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重要信息!一“研”为定激斗篇

考研重要信息!一“研”为定

考研倒计时 DAY1@全体DUT考研人:明天 就是你一展身手的日子了!除了提醒大家带好文具、证件、核酸检测报告还有一份辽宁省普通高校考点考场编排信息表请收好!(建议转发收藏)楼宇:西部校区综合2号楼漫漫考研路,有你不孤单来自各校区、学部(学院)同学们的祝福收好!(本文图片均拍摄于12.15疫情之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化工学院环境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设工程学部建筑与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生物工程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学院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张大煜学院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有枯燥、有坚持有焦虑、有坚定有疲惫、有坚韧这份考研人共同的备考回忆收好!A story about 考研人 2020年12月25日距离考研还有1天回首往昔有些数字 只有自己知道意义6:00早上六点一馆迎来第一位考研人晨光微亮,唤醒了沉寂的校园也见证着考研人的步履匆匆踏着冬日的朝阳出发新的一天 充满新的希望-6℃2020年12月20日 -6℃ 天气晴如果回忆有温度 那么备考的日子 便是羽绒服锁住的温度如果回忆有声音 那么拼搏的日子便是在窗边背书的声音107每一个考研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空间这里有曾经奋战过的岁月有因相似梦想而结识的朋友有一摞摞知识的积累沉淀每一个门牌号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一样的故事…265把最喜爱的歌曲 播放265次日复一日的备考 也像单曲循环喜欢的歌曲一遍遍听坚定的梦想一天天清晰22:2022:20闭馆的铃声响起令希的喧嚣散去寂静灯光中 只剩下独行的背影迎着晨光出发,伴着月色而归随时间流转沉淀下那一段努力的岁月…在考研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我们与太阳争早披月色而归有些场景 只有经历了才知珍贵漫漫考研路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那些为了梦想低头不语的日子终会成为星星点亮未来我们的终点 定是花开万里!评论区留言为考研人助力加油!内容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信息来源: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图文作者:张妍 张乐琪 艾克旦 陈宛蓬 许震编辑:张杭晓校对:白书彬责任编辑:周学飞 任亭钰

