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产品开发工具APQP学习培训资料四冒险王

产品开发工具APQP学习培训资料四

第四阶段:产品和过程确认输出试生产测量系统评价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生产件批准生产确认试验生产控制计划质量策划认定和管理者支持试生产应采用正式生产工装、设备、环境(包括生产操作者)、设施和循环时间(cycle time)来进行试生产。对制造过程的有效性验证生产的试生产开始。试生产的最小数量通常由顾客设定,但APQP小组可以超过数量。试生产的输出用来进行如下工作初始过程能力研究测量系统评价最终可行性过程评审生产确认试验生产件批准包装评价试生产能力质量策划认定测量系统评价在生产试生产当中或之前,应使用规定的测量装置和方法按工程规范,检查控制计划标识的特性,并进行测量系统评价。可参考MSA手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应对控制计划中识别的特性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该研究评价生产过程是否己准备就绪。生产件批准生产件批准的目的是验证由正式生产工装和过程制造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参见PPAP手册生产确认试验生产确认试验是指确认由正式生产工装和过程制造出来的产品是否满足工程标准的工程试验。(安装试验、道路试验)参见QSR(质量体系要求)包装评价所有的试装运(可行的情况下)和试验方法都应评价产品免受在正常运输中损伤和在不利环境下受到保护,顾客规定的包装不排除APQP小组对包装方法的评价。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制计划是对控制零件和过程的体系的书面描述。生产控制计划是一种动态文件,应根据实际生产经验来更新控制计划的增加/删减(可能需要采购机构的批准)。生产计划是试生产控制计划的逻辑扩展。大量生产为生产者提供评价输出、评审控制计划并做出适当更改的机会过程指导书:验证这些文件包含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所有特殊特性,并已表达了所有PFMEA建议。将过程指导书和过程流程图与控制计划进行比较。量具和试验设备:当按控制计划需要特殊量具、检具或试验设备时,要对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和正确用法进行验证。质量策划认定和管理者支持APQP小组应保证遵循了所有的控制计划和流程图。建议APQP小组在制造厂进行其评审并对此工作作正式的认定,在首次产品装运之前需要对以下项目进行评审控制计划,对于所有受影响的操作,任何时候都应具备可供使用的控制计划质量策划认定之前需要管理者支持。小组应能表明满足所有的策划要求或关注的问题已文件化,并且安排一次管理者评审。该评审的目的将项目状况通知给高层管理者以取得他们的承诺以在未决议题中得到其帮助。

格义

产品初期质量策划控制程序-参考

1.目的通过产品先期质量策划使设计/开发的新产品满足顾客要求,以最低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并在早期对产品/过程设计进行完善.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新产品/改型产品的设计/开发.3 定义3.1产品质量策划――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其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4 职责4.1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协调产品质量策划中各部门工作.4.2由各部门组成的项目组负责产品先期质量策划工作和实施.4.3各部门负责在产品质量策划配合项目组工作中,并对本部门在项目组中代表所需承担工作负责.5.工作程序5.1 项目小组的组成和前期策划5.1.1业务部接到新产品订单时,按QP0301《合同评审控制程序》规定编制产品建议书提交管理者代表.5.1.2由管理者代表任命项目组组长,组成项目组.项目组组长原则 上由技术课主管担任,由质保部、制造业务部、采购课、财务部组成项目组,必要时有关分承包方和顾客代表参加(顾客参与不能免除公司对产品策划责任,同样针对分承包方),并由管理者代表明确项目组的职责.5.1.3由项目组组长根据部门职责规定,确定每一代表方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工作内容和职责可以分阶段确定并填写《项目责任矩阵表》并对数据资料的机密、安全和资料妥善保护作出规定,必要时对分承包方作出相应规定.5.1.4由项目组组长按QP0301《合同评审控制程序》定制产品责任书明确顾客要求和期望.5.1.5由项目组全体成员以会议形式确定开发成本目标、进度安排、资源配备、可能需要的顾客帮助,所采用的报告过程或形式、评估产品开发的可行性、顾客联系渠道等.5.1.6由管理部根据QP1801《培训控制程序》规定,确认项目组成员是否具备产品质量策划所需的技能,如未具备,须在该成员参与策划前进行所需技能培训.5.1.7本程序所述的各阶段仅是为了阐述一个开发流程,并不是要求在完成一个阶段,或完成一项工作后再完成下一工作,产品先期质量策划必须以同步工程方式进行,其目的为缩短开发周期,尽早投入批量生产.5.1.8由项目组制订产品开发进度计划,标明重要时间进度期限、目标成本、进度安排、具体工作项目、责任人/部门,过程鉴定方式等.计划进度安排须符合顾客进度期限,计划中项目的顺序根据产品类型、复杂程度和顾客要求的开发步骤制订,本程序所列开发程序仅为基本开发顺序,如顾客有特殊要求可按其要求的顺序制订开发步骤和增减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组应尽全力预防缺陷,在过程开发中(包括过程、设备、设施和工装策划)尽可能采用防错技术.产品开发进度计划表格按顾客指定表式填写,产品开发进度随着产品开发进展加以修改,由项目组组长监督计划进度,必要时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由管理者代表协调各部门工作.5.2策划与确定5.2.1 由项目组根据顾客的抱怨、建议、资料和信息(可采用市场调研、收集保护记录、质量信息、小组经验)的调查,公司制订的业务营销策略、过程指标、过程设想、产品建议书、可靠性研究、顾客的所有规范、制订以下文件:5.2.2 根据5.2.1中所列要求,由项目组组长制订产品责任书,明确具体的设计任务,确定设计目标,确保在整个产品先期质量策划中始终贯彻顾客的要求.5.2.3 可靠性和质量目标:由项目组根据顾客要求、设计目标及可靠性目标,并基于持续改进目标(如PPM值)制订质量目标,将确定的可靠性和质量目标列入产品责任书中.5.2.4初始材料清单:根据过程设想和顾客提供的规范制定初始材料清单,并包括早期分承包方名单.5.2.5 初始过程流程图根据在初始材料清单和过程设想制订初始过程流程图.5.2.6 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初始明细表:根据顾客提供产品规范中指定的特殊的产品/过程特性,以及类似零件地FMEA、预测的制造过程中确定的特殊过程特性、可靠性目标/要求等方面确定的特殊产品/过程特性,制订初始的特殊特性清单.5.2.7 根据《质量计划控制程序》制定产品质量保证计划,包含实施职责、顾客要求和评审、合同评审、生产、产品检测流程和要求等.5.2.8 当项目小组完成5.2.1~5.2.7规定内容后,整理汇总该阶段全部资料,由项目小组提出,管理者代表主持,总经理参与,召开产品质量策划会议,由项目组长汇报该阶段工作完成情况,各相关部门主管评审该阶段工作情况,必要时由项目小组根据会议讨论结果修改相应文件,以确保产品质量、蓝图尽可能最好且内容广泛.5.3产品设计和开发及其验证5.3.1顾客工程图样、工程规范和材料规范根据《设计信息检查清单》核查和评审顾客工程图样、工程规范和材料规范,具体内容如下:5.3.1.1对工程图样进行评审来确定是否具有足够数据以对每个零件进行全尺寸检验,清楚地标识控制或基准平面/定位面,以便能为现行的控制过程设计适当的功能量具和设备,评价尺寸以保证可行性和工业制造和测量标准相一致.适当时,项目组保证和顾客的系统兼容以进行有效果双向交流.5.3.1.2对工程规范进行评审,以便项目组识别有关部件或总成的功能、耐久性和外观的要求.样本容量、频率和这些参数的接受标准一般在技术规范的生产过程中试验一章予以确定,否则由项目组决定样本容量、频率并列入控制计划中,项目组须确定哪些特性影响或控制满足功能、耐久性和外观要求的结果.5.3.1.3对于涉及到物理特性、性能、环境、搬运和贮存要求的特殊特性须评审材料规范,这些特性须列入控制计划中.5.3.2 新设备、工装和设施要求:由项目小组按QP0201《质量计划控制程序》进行新设备、工装和设施的策划,制订设备、工装和设施计划并明确要求,并根据QP0902《模具管理控制程序》和QP0903《设备控制程序》进行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设备机器能力测定以及验收,由项目小组对设施进度进行监测,以保证新的设备、工装和设施在试生产前完工,并按《新设备、工装和试验检查清单》进行评审.5.3.3 特殊产品和过程特性由项目小组根据初始特殊特性清单最终确定特殊特性清单.5.3.4 量具/试验设备要求由项目小组确定所需的量具/试验设备.并制订所需量具和试验设备清单,按QP0903要求进行设计、制造,并按QP1101《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进行校准和验收,按《新设备、工装和试验设备检查清单》进行评审,由项目小组监测进度,以保证满足所要求进度.5.3.5 分承包方开发和认可由项目小组根据QP0602规定完成分承包方选择、零件认可、最终确认及提供装样品.5.3.6 人员配置和培训计划由项目组根据QP1801《培训控制程序》制订人员配置和培训计划并实施.5.3.7 质量成本策划由项目组根据QP2101《质量成本控制程序》确认该产品质量成本目标.5.3.8环保策划由项目组根据初始过程流程图和过程设想以及顾客要求/国家法令法规等进行生产过程环保策划和产品用后处置,以及选择材料时考虑我国和产品最终用户所在地区的安全、环保要求.5.3.9制订样件控制计划由项目组制订样件控制计划,对将要涉及的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试验做出描述,并按《控制计划检查清单》评审所制订样件控制计划,顾客在要求时须经批准.5.3.10 可行性评审和管理者的支持项目组按《小组可行性承诺》评估所提出的设计能按预定时间以顾客可接受的价格付诸制造、装配、试验、包装和足够数量的交货,并符合所有工程要求,项目组对所提出的设计具有可行性的一致性和所有需解决的未决议问题形成文件提交总经理,以产品质量策划会议形式进行评审和决策.5.3.11 样件认可(OTS认可)按样件控制计划进行样件试制,为了控制成本,须有目的地去设计试验(试制)工具及试制中所的检验装置(也包括软件),以便能将这些在试制过程中所使用的工装设备尽可能多地直接用于将来批量生产.由项目组负责根据顾客规定的认可程序进行认可,并针对实施认可须制订《样件认可要求》:a.数量、状态、交货期、包装、开发样品和首批样品的交货地点;b.顾客商定的试验报告的形式和内容;c.样件认可程序;d.用于样件认可的生产检测设备制造和准备;e.如分承包方参与样件认可,则对分承包方过程/成本开发进行监控和必要培训.5.4 过程设计和开发及验证5.4.1 如顾客未提供包装标准,则由项目组制定包装标准,包装设计时须保证产品在使用时的完整性.5.4.2 产品/过程质量体系评审由项目小组按《产品/过程质量检查清单》对现有质量体系进行评审.5.4.3 过程流程图由项目组根据初始过程流程图制订最终流程图,并按《过程流程图检查清单》对所制订的过程流程图完整性进行评估.5.4.4 场地平面布置图由项目组对生产场地布局进行策划,绘制场地平面布置图,注明物流、检 测点、控制图位置、目视辅具位置、中间维修站和不合格品贮存区,所有材料流程须与过程流程图和控制计划相协调,并按《场地平面布置检查清单》进行评估.5.4.5 特性矩阵图由项目组编制《特性矩阵图》,显示过程参数和制造工位之间关系.5.4.6过程FMEA按过程流程图,对所有生产工序(适当时包括分承包方)以及所有特殊特性进行FMEA分析,分析时可参考相类似的零件的缺陷情况,过程FMEA是一种动态文件,当发现新的失效模式时,需进行评审和更新,并利用FMEA工具努力改进过程,以防止发生缺陷,顾客要求时在生产件批准/认可前须由顾客进行评审和批准,按《过程FMEA检查清单》对所制订过程FMEA进行完整性评估.5.4.7试生产控制计划由项目组在样件研制后批量生产前制订试生产控制计划,描述所进行的尺寸测量和材料、功能试验、试生产控制计划包括正式生产过程生效前要实施的附加产品/过程控制,如增加检验频次,增加过程中的检查和终检次数、统计评价、增加审核等,按《控制计划检查清单》对其完整性进行评估,顾客要求时须经其批准.5.4.8检验流程计划及检验指导书按QP1001《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制订检验流程计划和检验指导书.5.4.9过程指导书由项目组根据FMEA、控制计划、工程图样、性能规范、材料规范、目视标准、工业标准、过程流程图、场地平面布置图、特性矩阵图、包装标准、过程参数、生产者对过程和产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过程操作情况、制订各类指导书,以确保向所有对过程操作负有直接责任的操作人员提供足够详细的可理解的过程指导书,指导书内容须符合《过程控制程序》中规定的作业指导书要求,并在现场易于得到.5.4.10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由项目组针对控制计划中所涉及的所有测量系统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其内容包括保证量具线性度、准确度、重复性、再测性和与备用量具的相关性的职责.5.4.11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由项目组针对控制计划中被标识的特殊特性制定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5.4.12包装规范由项目组按QP1501《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控制程序》根据顾客的包装标准或一般包装要求,设计单个的产品包装(包括内部的分隔部分)图纸和制订包装指导书.确保所设计包装在包装、搬运和开包过程中产品性能和特性保持不变,并与所有材料搬运装置相匹配.5.4.13管理者支持由项目组完成5.4.1~5.4.13内容后,整理和汇总资料将目前状况和未解决的问题形成文件,由管理者代表主持,总经理和各部门主管参与对项目完组完成情况和未解的决召开产品质量策划会议评审项目状况和对未解决问题作出决策.5.5产品和过程确认5.5.1 试生产采用正式生产工装、设备、环境(包括生产操作者)、设施和循环时间来进行试生产,试生产由项目组主持,制造部配合实施,试生产的最小数量根据顾客要求执行,通过试生产,以使确定试生产能力.5.5.2 测量系统评价在生产试生产当中或之前,使用规定的测量装置和方法按工程规范,检查控制计划标识的特性,并按YC/QP-11.01《检验、测量和试验控制程序》进行测量系统分析.5.5.3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由项目组对控制计划中识别的特性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5.5.4 生产件批准/批量认可由项目组负责按QP0204《生产件批准程序》规定进行生产件批准/批量认可.5.5.5 生产确认试验由项目组委托质保部对由正式生产工装和过程制造出来的产品按工艺标准进行试验.5.5.6包装评价由项目小组进行包装试验,以确保产品在正常运输中免受损伤和在不利环境下受到保护. 5.5.7 生产控制计划根据试生产计划实施情况,最终制定生产控制计划描述对产品/过程特性、过程控制、试验和测量系统,顾客要求时须经其批准,并按《控制计划检查清单》评估完整性.5.5.8质量策划认定和管理者支持5.5.8.1由项目组在首次产品装运之前按《产品质量策划总结和认定》对控制计划、过程指导书、量具和试验设备进行评审.5.5.8.2在质量策划认定之前, 项目组将表明满足所有的策划要求或关注问题,以及项目状况和未决论题形成文件,由管理者代表主持召开评审会议,总经理和各部门主管参加,针对以下方面进行评估,通过各部门参与和提问确保产品质量和蓝图尽可能最好且内容广泛:a.通过试生产中发现的问题,有无采取消除措施并得到实施(试生产量按顾客要求);b.根据FMEA分析、耐久试验、工装试验、安装试验结果制订消除措施是否得到实施;c.在新过程/工艺形成过程中,所有重要的质量保证活动的结果是否形成文件;d.在质量策划时是否将批产质量和采购的预先策划包括在内.5.6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5.6.1减少变差按生产控制计划,在正常生产中采用控制图方式来识别过程变差,通过运用排列图、因果图来分析变差原因QP1401《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制订纠正措施来减少变差.5.6.2顾客满意按QP1901《服务控制程序》对顾客进行满意度调查.5.6.3交付和服务按QP1901《服务控制程序》和YC/QP-15.01《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控制程序》对交付和服务进行控制.5.7控制计划要求5.7.1控制计划须包括以下内容:a.零件名称; b..过程阶段; c.引用工作指导书名称和编号;d.明确制造时必须监控的特殊特性;e.过程监控(程序描述/监控方法/职责/检测指导书); f.检测参数/几何尺寸/材质/功能特性;f.引用其他文件资料5.7.2除非顾客放弃对控制计划的批准权利,所有控制计划均须得到顾客产品工程部和质保部批准和必要时的相互协调,以下情况须重新评审和更新控计划:a.产品更改b.过程更改c.过程不稳定d.过程能力不足e.检验方法、频次修订5.8本项目组须确保产品质量策划结果形成规范及过程/工艺文件,这些文件须完整且易懂,文件包括流程图、过程指导书、特殊特性、图纸、检验流程计划/检验指导书,在项目完成后由项目组组长将所有资料汇总交公司办归档.5.9在新过程开发和试验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数据和结果,如过程流程、过程数据、可行性研究、PFMEA、试验报告、过程问题文件记录、Cmk/Cpk能力研究记录,设备履历等由项目组长在项目完成后整理汇总交质保部归档,这些资料将供质保部、技术课参阅,以便于应用其他计划或加工工艺,避免在过程策中发生重复错误.6.使用记录

