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队伍里的大龄考生:同事皆为清华北大,压力太大只能考研缩手缩脚

考研队伍里的大龄考生:同事皆为清华北大,压力太大只能考研

考研队伍里的大龄考生:同事皆为清华北大,压力太大只能考研考研落下帷幕不久,我们能发现如今考研的人数正在逐步增加,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人们继续学习的趋势。然而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考研应该是年轻人的事,毕竟年纪大了思维固化,外加记忆力衰退,很难在考研上有什么作为。不过事实上,考研其实并不受年龄限制,至少现实告诉我们,考研队伍里大龄考生比比皆是。中国传媒大学考点北京中国传媒大学考点,一位大叔站在考场外显得格外醒目。一开始还以为是送孩子来考试的家长,一问才知道是送妻子来考研的。大叔其实年龄并不算大,和妻子一样今年刚满37岁,只是在一众年轻考生中显得比较“年老”而已。而在37岁的年龄还来参加考研,其实并不算多见,当被问到为何在这个年纪还选择考研时,他的语气中透露着一种无奈。妻子的单位里,同事们基本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只有她是一所普通本科师范学院。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学历上的差距转化为现实中的压力,为了能与同事处于一个水平线上,顶着压力走入考研考场。而且如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为了不被这个社会抛弃,给自己充充电也变得迫在眉睫。在谈到妻子考研的过程,丈夫也是一脸感慨。从开始准备到如今步入考场,大半年的时间一晃而过,每一天都可以说是在煎熬中度过。每天除了工作还得照顾小孩,家里家外全都担在丈夫一个人身上,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来用。而妻子因为考研的巨大压力,每天晚上都要到深夜才睡,身上的负担极重,丈夫能做的便是帮其减轻负担,做好考研之外所有能做之事。说到最后,丈夫表示由于妻子的影响,自己也有了考研的打算。丈夫觉得现在企业在录用人员时,都会选择有名校学习背景的人,考研能在这方面缩短与别人的差距。另外,考研还能把以前学习的知识好好更新回忆一下,也算是第二次学习了。这位送妻子考研的丈夫,言谈举止不俗,对现实的分析看法很是深刻,想来也是一个文化水平深厚之人。也正是这份独到的眼光,才能更好的认清自己,认清社会,作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我们总说再不疯狂就老了,不趁着年纪尚轻好好折腾一把,怎么对得起这大好青春;正是努力提升自我的时刻,又怎能懈怠停滞不前?大龄考生能毅然的踏入考场,从某方面来说已经成功了。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够优秀,可能只是不敢迈出那一步,打破心中自我囚禁的牢笼,踏步向前迎接新的征程

德又下衰

50岁大龄考生3次考研,备考仅用两个月,要陪25岁女儿一起毕业

大龄考生参加高考在现在看来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有的是为了弥补自己没有上过大学的遗憾,有的是想去重回大学体验生活,找回自己的青春,而有些人想要挑战更高难度的考试,那就是参加考研。#考研#在西南医科大学公布的2020年第九批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拟录取公示名单中,可以看到有一位50岁的考生被公共管理专业录取,她的女儿今年25岁,也考上了该校的儿科学专业研究生。这位50岁的大龄考生名叫白永旗,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科护士长,她这次参加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陪考,鼓励女儿考研,现在公布的考试结果出来了,白永旗看到自己作为大龄考生,竟然被学校录取,结果出乎意料,不过这也让她圆了多年以来读研的愿望。“自己是在医院当护士长的,平时的工作非常忙,陪女儿考试都是抽空、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复习,从复习阶段到正式考试的时间仅有两个月的时间,我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最后一周的周末,朋友邀我聚会,我都拒绝了,只为考上研究生”。大龄考生白永旗看到女儿多次考研败北,且逐渐对考研丧失信心,在临近考试前,看到女儿不在状态,作为家长,她要想鼓励女儿,所以就想要付出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选择与她一起参加考试。白永旗(左三)白永旗考研并非是临时决定,而是早有想法,早在2003年时就初次尝试考研,初试成绩通过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但没有去读,之后又过了7年,在2010年时,他又一次报考研究生,但因分数的问题,可能面临被调剂至离家较远的学校,家庭和工作的负担,让她不得不放弃。大龄考生,两次考研,考而不读,她的老公又是怎么想的呢?据白永旗说“老公根本不知道她考研的事,平时经常在房内写东西,并不知道她看的书是哪一方面的,没感到有什么异常”,直到成绩下来后,白永旗看到自己和女儿双双录取,直到晚上回家后才给老公说自己考研的事。白永旗也表示自己这是第三次考研,既然考上这一次就不会再放弃了,要与女儿一起读书,直至毕业。她身边有些朋友就劝她别较真“你自己都已经50岁了,在工作几年后就要退休了,现在读研究生有点太晚了,等毕业后还没发挥出优势就要退休了,不如多陪陪家人,锻炼锻炼身体”。在网上看到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示赞同,认为较大年龄的考生如果再去上学,面临的压力要比年轻人大,如果真要去读书,家里的负担就完全落在老公的身上,网友认为她为了满足自己的心愿去上学,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身体和工作的不负责,统统认为“弊大于利”,考上了就已经了了心愿,心意到了就行,不要较真。还有一部分人表示“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并不会对工作和家庭产生影响,事在人为,没有什么事都是绝对的错与对,相信自己的决定,不要让自己后悔”。大龄考生作为特殊的考生,不同于应届生,应届生年龄较小,没有工作的压力和家庭负担,只要自己在学校上学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而大龄考生除了要完成学业任务外,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务、分担来自家庭的压力、对子女和老人的照顾等等,如果真要上学,压力的确是非常大,想要再一次走进校园,恐怕不是那么的简单,还需谨慎考虑。如果你作为大龄考生,被学校录取后,会选择读吗?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火之歌

