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用十年换亚洲第一长河的重生——专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神笔

用十年换亚洲第一长河的重生——专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

中国日报7月13日电(记者 徐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自2020年1月1日起实行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十年“禁渔令”实施迄今已有半年,但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的情况仍见诸报端。为此,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切实做好长江流域禁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沿江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把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抓好落实。长江十年禁捕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禁捕的难点在哪里?在推进过程中需要注意解决哪些问题?要恢复长江渔业资源和生态,禁捕之外还需要做那些工作?记者日前就这些热点问题专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徐跑。问:为什么推动长江流域禁捕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徐跑: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分布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24种,170多种为长江特有,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滩涂围垦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珍稀特有鱼类全面衰退,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近年来,长江渔业资源年均捕捞产量从1954年的42.7万吨下降至不足10万吨,仅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0.15%。伴随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部分渔民为获取捕捞收益,使用“绝户网”“电毒炸”等非法渔具渔法竭泽而渔,形成资源“公地悲剧”和渔民越捕越穷、资源越捕越少的恶性循环,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4月26日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到“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逐步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用十年,换亚洲第一长河的重生,这笔账,值得。问:推进长江禁捕的难点在哪里?长江禁捕范围包括“一江、两湖、七河”、涉及长江流域11个省市,长江禁捕和渔民安置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系统任务。具体的难点包括:一是渔民渔船信息不全。长江禁捕工作涉及地域广、持续时间长、实施难度大、综合影响深,确保退捕渔船和渔民相关信息全面、准确,是退捕补偿和生计保障等各项制度措施精准落实到位的基本前提。当前,各地建档立卡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存在总体录入进度滞后、相关信息不全不准、与禁捕安排不衔接、与退捕进展不同步等问题。二是渔民转产就业压力大。退捕渔民的生活保障面临现实困难,渔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几乎没有其他专业技能,据统计,传统渔民中具备初中学历的占8%,小学学历的占65%,文盲占27%。因此,能否对退捕渔民进行妥善安置,是保障禁捕成效、缓解管理压力和社会矛盾的关键因素。三是渔政执法监管压力大。长江流域禁捕工作涉及地域广、持续时间长、管理对象多、工作要求高、监管任务重,在禁捕初期,随着渔业资源逐渐恢复,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非法捕捞有可能持续存在,甚至更加猖獗。这对于渔业执法部门而言,监管任务艰巨。问:在推进禁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解决那些问题?徐跑:一是要有效做好渔民转产就业。引导渔民参与发展水产品加工营销、休闲渔业等,发展产业帮扶一批;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劳务输出,务工就业转移一批;加强创业辅导和政策帮扶,引导自主创业解决一批;建立护渔员队伍,设立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让有意愿有能力的都能够转产就业。二是积极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要明确做好退捕渔民相关保障,确保渔民安置工作平稳推进。三要做好联合执法。加强农业部门执法能力建设,保障渔政执法人员力量和装备条件,适应常态化巡查监管需要。建立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人防与技防结合、行政与司法衔接,坚决打击“电毒炸”“三无船”“绝户网”,坚决斩断非法捕捞产业链。四要加强资源监测工作。应健全长江禁捕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网络,对珍稀濒危物种、鱼类群落结构、早期资源、洄游性物种资源等多方面开展监测,科学评估禁捕效果,指导增殖放流、生态修复等工作的实施。问:要恢复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和生态,除了禁捕之外还需要做那些方面工作?徐跑:过度捕捞绝不是导致长江流域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的唯一因素,只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涉水活动对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施加的众多胁迫之一。因此,实施长江禁捕只是在短期内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的一种直接手段,其长远成效能否体现,取决于水环境治理、江湖联通、岸线整治等长江系统性的生态修复措施能否得以推进。一是要严格控制沿江开发,确保生态优先,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 。二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长江流域水利、航运等各方面要更加重视渔业资源保护工作。三要加大科研力度,建立长江种质资源库,包括活体和遗传资源库。长江中尚有许多种类没有进行人工驯养和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受水坝等涉水工程或环境污染等影响的水生生物仍然较多,需要对这些种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在有条件恢复的时候确保其种源尚在。四要尽快开展鱼类生境修复、重建工程。在此基础上,坚持推动实施长江全面禁捕,强化实施栖息地保护,科学开展增殖放流,长江渔业和生态资源才能真正得以养护和恢复。来源:中国日报网