妮娜

考研院校分析 —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坐落于美丽的花园城市大连,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之一,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大连理工大学理科与工科齐头并进,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数学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的数学专业还是很好的,计算数学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去年年底大连理工大学的数学院就在全国火了一把。因为震惊全国考研人的数学神押题主角李林老师就是大连理工大学数学院的老师。这也让全国考研人再一次震惊于考研辅导的BUG,其实类似的这种泄题事件每年都会出现。但是这种现象也只能归结于运气,研研去年也针对这个事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抨击,呼吁考研资源的公平,但是好像后来事情又反转了,泄题变成了押题,搞得我也很尴尬。同学们也不必太在意这些不公,还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最踏实,毕竟那些都是个例。数学专业作为基础性的理科学科,考研竞争不是很激烈,每个学校都是如此,主要是考研试题的难度比较大。大连理工大学作为理工科类的985难度还是比较合适的,从表格的数据看应用统计这个专业均分很高,但是这个专业属于经济类专硕,分数高是正常现象。而且对比我们的江苏和上海地区的985甚至是211院校17年的分数情况,其实分数也不算高。其他专业都是属于数学专业,专业代码070100开头。总体上看难度都不是很大,均分大都是在340分左右,报录比也不是很高,这个大家可以算出来,除了个别统招人数是一个人的专业报录比较高,这些专业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大家9、10月份在报考某个学校的时候一定要看看这个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和推免人数,特别是报考985学校和211学校的特色专业。运载力学部大连理工力学专业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但是有几个专业全部保研,或者是虽然有报考的同学但是没有达标,这些专业我没有放在表格里。力学由于专业的特性,其实报考的同学不是很多,算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表格里的这两个力学专业考研人数的竞争也不激烈,但是收分还是比较高的,想考这个专业的同学去参考下专业课的真题,看看去年专业课的难度。大连理工的运载工程专业设置还是比较全的,有车辆工程、船舶海洋类还有航空类的,海陆空都有,哈哈。这些专业考研也是比较热门的,但是大连理工的报录比不高,这个大家也可以从数据中看出来。去年的分数是比较高的,均分很多都是在380分左右。建设工程学部这张表格里的数据主要是814土木工程和815水利工程的学硕专业。土木类的专业推免比例特别高,基本都超过50%的推免率,有些专业的推免率甚至高达75%。这些专业统招人数一般都是三五个,分数还比较高。土木类的专业可以考虑下建筑老八校,因为这些学校把持着国内大部分的建筑资源,即使你是985毕业的,也不见得有这些学校吃的开。结构工程统招人数稍微多点有十几个,毕竟是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之前河海就有很多同学咨询我大连理工的水利工程专业考研情况。讲实话河海的同学你们要是学习比较好还是考虑本校比较好,毕竟以后的就业咋样你们心里也清楚。大连理工大学的水利工程在国内能排第二档,因为河海、清华和武大都是各自认为自己的水利专业是最强的。有很多同学让我做几期专业分析,一直没做。因为专业分析必然会涉及到学校的排名问题,这个就会产生很多本校同学的质疑,请原谅研研的玻璃心,所以一直搁置没做。其实研研的出发点也只是给考研的同学们提供数据分析,毕竟你们学校的专业究竟好还是不好,跟我也没有半毛钱关系。水利专业统招人数基本也是个位数,报录比都不是很高,17年均分大部分在360多分,推荐报考。建筑工程学部建筑工程学部还有一个一级学科学硕专业是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代码是823,总共有3个专业招生,但是这些二级学科统招人数就更少了,不是很推荐报考。其他的专业大都是专硕,建筑、水利和交通的专硕。统招人数比较多,报录比不高,虽然17年均分要370分,但是专硕的考试难度不大,像我们南京很多理工类院校的这些专业17年考研400分以上的一大堆。大连理工是很多二本学生逆袭985的理想选择之一,推荐报考。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是考研、就业比较热门的理工类专业之一。大连理工大学的机械类专业还是很好的,全国排名10几位,机械自动化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我们江苏很多学校的同学都可以考虑下大连理工,因为江苏理工类的院校比较多,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比较强的,近几年有很多理工科二本考生的学生考上大连理工的先例。机械自动化的报录比较高,超过10+的报录比在理工科类的专业里是不多见的。去年统招33人,均分366分。从均分来看的话难度倒不是很大,因为我们南京很多211的学校17年的均分要比大连理工高,但是这也要看专业课的难度。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理论统招人数也有20多人,报录比不是很高,均分在360分左右,难度不是很大,推荐报考。其他专业除了机械工程这个专硕以外,统招人数都是个位数,报考人数也不多,分数都在350分以上,大家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下推免人数。机械工程这个专硕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的招生人数还是蛮多的,而且17年均分才356分,如果是在我们南京的东大、南理工和南航这个分数一点竞争力也没有,就算大连理工的专业课难度大点,当然我也只是推测,但是一门专业课均分差30多分这个可能性也很小,毕竟政英数是统考的呀。能源与动力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是大连理工竞争比较大的专业之一,这点从数据中可以体现出来。17年考研很多专业的均分都是在390分以上,甚至部分专业的均分要达到400分以上,对于19考研的同学来说分数也不会低,抛开报录比不看,能考390分本身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结合现在的国家形势,能源问题是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能动学院的就业率还是很高的。电子和电气学院信息和电气类的专业是工科类专业里报考最热门的专业了。大连理工信息通信和电气类的专业都不算是行业内的顶尖,但是毕竟是985学校,也比国内大部分学校的专业好,所以总体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报录比大家就自己去算了,很多同学吐槽我的报录比和官方的算法不一样,搞得他们一愣一愣的,这是当然啦,研研本来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哈哈。17年收分倒是蛮高的,均分基本都在380分以上,但是也要具体专业具体分析,有些也是在360多分,这个大家在表格里对照啦。总结:大连这座城市是让我印象很深刻的,给人的感觉很干净,也很美丽,景点超多:老虎滩、金石滩、棒棰岛还有星海广场,夜景超赞,是可以和天津海河两岸媲美的夜景。大连理工大学本身是一所百年名校,国家重点985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学校综合实力很强。总体考研竞争压力在985院校里相对来讲也比较小,是一所比较推荐的大学。

为了爱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网友说出读研不受导师重视的心酸经历

今年的疫情使得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很多同学都把考公考研当作上岸的最好道路。毋容置疑,考上研究生就业前景更加广阔,研究生的毕业平均年薪要比本科要高,而且升职加薪的机会相对更好,所以考研是当今很多人同学的最优选择之一。然而,不管什么道路,残酷的事实是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很难有一帆风顺,昨天网友“红烧土豆叶”在微博爆料称一位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了,并且附上了他的遗书。遗书的这种“轻描淡写”更显死者生前的绝望,多次实验得不出想要的结果,害怕无法完成自己的课题从而打破导师这个组“优良传统”。对于这种选择,你怎么看呢?从死者的遗书来看,导师的不重视,实验条件不充足,没有得到有效指导,以及缺乏及时的心理开导是主因。然而,人生可谓无坦途,纵多网友看到这种选择否纷纷表示不应该,很多人也道出自己的艰辛经历,小编认为活着就是最好的故事,人到中年都是一本跌宕起伏的故事集。发生这样的事情的确让人惋惜,那么这种的事情是否能避免呢?每年都有那么多人考研、读研,我们该如何直面考研中出现的“惨淡”,网上有非常多研究生说出了自己读研的心酸。这位同学表示研一的时候导师都给其他同学安排了任务,唯独忽略了自己,找到不论文方向,很迷茫。这位研二的同学表示导师带的学生太多,即使自己是以第一名成绩考进学校,也得不到重视。然而,也有回过头来看待读研经历的,表示无论如何都要往积极的一面去想事情和做事情,争取到就是自己的,争取不到就放手。小编听过长辈的教导:“读书是你一生中痛苦最少最轻的经历。”读书的时候勉励自己,现在回头想想真的是那么一回事。那么读研应该如何面对类似的事情呢?小编认为首先在知识方面,同学们要足够的勤奋,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打得足够扎实。在导师方面,要多去导师办公室和导师交流,让导师了解你的努力和水平,只有导师对你足够了解放心,他才会重视你,给你参与项目的机会。同时,了解导师的个人喜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这一课,是我们的重要人生课程。最后,我们需要的是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态,不管你性格如何,这两种品质都非常重要。希望正在努力准备考研和正在读研的同学能够不断突破自己!那么,你有什么看法呢

