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许可馨还没凉,又来一个国科大硕士季子越发布“辱国”言论,气愤多襄丸

许可馨还没凉,又来一个国科大硕士季子越发布“辱国”言论,气愤

今天,己经是许可馨事件发生后的第90天、90天、90天,可苏州平台至今还没有公布调查结果,网友们仍然在坚持不懈的打卡。然而,没想到许可馨事件还没有先“凉”,又一起国科大硕士生发表的“不当言论”发生了,这种“不爱国”的行为令人感到气愤。6月27日,一名叫做季子越的学生在网络上发布了大量的不当言论,比如将国民称作“支那人是废物,还为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的暴行进行美化,认为当年日本皇军非常英武,他们是靠着武力征服了南京,而南京人却显得儒弱无能不堪”,甚至有人曝料:早在半年前,季子越就发布了大量的“辱国”言论,只是事后季子越又将帖文删除。在事件被曝岀6小时后,国科大学官方回应了:季子越的确为该校2019级硕士生,国科大学对于季子越本人也进行了批评教育,还让季子越公开地在网上发表了道歉的声明。国科大学表示:希望广大网友们帮忙监督和指证本校的错误,本校将切实履行教育职责,也将会对季子越进行严肃处理。虽然校方的表态看似很诚恳,但网友们认为:等出了事才出来道歉,说明这个学校本身教育方面就存在问题,不然季子越又是怎么被招进去的?网曝:季子越男扮女装,性取向不明在目前曝光的季子越社交账号上来看,这名硕士生是一名妥妥的“萌妹子”,他的整个打扮也非常可爱、时尚。但据知情者告诉记者:其实季子越是一名男孩子,他之所以打扮成女装的样子完全是出于爱好,甚至还有不少人怀疑季子越性取向有问题,说他喜好“同性恋”,还在大学交往了一个男朋友。总之,这些小道消息目前还不知道是真是假,事实真相还需要进一步调查证明。不过,季子越的不当言论却令网友们感到气愤。时事热评:有网友认为:季子越三观不正,性取向不明,还是典型的精日分子,应该被开除学籍,还要追究他的法律责任。还有人认为:季子越和留学生许可馨非常相似,他们同样是高学历,拿着国家的资源却做出不爱国的事情,这样的学生应该被开除,而季子越的道歉似乎看起来也很假,他也只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才做岀的妥协,并没有认识到真正错误,从许可馨到季子越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校园教育的失败,国家用“公共资源”去支持教育工作,可学校却培养出这样的国家“公敌”,真是上演了一出“农夫与蛇”的故事。网友:我的心理被这个生养在中国土地上,受学校育庭的教育20多年,亨受着和平幸福时光的的叛逆深深伤害了。相信全国和全世界华人绝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严重的伤害!请问国科大,学校到还要继续培养此叛逆到毕业吗?学校沒有校规可以把此叛逆开除学箱吗?还不行动,你们还在干啥?网友:由此可见,现在的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这方面还是有问题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教师三观不正会贻害整整一代人。

