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校招中研究生成了门槛,研究生已经成为以后念书的基本标准了吗?僧诠

校招中研究生成了门槛,研究生已经成为以后念书的基本标准了吗?

校招中研究生成了门槛,研究生已经成为以后念书的基本标准了吗?毋庸讳言,现在的校园招聘中,很多相对较好的单位确实把研究生学历作为招聘的门槛,特别是在毕业生的校园招聘中;不但如此,还有些附加条件,比如在校成绩、英语过级情况、职业资格证书等。一方面,现在研究生每年毕业人数是60万左右,数量不小,而相对不错的单位新增岗位数量并不很大,就业市场有供过于求的迹象,学历要求自然水涨船高,好一些的单位要求研究生学历自然而然,加上校招面对的对象是在校学生,大多数人都是没有什么实际工作经验的小白,只能通过学历、成绩、证书等情况予以选拔,特别是学历要求会较高。另一方面,在校招这种比较特殊的招聘环境中,面对的是一窝蜂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场面展示的往往是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状况,很多单位招聘几十个人,却能收到成堆的简历,因此这个招聘环境是大大有利于用人单位的,他们会在无形中提高招聘的门槛。所以,校招中对于学历的要求往往高于现实中的实际供求情况,出现很多单位招聘中把研究生学历当做最低学历,也是难免的。当然,由于现在每年毕业800万左右的大学生,本科生占了其中一半以上,每年这么大的大学生新增数量,让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确实竞争力不强;加上研究生现在每年毕业人数也是5、60万,而且每年都有扩招,这使得即便是研究生毕业,也未必一定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但一般来说,相对于本科生,无疑是明显增强了就业竞争力的,所以现在很多人考研,考研大军不断膨胀。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正处在一个“学历大爆炸”的时代。20年前,大专生就属于较高学历了;但到了10年前,大专生已经落伍,本科才算学历不错;而现在,本科已经是很普通的学历了,研究生才算学历不错。这种群体性的学历“升级”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且,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10年后,研究生学历变得比较普通,也并不出乎意料。虽然现在不可能人人上大学,未来也不可能人人都念研究生,但对于个体而言,念一个研究生还是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的,可以把这个作为自己念书的一个“标准”。不过,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研究生学历无论放在怎样的时代,都属于高学历,都只可能是相对少数人可以拥有的,说“研究生成为以后念书的标准”,仍然是不恰当的。我国目前大约有800万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即便每年增加60~70万,十年后,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的比例仍然只占总人口的1%左右。虽然那时候研究生学历比较“普通”,但仍远远谈不上“普遍”。“研究生成为以后念书的标准”之说还是不能成立的。你对此怎么看呢?

相火

中国研究生有多少?大学生考研率一成,在同龄人中占比仅3%

近些年,相信大家身边能看到的研究生是越来越多了,那么中国的研究生到底有好多?是一个什么比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的研究生单指硕士研究生。一、研究生的绝对数量和增长趋势。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2019年为例,当年,中国研究生毕业63.97万人。这个数量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简单按人口比例来分配,相当于每一万人口里当年有4.57个研究生毕业。比如一个一亿人口的大省,相当于当年有4.57万研究生毕业。2019年研究生招生81.13万,从与2019年研究生毕业数量的对比,也可以看出,研究生处于增长态势。简单按研究生主要读3年来算,则每年的增长数量约为5.72万,年增长率约为9%,看起来还是一个不错的增速。二、普通大学生考研比例和增长趋势。2019年普通本专科大学生毕业758.53万,而研究生招生81.13万。简单按比例来算,当年大学生考研比例大致为10.7%。同样计算,2018年为10.1%,2017年为9.8%,2016年为8.4%。从逐年变化情况来看,大学生考研比例也是在稳步增长。三、一代人的考研比例和增长趋势。2019年毕业的研究生,主要是2009年初中毕业的那一拨人。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机制,初中生基本涵盖同一年出生的全部人口了。2009年中国初中生毕业人数1797.7万。这批人最后读研毕业的大约63.97万,他们1993年出生的这批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3.5%。同样计算,1992年出生的那批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3.2%,1991年出生的那批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2.9%,也是在稳步增长。最近3年毕业的研究生,也就是90初出生的那一代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3%。经过这几个数据的比较,大家对中国研究生的数量有个概念了吧。

