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校教师,“凭”科研还是“凭”教学神童

高校教师,“凭”科研还是“凭”教学

今天是教师节,首先祝教师读者们节日快乐!古人云:教学相长。在现代高等教育实践中,教学和科研是互相促进、不可偏废的一体两翼,有许多科技巨擘本身也是桃李满天下的优秀教师。但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很多高校教师、特别是“青椒”们广泛讨论的话题——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既想教好课、又想做出科研成果,有时候就成了一种两难选择。那么,对于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高校教师们的真实感受如何?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平衡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职称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今年2月底,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要求高校要以破除论文“SCI至上”为突破口、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7月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再次提出“代表作”制度,期待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找到平衡。改革的路途中,中青年教师感受如何?高校教师的岗位之间缺乏区分度高校的教师岗位可以分为“教学岗”“科研岗”“教学科研岗”“行政岗”等,岗位不同,职称评定的要求也不同。记者走访中发现,大部分中青年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教学科研岗”。这个岗位意味着“教学”“科研”一肩挑。江苏某知名高校教授林海告诉记者,这些岗位在职称评定上区分度不大,选择“教学科研”压力还相对小些。“比如我们学校,科研岗评定教授的标准是在C刊发论文10篇,教学岗需要C刊论文8篇,还需要承担相对更重的教学任务。就数量来说,8篇和10篇并没有多少区别。所以,‘教学岗’最累,很少人选。”在记者的走访调研中发现,在大多数学校,选“教学岗”依然要发表大量学术论文,“代表作”制度执行力度不强。在林海的印象中,他从教13年,只听到一位教师凭借高超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材代表作获评教授。“那个例子太特殊了,没有可借鉴性。大部分时候,科研任务都是教师们较重的负担。”林海说。北京某高校讲师李昕同样选择了教学科研岗,学校对她的考核要求是:每年除了课时分之外,还需要4分的科研分,这4分代表着一篇核心期刊的文章。对于这个标准,她认为,“教师们只要努努力,还是能完成的。”但她依然在职称评定中落选了,原因是“缺少省部级科研项目”。李昕处于青年教师中的“尴尬的年龄差”上,36岁的她刚刚超过了“35岁以下破格”的金门槛。教师评定职称有两项硬指标,“得一即可”。“一是教学上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以上,但是我们一整个学校每年只有一到两人入围比赛,还不一定拿奖,太难了。另一个就是拥有省部级项目。所以,目前我还在为职称奋斗着。”李昕说。评价体系不兼容,“一刀切”现象仍存在感觉职称评定的标准总是在“避着自己”走,这是浙江某大学副教授张斌的感受。他47岁,正是科研和教学的高峰期。他讲授电影学,在高校是一个偏小众的专业,但遗憾的是,评职称的要求却是“统一”的。“发表的文章刊物目录只能由学校科研处认定,而不是由‘同行’认定,这是所有‘小众’专业教师共同的苦恼。我是做电影研究的,我们业内有一本刊物很受认可,叫《当代电影》,这是我们专业领域最‘核心’的刊物了。但是在我们大学,这本刊物不在核心目录中。如果学校的核心刊物目录没有收录我专业相关刊物,就意味着我可能这辈子都发不出学校认定的权威文章,这对于我们学术晋升来说影响很大。”张斌告诉记者,“有时候我会看到评论,说一次次职称改革教师不知足,一步步减负还有意见。事实上,不是我们不努力,我们往往被一个目录、一个名单缚住手脚,‘一刀切’现象仍然存在。”张斌并不是个例。江苏某一本院校副教授白伟这样评价:“这就是评价体系不兼容,学校总是希望用一把尺子‘测量’所有教师,因为这是最方便的。”白伟说,此前他曾是公共课教师,是“教学岗”,目前转为高校的“行政岗”。“行政岗也需要评职称,会比教学岗、科研岗的标准再低一些,但是也需要发表论文。而且,我们发表的论文不能是相关行政领域的,因为高校行政方面没有核心期刊,我们同事只能发表一些工作中用不上的所谓学术论文,才能达到评职称的标准。”匿名评审、同行评议,他们希望有这些改变采访中,大家也都表示,近年来情况正在好转,教学的砝码在不断加重。“教学和科研并不冲突,但是一些实践性强的学科申请科研项目往往有一些困难。”李昕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学校做出了一项改革,“比如实践类较强的专业,纯教授理论的老师无法授课。按照以往的规定,只有副教授才有资格申报硕士导师,今年暑假学校出台政策,破格允许我们这些只有讲师资格的人,也可以申报硕士导师。对我来说,这项改革就挺好的,有了硕士生导师的资格,我们受到了肯定,在待遇上,工资水平上也相差无几。”李昕告诉记者,这让她不再纠结,安心从教。“可能是专业原因,我们有很多资深老师只是讲师,有一些年龄还比我大,但是实践类强的硕士生只有我们能教。这个政策如果顺利出台,我们就看到希望。”张斌兴奋的是,在学期末学校的教学评选中,他成为了“学生心中满分老师”,整个学院只有两名老师入选,他很骄傲,这也将加入到他的“正高”评定的分数中。“在讲台上耕耘、在科研上斩获,双倍努力,得到的是双份惊喜。作为高校教师来说,在讲台上得到的成就感是最多的,毕竟,作育英才是我们的首要责任。”采访的最后,他们谈到了自己的希望。白伟希望,学校的相关配套措施能尽早落实。“7月份的《意见》出台后,教师们都很高兴,学校党委也发文了,但是到了科研处,他们一句话‘需要调研’,就‘挂’起来了,今年依旧按照去年的老政策来。我们希望,好政策尽快落实好。”林海希望,论文发表的时间限制能适当放宽。“不少教师都是卡在时间上,核心期刊发表有周期,但是有的学校评职称只认可一年内的成果,放宽条件将激发更多创造力。”他还希望,匿名评审能成为现实。“目前的情况大多是‘自己评自己’,有资格的评委就那些,名单怎样大家基本都猜得到,这让‘人情票’有存在的空间。”张斌希望,“同行评议”能尽快推广。不少专业‘一刀切’现象还很严重,凭职称不是看科研教学成果,而是像卡尺一样‘量’核心期刊数量,这不利于青年教师成长。实际上,我们在硕士、博士论文的评定中,都用过‘同行评议’的做法,效果很好。我们希望,这一政策尽快在职称评审中落实。”(本报记者 姚晓丹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皇帝又问

