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一带一路”如何打造升级版?前岛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一带一路”如何打造升级版?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确切地说,从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等相关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算起,这个月正好满五周年。中国有逢五和逢十进行回顾、总结、纪念和庆祝的传统。8月27日,中央召开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5年来取得的成绩进行了系统总结,对下一步如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做了专门部署。不仅仅中国自己在总结,我们的合作伙伴国也在总结五年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国际上举办的关于“一带一路”的研讨会很多,与研究“中国改革开放40年对于世界的影响”一样,“一带一路”是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在许多国家的国际关系学界,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学者,很多都把“一带一路”纳入研究范畴,而且有的国家的智库学者研究得还很深入。单从国际关系研究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出,在短短几年内,“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全球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际主流智库着力研究和关注的重大国际倡议。前五年是“一带一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5年,是进行总体布局,绘就“大写意”的五年,应该讲,“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五年来所取得的建设成就和国际影响,是多方面的。“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靓丽名片,成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四个字概括“一带一路”成就“一带一路”所取得成就和影响,我用以下四个关键字粗略概括: 第一个字是:“通”。“一带一路”的核心是“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第二个字是:“共”。“一带一路”的关键是 “共”(共商、共建、共享)。第三个字是“实。“一带一路”的品牌是 “实”(措施实、平台实、项目实)。为了推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与沿线国家签署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协议和项目,既给予了真金白银的硬支持,又搭建了很多功能性的合作平台,如推动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中欧合作基金等双多边金融合作机构。第四个字是“暖”。“一带一路”特征是“暖”,它不仅仅注重经济合作等方面的“硬联通”,更注重温暖人心、民心共振的“软联通”。经过五年的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过去5年,“一带一路”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但也有少部分人“见不得别人好”,不愿意看到“一带一路”凯歌前进,今年以来也出现了一些歪曲论调。对于外界的歪曲论调,我们既要重视,也不要太在意。对于善意的提醒和建设性言论,我们虚怀若谷、认真倾听、察纳雅言;对于恶意的中伤和诽谤,我们或澄清事实或置之不理。“身正不怕影子歪”,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座谈会上所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只要各国有意愿,我们都欢迎。明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华召开,中国正在认真倾听国际社会的各种声音,包括杂音,正在与合作伙伴国以及有关国际和区域组织,加强工作对接,共同规划下一部合作的路线图。对于“一带一路”的功能不能“泛化”,它是经济合作倡议,也是文明互鉴之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带一路”的形象大使、解说员,都有责任讲好什么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有“三好”:首先,“一带一路”对中国有好处。从中国自身发展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的新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外开放重心主要是在东部,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发展比较慢。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改变这种不平衡状态。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一带一路”,就是要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步伐,提高我国整体对外开放水平,着力解决这个基本矛盾。我们在广西、云南、内蒙古、新疆等沿边地区设立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产能合作区、跨境旅游示范区,就是为了推动中国深度向世界开放。其次,“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有好处。我们周边很多国家和非洲许多国家,它们的发展程度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差,工业化水平比较低,“一带一路”就是带动其发展、体现我“亲、诚、惠、容”和 “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理念的新举措。第三是对整个世界有好处。以前国外有人说,中国只知道闷声发展,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度和贡献率还不够大,给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理念比较少。“一带一路”就是我们为了回应国际社会的期待,提出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理念,并且不遗余力地在进行实践。如何打造升级版?“一带一路”下一步如何走深走实,如何绘好工笔画,个人以为,宜在“共同、“精准””这两个关键词上着力。一是更加突出“共同”二字。尽管国际社会总体上对于“一带一路”持欢迎态度,但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阶层,对于“一带一路”认识是有“温差”的。发展中国家智库普遍对“一带一路”持非常赞同的态度,都在研究自己的国家如何更好地与“一带一路”进行对接,不希望错过发展的机会。但还有部分国家、部分民众受西方一些媒体所误导,对“一带一路”的认识有偏差。因此,需要继续加强客观宣传和介绍,让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情,不是中国一家发“红包”,不是中国单方面的发展援助。“一带一路”建设虽然是中国提出,但属于全世界,国际社会都要积极参与,加强合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欢迎发达国家加入进来,共建“一带一路”,愿意与发达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努力打造一批“三方合作”的示范项目,打造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三方共赢的模式,共同做大做优世界经济“蛋糕”。中国欢迎发达国家积极参与进来,而不是在“场外”观望,共同促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中国盼望沿线国家之间也能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形成陆海联通、融合发展的积极态势。