秋雨

以科技创新引领太湖生态渔业转型升级——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来太湖商谈渔业科技合作

2月5日下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党委委员朱健、研究员徐东坡等一行5人来到太湖渔管办,就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完善太湖生态渔业发展方案以及进一步开展渔业科技合作等事宜进行商谈。座谈会上,淡水中心科研团队介绍了“蓝色粮仓”项目实施方案。徐跑主任表示,这是十三五以来,国家级渔业科研项目首次落户太湖,该项目将在太湖“鱼类放流抑藻”项目科研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一系列实验积累大量监测数据,探索论证太湖生态渔业对于太湖生态环境的修复作用及其机理机制,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太湖生态渔业发展方案、实现太湖渔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王小林主任表示,太湖渔管办与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有着长久的合作历史、深厚的合作基础和相同的合作理念,历年来通过合作开展渔业科技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为太湖渔业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年是太湖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我办将继续秉承“科技兴湖”理念,以“蓝色粮仓”项目为抓手,加大与淡水中心的合作力度,通过加强渔业科学研究,为解决制约太湖渔业发展的难点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案,最大限度发挥太湖渔业的生态功能,努力打造太湖渔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来源:太湖渔管办 【来源: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花事了

2021颐和青年奖推荐学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研究中心刘波

导言: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科技创新”的三个面向为我们指明了主攻方向。推进动物营养学术交流,助力青年人才成长,是“颐和青年奖活动”的宗旨,近期本活动将陆续呈现他们近几年来的科技创新成果。在此,感谢山东龙昌动保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农业农村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实验站推荐青年学者刘波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病害与饲料研究室主任个人简介研究方向:水产动物营养与免疫刘波,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淡水虾营养与饲料岗位科学家,江苏省青虾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岗位专家,水科院大宗淡水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首席;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水科院中青年拔尖人才、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兼任水科院水产养殖学科委员、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免疫与饲料研发。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及横向合作项目10多项;第1或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5篇(SCI 论文38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个,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励各2项,市级奖励10项。科技创新成果1、鱼虾应激作用机制及防控技术研究针对鱼虾抗应激能力差与病害易发的问题,研究了高温、氨氮、病原感染等应激因子对团头鲂免疫调控作用,揭示了高温高氨氮下病原爆发的关键点,探索了高脂、氧化鱼油等对团头鲂、罗氏沼虾脂质氧化应激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探明了大黄素、丙氨酰谷氨酰胺、维生素和氨基酸等缓解应激的作用,为高能低蛋白饲料的开发提供指导作用,开发了相应的抗应激制剂,增加了鱼虾的抗应激能力,减少了病害的发生与死亡率,促进了生长,提高了养殖效益。2、鱼虾免疫增强剂的研发针对鱼虾免疫能力低下、病原易感染等问题,筛选了中草药提取物、抗菌肽、小肽、姜黄素、乳酸芽孢杆菌、酵母培养物等多种免疫增强剂,阐明大黄素提取物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作用机制,确定高脂替代蛋白对团头鲂、罗氏沼虾、青虾生长与免疫的影响,开发了大黄提取物、芽孢杆菌、甘露寡糖等配伍免疫增强剂,提高了鱼虾免疫与抗病力,减少了抗生素使用,有助于食品安全。3、鱼虾功能性饲料创制与推广针对饲料利用不高,病害多、应激差等问题,探明了团头鲂、罗氏沼虾、青虾等的主要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需求与代谢作用,进行了蛋白源、脂肪源、糖源的筛选,形成了鱼粉替代、氨基酸平衡技术,构建了团头鲂养殖全程营养需求和饲料原料数据,开发了渔用功能饲料1种、团头鲂低鱼粉饲料1种,青虾专用饲料1种、小龙虾专用饲料1种,创建了中试饲料的投喂技术、抗应激技术、病害防控等操作技术,在主产区进行初步的推广与示范。以上成果作为部分内容形成的成果报告《团头鲂养殖全程营养需求和健康高效饲料研发与示范推广》、《异育银鲫绿色功能性饲料研发及其在沿海滩涂养殖的应用推广》经农业农村部以桂建芳院士为组长的成果评价,总体水平国际领先。研究成果提高了鱼虾免疫能力与生产性能,降低了氮、磷排放,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提高了水产品质量,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取得了较好经济与社会效益,为水产养殖健康发展做出了一些贡献。科技创新情况