三十多岁想辞职考研?大龄考研人,这两个问题读研前须考虑好

又是一年考研出分数线的时间。今年的考研复试,因为疫情影响或许会有所不同,但复试分数线一出,依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成功的同学也陆续分享经验和喜悦,其中不乏大龄考生。有的网友也被励志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友情提示:鸡汤好喝,但喝多了易上火哦。笔者并不是反对大龄朋友考研,但建议在做出决定前,先理智权衡。牛人就不用说了,可以选择自定义配置。本文主要是面向各方面条件比较普通的大龄考研人。我们不时会在网上看到宿管阿姨、保安大叔成功考上研究生的新闻,还有的已经迈上新的人生旅程。故事确实很励志,笔者也非常赞赏他们这种好学上进的精神,但首先,要注意的是幸存者偏差。成功者乐于被报道、乐于分享经验,但更多的失败者选择的是沉默。其次,考研是为什么?如果是家里吃喝不愁、没有负担,为了追求学术理想、刷个名校研究生光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等等,都是可以的。但如果是有生存压力,研究生毕业后还得找工作,那读研之前就得仔细想清楚。一、考全日制研究生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家里怎么办。应届毕业生或者二十来岁刚出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基本不用担忧这个问题,父母还比较年轻,一般来说不需要子女帮忙养老。如果考研成功,家里通常还能支援一些学费生活费。但年过三十,即使不用考虑父母养老的问题,也可能有家有口了。如果全日制读研,经济上是否能够承受?另一半是什么意见?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年人当然也可以追逐梦想,但生活不只是追逐梦想。学习当然永远不晚,可学习的同时,别忘了兼顾生活。虽然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但“种树”也要注意看一下时节哦。二、更关键的问题是毕业后工作怎么办。一般来说,读研毕业是没问题的,问题是找工作。如果在读研之前,已经有中层或以上职位,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或核心技术经验,找工作会比较顺利。但这类人一般不会全职读研,更多的是选择在职读,一边读着就一边有猎头联系了。辞职读研的比较多是基层员工。可能是对现状不够满意、想通过考研提升学历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单纯的想逃避工作上的人际关系压力等等。这些同学不是不能考研,但一定要想清楚,不要将未来描绘得太美好,自己都信了,等到毕业时可能会被现实再度打脸。大龄研究生毕业找工作,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年龄限制。公务员、公办教师等基本上年龄都限制在35岁左右,也就是说如果32岁才考研,那么毕业后想走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路线,就比较玄了。尤其是经历了疫情这个黑天鹅事件,众多企业纷纷裁员或减薪,公务员等职位的优势更明显,将来考公务员的竞争压力会进一步增大。有人可能说:不去考公务员,去企业行了吧。大部分人读研都是为了更上一个台阶,如果读研后找的工作和读研前差不多,还会损失两三年薪水,要考虑自己能否接受这种情况。如果想找更好的工作,那么又回到上面说的,如果已经有一定管理经验,那是可以的,如果没有,还是跟二十来岁的同学一块儿应聘基层职位,优势何在?对于基层岗位来说,年龄大不是优势,劣势却比较多,比如家里有孩子要照顾不一定能经常加班、直属上级可能是90后他/她会考虑年龄大的下属是否好管理、HR会考虑求职者年龄大了工作精力是否跟得上、是否值得培养……等等。如果有两个求职者,各方面条件差不多,应聘同一个基层职位,HR很可能选没有工作经验或工作经验比较少的那个应届毕业生。另外,说句实在话,如果三十来岁还是处于基层职位,可能自律力、情商等不是特别高。建议这些同学可以先试着考个行业内含金量高的证书,测试一下自己的学习能力。对自己的能力范围有正确认识后,方能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别一时被激励了,打鸡血要考研,但又坚持不下去。在职备考也是很辛苦的。很多考研人都会奔着名校去,尤其是本科学校不是特别好的同学,会对名校学历抱有美好的期待。笔者这里摇一摇各位:快醒醒。名校硕士学历确实很好,但你要去大企业拿高薪,比如那些头部大厂,拎块板砖丢进去,砸到十个里面有八个都是名校生。你取得名校学历,只是有了和其他名校生一起竞争的机会,并不表示你以后就能躺赢了。大龄辞职去考研、读研,有点类似投资。不考研,在自己现在的工作中发展,相当于投资余额宝,虽然收益较少但是风险也小。辞职考研类似于炒股票,还是科创板那种,收益可能很高,也可能血本无归,风险大。年过三十岁并不是一定不能考研读研,但一定要考虑自己和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再做决定。或者采取中风险中收益的策略:在职读研。现在有非全日制在职双证研究生可以考,主要利用周末和晚上上课,虽然辛苦一些,但工作学习都不耽误。如果想在事业、学业上更进一步,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对年龄比较大的在职人士来说,还有个重点是工作履历不会中断,这对将来跳槽也是有好处的。而且抗风险能力更强一些。总之,考不考研,全职读研或在职读研,各有各的优缺点,各位同学可以评估自己的学力水平、风险承受力,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本文就到这里,欢迎关注分享。