譬如,中国乐意看到,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东盟、非盟等区域和次区域国家之间也能加快互通步伐,释放经济发展潜力与红利。中国愿意与各种多边平台加强互动合作,共同助力“一带一路”。譬如,中国将加强与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事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寻找合作的契合点,在减贫、可持续发展、疾病防治、气候变化等方面加强工作对接。中国将积极发挥中非合作论坛的作用,加强与非洲各国的合作,推动非洲大陆全方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中国还将用好G20、APEC等多边平台,通过这些平台促进“一带一路”合作,搭建交流平台,凝聚广泛共识。二是在“精准”对接上多下功夫。过去几年,我们与130多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和产能合作框架协议,下一步,如何更深入地落实已达成的共识,如何把合作备忘录的原则精神和合作领域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实实在在的项目,如何打造更多共赢的样板工程和旗舰项目,如何应对和解决对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如何从中总结普遍的工作规律,这些均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中国希望向合作伙伴国提供他们最需要的帮助,开展他们最急需的合作。合作伙伴国有哪些最迫切的需求,这需要双方政府、智库、企业等多元社会主体共同研究。中国将加强海外产业园区建设,助力东道国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工业化水平,帮助沿线国家增强“造血”机能,通过产业发展提升财政可持续能力。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总体规划,科学规划合作领域,争取做到“一国一策”、“一地一策”,根据合作伙伴国的具体实际和需求,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合作。“一带一路”对于中国各个地区都有带动作用,每个地方都有用武之地。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带一路”建设是对世界经济地理的一种重构,中国西部边远地区,因为有了“一带一路”不再偏远,如新疆、西藏、甘肃、青海等地区成为从亚太到欧洲比较中心的位置。过去的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也具有了与以前不同的经济地理含义,从经济发展的劣势地理位置变成具有一定地理位置优势的地区。国家宜在顶层设计上,强化相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的统筹协调,就“一带一路”地方实施方案与国家发展规划衔接工作提出更加明确的指导意见,引导地方准确定位、错位发展、科学合作,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快建立促进境外投资的专门服务机构,为海外投资企业提供业务指南与信息咨询帮助。“走出去”企业自身要加强调研,深入了解投资所在国的法律、人文环境和民俗风情,做好风险评估,特别是要深入研究合同条款,准确把握环保要求、劳动用工规定、工程标准等。企业要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鼓励企业本土化经营,多与当地企业建立共享经济模式。要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不断健全和完善合作机制,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智力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廉洁丝绸之路”,通过优势产能合作,有效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下一步研究方向和重点“一带一路”已经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低垂的果实,容易摘的桃子已经摘掉了,下一步,要取得跨越式发展,必须跳起来摘桃子。怎样跳得不费力、姿势优美地摘到大家想要的桃子,就需要智库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从宏观上讲,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的研究,顶层设计的研究要“高”,要有高度。目前关于“一带一路”的图书和文章非常多,但是系统性的研究成果还很少,“一带一路”的功能作用、推进路径等方面的研究仍然“在路上”。上一轮经济全球化由于金融资本缺少监管,“一路狂奔”,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就是为了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世界经济“脱虚向实”,推动资金往实体经济流动,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重在互联互通,它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比降关税的作用要大得多。一些陆锁国、内陆国来说,因为有了“一带一路”,运输通道就打通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畅通了,有的内陆国还成了区域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正所谓“无问西东”,不分南北,“一带一路”使每个地区都有机会成为中心点,成为物流贸易的枢纽。“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下一步需要把“一带一路”放置在世界发展大历史中去认识和定位,提炼总结“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核心理念、推进路径,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动力和内在规律,挖掘这一伟大实践背后的思想和理论依据,建立健全“一带一路”的理论体系。二是从中观上看,需要加强区域与国别调研,为“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发展规划对接提供建议。这类研究要“实”,要务实管用。需要研究“一带一路”与亚太经合组织、东盟、非盟、欧亚经济联盟、欧盟、拉共体等其他区域合作机制的关系。对沿线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环境和条件支撑,以及与我合作意愿、优先对接领域等开展综合性调研,为“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国别规划对接提供建议。三是从微观上讲,需要加强分行业、分领域的对接研究,这类研究要“专”。下一步的研究,需要与产业、企业的对接匹配起来,国内外智库应该协同起来,共同开展更有针对行地精准研究。鼓励地方和高校智库走“专、精、特”的发展路径,避免走“大而全”的发展路径,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研究优势。在服务“一带一路”具体领域上,能有一批“单打冠军”“双打冠军”式的智库产生。譬如,围绕产业园区、陆路交通、海路运输、法律制度、园区建设、绿色金融、跨境电商、跨境并购、信息基础实施建设、各类风险防范、沿线国家舆情民意评估、标准对接等开展研究,为具体项目合作提出更加专业化的建议。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态度有温差,不同阶层的民众,认识程度也不同,要对不同地区包括项目所在地民众的态度进行科学评估,哪里最欢迎我们、最急需国际投资,我们就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期待。国际资本是有限的,中国的资金也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沿线国家最迫切需要的项目上,助力这些国家发展。要加强经典案例研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借鉴。(作者系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长,文章为作者在复旦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上的发言稿,做部分删节)