观光客

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学习培训资料2

三、PPAP 的过程要求1、有效的生产:1.1 对于生产件:用于PPAP的产品必须取自有效的生产(SignificantProction Run),该生产过程必须是1小时到8小时的量产,且规定的生产数量至少为300件连续生产的部件,除非有经授权的顾客代表的另有规定。■ 该有效的生产,必须在生产现场使用与量产环境同样的工装、量具、过程、材料和操作人员。◆ 来自每一个生产过程的部件,如:可重复的装配线和/或工作站、一摸多腔的模具、成型模,工具或模型的每一个位置,都必须进行测量,并对代表性零件进行试验。1.2 对于散装材料:“零件”没有具体数量的要求。提交的样件必须出自“稳定的”加工过程。注:对于散装材料,通常可以用现有产品的生产记录,来估计初始过程能力或新的和类似产品的性能。如果在生产记录中不存在类似散装材料产品或技术,则在证实其过程能力或性能足够达到量产之前,可实施遏制计划,除非顾客另有规定。2、PPAP 要求组织必须满足2.1至2.18所列的PPAP规定的要求(书上2.2.1至2.2.18),还必须满足顾客规定的其他要求。■ 生产件必须符合所有顾客工程设计记录和工程规范要求(包括安全性和法规的要求)。■ 《散装材料要求检查表》中,定义了散装材料的PPAP要求。(见附录F)。任何零件若未达到规范要求,组织必须书面记录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联系经授权的顾客代表,以决定适当的纠正措施。◆ 2.1至2.18的所有项目或记录,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组织的每个零件。如:有些零件没有外观要求,有的没有颜色要求,塑料件可能有标识聚合物的要求。◆ 为了确定必须包括哪些项目,应该参考设计记录,如:零件图纸、相关的工程文件或技术规范,还可咨询你经授权的顾客代表。2.1 设计记录组织必须是具备所有可销售产品/零件的设计记录,包括:组件的设计记录或可销售产品/零件的详细信息。◆ 若设计记录(如CAD/CAM数学数据、零件图纸、规范等),是以电子档案形式存在(如:数学数据),则组织必须制作一份文件拷贝(如:带有图例、几何尺寸与公差[GD&T]的表格、图纸)来标识所进行的测量。注1:对于任何可销售的产品、零件或组件,无论谁具有设计责任,应只有唯一的设计记录。设计记录可引用其它的文件来形成该设计记录的部分。注2:单一的设计记录可以表示多种零件或装配结构,如:有许多孔的一个支架可以有不同的用途;注3:对于定义为黑盒子的零件(见词汇表),设计记录要规定和其它件的配合关系和性能要求;注4:对于标准目录零件,设计记录可能只包含功能规格或认可的行业标准的参考要求;注5:对于散装材料,设计记录可以包括原材料的标识、配方、加工步骤和参数,以及最终的产品规范和接收准则。如果度量结果不适用,那么CAD/CAM的要求也将不适用。2.1.1零件材质报告:组织必须提供按顾客要求完成的材质报告,并且数据符合所有的顾客要求。2.1.2聚合物的标识:适当时,组织必须按ISO要求标注聚合物,如:ISO11469“塑料的鉴别和塑料产品的标识”和/或ISO1629“橡胶和网状物—专业术语”的要求。2.2 任何授权的工程变更文件对于任何尚未录入设计记录中,但已在产品、零件或工装上呈现出来的工程更改,组织必须有该工程变更的授权文件。2.3 顾客工程批准顾客要求时,组织必须具有顾客工程批准的证据。注:对于散装材料,在《散装材料要求检查表》(附录F)上“工程批准”一栏有签署即可满足本要求,和/或在顾客批准的材料清单上有此种材料,也可满足本要求。2.4 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设计FMEA),如果组织有设计责任。有产品设计责任的组织,必须按照顾客要求开发设计FMEA。(如,《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参考手册)。注1:同一份设计FMEA可以适用于相似零件或材料族系;注2:对于散装材料,见附录F。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设计FMEA分析2.5 过程流程图组织必须使用组织规定的格式绘制过程流程图,清楚地描述生产过程的步骤和流程,同时应恰当地满足顾客规定的需要、要求和期望(如:《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参考手册)。对于散装材料,过程流程描述文件和过程流程图等效。注:如果组织对新零件的通用性已经过评审,同一份过程流程图可适用于相似零件家族的生产过程。过程流程图--案例二2.6 过程失效式及后果分析(过程FMEA)组织必须按照顾客特殊要求,进行相应的过程FMEA开发(如,《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参考手册)。注1:如果组织对新零件的通用性已经过评审,同一份过程FMEA可适用于相似零件或材料族系的生产过程。注2:对于散装材料,见附录F。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过程FMEA分析2.7 控制计划组织必须制定控制计划,定义用于过程控制的所有控制方法,并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如:《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参考手册)。注1:如果组织对新零件的通用性已经过评审,那么相似零件的“零件家族”控制计划是可接受的。注2:有些顾客可能会要求批准控制计划。控制计划控制计划2.8 测量系统分析研究组织必须对所有新的或改进后的量具、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适用的测量系统分析研究,如: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偏倚、线性、稳定性研究(见《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注1:《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中定义了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的接受准则。注:对于散装材料,测量系统分析可以不适用,但要获得顾客同意。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X-R分析数据表(均值和极差分析法)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X-R分析报告表量具偏倚分析报告量具线性分析报告量具稳定性分析报告假设检验数据分析报告假设检验分析报告2.9 全尺寸测量结果组织必须按设计记录和控制计划要求,提供尺寸验证已经完成的证据,且测量结果符合规定的要求。对于每个独立的加工过程,如:生产单元或生产线,和所有的多模腔、成型模、型模或冲模(见2.18),组织必须有全尺寸测量结果。组织必须对设计记录和控制计划中标明的所有尺寸(参考尺寸除外)、特性和规格等项目,记录实际测量结果。■ 组织必须标明设计记录的日期、变更版本,以及任何尚未包括在设计记录中,但已经过授权而且纳入生产的工程变更文件。组织必须在所有辅助文件(如:补充的全尺寸结果表、草图、扫描图、剖面图、CMM检查点结果、几何尺寸和公差图、或其它与零件图相关的辅助图面)上记录变更的版本、绘图日期、组织名称和零件编号。根据保存/提交要求表,这些辅助材料的副本也必须与全尺寸测量结果一起提交。需要使用光学比较仪进行检验时,扫描图也必须提交。组织必须确定其中一个被测零件为标准样件(见2.15)。注1:可以使用附录C中的全尺寸测量结果表,以记录图示、几何尺寸与公差[GD&T]的表格,也可以在零件图上清楚地标注测量结果,包括剖面图、扫描图或草图等;注2:通常全尺寸测量结果不适用于散装材料。2.10 材料/性能试验结果的记录对于设计记录或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材料和/或性能试验,组织必须有试验结果记录。2.10.1 材料试验结果:■ 当设计记录或控制计划规定有化学、物理或金相的要求时,组织必须对所有这些零件和产品材料进行试验。■ 材料试验结果必须说明以下内容:◆ 试验零件的设计变更等级;◆ 任何尚未纳入设计记录,但经过授权的工程变更文件;◆ 试验零件的材料规范编号、发布日期和变更等级;◆ 进行试验的日期;◆ 试验零件的数量;◆ 实际试验结果;(参考附录D中的样表)◆ 材料供方的名称,当顾客要求时,注明顾客指定的供方/供货商代码。■ 对于有顾客开发的材料规范并有顾客批准的供方名单的产品,组织必须从该名单上的供方处采购材料和/或服务(如:油漆、电镀和热处理、焊接)。2.10.2 性能试验结果■ 当设计记录或控制计划规定有性能或功能要求时,组织必须对所有这些零件或产品材料进行试验。■ 性能试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试零件的设计记录变更等级;◆ 试验零件的工程规范编号、发布日期和变更等级;◆ 任何尚未纳入设计记录,但经过授权的工程变更文件;◆ 进行试验的日期;◆ 试验零件的数量;◆ 实际试验结果。(参考附录E中的样表)2.11 初始过程研究2.11.1 总则:在提交由顾客或组织指定的所有特殊特性之前,必须确定初始过程能力或性能指数的水准是可以接受的。■ 为了了解测量误差是如何影响被研究的测量值,组织必须进行测量系统分析。(见2.8和《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注1:当特殊特性尚未被确定时,顾客有权要求保证其它特性的初始过程能力。注2:本要求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生产过程是否能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初始过程研究关注的重点是计量型数据而不是计数型数据。装配错误、试验失败、表面缺陷是“计数型数据”的例子,了解这部分内容很重要,但不包括在本手册的初始研究中。用计数型数据对特性实施监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收集更多的数据。计数型数据不适用于PPAP提交,除非有经授权的顾客代表批准。注3:下文有对Cpk和Ppk的解释。对于某些过程或产品,若经授权的顾客代表事先批准,也可用其它更适用的方法替代。注4:初始过程能力研究是短期的,且预测不出时间以及人、材料、方法、设备、测量系统和环境所引起的变差的影响。尽管这是短期的研究,但是在绘制控制图时,收集和分析数据仍是十分重要的。注5:对于能够使用于X-R图研究的那些特性,短期的研究应该基于有效的生产(Significant Proction Run)中(见2.1),连续生产的零件中的25组数据,包含至少100个读数。顾客同意时,可以使用类似过程的长期历史数据,来代替初始过程研究的数据要求。对于特定的过程,若经授权的顾客代表事前批准,可使用其它分析工具来代替,如单值移动极差(X-MR)控制图。2.11.2 质量指数:如果适用,应该使用能力或性能指数对初始过程研究进行总结。注1:初始过程研究结果取决于研究的目的、获得数据的方法、统计控制的解释方法等等。为更好地理解稳定和过程测量(指数)的统计基本原理,请参阅《统计过程控制》参考手册。下列各项的具体要求,请联系经授权的顾客代表。■ Cpk—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σ的估计值是依据子组内的变差确定的(R/d2或S/C4)。Cpk是考虑子组内变差的过程能力指数,不包含子组间变差的影响。如果所有子组间的变差都消除了,Cpk才会反映该过程是否有能力。因此,单单使用Cpk不能全面反映过程性能。参阅《统计过程控制》参考手册,可获得更多信息。Ppk — 性能指数。σ值来自于总变差(所有样本数据的标准偏差[均方根] )。Ppk是基于整个过程数据变差的过程性能指数,不同于Cpk的是,Ppk不仅仅考虑了子组内变差。但是,Ppk不能把组内变差和组间变差分离开来。在计算同一组数据时,可把Cpk和Ppk作比较,来分析产生过程变差的原因。参阅《统计过程控制》参考手册,可获得更多信息。■ 初始过程研究。初始过程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精确的指数值,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过程变差。可用合适的历史数据或足够的初始数据(至少100个)来绘制控制图,过程稳定时,可计算Cpk。当过程存在已知的可判断的特殊原因,且输出满足规范要求时,应该使用Ppk。如果没有足够的可用数据(小于100个),或变差原因未知时,请联系经授权的顾客代表以开发适当的计划。注2:对于包含多个过程流的初始过程研究,可能会要求用其它适当的统计方法。注3:对于散装材料,如果要求,组织应该得到顾客的同意,采用适当的技术对初始过程进行研究,对过程能力作有效的评估。2.11.3 初始研究的接受准则:组织在评估初始过程研究结果时,必须采用以下的接受准则:2.11.4 不稳定的过程:根据不稳定的性质,一个不稳定的过程可能不满足顾客的要求。组织在提交PPAP之前,必须识别、评估变差的特殊原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消除特殊原因。组织必须将存在的任何不稳定过程通报给经授权的顾客代表,且在任何提交之前,必须向顾客提交纠正措施。注:对于散装材料,若过程存在已知的可判断的特殊原因,且输出满足规范要求,顾客可能不要求纠正措施。2.11.5 单边公差或非正态分布的过程对于单边公差或非正态分布的过程,组织必须与经授权的顾客代表一起确定替代的接受准则。注1:前面提到的接受准则(2.11.3)是基于正态分布和双边规范(目标位于中心)的假设。如果该假设不成立,使用这种分析可能会导致不可靠的信息。这里提到的替代性接受准则可能要求一种不同类型的指数或某种数据变换的方法。重点是应了解非正态分布的原因(如:过程经过一定时间后是否稳定?)和如何处理变差。更多解释请参阅《统计过程控制》参考手册。2.11.6 无法满足接受准则时的措施:■ 如果规定的提交PPAP日期之前,仍无法满足接受准则,组织必须联系经授权的顾客代表。组织必须向经授权的顾客代表提交纠正措施,已经修改的、通常包含100%全检的控制计划,并请求获得批准。组织必须持续减少变差,直到符合接受准则或得到顾客批准。注1:100%的检验方法要接受顾客评审,得到顾客同意。注2:对于散装材料,100%检验是指对取自一连续过程或同一批次的产品样件进行的评价,该样品可代表整个生产过程。X-R控制图2.12 合格实验室的文件要求PPAP要求的检验和试验必须在按顾客要求定义的实验室内进行(如:有资质认可的实验室)。合格的实验室(包括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实验室)必须定义实验室范围,并有文件证明该实验室可进行测量或试验的活动。■ 若使用外部/商业实验室,实验结果必须记录在有信头的实验室报告纸或标准的实验报告上。注明实验室名称、试验日期和使用的检验标准。2.13 外观批准报告(AAR)如果在设计记录上某一零件或零件系列有外观要求,则必须单独完成该产品/零件的外观批准报告(AAR)。◆ 一旦完全满足所有准则,组织则必须在AAR上记录所要求的信息。必须到顾客指定的地点,提交完成的AAR和代表性的生产产品/零件,并等候处置。◆ 按照所要求的提交等级,在最后提交时,AAR(填入零件接受情况和经授权的顾客代表的签名)必须与PSW一起提交。注1:典型的AAR 通常只适用于带有颜色、表面纹路或表面外观要求的零件。注2:有些顾客不要求填满所有AAR的要求。见附录B或顾客特殊要求中关于AAR的详细说明。2.14 生产件样品组织必须按照顾客的规定提供产品样品。2.15 标准样品组织必须保存一件标准样品,与生产件批准记录保存的时间相同, 或a)直到生产出一个用于顾客批准,而且是相同顾客零件编号的新标准样品为止;或b)在设计记录、控制计划或检验准则要求的地方,存放标准样品,作为参考或标准。◆ 必须对标准样品进行标识,并必须在样品上标出顾客批准的日期。◆ 在多模腔、成型模、工装或样板模、或生产过程的每一个位置,组织必须各保留一件标准样品,除非顾客另有规定。注1:当标准样品因尺寸、体积等原因难以贮存时,经授权的顾客代表的书面许可,可以改变或放弃对样品的保留要求。标准样品的作用是为了帮助确定生产标准,特别用于数据含糊的情况,或当缺乏充分的细节来完全再现初始批准状态下的零件时。注2:许多散装材料的性质会随时间变化,如果要求有标准样品,对于已批准的提交样品可能包含制造记录、试验结果和关键成份的分析证明。(见附录F)。2.16 检查辅具如果顾客提出要求,组织必须在提交PPAP时同时提交任何零件的特殊装配辅具或部件检查辅具。◆ 组织必须证明检查辅具的所有内容与零件尺寸要求一致。提交时,组织必须将和检查辅具相关的工程设计变更形成文件。组织必须在零件寿命期内(见术语 —“在用零件”),对任何检查辅具提供预防性维护。◆ 必须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研究,如: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偏倚、线性和稳定性研究。(见2.8和《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注1:检查辅具可包括特别针对提交产品的夹具、量具、模具、样板和透明胶片。注2:检查辅具通常不适用于散装材料,如果要用,组织应该联系经授权的顾客代表。2.17 顾客的特殊要求组织必须有与所有适用的顾客特殊要求相符合的记录。对于散装材料,在散装材料要求检查表上必须对适用的顾客特殊要求有文字记录。2.18 零件提交保证书(PSW)在完成所有要求的测量和试验后,组织必须完成零件提交保证书(PSW)。◆ 对于每一顾客零件编号都必须完成一份单独的PSW,除非经授权的顾客代表同意其他的形式。◆ 如果生产零件是采用一个以上的多模腔、成型模、工具、冲模或样板模型,或采用如生产线或生产单元之类的生产过程加工出来的,则组织必须对来自每一处的每一个零件进行全尺寸测量评价(见2.9)。这时,必须在PSW上或在PSW附件上,在“成型模/多模腔/生产过程”一栏中填上特定的多模腔、成型模、生产线,等等。◆ 组织必须验证所有测量和试验结果符合顾客要求,并且可随时得到所要求的所有文件,对于等级2、3和4,有些文件已包含在提交的资料中。经授权的组织代表必须签署该PSW,并注明联系信息。注1:针对每一个顾客零件编号的保证书可以用来对许多已文件化的变更进行汇总,且按顾客要求的时间来提交。注2:如果可行的话,PSW可以采用符合顾客要求的电子档案形式提交。2.18.1 零件重量(质量):组织必须在PSW上记录要发运的零件重量,除非顾客另有规定,否则一律用千克(kg)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0.0000)。◆ 重量不能包括运输时的保护装置、装配辅具或包装材料。◆ 为了确定零件重量,组织必须随机选择10个零件分别称重,然后计算并报告平均重量。◆ 用于实际生产的每个多模腔、工装、生产线或过程都必须至少选取一个零件进行称重。注:这一重量只用于车辆重量分析,并不影响批准过程。在没有要求至少10件零件的生产或服务要求的情况下,组织应该用要求的数量进行平均零件重量的计算。对于散装材料,零件重量不适用。3、PPAP资料评审技术部和相关责任部门依《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中的规定对提交给顾客批准的生产件制作PPAP资料,经多方论证小组审查后,呈报管理者代表核准;如顾客有要求时,则将其提交给顾客批准。

