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新传考研考什么?喻国明:答案都在这里了!方济各

2020新传考研考什么?喻国明:答案都在这里了!

暑假又双叒叕过去,你的论文读得还好吗?本期带来的名师当属新传届的顶级人物——喻国明老师,喻老师除了著作颇丰,也给咱们考研学子们带来了诸多答题的新思路。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论文栏目,看看有什么新的启发吧!2015-2019喻国明教授论文关键词分析知网搜索喻国明教授近五年来发表的论文,并根据关键词统计分析发现,2015-2019年喻国明教授的年度主要研究关键词分别有:媒介转型、5g、互联网+、算法、互联网治理、内容付费等。而在2019年,由于技术发展以及一系列政治事件使得5g成为大热门话题。因此,截至2019年8月12日,喻老师对5g相关概念的研究就多达7次。2019考研的朋友们,心里多少该有点儿“5g”数了吧~不妨以喻国明老师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近两年新传考研的考情状况为例,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词云分析:再对比2018年及2019年(上图)喻国明老师的论文研究情况,这下, 你还敢说不看老师论文了吗?(上图类似的真题词云图大家也可以自己动手尝试一下,或者评论说出你最想要爱传播帮你分析的院校,将挑选出1所院校分析,并于下周进行推送哦。)论文及真题分析完毕,接下来就该对今年的考情做个预测了~当然,考别的学校的同学也不能放过,先不说学校考察趋势往往是一致的,喻老师论文里这么多新的观点你可得牢牢把握啦!2020北京师范大学新传考研预测首先,近两年的考研关键词仍然还会是重点,其次,今年的传播考研总趋势,以及喻国明老师论文研究主要方向也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由此,可以推测出2020北师大新传考研关键词有:人工智能、算法、后真相、5G等。其中尤以5G为重中之重!接下来,就让我们以这几大关键词来重点分析喻国明教授的论文研究情况。考点1:人工智能与新闻业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超过人的智能。是研究、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从特点上看,人工智能采用大样本计算支撑,在算法上使用了深度学习,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的机制来学习,判断和决策。作为一个凝结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的研究过程非常困难,其未来的发展也不可预测。对于新闻业而言,人工智能的强势崛起,给其带来最显著的变化,即是国际上各大新闻媒体所经历的一场“量化转型”。数据新闻、机器人新闻不断进入日常的新闻报道领域,对新闻的时效性与客观性、以及新闻专业主义的价值观均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那么,喻国明老师对人工智能重构新闻业的影响关注点主要存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喻老师指出,“人工智能+传媒”的确会带来一些新的优势和特点:No.1内容生产:海量、高效、全天候以腾讯公司的人工智能机器人Dream Writer为例,其财经 + 科技应用的发稿量超过 2000 篇 / 天,体育发稿量 500 篇 / 天,包括每天行情报盘、上市公司公告精要报道,以及体育赛事每轮每场的消息。在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数字新闻领域,机器新闻写作早已锋芒毕露。极大提升了新闻工作的效率。No.2反应迅捷:突发事件的秒级出稿速度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人工智能下的机器新闻写作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守望者”角色。2017年 8 月 8 日 21 时 19 分,四川九寨沟县发生 7.0 级地震,21 时 37 分 15 秒,中国地震台网机器人自动编写稿件,25 秒出稿 540 字并配发 4 张图片,内容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热力人口、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震中天气八大项;“今日头条”的 xiao ming bot 对体育赛事报道的出稿速度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步。这种秒级的出稿速度,都可以说是秒杀人类。No.3内容分发:激活长尾与利基市场机器新闻写作能够以用户偏好来制作相关的新闻内容,而且还能提供与用户个人生活场景相匹配的私人定制产品。不仅能够形成一种产品,还能够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场景用合适的形式分发给用户。另一方面,用户画像也将促进媒体对自己用户的了解,使媒体的运营更加个性化、精细化。有效地占领了传统媒介市场无法激活的长尾市场和利基市场,为新的盈利模式提供技术支撑,这是传统内容分发方式所无法实现的。No.4信息采集:传感器新闻拓宽感官视域在新华社最新发布的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的介绍中,载有这样的文字: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行车记录仪等智能采集设备,结合新闻发生地附近的多维数据,自动检测新闻事件、自动生成数据新闻和富媒体资讯内容。让摄像头以及各种传感器成为记者的眼睛,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捕捉和生成上,快人一步、自动生成。实际上,这是传感器新闻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以说,传感器新闻会增加新闻的细腻度,提供更多角度的信息解读。人工智能给新闻业带来的好的影响有目共睹,但任何事物都有互为相反的一面,其不利的一面也应当值得人们警醒。关于人工智能对新闻业带来的部分不利影响及相应的措施可以简单总结如下:因此,喻国明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人工智能虽然很超能,但并非万能。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机器新闻写作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但社会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无法被数据化的。即便是有这样的数据,也需要专业的人工挖掘和努力寻找,而涉及社会问题的价值判断也另机器很难染指。虽说人机协同是未来媒体生产、分发的主流模式,但说到底,人还是机器的主宰。在人工智能环境下,对于新闻业,人类与机器合作才更有美好的未来,人类永远是在新闻业务的关键环节中的的核心。人工智能对新闻业产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又出现新挑战、新问题,但是只要处理方法得当,技术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为人类所用。引用苹果公司的 CEO 库克在乌镇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所说的一句话:“很多人都在谈 AI,我并不担心机器人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的是人像机器一样思考!”这句堪称振聋发聩的警世格言非常值得正在“人工智能 +”领域行进中的人们好好记取。考点2:算法与权力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在任何情况中,10%的事件引起了90%的事件,我们忽略了那个10%,却被那90%震惊”一样,关乎数据处理的技术问题并未获得学界足够的重视。喻国明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是算法,而算法的社会本质则是一种权力。例如,定位于“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个性化推荐引擎产品”的今日头条公司,其核心是一套由代码搭建而成的算法,成为今天中国最大的资讯分发商。