允许出现透露申请者家庭成员身份的信息)。(2)推荐信1至2封:由申请者班主任、任课老师、课外活动指导老师等叙述该生特点及推荐理由。(每封推荐信800字以内,报名系统中会提供推荐信提交方式)。(3)申请者本人高中阶段成绩单(需注明每门满分数值,加盖学校公章、经校长签字)。(4)申请者所在省(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单或证明材料。(5)其他能反映申请者自身特点的相关材料(经所在中学详尽公示的综合素质档案,申请者在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突出表现的写实记录)。说明:(1)申请者所提交的所有材料均要保证内容真实、完整,申请材料中存在虚假内容或隐瞒重要信息的将按教育部和上海科技大学相关规定处理。(2)所有申请材料均需以电子版方式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申请者参加 “校园开放日”时,需携带相关申请材料原件以备查验。学校拟在2021年6月10日-20日,分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最终日程安排以报名系统内公告为准。“校园开放日”将通过以综合面试为主的多样性活动全面考察考生综合素质。学校招生委员会将根据考生申请材料及“校园开放日”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定,表现优秀的学生将获得“校园开放日”综合成绩。所有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中报考上海科技大学的考生,其文化成绩(含教育部、所在省(市)相关政策规定加分)应达到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录取批次省份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学校将考生“校园开放日”综合成绩与其高考成绩相加后,与其他报考我校但未获得 “校园开放日”综合成绩的考生高考成绩共同排序,择优录取。上海科技大学未来的发展目标,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努力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杨简

高校做科研,望向更远处(解码)

核心阅读大学,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国高校在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同时积极落地转化、服务民生发展。多元的学科背景、完善的人才梯队、丰富的研究资源,使得高校在科研创新中具备独特的竞争力,能够紧盯未来科技趋势,攀登一个又一个科研高峰。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超循环气动热力、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高能量物质……这些基础前沿领域,一直备受科学界关注。近日,教育部在7所高校立项建设前沿科学中心,旨在打造相关前沿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创新中心和人才摇篮,在国际取得领跑地位。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主体,我国高校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要瞄准前沿领域,也要关切社会民生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崔铁军已经深耕电磁场和微波技术领域30年。他的团队于2014年率先提出用数字编码来表征超材料的新思想,在物理空间上叠加了数字空间,用不同数字编码排列控制电磁波走向,诞生了世界首个现场可编程超材料。在崔铁军看来,高校科研应始终聚焦前沿领域,围绕国家战略、重大工程开展工作。近年来,高校对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2018年,全国高校基础研究经费为5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高校对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增长的贡献率为51.1%,发挥着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在前沿领域成果丰硕。在今年揭晓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从通用项目获奖情况来看,授奖项目共239项,144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奖198项,占授奖总数的82.8%;91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159项,占授奖总数的66.5%。除了引领科技发展方向,高校也在服务和响应民生关切。随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机器人科研开始与助老工程相结合。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宋爱国教授的团队与假肢厂合作,在传统假肢基础上增加了力觉、触觉等传感器,研发出灵巧的机械手。此后,团队又陆续研发了拥有电子皮肤的柔性触觉机械手,拓展了康复机器人的认知训练功能,并正在研制传染病生物安全检测机器人。