伶海

“国字号”专家到访溧阳社渚,助力青虾养殖致富!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专家组一行走进溧阳市社渚镇的田间地头,考察了解我镇农户采取“太湖2号+专用饲料”模式养殖青虾的收成情况。实地考察社渚青虾养殖基地近年来,社渚镇农户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开垦荒山,围地成塘,大面积养殖青虾,走出了一条“青虾上山”的特色富民之路。目前,全镇共有青虾养殖农户1300多户,养殖水面约6.5万亩。2019年全镇青虾养殖业产值超6亿元。为帮助农户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增收致富,溧阳市农林部门和社渚镇政府积极穿针引线,请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专家为社渚青虾养殖助力。据悉 ,在“国字号”专家的帮助下,从2018年起,社渚青虾养殖户逐步引进“太湖2号”青虾品种进行试验性养殖。青虾“太湖2号”,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抗病性强等多方面的优势。同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饲料团队成功开发出了符合青虾营养需求的专用饲料,填补了市场上没有青虾专用饲料的空白。优质品种+专用饲料,让社渚青虾养殖“如虎添翼”。经过三年,11个家庭农场、2850亩池塘的养殖试验、比对和测产,采取“太湖2号+专用饲料”模式养殖青虾的商品虾规格、产量,都较养殖本地青虾有明显优势,亩均效益增加约1000元;商品虾上市时间也比本地青虾上市早一个月左右。社渚军民水产养殖家庭农场是最早引进“太湖2号”青虾品种的养殖户之一,负责人沈军民表示,自引进青虾“太湖2号”以来,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先后多次到社渚镇开展技术服务和现场培训。“有了国家级研究所的支持和指导,我们养虾安心、卖虾称心,每亩还可以多赚1000多元。”他高兴地说。来源:社渚发布

为命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希望我们黄河金鲤鱼再跃龙门

10月16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纪检组组长于书洲、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书记、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戈贤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子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博士刘龙腾一行,在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治勋、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科主任杨兴丽、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主任周晓林的陪同下,来到国家大宗淡水鱼体系示范点——河南黄河金实业有限公司原阳生产基地进行调研。在我公司总经理崔菊芳的陪同下,专家们参观了公司车间和公司文化展览走廊。而后我公司总经理崔菊芳对公司文化、黄河鲤鱼文化历史沉淀及挖掘进行了详细介绍。于书洲组长对公司的发展尤其是黄河鲤鱼文化的挖掘提升给于高度的评价,戈贤平首席对黄河金品牌建设及黄河鲤产品质量改进提出了多项建议,李志勋院长对黄河鲤文化的运营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专家们希望我公司因黄河金这个品牌再次鱼跃龙门。崔菊芳总经理对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深表感谢,特别是大宗淡水鱼体系专家对黄河鲤加工副产物鱼鳞冻的加工工艺改进方案并用于实际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郑州黄河鲤鱼养殖历史悠久,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今年9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直播中国》栏目播发我公司郑州桃花峪黄河金鲤鱼养殖基地收获鲤鱼的新闻,备受关注。

神笔

市信访局工作组到渔业研究推广中心调研

2020年11月6日下午,市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梁冠斌率市信访局相关领导及干部职工一行30余人到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调研,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金龙、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主任高文峰陪同。工作组先后参观了惠州抹香鲸主题馆、海洋生态文化展厅、水生生物标本陈列室,并现场调研淡水科研基地项目施工现场。高文峰现场向调研组汇报惠州市渔业科技推广工作、渔业科普展馆建设及淡水科研基地建设等。工作组对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近年来在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水生生物科普教育等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及高度评价。并对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把淡水科研基地打造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渔业技术推广、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渔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提出指导意见。【来源: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娓娓不倦

水产增养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召开2020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