芒乎何之

生产件批准控制程序

1、目的在第一批产品发运前,通过产品批准的手续,确定本公司是否已经了解顾客的所有要求,过程是否具有潜在能力,以保证批量生产的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为客户提供产品的PPAP文件的准备、提交、修改、批准和档案管理。3、术语和定义:生产件:指在生产现场使用生产工装、量具、过程、材料、操作者、环境和过程参数制造的零件。4、相关资料/文件4.1《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4.2《产品/过程变更控制程序》4.3《生产件批准参考手册》5、相关记录/表单5.1《零件提交保证书》5.2《过程流程图》5.3《过程流程图检查表》5.4《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5.5《生产件批准---尺寸结果》5.6《生产件批准---材料试验结果》5.7《生产件批准---性能试验结果》5.8《Ppk计划》5.9《初始过程能力研究》5.10《Cmk计划》5.11《Cmk》5.12《MSA计划》5.13《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5.14《计数值测量系统分析评价表》5.15《控制计划》5.16《包装规范》5.17《检测器具、试验设备清单》5.18《材料检验报告》6、管理职责6.1研发部:负责编制生产件批准提交的文件。6.2生产部:负责批准样件的生产。6.3质量部:负责样件生产中的检验工作和编制生产件批准提交与质量相关的文件。6.4市场营销部:负责收集客户对于提高等级的要求,以及向客户提交PPAP文件及跟踪参PPAP的批准状态。7.程序内容7.1生产件批准的条件:7.1.1在下述情况的生产件应进行生产件批准(如顾客放弃提交正式的生产件批准,则需在PPAP文件中保存同意本次放弃的相关资料)7.1.2新产品的首次PPAP提交在OTS认可后进行。7.1.2重大的工程更改,当顾客要求时,可能要重新进行OTS认可,再进行PPAP提交。7.2向顾客提交PPAP:7.2.1用于生产件批准用的零件应取自有效的生产过程,数量至少为300件,顾客另有规定的,按顾客的要求执行。7.2.2准备PPAP提交所需的文件及样品(如顾客有特殊的报告格式,则按顾客的要求执行),关于提交等级,市场营销部负责与客户沟通获得PPAP的要求等级,如无客户要求,按照等级三提交。7.2.3通知顾客在出现下面以下情况所列的任何设计和工艺更改时,必须通知顾客产品批准部门:1) 相对于以前已批准零件或产品,采用其它结构或材料;2) 采用新的或修改后的工装(易损工装除外),包括使用附加工装或更换工装所进行的生产;3) 对现有工装或设备进行大修或重新调整后的生产;4) 将工装和设备转移到其他生产场地或附加的生产场所进行生产;5) 零件、不同材料、服务的分供商发生变化,且影响到顾客安装、产品外形、功能、耐久性和性能要求;6) 工装在停止批量生产使用达12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后重新投产;7) 内部生产或外部供方生产的零件发生的产品和工艺更改,这些零件影响到可售产品的安装、外形、功能、性能和/或耐久性。必须在向客户提交前就所有要求与供方达成一致;8) 试验/检验方法的改变—新技术(不影响验收指标)。7.2.4向顾客提交在下述情况下,必须在第一批生产零件发运之前提交PPAP申请,除非顾客产品批准部门放弃这项要求:1) 新零件或新产品(以前从未提供给指定客户的指定零件、材料或颜色);2) 对以前提交零件的不合格处进行的纠正;3) 设计记录、技术规范或生产零件材料及零件编号的工程更改。7.2.5无需通知顾客的情况下列情况下,不必通知顾客和向顾客提交申请:1) 零部件图低级别更改,由内部或外部分供方生产,但不影响提供给顾客的产品设计记录;2) 在同一车间内移动工装(用于相同设备、不改变工艺流程,不拆工装)。3) 在工艺流程不变情况下,调整操作人员工作内容;4) 导致降低PFMEA中RPN值的改进(没有改变工艺流程)。7.2.6研发部汇总PPAP所需提交的全部文件和样品,在证实所有的测量和测试结果均符合顾客的要求,管理者代表签发零件提交保证书(对使用QS-9000的顾客)或首批样品检验报告(对使用VDA 6.1的顾客),并作PPAP提交。7.2.7不管顾客所要求的提交等级如何,所有文件复印件和顾客认可资料,均由质量部归档并保存。保存期为零件停产后再加1个日历年。7.3顾客对PPAP提交的文件和样品进行认可。7.3.1PPAP文件经过顾客批准以后,由市场营销部通知产品的相关部门。7.3.2顾客不认可时,根据顾客的要求重新提交PPAP7.4 在产品和过程中涉及到工程更改,按《产品/过程变更控制程序》执行。7.5供方向组织提交的PPAP。7.5.1组织的供方必须按合同或质量协议规定,在规定的情况下,提交PPAP给采购物流部,公司另有规定除外 。7.5.2组织供方PPAP的提交等级由研发部决定。7.5.3供方提交的PPAP由研发部进行认可。7.5.4供方提交的PPAP被认可后,研发部负责人签发认可报告,由采购物流部反馈给供方。7.5.5供方在得到认可报告后才可批量供货,否则必须重新提交PPAP。公司另有规定除外。

若物之内

下周一机构一致看好的十大金股

良信电器(002706)深度报告:从驰援雷神山看医疗设施投资对公司业绩的拉动类别:公司 机构: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朱栋/皮秀 日期:2020-02-28事项:在本次疫情中,公司向武汉雷神山等医院建设项目提供了多种低压电器产品。我们预计,在本次疫情之后,政府将明显加大在医疗设施领域的投资,对低压电器中高端市场规模增长有明显推动作用,公司有望显著从中受益。本文以武汉火神山医院为例,基于火神山的设计图纸,测算了医疗建筑的低压电器用量;此外,我们通过对当前所有公开招标的医疗建筑项目进行分析,测算了每年医疗设施领域低压电器的需求量。根据我们的测算结果,未来两三年内每年医疗设施建设带来的低压电器需求超过百亿元,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又一个爆发点。平安观点:战疫之下,医疗设施领域投资有望大幅增长:在本次新冠疫情中,武汉及全国各地为了抗击疫情,加急建设了火神山、雷神山等多所小汤山模式医院。目前我国医疗设施领域的投资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截至18 年,我国共计建有各类医院33009 所,较08 年增长67.5%,同期GDP 增长为188%,显示出在过去的十年里对于医院建设的投资相对薄弱。医疗设施领域是低压电器的下游重要应用行业之一,医院等各类医疗设施对供电安全性、可靠性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手术室、ICU 等关键场所,因此通常来看医院项目的定位为中高端档次的低压电器。我们认为,经过本次疫情,政府可能将加大在医院等医疗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对于已经开始筹划的医院建设项目,预计项目推进速度也将显著加快;公司此前在医疗设施领域已有多个项目案例,有望显著受益于本次新基建投资中对医疗设施领域投资的增加。以火神山项目为例,医院项目低压电器需求量接近千万元:医疗建筑项目由于有多种一二级重要负载,对低压电器有着严苛的要求,同时双路供电的设计要求也进一步提升了医院项目的价值量。我们以近期建设的武汉火神山医院为例,根据设计图纸对医院项目的低压电器需求量进行了测算。根据我们的测算结果,火神山医院项目的低压电器价值量在700 万元左右。考虑到火神山医院为专用医院,与三甲等综合性医院相比,在医技楼部分需求量明显偏小,我们估算三甲医院项目的价值量约为1000 万元左右。根据我们在RCC 项目招标网站查询的结果,18年至今的三级、二级医院等各类医疗设施建设项目共计超过两万个,其中尚未进行招标的项目占比约为57%。我们测算在19 年医疗建筑领域的低压电器需求量约为50 亿元,在政府投资大幅增加的背景下,预计未来两三年每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 亿元以上。公司在医疗建筑领域有多个项目案例,有望显著受益于投资增加带来的需求增长:由于医疗建筑对配电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较高要求,在过去用户倾向于使用施耐德等外资品牌,对于国产品牌而言属于进入门槛较高的领域。公司通过在产品技术性能与品牌推广两端的发力,已经拥有了多个三甲医院的项目案例,以广东祈福医院项目为例,该医院为获得国际JCI 认证的三甲医院,公司为该项目的低压配电系统从一级配电房部分到二级、三级配电箱提供了NDW1A 框架断路器、NDQ3 双电源转换开关、NDM3L 漏电保护塑壳断路器、NDB2 微型断路器和NDU1 浪涌保护器等多个品类的低压配电产品。除了常规的医院项目之外,公司在本次抗击疫情中,向武汉雷神山医院、贵阳“小汤山模式”医院-将军山医院、北京海淀区温泉卫生院等项目提供了塑壳断路器、双电源开关、微断和浪涌保护器等多品类产品。我们预计在本轮医疗设施领域的大规模投资中外资低压电器厂商的份额将被以公司为主的国产高端品牌逐步替代,公司在其中的份额有望逐步提升至10%以上。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低压电器高端品牌龙头企业,近年来通过在产品端和市场营销两端的共同发力,品牌认可度在行业客户中持续提高。我们预计,本次疫情之后,政府在医疗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将显著增加,根据我们的测算,今后两三年医疗设施建设领域有望每年带来超过百亿元的高端低压电器产品需求。公司在国产品牌中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并且具备多个三甲医院的项目案例,在行业客户中具备良好的口碑。我们预计,公司将逐步替代过往外资品牌在医疗建筑领域的份额,医疗设施建设领域的需求有望成为继地产、5G 之外,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又一个重要爆发点。我们维持对公司19/20/21 年的EPS 预测分别为0.36/0.43/0.51 元,对应2 月27 日收盘价PE 分别为26.6/22.5/18.9。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1)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可能会对公司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2)若政府对医疗设施领域的投资不及预期,可能会对公司来自该细分市场的营收增长产生不利影响;3)在高端项目型市场,目前仍然以外资为主,若公司市场开拓不达预期,可能影响业绩增速。海利得(002206):差别化工业丝龙头 越南项目助成长类别:公司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蒲强 日期:2020-02-27投资逻辑涤纶工业丝龙头企业,聚焦于差异化产品。海利得主要产品包括涤纶工业丝、轮胎帘子布、灯箱布、天花膜以及石塑地板等,专注于汽车安全、广告材料和新材料三大领域。公司涤纶工业丝主要分车用丝和非车用丝两部分,其中车用丝占比70%。车用丝产品品质要求较高,要经过1-2 年的认证才能得到下游客户的认可,公司的安全带丝、安全气囊丝、帘子布产品打入国际一线品牌客户,产品以出口为主,2019 年上半年公司出口占比约66%。车用涤纶工业丝、涤纶帘子布市场空间持续增长。涤纶气囊丝:当前气囊丝的原材料主要以尼龙丝和涤纶丝为主, 涤纶丝整体性价比优异, 随着TRW、丰田等逐步用涤纶丝来替代尼龙丝,预计涤纶丝的占比将由2019 年的30%增长至2025 年50%。安全带:整体来看,安全带的需求与汽车销量的需求呈现正比关系。涤纶帘子布:随着轮胎子午化率的不断提升,涤纶帘子布需求逐步增长,帘子布下游客户认证壁垒较高,公司帘子布产品打入国际一流品牌客户,帘子布下游客户中外资比例占到 78.7%。越南项目推动公司发展更上一台阶。公司于2018 年5 月拟在越南福东工业区投资成立子公司实施年产11 万吨差别化涤纶工业长丝项目。与国内相比,越南工厂在用工成本,基础设施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外,越南工厂享受“2 免4 减半”税收优惠。公司越南工厂建设进度顺利,预计在2020 年二季度投产1.2 万吨气囊丝,2020 年四季度投产4.5 万吨高模低收缩丝,2021 年逐步投产其他产能。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受贸易 摩擦及汽车行业景气下行的影响,2019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92 亿,同比上涨12%,归母净利润2.43 亿,同比下滑16%。公司是国内差异化涤纶工业丝龙头企业,在经历了前两年经营环境的考验后,行业地位愈加稳固,公司盈利逐步修复,未来越南项目投产将使公司业绩再上新台阶,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0 和2021 年归母净利润3.18 亿元、3.72亿元、4.86 亿元; EPS 分别为0.26 元、0.3 元和0.4 元。我们给予公司2020 年17 倍PE,目标价5.1 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越南项目建设及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需求不及预期。雅克科技(002409):进军光刻胶领域 半导体材料平台再扩大类别:公司 机构: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柳强/翟绪丽 日期:2020-02-27事件: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斯洋国际与LG化学签署《业务转让协议》,拟以3.35亿元收购LG化学下属的彩色光刻胶事业部的部分经营性资产。主要观点:1.收购LG 化学彩色光刻胶业务,进军光刻胶领域按照协议,本次交易标的为LG 化学下属彩色光刻胶事业部的部分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相关的存货、专利等知识产权、有形资产、和应收账款。斯洋国际将在资产交割完成后的18 个月内,投资约2 亿元人民币在韩国投资建设彩色光刻胶生产工厂,以满足未来年度主要客户例如LG Display 对于彩色光刻胶的需求。根据LG 化学公司彩色光刻胶业务单元初始利润表数据,标的资产2017-2019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29 亿元、9.33 亿元、8.65 亿元,息税前利润分别为0.67 亿元、0.44 亿元、0.73 亿元。根据标的资产账面价值及经营性债务数据,我们反推算此次收购的净资产约为1.55 亿元,对应PB 约为2.16,非常具有竞争力。2.光刻胶市场空间大,发展前景广阔通过本次收购,公司将掌握彩色光刻胶的生产技术和知名客户资源,并成为LD Display 的长期供应商,成为全球主要的彩色光刻胶供应商之一。同时,由于光刻胶是半导体、LCD、PCB 等产业的核心关键材料,国内光刻胶自给率低、高度依赖进口,公司获取彩色光刻胶的关键技术,有助于减少对国外企业的依赖,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的空白。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 公司数据,2018 年全球光刻胶市场87 亿美元,年均增长5.7%,其中中国市场为72.8 亿人民币,占全球市场的12.1%。3. 版块布局再下一城,半导体材料平台再扩大经过多年努力,雅克科技已由单一阻燃剂业务华丽转型为半导体材料平台型企业,前期收购了UP Chemical、科美特、华飞电子,布局SOD、前驱体、含氟特气、球形硅微粉等半导体核心材料领域,覆盖半导体薄膜沉积、刻蚀、清洗、封测等半导体核心环节,下游客户包括SK 海力士、三星电子、台积电、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世界知名半导体厂商。通过本次资产收购,将丰富半导体材料的产品种类,产业链布局再拓展,公司将更加充分受益于全球半导体产业向国内转移,行业快速发展及国产化替代的发展机会。4.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4 亿元、3.62亿元、4.49 亿元,对应EPS 0.55 元、0.78 元、0.97 元,PE 75X、53X、42X。维持前期判断,考虑公司打造半导体材料平台,掌握多个半导体产业领域核心材料,受益于半导体产业向国内转移,行业快速发展及国产化替代,结合行业估值水平,给予2020 年70 倍PE,对应目标价54.6 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下游验证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圣达生物(603079):生物素供需偏紧 上涨趋势有望延续类别:公司 机构: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虞小波/张兴宇 日期:2020-02-27事件:根据博亚和 讯,截至2020.2.26,国内生物素(2%)市场报价为325 元/kg,较月初上涨86%,短期涨幅较大。本轮生物素涨价周期始于2019Q4:全球生物素产能集中在国内且集中度高,主要企业为圣达生物(名义产能占比30%)、新和成(23%)、浙江医药(19%)、海嘉诺(9%)、安徽泰格(9%)以及科兴生物(9%)。根据博亚和 讯,国产生物素价格在2018 年5 月至2019 年10 月期间步入漫长的去库存周期,价格维持在50-60 元/kg 的底部区间。随着泰格因专利诉讼停产、浙江医药和海嘉诺生物素工厂因苏北环保管制影响开工,合计占国内名义产能38%的供给缺失。此后由于库存去化步入尾声,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于2019 年11 月主动提价,带动生物素行业开启新一轮上涨周期,截至春节前国产生物素(2%)报价已达175 元/kg。近期行业供需进一步趋紧,产品上涨态势有望延续:1)从供给端看:受疫情影响,海嘉诺、浙江医药生物素工厂复工进度继续推迟;包括圣达、新和成等产能也受复工推迟影响。此外,疫情也影响到位于湖北黄冈的国内生物素重要中间体硫代乙酸钾主要供应商荣泰医药的正常开工,从而影响生物素供给。2)从需求端看:“确保2020 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已列入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今年养殖饲料回暖有望带动生物素需求边际提升,且从农业部数据看,今年1 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1.2%,已连续4 月实现环比增长。我们认为,因生物素在饲料中添加量极小,下游对产品涨价敏感性低,生物素在行业供需进一步趋紧背景下价格有望持续上涨。生物素价格上涨对应公司利润弹性测算:公司拥有生物素(纯品)产能160 吨,按年销售100 吨纯品测算,生物素(2%)含税价每上涨10 元/kg,公司利润增厚0.38 亿元。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 年业绩分别为0.7/2.8/2.9 亿,对应PE 为98/24/23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上涨不及预期,环保、安全等生产风险。银轮股份(002126)事项点评:热管理订单持续增加、有望受益于全球化和国六排放标准类别:公司 机构: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德安/曹群海 日期:2020-02-27投资要点事项:公司发布2019 年业绩快报公司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营业总收入为53.7亿元,同比增长6.99%,归母净利润为3.2亿元,同比下降8.29%。平安观点:四季度同环比改善,国际化步伐稳健:2019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较2018 年同期增长6.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 亿元,较2018 年同期下降8.29%。其中,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加25%,环比第三季度增加30%,环比幅度高于往年同期。2019 年中国汽车产量2572.1 万辆,同比下降7.5%,公司营收端好于行业,一方面是由于拓展国内新客户,加大新项目的开发力度,另一方面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市场份额。利润下滑的原因包括人工成本上升、出口美国业务加征关税、客户和产品结构变化。新获多个热管理订单,打入日系品牌:公司取得东风日产汽车油冷器项目的授权,该项目产品预计将于2020 年7 月开始供货,生命周期内销售额预计2,369 万元,这是公司热管理产品首次进入日系品牌乘用车配套体系,具有重大意义。2020 年1 月,全资子公司浙江银芝利汽车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获得吉利PMA-2 平台(SMART 车型)热泵空调项目的授权,该项目产品预计将于2022 年开始批量供货,生命周期内销售额预计6.95 亿元。此外,获得上汽通用乘用车水空中冷器项目的授权,预计将于2023 年10月开始批量供货,生命周期为6 年,销售额预计约2.05 亿元。国六排放有望带动尾气处理业务增长:国内乘用车于2019 年7 月开始部分地区实施国六标准,重型柴油车将于2021 年7 月全部切换为国六排放标准,公司具有EGR 和SCR 系统产品,有望进一步受益国六标准。投资建议:公司是热管理领域龙头,在乘用车和商用车均有广泛的客户基础,电池热管理、电机电控热管理和空调热管理已稳定供货,在尾气处理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同时,公司积极进行全球化布局,开拓多个海外市场。由于汽车行业仍处于下行期,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19-2021 年EPS 分别为0.40、0.50、0.60 元(原有2019-2021年业绩预测为0.50、0.59、0.72 元),对应28.2、22.7 和19.0 倍PE,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将导致汽车消费低迷,公司订单难以保证;2)疫情全球范围内难以控制,将导致汽车销量下滑,继而影响公司订单,并加大财务风险;3)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将导致公司新能源相关业务受损。绿茵生态(002887)事件点评:业绩大幅增长 财务健康保障拿单能力类别:公司 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谭倩/赵越 日期:2020-02-27事件: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19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3 亿元,同比增长39.59%;归母净利润2.09 亿元,同比增长37.15%。投资要点:布局与战略不断优化,业绩大幅增长。公司不断加大全国化市场布局,连续中标大额订单,前期在人才、区域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储备效果逐渐显现,通过积极与央企合作,业务拓展至雄安新区、南京等地。公司经营业绩随着公司发展区域规划的调整与落地,出现明显拐点。2019 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水平逐季恢复提升,全年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大幅增长接近40%。公司财务健康,资金充裕。公司主要商业模式以EPC、PPP 等为主,具备一定的应收账款回款风险。在订单获取时,公司时刻注意保持审慎严谨,筛选优质、低风险项目,确保项目回款能力。截至2019 年三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合计6.43 亿元,占总资产的27%,较同期减少3.08 个百分点,经营性净现金流与同期基本持平。2019 年前三季度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达到8.15 亿元,按照建设项目20%资本金比例粗略测算,可支撑约41 亿元的订单体量。资产负债率仅18.82%,处行业较低水平,无有息负债,融资空间大。公司目前计划发行可转债,用于天津市东丽区林业生态建设PPP 项目,充裕的资金能够保证公司订单获取后的持续落地,进而转化为营收与业绩。拿单能力强,保障业绩持续增长。进入2020 年仅1 个月的时间,公司就已连续中标(或候选中标)或签署济南市银河路提升改造PPP项目、青海贵德县园林城镇景观绿化项目、西安三兆村周边违建拆除区域覆绿工程、天津滨海新区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官港片区绿化EPC 等项目或合同。新增订单分布区域广泛,公司业务全国化布局成效显著,订单合计金额达到4.43 亿元。其中青海项目为“EPC+O”模式,管养维护期3 年,有望为公司新的业务模式提供尝试。我们认为,公司凭借“规划设计—生态修复和园林绿化技术研发—工程施工—运营维护”为一体的生态产业链全过程能力,以及全国园林绿化行业排名前列的核心竞争优势,拿单能力有望保持较强水平,有力支撑公司未来持续的业绩增长。维持公司“增持”评级:作为生态园林区域龙头企业,公司业务正逐步向全国扩展。公司财务稳健,在手订单充足,资金充裕,预计公司2019-20201 年EPS 分别为1.01、1.28、1.51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 为14.6、11.54 和9.75 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风险提示:项目获取及推进低于预期的风险、利率上行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奥福环保(688021):业绩符合预期 受益于国六政策不断推进类别:公司 机构: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邵琳琳/张汪强 日期:2020-02-27事件:公司发布2019 年业绩快报,2019 全年实现营收2.68 亿元(同比+7.98%),归母净利润0.51 亿元(同比+10.01%);其中2019 年Q4 实现营收0.74 亿元(同比-19.8%),归母净利润0.22 亿元(同比+76.9%)。点评:我们分析公司2019 年收入与利润同比均实现良好增长,主要得益于出口销售增长及国六部分标准实施。国内蜂窝陶瓷载体龙头,有望受益于国五升国六带来的行业量价齐增。公司于2009 年成立以来专注蜂窝陶瓷技术,车用蜂窝陶瓷载体业务起步于柴油车国四阶段(SCR 载体为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受益于公司技术持续突破,国六阶段行业扩容(柴油车加装DOC 载体和DPF、汽油车加装GPF)以及柴油车载体市场格局优化,下游主机及整车厂商合作不断拓展(国产性价比优势,公司DPF 产能布局),公司有望持续提升在柴油车载体市场的占有率。公司IPO 募投项目推进顺利,有望解决产能瓶颈、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据环保部公告,国六标准自2019 年7 月起逐步实施,自2021 年7 月1 日起所有重型柴油车都应符合排放要求;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轻型车国六a标准实施时间节点可能由2020 年7 月1 日向后延期,但重型柴油车要求国六实施时间节点不变,政策如期实施将有效带动合标市场容量提升。2019年11 月公司通过IPO 募集资金5.23 亿元用于(年产400 万升DPF 载体)、(年产200 万升DOC、160 万升 TWC、200 万升GPF 载体)、山东生产线自动化技改、技术研发中心四个项目,建设周期均在两年内;建成后将解决公司产能瓶颈问题(2018、2019H1 分别612.5、367.5 万升),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投资建议:买入-A 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9 年-2021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2 亿元、0.75 亿元、1.21 亿元。风险提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国六政策延期。道恩股份(002838)2019年业绩快报点评:改性塑料景气向上 弹性体业务快速发展类别:公司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龚诚/商艾华 日期:2020-02-27事件: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19 年实现营业收入27.33 亿元(同比+100.57%),归母净利润1.68 亿元(同比+36.96%),符合之前业绩预告的增长范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18 年11 月收购的海尔新材实现并表,同时公司内部加强成本管控,增加销售收入,母公司业绩也实现增长。改性塑料行业迎来景气拐点,公司积极扩大产能我们认为改性塑料行业正在迎来景气拐点,相关企业盈利能力将明显改善。上游原材料环节扩产明显,聚烯烃现阶段供给充分,下游家电、汽车、建材、包装等领域的需求增速在政策刺激下有望改善。在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的趋势下,改性塑料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公司目前20 万吨改性塑料产能(其中海尔新材12 万吨),另外计划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新建12 万吨改性塑料产能。公司目前聚丙烯熔喷料产品市场需求较大,对公司改性塑料销售量有明显带动作用。弹性体业务发展迅速,进入多个高端领域公司弹性体产品主要包括TPV、TPIIR、HNBR 和DVA 等产品,其中TPV 是一种新型橡胶,在取代传统硫化橡胶上有巨大应用潜力,目前已经在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中得到广泛应用。公司积极拓展TPV 弹性体在新能源汽车冷却水管、轨道交通、建筑工程等领域的用途,在新装置建成后将充分利用产能。TPIIR、HNBR 和DVA 等特种橡胶作为公司近年来技术工艺持续有所突破的新产品,已经逐步进入下游医用和汽车轮胎等应用市场,预计未来2 年将进入快速放量阶段。风险提示:疫情推迟下游复工时间影响需求;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给予“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公司19-21 年归母公司净利润1.68/3.03/3.92 亿元,年增速分别为37%/81%/29%。每股收益19-21 年分别为0.41/0.75/0.96 元,对应PE 为72.1/39.9/30.9 倍,公司近期股价波动幅度较大,我们看好公司在改性塑料和弹性体两大业务上的长期发展,给予“增持”评级。比音勒芬(002832):业绩符合预期 多管齐下推动收入增长类别:公司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婕/汲肖飞 日期:2020-02-272019 年收入同增24%、净利同增40%,Q4 净利增速有所收窄公司发布2019 年度业绩快报,2019 年公司实现收入18.26 亿元、同增23.70%,归母净利4.09 亿元、同增40.04%,EPS 为1.33 元,业绩符合预期。公司业绩保持较快增长,盈利能力同比提升。分季度来看,2018Q1-19Q4 公司收入同增30.31%、44.85%、45.70%、40.63%、27.37%、22.45%、24.60%、20.53%,净利同增41.55%、56.58%、56.72%、100.85%、52.91%、17.33%、64.41%、13.65%。收入方面,2019Q4受天气整体偏暖、服装消费较为疲软影响,公司收入增速环比略有放缓,净利方面,2018Q4 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所得税率下调导致净利基数较高,2019Q4 净利增速环比收窄。多品牌战略持续推进,多项措施带动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公司主品牌比音勒芬定位中高端运动时尚市场,行业需求增速相对较高,同类竞争品牌较少,近年来公司持续拓展线下门店,实施“三高一新”战略带动店效提升,收入保持较快增速。2018 年公司推出“威尼斯”品牌,定位度假旅游服饰,2019 年签约田亮夫妇作为代言人,多品牌战略持续推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2019 年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带动整体收入保持快速增长:1)线下方面,2019 年公司持续优化销售网络,主品牌净开店约100 家,估计年末门店数在810 家以上,外延同增约15%,新品牌威尼斯净增门店约30 家,估计期末门店约50-60 家;2)线上方面,公司建立天猫旗舰店拓展电商渠道,并推广微信、VIP 社群营销,拓展收入来源;3)公司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投入娱乐营销、跨界联名、明星推广等,与故宫推出联名系列,提升品牌影响力;4)公司持续加强产品研发投入,通过面料创新、版型优化、设计升级等提升产品竞争力;5)2019 年5 月公司推出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加强团队激励,带动收入保持增长。注重线上营销对冲疫情影响,发行可转债强化运营能力我们认为:1)2020 年1 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线下消费受到显著影响。公司门店建立较为完善会员系统,会员忠诚度较高,疫情期间积极拓展线上营销,借助微信群、小程序、线上直播等方式变现私域流量,部分对冲疫情影响。2)2019 年公司强化品牌折扣控制力度、受益于增值税税率下调,盈利能力有所提升。未来公司将加强费用率管控,继续强化盈利能力。3)2019 年9 月12 日公司公告可转债发行预案,募资金额不超过6.89 亿元,主要用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供应链园区项目、设计研发中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2020 年1 月10 日公司对证监会反馈意见进行回复,目前尚需获得证监会进一步核准。5)2020 年1 月4 日公司公告股东谢挺计划自公告发布日起15 个交易日后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不超过616.55 万股(占总股本的2%),目前减持尚未完成。我们看好公司品牌定位稀缺、产品竞争力强、多品牌战略持续推进,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我们维持2019 年EPS 为1.33 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略下调公司2020-21 年EPS 预测为1.71/2.17 元(原预测为1.73/2.20元),目前股价对应2020 年13.6 倍PE,PEG 为0.43,估值相对于业绩增速较低,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服装消费增速放缓、新冠肺炎影响超预期、存货积压、行业竞争加剧等。荣盛发展(002146)研究报告:业绩持续较快增长 估值便宜值得关注类别:公司 机构: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何敏仪 日期:2020-02-27整体观点:我们看到公司近年实现持续较快的发展,销售规模进入千亿队列,行业排位持续提升。业务布局也从区域集中逐步走向全国,基本形成“两横、两纵、三集群”布局,并预计在布局区域内持续做大做强。公司业务范围也从房地产逐步拓展至产业园、康旅、酒店、物业、商管及地产金融,主辅协同发展,将持续推进公司的利润及业绩上升。另外公司多年来分红率均维持较高水平,积极回报股东。预测公司2019年分红率25%的情况下,当前股息率达约5.8%,具备较好的吸引力。预测公司2019年——2020年EPS分别为2.09元和2.46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2倍和3.5倍,估值便宜,维持“推荐”评级,建议积极关注。业绩保持较高增速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2010年公司归属净利润为10.21亿,同比增长67.56%;到2018年归属净利润达到75.65亿,为8年前7.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28%。实现理想的增长。公司发布2019年业绩预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09.52亿,同比增长25.88%;归属净利润91.02亿,同比上升20.32%。销售规模达千亿级别行业地位持续上行。2011年全年公司签约销售面积仅181万平米,签约销售金额113.22亿;到2019年公司签约销售面积及签约销售金额分别达1098.07万平米及1153.56亿元,分别为2011年的6倍和10.2倍,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5.27%和33.66%。公司实现销售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克而瑞销售排行榜,公司2019年销售金额排名21位,行业地位持续向上。估值便宜股息率吸引投资价值凸显。2019年业绩预告,全年实现归属净利润91.02亿,基本每股收益2.09元。对应当前股价PE约4.2倍,大幅低于行业整体PE水平,公司估值便宜。公司自上市以来每年均进行现金分红,并且现金分红总额实现逐年提升。我们测算公司2019年股利支付率为25%的情况下,对应当前股价股息率约5.8%,具备较好的吸引力。良好的股息率将有力支撑公司股价。风险提示。销售增长放缓,行业景气度回落