物质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全球产业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专题研讨会在线举办

2020年7月10日,在一带一路智库联盟指导下,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办,大连海事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和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协办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全球产业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广州两地线上召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娟、泰国前国会主席颇钦·蓬拉军、马来西亚前国会下议院副议长翁诗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隋广军出席研讨会并致辞,近30位中外政要、官员和知名学者参会发言,共同为疫情后国际产业合作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建言献策。会议由隋广军教授主持。中联部副部长郭业洲在致辞中指出,面对疫情的冲击,国际社会相互驰援,并肩战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崇高的理念。面向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强合作,妥善应对疫情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冲击,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让“一带一路”更好地助力国际抗疫行动、地区和全球的共同发展。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娟在致辞中表示,“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着重大挑战和潜在机遇,广东将充分发挥“双区”建设和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效应,致力于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更多新动力源。泰国前国会主席颇钦·蓬拉军表示,中国跟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提供与病毒相关的信息、资金支持、医疗设备等,这些都展示了健康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可能性。马来西亚前国会下议院副议长翁诗杰认为,当前恰逢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中国有必要针对疫后的世界经济、政治新形式重新部署战略,在主动争取国际话语权之余更要积极开拓国际组织的合作平台,加强中国“智”造特色和科技产能合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隋广军教授指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坚持回应国家和广东发展重大需求,努力发挥办学优势和特色,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为中国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广东改革开放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本次研讨会共设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冲击与应对之策、疫情后国际产业合作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疫情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方法与路径三个议题。议题一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冲击与应对之策展开深入研讨,第一环节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长、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主持。新加坡国立大学顾清扬副教授、日本阪南大学洪诗鸿教授、韩国前国会政策议长崔载千、印尼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邦丹·维迪亚莫科和法属波利尼西亚太平洋事务理事会主席易立亚·奥蒂诺等学者分享了中国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疫情对日本企业全局布局以及对外投资的变化、中韩两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过程当中的应对措施、疫情对棕榈油等相关行业和南太岛国海洋渔业、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等观点。第二环节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何传添教授主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鞠建东和盛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林桂军教授、山东财经大学校长赵忠秀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黄建忠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伟光教授和孙楚仁教授、暨南大学顾乃华教授等专家学者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与应对之策、构建亚洲卫生与经济共同体、疫情带来的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收缩转移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议题二由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立勇主持。北京大学付才辉研究员、华侨大学许培源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吴国鼎副研究员、大连海事大学黄庆波教授和简俊教授、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程永林教授等专家针对疫情背景下,国内区域一体化与“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科技合作、国际产业合作、国际国内双循环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议题三由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秘书长李青教授主持。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尼古拉斯教授、复旦大学宋国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徐秀军研究员、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肖鹞飞教授、大连海事大学韩庆教授、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韩永辉副教授等专家就如何促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新冠疫情对自由经济秩序的冲击和疫情后“一带一路”产业合作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展开研讨。会议发布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倡议》,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加强团结合作,围绕建设健康丝绸之路、加强互联互通、推动经济复苏、推进务实合作等方面携手努力,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长发妹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举行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开可 曾繁华)“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专题研讨会今日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93家智库和研究机构代表2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曾繁华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以下称“智库联盟”)理事会共同理事长郭业洲,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智库联盟理事会共同理事长焦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智库联盟理事会共同理事长魏建国出席会议并致辞。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智库合作联盟秘书长金鑫主持会议。郭业洲在致辞中指出,智库联盟成立两年来,在理事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联盟已经形成了拥有100多家国内外智库的国际合作网络。智库联盟建设写入了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成为规划中的专有名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智库联盟龙骨已经搭建、机制正在逐步完善。我们要乘势而为,强大自身,努力打造智库联盟的升级版。这次会议是建设升级版智库联盟的重要开端。在世界乱象纷呈、发展方向迷茫和发展动力缺失的背景下,智库联盟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郭业洲表示,智库联盟今后将在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从政治引领的高度,发挥智库联盟引导作用。二是从智力支持的角度,提高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贡献率。从全球的高度和历史的角度思考“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思路和路径,为中央决策提供更高水平的智力支持。三是从机制建设的维度,进一步优化运作模式。要加强机制创新,把智库联盟做实做强,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联盟逐步打造成全球涉“一带一路”研究的高端学术交流、联合研究、咨政建言、聚拢人脉、权威宣介、引导舆论的核心平台,成为国内外标杆性的高端智库联合体。以智库联盟为平台,形成最大的合力,切实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焦扬在致辞中表示,以智库合作联盟为依托,高校为主体的智库研究机构将发挥综合性研究优势,将国内外分散的信息资源系统化。积极突出育人功能,促进人才“走出去”,加强“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人才培训。魏建国在致辞中表示,全球智库合作适逢历史最好时期,新型国际智库合作模式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更高水平的视野。中国智库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与全球智库共享人类智慧,共谋人类发展。本次大会上新增聘理事单位35家。全国人大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总裁、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理事会副主席陈秋途分别代表新增理事单位和副理事长单位发言。会上邀请商务部综合司巡视员宋立洪、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参赞张维利、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等嘉宾作了大会发言。会议还确定了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国际智库合作网络,以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国际智库合作网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合作网络的牵头智库。在智库联盟的指导和统筹下,由牵头单位负责联系相关国家主流智库,组织召开相关国际国内研讨会,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当日,还举行了专题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经验与主要难点、如何打造“一带一路”升级版、如何做实做好“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作三个分议题进行分组讨论,与会专家为如何推进“一带一路”转型升级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史墨

