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2考研是指哪一届的?现在是大几?不亦小乎

2022考研是指哪一届的?现在是大几?

近年来考研热持续升温,2020考研报考人数超过了340万,很多大学生都是提前准备考研的相关内容,前段时间高考后甚至还有很多高考生咨询小编自己什么时候可以考研,小编也是吃了一惊,对于很多第一次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可能很多考研常识大家不是很清楚,比如这个问题就是大家经常喜欢问的,比如我是2019年上的大学,什么时候考研等等,下面文都考研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考研年份的问题,希望能让大家清楚明白地了解这个问题。2022考研是指哪一届的?考研是这样的比如你是2017年上的大学本科,你考研初试是在你大四的上学期,那么就是2020年下半年考试。这个是2021考研也就是今年考研的同学。所以2022考研的同学就是2018年上大学本科的同学,就是2018届的大学生,考研时间是2021年的12月份(具体时间会有相关的公布)。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2022考研的意思是你大学毕业考上研究生去读研的年份就是2022年9月份去读研的学生,用这个年份减去4就是你上大学的年份。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表格大家就清楚了!(具体时间以官方通知为准预计时间仅为参考)2022考研现在是大几?前面我们有说2022考研的同学是2018年上大学,那么现在我们是2020年8月份,下半年2020年9月份开学之后2022考研的同学就是大三上学期。2022考研现在可以准备了吗?其实很多2022考研同学都已经开始准备了,随着考研报名人数增长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同学在大三之前就开始了复习,因为虽然看起来时间还很多,明年12月份才考试,但是毕竟在校生还有很多自己的课程实习等事情要忙,所以现在开始准备2022考研是可以的。以上就是文都考研小编整理的“2022考研是指哪一届的?现在是大几?”,希望对2022考研人有所帮助!#2022考研#

萌单

大学4年,什么时候准备考研最合适?大一?大二?还是大三?

大学4年,什么时候准备考研最合适?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国庆小长假期间,刚踏入大学校门一个月的外甥女回来了。她告诉我:“大学老师和高中的老师完全不一样——高中的老师每天都督促我们学习,而大学的老师基本上懒得理我们,我们都是以自学为主,很多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打瞌睡、玩手机……”高考之后,大部分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子都放松下来,这些人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咬牙坚持了12年,真可谓“媳妇熬成婆,终于熬到头”。未来的路,在这些大学生看来还很漫长。在他们眼里,大学如同天堂,大学4年时间是用来全身心放松的乐园。在他们当中,很少有人想到:如果四年一直都这样“心安理得”地混日子,那么一毕业就很可能等于失业,甚至连顺利修满学分拿到毕业证都难。想在大学毕业后顺利就业,有很多途径,其一是有一个人脉宽广、手眼通天的好爹,其二是自己所毕业的院校是知名度比较高的985、211大学,或者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就业前景上是供不应求的热门专业,其三就是通过考研的渠道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筹码。众所周知,世界500强企业,对研究生的需求量远远超过本科生。在“大学生遍地走,本科生多如狗”的当下,普通大学的本科生在毕业之后参加用人单位招聘之时如果没有研究生学历,则很可能被直接拒之门外。一名研究生和一名本科生进入同一个用人单位,前者刚开始的月薪很可能轻松碾压后者。既然考研对大学生来说如此重要,那么对于大学生而言,什么时候准备考研更合适呢?我觉得,人生在世,除了死,什么事情都应该尽量早一点,准备考研自然也不例外。我认为,大学生上大一的时候是准备考研的“黄金时期”。因为,像我文章开头所说的,很多大一新生在迈进大学的门槛之后就完全松懈下来,甚至堕落下去。这个时候你如果沆瀣一气、同流合污的话,可能“考研”这两个字会离你越来越远。当你上大一的时候,你最正确的做法就是争取保研的机会。所谓保研,就是相应的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那么保研这个机会如何争取呢?一方面在学业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继续保持高中三年的学习动力,在学习态度上“人无我有”,在学习成绩上“人有我优”;另一方面要学会做人,和自己的老师和睦相处,至少做到不得罪对方。尽可能用勤勉刻苦的态度、名列前茅的成绩、出类拔萃的修养感动校方,那么学校在保研的时候不保你还会保谁呢?搭上保研的“高铁”,考研之路会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自然。如果你在大一争取保研机会的时候折戟沉沙,千万不要有一种“喘口气”的想法——等到大学最后一年才准备去考研,大三的时候才想起考研,可能黄花菜都凉了。所以,在你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要为考研做最充足的准备:向那些顺利考研过关的学长“取经”,详细了解考研的整个流程并搜集考研的相关笔记和资料,空闲时间多学一些英语,争取以最快的时间拿下英语四六级考试,让自己考研之时轻装上阵,毫无掣肘。之后,你就能心无旁骛地把所有的时间都扑在考研科目上,说不定你在就业之前就能顺利拿到硕士学历。当然,如果你是三本学校的本科生,而你又对一、二本学校的研究生学历情有独钟,或者你是普通一、二本的本科生,却想削尖脑袋考上985、211大学的研究生,那你就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在考研的准备和复习上。在准备和复习的时候,你不仅要在复习时长上有足够的保障,还要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你的考研之路“保驾护航”。关于考研准备时间的建议,需要补充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东使宋卫

