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名大数据专业研究生的自述:跟上这个时代是挺好的事德荡乎名

一名大数据专业研究生的自述:跟上这个时代是挺好的事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导读:2016年2月,教育部公布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成为首批获批高校。次年,又有32所高校获批。此次248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几乎是前两次获批高校的8倍。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记者丨王峰 北京报道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资料图)“没有什么行业是没有数据的”“我认为没有什么行业是没有数据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专业一年级硕士生王宇杰说。 他在去年9月从一名工科本科生跨学科进入了大数据专业。大数据专业正成为时下火热的高校新增专业。在4月28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介绍,2017年全国高校备案专业中,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点250个,同比增加了近7倍。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大学,到一些地方院校均投入了这股热潮。王宇杰大二时在一次展会上不经意接触到了一款大数据可视化软件Tableau,由此对大数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Tableau,王宇杰感受到,数据分析这个行业的潜力无可限量。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量正在不断增长。未来,更多人将学会分析数据,并将数据的洞察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数据分析会从小众走向主流,人人都可以成为数据分析师。接下来的大学时间里,他参加了一些数据科学家训练营,和一些商业机构组织的训练营,还在慕课网站上自修了国外大学的大数据课程。他在2016年的Tableau可视化分析争霸赛北京赛区比赛中拿到了第一名。Tableau可视化分析争霸赛是全球可视化数据分析人士的年度饕餮盛宴,每年都会成千上万数据狂人参加这一比拼。这其中,既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数据分析专家,也有像王宇杰这样的数据爱好者,而王宇杰是获奖选手中唯一一名大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王宇杰结识了这个一不断壮大的数据分析社区,也让他对这个行业更加充满热情。大四时,王宇杰得到了保研的机会,“国内开设大数据方向研究生专业的大学并不多,主要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这是当时比较知名的几个高校。”王宇杰说。王宇杰得到了北大和清华的offer,权衡之后,他选择了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这是清华和伯克利合办的硕士研究生项目,不仅可以在清华拿到数据科学学位,还有机会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去进行为期9个月的学习,同时拿到相关学位。“我是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招收的第二届硕士生,也就是说,大数据专业其实是一个非常崭新的学科,在我申请的那一年,相对来说,大家对这个概念还不是特别了解,当然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申请者,远超我们实际录取的人数,但并不是那么的火爆。”王宇杰说。“到了我下面那届,就是招收第三届硕士生的时候,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在短短一年时间里,这个专业成为了大家认可的非常有潜力的专业,大批的工程本科生,或者是数学、经济方面的学生开始申请我们这个方向,因此录取率直线下降。个人感觉在近几年内,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他说。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设有6个实验室,分别为传感器与微系统实验室、纳米器件实验室、物联网与社会物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未来互联网研究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智能成像实验室。“我想一般人会认为我们专业课的名称会比较高大上,像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基础等,的确会有这些,但从本质上来说,我认为我们学的课程跟数学、工程学这些基础学科没有太大区别,当然加入了一些新兴科技的课程,比如现在很火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他告诉记者。王宇杰进入了智能成像实验室,学习和科研课题是关于计算机视觉。“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要做的是赋予计算机人的视觉能力。怎么理解呢?以后是一个有大量机器人存在的世界,而机器人要跟人类进行交互,做一些基本的工作,必须要有视觉能力,看得懂周围的环境,所以我们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技术的方法让计算机拥有人的这种视觉能力。”他说。热门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图片来源 / 新华社(资料图)3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最为热门。根据统计,共有250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19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河南省21所高校新增该专业,为最多的省份。河北、山东、安徽、广东、江苏等省也有较多高校成功获批。2016年2月,教育部公布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成为首批获批高校。次年,又有32所高校获批。此次248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几乎是前两次获批高校的8倍。该专业备受高校青睐与国家大力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及该产业人才奇缺相关。国务院2015年8月曾印发《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明确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根据教育部上述2017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此次共有60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大热的背后,是人工智能行业的持续发展。3月6日,南京大学官网正式发布新闻,经研究决定,南京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四次提及“智能”,并特别指出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发展智能产业”。值得注意的是,从清华大学到地方高校,大数据专业成为普遍的时尚。“清华或者其他一般院校,在这个领域里对科研的贡献会有差异,但事实上,在如今的大环境之下,大家都想跟上时代潮流,所以我认为无论处于怎样的研究水平,敢于去跟上这个时代,就是挺好的一件事情。”王宇杰说。“大数据是一个概念,它包含的范围非常广,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外显示的名称可能都是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工程与技术,但是整个产业其实非常庞大,从前到后拥有一个很大的产业链。”他说。“我认为数据分析师这个称谓已经太过宽泛了,我觉得这个行业需要细分,未来会有专门做算法的工程师,专门做硬件实现的工程师,以及专门做理论推导的科研人员等。”他说。(编辑 戴春晨)

