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全日制博士和非全日制博士到底有什么区别?大老千

全日制博士和非全日制博士到底有什么区别?

最近有学员咨询:想读博,问一下全日制博士和非全日制博士到底有什么区别?全日制博士和非全日制博士有很多区别,听我慢慢说……博士生教学工作是我国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工作,目前我国的博士生教学工作主要包括2种,一种是全日制博士,一种是在职博士,也就是非全日制博士。全日制博士全日制一般指学习时间上的一种分类,顾名思义是按照国家法定工作、学习时间进行全天候学习的一种方式。那么全日制博士,就是指符合国家博士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高校录取并全脱产在校学习的博士。全日制博士通常分为定向、非定向、委托培养、自筹经费四种。入学时都需要考英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等几门课目。非全日制博士非全日制博士也就是在职博士,是指学习方式相对脱产形式而言,即通过正常入学考试(统考或单考)取得入学资格,在培养单位教学或培养方案许可的情况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博士生。非全日制博士是在全日制博士的基础上开展的,开展在职博士的教学工作主要是以现有的博士全日制学科为基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托良好的教学环境组织开展在职博士的教学工作。非全日制博士的教学工作通常是以高级研修班的形式开展的,在职人员可以在满足在职博士的招生条件的基础上,以统招的方式或者是免试入学的方式参加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的学习的重难点是加强在职人员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提高在职博士的专业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全日制博士和非全日制博士的具体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招生方式不同非全日制博士的教育是专门针对在职人员开设的教育方式,一般招生院校采取的是自主招生的方式,没有统一的考试。全日制博士是要参加统考的。2、招生对象不同非全日制博士的考生都是社会在职人员,而且想要报考必须要获得硕士学位满五年,这也是硬性要求,同时年龄不能过大,而且考生需要边学习边工作。全日制博士的考生从都是应届硕士毕业生,他们是不需要边学习边工作。3、上课方式不同很多非全日制博士招生院校都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考生不用全天在校学习,学习时间灵活成为这种教育方式的一大特色。全日制博士则需要全天在校学习。4、获得证书不同非全日制博士分为同等学力博士和双证博士。报考同等学力博士的考生是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的,毕业后考生只能够获得博士学位,不能获得学历证书,但是报考双证博士的社会在职人员是需要参加入学考试的,报考难度比较大,但是毕业后是可以获得学历和学位证书。全日制博士参加统一入学考试被学校录取之后,通过脱产学习毕业时会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5、报考条件不同全日制博士不仅招收统招硕士生,还招收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非全日制双证研究生,相较而言,非全日制博士更倾向于培养高层次的高级人才。非全日制博士的报考条件1、拥有硕士学位或具备研究生同等学力并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专业人士;本科毕业但具有3年以上高管经验的精英人士;2、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3、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条件优秀者可以适当放宽。全日制博士的报考条件1、已获得硕士学位(在国外获得的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的人员;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须是国家统招硕士生,且最迟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满足同等学力报考条件的其他人员(注:单证的专业学位考生报考须在报名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报考医学专业学位者,还必须具有相应专业的执业医师资格。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报考博士生的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周岁,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有两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6、学习期间收入来源不同非全日制博士的工资是单位补助,就全勤来说,由于钱是单位出,导师可以轻松地给他们开全勤。而他们本来在原单位都基本拿不到全勤奖的。所以很多报考在职博士的人在原单位地位不低,大多都是来镀金的,为了更好评职称等。全日制博士收入来自于国家,非全日制博士补贴来自单位。7、科研视野不同在科研视野上,全日制博士接触地科研会相对较少。而非全日制博士的视野就开阔地多。一般来说,非全日博士的科研项目因满足原单位的需求,跟导师更贴近“合作”模式,他们的科研能力更强,研究针对性更强,研究更有效率。他们见识广,本来就在本行业经营多年,很多地方比导师更熟悉,主观上更积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校开展博士的教学工作要以提高博士研究人员培养质量为核心,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要不断的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教学体系,提升博士生教学的水平,为更多的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平台。所以,从全日制博士到非全日制博士,在整个博士的发展的历程当中,不变的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核心,改变的是教学方式。

三患莫至

非全日制硕士能辞职考全日制博士吗?需要什么条件?