大雷雨

考研复试时导师是否不愿意接受大龄考生?这三点告诉你事实真相!

前言:首先年龄较大这个概念比较宽泛,如果是26岁较大,那你让70岁的“考研奶奶”情何以堪,其次,对于考研年龄,大家普遍概念中30左右岁算是一个界限。而为什么大家看到网上总会有人问到诸如“年龄大会不会被歧视”,“女生会不会被歧视”,“第一学历是双非会不会被歧视”,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在失败后总想找到一个缘由,而更多的时候大家不愿意承认自身实力等客观原因,而是下意识地想把原因归结为一些“主观因素”。结合工作经验,我们给大家分析一下所谓考研复试的时候,年龄较大的学生自身的优势和需要注意的问题。1、 关于各种“歧视”的问题考研复试有没有导师就是歧视“大龄”考生或者歧视“女生”,这一点我们不能完全否认,但个人认为只是个例。在考研复试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导师不会去刻意询问你的年龄和婚姻状况,首先国家已经取消了对考研年龄的限制,其次导师在意的是你能否做出成绩,只要符合他的选人用人标准,大部分导师不会过分关注年龄,也极少存在所谓的“歧视”,但是不能否认确实有些导师在选择的学生的时候存在性别倾向,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研究方向和课题性质所需,观察号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的研究工作中仪器和实验各占一半,有时需要对仪器进行改装,他的学生在我读研期间没见到过一个女生。所以可能大家眼中歧视有时是导师的不得已,大家这一点应该正确看待。这里还有个小问题需要注意:在婚姻状况中,尤其是女生,如果是已婚,并且有计划要小孩,课题方向涉及到生化实验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影响,这个最好和导师提前做好沟通。2、 年龄较大考生的优势观察号认为导师和学生之间想做到亦师亦友其实也挺难的,更多的时候是“相互成全”,导师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学生用成绩来回报导师,所以如果你只要在复试中展现出自己的优势,比如你参加过工作,工作中承担过哪些重要任务,取得了哪些成绩,个人性格特点,没有工作经验的,把你读大学时的一些亮点说出来。专业基础扎实、踏实肯干、英语水平高、沟通能力强才是导师比较看重的,而年龄较大的考生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性格比较沉稳、思维比较缜密,这些都是优点。读博时我们导师找过一位本科毕业于新疆大学的研究生,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个人工作非常努力,和导师相处得也非常愉快,所以更多的是在于个人的努力程度。3、 大龄考生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而言,大龄考生的考研的目的性比较强,但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第一:压力较大。如果已经结婚,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读全日制则把经济压力留给了另一方,读非全还要面临着工作、学习、家庭几方面的压力,既要照顾家庭也要兼顾到学习,即便读全日制对于家庭来说也是牵肠挂肚,所以,一定要协调好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参加复试也好,读研做实验也好,不要顾此失彼。第二:专业基础。一般本科毕业后“二战”“三战”已经是极限了,这样的考生可能在专业基础上问题不大,如果工作了几年后再考研,可能专业基础知识稍显薄弱,毕竟工作中更多的是实际的应用,所以在复试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准备,这也是我们以前在面试工作过的考生经常遇到的问题,面试时问到一些基础问题,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给老师的感觉就是很难带,这也可能是很多有工作经验的“大龄”考生落榜原因之一。建议:年龄大,有优势也有不足,如果非应届或工作过,肯定不如应届毕业生上手快,所以在读研的时候多虚心向师兄师姐请教(与年龄无关),多和导师沟通,顺利按期毕业才是最主要的。如果我的回答帮到了你,欢迎点击关注,点赞和转发,和更多的朋友分享!