寒暑不时

是否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向的硕士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培养就是从研究生阶段开始的,然后逐渐开始向本科阶段普及,所以硕士研究生选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方向是比较常见的,而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方向还比较多。从人才培养体系来看,目前大数据专业既有研究生培养方案,也有本科生和专科生培养方案,研究生阶段主要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研发型人才为主,本科生阶段主要培养具备初级研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专科教育则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硕士研究生阶段如果选择大数据方向,需要重点考虑一下本学校的资源整合情况,最好选择学校具有一定优势的细分方向,这样不仅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研究)体验,往往也会有更多的就业渠道。目前除了计算机专业能够培养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生之外,统计学专业和经济学等专业也能够培养大数据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只不过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培养主要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一方面人工智能涉及到的知识体系比较复杂,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学习和研发对于环境(实验室)的要求也相对比较高,所以在研究生阶段学习人工智能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近两年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大数据相关岗位的数量比较多,但是算法岗位相对比较少,而且岗位竞争比较激烈,这对于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的研究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想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不仅应该注重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也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九天

研究生遍地都是?大数据告诉你:研究生所占比例超乎你想象

研究生(硕士、博士)已然是教育界的香饽饽学位,随着近些年我国综合教育实力的不断加强,研究生规模逐渐在扩大化。我经常会听到有些人说本科生遍地都是、研究生一抓一大把,似乎在旁敲侧击地证明读书与学历变得轻量化、没那么重要了,那么事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到目前为止,我国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900万,经常有段子说现如今3000元都难以招来一个农民工,然而却可以招来大学生。这也从侧面道出了部分大学生的无奈,于是便兴起了考研大军。据统计,今年考研人数已接近300万人次,仅仅过去一年就激增50余万,这时候就更有人爆料称研究生也不值钱了,毕业之后还不是一样打工?然而,你却并没有看到研究生报录比,拿最近一年来说,报考人数290万,而录取人数却为72万,报录比为4:1。举个更形象的例子,假设我们国家人口为15亿,那么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比例为0.54 %,这也就意味着每10000个人中有研究生学历的为54人。不知道大家对0.54 %这个数字有没有概念,那么你还在担心研究生一文不值吗?虽然其规模是在扩招,然而遍地都是研究生这个说法显然过于夸张。一些人为什么会有研究生遍地都是这样的看法呢?那是因为不同的人所处的圈子不同而已。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工人,那么和你工作的同事基本上都是普通工人;如果你高中毕业就出去混社会,就会发现,其实没见过几个读硕士的,还是很稀有的;如果你读了硕士,就发现周围认识的人好多都是硕士,烂大街了,学校路上都是硕士;因为你根本不怎么会接触到那些大学都没怎么读的人,就像强了就不会接触很弱的人,就会觉得周围都是强者。你只需要永远记住在任何年代,知识与学历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可能是一块敲门砖。如果没有这块砖,在你前行的路上可能就会多出一块绊脚石。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去说诸如以上观点的理由,我们只需全力以赴即可,到时候理想的花朵自然盛开。