不少院校5.11-5.12日组织博士研究生复试(面试),小西预祝各位准博士顺利录取呢。今天百家有个朋友私信小西,问”非全日制硕士能辞职考全日制博士吗?需要什么条件?“。小西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来说一说呢!其实,博士初试过线进入复试不难,最大的难题就是导师仅有1-2个招生指标,选择该导师的考生却有5-6个。不管这些考生是否优秀,注定会淘汰掉4-5人,也许不少人都无法理解,其实博士招生简章中就有明确要求沟通导师且确定是否有名额,过线考生是无法进行导师间调剂的。比如,某个考分比自己低的考生选择报考一个普通的博士生导师,选择报考该导师的考生仅有她一个人过线的话,面试没有大问题基本是100%录取。而其他考分比她高的考生选择的导师比较知名(如圈内大牛),名下几个过线的考生间的竞争指标,且最终淘汰掉该导师录取名额以外的考生。因此,博士研究生报考之前沟通导师,或者找硕士导师推荐等就显得非常关键,切忌盲考!博士生非全日制硕士脱产(辞职)报考全日制博士,原则上没有问题的呢!小西简单聊下博士招生中常见的模式:1)申请-考核制。申请-考核非常节约考生时间,不需要复习备考英语、基础专业课等考试,也便于招生单位通过主观性较大的面试来选择具有科研潜力的学生。让普通院校考生无法接受的是,部分985高校对考生的本科、硕士等有平台限制。时间约是每年12月。2)普通招考。参加学校组织的博士招生考试(初试+复试),初试是英语+2门专业课。近些年部分院校的学科将一门专业课变更为数学,尤其是涉及数理统计方法及应用模型等内容。国内985、211高校部分学院保留普通招考,但招生指标更倾向于申请-考核制。时间约是每年3月。3)硕博连读。在研二时,符合学校相关条件,如绩点、科研论文等要求,递交转博申请后直接转为博士新生。一般来说,学校会在学信网注销转博同学的硕士信息,同时注册新的博士学籍信息。一定需要慎重,转博后无法转回硕士的,退学的话仅有学士学位。时间约是每年12月。4)直接攻博。不少院校在推免生中根据考生的意愿和导师意见,直接将部分优质的同学转为博士,5年毕业拿硕士学位。和高校不同,中科院系统中直博生无法顺利毕业时,可选择转回硕士答辩获得硕士学位。时间约是每年9月。博士生和导师统招博士报考的2个注意点:1)学习形式上,各个高校、科研院所基本不再招生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不过人文社科类专业有少量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报考类别上,博士招生有"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与"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之分,区别就是"非定向"将人事档案和工资关系转入报考院校,享受奖助学金评定(学业奖学金、助学金等)。但是,"定向"会与报考院校、原单位签订三方培养协议,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无法参加学校奖助学金评定,且不能变更为"非定向"。同时,学费会有原单位报销,如不少双非院校就有相应政策支持教师攻读知名院校的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生想要离职报考全日制博士,应该是无法和单位协调好人事档案和工资关系的问题,或者是不少中小学老师攻读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后,期望通过攻读博士学位调整自己的工作和未来发展呢。常见的报考要求是: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政审)。3)身体健康。4)学历上,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非全日制硕士想要报考全日制博士的话,应届生(即未毕业之前的研三)是无法报考的,必须得有毕业证和学位证。在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之后,双证合一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提升很大。因此,想要报考的话,得是今年5月答辩后准备来年3月的普通博士生招考。5)专业报考要求上,如临床医学博士的限制会多些,如要求硕士专业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且有医师资格证,或者非临床医学院专业学生得有医师资格证或2年临床工作经验或该专业的住院医师规培合格证。另外,这2年工程博士的招生一般和其他方式分开,相对来说指标多些,可以考虑呢。社会认可度和含金量的话,暂时还不太好说。最后,想要报考的关键是提前沟通联系博士生导师(非常关键!),且获得硕士学位和毕业证书即可。加油!