刃牙

北京12位优秀女学霸:集中攻读同一所名校研究生,将优秀变成常态

她们致力为国披上绿纱,潜心学习、历经磨砺,把青春挥洒在绿色学府,如今华丽绽放最美自己,她们是来自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的优秀市、校级毕业生,今天,一起来看看她们在北林的这些年……路漫漫,唯勤勉前行邵雅琪,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在读期间共发表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篇,CSCD论文2篇,曾赴美国普渡大学进行短期访问学习,曾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2020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在北京林业大学求学的7年里,科研方面的工作和学习带给她深刻的感悟。她认为,科研是条单调也孤独的上坡路。永远有新挑战,永远有新困难,但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所有的艰难困顿都是"涅槃"的过程,只有坚持和前进,才能"重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王铭浩,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工程研究。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担任水保学院学生党建办公室副主席、院研会副主席、硕水保172班团支书等职务,曾获学业一等奖学金、校优秀研究生、校优秀研究生干部、校优秀团支部书记、2020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从本科到保研至本校继续读研,王铭浩在北京林业大学的7年生活十分充实。热衷于学生工作的经历锻炼了她各方面的能力,给她带来了许多改变。升入研究生后,踏实严谨的科研态度让她脚踏实地的度过了三年。对王铭浩来说,在北林的七年时光,见证了她的青春和成长,如今虽然即将毕业,但青春仍在继续,而她也会一直奋斗在路上,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高春泥,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2016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流域面源污染关键区识别与控制技术研究。发表SCI论文 2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获软件著作权一项,曾获得"关君蔚"英才奖、优秀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2020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从2010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高春泥已经在北林水保专业学习了10年时间。在专业的学习中,她始终保持认真谨慎、不骄不躁的学习态度,夯实专业基础。随着本科、研究生、博士的学习,高春泥对专业的认识不断加深,也更加能领会到"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这句话中沉甸甸的责任。10年北林求学,母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教导成为了她终身学习的动力和使命。前路漫漫,吾将往矣蒋春晓,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研究。在读期间参与编写编著两部、行业标准一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一篇。任硕水保171团支部书记,连续三年获学业一等奖学金,两年获校优秀研究生、校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团员、2020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18岁就进入北京林业大学的蒋春晓,将自己7年的青春都留在了伴她成长的林家大院里。本科时,她总是不知疲倦地在学业和学生工作中转换身份,充实快乐地四年让她选择继续留在北林深造。攻读硕士的三年她摒弃浮躁,醉心于科研,自身的热爱和师门的教导助她一点点成功。尽管即将告别北林,但她将始终铭记自己是林家大院走出来的孩子,也牢记自己"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责任和使命。人生往往柳暗花明徐晓梧,北京林业大学水保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森林与大气耦合研究。曾获得优秀研究生、关君蔚英才奖、学术创新奖等荣誉,并获2020年校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SCI期刊(TOP)3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参与编写林业行业标准3项,参与编写专著3部。获2020年校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由于是跨专业考研,所以研究生期间的徐晓梧比本科更加努力,她认为学习兴趣很重要,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有信心学好一切。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对她来说并不容易,但只要找好目标、严谨勤奋,就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未来,徐晓梧将会保持微笑,继续勇敢前行。脚踏实地,真诚待人王春丽,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模拟研究。在读期间共发表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还有一篇一区SCI论文在审。曾获国家奖学金、学术创新奖、第八届学术论坛二等奖等荣誉,并获2020年校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从踏入北京林业大学校门之时,王春丽就开始了漫漫科研之路。科研之初导师的激励和教导支撑着她一路前行。她坦言,在北林的三年,自己所获得的每一份荣誉都离不开老师、同学的帮助与鼓励。在未来的科研和人生道路上,王春丽将始终践行优秀的学习作风,谨记导师和母校的教导,不断努力,不断奋勇向前。知物由学,求真学问,练硬本领王安怡,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边坡绿化、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曾获学业一等奖学金、十佳研究生助管等荣誉,并获2020年校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跨专业读研的王安怡在北林的两年所获颇丰,无论在科研工作、助管工作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即将毕业的王安怡表示,未来将继续钻研自己专业,情系城镇乡野,奔赴江南塞北,妆山河锦绣,绘国土丹青。凡事过往,皆为序章史佳美,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担任硕水保185党支部书记。主要从森林生态水文运动过程与机制研究,在读期间共发表论文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文核心论文1篇,曾获学业二等奖学金、优秀共产党员、研究生辩论赛优秀奖、健康学子等,并获2020年校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对于史佳美而言,读研究生是一个不断挑战挫折的过程。初涉科学研究,选择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深入研究,开始虽然艰难,但越研究越发现,越是桃花深处,景色越美。学术之外,她还积极参加学生工作,丰富了研究生生活。对于未来史佳美更多的是一份期待、责任和使命。她将以更严谨的学术态度,更高格局的人生规划来践行北林精神。与人为善李雨珂,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林业生态工程研究。在读期间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发表CSCD论文1篇。在学院研究生会担任副主席,班级担任宣传委员、心理委员等职务。曾获学业一等奖学金、深水咨询特殊贡献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宣传委员、2020年校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研究生期间,李雨珂参与了导师的重点研发项目,前往内蒙古乌海沙漠矿区进行实验,在为期超过3个月的野外实验中,她真切地感受到生态环境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深切地认识到所学专业赋予她的使命。从本科到硕士,她在北林完成了7年的学习生涯,毕业后,她将遵循母校教导,把精彩的论文写在大地上。欲路勿染,理路勿退李桂静,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修复工程研究。在读期间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编著作1部,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以第二发明人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曾获学业一等奖学金和研究生学术创新奖,并获2020年校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及经历使李桂静深刻的认识到科研是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与毅力,才能一步步的前进。她认为,在北林四年的博士研究生生涯留给自己最大的财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学历的提高,更是困难上的锤炼,认知上的提升和思维上的转变,精神的财富远胜于物质的收获。阳光总在风雨后刘京晶,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坡面水文及土壤侵蚀方面研究。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五篇,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在校期间担任硕水保171党支部书记,研究生期间连续获得2017、2018、2019学业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关君蔚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支部委员、2020年校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在北林三年的学习生活,是刘京晶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绚丽的回忆。在这三年的求学生涯里, 她保持"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学习"的生活原则,积极投入到知识这个浩瀚的海洋里。刘京晶表示,在之后的人生中,她会谨记林大教诲,将"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作为自己的工作使命,奉献自己一份微薄力量,为祖国绿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心灵激情不在,就可能被打败杨凝,北京林业大学水保学院林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研究。在校期间曾获研究生一等、二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代表学校多次获得北京市篮球联赛前八名,代表学院获得校3V3篮球联赛、研究生夏季篮球联赛第一名。获2020年校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来自沂蒙老区的杨凝在北京林业大学的两年是丰富多彩的,潜心科研、实地调查、参加学生工作、加入校篮球队等,一路上的七彩生活让她十分感谢在北林遇到的每一位良师益友。杨凝表示,未来道路还有很长,她将始终不忘自己北林人的身份,通过自己的所学回报社会,保护祖国的绿水青山。以上12位优秀市、校级毕业生,只是北京林业大学20万优秀学子中的一小部分,未来无论他们身在何方,都将谨记母校"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誓言,为祖国的每一平方米,站好属于自己的绿色岗哨!素材来源:北京林业大学

穷于商周

这个研究生真厉害:1年发表12篇SCI论文,还有4项专利,太优秀了!