今夫百昌

大数据的研究与发展

这既是国家级,又是世界级的研究所:中国与联合国将在杭州建立大数据研究所!据新华社报道,这是联合国机构首次与相关国家合作建立大数据研究所;这一项目选址杭州,在于充分发挥中国相关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大数据领域的先发和引领优势,重点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更好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大数据是数据集合,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大数据的集合过程,就是对来源分散、数量巨大、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并进行关联分析,从而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大数据时代,正是从“人人互联”逐步延展至“人机交互”“物物相联”,发展空间无限广大。杭州的大数据领域,具有先发和引领优势,大数据研发的底层土壤比较深厚。跨行业、跨领域的大数据资源开发,唤醒了越来越多“沉睡”的数据,累积了层出不穷的新数据。一方面,大数据服务于企业,海量的数据已经成为企业最具价值的财富,发展“数字经济”已成共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比如电商领头羊阿里巴巴,从市场营销到平台设计,从市场预测到决策支持,从效能提升到运营管理,从云计算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大数据开始蔓延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城市越来越智慧,协助解决交通、消防、警务、医疗、城管等群众最关切的“难点”“痛点”。对于大数据的研究,是世界性的必需和必然。如何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强化数据治理?如何参与并促进全球数据创新?“数字革命”如何推进?核心技术生态圈如何构建?随着可获取的数字资源的大爆炸,用作分析大数据的技术工具该如何发展、跟上步伐?5G时代的到来,将会给大数据带来怎样的变革?还有,如何保障大数据的安全?等等等等,很多既宏观又具体的论题需要深入研究。不研究,无进步;不应用,无发展。大数据是真正的人类好资源、国家好土壤。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要追求范式的进步。在创建一个数据库的过程中,必须依照一定的准则,这些准则即为范式,从第一范式到第二范式再到第三范式、第四范式……范式的迭代就是创新与进步。至于数据应用和数据共享,则需要更大的突破。比如医疗领域的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复杂,包括临床数据、影像数据、病历数据、检验检查数据、诊疗费用数据等等,如果合理利用好这些数据,来支持临床决策、帮助远程治疗病人、促进药品研发等等,那一定是人类的健康福音。如今,大数据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问题其实是大数据人才短缺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大数据领域正面临全球性的“人才荒”:去年,美国的大数据人才和高级分析专家缺口高达19万,其企业界与大数据相关的管理人才则缺口150万;而我国目前大数据人才仅46万,未来3到5年内大数据人才的缺口将高达156万!赢得人才,就赢得先机。所以,为了更好地研究大数据、更快地发展大数据,最为迫切的就是更多更好地吸引和培养大数据人才。

利根

大数据方向考研如何选择目标高校

大数据是近些年来的热点方向,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生不仅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在薪资待遇方面也相对比较可观,所以不少研究生希望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大数据相关领域。从发展趋势来看,选择大数据相关方向是不错的选择,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广阔的。目前不少大学的研究生教育都有大数据相关方向的设置,不同的高校在大数据教育方向上也会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要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身的知识结构。大数据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包括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所以这三个专业的学生在读研期间都可以选择大数据方向,但是不同的专业在选择时也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比如统计学选择大数据方向时也可以选择本专业的研究生,因为统计学的研究生课题与大数据也有紧密的联系,没有必要一定要考计算机专业的大数据方向。在统计学领域,教育资源整合能力比较强的大学有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不少财经类大学也有较强的学科实力,比如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第二:大数据学科的教育资源。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与高校自身的教育资源整合能力有直接的关系,涉及到导师资源、实验资源、课题资源、行业资源等等,从大数据学科的教育资源情况来看,国内北京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第三:学校的整体实力。在考研选择学校时,应该注重学校的整体实力,整体实力较强的高校往往在专业发展上也会有较强的“后劲”,所以在选择高校时可以重点考虑一下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高校(原985、211)。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第六章

深圳大学公布了2020级硕士研究生大数据,太实用了!