韓奕

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考研初试成绩即将出炉!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公布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的通知一、查询时间2020年2月10日12:00起二、查询方法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即可查询本人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网址为:https://yz.chsi.com.cn/)三、成绩复核成绩复核的具体办法、程序、时效将根据辽宁省招考办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安排。请各位考生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招生主页上的通知。四、其他说明1.违规、作弊考生处理情况以《硕士生入学考试违规考生记录表》处理意见为准。2.关于考生所报专业的复试划线方式说明。我校各专业的复试划线方式查询:http://202.118.65.123:8080/zsgl/zsmlgl/zsml_ss.aspx3.复试分数线、复试基本要求、复试名单和调剂政策的相关说明。复试分数线、复试基本要求、复试名单和调剂政策将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展和学校工作安排择时发布,请各位考生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招生主页上的通知。五、联系方式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要求,我校将通过电子邮件接受考生咨询,具体联系方式如下:联 系 人:刘老师电子邮件:liuyihang@dlut.e.cn祝各位考生都能取得一个好成绩!风里雨里,大工等你~内容来源: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大连理工大学官方微信平台编辑:张杭晓 白书彬校对:徐一丹责任编辑:周学飞

怪尸记

大连理工25岁研究生自杀:终于明白学生们为什么热衷出国留学了

大连理工25岁研究生自杀之后:终于明白学生们为何热衷出国留学了#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坐落于大连,985重点高校,大连理工大学传来了令人悲伤的消息,一名25岁的研三学生在实验室自杀了。他离开这个人世前,写下下辈子的愿望,希望来生能做一只“猫”,快快乐乐的生活,即使仅能活10个年头。遗书撰稿时间是半夜12:52分,发到网上的时间是凌晨2:00,他有过留恋和眷恋,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3年的研究生生活太苦了,人间不值得。遗书中,记录当研究生写毕业论文与其做实验的心酸,以及心态一点点碎掉的过程,让人忍不住吐槽大连理工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设备,这就是全国重点985大学。第一:Z导师废话连篇,空谈行业背景,不切实际。研究生讲课的老师授课质量就如“丢在垃圾桶一周的酸奶”,已经发臭了。第二:论文评审老师敷衍了事,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一句“多去看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做”,便算是对学生论文的指导。第三:学校的设备质量不行,要和其他人共用设备做实验。相同实验,结果却不相同。导师一句“数据无意义”,又打回重做,依然没有指导。此外,Z导师想让学生通过构思专利获得毕业,H导师却给否定了,得让他们发论文。“发个专利就毕业了,太水了”。985院校的研究生并不容易考,但看到大连理工研究生的经历,终于明白学生们为什么热衷出国留学了。首先,学术氛围不强,导师得过且过,对学生指导不认真,能不能毕业,学没学到专业知识,都是靠自己。老师更注重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求学生发论文,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和专业度。其次,教学设备、实验设备老旧,浪费太多不必要的时间,以及做无用的“重复实验”。而国外的高校完全没有这样的约束,只要有研究价值,设备是最新的。老师热衷和学生探讨专业知识,一起进步。更重要的是,国外没有论资排辈的风气,只要有能力,25岁也可以担任教授,学术氛围很强。据统计,在2019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出国留学率高达24.6%,大部分人选择去美国工作或者深造。清华大学是国内顶尖高校代表,人才流失率如此之高,也间接说明了国内的环境确实有待改善。同样的专业,大学的毕业论文,做实验都做到我吐了。仪器不行,每天起早贪黑地做实验等数据,还要和别人抢仪器。结果都快做完了,导师和我说一开始就给错了。当时,人差点崩了。每天就是修仪器,缺仪器,等仪器,等排实验,特别是做老师第一个研究生,没设备,没实验室,都是在别人的组下,苟且偷生。研究生生涯最快乐的时候,大概是保研(考研)成功的那一天吧,愿你一路走好!