2020收官大论坛,中联部部长致辞,六位政要主旨!

来源:人大重阳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国将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将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更好理解中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相关政策理念,推动国际合作,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指导下,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将于12月14日联合举办主题为“中国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视频研讨会,广邀国外前政要、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新发展格局与世界合作共赢新机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进行交流,共谋世界繁荣发展,共话人类美好未来。“中国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国际视频研讨会指导单位:“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主办单位: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15:30-16:30会议开幕主持人:郭业洲,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共同理事长1、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致辞2、嘉宾主旨演讲陆克文,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主席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波黑前总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伊萨姆·沙拉夫,埃及前总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米增戈·平达,坦桑尼亚前总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颇钦·蓬拉军,泰国前国会主席、“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翁诗杰,马来西亚前国会副议长16:30-16:50 中间休息16:50-19:40 分议题研讨16:50-18:10 分议题一:中国新发展格局与世界合作共赢新机遇主持人: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俄罗斯莫斯科伊兹博尔斯克俱乐部“俄罗斯梦和中国梦”研究中心主任司嘉丽,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前中国首席代表杨发喜,《求是》杂志社国际部主任马璠荣,意大利新丝路促进会会长安东·瓦夫洛梅耶夫,俄罗斯全球问题与世界组织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沙勇忠,兰州大学副校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米洛斯·巴拉班,捷克布拉格安全会议主席博拉特·乌谢诺夫,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学者何伟文,中国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前经济商务参赞洪风,泰国暹罗智库主席丽塔·斯特彦宁希,印尼科学院地区研究所合作与研究部主任18:10-18:20 中间休息18:20-19:40 分议题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主持人:王立勇,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廖群,中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罗思义,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彼得·凯尼格,世界银行前高级经济学家朱翠萍,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主任爱德华多·齐利,墨西哥大都会自治大学政治与文化系教授加尼·尤若姆,尼日利亚国防大学教授涂永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赞米尔·阿万,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本雅明·波戈相,亚美尼亚政治经济战略研究中心主席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安妮·蒙盖,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执行主任助理钦貌梭,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顾问19:40 会议闭幕