所治愈下

大学生读研究生现状,导师对学生有多么真诚,就会有多么失望

如今,本科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也不受欢迎了,985、211工程类重点学院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学生也通过参加研究生考试获得了竞争力,但是,考研后,导师对学生有多么真诚,就会有多么失望,这是为什么呢?1.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往往只知道读死书,对知识和科学研究却不知灵活应对。很多学生在考研究生的时候,很多人往往读书、努力学习,取得研究生考试的资格,中国大学生往往喜欢读死书,也就是说他们永远不知道怎么灵活运用,太依赖教科书知识,当然,其中也有国内教育制度的缺陷,学生在考试中经常被表现出来,但是,真正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工作的时候,总是不能灵活运用技术,这也是很多硕士和博士生的悲哀,原来这些人是社会各行业的优秀人士,这样看来,多数是书呆子,很多大学研究院的指导者,往往在学生进入研究院时,都会细心教导,但往往学生们的学习和探究心会让指导者失望。2.学习能力很高,但是独立力很弱。研究生院的学生、硕士和博士生们经常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习和专业上,对社会经验和生活动手能力非常弱,社会经验也非常不足,也许有人会说“爱因斯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自我管理能力也非常差”,但是,我们不能和这个物理学的大亨相比,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博士每年都有几千人,硕士和研究生人数不限,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一些生活细节,我们再找借口,我们说是尖子人才,这些小事不值得我来动手,在研究院,博士课程的很多指导者对大学院有着这样的想法,虽说学习了先进技术,但如果连这些基础工作都不想做的话,可以放心为祖国做贡献吗?这是很多研究生的指导者最失望的地方,因为学业重没有借口,所以没有时间做细小的事情,这对很多领导来说是个心寒的地方。3.研究生的大学院考试太重视学术,担心信息商的锻炼。大部分研究生直接从小学到大学,还去了大学院、硕士、博士,因此很多研究生其实没有受过社会锻炼,挫折也没有经历过,大部分研究生的情商锻炼令人担忧,曾经武汉大学的博士领导人说,关于这一点,研究生院的指导者和研究生院的学生们交往得比较多,但是彼此成为朋友的机会很少,我们不能追究很多研究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是一个人走上社会,不知道作为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当然,道德教育也逐渐成为学生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大学院考试的机关也开始锻炼大学院学生的社会接触能力和动手能力,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的硕士和博士也会成为综合性的人才。对于上述情况你是怎么看的呢?大家可以再下方留言区留言哦。

肥女孩

研究生满街走?全国在学研究生286万,100个大学生中仅6人是硕士

全国在学研究生286.37万,硕士生招生81.13万人,100个大学生中仅6人是硕士!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总结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的各项数据,结合《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今天来为大家进行考研领域相关数据的一些分析,仅供参考,也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进行讨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201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本科教育在校生2831.03万人,在学硕士生234.17万人,在学博士生38.95万人。201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4002万人,较前一年增长4.4%,本科教育在校生3031.53万人,较前一年增加8.3%,在学硕士生243.95万人。,较前一年9.78%,在学博士生42.42万人,较前一年增长8.9%。而在学硕士生在高等教育在学共规模中仅占比6%,在学博士生在高等教育在学共规模中仅占比1%。所以一些人会说“现在满大街都是研究生”,“随便抓一个大学生都是硕士”觉得研究生贬值的说法是绝对不成立的。研究生在我们国家仍然是“稀有物种”,含金量依旧很高。研究生招生规模2018年研究生招生85.80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9.55万人,招收硕士生76.25万人。2019年研究生招生91.65万人,较上一年增长11.9%,其中,招收博士生10.52万人,较上一年增长10.1%,招收硕士生81.13万人,较上一年增长6.4%。从数据对比来看,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上年仅仅增加4.93万。研究生报名规模来看看这样一组数据历年研究生报考人数2019年:341万;2018年:290万;2017年:201万;2016年:177万。2019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341万,较前一年增长17.5%。对比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率为11.9%也能说明今年研究生竞争异常激烈,虽说今年扩招了18.9万人,不过报考人数却更多,真的可以说今年是考研最难的一年。推测按照数据以及今年经济及社会情况推测:明年考研报名规模可能会突破400万,且推免比例会增加,而招生规模增率不及报名规模,明年或许成为新的考研最难年!通过这几组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有:研究生学历含金量依旧很高,考研成果提升自己的不二选择。研究生招生规模虽然历年增加,但报考人数比例超过招生规模增长比例,今年考研竞争堪称最难上岸的一年!