普通大学生和211大学生考研有什么差别?学姐:第一学历很重要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很多的大学生都选择了继续考研,可以暂时的躲避就业的压力,通过学习让自己学术更加专业,再找工作会更轻松一些。但其实无论是从学生对于知识的接纳度和学校的实力来说,都是有差别的,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考研成功。同样是大学生考研,那普通大学生和211大学生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很多同学都不太清楚,只有真正经历过考研的学生才会知道,其实差别大了去了!普通大学生和211大学生考研有什么差别?学姐:第一学历很重要导师选择有区别无论是什么普通大学还是211大学的大学生在考研的时候大多都会考虑选择跟自己的专业相匹配的考研大学,因为自己已经有了这方面专业的基础,而且大多都会选择重点大学。但是对于考入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来说,这些学校在选择学生的时候是有差别的。往往研究生导师更偏向于211学校的大学生,所以这也就导致了211大学的学生考研会相对于普通大学的学生来说简单一些。当然,无论你是什么大学的,考研都是以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来决定的。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研究生导师却是更看好211高校的学生一些。学校实力有区别虽然普通大学和211大学名义上都是大学,但实际在学校的实力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毕竟我国的大学总共有2000多所,但是211大学仅有100多所,既然这些学校能够在上千所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211高校就一定是有原因的。211大学在教学质量上更有保障,实力普遍比普通高校更强。而且211高校本身就比普通大学更加难考一点,所以211的学生自身很多的实力就比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实力更强,因此在大学考研的时候,211高校的大学生就更容易成功一点,因此对成功率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保研率有区别众所周知,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211高校的分数就普遍要高于普通的本科大学,因此在生源方面,211大学就比普通大学的生源要好。再加上是国家重点大学,所以给的教学资源和各方面照顾都不一样,保研率也更高。普通本科大学生需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才有可能成为研究生,而211高校有更高的几率通过保研的形式成为研究生,相当于走了一个捷径。所以在这方面看来,两种学校的差别还是十分大的!所以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和211大学的大学生就考研这方面的差别还是挺大的,不过普通大学的学子也不要气馁,通过自己的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值得钦佩的事情。最后祝各位考生考研顺利。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青蝇

这几类大学生需注意,不建议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成功率很低!

众所周知,大学生对于考研是非常重视的,考研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应该清楚。每年都有这么多人参加考研,不仅是因为考研可以提升学历,更重要的是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跟随研究生导师一起参与科研实践,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科研技能,未来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如果跟研究生导师相处比较融洽,甚至可以经过研究生导师的推荐,从而进入我国一些非常有权威的科研机构。但是这部分大学生需要注意,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失败几率很高,大家知道是哪些人吗?学习懒散、学术不严谨的大学生。做学问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个技巧。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学生们可能养成了一些生活习惯懒散的现象。如果将生活当中的这些懒惰习惯延伸到了学习当中,那么就会对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对于考研这个方面,如果习惯比较懒散,同时对于学术不严谨的大学生,参加考研的失败率很高。要想考研成功,需要具备一个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方面应该做到认真和勤奋。其实大学生在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前,应该审时度势,发觉自己身上有无这些陋习,如果发现了应该及时纠正,否则不建议大家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很有可能会遭到失败。学习成绩较差,排名垫底的大学生。不管是重点大学还是普通大学,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基本每所学校里面都有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同学,同时也有部分学习成绩垫底的学生。面对大学生不同的学习成绩,对考研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如果学习成绩足够优秀,那么考研的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甚至直接考研上岸,并且一次性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学习成绩排名垫底,那么在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过程当中,有很大的概率落选。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如果学习成绩排名较低,我们应该迅速地调整心态。如果学习成绩排名垫底还要坚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那么失败的概率将会大大提高。没有明确方向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压力普遍比较大,大学生考研并不是为了避免参加大学生的竞争,而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学历,去追求更大更广的平台。考研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既能够增长我们的见识,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学历,因此考研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我们在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前,一定要看一下自己身上是否具备以上几点。如果具备了一条或者几条,那么建议大学生谨慎参加考研,因为时间都是比较宝贵的,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凭借自己的一时热情,去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不具备持之以恒的决心,没有明确的方向,考研的失败概率也会更高。不知道大家对于以上几点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呢?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虽然容易,但能否考研成功,却考验着大学生在四年当中的所见所想,你对考研有何想法呢,欢迎给我留言。关注更多大学以及大学考研等原创资讯,请持续关注大学有趣事,我将为您努力更新实用的考研资讯,感谢您的阅读。

如几

研究生考试,大三备考VS工作后备考,谁会更有优势?