桀溺

「预告」疫情期间,智库界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一场全球会议即将召开

来源:人大重阳“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云端专题论坛4月24日15:00-18:30(北京时间)主题:“携手应对公共卫生安全挑战,共同建设健康丝绸之路”主办单位:“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日 程15:00 会议开幕15:00-16:30 智库联盟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如何化危为机?主持人:郭业洲 中联部副部长、“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共同理事长1、宋涛部长书面致辞(郭业洲副部长宣读)2、智库联盟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发言 (每人发言6分钟,按国家英文名称首字母排序)(1)波黑前总理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2)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3)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4)社会党国际主席、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5)伊朗前副总统哈桑·加福里法尔德(6)意大利前总理马西莫·达莱马(7)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8)坦桑尼亚前总理米增戈·平达(9)泰国前国会主席颇钦·蓬拉军3、郭业洲副部长宣布发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国际顾问委员会关于加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的共同倡议》17:00-18:30 专家研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健康丝绸之路——如何行稳致远?主持人: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1、发布《展望“一带一路”七周年: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研究报告2、与会中外方智库学者发言 (每人发言6分钟)(1)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2)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3)意大利新丝路促进会会长马林焦·弗朗切斯科(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原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晓晶(5)俄罗斯-中国分析中心主任谢尔盖·萨纳科耶夫(6)山东财经大学校长赵忠秀(7)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赞米尔·阿万(8)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曲欢3、当研中心主任、智库联盟秘书长金鑫总结18:30 会议闭幕以下为会议日程英文版Silk Road Think Tank Association Thematic Cloud ForumApril 24 15:00-18:30 (Chinese Standard Time)Theme: Working Together To Meet Public Health Security Challenges And Build The Health Silk RoadSponsor:Silk Road Think Tank AssociationOrganizers:Chongyang Institute for Financial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China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World Studies (CCCWS),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of CPC Central Committee15:00 Opening15:00-16:30 Meeting of SRTA International Advisory Board: World in COVID19 Pandemic——How to Turn Crisis into Opportunity?Moderator: Guo Yezhou, Vice Minister of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of CPC Central Committee (IDCPC), Co-Chairman of SRTA Council1. Written address by Song Tao, Minister of IDCPC (Read by Guo Yezhou, Vice Minister of IDCPC)2. Speeches by members of SRTA International Advisory Board (In alphabetical order of country names, 6 min/speaker)(1) Zlatko Lagumdzija, former Prime Minister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2) Essam Sharaf, former Prime Minister of Egypt(3) Dominique de Villepin, former Prime Minister of France(4) George Papandreou, former Prime Minister of Greece and President of the Socialist International(5) Hassan Ghafourifard, former Vice President of Iran(6) Massimo D’Alema, former Prime Minister of Italy(7) Danilo Turk, former President of Slovenia(8) Mizengo Peter Pinda, former Prime Minister of Tanzania(9) Bhokin Bhalakula, former President of Congress of Thailand3. Guo Yezhoudeclares to release STAT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ADVISORY BOARD OF THE SILK ROAD THINK TANK ASSOCIATION ON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COVID-1917:00-18:30 Panel Discussion: Building A Silk Road of Health Amid Pandemic——How to Travel Far and Safe?Moderator: Wang Wen, Executive Dean, Chongyang Institute for Financial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1. Release of Research Report Seven Year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pen up a New Phase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2. Speeches (6 min/speaker)(1) John Ross, Former Director of Economic and Business Policy of London, Senior Fellow of Chongyang Institute of Financial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2) Zhang Yansheng, Lead Researcher at 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3) Francesco Maringio, President of Italy Associ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New Silk Road(4) Zhou Xiaojing, Former Director of Institute of Asian and African Development at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Senior Fellow of Chongyang Institute of Financial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5)Sergey Sanakoev, Chairman of Russian-Chinese Analytical Center(6) Zhao Zhongxiu, President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7) Zamir Awan, Deputy Director of Chinese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ciences and Technology(8)Chui Huan, Head of Newsilkroad Institute, ROK

不灯港

第四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复旦大学开幕

昨天,第四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复旦大学开幕。本届论坛以“疫情下的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长焦扬表示,近一年来,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紧扣疫情防控这一全球主题,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进一步聚焦队伍建设、公共卫生研究、开放合作和研究成果转化,不断扩大研究与合作的深度广度。此次大会设有企业家论坛和专家研讨会。论坛由复旦大学与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联合主办,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与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中联部副部长郭业洲出席并致辞。【来源:上观】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为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成立大会在中传成功举行