此外,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梨的高效育种、月季栽培和运销、微细矿物颗粒的资源回收利用等项目,也都反映出高校科研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国计民生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高校科研也要敏锐捕捉、与时俱进。”宋爱国坦言,服务社会民生要瞄准关键核心,再高大上的研究理念也必须落地,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利用多元研究资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这些年,许多南京市民发现,扬尘污染问题在逐步得到缓解。这离不开“智慧工地”建设:在南京市900多个大型工地上,装配式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可以对工人是否戴安全帽、有无人员抽烟、大气污染指数等实时监控。这背后,是东南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相关团队在保驾护航。传感器何时安装、地下管线如何铺设、无人车线路怎样规划?要让科学研究与现实需求实现“握手”,需要科研应用管理各方面人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庆教授说:“智慧城市建设面对的是复杂的城市系统,从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行管理,涉及众多学科、不同领域。”他认为,高校位于科研创新链条的最上游,不仅要与中游、下游的研究机构、企业等科研和应用主体紧密配合,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科背景多元、人才梯队完善、研究资源丰富的优势,让学科交叉、跨界融合成为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2018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要求各高校在实现创新引领中,开展系统、深入的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研究。不久前,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意见时,也强调深化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信息科学、医学、哲学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谢芃认为,交叉融合的学科资源,使国内高校在发展前沿领域过程中,人才结构更多样,获得学术支持也更为灵活。他所在的研究院,就有来自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等10多个学科领域的学者,时常在最前沿的研究领域碰撞出火花;两届研究生团队也来自多个本科院系,已在程序开发、数据分析、图像识别等工作中挑起大梁、形成创造力,在教学相长中推动学术进步。眺望未来发展趋势,指引当下科研方向2018年底,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新闻发布会在东南大学召开。按照惯例,关于科技发展和趋势等问题通常由一些权威的研究机构或学术组织来发布,由一所大学独立发布并不多见。这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都是科技前沿热点,包括数字“克隆”人、6G移动通信先期研究、信息超材料、分子铁电材料、网络群体智能等。东南大学副校长丁辉介绍,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并提出这些科学技术问题,旨在使科学研究更加聚焦国际科学前沿,形成支撑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引领性技术,做有前瞻性的科学研究。“铁电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材料,在航天、信息、能源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如声控开关、体温焊枪、B超探头等。”“分子铁电材料”的建议人、该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熊仁根介绍,无机—有机分子铁电材料可以安装在心脏中,利用心跳形成的能量持续工作,实现对健康监测;也可以利用塑性相变产生大的熵值,用于不需要气体压缩来制冷的固体制冷空调中。1920年,法国人瓦拉塞克在罗谢尔盐中发现最早的铁电效应,揭开了研究铁电材料的序幕。100年后的今天再回望这段历史,熊仁根感慨万千:“高校搞科研创新,不仅要立足当前,更应该着眼长远。”未来目标也为当下科研指引方向。发布会上,熊仁根制定了团队科研的远景目标: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材料技术开发,到应用探索,全链条一体化推动分子铁电材料的发展,保持我国在国际研究的领先地位。一年多过去,当时的目标在逐步实现:团队有了高水平学术论文、更多的学界话语权、世界领先的成果应用。“用未来指导当下,我们增添了动力,也增加了信心。”熊仁根说。“在明晰定位、发挥优势的基础上,学校科研创新产生了积极的成果,在量子信息、网络空间安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脑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丁辉介绍,2019年,东南大学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304项,科研到款总经费超过28.3亿元,授权国内外专利1802项,位居全国前列。《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18日 12 版)