教育学学科最好的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或西南大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作为一个行业,和其他行业优秀人才成长通道的特殊性,让关注这个学科的学生和家长变得越来越多。让最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行业,然后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教育学这个学科,在很多师范类高校中都开设教育学这个学科,根据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比较靠前的大学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这三所大学的教育学学科非常有优势和特色,所以把这三所大学推荐给高中同学和家长,希望能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走进师范大学。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本学科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桥头堡和策源地,学科承载着教育学的辉煌成就。本学科是全国最早设立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最早设立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最早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为教育学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秉承厚重的光荣历史。学科优势是,现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本科专业,其中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为本学科最具特色的专业。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16人,其中教授占37%,副教授占35%,91%的教学科研人员拥有博士学位。这些优秀的教学人员包括著名教育学家、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钟秉林先生,也有以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张斌贤教授;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石中英教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构成当代中国教育科研中坚力量的专家学者。学科以“大家、名师”为引领,以“优质课程”为依托,加强对学生学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学科始建于1980 年10 月,由我国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刘佛年教授的倡导和关心下,在全国率先组建全国大学中教育科学学科。这个学科经过三十多年来几代教育学人,坚持以特色求发展,致力于教育理论创新和教育实践变革,创造了独具海派文化特色的教育传统。2014年10月,为进一步统整教育学科的研究资源,提升教育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组建学科比较齐全的教育学科。上世纪80年代初,经国务院批准,学科创建了教育基本理论专业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80年代末,教育基本理论、中国教育史成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2007年,教育学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64人,其中教授70人、副教授98人,71%的教学科研人员拥有博士学位。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2人、“马工程”首席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5人、上海市浦江人才10人。这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完成本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也培养了一批批才华横溢的教育精英。三、西南大学教育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学科始建于1950年。学科秉承晏阳初、张敷荣、高振业、刘克兰等老一辈教育学家的育人风范,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壮大,发展成为西南教育学科比较优秀的大学。学科构建了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民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和教育科学研究专门人才,而且走出了一大批享誉中外的学人大家。学科现拥有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15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5个本科专业;拥有课程与教学论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市教育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拥有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拥有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重庆市的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教育学学科为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确定的第一批特色专业点。学科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115人,专任教师95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36人。专任教师中近80%具有博士学位。教育学这个学科,应该在全国很多知名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中,也很有特色。这些大学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培养的大量的人才。因为篇幅有限,老师只能根据排名比较靠前的几所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分享给广大高中同学和家长。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去了解其他大学,在这些大学中选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学科。然后走向自己心仪的大学。

真刀真枪

变了,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

2020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按照常规会在下半年启动,目前我们这里已经开始网上备案。这些年职称政策有变化,中高级职称评定要迎来一个小高峰,职称评定赶早不赶晚,不要等到岗位出现饱和了再去努力,已经为时晚矣。那么在申报与评定职称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拦路虎,普通教师怎么解决呢,小编为你解惑:一、条件已经成熟,没有岗位指标怎么办这个需要打问清楚,到底你们学校有没有指标,指标是学校控制还是区域控制。像我们这里的高级职称指标就是区域控制,以镇区为单位,不具体到学校,不管你是哪所学校,都可以申报。另外,申报高一级职称,只要本学校这个级别的职称总岗位数不没有占满,是可以申报的。譬如申报高级职称,你们学校岗位备案为:七级1个、六级1个、五级1个,四级1个,共4个岗位,现在七、六、五级岗位有教师占用,四级岗位空出,这个时候,仍然是可以申报中小学高级职称的,因为高级的岗位总量并没有占满。如果以上问题搞清楚了,还没有岗位,建议在秋季开学前申请调剂到有空岗位的学校,这样就可以参加职称评定了。二、条件已经达到,在推荐过程中遇到不公正咋办;条件已经达到的情况下,如果存在教师之间的推荐竞争,基于公平公开的情况下,如果失败了,无可厚非,可以等待明年重来。但是,如果是发现存在操作、有违公平、弄虚作假的情况,教师不必做羔羊,要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伤害。这种情况是有很大翻盘的机会的。有一年,我们这里全县公开进行职称推荐大会,一位教师被推出后,另一位没有被推荐的教师立即从旁听席上站起来进行反驳说:我认为我的条件比他优秀,应该推荐的是我。当时局长很难堪,不过还是让此君对自己的材料进行了公开展示。结果,就是此君胜出,那位教师出局。还有一些情况,譬如从来没有当过班主任的中层展示有市级优秀班主任证书、一直在城市学校工作的教师有农村学校支教证明,另外还有其它的假证书之类的,这些都可以进行检举。不要认为同行之间这样做是拆台,是不义。要知道,是他们率先践踏了规则,你的行为完全是为了拔乱反正。三、没有获得过综合奖励,业绩缺项怎么办?以河南为例,教师节表彰的优秀教师不再是必要条件,两个单项奖励可以代替这个综合奖励;优秀班主任或优秀班集体也可以等同于综合奖励。去年的一位乡村教师,没有县优秀教师奖励,有一个县级优秀班主任奖,顺利通过了业绩评审,最终也通过了中小学高级教师的评审。以县城工作的教师为例,地市级优秀教师的机会太小了,指标拿不到。不过现在不用纠结这个了,有两个市级的单项奖,就算申报条件达标了。譬如你是市师德标兵,还得过一个县优秀教师,这个县优秀教师相当于一个单项奖,这就满足了申报条件,完全可以申报高级职称了。在河南,工作满足一定年限,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这个业绩项目,具体来讲就是优秀社团奖、课题奖、综合实践活动奖,这些业绩没有也是可以申报职称的。不过,在讲课答辩中,成绩要据同类中的前85%,才要吧算通过。也就是讲课和答辩不要太差就行。四、有想法但年龄大了和年轻人拼感觉心里没谱怎么办?对此类教师,笔者给的答案是:年龄决不是问题。去年,笔者访到一位距退休只有半年的女教师,还在参加中小学市级职称的讲课和答辩,后来的结果是通过了。年龄大的老教师心里最担心的不过就是这个讲课和答辩了,其实这个程序,重视起来是必要的,但它并不是难度有多大。只要在此前一个月,好好的准备就可以了。我们这里为例,现在的教师职称讲课和答辩没有人为的淘汰率,也就是讲,只要及格就行了。老教师教了一辈子书,应该是有底气的。除非实在能力很糟糕。讲课与答辩环节,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去伪存真,说白了就是打假。打那些平时不教课,占用一线教师指标来评职称的钻营者。60分万岁。所以,只要你一开口就是熟练的课堂语言,懂得教学的基本路数,通过是没有啥大问题的。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欢迎讨论。