北京时间2020年10月23日下午,由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联合德国、韩国、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的7所智库、大学、研究机构、媒体机构共同举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传媒大学顺利召开。国外前政要,相关部委领导,中国传媒大学校领导,黑山共和国、坦桑尼亚、巴基斯坦、南苏丹等国驻华大使及参赞,潘基文基金会中方事务代表,以及海内外重要智库和大学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共一百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和成立大会,共同呼吁全球学界合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传播,为不断变化的世界局势提供一针“稳定剂”。大会在段鹏副校长主持下拉开序幕。廖祥忠校长、国外前政要、驻华使馆大使及参赞、潘基文基金会中方事务代表等先后致辞。廖祥忠校长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简要地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的成立初衷。他指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反映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和共同价值,是世界团结合作愿望的集中体现,体现了人类对至善至美的追求,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世界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需要世界各国并肩携手,共同参与。他认为,大学应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者。中国传媒大学将继续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坚持强化对外交流合作,与联盟成员、世界各国大学、海内外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一道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建设成为全球传播与治理的高水平国际学术平台,成为联合全球的知识与学术的共同体,聚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的新高地,为促进世界文明对话与和平发展贡献智慧。段鹏副校长在主持时也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成立大会展示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成立以来的成果,彰显的是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几内亚前首相卡比内·科马拉在线上发表致辞。他从水资源缺乏问题出发,呼吁大家展开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共同应对在水资源和河流保护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在致辞中首先祝贺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的成立,并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到发展谈起,认为经济下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流行疾病等全球威胁仍然存在,人类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应积极开展全球治理研究工作,希望中心和联盟能发挥优势,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解决方案。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姆贝尔瓦·凯鲁基指出,中非合作论坛开启坦桑尼亚和中国合作新阶段,对坦桑尼亚帮助很大。中国期待与他国合作,中国的崛起也助力其他国家发展。现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别重要,人们需要分享信息和知识。他充分肯定了中国传媒大学建立这一传播平台的重要性。黑山共和国驻华大使达尔科·帕约维奇在致辞中强调合作实现人类共同繁荣是全球人民共同任务,期待在科研上加强和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希望中心能有更多的成果。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公使艾哈迈德·法鲁克在致辞中指出,人类正变得更加互联、更加相互依赖。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单边主义、强权主义、帝国主义是没有好处的,必须互相尊重、互利共赢,才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巴两国关系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此外,他还肯定了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取得的成功,强调媒体、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作用,认为中国传媒大学承担了很大的责任,感谢中国传媒大学所做的工作。南苏丹共和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代办昆巴·蒙代在致辞中希望继续推动和中国的双边关系,同时也加强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合作。潘基文基金会中方事务代表杨大为宣读了潘基文基金会执行理事金塾的贺信。贺信指出,作为中国传媒高等教育领域的顶尖学府和全球知名的传媒类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成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和国际学术联盟对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传播,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潘基文基金会将支持中国传媒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的建设。马耳他前外长、欧洲威尼斯委员会副主席迈克尔·弗雷多从气候变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说起,认为没有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人类就没有未来。摩洛哥前环境部长哈基马·海蒂从全球趋势谈起,认为全球化已经进入新阶段,全球化不是可以逆转的趋势,企业和教育界是全球化重要的参与者。之后,大会在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举行了首批7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这7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分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非洲研究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东非研究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东盟研究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尔研究中心、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欧洲研究中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回顾了研究院成立以来所举办的系列学术活动,感谢各位嘉宾和国内外学者、智库的长期支持。他认为,人类已进入全球共同体时代,希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广泛认识并达成新的理论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希望大家的合作伙伴关系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愉快,也希望大家携起手、积极地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社会走出危机,迈向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点亮思想的明灯。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张艳秋教授宣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究联盟宣言》。《宣言》指出,和平是发展的前提,联盟反对一切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呼吁可持续发展,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议人包括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院、文明对话研究院、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仁川大学和圣奥古斯汀大学等九家机构。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文春英教授在会上发布了由研究院撰写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传播报告》。报告以海外媒体的新闻报道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对2020年1月1日-8月31日期间,全球158个国家、30多种语言的5200家网络媒体上出现的177671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关报道进行了观测,并通过地域分析、媒体分析、情感倾向分析和话题聚合分析,梳理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传播图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传播研究的最新成果。随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教授的主持下,7个海外研究中心共建方的领导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简短的学术发言,就中心和联盟的成立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和由衷的期盼。人类命运共同体欧洲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吉恩·克里斯托夫·巴斯感谢中国传媒大学的邀请,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的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他特别强调“共同”这个词,认为只有通过共同的合作,才能了解彼此各种不同的观点,才能打造一个共同的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东盟研究中心联合主任许庆琦从新冠疫情谈起,指出这个世界应该从大流行病当中恢复出来,我们应该更加团结而不是分裂,我们应该更加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更加孤立,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东非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坦桑尼亚圣奥古斯丁大学校长科斯达·里克·马哈鲁非常感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非常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并表示坦桑尼亚圣奥古斯丁大学已经做好准备,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教学和价值观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非洲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埃塞俄比亚广播电视局局长格塔丘·丁库·戈达纳表示非常荣幸能够成为7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之一,非常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建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并表示会努力加强国际学术合作,来参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尔研究中心联合主任、韩国广播放送协会秘书长金炯泰坚信通过这个学术联盟,我们可以一起梦想共享未来,通过我们之间密切的合作建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巴基斯坦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卡里德·塔姆·阿卡姆上校表示非常愿意跟世界不同国家的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全球传播。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联合主任、韩国国立仁川大学中国学术研究院院长安致颖从中韩两国贸易往来谈起,指出应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当中的各个研究机构,尤其是与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开展密切合作,通过共同联合的研究,一起解决共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在随后的学术发言环节,巴基斯坦全球与战略研究中心主席、退役少将赛义德·哈立德·阿米尔·贾弗里强调合作互联在学术中的重要性,认为合作除了有利于进步和繁荣还能提高学术领域整体的质量。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克里·布朗指出,目前我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挑战,尤其是在环境气候变化及全球卫生健康方面,我们迫切地需要对话和互相尊重,希望通过双方的交流,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彼此的差异和挑战。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肯定了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方面率先取得的丰富成果,建议在国内也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联盟,中国传媒大学理当执牛耳,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和建设。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一定要研究。他表示愿意把“一带一路”学院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结合起来,把“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结合起来,双方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共同做出努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余云祝愿研究平台和机构建设在今后的进程中不断取得成效和实效,发挥一个高校研究机构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当中应有的建言献策作用。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国际问题研究院陈须隆研究员祝贺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中心揭牌,祝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正式成立,认为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领域的一件好事、一件大事、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海外中心和国际学术联盟必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研究、实践、交流合作做出重要贡献。他还为中国传媒大学校领导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的远见卓识和积极有为点赞。最后,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孙敬鑫主任指出,一些国家的民粹主义、保守主义、逆全球化趋势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要克服的现实,恰恰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更为彰显。他还代表自己所在部门,表示愿意参与后续合作,一起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好。本次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主会场设在中国传媒大学明德报告厅,通过央视频、爱奇艺、新浪微博、白杨网、抖音、B站、百度等多个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全程直播,累计收看人数超过10万人。大会聚焦国内,放眼世界,旨在为来自世界各地、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合作平台,团结世界范围的研究力量,共同关注人类命运和全球未来。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素衣