12月6日,水产增养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在安徽合肥召开2020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省农科院副院长李泽福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的7位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省科技厅国家实验室与创新基地建设处四级调研员关闯、院科研处副处长李东平、院水产所领导班子成员等出席会议,重点实验室40名科研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重点实验室主任、院水产研究所所长江河主持。李泽福在致辞中强调,省重点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院党政班子十分重视,一方面大力建设院重点实验室以培养积蓄省重点实验室后备力量,另一方面对在建的省重点实验室给予大量的人财物支持。目前投资在建的院生物科学综合实验楼已规划重点实验室物理空间和布局,将极大改善水产增养殖省重点实验室实验条件。李泽福指出,此次会议正处于“十四五”规划谋划制定期、长江十年禁渔、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健康养殖大背景下,期望各位学术委员会委员能够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方向、重点研究内容、人才培养和重要成果凝练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要求水产所严格按照专家指导意见,把重点实验室建设好、运行好,为安徽省从水产大省向水产强省跨越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关闯指出,此次学术委员会年会既是对两年来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的盘点把关,更是为重点实验室未来发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的权威咨询,请参会专家贡献智慧经验,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帮助实验室进一步明晰定位,突出特色,找准优势,加快发展。重点实验室建设依托单位水产研究所要持续加大重点实验室建设投入,不断提升重点实验室软硬件水平,吸引聚集更多人才,强化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水平。学术委员会委员听取了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报告以及9名科技人员的科研计划汇报并进行了点评指导,现场察看了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与会学术委员、领导对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充分肯定,给予高度评价。此次会议,不仅指导了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计划,检验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成果,而且有效展现了全所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和科研态度,进一步凝聚了力量、理清了思路、促进了工作。【来源: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樊逊

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到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调研渔业科技工作

罗福秋同志向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一行介绍渔业科普展馆2021年1月19日,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一行4人到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调研渔业科技工作,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罗福秋、渔业发展科和中心相关人员陪同。调研组先后考察中心淡水科研基地、渔业科普展馆建设,并在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会上,调研组听取了渔业研究推广中心2020年工作情况汇报,并就我市渔业科技工作开展交换意见。调研组充分肯定了中心渔业科技推广、现代渔业综合示范基地、渔业科普展馆等方面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并对我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渔业科技创新及现代渔业综合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来源: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女招待

鲟龙科技研究院成立仪式圆满举办!

11月1日,在卡露伽鱼子酱所属母公司鲟龙科技研究院大楼内,由衢州市柯城区人才办主办的“鲟龙科技研究院成立仪式暨院士专家衢州行”活动隆重举行。来自国家省市区的相关领导及21名来自水产科学研究领域的院士专家齐聚衢州市柯城区,为“鲟龙科技研究院”揭牌,为鲟鱼产业高质量发展“传经送宝”。“鲟龙科技是一家集鲟鱼繁育、养殖、加工、研发、营销及文化推广于一体的科技型公司,公司一直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等工作。此次,鲟龙科技研究院的成立是公司立足科技创新的再出发。”公司总经理王斌先生说道。鲟龙科技研究院是鲟龙科技自行投资创建的企业研究院,研究院聘请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担任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家寿研究员担任研究院的副院长,紧紧围绕鲟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七个方面,开展广泛的产学研用合作研究,未来将为浙江淡水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参考样板和窗口示范。活动当天,桂建芳院士带来了题为《水产遗传育种与水产种业的发展》的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家寿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戈贤平研究员、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顾志敏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研究员等专家分别做了关于浙江水产和中国鲟鱼产业发展的主题报告。2006年,柯城区政府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签订了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成功将公司引入衢州,落户乌溪江畔,自此结下不解之缘。先后创建了柯城花园鲟鱼养殖基地、柯城石室国家级鲟鱼良种场、省级鲟鱼主导产业示范园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国家鲟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鲟龙科技研究院的成立不仅是鲟龙科技的一件大事,亦是衢州市人才工作领域和渔业科技领域的一件大事。”衢州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鲟龙科技研究院的成立为鲟鱼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与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智慧渔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这将成为衢州现代渔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与征程。

旦而哭泣

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举办“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病害防控技术”培训班

目前,在国家大力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陆基循环水养殖技术越来越受到水产养殖从业者的关注。2020年11月12日,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惠州综合试验站)在博罗县举办了“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病害防控技术”培训班。培训班由惠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朱德兴主持,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专家团队出席并授课。专家团队对陆基循环水养殖的发展背景,不同模块的构建原理和设计要点,常见的养殖品种以及应用养殖实例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养殖鱼类的主要病害及防控技术,尤其是对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病害防控的特点、重难点以及防控要点进行了详细讲解。惠州市养殖企业、养殖大户以及市农业农村局和渔业研究推广中心共计59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班结束后,参会人员现场参观了正在建设的惠州第一家“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该项目由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专家们对参会人员提出的项目建设过程问题进行一一解答。此次培训的授课反响良好,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能进一步提高我市水产从业者对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认识和应用,同时养殖户对养殖病害及常规病害诊断也加深了认识。【来源: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