妇女节

为什么总说大学生不如研究生?这三点非常关键,难怪大家都读研了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范围内一共有将近900万的本科毕业生,其中考研的人数史无前例地攀升到了341万人,大学生考研比例超过了3:1,创下了全新的记录。考研or工作?这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要做出的抉择,关键之处在于,很多大学生到了大三还在犹豫不定,究竟是该考研还是该工作呢?以最近三年的数据为例,2018年考研人数达到了238万人,2019年考研人数飙升52万人,考研总人数高达290万人,然而这还不是最高的记录。据2020年考研官方公布的现实,2020年考研人数达到了恐怖的341万人,在大学生群体中,考研的比例高达3:1考研人数以每年超过五十万人的速度在增加,从2018年到2020年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考研比例从4:1攀升到了3:1讲道理,读了十多年的书,难道还差这两年的读书时间吗?读完大学就工作和读完研究生再工作究竟有什么区别,相信你看完就知道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首先要搞清楚一点:我们读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别扯那些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崇高理想,我相信大部分人读书就是为了搏一个好前程,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让自己的后半辈子不用太辛苦。不过真的有人了解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的区别吗?我猜,大多数人只是对读研这件事情懵懵懂懂,甚至只是大概地知道读研比本科就业要好,至于优势在哪里也说不出来,只知道找工作比本科生更轻松,薪资待遇更好罢了。读本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学分修读,课程多而杂乱,看似什么都懂,其实是什么都不懂,一门课最多有48个课时,老师往往只教授了一些微不足道的皮毛知识,这短短的48个课时根本不足以让学生们真正掌握好一门知识。据我所知,大学四年下来,大部分的专业都需要修读几十门课程,其中真正对学生有用的课程屈指可数,但是介于学校的规章制度,真正有用的课程时间非常有限,学生们大部分的上课时间都被一些无关紧要的课程消耗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应届毕业生眼高手低,专业技能差的原因了。而读研就不同了,如果说本科的学习是宽泛而浅薄,那研究生的学习就是专精和深挖。与本科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生已经有了自己发展的方向,未来只需要在擅长的方面深挖钻研即可,无需像本科生那样什么都要学习。这样专注一方面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研究生对某一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储备是本科生很难达到的,相比于知识浅薄的本科生,专精某一方面的研究生更容易受到面试官的喜爱。学历上的天差地别本科生和研究生最直观的差别就在学历上,研究生学历要比本科生高上一级,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别,和高中生与大学生没什么两样。如果你是面试官,高中生和大学生同时面试,你肯定不会选择一个高中生,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华为、腾讯等名企很少会让本科生担当重任,不说名企,就连一般的企业,管理者也很少不是研究生出身的人。在华为的“天才少年”项目中不难看出,受任正非邀请的天才少年无一不是985博士毕业的学生,而且华为内部很多都是研究生出身的员工,本科生所占的比例很低。我们不难看出,在现在的社会,研究生学历将逐渐成为主流学历,本科生将被社会淘汰。从2018年起,全国范围内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在扩招。不仅如此,现在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建议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一旦高中被纳入了义务教育的范畴,那本科将迎来寒冬,本科学历彻彻底底地烂大街了,到了那时候,也就研究生学历还值点钱了。虚假的大学生和充实的研究生读大学,很多新生还沉浸在高中老师描绘的蓝图中,“大学可以随便玩,想干嘛就干嘛”,“大学很自由,根本没人管你”很多人对老师的话信以为真,在大学期间挥霍青春,不是在打游戏就是在刷剧,往往只有快到考试的时候才开始疯狂学习,试图弥补浪费掉的时间。有一说一,考试前几天开启疯狂学习模式确实是可以让一个大学生从一无所知达到考试及格的水平,让你不会承受挂科的后果。这是幸运,也是不幸。59分=0分,60分=100分。很多大学生信奉60分万岁的理念,对很多勤奋学习,积极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学不屑于顾,毕竟60分就能及格,拿95分也是及格,干嘛还要这么努力地学习?以前还好,现在的大学生良莠不齐,很多人忽略了日常的学习,考试前才开始突击复习,复习时下定决心:下学期一定要好好学习。结果下个学期还是老样子,混吃混喝混到毕业,大学期间没有掌握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连高中生都不如。读研究生就不一样了,读研只有两种途径,要么保送,要么就是考研成功。和高考不同,研究生考试全靠自己,没有人督促,也没有人看管,全靠自己的自觉性。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能读研的人一般自制力都不差。也许你能看到很多大学生混日子,他们不是忙着打游戏刷剧,就是忙着谈恋爱;但是你很少可以看到研究生会放纵自己,萎靡不振。大部分的研究生要么留在实验室,全身心投入科研课题,丰富自己的学术成果;要是就是忙着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总之相比于迷茫的本科生,研究生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何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日子虽然过得辛苦、忙碌,但现在吃学习的苦,总好过将来吃生活的苦。最可怕的是你在本应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了安逸,读书本来就是为了以后的日子积累知识和技能,你却在最应该吃苦的年纪放纵自己,也许你应该明白:眼下的安逸将会成百上千倍地报复未来的你。总结读研更像是读书和工作的结合体,都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可以见识到各种社会上的丑陋现象。其实读研更接近真实的社会,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更像是员工和老板的关系,导师让你延毕更像老板压榨免费劳动力的样子。读完了研究生,其实就和一个工作了两三年的职场人没什么不同。大学生知识和技能不如研究生、学历不如研究生、工作能力也不如研究生。没有人天生就是研究生,他们也是从大学生走过来的,大学生该有的优点研究生有,但是研究生的优点大学生很难具备,有些东西不读研你是很难感受的到的。看到了这里,相信你对研究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薪资差距并非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要差别。研究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往往比很多大学生要强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都青睐研究生的原因了。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赞评论~