谷风

教学与管理等众多教育类期刊征稿总汇

教育类文章可以发表在《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现代职业教育》,《新课程》,《教学与管理》等杂志上。期刊简介: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数字化时代悄然来临。长期以来,传统期刊作为教育研究的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越来越难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借助数字出版技术,以全媒体的方式全面覆盖传统载体(纸媒体、DVD-ROM)和移动设备(iOS、Android)。它以探讨教育理论,交流教育教研经验和信息,提供高质量的真正源自教师实际需求的教学资源为宗旨。该刊是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搭建的资源整合平台。通过该平台我们将发起全省乃至全国的微课程、教学课件及教育资源的课题研究、展示优秀作品(产品),全方位地满足教育工作者的多层次需求。 希望广大读者、作者支持本刊。我们会努力将刊物办成国内领先的、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为突出特点的全媒体教育期刊。期刊信息:主管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单位: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周期:周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万方 龙源国际标准刊号:2095-6711国内统一刊号:13-9000/G期刊简介:传播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增进经验交流与信息传递,失去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周期:旬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知网 维普 万方 龙源国际标准刊号:2096-0603国内统一刊号:14-1381/G4期刊简介:《新课程》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主管,由山西出版集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协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14-1324/G4,国际刊号ISSN: 1673-2162,邮发代号;22-405。本刊系山西省一级、国家二级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育类期刊,应课改而生,肩负传播课改理念、交流课改经验、展示课改成果的任务。是一份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的指导刊物和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刊物。本刊遵循“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推广新方法、促进新发展”的方针,旨在全面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论水平、人文素养,开拓视野。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周期:月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知网 维普 万方 龙源国际标准刊号:1673-2162国内统一刊号:14-1324/G4期刊简介:《教学与管理》所刊文章被人大“中小学管理”专题全文转载的数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同类刊物之首。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周期:半月刊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收录方向:知网国际标准刊号:1004-5872国内统一刊号:14-1024/G4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教育类文章投稿:tougaoyun.cn/qikan/jiaoy