从事华辞

为何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会受歧视?而在职博士却没有?原因为何

最近几天已经开始考研正式报名,在考研报名的时候很多同学很纠结该不该去报考非全日制研究,因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会受到歧视,所以这部分考生很多人选择了报考全日制研究生。那么为何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会受到歧视呢?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针对的是社会在职人士,非全日制研究生虽然也是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入学,但是学习的时间却比较灵活,很多学校都是周六日开课学习,这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在校学习时间确实有不少差距,上课的学习质量很难得到真正保证。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选择聘用全日制研究生,很少招聘非全日制研究生。第二,非全日制研究生作为新生事物,需要社会接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非全日制研究生从2017年改革之后,已经与在职研究生区别开来,在职研究生只有毕业证,但是没有学位证。而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仅仅有毕业证,而且还有学位证,可以说与全日制研究生没有区别。但是社会上很多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太了解,很容易与在职研究生看成是一样的,混淆了二者。因此企业在招聘的时候经常误以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在职研究生,因此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找工作还是会受一些到企业的歧视。第三,非全日制研究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用人单位鉴别难度较大。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学习时间比较灵活,自身学习时间比较自由,同时还在社会工作,很难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质量,而且很多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生不少都是想获得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才去报考的,很少有人真正关注学习和学术。导致非全日制研究生之间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鉴别难度比较大。正是以上三点原因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的时候会受到很多企业的歧视。但是与之相反,现在社会上的很多在职博士就业却没有相应的歧视,这是为何?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有是在职博士依然是全日制博士研究,在职博士实际上是全日制定向博士研究生,在职博士考试入学是和非定向的博士是一起参加考试和面试的,而且在学校也是脱产学习,只是毕业以后又回到原单位工作而已。因此在职博士在就业找工作的时候并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

失之也生

东北三所双一流高校2020级研究生大数据分析

东北三省共有四所双一流高校,其中双一流A类高校三所,分别是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双一流B类高校一所是东北大学。9月份,随着研究生纷纷到高校报到,东北大学于9月9日公布了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吉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均于昨日(9月11日)发布新生数据。三所大学发布的大数据内容大同小异,体现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研究生数量大连理工大学发布的数据较详细。不仅有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具体人数,还分别列出了研究生新生录取方式。1、大连理工大学共有6886名研究生新生,其中990人为博士生,5896人为硕士生。2、新生中,共有5027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55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869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5名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吉林大学招生的2020级研究生最多,共有9800名。硕士生7774名,博士生2026名。东北大学总共招生了5700余名研究生。86%为硕士生,14%为博士生。95%为全日制,5%为非全日制。男女比例男生女生比例一直是大数据中的重头戏。男女比例数据的内容是最多,细分到全部新生、硕士生、博士生、学院和专业的男女比例。大连理工大学新生男女比例为1.67:1。大连理工的公众号直接以“1.67:1!”作为标题发布新生大数据,足以见得男女比例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吉林大学新生男女比例为0.9:1,硕士生的男女比例是0.87:1,博士生的男女比例是1.02:1。东北大学新生男女比例是1.5:1,硕士生是1.38:1,博士生是2.33:1。外国语学院女生比例最高,机器人科学与工程男生比例最高。录取专业人数研究生录取专业人数的数量一定程度可以反映这所高校的优势专业。1、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新生录取人数TOP3的专业:电子信息、工商管理和土木水利。博士新生录取人数TOP3的专业:材料与化工、工程力学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大连理工大学的工程学和化学学科领域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ESI排名前1%的学科一般被视为国际高水平学科,而进入前1‰通常被认为学科实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2、吉林大学硕士录取人数,管理学院、商学院和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新生数量位列前三甲。博士录取人数前三的学院是化学学院、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育部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吉林大学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2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3、东北大学硕士录取人数TOP3的专业: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和工商管理。博士录取人数TOP3的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公共管理。东北大学工程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在教育部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控制科学与工程评估为A。年龄分布1、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生新生22-24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了总人数的75.4%。博士生新生25-26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占了总人数的65.1%。年龄最小的硕士是19岁,年龄最小的博士是21岁。2、吉林大学。研究生新生大多是90后,年龄最小的硕士是18岁,年龄最小的博士是22岁。3、东北大学。研究生新生22-25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到了总人数的73.8%。年龄最小的硕士生是19岁,最小的博士生是21岁。生源省份分布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新生生源主要来源于辽宁、山东和河南。东北大学研究生新生生源主要来源于辽宁、山东和山西。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对新生的姓氏分布进行了统计发布,两所院校新生中王同学最多。吉林大学对新生的政治面貌进行了统计发布,共有2766名中共党员,其中硕士生党员占68.9%,博士生党员占31.1%。