执圭

大学生读研究生现状:导师对学生有多么真诚,就会有多么失望

随着中国学历的逐渐精英化,本科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也并不吃香了。当985、211工程类的重点院校逐渐的成为社会的主流后,学生也开始通过考研而赢得竞争力。但是大学生考研后,往往自己的导师越是真诚教导,学生越是让他们失望,这又是什么情况呢?学生考研后,往往只懂得读死书,却对待知识和科研不懂灵活对待。在许多学生考研究生时,很多人往往只懂得靠读书、刻苦学习而取得研究生的考研资格。中国大学生往往喜欢读死书,就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懂得如何去灵活运用,太依赖于课本知识。当然这其中也有国内教育制度的缺陷,学生在应试考核中往往表现都非常不错,但是真正用于科研和研究类型的工作时,却始终不会灵活技巧,这也是许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悲哀。原本这些人群就是社会各行业的佼佼者,这样一看大多数都是一些书呆子。许多大学研究院的导师们,往往在学生进入研究院时,真诚细心教导,但是往往学生们的学习和探究精神让导师们是非常的失望。学习能力强,自立能力却非常薄弱。研究生们、硕士生以及一些博士生,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和专业之上,对于社会经验和生活动手能力却非常的薄弱,社会经验也是非常不足。或许有的人会说:“爱因斯坦也是专精于学术,自理能力也是非常差。”但是我们不能和这个物理大亨相比,毕竟中国每年的博士都有几千个,硕士和研究生更是不尽其数,古代思想家韩愈有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把生活细节中的一些环节给遗忘点。我们更是借口说我们是尖端人才,这些小事不值得我来动手。而在研究院,博士站许多导师对研究生们这种想法是很着急,虽说你是学习尖端技术,但是如果连这些最基础的事务都不愿意动手,如何安心让你们去奉献祖国呢?这也是许多研究生导师最失望的地方,因为学业繁重借口没时间搞细枝繁节的事,这对于很多导师而言是很心寒的地方。研究生考研太重视学术,情商锻炼堪忧大多数研究生都是直接从小学上到大学,再上到研究生、硕士和博士,也因此很多研究生其实没有遭受过社会的锻炼,也没有经历过挫折,大多数研究生情商锻炼是堪忧的。曾经武汉大学的博士导师说过:“我教过的博士中,很多人太过看重学术和时间分配,往往他们容易错过一些很现实的东西, 比如情商。”这一点大多数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们相处更多还是师生,但是很少可以彼此成为朋友。我们没法吐槽广大研究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人进入社会,不懂为人处世,不懂圆滑,不懂人情世故,他其实是走不远的。当然,道德教育也逐渐成为了学生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许多考研机构也开始锻炼研究生们的社会接触能力和动手能力。相信有一天,中国的硕士和博士也会成为综合性人才。