安取仁义

也复杂也简单的质量策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策划,即一种策略、筹划、谋划或者计划、打算。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系统、周密、科学的预测并制订科学的可行性的方案。对于充满智慧的现代人来说,凡事做之前盘算一番,厘清一下心中的小九九,权衡利弊得失,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些年,各类关于攻略的APP和公众号就非常红火,大到出个国,小到炒个菜,都有各种形形色色的大师,专家粉墨登场,为你详尽解答,排忧解难。人们为什么要关注这些公众号和APP,就是因为做之前要学习,以便能正确实施,不至偏离方向或尽可能少犯错误,这就是策划过程的一部分。凡事不知何来,不知所往,随遇而安,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佛系青年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会太多。质量策划,也就是策划的一种,无非是对质量管理方面的事情做一个统筹考量,明白目的,收益,风险,过程,资源和异常处置方法等。说白了,就是明确如何获得收益,同时减少风险。跟其他的策划过程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针对的对象为质量相关的事务而已。当然现实中的情况是,人们的习惯是追逐一些看似高大上的名词而对其本身的意义不求甚解。比如,一提质量策划,马上就有人接上话,“是呀,是呀,APQP嘛,这可是个好东西”。好像APQP就是质量策划的代名词,掌握了这个词就瞬间占领了知识的制高点。尤其在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商中,不管是外资、国有、还是民营企业,不讲一下APQP,都不好意思跟大家打招呼。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天资愚努,多年前我开始自学品士出版的5大手册时(那是系统还是QS9000),实事求是的讲,第一遍根本是不知所云。到后来,每一本书都是翻了至少3遍以上,并不断的结合工作实践加以揣摩,很多年以后才敢说稍有理解。而不象现在,是个QE都敢跟你讲5大手册,虽然很多人事实上连书都没有翻过。我并不是说5大手册不好(事实上,是很好),只是相信大道至简,如果把握住质量管理的要义,哪怕没有一些光彩夺目的名词来加持,还是可以取得想要的成功。同样的,我也非常反感有人经常弄一些似是而非的名词和术语来彰显个人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最常见的就是有意无意的来论证什么是QA(质量保证)和什么是QC(质量控制)的人。对于那些真心求教的人,我会诚恳的请他去看ISO9000中关于这两个词的定义,然后再告诉他其实这个就是闲扯淡。对于那些不懂装懂还自以为是的人,只有一个字“滚”。说回来,质量策划。任何活动其实都或多或少有个策划的过程。任何质量活动也是。只是策划的深度和广度,具体的表现形式不一而足。有些需要洋洋洒洒,“罄竹难书”。有些只要眼珠一骨碌,就已了然于胸。Quality PlanningPart of quality management, focused on setting quality objectives and specifying necessary operational processes and related resources to fulfill the quality objectives. ——《IS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质量管理中的所有活动,都可以有也应该有质量策划活动。大的从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制造过程的铺设,小的从一个生产质量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质量策划过程。APQP只不过是关于一个具体产品的质量策划过程而已,充其量也就是个项目的质量策划过程,并不是质量策划的全部。而在庞大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比其涉及面更广,过程更复杂的质量活动俯拾皆是。不了解这一点,对质量策划就会有一个天然的误解,对戴明大师的PDCA也就永远停留在一个似懂非懂的地步。当然,大家关注最多的还是关于产品的质量策划。我也不能脱俗,所以今天也说一下关于产品的质量策划。01 质量策划的目的APQP中关于产品质量策划的益处:l 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l 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早期识别;l 避免晚期更改;l 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这话正确,也没有什么新意。其实,跟所有的策划的目的一样,质量策划的唯一目的就是明确目标,并提供实现目标所需的质量活动的行动路线和指南。除非是心态阴暗,这个行动路线理所当然是成功通往预定质量目标的路线。蓄意使其失败的策划叫阴谋。而好的策划能带来什么效果呢?l 有的放矢(目标清晰);l 行动路线清晰(流程连贯);l 资源充足(5M1E绰绰有余);l 责任明确(各司其职);l 控制要求,措施明确(实时监控);l 应急反应明确(最坏的结果也有备无患)。简单点说就是将5W2H(何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法,做何事,做到到什么地步)安排得妥妥帖帖的。将事情安排的妥帖的结果是什么呢?防止犯错。或者至少防止防止犯大错,并少犯错。而防止犯错和少犯错,才能多快好省的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质量管理中,这种防止犯错的专业术语叫做缺陷预防。产品质量策划是缺陷预防措施中最为重要的一环。02 产品质量策划活动的内容这里当然可以直接照搬APQP书中的任何细节。1.0 计划和确定项目2.0 产品设计和开发3.0 过程设计和开发4.0 产品和过程确认5.0 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但我们也可以用更浅显的语言来说这件事情。从根本上来说,质量策划就是明确目标,并明确目标跟现实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弥补差距的行动方法。目标就是客户对这个产品的要求,当然因为组织本身跟客户之间对产品认知的差异,客户的要求通常需要转化为内部的控制要求。而差距通常来自于三个方面:l 认知差异。即对客户的要求缺乏理解。有时是无意的,很多时候也是有意的。l 设计差异。即设计不能完整,充分的体现客户的要求。比如说虎门大桥的涡振,可能大桥管理方希望摆个“水马”什么的也无所谓,但目前的设计无法满足这个要求。l 过程差异。比如说样品还可以,批量生产中完全乱套。过程能力的缺乏导致的质量差距是质量管理中最持久,最难缠的问题之一。l 运作差距。各种完美的初始设计在实践过程中慢慢面目全非。“物是人非事事休,质量欲哭泪先流”,大抵如此。基于此,我们也可以通过为下面几个问题寻求答案来了解产品质量策划的内容。要求。l 客户的要求是什么(外部标准)?l 转化为内部的控制要求是什么(内部标准)?产品和技术能力。l 产品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DFMEA)?l 如何从设计上实现要求并规避这些问题(产品设计开发)?l 技术上能否满足这些要求(PPAP-产品验证,确认)?过程能力。l 生产中产品和过程可能会出现什么典型的问题(PFMEA)?l 如何从技术上实现产品要求并规避这些问题(过程设计开发)?l 过程能否满足这些要求(PPAP-过程能力验证)?产品和过程监控。l 如何保证产品持续符合要求(控制计划)?l 如何保证过程持续符合要求(控制计划,SPC过程监控)?监控有效性。l 测量系统是否符合要求(MSA)?有问题时怎么办。l 应急措施 (控制计划)其实,整个策划过程就是为上述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将这些答案形成文件,然后配以必要的表格和记录,就是一套完整的产品质量策划文件了。03 产品质量策划的流程指定负责人。“冤有头,债有主”,跟干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带头大哥是必须的,且很重要。这个人来自哪里不重要,项目组,质量部,技术部都可以。重要的是有能力(也包括授权)动员整个团队的人员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组织小组。这是一个跨功能小组。但不要形而上学,非得几大常委全部到齐才算。不管人数多少,只要保证能通晓工程、制造、材料、采购、质量、销售、现场服务、顾客的诸多方面的要求就可以。当然,正常情况下质量部门还是要派要员参加的,毕竟,质量策划嘛。制定明确的时间表。需要明确任务,负责人,时间点,监控方法等,跟正常的计划书,项目表每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确定顾客要求。在产品项目的最早阶段,对产品质量策划小组长而言,重要的是识别顾客需要、期望和要求。方法很多,也可以不用任何方法,弄明白客户要求就可以。但客户的要求一定要形成文件。转化为内部控制要求。QFD是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技术,但普通人不太容易掌握。简单点话就直接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理解这个要求。客户收到产品是,首先看到的是包装。所以需要包装规范(包括标签等)。拆除包装后,客户看到的是整个产品。所以需要成品的品质标准,这包括尺寸,功能,安全,环保,可靠性,外观等。然后回到公司内部。每一项来料都要有明确标准,包括外包制程。同时每一个工序都要有明确的标准。理想的模式是任何一个产品都有一份完整的标准书。这个有点难,但应该大有用处。为这些要求(标准)建立合适的检测手段。最终我们需要对产品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手段就是检验和测量。你可以配置专门的或通用的探测装置和测量工具,当然也可以利用人类的感官(适宜的情况下)。无论是何种测量装置和手段,都必须具备必要的精度,准度和稳度。这时,MSA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法。产品设计开发,产品确认和验证。这个5大手册中的APQP,PPAP中讲得很详细,直接看教材更好。过程设计开发,过程确认和验证。这个5大手册中的APQP,PPAP也讲得很详细,直接看教材更好。当然,在上述2个阶段,同步工程是一个很流行的名词。也就说产品,过程同时进行设计和开发,时间上并没有严格的先后之分。生产系统设计开发,过程确认和验证。这的生产系统说的是说从接收客户订单开始,一直到客户交付。组织需要从这个系统中识别现行的生产系统是否支持该产品的正常营运,比如物料BOM是否正确,各类生产指令是否正确无误等。文件更新,系统固化。当所有的策划活动完成,并从产品,过程,系统各方面都得到了验证,那么就需要将各类工程,质量,设计,生产等文件和信息固化到系统中,文件系统中,纳入正常的标准化管理范围。至此,产品质量策划活动大功告成。当然,质量策划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及时更新也是必要的。04 结束语事前控制永远优于事后控制。假定一个产品缺陷在开发阶段得以解决(预防)的成本如果是“1”,那么在生产过程得以解决(纠正)的成本将是“10”,而如果缺陷流出到顾客,那么其挽回成本将在“100”这个级别甚至更高(比如汽车召回)。从设计开发到生产,再到被发运给顾客,产品缺陷造成的风险是呈指数增长的。这是有名的1-10-100法则。所以,使用什么工具和方法来进行策划并不是关键问题。关键问题是要了解为什么要进行策划,并坚定的进行质量策划活动。谋定而后动,也适用于质量管理。当然,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世上也没有完美无缺的质量策划,所以另外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及时行动,及时调整。没有实施的计划永远只是计划,而质量策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施。