一吟一咏

考研|大龄考生如何投入全部精力备考研究生

错过了大专/本科毕业的那今年学习的黄金时间,不少年龄奔三甚至三十好几的在职人士、宝妈们加入考研大军,不论是时间、精力、金钱,还是个人能力都比学生党们的情况更为复杂,加之今年全球受疫情影响经济大环境不好失业率攀升,使得“大龄考研党”的处境更为艰难。01大龄考研党 vs 学生党 备考环境更复杂据有关数据预测,今年的报考人数有望突破400万,“大龄考研党”成为加推数据增长的重要人群。我暂且把应届生和二战三战的往届生称为“学生党”,他们实际上只是延迟了自己进入社会锻造的时间,即便找了工作也只为“双保险”,但精力仍集中在考研这一件事上。而“大龄考研党”情况则复杂得多,他们有了些社会阅历,既面临职场发展瓶颈,又被婚姻大事、养育子女、初老症等现实问题压迫着,考研压力自然成倍增加。02大龄考研党如何备考研究生?首先,精力分散是大龄考研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复杂的备考环境让考研无法成为生活的主轴,有嗷嗷待哺的宝宝要照顾,有家庭生活要兼顾,要工作赚钱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因此,做到“散而不乱”“主次分明”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延续第一个问题,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精力是大龄考研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人的一生想要过得富足并不靠持续做加法不断索取更多,相反需要我们适时地认清方向抛开岔路做做“减法”。因为我们二十出头时总认为天高地阔任鸟飞,人生有无限种可能性,但我们所处的环境、过往的生活经历、家庭等因素都在斩断诸多可能性,表面上看人生的路越走越窄了,实则越走越明朗了。因此,有限的精力就要用在最有意义的地方。怎么做呢?第一步,给备考时段的所有待解决事项按照“重要程度”“紧急程度”优先级排排序,分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四个等级,执行任务时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要做哪些可以先不做了。第二步,做好时间分配,优先级越高,分配的时间精力必然越高,比如我备考期间最高级别定的是“考研”,那我每天10个小时的时间就是用来学习的,脱产学习。但是有很多小伙伴“赚钱养家”的优先级可能最高,其次才是“考研”,这种情况更为常见,那就要尽量在不影响收入/劳动的情况下压缩工作时间,把精力挤出来学习备考,比如上班时偷偷用思维导图整理专业课笔记、阅读英语文章提升阅读水平,比如利用上下班时间、在家做家务的时间听书、听新闻、听专业课知识点……这种见缝插针的学习方式,会让你惊奇的发现,每天的主轴变成了学习备考,上班/做家务/通勤都变成了插曲,心在哪哪才是真正的主场。最后,自律坚持才能看到最后曙光。我对考研有一个很深刻的认知是,大部分人并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而仅仅输在没有跑完全程。古语有言“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甚至“行百里者半九十”,只要没到达终点,付出一丁点的努力和付出90分的努力都是一样的。当然了,终点并不仅指成功上岸,心态要摆摆正的。大龄考研,是向这个世界发出“不服输”的挑战,毛爷爷的话“与天斗其乐无穷”,愿每一位大龄考生都能“一战成硕”。