彼正正者

GES 2019未来教育大会教师发展系列论坛:教育的根本是教师

11月25-26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腾讯、GSV、新东方、好未来联合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特邀合作伙伴参与的GES 2019未来教育大会在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以“学无止境·教育为公”为主题,来自全球学术界、政界、商界的200多位嘉宾汇聚一堂,深度探讨了“面向共同未来的探索”“教育与科技”“学校与社会”“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等核心议题。在5G、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冲击下,社会正在发生剧烈变革,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而教育的根本是教师,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具备何种素养的老师才能称之为“好老师”,又该如何培养这样的老师?这不仅是全球教育工作者,也是社会大众都在关注和探索的话题。为此,本次GES大会特设“面对下一代,如何提升全球教师素养?”主题圆桌论坛,及“面向未来的多元化教师发展体系:机制与协同”分论坛,展开多层次的探讨。作为GES大会的主办方,新东方一直高度重视教师发展,并在今年宣布全面开启“新东方 老师好!”战略升级,实行一系列措施强化教师、教学的核心地位。此次大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张戈、集团教学管理部总经理汪珺也作为主持嘉宾深度参与到两个论坛当中,与教育界大咖共话教育变革时期的教师专业发展。面对下一代,如何提升全球教师素养?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于1997年启动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的研究工作,OECD认为核心素养应该为人人所需,是实现个人成功生活与发展健全社会的基础。随着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今天的教师如何培养具备21世纪核心素养的新一代的社会公民?政府、学校和社会机构,又该如何站在全球视角,提升教师群体的整体素养?在“面对下一代,如何提升全球教师素养?”主题圆桌论坛中,主持嘉宾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张戈带着这些问题,现场访谈了来自政府、高校、中小学校的五位重磅嘉宾。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认为,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教育形态已从传统“教师vs学习者”的二维关系,逐步转化为“教师vs学习者vs人工智能”的三维关系。但即便有了人工智能的介入,教师也承担着技术不能替代的责任,即培养学生获取幸福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意味着教师本身就必须具备这两个能力,一是传递爱、传递美的能力,有健康的精神和心理;二是教师首先是一名具有创造能力的学习者,而后才能成为一名具有创造性的老师。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陆云泉指出,当前核心素养主要通过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落实和提升。从学校层面来讲,既要关注当下,又要关注未来。为此北京市教委提出了“社会大课堂”的课程,即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将社会资源纳入到基础教育的课程当中。另外,北京市教委也提出企事业单位建立高中生的职业体验激励的要求,不仅可以帮助高考学生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也让学生可以更多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伍新春则从心理学角度分享了对教师素养的看法。他认为,长期以来学校和社会对于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及自身幸福的问题,关注度还远远不够。“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消极层面的职业倦怠,如严重的还有打骂、侮辱学生甚至漠视学生等情况,对学生造成‘师源性伤害’,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他呼吁学校及社会重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关注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真正以尊重的、共情的理解,站在孩子的视角投身于教育工作。”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校长朱善萍则认为当下教师要具备六种素养,包括: 循“道”执教、拥有个性、“无界”(打破边界)思维、系统思维、新旧知识融合能力、美学能力。她提出“让教师回归灵性,让孩子们回归天真,让我们的教育回归原点,让我们所有人诗意地栖居。”“在21世纪,一个健康成熟向上的人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就是emotional development(情感能力)。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是简单快速地把知识给到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有爱、有耐心,尊重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连仲认为,真正普适性的大教育,不是所有学生都一定要在学术上取得成就,而是受过教育的学生们未来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人。这是具备当代核心素养的教师所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带着大爱,与教育握手,和教育同心,探索教育中的大智慧。面向未来的多元化教师发展体系:机制与协同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学管理部总经理汪珺担任主持嘉宾的分论坛则聚焦于多元化的教师发展体系,来自政府、高校、中小学校和国际知名教育机构的四位专家分别登台,从各自角度出发,探讨多元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机制,思考不同机制如何相互协同的问题,共同培养面向未来的教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连仲教授在演讲中结合“国培计划”的实际经验和成果,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从尊重教师出发,本着与教师共同成长的心态来做,具体的方式应由传统学院式、指令式,转向基于问题、思路引导、概念解读、实践反思的学习路径,真正符合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他表示,未来十年,外语教育将会面临新的转型期。外语教育将走向更高层次、更高技术的教育,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师学习的效率和效益提升助力。新时代英语老师的定位,可能不再是教英语的老师,而是“用英语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的老师”。苏州科技大学吴红耘教授的演讲以“高校教师教学与学术能力的并行培养”为主题,她认为大学的学术应该包含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四个方面。但目前高校对于教师的教学学术这个关键能力普遍是比较忽视的。吴教授呼吁从四个方面来推动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的培养:一是教师身份的唤醒和定位;二是培育教学学术共同体,搭建教学学术成果展示平台;三是持续有效教学学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四是教学学术评价制度的建构和完善。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校长朱善萍在分论坛带来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发展》主题演讲,她指出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生产要素是人。在教育中,教师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朱校长表示,面对教育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时,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的精华——太极图中得到大道至简的启示:不仅要循“道”,即尊重人的发展的规律、教育的科学;也要提倡“无界”,即突破边界,应用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模式中,就是冲破思想界限、物理界限,打破资源界限、物质界限,突破班级、年级界限,创造更多的交流空间和跨界融合,致力打造无边界的教育。剑桥大学英语考评部东亚区总监屈敏则介绍了多年来剑桥大学在全球范围内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国际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搭建工作和成果。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剑桥大学考评部特别突出为教师提供两个方面的专业支持:一是以评促学,认证教师专业能力,帮助教师建立教学知识和能力体系,建立专业自信;二是努力为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提升提供从入门到精通各个级别、涉及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丰富的培训课程和资源。屈敏介绍,剑桥国际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系列认证证书和课程不仅被教育部“国培计划”采纳和应用,也得到很多地方教育局的认可和好评。作为剑桥大学英语考评部全球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新东方在中国率先引进剑桥国际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落地建立了TKT、CELTA中心,将剑桥国际化、专业化的标准融入企业教师专业培训体系。双方更在2018年进一步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发起成立了新东方教师发展研究院,力求针对教育培训行业的教师发展进行更多有益的探索。分论坛在最后还设置了互动环节,张连仲教授在回应互动问题时强调:教育是系统,是整体,其中又包含了诸多模块,系统的良性运作需要机制的协调。通过教育系统内部创新,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供给,培养出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是当下教育的重要使命。