自从清华大学发布2020级研究生大数据之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等双一流高校都陆续公布了新生生源的大数据,这些大数据囊括了年龄、性别、姓氏、民族、星族、生源省份等信息。深圳大学(以下简称深大)今天刚公布了2020级硕士研究生的大数据(注意,不包括博士研究生的数据),跟以往公布的新生大数据有点不一样,请和@话教育一起来看下有哪些亮点信息。01基本信息1、录取人数。录取了4155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1397人,全日制专业学位2258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500人。不仅公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数据,还公布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人数2、硕士专业。深大目前拥有硕士研究生招生学院25个,招生专业98个,分布在10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大学通过动态图公布了10个学科门类近5年的招生人数,让人一目了然掌握该校各学科历年招生人数变化。3、男女比例。新生总体的男女比例是1.34:1。深大按照学科门类(理工医、人文社科)、各学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中进行了男女比例的细分。4、姓名分析。在姓、名统计这块,深大可谓是做到了极致。一、同名同姓的分析。将相同姓名的人数通过表格全部罗列出来。二、同姓的分析。对新生的290个姓氏进行了人数统计,不仅是公布了人数最多的姓氏为“陈”,还统计和公布了“保”姓等77个姓氏只有1人,“安”姓等52个姓氏只有2人,“白”姓等27个姓氏只有3人。三。名的分析。统计出男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名是“文”,女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婷”,男女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文”。5、年龄分布。深大制作了年龄分布统计图、生肖统计图、星座分布统计图、出生月份统计图、同一天生日统计图。数据显示22岁的硕士研究生最多,生肖属虎最多,处女座人数最多,10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多,8月28日和10月28日出生的人数最多。6、籍贯分布。考生籍贯(省份)人数前三的是广东、江苏和湖南。考生籍贯(市级)人数前三的是广东揭阳、广东汕头和江西赣州。考生籍贯(县级)人数前三的是广东揭阳普宁、广东汕头潮阳和广东汕头潮南。7、考生高校来源。2020级研究生新生来自684所高校(比去年多95所)。其中31所原“985”高校、64所原“211”高校、215所博士招生单位、112所硕士招生单位、256所普通高校、6所境外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应届生2804人,全日制本科毕业往届生1324人,成人自考学历27人。02亮点信息1、初复试情况22715名考生报考深大,其中有11876名考生在广东参加考试。外省设有分别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的592个考点(比去年多了100个考点)。部分考试点截图2、到考率统计统考准考22689名考生中,19162人到考,到考率84.45%,比去年下降3.5个百分点。男生11706人,到考10043人,到考率85.79%;女生10983人,到考9119人,到考率83.03%。女生到考率稍微低一些。平均到考率:84.45%,非全日制报考4878人,到考3127人,64.1%,全日制17811人,到考16035人,90.03%。统考准考的22689名考生中,应届生11826人,到考10968人。往届生10863人,到考8194人。3、录取率统计统考准考的22689名考生中,被录取3115人(1040人为推免生608+第一志愿报考外校的调剂生432)。参加考试的11826名应届生,录取了1936人,比例为16.37%(比去年差不多提高了2个百分点);参加考试的10863名往届生,录取了1179人,比例为10.85%。4、各专业考取难易程度统计非全日制各专业:法律(法学)专业(非全日制)依然是最难考,录取率3%。会计专业录取率最高,16%。全日制专业学位:应用心理及艺术设计专业(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录取率低,分别是6%和5%。电子信息(微纳研究院)、机械、电子信息(物光学院)专业的录取率突破40%,分别是46%、44%及42%。全日制学术学位: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学院)、基础医学及光学工程(微纳研究院)专业录取率较高,分别是33%、31%及30%,教育学、音乐与舞蹈学及理论经济学专业的录取率较低,都是3%。5、录取分数统计这块内容是分四大块进行介绍:统考科目最高分统计:罗列了15门考试科目的最高分非全日制各专业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全日制专业学位各专业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全日制学术学位各专业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录取分数的具体数据,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到深大的微信公众号查询。03数据会说话不得不说,深大在大数据的发布和挖掘上做到了极致。1、数据有始有终。涉及初试的报名人数、报考人员性质、到考率、考试考点数,到复试的录取人数、录取率,录取分数,涵盖了所有涉及到数据的项目。2、数据参考性极强。每个项目的数据细分了非全日专业学位、全日制专业学位和全日制学术学位。对于今后报考深大的学生有了很好的参考坐标。3、数据涉及面广。大数据还发布了深圳大学近12年累计报考年数的人数,有一位考生已经连续报考12年了,暂未考取成功。另外,累计报名次数6-9年的考生一共有32人。

考研大数据:这些专业太抢手 你的排第几?