大家好,我是和你们一样爱好教育,每天关注教育新闻的【琳琅的秋友】,跟着我带你们每天看最新资讯。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考研几乎已成为一种“硬性要求”,与以往大学生吃香的局面不同,如今我国大学数量越来越多,各大高校又开始扩招,几乎已达到“全民上大学”的地步。常言道物以稀为贵,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含金量自然也不如以前那么高了,如果想在就业竞争中靠学历取胜,本科学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行再教育,比如研究生,博士等等。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读博有些遥远,但考研是摆在眼前的问题,毕竟没有人愿意因为学历的问题,而被自己心仪的工作淘汰,所以近几年来,有一大半的本科毕业生会选择考研,2021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更是达到377万。由于考研人数的增加,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许多人应该都听过这句话“考研比高考容易”,好像只要考得上好大学,拿到考研就绝对是个问题,真的吗?其实,至少在目前这个考研人数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考研的难度并不亚于高考。大学入学考试中,各大院校仍可积极扩招,但考研扩招的力度很有限,对手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上岸的难度很大,在激烈的考研竞争中,想脱颖而出更是难上加难。考研备考有两种方式:大三备考,和工作后备考。有过就业竞争经历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如今找工作的确很难,即使毕业后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也常常会觉得力不从心,所以很多学生毕业一两年后,又重新投入到考研大军中去。有两种类型的人可以考研,一种是大学期间已经在积极备考的人,另一种是工作后决定考研的人,如果大学期间就打算考研究生,那么至少大三的时候就要开始复习了,以便在大四的时候能够顺利参加考试。那大三时备考的研究生,与毕业后复习的研究生,有何不同?哪个方法上岸率较高?大三备考VS工作后备考,哪种选择更有利?分析了复习时间的长短。大一的时候,虽然课业负担不轻,但是课余时间也不少,主要是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可以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考研复习中去,为准备考研创造理想的复习环境;而毕业后则不同,尤其是参加工作以后,除了工作繁忙外,不用分出一部分精力给生活中的各种琐事,等于压缩了复习时间。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高年级备考研究生比较有利,而且由于复习时间比较充足,上岸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分析;大学期间,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对专业的理解基本上停留在理论知识上,不太利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而工作后备考,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对于专业知识能有更深的认识,可以将实践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考研过程中,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导师的青睐。就经济能力而言,分析。大学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选择考研,即使有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等,大部分费用也需要家庭的支持,在考研方面比较被动一些;参加工作后能够积累一定的存款,读研期间的奖学金、助学金所覆盖不到的部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收入来弥补,在考研这件事上更加主动一些。总之,就学习时间而言,大三期间备考比较有利,而就实际操作而言,与经济方面而言,工作后备考比较有利,大三备考VS工作后备考,您认为哪种上岸率更高?以上是(琳琅的秋友)为大家介绍的,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言评论哦~了解更多的教育资讯,请关注(琳琅的秋友)!本文由作者(琳琅的秋友)首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宅男