逆物之情

百度“2021考研”大数据:越来越多“大龄”考生重返校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2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艺)认可“非全”、倾向实务、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院校更受关注……近日,百度发布2021考研搜索大数据,从考生视角呈现了今年的考研特点。自今年年初,教育部宣布硕士招生规模新增18.9万人后,2021考研热度仍旧保持高位上涨的态势。报考人数达377万,达历史新高。数据显示,今年“考研”相关内容搜索热度整体同比上涨48%,黑龙江成为2020年最关注考研省份,安徽、山西、吉林、辽宁位列前五。在考研学校的选择上,除了学校排名,考生同时开始关注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南方高校搜索热度超过北方,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院校关注度更高,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成为今年热搜高校前三名。考研竞争激烈,有人一战成名,有人三战蛰伏。其中,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得到提升。在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内容的搜索人群中,26岁的年轻人同比上涨22%,成为最关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年龄。此外,考生们在专业选择上越来越倾向于实务性专业。金融学在2020年考研热门专业排行榜上稳居第一,其次是计算机专业。42%搜索过考研相关内容的同学也搜索过招聘相关内容。“考研好还是就业好”一直是校园里的热议话题,步入社会后,越来越多的“大龄”考生选择重返校园进修。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来源:中国青年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皇女

大龄考研的话有没有影响呢?

很多朋友在私下里咨询小编:我已经工作好几年了,大龄考研的话有没有影响呢?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很高兴能为这位朋友解答这个问题。事实上,大龄考研没有太多的影响,研究生导师也不会太在乎考生的年龄。在这里,小编想将当时考研复试的所见所想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考研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过线的同学择优进入面试,而进入面试的这一批学子当中,就有好几位三十多岁的老哥,他们或是已工作数年,或是已成家立业。所以说,只要认真复习,拿到优异的笔试成绩,年龄大一点的人也是可以做到的。面试又细分为专家面试和专业课考察。一名大叔分在第一小组,在专家面试过程中,老师提问了一些比较新的知识点,旨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那名大叔声音洪亮的谈到了在这个问题上面的理解和看法,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老师听到多频频点头。当然,这些都是后来大叔告诉我的,佩服他的镇静!在专业课考察过程中,考场一片寂静,大家都在埋头思索,不知该如何回答。在看大叔,稳坐如钟,答题速度飞快,并且最后拿到了优异成绩。所以说,老师们只会看重你的能力、你的才学,而不在乎你年龄有多大。很幸运,研究生期间和大叔同住一个宿舍。两年里,大叔的学习态度、人生观点深深影响了我。每当想偷个懒、打会电子游戏,我会看到:大叔还在学习。每当学习学累了、想出去和朋友们吃吃喝喝,我会看到:大叔还在练字。每当论文写作进度停滞不前,不想再写了,我会看到:大叔还在看文献。论文答辩,大叔以多票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所以说,年龄大,真的不影响一个人变得优秀。故事还没有完结,硕士毕业之后,大叔继续选择求学之路,认真备考,努力考博!但由于一些小原因,没有考上,但大叔仍然以乐观的态度继续复习,依然坚持自己的考博道路。这份精神,真值得我们小一辈的学生学习。综上所述,大龄青年考研真的没有太多影响。因为,大龄青年也可以拿到优异的成绩、有渊博的学识、积极向上的态度。如果说,导师会在乎学生的年龄,相信那也只是少数。大部分老师,喜欢的是像大叔这样愿意努力学习、努力专研的学生。所以说,大龄青年不要过于担心哦,好好准备,认真备考,为了自己的梦想继续学习吧!

君子之人

大龄考生参加高考或者考研,你会更关注哪个?

每到一年一度的考研季,我们都会关注考研的大四学生,但很少有人关注社会考生,尤其是一些大龄的考研考生朋友。或许是考研的热度不如高考,假如是高考,身边有一个三十多岁,甚至是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参加高考肯定会成为街坊四邻谈论话题的焦点,如果他们选择的是考研而非高考的话,那么关注度可能就不会高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小编认为,大龄考生考研和参加高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层次和水平也不一样。大龄考生考研,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些大龄人在之前肯定都会有一定的学历,很多人都拥有着一定的本科学历,最次也是大专学历吧!毕竟考研要符合报考条件才有资格参加考试。同时,考研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学历,而参加高考只是为了获得一张大学文凭。可想而知,二者的层次还是有高低之分的。最后,大龄考生参加高考,可能是为了追梦,圆自己在年轻时的一个大学梦。而大龄考生考研,是为了获取最前沿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研究生毕业时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文凭,还能找到更高工资和更好福利的工作。其实,不管大龄考生参加高考或者考研,都是为了追梦或者实现人生理想。可以说他们做的是一件对自身有着正能量的事情,只要客观条件允许,不管在任何时候,多读书都是一件好事情。那么,大龄考生参加高考或者考研,你会更加支持哪个呢?你觉得高考和考研,哪个社会的关注度更高?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死之棘

为什么年龄大的学生“不适合”考研?导师给出3个理由很扎心!