三围四围

高考或考研,大连理工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怎么选?其实很简单

很多人高考或考研的时候,最容易纠结的就是如何选择大学,特别是碰上水平相当的2所大学,不知如何下手。就好像最近一个朋友就碰到了这个一个难题,他纠结于大连理工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这两所大学,不知道如何选择?对于这2所大学,选择起来其实蛮简单的,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一、综合实力上2所大学都是985序列里的名牌大学,而且都是以工科为主。但是2所大学,在39所985大学里,又属于排名相对靠后的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排名30左右,电子科技大学排名35左右,整体实力上,大连理工大学略强一点点。而这个综合实力上,电子科技大学是比较吃亏的,它的优势学科相对单一,除了好的就是一般的,学科发展上不平衡。学校专业数量,整体规模上是不如大连理工大学的。因为在大家眼里,电子科技大学除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其它好的专业数不出来几个。二,学科建设上电子科技大学是在院系调整中,应运而生的,它当的是由原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类专业整合而成的,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当年建校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打造一所电子信息类的王牌院校。如今60多年过去了,电子科技大学也做到了,目前是国内电子信息专业领域里的龙头老大,它的王牌专业自然就是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大连理工大学就不一样了,它是老的四大工学院,它承担的使命是一所涵盖所有理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因此它的优势专业都是比较传统的专业,譬如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力学,环境工程等。三,地理位置上成都和大连在国内属于二线城市,实力和位置相差不大,如果要说哪个好点,个人认为是成都。成都是西南重镇,产业发展要比大连更好一些,再加上位于我中国部地区,可南可北。于是,对于选择大连理工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也很简单:想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毫无疑问选择电子科技大学,想学其它工科专业,选择大连理工大学,不必纠结,你们觉得呢?

论则不至

大连理工研究生自缢:我们用尽全力,也只想成为一个普通人

2020年10月13日,大连理工的一名男生在实验室自缢。在离开这个世界前,他在微博发了一篇文章。没有歇斯底里的控诉,没有声泪俱下的怨恨,这个25岁的男孩平静又坦然地描绘着自己的处境和心境,连吐槽都那么温柔,字里行间还有那么一点可爱,甚至幽默。然而,谁能想到这是一封遗书呢?可能最让人不能接受的也是这一点。从他的遗书里,我们没有看到太多暗黑和丑陋的东西。导师没有PUA,父母没有压迫式教育,同学没有暴力……甚至连他遇到的挫折,都太平常了,在很多人眼里甚至都高不可攀。疫情,就业环境差……“谁不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呢?”授课质量差,实验屡次失败……“这个世界有多少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但他们都没想过放弃。”人人都觉得他应该知足,人人都能说出一箩筐的道理。但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个男孩懂得的道理,未必比我们少。但只有他自己的内心,有权评价自己过得好不好。他并非不热爱生活。我们从他2014年的帖子,以及同学的留言中得知:他参加舞蹈团,开小卖部卖东西,像所有南方的孩子一样,期待一场大雪。你看,他曾经那么积极乐观,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但这个世界让他失望了。他自己知道,他在人世间很苦。他还不明白,该如何在痛苦的事情中生出希望和热情。遗书里,他写:如果有来生,他想做一间猫咖里的猫。有人说,遗书中写下辈子的,都是对世界还留有幻想的。他不该死。也许再长大一点,他对人生会有新的感悟和认识。但他没机会等到那一天了。“此世不乐,来世就乐吗?”李诞在《笑场》里写。没有人能回答。很多人说,悲剧的根源在于,这个世界总在教我们如何成功,却没有教我们如何接受自己的平庸。真的是这样吗?可这个男孩自始至终,都没有想成为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就算他实验成功,顺利毕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也不过是成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平庸是人生的常态,我们知道,他也知道。我们拿不了诺贝尔奖,上不了《新闻联播》,没法轻轻松松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也成为不了拯救世界的英雄。我们只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在生活的这条流水线上按照惯性奔跑着。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往何处,应该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人说,不上大学的人不也都好好活着吗?没错,但是他上了这条“流水线”,每一条都有去无回,他没有办法背叛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人生。“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人们总会误以为自己会有很多条路可以走,但实际上你四周有很多看不见的墙,你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有的人挺了过去,有的人走得累了,干脆就不走了。《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思特里克兰德是个平凡的证券经纪人,有富裕美满的家庭,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但他不惜放弃这一切,只身前往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在一间又小又破的小屋中饥寒落魄,只为了心中的梦想:画画。画画对于他来说,就像快要溺死的人抓到的最后一只稻草。他在临死之前,终于画出了自己理想的作品,满足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出走之前,人人都觉得他幸福快乐,他却只感到庸俗不堪。出走之后,人人都可怜他唾弃他,他却找到了此生最热爱的事情。毛姆在这本书里说: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是啊,哪怕用尽全力,我们也只能拥有平凡的一生。但遗憾的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不顾一切去追寻的梦想。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夜深人静,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这么一段时光,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只能忍受冷眼和孤寂。你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你感觉不到活着的意义。你不知道应不应该这么为难自己,你一度想要逃离。你感觉自己像一个幽灵,游离在世界之外。你不知道什么才是解脱,于是你想到了死。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每个人都在经历这样的痛苦和纠结,会不会稍微给到你一点安慰?即使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他们也一定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承受煎熬。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连死的权力都没有。如果还想不开,试着和身边的家人和朋友聊聊吧。也许走到这一步的人,早就把自己隔绝在社会之外了。即便表面一如往昔,看不出任何异常。但还是试试吧。你要相信,比起一个研究生的儿子,你的父母更想要一个活着的儿子。你再坚持几分钟,就能看到朋友约你吃饭跳舞了。如果不想和人交流也没关系,哪怕是沉迷到虚幻的世界中去呢?你要相信,文学作品是真的可以带给人力量的。你看福贵的一生,从一个富家少爷沦落到租人田地耕种的佃农。经历了父亲死亡,母亲死亡,女儿变成聋哑人。好不容易光景好了一点,儿子、妻子、女儿、女婿也死了。他只剩下外孙相依为命,可到最后,这个唯一的亲人也死了。即便只剩下自己,他每天依然下田耕地吆喝着牛犁田,嘴里喊着已故亲人的名字。可能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在寻找活着的意义。但活着本身就是意义。再看史铁生,年轻时就双腿瘫痪,后又患上尿毒症。他也想过很多关于生与死的话题,最后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前人好不容易想明白的道理,对我们至少可以有点参考意义吧。实在不行,你也可以学着史铁生,把自己的绝望与不甘吐露给这个世界听。但不是以遗书的方式。这些话不只是说给这几天在互联网上所有写遗书的朋友们听,他们已经看不到了。这些话还要说给自己,以及每一个对这个世界失望过的人。如果觉得自己挺不过去了,也可以把这里当成树洞。或许我们可以彼此治愈。身处深渊之中,也能看到星星。我们得学会与自己和解,学会自我救赎。给自己一次机会,为了做一个普通人拼尽全力吧!“这一生只愿只要平凡快乐,谁说这样不伟大呢?”