原标题:最新发布:这些专业太抢手!你的排第几?导读:“2015-2018全国考研大数据”来了!教育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和网上调剂唯一指定网站——研招网发布《2015-2018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分析报告》!一起来看看!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女生为主力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近4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单位:万人)△近3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女生读研占比超半数报考人数不断增长的同时,女生成考研群体主流。△男女生人数对比图(单位:人)为何考研?超半数受访者觉得考研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对于自己或身边的人选择考研的原因,调查显示,有以下几点:提升就业竞争力(58.8%)通过考研进入名校(41.4%)通过考研更换专业(37.1%)完成自己的学术理想(33.3%)工作晋升需要(30.9%)暂时逃避就业压力(24.9%)因身边朋友都在考而“随大流”(19.6%)寻找备考过程中的独特体验(10.5%)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8.2%)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北石家庄某高校的吴硕表示,由于学校一般,不论就业还是申请出国都没有太大优势,所以全班近一半同学选择了考研。胡杨本科读的是电气工程专业,他表示自己考研的主要目的是换专业,“4年读下来,觉得自己不太喜欢与机床、传送带打交道。希望研究生能学个‘和人打交道’的管理类专业”。对吴硕而言,选择考研更多是出于自己读名校的执念。本科就读于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他,考研志愿填报了北京某985高校。不过,深究自己渴望读名校的原因,吴硕坦言,主要还是考虑到未来对就业的影响。“身边非985、211毕业的同学找工作,简历投出去,得到的回应特别少”。山东济南某高校的研一学生李潇妍认为,读研能让自己在职场上“少走弯路”。“比如很多公司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起薪和起始职位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专业太抢手!最热门的是。。。哪些专业报考人数最多?以北京为例:2018年,工商管理专业报考人数居首,为19749人,随后为会计专业的13124人和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12957人,报考人数居第四至十位的专业依次为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广播电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6年,报考“工商管理”的人数为13395名,居各专业报考人数之首,报考会计的人数为9369名,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的人数为7608名(不含推免生),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报考人数居第4至10位的专业依次为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计算机技术。由此可见,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硕士(非法学)连续数年成为报考专业的前三甲,依然是最热门的专业。热门高校专业考研难度排名报录比指的是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之比,报录比越大说明该专业考研难度越大。下面,我们就通过4所热门高校报录比排名前10的专业来看一下那些相对难考的专业有哪些: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型学位难度排名↓↓↓△2017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统计(学术型学位)注:1。表中“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不包含推荐免试、单独考试、援藏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的考生;2。录取人数包含调剂录取的考生。专业学位难度排名↓↓↓△2017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统计(专业学位)注:1。表中“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不包含推荐免试、单独考试、援藏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的考生;2。录取人数包含调剂录取的考生。复旦大学学术型专业难度排名↓↓↓△2017年招收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专业报考、录取人数统计(学术型)专业型专业难度排名↓↓↓△2017年招收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专业报考、录取人数统计(专业型)南开大学难度排名↓↓↓↓↓↓浙江大学难度排名↓↓↓↓↓↓注:以上统计中不含非全日制、推免生、单独考试、强军计划、退役士兵计划以及少民骨干计划考生;录取人数中包括了由本校其他相近专业调剂到该专业录取的考生。往届生比例增幅明显 部分省市专硕超学硕应届生考研比例涨幅平稳,往届生读研比例增幅明显对在职人员来讲,考取双证不必脱产学习,充分满足了工作、学习两不误的需求。2017年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在职考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部分省市专业硕士报名人数超过学术硕士近年来,由于招生计划增加的影响,除了总体报名人数呈上涨趋势之外,专硕的报考人数增长明显,多地甚至出现专硕报考人数超过学硕的现象。比如:湖北↓↓↓△湖北学硕和专硕(蓝色)人数对比图(单位:人)河北↓↓↓△河北报考学硕和专硕(蓝色)人数对比图(单位:人)

全国考研大数据:这些专业太抢手 你的排第几?