徐文浩,2018级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硕士研究生,2018-2019学年硕士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获2019年“青年创意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师从叶定伟教授团队著名泌尿肿瘤专家张海梁教授,从事泌尿系统肿瘤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研究生第一年期间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著12篇;以主要发明人身份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专利3项;曾于2019年3月受邀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第19届欧洲泌尿外科年会口头发言交流,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发言或壁报展示。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徐文浩在研一期间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Aging,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Frontiers in Oncology, Frontiers in Genetics, Journal of Cancer等杂志发表SCI论著12篇,影响因子总计41.89分;以其他作者身份在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SCI论著2篇,影响因子共计11.25分。当被问及所发表论文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时,徐文浩回答:“其实是我的第一个课题成果,有幸收到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年会(ASCO GU)的参展邀请,并且最后以会议摘要形式发表于肿瘤学顶级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IF: 28.245)。2018年7月,为了提前适应研究生学习,我在导师张海梁教授的建议下提前来到复旦附属肿瘤医院学习,张海梁教授在给我精心定制了长达一年的学习计划后,让我首先学习收集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的庞大患者诊疗数据库,从临床角度出发研究‘减瘤肾切除手术是否会为晚期肾癌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这一课题。然而当时的我是一个科研小菜鸟,对如何收集和处理数据、如何运用不同统计学方法作图、论文写作结构、怎样与审稿人斗智斗勇都一窍不通。幸运的是,张海梁教授在繁忙工作之余对我倾囊相授,鼓励我独立思考,为我的数据和论文把关,在学术大门前推了我一把。”虽然这是现在的他看来还存在许多缺陷、值得进一步探索的一份研究课题,但正是这一研究让他跨出了学术道路最难的第一步,“真的很感谢我的师父,他是我的领路人,带我迈出了学术道路最重要的第一步,没有张海梁教授的帮助我会多走很多弯路。”徐文浩补充道。徐文浩目前和师兄正在研究一个新的课题,已经经过了半年的探索。该研究的灵感来源于他师兄做的关于前列腺癌的机制研究,然而当时得到的结果与预期不大一致,于是提出是否存在“某种新型 RNA甲基化修饰调节前列腺癌进展”这一假设。带着这一疑问,师兄朱文恺咨询了该领域国际领先的实验室后发现确实可能在前列腺癌中存在这个修饰,虽然国外有过相关研究但还不够深入,于是两人开始了在前列腺癌和肾癌两大泌尿系统癌种中如火如荼的探索。徐文浩认为做研究主动性很重要:“一定要去跟着师兄师姐们学习,他们的经验和知识能让我受益匪浅。要愿意去深挖现象背后的可能原因,每次得到的新进展会形成一种正反馈,这是科研的乐趣。如果每次都是被动做实验,最后会沦为失去主观能动性的工具人。”徐文浩的日常实验工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了实验研究,徐文浩秉承科学研究为临床工作服务的理念,坚持参与门诊,一年来累计协助导师诊治患者超4500例,独立完成膀胱镜检查、膀胱灌注等门诊手术操作超200例,并长期参与中国泌尿肿瘤多学科疑难病例会诊。徐文浩从去年9月开始每周跟导师一起出诊两次,每次四个小时。出诊过程中,他协助导师首先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病史登记和病情处置,再根据处置方式的不同分门别类,然后由导师审核处理方式并进一步诊治,进而大大提高门诊效率,协助导师尽可能在有限时间内诊治更多的患者。此外,徐文浩可以独立完成较为简单的泌尿系统肿瘤相关的门诊手术,例如膀胱癌术后患者的灌注化疗、膀胱镜检查、输尿管支架的更换或置入等。徐文浩提及,门诊遇到的大部分患者都很好沟通,但也难免会有情绪激动的患者。医院每天放给每位教授的门诊挂号数有限,然而患者数量众多,会出现插队、擅自进入诊疗室打断问诊等情况。当问到是否会因为患者不理解、不信任自己的用心付出而难受时,徐文浩摇摇头笑道,“我们还有很多患者需要诊治,还有很多临床和科研任务需要承担,这种小插曲仅仅是忙碌生活的调味剂”。徐文浩说:“医患其实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都有一致的目标那就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出诊的时候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患者,但无论怎样都要耐心应对,导师也叮嘱我患者都不容易,一定要学会沟通的技巧,要学会换位思考。” 徐文浩还致力于临床转化工作,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一种泌尿外科用尿道给药器”、软件著作权专利3项:“肾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系统”、“膀胱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系统”和“肾癌分子影像学融合分析系统”。以主要发明人身份成功申请并受理实用新型专利3项:“一种腹腔镜手术下用带刻度的B超探头”、“一种安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刀”、“一种新型输尿管支架管”和发明专利1项:“一种泌尿外科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此外,他与导师一起设计的泌尿外科用尿道给药器,于今年2月获得了全国“青年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他认为在实践中用心观察和思考很重要,在临床操作时哪里不顺手,就会思考可以怎样改进,然后将想法落到实处。临床工作中的徐文浩 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徐文浩在研究生入学前就在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下收集和整理临床数据、设计课题、着手做实验、写论文。他说:“做研究要愿意投入并高效利用时间,效率太重要了。我个人习惯提前几天做好规划,比如我会今天想好明后天要收集多少数据、完成实验的哪一部分之类的目标。”徐文浩补充说道,写论文还要善于总结,例如搭建文章结构的技巧、如何抓住审稿人的眼球等等。在科研学习和临床工作外,徐文浩还积极参与了各种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在2018-2019学年期间,他曾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第19届欧洲泌尿外科年会(EAU)报告发言;曾在上海第三届东方泌外科和男科学术会议以及厦门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CSCO)报告发言;曾受邀参加美国泌尿科协会(AUA)、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肿瘤分会(ASCO GU)、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和第九届东方肾脏病学会议壁报展示。徐文浩提到,他在巴塞罗那见到了之前只在文献中见过的学术大佬,并且向他抛出了去国外研究中心交流的橄榄枝,还结识了北大医学院的一位研究生,对方英语口语十分流畅。徐文浩说:“与优秀的人接触会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第19届欧洲泌尿外科年会壁报合影 徐文浩坦言自己其实是一个爱玩的人,“我爱打游戏,端游手游都在玩。我还很喜欢旅游,但现在没什么时间去了。”他现任复旦附属肿瘤医院团学联外联部部长和男篮队队长,今年他所在的男篮队还获得了复旦大学枫林校区男篮比赛季军。他笑着说道:“我不是一个能够除了睡觉就是干活的人,娱乐休闲于我而言不可缺少。而且身体最重要,休息够了才有精力继续做事。”复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生男子篮球队合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是徐文浩的现实写照。因为妈妈是医生,所以他小时候就耳濡目染,对医学产生兴趣,在高考填志愿时毅然选择了学医这条路。他至今没对当初的决定后悔,“做不完的手术、看不完的患者、补不完的病史,或许这就是中国年轻医生的现状,但是我认为这是必经的历练。”在徐文浩看来,作为一名科研型硕士研究生,要对自己对导师负责,做到学术诚信、不弄虚作假;还要对患者负责,无论有什么矛盾和误会,都要恪守医生的道德准则和底线。他想对当代青年学生说,“效率十分重要,因为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不能有拖延症。此外,对人对事要有自己的冷静思考。最后,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团队中不要太计较得失,在发生分歧时学会让步。”无论是国奖,还是“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它们不仅代表着对学生不懈付出和优秀品质的肯定,更代表着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精神鞭策,他将继续在科研和临床实践中践行“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理念。来源:复旦研究生 撰稿 刘 甜 编辑 章雨晨

鬼琵琶

3年发表16篇SCI论文,应届硕士真能破格成博士?