卜商

质量管理之行 工具方法篇 统计过程控制SPC 第2部分1/2

目录第一版和第二版前言第一章 持续改进和统计过程控制---介绍---六点说明第一章 第A节 探测和预防第一章 第B节 过程控制系统第一章 第C节 变差的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第一章 第D节 局部措施和对系统采取的措施第一章 第E节 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控制与能力---短期过程能力(指数)和长期过程能力(指数)的区别---CPK和Ppk哪个更大?---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的取样周期---如何使过程得到控制?---过程的分类---过程指数---过程指数的作用或应用第一章 第F节 过程改进循环及过程控制---分析过程---维护(控制)过程---改进过程第一章 第G节 控制图:过程控制和改进的工具---两类错误---如何探测和识别特殊原因---它们(控制图)如何工作?---建立控制图的方法---控制---控制图的控制限的修改---第一章 第H节 控制图的有效使用和益处第一版和第二版前言如果每个顾客都使用自己公司的习惯语言或术语对供应商进行要求和审核,那么会给供应商造成很多的不便,也不利于顾客和供应商的沟通。为了简化并减少对供应商质量要求的差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编写了包括SPC参考手册在内的“五大工具”。“五大工具”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对供应商评定系统中的语言和术语进行标准化处理,便于供应商可以使用SPC等参考手册同时满足三大汽车公司的供应商评定系统的相关要求。本手册是对统计过程控制的一种介绍,但是因为各公司的过程和产品的不同,本手册不能涵盖和指导所有的情况,也不诣在综合所有的SPC技术,所以本手册不限制适用某特定过程或商品的SPC方法,或者说公司/组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应用本手册内容之外的适用的统计方法。既然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开发的SPC参考手册,以便用来管理其供应商,所以这本SPC手册主要是根据汽车行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编制的。第一章 持续改进和统计过程控制介绍要想达到顾客满意的目标,就需要对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进行持续改进。达到目标和有效的改进就需要有合适的方法,而本手册描述了几种基本统计方法,可以使改进更有效。本手册适用于刚开始从事统计技术的员工和管理者,属于SPC的入门级教材,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基本方法和高级方法。六点说明这本手册的编写者没有把这本手册抬得很高,而且作了很多说明,生怕误导这本手册的使用者。编写者们好像也很谦虚,毕竟和专门搞研究统计学的专家教授们比起来,在理论层面不一定能比得过专家教授。但是在理论的具体应用上,可能还是实践者们更有经验。虽然这本手册的编写者们总结了很实用也很有价值的经验和技巧,但还是非常谦虚地说是在和大家“讨论”。在开始讨论之前,有以下六点需要说明:1)收集数据和使用统计技术并不是最终目标,真正的目标是通过统计技术实现改进效果。应该将增长知识作为行动的基础,要把理论用于实践,知行合一。2)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数据准确,所以在收集数据之前要确保测量系统的适宜性,如果测量的变差在过程的总变差中占很大比例,数据就可能不准确,而数据不准确就有可能作出不恰当的或错误的决定。因此在本手册中,假设了测量系统分析已经处于受控状态,并且对过程总变差没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应用SPC的前提是先做测量系统分析MSA。3)研究变差和应用统计技术可以适用于任何领域的改进,比如车间、办公室、行政服务等。比如产品的特性,记账的差错率,销售额等。本手册重点放在车间应用中,对希望在行政管理及服务中应用的读者,建议参考附录H中的参考文献。4)SPC代表统计过程控制(是“统计过程控制”的简写),但以前的统计方法常用于产品而不是(用于)过程。应用统计技术来控制输出(例如产品或零件)应仅仅是第一步,只有当产生输出的过程成为我们努力的重点,这些方法才能在改进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充分发挥作用。统计过程控制,顾名思义是用来控制过程。控制过程才有利于得到预期的过程输出。5)虽然手册中的每一点都通是由经过实践的案例来说明的,但是要真正理解这些知识,读者还需要进一步联系实际工作,因为实际工作经验是无法取代的。6)本手册可看成应用统计技术的第一步,它提供了被普遍接受的方法,并在许多场合得以应用。然而,还是存在一些例外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中,盲目地使用这些方法是不恰当的。本手册不能代替从业者对提高统计方法的知识和理论的需要,我们建议读者寻求正规的统计学教育。当读者的过程和统计方法的应用已经比本手册所述的内容更先进时,我们建议读者向具有一定的统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人员请教关于其他统计技术的适用性。任何一种情况下,所有的程序都必须满足顾客的要求。SPC参考手册中的内容如果不适合于公司的实际情况,那就不要随便地盲目地应用这些内容,不要生搬硬套地使用工具方法。如果你自认为你现在使用的统计方法比这本SPC参考手册的内容更先进时,你就先找更有水平的人请教一下,请教的人不但要具备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经验。光懂理论是不行的,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理论指导实践。要想提高统计技术的理论知识,就去学习正规的统计学。另外,SPC参考手册因为篇幅所限,更偏重于基础原理和基本概念的介绍,以及对实践经验和技巧的总结,但是解释和案例说明都不算太详细。要想深入学习SPC,建议阅读高等教育出版的第二版《新编质量管理学》。这本书是当时我们学校的教材,本书的主编张公绪教授和孙静教授应该是中国质量管理专业研究的领军人物,编写的著作非常认真和严谨。正是这本书让我在SPC学习方面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第一章 第A节 探测和预防探测是容忍浪费,预防是避免浪费。从事后发现不合格到事前预防不合格,这需要理念的改变,更需要方法的改变。检验或检查是用来识别和判断产品是否符合产品规格/规范,是属于对产品合格与否的探测。当检验发现不合格品时,不合格已经发生了,相当于浪费已经发生了,所以仅仅靠检验和检查的质量控制是不能避免和预防已经发生的不合格的浪费。要想避免不合格的浪费就需要提前预防不合格的发生,而产品是过程的输出,只有控制过程才能预防不合格的发生。如何控制过程?这就统计过程控制所研究的范畴,也是统计过程控制SPC的作用和价值。下面图片是第二版《新编质量管理学》的内容:第一章 第B节 过程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可以称为一个反馈系统。因为SPC能利用统计分析来反映过程运行的情况,能提示和预警过程的正常和异常,相当于为过程的调整和采取措施提供了信息反馈,所以SPC也一类反馈系统。从控制的角度来说,控制需要根据输出(响应)结果的反馈信息来调整输入(激励)和过程,输入和输出之间形成闭环。同理,PDCA也是循环的闭环,也要将检查C的信息反馈给策划D,做出决策后进行A。下面讨论这个系统重要的四个基本要素:1.过程---所谓过程是指供应商、生产者、人、设备、输入材料、方法和环境,以及使用输出的顾客等要素的共同作用。过程的性能或绩效取决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沟通(反馈和闭环)、过程的策划或设计,实施的方式,以及运作和管理的方式等。过程的单个或部分要素只有在整个过程中才能发挥作用,或者说过程是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让过程维持良好的水准,需要各个要素的共同作用,仅仅靠一个要素或部分要素无法达成整体的过程绩效。2.关于过程性能的信息---过程本身以及其内在的变化会影响过程的输出(或过程的性能),简单地说就是过程影响结果。过程输出的结果的情况就是过程的绩效(性能)。反过来说,要想提前知道过程绩效(或性能)表现的怎么样?那就需要研究和了解过程的输出结果。既然过程影响结果,那么要想得到好的结果就需要关注过程本身及其变化。过程本身及其变化可以称为过程特性,比如温度、循环时间、产量、延迟和中断的次数等。注意,这里的过程特性需要广义理解,不要局限于工艺参数等过程特性,因为从不同的层次理解,上游层次的过程结果会是下游层次的过程特性。照此理解,过程的输入和输出都是过程的一部分,就像“乌龟图”中的头和尾都属于乌龟。收集和监测过程特性与目标值的差距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做出正确地解释,就可以判断过程运行得是否正常。比如过程的产量不高,生产一个产品的标准工时较高,时常停机或延误,这样的过程绩效肯定不算太理想。如有需要,就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纠正过程或过程输出。收集关于过程性能的信息就是为了给采取措施和改进提供输入。举一个例子以便更简单点说,比如一个制造过程总是停机或总是发生延误,这样的过程应该在不正常地运行,这样的过程绩效或过程性能估计也不会太好。像停机次数或延误时间这样的信息就能反映过程是否在运行正常,研究和分析这样的信息并采取纠正措施就能提高的过程的性能。3.对过程采取措施---为避免一些重要的特性(过程或输出)偏离目标值太远,对过程采取措施往往是比较经济的。这样能确保过程输出的稳定性和变差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过程的输出是产品,产品的特性称为产品特性;产品是输出,也可以说成是输出特性。产品有特性,过程也有特性,所以一般分为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学习和使用过控制计划的应该知道,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都需要在控制计划中控制。控制过程才能更好地控制结果,尤其是在产生不合格产品之前就进行预防是更经济的方法。过程的要素一般包括“人机料法环测”。车间温度、湿度等都属于环境要素。所谓对过程采取措施无非就是改变过程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4.对输出采取措施---对输出采取措施往往是最不经济的,它仅限于对输出进行探测并纠正不符合规范的产品,而没有处理过程中的根本问题。如果不分析和解决发生不合格的原因,那么就只能被动地挑选产品,并报废和返工不合格的产品。对有不合格风险的产品进行检验或挑选应仅仅是过程不稳定情况下的临时措施,只有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措施,才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因此,下面的讨论重点将放在过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上,以便对过程本身采取纠正措施。请记住,重点应该是预防而不是探测。在此也可以看出,SPC主要是收集和分析信息,为采取纠正措施或作出决策提供信息输入。 第一章 第C节 变差的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没有两件产品或特性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任何过程都包含很多引起变差的原因。也就是说任何产品之间都有差异,产品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如何衡量产品之间差异的大小?产品之间的差异如果用统计学的术语来说就是产品的变差。过程及其要素是变化的,所以会导致产品的变化。例如机器和其固定装置间的游隙或间隙,会引起零件间的差异的短期的(变化)、。另外一些变差原因,只有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才对输出造成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在工具或机器的磨损下逐渐地发生(逐渐的变化)。工艺调整,原材料批次的变化等可能会导致阶段性变化,也就是不同的产品批次之间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设备不稳定或动力不稳定可能会造成产品之间不规则的变化。由于变化点的影响,不同的时间下过程的条件可能也是不同的,而不同的过程条件可能会导致产品间明显的差异,所以在不同的时机测量产品时,测量结果会受过程条件的影响而有差异。另外,即便是同样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时间测量或者是测量的周期不同,也会导致明显产品的明显差异。比如易损的工装会影响产品特性,如果在短时间内抽取产品进行测量,工装磨损不会对产品产生明显的影响,产品之间不会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抽样的间隔时间比较长,因为工装的磨损程度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所以间隔较长的产品抽样测量结果也会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测量的周期也会影响到产品变差的数值。总结地说就是,不同的测量周期和不同过程条件下的产品测量,都可能会对产品变差有明显的影响。造成变差的来源也可以说成是导致变差的原因,导致产品变差的原因可区分为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普通原因---指的是那些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多种的变差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过程中的普通原因会产生一个稳定的且可重复的分布,我们称之为“处于统计上受控制的状态”、“统计受控”、或有时简称为“受控”。普通原因产生的是一个处于偶然原因下的稳定系统,如果一个过程只存在变差的普通原因且不改变时,该过程的输出是可以预测的。普通原因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始终作用于过程;二是多种普通原因综合作用在一起只会对产品产生随机的效果。同时满足这两个主要特征才属于普通原因。如果是间歇发生的原因,那就属于特殊原因了。假设一下,如果几个普通原因同时停止作用了,这时的输出就可能在统计上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因为只处于普通原因作用下的过程输出是随机的,且是稳定的,所以才可以对过程进行预测。反过来说,如果一个过程的输出是不稳定的,是没有规律的,那么就无法对过程输出进行预测。特殊原因(通常也称可查明的原因)--指的是这样的因素,他们引起的变差仅影响某些过程输出。这些原因通常是间歇发生的,不可预测的。特殊原因的信号是:一个或多个点超出控制限,或在控制限内的点出现非随机的模式。除了特殊原因的文字描述,另外就是在控制图上区分特殊原因。所以从“统计”上讲,只有产品或过程的输出发生明显的变化才能识别出特殊原因。如果有特殊原因,但是识别不出,那就是“漏发警报”。所谓明显变化用统计的语言就是一个点或多个点超出控制限,或在控制限内的点出现非随机的模式。对于直接超出控制界限的情况,除了“虚发警报”外,一般就是特殊原因。但是有时特殊原因也不一定能直接让控制图的点出界,这时就有可能导致了所谓的“漏发警报”。比如,某些特殊原因,虽然是特殊原因,但是对产品的影响可能有时大,有时小,因为其影响程度变化不定所以不容易在控制图上识别出来;还可能是因为特殊原因的间歇发生,所以其对产品造成的影响无法或不容易在控制图上显示出非随机变化。当然,如果特殊原因具备上述两种情况,可能就更不容易识别了。特殊原因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通常为间歇发生,但也可能是持续发生;二是通常为不可预测,但也不一定不能预测,有时也可以预测;三是通常会对产品变差造成非随机的影响效果。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就属于特殊原因。只要是间歇发生的或不可预测的,都属于特殊原因,但是特殊原因不一定是间歇发生或不可预测,可预测的也可以是特殊原因,因为特殊原因有时也可以预测,所以在第一章第E节中说:“特殊原因已被识别,其记录表明具有一致性和可预见性”。因为特殊原因的影响程度或影响能力,有的特殊原因在相对的短时间内可能无法产生明显的非随机影响。特殊原因除了文字上的定义和描述外,主要还是从“统计”上去区分。所以学习SPC一定要理论联系实践,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特殊原因通常也称为“可查明”的原因的意思是:如果过程有特殊原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能通过控制图体现出来,或者说通过控制图一般就能知道过程是否有特殊原因的影响。这就是说,过程的输出显示为不受控时就是有特殊原因影响,至于是哪种或哪个特殊原因的影响,不一定能识别和区分出来。“可查明”并不能准确知道具体是什么特殊原因,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个物品规定了摆放位置,且摆放位置很清晰可视,一般能轻易区分物品是否被挪动。如果物品被明显挪动了或超出了规定的位置,那就很肯定物品被挪动了,这就相当于特殊原因,但是物品是谁挪动的?还是因为环境变化自己滑动的,那就不清楚了。只是知道物品被挪动了,属于异常,但是不一定知道是什么具体原因导致了物品挪动。比如物品在某一段时间内被挪动了,又被恢复了,或者是如此重复进行几次,但是在某一时刻观察其位置变化并不明显,这样的异常或特殊原因就可能无法或不容易被发现。除非变差的所有特殊原因都被识别出来并且采取了措施,否则它们将会继续以不可预测的方式来影响过程的输出。如果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过程的输出将不稳定。特殊原因通常是间歇发生的,不是持续发生,尤其是发生频次很低的特殊原因,更是很难被识别和具体区分出来。特殊原因虽然通常是间歇发生,但不一定都是间歇发生,有的特殊原因也可能会持续发生或持续影响过程,比如刀具磨损、刀具重磨等(请参见第一章第E节)。但是,要注意的是,持续发生的特殊原因也不意味着就一定容易识别。