张良

大学生考研:读不读研究生,区别有多大?过来人告诉你

对多数大学生来说,毕业、就业都是迷茫和未知的两件事。很多人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经验不足、因此没有信心进入社会、走向职场。还有人觉得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复杂,每天的工作压力太大。大学生本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一群人,有老师和家人的庇佑,平时也没有烦恼,而毕业让他们充满了恐惧,就业让他们想要逃避。于是,考研成为了很多人逃避成长的借口。2019年研究生初试多达290万人,而2019届毕业生人数是823万人,也就是说,2019届大学毕业生里,将近1/3的人选择了考研。那么对考研和毕业后直接就业的人来说,读不读研究生,区别到底有多大呢?一、学历和能力不一样读不读研,最主要的区别就体现在学历和能力上。现在拥有本科生学历的人几乎“满大街都是”,读研就意味着拿到更高学历的文凭,在今后的就业求职过程中,我们所拥有的学历这块敲门砖的分量更重,很多专属于研究生的工作岗位我们也有了竞争的资格。再者,本科阶段的学习本就只是给专业知识打下了一个基础,可能这个基础还并不牢固。通过读研,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会更上一个台阶。二、工作起薪和起点不一样很多公司和企业对待员工,其实是实行的不同的薪资标准,学历不同,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同等职位下,转正后的员工工资,研究生的工作起薪都会比本科生高一个档次。在有些单位招聘公务员时,明确要求必须是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才能报考,而本科生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即使能力再强也是如此。所以读不读研,将来工作的起薪和起点是不一样的。三、人际关系圈层不一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中国人总是将人脉和圈层看得非常重要。读不读研,在所处的圈层和人际关系上也有非常大的区别。读研究生期间,接触的大多都是比本科阶段更加优秀和努力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自己的平时的习惯,爱偷懒的人可能也会因此变得勤奋起来。研究生的圈子比本科生的圈子对彼此的帮助更大。四、在工作中的受器重程度不一样很多本科生毕业找工作,一般都并不是对口的,而且多是技术性的基本岗位。但研究生受到的教育更专业、学习能力更强,将来在工作中也更容易受到器重。特别是体制内的工作,研究生要比本科生更优先提升。但是不管学历为何,只要在工作中勤奋努力,肯吃苦,老板自然也是会看见的。对读不读研的差别,你怎么看呢?

三学

现在研究生遍地都是?大数据告诉你:研究生所占比例超乎你的想象

随着近十几年高校的扩招,现在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900万。于是很多的人的调侃道:一个月3000块钱招不来一个农民工,但却可以招来一个大学本科生。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道出了很多本科生的无奈,同时也更加显示出大学生就业的尴尬。大学生就业同样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考研作为自己未来人生规划的一部分,并投入到考研的大军。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为238万,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290万,仅仅一年人数就激增了50多人。于是,又有人说: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研究生越来越不值钱了,现在的研究生学历遍地都是。研究生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下,研究生学历的人真的遍地都是吗?研究生真的越来越不值钱了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全国研究生报录比例历年来研究生报录比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就报考人数来说,除了2014年以及2015年考研人数出现小幅的减少,从2010年-2019年,考研人数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近三年,考研人数快速上涨并突破20%增长率大关;就录取人数而言,从2010年-2019年,高校研究生招生数量呈现稳步扩招趋势,在将来这一趋势也将继续。以1995年全国招生4万人研究生为基数(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开始计算,截止2018年(2018年招生70万左右),1995年-2018年总的研究生数量为817万左右。因为1995年之前招生数量相对较少,所以1995年之前的研究生数量我们暂定在20万,也就是说全国研究生(包括在校生)数量为837万。研究生如果按照中国总人口15亿计算,那么全国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比例为0.54%,这也就意味着每10000个人中有研究生学历的为54人。0.54%,你对这个数据是否有概念呢?你是否还在担心研究生学历贬值呢?虽然研究生扩招是大势所趋,但研究生遍地跑还是夸张了点。考研对于以上,你怎么看呢?你认为现在考研的价值大吗?欢迎你的留言。

无用

为什么考研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网友:研究生学历比本科生的值钱!