黑木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高校教师不管荣誉多高 老师是第一身份 教书是第一工作 上课是第一责任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商亮 陈梦谣)“我再次重申,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强调。今日,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涵盖2个综合类、109个专业类和40个分教指委,任期自2018年1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树人先立德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须把德育贯穿始终“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要在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陈宝生说。陈宝生介绍,去年以来,教育部重点抓了“四堂大课”,探索了许多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子。其中,一堂“理论大课”,1500余名校长、书记、院士走上讲台,3000多万学生参与学习。一堂“国情大课”,70万大学生走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开展“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以创新创业成果助力精准扶贫。一堂“形势与政策大课”,紧密结合国际国内新变化,紧扣学生思想实际,抓好教学要点的研究制定工作。一堂“创新大课”,265万大学生参加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增长智慧才干,锤炼意志品质。他表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紧密跟踪社会变化,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获得感。育人先育己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根本上要依靠教师“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础,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陈宝生说。他要求,教师队伍要做到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好的教师要有‘五术’,也就是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高超的育人水平就体现在这‘五术’上。要鼓励教师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育人风格。”要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名师出高徒”,教师的能力水平决定了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同时,陈宝生强调,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还要引导教师不断提升信息意识,准确理解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对教学改革的深刻影响,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时代特征,积极探索适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的教学新范式。非学无以广才教育学生刻苦读书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学生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专业知识打得牢不牢、专业本领和技能练得强不强,既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陈宝生说,对大学生合理增负,绝不是简单地增加课时、增加学分,而是要通过加强专业建设、提高课程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他强调,专业要建“强”、课程要建“优”、资源要“到位”,抓好课程“双万计划”实施工作,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课程挑战度和高阶性,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陈宝生表示:“要狠抓本科教学秩序整顿严把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让即将毕业的学生有危机感、让刚刚入学的学生有压力感、让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有责任感。”会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宣读了《教育部关于成立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并从指导高校抓好教学秩序整顿、指导高校抓好专业内涵建设、抓好建设“金课”、淘汰“水课”、抓好教材编写和使用、抓好教师教书育人、抓好学生刻苦学习等教指委将承担的具体工作和方式进行了深入解读。据了解,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1990年成立,至今已有28年。今年3月下发推荐通知以来,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行业部门(协会)和上届教指委从160多万教师中共推荐15834名委员候选人,最终遴选出委员5550人,包括主任委员111人、副主任委员710人,其中3611人是新任委员,占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怀疑者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已经贯彻落实了几十年,然而目前仍有很多教师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自主性与独创性缺失,学生的综合素养无法得到提高。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得太累,教师教得非常辛苦,教学质量又不高的问题。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准备。“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我校由于建校历史短,规模小,属市区三类普通高中,周边紧邻实力雄厚的省重点名校开滦二中,因此学生生源质量很差。由于地方财政不景气,师资基础相对薄弱,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罐”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被动的状态;课堂上学生不动手、不动脑,似乎轻轻松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鉴于上述原因,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决定从研究基础条件较好的七大学科中进行课堂模式改革,力争形成一套适合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逐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幅度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调动全体师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努力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二、有关参考文献综述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指出:教学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为了探索“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途径,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它是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它所倡导的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山东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对课堂教学的“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进行科学的分割,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强调导学案和训练案“两案并举”,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从而实现“271”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效运行。这一教学模式为我们课题组在课堂时间、师生活动方面提供了可行的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模式:“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学,面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后教”不是教师慢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学习;“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分层训练,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重点、难点。戴荣老师在《洋思经验与新课程改革》一书中也率先提出并一直坚持洋思经验包括办学思想、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办学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6个方面内涵;率先阐述洋思经验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吻合之处和必须与时俱进的有关要求,匡正一时的模糊认识和正反两方面错误倾向,对其探索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给予肯定和介绍,更是为我们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有价值的资料参考。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前“三”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后“三”为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对于我们课题在理念和操作层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本课题主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重要精神和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教育思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做支撑,用教学过程理论、教学模式理论、教学评价理论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一条高中阶段各学科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叠加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①习得新信息。②转换,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所给予的信息。③评价。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时对学科知识结构的掌握。知识结构也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仅包括一般原理,而且也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他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更容易地理解学科的基本原理、提高记忆的效果、促进学习迁移、缩短“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该理论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我课题组成员在学习以上先进改革经验和先进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等研究基础相对比较好的七大学科开始了“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会自学、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根据课题特点,我们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资料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课堂行动研究法等资料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著作、报刊杂志、媒体网络等渠道吸收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和实践的相关资料和做法,通过归纳、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形式吸收和借鉴先进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得出适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模式,进而开展自己的实践、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法。去相关兄弟学校实地考察,了解实验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借鉴;通过对各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测评等活动,寻求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每学期由课题组负责人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二次课堂教学效果调查。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调查后,由课题组成员一起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果与任课教师见面,并有整改措施,从而研究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行动研究法。教师作为研究者和实践者,着重在自然状态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现场实验或实践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评价”三个环节,不以事前想好的理论或强加的结构来限制研究者,从事实本身寻找其意义。通过实验、实践研究法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步的课堂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四、课题研究过程和步骤1、课题准备阶段进行专业引领,分类培训确定目标,精选内容。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正确的把握,其次是提高教师对有效教与学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再次是提高教师基本的科研能力。因此,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及课题研究的要求进行选择:一方面是科研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新课程理念及各科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学习。我们开出了有关书目、有关文章,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写心得体会,并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还采用让教师走出去、请专家走进来的形式开拓教师的眼界。明确定位,分层培训。形成了二级培训机制:第一级为课题领导小组的培训。就课题的管理、相关理论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领导和推进各学科的研究。定期组织学习,主要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有效教学基本理论。第二级为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主要学习新课程理念及有效教学课堂实施策略,更多地利用实例研究开展培训。 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了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主要学习行为,初步确定了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了课题组成员,申报了立项;召开了开题会,搞好宣传发动,做好课题分工,实验学科教师上报了实验方案。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跟踪指导,及时诊断依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进行实践探索、过程调控,通过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物理、化学七个实验学科的尝试、反馈、分析、调整,建立完善了各学科“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操作程序及一些基本策略,我们坚持每周教师听课制,突出“三个到位”,即教师的理念和认识到位;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点评到位;改进的措施到位。