就像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就算持续发生不合格,也不一定就能轻易找到原因。特殊原因虽然通常是不可预测的,但不一定都是不可预测,比如有的特殊原因只对产品造成固定程度的影响,虽然在统计分析上属于特殊原因,但它是可以预测的。比如工装定位有一定的偏差,可能对产品的尺寸是固定的影响。就像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是有规律的可预测,但是其他某些系统误差可能是线性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可以预测,所以特殊原因也又可能可预测。比如模具的冷却水没有打开,温度会慢慢升高,这样的异常或特殊原因就有可能是有规律的,也可能是可以预测的。特殊原因对产品的影响有的有利,有的有害。有害的特殊原因要识别出来并消除掉,有利的特殊原因也要识别出来使其成为过程中恒定的一部分,也就是对有利的特殊原因进行标准化,使其持续发挥有利作用。对于一些成熟的过程,顾客可能会给予特许,让存在一个稳定发生的特殊原因的过程进行下去。这样的特许通常要求:过程的控制计划能够确保符合顾客的要求,并且保证过程不受别的特殊原因的影响(见第一章,第E节)。这就相当于某些特殊原因虽然在统计上可能不可预测,也可能会对产品造成统计上的明显影响,但是属于已知的和可控的。比如过程性能指数很高,虽然在统计上不可控,但是距离产品规格限的距离是“可控”(这里的“可控”不是指统计上“可控”,是广义的可控,在这里是指可以管控在规格范围内)且可预测的,或者是很少有机会超出产品规格,像这样的特殊原因就可能会被顾客特许接受。在第四版《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参考手册》之“2.2.11.2质量指数”中这样说到:“对于带有已知的和可预测的特殊原因且输出满足规范的过程,应使用Ppk”。第一章 第D节 局部措施和对系统采取的措施局部措施---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通常由与过程直接相关的人员来实施,通常可纠正大约15%的过程问题。对系统采取措施---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普通原因,几乎都需要采取管理上的纠正措施,通常可纠正大约85%的过程问题。下面图片是《质量工程师手册》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生产制造出现了特殊原因或异常导致了产品不合格,只需解决这些特殊原因即可解决问题,不需要进行全部的调整。如果是由于整个过程的随机综合作用导致,那就只能针对整个过程进行调整。比如为了生产一个新产品而设计了制造过程,调试完成前的过程可能受很多特殊原因影响,需要技术人员进行调试,经过技术人员调试后,该解决的问题也都解决了,过程也处于统计上的稳定状态了,但是在稳定情况下,过程能力CPK只有1.2,要想再提高过程能力,只能从整个制造过程的设计上着手解决,就需要管理者进行决策,是对该过程进行整体升级呢,还是再买个设备呢。解决局部的和技术上或操作上的问题,是由现场相关人员负责,而重新再设计个制造过程,或者是需要重新买个设备,或者是更换更好的原材料供应商,那就属于管理者决策的职责范围。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有时相关人员会说,受限于工艺能力或技术条件,或受限于设备的类型和精度等,过程能力只能是这个水平了,要想再提升,只能更新工艺或技术方案或设备等。如果是受限于过程整体的工艺或技术水平,而不是工艺技术人员的调试能力导致的过程能力低,那么即便给工艺技术人员再大的压力,工艺技术人员也无法解决,需要工艺技术人员汇报给管理者,说明是由于普通原因导致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只能是管理者去解决和决策,这就是所谓的系统的措施。如果是因为工艺调试能力不足,或者是工艺设计不合理导致的问题,或者是工装的问题,这就是需要工艺技术人员解决的,而不是管理者的责任,这就是所谓的局部措施。如果不能正确区分是谁的责任,或者是不能准确区分该采取哪种措施,就会影响问题的解决。第一章 第E节 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过程控制系统的目的就是对过程当前和将来的状态作出预测,以便对影响过程的措施作出经济合理的决定。这些决定需要平衡不需控制时却采取了措施(过度控制或干预)和需要控制时未采取措施(控制不足)的风险。就是说该采取措施就采取措施,不该采取措施就不采取措施。如果不该采取措施时采取了措施就是过度控制或干预,好像没事找事和多此一举;如果该采取措施时却没采取措施就是控制不足,好像该管不管和坐以待毙。“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需要经济合理的决定。为什么可能会导致决定的错误?因为使用控制图有“虚发警报”和“漏发警报”,也就是两类错误。过程控制系统的目的就是对过程当前和将来的状态作出预测。这句话有什么涵义?如何才能作出预测?为什么能作出预测?既然是“过程控制系统”,那么控制的涵义里当然应该包括能对过程进行预测,如果不可控或者不稳定,怎么能预测呢?!能预测就表示有规律可循,如果没有规律怎么能进行预测呢?有规律的前提是什么呢?那就是过程仅仅受普通原因的影响,过程的输出符合随机模式,所谓的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就是规律,既然有了规律就能对过程的未来状态进行预测。首先应通过探测并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使过程处于统计受控状态,这样其性能就可预测了,并可评定其满足顾客期望的能力。一般来说,由于统计受控的过程服从可预测的分布,从该分布便可以估计出符合规范产品的比例。只要过程保持统计受控状态并且其分布的位置、分布宽度及形状不变化,就可以继续生产相同分布的符合规范的产品。下面图片是中国质量协会组织编写的第三版《六西格玛管理》中的内容,也是说通过过程输出结果的规律性,(就)可以探测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下面图片是《质量工程师手册》的内容:过程在统计控制下运行指的是仅存在造成变差的普通原因。这样,过程控制系统的一个作用是:当出现变差的特殊原因时提供统计信号(该作为时就有所作为),和当不存在特殊原因时避免提供错误信息(不该作为时就不作为)。结合上图再接着对“过程控制系统”进行解释。过程控制系统顾名思义是用来控制过程或者是过程得到控制。过程得到控制就是过程处于统计上的“受控”状态。什么是统计受控状态?就是消除了过程的特殊原因,仅仅受普通原因的影响。也就是说,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了(结合上图,过程得到控制,简称过程控制),也就有规律可循了,能对未来进行预测了,这样,过程控制系统的一个作用是:当出现变差的特殊原因时提供统计信号,能识别和区分过程的异常,就能及时采取措施,这就是所谓的“过程控制”。结合上图以及文章的解释,是不是更容易理解“过程控制”这个“生硬”的概念了呢。注意:蓝色字体为参考手册的原文,用手册的原文是为了增加文章的可信度。过程如果仅仅受普通原因的影响,在统计受控或稳定状态下运行,就有规律可循或是可以预测未来状态;既然有规律可循就能区分过程运行得是否正常。“过程控制系统”这个词可能会被感觉很“高大上”,但在提供“统计信号”的事情上,其实就是控制图的任务。有时SPC或CPK只是被用来评估过程的能力是否满足要求,评估完后就不再继续使用,相当于只是一个一次性的评估工具。SPC的真正好处在于把它作为一个持续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仅仅当作符合性判定的工具。比如经过初始过程研究的分析和调整后,过程已经稳定运行,过程能力指数CPK也符合要求,如果不继续对过程进行监控,但是当因为变化点导致的特殊原因发生时,过程能力还是会受到影响。所以SPC的真正好处应是用于过程的监控,收集和分析过程信息,判定和预测过程当前和未来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下面这些内容是2009年的总结:上周二去一家公司面试,被问到过程控制(SPC)中控制图和Cpk的区别,被面试的人“教育”了一番,听着面试主考官的解释,真是不敢恭维,又不好意思反驳,毕竟人家是占据有利的时局。郁闷之余,只好自己在博客中抒发一下感慨,也是把自己的所学做一下总结和提升。任何工具和手法都是为了目的而应用,不能脱离目的为了用而用。控制图中最常用的应该就是平均值和极差图了,那就以此为例与Cpk做比较。控制图的目的是起到预警作用,在制程有特殊原因的时候发出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不良产品的产生。控制图分两种,一种是分析用控制图,一种是控制用控制图。分析用控制图是在制程运行的初期阶段分析制程的特殊原因,找出特殊原因并采取措施,使制程变成稳定状态,当制程处于稳定状态时,计算出控制图的上下限,此时的控制图为日常用,即所谓的控制用控制图。Cpk是表示短期的过程能力指数,也代表着一定的良率,是短期现状能力的一种表现,是制程能力的评估。计算Cpk的数据要取自正态分布的样本,因为过程能力的计算的理论基础就是正态分布。Cpk的计算也可应用控制图的数据(在没有异常值的情况下)。2009年7月12日控制与能力讨论过程能力时,需考虑两个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的概念:即过程能力(Process Capability)和过程性能(Process Performance)。过程能力由造成变差的普通原因来确定,通常代表过程本身的最佳性能,当过程似乎在统计受控状态下运行时,过程能力可以得到证实,它与规范无关。然而,内外部的顾客更关心过程性能,也就是过程总的输出以及与他们要求(定义为规范)的关系,而不管过程的变差。这句话有问题,请仔细认真理解和分析。因为是基础知识,涉及概念理解的准确性,所以下面要非常详细地进行“论证”,搞清楚这句话的真实意图。为什么过程能力与规范无关?那就需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规范”,再了解过程能力的数学或公式定义。按照ISO9000:2015中3.8.7对规范的定义,规范属于文件。虽然规范是阐明要求的文件,其实规范的本质就是“要求”,因为规范或文件就是阐明要求或承载要求。ISO9000中的术语只是通用的,涵义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泛,所以还需要结合在标准或参考手册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或语境,进行更加精准的理解。如果不对ISO9000术语或者是体系标准框架下的术语,亦或是ISO通用的术语很熟悉,那么学习和理解标准条款就可能会遇到困难,也可能产生偏差和误解。既然是ISO的术语,也意味着术语的涵义或意思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很多公司的习惯(比如作为最佳实践参考的公司)。接下来再看看第二版《统计过程控制SPC参考手册》的附录G对“规范”的解释。请参见下图。从第二版《统计过程控制SPC参考手册》的附录G对“规范”的解释可以知道:在SPC参考手册中的“规范”是一个工程要求,用来判定特定的特性是否可以接受,说白了就是产品规格或产品规范。比如对一个产品的特性进行CPK计算时,可能会有双边公差或单边公差,也可以说是双边规范或单边规范。ISO9000术语3.8.7规范的示例中以及注解1中说,规范可以是技术图纸、产品规范、性能规范等。了解了SPC参考手册中“规范”的意思,还需要再了解“过程能力”的定义或解释。第二版《统计过程控制SPC参考手册》的附录G对过程能力的解释如下。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下,对于计数型数据,过程能力通常被定义为不合格品或不合格的平均比例或比率,所以用不合格率也是可以表示过程能力的,例如在IATF16949:2016版标准的9.1.1.1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中就说用“批次对规范的符合性”可以当作过程能力的替代方法。第四章第A节对过程能力的说明如下: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新编质量管理学》中这样描述过程能力:顺便再看看第一版SPC参考手册是在怎么说的,请参见下面图片:按照附录G和第四章第A节内容的说明,再对比第一版SPC参考手册的内容,可以确定过程能力就是过程固有变差的6σ(估计值)范围,计算方式为6乘以σ,它的数值越小越好;或者说计算和统计完固有变差σ的估计值之后,再乘以6就是过程能力。从过程能力的说明以及公式来看,和产品的规范或规格没有关系,所以在第一章第E节对过程能力进行解释时说:过程能力与规范无关。过程能力与规范无关,这句话表达得太简单了,相比较而言,第一版的内容表达和描述得更详细,也更好理解。这里再顺便想一想,CP和CPK的计算公式是不是和产品的规格公差有关,而过程能力和公差没有关系!所以,按照SPC参考手册的定义或说明,或者是严谨地说,“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是不同的意思,也是不同的公式,这这里先提前说一下,后面再详细解释。再看看SPC参考手册对过程性能的说明和定义。第二版《统计过程控制SPC参考手册》的附录G对过程性能的解释如下:第四章第A节对过程性能的说明如下:内外部的顾客更关心过程性能,也就是过程总的输出以及与他们要求(定义为规范)的关系,而不管过程的变差。这句话又怎么理解和解释呢?按照“过程性能”定义和计算方式,过程性能是过程总变差估计值的六倍范围,和变差有关系,反而和“规范”没有关系。为什么不管过程的变差呢?反而和规范有关系了呢?是过程性能不(用)管过程的变差?还是顾客不管过程的变差?这句话和过程性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是不是有矛盾了?将ProcessPerformance翻译为“过程性能”是否合适?按照汉语习惯好像不太好理解。其实中国质量界一直存在不同意见或说法,而且中国的质量管理的前辈们也坚定和坚持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新编质量管理学》中,将过程能力分为了短期过程能力和长期过程能力。长期过程能力对应的是过程的总变差,相当于SPC手册中的“过程性能”。将Process Performance翻译为“过程实绩”,也可以理解过程绩效。过程实绩和过程性能,哪一个更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呢?!当然是过程实绩或过程绩效更合适啊!在SPC参考书手册中,CPK 和Ppk分别翻译为能力指数和性能指数,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第二版《新编质量管理学》以及中国质量协会组织编写的第三版《六西格玛管理》则将CPK 和Ppk分别翻译为能力指数和绩效指数(或实绩指数),并且将CPK定义为短期过程能力指数,将Ppk定义为长期过程能力指数。通过对比中国质量管理领域相对比较权威的相关的资料可以知道,将Process Performance翻译为过程性能其实是有些不合适的。但是如果将ProcessPerformance按照过程绩效或过程实绩理解,还是和第二版SPC参考手册的这段内容对应不上,而且还感觉第二版SPC参考手册的这段话的内容有些别扭或者是有些矛盾,尤其是按照ProcessPerformance定义的公式来说,更是和刚才的这段内容有矛盾。难道是除了翻译的问题外,第二版SPC参考手册的这段内容也有问题?虽然Process Performance有公式定义,难道在这段话中,此“过程性能”不是公式中定义的那个6倍过程总变差的“过程性能”?即此“过程性能”不是彼“过程性能”。再重复一下感觉有问题的这段话:内外部的顾客更关心过程性能,也就是过程总的输出以及与他们要求(定义为规范)的关系,而不管过程的变差。既然仅仅从文字内容的表面看,这段话的确是矛盾的,那就再来增加点证据,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即从这段话的意图去分析是否有问题。看看第一版SPC参考手册的内容,和第二版的内容对比一下。下面是第一版SPC参考手册的内容,为了更稳妥和严谨,中文和英文一起查看。下面是第二版SPC参考手册的内容,也是中文和英文一起查看:从第一版和第二版SPC参考手册内容对比发现,第一版的这段话中在讨论“过程能力”时没有出现“过程性能”这个词,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内容是有明显的差异,所以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了(但是意图其实是一样的),第一版的说是“内外部顾客更关心过程的输出与规范的关系如何”,相当于顾客只关心输出的产品是否满足规范。对比第一版SPC参考手册,再结合《新编质量管理学》和《六西格玛管理》等资料,通俗点表达和总结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内外部顾客更关心产品是否能满足产品规格的要求,而不关注过程的变差如何。也就是顾客比较关注过程的实际绩效,或关注“过程实绩”。如果将过程性能理解为过程绩效,且别把这个Process Performance对应到六倍西格玛那个“过程性能”的定义,只是广义地理解为过程绩效即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供应商的不合格产品因为时常流到顾客端,让顾客很生气,所以顾客有时可能会说:不管你们内部怎么乱,工艺有多差劲,只要别将不合格流出来就行。过程能力低是容易产生不合格品,但是认真检验或检查,就能防止不合格品的流出。过程的输出是什么?过程的输出是产品,顾客关心产品?关心产品什么啊?关心产品是否合格!关心产品和产品规范或产品规格的关系,就是关心产品合格与否,而不考虑过程的变差是受什么原因影响。产品的波动是随机也好,是非随机也好,不管是统计受控状态,还是受特殊原因影响,顾客都不太关注,只是关注发到顾客端的产品是否合格,这就是顾客所需要的过程的实际绩效或“过程实绩”。所以第二版SPC参考手册第四章第B节中的内容中这样说到:“性能指数Ppk表示过程性能是否实际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请参见下面的图片,是第二版《新编质量管理学》对Pp和Ppk的说明。从这里可以知道,Pp和Ppk的计算不需要稳态,也就是过程即便有特殊原因影响也可以计算Pp和Ppk,因为Pp和Ppk主要是想反映当前的实际状态,也就是不管过程受什么原因影响,主要是想表达过程实际的绩效到底怎么样。备注:虽然“过程性能”翻译得不合适,但为了和第二版SPC参考手册的内容相一致,也是为了对照,在下面的文章中,有时还会使用“过程性能”,但也会根据语境使用“过程绩效”或 “过程实绩”,亦或是表达为“过程的实际绩效”。不管是“过程性能”还是“过程绩效”,只是翻译的差异,它们都是对应统一个词Process Performance。