钢铁城

半年千名硕博士被退学,完成学业对这些学霸竟如此困难?

今年无疑是一个学术“整风”年,教育部连连出台规定,要求各学校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一旦发现绝不姑息、一查到底。其实教育部对于学术不端的现象,早就已经发觉了,可能过去一直没有很好的契机来查处。这一次翟天临博士的事件,也为整治学术不端现象提供了机会,当然在此之前教育部已经做了不少的准备。今年的大检查,可不仅仅限于文件,而是切切实实落实到每一个毕业生生上,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再到各学校的博士生,每一个要毕业的学生都逃不过。论文查重三四百一次,很多学生都要查个三四次,还有以后论文抽查也变多了,即便顺利通过毕业答辩,也未必就已经平安落地。总的一句话就是,毕业真难啊。半年有上千名硕博士被退学根据统计的数据来看,这半年以来,不少学校都公开退学了一批学生,而且名单也都公示了出来。广东省特别多,深圳大学的考研分数一直不低,今年有317名研究生被退学,除了因为有218人没有注册之外,另外的都是学习超限,在规定的年限内无法毕业,最后只能被退学处理,而成绩不合格的只有十人。同省份的还有广州大学,广州大学也有72名学生被退学,退学原因也是学习超过规定的年限。还有西安交通大学,对一批未完成学业的硕士和博士进行退学处理;天津大学研究生退学58人,同样是超过学习年限;合肥工业大学退学的研究生中,绝大多数是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只有一位是连续旷课两周的。退学最多的可能还要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计有403名学生被退学,全日制博士29名,全日制硕士22名,非全日制硕士352名。除了这些学校以外,还有一大批学校,它们即将开展研究生的学籍清理工作,这份名单里有西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等很不错的学校,都要开展学生的清退和学籍清理工作,这意味着这些学校混日子的研究生要倒霉了。研究生完成学业竟如此困难?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优秀的研究生,他们完成学业就如此的困难。博士生就不用说了,作为学历培养的顶点(博士后是一种工作经历而不是学位),博士的毕业难度高是可以理解的,全世界都是如此,博士毕业延期很正常不过。而研究生们毕业如此困难,就有些出乎意料了。一个学校的研究生数目有限,上百人未能如期完成学业,这个比例还是有点高的。过去论文审核还不严苛,研究生毕业就已经如此困难。那以后论文审核更加严格,学校对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生的毕业难度又有多高呢?想到这几年两百多万的考研大军,真的为学生们感到心疼。