袁盎

大连理工研究生实验室自杀,这批研究生们怎么了?

“希望能实现我一个愿望,让我下辈子变成磨间猫咖里的一只猫吧!”——来自大连理工一位自杀研究生的遗书1 10月13日,大连理工化工学院一名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看完整篇遗书,实在太压抑了,可以从中体验到他的无力感!因为疫情,整日通宵的赶进度,但是学校机器的原因,再努力都无完成实验;因为改革,按照传统比他做的更不好的人都毕业了,他也大概率能顺利毕业,但是现在却不行了;主要在他的世界里,没有遇到一个“坏人”,一个可以推卸责任的“坏人”。导师告诉他聊前景,家人无条件的支持;自己也是一个“好人”不能厚着脸皮把不能顺利毕业的原因推给疫情,也不能厚着脸皮辜负所有热的期望。所以才绝望啊!为什么自己是一个好人!遇到的都是好人!最后却是这样!然后,只能选择……自杀!2 近年来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自杀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新闻了。9月19日晚,南京大学一位女博在宿舍跳楼自杀。——坊间传闻是导师掠夺她成果,甚至还把成果给自己老公来享用。9月初,浙大爆出一名女博士在寝室烧炭自杀。——原因是导师把她当作工具人。工具人,顾名思义,就是成了给导师免费干活的工具。听说这名自杀女博士导师日复一日加压,任务量越来越大,一度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8月17日,浙江大学博士生王某蕾的母亲发文,曝光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教授戴飞,在2016-2017年期间多次性骚扰自己的女儿,致其精神抑郁,跳楼自杀。很多人说坚持一下,或者人生都有困难为什么轻易放弃,或是说这些学生心理太脆弱,或是说人生不止一条路之类的话。也有些人会说忍一忍不就好了,很快就毕业了。但你要明白一件事,自杀前的他们也是在忍,如果能继续忍的话,也不会自杀。3 研究生自杀前的背后都经历了什么?首先,硕博士从选导师开始,只要进了硕博的门,不管课题组的环境如何,基本只能认命。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很多理科和工科的研究生会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因为很多老师真的有自己的产业。社会上你可以选择辞职,但是考上的研究生和博士,如果退学,你就没有学历,前期的努力全部白费,如果换导师,还可能面临原来的老板很牛,会在以后的新老板那里给你使绊子,或者老板不放你走的情况。其次就是科研本身的压力,举个简单的例子,想要做某个研究实验,辛苦半年实验却废掉了。不说实验中花掉的时间和精力,就是实验本身的失败给你带来的挫败感也是很难一时消化的。因此他们的自杀,并不是逃避,而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对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做出反抗。但有时候你把人生停在那里你的人生就只是停在那里了,但是活下去才能更好地反抗。

福克斯

从大连理工自杀研究生的遗言中读懂了人们崩溃绝望的真相!