神化

AS9100D之一AS9145(航空航天产品项目管理)

最近小编走访了几家咨询公司辅导过的AS9100D企业,看到有几家通过世界级的认证公司(简称BX BXXAXX)通过,发现AS9145项目管理的标准咨询工作没有开展?企业一口回应,没有提供这个方面的标准,老师也没有讲?今天小编汇总一下,因为目前中国没有中文版翻译,小编英文水平太有限,有错误,请指教!感激不尽。AS9145是为了先期产品质量计划(APQP)和生产部件批准过程(PPAP)在航空、航天和国防产品上的应用而创建的。产品质量策划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从项目策划到量产后的维修和服务过程。This standard was created to define the aviation, space, and defenseprocess requirements for Advanced Proct Quality Planning (APQP) and ProctionPart Approval Process (PPAP). The APQP aspects of this standard define amethodology for ensuring that the proct development processes deployedthroughout the aviation, space, and defense instries are fully integratedphased processes that extend from concept and design through manufacturingprocess planning and execution, and on into proct use, service, and customerfeedback. 第一阶段-策划 Planning1.产品设计要求Proct design requirements;2. 项目目标-安全性、质量/可制造性、使用寿命、可靠性、耐久性、可维护性、时间进度和成本 Project targets– safety,quality/manufacturability,service life,reliability,rability, maintainability,schele, and cost3. 初始关键项目和特殊特性Preliminary listing of Critical Items (CIs) and Key Characteristics (KCs)4.初始原材料清单 PreliminaryBOM5.初始流程图 Preliminaryprocess flow diagram6. 工作说明书评审SOW review7. 初始采购计划 Preliminarysourcing plan8.项目计划 Project plan第二段产品设计与开发 Pro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1.DFMEA设计风险分析 Design riskanalysis*2.图纸和/或配方(考虑DFMEA的分析结果)Design records and BOM*addressing the findings of the design risk analysis3.制造和装配设计DFMA,tolerance, stack-up analysis, etc.4.特殊要求(包括:特殊特性和关键项目)Specialrequirements,including proct KCs andCIs listings5.采购计划的风险分析 Preliminaryrisk analysis of sourcing plan6.包装规范 Packagingspecification7.设计评审报告 Design reviewreport8.产品开发计划 Developmentproct build plan9.设计验证计划和报告Design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plans, and associated results10.可行性评估 Feasibilityassessment第三阶段过程设计与开发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1.工艺流程图 Process flowdiagram*2.平面布置图 Floor planlayout3.生产准备计划 Proctionpreparation plan4.人员配置和培训计划(人力资源)Operator staffing and training plan (Human Resources)5.PFMEA*6.关键过程 Process KCs7.控制计划 Control plan*8.初始能力评价计划 Preliminarycapacity assessment9.作业指导书 Work stationdocumentation10.测量系统分析计划MeasurementSystems Analysis (MSA) Plan11.供应链风险管理计划Supply ChainRisk Management Plan12.物料处理、包装、标签及零件标记批准Material handling,packaging, labelling, and part marking approvals*13.生产准备情况审查结果ProctionReadiness Review (PRR) results第四阶段产品和过程的确认 Proct and process validation1.试生产Proct fromproction process run(s)2.测量系统分析 MSA*3.初始过程能力研究报告Initialprocess capability studies*4. 控制计划Control plan*5. Capacity verification6.产品验证结果Proctvalidation results7.首件检验报告 First ArticleInspection Report (FAIR)*8.生产件批准文件 PPAP file andapproval form*9.客户特殊要求 Customerspecific requirements*第五阶段量产及服务 On-Going proction, use, and post-delivery service1.质量指数(CPK、PPM、返品率)Quality indices [e.g., CpK,Parts PerMillion (PPM),rejection rates]2. 质量与可靠性相关的绩效指标 Key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s) reflecting proct quality and reliability3.项目目标实施记录Evidence thatproject targets have been met4.准时交付的绩效指标 On-timeDelivery (OTD) and capacity KPIs5.准时交付和能力改善计划 OTD andcapacity improvement plan6.维修目标和计划MRO KPIs andplan(s) to reach the established targets7.项目总结报告 Projectclosure recommendations8.持续改进计划Continuousimprovement actions9.经验积累 Lessons learned10.技术文件更新(DFMEA、PFMEA和CP)Updated design risk analysis,PFMEA, and control plans