道不当名

十所高校清退学生,包括博士——将来的你会感谢今天努力的自己

“3年博士最长8年毕不了业,65%的博士可能无法按期毕业,不是所有博士都理所当然能毕业”,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今年两会上说。最近,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他们中,有5名博士生、67名硕士生。这意味着,有博士生2010年就入学了,至今8年毕不了业。研究生遭清退,这事儿是认真的,可远远不止广州大学一所。从年初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所高校着手清退研究生。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了退学处理;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9名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28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入清退名单;吉林农业大学对34名研究生予以学业预警;西南交通大学拟对不合要求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西南大学将对不合要求的研究生学籍开展集中清理;大连理工大学启动2019年在学博士生清退、劝退和学籍预警工作;东北师范大学开展2019年度研究生清退工作;东华理工大学对研究生进行学籍清查工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开展研究生清退预警工作……按高校已经披露的数字初步核算,至少500名研究生遭到清退或正面临清退风险。这些研究生面临退学风险,有一个共同原因: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从去年的本科生蔓延到今年的研究生,大势势不可挡。不少理工科研究生表示读得很痛苦,学校加了发表SCI论文的要求,科研门槛水涨船高。人文社科也一样,“特别是像翟天临事件之后,文科也是重点内容,所以说大环境是越来越严格”,广州大学谈及这个大趋势的渊源。年初的这起明星博士学位事件,将高校在研究生学位授予上存在的问题,拎出水面。其实,从选择考研路的那天起,你便知道未来这段时间的自己需要有多么地坚持,一直努力向上走,经历过这一番考研的战役,或许更想安慰一下心中的那个自己吧,不留遗憾。当你在考研与就业之间徘徊时,身边各种各样的声音向你袭来,或许是你的父母,或许是你的导师,或许是你身边的朋友,或许是未来要一同读研的研友,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没有退路,身边的各种压力同时铺天盖地,最终做出考研这个决定或许是早已默认的对号或纠结很久最终的决定。选择考研,之后的路会因此而变,这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最有力的证明,只想有一天当机会来临时,自己可以有资格去决定。考研带来的最大变化,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是日后每次回想起都会觉得格外宝贵的经历。所以,不必敷衍,你所选择的一切,和你所做的一切,都将在未来的某一天,以另一种方式回报你。

虽有至知

研究生大清退,十所高校已出手

“3年博士最长8年毕不了业,65%的博士可能无法按期毕业,不是所有博士都理所当然能毕业”,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今年两会上说。最近,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他们中,有5名博士生、67名硕士生。这意味着,有博士生2010年就入学了,至今8年毕不了业。广州大学跟周刊君透露,学位的管理将越来越严格,总的来说是朝着严出的方向。清退研究生遭清退,这事儿是认真的,可远远不止广州大学一所。从年初以来,据周刊君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所高校着手清退研究生。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了退学处理;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9名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28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入清退名单;吉林农业大学对34名研究生予以学业预警;西南交通大学拟对不合要求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西南大学将对不合要求的研究生学籍开展集中清理;大连理工大学启动2019年在学博士生清退、劝退和学籍预警工作;东北师范大学开展2019年度研究生清退工作;东华理工大学对研究生进行学籍清查工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开展研究生清退预警工作……按高校已经披露的数字初步核算,至少500名研究生遭到清退或正面临清退风险。实际进行研究生清退的高校数,以及遭清退处境的研究生数,相信远超周刊君的不完全统计。这些研究生面临退学风险,有一个共同原因: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按照《广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研究生在校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硕士生最长不超过5年,博士生不超过7年。为什么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弹性学制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周刊君,因为我国大学的办学经费过度地倚赖行政拨款,“很简单的道理嘛,如果一个研究生学了六年或七年了,他就会更多地占用国家经费。”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学的后勤没有社会化,延期研究生一多,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压力也大啊。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给予肯定。“对72名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是依据学校学业管理的规定,我们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做决定的。”广州大学跟周刊君表示,“从学位授予角度来讲,就算本科生也不是百分百毕业。”广州大学强调,对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不需要去拔高它,也不需要过分去渲染它,这只是很正常的一个管理规定的执行。周刊君从广州大学官网看到,截止2018年10月,有博士研究生188人,硕士研究生4533人。粗略来算,每40个博士里就有1个被淘汰,每70个硕士里就有1个被退学。广州大学提示道,“其实在广东高校界,跟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等学校相比,我们这个淘汰率都不算高的。像一些老牌的985高校,因为本身研究生的基数会大一点,大家反而会忽略淘汰率。”严出大学严出,从去年的本科生蔓延到今年的研究生,大势势不可挡。不少理工科研究生表示读得很痛苦,学校加了发表SCI论文的要求,科研门槛水涨船高。人文社科也一样,“特别是像翟天临事件之后,文科也是重点内容,所以说大环境是越来越严格”,广州大学谈及这个大趋势的渊源。年初的这起明星博士学位事件,将高校在研究生学位授予上存在的问题,拎出水面。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如此要求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势必要从严要求研究生,对延期学生进行清退。不过,熊丙奇指出,从严要求研究生,不能仅仅只是清退延期学生。之所以延期,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导师不够重视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有研究生抱怨道,“我论文老早发给了导师,至今没有给我修改意见……我预计5月答辩,但是一直被拖,现在6月能不能答辩都是问题。”因此,从严要求研究生,更需要健全导师制。也就是说,导师不能再当甩手掌柜了。“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一语中的。不过,眼下大学对教师的评价,强调的是发表的论文,申请的课题、项目经费,导师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像是老板和员工,熊丙奇跟周刊君说,“这种行政主导的评价其实非常粗旷。”从根本上来说,重点是要改革学校的治理结构。熊丙奇总结,“要去适应现代大学制度,其实就是16个字,‘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是狸德也