2019研究生入学考试,这3大专业难度最大 同学:考不过丢脸

前段时间进行得比较火热的考试是国考,接下来即将进行一项热门考试,那是研究生考试,也叫考研。考研成功意味着自己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继续深造,能够获得更好的求学机会、更高的学历文凭以及更深的专业研究,因此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在所有的专业里面,这3大专业考研的难度最大,让不少考生们觉得心里没底,考过了自然厉害。这也被同学调侃:考不过丢脸啊。正因为如此,才证明了考研的魅力所在。2019年研究生考试即将开始,根据报名数量推算,今年考研的总人数将突破280万以上,竞争也是非常激烈。虽然说不同的专业,考研的竞争不一样,但是依旧不能掉以轻心。考研对于不少人都是人数的一件大事。据悉,2019年研究生考试或将录取接近50万人,意味着报考与录取的比例为5:1,竞争相对激烈,但是远不及公务员开始的录取比例。在所以的考研专业中,以下3大专业的考研难度最大,我们不妨一起了解下。法律类专业我们知道法律类专业的难度比较大,这不仅体现在学科上面,也体现在考研方面。首先,法律专业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如果真正要把这个体系弄懂,可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研究生也不例外。大学4年本科,也许只能了解一些基础专业知识。同时,该专业需要强大的记忆力,面对浩瀚的法律条文,没有一个清晰的记忆,很容易把考研知识点搞混淆,也就无法考出好的成绩。因此,法律类专业被学生们认为是考研最难的专业之一。金融类专业我们常说的金融专业,可能仅仅局限在金融二字,实际上要想学好金融专业,还需要精通各种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熟知国家政策等,因此该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之一。考研的难度也许不亚于平时的期末考试,如果在平时的考试成绩都不容易通过的话,那么考研就会比较吃力,也被人们称为考研难度最高的专业之一。不过,金融专业是一门高薪专业,怪不得同学会说:考不过丢脸。如果能够读个研究生,前途十分广阔。同声传译等翻译类专业要说在国际交往中,除了随行人员以外,什么职位最受重视?那么应该是同声传译有关的翻译专业。这个角色的重要性非常大。但是要学好这门专业,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很大的,本科生在校期间,几乎都是不断的记忆单词,背诵口语,尤其是在研究生考试中,给考生的压力非常大。听说读写译,每一项都需要很精通才行,被大家认为是考研最难的专业之一,考不过其实也情有可原,考过了那就厉害了。考研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家大事,需要认真对待。小编预祝2019年研究生考试的学子们取得优秀的成绩,同时告诉暂未考研的同学们,大学期间多积累专业知识,多操作实践,相信未来的考研之路将会一帆风顺。你觉得考研还有哪些专业很难,不妨留言告诉我吧,感谢您的阅读。

绀野

大学生考研:读不读研究生,区别有多大?过来人告诉你

对多数大学生来说,毕业、就业都是迷茫和未知的两件事。很多人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经验不足、因此没有信心进入社会、走向职场。还有人觉得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复杂,每天的工作压力太大。大学生本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一群人,有老师和家人的庇佑,平时也没有烦恼,而毕业让他们充满了恐惧,就业让他们想要逃避。于是,考研成为了很多人逃避成长的借口。2019年研究生初试多达290万人,而2019届毕业生人数是823万人,也就是说,2019届大学毕业生里,将近1/3的人选择了考研。那么对考研和毕业后直接就业的人来说,读不读研究生,区别到底有多大呢?一、学历和能力不一样读不读研,最主要的区别就体现在学历和能力上。现在拥有本科生学历的人几乎“满大街都是”,读研就意味着拿到更高学历的文凭,在今后的就业求职过程中,我们所拥有的学历这块敲门砖的分量更重,很多专属于研究生的工作岗位我们也有了竞争的资格。再者,本科阶段的学习本就只是给专业知识打下了一个基础,可能这个基础还并不牢固。通过读研,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会更上一个台阶。二、工作起薪和起点不一样很多公司和企业对待员工,其实是实行的不同的薪资标准,学历不同,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同等职位下,转正后的员工工资,研究生的工作起薪都会比本科生高一个档次。在有些单位招聘公务员时,明确要求必须是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才能报考,而本科生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即使能力再强也是如此。所以读不读研,将来工作的起薪和起点是不一样的。三、人际关系圈层不一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中国人总是将人脉和圈层看得非常重要。读不读研,在所处的圈层和人际关系上也有非常大的区别。读研究生期间,接触的大多都是比本科阶段更加优秀和努力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自己的平时的习惯,爱偷懒的人可能也会因此变得勤奋起来。研究生的圈子比本科生的圈子对彼此的帮助更大。四、在工作中的受器重程度不一样很多本科生毕业找工作,一般都并不是对口的,而且多是技术性的基本岗位。但研究生受到的教育更专业、学习能力更强,将来在工作中也更容易受到器重。特别是体制内的工作,研究生要比本科生更优先提升。但是不管学历为何,只要在工作中勤奋努力,肯吃苦,老板自然也是会看见的。对读不读研的差别,你怎么看呢?