1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事件的热度还没有褪去,热搜榜上又曝出了江苏大学一大学生跳楼自杀的事件,最近悲惨的事件一个接着一个,让人不由的痛心,更引人思考。在这两起学生自杀案中你可能会听到一种声音就是现在的学生心里太脆弱了,父母辛辛苦苦供养读书十几年,就这么不负责任的说走就走了。但我觉得死者为大,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并不能对当事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但究竟是经历了什么样的挫折与变故让他们深感绝望选择结束生命呢?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留下的遗言,虽然没有说明离开的原因,只是轻描淡写以吐槽加自嘲的方式写了一些让它无奈崩溃的研究生生活经历,比如说老师授课质量差以及给出的指导比较敷衍、实验设备不给力经常出问题让人崩溃、实验结果被否定感觉做了无用功、怀疑自己无法完成课题担心不能毕业等等。这些事在我们很多人眼里会觉得算不上什么大事,放在别人身上只会以为无法按时毕业又能怎么样,研究生生涯只不过是人生中小小的一段经历,何况毕业后也不一定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啊,有啥大不了的。但其实你知道吗?恰恰让人崩溃的就是来自于一件件小事的堆积。我曾在微博上看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给出了很好解释:成年人的崩溃就像枝头的积雪,开始只是慢慢累积压弯树枝,知道最后一片轻飘飘的雪花落上,整只树枝便顷刻塌落,压断树枝的从来不是最后一片雪花,而是前面无数片雪花。所以不要对为一点小事崩溃的人嗤之以鼻,因为你不是他,你永远不知道他在崩溃前都经历了什么,我们会觉得奇怪,我们总是低估了我们在遭遇大事面前的承受能力,却在一些小事面前缴械投降,委屈痛哭。那是因为这些小事一次次消磨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我们原以为咬咬牙,忍一忍,生活就会慢慢好起来,却没想到连小事都不放过自己。如果我们本身也有过令人崩溃的经历,或许可以理解他们崩溃绝望的瞬间感受。2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自残自杀现象越来越普遍呢?我觉得跟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是分不开的,在如今高压和快节奏的环境下,尤其是那些长期处在崩溃和痛苦的边缘的人都很容易面临抑郁的困扰。据数据披露,我国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1%,作为一个14亿人的人口大国,那么就相当于有近3000万人正在遭受抑郁症的困扰。而且我认为这个数据应该是被低估的,在很多角落一定还存在一些没能接受治疗的轻度患者。但如今抑郁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且就在前不久国家卫健委将抑郁症纳入高中及高校学生体检当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加剧了抑郁症的发展,而且存在一定的年轻化。我觉得有应该从两个层面分析:01从社会的大环境来看,单身独居的人群比例越来越高。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单身独居的生活了,我记得看过一项数据说中国有40.18%的中国白领处于单身状态,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对待交友和恋爱都很佛系。很多人白天工作时看起来很积极,充满热忱。但到了晚上回到家打开房门不免有一股孤独感萦绕身旁。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单身独居的人越来越多,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但我觉得主要是两方面原因。1.城市的兴起以及基础设施完善。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高校扩招,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娃和小镇青年走出大山,从小县城来到了北上广,我们的见识获得提升,视野得以开阔,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放牛娃了,我们突然发现人生除了结婚生子,还有很多更有趣更精彩事去体验,比如旅行、摄影、创业等等,脱离了家乡和父母亲人的束缚,天高皇帝远,再也没有人催着你恋爱结婚了。而且城市为独居者提供了必要的便利条件,便捷的交通和物流、随处可见的餐厅和便利店、安全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医疗条件,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实现自理,男生不再需要女生洗衣服,女生不再需要搬水换灯泡,更不需要男生来养活,城市同样给了女性很多可以自立自强的机会和岗位,女性经济的独立意味着思想的独立,再也不用非要依附于婚姻,这就导致了很多人身边缺少了个能够谈心和倾诉的人。2.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强链接”过渡到“弱连接”。我们这代人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然后跳槽在多个城市辗转,频繁搬家,邻居换了一拨又一拨,但从来都很少有几句交流。我们原先熟人社会里那套稳固的社会关系正在被打破瓦解。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社交需求,互联网帮我们重新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社交关系。有了互联网,天涯若比邻。通过微信、微博、知乎以及各种同学群、兴趣群、学习群帮我们打造出了一个“弱连接”的社会,“弱连接”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自由和空间。当适应了这种“弱连接”的我们,开始和故乡以及从小的好友间有了隔阂。慢慢我们开始丧失了亲密沟通的能力,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开始害怕和人面对面沟通,患上社交恐惧症,但在虚拟的世界里却又像完全变了一个人。这样的弱连接关系网也导致我们之间更多谈论的是工作和八卦,却很少能够有人去倾听我们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午夜降临,白天的狂欢归于沉寂,内心的孤独感就会不自觉冒了出来。当独居成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连很多商业活动都是围绕独居的人设计的。