3年发表16篇SCI论文,应届硕士真能破格成博士?议论风生如要对这名优秀硕士毕业生破格授予博士学位,应该根据其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水平,而非其在读研期间所发表的SCI论文。《三年发16篇SCI,这名应届硕士被建议授予博士学位》,9月6日,多家媒体发布的以此为题的报道,引发舆论关注。这篇报道的导语是:“应届硕士毕业生被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近日这样一则消息将国内学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学术重镇西安交通大学。然而,除了在导语以及文中有“被电气学院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之外,整篇报道其他地方都没提及究竟是谁建议。虽提到电气学院,但并不明确是其导师,还是论文答辩委员会,或学院学位委员会的建议。也不见该校学位委员会对此建议有何看法。因此并不能确定这一建议是正式且已纳入相关程序的,还是只是在媒体报道时提及。确定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离开学术标准与规范的媒体建议,除了博眼球外,还会误导学术评价标准。在我国大学办学实践中,有硕士生因毕业论文被答辩专家认为达到博士毕业水平,进而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美谈,但似乎还没有在硕士求学期间发表论文多,就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的先例。期刊发表论文和学位论文,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授予博士学位需基于学位论文,而不能由期刊发表论文替代。也就是说,如果对这名优秀硕士毕业生破格授予博士学位,应根据其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水平,而非SCI论文。但从媒体报道看,这位应届硕士生被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主要就是因其发表了16篇SCI论文。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期刊发表论文,能替代进行系统研究的学位论文吗?近年来,我国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对发表论文有要求,且将其作为学位论文答辩的前置条件,这不但让社会舆论误解平时发表论文比学位论文重要,也引导很多学生为此耗费大量精力。而实际上,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主要是提高课程质量;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则主要是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这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做法,而不要求其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我理解很多网友会把硕士求学期间就发表16篇SCI论文的学生称为“大牛”,但这只是论文发表角度的“大牛”。我国还有读博3年发表46篇论文的“高产大牛”。对于学生本人来说,这无可厚非,这也是他们刻苦学习、勤于写作的结果。但对于学校的教育管理和评价来说,则应坚持学术导向,不只重视学生论文的发表,更要重视论文质量,尤其是学位论文的质量。我国当前正在推进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取消读研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这是正确的改革方向。在此背景下,高校和社会舆论,都需建立新的论文观。一名学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是其自主选择,也可作为评优、升学的一方面指标,其科研精神也值得学习。但学校应做到不以论文发表论英雄,要紧抓培养的核心环节。如果是破格授予博士,那一定是他撰写的学位论文达到授予博士学位的要求,而非发表了多少篇SCI论文。□熊丙奇(教育学者)【编辑:王禹】【来源:新京报参与互动】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红海龟

研二研三的学生,必须要做这3件事,研究生:很累,但很快乐!

考研的学生们,过了初试线的同学,正在认真备考着复试,小庄学长也祝愿这些同学们能有一个好的成绩。当考上研究生之后,带着未来的三年中,要做很多的事情。在研一的时候,学生更多的是在忙着课程和实验,那么到了研二和研三的时候,研究生们都在做什么事情呢?其实研究生们在这两年中,必须要做这3件事,有关于毕业和就业的问题,研究生:很累,但很快乐!1.发表高质量论文在刚进入研究生的时候,学生们更多的是学习,把心思都放在了每天的实验中,没有多少心思去写论文,所以平时发表论文也很少。但是到了研二研三之后,研究生们的时间充足了,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期刊发表论文。在这段时间里,要用多种渠道去参考文献和资料,阅读各种最新的研究论文,再加上自己的实验数据,为自己的论文提供更多的数据和素材,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论文,不仅仅是在普通的期刊上发表,而是在国际上有着很权威的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不像是研一的时候,没有时间,在这个阶段,有足够的时间去写出一篇高质量论文的。2.找一份实习工作对于很多研究生来说,到了研二,学校里也不会安排课程了,所以每天的时间都很充足。除了给自己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之外,也不能把其它时间都浪费了,最好是去找一份实习工作。在读研期间,如果没有出去实习,那读研生涯是不完整的。在实习中,我们可以提高办事的能力,也能够熟悉并且掌握自己学过的知识,更能够和社会相接轨。如果你在毕业之前,就去了一家很好的公司实习,在毕业后找工作,也是一个亮点。如果写论文之外还有时间,一定要去实习。3.准备毕业相关的工作读研究生,最重要的就是拿到硕士学位,这里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自己的硕士论文写完。而且论文还要通过外审,最终才能够拿到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在研三这一年,我们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拿出来写硕士毕业论文。根据导师给出的方向,然后选题,构思出框架,把初稿完成之后给导师,通过导师的修改进行二次创作,最终完成毕业论文。接着就要预答辩,之后是正式答辩,通过外审后就结束了。虽然步骤很简单,但这个过程充满了汗水,虽然很累,但是很快乐!小庄学长想说:研究生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平时做做实验,就能够拿到毕业证。在这三年当中,如果没有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汗水,那是没有回报的,顺利毕业都成为了一种奢求。如果把这三件事情做好了,那对以后的毕业和就业,都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同类相从

知名高校研究生发表精日言论被开除,他将终生被钉在耻辱柱上

作为国人,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就是为了缅怀先烈,告慰英灵,避免子孙后代在战争中再遭生灵涂炭。自1840年以来,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被西方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大门开始,中国近代史就成了百年屈辱史。百年屈辱,曾有十几个国家凌辱我们,但只有一个国家给我们造成的伤害最大。对,这个国家就是日本。近代以来,我们有过改变国家命运的机会,但都被日本活生生掐死了。特别是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我们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期间有数千万中国人被屠杀,近半国土沦陷,国家命运几近衰亡。更令人愤怒的是,直到今天,他们的政客连个道歉也没有,还多次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存在,甚至对我们的岛屿仍然存有觊觎之心。我们对这个恶邻不能放松警惕,他始终对我们包藏祸心,不怀好意。任何时候,任何人为他们洗白的精日言论,都应该受到全体国人的强烈抨击。因为,精日媚日言论,实在太伤害我们的民族感情了,这简直就是对列祖列宗的羞辱,更是对无数革命先烈的亵渎。这种数典忘祖令人不齿的个别国人,根本不配做一个中国人,甚至枉自为人。知名高校研究生季子越,多次在涉外媒体上发表精日媚日言论,当老警看了其无知的丑恶嘴脸以后,令人作呕。爱国,是每个国人必备的情怀。而反观季子越其人的恶心言论,简直是在为军国主义作下的恶行歌功颂德,也是对南京大屠杀遇难30万同胞的恶意侮辱,更是对日军侵华暴行历史的恶意篡改。季子越的言论,其心可诛,其行可耻,其人当斩,必须“一棍子打死”方解全体国人的心头之恨。开除,必须开除!他将终生被钉在耻辱柱上,不得翻身。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发表处理结果:季子越为该校2019级研究生,今年寒假疫情期间,季子越前往美国旅游。期间,多次在涉外网站发布辱国言论,校方也通过网络联系到本人,已经对其作出开除学籍的处理。让人可笑的是,这个“不见棺材不落泪”的精日分子,在被宣布开除前,竟然恬不知耻地表示知错悔改。老警可以轻蔑地告诉他,有些错不能犯,犯了就不可能得到改正的机会。精日媚日,就是那个“犯了后不会给机会”的天大错误。文中插图,皆是季子越本人。当网友看到他的女儿装扮,不要误会,这个“不男不女”的照片就是他,错不了。看来,这个人不但不配成为中国人,就连做一个男人的资格,也值得探讨和商榷。此时此刻送他三个字:太变态。

大均缘之

研究生学霸:发表多篇论文、申请专利、拿各类大奖……颜值还很高!