掠骨者

中国研究生有多少?大学生考研率一成,在同龄人中占比仅3%

近些年,相信大家身边能看到的研究生是越来越多了,那么中国的研究生到底有好多?是一个什么比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的研究生单指硕士研究生。一、研究生的绝对数量和增长趋势。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2019年为例,当年,中国研究生毕业63.97万人。这个数量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简单按人口比例来分配,相当于每一万人口里当年有4.57个研究生毕业。比如一个一亿人口的大省,相当于当年有4.57万研究生毕业。2019年研究生招生81.13万,从与2019年研究生毕业数量的对比,也可以看出,研究生处于增长态势。简单按研究生主要读3年来算,则每年的增长数量约为5.72万,年增长率约为9%,看起来还是一个不错的增速。二、普通大学生考研比例和增长趋势。2019年普通本专科大学生毕业758.53万,而研究生招生81.13万。简单按比例来算,当年大学生考研比例大致为10.7%。同样计算,2018年为10.1%,2017年为9.8%,2016年为8.4%。从逐年变化情况来看,大学生考研比例也是在稳步增长。三、一代人的考研比例和增长趋势。2019年毕业的研究生,主要是2009年初中毕业的那一拨人。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机制,初中生基本涵盖同一年出生的全部人口了。2009年中国初中生毕业人数1797.7万。这批人最后读研毕业的大约63.97万,他们1993年出生的这批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3.5%。同样计算,1992年出生的那批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3.2%,1991年出生的那批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2.9%,也是在稳步增长。最近3年毕业的研究生,也就是90初出生的那一代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3%。经过这几个数据的比较,大家对中国研究生的数量有个概念了吧。

男演员

大学生考研,为什么考本校比考外校几率要大?大部分人都还不知道

大学生考研,为什么考本校比考外校几率要大?大部分人都还不知道在大学生涯接近尾声的时候,大学生都会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步入社会开始自己的事业一种就是考研继续自己的学业,选择考研的学生就会积极备考。那为什么考研考本校要比考外校几率大呢?过来人告诉大家答案。考研生首先需要考的就是政治、数学、英语这三门课程,还有就是自己的专业课,前三门这是统一考试的,这只能看自己的实力,其次就是专业课了,专业课程的考试基本都是本校老师出的题,因为自己在学校里面上课,对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就会比较了解,如果是考本校的研究生,本校学生就会比外校学生有很大的优势。再者说就是当学生进行完了初试环节之后还会有复试的环节,因为是自己学校的老师进行考核,在学校里多多少少会见过,肯定比外校的学生会跟老师熟悉,给老师的印象会深一些,再有可能考核遇到的是自己曾经的老师,因为是自己学生,老师会对学生比较了解,能清楚知道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就通过一个考试来审核一个人,这也是本校生的一个优势,相对于外校生考核的老师对他也不了解,只是通过成绩才进入了后面的考核,对整个人的能力是不太了解的。总之相对来说本校生在自己学校考研相对于通过率来说是稍微占些优势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自己有实力考哪的学校也是可以的,关键是看自己的定位。

武瑠

每年大约有多少人考研?考上的大概有多少人?

26年前,中专的文凭都是非常稀罕的学历,有个中专生来某个单位上班,单位负责人都会乐不可支;如今,大学生供大于求,大学本科生数量似乎出现“饱和”的现象,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于是,很多本科生都想通过选择考研这条“绿色通道”来加强自己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每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有多少?大概有多少人能够顺利考上?我们先来看一看2009到2018这10年来关于考研人数方面的数据:2009年的报名人数是124.6万人,招生人数有44万,差不多十个人当中有3个人能考上;2010年报考人数马上增加了15.4万,达到了140万,考研报录比2.8:1,稍微有点回暖,录取人数47万;2011年考研人数151.1万,比上一年的报考人数又增加了11.1万,但录取人数只比上一年增加2万;2012年,考研报考人数比上一年增加14.5万,录取人数增加3万;2013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6万,录取人数只有54万,比上一年只增加了2万人……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238万人,录取人数只有68万人,考研报录比是3.5:1,三到四个“考研党”当中,才有一个人能够通过考验。到了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了285万人,报考人数比上一年整整增加了47万,而考试通过的人数却只增加了4万人。从上面这些数据不难得出,近年来参加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近五年来报考人数更是拾级而上,竞争越来越激烈。双非学校或者普通的211大学的竞争可能要小一些,但39所985大学的保研率都高得惊人,在推免生占据一大片名额的情况下,其他外校生想挤进去,没有差不多的实力,难如登天。不仅985如此,一些顶尖的211大学同样在保研率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北邮本科生的保研率高达5成左右,这样一来,外校的“考研党”的名额和机会就更少了。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很激烈,大学生考研的竞争更是不容小觑。就拿前几天刚结束的2019年考研初试来说,285万人报名,居然淘汰了213万人左右,淘汰率为75%左右,“主角”只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一。有人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高考那是有老师盯着,有家长陪着。而考研的残酷性又何尝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考研的路上,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家长的跟踪,完全靠“考研党”发自肺腑的自觉。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考研,你会成为“考研党”中的一份子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