比如本来以为宠物行业是为了帮老年人排解孤独,没想到被一帮单身狗给带火了,他们自愿成为“猫奴”和“狗奴”。孤独经济带火的不仅是宠物行业,还出现了一人食的餐厅、一人住的单身公寓、一人游的单人定制游、一人用的迷你洗衣机和微波炉等等,这又反过来加速独居大军的加入。而且现在的人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共情也越来越淡了。所以当我们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孤独”。独居的到来的确为滋生抑郁提供了土壤。02从个人层面来讲,存在自我认知层次不够高以及性格缺陷问题。认知层次的高低决定了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有些我们眼中觉得不对的问题,很多时候却是有些人眼中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我们会觉得抽烟喝酒对身体不好,但他们眼里认为这吸不是烟,喝的不是酒。而是一种缓解焦虑和压力的解决方案,所以心情压抑是想到的事吸烟喝酒,也不知道也可以去跟朋友倾诉或者通过运动来发泄出来。再比如有一个学生经常逃课翘课,我们会以为这个孩子是个不务正业的坏学生,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可能他翘课是因为在学校里经常被同学欺负,所以他的解决方案就是躲起来而不会想到去跟老师反应和举报。这可能是认知的问题,也可能是性格的问题。包括我们在看到实验室自杀的研究生留下的遗书中,他说他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临死前才第一次跟人倾吐这么多,说到有一次在课上,因为吃坏了肚子,感觉都快绷不住了,也不好意思打断老师请示上厕所,还是维持认真听讲的表情坚持到下课。在遗书的最后我能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很温柔懂事的人,应该是父母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经历绝望临死前还不忘祝福别人和祖国,但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高学历的高知人才却想不开呢,其实我们仔细想想越是这样的人越是面临着比别人更高的压力,被身边的亲人寄予了厚望,是长辈眼中的好孩子,他们通常严格要求自己,在别人眼里通常都是优秀没有瑕疵,是那种自带光环的人,而正是这样的目光和期许让他们背上沉甸甸的包袱,时刻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有问题不敢向身边的人倾诉和求助,不敢表露自己的内心,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长久积压的压力和情绪自然得不到释放。再加上如今的社交媒体如此的发达,内向消极的人会为看到国内国际不好的形势而焦虑,会为身边的同龄人都混的比自己好而感到自我怀疑,在这样的心态和环境下一步步把自己逼入一个死角走不出来。3我们现在的人,思想解放、认知提升。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欲望,但也面临着时刻与迷茫、焦虑、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为伴。面对生活中的不堪经历以及不良情绪带来的崩溃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在这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我看过的有关幸福与什么有关的研究。你听过格兰特研究吗?这是哈佛大学曾做过的一项耗时最长的研究。1938年,哈佛大学的阿列伯克教授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追踪一批人从青少年到人生终结,关注他们的状态境遇,记录他们的生活点滴,研究持续了70多年,跟踪记录了724位观察对象的一生,观察分为两组,第一组哈佛大学本科中的268名高材生。第二组是波士顿贫民区456名家庭贫困的小男孩,在这70多年间,研究人员年复一年地询问和记录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状况。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有人结婚生子,幸福美满。有人离婚、失业患上了心理疾病。有人从社会底层一路青云直上,也有人恰恰相反,掉落云端、一蹶不振。有人顺利退休安度晚年,有人自毁健康早早夭亡。很多人估计都会好奇,这70多年来几十万页的访谈资料和生活医疗等记录究竟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研究结果和启发呢?2015年第四任负责此项目的主管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瓦尔丁格在TED上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的最明确的结论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人更加快乐和健康。这个答案让很多人瞠目结舌,大呼不敢相信。这个经过了几代人坚持不懈,用了75年的时间做出的研究就得到这么一个普通的答案,这碗浓浓的鸡汤实在让人难以接受。瓦尔丁格教授进一步补充说,人际关系重在质量,不在数量。爱和温暖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应对机制,一个活在爱里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他可能会选择拿自己开个玩笑,和好友一起流汗运动宣泄。接受家人的抚慰和鼓励。正是这种应对机制能帮一个人快速的进入到健康振奋的良性循环。相反一个缺乏爱的人,遇到挫折时需要独自疗伤。酗酒吸烟、暴饮暴食等常见的自我疗伤方式,则是早死的主要诱因。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那些所谓心存抑郁和绝望的人恰恰是把自己困在那个黑暗小匣子里走不出来的人,在这个群居的社会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应该不断尝试这把自己连接到社会中来,主动去结交那些充满温暖与阳光的人。与亲密的人大胆吐露心声,我们不是钢铁侠,刀枪不入;我们要承认自己存在软肋,也要感觉敢于接受自己的平庸。最后,也希望我们的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能心存善良,多一些共情和理解,不要吝啬去表达爱与温暖,你不经意间一段温暖的话,可能就足以帮助他人走出阴霾。就像我主页签名中写的一样,保持内心的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此走出黑暗。