同样,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它也早已“行动”在使用机器算法的路上。不管是算法对于新闻业的重塑,还是算法对于各行各业的跨界整合,无一不使人思考:技术不仅能够赋能与赋权,而且它自身就构成一种权力的行使和对于传统权力模式的替代。从算法在新闻传播全环节中的应用我们便可以窥见其权力的体现:虽然算法本身并不具有社会权力,但它在实际上仍代表的是政治利益或商业利益,它在技术无意识的层面上运作,并且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用户在满足于个性化推荐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意识不到自己正处于商业利益的监控之下。因此,在充分享受算法为用户带来全新阅读体验的同时,也要警惕算法的运作黑箱与背后的利益操纵,算法作为一种新技术究竟给予了用户多大的权力,同时又在多大程度上使其处于全景监视中。总之,在未来人机博弈的传媒业,人需要更好的提升自己驾驭机器的能力,否则,或许有一天,我们会被机器所驾驭。考点3:谣言与后真相“后真相”一词,相信了解过真题的同学们会并不陌生。2004年,美国传播学者拉尔夫·凯伊斯就提出“后真相时代”的概念,认为后真相时代,既存在着谎言与客观事实也存在着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话语。在这个信息泛滥成灾的时代,真相并没有被篡改也没有遭到质疑,只是真相对于吃瓜群众来说变得很次要了。后真相的出现一般来说包含有两方面的原因:1.内部:相较于主流媒体和那些自媒体的澄清,受众更愿意相信彼此的情绪,公众不再相信真相,也没有时间去挖掘事实的真相,公众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只愿意去听、去看想听和想看的东西。流言、谣言、绯闻在网络上广泛的传播,呈现出真相的样子。2.外部:大数据、社交媒体等技术与权力的介入,使得“谣言、流言、绯闻以真相的幌子在网上肆意流传”问题:后真相造成了社会的“深层次危机”,无论是对良性社会的建构、共识的形成,还是公信力的提升以及政权的稳定,都是不利的。说到这里,先给大家提供几个近年来“后真相”的典型案例:如同那句话,大部分人“猜得中开头,却猜不中结尾”,“吃瓜群众”已 经走在制造下一 波高潮的路上,很多人早已忘记上述的事件最终走向了哪里。喻教授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互联网最大的便利是连接了所有人,最大的“罪恶”也是可以被任何人连接上——当事人不想说,而“被连接”的人已经站在了门口;当事人很想停,而“被连接”的人并不“过瘾”;当事人很想言明真相,“被连接”的人却正“众口铄金”……互联网可以让任何一个人发声,也可以让任何一千万个人发声,那些没耐心的、被情绪裹挟的每一个个人节点,都会左右着舆论的走向。在另一篇论文中,喻教授也指出,谣言与后真相其实密不可分。在技术的加持下,网络谣言表现出一些全新的机制:一方面,通过对网络谣言进行权威修辞和恐惧诉求,例如数据化支持和专家化名头来为谣言加冕;另一方面,对网络谣言进行日常生活化的庸俗解读又达到了祛魅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事实让位于立场,当人们遇上与自身信念相抵触的观点或证据时,除非它们足以完全摧毁原信念,否则会忽略或反驳它们,原信念反而更加强化,也即谣言传播的“逆火效应”。当然,强化人们信念的不仅仅是相反的证据,圈群化传播也使得可视化带来某些负效应:谣言在社会小圈子传播中会形成所谓的拟态环境和意见气候,即认为这种事情发生很多,为什么不去模仿去做,使得社会学习效应进一步加剧,谣言不幸地成为了社会示范,又反过来“规训”圈子成员的行为。因此,在网络谣言大行其道的当下,我们需要做的,是变被动为主动:将辟谣关口前置化。如利用大数据技术鉴别谣言信源的唯一性进行有效锁定。或是充分利用谣言的传播时滞性,及早切断传播路径。其次,也可变内容识别为圈群识别与情绪识别,为重点人群进行画像,构建信用分级的造谣者和传谣者、易信谣者数据库,实现精准治理。如果要用一句马克吐温的名言来结束这个考点,那就是:当真相还在找鞋,谎言已经跑遍了半个世界。考点4:5G与传播学来到最后一个考点,也是今年最最重要的一个考点。说它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是5G作为2019年国内兴起的一项新技术,还没被投入使用,就引发了巨大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意义。而另一方面,喻国明老师本人,也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对5G的研究就达到了7篇之多。所以,一定要拿好小本本记好啰~2019 年 6 月 6 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这标志着中国将正式跨入“5G时代”。5G 的特点可以用“两高两低”来概括:高速率、高容量、低时延、低能耗。按照华为 5G 技术专家的说法,在 5G 网络之下,它可以连接 5 亿个场景、50 亿个人和 500 亿个数据传感器。这就意味着,无论是来自于环境还是我们的可穿戴设备,都会参与到未来的内容生产当中,而这种内容生产所呈现出来的类别、价值以及它对社会、商业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但作为一个传播学考研的学子,一个未来可能会走上新闻岗位的人,5G技术究竟对传播学和新闻业有何影响呢?喻教授也为我们给出了答案。No.1视频表达成主流相对来说,书写文字是比较单纯的,含义干净整洁,没有太多杂音或附加成份,适合于表达事实性的、逻辑性的、理性的东西。但是 5G 所带来的视频凸起,势必会使社会表达中的核心表达、关键性交流都被视频语言所取代。随着5G的崛起,中长视频必然强势登场,成为社会性表达的中心和主流。这是一种社会主流表达形式的巨变。这一巨变它意味着社会传播的效果进入到一个“看脸”的时代。No.2“场景”成为价值变现的范畴随着5G 时代的来临,以5G 的高速率、低时延等技术的强大支持势必使 VR/AR/MR 复苏与崛起。有了5G的技术支持和VR/AR/MR对于场景的虚拟建构后,我们就可以“创造”这些节点,“设计”这些作为信息交汇的节点的“场景”。通过构建这些“场景”,吸引具有特定“趣缘”的人们在特定的场景中汇聚,形成价值变现的平台。No.3电信传播学呼之欲出很显然,5G 不是一项“弯道超车”的技术,而是一项“换道行驶”的技术。在 5G 技术的革命性改变之下,传播学的边界得到了极大的拓张,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面临着扩容、重构的革命性任务。而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必须认识到技术逻辑对于传播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基础性的结构作用。这便是建设“电信传播学”的缘由与依据。以 5G 为代表的通讯技术的基础性改变,对于传播领域和传播学科而言是一项从内到外的深刻的革命性改变。能否过好5G这一关,将是决定着传播学科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能否成为时代发展主导者地位的关键。对此,传播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都肩负着文明发展的重要使命与担当。今天的考点整理和论文分析就到这里,你都学到了吗?参考文献【1】喻国明,杨莹莹,闫巧妹.《算法即权力:算法范式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力革命》[J].编辑之友,2018.【2】喻国明.《人工智能的强势崛起与新闻传播业态的重构》[J].教育传媒研究,2018.【3】李彪,喻国明.《“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的话语空间与传播场域研究——基于微信朋友圈4160条谣言的分析》[J].新闻大学,2018.【4】喻国明.《5G时代传媒发展的机遇和要义》[J].新闻与写作,2019.【5】喻国明.《5G时代:视频强势崛起唱主角的时代》[J].现代视听,2019.【6】喻国明.《网络舆论的“后真相”辨析——以2018年年度争议新闻事件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9.【7】喻国明.《5G:一项引发传播学学科范式革命的技术——兼论建立电信传播学的必要性》[J].新闻与写作,2019.【8】喻国明.《5G时代的传播发展:拐点、挑战、机遇与使命》[J].传媒观察,2019.END主编:羽生作者:芒果编辑:芒果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五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其巧一也