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即每学期分三次对课题实践老师的备、讲、批、辅、改、听、思进行统一检查,并进行记录;对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笔记检查;对教研组活动记录和听课记录检查。通过教学流程的跟踪指导和监测调控,研究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习效果,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加强了日常沟通,不定期地组织了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及时地进行诊断,完善实践方案,并将研究资料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使各项教学研究工作扎扎实实、有条不紊的健康发展。3、课题深入研究阶段以点代面,整体推进首先,在研究条件较好的七大学科前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分管研究任务,对各环节进行细致地具体步骤研究,重点设计好“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同时对该模式下的师生关系和角色转变进行探讨,归纳和整理出该模式操作中的好的经验与方法,在实践中对各环节再进行不断地完善与优化,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操作模式。其二,对全员进行培训,动员其他教师运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在培训的形式上,既有以校为单位的教育理论专题学习,还有教研组和个人的分散学习;既有自主学习,讲座式的理论学习,又有课题观摩式的实例学习;我们采取同伴合作,相互促进的合作方式。一是寻找课题研究合作伙伴,随时进行交流对话。每人都有1—2名伙伴协作。二是研究团体结伴,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合作小组,集中突破研究重、难点。三是师徒结伴,开展校内拜师学艺活动,新老结合,攻克研究难题。四是定期开展教学研究交流和研讨,每学期开展二到三次。五是提倡集体备课、集体评课活动,一人主备,同伴合作,反复实践,举一反三;评课畅所欲言,谈问题,谈修改意见,开展“假如我上这一课”活动。其三,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实践、推广,在课堂上,教师们慢慢地就改“先讲后学”为“先学后教”,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同时变“知识教学”为“目标教学”,以三维目标为准则,确立准确、简明、可操作的课时目标,使每节课教师清清楚楚的教,学生明明白白的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全校各年级、各学科都实践了这一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4、课题总结、结题阶段自我反思,有效实践课题组成员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撰写了大量的有关论文,汇集了成功教学设计和案例,进行了多次课堂教学展示,将有关教学成果推广普及。在此阶段,我们更加提倡整体反思,即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功底是否适应了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的需求?每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成功与失败在哪些方面,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同时对自己的每堂课进行专题反思,即突出四个问题思考,即特点是什么?精彩在哪里?偶得有哪些?缺失在何处?通过老师们认真地反思教学行为,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地实践和推广。全校各个学科、各个班级采用此种教学模式进行了课堂教学比武和课例、论文评比等活动, 最终形成了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和特色。然后我们汇总了课题资料,完成了结题报告;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五、课题研究成果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三年来的实践,本课题组已完成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成果,达到预先的假设。1、“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理念得到落实,教学模式由“单一的教学模式”转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课题组成员的带领和推动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填鸭式”的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课堂上突出了引导作用,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津津有味地去探索、研究,自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教师树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了学生。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把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做好了角色定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引导者。对于易于接受的知识、问题等,为了节约学生时间,教师做好引导,避免学生耗时费力地去探究。例如,对于约定俗成的概念、规律,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就可解决。其次,给予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自学和实践操作。因为中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间接经验或直观感受,利用简单的实践操作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通过体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各学科的学习是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发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欲望是很重要的,并且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合作式学习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形成课题组成员长达两年多研究、实践和探索,基本上构建出了一条有效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即每堂课的四个基本环节:环节一:利用导学案做好课前自学指导,即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前1-2天把设计好的导学案下发,要求各组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导学案上要有明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有自学提纲,课上需要小组讨论的问题要提前做好小组分工。环节二:课上学生自学、展示,师生合作学习。课上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和任务,然后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可以个体自主学习,可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相互展示学习。教师深入学生中,随时对学生提出的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解答。环节三: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答疑。课堂上教师在学生讨论、展示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适当地讲解或答疑。环节四:当堂训练,拓展延伸。教师讲解、答疑之后,要针对课堂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有针对性对学生布置练习、作业,最好能当堂达标检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我们把上述教学模式概括为“先学后教再练”的教学模式,虽然教无定法,但这一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路在于侧重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实效。3、课堂教学环节得到优化,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整体教学成绩教师教学目标用不同形式展现给学习者,使学生人人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任务,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环节,大部分教学内容都可以有效地解决。课堂上教师善于倾听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的内容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多了,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全校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以近四年高考成绩为例:纵向比较:宏文中学近五年高考成绩统计表连续四年,三项指标(一本、二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高考升学率)都大幅度提升,尤其2017年,一本、二本上线率达到3.45%,创下建校以来最高记录。横向比较:与市区同类校和部分省重点高中进行比较作为市区20所高中里最后一个批次、最后一所录取的学校,入学成绩距离最后的省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相差百分之多,但经过三年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们高考许多学科的成绩都明显高于至少两所以上的省重点高中,高考升学率达到100%。有的学科尽管没有超过部分重点高中,但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明显拉近,这些数据进一步说明我们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是有效的。(以上表中文史、理工、体艺文成绩数据均来自于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研究室)4、课题组成员坚持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带动并促进全校教科研水平的提升两年多来我们先后举行了骨干教师的示范教学活动和全员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力推进了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的健康发展。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申报至结题期间,在教科研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多节课例、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在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其中张艳梅老师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例获得唐山市2014度优质课评比三等奖,刘海全老师的《等差数列》和郭瑞英老师的《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课例获得唐山市2015度优质课评比三等奖,甄彩霞老师的《椤次定律》课例获得唐山市2015度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王玉廷老师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获得2014年河北省中小学学科教学评比高中语文学科市级一等奖,郭瑞英老师的《新课改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与解决策略》论文获得唐山市2014年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该文还被发表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上。刘海全老师的《“先学后教再练”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张艳梅老师的《“先学后教再练”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赵凤丽老师的《“先学后教再练”的教学模式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论文分别获得唐山市2014年度和2015年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王玉廷老师提交的《庖丁解牛》、《蜀相》教学设计分别获得唐山市2014年度和2015年度优秀教案评比一等奖;课题组成员除了在教科研方面取得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其他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荣誉。课题组主持获山市先进教学工作者荣誉称号,多考核中获区政府嘉奖。六、对课题研究的思考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每一个教师都熟练掌握每一种教学策略,有些能力并非依靠培训能获得,它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课堂经验与人格素养。教师是一个群体,在共性与个性上如何体现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将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水平还有待加强。教师对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解不够透彻全面,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而且有的教师思想上放不开,课堂教学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牵着学生走的迹象常显端倪。因此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但是高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较大,如果不采取必要的相关改革措施,在短时间内,想要改变教师过于注重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是有困难的。2.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主体性原则,给学生最大可能的自学机会,展示机会,勤加鼓励,善于指导,巧加点拨。而在课堂上,因为经常性的遇到未在预设中的问题,或学生讲解的时间较长,节奏缓慢,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往往难以完成。一节课拉成一节半,或两节,或三节。也就是一个预计5分钟就可完成的任务,有时要用10分钟或更多,课堂进程不能很好控制也是制约“先学后教再练”这一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上存在一定问题,研究仍需继续:有的班级人数多,分小组教学时小组也多,组与组间的交流就少;小组内部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合作学习时,少数后进生不热心参与、不善于倾听,对小组内其他成员有依赖性,不利于自主性的培养;小组讨论的内容有时候价值性不高;有时候因为激烈讨论,占用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些都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4.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更关注教学的实施策略。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准备程度等。那么怎样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的准备呢?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评价呢?那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期待着2017年秋季河北省高考改革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出台,也许会给我们提供借鉴。总之,我们在课题研究与实践中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了理论,两者相互促进,产生出了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基本实现了课改目标,使学生会学、乐学,并完善学生的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师个人也在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中得到专业能力提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同学生一起成长,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适应时代所需的研究型教师。尽管我们在课题研究与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在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和指导下,我们会逐渐探索出一条更加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