为什么年龄大的学生“不适合”考研?导师给出3个理由很扎心!近几年来,考研已经变得越来越热门了,大家都希望通过提高自己的学历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率。不过在历年来的考研大军中,不乏有些年龄比较大的考生,而这些考生往往通过率是非常低的,所以也有人说年龄大的考生不适合考研,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位研究生导师给出了3个理由,可以说是非常扎心了。首先,年龄越大的考生,其实对于做事的专注程度就是降低,这并不是说学生个人的原因,而是这些考生往往会面临很多家庭等现实问题,需要去处理,因此很难静下心来做研究,相反年龄比较小的考生,基本上不需要承担太多的家庭责任,在研究方面会更加专注和用心,更容易做出成果。其次,年龄大的考生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基础知识已经不牢固了。因为我们说的这些年龄大的考生基本上都是毕业后在社会中打拼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其实是比较少的,所以难免会有遗忘很多知识的情况,如果再回到学业之中,基础知识已经不太牢固,学习起来会比较费力气,对于导师来说给同学们巩固知识,会浪费很多的时间,所以干脆就不招收大龄考生了。这点原因其实是比较扎心的。最后,年龄大的考生比较难管理这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毕竟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对待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认知,思想也变得没有大学刚毕业时那么单纯,所以导师在交给学生任务时,这些大龄考生往往不是想着要把事情做好,而是想着自己会有什么好处,这其实对于做项目以及研究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应届生会更受欢迎一些。

奄奄一息

为什么研究生导师会排斥大龄考生?30岁以后真的不该考研了吗?

文丨在职研老师现在正是研究生正式报名的时间,相信很多打算今年考研的人都已经成功报名了。2020年,被称考研最难的一年,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今年的报名人数多引起的,据预测,今年考研人数或将达350万之多。而在这些考研人群中,除了应届生以外,有相当一部分往届生、在职人员。尽管那些二战、三战的人参加考研有一定的优势,不过他们也存在这样的困惑,那就是由于年龄过大而遭遇导师的嫌弃。年轻研究生更有精力做研究在研究生阶段,要想真正做出成果,就需要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而且很多时候由于导师比较忙而把项目交给学生。因此,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否则是很难如期完成课题的。而对于大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在时间安排上要明显比年轻学生更紧张,很可能当他们忙一个研究的时候,家里一个电话打来,立马就要往家里跑,这很可能就会耽误研究进度。而年轻学生如果有研究项目,基本都能够待在实验室,这便大大有利于研究课题的进行和完成。另外,在体力上和干劲上,年轻学生也会更足,所以导师选择年轻学生也就更加合乎情理。年轻研究生可塑性更强除了在时间和精力上更有优势以外,导师更喜欢选择应届毕业生的原因还跟他们具有更强的可塑性有关。尽管在工作经验和为人处事方面,大龄考生更有优势,但是由于年龄的增加,他们的劣势也逐渐凸显出来, 比如思维可能更没有那么活跃、记忆力没有那么强,有时候还可能会因为家庭琐事而无法集中精力做研究。而年轻研究生尽管可能缺乏经验,但是在学习能力和记忆力都更有优势,只要愿意潜心研究,那么其可塑性往往要大于大龄研究生,而且很多理工类的科研成就大多是年轻的科研人才做出来的。在职人员该如何选择?那么,大龄考生该何去何从呢?如果你已经在职场打拼多年,读研只是为了镀镀金,那么不建议就这样贸然辞职去读研,要知道三年研究生生涯结束后,你再进入职场很可能会很难适应。如果你实在想读研,那么可以攻读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这样既可以不用辞职,又可以兼顾学习。只要你能够有毅力坚持下来,相信这段在职读研的经历会让你受益匪浅。而且,随着国家研究生培养政策的改变,未来的研究生类型将会更加具有实用性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当然,如果你真的非要辞职去读研,那也未尝不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你必须接受这种选择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比如从职场走进学校的时候感觉不能适应,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等等,当这些问题你都必须考虑清楚。如果这些结果你都能够接受,那么就义无反顾地去读研吧。毕竟,人生就是不断地折腾嘛,或许你的未来就因这个决定而改变。更多精彩点击“了解更多”。微信公众号:125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