预测帖: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分数线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 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始建于1954 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2 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招生目录及人数1、招生院系:中国传媒大学是最特殊的,这个专业分为10个研究方向,并且来自6个不同的学院,分别是:新闻学院、电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广告学院、传播研究院和国家传媒教育学院。2、招生专业: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3、研究方向(全日制):01新闻实务02媒体市场研究03国际新闻与传播04电视新闻采编05新媒体采编实务06体育新闻与传播07口语传播实务08品牌营销传播09融媒体传播10国际广播电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203日、204英语二,选一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5、招生人数:2019年招生计划,分不同方向,分别进行招生:01新闻实务,拟招生总人数17,推免8,统招9人;02媒体市场研究,拟招生总人数11,推免5,统招6人;03国际新闻与传播,拟招生总人数11,推免5,统招6人;04电视新闻采编,拟招生总人数11,推免5,统招6人;05新媒体采编实务,拟招生总人数11,推免5,统招6人;06体育新闻与传播,拟招生总人数6,推免3,统招3人;07口语传播实务,拟招生总人数11,推免5,统招6人;08品牌营销传播,拟招生总人数17,推免8,统招9人;09融媒体传播,拟招生总人数6,推免3,统招3人;10国际广播电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统招5人,不接受推免。6、学制及学费2年制,学费10000元/年。其中中外合作办学10研究方向 80000元/第一学年。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复试分数线及报录比(近三年)2019年:政治/外语:51,专业课:77,总分:370-394分。2018年:政治/外语:60,专业课:90,总分:354-392分。2017年:政治/外语:60,专业课:90,总分:355-389分。2019年分方向分数:2018年分方向分数:2017年分方向分数:育明点评:历年分数都比较高的研究方向是品牌营销传播和电视新闻采编、新媒体采编实务。历年分数比较低的研究方向是口语传播实务。而近几年分数飘忽不定的研究方向是融媒体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新闻实务、媒体市场研究和体育新闻与传播。2020年预估中国传媒大学想比较稳的进入这个学校,大部分专业的分数还是在380分左右。三、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参考书目(官方指定参考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雷跃捷:《新闻理论》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雷跃捷:《媒介批评》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谭云明:《新闻编辑》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第2、3章)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段鹏:《传播学基础》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2版)》邵培仁:《媒介管理学概论》宫承波:《媒介融合概论》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复试参考书目:9083新闻实务①《新闻编辑》,方毅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②《新闻评论》,李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③《媒介分析》,陈作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084基础统计学①《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最新版,柯惠新、沈浩,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②《传播研究方法》,柯惠新、王锡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9049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①《播音发声学》,徐恒,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②《播音创作基础》,张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③《中国播音学》(修订版),张颂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④《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第三版),张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⑤《播音主持艺术论》,张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9088广告与品牌营销传播基础①《有效的品牌传播》,张树庭、吕艳丹,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②《战略品牌管理》,凯文.莱恩.凯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③《现代广告通论》,丁俊杰、康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④《广告策划》,黄升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⑤《广告调查理论与实务》,黄京华,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⑥《整合营销传播概论》,初广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9月版9087融媒体传播①《媒介革命》,喻国明,人民日报出版社②《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克劳斯.布鲁恩.延森著,刘君译,复旦大学出版社③《电视传播研究方法》,刘燕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④《媒介经营管理》,凌昊莹,复旦大学出版社四、007口语传播实务方向特别注意事项:报考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各专业(领域)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考生,除笔试外,还需提供 “播音主持作品”创作视频文件。笔试部分占该科目成绩50%,“播音主持作品”创作部分占50%。“播音主持作品”创作,主要是通过考生按要求提交的播音主持作品,考查考生的基本专业条件、镜头前形象与状态、播音主持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等实践能力。1. 内容要求(1)新闻播报(限3分钟,内容不限)(2)节目主持(限3分钟,内容不限,节目形态不限)(3)文学作品朗诵(限3分钟,内容不限)2. 数字文件格式:mp4格式3. 其他要求:作品内容的总时长应在10分钟以内,考生自行制作,并按《招生简章》指定时间和要求报送“播音主持作品”。不符合要求或过期未报送者按该科目考试违规或缺考处理。