博士分流制动真格了!分流退出的博士越多,高校就越能多招生

关于 「博士分流」,国家已经努力了很多年「博士分流」是指培养单位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对研究生进行分流乃至淘汰的一整套制度设计,是一种多目标、竞争性的,动态调整的选拔与分流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博士生未达博士培养要求,可以转为以硕士身份毕业。对于一些人而言,「博士分流」制度或许是新名词,但是在国外,分流退出制度作为博士教育质量与竞争文化的制度保障,已是国外博士生培养的常态和特色。几十年前,「博士分流」制度作为一件舶来品,多次出现在我国高教领域的改革中,但在实际操作中鲜有落实,但事实上,多年来上至部委下至高校,一直在为这项改革的成功进行着努力。1995 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到「遴选分流」一词,即有条件的单位经过批准可以试行将硕士、博士两个培养阶段连通,实行「硕、博连读」的培养方式,统筹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可在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后采用资格考试的方式进行遴选分流,根据资格考试结果确定其能否从事博士学位论文工作;2013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选择试点高校,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其中就包括分流制度改革;2017 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完善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制度,提出要畅通博士研究生向硕士层次的分流渠道,加大分流退出力度;2019 年 4 月,清华大学在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明确提到要「完善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分流与退出制度」。随后,清华大学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意见》时,再一次出现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的相关表述。随着时间来到 2020 年,改革仍在继续,博士生分流或许即将摆脱「可望不可及」的尴尬境地。《意见》里关于「博士分流」的要点,都说了些啥?再回到开头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份细则都说了些啥。概括起来应该是两点:1.鼓励培养单位严把质量关,积极落实博士分流退出机制。根据《意见》所述,在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中,积极支持严把质量关、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比例较大的培养单位。这一意见可以说是体现了各部委对推行「博士分流」制度的决心,培养单位越是严把质量关,将越多不合格的博士生分流退出,就可以得到越多的招生计划倾斜,长此以往,无疑对该单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大有益处。2. 完善分流制度与补偿机制《意见》进一步提到了要加强环节质量监控,完善分流选择机制,畅通分流选择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硕士学位;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完善研究生学业相关申诉救济机制,加强研究生合法权益保护。这里有一条让人眼前一亮,即「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将分流退出的补偿机制延伸到了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尽量让这些被分流的博士生们,不要竹篮打水一场空。博士分流之下,博士生们将何去何从?对于博士生和有志于读博的同学而言,尽管不知「博士分流」制度何时会对自己产生影响,但不可否认,博士培养要「严出」的风气已然在改革中逐渐升腾。故而,对「博士分流」的趋势以及相关细则的了解无疑十分必要。当前对于「博士分流」制度制定了详细管理意见的高校并不多,但依旧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2019 年,大连理工大学发布《博士研究生分流管理办法》,《办法》提到,统招博士、硕博连读博士和全日制工程博士在其博士第 4 学年末仍未通过开题考核或在第 5 学年末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直博生和非全日制工程博士在其博士第 5 学年末仍未通过开题考核或在第 6 学年末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学校将取消其学籍,颁发博士结业证书或出具写实性学习证明;同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发布了《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实施细则》。《细则》对需要实施分流或终止培养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规定,主要涉及学术道德、资格考试与中期考核,以及导师评价等层面。不难看出,如果不出意外,博士资格考试和中期考核应该会成为「博士分流」制度落实到细则上的关键落脚点。举个例子,目前南京大学博士资格考试的暂缓通过率不得低于 15%,也就是说至少有 15% 的博士生无法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在未来,这个比例会如何变化,是否会越来越高,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必然会有更多高校制定资格考试细则时设定一个暂缓通过的比例来推动「博士分流」制度的实行。寻思着要读博的诸位,你们紧张了吗?