小雅

深度好文:中外合作大学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中外合作大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日益成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和驱动力已成为共识,但在中外合作大学这一新型教育载体中,学科建设及学位点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保障还有待研究与加强。在有效引进教育资源的同时,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的协同发展,还需要迫切融入新建中外合作大学的事业发展规划。[关键词]中外合作大学;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协同发展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是中外合作大学科学办学的核心工作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跨境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高校国际化发展、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满足人民多样化优质教育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经教育部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有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1230个,含独立法人机构9个。本文所述中外合作大学就是指这9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设置的一类中外合作办学(含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自2005年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正式设立以来,中外合作大学已走过16年发展历程。中外合作大学立足中国国情,融合中外教育优势,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为中外合作大学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师资建设、管理机制、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孕育并形成了许多新理念和新方法。同时,中外合作大学交汇着中西方不同历史文化、政治制度、意识形态,融合着中西方不同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多元思想文化在此交锋碰撞,国家主权、法律法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办学方向等诸多原则性问题不断凸显,考验着中国教育顶层设计者和管理者的智慧与韬略。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阐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时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目标、新要求,教育系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是对新时代中外合作大学的新定位和新要求,意味着中外合作大学在推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也将承担更为重要和艰巨的历史任务。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协同发展是新建中外合作大学科学办学的核心工作。作为成建制、整体性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形式,中外合作大学引进、吸收、融合着世界先进大学治理理念和治理经验,对于推进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逐步发挥出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成为推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和“新引擎”,最终实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目标。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最主要的依托就是学科,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在学校发展和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位点是现代大学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点工作。因此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必然是新建中外合作大学规模化办学与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那么中外合作大学如何更好地结合不同国家的学科与学位点管理模式的优势,实现自身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的协同发展,更好地承担起培养国际化人才、推动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使命,是新时代赋予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课题。中外合作大学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相关研究分析目前国内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中外合作大学的研究与思考还不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及对中外合作大学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探索。如丛喜权等在研究中俄合作办学项目时提出,需要扩大优势专业合作领域,加强合作项目的学科建设规划。孙珂从中外双方的合作原则角度出发,建议合作须遵循追求共同理想、实现性格互补、保持独立人格、丰富共同活动、发挥社会功能等五个原则。刘经南等提出了“高起点、小步履、分阶段”的中外合作学科与学术发展的战略路径。华长慧等认为,在整体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应注意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坚持中国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特色。金忠明等研究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发现教育主权的被动和开放的不足、质量评估体系欠缺、国际化师资的高流动性与师资队伍建设稳定性之间的矛盾等内部问题,以及法律政策仍不完善、社会参与度低等外部问题。在有限的对中外合作大学治理体系研究中,王嘉慧提出治理的核心是自治,合理利用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加入第三方治理体系,无论是董事会还是党委进行领导,都需要兼顾和平衡其他因素的作用。张晓军的研究成果指出,建立中外合作大学利益相关各方共生共荣的治理平台,除了政府、董事会、教师,还有家长、社会精英、工业界参与的有效互动机制,搭建起鼓励利益相关各方广泛参与的治理框架。以上研究成果反映出,国内学者对中外合作大学这一特定对象的科学管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鲜有从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科学管理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作为对特定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形式,在中外合作大学其特殊属性下的学科与学位点协同发展建设研究尚属空白,如何结合中外不同的学科管理模式优势,如何选取、引进和建设国外优质学科,如何将中外合作高校间的优势学科互补和融合,如何在新建中外合作大学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同步高效开展,已有的成熟理论与实践尚未有机融合,需要研究更为行之有效的实施模式,并力求在更多样本调研的基础上获得有效例证。有关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研究方面,我国学者有深入和长期的研究。但由于对国外学科管理普遍缺乏深入了解,研究仍有更深的层次可探讨。何培提出高校进行学位点布局不能盲目简单追求学位授权点数量的增加,而要充分考虑国家地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市场需求和本单位学科发展需要等。毛欣等认为,学科建设的结果是学位点获批和人才培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房正宏等指出,学科决定学位点的基本形式,只有先有特定的学科,才会有相应的学位点,而不存在没有学科的学位点,学科发展达到相应水平才可增设学位点。安学斌等指出,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建设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学位点是学科的本质要求与重要载体,是现代大学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共生共荣。赵世奎认为,我们要跳出学科“窠臼”,打破“学科培育-学位点设置-人才培养”的传统流程,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重大紧迫需求、主攻方向为导向,由培养单位按照自身特色优势、资源条件以及对需求的现实理解和趋势研判,超越单一学科甚至既定交叉学科的知识体系,以个性化项目的形式整合多学科资源开展研究生教育。王红梅在研究了主要发达国家学科发展动态和机制保障后总结出,各国学科动态发展的体制机制分为高校主导型(如英国、美国)、政府主导型(如俄罗斯)和多主体推动型(如法国、日本)三类,发达国家学科专业设置更加精细,新的学科与学科群不断涌现,鼓励发展新兴交叉学科,重视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融合发展。