德尔哥

2020中国传媒大学新传考研真题深度分析

中传MJC · 334一、简答(3*20分)1. 议程设置含义及新媒体环境下新变化(暑期课程)2. 网络用户的特征(基础课)3. 虚拟现实技术(公众号推送)简析:爱传播的学生应该不会被第一道题难住,这是专题课和热点课都有讲到的内容。这道简答题有些论述题的意思,中传今年改革第一年,题型有些变化,从目前来看,简答题分值由15分/道变为20分/道,考察的内容是变多、变深的。不过题目的开放性也提高了,像“虚拟现实技术”这道,其实可答的内容有很多,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伦理之思,虚拟现实技术对新闻真实的重塑,都可以答,言之有理,理论与案例结合,都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二、论述(2*45分)1. 媒介融合(暑期课程)2. 新媒体环境下,“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和策略(模考真题)(暑期课程)简析:中传延续考察了媒介融合,其实媒介融合已经红太久了,甚至有些过气,当时有预感是考县级媒体融合。不过这道题也不算有什么难度,毕竟大家对媒介融合都已经不陌生了,而这道题想要答得好,脱颖而出,那就需要多举例,多输出自己对媒介融合的深度思考。当然对于这道题而言,谈县级媒介融合也不算跑题。“讲好中国故事”这属于对外传播、国际传播的经典议题,每年都会有一道题目变着法考到这个内容,答案也基本上就是那些内容。整体而言,334的论述题还是相对简单的,不过简单也有简单的坏处,毕竟简单的题大家都能答上很多。不得不说,334越来越重传播轻新闻了。中传MJC · 440一、简答题(5*20分)1. 舆论监督是什么?舆论监督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模考真题)2. 集合行为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基础课)3. 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暑期课程)4. 《新青年》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意义5. 论述结构新闻报道的思路简析:除了结构新闻报道的题目外,其他题目均比较常规,爱传播系列课程中均有提及过。集合行为属于群体传播的内容,是细化的考点,考一道20分的简答题,就同时考察大家对理论的熟悉度、对理论的消化度了,也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结合案例阐述理论。《新青年》属于中新史的内容,其实历史的考察很难说有什么规律,考什么都不为过,还是劝大家一网打尽。结构新闻报道这个可以算一个区分考生的题目,考察的是大家的日常关注和积累,懂得人可以说很多,不懂的人可能就没话说。二、论述题(50分)1. 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后真相时代如何理解新闻真实?(暑期课程)简析:“后真相”是近年的考察热点,这道题是将后真相作为一个时代背景的,重点让阐述的是“新闻真实”,这是新闻学恒久的论题,大家或多或少都可以谈论一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道50分的题,该答多少字内容?谈论到哪种程度才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可能是这届学生比较头疼的。建议大家尝试着从“媒体”“真实” “民主”三个方面去作答,为受众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一直是新闻媒体服务于民主的重要功能之一,随着“后真相时代”的来临,媒体的信息提供功能面临挑战,那么大家可以思考什么是新闻真实?(媒体的报道不过都是对真实的阐释罢了)后真相时代对新闻真实的影响?后真相时代媒体应该如何促进新闻真实?后真相的影响完全是负面的吗?民众在整个过程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能够论及到这个深度,分数应该会不错了。中传新闻学 · 708一、简答(4*15分)1. 口语传播的历史地位和特点2. 四级办电视的历史进程(基础课)3. 公共电视在各国的特点4. 不同媒介制度下的受众的不同简析:改革第一年考这些,真让人服气啊。口语传播可能大家不陌生,甚至能够用英尼斯的理论侃得头头是道儿,但是考察它的历史地位估计就蒙圈了,好在后面还问了特点,能够挽得住一些分数,不得不说,仅仅考背诵不思考,对学科的内容缺乏综合的理解,可能真的行不通了。四级办、公共电视这两道题有一些坑,可能有广电基础的同学能答上一些,其他同学就不一定了,这道题如果不会写,真的别跟自己过不去。不过血与泪的教训是,考哪里一定要了解出题老师的研究方向,新闻学院很多老师都是研究广播电视的,出这些题真的可以理解。第四题,是一道区分考生的题目,一定要注意问的是不同媒介制度下的受众,你把媒介制度答一通而不分析其中的受众理念是跑题的,而后者是不是你们的知识盲区?考研难度上升是大势所趋,学东西得学透了。二、论述题(2*45分)1. 新的媒介不会取代旧的媒介,从中外新闻传播史说说你的看法 2. 我国舆论传播的变化以及舆论传播的主体(暑期课程)(模考真题)简析:第一道题花样考新闻史,史论结合,考察大家对理论的吸收程度,以及对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熟悉程度,可能大家在看到题目之前,从来就没想过这个问题,如何在快速的时间内,组织好一个框架合理、内容丰满的答案,这个就比较重要,还是那句话,活学活用才是硬道理。舆论是每年都会被考察的内容,很重要的考点,这道题目难度中等,后半问比较好答,前半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关于舆论的学习,建议大家多看论文,论文关注的是前沿的问题,探讨的也比较深入。中传新闻学 · 814一、简答(4*10分)1. 互联网环境下我国主流媒体如何坚持马新观?(模考真题)2. 人工智能对于新闻媒体生产的技术革命3. 阐述象征性互动论(基础课)4. 传播效果研究历史简析:马新观这个知识点当时是作为论述题给大家预测的,考10分的简答应该难不倒大家。人工智能这道题其实前两年中传也考察过,但是今年考察的是其带来的技术革命,这个大家可以从机器人写作、算法推送等方面举例作答。象征性互动论以前被作为名词解释考过,这次考了简答,大家除了要答出理论内容,还应该结合实际答出理论带来的启示。传播效果研究历史,这道题目除了答出效果四个阶段的内容外,再说一下经典效果研究用的方法会比较好。这道题目不算难。二、论述题(2*20分)1. 移动互联网下媒体的新闻生产方式变革,受众解读方式和接收方式改变,谈谈你的理解2. 谈谈实证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中传播效果研究的应用简析:第一道题看似和简答第二道题有些冲突,但其实没关系,这道题目考察的是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需要大家从移动技术特性和移动传播特点出发,谈新闻生产和受众解读、接收方式的改变,可答的面很广,包括表现、影响。第二道题也跟简答第四道题不冲突,审题要清晰,这里是说实证研究的应用情况,完全让答研究方法的内容的,比如议程设置理论用的是固定样本交叉检验的方法,要答这些的。是一道区分考生的题目,猜想到可能是新闻学搞方法的老师出的题,之前上课的时候就被问过这个问题哈哈哈。三、新闻评论(30分)关于校园欺凌的简析:题目不难,因为这个话题大家不陌生,改革之后MJC不考实务了,但是新闻的同学坚持考了,而且今年考了评论,但是明年考不考也不一定啊,关于实务建议大家还是每种题目都会写。四、综合应用(2*20分)1. 关于“人工换脸”的广播谈话节目策划2. 关于“浙江动物园因启用人脸识别技术被起诉”事件的广播微评简析:新闻学院真的很多老师都是研究广播电视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改革之后换了一波出题老师,实话说今年确实有点儿坑了,不过关于广播谈话节目策划,大家把邀请嘉宾、谈话主题、谈话提纲、如何准备、如何播发一系列的内容写上去,分数应该就还可以的。“人工换脸”这个话题之前公号推送过的,也被用作过评论的素材,关注爱传播公号的同学可能对这个事件并不陌生。之前被练的多的是微博微评,广播微评有些超纲?诶,不对,纲在哪里?哈哈哈,看来新闻学院要求大家对各种广播电视新闻实务门儿清,可能这届学生都没有准备过这个,下届的学生务必要注意这个了。中传传播学 · 708 + 815 【708】一、简答(4*15分)1. 口语传播的历史地位和特点2. 四级办电视的历史进程3. 公共电视在各国的特点4. 不同媒介制度下的受众的不同二、论述题(2*45分)1. 新的媒介不会取代旧的媒介,从中外新闻传播史说说你的看法 2. 我国舆论传播的变化以及舆论传播的主体【815】一、名词解释1. 社会认同理论2. 本雅明3. 芝加哥学派4. 议程设置简析:考纲说了考名词解释,果真就考了,传播研究院真的很守信!名词解释题都属于基础的内容,也是经典的考点,属于送分题,大家背诵之后基本都能写上去。二、简答1. 简述人类文明与媒介创新的关系2. 简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差异简析:第一道题属于媒介与社会的内容,不算难,大家谈一下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就好,要用到英尼斯、麦克卢汉等技术学派的观点,以及传媒与社会意向、控制革命论等理论观点。最好也要结合当下的媒介环境哦。第二道题也属于保守的内容,比较下传播方式的差异,以及差异的影响是什么,答上去就可以了。记得界定下新媒体概念哦。总之,简答题难度是中等难度。三、论述1. 社会生产力和传媒理论创新的关系2. 谈谈你怎么构想全媒体传播体系简析:第一道论述题,着实有些难了,拿来当考博的题目都可以,这个题目是需要高屋建瓴的能力的,考察的是对学科的理解,这可不是背参考书就可以掌握的,建议大家备考过程中注意看论文,看传播学四大刊的论文,看各位大咖的论文,看完你会发现啊真香,像这道题的答案就可以从李金铨、陈力丹老师的论文里找到的,一定要重视这个,新闻传播考研考察的越来越深了。第二道题的开放性很强,怎么构想全媒体传播体系,这个大家可以结合着中央厨房、三台合一等业界的尝试去谈,这道题目是很实务的,大家基于对内引导舆论、对外传播大国形象两个考量去构想就好,具体的设计和操作大家言之有理即可。论述题的难度是上去了的,启示大家备考一定要下狠功夫,多思考理论,多关注业界。作者: 叮叮编辑: 芒果主编:羽生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五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外重墨缴

机会:中国传媒大学2020部分专业拟接收考研调剂,快来看看!

5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发布了关于2020年硕士研究生部分专业接收调剂生的通知,相关信息如下:说明: 以上拟调剂专业为中国传媒大学根据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以及第一志愿考生上线情况而初步统计的结果,最终拟调剂专业以中国传媒大学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专业为准。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

四年而物

2020新传考研都考了啥?复试初试咋准备?