此小年也

周一机构一致看好的十大金股

良信电器(002706)深度报告:从驰援雷神山看医疗设施投资对公司业绩的拉动事项:在本次疫情中,公司向武汉雷神山等医院建设项目提供了多种低压电器产品。我们预计,在本次疫情之后,政府将明显加大在医疗设施领域的投资,对低压电器中高端市场规模增长有明显推动作用,公司有望显著从中受益。本文以武汉火神山医院为例,基于火神山的设计图纸,测算了医疗建筑的低压电器用量;此外,我们通过对当前所有公开招标的医疗建筑项目进行分析,测算了每年医疗设施领域低压电器的需求量。根据我们的测算结果,未来两三年内每年医疗设施建设带来的低压电器需求超过百亿元,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又一个爆发点。平安观点:战疫之下,医疗设施领域投资有望大幅增长:在本次新冠疫情中,武汉及全国各地为了抗击疫情,加急建设了火神山、雷神山等多所小汤山模式医院。目前我国医疗设施领域的投资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截至18 年,我国共计建有各类医院33009 所,较08 年增长67.5%,同期GDP 增长为188%,显示出在过去的十年里对于医院建设的投资相对薄弱。医疗设施领域是低压电器的下游重要应用行业之一,医院等各类医疗设施对供电安全性、可靠性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手术室、ICU 等关键场所,因此通常来看医院项目的定位为中高端档次的低压电器。我们认为,经过本次疫情,政府可能将加大在医院等医疗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对于已经开始筹划的医院建设项目,预计项目推进速度也将显著加快;公司此前在医疗设施领域已有多个项目案例,有望显著受益于本次新基建投资中对医疗设施领域投资的增加。以火神山项目为例,医院项目低压电器需求量接近千万元:医疗建筑项目由于有多种一二级重要负载,对低压电器有着严苛的要求,同时双路供电的设计要求也进一步提升了医院项目的价值量。我们以近期建设的武汉火神山医院为例,根据设计图纸对医院项目的低压电器需求量进行了测算。根据我们的测算结果,火神山医院项目的低压电器价值量在700 万元左右。考虑到火神山医院为专用医院,与三甲等综合性医院相比,在医技楼部分需求量明显偏小,我们估算三甲医院项目的价值量约为1000 万元左右。根据我们在RCC 项目招标网站查询的结果,18年至今的三级、二级医院等各类医疗设施建设项目共计超过两万个,其中尚未进行招标的项目占比约为57%。我们测算在19 年医疗建筑领域的低压电器需求量约为50 亿元,在政府投资大幅增加的背景下,预计未来两三年每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 亿元以上。公司在医疗建筑领域有多个项目案例,有望显著受益于投资增加带来的需求增长:由于医疗建筑对配电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较高要求,在过去用户倾向于使用施耐德等外资品牌,对于国产品牌而言属于进入门槛较高的领域。公司通过在产品技术性能与品牌推广两端的发力,已经拥有了多个三甲医院的项目案例,以广东祈福医院项目为例,该医院为获得国际JCI 认证的三甲医院,公司为该项目的低压配电系统从一级配电房部分到二级、三级配电箱提供了NDW1A 框架断路器、NDQ3 双电源转换开关、NDM3L 漏电保护塑壳断路器、NDB2 微型断路器和NDU1 浪涌保护器等多个品类的低压配电产品。除了常规的医院项目之外,公司在本次抗击疫情中,向武汉雷神山医院、贵阳“小汤山模式”医院-将军山医院、北京海淀区温泉卫生院等项目提供了塑壳断路器、双电源开关、微断和浪涌保护器等多品类产品。我们预计在本轮医疗设施领域的大规模投资中外资低压电器厂商的份额将被以公司为主的国产高端品牌逐步替代,公司在其中的份额有望逐步提升至10%以上。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低压电器高端品牌龙头企业,近年来通过在产品端和市场营销两端的共同发力,品牌认可度在行业客户中持续提高。我们预计,本次疫情之后,政府在医疗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将显著增加,根据我们的测算,今后两三年医疗设施建设领域有望每年带来超过百亿元的高端低压电器产品需求。公司在国产品牌中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并且具备多个三甲医院的项目案例,在行业客户中具备良好的口碑。我们预计,公司将逐步替代过往外资品牌在医疗建筑领域的份额,医疗设施建设领域的需求有望成为继地产、5G 之外,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又一个重要爆发点。我们维持对公司19/20/21 年的EPS 预测分别为0.36/0.43/0.51 元,对应2 月27 日收盘价PE 分别为26.6/22.5/18.9。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1)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可能会对公司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2)若政府对医疗设施领域的投资不及预期,可能会对公司来自该细分市场的营收增长产生不利影响;3)在高端项目型市场,目前仍然以外资为主,若公司市场开拓不达预期,可能影响业绩增速。海利得(002206):差别化工业丝龙头 越南项目助成长投资逻辑涤纶工业丝龙头企业,聚焦于差异化产品。海利得主要产品包括涤纶工业丝、轮胎帘子布、灯箱布、天花膜以及石塑地板等,专注于汽车安全、广告材料和新材料三大领域。公司涤纶工业丝主要分车用丝和非车用丝两部分,其中车用丝占比70%。车用丝产品品质要求较高,要经过1-2 年的认证才能得到下游客户的认可,公司的安全带丝、安全气囊丝、帘子布产品打入国际一线品牌客户,产品以出口为主,2019 年上半年公司出口占比约66%。车用涤纶工业丝、涤纶帘子布市场空间持续增长。涤纶气囊丝:当前气囊丝的原材料主要以尼龙丝和涤纶丝为主, 涤纶丝整体性价比优异, 随着TRW、丰田等逐步用涤纶丝来替代尼龙丝,预计涤纶丝的占比将由2019 年的30%增长至2025 年50%。安全带:整体来看,安全带的需求与汽车销量的需求呈现正比关系。涤纶帘子布:随着轮胎子午化率的不断提升,涤纶帘子布需求逐步增长,帘子布下游客户认证壁垒较高,公司帘子布产品打入国际一流品牌客户,帘子布下游客户中外资比例占到 78.7%。越南项目推动公司发展更上一台阶。公司于2018 年5 月拟在越南福东工业区投资成立子公司实施年产11 万吨差别化涤纶工业长丝项目。与国内相比,越南工厂在用工成本,基础设施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外,越南工厂享受“2 免4 减半”税收优惠。公司越南工厂建设进度顺利,预计在2020 年二季度投产1.2 万吨气囊丝,2020 年四季度投产4.5 万吨高模低收缩丝,2021 年逐步投产其他产能。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受贸易 摩擦及汽车行业景气下行的影响,2019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92 亿,同比上涨12%,归母净利润2.43 亿,同比下滑16%。公司是国内差异化涤纶工业丝龙头企业,在经历了前两年经营环境的考验后,行业地位愈加稳固,公司盈利逐步修复,未来越南项目投产将使公司业绩再上新台阶,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0 和2021 年归母净利润3.18 亿元、3.72亿元、4.86 亿元; EPS 分别为0.26 元、0.3 元和0.4 元。我们给予公司2020 年17 倍PE,目标价5.1 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越南项目建设及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需求不及预期。雅克科技(002409):进军光刻胶领域 半导体材料平台再扩大事件: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斯洋国际与LG化学签署《业务转让协议》,拟以3.35亿元收购LG化学下属的彩色光刻胶事业部的部分经营性资产。主要观点:1.收购LG 化学彩色光刻胶业务,进军光刻胶领域按照协议,本次交易标的为LG 化学下属彩色光刻胶事业部的部分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相关的存货、专利等知识产权、有形资产、和应收账款。斯洋国际将在资产交割完成后的18 个月内,投资约2 亿元人民币在韩国投资建设彩色光刻胶生产工厂,以满足未来年度主要客户例如LG Display 对于彩色光刻胶的需求。根据LG 化学公司彩色光刻胶业务单元初始利润表数据,标的资产2017-2019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29 亿元、9.33 亿元、8.65 亿元,息税前利润分别为0.67 亿元、0.44 亿元、0.73 亿元。根据标的资产账面价值及经营性债务数据,我们反推算此次收购的净资产约为1.55 亿元,对应PB 约为2.16,非常具有竞争力。2.光刻胶市场空间大,发展前景广阔通过本次收购,公司将掌握彩色光刻胶的生产技术和知名客户资源,并成为LD Display 的长期供应商,成为全球主要的彩色光刻胶供应商之一。同时,由于光刻胶是半导体、LCD、PCB 等产业的核心关键材料,国内光刻胶自给率低、高度依赖进口,公司获取彩色光刻胶的关键技术,有助于减少对国外企业的依赖,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的空白。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 公司数据,2018 年全球光刻胶市场87 亿美元,年均增长5.7%,其中中国市场为72.8 亿人民币,占全球市场的12.1%。3. 版块布局再下一城,半导体材料平台再扩大经过多年努力,雅克科技已由单一阻燃剂业务华丽转型为半导体材料平台型企业,前期收购了UP Chemical、科美特、华飞电子,布局SOD、前驱体、含氟特气、球形硅微粉等半导体核心材料领域,覆盖半导体薄膜沉积、刻蚀、清洗、封测等半导体核心环节,下游客户包括SK 海力士、三星电子、台积电、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世界知名半导体厂商。通过本次资产收购,将丰富半导体材料的产品种类,产业链布局再拓展,公司将更加充分受益于全球半导体产业向国内转移,行业快速发展及国产化替代的发展机会。4.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4 亿元、3.62亿元、4.49 亿元,对应EPS 0.55 元、0.78 元、0.97 元,PE 75X、53X、42X。维持前期判断,考虑公司打造半导体材料平台,掌握多个半导体产业领域核心材料,受益于半导体产业向国内转移,行业快速发展及国产化替代,结合行业估值水平,给予2020 年70 倍PE,对应目标价54.6 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下游验证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圣达生物(603079):生物素供需偏紧 上涨趋势有望延续事件:根据博亚和 讯,截至2020.2.26,国内生物素(2%)市场报价为325 元/kg,较月初上涨86%,短期涨幅较大。本轮生物素涨价周期始于2019Q4:全球生物素产能集中在国内且集中度高,主要企业为圣达生物(名义产能占比30%)、新和成(23%)、浙江医药(19%)、海嘉诺(9%)、安徽泰格(9%)以及科兴生物(9%)。根据博亚和 讯,国产生物素价格在2018 年5 月至2019 年10 月期间步入漫长的去库存周期,价格维持在50-60 元/kg 的底部区间。随着泰格因专利诉讼停产、浙江医药和海嘉诺生物素工厂因苏北环保管制影响开工,合计占国内名义产能38%的供给缺失。此后由于库存去化步入尾声,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于2019 年11 月主动提价,带动生物素行业开启新一轮上涨周期,截至春节前国产生物素(2%)报价已达175 元/kg。近期行业供需进一步趋紧,产品上涨态势有望延续:1)从供给端看:受疫情影响,海嘉诺、浙江医药生物素工厂复工进度继续推迟;包括圣达、新和成等产能也受复工推迟影响。此外,疫情也影响到位于湖北黄冈的国内生物素重要中间体硫代乙酸钾主要供应商荣泰医药的正常开工,从而影响生物素供给。2)从需求端看:“确保2020 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已列入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今年养殖饲料回暖有望带动生物素需求边际提升,且从农业部数据看,今年1 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1.2%,已连续4 月实现环比增长。我们认为,因生物素在饲料中添加量极小,下游对产品涨价敏感性低,生物素在行业供需进一步趋紧背景下价格有望持续上涨。生物素价格上涨对应公司利润弹性测算:公司拥有生物素(纯品)产能160 吨,按年销售100 吨纯品测算,生物素(2%)含税价每上涨10 元/kg,公司利润增厚0.38 亿元。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 年业绩分别为0.7/2.8/2.9 亿,对应PE 为98/24/23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上涨不及预期,环保、安全等生产风险。银轮股份(002126)事项点评:热管理订单持续增加、有望受益于全球化和国六排放标准投资要点事项:公司发布2019 年业绩快报公司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营业总收入为53.7亿元,同比增长6.99%,归母净利润为3.2亿元,同比下降8.29%。平安观点:四季度同环比改善,国际化步伐稳健:2019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较2018 年同期增长6.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 亿元,较2018 年同期下降8.29%。其中,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加25%,环比第三季度增加30%,环比幅度高于往年同期。2019 年中国汽车产量2572.1 万辆,同比下降7.5%,公司营收端好于行业,一方面是由于拓展国内新客户,加大新项目的开发力度,另一方面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市场份额。利润下滑的原因包括人工成本上升、出口美国业务加征关税、客户和产品结构变化。新获多个热管理订单,打入日系品牌:公司取得东风日产汽车油冷器项目的授权,该项目产品预计将于2020 年7 月开始供货,生命周期内销售额预计2,369 万元,这是公司热管理产品首次进入日系品牌乘用车配套体系,具有重大意义。2020 年1 月,全资子公司浙江银芝利汽车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获得吉利PMA-2 平台(SMART 车型)热泵空调项目的授权,该项目产品预计将于2022 年开始批量供货,生命周期内销售额预计6.95 亿元。此外,获得上汽通用乘用车水空中冷器项目的授权,预计将于2023 年10月开始批量供货,生命周期为6 年,销售额预计约2.05 亿元。国六排放有望带动尾气处理业务增长:国内乘用车于2019 年7 月开始部分地区实施国六标准,重型柴油车将于2021 年7 月全部切换为国六排放标准,公司具有EGR 和SCR 系统产品,有望进一步受益国六标准。投资建议:公司是热管理领域龙头,在乘用车和商用车均有广泛的客户基础,电池热管理、电机电控热管理和空调热管理已稳定供货,在尾气处理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同时,公司积极进行全球化布局,开拓多个海外市场。由于汽车行业仍处于下行期,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19-2021 年EPS 分别为0.40、0.50、0.60 元(原有2019-2021年业绩预测为0.50、0.59、0.72 元),对应28.2、22.7 和19.0 倍PE,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将导致汽车消费低迷,公司订单难以保证;2)疫情全球范围内难以控制,将导致汽车销量下滑,继而影响公司订单,并加大财务风险;3)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将导致公司新能源相关业务受损。绿茵生态(002887)事件点评:业绩大幅增长 财务健康保障拿单能力事件: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19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3 亿元,同比增长39.59%;归母净利润2.09 亿元,同比增长37.15%。投资要点:布局与战略不断优化,业绩大幅增长。公司不断加大全国化市场布局,连续中标大额订单,前期在人才、区域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储备效果逐渐显现,通过积极与央企合作,业务拓展至雄安新区、南京等地。公司经营业绩随着公司发展区域规划的调整与落地,出现明显拐点。2019 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水平逐季恢复提升,全年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大幅增长接近40%。公司财务健康,资金充裕。公司主要商业模式以EPC、PPP 等为主,具备一定的应收账款回款风险。在订单获取时,公司时刻注意保持审慎严谨,筛选优质、低风险项目,确保项目回款能力。截至2019 年三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合计6.43 亿元,占总资产的27%,较同期减少3.08 个百分点,经营性净现金流与同期基本持平。2019 年前三季度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达到8.15 亿元,按照建设项目20%资本金比例粗略测算,可支撑约41 亿元的订单体量。资产负债率仅18.82%,处行业较低水平,无有息负债,融资空间大。公司目前计划发行可转债,用于天津市东丽区林业生态建设PPP 项目,充裕的资金能够保证公司订单获取后的持续落地,进而转化为营收与业绩。拿单能力强,保障业绩持续增长。进入2020 年仅1 个月的时间,公司就已连续中标(或候选中标)或签署济南市银河路提升改造PPP项目、青海贵德县园林城镇景观绿化项目、西安三兆村周边违建拆除区域覆绿工程、天津滨海新区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官港片区绿化EPC 等项目或合同。新增订单分布区域广泛,公司业务全国化布局成效显著,订单合计金额达到4.43 亿元。其中青海项目为“EPC+O”模式,管养维护期3 年,有望为公司新的业务模式提供尝试。我们认为,公司凭借“规划设计―生态修复和园林绿化技术研发―工程施工―运营维护”为一体的生态产业链全过程能力,以及全国园林绿化行业排名前列的核心竞争优势,拿单能力有望保持较强水平,有力支撑公司未来持续的业绩增长。维持公司“增持”评级:作为生态园林区域龙头企业,公司业务正逐步向全国扩展。公司财务稳健,在手订单充足,资金充裕,预计公司2019-20201 年EPS 分别为1.01、1.28、1.51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 为14.6、11.54 和9.75 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风险提示:项目获取及推进低于预期的风险、利率上行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奥福环保(688021):业绩符合预期 受益于国六政策不断推进事件:公司发布2019 年业绩快报,2019 全年实现营收2.68 亿元(同比+7.98%),归母净利润0.51 亿元(同比+10.01%);其中2019 年Q4 实现营收0.74 亿元(同比-19.8%),归母净利润0.22 亿元(同比+76.9%)。点评:我们分析公司2019 年收入与利润同比均实现良好增长,主要得益于出口销售增长及国六部分标准实施。国内蜂窝陶瓷载体龙头,有望受益于国五升国六带来的行业量价齐增。公司于2009 年成立以来专注蜂窝陶瓷技术,车用蜂窝陶瓷载体业务起步于柴油车国四阶段(SCR 载体为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受益于公司技术持续突破,国六阶段行业扩容(柴油车加装DOC 载体和DPF、汽油车加装GPF)以及柴油车载体市场格局优化,下游主机及整车厂商合作不断拓展(国产性价比优势,公司DPF 产能布局),公司有望持续提升在柴油车载体市场的占有率。公司IPO 募投项目推进顺利,有望解决产能瓶颈、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据环保部公告,国六标准自2019 年7 月起逐步实施,自2021 年7 月1 日起所有重型柴油车都应符合排放要求;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轻型车国六a标准实施时间节点可能由2020 年7 月1 日向后延期,但重型柴油车要求国六实施时间节点不变,政策如期实施将有效带动合标市场容量提升。2019年11 月公司通过IPO 募集资金5.23 亿元用于(年产400 万升DPF 载体)、(年产200 万升DOC、160 万升 TWC、200 万升GPF 载体)、山东生产线自动化技改、技术研发中心四个项目,建设周期均在两年内;建成后将解决公司产能瓶颈问题(2018、2019H1 分别612.5、367.5 万升),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投资建议:买入-A 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9 年-2021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2 亿元、0.75 亿元、1.21 亿元。风险提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国六政策延期。道恩股份(002838)2019年业绩快报点评:改性塑料景气向上 弹性体业务快速发展事件: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19 年实现营业收入27.33 亿元(同比+100.57%),归母净利润1.68 亿元(同比+36.96%),符合之前业绩预告的增长范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18 年11 月收购的海尔新材实现并表,同时公司内部加强成本管控,增加销售收入,母公司业绩也实现增长。改性塑料行业迎来景气拐点,公司积极扩大产能我们认为改性塑料行业正在迎来景气拐点,相关企业盈利能力将明显改善。上游原材料环节扩产明显,聚烯烃现阶段供给充分,下游家电、汽车、建材、包装等领域的需求增速在政策刺激下有望改善。在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的趋势下,改性塑料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公司目前20 万吨改性塑料产能(其中海尔新材12 万吨),另外计划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新建12 万吨改性塑料产能。公司目前聚丙烯熔喷料产品市场需求较大,对公司改性塑料销售量有明显带动作用。弹性体业务发展迅速,进入多个高端领域公司弹性体产品主要包括TPV、TPIIR、HNBR 和DVA 等产品,其中TPV 是一种新型橡胶,在取代传统硫化橡胶上有巨大应用潜力,目前已经在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中得到广泛应用。公司积极拓展TPV 弹性体在新能源汽车冷却水管、轨道交通、建筑工程等领域的用途,在新装置建成后将充分利用产能。TPIIR、HNBR 和DVA 等特种橡胶作为公司近年来技术工艺持续有所突破的新产品,已经逐步进入下游医用和汽车轮胎等应用市场,预计未来2 年将进入快速放量阶段。风险提示:疫情推迟下游复工时间影响需求;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给予“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公司19-21 年归母公司净利润1.68/3.03/3.92 亿元,年增速分别为37%/81%/29%。每股收益19-21 年分别为0.41/0.75/0.96 元,对应PE 为72.1/39.9/30.9 倍,公司近期股价波动幅度较大,我们看好公司在改性塑料和弹性体两大业务上的长期发展,给予“增持”评级。比音勒芬(002832):业绩符合预期 多管齐下推动收入增长2019 年收入同增24%、净利同增40%,Q4 净利增速有所收窄公司发布2019 年度业绩快报,2019 年公司实现收入18.26 亿元、同增23.70%,归母净利4.09 亿元、同增40.04%,EPS 为1.33 元,业绩符合预期。公司业绩保持较快增长,盈利能力同比提升。分季度来看,2018Q1-19Q4 公司收入同增30.31%、44.85%、45.70%、40.63%、27.37%、22.45%、24.60%、20.53%,净利同增41.55%、56.58%、56.72%、100.85%、52.91%、17.33%、64.41%、13.65%。收入方面,2019Q4受天气整体偏暖、服装消费较为疲软影响,公司收入增速环比略有放缓,净利方面,2018Q4 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所得税率下调导致净利基数较高,2019Q4 净利增速环比收窄。多品牌战略持续推进,多项措施带动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公司主品牌比音勒芬定位中高端运动时尚市场,行业需求增速相对较高,同类竞争品牌较少,近年来公司持续拓展线下门店,实施“三高一新”战略带动店效提升,收入保持较快增速。2018 年公司推出“威尼斯”品牌,定位度假旅游服饰,2019 年签约田亮夫妇作为代言人,多品牌战略持续推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2019 年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带动整体收入保持快速增长:1)线下方面,2019 年公司持续优化销售网络,主品牌净开店约100 家,估计年末门店数在810 家以上,外延同增约15%,新品牌威尼斯净增门店约30 家,估计期末门店约50-60 家;2)线上方面,公司建立天猫旗舰店拓展电商渠道,并推广微信、VIP 社群营销,拓展收入来源;3)公司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投入娱乐营销、跨界联名、明星推广等,与故宫推出联名系列,提升品牌影响力;4)公司持续加强产品研发投入,通过面料创新、版型优化、设计升级等提升产品竞争力;5)2019 年5 月公司推出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加强团队激励,带动收入保持增长。注重线上营销对冲疫情影响,发行可转债强化运营能力我们认为:1)2020 年1 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线下消费受到显著影响。公司门店建立较为完善会员系统,会员忠诚度较高,疫情期间积极拓展线上营销,借助微信群、小程序、线上直播等方式变现私域流量,部分对冲疫情影响。2)2019 年公司强化品牌折扣控制力度、受益于增值税税率下调,盈利能力有所提升。未来公司将加强费用率管控,继续强化盈利能力。3)2019 年9 月12 日公司公告可转债发行预案,募资金额不超过6.89 亿元,主要用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供应链园区项目、设计研发中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2020 年1 月10 日公司对证监会反馈意见进行回复,目前尚需获得证监会进一步核准。5)2020 年1 月4 日公司公告股东谢挺计划自公告发布日起15 个交易日后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不超过616.55 万股(占总股本的2%),目前减持尚未完成。我们看好公司品牌定位稀缺、产品竞争力强、多品牌战略持续推进,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我们维持2019 年EPS 为1.33 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略下调公司2020-21 年EPS 预测为1.71/2.17 元(原预测为1.73/2.20元),目前股价对应2020 年13.6 倍PE,PEG 为0.43,估值相对于业绩增速较低,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服装消费增速放缓、新冠肺炎影响超预期、存货积压、行业竞争加剧等。荣盛发展(002146)研究报告:业绩持续较快增长 估值便宜值得关注整体观点:我们看到公司近年实现持续较快的发展,销售规模进入千亿队列,行业排位持续提升。业务布局也从区域集中逐步走向全国,基本形成“两横、两纵、三集群”布局,并预计在布局区域内持续做大做强。公司业务范围也从房地产逐步拓展至产业园、康旅、酒店、物业、商管及地产金融,主辅协同发展,将持续推进公司的利润及业绩上升。另外公司多年来分红率均维持较高水平,积极回报股东。预测公司2019年分红率25%的情况下,当前股息率达约5.8%,具备较好的吸引力。预测公司2019年――2020年EPS分别为2.09元和2.46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2倍和3.5倍,估值便宜,维持“推荐”评级,建议积极关注。业绩保持较高增速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2010年公司归属净利润为10.21亿,同比增长67.56%;到2018年归属净利润达到75.65亿,为8年前7.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28%。实现理想的增长。公司发布2019年业绩预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09.52亿,同比增长25.88%;归属净利润91.02亿,同比上升20.32%。销售规模达千亿级别行业地位持续上行。2011年全年公司签约销售面积仅181万平米,签约销售金额113.22亿;到2019年公司签约销售面积及签约销售金额分别达1098.07万平米及1153.56亿元,分别为2011年的6倍和10.2倍,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5.27%和33.66%。公司实现销售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克而瑞销售排行榜,公司2019年销售金额排名21位,行业地位持续向上。估值便宜股息率吸引投资价值凸显。2019年业绩预告,全年实现归属净利润91.02亿,基本每股收益2.09元。对应当前股价PE约4.2倍,大幅低于行业整体PE水平,公司估值便宜。公司自上市以来每年均进行现金分红,并且现金分红总额实现逐年提升。我们测算公司2019年股利支付率为25%的情况下,对应当前股价股息率约5.8%,具备较好的吸引力。良好的股息率将有力支撑公司股价。风险提示。销售增长放缓,行业景气度回落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森繁

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率”奇瑞实现高质量跨越

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阴云之下,奇瑞已经接触到了好消息奇瑞2019年销售汽车74.5万辆,自有品牌销量同比增长6.9%.. 根据权威汽车评级机构J.D.Power发布的2019年新车质量报告,奇瑞的品牌从前一年上升到与许多合资企业相同的水平。同时,奇瑞的星型新一代瑞虎8家,也在2019年获得高分C-NCAP五星安全认证评级.. 一系列出色的表演使奇瑞的汽车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2010年起,奇瑞就主动实施战略调整,从追求‘销售、速度和规模’到追求‘质量、品牌和效益’的发展模式,构建体系,提升质量,树品牌,为企业再次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奇瑞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看来,奇瑞的高质量发展背后是制度的创造,是对质量和品牌的追求.. 俗话说,树需要建在1000英尺的高度,企业发展需要固定 对于企业来说,经过快速发展的初始阶段,需要建立自己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既可以节约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内部消耗,杜绝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又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发展动力。因此,近年来,奇瑞通过战略转型,打造了包括战略运营,质量管理,产品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IT管理九大运营管理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例,奇瑞通过改进“51”模块流程、规范和标准,形成了“质量卓越管理体系”; 特别是,它是指运用系统的方法,密切组织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责任、权力、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 它侧重于产品实现的五个过程:产品规划、设计和开发、供应商管理、制造和营销服务 由于奇瑞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奇瑞的新产品目前在三个MISIP TV(3个月及以上的一些主流合资品牌)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奇瑞,质量不是传统的产品质量,它体现在整个过程的细节上在奇瑞的经营理念中,任何能改善顾客购买欲望的感知都是质量问题 如CA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感官品质 因此,奇瑞要求员工思考、写作和理解消费者在顾客感知方面真正喜欢的东西 例如,消费者喜欢看什么样的设计,他们闻到什么样的气味,他们听什么样的声音,他们触摸什么样的材料等等,奇瑞要求员工更多地了解它。因此,奇瑞建立了以“零缺陷”为目标的全球客户产品审计系统,不仅确保常规产品的质量不出问题,而且过滤出不符合用户感知质量等潜在需求的问题 奇瑞独有的“V”字型正向开发流程,为奇瑞优质研发 从概念设计到数字化工程,从试生产到工程各个阶段,从感知质量到客户VE评估,从尺寸匹配审核到产品确认审核,从过程能力审核到专项审核,奇瑞构建了七大类,共计2414个审核项目,产品开发各节点可预测,可检测,可控.. 在过去,许多消费者对奇瑞汽车的看法是皮革和反制造,这实际上是对质量的最简单的看法 而今天,当消费者再次提到奇瑞时,更多的标签的出现,如时尚、安全和可靠性以及优异的性能,表明“优质奇瑞”开始成为流行这些特点使奇瑞更被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所接受和喜欢,并使奇瑞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得以成长 树品牌,加快质量国际化道路是竞争的基础,品牌是竞争的关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质量和品牌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一主流趋势下,奇瑞汽车坚持质量与品牌并重,正在实现从“质量领先”到“品牌领先”的飞跃!! 随着体系化的发展,奇瑞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国际公认 去年9月,奇瑞公司的优化QC小组在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简称奥运会)上连续三次获得金奖 汽车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除了质量基础外,还要做好全球布局,以打造世界品牌,进入全球市场 在这方面,奇瑞成立了R 在全球R的支持下 此外,奇瑞通过深耕本土化营销,推动海外品牌建设进入新阶段.. 奇瑞每次进入海外市场,都会深入研究当地市场情况和消费者行为习惯,并推出相应的营销措施,充分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认可度和影响力.. 奇瑞凭借多年的海外工作,在2019年获得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前10名,并与华为、联想、阿里巴巴等公司携手进入前10名,第四次获得奇瑞奖 中国品牌“走出去”,“走上去”是为了完成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飞跃,这一过程需要时间和精力,也需要面向未来的愿景和格局作为第一批“走出去”的中国汽车品牌,奇瑞正通过构建体系,提高质量,成为“品牌领先”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