今天,小信要隆重地给大家介绍两位研究生学霸,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好,学术科研牛,关键是颜值还很高!No.1、美女学霸,颜值与实力并存。与痛苦共舞,却热爱生活魏小梅:中共党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7级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宣传委员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魏小梅学位课校正成绩为85.42,专业排名第三获得2018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二等奖,2019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发表论文《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for water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VPOSRM framework: A case study in Wuhan, China》,期刊《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SCI二区,影响因子4.62,第一作者;2、发表论文《A 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 for regional carrying capac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development and a case study in China》,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SCI二区,影响因子4.49,第二作者;3、发表论文《规范变换降维与误差修正结合的环境系统的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期刊《环境科学学报》,权威核心A类,第二作者;4、发表论文《同型规范变换的不同预测模型具有的兼容性和等效性》,期刊《环境科学学报》,第二作者;5、参与撰写专著:李祚泳著《环境评价与预测的普适模型》;6、参与在研四川省科技厅项目《成都城市大气污染背景及环境容量核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排名第五。到账经费:13万元;7、2019年09月,参与四川省科技创新新苗子项目申请,目前正在申报中。做科研并非易事,对专业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魏小梅在科研方面一直坚持不懈,积极主动与导师和学院老师进行沟通、学习。在本科期间,她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大学霸”,不仅成绩优异排名前三名,“三好学生”称号、各种奖学金也是拿到手软,曾获2014-2015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15-2016年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同时还是2017年学校优秀毕业生。如此优秀的她到底有什么样的秘诀?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沉下心来研究学习方法把重点、难点烂熟于心在采访魏小梅考研前的请况,她说:“当年考研,并没报辅导班,主要是家庭经济有限,便自己买了大量的辅导书进行自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太多的问题,自己也很羡慕那些有老师辅导的同学”,这便是魏小梅在考研过程中踏出的第一步。她认为遇到困难只有自己通过更多的时间来钻研就一定会有解决难题的办法,于是她开始铺天盖地的汲取知识,寻找所遇问题的最优答案。她认为作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怎么能在学习上败下阵来?魏小梅为自己的学习之路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英语、数学、政治、专业课等一样不落下。暑假可以从(爱奇艺,b站,师兄师姐)的视频里捕捉新知识,开学后主要练题,找目标学校的师兄师姐提供往届考试真题,复习资料。“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学习的过程固然是枯燥的,她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研友”相互鼓励,靠着强大的自律和自主学习能力,魏小梅成功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踏入成信大校园成为一名资源环境学院的研一新生,延续她的“学霸之路”。勤奋努力变成习惯科研之路 与艰苦共舞科研获奖的背后充满了各种心酸与奋斗,三点一线的生活非常单调枯燥。生活的增色便是每天翻阅大量文献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了。课程充足时,空闲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时候就要开始“弯道超车”了。由于本科阶段不常用rign、matab. arcgis、 endnote. sps等科研工具,魏小梅发表英文论文《A three- 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 for regional carrying capacity cf eclogcal environment to s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devecpment anda case study in China》的同时,还要挤出时间来学习如何写论文以及使用各种科研常用工具。那时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面对论文内容不知所措,毫无头绪。导师曾说,要多学习好的论文,主要是学习别人的论文思路、框架结构、逻辑顺序,把特定的科研用语用于自己文章的表述。刚开始写论文时,常常备战到深夜与痛苦共舞,经常会为了思考论文逻辑、框架内容到很晚,现在回忆起那段最痛苦的时光,其实是最快乐的、最有收获的一段时光。一切都向着光明出发,有老师、师兄师姐的陪伴和帮助,各种运用工具已经能熟练掌握,一篇篇论文的落笔也比以前更加擅长、更清楚方向。她相信越努力就越幸运!她的实践之路1、2019年7月至今参与《宜宾市江安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工作;2、2019年5月-2019年9月参与《成华区未达标水体达标规划》及《成华区达标水体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3、2019年3月至今,参与《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质量核查工作;4、2018年07月-2019年07月,于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大气所实习,并参与大气所《激光雷达走航监测》项目及颗粒物、VOCs采样项目等;5、2017年12月-2018年5月,参与《双流区污染源普查》项目,主要工作为人员培训、入户调查、数据统计、计算和建档、编制报告等工作;6、2017年7月-2017年9月,参与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关于《四川省VOCs污染源普查》她认为,参与实践工作一定是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实践,才能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性。而且在实践工作中,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情,处理起来不仅仅是专业的问题,更多的还需要提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际能力。浮世人间 热爱从未停歇学习之路,压力太大时,她一般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去跑跑步,打打羽毛球,游游泳,听听轻音乐,放松过后睡一觉。她坦言,偶尔停下来,再出发时也会更加有活力。研究生期间生活比较单调,她有时会约上同学朋友通过周末休息时间去成都周边玩玩、有时也会约上同学们打打羽毛球,跑5公里路,或者偶尔坐下来看看自己喜欢的小说。这两年她一直在坚持一件事,那就是有计划地过好每一天,这样才会有更明确的目标,学习工作时才会做到真正的专注。谈到未来,她微微笑了笑,说道,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持对学习的好奇心与热情,坚持兴趣爱好,不断充实自己,加强锻炼,爱生活,也爱自己!No.2、挑战自己,持续热爱。总是在折腾,其实也是在不断寻求新的进步。夏朝禹: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7级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压缩感知雷达成像理论、穿墙雷达技术在学术方面取得较大成果,发表论文6篇,在校期间申请专利6项曾荣获2018年“创青春”四川省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19年“挑战杯”银奖连续三年取得硕士学业奖学金2018年被评为“通信科技之星”荣誉称号2019年9月被通信工程学院推荐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发表论文:《A novel approach for Sparse Imaging of Through-wall Radar》 +Chaoyu Xia, YuXiang Gao,Jie Yu, +Journal of physics+EI+已出版(一作)2.发表论文:《A novel approach for Sparse Imaging of Through-wall Radar》+Chaoyu Xia, Jie Yu, YuXiang Gao+Journal of physics+EI+已出版(一作) 3.发表论文:《Block-sparse signal recovery based on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via stage-wise weak selection》+Chaoyu Xia, YuXiang Gao,Jie Yu,+signal image and video+SCI(JCR3区)+已出版(一作) 4.发表论文:《CS-TWR杂波抑制中组合滤波算法研究》+ 夏朝禹,高瑜翔,黄坤超+中文核心+已录用(一作) 5.发表论文:《压缩感知穿墙雷达成像及其DWOMP算法研究》+余杰,夏朝禹,杜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科技核心+已录用(二作) 6.发表论文:《基于块稀疏贝叶斯算法的图像重构方法与仿真》+田湘,高瑜翔,夏朝禹+信息与电脑+已录用(三作)7.专利:一种智能位置调节系统,状态:已授予(实用新型)8.专利:一种智能化电热毯 ,状态:已授予(实用新型)9.专利:一种智能位置调节系统及方法,状态:实质审查10.专利:一种基于约束条件的广义正交匹配追踪方法,状态:实质审查11.专利:一种垃圾智能收集与场景监测系统 ,状态:实质审查12.专利:一种久坐智能提醒方法和系统, 状态:实质审查创新合作,创造探索更多未知所有的成功都是复利效应“一辈子有很多的选择和放弃,每一次对我来讲都是在挑战自己。”2018年就申请获批了智能位置调节系统、智能化电热毯专利的夏朝禹坦言:“成功只是一刹那,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寂寞地探索。有时候实验结果可能不会按照设计的那样呈现,但正因如此才需要持续的干,而持续的前提是热爱。”“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是夏朝禹很喜欢的一句话。“在探索过程中,我们相互帮助、鼓舞,碰撞火花,最终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而今年,他再一次从零开始,申请久坐智能提醒方法系统、智能收集垃圾系统以及一种基于约束条件的广义正交匹配追踪方法专利。“我总是归零自己。我一路走来,总是在折腾,其实也是在不断寻求新的进步。”在坚持和兴趣背后,其实还有一种责任感。他的专利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同时也造福生活,“我希望通过我个人的力量,给予人们生活更多的便利。‘Dedicated to advancing technology for the benefit of humanity’就是我的人生关键词”。不要被眼前的迷茫迷失了方向有梦就去追,万一实现了呢还记得刚开始读本科的时候,突然无法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加之大量理论课程的乏味,让他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非常迷茫,脑子里一片空白的他,只知道天天宅在寝室玩游戏,自己也逐渐失去了方向。直到大二的一次专业课,实践的触摸让他突然产生了兴趣,觉得自己的专业不仅仅局限在书本,在未来还可以有更多的创新和创造,于是和老师地沟通多了,和团队成员地探讨也加强了,才慢慢发现本科的学习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最终他下定了继续读研的想法。在备战考研的路上,他不仅要复习公共科目,还要把以前落下的专业课进行弥补,他说“太累了”,那段时间每天的休息时间都不足5个小时,中途几次都想放弃,但心又不甘,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一个梦,万一梦想成真了呢?他说,专业排名第一,顺利考上研究生就是他在本科时期最大的收获。继续读研的梦也因此实现了。夏朝禹在学校研究生学术论坛上发表演讲研究生阶段,夏朝禹共发表了6篇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的身份被SCI收录1篇、EI收录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科技核心论文一篇,以其他作者身份发表普通期刊一篇。在学科竞赛中荣获 2018年 “创青春”四川省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2019年“挑战杯”省级银奖,连续两年获得学业奖学金并荣获2018 IEEE APCCAS国际学术会议优秀志愿者、 2018年优秀研究生学生干部、 2018年通信工程学院“科技之星”称号。这些对他来说还是不够,对于即将研究生毕业的他,最遗憾的还是时间不够,SCI高级论文没能多发表几篇。当谈到平时是如何克服写论文的困难的时候,他说:“多看论文,特别是英语论文,还有科学前沿,这需要至少大半年的时间学习。写论文很枯燥,需要导师的支持。”虽然发表高级别的论文很困难,但是他仍然坚持学习与积累,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为自己的下一次出发做好准备。有远大志向的青年人一定要有“热爱”在辛苦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夏朝禹说,有一项爱好拯救了他,就是游泳。他的很多创新灵感都来源于自己在水中游泳的时刻,每当自己疲惫不堪、思路不清的时候他就想通过游泳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状态。游泳专业国家三级运动员的他,还作为学校游泳队的队员,曾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得佳绩。采访中,他鼓励自己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有一项热爱,这样才会让自己更有力量地向前走!积跬步至千里,点滴处就不凡人生高处相见作为优秀研究生学习干部,他始终相信,善始善终才能把小事做成大事业。积极配合老师工作,组织各项活动,团结同学,乐观向上,他习惯于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甚至极致。尽管别人看来很累,他却激情满满。“既享受过程,又在乎结果,哪怕完成一件小事,都会让我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感。”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资料来源 / 魏小梅 夏朝禹 排版 / 赵逸昕 资料整理/姚凤莉 张安琪 牟晴 程熠 张子悦 谭红 审核 / 倪涛