近日,爱传播发布了2020年新闻传播类百所高校的合集,整体扫过去,20/21级的同学可能都会有点蒙。我们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对帮助即将备考复试和初试的同学,将新闻传播学的命题趋势和考察的侧重点进行系统分解。前言:本篇文章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分析2020的真题:1、把握新传考研的“热点”,数据说话,告诉你今年的高校都喜欢考什么。这份数据是将2020年百所院校的真题放到数据分析软件里分析出来的结果,将最核心的考点一一罗列在你面前。2、 把握新传考研的趋势,告诉你过去三年考察的变化与不变。笔者将今年的数据和往年的数据进行综合对比。3、 系统把握学科的脉络和发展,将考察趋势和学科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帮助入门的小伙伴从侧面认识这个学科的变动与发展。十大命题趋势分析01学科的融合背景下2门专业课考察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学科的融合既反映在学科外部,也反映在学科内部。如果说站在十字路口的传播学科与外部的其他学科交融与对话,已经由来已久。那么学科内部出现大规模融合,主要来源于最近十年新型媒介的冲击。反映到命题中,许多考生会发现,334和440的界限、理论和实务的考察界限愈发模糊,为数不多的区别主要体现了史论和操作题上。这其中的原因,也许正如李良荣老师所说,如今的新闻业是互联网的新闻业,学者们已经突破了“小新闻”的框架和大众传播学的领域,体现出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包容的学术胸怀。02院校之间的考察正变得越来越相像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像诸如北师大、南大学硕、苏州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的真题中,肉眼可见喻国明、胡翼青、陈龙、刘涛等“掌门人”的影子;像诸如清华、南师大、天师大、厦大等院校的真题中,仍然可以寻觅到一些既有的考察惯性,这与它们的研究特长有一定关联。但是,从百所高校真题的数据样本中,我们看到了两个现实问题:一个是规模更大的是在选题上逐渐趋同的院校团体,毕竟,国家社科基金指南的课题是有限且聚焦的,我们关注的学界和业界的核心问题是聚焦的;其次是那些关键院校的掌门,本身就在主流视野之下引领学科的潮流,因而他们关注和考察的话题,后来也成为了我们的考题。03考察极其关怀中国发展的现实问题与社会治理的问题首先是,媒介与社会的话题作为近年学界探讨的核心话题,大规模的考题是以“媒介是如何重构社会关系”、“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角度在设问,媒介与中国城市生活的高度互嵌,已然是当前的社会景观。其次是,大量考题直接和间接的关注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考点便是“舆情治理”,词频统计中“舆论”是仅次于“传播”和“媒介”的关键词。如果考生不能把握中国社会最根源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解这样的题也不过是雾里看花。此外,还有政务媒体/主流媒体发展与国家治理、媒体发展与国际传播等,这也都是当前中国发展与媒体关联的重大现实问题。04主流媒体发展与考察的与时俱进,“两会”作为着眼点与突破口每年的两会作为主流媒体的“阅兵式”,在持续输出考点上,从未让我们失望过。2016年两会输出了VR沉浸报道、2017年输出短视频、2018年输出人工智能与竖视频,2019年两会输出的Vlog(8次)、人工智能(21次)、VR(8次)、5G(13次)累积贡献了50次考频。同时,无论自媒体发展多么迅猛,对于话语权的分化多么明显,最让命题人关心的,始终还是广大的主流媒体。仅“主流媒体”词频就出现了20次,超过“自媒体”的17次,这还不算超过60次的媒体融合发展的考察。05传播学领域对于大众传播及大众传播理论的反思未曾间断传播学这样一个在美国建立学科,无论是在本土的发展,还是在课本的书写中仍然难以摆脱“美国中心”的立场,但随着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在互联网情景下大规模的不适用,在学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对传统课本理论的反思与抵抗声音。这种抵抗在今年的考察中呈现的特征是:其一,对阐释力更强的传播理论考察比例提升,诸如传统媒介环境学派理论与新兴的媒介化理论(媒介研究的考察已经对效果研究的考察形成压倒性优势)、欧洲源流的批判理论、重返芝加哥学派、北美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派、传播传递观之外的其它传播观念、符号学与修辞学等,以往相对冷门的考点,都愈发高频的出现在考察中。其二,提升对于思想史与研究方法的考察比例(两者累积超过80次考察),通过对传播思想史与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反思,重新确立对传播学科的系统认识。其三,传统大众传播理论的考察比例的下滑,在我们统计最高频的十五大传播学基础考点当中,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仅占7席位。当然,议程设置认为佩戴着学科的“理论王冠”,以28次位列单一理论考察频次第一。06媒介技术考察成为大部分问题的出发点即便我们在进行整体的梳理和反思,媒介技术也几乎成为以上这些趋势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们总结的宏观结构五大要素的考察频次里面,技术直接相关的考频达到了135次,仅次于政治的159,远超过社会(81次)、经济(65次)、文化(43次)。07容易被低估和忽视的传播流派与传播思想史的问题在传播学的十五个基础考点的统计中,排名第一的是传播学流派,累积出现56次,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当然,将学派的综合统计同单个理论相比有些不科学,但是即便将流派与所有效果理论的考察进行对比,也只是少了20多次。我们想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这个比重还会向上浮动。此外,思想史作为认识传播研究的方法论,对摆脱旧有框架的束缚重新认识今天的传播现象,有着重大意义。而这一层意义,被当前的考生们极大的低估和忽视了,以致于考生一旦面对相对宏大的议题和抽象的传播观念,便立刻束手无策了。08传统业务的理论问题仍然是专硕的核心在我们的统计中发现,大部分MJC的命题高校在实务考察中比我们想象中要克制许多,传统的采、写、编、评的技法和意识仍然是考察的核心,对于考生业务基本功的要求丝毫“不敢懈怠”。例如,采访的词频达到了65次,排到了所有词条的第五位(前面是传播、媒介、舆论、网络),而且其中涉及的大多数传统技法和意识。09研究方法覆盖学硕考察并开始向专硕蔓延研究方法考察比重和范围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部分院校的学硕有考察传统,这并不奇怪,但是不少专硕也开始考察,考察的难度和细致程度也在提升。这也与新闻传播学近年的研究发展有关,以往广受诟病的研究规范问题,伴随着大量的海归学者、其他社科研究背景的学者涌入新传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也进一步辐射到了考卷当中。10热点非常重要,但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汹涌16年前后,你会在院校的命题中,明显感觉到那种技术突进给这个学科的压迫感,很多院校的命题风格,毫无征兆的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一些在业界尚未形成广泛影响的应用也可能出现在考察中。近两年,又会明显感觉到,即便仍然会有考纲变动的情况,但很难出现意料之外的热点了,甚至对我们辅导团队而言,热点都讲的有些超前了。例如,我们现在其实还是考2010前后相继起势微博和微信、2015年前后形成影响力的今日头条、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遗产、2017年开始广泛讨论的智媒,5G、区块链虽然来势汹汹,但由于应用尚未成熟,也还未大面积的成为考点。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考点仍然集中在拉不开差距的名解和简答区,热点则大范围的聚集在拉开分数差距的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答题区,它们或是直接考察,或是需要大量调配热点案例来支撑。