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多国智库等成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

大会现场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供图中新网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 李双南)日前,由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联合德国、韩国、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的七所智库、大学、研究机构共同举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外前政要,相关部委领导,中国传媒大学校领导,黑山共和国、坦桑尼亚、巴基斯坦、南苏丹等国驻华大使及参赞,潘基文基金会中方事务代表,以及海内外重要智库和大学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共一百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和成立大会,共同呼吁全球学界合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传播,为不断变化的世界局势提供一针“稳定剂”。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供图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在会上致辞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反映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和共同价值,是世界团结合作愿望的集中体现,体现了人类对至善至美的追求,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世界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需要世界各国并肩携手,共同参与。他认为,大学应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者。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公使艾哈迈德·法鲁克阁下在现场致辞指出,人类正变得更加互联、更加相互依赖。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单边主义、强权主义、帝国主义是没有好处的,必须互相尊重、互利共赢,才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巴两国关系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此外,他还肯定了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取得的成功,强调媒体、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作用。大会在现场举行了首批七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这七个研究中心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非洲研究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东非研究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东盟研究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尔研究中心、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欧洲研究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欧洲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吉恩·克里斯托夫·巴斯先生在会上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的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他特别强调“共同”这个词,认为只有通过共同的合作,才能了解彼此各种不同的观点,才能打造一个共同的未来。在随后的学术发言环节,英国伦敦国网学院刘氏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克里·布朗指出,目前我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挑战,尤其是在环境气候变化及全球卫生健康方面,我们迫切地需要对话和互相尊重,希望通过双方的交流,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彼此的差异和挑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余云祝愿研究平台和机构建设在今后的进程中不断取得成效和实效,发挥一个高校研究机构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当中应有的建言献策作用。(完)

刽子手

“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与挑战研讨会暨人大国发院“一带一路”国别系列智库丛书发布会顺利举行

5月28日晚,“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与挑战研讨会暨人大国发院“一带一路”国别系列智库丛书发布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人大国发院国别系列智库丛书主编刘元春,泰国前副总理蓬贴·贴干乍那,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翁诗杰出席会议进行开幕致辞。于洪君副会长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是我们国家最早确定的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最近几年人大国发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和平发展对外开放,服务中国特色大外交,坚持不懈的开展理论研讨学术交流,不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从而也培养锻炼出一支高水平优秀的研究团队,同兄弟单位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对刘元春校长带领的这个团队出色完成“一带一路”国别系列智库丛书表示由衷的敬佩”。人大国发院执行院长严金明主持了开幕式。刘元春副校长在致辞时指出,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和高质量发展。在这样的国家发展大方向指引下,人大国发院推出国别研究系列智库丛书,是人大第一次成体系地推出国别报告著作。丛书做了以下的尝试并得出一些结论:第一,课题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全面数据研究。一方面,疫情下的美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去中国化与逆全球化思潮不断升温,突显“一带一路”倡议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及FDI东道国对来源国合作态度的重要性。《“一带一路”投资友好性指数研究报告》从沿线国家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与我国关系等方面对投资友好程度进行了量化考评。该指数可以为我国引领“一带一路”友好投资,共同打造一条涵盖卫生健康、政治氛围健康、社会与经济发展健康在内的健康之路提供政策参考。报告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影响“一带一路”投资友好性的最重要因素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制度环境,另一方面,疫情的大背景下,各国均在制定经济激励计划推动疫情后经济复苏,这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的碳排放路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报告》设计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指数(GDI),定量衡量“一带一路”国家资产存量、技术创新与发展结果三个维度的发展水平,识别关键领域和技术需求,凸显了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技术合作的重要意义,为疫情新背景下如何把握“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重要“时间窗口”厘清了合作方向与重点。第二,课题组对俄罗斯东欧国家进行了细致国别分析。《俄罗斯能源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疫情之下,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在全球能源市场发挥的作用被进一步放大。俄罗斯与OPEC之间的减产协议和执行程度对国际油价产生重要的影响。中俄之间的能源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了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据守亚洲和欧洲门户的重要节点国家,格鲁吉亚在具备一系列地缘优势的同时也有诸多地缘风险。《格鲁吉亚地缘政治分析》认为该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重视程度较高,这条新时代的“丝绸之路”将成为中格之间的一条共赢之路,既有助于格鲁吉亚在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的道路上稳步推进,为人民带来福祉,也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外高加索地区的认同感和影响力。第三,课题组在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地区的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如,以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为纽带,近年来中国与越南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化,越南在中国对东南亚经济外交中的地位也逐步提升。《越南外来直接投资发展报告》认为,继续深化中越经济关系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前提。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变局中,越南的生产成本优势与经济开放格局可以成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对越贸易与投资合作的宝贵机遇。再如,《斯里兰卡社会与项目投资报告》认为,中国在斯里兰卡的投资前景总体上是积极的。中国在斯里兰卡的未来投资既受到包含五大维度的社会安全共性因素影响,也受到中斯双边及区域国际政治环境的特性因素影响。中国项目的投资和管理需要进一步拓宽视角,深度挖掘合作潜力,以实现两国的互利共赢。报告发布环节,课题组成员戴稳胜、许勤华、刘旭、王克、冯俊新、郑云天、夏敏、宋博、罗仪馥、袁淼除了展示研究成果以外,还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俄罗斯、印度、格鲁吉亚、印度尼西亚等国未来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义桅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许勤华分别主持了发布与讨论环节。随后进行了专家研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陈甬军、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立勇、中国石油国际部综合处处长陆如泉、中国海外安全研究所所长施忠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明进、兰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曾向红、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发展部主任孙立会、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企业事务顾问方挺参加了本环节。会议讨论热烈,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人大国发院发布的“一带一路”国别丛书意义重大,内容与视角填补了研究空白,有利于推动国别研究学科建设。并对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认为对应对当前国际局势、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参考价值。最后刘元春副校长表示未来人大国发院将持续为社会各界提供政策研究报告、公共研究产品,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推进贡献力量。此次会议指导单位有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联络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智库研究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本期编辑:涂成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教授,院长兼首席专家为校长刘伟教授。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小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微博二维码