大体

研究生第一学期,我干了什么?研究生:3年只为发表一篇论文

2019年考研已经结束,考生也在惶恐中等待着成绩的公布,而对于2018级考生来说,研究生的第一学期也已经结束,对于已经经历半年研究生生活的同学来说,这半年他们做了些什么呢?有什么感慨呢?研究生一、学位论文是读书时代最需拼尽全力的事情,只有无数通宵达旦、倾其所能的努力,本科生才能彻底认识到自己不适合读硕士,硕土才能明白自己不适合读博士,博士才能痛心知晓自己本不适合读书。不经过论文的亲身炼狱,只是站在门槛外冥想,无数学子都会自以为自己是天生骨骼清奇,乃上天用来拯救人间学术的先知。研究生二、第一学期感受:作业特别多,几乎每堂课都有作业,我是专硕,这学期14门课...,外加两篇文献综述,头疼!想早点毕业了,不想读博,另外,今天照镜子发现发际线又高了,不知道能不能熬过30岁,我的发际线。研究生三、虽然调剂到这个学校,学校不是很好,但是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好的导师,就是那种我们可以尽力麻烦他,他绝不会让我们帮他取快递、带孩子的那种,而且特别为自己的学生着想,完全是穷尽毕生所学想要把我们这些个不争气的学生给培养出来,现在唯一缺的就是男朋友了 。研究生四、上了一学期的课,做了很多ppt,看了很多文献,写了几篇文献综述,最后发现能顺利毕业就好了,不要说博士了,毕业就好。研究生五、白天愁报账,晚上愁毕业。如果报账能毕业,我的工作量够毕业两个博士了。科研为零,每天看到桌子上一堆报账单,恨不得一把火烧了。研究生六、正被导师放养中,刚过去这学期就见了两次面。综上,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经历,可能你在羡慕别人学校研究生生活的同时,你也在被别人羡慕着,不管如何,自己选择的路,就算艰难也要走完。对于以上,你怎么看呢?与你想象的研究生生活一样吗?你又过着什么样的研究生生活呢?