内学

研究生大清退,十所高校已出手!

“3年博士最长8年毕不了业,65%的博士可能无法按期毕业,不是所有博士都理所当然能毕业”,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今年两会上说。最近,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他们中,有5名博士生、67名硕士生。这意味着,有博士生2010年就入学了,至今8年毕不了业。广州大学跟记者透露,学位的管理将越来越严格,总的来说是朝着严出的方向。清退研究生遭清退,这事儿是认真的,可远远不止广州大学一所。从年初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所高校着手清退研究生。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了退学处理;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9名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28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入清退名单;吉林农业大学对34名研究生予以学业预警;西南交通大学拟对不合要求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西南大学将对不合要求的研究生学籍开展集中清理;大连理工大学启动2019年在学博士生清退、劝退和学籍预警工作;东北师范大学开展2019年度研究生清退工作;东华理工大学对研究生进行学籍清查工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开展研究生清退预警工作……按高校已经披露的数字初步核算,至少500名研究生遭到清退或正面临清退风险。实际进行研究生清退的高校数,以及遭清退处境的研究生数,相信远超不完全统计的数据。这些研究生面临退学风险,有一个共同原因: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按照《广州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研究生在校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硕士生最长不超过5年,博士生不超过7年。为什么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弹性学制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因为我国大学的办学经费过度地倚赖行政拨款,“很简单的道理嘛,如果一个研究生学了六年或七年了,他就会更多地占用国家经费。”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学的后勤没有社会化,延期研究生一多,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压力也大啊。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给予肯定。“对72名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是依据学校学业管理的规定,我们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做决定的。”广州大学跟记者表示,“从学位授予角度来讲,就算本科生也不是百分百毕业。”广州大学强调,对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不需要去拔高它,也不需要过分去渲染它,这只是很正常的一个管理规定的执行。记者从广州大学官网看到,截至2018年10月,有博士研究生188人,硕士研究生4533人。粗略来算,每40个博士里就有1个被淘汰,每70个硕士里就有1个被退学。广州大学提示道,“其实在广东高校界,跟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等学校相比,我们这个淘汰率都不算高的。像一些老牌的985高校,因为本身研究生的基数会大一点,大家反而会忽略淘汰率。”严出大学严出,从去年的本科生蔓延到今年的研究生,大势势不可挡。不少理工科研究生表示读得很痛苦,学校加了发表SCI论文的要求,科研门槛水涨船高。人文社科也一样,大环境是越来越严格。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如此要求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势必要从严要求研究生,对延期学生进行清退。不过,熊丙奇指出,从严要求研究生,不能仅仅只是清退延期学生。之所以延期,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导师不够重视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有研究生抱怨道,“我论文老早发给了导师,至今没有给我修改意见……我预计5月答辩,但是一直被拖,现在6月能不能答辩都是问题。”因此,从严要求研究生,更需要健全导师制。也就是说,导师不能再当甩手掌柜了。“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一语中的。来源: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作者:俞杨本期编辑:胡洪江、李娜