这样一看,热点的拓展仍然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关键学科领域的命题特征分析01 新闻学——所剩无多传统新闻理论考点已经被传播学、马新观、媒体融合挤压的所剩无多注:这里所说的新闻理论并不包括分布广泛不均的新闻史和新闻实务。关键结论:1、2020年考频前三的是舆论学、马新观、新闻生产,2018-2019年则是新闻真实、舆论、伦理与法规。2、舆论的考察对其他传统新闻学理论的考点呈现压倒性优势,而舆论学本身的解题和破题其实并不依赖传统新闻理论,而十分依赖传播学理论和视角。其中,舆论监督、舆论引导分别考了25次,几乎赶上议程设置的考频。3、马新观的考察几乎全方位的包裹和覆盖了传统新闻理论,即便考新闻真实,答题中常常涉及的是马恩视野下的新闻真实,考宣传考的是X的宣传观,考新闻事业性质关注的是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诸如此类。4、马新观的考察直接涉及到:11次的党性原则考察、22次的X及其相关讲话、10次四力、8次四全……这其中还不包括政治家办报、反客里空这样的史论当中的间接考察,舆论学和宣传学的大规模的相关考察。5、新闻真实问题,虽然与过去2年的主导相比有所滑坡,但依旧是堪比“议程设置”的“巨无霸考点”,相关考点直接出现频次是31次,这还不算谣言传播、伦理与法规、网络治理等间接考点。6、新闻事业、新闻生产的相关问题,一部分与马新观的问题考察融合,一部分与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的问题融合,属于“互联网的新闻业”再难成为一个纯粹的新闻学问题考察了。7、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生产(54次)的创新形式中:机器人新闻7次、建设性新闻5次 算法新闻7次、新闻游戏2次、虚拟现实6次。8、专业主义(16次)的考察看似有所下滑,其实不然,今天对“新闻工作四力”(10次)的要求是一种专业主义,对传播伦理和道德(18次)的要求也是一种专业主义。02 新闻实务——业界最为珍视,时代稀缺四个关键结论:1、 行业的巨变,并没有动摇考察的初心。传统的四力,仍然是吃(na)饭(fen)的关键。2、 假新闻泛滥的年代,记者的核实流程被高度挤压的年代,新闻采访的基本功成为考察之最。3、 观点过剩与事实稀缺的年代里,调查性记者在行业凋零,解释性报道(9次)、深度报道(8次)、非虚构写作(8次)相继成为考察焦点。4、 当负面情绪和社会焦虑成为普遍现象的时候,建设性新闻(4次)这样的考点有望在明年覆盖的更深远。03 传播学考察——宏观层面技术与政治为考察底层逻辑媒介与效果理论依旧为考察核心关键结论:1、媒介研究已经超过效果和受众研究成为绝对的核心。这并不让人意外,学界整体的研究对象中心,已经从“受众”与“内容”为中心,转向了以“媒介为中心”。2、媒介研究考察,主要分布在媒介环境学派理论、媒体融合发展、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影响、媒介技术与互联网发展史等几个方面的考察。一个细节——麦克卢汉是2020年出现频次最多的学者,超过拉扎斯菲尔德(7次)、施拉姆(6次)。3、传播学流派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了。这在上文的十大趋势中有探讨。4、效果理论2020的年考察频次排名依次是: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框架理论、数字鸿沟与第三人效果;2018-2019年是议程设置、数字鸿沟、意见领袖、沉默的螺旋。毫无疑问,重合的三个仍然是考察的巨无霸,框架理论容易被忽视,而且这个理论的可以阐释的上限非常高,幸而我们团队在模拟考的命题中单独强调了。5、社会责任论考了17次,甚至超过把关人、数字鸿沟,想必让很多人意外,我也很意外。6、从媒介技术的考察趋势来看,可以说“平平无奇”。社交媒体、智能媒体、移动媒体(直播与短视频、5G)“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这条线索从10年就开始起势:10-13年移动互联网发展与社会化媒体发展相辅相成‘2014-2016年“互联网+”作为顶层战略推行;2016开始互联网经济模式不断创新,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相继释放影响力,直播与短视频平台也开始起势;2017-2019年智能技术开始全方面的渗透到新闻业和人们生活的日常,再来是区块链、5G等在已有技术基础上继续叠加。至此,媒介环境的发展线索与命题线索基本成型,最近2年再无大的波动。7、大数据和算法这样的底层技术,仍旧会持续热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5G、VR、物联网在明年或许会有上升势头8、从宏观层面来看,政治和政治传播依旧是学科的核心。这不意外,毕竟学科是做总统选举研究起家的。从外部的趋势来看,2016年美国大选的研究遗产延续至今,2020适逢有一个选举年,可以继续拭目以待;从国内的考察来看,对内和对外政治宣传、舆论学、后真相政治、社会动员与抗争等这些都不会被未来的考察放过。9、经济的话题依然是考生不得不面临的难题,更难的是传统“传媒经济”和“网络经济”运行逻辑的截然不同,逼迫着没有广告学考察要求的考生,必须要理解数字时代的营销传播特征,对于MJC来说,必须要清楚社群营销、场景营销、智能营销等的运行逻辑。传媒经济的本质已经不仅仅是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考生们需要运用关系经济、场景经济、数据经济、网络经济等新经济模式逻辑去破题解题。10、对文化话题的考察,也不再少数。需要考生们对关注媒介文化的批判学派,尤其是文化研究学派的理论更为熟悉一些。同时,跨文化的考察也不再是武大、云大的专利,国际传播、网络空间中的文化冲突都开始被很多院校的考察提及。04 媒体融合——保持着政策驱动与技术驱动的考察关键结论:1、媒体转型对应的媒体融合的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动和需要重新注解的考点。很多时候考察的注解的更新,总给人一种“物是人非”之感,例如,今年考的”全媒体”已经不是前两年的“全媒体”。2、媒体融合的考察中,主要围绕着2条线索进行,一条是技术发展对传媒转型的影响;一条则是2014年以来关于融合发展的文件与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去年以来的“县级融媒体”的文件精神和年初的“四全媒体”讲话,都无一例外的成为选题的核心。3、 众多转型案例里面,“总台”和“联播”(9次)当属今年最耀眼的考点。4、自媒体(17次)的考察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但17次考察中有12次都聚焦在自媒体治理的相关问题,这一点也与政策趋势一致。05 广告公关——趋向实务与业界实践贴合关键结论:1、 营销传播(27次)整体上成为第一大考点,这与近几年业界不断拓展的各类实践创新密不可分。2、 品牌传播(18次)的考频出现大幅度提升,这与国家层面推动下的国家品牌与传统品牌的发展有关。3、值得注意的是公关活动策划和危机公关应对成为了主流考察对象,可能和今年层出不穷的危机公关事件有关。4、 互联网广告部分,原生广告的考察比较多,这与过去2年的情况一致,原生广告在业界也逐渐成为了各个广告主投放的首选,需要特别注意一下。5、广告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理论和案例的联系,在进行案例分析和案例实操的时候要思考到用了什么样的理论,对于理论进行理解时也应搭配相应的案例。07 设问方法:A对B的影响成为最常考的命题方式1、 问影响的题以压倒性优势占据榜首,这其中有超过八成是媒介技术的影响。2、 概念对比作为困扰考生备考始终的命题,其实出现频度并不高(15次),并且绝大多数考察是类似对比“消息”和“评论”、“新闻”与“宣传”这样差异较为明显的基本概念。3、 问看法这种“你答什么都行”的设问方式,还是很流行(26次),人文社科的作答常常就是这么开放,没有很多束缚。4、 可见背景、内涵、意义、特征、成因、影响等要素,一直都是知识点记忆的基础要素。敬请期待,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为大家分析2020全国重点院校真题,本篇为整个系列的总论,配套使用,效果更佳。爱传播祝愿21级&20级的各位同学,备考顺利。作者:文冲、璐璐编辑:羽生主编:羽生寒假别浪费欢迎挑战自己碾压对手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五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张耳