在现在这个社会,大学生每年人数都在增加,本科学历已经从以前的非常金贵到现在的非常普遍,从前的一个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是名人,而现在的一个大学生只是教育体制下的普普通通的一名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不同专业的考研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原因,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首先就是为了提升学历,增加才干大学毕业本科生在选择就读研究生时,有一些人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有些专业的学生选择跨专业考研,这样相当于在自己的本专业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其他专业的基础,比如本专业是外语系的,例如本专业学的是英语,可以跨专业考研汉语言国际教育,能够同时运用汉语和英语教学,这样的人才也是在市场上十分吃香的,并且有些本专业是研究分子材料的,学校设有重点实验室,这样的专业的学生选择考研,是可以跟着导师去实验室做实验的,这也是为了学习更多科研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量,收货颇多,这也是爱学习的孩子选择考研的原因。其次就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每一年在毕业的那两个月份之前,学校里面都会来一些企业进行校招,这也是为了方便毕业生能够快点找到满意的工作,但是即便是这样,每一年毕业生的应聘形势也很严峻,很多人应聘不上理想的岗位,并且有些学生会错过找工作的最佳时间,从而失去就业机会,成为失业人员,并且他们在短时间内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考研读研,在读研期间能在学到一些东西的同时,明确一些目标,在读完研之后,会更加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会更加从容,并且很多学生在迷茫阶段对于找工作一事也是一头雾水,所以这时最好的选择还是考研。最后就是为了找工作时更高的起点,能够得到的薪资更高很多本科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会发现底薪不是很高,并且在很多招聘网站或者公告上面都会发现招收的本科生得到的薪资普遍比研究生更低,因此很多本科生选择读研考研,在获得研究生文凭之后去找工作,这时研究生文凭对于大学生来说会更加具有竞争力,很多用人单位或者是招人企业对研究生的招聘力度比本科生更大,也就是说当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起面试,再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研究生会更容易被录用,并且薪资会更高,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读研。其实考研读研还是要看自身家庭经济情况还有自己实际情况,其实有很多专业没有必要考研,因为有些偏技术的专业更加看重实际经历和工作经验,所以在考验的时候也要看自己是否需要考研,不要看到周围人都在考研就跟着去考研,并且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先工作几年,再考研,这样会比较好一点,当然考研并不是说一考就能考过,每年考研大军也是很壮观的,但还是有很多人考不过,网友这也是为什么研究生学历会比本科生学历更值钱的原因。当然,如果你在大学期间就立志要考研,那么从大二就可以开始了解自己所想考研的专业,并且了解自己的意向,查询一些资料,当然也可以问已经考过研的学长学姐们,这也是对考研做准备的。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滑稽戏

中国大学生:读研给我更多选择的机会

美国《纽约时报》1月19日文章,原题:就业难催生考研热:“被困住”的中国大学生 毕业在即,21岁的大学生杨晓敏(音)没去参加学校的招聘会。她认为自己根本拿不到工作机会,“有些职位甚至连本科学历的都不要”。于是她在上个月和创纪录的377万同龄人一起,参加了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读研不一定能帮我找到更好的工作,但至少给我更多选择的机会。”中国经济已从新冠疫情中反弹。但有一个领域仍然严重匮乏:为该国人数迅速增长的大学毕业生提供理想的工作。复苏主要是由制造业等蓝领产业推动,中国经济仍然严重依靠这些行业。在政府的鼓励下,许多学生正在寻求权宜之计:继续深造。中国教育部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宣布将扩招18.9万硕士生——增幅近25%,本科生也将扩招30万以上。今年的考研人数比前一年增长了近11%,是2016年的两倍多。在经济不稳定时期,世界各地的学校通常都会成为许多人的着陆点,但是在中国,推动扩招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甚至在疫情暴发之前,该国的毕业生就抱怨没有足够的合适工作。在微博上,“如何看待考研热”的话题浏览量超过2.4亿次,有人担心随着招生人数激增,教学质量或学位价值会下降。招聘平台智联招聘的一份报告称,去年6月,在该平台上注册的2020年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为26.3%。平台上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的职位数量较上年同期下降7%,而申请人数激增近63%。“当前中国需要的是更多具有技术资质的人才,而不仅仅是拥有大学学位的人”,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莫家豪说,“存在技能(与期望值)不匹配的现象。”过高的预期可能加剧了就业竞争。智联招聘称,即使在疫情期间,每个大学毕业生平均也可申请1.4个职位。莫家豪说,许多人只把目光投向大城市或者高薪工作。(作者王月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