冰青

博士分流制动真格了:分流退出的博士越多,高校就越能多招生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图片来源:教育部《意见》全文共 6 个部分 28 点,其中有两点与博士分流直接相关。第 12 点提到,在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中,积极支持严把质量关、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比例较大的培养单位。第 17 点提到,畅通分流选择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硕士学位;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完善研究生学业相关申诉救济机制,加强研究生合法权益保护。看起来,吆喝了多年的「博士分流」制度,离动真格不远了。关于 「博士分流」,国家已经努力了很多年「博士分流」是指培养单位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对研究生进行分流乃至淘汰的一整套制度设计,是一种多目标、竞争性的,动态调整的选拔与分流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博士生未达博士培养要求,可以转为以硕士身份毕业。图片来源:UC Davis对于一些人而言,「博士分流」制度或许是新名词,但是在国外,分流退出制度作为博士教育质量与竞争文化的制度保障,已是国外博士生培养的常态和特色。几十年前,「博士分流」制度作为一件舶来品,多次出现在我国高教领域的改革中,但在实际操作中鲜有落实,但事实上,多年来上至部委下至高校,一直在为这项改革的成功进行着努力。1995 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到「遴选分流」一词,即有条件的单位经过批准可以试行将硕士、博士两个培养阶段连通,实行「硕、博连读」的培养方式,统筹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可在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后采用资格考试的方式进行遴选分流,根据资格考试结果确定其能否从事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图片来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选择试点高校,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其中就包括分流制度改革;图片来源:教育部2017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完善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制度,提出要畅通博士研究生向硕士层次的分流渠道,加大分流退出力度;图片来源:教育部2019 年 4 月,清华大学在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明确提到要「完善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分流与退出制度」。随后,清华大学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意见》时,再一次出现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的相关表述。图片来源: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公众号随着时间来到 2020 年,改革仍在继续,博士生分流或许即将摆脱「可望不可即」的尴尬境地。《意见》里关于「博士分流」的要点,都说了些啥?再回到开头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份细则都说了些啥。概括起来应该是两点:1.鼓励培养单位严把质量关,积极落实博士分流退出机制。图片来源:教育部根据《意见》所述,在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中,积极支持严把质量关、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比例较大的培养单位。这一意见可以说是体现了各部委对推行「博士分流」制度的决心,培养单位越是严把质量关,将越多不合格的博士生分流退出,就可以得到越多的招生计划倾斜,长此以往,无疑对该单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大有益处。2. 完善分流制度与补偿机制图片来源:教育部《意见》进一步提到了要加强环节质量监控,完善分流选择机制,畅通分流选择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硕士学位;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完善研究生学业相关申诉救济机制,加强研究生合法权益保护。这里有一条让人眼前一亮,即「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将分流退出的补偿机制延伸到了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尽量让这些被分流的博士生们,不要竹篮打水一场空。博士分流之下,博士生们将何去何从?对于博士生和有志于读博的同学而言,尽管不知「博士分流」制度何时会对自己产生影响,但不可否认,博士培养要「严出」的风气已然在改革中逐渐升腾。故而,对「博士分流」的趋势以及相关细则的了解无疑十分必要。当前对于「博士分流」制度制定了详细管理意见的高校并不多,但依旧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2019 年,大连理工大学发布《博士研究生分流管理办法》,《办法》提到,统招博士、硕博连读博士和全日制工程博士在其博士第 4 学年末仍未通过开题考核或在第 5 学年末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直博生和非全日制工程博士在其博士第 5 学年末仍未通过开题考核或在第 6 学年末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学校将取消其学籍,颁发博士结业证书或出具写实性学习证明;图片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同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发布了《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实施细则》。图片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细则》对需要实施分流或终止培养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规定,主要涉及学术道德、资格考试与中期考核,以及导师评价等层面。图片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难看出,如果不出意外,博士资格考试和中期考核应该会成为「博士分流」制度落实到细则上的关键落脚点。图片来源:UC Davis举个例子,目前南京大学博士资格考试的暂缓通过率不得低于 15%,也就是说至少有 15% 的博士生无法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图片来源:南京大学在未来,这个比例会如何变化,是否会越来越高,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必然会有更多高校制定资格考试细则时设定一个暂缓通过的比例来推动「博士分流」制度的实行。寻思着要读博的诸位,你们紧张了吗?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