诚明

大连理工研究生自缢:我们用尽全力,也只想成为一个普通人

2020年10月13日,大连理工的一名男生在实验室自缢。在离开这个世界前,他在微博发了一篇文章。没有歇斯底里的控诉,没有声泪俱下的怨恨,这个25岁的男孩平静又坦然地描绘着自己的处境和心境,连吐槽都那么温柔,字里行间还有那么一点可爱,甚至幽默。然而,谁能想到这是一封遗书呢?可能最让人不能接受的也是这一点。从他的遗书里,我们没有看到太多暗黑和丑陋的东西。导师没有PUA,父母没有压迫式教育,同学没有暴力……甚至连他遇到的挫折,都太平常了,在很多人眼里甚至都高不可攀。疫情,就业环境差……“谁不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呢?”授课质量差,实验屡次失败……“这个世界有多少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但他们都没想过放弃。”人人都觉得他应该知足,人人都能说出一箩筐的道理。但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个男孩懂得的道理,未必比我们少。但只有他自己的内心,有权评价自己过得好不好。他并非不热爱生活。我们从他2014年的帖子,以及同学的留言中得知:他参加舞蹈团,开小卖部卖东西,像所有南方的孩子一样,期待一场大雪。你看,他曾经那么积极乐观,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但这个世界让他失望了。他自己知道,他在人世间很苦。他还不明白,该如何在痛苦的事情中生出希望和热情。遗书里,他写:如果有来生,他想做一间猫咖里的猫。有人说,遗书中写下辈子的,都是对世界还留有幻想的。他不该死。也许再长大一点,他对人生会有新的感悟和认识。但他没机会等到那一天了。“此世不乐,来世就乐吗?”李诞在《笑场》里写。没有人能回答。很多人说,悲剧的根源在于,这个世界总在教我们如何成功,却没有教我们如何接受自己的平庸。真的是这样吗?可这个男孩自始至终,都没有想成为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就算他实验成功,顺利毕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也不过是成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平庸是人生的常态,我们知道,他也知道。我们拿不了诺贝尔奖,上不了《新闻联播》,没法轻轻松松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也成为不了拯救世界的英雄。我们只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在生活的这条流水线上按照惯性奔跑着。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往何处,应该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人说,不上大学的人不也都好好活着吗?没错,但是他上了这条“流水线”,每一条都有去无回,他没有办法背叛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人生。“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人们总会误以为自己会有很多条路可以走,但实际上你四周有很多看不见的墙,你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有的人挺了过去,有的人走得累了,干脆就不走了。《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思特里克兰德是个平凡的证券经纪人,有富裕美满的家庭,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但他不惜放弃这一切,只身前往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在一间又小又破的小屋中饥寒落魄,只为了心中的梦想:画画。画画对于他来说,就像快要溺死的人抓到的最后一只稻草。他在临死之前,终于画出了自己理想的作品,满足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出走之前,人人都觉得他幸福快乐,他却只感到庸俗不堪。出走之后,人人都可怜他唾弃他,他却找到了此生最热爱的事情。毛姆在这本书里说: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是啊,哪怕用尽全力,我们也只能拥有平凡的一生。但遗憾的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不顾一切去追寻的梦想。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夜深人静,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这么一段时光,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只能忍受冷眼和孤寂。你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你感觉不到活着的意义。你不知道应不应该这么为难自己,你一度想要逃离。你感觉自己像一个幽灵,游离在世界之外。你不知道什么才是解脱,于是你想到了死。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每个人都在经历这样的痛苦和纠结,会不会稍微给到你一点安慰?即使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他们也一定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承受煎熬。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连死的权力都没有。如果还想不开,试着和身边的家人和朋友聊聊吧。也许走到这一步的人,早就把自己隔绝在社会之外了。即便表面一如往昔,看不出任何异常。但还是试试吧。你要相信,比起一个研究生的儿子,你的父母更想要一个活着的儿子。你再坚持几分钟,就能看到朋友约你吃饭跳舞了。如果不想和人交流也没关系,哪怕是沉迷到虚幻的世界中去呢?你要相信,文学作品是真的可以带给人力量的。你看福贵的一生,从一个富家少爷沦落到租人田地耕种的佃农。经历了父亲死亡,母亲死亡,女儿变成聋哑人。好不容易光景好了一点,儿子、妻子、女儿、女婿也死了。他只剩下外孙相依为命,可到最后,这个唯一的亲人也死了。即便只剩下自己,他每天依然下田耕地吆喝着牛犁田,嘴里喊着已故亲人的名字。可能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在寻找活着的意义。但活着本身就是意义。再看史铁生,年轻时就双腿瘫痪,后又患上尿毒症。他也想过很多关于生与死的话题,最后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前人好不容易想明白的道理,对我们至少可以有点参考意义吧。实在不行,你也可以学着史铁生,把自己的绝望与不甘吐露给这个世界听。但不是以遗书的方式。这些话不只是说给这几天在互联网上所有写遗书的朋友们听,他们已经看不到了。这些话还要说给自己,以及每一个对这个世界失望过的人。如果觉得自己挺不过去了,也可以把这里当成树洞。或许我们可以彼此治愈。身处深渊之中,也能看到星星。我们得学会与自己和解,学会自我救赎。给自己一次机会,为了做一个普通人拼尽全力吧!“这一生只愿只要平凡快乐,谁说这样不伟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