三畏

真牛!这名研究生发表16篇SCI论文,被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

经历了考研季,有很多考研同学经过一年的辛苦努力、奋斗都被心仪的大学录取了。回顾起来这一路的考研历程,大家可能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可能都觉得考研比较难。可是比考研更难的是读研,读研不仅要完成日常的学业,部分高校部分专业对研究生还有相关的科研论文要求。经常会有相关新闻报道说,某些研究生因为论文的相关事宜未能顺利毕业,甚至被迫退学的情况。此可见,和考研比较起来,读研究生也是比较难的。不过比读研更难的,便是读博了。在读博圈儿里有这么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很多在读博士生都会出现延期毕业的情况。有的甚至延期毕业三年,四年甚至更多,很多在读博士生都是卡在论文相关的方面。不过,这些都是对于普通学生来说的,在校园里总是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物,他们智力超群,学有余力,在搞好日常学业的同时,科研方面也非常出彩。这不,在西安交通大学就出现了这么一个学霸。在读研究生期间,他竟然发表了16篇高水平Sci论文,并且很多都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这个成绩甚至超出了很多博士生的要求,以至于这位同学被该学院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真是太牛了,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是谁?一起走进他的故事吧。孙光宇,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院友,电气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被电气学院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发表了16篇SCI论文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lasma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均在学校“最具影响力期刊”目录)、EI会议论文4篇,另以其余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EI会议2篇。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国家奖学金2次、高电压技术专业“严璋”奖学金和“远东”奖学金、电气学院年度人物等奖项。目前,孙光宇已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瑞士等离子体中心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第一篇论文的发表经历始于模仿,成于创新。以第一次发表论文的经历为例,孙光宇分享了做科研的一般的流程。他第一次科研的研究方向是导师确定的,对于这个方向他所在的课题组已经发了不少论文,他要做的是通过编程将其复现出来。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后,他找到了跟该课题紧密相关的十几篇论文。精读论文后,通过模仿前人的做法,他尽可能做到对之前研究的复现。“模仿是很重要的过程对刚开始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模仿是很重要的过程。我们很难一开始就能够创造一个全新的体系、全新的技术,但通过一些模仿和复现性工作就会发现前人的研究并不是很完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就可能会有新的成果,并写成一篇论文发表出来。”科研方向和科研方法非常重要无人迹处,最有奇观。谈及自己科研方法时,孙光宇表示,研究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领域做研究,就会发现自己能想到的点子别人在好久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其实科研就像是在挖金子,如果在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研究,便会比较容易发现金子。同时,科研方法也很重要。要能够分辨清楚哪些是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事情,哪些是马上就要解决的问题,哪些是不太重要的细枝末节。当然,努力也很重要,但是因为科研工作者都很努力,相比之下研究方向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曾被拒稿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在这三年的科研经历中,最令孙光宇难忘的便是第一次投出的论文因不够成熟而被拒的经历。在沮丧了一小段时间后,他认真地分析总结了论文被拒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因此,这第一次论文投稿被拒的经历也成了唯一一次。“科研带给人的感受是复杂的,偶尔也会因为暂时的瓶颈而感到迷茫,但更多的是出了研究成果之后的喜悦,一作论文发表后的激动,以及对能在更高一级期刊(如Nature, Science)上发表的期待。”建议:本科期间主要是要打好基础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对于大学要如何度过,孙光宇认为本科期间主要是要打好基础,没有必要太早确定以后工作的方向,因为在大一大二时期很难有这种判断能力。但是方向一旦确定好了以后,就应该一直往前走。“希望钱院的学弟学妹们找到自己擅长且感兴趣的领域,并坚持走下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少一点从众,多一点思考。”情怀:无论在国外深造多久,都应该回来报效祖国心系家国,饮水思源。受钱学森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的影响,孙光宇计划在瑞士读完博士就回母校任教。“我认为我们青年无论在国外深造多久,都应该回来报效祖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面向’,这要求我们青年要有大局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个人奋斗汇入时代进步大潮,在新时代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最后期望孙光宇未来在科研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1信息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 文字:电气学院 钱学森书院编辑:朱凡煜