东面而视

“人人都是班干部”是教育探索,还是官场遗风?

近日一则“班主任设置五十个班委”的新闻刷爆朋友圈,引发了教育界同仁及诸多学生家长的大讨论,这样的班级管理制度究竟是有益的教育探索还是歪曲的官场遗风?某小学一年级五班的班干部任职表被网友上传至网络,表中显示班级内50位学生都有各自负责的职位。除了常见的“班长”“学习委员”等,还有针对具体事务管理的“花草管理员”“窗帘管理”等职务。表上的标语为“我们在管理中成长”。此表一经发出,便引爆网络,飙升至微博热搜榜,再次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小学生班干部制度的大讨论。针对此事,《中国青年报》在微博上发起主题为“班里该不该有过多的班干部”的公开投票。5.8万参与者中,63%的网友持支持态度,36%的网友不支持在班级内设置过多班干部。支持的网友认为“人人都是班干部”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不支持的网友则认为在班级中设置过多班干部没有意义,纯粹是为了迎合家长想要孩子“当官”的心理,会导致学校“官场化”。教育界对学校班干部设置的讨论由来已久。班干部制度设立的本意是让班干部成为老师的助手,协助老师做好班集体工作。然而随着社会“官”本位思想的渗透,班级中班干部的角色变味儿了,逐渐偏离设置的初心。教育学者熊丙奇曾提到,中国的教育管理制度没有定位好学生的角色,滋长了学生的权力意识,与平等原则相违背。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于是“人人都是班干部”的班级管理制度出现了,这样的举措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虽然这张表中的职位设置尚存不足之处,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场有益的教育探索。“人人都是班干部”有什么用?培养责任心,提高领导力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教育新时代里,学校与教师不仅仅承担着“教书”的任务,更与“育人”联结,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如任职表上的标语“我们在管理中成长”。“人人都是班干部”是锻炼学生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有益途径。“人人都是班干部”赋予了每个学生一定的管理任务,也赋予他们全新的成长空间。促进人际交往,发展协作能力19世纪的英国社会学大师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提到,为学生未来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当今社会是一个协作社会,许多单位招聘的条件之一即为“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人人都是班干部”的设置下,每个学生都承担管理任务,就算是内向的学生,也有机会和其他同学进行积极的人际交往。这样的举措能帮助学生在管理中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协作能力。此外,学生在班级事务中的有机配合也能创设一个健康、有序的微观社会环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心智。而这,也就是我们希望达到的教育的目标。淡化权力观念,培养服务意识众多网友提出过多设置班干部会导致班级内部的“官场化”的担心。恰恰相反,“人人都是班干部”的班级管理制度不是对班干部的歪曲,反而是淡化权力观念,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的有益实践。美国小学的班干部产生方式之一即为“管理员制”,教师“因事设岗”,以某项实际事务来对学生进行任命,如图书管理员、教室门管理员等。这些职务不分三六九等,有利于淡化班干部的权力观念,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我国班干部原本的角色定位就着眼于“服务”二字,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人人都是班干部”的管理制度下,每个学生都承担着明确的为班级、为同学服务的具体任务,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上文提到网上流传的某小学一年级五班的任职表存在的不足之处,就在于职务设定。该班级只是在原有的班干部机制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扩大,班长、各种委员的职务没有被取消。这样的设置方式不够妥当,职位的高低层次仍旧存在,未来还需进一步的探索。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能够有效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帮助班主任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教学任务繁重、社会活动众多,但他所带领的班级却效率极高。原因就在于他实行科学的管理方式。在魏书生的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被管理着,班级形成了健全的组织形式,各项工作都能良好运行。“人人都是班干部”对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有着很大的优势。“人人都是班干部”之后应如何做?“人人都是班干部”是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的新的探索,具有很多优点。作为教师应如何发挥这种管理制度的优势呢?后续的进一步管理与发展更为重要。设置评价机制过去的班干部制度中只有几个学生能够当选。在稀缺心理的作用下,许多学生都把当选班干部作为一种荣誉,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人人都是班干部”的管理制度下,每位学生都是班干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任务,或许会对学生缺少激励作用。换句话说,单纯给学生设置岗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管理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事务中来。因此,想要更好的发挥“人人都是班干部”的优势,就要设置合理的评价机制。如在学期结束后采用三方评价机制(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的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激发学生上进心。发挥学生特长美国学者詹宁斯(R. Jennings)说:“自然界用尽所有的心力,尽可能使得我们的一群孩子禀性各异,自然界不遗余力地把无限的可能性隐藏其中,没有人能够确定或预言这些可能性,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却往往要根除这种多样性。”新闻中的班级为一年级,他们才刚刚进入小学校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都不够熟悉,且学生年龄较小,很多才能没有展现,可以由教师在班级中多设置岗位进行轮换,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喜好,发挥长处,使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应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人人都是班干部”对教师的管理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克服惰性心理。“人人都是班干部”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笔者对一位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线小学教师进行采访,她提到:“‘人人都是班干部’要求教师耐心负责,克服惰性心理。”其次,教师需要把握学生喜好与长处,结合学生自身想法,赋予其合适的管理任务。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管理。有些学生未参与过管理事务,需要学习管理知识,教师要带领学生维持秩序,创设健康、有序的班级环境,防止人浮于事、权力越位的情况出现。参考文献:[1]陈亚,张胤.我国小学生班干部的产生机制及改进策略[J].江苏教育,2018(23):38-40.[2]孙俊三.班干部:成长和教育的双重需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1(01):11-18.[3]彭秀丽.权利与权力:班干部的诞生[J].当代教育科学,2012(14):18-21.[4]申玉宝.小学班干部制度的发展进程与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2(14):22-24.[5]朱小闯.班干部制度:批判与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2012(03):56-57.[6]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还有12天就要结束了,对于即将到来的2020你有什么期待呢?下周的圣诞节阿福有给大家准备礼物哦,我们12月24不见不散!