其卒无尾

第四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复旦举行

11月28日至29日,第四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以“疫情下的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政、商、学界专家线上线下共聚复旦,为疫情形势下“一带一路”健康稳定发展建言献策。本届论坛由复旦大学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联合主办,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与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联合承办。论坛上,“一带一路”的强大生命力和内在可持续性得到再次强调,尽管疫情对世界经济产生冲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仍然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并产生了新的业态。论坛还针对疫情下“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出政策建议。多层次解析,着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11月28日下午,论坛正式开幕。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长焦扬,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马科斯·特罗约(Marcos Troyjo)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主持。焦扬指出,一年来,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紧扣疫情防控这一全球主题,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进一步聚焦队伍建设、公共卫生研究、开放合作和研究成果转化,不断扩大研究与合作的深度广度。焦扬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写进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高质量”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词。“一带一路”的研究和专业智库建设也要跟上形势发展,朝着更高质量的定位、目标和方向不断迈进。着力服务新发展格局,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既要在促进国际循环上下功夫,也要在建立“一带一路”与国内大循环的链接上下功夫,以“双循环”开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郭业洲说,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彰显了“一带一路”倡议所具有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使得“一带一路”合作所承载的丝路精神更加熠熠生辉。在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一带一路”作为联系联通中国经济内外循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郭业洲强调,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实验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多视角建言,助力“一带一路”发展提速升级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资深研究员尤素夫·瓦南迪(Jusuf Wanandi),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论坛大会上发表特别演讲。国家开发银行原行务委员、两岸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郭濂,格里森斯·皮克(Grisons Peak)主席、首席执行官亨利·提尔曼(Henry Tillman),匈牙利中央银行前执行董事诺伯特·齐兹马迪亚(Norbert Csizmadia),云南省大理州委常委、副州长郑新刚,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纳比坚·穆哈穆德罕,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全国企业合规委员会副主席王志乐,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必亮等海内外嘉宾,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2020年“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发展、疫情下前进的双边关系、地方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多平台对话,聚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大会另设有企业家论坛和专家研讨会。企业家论坛上,十余位参与“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企业家,就疫情下企业的海外业务状况和应对经验进行分享。今年是“一带一路”企业家论坛第二次举行,参与本届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性更加广泛,他们来自央企、地方企业、民企和海外企业,有高科技企业、物流企业、服务企业等,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新发展和巨大潜力。专家研讨会上,20位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围绕“双循环”、跨大陆交流、开放发展理念、环境治理与生态安全共建、区域安全和发展战略等主题发表演讲,就如何在全球疫情发展和单边主义抬头的双重冲击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全球治理展开讨论。自2017年以来,“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论坛汇聚政商学界专家,共商“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问题,既是促进中外学术、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舞台,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资“引进来”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也是国际社会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全面深入展示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论坛致力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繁荣。记者 程媛媛【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