情劫

20位“超牛”学霸:考上同一所名校研究生,还都荣获国家奖学金

地藏经纬,理统九州。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是中国地理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全国首批获得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优秀的学部培养卓越的地理人,近日,随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选落下帷幕,国奖名单也新鲜出炉,不少优秀的北师地理学子也荣获得了这一奖项,快跟着小编一起领略学霸们的风采吧!硕士生国奖选手淦立琴,北京师范大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2018级硕士发表SCI一区英文论文1篇和EI英文论文1篇,参加国家重点研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获得2018年新生入学一等奖学金和2019年学业奖学金三等奖,在校平均绩点达到3.92/5.00。曾参加2019年第四届全国定量遥感学术论坛,2019年日本横滨第39届IEEE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大会,并在分会场上做英文口头汇报。高宙,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2018级硕士在学期间研究方向为土壤微观结构及其生态功能,在导师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和《水土保持研究》各发表论文一篇,另有主导或参与的多篇文章在投。研究围绕青藏高原展开,参与第二次青藏科考在内的多次野外调研及采样活动,也于2019年参加美国马里兰大学GIS暑期交流活动,在行万里路中践行地理人的精神内涵。李龙,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18级硕士本科和硕士均主修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和兴趣点为经济学原理、数学模型和建模、城市与区域发展条件、影响人类健康水平的区域因素及其定性、定量分析。热爱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以第一作者发表SSCI/SCI期刊论文一篇。李子悦,北京师范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2018级硕士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推免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中共党员,在2019-2020学年担任研十党支部副支书一职。曾获得2018-2019学年学业一等奖学金。目前,已于《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成功发表学术论文1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同时还有在修学术论文2篇,在审发明专利1项。此外,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在AGU Fallmeeting 上进行了海报展示。邱威腾,北京师范大学全球环境变化2018级硕士中共党员,在校期间曾获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期刊论文两篇,以合作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一篇。在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在第二届地理学部师生联合乒羽比赛中荣获羽毛球男双冠军、混双季军。王一冰,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18级硕士参与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和"中科院先导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SCI 1区和2区上发表论文一篇;受邀在包括AOGS(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等会议上进行3次口头汇报。同时,担任校级研究生会办公室副主任、地理学部研究生第12支部书记、舞蹈小组负责人职务。带领团队参与星火工程、HI Dreams、元旦晚会等多项活动。曾获2019年学业一等奖学金,2019年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2019年社会实践奖学金,星火工程优秀结题等奖励。徐硕,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18级硕士2018年,因保研获得新生一等奖学金;2019年,因学业成绩排名4/52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已发表二区SCI学术论文2篇,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另有一篇论文正在历经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的三审(二审小修)。担任团支部宣传委员一职,并积极担当学术活动学生评审及承担各种学术年会志愿者工作。热爱运动,积极向上。周卓丽,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2018级硕士中共党员,在学校的培养和导师的指导下,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课程绩点名列前茅,2018-2019学年获得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和踏实勤奋的科研态度,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TopSCI论文一篇、中文核心论文两篇。生活中乐观开朗,待人真诚。博士生国奖选手和鑫磊,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19级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陆面过程模拟、数据同化方法以及数据-模型集成方法研究。在校期间曾获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及自然资源学院学术能力竞赛二等奖等荣誉。目前以学生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5篇,以共同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在审SCI论文2篇。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在申请专利一项。在博士期间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汇报。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曾担任2019级博士党支部和团支部组织支委和班级学习委员。黄承芳,北京师范大学自然灾害学2018级直博生以自然灾害经济风险研究为主要科研方向。入学至今累计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5篇,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1项。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ction(JCR-Q1, IF=7.246)、《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学》(中文核心)等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曾任2019-2020年度研究生第九党支部书记,获评"优秀党支部"、"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参加第八届减灾院研究生学术能力竞赛,获一等奖。邝佛缘,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2018级博士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荣获校二等学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各一次。学习方面,认真上好专业课程,以期更好的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论文写作上,通过批判性地大量阅读文献,一直在思考如何进行数据挖掘和探索更为新颖的研究选题,通过虚心求教老师和同学,以期更好的掌握写作技巧。刘紫玟,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2018级直博生研究方向是城市景观与城市可持续性。入学以来累计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Q1 IF=8.086)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一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地理科学进展》上发表中文论文一篇;另外还以第二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Q1 IF=6.096)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一篇。此外,还曾担任研究生会外联部副部长,现担任2020级博士二班的团支书一职。吕鑫,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2018级博士中共党员,近一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cological Indicators》等国际知名期刊正式发表SCI/SSCI 5篇(IF=23.41),目前在投/待投SCI近10篇。在校期间,曾任2018级博士生党支部书记,主持学部"星火工程"课题1项,先后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荣誉称号(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卓越训练营"卓越学员"荣誉称号(2020年),国家奖学金(2020年)等荣誉。宋爽,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2018级直博生从事人地耦合、社会-水文学的相关研究,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共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另有2篇SCI已接收。其中第一作者论文3篇,研究主题与内容广泛结合社会科学的前沿成果,为深入理解人地关系、促进地理学综合研究开拓了的新视角。田盈盈,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2019级博士热爱科学研究,主要撰写、发表学术论文7余篇,重点参与研究课题10余项;崇尚自由探讨,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并作研究报告,获得自然资源学院研究生学术能力竞赛三等奖两次,与国外学者沟通学习,获得King's College London等学校offer;衷于实践检验,担任研究生课程助教,参与平谷农村调研、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调研、长城国家公园调研、青藏科考等实践活动;注重研产结合,依托土地工程技术公司、气象科技公司、规划院等平台,研发设计智慧平台、规划评价系统等数字产品;强化技能提升,通过英语四六级雅思考试,获得英语专业文学学士学位,习得日语第二外语,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证、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应用水平一级证和二级证。王翔宇,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18级博士在学习上,以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为研究方向,积极与导师交流学习进度、沟通问题,确保学习方向不出现偏差。在老师的指导下,发表SCI论文和SSCI论文各一篇,申请软件著作权一个。在生活上,热情开朗,积极参加学部组织的羽毛球运动,偶尔也会通过打篮球、跑步等方式来增强锻炼,强身健体。在思想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参加党支部活动的同时,时刻关注国际和国内的时政要闻,学习"两弹一星"精神,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张军泽,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2018级博士截至2020年,累计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SSCI论文9篇,中文核心3篇,论文发表期刊包括《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National Science Review》、《Gondwana Research 》、《Conservation Biology》、《Earth's Future 》、《Ecosystem Services》、《Land Use Policy》等国内外一流期刊。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硕士)、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硕士)、国家奖学金(硕士)、周廷儒奖学金、博士新生特等奖学金等荣誉奖励。另获得两次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足球联赛冠军。张亮亮,北京师范大学自然灾害学2017级直博生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2篇,在投学术论文2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骨干成员,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一项。曾获新生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地理科学学部学术年会"优秀报告"奖。在读期间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汇报展示。张湘雪,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19级博士累计发表SCI论文10篇,在《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发表中文学术论文1篇,并取得三项软件著作权。曾参加2018 Spatial Accuracy 国际学术会议、2018年第五届地理信息和空间分析技术在公共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交流研讨会。另外,主持开放课题一项,并重点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一项。朱平宗,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2018级博士在校期间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以第一作者共发表4篇学术论文,其中3篇为SCI top,1篇为中文核心期刊。此外,多次参与各项学术科研活动,并作口头汇报。他说:"获此殊荣倍感荣幸,感谢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帮助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人生路上要始终坚信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国家奖学金是当前高等学校学生能够获得的荣誉等级最高的国家级奖学金,能够获得这一奖项是对学生刻苦专研、勤奋耕耘的一份肯定。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光鲜亮丽的荣誉背后,是北师大地理学子坚强的信念,是血泪的考验,是不懈的付出,更是对自己人生一个痛苦而又美丽的锤炼,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平台上,他们尽情地展现自我,逐梦未来!来源: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