2020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课考研经验分享

一、个人情况我本科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英语专业。一战考研成功上岸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专硕(MJC)01方向全媒体新闻实务。初试总成绩377 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64分、英语二64分、专业课一133分、专业课二116分。虽然在考试第一天由于身体原因政治和英语没有发挥好(尤其是英语)PS:大家也一定要时刻关注自己健康啊!但是专业课发挥得还可以(应该是我们方向专业课总分第二名)。那么作为一战跨学校跨专业的考研人来说,是如何在学校临时改了考纲、公共课没有发挥好的前提下依然拿到专业课高分并成功上岸的呢?二、考研择校&择专业【关于专业】虽然我本科是英语专业,但是一直都比较喜欢新闻。在本科期间也接触过一些和宣传相关的学生工作,更加坚定了自己想要学习新闻的心。大三时,无意间读了一本传播学的书籍,对传播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自然而然地选择报考新闻与传播专业啦!【关于择校】决定报考新传专业以后我就开始在网上查找相关院校排名,中国传媒大学无疑是业内的佼佼者。再加上我喜欢知识和实践两手抓,还综合考虑了地域的因素,最终在人大、中传、武大、浙大这四所学校中选择了中传。【关于专业方向选择】中传的MJC分的很细,一共有7个方向,涵盖了4个学院。因此就需要提前进行了解。在参考了新祥旭机构这边给出的建议和自己的兴趣点以后,我就很快决定报考01方向了。我认为,与其纠结猜测选哪个方向更好考一点,不如用这个时间专心学习,毕竟后期时间会越来越紧张,不要浪费时间在我们不能预测的事情上。顺便说一下,在初试的时候大家的卷子都是一样的,但是需要提前选好方向,按方向划线(今年改了考纲,并且开始按学院划线了)。今年是中传MJC的“大改之年”,考纲和题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中传MJC又是考研难度较大的专业,但是这又怎么样呢?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相信自己并且要真的拼命学习,既然有人会录取,为什么被录取的人不是你呢?三、考研初试经验2019年初,我报名了“新祥旭”的一对一专业课,正式开始学习是在4月份,政治和英语是自学的。专业课师姐人特别nice!算是我的启蒙老师了吧。初试备考过程中,因为有了师姐和机构也让我心里有底气了许多。我记得在距离考研倒计时第99天的晚上中传发布了全新的考纲,当时心态有点崩,立马找了师姐寻求安慰,再加上那个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允许我心态崩溃,只能立刻冷静下来重新投入复习。考研期间我每天大概学习11-14小时,背诵专业知识大约要占用一半的时间。在考研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当然也走过一些弯路,下面我将分科目详细阐述一下。【思想政治理论】政治我考了64分,属于一个平平无奇的分数。我认为,政治是一门难拿高分但是绝不能忽略的科目。我政治开始的相对比较早,7月初开始跟随网课配肖秀荣精讲精练,每天给自己定计划做1000题,一轮结束时已经9月初了。接着我开始刷第二遍、第三遍1000题,同时及时总结错题巩固记忆。到了后期就按部就班的跟着肖四肖八,背就完了!虽然政治最后没有取得一个比较满意的分数,但也不算拖分科目。政治我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就是,后期一定也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每天计划的任务!由于跨专业考的原因,后期留给政治复习的时间少得可怜,会出现部分知识遗忘、手感下降等问题。因此,从始至终认认真真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尤为重要。【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考研人,我承认自己在英语上用心很少。之前所有年份的英语卷我也都在80分+的分数,因此确实“轻敌”了。我仅仅做了2遍英语二历年真题就上了考场,还恰好赶上身体不舒服所以这科就成为了我拖后腿的科目。因此,不要忽视每一科!即使你觉得它是你的优势科目,到了考场上说不定就会变成拖你后腿的那科!老老实实背单词、踏踏实实刷题、认认真真纠错真的很重要!【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参考书目:段鹏《传播学基础》彭兰《网络传播概论》胡正荣《传播学总论》刘宏《新闻传播理论》我是4月份开始阅读参考书目的,一共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两门专业课的所有书都读了一遍并做了大概的标记,6月份左右跟着师姐又学了一遍。到了9月中旬我又将段鹏老师和彭兰老师的书细读了一遍。334的知识是灵活的,不仅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学会运用。我认为,334的学习中做思维导图很重要!我一共做了3次思维导图,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提升。思维导图是越写越少的,最后整个科目我用了一张 A4 纸就写完了。334的学习做专题也十分重要,需要阅读大量老师的论文,密切关注时事热点,不断扩充新的案例,精炼自己的表述等等。我认为拿高分的前提是要有自己的思想、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有新鲜丰富的案例再加上平时的语言积累。最后,要落实到笔头上。要勤加练习,通过不停的写题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参考书目: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王灿发《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崔林《媒介史》中传今年将440中的新闻史增加了媒介史,难度加大。这对原本就需要很多背诵的科目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我整理了所有要背的新闻史和媒介史,从9月末开始每天背诵大约3小时,持续到了考研的前一天。10月中旬后,我又总结了所有新闻理论的知识,每天抽出2小时背诵。一句话,背不下来也得背!理顺它的逻辑、理解它的语言反复背诵。到了考研前一天,440背诵部分我差不多背诵了6-7遍的样子。背诵很难,但贵在坚持。同时,还要练习新闻业务——采写编评(今年居然没考)。不要觉得没考就不练,毕竟这个方向还是叫新闻实务的呀!业务能力还是一级重要的!四、考研复试经验今年的复试线是370分。在370-385之间还是有很多人的,因此,一定要重视复试,复试逆袭是非常有可能的。复试和初试差不多,需要你掌握基础知识和专题并学会用语言流利的讲出来。在等待成绩阶段也不可以松懈,继续关注热点和老师论文。认真写科研设想,准备个人简历,可以去“考研文库”搜模板看一下怎么写,在面试的过程中要始终带着一颗谦虚好学的心。不要过于紧张,按部就班就好,心态很重要。今年线上复试,取消了笔试。复试分为英语问答、专业课问答和综合素质问答,会以抽题+随机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因此,前期充足的准备很重要。建议每天对着镜子或摄像头进行练习,寻找语言表达上的不足和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上的不足。五、最后建议&鼓励(1)早复习、早准备如果已经确定报考目标,就早早投入复习,毕竟之后的时间是否充裕我们不得而知。(2)做一个有计划的人制定小到每日计划,大到考研全程计划,并按时完成,绝不拖延。(3)调整心态、乐观自信心态在考研过程中十分重要,要及时排解自己的情绪。可以适度灌一灌鸡汤。(4)请做真正努力的人、不要欺骗自己既然决定了考研,就不要半途而废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真正抛下一切能让你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不要沉迷手机、不要虚假努力。(5)合理休息、注意身体尽量不要生病!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学习才能效率更高。最后,还是要说一声加油!你要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师姐在中传等你哦!

众生相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难吗?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盘点!