“2015-2018全国考研大数据”来了!教育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和网上调剂唯一指定网站——研招网发布《2015-2018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分析报告》!一起来看看!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女生为主力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近4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单位:万人)△近3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女生读研占比超半数报考人数不断增长的同时,女生成考研群体主流。△男女生人数对比图(单位:人)为何考研?超半数受访者觉得考研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对于自己或身边的人选择考研的原因,调查显示,有以下几点:提升就业竞争力(58.8%)通过考研进入名校(41.4%)通过考研更换专业(37.1%)完成自己的学术理想(33.3%)工作晋升需要(30.9%)暂时逃避就业压力(24.9%)因身边朋友都在考而“随大流”(19.6%)寻找备考过程中的独特体验(10.5%)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8.2%)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北石家庄某高校的吴硕表示,由于学校一般,不论就业还是申请出国都没有太大优势,所以全班近一半同学选择了考研。胡杨本科读的是电气工程专业,他表示自己考研的主要目的是换专业,“4年读下来,觉得自己不太喜欢与机床、传送带打交道。希望研究生能学个‘和人打交道’的管理类专业”。对吴硕而言,选择考研更多是出于自己读名校的执念。本科就读于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他,考研志愿填报了北京某985高校。不过,深究自己渴望读名校的原因,吴硕坦言,主要还是考虑到未来对就业的影响。“身边非985、211毕业的同学找工作,简历投出去,得到的回应特别少”。山东济南某高校的研一学生李潇妍认为,读研能让自己在职场上“少走弯路”。“比如很多公司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起薪和起始职位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专业太抢手!最热门的是。。。哪些专业报考人数最多?以北京为例:2018年,工商管理专业报考人数居首,为19749人,随后为会计专业的13124人和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12957人,报考人数居第四至十位的专业依次为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广播电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6年,报考“工商管理”的人数为13395名,居各专业报考人数之首,报考会计的人数为9369名,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的人数为7608名(不含推免生),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报考人数居第4至10位的专业依次为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计算机技术。由此可见,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硕士(非法学)连续数年成为报考专业的前三甲,依然是最热门的专业。热门高校专业考研难度排名报录比指的是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之比,报录比越大说明该专业考研难度越大。下面,我们就通过4所热门高校报录比排名前10的专业来看一下那些相对难考的专业有哪些: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型学位难度排名↓↓↓△2017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统计(学术型学位)注:1。表中“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不包含推荐免试、单独考试、援藏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的考生;2。录取人数包含调剂录取的考生。专业学位难度排名↓↓↓△2017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统计(专业学位)注:1。表中“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不包含推荐免试、单独考试、援藏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的考生;2。录取人数包含调剂录取的考生。复旦大学学术型专业难度排名↓↓↓△2017年招收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专业报考、录取人数统计(学术型)专业型专业难度排名↓↓↓△2017年招收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专业报考、录取人数统计(专业型)南开大学难度排名↓↓↓↓↓↓浙江大学难度排名↓↓↓↓↓↓注:以上统计中不含非全日制、推免生、单独考试、强军计划、退役士兵计划以及少民骨干计划考生;录取人数中包括了由本校其他相近专业调剂到该专业录取的考生。往届生比例增幅明显 部分省市专硕超学硕应届生考研比例涨幅平稳,往届生读研比例增幅明显对在职人员来讲,考取双证不必脱产学习,充分满足了工作、学习两不误的需求。2017年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在职考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部分省市专业硕士报名人数超过学术硕士近年来,由于招生计划增加的影响,除了总体报名人数呈上涨趋势之外,专硕的报考人数增长明显,多地甚至出现专硕报考人数超过学硕的现象。比如:湖北↓↓↓△湖北学硕和专硕(蓝色)人数对比图(单位:人)河北↓↓↓△河北报考学硕和专硕(蓝色)人数对比图(单位:人)

活菩萨

清华大学2018级硕博研究生大数据公布,新生主要来自这10所高校!

随着开学的临近,2018级的本科生,硕士研究和博士研究生已经开始报到。在当前情况下,随着大学生人群的增多,本科生学历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弱,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成为很多应届大学生的选择方向。近期,清华大学发布了2018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新生大数据,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201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共录取新生8310人(包含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其中硕士研究生5372人,男女比例为1.7:1,大多数同学来自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和四川省。博士研究生共录取2938人,男女比例为2.17:1,其中,来自于河南省,河北省和山东省的博士研究生超过了200人。当然,我们很多人都比较关注,在大数据方面,清华大学的硕博士研究生的新生都是来自哪些大学,经常调查我们发现,在硕士研究生中,本科毕业学校人数最多的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而博士研究生的本科毕业高校主要来自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山东大学。二者对比发现,其实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新生毕业高校其实是非常相似的。其实,在清华大学的新生学子中,大多数同学还是通过保研入学的,以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例,每年3300多人的应届生中,有将近50%的同学继续保研深造,同时也有超过25%的同学出国留学。由此可见,顶尖高校的保研率也是非常高的,所以,高三学子们,考上一所好大学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你们努力加油!

民知力竭

读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生和参加大数据分析课程该如何选择

首先,如果有条件和能力读研的话,还是应该首先考虑读研,一方面读研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人才层次水平,从而打开更多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读研也会有一个更加系统的学习过程,能够全面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会提升自身的视野。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各种应用技能的培养,主要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而研究生教育则以创新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所以如果未来想在技术领域走得更远,首先应该考虑读研。当然,相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读研的过程会占用更多的时间,学习的难度也会更大,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实际上,每年都有一部分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生会由于种种原因而选择延期毕业,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科研成果没有达到要求。从当前大数据领域的就业情况来看,由于目前大数据尚处在落地应用的初期,所以目前大量的大数据岗位都集中在研发领域,这一点在2019年的秋招中就有比较明显的体现,所以读研会有一个更好的就业前景。当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落地应用,未来大数据技能岗位的人才需求量也会逐渐得到释放。最后,不论是否选择读研,学习大数据分析知识都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的知识量还是比较大的,而且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大数据分析目前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统计学方式,另一种是机器学习方式,这两个方式都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