楚王觞之

“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之父”顾明远:教育需要爱心,学习需要兴趣

教师的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更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一位教师用他一生的经历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所在。顾明远,江苏江阴人,是我国知名教育家。顾先生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教育系,他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作品有《比较教育学》、《鲁迅的教育和实践》。相信对于教育学有过研究的人,都对顾明远先生有一定了解,他曾被朱永新教授称赞为教育界的“大哥大”,被尊称为我们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之父”,不难想象这样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的人生阅历是多么的丰富。我很喜欢他的人生语录,在他的人生语录之中我最为钟爱的便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顾明远先生自幼家境贫寒,依靠家里亲戚的资助读完高中,1948年报考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不幸落榜。便于当年来到上海容海小学代课,最初的顾明远先生并不热爱教学,也没想过自己要做一名人民教师。在这所小学里,当这些稚嫩可爱的孩子们慢慢靠近他时,他渐渐对这里,对可爱天真的孩子们充满了喜欢与热爱。在第二年,顾明远老师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并被其顺利录取,后来他赶赴苏联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开始他的留学生活,在那里他专注于教育学的研究,主要针对外国教育动态与中国教育的方法理论研究工作,也称“比较教育研究”。在学成回国后他首先在北师大附中工作了四年,随后回到北师大从事教育学的教学工作。顾明远先生曾说,在北师大附中的四年才是他教育探索之路的开始,在这里他遇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师,懂得了教育也是一种艺术,总结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他是有诸多头衔的教育家,他也是一位用爱去教育的慈祥老人。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事教学工作,他关注的从来不是自己的工作或研究,他关注学生,教师,教学方法,关注着整个教育界。专注于教育工作七十余年,培育着一代代学子,他谦逊地称自己为“教育老兵”。的确,他是一名置身于教育事业的老干部,年近九旬的他仍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他早已把教学工作与研究当成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而并不简单是一份职业了。顾明远先生,他的一生在为教育研究付出直至现在还有将来,他的成就远超于很多教育工作者,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之父”;顾明远爷爷,或许很多当代大学生以及零零后都可以这样亲切的称呼他,他慈祥低调,平易近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教育信条,他总是温和地接受并且回复每一封来自学生和教师的信,拉近与基础教育的距离,他还从事教育慈善活动,每年为10位大学生提供资助,可以说,他是年轻一代可亲可敬的顾明远爷爷。一生致力于教育研究,对他而言不是枯燥乏味的,因为每个学子都像是他的孩子们,他们的成功与优异的成绩都是顾明远先生快乐的源泉。而今,顾明远先生年近九旬,依旧知行合一,倾情教育,培育着桃李芬芳。

第五街

未来教师行业很堪忧,压力越来越大,职位要求更高!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国各行各业的需求也不断增多,需求量的增多意味着对行业要求也变得以前还要多得多。就拿教师这行业来说,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些年来的越来越不好当了,工作量至少是十几年前的一倍。今天小编要说的是未来领域里教师行业将会是日子不好过,压力越来越大,除了教学外还要应付着其他生活琐事。为此归纳了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师德师风,将会有一部分教师被淘汰。我国教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优先加强整顿师德师风,针对于师德师风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厉。这些年来几乎每一年处理老师事件基本都是关于师德师风这个问题上。教师体罚、性骚扰、猥亵和接收一些礼品礼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就如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猥亵女学生的丑闻事件来说,由会计学院副教授钱某将一名女学生锁进车内进行猥亵。事后上海财经大学多名女同学发表意见态度,坚决举报该教授性骚扰。而每一起师德失范,轻则给学生心理带来极大的阴影,严重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重则乃至摧毁了一个学生的一生。所以对于教师的师德师风必须严厉加强,做到“零容忍”。第二:未来教师工作量,任务量将会越来越重。十几年前来说,以前都是按照国家的课时安排给老师的课,而现在老师还要兼职附带另一门功课。就如我以前教的是语文,那么我就只负责语文这一块领域就好,但是现在呢我负责的是物理,那么不单单是教物理这么简单,同时我也要附加另一门理科类的。学校为了能够吸引更多优质的生源,为了竞争,课时也会安排越来越多,学生上课学习时间也会安排越来越长。除此之外还要应付着什么科学、心理健康、国防教育、安全教育、综合实践与探究、劳动、信息技术、学生家长会、上级领导工作检查等等。所以说未来教师行业想要混日子的是真的很难很难。第三:社会上对于教师行业要求越来越高。我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学生教育的问题,教育问题一直摆在首要地位,正如“少年强则祖国强”,毕竟学生都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能不被重视的吗。当代社会对教师的新要求:1.教师要有高素质高学历。2.要懂得一些教学规律方法和技巧。3.熟悉国家教育制度和法规。4.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驾驭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或许再过几年教师这行业没有个研究生学历的,恐怕连个教师资格证都没得考了。当今是一个讲究实事求是的社会,只有把教师师德师风变得良好,教育素质的提升,才能慢慢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那么几年,十几年后教育质量将会提高一个档次,毕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未来人才市场不断的增多,就业困难,但是教师这个行业依旧可以吸引一些高学历从业者,所以教师这行业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现在就业环境越来越不好,除了教师和公务员外,几乎没有什么稳定的行业,所以即便教师这个行业待遇不高,也会被很多人列入首选。今日话题:你认为教师未来行业将会是什么样。欢迎评论区留言!本文编辑:小宋(图片来源网络,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