每年有不少的大学生都会备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广电学研究,身边的很多很多人也都会说考不上的,不用白费劲了,给很多备考考生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那么,中国传媒大学考研难吗?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一下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首页,考取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总体难度还是比较难,因为中国传媒大学王牌专业实力顶尖,在211高校中排名靠前,而且在首都北京,所以竞争会非常激烈,想要报考的同学需要准备的十分充分!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一)报名参加全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笔试,考试科目与同等学力人员的加试科目相同。复试时加试两门笔试,科目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硕士入学考试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目录》。(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复试时加试两门笔试,科目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硕士入学考试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目录》。(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注1:报名时,如考生有大专毕业证书且符合专科报考的所有条件,同时也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此类考生可以选其中一种类别报考:①选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时,填写本科学历注册学号,填写毕业时间、学历等项目时,要以本科毕业当年度的时间、学历水平为准;②选专科毕业生报考时,填写毕业时间、学历等项目时,以专科的毕业时间、学历水平为准。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①、②不能同时填报。注2: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就读院校同意,并在录取前先办理原就读院校的退学手续。(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1.报名参加除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以外的其它专业学位(艺术、工程、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国际商务等)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2.报名参加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2)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②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结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③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工商管理(MBA)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注: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的人员,复试时不需要参加同等学力加试。总之,能不能考好中国传媒大学考研,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非常重要。考研知识量很大,还是高考那样的很笨很蠢学得很累是不可以的。拿到书,你需要给自己规划,掌握哪些知识点,基础的,复杂的,分类出来,庖丁解牛的手法你应该掌握。培训最多给了你考上的希望以及和一堆人一起奋斗的快感,你需要巧妙利用这样的集体奋斗精神去努力就可以了

完完全全

中国传媒大学2020考研分数线公布!

日前,中国传媒大学发布了该校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具体如下:学术学位硕士分数线专业学位硕士分数线1. 报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定向培养研究生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总分不低于260分。2.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总分不低于315分。3.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不低于175分;工学门类各专业及电子信息领域不低于284分;其他各专业不低于311分。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研招办

红苹果

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分数线

北京师范大学是师范类的两所985高校之一,另一所是华东师范大学,像南北的两颗双子星一样,但相比来说北师又更好一些,是师范类大学的NO.1。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同时拥有院士和“长江学者”的新闻院系。“长江学者”喻国明担任学院执行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吾守尔·斯拉木任学院“新媒体传播实验室”首席专家。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5年创立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最早建立该专业的六所高校之一。1995年,设立编辑出版学专业,招收本科、硕士研究生。2003年,设立传播学专业,招收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2014年,升格为新闻传播学院,具有招收传播学专业本科、硕士、 博士研究生的综合性学院。一、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招生情况2019年新闻与传播招生30人,推免生15人。2019年传播学招生17人,推免生10人。研究方向:01新闻与传播考试科目: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4 英语二③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育明考研点评:北师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是,2019年新闻专业没有学硕招生。0219年还取消了专硕互联网产品经理方向的招生,对于这种不常见的研究方向,需要慎重报考,说不定第二年就不招了。另外就是推免生的数量比以前更多,这点也是要注意的,这也是985大学研究生的趋势。再者学校并无新闻学专业,对于想这个专业的考生,趁早放弃,改投其他学校的怀抱吧。二、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考研复试分数2019年 政治英语60分 ,专业课90分 学硕总分383分,专硕365分2018年,政治外语60 ,专业课90 ,总分385分2017年,政治外语55 ,专业课890 ,总分390分北师前两年的录取分数也是相当高的,去年的复试分数线稍低,才365分。预计2020年分数和以前水平差不多,预计在385-390分之间,这分数简直可以直逼中国人民大学了(当然北师大专业很少压分,所以也会比较高一些)。虽然北京师范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表现一般,但是北师毕竟是个不错的985,而且又位于北京,所以并不好考,据说报录比在1:15和1:20之间。三、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参考书目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1.段鹏主编:《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2.郭庆光主编:《传播学教程》3.彭兰主编:《网络传播概论》4.邵培仁主编:《媒介管理学概论》5.宫承波主编:《媒介融合概论》6.王军主编:《传媒法规与伦理》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郭庆光主编:《新闻理论教程》2.刘明华、徐泓、张征主编:《新闻写作教程》3.刘毓庆主编:《国学概论》4.李彬主编:《传播学引论》5.李磊主编:《外国新闻史教程》6.雷跃捷主编:《新闻理论》四、考研真题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名词解释1.新闻真实2.VR3.官方舆论场4.民间舆论场二、论述题1.直播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2.对互联网管理的看法及建议。三、改写题改写标题,140字简讯,600字以内评论。材料:中青报关于AlphaGo zero击败AlphaGo人工智能的新闻。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名词解释1.沉默的螺旋2.议程设置3.意见领袖二、简答题1.新闻实践在未来媒体语境有何尝试与突破。2.社交媒体与门户网站的区别。三、论述题1.新技术形势下,麦克卢汉的理论有何意义和启发。2.论社交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地位是否被削弱。育明考研点评:专业课分为基础+热点+实务几大部分。以前北师最喜欢考基础知识,从这两年的出题来看,基础理论分值占比逐步缩小,更多的是关注业界前沿,这个也是符合现在新闻传播学整体的一个考试思路的变化。但是这不意味着基础不重要,所有的知识都是从基础上逐步扩大的。尤其是建议大家多关注一下新媒体的传播思路,这也是近几年各大高校经常会考到的题目,毕竟现在各种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很大,甚至一些门户网站都被一些社交媒体所取代。另外大家多关注一些时事热点,对这些热点针对性的写一些评论,更有利于你拿到高分。光背不练肯定是不行的,新闻传播现在更多的是考察你的实践、写作。如果您喜欢此类文章,我们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老兽医

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年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分数线

北京外国语大学,211高校,和上海外国语并称绝代双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教育部领导,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校已开设101种外国语言,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是目前我国覆盖面最大的非通用语建设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14年7月。学院前身是英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成立于2001年。2009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特色专业。研究生层次与学校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合作,培养国际新闻传播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生。一、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招生情况新闻学,国际新闻,招生9人,录取9人传播学,国际传播,招生9人,录取6人;中国传统戏剧对外传播,招生2人新闻与传播,招生32人(含推免),录取6人北京外国语比较有意思的是,2019年调剂的时候新增了学硕——新闻学,国际新闻传播,招生30人,具体调剂要求如下:1、接收调剂考生第一志愿专业要求:学术型:外国语言文学(0502)、新闻传播学(0503)两个一级学科下各专业;应用型:翻译硕士(0551)、新闻与传播硕士(0552)下各专业。2、申请调剂考生初试成绩要求:达到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且专业单科成绩不低于90分(满分150分)或60分(满分100分)的基础上,还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 2019年硕士研究生统考外国语(英语)科目成绩不低于60分;② 2019年硕士研究生统考外国语(非英语)科目成绩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及格分数线。二、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复试分数2019年 政治英语51,专业课77分,专业课总成绩237,总分3552018年 政治英语55分,专业课83分,专业课总成绩249,总分345分2018年 政治英语55分,专业课80分 ,专业课总成绩234,总分345分三、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参考书目新闻与传播参考书1、方汉奇编《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2、陈力丹编《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3、彭兰编《网络传播概论》(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4、陈绚编《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5、董璐编《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6、李韧编《国际新闻报道双语教程》(第1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年。四、考研经验总结中国传统戏剧对外传播参考书1、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2、周育德:《中国戏曲文化》,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3、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中国京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5、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新闻传播理论、历史的书刊。四、专业课复习经验分享1、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2、提高复习阶段(6-9月)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同时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提高自己快速解答能力,熟悉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本阶段可以说是专科课复习的黄金时间,如果觉得自己无法吃透专业课,建议可以报个辅导班,比如育明考研就不错。3、强化冲刺阶段(10月-12月)本阶段要求考生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做完的真题可以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五、2019年最终录取名单调剂考生最终录取名单如果您喜欢此类文章,我们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