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的协同发展是高质量建设的有效路径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若不能正确处理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的关系,会产生片面追求学位点数量和规模,“重申报、轻建设”,导致学位点发展与学科发展目标相脱节,制约学科水平与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制度的自觉建立以及新建中外合作大学快车道上的内涵建设与发展。因此,研究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的概念内涵,厘清相互关系,结合不同国家学科和学位点的有益管理与建设模式,并在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的共同目标前提下提出两者协同发展策略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中外合作大学是跨境教育在我国的主要实现形式,除具有大学组织的属性外,还具有在华跨境教育机构的属性。这一特殊属性要求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科与学位点科学管理不能简单等同于单一大学组织属性的国内普通高校的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中外合作大学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始终保障我国教育主权,必须妥善处理合作各方的利益需求,必须保障外方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可按照绝对优质、相对优质、新兴和急需领域三个方面来界定,加快引进和建设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学科门类。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集群化发展的重要一极,近几年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异军突起,先后建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两所中外合作大学,一批中外合作项目也取得瞩目的成绩,成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版图的重要发展和研究区域。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为例,需要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教育发展规划,结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机制的特殊性,探讨促进新时代中外合作大学学科管理与建设的方式方法,必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实践与规划俄罗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第四大外方对象国,仅位居美、英、澳之后。从1994年第一个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开始,经过26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共有44所高校开办对俄合作本科项目,其中仅有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由中方“双一流”A类院校与俄方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合作举办,开展本硕博全层次培养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学校从诞生伊始,就获得了中俄两国元首的高度关注和亲自推动,承担着为“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当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发展机遇下,学校植根深圳沃土,全面引进莫斯科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办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在合作三方相互学习、协作、融合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创新,开启了中俄人文交流合作新篇章,短短4年已发展成为中俄合作办学领域的领头军。学校依托莫斯科大学特色传统专业和北京理工大学的工科优势,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市科技产业集群特点,突出高起点、国际化和综合性的办学特色,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合理布局。学校目前在6个系7个本科专业、3个合作培养硕士学科、2个合作培养博士学科开展教育教学,涉及理、工、经、文四个学科门类。俄语专业已批复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学专业建立了中俄计算数学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并在努力打造国家级一流学科专业。学校计划于2021年增设经济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3个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专业。最终实现所有专业本硕博全层次培养。作为新建学校,计划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科学决策,合理布局,重点引进和建设莫斯科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通过“两点突破,交叉融合,带动全局”的策略,提升学科的学术生产能力与产出效率,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快推进专业规划与建设,规划增加数学与力学、物理以及工程类专业,推进建立本、硕、博相衔接的学科专业体系。学科建设突出重点,强力建设基础学科和前沿交叉学科专业,建设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培育学科,打造一流学科专业。最终实现学校办学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同步双赢的目标。作为新建中外合作大学在进行学位点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中外合作两所母体大学的学科优势。学位点建设首先应考虑学科的基础和实力,对于外方优势明显的学科,如何引进,如何与中方院校相关学科有机融合,形成合建学科,并将该学科学位点建设作为一个长效过程,各个环节应循序渐进,做到基础扎实、发展健康。因此,未来实践仍需从顶层规划出发,以研究中外合作大学学科发展规划为出发点,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需求,为年轻的中外合作大学合理的学位点布局提供有效的政策与措施保障。(作者系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工学博士)参考文献:[1]张继明.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述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2).[2]柯财富. 宁波诺丁汉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特点与启示[J].安徽文学, 2016, (11).[3]郭强, 赵风波.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俄跨境高等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 2017, (7).[4]丛喜权, 宗希云. 中俄合作办学项目研究与思考[J]. 世界教育信息, 2015, (2).[5]王喜娟. 新加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政策探析[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3, (7):62-69.[6]孙珂. 后发展理论视角下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建设:特征、条件与路径[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4, (9):55-59.[7]刘经南, 李慧. 打造高水平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新平台[J].前沿观察, 2015, (1):35-37.[8]金忠明.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运行机制的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 2012, (7):1-6.[9]张瑞瑞,袁征. 中外合作大学是不是第三种高校类型?[J].现代大学教育, 2016, (4).文|王曼丽来源:神州学人(2021年第4期)

戒音

清华大学2020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出炉,真好看,好羡慕(多图)!

今天,清华大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正式发布了。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展示2020通知书新版清华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来啦!据悉,新版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凸显清华人文底蕴,通知书外壳采用清华校色——紫色。通知书内页左侧为精美的插图页,提取清华大学校河、荷塘、荷花等清华元素,与清华学堂、二校门、大礼堂、日晷、西体育馆等系列标志性建筑相融合,展现了清华校园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生机活力。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吧:据悉,从7月20日起,清华大学所有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将陆续寄出。这寄出的通知书有你的吗?或许你现在心中有一个理想,朝着希望迈进,未来将会有你的一份清华大学通知书,加油!信息来源: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研招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